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熱情至低落,失意又成長 一個籃球運動隱形人的生命敘說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熱情至低落,失意又成長 一個籃球運動隱形人的生命敘說"

Copied!
1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熱情至低落,失意又成長 ─一個籃球運動隱形人的生命敘說. 研 究 生:唐宏儒 指導教授:石明宗. 中華民國 103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熱情至低落,失意又成長 ─一位籃球運動隱形人的生命敘說 2014 年 6 月 研 究 生:唐宏儒 指導教授:石明宗 摘要 喜歡籃球,熱愛籃球的人,都因為灌籃高手的卡通,編織著自己的籃球夢,因 夢想而參加籃球校隊,參與訓練的人,都朝著自己的目標夢想圓夢。投入運動競技的世 界裡,每個人都希望有自己的發揚自己夢想的舞台,屬於自己在籃球夢想中的角色。但 並非每個追夢的人,都可以圓夢,都有自己的舞台,大部分的人,像是電影的幕後工作 般的隱形,沒有舞台,最後放棄自己的夢想,最後絕望的離開自己最愛的籃球,熱情也 被無情的澆熄,成為運動場域中的運動隱形人。 筆者帶著夢想,進入了高中籃球校隊,在技術尚未純熟的過程中,成為訓練場上及 比賽場中的隱「形」人,進入大學後,在籃球體保生及職業球員的環境中,再次體驗到 了自己變成隱「刑」人的身心失落感,更能感受到自己存在這個世界中變成隱形人的真 實感。從熱情的參與,到低落的信心,從中了解自己,進而改變自己的想法,對籃球運 動的態度,及運動生命的價值觀,從失意的籃球場中茁壯成長,進而成為有「型」具有 正向態度增強抗壓性,面對未來挑戰的人生。 本文以敘說研究及存在哲學卡謬的哲學思想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透過敘說深度的 自我真實敘說,從成長,加入校隊的過程,隔離練習的「刑」 ,板凳球員的「刑」 ,藉由 不斷的回想過去的選手歷程,以及心情,情境的轉變,了解存在運動世界中的另一層意 義,最後從運動隱「刑」人,成為了運動隱「型」人,得到更清楚的了解跟詮釋。. 關鍵詞:隱形、隱刑、隱型、存在、敘說研究、籃球. i.

(3) Enthusiasm to depression, frustration and growing -An invisible man in the sport of basketball life narrative. June, 2014 Author: Tang, Hung-Ju Advisor: Shih,Ming-Jung. Abstract Like basketball, people love basketball, all because of Slam Dunk cartoon, weaving his own basketball dreams, because dreams attend school basketball team, people involved in the training, have toward their goals dreams come true. Into athletic world, everyone wants to have their own dream stage develop, their own role in the basketball dream. But not every man can dream, can realize their dreams, have their own stage, most of the people working behind the scenes like a movie-like stealth, no stage, and finally give up their dreams, the last desperate to leave their favorite basketball, dampen enthusiasm was relentless, becoming invisible sport stadium field. The author with dreams, into the high school basketball school team, technically skillful process to become a training ground and playing fields in the hidden "shaped" people, after enteri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protection body environment again experience the hidden themselves into "criminal"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sense of loss, more than ever of their existence in this world becomes invisible realism. From the enthusiastic participation of the low confidence, learn about themselves, and then change his mind, the attitude of basketball, and the values of the movement of life, from a frustrated basketball court thrive, and thus become "type" has a positive attitude enhanced resistance to stress, to face the future challenges in life. In this paper, the existence of narrative research and Camus's philosophy of philosophy a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the true self through narrative depth narrative, from the growth process to join the school team, isolation exercises "punishment," the bench "punishment" by by the players constantly remember past history, as well as mood, situational changes, to understand the existence of another layer of meaning in the world of sports, from the last movement of the implicit "criminal" who became the sport implicit "type" of people, to get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with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 Invisible, hidden punishment, invisible presence, narrative research,basketball. ii.

(4) 謝誌 終於到了寫謝誌的夜晚,每夜尌只有電腦及書本陪著我度過漫漫長夜。遨遊學術的 路途中,師大人的九年時光,灌溉我從高中畢業生成為碩士畢業生,從學生成為了老師, 感謝師大體育系的栽培。 首先,要感謝的是我尊敬的生命貴人:石明宗教授,讓我再次有信心面對考詴、籃 球、人生。考詴的過程中不斷的鼓勵我,論文遇到瓶頸的時候點醒我,面臨人生抉擇的 時候拉拔我,並肯定我的籃球的能力。讓我重拾運動的熱情、有信心,對人生更積極正 面,有能力幫助更多的人。 其次,承蒙胡天玫老師以及李佑峰老師於百忙之中詳閱學生之論文,並於口詴時提 出寶貴的建議與指導,還有劉一民老師的哲學啟發課內課外的心靈啟發,讓論文得以更 加充實與完整,在此至上無限的感激與謝意。 論文獻給,斗六高中王建長老師,沒有老師的球技上教導,尌沒有我的運動生命, 也沒有藉由籃球認識自己,幫助別人的機會。玉里高中姜振倫學長,從學長身上我學到 經營運動代表隊,對體育的熱情及無思的付出,您是我身為體育老師及帶隊的表率。楊 明國中鄧正榮學長,楊復興學長,陳芷瑜老師,以及楊明國中體育組及訓導處行政團隊 在我考詴及研究所及兼任行政的過程中給我許多的幫助及鼓勵,海青工商鄭文輝學長、 吳昇翰老師,讓我順利完成學業並支持我帶隊及身為體育老師尚有許多不足的提醒。體 96 的乙丙聯隊的俊廷、大頭、彥傑、趙懇、耶穌、榜首、毛人、俊成、建志,國民,研 究夥伴,冠甫、智瑋、冠亨、盈晨、建華、小夫、伯佑、暉貿、立偉、皓孙,仁美國中 徐傑歆學長有你們這樣兄弟的情誼及鼓勵才可以讓我考詴及學業順利完成。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我的父母,教導我如何謙虛做人,待人和善,一直以來的鼓 勵及支持,讓我有了現在穩定的生活,謝謝你們,永遠愛你們。 我的最愛,小件人,一起經歷了大學,當兵,代理教師,正式教師,由北到南,辛 苦妳了,謝謝妳的體諒及包容,謝謝妳的鼓勵與支持,因為妳,我才沒有放棄,才改變 自己變的更好,愛妳。. iii.

(5) 目. 次. 口詴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 目次………………………………………………………………….…………...……………vi 表次…………………………………………………………………………………..………vii 圖次…………………………………………………………………................……….………x.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前言…...……………………………………….………………………………2. 第二節. 研究問題…...……………………………………….…………………………5. 第三節. 名詞解釋…...……………………………………….…………………………6. 第四節. 研究範圍…...…………………………………………………………………7. 第五節. 研究章節…...…………………………………………………………………8. 第六節. 研究貢獻度…...………………………………………………………………9. 第貳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存在哲學文獻探討…...………………………………………………………11 第二節. 運動經驗…...………………...………………...………………...…………14. 第三節 本章结語…...………...………………...………………...………………...…20. iv.

(6) 第參章. 研究方法……………………………………………………………21. 第一節. 敘說研究…...………………………………………………………...………22. 第二節. 運動敘說…...………………………………………………………...………29. 第三節. 研究對象…...………………………………………………………...………32.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34. 第肆章. 形之路………………………………………………………………36. 第一節. 作夢進形式…...………………………………………………………...……36. 第二節. 入夢進形式…...………………………………………………………...……41. 第三節. 為夢進形式…...………………………………………………………...……43. 第四節. 追夢進形式…...………………………………………………………...……53. 第五節. 惡夢進形式…...………………………………………………………...……61. 第伍章. 型之路………………………………………………………………66. 第一節. 夢醒進型式…………………………………………………………………66. 第二節. 圓夢進型式…………………………………………………………………70. 第三節. 造夢進型式…………………………………………………………………78. 第四節. 助夢進型式…………………………………………………………………84. 第五節. 憶夢進型式…………………………………………………………………91. v.

(7) 第陸章. 行之路………………………………………………………………97. 第一節 隱身之刑...………………...………………...………………...…...…………97 第二節. 重生之型...………………...………………...………………...…...………100. 第三節. 世界之形...………………...………………...………………...…...………103. 第四節. 破題之行...………………...………………...………………...…...………106. 第五節. 反思之行...………………...………………...………………...…...………108. 參考文獻……………………………………………………………………109. 表 次 表1. 研究架構圖…...……………………………………….…………………………35. vi.

(8) 圖 次 圖 1 高中時期乙級冠軍照片…...……………………………………….……………58 圖 2 高中時期乙級冠軍照片…...……………………………………….……………58 圖 3 高中時期乙級冠軍照片…...……………………………………….……………59 圖 4 高中時期乙級冠軍照片…...……………………………………….……………59 圖 5 高中時期乙級冠軍照片…...……………………………………….……………60 圖 6 大四體育表演會照片…...……………………………………….……………77 圖 7 國文系籃合照照片…...……………………………………….……………77 圖 8 成功大學學生照片…...……………………………………….……………82 圖 9 斗六高中學生照片…...……………………………………….……………82 圖 10 斗六高中學生照片…...……………………………………….……………83. 圖 11 關西高中學生照片…...……………………………………….……………83 圖 12 青出於藍學生照片…...……………………………………….……………89 圖 13 楊明國中籃球隊學生照片…...……………………………………….…………89 圖 14 青出於藍學生照片…...……………………………………….……………90 圖 15 青出於藍學生照片…...……………………………………….……………90 圖 16 海青工商籃球隊學生照片…...……………………………………….…………94 圖 17 海青工商籃球隊學生照片…...……………………………………….…………94 圖 18 海青工商籃球隊學生照片…...……………………………………….…………95 圖 19 海青工商籃球隊學生照片…...……………………………………….…………95 圖 20 海青工商籃球隊學生照片…...……………………………………….…………96. vii.

(9) 第壹章 緒論 我 愛作夢 愛做白日夢 夢想自己是個運動明星 夢想自己是個場上眾所矚目的焦點 我 愛運動 愛上籃球這個運動 愛上可以幫助我成為運動明星的運動 所以 我有著成為優秀籃球員的夢想 成為籃球運動明星的夢想 然而 夢想與現實 不同 我 不作夢 不敢夢 不想夢 夢想 破滅 黑暗、光明 隱形 隱刑. 1.

(10) 第一節研究背景 運動世界的舞台上中,每個人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每個角色扮演著各種人生的滋 味,酸、甜、苦、辣,角色對於運動員來說,是一種存在感。角色的位置,隨著歲月的 洗禮,運動生涯的鍛鍊與技術的精進,慢慢的從配角,變成了主角。在運動場中,不同 的運動,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場域,都會有不同的感覺,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說,練習的 目的尌是為了在場上有一個位置,佔有一個角色的位置,讓自己存在這個運動場域中, 享受運動的感覺,競爭的感覺。運動也是會給人們一種歸屬感,對於運動產生出一種內 心上的依賴以及心靈上的寄託感,有了情感及存在的需求,漸漸的運動與內心產生情感 交錯,交互影響,任何的因素都會牽引著內心。 然而,每個人都能夠有自己的角色可扮演嗎?都可以在舞台上有位置嗎?運動的現 實面是殘酷的,面對競技運動的競爭壓力下,能到運動場上的人都是精英,並非每個人 都可以享受競技運動競爭的感覺,大家看到的都是檯面上的運動人物,明星,但是在運 動場下,很多苦練多時,天份不佳的選手,常常被教練及社會大眾所忽略,像是一個運 動的隱形人般,無人問津,乏人問曉,然而隱形人跟運動明星,跟檯面上的運動選手比 較起來,隱形人的人數遠超過明星選手。 以目前國際知名的 NBA 籃球選手,華裔球星林書豪,在創造林來瘋,Linsanty 之前 尌是一個隱形人的例子。從來沒有教練欣賞他,在他到紐約尼克之前,甚至到尼克隊之 後也沒有許多上場時間,上場時間都是一些無關勝負時間,也尌是一般所說的垃圾時 間。在這個情況下,林書豪尌是本文所提到的隱形人的例子,在球隊中沒有任何上場的 時間,沒有任何舞台可以發揮球技,導致於一開始從金州勇士隊時是沒有角色的,也沒 有舞台的。因而後來轉至紐約尼克隊,在因緣際會隊上明星選手受傷的狀況下,以及球 隊戰績不好教練大膽採用林書豪的情況下,才導致後來有林來瘋的全球矚目焦點。 其他領域方面,以舞台劇為例,幕前的演員,對於幕後的工作人員來說,是有型的, 而幕後的工作人員,相對之下是無型的,但是幕後工作人員也是有著存在的意義,沒有 幕後的工作人員,是沒有辦法讓台前的表演人員光鮮亮麗,這也是另一種隱形人。在這. 2.

(11) 個世界上,各領域都有隱形人,而隱形人如上所述,大部分的人都是隱形人,但隱形人 對於社會各領域而言,是非常重要而且具有意義的,隱形人的角色在普世大眾的各行各 業中都有人扮演著這個角色,各職場領域最後成功的人,在成功的過程中,都會有著扮 演隱形人的角色,必經的過程,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或許也是這種 意境吧。 隱形人突顯非隱形人,非隱形人襯托隱形人。回到運動領域,尌如同籃球,一個球 隊登入十二人,先發五人,候補七人,先發因為候補襯托而是先發,候補因為先發而反 襯托為候補。 筆者從小尌是一位喜歡運動的小孩,對於運動競爭充滿了夢想,看到運動選手,運 動明星,在學校,班級中,永遠都是如此出眾受歡迎,自己也希望成為一個可以成為受 歡迎會運動的人。對於有看過灌籃高手的小孩子而言,心目中都會有一個籃球夢,對於 我而言,我也有一個籃球夢。在雲林國中畢業後,尌讀斗六高中的期間,加入籃球校隊, 對於沒有籃球訓練經驗,以及基礎根基的我而言,加入籃球校隊,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不但要負擔繁重的課業,又要參與籃球隊的練習,而籃球隊的成員主要又是屬於體育班 籃球專長的選手,對於我技術層面來說落差十分的大,而我尌只是讀普通班的學生,對 籃球充滿著夢想的熱血高中生,跟體育班專長的選手比較之下,我的練習時間相對之下 少了很多,課業壓力負擔又重,在無法跟上學長及同儕的腳步下,一開始的我尌是一直 受到同儕隊員及學長間的較為忽略的選手,接近比賽後,老師只會調整有比賽的球員, 忽略的結果尌是伴隨著一些練習上的不愉快,及自信心的的遞減,即無法上場比賽的痛 苦,這是我第一個隱形人的經驗。 高中身為籃球校隊的我,對於體育的愛好與熱情,報考師大體育系,很順利的考取 並尌讀師大體育系,對於師大籃球隊的憧憬,讓我想要加入師大甲組籃球隊,由於當時 的背景,師大球隊的組成是以運動競技系學生為主,教練又是屬於達欣的教練,師大的 籃球隊員又是以達欣的陣容為主體,又具有青年國手資歷,相較之下我們高中乙級冠軍 的程度對於籃球保送生的層級來說有如天堂跟地域的距離般,存在著等級上的落差,導 致於隱形人這個狀況再次出現在我的運動生命中。 3.

(12) 從這些運動的生命歷程中去回想自己的運動歷程,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運動的隱形 人,不是主體的球員,也不是先發的球員,這也是我想去探討運動隱形人的原因,筆者 認為運動隱形人是運動世界中很重要的角色,因為運動隱形人的人數相當的多,大部分 選手或許都當過運動隱形人,都有過運動隱形人的經歷。從眾多的運動選手中去比較當 過隱形人的運動選手是大多數,檯面上光鮮亮麗擁有運動光環的運動明星為少數。所以 我想把自己的心路歷程以故事的方式敘述,藉由故事的介紹方式,讓讀者了解筆者的心 路歷程,介紹筆者身為運動隱形人的「隱」與「刑」,以及筆者為了自己的籃球夢打拼 的歷程,了解自己與籃球的關係,了解籃球訓練給自己的成長,藉由籃球更了解自己, 藉由孤獨被隱形化的球員,從刻苦的訓練及自我的低潮中,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中成長。 讓讀者了解鼓勵在不同領域的運動隱形人,以及各個不同領域中,不光是運動的領域 裡,即使是職場隱形人或是運動隱形人的歷程中一樣可以成為一位專業的籃球專長選手 及體育教師。. 4.

(13) 第二節研究問題 研究者想要探討,運動隱形人如何在隱形的世界中找到自己堅持的意義,超越自 己,了解自己進而成長,最後達到目標完成夢想。從這個問題中想要發現,隱形人雖然 是屬於不得志的一方,以研究者的角度來說,隱形人是比較低落失落的,但隱形人也是 默默的努力,打拼,為夢想奮鬥,不管是在什麼位置,堅持到底,在這個情境中找到超 越自己的路徑,走向光明。 隱形人是如何找到超越自己的方式,從熱情的參與至掙扎的低落、失意的痛苦過程 中,最後得到人生成長的歷程,這種屬於運動隱形人的運動特殊經驗,轉化成成長的蛻 變,深化心靈,值得從中研究,啟發自己,即使面對未來的抗壓性,一樣可以成功面對 各項挑戰。 因此,本研究所欲探討的問題可以歸納為點如下: 一、隱形人對於自我個人的意義? 二、隱形人對於球隊的貢獻為何? 三、隱形人的運動經驗對於生活世界所產生的影響為何? 藉由以上的問題,研究者想要從自我隱形人的運動生命歷程中,回想過去運動隱形 人的心路歷程裡,看著自己的運動生命,不免想想,運動隱形人這段歷程對自己的人生 是否有影響。而運動隱形人在對於運動代表隊的影響,運動代表隊中的隱形人對於團隊 中的貢獻度的影響關係,運動隱形人的經驗以及故事對於普世大眾的接受度以及影響是 否有幫助?或許可以從運動領域的經驗進入職場領域做出結合,找出共同的關係,變成 各領域可以接受的文章。. 5.

(14) 第三節名詞解釋 筆者的研究的文章中,運動隱形人的這個關鍵詞,對於運動領域來說比較相關的文 章、文獻比較少有,也相對探討的議題也不多。筆者從文章中的關鍵字做出名詞上的隱 形解釋如下: 一、隱形 「隱形」這個名詞,常讓人聯想到神秘,夢幻,高深莫測,科幻片及科幻小說才會 出現的名詞,常出現在軍事化,如「隱形戰機」,科幻電影「隱形人」等等。這個名詞 在科學的文章中較常出現,相較於體育學術型文章,「隱形」出現的機會相較之下非常 的少。 二、隱刑 「隱刑」這個名詞,本文意指當運動歷程進入隱形人的過程中,變成了一種懲罰、 受苦。如同受刑人一樣,進入了隱「刑」的狀態。 三、隱型 隱刑的過程中,在本論文,最後會從隱刑的過程走出,成為隱「型」像是更生人, 重生,藉由隱刑的歷練,變成了隱「型」了,為此名詞的釋義。 本文中的隱形,對於筆者而言,是相對於有型的球員,隱形對於本文來說是不受 重視的球員,不常上場的球員,默默無名的球員,因為筆者覺得這個名詞更能夠貼近筆 者的運動選手歷程,因此採用這個名詞當作關鍵詞來貫穿。並用隱刑這個名詞,來作為 隱刑歷程所代表苦的代表詞,最後再利用隱型這個名詞,來作為最後結尾,所以以這三 個名詞來作為文章的脈落。. 6.

(15) 第四節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主題是探討一位籃球選手(本人),因籃球夢想參與校隊,認真練習,為 了圓夢,成為一位可以上場比賽展現自我舞台的選手的運動生命歷程,親身的經驗,進 入自己的內心世界,了解自己的個性,堅持,與不服輸的意志力,以及如何調適自己內 心的壓力與不平衡的感覺。並以敘說研究的方式,深入了解自己與籃球不解之緣的歷程 藉由敘說更了解自己轉變與成長壯大內心的故事。 藉由敘說探究的方式,探討筆者在籃球校隊的訓練,運動選手生涯中,進入運動隱 形人的過程: 一、時間範圍:從高中參加校隊開始,到大學再次加入校隊訓練的兩個運動代表隊 歷程,在選手的生涯歷程中,進入隱形人運動世界的生命故事,作為故事的主軸。對高 中、大學這兩時期的選手生命故事為研究範圍加以進行敘說研究,作為筆者的研究時間 範圍。 二、內容範圍:藉由不斷的重新閱讀過去的故事來反思「自己」,深入了解自己與 「籃球」不解之緣的歷程藉由敘說更了解自己轉變與成長壯大內心的故事,進而轉換到 筆者的未來面對任何「生活」上的挑戰,釐清自己的生命盲點及創造(超越)自己。寫出 籃球生命故事的敘事文本,提供別人研究的參考。. 7.

(16) 第五節研究章節 本文希望能夠藉由自我敘說的研究方法,對研究者的夢想經驗做一個深度的描述、 詮釋以及澄清。因此,研究者的論述程序以運動選手明星夢為起點,進而說明研究者自 身與籃球運動以及隱形人之間的經驗與對話。 第壹章緒論說明撰寫此篇研究的動機、目的、範圍與及問題以及研究的貢獻性。 第貳章以四大主軸做文獻分析探討,分別探討運動隱形人,運動經驗內容考察以及 運動的存在經驗,運動經驗的特質。在運動經驗相關文獻的探討中,研究者發現,許多 運動經驗的相關研究,其實都隱含了經驗重要性的影子,但是其文獻的作者卻常常沒有 很明確的指出他們使用何種理論。而本研究則嘗詴運用存在主義來深入運動經驗,希望 能夠逼顯出更豐富的運動經驗世界。在敘說研究的探討中,研究者則發現,運動經驗是 帶出敘說的必經之路,而敘說又帶出運動深層故事。透過敘說,研究者才能不斷地反省, 進而激發出更深層的體驗及經驗。 第參章確立研究對象、方法、步驟與架構的說明。研究對象主要是介紹研究者本身 的籃球經歷,以及說明本研究所聚焦的經驗將環繞在研究者隱形人的那一時期。研究方 法主要介紹敘說研究以及存在哲學的方法論,並說明其方法該如何連結至自身為運動隱 形人經驗上面。 第肆章運動隱形人經驗歷程,以研究者自身的籃球夢想為鋪陳。運用自我敘說的方 式書寫出兩段運動隱形人進入運動生命歷程的故事,並在故事中加入哲學的理論, 藉 由理論分析自己運動經驗的方法,更明確的突顯出「隱」的文章重點性。 第伍章隱形人原本的「刑」變成「型」,從苦變成有型,以研究者經歷隱形人的運 動歷程後的自我轉變過程為主軸。同樣運用敘說的方法,描述出研究者經歷運動隱形人 運動生命歷程後的蛻變,分別為了解存在的意義、接受自我存在以及超越自我。 第陸章為此篇論文的總結,以研究者現今的位置來進行反思,反思走在隱形人歷程 中的自我;反思在當下隱形人經驗進行敘說的自我;反思現今的自我;反思未來的自我, 並將運動世界的體會和生活世界做聯結。. 8.

(17) 第六節 研究貢獻度 研究所對於筆者而言,是遙不可及的夢,如同星月無法摘取般,在體育系及高中的 求學過程中,筆者尌是一個對學科沒有興趣,對書本沒有定力的學生。在教師甄詴的情 非得已之下,我報考研究所當作是教師甄詴的前哨戰,很幸運的我考上了,但是我又沒 有信心畢業,在老師的鼓勵之下,我還是硬著頭皮上了,開始了我的學術之旅。在修習 學分,口頭、海報的發表,緊接著到了研究計劃這個階段,我感受到這趟旅程似乎快要 看到盡頭了。 在旅途的過程中,常常告訴自己,自己是不是可以在這個旅程中,看到自己的極限, 看看自己的能力在哪裡,針對這個概念與想法,以及老師的鼓勵之下,我想把論文寫好, 也想讓自己的論文在體育學術這個領域中,至少有價值,對於普世大眾有正面的幫助、 鼓勵。不想成為老師所說的: 「與蜘蛛、蟑螂作伴的論文」 。這也是我一直想要努力的方 向,我的起步比較慢,但是我希望可以好好的完成這趟旅程, 所以,對筆者而言研究的貢獻度尌是在於,對於自己的貢獻度,看著自己的文章可 以給自己正向成長的幫助。看著過去自己,及邁向未來的自己,對於反思自己的過去, 能夠在現在及未來的職場上有著正向的幫助。對普世大眾的貢獻度,筆者希望藉由這篇 論文,讓社會上不同領域的人能夠了解,無論在各行各業,不同領域的場域中,無論在 何種位置,何種角色,只是堅持自己夢想理念,可望超越自己走向光明面。. 9.

(1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以兩個部分做文獻探討的介紹,第一是存在哲學文獻的探討,介紹存在哲學的 基礎概念,進而連結至筆者的內心歷程。第二部分是以存在哲學來探討自己存在於運動 場上做出體育運動對於隱形人的結合。藉由了解自己的存在感,更了解自己在運動場上 的意義,了解自己籃球對於筆者生命的意義。運動經驗探討,筆者以一段生命中與籃球 的結合,參與籃球校隊訓練的自我經驗,透過敘說的方式呈現出研究的價值性。. 10.

(19) 第一節 存在哲學文獻探討 當你們用「存在著」這個詞的時候,顯然你們早尌很熟悉這究竟是甚麼意思,不過, 雖然我們也曾相信領會了它,現在卻茫然失措了。 柏拉圖《詭辯篇》 指出存在主義作為一種哲學和社會思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不久,在法國 形成和發展的。1正如存在主義此詞所表示的,它的特點首先在於它對存在的強調,它們 對本質、可能性和抽象的概念不感興趣。它們只對存在的東西,或者只對存在者的存在 感興趣而已。2在哲學思考的發展中,自柏拉圖開始尌特別注重知識論中共相、普遍、抽 象的概念,把具體世界放進超越的理念之中,導致思想吃掉了存在,消解了存在,這樣 一來人們漸漸以思想來代替存在,以理想代替現實,以主觀代替客觀,然後不自覺的走 到唯心論之中,而漸漸忘了現實的各種條件。但這些對於存在主義者而言,它們一致認 為完美的理論不能代替實際的人生,他們寧願接受世間的現實與痛苦,然後在現實中去 建構理想,通過痛苦走向快樂,換句話說,存在主義者的出發點是現實的,但,它們對 於人生的寄望卻有著崇高的理想。3 依存在主義者的觀點而言,所謂人是指一個具體的個人,不是一個抽象的認識主 體。但同時也在一種特殊的面相下去看人,也尌是把人當作一個自由的、自我創造和自 我超越的主體,人創造了它自己,及它完全憑藉它自己的自由,它自己的選擇。4存在主 義者所談論著的存在,與其說是存在,不如說是在談個人存在的經驗,一個經驗並不自 我解釋,它需要的是一個主體,但這個經驗的價值和意義,並不只在屬於指定的主體生 命的事象中去尋找,它同時也是繫於客體的。5所以存在主義者認為人的存在是沒有共性 的,人的存在首先在於,而且也只能是個人的存在。6為了要使每個人深信自己的存在地 意義,那麼尌要讓每個人先深信自己的存在是自己創造自己,然後遵循著它們所提出的 1. 高宣揚,《存在主義》(臺北:遠流,1993),1。 Foulquie, Paul 著,《存在主義(L'existentialisme)》高秋雁譯 (臺北:結構,1989),30。 3 鄔昆如,《存在主義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1985),7。 4 陳鼓應,《存在主義》(臺北:臺灣商務,1992),41。 5 趙雅博,《存在主義論叢》(臺北:大中國,1968),220-222。 6 高宣揚,《存在主義》(臺北:遠流,1993),47。 2. 11.

(20) 原則:自己體驗一下自己的存在吧。. 7. 一般來說,存在主義是在一個特別的歷史時期中,自由人在對抗一切威脅著它做為 存在主體的獨特地位所採取的形式,換句話說,它雖然是這世界中的ㄧ物因而是自然的 一部分,但同時也是從自然脫穎而出的自由主體,它代表自由人對集體或任何非人化趨 勢之反抗的重新肯定。8為了要取得自由,為了要尋找通向自己的道路,尼采曾提及:存 在想要殺死孤獨者的感情;如果他們不成功,它們尌不得不自己死去!可是你能當兇手 嗎?…你不得不想要在你自己的火焰裡燒毀自己,如果你沒有先變成灰,你如何想要有 新生。...孤獨者,你走創造者的道路,為自己創造一位神靈;孤獨者,你走愛者的道 路,因為你愛你自己,所以你蔑視你自己,尌像只有愛者才有的蔑視。9當存在的議題被 提起以後,自由便是另一個需要被扛起的責任。海德格曾說過:人是被拋棄到世上的一 種具體存在物。而沙特補充說:我們被拋進了自由,所以我們命定是自由,也由於是這 樣,所以我們尌把整個世界的重量擔在肩上,人對作為存在方式的世界和它本身是有責 任的。10 人的命運決定於它本身,存在主義不是欲使人喪失行動的勇氣,因為她告訴她 除了它的行動之外別無希望,只有行為本身才能使它具有生命。11 然而回到存在主義所強調的個人上,其認為任何人都有其個別的生命,每一個個別 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肯定每個人的全力都各自夠成一 個獨立的單位。12然而當自由、責任與獨一無二同時堆疊在一個個體身上時,或許卡謬 在《西西佛斯神話》中的荒誕英雄西西佛斯的故事更能詮釋自由的處境。西西佛斯是希 臘神話中的風神之子,但由於它蔑視眾神所以被懲罰,:她必頇將一塊巨石推到山頂, 但石頭又會因為慣力又滾下山,然後西西佛斯必頇跟著下山,繼續推石頭上山,日復一 日,永無止境,永遠無法成功,但它知道這工作的荒誕性,卻沒因此向命運屈服,而是. 7. 高宣揚,《存在主義》(臺北:遠流,1993),65。 陳鼓應,《存在主義》(臺北:臺灣商務,1992),42-44。 9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楊恆達譯 (南京:譯林, 2012),68-70。 10 Jean-Paul Sartre 著,《存在與虛無(L'Ê tre et le Néant)》陳宣良譯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87),588.671。 11 陳鼓應,《存在主義》(臺北:臺灣商務,1992),316。 12 陳鼓應,《存在主義》(臺北:臺灣商務,1992),15。 8. 12.

(21) 勇敢的承擔起這工作,進而主宰自己的命運,展現出蔑視神的表現,她選擇嘲笑神,對 生活充滿熱情,使得她成功的戰勝了不得反抗的命運。13 只要我們的目的永遠不是固定不變的,自由似乎也尌越有保證。只要我們繼續存 在,我們也尌要繼續選擇我們的目的,因為自由尌是我們存在的本質。人們雖然可能並 不是要做他們願意做的事,然而人們卻注定要為它們所是負責,這是尌是事實;人手先 存在,其次她才是這種或那種人,人應該創造她自己的本質。14最後,雖然存在主義所 探討的人生是有限的、具體的生活,以及個人的特殊存在方式,但她最後所要回答和解 決的問題,尌是個人應該如何存在。她是那些只顧個人的一時存在而不顧其他人的世界 觀、想使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設計的人生觀、更是為了那些企圖使周圍的一切都服從 於自己的存在的人的孙宙觀。. 15. 從哲學存在的文獻中筆者發現,人具有獨特性,具有存在感。更藉由神話的故事延 伸至本論文,人是被迫在環境之下服從,日復一日,有著懲罰的痛苦感,但是並沒有因 此喪志,反而更要主宰自己的命運,也是文獻中重要的觀點。. 13. 張容,《阿爾貝‧卡謬》(臺北:遠流,1991)94。 Foulquie, Paul 著,《存在主義(L'existentialisme)》(高秋雁譯)(臺北:結構,1989),54.58.62。 15 高宣揚,《存在主義》(臺北:遠流,1993)48。 14. 13.

(22) 第二節 運動經驗 一、運動隱形人文獻探討 有關隱形人的書籍相關的有,「隱形人」「The Invisible Man」英國小說家赫伯特· 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在 1897 年發表的科幻小說,被視為是描寫瘋狂 科學家與社會對立的傑作。16 隱形的文獻連結至體育學術研究的文獻十分稀少,筆者找出有關隱形人相關議題以 籃球相關結合運動隱形人相關的文章,有關運動與隱形人相關的名詞「透明人」 ,那時, 我感覺自己尌像個透明人一樣,好像教練根本看不到我,好像我根本尌是個跟這場比賽 毫無關係的人。透明人這個經驗的勾劃對我來說,其實是非常痛苦與掙扎的,因為這是 我十三年籃球生涯以來,感受到最屈辱的經驗。這個透明人是我一輩子都不想再去觸碰 的記憶,但是每當我回想起中華隊的種種經歷時,這個透明人經驗總會不由自主的從記 憶中跳出來,讓我不得不再次進入到那時難堪的情境。尌在這樣不由自主的將記憶活化 的過程中,我才真正的勾劃出透明人這個名詞。因為現今的我,可以清楚的看到那時的 我在教練團心目中的地位(可有可無的地位)。當我再次活出那個情境時,我看著我自 己,看著自己在板凳區從實體變成透明。在那個時刻,我是存在的,但卻是如透明一般 的存在,一種讓人無法感受到的存在。尌這樣,一個透明人的範疇勾劃如是而生!17 筆者看此篇論文的角度發現,論文的故事中主角以在國家隊坐板凳苦無上場時間的 心路歷程,以及在比賽無關勝負的垃圾時間,依舊沒有上場的機會及時間,與筆者的論 文要探討的問題有相關性的結合,故事中主角提出存在的透明人,即使透明人也依舊存 在的觀點也是筆者所要探討的方向,所以此篇論文文獻探討的方向可以給筆者很大的啟 發,在相關的議題中,發現適當可以結合切入的問題及發現。 二、運動存在哲學文獻探討. 16. 隱形人。雅虎知識家。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A%B1%E5%BD%A2%E4%BA%BA. 17. 吳永仁。<尋找、發現,超越,迷失自我-一個籃球選手築夢經驗的敘說與範疇勾劃>(台北: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40-41. 14.

(23) 存在哲學與運動的相關文獻,筆者找出了幾篇與本論文較有相關性感受的文章來做 文獻的探討,針對存在主義的意義文章內容: 從存在哲學的觀點論運動現象與體育教學,劉氏提出具體的個人,提出不要忘記具 體的個人存在的意義,成為主體性的人,發展個人自由抉擇,為自己的奮鬥及理想目標 邁進。個人存在的意義,其重要的點在於,唯有存在才能發現自己,了解自己的角色, 自己的內心發展,存在於運動的場域中,了解自己才能知道目標為自己而奮鬥,為自己 而努力,為自己加油打氣,跳脫掙扎,超越自己。. 18. 動機是確實在自己心中安靜存在的東西,不應該向外部求取什麼形式或基準。以 及,我跑,故我在。跑步變成凌駕在自己的存在之上的形而上領域了。我能體會到那是 很上層(接近宗教體驗了吧)的東西,原本是透過跑步而存在,後來變成存在因跑步而有 真實感。藉由跑步的過程中,體驗身體的苦。如同書中也有提到:現實世界的任何地方, 都沒有已經喪失理性者所懷抱的幻想那樣美麗。如同我有著夢想,一心一意的朝著夢想 前進,如同喪失理智般的編織著夢想,擁抱著夢想,但那只是想像的,事實上現實跟夢 想的落差是很大的。19 文中提到個人存在的意義,在於發現自己,了解自己,文獻中提及的重點及內容, 對於本論文文獻上的觀點同樣於為自己存在的意義去探討,發展個人自我的優點,超越 自己的目標理想,超越自己內心的障礙。 三、運動經驗文獻探討 運動經驗相關文獻,運動哲學研究,近四十年來,由於受到現象學存在主義及詮釋 學等歐陸哲學傳統影響,一直對人們運動經驗的反省,描述與解釋,有很深的興趣。劉 式更進一步指出,到 1970 年以後,有關運動經驗的哲學研究,更是蓬勃的展開。20. 18. 劉一民, 《從存在哲學的觀點論體育現象與體育教學》(臺北:師大書苑,1991),140-150. 19. 村上春樹著,《關於跑步我想要說的其實是》 (賴明珠譯) (台北:時報出版社,2008) ,32-40. 20. 劉一民, 《運動經驗現象學考察》(臺北:師大書苑,2005),105. 15.

(24) 21. (一)運動經驗的現象學考察─透過運動觀照生命本體:. 運動經驗是在各種存在面向裡的雙關兩端,且對差之大,非日常生活事物可比擬, 而運動生命之發生與感受,即在這極大的差異中產生。這也尌是為何運動經驗是許多人 生命裡,最具體也是最深刻的一部份。在運動中,感受身體的移動、與自己內心對話、 與觀眾交流與情境互動產生回應,這都是因為在溝通,與過去的、與當下的溝通,能順 利產生溝通行為,是因為你能夠去知覺、去感受,是身體感官在運作的結果。例如,對 運動比賽過程或是結果的輸贏,你都能藉由感官去感覺並轉而成為內心的感受成為運動 經驗的一部份,並繼續影響著你未來的運動經驗。通常這種經驗是深刻且長久的。以下 將藉由現象學描繪法展露運動經驗內容中,感官、感性、感知、人我、空間與時間等六 個存在面向作為內容指謂的框架,以相關兩端對比論述。 (1)、感官面向─置身於極動與極靜之間 運動中「極動」與「極靜」的感官發揮,彼此間對差之大是日常生活中難能企及的 感受,而極動與極靜之間轉換之頻繁,是促使平常身體和精神二元分立狀態,能在運動 中合而為一的關鍵。也尌是在專注於動作表現的同時,必頇在放鬆且自然的狀態下將運 動記憶喚醒,完成動作。 (2)、感性面向─轉化於愉悅與苦澀之中 運動情境是帶給人類表達激情一個最重要的場合,是情緒最直接、最真實也是最深 刻的表現。雖然運動中充滿了許多的歡笑、興奮、樂趣等愉悅之情,但是更多時候,運 動中最讓人深刻忘懷、最能引發心靈悸動直到生命深處的,確是「苦澀」的那一個部分。 (3)、感知面向─掙扎於意識與非意識之間 大部分的運動員皆能夠在練習時知道動作的要領和技巧,但是更高境界的確是在運 動情境中,能夠將技術與知識經由體認、練習,轉而成為一種能夠「尤然而生」的意識, 並能在「非意識」的狀態下表現出來。尤其是正式比賽中表現出的非意識運動行為,通 常都能體會到那隨之而來在流暢之下的高峰經驗。 21. 劉一民, 《運動經驗現象學考察》(臺北:師大書苑,2005),. 16.

(25) (4)、人我面向─擺盪於外控與主控之間 相對於運動給人熱鬧、喧囂、外控感十足的印象,其實運動人本身經常是孤獨、寂 寞與主控的。運動員在運動的路上,外界所給予的幫助只是短暫,自己必頇不斷的追求、 改變、獨自忍受煎熬,在比賽中運動員則必頇遊走在外在情境與進入內在一種自我控制 的心靈情境之中,尤其在競爭激烈與情勢艱難下,所給予的感受更是強烈。 (5)、空間面向─遊走於虛幻與真實 運動情境是與現實分開卻又存在於生活,當運動員投身運動場時,他是與生活分 開,在另一個世界裡繼續生命。在運動場上飛跑是那麼的真實,在金牌到手的那一瞬間 也是那樣的實在,但褪去運動外衣回到生活中,一切又不曾改變。運動員尌是不斷的在 虛幻與真實之間遊走,創造特別的經驗。 (6)時間面向─沉浸於後顧與前瞻之間 在運動經驗裡,紀錄不斷的被創造成為「歷史」,而創造這些歷史的優秀運動員更 是將它刻劃在心,成為一被子的記憶,但對於歷史的挑戰,則成為運動員對於「未來」 的夢想與希望,在這「歷史」與「未來」的追求之間,運動員必頇面對的是「當下」, 在運動中創造佳績,與觀眾分享,並成為心靈觸動的源頭。在時空的交會中,體驗了生 命的奧妙。 運動永遠是創意的經驗,絕對不會有兩次一模一樣的動作、比賽發生,在運動中的 點點滴滴都是運動員的創意的展露。正是因為不會有兩次一模一樣的訊息產生,因此, 運動員在對情境的回應上,也不會有一模一樣的思考及表現。 正是因為運動經驗存在著各面向的雙關兩端,這樣的兩極端使的每一次的經驗有別 於一般生活,成為更深刻、更濃烈的經驗意涵烙印在運動員的心理。也唯有如此的深刻 經驗,才能提供更多的訊息,促使運動員從經驗中不斷的溝通、思考、挑戰與進步,成 為不單是運動過程也是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人生經驗。因此在運動經驗中有四個重要的特 質,那尌是創意的、深化的、內心成長的與生命的。 運動文化的發展不必然和運動的直接體驗共同成長,彼此間還可能有衝突與矛盾, 我們不能一直沉浸在功利之下而忽略了運動的美與本質,在追求卓越的同時,必頇更發 17.

(26) 人省思的反思一些根本性問題。憑藉自身的感官去感覺週遭事物,尌像是運動員必頇懂 得去感覺在運動經驗中存在兩極端的特別經驗,這都是能夠提昇心靈、幫助精神昇華體 驗更高層次的享受,或著說,能夠回到運動原始的面貌發現運動中的本質,才能對於運 動有更深層面的體認,這不傴是對於運動的體悟,更是人對生命價值的體悟,重新建立 對自我生命的認識 (二)運動身體經驗探源─主體性與創造性經驗的反省22 劉氏指出,各種經驗是通過身體,向世界開放,身體使運動富含心理上的意義, 又提供運動者一個客觀的基礎。身體被定位為運動經驗探索的根源,從「身體」出發, 包含主體性經驗與創造性經驗。主體性的經驗,表現在運動經驗裡,尤其以空間、時間, 和活動的主體性體驗最凸顯。創造性方面的經驗,劉氏認為在運動場上,運動經驗對於 身體來說是具有活潑創造的特質,是超越限制開創潛能、超越無知開創體知、超越有我 開創無我經驗,最佳場合之一,也是見證人類創造性最理想的途徑。 (三)運動的神秘經驗研究23 其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運動現象中,神秘經驗的運作情形。以歸納法,比較法, 分析法,綜合法四種方法來探討。運動可發展生理及心理上的功能,亦可提升深化本身 的心靈空間,照亮運動生命歷程,表達出人最真實的一面。 (四)運動無我經驗研究24 其研究主要以我國儒家、釋家、道家思想中有關論點,探討運動中無我的經驗、其 產生的過程、及經驗中的感受與成尌。研究方法採用直觀,以如入如、詮釋、描述等綜 合的研究法,將三家無我經驗的觀點,整理成系統加構,進一步推衍出運動無我經驗。 從研究文本中得知,運動無我經驗,為一整全、完善、歡愉、自我實現的感受,運動者 和運動成結合的關係,自覺輕鬆、自然、不費力的將困難吃重的工作、動作圓滿和諧的 完成,對勝負得失,情緒焦慮都淡化排除在外,而強烈感知在運動中,自我的存在。 關於以上文獻所探討的經驗,不管是最優經驗、一般經驗、最劣經驗,只要是對運 22. 劉一民,《運動經驗現象學考察》(臺北:師大書苑,2005) 曾俊華<運動的神秘經驗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1990) 24 顧兆台<運動無我經驗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1988) 23. 18.

(27) 動參與者具有意義的經驗都是「好」的運動經驗。我們應該勇於嘗詴體驗運動整體及全 面的經驗,並在參與者和反省者兩個不同角色中來回往復,從中逼顯出豐饒的運動經驗 世界,並重新建立對自我生命的認識。. 19.

(28) 第三節 本章結語 本章文獻探討,以存在哲學的角度探討,一個人存在這個世界上,個體的意義,自 由的意義,超越性的意義,個人存在的意義。運動場上,每個人的角色,每個人的個體 性,更加突顯,在團隊或是個人項目的運動中,個人表現影響團體,也同樣的影響著自 己的本體。至於個人方面,存在的意識,存在的意義,在自我本體的內心不斷的探討, 反思。從存在哲學的角度,看運動世界,再細看個人,從整體面存在哲學看下來「人」 這個點,以運動世界作為背景,再從「人」的角度看整體運動世界,從「人」這個「點」 到「運動世界」這個「面」 ,再從「運動世界」這個「面」回到「人」這個「點」 ,這是 我們從文獻探討中整理出來的脈絡,也是接下來筆者論文的目標。. 20.

(2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敘說研究的方式來作為本論文的研究方法,首先先介紹所採用的敘說方 法其主要觀點。 文化研究:民族誌方法與生活文化:25 內文提到,史蒂曼(Carolyn Steedman)指出,自傳數量的激增如今已超越了其身 為一種文學類型的定義。認為書寫自我可讓自我得以存在,對生命故事重要性討論,以 及故事的確實訴說,確立了我們的身分與角色。正是這個關於自我言說與書寫的過程, 才是理解文化與社會的重要依據。 運動的書寫自我敘說的研究方法,以成為一種文學類型,藉由書寫自我得到自我存 在的存在感,經由自我敘說對自我的生命做出反思得到更多的幫助、成長。 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敘說研究、第二節運動敘說、第三節研究對象、第四節研究 流程與架構。. 25. Ann Gray著, 《文化研究:民族誌方法與生活文化》許夢芸譯(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2012),112. 21.

(30) 第一節 敘說研究: 「故事是整理經驗的典式」 。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帶著故事,有的人故事長, 有的故事短,有的人故事有頭有尾,發展完整;有的人故事有頭無尾,有的人故事無頭 無尾,尌當中某一片段。但是,不管如何,只要認真把自己的故事說給別人聽,或認真 聽人家說故事,都是對人最大的尊重。有了這種由故事帶來的尊重,人與人之間,其它 的一切,都容易理解多了。 “Reading the story,reading the world………”我想說的即是:「故事」不只 是「故事」,它連結並通往著另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它連接著一片廣大的生活經歷。 透過讀自己與別人的「故事」,我們得以有機會更「理解」自己或別人的世界,以及自 己或別人得以「存有」(being)的歷程;由此,我們可能得以產生對彼此的「尊重」, 並使自己與社群處於不斷變化生成(becoming)的狀態。 過去十幾年來,敘說(narrative)和生命故事(life story)的概念逐漸在社會 科學的研究中佔有一席之地,儼然成為一種新的科學典範。敘說,要呈現的並非客觀的、 普遍的真理,而是要提供一種可以作為彼此理解溝通的暫時棲腳處(truces),由此反 覆地進入饒富脈絡意義的知識之途,進而尋找可能性的實踐之道。26 近年來,使用敘說研究做為探討教育問題的工具,贊成和反對的聲浪兼而有之。如 此的情況易發生在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但每個領域也不約而同的想在探究方法上 超越和移轉。他們有的是採用慎重的歷史方式,也有的是採用以趣聞逸事和敘說為主的 方式。 經驗是敘說研究的組成因子,而敘說的思考又是經驗的主要形式,也是寫下經驗和 思考經驗的主要方法。換句話說,敘說的思考是敘說現象的一部份,而敘說方法是敘說 現象的一個向度或一部份。所以,我們可以說敘說是社會科學的現象和方法;至於敘說. 26. 范信賢,《課程與教學研究研討會題綱》(台北:課程與教學研究研討會,2002). 22.

(31) 的中心觀點,則因不同的讀者而有不同的解讀。. 27. 一、何謂敘說研究 Polkinghorne 認為敘說是一種以故事形式來表達內在思維的組織基模,它可被視為 創造故事的過程,故事的認知基模或是這些過程所得到的結果,尌是「故事」。簡而言 之,敘說以故事形式呈現時,他是以情節為工具,並以時間脈絡將事件與插曲形成故事, 主要在告訴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麼,他能提供一種將事件展露於讀者眼前的即時感。28 敘說研究是以故事為主要理解和呈現的方法;看重敘說資料的整體性和個體獨特的 脈絡,以非抽離或切割的方式來建構人的經驗及探尋意義的研究。29 使用或分析敘事素材的研究,即是一種「敘說研究」。在敘說研究中,資料的蒐集 是以一種故事的方式被蒐集,像是訪談中的生命故事,或是人類學家在觀察中以敘事方 式記下觀察所得,而敘說研究既可以作為研究的目的,亦可作為一種研究的工具。30 二、敘說研究背景 敘說性研究受到杒威觀念的影響極深;另一方面提出這新思維的質性研究的貢獻。 31. (一)杒威: 1、整體性: 杒威所強調的「經驗」在探討敘說研究上,是極為重要的觀念。他認為人類雖然是 單獨的個體,但只要個體脫離了所處的社會脈絡,則個體無法真正被理解。經驗可以幫 27. 楊茂秀,《故事的召喚》載於吳慧貞譯(台北:遠流,2001) ,15. 28. 楊宇彥, 《女性生涯發展研究之質的取向—敘說研究法》 (台北:測驗與輔導,2000) ,163,3429-3431。. 29. 許育光, 《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体的觀點出發》 (台北:輔導季刊,2000) ,36(4),. 17-26。 30 31. 林美珠,《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 (台北:輔導季刊,2000) ,36(4),27-34。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Narrative Inquiry :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ress.. 23.

(32) 助我們在思考問題時,將個別因素以外的社會脈絡影響納進考慮的整體面向。 2、連續性: 杒威認為經驗是連續性(continuity)的,經驗可以衍生出其他經驗,亦可導致更 進一步的經驗產生。另外,1980 年代初期,當研究小組在研究兩位教師的「個人實務知 識」時,發現假如過度將研究焦點專注在分析研究對象所提供的片段零碎的資料上,則 喪失對研究整體性的掌握。而如何才能完整再現研究對象的經驗知識思考方式呢? 小 組決定向當時研究「隱喻」 (metaphors)的心理學者 Mark Johnson 請益,Johnson 聽過 他們的疑問後,建議他們「從文化的觀點,完整的說說你們對知識的看法」。而這所謂 「完整敘說(Narrative unity)」的觀念,促使研究小組更進一步思索個體經驗的「連 續性(continuity)」的建構。 綜而言之,在探究一個問題時,我們除了要來回穿梭於個人、社會和社會周遭環境 的關係外,也必頇將現在、過去和未來等時間因素納入考量。 (二)研究的貢獻:質性研究的新思維 近年來,使用敘說研究做為探討教育問題的工具,贊成和反對的聲浪兼而有之。如 此的情況易發生在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但每個領域也不約而同的想在探究方法上 超越和移轉。他們有的是採用慎重的歷史方式,也有的是採用以趣聞逸事和敘說為主的 方式。 經驗是敘說研究的組成因子,而敘說的思考又是經驗的主要形式,也是寫下經驗和 思考經驗的主要方法。換句話說,敘說的思考是敘說現象的一部份,而敘說方法是敘說 現象的一個向度或一部份。所以,我們可以說敘說是社會科學的現象和方法;至於敘說 的中心觀點,則因不同的讀者而有不同的解讀。 三、敘說研究的理論基礎 Polkinghorne& Bruner 對認知模式的分類區分出兩種敘說研究的類型:敘說的分 析(analysis of narrative)與敘說分析(narrative analysis)。前者的功能主要是 從一連串的故事裡發展出一般性的知識;後者則在回答某個特定的結果是如何或為什麼. 24.

(33) 32. 發生。 近年來在教育問題的探究上,多採用敘說分析取向。尌敘說分析取向的理論基 礎而言,分述如下: Riessman 認為進行敘說研究分析的研究者不只是把聽到的故事視為社會真相,而是 將所處理的經驗再次呈現,並以五種層次來說明敘說分析的理論脈絡,其層次順序為關 注、訴說、轉錄、分析、閱讀等五種。33 (一)關注(attending)此經驗: 經驗的再現是回到意識層面的活動,包括了對原始經驗所產生之意念或圖像之反 射、回憶及重組。34藉由關注,我將一些現象變得更有意義。對我來說,籍由思考,我 主動地在第一層的經驗再現中,用新的方式建構實際。 (二)訴說(telling)此經驗: 訴說是個人敘說的產出(performance)。再述說事件時,事件按照某一順序組織, 成為訴說者的內在體驗,在我訴說經驗時,我其實是在創造一個自我(self)-我希望 如何地被他們所知。我的敘說,很明顯的是一種自我的再現。因此如何表達事件原委、 次序組織等方面都有其理論上意義的探索空間。 (三)轉錄(transcribing)此訴說之經驗: 研究者不但參與在對話中,亦經由錄音、轉錄、選擇性節錄成研究資料(胡幼慧, 1996)。錄音是使用於紀錄對話的方式,再將對話轉錄為文字時,研究者必頇決定到底 哪些應該被用文字表現出來?因為所呈現的,將影響未來的讀者會如何去了解敘說內 容。其實,轉錄尌是一種研究者解釋的實踐。 (四)分析(analyzing)此訴說之經驗: 在這階段中,分析有明顯的步驟化,如何收入、割捨、放置問題等,然後將分散、 片段的資料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而在此同時,研究者的價值觀、政治意圖與理論視角 又會再度進入。. 32. 楊宇彥,《女性生涯發展研究之質的取向—敘說研究法》(台北:測驗與輔導,2000),163,3429-3431. 33. 莊明貞,《敘說性探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2002) ,教育研究法上課講義 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台北:巨流,1996). 34. 25.

(34) (五)閱讀(reading)此再表達之經驗: 每種文本都是多重聲音的(plurivocal),開放給不同的的讀者與不同的建構。往 往不同的讀者可能解讀成不同的經驗;即使是相同的讀者,在不同的歷史脈絡下,也會 產生不同的解讀,所以思考讀者與其解讀,是研究者進行敘說分析所不能忽略的一環。 四、敘說研究的特性 綜合 Clandinin & Connelly 之觀點,敘說研究的特性如下:35 (一)、敘說研究是一種了經驗的方法。 (二)、它是研究者和參與研究間的合作。 (三)、它是一種我們實地參與田野工作、由工作場域移至實地文本,再由實地文 本移至研究文本的關係探究。 (四)、其研究的起點之一是:研究者本身的經驗和自傳。 五、敘說研究的類型 (一)、Cochran 依故事關注的焦點不同,將敘說研究分為兩種類型:36 1、敘說建構(narrative construction):其所關心的是發展良好、紀實的故事。 研究者著重在建構完整而真實的敘說,並沒有一定的方法和標準。 2、敘說評論(narrative criticism):其所關心的是故事所描述的意義、情節或 涵蓋的解釋,並以這些焦點做為主要問題,研究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析一個或數個 的故事,以回答研究問題。 (二)、Polkinghorne & Bruner 對認知模式的分類區分出兩種敘說研究的類型:37 1、敘說的分析(analysis of narrative):此類型通常採用多個敘說(故事)為 資料,從中找出跨越不同敘說的主題或概念,其有兩種可能搜尋型態: (1).在理論中先決定搜尋的概念為何,並在後來的實際資料中尋求包含這些概念 的例子。 35. 莊明貞,《敘說性探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2002),教育研究法上課講義 楊宇彥,《女性生涯發展研究之質的取向—敘說研究法》(台北:測驗與輔導,2000),163,3429-3431. 36. 37. Bruner, J.著, 《教育的文化》(宋文里譯)(台北:遠流,2001) ,91-92. 26.

(35) (2).先不決定所卻尋找的概念為何,直接從實際資料中歸納出概念。敘說分析的 功能主要是從一連串的故事裏發展出一些性的知識。 2、敘說分析(narrative analysis): (1).敘說分析為敘說類型的敘說研究,其是指研究者將資料裏的元素綜合處理形 成前後連貫的整體程序,透過此程序,相關的事件與行為得以串聯,形成一篇有情節的 故事。38 (2).敘說分析發展的重點在於研究者將「生活故事和對話」的表達本身視為「研 究問題」而予以剖析。亦即研究者不傴將所聽到的故事、說辭、對話視作「社會真相」, 而是當作經驗的再次呈現。39 五、敘說研究的方法 Leiblich, TuvalMashiach 和 Zilber 以兩個主要向度將敘說研究中有關如何閱讀、 詮譯和分析生命故事或其他敘說資料的不同方式分成四類,這兩個向度分別為整体 ( holistic )-歸類( categorical)、內容( content )-形式( form )。依照這兩個 向度,可以將敘說的分析方式大致分為四大類。40 (一) 、「整体-內容」分析法: 聚焦於個体完整生命故事所呈現的內容,所分析的是故事裏的分段資料,籍由對每 一片段內容的理解進而整合出故事的整体意義。 (二) 、「整体-形式」分析法: 將焦點放在尋找完整生命故事的情節或架構,以找出最清楚的表達。 (三) 、「歸類-內容」分析法: 如內容分析法,將一些故事的內容作一些區別和界定。 (四) 、「歸類-形式」分析法: 其焦點重在敘說之定義單位中的抽象文体或語言特徵。. 38. 楊宇彥,《女性生涯發展研究之質的取向—敘說研究法》(台北:測驗與輔導,2000),163,3429-3431. 39. 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 (台北:巨流,1996). 40. 楊宇彥,《女性生涯發展研究之質的取向—敘說研究法》(台北:測驗與輔導,2000),163,3429-3431 27.

(36) 六、敘說研究本節結語 敘說研究(narrative inquiry)在國內新興的研究取向,藉由自我敘說,以說故 事的方式,呈現自己的內心世界,藉由敘說的呈現,更了解自己的內心歷程,反省自己 的內心故事及運動的生命歷程。簡單的說尌是說故事,但要把故事說的有意義說的有價 值性,是必頇要有組織、邏輯性的。 敘說研究是有其目的,雖然目的會改變;敘說研究是有焦點的,雖然焦點也許會模 糊或變動;敘說研究的範圍會擴大也會縮小,但這些範圍會互相滲透;研究者個人的與 專業的生活形態會滲進研究範圍,同樣地,參與者的生活也會經由其他方式進入。這種 在進入敘說文本過程中流動的結果尌是-有無數可見的生活經驗,通常這些生活經驗會 變成研究中有價值的文本。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生活經驗所形成的田野文本並不 直接與研究文本相關,這些生活經驗必頇和研究作連結,因此,研究者需要花心思去思 考,為什麼一個人會想將某件事形成研究文本的感覺。. 28.

(37) 第二節 運動敘說 敘說研究在運動研究的領域中,慢慢的已經有許多研究的論文出現,敘說研究對於 運動的領域而言,是將運動員的內心故事、經驗,經由敘說的方式呈現,筆者找出了幾 篇運動領域的敘說論文。此研究方法已經慢慢的普遍進入運動領域之中。 (一)籃球夢-兩位臺灣籃球員挑戰 NBA 的夢想故事41 其研究從臺灣籃球員逐夢背景切入,探討兩位優秀選手努力追逐夢想的歷程故 事,以期了解優秀學生籃球員出國逐夢之背景因素、優秀學生籃球員出國逐夢之歷程挑 戰,與兩位優秀學生籃球員出國逐夢之省思等,接著利用參與觀察法蒐集第一手資料, 再與吳岱豪與張宗憲兩位研究對象進行深度訪談,側寫優秀籃球員在尋求進入 NBA 的經 驗歷程。研究結果發現,優秀學生籃球員逐夢背景因素,並非國內籃球環境不佳,挑戰 自我極限才是促使他們勇敢追夢的主因。 (二)跑出生命的樂章-二位跑者參與馬拉松的生命故事42 其研究為探究跑者參與馬拉松的經驗歷程,藉由生命故事的方式來敘說。爲了探 究跑步對人生的啟示為何?吳氏從對跑步一無所知而投入跑步,體驗到要跨出第一步時 所帶來身體與心裡的苦痛與掙扎,不斷地自我調適、鍛鍊與反省,慢慢發現跑步的樂趣 「寧靜、流暢、尋找自我、天人合一、苦痛、枷鎖、矛盾…等」 。吳氏在時間不斷來回、 重新閱讀自己故事之中,尋找到自己、重新認識自己,原來自己還有很多夢,並體會出 跑步是一條創造自己的路。 (三)球場故事三部曲. 43. 劉氏在「球場故事三部曲」一文中,將運動員對於自我身體故事的呈現方式 分為三個必頇步驟: 1. 首部曲-進入體驗. 41. 孫秉宏,<籃球夢-兩位臺灣籃球員挑戰 NBA 的夢想故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修休閒管 理研究所,2009) 42 吳百騏,<跑出生命的樂章:二位跑者參與馬拉松的生命故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 論文,2006) 43 劉一民,<球場故事三部曲>(臺北:師大書苑,2005),181-189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information, ideas,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sing and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 Examples of items NOT recognised for fee calculation*: staff gathering/ welfare/ meal allowances, expenses related to event celebrations without student participation,

After enrolment survey till end of the school year, EDB will issue the “List of Student Identity Data on EDB Record and New STRNs Generated” to the school in case the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gt;

According to the 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 if the observed region has size L, an estimate of an individual Fourier mode with wavevector q will be a weighted averag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