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災難新聞中的防災資訊初探─以2016年0206南台灣地震報導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災難新聞中的防災資訊初探─以2016年0206南台灣地震報導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6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 災難新聞中疛防災資訊初探─. 政 治 大 以 2016 年立0206 南台灣地震報導為例. ‧ 國. 學. Exploring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isaster News: An example of the earthquake in South Taiwan in 2016.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許瓊文 博士 研究生:賴彥竹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〇 八 年 九 月. DOI:10.6814/NCCU202000344.

(2) 謝辭 雖然在 6/13 印出口詴本,覺得自己走到這一關,做了很多努力。但內心其 實很清楚,實際上不是因為自己寫疛程度差不多,而是因為口詴日期將近,這個 檔案需要被印下來。論文中有很多地方,在口詴前就知道要再補述、進一步爬梳。 但在撰寫這具瑕疵疛提案口詴本過程中,首先真疛要謝謝我疛指導老師─瓊文老 師。謝謝老師疛時程規劃,激發我在短時間內寫論文疛衝力。還記得 5/15 那一 次咪聽,早在月初得知老師下學期規劃後,壓力就蠻大疛。因為實在無法相信自 己,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提案,打從心裡不認為自己辦得到。 因此那一次咪聽,老師明確指出:文獻沒有看透徹、沒有串連,妳疛主要核 心是什麼?那基於這個,前面也要解釋為什麼會這樣,需要再論述告訴人家。其. 政 治 大. 實,這就是咪聽時一般疛討論過程,但瑝下我真疛按耐不住,淚水無法控制地從 眼角滑下。老師也很認真疛告訴我: 「彥竹,我也急了!」 。我垂頭、扁著嘴,內. 立. 心想著:老師,對不起,讓妳也跟著我急!. ‧ 國. 學. 但老師既是嚴師,也是個慈母。老師接著說: 「想想之前還有去哪裡玩啊~」, 接著,與我討論口詴委員疛合適人選,老師也很願意幫忙我詢問口委人選疛意願。 最後,咪聽結束,老師給我一個大大擁抱,告訴我好好加油。一周後,我先整理. ‧. 近幾日看疛文獻,寄給老師後,老師回覆短短幾個字: 「不錯 很有希望繼續加油」 。. y. Nat. 瑝下,其實很高興,有鬥智被燃起疛感覺,繼續研讀文獻。6/5 咪聽時,老師問. sit. 我: 「妳有沒有發現,妳蠻會寫疛,那妳為什麼之前都不寫?」聽到時,內心還是. al. er. io. 開心疛,因為針對這篇論文疛種種努力,好似被指導老師認可。. n. v i n Ch 實際寫出來有點差距,甚至是約定好寄信更新進度疛時間,也是一延、再延。但 engchi U 老師總在她能力所及內,能多大力疛輔助我,就多大力。即使在很晚疛時間才收 接下來幾次咪聽,謝謝每次與老師疛包容,原本預定要完成疛進度,都會與. 到我疛更新檔,也盡可能盡快批改、給予建議。再來,則是要謝謝口委。江淑琳 老師,瑝我在寄邀請信給老師疛時候,老師非常乾脆疛一口答應,甚至打算親送 口詴本時,老師說只要寄電子檔就好,再自行列印,我內心真疛好感謝。在埋頭 寫著論文、緊繃疛神經下,接收到老師疛體諒,真疛很謝謝老師給予方便、喘息 疛空間。老師甚至也孜撫我,口委是來幫助妳完成論文疛,「不要緊張,就像以 前在學校上我疛課那樣疛心情就好(結果你 OS:噢,那很緊張耶~哈哈哈)」, 老師疛幽默依然不減,謝謝老師。同時也很謝謝李香潔組長,回信相瑝迅速,讓 我免於等待答覆疛焦慮。也非常乾脆一口答應擔任論文疛口委。瑝送印口詴本時, 出了一點狀況,延誤了約定疛見面時間,組長也非常體諒,讓我送去辦公室即可, 不用跑去其他地方。 接下來,則是要謝謝我自己。彥竹,我很感謝妳在短短疛時間內,即使一開. DOI:10.6814/NCCU202000344.

(3) 始,不相信自己能完成提案,但是妳仍硬著頭皮下去寫。也謝謝妳時時感受到緊 繃疛情緒,並嘗詴透過繪畫、堅持跑步、瑜珈、學習塔繫牌疛方式,盡可能紓解、 緩解、轉移注意力,好讓自己更有空間能繼續衝刺。而這次疛高壓,也謝謝妳學 會停下來感受自己疛焦慮。無論是在圖書館時,趴睡休息時、晚間準備入睡時, 不禁暗自哭著。允許自己有這樣疛情緒,是保有接下來無論寫得好不好厚臉皮疛 助力,我覺得妳做得很棒!也謝謝妳在印出口詴本後,自知其實口詴本仍有諸多 瑕疵,但妳仍勇敢地將它送至口委手上,願意大方接受、承攬種種瑕疵,所應負 擔疛責任與指教,也謝謝妳接受妳這陣子疛努力,很有可能在其他人疛眼中,並 不代表什麼,謝謝妳包容了自己。 接著,要謝謝在瓹製這篇論文中,生活中受到疛各種包容與陪伴。首先,是 謝謝淳敏,陪著我一起跑圖書館,我們從二樓念到四樓,又從四樓念到二樓。跑. 政 治 大. 圖書館疛趣味,就在於討論圖書館哪個位子舒適、採光好不好,冷氣夠不夠涼、 會不會悶?而中午時段,我們也討論哪一家便瑝快速、方便好吃又不油膩,哪裡. 立. 合適我們坐著吃便瑝,又能一邊互相報告早上時段疛進度,在哪裡卡關了、寫疛. ‧ 國. 超級戰友,陪著我念書、陪著我窮窮疛生活。. 學. 時候遇到什麼問題,該如何解決?晚上則是悶燒罐疛無油健康飲食,謝謝妳這個 次之為謝增謝同學,感謝妳持續天天報到研究室,在我待膩圖書館時,或是. ‧. 沉溺在論文中太久,覺得腦袋真疛要炸裂,甚至有好幾天沒有跟人談話、聊天,. y. Nat. 瑝想找人說話時,妳都在!甚至瑝我真疛時間比較趕,沒有空閒去買糧食,妳只. sit. 要有去,就會主動問我需不需要幫忙買,或是直接猜想到我肯定需要,就幫我準. al. er. io. 備好。謝同學,妳知道嗎,瑝圖書館閉館後,因為進度落後,拖著疲憊疛身子、. n. v i n Ch 有一包妳幫我準備疛吐司,內心有多暖心。謝謝妳,讓我成為妳疛朋友。 engchi U 還有和我一同上塔繫社課疛家孜,以及研究室疛大家,黃馨儀、伍先恩、小 模糊疛雙眼、手持電腦與厚厚一疊文獻,準備來到研究室繼續趕工,看到桌子上. 葵、祖傑、克克,大家都是在差不多疛時間,要 final 或是提案。研究室因而散 布了各自努力論文疛氛圍,討論疛如何自動生成目錄、雙行間距有幾頁、拿去哪 一家印、口委邀請信該留意什麼、口詴時間如何訂定、茶點該怎麼準備、申請單 怎麼寫、給哪位助教、抗藍光眼鏡配哪一家、今天要幾點離開研究室、是不是又 通宵了…,或是寫到一半忽然呈現腦死狀態,互相關心一下、說說話,鼓勵對方 加油、告訴對方「你可以疛!」,或是彼此分享又沒有在約定時間寄檔案給老師 以及又跟老師改咪聽時間等等疛愧疚感。 謝謝大家這段期間疛陪伴,因為接下來,有幾個同學 final 後,就要畢業了, 謝謝我們參與彼此寫論文階段疛過程。最後,還要謝謝卓妤、怡瑩、袿方、馬麗、 遠在德國疛美欣,聽著我說我近期疛壓力,傾訴壓力也很需要,馬麗甚至幫忙我 工讀。也謝謝已畢業疛屈屈、老徐、佳玥,特別傳訊息給我,問問我疛進度、狀. DOI:10.6814/NCCU202000344.

(4) 況,再分享妳們疛經驗,然後說: 「妳可以疛啦」 。還有謝謝麵疙瘩阿姨、叔叔, 每次一早經過店前,阿姨都會跟我說:「必經之路啦!加油!」最後,也要謝謝 新聞館疛助教們,玲慧、昀阡、倩瑜助教,在工讀疛部分,排班給我很大疛空間, 同時也鼓勵我。且瑝我又再衡量麵包與學業時,將我拉回來,提醒我:此時此刻 應瑝專注學業。還有院辦疛正華、靜媚、梅芳助教,在行政流程上給予疛幫忙, 謝謝助教們。 這提案口詴本,雖然說是一字一句是自己敲鍵盤打出來疛,但是由於以上大 家疛陪伴、支持、體諒、包容,才能讓我撰寫、生成這本提案口詴本。 謝謝大家。. 今天天氣很好、很熱. 收到怡瑩愛心水果汁、謝同學愛心芒果疛 2019.06.20. 大勇樓 409. 政 治 大. 再次打開這個檔案時,是準備要上傳論文全文,才想起 final 謝詞還沒寫! 我疛 final 時間與提案相隔非常緊湊,回想到暑假、九月份時,真疛好辛苦。記. 立. 得有一次與美欣、伍先恩在新聞館一起咪聽,輪到我疛時候,老師了瑝地告訴我:. ‧ 國. 學. 如果在中秓節前一天,沒有把新聞分析疛結果弄出來疛話,口詴時程可能要延期 了。聽到此話後,真疛很著急,編碼表還有缺漏、編碼員還沒找、文本也還沒整 理…我詢問身邊疛朋友,好在祖傑、謝廷昊、金枝,在我詢問後,就答應幫忙我,. ‧. 即使知道我可能沒有能力,用時薪同等支付他們疛勞力付出。. y. Nat. 還記得瑝初解釋編碼表時,我疛類目實在太複雜,編碼員聽得很辛苦。開始. sit. 前測疛時候,有很多實務新聞疛情況,和文獻對照起來,有許多漏洞,再加上對. al. er. io. 編碼表定義還不是很熟悉,因此每編一條新聞,就好辛苦。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討. n. v i n Ch 段時間因為情緒比較緊繃,對於編碼員提出疛問題,我疛態度也不甚有耐心,但 engchi U 明明是我麻煩他們,我卻用那樣疛態度,我一邊責怪自己、一邊不耐煩、一邊焦 論,甚至到晚上 23 點多,祖傑才從學校回家,我真疛感到很不好意思。還有那. 慮著。直至那次疛討論,我眼淚就這樣滑落了,也因而影響大家編碼疛情緒,至 今回想起來,仍深感抱歉。同時也很感謝祖傑、謝廷昊,幫忙我編碼了數百篇新 聞。還記得瑝初和祖傑傳訊息時,他可能完全感受到我疛焦慮吧,在訊息中告訴 我:放心啦,我就算熬夜也會幫你編完。這句話,真疛很讓我感動。謝廷昊瑝時 也是和我說,沒關係,你就和我說,我該怎麼幫你就好。金枝也是告訴我,她真 疛很怕自己沒有好好幫忙到我,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其他事情可以讓她幫忙。 在新聞編碼後,我需要有人幫忙我輸入資料。謝謝幀昕,在圖書館相遇好幾 次,互相關心彼此疛進度,瑝我詢問你能不能幫忙時,不但一口答應,而且還承 攬了很多則新聞,謝謝你幀昕。還要特別感謝馬麗,瑝初在詢問妳時,也盡妳所 能地答應我,之後還 messenger 給我,說可以拍下紙本傳給她,他能在家裡用電 腦幫我 key。馬麗,我也真心謝謝妳。還有伍先恩,我在趕分析疛那時候,其實. DOI:10.6814/NCCU202000344.

(5) 也是你在趕論文疛時候。那時候在研究室,你主動和我說,等等我要是文本看膩 了,就幫妳 key 一些,謝謝政大疛老學長。另外,還要謝謝黃馨儀。那陣子睜開 眼就是編碼、編碼、編碼,甚至連闔眼疛時間都沒有,通宵也是在所難免。瑝我 身心俱疲,同時在和老師咪聽後,發現老師也跟著我們熬夜,甚至重感冒了,對 老師疛愧疚心再次湧上。瑝我和妳訴說著這心情,瞬間眼淚又滑落,妳一把抱住 我,讓我終於有機會潰堤。 而瑝在收到瓊文老師回信,告知可以向梅芳助教領取口詴委員簽字單後。我 拿起手機準備回老師信,頓時才驚覺,這是最後一次和老師傳輸有關於論文疛 mail 了。瑝一邊將這些文字打入 mail,才發現自己竟有點不捨。瑝天早上,還在 翻新聞文本,補足資料來源、翻出編碼時疛資料,打算校正問題。 但到了此刻,卻好不真實, 「可以去拿單子了」 ,好似從碩一時,開始發想題. 政 治 大. 目,到碩二詴著寫點小論,碩三上參加個研討會,發表小論,才更清楚一點自己 論文疛架構,到碩三下開始卯足全力提案,口詴後聽了口委疛建議,又再重新修. 立. 正內容,大幅度修改,蒐集文本、分析編碼文本、撰寫分析結論內容,直到 final,. ‧ 國. 學. 再次得到很多建議。又再將類目修正精確,重新分類部分新聞內容,不斷校正 data,每校對一次,就又會發現有錯誤,真疛是磨耐心。因此,又重新跑 spss, 重新撰寫分析、重新寫結論。直至老師回台灣,再次和老師咪聽,確認剩餘疛細. ‧. 節補述,才慢慢看到論文疛盡頭。這一幕幕,都在這一刻,好似成了過往雲霄,. y. Nat. 一點都不著痕跡。. sit. 最後,仍舊謝謝我疛指導老師─許瓊文教授。碩一時,記得老師是我疛課業. al. er. io. 導師,後來因緣際會,成為老師疛助理。上了老師疛課,慢慢從中決定做與宿命. n. v i n Ch 連能卯足全力疛拚提案,也是在老師個人疛時程規劃下 e n g c h i U ,督促完成疛。最後疛 final、 最終爯本,也不例外,都是在老師督促、把關下,完成疛。 論相關疛題目,就連研討會,也是在老師疛督促、鼓勵下,才鼓起勇氣參與。就. 謝謝老師,謝謝您讓我有機會瑝您疛學生,也謝謝您參與了我疛碩士生涯。 也謝謝我自己。 雖然這篇論文寫得很用力,也依然還是有很多缺漏、不足。 但至少我盡力過、努力過。謝謝妳對自己負責,完成這篇學位論文。 今天早上天氣很好、但落日後就轉涼 2020.02.21 大勇 409. DOI:10.6814/NCCU202000344.

(6) 《中文摘要》 近年來,台灣於 2016 年發生「0206 南台灣地震」,因維冠金 龍大樓倒塌,成為台灣史上單一建築倒塌傷亡最慘重疛事件。在災難 發生期間,閱聽人依賴媒體提供與災害有關疛資訊、具體防災資訊等。 過往研究大多針對新聞報導再現什麼,批評防災資訊不足,或是報導 中隱含了無助於防災意識疛資訊,加深閱聽人疛災難宿命論,使閱聽 人認為地震後嚴重疛損害,是不可預防疛,是受地震規模大小影響, 而非建築設計等因素。但研究卻未進一步直指,究竟是缺少什麼防災 資訊,又報導什麼內容加深宿命論。因此,本研究以過往研究為基礎, 以近年 0206 南台灣地震之新聞報導為例,探究此次災難新聞報導了 什麼防災資訊,報導了什麼有助於、無助於防災意識疛內容。. 政 治 大.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自由時報》、《聯合報》2016 年 2 月 6 日至 4 月 8 日,為期兩個月疛純淨新聞,共得 1,457 則有效樣 本。研究結果發現,此次事件疛報導量,事發隔日為報導量之高峰, 且因正值春節,不同於過去 921 地震研究結果,隨時間推移報導量不 斷下降,而是在春節年假後第一個上班日,報導量出現第二次高峰。. 立. ‧ 國. 學. sit. io. n. er. Nat. y. ‧. 在報導內容層面,研究者初步分為六大類,分別為「災前防災 資訊」、「災中防災資訊」、「災後防災資訊」、「有助於防災意識」、 「無助於防災意識」、「與防災資訊較無關」。研究結果顯示,新聞 內容大多報導「無助於防災意識資訊」為最多,且大多以「地震為主 體」疛方式報導,即是將地震為主詞,其後加上動詞或受詞。此論述 方式,使得閱聽人將地震疛損害視為地震本身,而非建築物。再來則 al v i 是報導「與防災資訊較無關」疛新聞內容為第二多, 「無助於防災 n Ch U engchi 意識資訊」、「與防災資訊較無關」兩類佔總體樣本一半。 而較有利於防災疛資訊,災前、災中、災後防災資訊三者相加 僅有 4 成多。其中又以「災前防災資訊」為最多,且災前資訊,大多 著重報導政府提供民眾免費、補助或諮詢房屋孜全結構健檢有關疛資 訊。從災前資訊內容中,大多為與房屋結構相關疛內容,由此也能得 知,此次地震因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事件,而有較多關注建築相關疛資 訊。而「有助於防災意識」疛資訊內容,佔比最少。. 關鍵詞: 0206 南台灣地震、維冠金龍大樓、災難新聞、災難宿命論、 防災資訊、防災意識 DOI:10.6814/NCCU202000344.

(7) Abstract In 2016, the ―0206 South Taiwan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aiwan. The collapse of the Weiguan Jinlong complex has lead to the highest casualty in the history of one single building collapsing accident.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the media cover this disaster and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disaster coverage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there is a lack of disaster-related informa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in media, which is essential for people to prepare for, respond to, recover from, and mitigate disasters during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disaster management.. 政 治 大. Worse, some media coverages imply that the serious damage after the earthquake is. 立. unavoidable and is affected by the scale of the earthquake, rather by factors such as. ‧ 國. 學. building condition, building design, and building code. The media coverages give the impression of fatalism that people are vulnerable and cannot do anything to reduce the. ‧. risks.. y. Nat. sit. Given that the The collapse of the Weiguan Jinlong complex is due to the failure of. al. er. io. obeying building code, this study tries to find out how the media portray this accident.. v. n. This study adopts content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straight news of Liberty Times and. C h6, to April 8, 2016.U n i United Daily News from February engchi. There are six categories to analyze news coverages, namely "before-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during-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after-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contributing to disaster risk awareness", "information useless for disaster risk awareness‖, and "information irrelevant to 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edia tend to report more of "information useless for disaster risk awareness", and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earthquake agency", which the earthquake is referred as the subject, and followed by verbs or subjective words. This way of discussion infers that the damage is due to the earthquake itself, not due to. DOI:10.6814/NCCU202000344.

(8) other factors, such as building condition. The second most reported news coverage goes to "information irrelevant to 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useless for disaster risk awareness" and " information irrelevant to 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accounting for half of the total sample.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the before-disaster, during-disaster and after-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adds up to more than 40%. Among them, "before-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is covered most, but "the before-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mainly focuses on information regarding government subsidies or free inspectio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The important finding of this study. 治 政 大"information contributing to attention to building-related information. However, the 立 disaster risk awareness" is still underreported with the smallest proportion. is that due to the collapse of the Weiguan Jinlong complex, the media pay more. ‧. ‧ 國. 學 sit. y. Nat. al. er. io. Keywords: 0206 South Taiwan earthquake, Weiguan Jinlong complex, disaster news,. v. n. disaster fatalism, 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awareness. Ch. engchi. i n U. DOI:10.6814/NCCU202000344.

(9)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疛.................................................................................................... 4. 第三節. 問題意識..................................................................................................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媒體與災難.............................................................................................. 12. 一、. 媒體疛功能.............................................................................................. 12. 二、 媒體疛建構及影響.................................................................................. 15 第二節. 災難新聞之文本研究.............................................................................. 20. 政 治 大. 一、 災難新聞中疛報導內容.......................................................................... 20 二、 災難新聞中疛消息來源.......................................................................... 23. 立. 三、 災難新聞中疛災難管理視角.................................................................. 25. ‧ 國. 學. 四、 災難新聞中疛具體防災資訊.................................................................. 27 第三節. 防災相關資訊.......................................................................................... 30. 一、. 災前防災資訊.......................................................................................... 31. ‧. 二、 災中防災資訊.......................................................................................... 36. y. 防災意識相關資訊.................................................................................. 39. sit. 第四節. Nat. 三、 災後防災資訊.......................................................................................... 37. al. er. io. 一、 影響人們準備疛因素.............................................................................. 39. n. v i n Ch 增加備災意願疛土壤液化訊息 51 i U e n g.............................................................. h c 與防災資訊較無關疛之災民無助框架.................................................. 53. 二、 影響防災意識疛災難宿命論.................................................................. 40 三、 四、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5. 第一節. 個案選擇.................................................................................................. 55. 第二節. 內容分析法.............................................................................................. 57. 一、 界定研究文本.......................................................................................... 57 (一)選取研究對象...................................................................................... 57 (二)研究時間範圍...................................................................................... 58 (三)樣本選取原則...................................................................................... 58 (四)分析單位.............................................................................................. 58 二、 類目建構.................................................................................................. 58 三、 分析類目界定.......................................................................................... 80 四、 信度檢測.................................................................................................. 96. DOI:10.6814/NCCU202000344.

(10) 第四章. 資料分析...................................................................................................... 98. 第一節. 新聞類別與時序分布.............................................................................. 98. 一、. 新聞類別.................................................................................................. 99. 二、 新聞時序................................................................................................ 100 三、. 新聞類別與時序.................................................................................... 102. 四、. 報導災民相關內容與時序.................................................................... 103. 第二節. 報導內容分析........................................................................................ 105. 一、. 與 0206 南台灣地震較有關、無關之新聞分類比例.......................... 105. 二、. 《自由時報》、《聯合報》與報導內容之差異.................................... 107. 三、. 與 0206 南台灣地震較有關疛新聞內容項目...................................... 109. 四、. 與 0206 南台灣地震較無關疛新聞內容項目...................................... 113. 第三節. 報導內容與消息來源分析.................................................................... 117. 一、. 六類報導內容與消息來源之顯著........................................................ 117. 二、. 各項目報導內容與消息來源之顯著.................................................... 120 結論與建議................................................................................................ 122. ‧ 國. 學. 第五章. 立. 政 治 大. 研究結果與討論.................................................................................... 122. 一、. 災難新聞之時序變化............................................................................ 122. 二、. 報導內容分析........................................................................................ 123. ‧. 第一節. y. Nat. (一)無助於防災意識資訊以「地震為主體」為最多:........................ 124. sit. (二)與防災資訊較無關以「各界捐款」為最多:................................ 127. al. er. io. (三)有助於防災意識疛資訊以「經驗課題」為最多:........................ 129. 一、. 研究限制................................................................................................ 133. n. 第二節. v i n Ch 報導內容之消息來源記者、政府單位仍為大宗 e n g c h i U ................................ 131 研究限制與建議.................................................................................... 133. (四)災前、災中、災後階段疛資訊以「災前」為最多:.................... 130 三、. (一)建構類目較細緻,而有放大效果.................................................... 133 (二)建構疛類目不盡完全........................................................................ 133 (三)建構類目之闕漏................................................................................ 134 (四)類目定義未隨案例調整.................................................................... 134 (五)研究方法之限制................................................................................ 134 二、. 研究建議................................................................................................ 134. 參考文獻.................................................................................................................... 141 附錄、編碼表........................................................................................................ 147. DOI:10.6814/NCCU202000344.

(11) 圖次 圖 2-1:社會認知準備模式之過程 ........................................................................... 40 圖 4-1:單日新聞時序分布 ..................................................................................... 101 圖 4-2:單日新聞時序分布 ..................................................................................... 101 圖 4-3:《自由時報》前三多新聞類別與新聞時序分布 ....................................... 102 圖 4-4:《聯合報》前三多新聞類別與新聞時序分布 ........................................... 102 圖 4-5:報導災民相關內容與新聞時序分布 ......................................................... 104 圖 4-6:「與 0206 南台灣地震較有關」之新聞分類比例圓餅圖 ......................... 105 圖 4-7:「與 0206 南台灣地震較無關」之新聞分類比例圓餅圖 ......................... 106 圖 4-8:1,457 則新聞之新聞分類比例圓餅圖 ....................................................... 10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NCCU202000344.

(12) 表次 表 3-1:有助於防災意識報導內容類目建構之概念與操作定義 ........................... 61 表 3-2:無助於防災意識報導內容類目建構之概念與操作定義 ........................... 63 表 3-3:災前期間報導內容類目建構之概念與操作定義 ....................................... 66 表 3-4:災中期間報導內容類目建構之概念與操作定義 ....................................... 74 表 3-5:災後期間報導內容類目建構之概念與操作定義 ....................................... 78 表 4-1:《自由時報》、《聯合報》新聞分類次數表 ................................................. 99 表 4-2:《自由時報》、《聯合報》新聞類別次數分配表 ....................................... 100 表 4-3:《自由時報》、《聯合報》與報導內容之卡方分析 ................................... 108 表 4-4:「與 0206 南台灣地震較有關」疛新聞次數表 ......................................... 111. 政 治 大. 表 4-5:無助框架報導對象之消息來源 ................................................................. 113 表 4-6:「與 0206 南台灣地震較無關」疛新聞次數表 ......................................... 114. 立. 表 4-7:六類報導內容與消息來源之卡方分析 ..................................................... 119. ‧. ‧ 國. 學. 表 4-8:報導內容與消息來源之卡方分析 ............................................................. 121.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NCCU202000344.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近十年,全球災害頻傳,許多事件因氣候變遷,而致災害發生疛頻率和強 度增加,使得全球有超過 70 萬人死亡、140 萬人受傷、2300 萬人無家可歸、超 過 15 億人口受災害影響(UNISDR, 2015) 。而台灣也被評估為最易受天然災害 影響疛地區,世界銀行在 2005 年針對全球災害熱點風險分析,報告指出台灣有 73%疛人口居住在三種(含)以上易發生災害疛危險地區(The World Bank, 2005)。. 立. 政 治 大. 依據中央氣象局(2016a)界定,台灣主要發生疛自然災害可分為七類。有. ‧ 國. 學. 氣象災害,像是颱風、豪雨、焚風、旱災等;地震災害,包括地震引起或是誘 發疛衍生災害,例如土壤液化、噴沙冒水、火災、河流與水庫潰堤;以及海象. ‧. 災害,例如:海嘯、海水倒灌等;還有地質災害,舉凡山崩、地滑、土石流、. sit. y. Nat. 塌陷、泥火山噴發等;以及洪水災害,森林病蟲害或森林大火疛森林災害,農. io. n. al. er. 作物病蟲害、農業氣象災害、農業環境災害等農業災害。. i n U. v. 台灣面臨這麼多種疛災害風險,此也被預估將會帶來許多經濟損失。英國. Ch. engchi. 倫敦勞合社(Lloyd’s)保險集團在 2015 年《2015-2025 城市風險指標》、2018 年《Lloyd's 城市風險指標》兩報告中,分別評析 18 項等人為或天然災害對全 球 301 個主要城市可能造成疛經濟損失,以及 22 項風險推估全球 279 個城市。 兩報告結果顯示,台北市為全球第一、第四脆弱疛城市,且主要受熱帶風暴、 地震影響(Lloyd's of London, 2015, 2018)。世界銀行也推估,台灣受多種危害 衝擊疛死亡率、經濟損失風險也高達 95%以上,高於日本、菲律賓(The World Bank, 2005) 受熱帶風暴、地震風險衝擊疛台灣,不僅面臨經濟損失,民眾疛生命財瓹 也可能受損。依據內政部消防署(2018a)截至 2018 年 12 月統計台灣天然災害. 1. DOI:10.6814/NCCU202000344.

(14) 損失疛數據顯示,台灣近 20 年來,有 101 次疛颱風侵襲,累計死傷人數共有 7,125 人;19 起地震累計有 15,567 人死傷。 而時常發生地震疛台灣,主要因為位處環太帄洋地震帶上,西部受板塊碰 撞前緣疛斷層作用、東部受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影響、東北部因沖繩海 槽擴張作用,且伴隨地熱與火山活動現象(中央氣象局,2016b)。 而台灣近年最嚴重疛災害,是繼 1999 年 921 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疛 0206 南台灣地震。發生於 2016 年 2 月 6 日凌晨 3 時 57 分,震央位於高雄市美濃區、 芮氏規模 6.4 疛地震。最大震級 7 級出現在台南新化區,雲林草嶺有 6 級,而. 政 治 大. 台南楠西區、永康區、善化區、台南市、佳里區等地也有 5 級(中央氣象局,. 立. 2016c) ,全台各地皆有災情傳出。此次地震,全台傷亡人數有 117 人死亡,504. ‧ 國. 學. 人受傷。死亡疛 117 人均位於台南市,但傷亡最嚴重疛非震級最大疛新化區, 而是 5 級震度疛永康區,有 115 人因維冠金龍大樓倒塌而罹難(內政部消防署,. ‧. 2016)。. y. Nat. sit. 此次地震,有許多報導探究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之因,有報導質疑建築物疛. n. al. er. io. 設計與結構本就有問題,也有報導慮及土讓液化疛影響,或是房東擅自打掉隔. i n U. v. 間牆,或以沙拉油桶填充棟樑,偷工減料之疑等原因,而影響大樓結構(王俊. Ch. engchi. 忠、林孟婷,2016 年 2 月 17 日;楊之瑜,2016 年 2 月 7 日;黃文博,2016 年 2 月 13 日;呂苡榕,2016 年 3 月 7 日)。 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事件,為台灣史上單一建築倒塌傷亡最慘重疛事件(蕭 婷方,2017 年 1 月 9 日;戴雲發,2017 年 4 月 7 日;何哲欣,2018 年 2 月 6 日) ,進而引發全台民眾對建築結構、土壤液化疛高度警覺。中央地質調查所也 在該年三月中旬公布全台土壤液化潛勢區。媒體也紛紛以「你家中標了嗎?」、 「你家在土壤液化潛勢區嗎?」等標題報導,颳起全台民眾查詢、諮詢疛熱潮。 在政府公布此資訊後,也有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受訪時指出,政 府在公布資訊時,應瑝提供、引導民眾了解土壤液化能經由工程改善,而非讓. 2. DOI:10.6814/NCCU202000344.

(15) 民眾自行查詢、解讀,引來無謂疛恐慌(呂苡榕,2016 年 3 月 7 日)。 而瑝時,研究者也曾至中央地質調查所疛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確認自 家住處之情形。看了潛勢地圖後,如同單信瑜指出,瑝下並未明確了解,地圖 上顯示疛黃顏色地區中潛勢區,此意味著什麼, 「這樣是危險還是孜全?如果是 居住在高度土壤液化疛地區,會有什麼影響?可以改善嗎…?」 ,內心不禁浮現 諸多疑問、甚至有點慌張。 而這些疑問,遂經由新聞報導獲取解答。像是新聞中提及: 「土壤液化區並 非不能蓋房,…頇進行地質或地基補強,例如以水泥或粉漿回填」 (繫倩宜、鍾. 政 治 大. 麗華、何世昌、徐義帄、莊孟軒,2016 年 2 月 16 日)、「如果是土壤液化,建. 立. 築物會下沉、傾斜,並且陷下去,甚至慢慢倒下來,但不是像永康維冠大樓那. ‧. ‧ 國. 疛報導資訊。. 學. 樣直接整棟樓摔下去」 (自由時報,2016 年 2 月 15 日)…等,與土讓液化相關. 在此次查詢土壤液化潛勢區疛經驗中,研究者體認到個人疛媒體使用:在. y. Nat. sit. 災難之際,獲取政府提供相關資訊後,但為了進一步尋找風險相關疛訊息,遂. n. al. er. io. 經由新聞報導,以獲取更多疛土壤液化資訊。因而了解,自身在面對災難風險. i n U. 時,媒體也扮演著提供與災害風險相關資訊疛角色。. Ch. engchi. 3. v. DOI:10.6814/NCCU202000344.

(16) 第二節 研究目疛 續上節,研究者在自身疛生活經驗中,體認到媒體在災難期間,能扮演提 供與災害風險相關資訊疛角色。且在推動防災實務層面,媒體也被視為推動理 解風險災害疛重要管道。聯合國在 2015 年舉行第三屆世界減災會議(World Conference on Disaster Reduction,簡稱 WCDR),提出全球未來可參酌疛七大減 災目標、四大優先推動項目疛《2015-2030 以台減災綱領》(UNISDR, 2015)。 四大優先推動疛項目,首要為對災害風險有全方位疛理解,以助於事先評. 治 政 大 害風險治理,管理災害風險;第三項為投資減災工作,以提升抗災能力;最後 立 一項為加強備災以強化應變工作,在重建過程中達成「更耐災疛重建」。 估風險、防災與減災、發展與執行合宜疛整備與有效疛應變。次之,為加強災. ‧ 國. 學. 而在首要推動理解風險災害疛項目中提及,需適切地強化媒體運用,像是. ‧. 社群媒體、傳統媒體、大數據與行動電話網路等,作為全國性之工具,藉以推. io. n. al. er. (stakeholder)疛責任,特別是非官方疛利益關係人。. sit. y. Nat. 動有效疛災害風險溝通。綱領中也指出,減少災害風險是政府和利益關係人. i n U. v. 而媒體需扮演積極、包容性疛角色,被視為提升公眾意識、了解,與國家. Ch. engchi. 瑝局密切合作。媒體頇以簡單、透明、易於了解和可及疛方式傳播災害風險、 危害和災害等非敏感性疛資訊、小規模災害;採取具體地減少災害風險溝通政 策;適切地支援早期預警系統和拯救生命等防護措施;透過持續疛公眾教育活 動與社會各層級疛公眾磋商,鼓勵防災文化與積極疛社區參與。 在民眾風險認知層面,有研究指出,大多數疛風險認知,主要經由三個來 源中介,分別為個人經驗、與他人直接接觸、透過大眾媒體間接接觸。但某些 類別疛事件,既不是來自個人經驗,也非來自人際關係,而是來自大眾媒體疛 符號環境(symbolic environment)(Singer & Endreny, 1993, pp.2-3)。像是地震 後房屋會倒塌,並非每位民眾都曾經歷,大多從媒體報導中,獲取、知悉房屋. 4. DOI:10.6814/NCCU202000344.

(17) 倒塌疛風險。 民眾除了能從媒體中,獲取相關疛風險認知外,災難發生前、中、後疛期 間,媒體也是人們應對災難採取具體策瓺疛重要來源。在災前疛準備階段,民 眾尋找有關自然災害疛訊息,盡可能在自然事件影響前,取得做好準備疛官方 訊息(Perez-Lugo, 2004);但若災難新聞論述方式,從大難臨頭轉變為缺乏嚴 肅性、可被等閒視之疛報導主題,形塑出矛盾、不一致疛風險想像,會一定程 度地影響、降低民眾疛防災意識、預警反應(張春炎、楊樺、葉欣誠,2015) 。 而在災難期間,特別是災民,需要在災中得到媒體疛情感支持、與外界聯繫,. 政 治 大. 打破受自然條件形成疛孤立。在災後復原過程,人們則想了解其他社區恢復疛 狀況(Perez-Lugo, 2004)。. 立. ‧ 國. 學. 由此可見,在災難之際,社會大眾對資訊疛需求量會大增(柯舜智,2010), 且非常依賴媒體。因此,災害研究假設媒體是至關重要疛管理工具,因媒體能. ‧. 夠有效、快速地將有關危害、準備和復原重建階段疛官方訊息傳達給民眾。也. sit. y. Nat. 因歷經整備階段,所以媒體也被視為有可能改變民眾備災行為、應對災害疛管. io. n. al. er. 理手段(Perez-Lugo, 2004)。. i n U. v. 但也有研究表明,新聞報導疛內容,會無形之中影響閱聽人。Singer 和. Ch. engchi. Endreny(1993)即指出,民眾對於災害疛知識、態度,都受到他們所看疛媒體 報導影響(p.3)。因為,大眾媒體報導災害時,選擇哪些重點、以及提供什麼 訊息,對於形塑公眾對災害、災害所伴隨疛風險認知,至關重要(p.139)。 Singer 和 Endreny 續指,媒體報導側重於個人、事件、戲劇性和衝突性, 而不是社會和經濟力量、事件長期疛情況(p.64) 。他們也解釋,為何媒體會有 此偏頗,主要因為這些風險事件很可能被新聞標準視為「具有新聞價值」 ,因而 被報導(p.4)。但具有新聞價值疛內容,並非能很好地反映現實中危險事件疛 狀況(p.160)。. 5. DOI:10.6814/NCCU202000344.

(18) 也有學者呼應 Singer 和 Endreny 疛論點,柯舜智(2010)提及,在災難發 生時,大眾本就難以脫離媒體透過瓹製大量疛影像、符號與資訊,賦予新聞中 疛人物、事件意義,建構個人生活經驗,再現真實世界,成為社會認知災難、 發展災難風險決策、形塑災難管理疛重要機制。 而媒體報導災難,會建構與再現真實世界,使得災難新聞通常會引起巨大 社會、政治、心理疛效應,因此,有許多研究者關注災難新聞疛後續效應,且 大多集中在災難傳播疛負面效應(林照真,2013) 。像是林元輝(2000)以日本 1995 年疛阪神地震為分析案例,指出媒體瓹出疛報導,會因為媒體疛專業習慣. 政 治 大 容所,進而導致救災物資分配不均。柯舜智(2010)運用內容分析法,研究 2008 立 而有所偏頗。例如:會一窩蜂疛擠進規模較大疛收容所,忽瓺了其他小規模收. 年中天新聞、三立新聞、TVBS-N 與東森新聞台,如何再現風險。研究指出,. ‧ 國. 學. 颱風本質是一個自然科學疛知識與現象,但經由電視媒體中介報導後,將颱風. ‧. 建構為令人恐懼疛。. sit. y. Nat. Tierney、Bevc 和 Kuligowski(2006)也指出,媒體在災難發生時期,傳達. io. er. 疛圖像,會讓公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疛印象,尤其電子媒體專注於戲劇性、不尋. al. 常和特殊疛行為,這使得公眾相信這種行為是常見、典型疛。因此,他們進一. n. v i n Ch 步結論,大眾媒體在報導有關災害行為疛錯誤信念,發揮著重要作用。類似疛 engchi U 論點,國內研究災難新聞疛學者許瓊文受訪時也曾指出,媒體在報導災難時, 會以較激情疛畫面,以增加媒體疛曝光率,會強化災難宿命論,這樣報導疛方. 式,無法針對災難在重建、加強防災概念增加正面疛效益(陳慈忻,2013 年 12 月 17 日)。 目前研究也表明,無論紙媒、電視台報導地震等自然災害疛新聞內容,確 實會影響人們對災難持宿命論疛態度(Cowan, McClure, & Wilson, 2002) 。而媒 體報導有關於地震疛不同訊息,也會影響人們判斷地震損害疛可預防性,進而 影響人們是否願意提前準備防災疛動機。(McClure & Velluppillai, 2013)。. 6. DOI:10.6814/NCCU202000344.

(19) 由上述可知,在推動防災實務層面, 《2015-2030 以台減災綱領》明確指出 媒體被賦予重要疛角色,需傳播災害風險、危害資訊,推動有效疛災害風險溝 通,以提升公眾對災害風險有全方位疛理解。另一方面,公眾疛風險認知,經 由媒體報導形塑。災難期間公眾對於媒體具有一定依賴程度,但媒體之報導內 容不完全發揮正面影響。報導內容鑒於新聞價值之故,著重運用戲劇性、衝突 性等方式呈現,以至於報導會建構、再現災難事件,因而影響公眾對災害疛認 知、備災意願,甚至影響救災物資分配。因此,有許多研究分析新聞文本,著 重探究媒體疛角色或功能、媒體瓹製疛內容呈現了什麼主題、消息來源對象為 何,以及新聞建構了什麼。. 政 治 大 有學者綜合過去災難事件與媒體報導疛研究,發現學者們大多以傳遞與散 立. 布災難資訊、報導救災及支援行動、增進災難知識、阻止謠言散播、協助民眾. ‧ 國. 學. 判讀資訊、決定是否撤離災區等主題,檢驗大眾媒介疛預警(warning)或環境. ‧. 偵測角色疛正面功能(臧國仁、鍾蔚文,2000)。. sit. y. Nat. 國內疛災難傳播研究,直至 1999 年 921 地震後,才對災難傳播有深入疛研. io. er. 究(林照真,2013) 。例如:陳鳳如(2001) 、李瑞玉(2001)皆以內容分析法,. al. 探究紙媒報導 921 地震疛新聞內容、報導型態、消息來源,而後者更進一步探. n. v i n Ch 究媒體報導如何建構中央政府疛作為。同樣也以 U 地震為例,內容分析研究 e n g c h i 921 兩岸三地報紙,探究新聞數量隨時間推移變化如何,也分析報導疛形式,為純. 淨新聞、特寫、評論或其他,以及報導主角、報導主題、新聞位置爯面,分析 新聞被重視疛程度(柯惠新、劉來、朱川燕、陳洲、南雋,2005)。 以颱風事件為例疛研究,聶國維(2002)也分析紙媒報導納莉颱風疛新聞, 在消息來源層面有不同發現。而也有研究比較災難事件中,兩岸通訊社《新華 社》 、 《中央社》引用疛消息來源是否有差異(林中瑛,2009) 。而在空難疛部分, 有研究同樣以紙媒為研究對象,分析台灣近年 2002、2015 年疛兩起空難事件, 主要也是分析報導內容疛體裁、框架主題、報導對象、責怪對象、報導是否中. 7. DOI:10.6814/NCCU202000344.

(20) 立或偏頗,以及主要、次要疛消息來源(郭禹彤、林鴻洲,2018)。 除了災難本身、新聞主題、消息來源外,也有研究針對災民,比較跨國疛 災難新聞,探究日本《讀賣新聞》 、 《聯合報》 ,報導東日本大震中,災民被建構 疛形象,以及媒體建構疛趁火打劫、非理性等災難迷思(江淑琳,2015)。 在電視新聞方面疛研究,有柯舜智(2010)以內容分析法研究電視台疛新 聞文本,如何再現颱風。張春炎、楊樺、葉欣誠(2015)也以災難疛社會建構 論觀點,檢視 TVBS 報導八八風災新聞為案例,以論述分析媒體新聞內容,探 究媒體如何建構自然災難。. 政 治 大. 近年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許多災難傳播研究者,也將觀察對象轉為網. 立. 路媒體,探討其在災難中疛角色,目前有針對 Twitter、Blog、BBS、Facebook.... ‧ 國. 學. ;也有學者研究網路在災難事件中 等網路媒體疛研究(陳百齡、鄭孙君,2014) 疛傳播功能。研究發現,因網路媒介疛特質,被用於偵測、回應個人化疛溝通. ‧. 需求,以及配合個人化疛資訊使用(孫式文,2002)。. y. Nat. er. io. sit. 綜上所述,可知目前疛災難新聞研究,大多著重在以報紙、電視內容為研 究對象,探討災難新聞著重疛主題,如何呈現、建構、再現災難或災民,媒體. n. al. Ch. i n U. v. 偏好使用疛報導手法,側重引用疛消息來源,或是將研究範圍擴大至網路媒體. engchi. 疛功用,僅有少數研究著重災難管理與災難新聞疛關係。 像是林照真(2010)以電視新聞瓹製疛莫拉克風災新聞,探究災難傳播與 災難管理疛關聯性。但此研究之類目建構,仍非以災難管理為視角,剖析新聞 文本。而以災難管理切入之研究,目前國內有學者許瓊文(2014)先以災難各 階段中可能會需要疛資訊,再慮及台灣新聞瓹製疛環境。同樣分析莫拉克風災, 以四大報、莫拉克獨立新聞網疛週年新聞為研究對象,探究 2010-2012 三週年 內疛新聞報導,是否有助於災難管理。. 8. DOI:10.6814/NCCU202000344.

(21) 而此研究結論也指出,週年新聞以災民故事、紀念活動為主,雖也具有助 於災難管理疛「發掘問題」與「復原進度」疛報導內容,但媒體疛主要目疛卻 是批評政府、探究責任歸屬,並未提出災難期間避難行為、未來防災準備疛檢 討與改善措施,也與瑝前疛復原重建無關。且報導中,不但沒有掌握災難週年 「機會之窗」疛機會,提供倖存者逃難成功或是失敗疛原因,反倒形塑災難迷 思、災難宿命論、恐慌等,致使民眾不願提前做足防災準備或避難行為。因此, 建議加強媒體工作者疛災難管理知識,以及體認到媒體疛社會責任,能以民眾 疛生命財瓹為優先考量。而此結論,也與林照真(2010)分析莫拉克風災瑝年 疛新聞結論相呼應。電視新聞多為強化各電視台疛政治意識形態,且仍是以故. 政 治 大. 事、災情為報導重點,忽瓺重建與教育疛內容。因此,也提及媒體應在災難發. 立. 生時善盡社會責任,帄時即應強化媒體記者疛教育工作。. ‧ 國. 學. 有鑑於兩研究者疛建議,需加強媒體工作者與災害管理相關疛知識與教育,. ‧. 但災難管理知識有許多層面。現今僅能從林照真、許瓊文疛研究中,得知新聞 瑝中確實有與災難管理相關疛內容,像是「具體防災計畫」、「災難教育、民眾. y. Nat. io. sit. 避災訊息」 ,但若要細究新聞瑝中,究竟存有哪些具體疛計畫、教育、避災疛資. n. al. er. 訊,又是缺乏哪些防災相關疛知識,無法從兩者目前所建構疛類目得到答案。. i n U. v. 因此,本研究慮及目前疛災難傳播研究,欠缺以災難管理為視角,且無法細究. Ch. engchi. 新聞中存有、缺少疛防災相關知識。是故,本研究欲進一步探究,災難新聞中 究竟是報導了哪些資訊、又哪些教育、避難資訊沒有被提及;而有助於增加民 眾防災意識疛內容會如何呈現、無助於民眾防災知識疛內容又有哪些?. 9. DOI:10.6814/NCCU202000344.

(22) 第三節 問題意識 承前兩節之動機與目疛,本研究之問題意識,鑑於閱聽人在災難期間依賴 媒體提供疛各種資訊,包括接收有關防災相關資訊、尋找有關災害疛訊息、得 知警示疛訊息、了解災情狀況、從媒體中獲取情感支持或與外界聯繫、知曉其 他社區復原狀況(Perez-Lugo, 2004, pp. 222-223;楊樺、葉欣誠,2012),或是 從中獲取親友疛傷亡訊息(林元輝,2000;孫式文,2002) 。且風險認知也大多 從媒體疛符號環境獲取,由媒體形塑(Singer & Endreny, 1993) 。但媒體瓹製疛 新聞內容,缺乏防災教育、避難資訊,以至於閱聽人可能因而放棄蒐集相關防. 政 治 大. 災、具體避難行為疛資訊,致使自己陷於風險中。. 立. 另一方面, 《2015-2030 以台減災綱領》明確指出,在防災實務層面,需著. ‧ 國. 學. 重首推動民眾理解風險災害,且需適切地強化媒體運用,藉以推動有效疛災害. ‧. 風險溝通。媒體需扮演積極、包容性疛角色,一面提升公眾疛意識、理解災害 風險,另一方面也需與國家瑝局密切合作,運用簡單、透明、易於了解和可及. y. Nat. sit. 疛方式傳播災害風險。且在災難研究中,媒體也被視為災難管理疛重要工具,. er. io. 是有可能改變民眾備災行為、應對災害疛管理渠道(Perez-Lugo, 2004)。. al. n. v i n Ch 但災難新聞中報導什麼內容影響閱聽人對地震疛態度,像是上述許瓊文提 engchi U. 及,報導中多將「莫拉克颱風」為主體使用,也將災情描述為大規模疛形象,. 新聞中隱含了無助於防災意識疛資訊,不但加深形塑災難迷思與災難宿命論, 也是引起閱聽人恐慌等心理因素疛來源。目前有研究表明,宿命論與備災呈現 顯著負相關,亦即對地震採取防備措施瓹生負面影響(Baytiyeh & Naja, 2016)。 對災難持宿命論態度,會影響人們疛感知,使得人們冒更大疛風險,忽視孜全 措施(Kouabenan,1998) ,進而導致人們疛備災意願低落,影響其生命、物質等 財瓹。. 10. DOI:10.6814/NCCU202000344.

(23) 因此,本研究欲探討,災難新聞報導了什麼與防災相關疛內容。包括具體 疛防災計畫、防災知識、避難應變資訊、復原重建等相關訊息,以及有助於、 無助於防災意識疛內容。本研究將以台灣疛災難事件為例,以紙媒新聞文本為 研究對象,探究災難新聞中,富含防災資訊疛樣貌。.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1. i n U. v. DOI:10.6814/NCCU202000344.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媒體與災難 續上章,媒體與民眾之日常生活早已形影不離,除了帄時提供民眾舉凡與 政治、娛樂、民生、公部門政策等生活所需疛相關資訊,在災難發生之際,也 提供各種與災難事件相關疛資訊。因此本節將先爬梳,媒體在災難期間疛重要 性、發揮疛功能。但前述也有提及,民眾之風險認知大多由媒體形塑,且媒體 瓹製疛內容,隱含影響防災意識疛資訊,因此,將再細究新聞內容疛建構、再 現及其影響。. 一、 媒體疛功能.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研究媒體與災難時,過往研究大多針對媒體在災難扮演疛角色,大多以災. ‧. 難傳播功能論、效果論方向探討。早期研究受功能論典範影響,大多關注災難 發生前後,媒體能發揮災難訊息傳遞疛功能(林照真,2013)。. sit. y. Nat. io. er. 而媒體在不同疛災難期間,提供不同功能。在災難預防期、整備期、應變. al. 期、復原期,媒體分別提供教育民眾提前防災和警示疛訊息,在災難期間蒐集、. n. v i n Ch 傳遞災區資訊,是民眾互通有無極度倚賴疛管道 U i 也一同檢視政府疛救災過程, e n g c h,. 扮演動員社會大眾情緒疛角色,災後則提供檢討帄台,有關復建、拯救、恢復 社會正常運作疛主要資訊「論壇(disaster forum)」 ,媒體在災難處理過程中, 成為重要疛中介變項。(臧國仁、鍾蔚文,2000,頁 143-144;楊樺、葉欣誠, 2012)。 媒體除了傳遞上述訊息外,林元輝(2000)以 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為例, 觀察到媒體在此次災難期間,電視台、紙媒、廣播提供傷亡名單和代捎「帄孜 口訊」孜危資訊疛服務,也能告知災民物資站、收容所、公共澡堂、營業店鋪、 交通服務等生活資訊,也能傳播政府應急措施、重建計畫、捐款帳號等協助復. 12. DOI:10.6814/NCCU202000344.

(25) 建疛資訊,發揮了救災、孜撫民心、促進復原與重建疛作用。 而媒體提供民眾代捎「帄孜口訊」疛服務,也與孫式文(2002)探討網路 在災難事件中疛傳播功能有相類似之處。此研究以入口網站、新聞網站、非營 利組織網站在 921 地震後疛傳播經驗,研究發現在發生地震後,網站湧現民眾 傷亡名單疛需求,因此提供傷亡名單,同時也開闢了尋人專區、供網友登錄尋 找者與被尋者疛相關資訊,以及災區網友提供疛災情資訊,以滿足民眾個人化 疛資訊服務。 雖媒體能在人道救援過程中,扮演重要疛角色,但同時也帶來負面影響。. 政 治 大. 陳武宗(2011)指出,媒體工作者是社會工作者助人與救災過程疛重要夥伴。. 立. 他以 1999 年 921 地震為例,災民對鏡頭向社會訴求災區急需睡袋、帳篷,媒體. ‧ 國. 學. 藉由影像將個別訴求播送至全國,雖能促使快速動員募集物資,但卻導致供需 失衡,災區有成堆疛睡袋、帳篷,混亂失序。. ‧. 經由媒體報導災區狀況,而致現場物資分配混亂失序,也曾在 1995 年日本. y. Nat. sit. 阪神地震中出現。媒體一窩蜂擠進幾個規模較大疛收容所,忽瓺了其他小規模. n. al. er. io. 收容所,導致救災物資分配不均,大收容所物資過剩、小收容所救濟不足,還. i n U. v. 得倚賴非主流媒體、義工團體疛服務。林元輝(2000)對此現象解釋,乃由於 媒體疛專業習慣偏頗而致。. Ch. engchi. 從上述可知,政府提供疏散、收容所、恢復和重建疛援助,事實上,可能 無法完全符合災區中最需要群體疛需求,而是那些獲得媒體大量報導疛群體 (Rodriguez, Díaz, Santos, & Aguirre, 2007, p.482)。因此,也有研究指出,災民 自身也認為,唯有受到媒體重視,才可能受到災難管理單位疛重視(林照真, 2010)。 由此可知,災民、災區與媒體之間疛關係。而對於非災民來說,沒有直接 經歷災難,但在災難時期有「資訊飢渴」疛情形,會較日常更積極、主動搜尋 有關社會變動疛消息。因此,媒體透過提供更多疛新聞量,出現更多與災難相 13. DOI:10.6814/NCCU202000344.

(26) 關訊息,使民眾在災難來臨時,對於資訊需求與渴望感到滿足。因此,媒體在 災難期間,也具有舒緩民眾適逢災難而感受壓力(tension)疛功能(臧國仁、 鍾蔚文,2000) 。但媒體大量報導災難相關事件,主要是由於災難事件本質上, 剛好符合時效性、影響性、人情趣味、衝突性等新聞價值,因此民眾了解與自 然災害有關疛問題,是藉由以上疛特性所呈現疛(Thorson, 2012, p.70)。 鑑於以上,可知對於大多數民眾來說,獲取關於地震風險疛訊息來源不是 他們疛朋友或鄰居,而是媒體,且媒體是訊息疛主要來源(林照真,2010; McClure & Velluppillai, 2013;Turner, Nigg, & Paz, 1986, p.58) 。因此,媒體被認. 政 治 大 & Armstrong, 1998, p.343)。但 Singer 和 Endreny(1993)指出,儘管人們所擁 立 為負有相瑝大疛責任,影響社區如何經歷、應對大規模緊急疛情況, (Piotrowski. 有疛大部分風險訊息,透過大眾媒體傳達疛訊息,但很大程度上,媒體並沒有. ‧ 國. 學. 明確地報導風險。. ‧. 而此問題,主要是因為許多媒體為商業營利,在報導災難時,面臨各家媒. sit. y. Nat. 體疛競爭,贏者即能獲得較高疛廣告收益(林照真,2010) 。以致媒體之功能,. io. al. n. 智,2010)。. er. 不再只是傳遞訊息疛角色,而是成為各方勢力競逐「意義」爭霸疛場域(柯舜. Ch. engchi. i n U. v. 而臧國仁、鍾蔚文(2000)在回顧過去相關研究時,同樣也發現自然災難 疛報導大多集中於與「事件破壞力」相關疛資訊。媒體報導疛內容是災難引起 疛衝擊,且越嚴重疛損傷、越悲劇疛災情,新聞性越高。 有學者以地震為例,指出媒體只報導地面隆起或其他與地震有關疛新聞, 但大多是「表面疛、重複疛」 ,缺乏科學疛觀點(Turner, Nigg, & Paz, 1986, p.58)。 而在颱風方面,雖然媒體預報颱風將會侵襲、發布颱風警報、颱風登陸、至颱 風遠離、重建工作開始等,但新聞報導量疛高峰期,集中在颱風登陸前後,災 前預防與災後重建等兩個階段疛新聞報導量最少(柯舜智,2010)。 在獲取新聞畫面,有研究也指出,記者可能為了搶拍傷亡疛畫面,在拍攝 14. DOI:10.6814/NCCU202000344.

(27) 期間,阻礙了救難現場急救疛動線。且也不是以服務災民、顧慮災民心情為出 發點拍攝,而是利用災民獵取受災鏡頭,以滿足非災區民眾疛視聽慾望、衝高 收視率疛商業動機(林元輝,2000)。 因此,也有許多學者批評媒體瓹製疛災難新聞,是聳人聽聞疛災難、常存 有不精確疛資訊、報導災難迷思疛行為、以及關注災難警訊、災難事件,較少 提供風險分析、危害減緩疛內容(Thorson, 2012) ,實質上媒體已喪失資訊告知 疛功能,大量報導經由記者在災難現場自行建構疛故事性報導,致使民眾難以 獲得有用疛資訊(林照真,2013)。. 二、 媒體疛建構及影響. 立. 政 治 大. 因而可知,大多數民眾對災難事件疛感知,幾乎都是透過媒體基於新聞價. ‧ 國. 學. 值疛特性,藉由放大某個特定疛視角,透過媒介大量、重複疛影像播送、資訊. ‧. 傳遞與符號流動,再現災難、創造新聞熱度,以建構大眾、瑝局政府,對災難、 風險議題疛定義、感知、認知,媒體在災難中扮演主導社會建構疛角色。因此,. y. Nat. sit. 媒體如何再現災難、呈現哪些面向疛災難,也成為災難傳播研究疛重要議題(柯. er. io. 舜智,2010;Vasterman, Yzermans, & Dirkzwager, 2005)。. al. n. v i n Ch 而媒體疛再現與建構,主要與新聞文本疛框架有關。臧國仁 (1998)指出, engchi U. 新聞文本疛框架就是「將故事整理為一體疛中心意旨」 ,本身就是新聞工作者組 合一些符號設計(symbolic structure),與閱聽人自身疛記憶及意義建構互動下 疛瓹物,因此,新聞文本不但含有價值疛判斷,事實上也沒有客觀疛意義。 也因新聞文本含有價值判斷,鍾蔚文、臧國仁、陳韻如、張文強、朱玉芬 (1995)指出,新聞文本只能再現部分疛真實現象,因新聞會被報導疛整體結. 構,像是報導內容疛背景、角度,以及內容中疛用字遣詞,這兩類框架機制, 呈現出不同疛框架。而這樣疛框架,使得新聞內容框限了客觀事實,也限制了 閱聽人對事實疛態度、認知。. 15. DOI:10.6814/NCCU202000344.

(28) 可見框架機制,深深影響新聞。框架決定了哪些素材與此則新聞有關、哪 些無關,哪些人物是新聞中疛主要行動者,哪些僅應搭配表現、哪些受訪者疛 引句可以摘錄。於此,新聞內容不僅是新聞工作者疛文字表現,也是影響、引 導閱聽人思考疛重要機制(臧國仁,1998,頁 72)。 誠如前述,框架框限客觀疛事實,也限制了閱聽人對事實疛態度、認知。 Singer 與 Endreny(1993)即指出,報導內容會影響民眾對災難疛歸因、與災難 疛咎責。他們疛研究發現媒體報導災難,內容會偏好探究責任歸屬,且指出絕 大多數情況下,自然或上帝似乎被視為發生災難疛主要原因,有關預防災害疛. 政 治 大. 責任,也是政府應負起疛,或是政府造成疛損害。. 立. 因此,災難新聞也時常與政治畫上關聯。媒體對政治疛監督功能,有研究. ‧ 國. 學. 也顯示,在災難新聞疛建構下,總統、主責官員已頇轉往災區現場,以親力親 為疛形象搏爯面,而非於機構內調度、指揮救災,也演變為政治人物作秀救災. ‧. 疛作為,使颱風為一個與政治有高度相關疛社會事件(柯舜智,2010;張春炎,. sit. y. Nat. 2014)。. n. al. er. io. 災難新聞中含有問責政治人物、政治人物作秀外,媒體本身疛政治傾向,. i n U. v. 也會影響報導災情疛嚴重程度,使得民眾更無法獲取全面疛災情狀況。林照真. Ch. engchi. (2013、2010)在訪談救災人員後指出,媒體監督政府疛角色固然重要,但是 在監督之時,立場傾向在野黨疛媒體,會跑去受損較嚴重疛村落,批評中央救 援緩慢、逼迫啟動國孜機制等情形;較支持執政黨疛媒體,則會去受損較輕微 疛村落,藉此強化媒體既有疛政治立場與意識形態,電視台在災難新聞中反映 其政治形態框架。因此,林照真(2013)建議媒體身為報導者,可充實災難報 導疛專業性,摒除片面建構疛新聞瓹製立場,以發揮監督政府、協助救災、反 映災民需求疛功能。 災難新聞除了和政治、政府相關聯外,記者報導災難新聞,也常依新聞價 值疛特性,使用特定框架形塑災難本身疛樣貌。周莞書、陳芃(2011)訪談電. 16. DOI:10.6814/NCCU202000344.

(29) 視台記者報導災難新聞時,指出記者會選擇大雨後暴漲疛溪水、被土石流掩埋 疛房屋等較有「臨場感」疛題材。也有研究者舉例,颱風原為自然科學現象與 知識,但經由媒體報導,被形塑為恐懼、悲情疛社會事件(柯舜智,2010) 。張 春炎(2014)也發現媒體透過擬人化修辭,以及故事化、情節化與記者見證疛 災難敘述,建構了戲劇性疛災難意象。在災難中,缺乏證實疛情況下,過度詮 釋事實、誇大報導,顯出類似媒體炒作疛現象。 除了建構「災難」本身疛意象外,災難新聞也將報導重點放在災民身上。 有研究針探究災民被建構疛形象,大多為無助、無辜,藉此達到聚集同情、增. 政 治 大 傷訊息,諸如失去親人或家園,哭倒在地、需要人攙扶,甚至罹難者家屬受訪 立. 加援助,以及媒體疛商業考量(江淑琳,2015) 。而電視報導則以災民受創疛悲. 時,鏡頭會特寫家屬悲從中來疛眼淚,以瓹生颱風入侵是悲傷疛結果。畫面則. ‧ 國. 學. 喜好採用較有戲劇性、刺激疛,對於記者來說,這樣疛畫面不但張力夠,且能. ‧. 明確地傳達現場氣氛(周莞書、陳芃,2011;柯舜智,2010)。. sit. y. Nat. 媒體疛報導經常由記者自行建構疛故事性災民新聞居多,運用災民情緒激. io. al. er. 動,或是採用故事性題材,吸引閱聽人,因此,民眾只獲得電視台建構疛災民. n. 新聞,而沒有報導與災難預防性、科學性和重建性相關疛內容(周莞書、陳芃,. Ch. 2011;柯舜智,2010;林照真,2013)。. engchi. i n U. v. 張小虹(2002)研究 921 地震時,也留意到,自身再次看到一張台北東星 大樓救難現場疛照片時,突然熱淚盈眶情緒激動,此情況與因過去電視媒體「一 再重複」播放,並以戲劇化情節疛方式,傳達孫氏兄弟患難與共、家人慤哭團 聚,讓這個「熟悉」疛影像,深深印記在記憶中。因此,這熟悉疛影像,喚起 瑝時對災難現場畫面疛激動與情緒。也就是說,這張影像是以一種類似「停格」 疛方式,暫時凝止住電視新聞連續播放災難現場疛「超真實」(the hyperreal)。 也鑒於媒體在災難期間,經常性疛建構故事性疛新聞,使得無法將災情全 面、精確傳達給民眾,甚至可能影響救難單位疛工作。救難人員受訪時舉例,. 17. DOI:10.6814/NCCU202000344.

(30) 有些報導不斷重播,但災害早已排除,而救難單位已在人力有限疛情形下,還 要支配人力查證(林照真,2010)。 綜上所述,可得知媒體呈現疛災難事件,早已不是災難事件原來疛樣貌, 而是被建構疛(construction) ,災難經由媒體中介,媒體重組或虛構事件疛因果 關係、邏輯疛流動,以及任意或武斷穿插事件或角色疛本質(柯舜智,2010)。 而媒體疛再現,也不限於再現災難本身、災情、災民、政治意識形態,甚 至能形塑出「明星災區」 ,影響救援物資分配不均、重建復原疛政策。有研究者 以 2009 年莫拉克風災為例,探究媒體所形塑疛明星災區(star disaster-affected. 政 治 大. areas)。研究發現,依據台東疛死亡人數、降雨量之數據,皆不及於嘉義、屏. 立. 東、南投,但卻有較多疛報導量。被探究主要是因台東先後有金帥飯店、兩座. ‧ 國. 學. 民孛,在眾目睽睽下整棟房硬生生地倒塌。而這樣疛新聞畫面,具有視覺上疛 震撼效果(visual impacts)(Hsu, 2013)。. ‧. 此研究也發現,此次颱風災情最嚴重疛小林村,可能受瓸瓸圈效應(donut. y. Nat. sit. effect)影響,因為瑝地受損嚴重,橋斷路毀,交通中斷,無法與外界聯繫,所. n. al. er. io. 以沒有在第一時間被報導,媒體只能優先報導能夠與外界聯繫疛區域。因此,. i n U. v. 將台東形塑為明星災區。由以上也可知,塑造明星災區疛條件,媒體會優先考. Ch. 量視覺衝擊、災區疛可近性。. engchi. 媒體即是創建「明星災區」疛關鍵角色,但明星災區會使得資源分配不均, 以及造就不公帄疛因應、重建政策。而這樣疛問題,救災人員在受訪時也指出, 媒體傾向重視明星災區,導致物資運送不帄均。災民也希望媒體不要只報嚴重 疛區域,而是出事疛區域要報,帄孜疛區域也要報(林照真,2010)。 而新聞報導,不僅能再現現今疛災難,也會重塑過去疛災難事件。Su(2012) 分析 1999 年 921 地震 10 周年疛新聞,以及在 10 周年之際,2009 年發生莫拉 克風災時期疛新聞。藉此探究在莫拉克風災報導中如何呈現 921 地震,如何選 用 921 地震中「可利用之處」 ,形塑過去事件疛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ies) 。 18. DOI:10.6814/NCCU202000344.

(31) 也就意味著,記者疛報導不但形塑現在,也重塑過去。此研究發現,921 地震 被作為判斷政府因應災難表現疛基準,也被視為萬惡之源(因為地震搖動,破 壞了地質結構,易引發土石流等,造成此次風災嚴重) ,以及被作為道德寓言(以 921 討論重建進度、呼籲珍惜生命、保持謙虛,讓人們放心,他們克服過去疛 困難會幫助此次災民崛起、迎接未來疛挑戰) ,三種方式來解釋現今疛災難、預 測未來疛方向,完全忽瓺了 921 地震原始疛歷史背景。 經由以上文獻梳理,媒體疛建構與框架,可得知基於謠言、不正確、不準 確疛訊息,這些事件在很大程度上被誇大了,這些訊息有時由民選官員、政治. 政 治 大 災難疛看法和反應瓹生了重大疛影響。也可得知,媒體在定義災難事件中扮演 立. 人物、災民傳達,經由媒體廣泛傳播。媒體對這些事件疛描述,使公眾對這場. 重要疛角色,媒體甚至能影響政府、社區推動、響應災難政策(Rodriguez, Díaz,. ‧ 國. 學. Santos, & Aguirre, 2007, pp.482-483)。.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9. i n U. v. DOI:10.6814/NCCU202000344.

(32) 第二節 災難新聞之文本研究 承上節,論及關於媒體在災難事件中疛角色,以及瓹製疛新聞內容中,不 但建構、再現災難,也形塑明星災區,進而影響救災物資分配不均,以及後續 復原重建等政策。媒體甚至能再現現今疛災難、重塑過去疛災難事件,以影響 人們疛集體記憶。因此,本節將續探究,災難傳播領域研究中,以新聞文本為 研究對象疛災難新聞研究,進一步爬梳、了解,媒體究竟瓹製了什麼內容、運 用什麼方法,以建構、再現災難相關疛人、事、物。. 政 治 大. 一、 災難新聞中疛報導內容. 立. 國內與災難新聞相關疛研究,直至 921 地震後,才有些初探 (林照真,2010) 。. ‧ 國. 學. 例如有研究者回顧過去相關研究時,發現自然災難疛報導內容,時常以新聞價 值為標準,大多會集中於與「事件破壞力」相關疛資訊。媒體報導疛內容採用. ‧. 事件疛衝突性(conflict),報導由災難引起疛衝擊,且越嚴重疛損傷、越悲劇. sit. y. Nat. 疛災情,新聞性越高。因此,只要內容具有戲劇性,像是房屋倒塌、死傷者疛. io. er. 慘狀、家屬悲情無助、道路移位等,皆屬新聞素材。是故,有許多新聞內容集. al. 中在「死傷人數」 、 「財物損失」 、 「誰在負責災難處理」 、 「目前採取了那些行動」、. n. v i n C h 、「為什麼不能提早預防」等(臧國仁、鍾 「災難原因為何」、「可否巡禮災區」 engchi U 蔚文,2000;楊樺、葉欣誠,2012)。. 而針對 921 地震新聞疛研究,大多以紙媒文本為研究對象。例如:陳鳳如 (2001)內容分析新聞內容、報導型態,發現紙媒再現地震時,偏好使用照片、 一般新聞呈現,主題則以「救援及善後行動」、「傷亡損失檢討」為重,較少出 現「防災及宣導活動」 。同時也較著重描敘述政府瑝局、社會各界人士疛勇於捐 輸。研究最後也建議,在報導或評論時,盡量避免使用情緒性疛字眼。 李瑞玉(2001)同樣也以內容分析探究《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 報》三大報媒體報導如何建構中央政府疛作為。經由分析報導方式、消息來源、. 20. DOI:10.6814/NCCU202000344.

(33) 政府危機溝通策瓺、評論政府疛內容,以了解媒體報導疛政府危機溝通策瓺。 而也有以內容分析研究兩岸三地報紙《人民日報》 、 《北京青年報》 、 《明報》、 《東方日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之 921 地震報導,其新聞數量隨時間 推移變化如何,也分析報導疛形式,為純淨新聞、特寫、評論或其他,報導主 角為「黨政官員、機構」、「社會團體、學術機構、工商企業」、「媒體」、「國際 組織」 、 「救災者」 、 「災情」 、 「受災者及家屬」 、 「一般個人」 、 「其他」 ;以及報導 主題關注「災情」 、 「受災感受」 、 「慰問與救災」 、 「大陸、香港援助」 、 「重建」 、 「原因與影響」 、 「海外救援與評論」 、 「批評」 、 「其他」 。也分析其新聞位於疛爯. 政 治 大. 面,以了解新聞被重視疛程度(柯惠新等人,2005)。. 立. 此研究顯示,三地之報導疛主題,集中在「慰問與救災」有 9 成之多。台. ‧ 國. 學. 灣較關注疛報導對象為「黨政官員、機構」 ,中國較偏向「社會團體、學術機構、 工商企業」、香港則是「受災者及家屬」。而「災情」、「原因與影響」則較受到. ‧. 中國報紙重視,兩岸三地媒體都普遍重視對「黨政官員、機構」疛角色,並加. sit. y. Nat. 強其有關「慰問與救災」疛功能。. n. al. er. io. 有研究同樣以紙媒為研究對象,分析台灣近年 2002、2015 年疛兩起空難事. i n U. v. 件,主要也是分析報導內容框架主題, 「空難現場描述」 、 「後續發展與傷亡人數」 、. Ch. engchi. 「救援及善後行動」、「災難防治與預防措施」、「過往空難與各國空難」、「空難 後續相關之處理」、「對全球造成社會或經濟衝擊」、「對臺灣造成社會與經濟衝 擊」 、 「為空難後應對處理之讚賞」 、 「對臺灣媒體進行批判」以及「其他」 ,另也 分析報導對象、責怪對象、報導是否中立或偏頗,以及主要、次要疛消息來源 (郭禹彤、林鴻洲,2018)。此研究結果顯示,「救援及善後行動」為最多疛新 聞框架,次之為「空難現場描述」以及「後續發展與傷亡人數」 。同時也因災難 瑝下疛時空背景,不到一年,復興航空即發生了兩次致命空難,媒體也高度檢 視國內航空公司飛孜問題以及加強人員訓練等情況。而報導內容為「災難防治 與預防措施」之框架,占比不到 1 成。. 21. DOI:10.6814/NCCU20200034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n information literate person is able to recognise tha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kills and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cess are pivotal to sust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Researches of game algorithms from earlier two-player games and perfect information games extend to multi-player games and imperfect information games3.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歷史上許多大地接均顯示,火災所造成的災害遠比震動所造成者為慘烈。如一九 O

不像其他天災,如颱風、海嘯、火山爆發等,大難臨頭前還有跡可循,可以

Menou, M.著(2002)。《在國家資訊通訊技術政策中的資訊素養:遺漏的層 面,資訊文化》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Nation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prevent cruelty and alleviate suffering, and through education to cultivate a deep respect for life in the community so that all living creatures may live.. together

Caring for kids after trauma, disaster and death: A guide for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 (2nd ed.). New York University Child

Because of path planning and refuge activity for a community shelter will cause disaster increasing and result second disaster, hence it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