• 沒有找到結果。

本院呼吸治療的發展與展望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本院呼吸治療的發展與展望"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文�內科部胸腔暨重症系呼吸治療科 技術主任 朱家成

內科部胸腔暨重症系 主任 施純明

呼吸治療師為主的呼 吸治療專業發展在美 國已有60年歷史,而台灣是 世 界 第 一 個 擁 有 由 立 法 院 (2001.12.21)通過,總統 公布施行(2002.1.16)呼吸 治療師法,及經考試院舉辦 高等考試來獲取呼吸治療師 證照的國家,各醫院均設有 呼吸治療科,並由具呼吸治 療師證照者執業。目前有6 所大學(台北醫學大學、長 庚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長 榮大學、嘉義長庚技術學院 及高雄醫學大學)設有呼吸 治療(照護)學系,以正規 教育來培育呼吸治療師。呼 吸治療專業正以穩定持續的 發展來提升其醫療照護品質 與水準,與國際呼吸治療專 業同步邁進。

呼吸治療科成長史

本院呼吸治療的發展, 最初是於民國76年4月1日 由 洪 宗 澤 醫 師 設 立 呼 吸 治 療室,當時只有一位呼吸治 療技術人員。87年12月20日 擴編為呼吸治療科,由顏至 慶醫師擔任科主任,呼吸治 療業務改為3班24小時全年 無休,讓使用呼吸器病患獲 得更周全的照護。90年11月

(2)

1日,施純明主任負責內科 部胸腔暨重症系並兼管呼吸 治療科,全力協助科內技術 人員考上呼吸治療師專業證 照(考照率100%)。93年6 月1日新聘朱家成為呼吸治 療 科 技 術 主 任 , 並 籌 劃 於 中 國 醫 藥 大 學 設 立 呼 吸 治 療學系,提升科內人員專業 素質。94年9月23日,教育 部核定呼吸治療學系於95學 年度開始招生。94年9月29 日成立肺復原治療室,正式 對門診肺部疾病患者提供醫 療服務。95年2月1日,聘劉 金蓉擔任呼吸治療科技術組 長(現為總技師),除充實 臨床教學及照護品質外,並 加強呼吸治療學系的專業師 資。95年4月1日,聘莊銘隆 醫師擔任呼吸治療科醫療主 任,積極拓展肺部疾病患者 的肺復原治療專業服務。 8 8 年 開 始 , 呼 吸 治 療 人員每天於固定時段到各加 護 病 房 查 看 病 人 , 呼 吸 器 由56台增為150台,另增購 一氧化氮治療儀器,使重症 病患獲得完整治療。為配合 健康保險局推展長期依賴呼 吸器患者的整合照護,89年 4月成立第一呼吸照護中心 (RCC1),90年3月於美 德大樓5樓成立呼吸照護病 房(RCW1,初期為16床, 隨後擴增至39床),91年8 月於美德大樓6樓新增44床 呼 吸 照 護 病 房 (R C W 2 、 RCW3)(RCW2於96年6月 21日,RCW3於96年8月1日 分別停止運作)。92年1月 14日,復健大樓開辦第二及 第三呼吸照護中心(RCC2 及RCC3),共�39床。 全院呼吸治療師現有32 名,負責業務包括24小時服 務本院各加護病房(外科加 護病房、燒傷中心、急重症 外傷加護病房、腦中風暨神 經重症加護病房、神經外科 加護病房、內科加護病房、 腫瘤加護病房、心臟內科加 護病房及呼吸加護病房)、 呼吸照護中心及呼吸照護病 房,也支援急診室、手術恢 復室、小兒科加護病房及新 生兒加護病房的呼吸器故障 排除。正常白班服務肺復原 治療室、IDS個案管理及全 家醫院呼吸照護病房,並支 援學校呼吸治療學系各項行 政事務與授課事宜。

評鑑表現可圈可點

在團隊努力下,成績亮 眼。呼吸照護病房分別於94 年度及95年度接受中區健保 局評鑑,獲得第一級。呼吸 照護中心分別於94年度、95 年度及96年度經中區健保局 評鑑為第一級。全家醫院呼 吸照護病房亦分別於94年度 及95年度被中區健保局評鑑 為第一級。 目 前 本 科 主 要 教 學 活 動 為 每 週 一 、 三 下 午 4:00-5:00,由胸腔內科主 治醫師及資深呼吸治療師, 輪流為科內呼吸治療師講授 有關呼吸治療專業課題。另 外,配合衛生署新進二年呼 吸治療師教學訓練計畫,積 極結合學校呼吸治療學系資 源,建構電子教學,以配合 本科3班輪值的特性,使每 位呼吸治療師都能完整的參 與科內教學活動。

專業領域表現不凡

在美國呼吸照護學會自 1991年開始舉辦的國際訪問 學者獎中,台灣總共有5位 獲得,其中3位任職本院, 分別為朱家成主任(2001 年)、施純明主任(2005

(3)

年)、劉金蓉總技師(2006 年)。朱家成主任亦從1995 年 起 擔 任 世 界 呼 吸 照 護 聯 盟台灣區執行委員(ICRC Governor for Taiwan),並 積 極 參 與 國 際 呼 吸 治 療 專 業發展活動。本科也負責舉 辦93年第一屆呼吸治療師節 大會,以及台灣呼吸治療學 會94、95年度會員大會等全 國性大型學術研討會,現正 籌劃今年4月13日配合中國 醫藥大學50週年校慶,所舉 辦的第二屆兩岸呼吸治療論 壇與第二屆世界呼吸照護大 會,同時固定負責每年訓練 呼吸治療師成為氣喘衛教師 及肺復原治療師等次專長的 全國性課程。

臨床發展6大現況�

配合世界呼吸治療專業 發展潮流,本院目前臨床現 況分成下列6項說明: 1.廣泛使用有圖形顯示器的 高 階 呼 吸 器 來 評 估 病 人 和呼吸器的互動:本院新 購的呼吸器都有圖形顯示 器(Vela 37台,Galileo 2 台、AVEA 6台、PB 840 11台及Evita-4 20台), 使呼吸治療師在臨床使用 呼吸器的設定及故障排除 更加客觀及有所依據,病 人 和 呼 吸 器 的 互 動 更 理 想。 2.微電腦式控制呼吸器換氣 模式(密閉式迴路控制的 換氣模式):利用保證最 低每分鐘通氣量來自動調 整呼吸器的呼吸次數及壓 力支持程度,現有Galileo 呼吸器2台,以順應性支 持換氣通氣模式來提供; 另有Evita-4 20台,以強 制 式 每 分 鐘 通 氣 量 通 氣 模式來達到,使病人呼吸 更順暢及更容易脫離呼吸 器。利用保證最低潮氣量 來自動調整呼吸器的壓力 支持程度之容積保證壓力

(4)

支持通氣模式,現有Vela 37台及Bird 8400STi 54台。 3.另 類 的 改 善 氧 合 治 療 方 法:對於肺高壓所引起的 低血氧病人,使用一氧化 氮 (N O ) 吸 入 療 法 來 選 擇性的使肺部有通氣的肺 泡血管擴張,改善病人氧 合作用效果明顯,這在患 有持續性肺高壓的新生兒 已見功效。本科現有兩台 吸入一氧化氮測量器,除 提供新生兒加護病房使用 外,亦支援心臟外科。 4.肺保護策略通氣:對於急 性 肺 損 傷 及 急 性 呼 吸 窘 迫徵候群(ARDS)的病 人 , 如 何 使 用 較 小 的 潮 氣容積、較高的吐氣末正 壓,維持氣道平原壓在30 至35cm H2O以下,是本科 呼吸治療師臨床操作呼吸 器所使用的肺保護策略。 5.計畫性整合照護:本院併 同全家醫院,提供呼吸器 使用病人完整性的整合照 護計畫,並在各階段依其 需要實施氧氣治療及急性 加護病房呼吸器使用病人 脫離計畫等,以利病人早 日康復。 6.非侵襲性正壓呼吸器更廣 泛 的 使 用 : 非 侵 襲 性 正 壓換氣用於換氣不足徵候 群、COPD急性發作、肺 塌 陷 、 氣 喘 、 拔 管 後 支 持及用於處理急性呼吸衰 竭等已見功效,可避免病 人因氣管內插管所造成的 傷害。本科現有BiPAP 17 台,VPAP 1台,但施行此 項治療,呼吸治療師需要 較多的病人衛教時數。� Hamilton Galileo Drager Evita-4 Bird 8400STi 攝影�盧秀禎

(5)

未來的展望與目標

1.成人重症呼吸治療的發展: a.高頻震盪呼吸器用於成人嚴重呼吸窘迫 症候群患者,可降低傳統呼吸器所帶來 的容積傷害,在恆壓最小振幅下維持肺 泡張開,增加病人氧合作用,延長生 命。 b.新式呼吸器的引進,如神經調控呼吸輔 助模式(NAVA),使病人引動呼吸器 的敏感度增加,降低呼吸做功,讓脫離 呼吸器更加容易。 c.因應病人安全議題,設計呼吸器電腦資 訊連線,將呼吸器運轉中的資料隨時傳 輸檢查,如有異常立即發出警訊,充分 保障病人的生命。 2.成人急救加護的發展: a.本院急重症中心大樓樓頂直昇機停機坪 設立後,空中緊急轉送的需求將大增。 b.如何於急診室中迅速緩解氣喘病人的急 性發作,以減少住院率。 c.配合醫院空間的重新規劃,成立慢性阻 塞性肺疾患者(COPD)衛教中心,執 行病人呼吸功能的改善治療(肺復原治 療)及衛教。 d.積極培訓科內同仁,加強專業知識,使 本科成為學校呼吸治療學系學生的重要 實習場所。 本院直昇機停機坪,提供緊急病傷患空中轉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包含神經系統症狀及呼吸衰竭等 1 。腸病毒 D68 型最早是 1962 年時在美

集熱器總熱損係數定義為:集熱器中吸熱板 與周圍環境的平均傳熱係數。只要集熱器的吸熱

(2) 工作人員若有肺炎或出現發燒(耳溫≥38℃或額 溫≥37.5℃)、呼吸道症狀、嗅覺味覺異常或不 明原因腹瀉等疑似 COVID-19

成癮元素 物質成癮- 吸毒 (毒癮) / 酗酒/ 吸煙. 生理上的渴求 強烈希望吸食/ 飲用,沒有能力控制使用量,雖然知

6ppm-10ppm 中度吸菸者 11ppm-20ppm 重度吸菸者 21ppm

日本電信電話公社宣布,於 9 月 30 日起正式終止呼叫器(BB Call)的服務。日本 呼叫器服務從 1968 年起由電信電話公社開始提供,與當年台灣的

•肺炎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沙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重症患者仰賴的呼吸器成為各國醫療關注的重點,而隨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