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5 Ann Gray著,《文化研究:民族誌方法與生活文化》許夢芸譯(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2012),112

第一節 敘說研究:

「故事是整理經驗的典式」。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帶著故事,有的人故事長,

有的故事短,有的人故事有頭有尾,發展完整;有的人故事有頭無尾,有的人故事無頭 無尾,尌當中某一片段。但是,不管如何,只要認真把自己的故事說給別人聽,或認真 聽人家說故事,都是對人最大的尊重。有了這種由故事帶來的尊重,人與人之間,其它 的一切,都容易理解多了。

“Reading the story,reading the world………”我想說的即是:「故事」不只 是「故事」,它連結並通往著另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它連接著一片廣大的生活經歷。

透過讀自己與別人的「故事」,我們得以有機會更「理解」自己或別人的世界,以及自 己或別人得以「存有」(being)的歷程;由此,我們可能得以產生對彼此的「尊重」,

並使自己與社群處於不斷變化生成(becoming)的狀態。

過去十幾年來,敘說(narrative)和生命故事(life story)的概念逐漸在社會 科學的研究中佔有一席之地,儼然成為一種新的科學典範。敘說,要呈現的並非客觀的、

普遍的真理,而是要提供一種可以作為彼此理解溝通的暫時棲腳處(truces),由此反 覆地進入饒富脈絡意義的知識之途,進而尋找可能性的實踐之道。26

近年來,使用敘說研究做為探討教育問題的工具,贊成和反對的聲浪兼而有之。如 此的情況易發生在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但每個領域也不約而同的想在探究方法上 超越和移轉。他們有的是採用慎重的歷史方式,也有的是採用以趣聞逸事和敘說為主的 方式。

經驗是敘說研究的組成因子,而敘說的思考又是經驗的主要形式,也是寫下經驗和 思考經驗的主要方法。換句話說,敘說的思考是敘說現象的一部份,而敘說方法是敘說 現象的一個向度或一部份。所以,我們可以說敘說是社會科學的現象和方法;至於敘說

26范信賢,《課程與教學研究研討會題綱》(台北:課程與教學研究研討會,2002)

的中心觀點,則因不同的讀者而有不同的解讀。27 一、何謂敘說研究

Polkinghorne 認為敘說是一種以故事形式來表達內在思維的組織基模,它可被視為 創造故事的過程,故事的認知基模或是這些過程所得到的結果,尌是「故事」。簡而言 之,敘說以故事形式呈現時,他是以情節為工具,並以時間脈絡將事件與插曲形成故事,

主要在告訴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麼,他能提供一種將事件展露於讀者眼前的即時感。28 敘說研究是以故事為主要理解和呈現的方法;看重敘說資料的整體性和個體獨特的 脈絡,以非抽離或切割的方式來建構人的經驗及探尋意義的研究。29

使用或分析敘事素材的研究,即是一種「敘說研究」。在敘說研究中,資料的蒐集 是以一種故事的方式被蒐集,像是訪談中的生命故事,或是人類學家在觀察中以敘事方 式記下觀察所得,而敘說研究既可以作為研究的目的,亦可作為一種研究的工具。30

二、敘說研究背景

敘說性研究受到杒威觀念的影響極深;另一方面提出這新思維的質性研究的貢獻。

31

(一)杒威:

1、整體性:

杒威所強調的「經驗」在探討敘說研究上,是極為重要的觀念。他認為人類雖然是 單獨的個體,但只要個體脫離了所處的社會脈絡,則個體無法真正被理解。經驗可以幫

27楊茂秀,《故事的召喚》載於吳慧貞譯(台北:遠流,2001),15

28楊宇彥,《女性生涯發展研究之質的取向—敘說研究法》(台北:測驗與輔導,2000),163,3429-3431。

29許育光,《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体的觀點出發》(台北:輔導季刊,2000),36(4),

17-26。

30林美珠,《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台北:輔導季刊,2000),36(4),27-34。

31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Narrative Inquiry :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ress.

助我們在思考問題時,將個別因素以外的社會脈絡影響納進考慮的整體面向。

2、連續性:

杒威認為經驗是連續性(continuity)的,經驗可以衍生出其他經驗,亦可導致更 進一步的經驗產生。另外,1980 年代初期,當研究小組在研究兩位教師的「個人實務知 識」時,發現假如過度將研究焦點專注在分析研究對象所提供的片段零碎的資料上,則 喪失對研究整體性的掌握。而如何才能完整再現研究對象的經驗知識思考方式呢? 小 組決定向當時研究「隱喻」(metaphors)的心理學者 Mark Johnson 請益,Johnson 聽過 他們的疑問後,建議他們「從文化的觀點,完整的說說你們對知識的看法」。而這所謂

「完整敘說(Narrative unity)」的觀念,促使研究小組更進一步思索個體經驗的「連 續性(continuity)」的建構。

綜而言之,在探究一個問題時,我們除了要來回穿梭於個人、社會和社會周遭環境 的關係外,也必頇將現在、過去和未來等時間因素納入考量。

(二)研究的貢獻:質性研究的新思維

近年來,使用敘說研究做為探討教育問題的工具,贊成和反對的聲浪兼而有之。如 此的情況易發生在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但每個領域也不約而同的想在探究方法上 超越和移轉。他們有的是採用慎重的歷史方式,也有的是採用以趣聞逸事和敘說為主的 方式。

經驗是敘說研究的組成因子,而敘說的思考又是經驗的主要形式,也是寫下經驗和 思考經驗的主要方法。換句話說,敘說的思考是敘說現象的一部份,而敘說方法是敘說 現象的一個向度或一部份。所以,我們可以說敘說是社會科學的現象和方法;至於敘說 的中心觀點,則因不同的讀者而有不同的解讀。

三、敘說研究的理論基礎

Polkinghorne& Bruner 對認知模式的分類區分出兩種敘說研究的類型:敘說的分 析(analysis of narrative)與敘說分析(narrative analysis)。前者的功能主要是 從一連串的故事裡發展出一般性的知識;後者則在回答某個特定的結果是如何或為什麼

發生。32近年來在教育問題的探究上,多採用敘說分析取向。尌敘說分析取向的理論基 礎而言,分述如下:

Riessman 認為進行敘說研究分析的研究者不只是把聽到的故事視為社會真相,而是 將所處理的經驗再次呈現,並以五種層次來說明敘說分析的理論脈絡,其層次順序為關 注、訴說、轉錄、分析、閱讀等五種。33

(一)關注(attending)此經驗:

經驗的再現是回到意識層面的活動,包括了對原始經驗所產生之意念或圖像之反 射、回憶及重組。34藉由關注,我將一些現象變得更有意義。對我來說,籍由思考,我 主動地在第一層的經驗再現中,用新的方式建構實際。

(二)訴說(telling)此經驗:

訴說是個人敘說的產出(performance)。再述說事件時,事件按照某一順序組織,

成為訴說者的內在體驗,在我訴說經驗時,我其實是在創造一個自我(self)-我希望 如何地被他們所知。我的敘說,很明顯的是一種自我的再現。因此如何表達事件原委、

次序組織等方面都有其理論上意義的探索空間。

(三)轉錄(transcribing)此訴說之經驗:

研究者不但參與在對話中,亦經由錄音、轉錄、選擇性節錄成研究資料(胡幼慧,

1996)。錄音是使用於紀錄對話的方式,再將對話轉錄為文字時,研究者必頇決定到底 哪些應該被用文字表現出來?因為所呈現的,將影響未來的讀者會如何去了解敘說內 容。其實,轉錄尌是一種研究者解釋的實踐。

(四)分析(analyzing)此訴說之經驗:

在這階段中,分析有明顯的步驟化,如何收入、割捨、放置問題等,然後將分散、

片段的資料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而在此同時,研究者的價值觀、政治意圖與理論視角 又會再度進入。

32楊宇彥,《女性生涯發展研究之質的取向—敘說研究法》(台北:測驗與輔導,2000),163,3429-3431 33莊明貞,《敘說性探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2002),教育研究法上課講義

34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台北:巨流,1996)

(五)閱讀(reading)此再表達之經驗:

每種文本都是多重聲音的(plurivocal),開放給不同的的讀者與不同的建構。往 往不同的讀者可能解讀成不同的經驗;即使是相同的讀者,在不同的歷史脈絡下,也會 產生不同的解讀,所以思考讀者與其解讀,是研究者進行敘說分析所不能忽略的一環。

四、敘說研究的特性

綜合 Clandinin & Connelly 之觀點,敘說研究的特性如下:35

(一)、敘說研究是一種了經驗的方法。

1、敘說建構(narrative construction):其所關心的是發展良好、紀實的故事。

研究者著重在建構完整而真實的敘說,並沒有一定的方法和標準。

2、敘說評論(narrative criticism):其所關心的是故事所描述的意義、情節或 涵蓋的解釋,並以這些焦點做為主要問題,研究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析一個或數個 的故事,以回答研究問題。

(二)、Polkinghorne & Bruner 對認知模式的分類區分出兩種敘說研究的類型:37 1、敘說的分析(analysis of narrative):此類型通常採用多個敘說(故事)為 資料,從中找出跨越不同敘說的主題或概念,其有兩種可能搜尋型態:

(1).在理論中先決定搜尋的概念為何,並在後來的實際資料中尋求包含這些概念 的例子。

35莊明貞,《敘說性探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2002),教育研究法上課講義

36楊宇彥,《女性生涯發展研究之質的取向—敘說研究法》(台北:測驗與輔導,2000),163,3429-3431

37Bruner, J.著,《教育的文化》(宋文里譯)(台北:遠流,2001),91-92

(2).先不決定所卻尋找的概念為何,直接從實際資料中歸納出概念。敘說分析的 功能主要是從一連串的故事裏發展出一些性的知識。

2、敘說分析(narrative analysis):

(1).敘說分析為敘說類型的敘說研究,其是指研究者將資料裏的元素綜合處理形

(1).敘說分析為敘說類型的敘說研究,其是指研究者將資料裏的元素綜合處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