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地區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實施可行性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地區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實施可行性之研究"

Copied!
47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楊銀興 博士

台灣地區推動微軟未來學校

實施可行性之研究

研 究 生: 陳建東 撰

中華民國 九十九 年 元 月

(2)

台灣地區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實施可行性之研究

指導教授:楊銀興 博士

研究生:陳建東

摘 要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在探討台灣地區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實施可行性之研究, 藉以瞭解學校教育現場校長與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的知覺及看法。因此, 本研究共分為兩階段進行,在問卷調查研究方面,以台灣省、台北市及高雄市 之公私立高中、國中及國小校長、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共抽取 200 校,每校 施測 4 人,分別為校長 200 名及教師 600 名,合計約 800 人為施測對象,以自 編的「台灣地區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實施可行性之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 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 SPSS for Windows 10.0 版的電腦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平均數 及標準差統計分析、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 方法處理分析。 其次,在個案訪談方面,本研究依據目前正積極推動微軟未來學校的指標 個案,以半結構性訪談問卷進行訪談,其對象為高中、國中、國小各具代表性 的學校(台北市中崙高中、麗山高中;高雄市大義國中、前鎮國中、左營國小、 博愛國小),共計訪談校長 6 人,主任 6 人,教師 6 人,合計 18 人,藉以進一 步深入瞭解高中、國中與國小校長及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實施可行性之知 覺及實際看法。 本研究經問卷調查及個案訪談後發現如下: 一、各級學校校長與教師對台灣地區推動未來學校,其未來期望高於現況的知 覺,普遍認為學校推動未來學校的理念與作法是可行的。 二、各級學校對台灣地區推動微軟未來學校的認知,校長無論是現況知覺或未

(3)

來期望,其整體平均數皆高於教師;而從各層面的比較來看,校長在現況 知覺與未來期望得分最高者都是「資訊設備」,教師部份則是「資訊素養」。 三、就不同人口學變項中,各級學校校長及教師在現況知覺上,其整體上之差 異未達顯著水準,但在「資訊素養」、「數位學習」、「科技領導」、「校園建 築」、「資訊設備」、「知識管理」、「課程規劃」等層面達顯著水準;而在未 來期望上,其整體上之差異未達顯著水準,但在「資訊素養」、「數位學習」、 「科技領導」、「校園建築」、「資訊設備」、「知識管理」、「課程規劃」、「未 來理念」、「創新經營」等層面達顯著水準。 四、就不同學校背景變項中,各級學校校長及教師在現況知覺與未來期望上, 除校長在不同「學校類別」及教師在不同「學校班級數」之現況知覺,其 整體上之差異達到顯著水準外,其餘均未達顯著差異。 五、各級不同學校之教師知覺其校長對推動未來學校領導層面,與該校教師教 學層面得分構面之積差相關分析,達到顯著水準,其中各層面均呈正相關。 六、推動微軟未來學校,校長領導層面對教師教學層面之迴歸分析,預測變 項對教師教學層面之「資訊素養」、「創意教學」、「資訊設備」、「數位學習」 等層面達到顯著水準者,有正向的預測力。 七、各級不同學校校長及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的看法與實踐,普遍認為, 未來學校不僅是一種理念,更具有實踐的可行性,但不全然是硬體的設備, 而是以課程及教學的改變為核心。 八、國中及高中推動微軟未來學校的阻力,主要來自於家長憂心影響升學率, 及教師擔心增加教學工作負擔;而其助力主要是來自於,經過實際推動微 軟未來學校之後,學校升學率能有效的提昇,及教師願意主動的投入參與。 關鍵詞:未來學校、科技領導、創新經營、資訊素養、創意教學、知識管理

(4)

A study on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Microsoft Future School in Taiwa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mainly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Microsoft Future School in Taiwa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erceptions and perspectives of school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on promoting Microsoft Future School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two stages.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primary research subjects were senior high,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from Taipei city and Kaohsiung city in Taiwan. Two hundred schools were sampled. Four participants were tested in each school. A total of eight hundred participants, including two hundred principals and six hundred teachers were selected as participant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n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Microsoft Future School in Taiwan was adopted as a research tool.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ere subjected to mean and standard variation analysi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with SPSS for Windows 10.0 computer statistics package.

The second stage was to conduct case intervies, th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with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to interview indicative cases from schools that were promoting Microsoft Future School. The interviewees were from several representative schools including senior high,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The schools involved included Zhong-Lun senior high school and Li-Shan se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Da-Yi junior high school, Cian-Jhen junior high school, Zuo-Ying elementary school and Bo-Ai elementary school in Kaohsiung City were also involved. A total of eighteen subjects, comprising of six school principals, six chiefs, six teachers, were interviewed in order to get a further in-depth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perception and perspective of school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on the feasibility of promoting Microsoft Future School.

(5)

findings were discovered:

1. School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schools expressed a better future expectancy than current perception on promoting Future School in Taiwan and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schools’ideas and approaches in promoting Future School are feasible.

2. On the aspect of promoting Microsoft Future School in Taiwan in different levels of schools, regardless of current perception or future expectancy, school principals on the whole obtained a higher mean than school teachers. Comparing different variables, either on current perception or future expectancy, school principals scored highest on information equipment, while teachers scored highest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3. In accordance with the variables of demography,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schools didn’t reac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s a whole about current perception. However, they did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learning, technology leadership, school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equip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urriculum planning. On the aspect of future expectancy,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schools didn’t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s a whole, but did reac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learning, technology leadership, school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equip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curriculum planning, future concept,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4. On the variable of different school backgrounds,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schools, despite principals show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school categories and teachers show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school class numbers on current perception as a whole, all the remainder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bout current perception and future expectancy.

(6)

teachers’ perceptions, principals’ leadership in promoting Future School and teaching levels of teachers from a certain school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all the variables.

6. Regarding the regression analyses of promoting Microsoft Future School and school principals’ leadership toward teachers’ teaching, the predictive variable had a positive predictive power toward teachers’ teaching aspect that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 includ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creative teaching,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e-learning.

7.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schools generally generally had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viewpoints and realizations of promoting future school that Microsoft Future School was not only a theory but also an achievable possibility. It was not only an infrastructure but also centered upon the change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8. The obstruction both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s to promote Microsoft Future School is mainly from parents and teachers. The former feel concerned about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entering schools of a higher grade. The latter worry about increasing teaching workload. After putting Microsoft Future School into practice,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entering schools of a higher grade can be effectly raised and teachers a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ject actively.

Keywords: Microsoft Future School 、 technology leadership 、 innovative managerment 、 information literacy、creative teaching、knowledge management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12 第三節 待答問題 ……… 1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15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20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27 第一節 未來學之概念與源起 ……… 27 壹. 從未來學思考未來之意涵……… 28 貳. 未來可能發展之探討 ……… 31 參. 未來對教育之衝擊與挑戰 ……… 38 第二節 微軟未來學校概念之意涵與發展……… 49 壹. 微軟未來學校的概念源起與特色……… 49 貳. 微軟未來學校的課程設計與實踐……… 參. 微軟未來學校的科技領導與管理……… 肆. 微軟未來學校的校園建築與規劃……… 伍. 微軟未來學校的創意經營與數位……… 63 68 71 81 第三節 微軟未來學校實施之哲學論述基礎……… 90 壹. 未來主義對微軟未來學校之論述……… 90 貳. 理想主義對微軟未來學校之論述……… 94 參. 存在主義對微軟未來學校之論述……… 99 肆. 建構主義對微軟未來學校之論述……… 103

(8)

伍. 後現代主義對微軟未來學校之論述……… 110 第四節 國內外推動微軟未來學校之現況與發展……… 117 壹. 微軟未來學校在世界推動之現況與發展……… 118 貳 .微軟未來學校在台灣推動之現況與發展……… 125 第五節 「未來學校」概念相關議題探究 ……… 137 壹. 創新經營與微軟未來學校……… 137 貳. 知識管理與微軟未來學校……… 148 參. 領導變革與微軟未來學校……… 1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16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67 壹. 問卷調查研究……… 167 貳. 個案訪談研究……… 16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68 壹. 預試問卷調查對象……… 172 貳. 正式問卷調查對象……… 174 參 個案訪談對象……… 17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78 壹. 調查問卷的內容及編製……… 178 貳. 訪談問卷的內容及編製……… 202 第四節 實施程序……… 205 壹. 編製預試問卷……… 206 貳. 預試問卷之實施……… 206 參. 正式調查問卷之編製……… 206 肆. 正式問卷之施測回收……… 207

(9)

伍. 正式問卷整理……… 207 陸. 編製半結構式的訪談紀錄……… 207 柒. 訪談之進行及結果分析……… 208 第五節 資料處理及分析……… 208 壹. 問卷調查的資料處理及分析……… 209 貳. 訪談資料的整理分析……… 209 第四章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211 第一節 校長及教師對微軟未來學校實施之現況知覺與未來期望分 析……… 211 第二節 不同人口學變項之校長及教師對微軟未來學校實施現況知 覺與未來期望之差異情形……… 218 第三節 不同學校變項之校長及教師對微軟未來學校實施之現況知 覺與未來期望之差異情形……… 261 第四節 各級不同學校校長及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之現況知覺 與未來期望之差異情形……… 302 第五節 各級不同學校教師知覺其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領導層 面與其教學層面之相關分析……… 306 第五章 訪談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311 第一節 推動微軟未來學校校長的知覺與期望……… 312 第二節 推動微軟未來學校教師的知覺與期望……… 33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365 第一節 問卷調查與訪談之研究結論……… 365 第二節 建議……… 384 參考文獻 ……… 389

(10)

附 錄 ……… 418 一、預試問卷(專家效度用)……… 418 二、校長訪談大綱(專家效度用)……… 426 三、教師訪談大綱(專家效度用)……… 428 四、調查問卷(校長預試用)……… 430 五、調查問卷(教師預試用)……… 436 六、校長正式訪談大綱 ……… 442 七、教師正式訪談大綱 ……… 443 八、校長正式調查問卷 ……… 444 九、教師正式調查問卷 ……… 449

(11)

圖 次

圖 1-1 研究流程……… 23 圖 2-1-1 未來社會可能基礎架構及省思 ……… 29 圖 2-1-2 全球化、本地化及個別化 ……… 45 圖 2-1-3 知識管理模式……… 47 圖 2-1-4 未來學概念架構……… 48 圖 2-2-1 科技領導模式……… 72 圖 2-2-2 未來學校經營創意模式……… 83 圖 2-2-3 遠距學習、數位學習、線上學習、電腦化學習等關係 …… 86 圖 2-4-1 中崙未來學校建置流程……… 127 圖 2-4-2 資訊素養人之特質……… 128 圖 2-4-3 未來學校整體架構……… 135 圖 2-4-4 未來學校數位教學與數位學習實施模式之架構……… 136 圖 2-5-1 未來學校經營創新模式……… 141 圖 2-5-2 學校經營創新策略……… 148 圖 2-5-3 知識網路模式……… 150 圖 2-5-4 Fry 的靈性領導模式……… 163 圖 2-5-5 文化層次……… 164 圖 2-5-6 未來學校策略領導的特性與角色任務……… 166 圖 3-1-1 本研究量化調查研究架構……… 169

(12)

表 次

表 2-2-1 未來趨勢與學生學習型態 ……… 65 表 2-4-1 2007- 2010 年建構數位化未來學校行動方案內容與進度…… 130 表 2-4-2 高雄市未來學校發展特色 ……… 132 表 2-5-1 未來領導變革的類型與特色 ……… 154 表 2-5-2 三重化策略領導和層塊領導 ……… 158 表 2-5-3 計畫與連續性 ……… 161 表 3-1-1 「未來學校」概念實施可行性之研究校長訪談大綱………… 170 表 3-1-2 「未來學校」概念實施可行性之研究教師訪談大綱………… 171 表 3-2-1 預試問卷調查對象分層抽 樣……… 172 表 3-2-2 正式調查問卷調查對象分層抽 樣……… 173 表 3-2-3 教師適用正式問卷調查有效樣本資 料……… 175 表 3-2-4 校長適用正式問卷調查有效樣本資 料……… 176 表 3-2-5 受訪校長、主任及教師基本資料……… 177 表 3-3-1 建立調查問卷「專家內容效度」學者名單 ……… 179 表 3-3-2 推動未來學校校長領導知覺預試問卷各層面題目分配狀 況… 180 表 3-3-3 推動未來學校校長領導預試問卷各項度與總量表之相關摘 要 182 表 3-3-4 「推動未來學校校長領導預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 184 表 3-3-5 「推動未來學校校長領導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 ………… 186

(13)

表 3-3-6 「推動未來學校校長領導預試問卷」刪題之分析摘要……… 189 表 3-3-7 「校長領導預試問卷」刪題與正式問卷題目對應一覽表…… 189 表 3-3-8 推動未來學校教師教學知覺預試問卷各層面題目分配狀況 192 表 3-3-9 「教師教學知覺預試問卷」各項度與總量表之相關摘要…… 193 表 3-3-10 「推動未來學校教師教學知覺問卷」因素分析正式量表…… 196 表 3-3-11 「推動微軟未來學校教師教學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 198 表 3-3-12 「教師教學知覺預試問卷」刪題與正式問卷題目一覽表…… 200 表 3-3-13 建立調查問卷「專家內容效度」學者名單……… 203 表 3-3-14 訪談的信度規準與本研究處理情形比較分 析 ……… 204 表 3-3-15 訪談的效度規準與本研究處理情形比較分析 ……… 205 表 4-1-1 「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未來學校各層面之現況知覺」問卷之 得分情 形……… 212 表 4-1-2 「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未來學校各層面之未來期望」問卷得 分情 形……… 213 表 4-1-3 「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未來學校各層面現況知覺」問卷之得 分情 形……… 214 表 4-1-4 「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未來學校各層面之未來期望」問卷得 分情 形……… 215 表 4-2-1 不同性別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現況知覺得 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218

(14)

析……… 表 4-2-2 不同性別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望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20 表 4-2-3 不同性別之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覺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21 表 4-2-4 不同性別之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望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 222 表 4-2-5 不同年齡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覺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 224 表 4-2-6 不同年齡組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 望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 226 表 4-2-7 不同年齡組之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 覺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 229 表 4-2-8 不同年齡組之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 望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 231 表 4-2-9 不同學歷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覺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 234

(15)

表 4-2-10 不同學歷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望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35 表 4-2-11 不同學歷之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覺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37 表 4-2-12 不同學歷之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望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39 表 4-2-13 不同年資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覺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41 表 4-2-14 不同年資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望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44 表 4-2-15 不同年資之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覺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47 表 4-2-16 不同年資之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望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50 表 4-3-1 不同類型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覺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62 表 4-3-2 不同類型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望

(16)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63 表 4-3-3 不同類型之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覺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64 表 4-3-4 不同類型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望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65 表 4-3-5 不同類別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覺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66 表 4-3-6 不同類別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望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69 表 4-3-7 不同類別之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覺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71 表 4-3-8 不同類別之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望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 273 表 4-3-9 不同班級數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 覺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75 表 4-3-10 不同班級數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 望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277

(17)

析 ……… 表 4-3-11 表 4-3-12 不同班級數之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 覺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 不同班級數之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 望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80 282 表 4-3-13 不同地區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覺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 285 表 4-3-14 不同地區之各級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望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87 表 4-3-15 不同地區之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覺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89 表 4-3-16 不同地區之各級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未來期望 上得分之平均數差異分 析……… 291 表 4-4-1 各級不同學校校長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在現況知覺與未來 期望上之差異情形分 析……… 302 表 4-4-2 各級不同學校教師對推動微軟未來學校之現況知覺與未來 期望之差異情形分 析……… 303

(18)

表 4-5-1 推動微軟未來學校校長領導層面與教師教學層面積差相關 分 析 ……… 306 表 4-5-2 推動微軟未來學校校長領導層面與教師教學層面資訊素養 之多元逐步迴歸分 析 ……… 307 表 4-5-3 推動微軟未來學校校長領導層面與教師教學層面創意教學 之多元逐步迴歸分 析 ……… 308 表 4-5-4 推動微軟未來學校校長領導層面與教師教學層面資訊設備 之多元逐步迴歸分 析 ……… 308 表 4-5-5 推動微軟未來學校校長領導層面與教師教學層面數位學習 之多元逐步迴歸分 析 ……… 309

(19)

第 一 章

第 一 章

第 一 章

第 一 章

本 章 緒 論 共 計 六 節 。 首 先 , 闡 述 研 究 動 機 ; 其 次 , 據 以 提 出 本 研 究 之 目 的 ; 接 著 探 討 待 答 問 題 , 並 針 對 本 研 究 中 所 使 用 之 重 要 名 詞 加 以 界 定 詮 釋 ; 最 後 , 就 本 研 究 之 方 法 與 步 驟 , 研 究 之 範 圍 與 限 制 加 以 說 明 。

第 一 節

第 一 節

第 一 節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研 究 動 機

研 究 動 機

研 究 動 機

時 代 在 進 步 , 典 範 在 轉 移 。 面 對 當 前 全 球 金 融 風 暴 、 後 現 代 社 會 變 遷、全 球 化 競 合 迷 思,加 上 知 識 經 濟 時 代、網 路 資 訊 流 通 、 科 技 蓬 勃 發 展 , 及 組 織 變 革 領 導 等 所 帶 來 對 學 校 教 育 的 衝 擊 , 未 來 那 些 能 力 是 學 生 所 需 具 備 的 關 鍵 能 力 ? 究 竟 應 該 給 下 一 代 何 種 型 態 的 教 育 ? 倡 導 組 織 變 革 的 K o tter& C ohen ( 20 02) 就 指 出 , 問 題 意 識 的 形 成 是 組 織 變 革 的 驅 動 力 , 讓 變 革 深 植 於 組 織 文 化 。 心 理 學 家 Ga rdne r( 2004)在 其 著 作《 改 變 想 法 的 藝 術 》( ch angin g minds )中 指 出 , 改 變 必 須 先 從 想 法 開 始 , 惟 有 想 法 改 變 了 , 行 為 才 會 跟 著 改 變 , 結 果 也 才 會 有 所 改 善 。 新 世 紀 的 競 爭 力 主 要 在 於 「 未 來 力 」, 擁 有 未 來 力 的 人 不 僅 能 掌 握 趨 勢 , 更 能 掌 握 未 來( 莊 淇 銘,2005 )。當 網 路 通 訊 與 跨 國 交 流 打 破 了 實 體 疆 界 之 間 的 藩 籬 時 , 學 校 教 育 已 真 正 成 為 未 來 競 爭 力 的 關 鍵 。 2000 年 微 軟 公 司 總 裁 Bill Gat es 曾 對 2005 年 的 世 界 有 一 番 想 像 。 當 時 他 指 出 , 網 路 將 大 幅 改 變 教 育 學 習 環 境 , 學 生 可 以 隨 身 帶 著 電 子 書 到 處 跑 , 隨 時 隨 地 上 網 找 資 料 , 學 生 不 必 坐 在 電 腦

(20)

前 , 更 不 必 待 在 教 室 裡 。 2 005 年 6 月 , 他 的 想 像 成 真 , 台 北 市 立 中 崙 高 中 正 式 宣 佈 , 率 先 成 為 微 軟 全 世 界 第 一 所 「 未 來 學 校 」 ( schoo l of fut ure); 2 006 年 1 1 月 台 北 市 立 和 平 高 中 與 麗 山 高 中 , 相 繼 參 與 台 北 市 政 府 教 育 局 未 來 學 校 第 二 階 段 發 展 計 畫 , 持 續 發 展 創 新 教 學 模 式 與 各 項 教 材 教 案 。 現 在 的 中 崙 高 中 , 教 室 內 學 習 的 工 具 換 成 了 平 板 電 腦 , 學 校 外 的 資 訊 就 在 教 室 內 廣 大 的 螢 幕 當 中 , 由 衛 星 、 光 纖 再 加 上 遍 布 校 園 的 無 線 網 路 , 讓 學 校 開 始 進 行 教 育 革 命 。 2 003 年 開 始 , 微 軟 就 投 入 2 億 5 千 萬 美 元 , 在 全 球 70 個 國 家 開 啟 了 五 年 「 全 球 夥 伴 學 習 計 劃 」( Pa rtners in Learnin g, P IL), 而 「 未 來 學 校 」 是 其 中 一 項 。 微 軟 更 找 來 了 美 國 知 名 建 築 師 L . McCona chie , 一 同 為 「 未 來 學 校 」 畫 出 藍 圖 , 把 學 校 打 造 一 個 說 故 事 的 空 間 。 他 從 建 築 設 計 的 角 度 , 認 為 未 來 學 校 應 具 備 四 個 條 件 , 即 彈 性 可 變 的 空 間 、 永 續 性 、 兼 具 個 人 化 與 群 體 性 , 以 及 與 社 區 的 連 結 ( 引 自 林 仁 菁 , 200 7)。 台 灣 微 軟 除 了 率 先 在 台 北 市 建 構 「 未 來 學 校 」 之 外 , 20 07 年 相 繼 在 高 雄 市 遴 選 五 所「 未 來 學 校 」, 包 括 博 愛 國 小 、 左 營 國 小 、 大 義 國 中 、 前 鎮 國 中 及 三 信 家 商 , 透 過 「 主 題 式 探 索 課 程 」 與 具 科 學 基 礎 建 設 的「 學 習 空 間 」,讓 高 雄 市 的 學 生 實 現 快 樂 學 習 的 夢 想 。 除 了 台 北 市 、 高 雄 市 之 外 , 台 灣 微 軟 也 著 手 與 台 南 市 、 新 竹 市 、 彰 化 縣 等 縣 市 洽 談 建 置 「 未 來 學 校 」 相 關 事 宜 。 展 望 未 來 , 微 軟 規 劃 「 未 來 學 校 」 藍 圖 的 夢 想 , 即 將 在 全 國 各 地 築 夢 落 實 。 Bill Gates 在 2 0 07 年 1 月 31 日 舉 辦 的「 2007 年 歐 洲 政 府 領 袖 論 壇 」 中 , 宣 布 台 北 市 中 崙 高 中 獲 選 為 全 球 四 所 「 未 來 學 校 之 標 竿 學 校 」( ment or s chool) 之 一 , 其 他 三 所 分 別 位 在 英 國 倫 敦 、 美

(21)

國 費 城 及 新 加 坡 的 學 校( 黃 以 喬 , 2007)。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的 發 展 除 了 在 台 灣 蔚 為 風 潮 外 , 也 在 世 界 各 地 風 起 雲 湧 , 至 2007 年 12 月 已 推 廣 至 12 個 國 家 和 地 區 , 包 括 香 港 、 新 加 坡 、 美 國 、 巴 西 、 加 拿 大 、 墨 西 哥 、 愛 爾 蘭 、 智 利 、 芬 蘭 、 德 國 、 法 國 、 英 國 等 。「 未 來 學 校 」 不 僅 是 一 個 嶄 新 的 理 念 , 更 是 一 個 現 代 化 延 伸 未 來 教 育 理 想 的 追 求 。 經 濟 合 作 與 開 發 組 織 ( OECD, 20 0 7) 籌 設 「 明 日 的 學 校 教 育 」 ( Schoo ling for Tomorr ow, SF T ) 專 案 , 企 圖 建 立 未 來 教 育 趨 勢 的 發 展 架 構 , 及 可 行 的 實 施 途 徑 , 提 出 六 種 教 育 方 案 :( 一 )學 校 回 歸 到 未 來 的 科 層 體 制 ( sch ool in back to the future

bureauc rati c s y stems);( 二 )學 校 作 為 焦 點 學 習 的 組 織( sc hools as focu sed le ar ning or ganiz ati ons);( 三 ) 學 校 作 為 核 心 的 社 會 中 心 ( sch ools as cor e so cial center s);( 四 ) 擴 展 市 場 模 式 ( the ext ende d marke t mo del);( 五 ) 網 路 學 習 取 代 學 校 ( learn ing in n etworks rep laci ng sch ool);( 六 ) 教 師 走 出 去 與 體 系 崩 解 ( tea cher e xodus and syste m me ltdow n)。 未 來 教 育 藉 由 微 軟 本 身 的 教 育 願 景 , 型 塑 「 未 來 學 校 」 的 圖 像 , 讓 教 育 產 生 變 革 與 因 應 未 來 的 趨 勢 , 培 養 未 來 全 球 化 競 爭 的 關 鍵 能 力 。 因 此,微 軟 從 20 03 年 在 落 後 貧 困 的 美 國 費 城 西 區,興 建 一 所 未 來 的 高 中 , 充 分 提 供 資 訊 軟 體 資 源 , 讓 政 府 重 視 投 資 改 善 硬 體 設 備 , 建 構 以 學 生 為 學 習 的 核 心 , 改 變 學 生 的 學 習 契 機 , 奠 定 了 「 未 來 學 校 」 的 教 育 典 範 。 台 灣 為 趕 上 這 一 波 國 際 資 訊 潮 流 的 學 校 , 陸 續 引 進 世 界 級 豐 沛 教 育 資 源 , 打 造 一 個 全 方 位 的 學 習 環 境 。 有 鑑 於 微 軟 公 司 致 力

(22)

於 教 育 未 來 發 展 , 提 出 全 球 的「 夥 伴 學 習 計 畫 」( PIL), 國 內 各 縣 市 政 府 教 育 處 分 別 走 出 教 育 系 統 獨 立 運 作 模 式 , 結 合 產 官 學 合 作 機 制 , 在 台 灣 微 軟 公 司 的 協 助 下 , 透 過 台 灣 微 軟 公 司 聘 請 之 國 際 顧 問 , 協 助 規 劃 學 校 未 來 發 展 藍 圖 。 未 來 學 校 教 育 在 於 強 化 教 育 的 創 新 功 能 , 以 新 的 思 維 與 視 野 , 配 合 當 前 社 會 的 脈 動 進 行 「 未 來 學 校 」 的 建 構 。 環 顧 人 類 正 處 於 一 個 變 遷 快 速 的 變 革 時 代 , 如 何 洞 悉 改 變 的 趨 勢 與 內 涵 , 並 掌 握 趨 勢 改 變 的 核 心 主 軸 , 進 而 持 續 提 昇 學 校 教 育 及 組 織 發 展 的 優 勢 , 實 為 迫 切 的 重 要 課 題 。 管 理 學 大 師 P. Dr ucke r 在 其 著 作《 管 理 下 一 個 社 會 》( m a naging in th e next socit y) 中 論 述 未 來 社 會 變 遷 時 , 強 調 每 個 組 織 都 必 須 成 為 改 變 的 原 動 力 並 且 主 動 創 造 改 變( 引 自 吳 明 烈 , 2 007); 趨 勢 大 師 J. Nais bitt 在 論 述 未 來 趨 勢 時 , 堅 定 認 為 改 變 是 未 來 的 定 數 , 進 而 提 出 11 個 定 見,其 中 強 調 未 來 就 從 現 在 開 始、未 來 就 像 一 個 拼 圖、盡 情 想 像 別 怕 出 錯、科 技 始 終 來 自 人 性 等( 引 自 潘 東 傑 譯 , 2006)。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符 合 未 來 改 變 的 趨 勢 發 展 , 也 是 世 界 各 國 共 同 的 教 育 夢 想 , 在 微 軟 的 積 極 倡 導 下 , 究 竟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所 勾 勒 發 展 願 景 為 何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的 未 來 理 念 、 知 識 管 理 、 資 訊 設 備 、 課 程 教 材 、 創 意 教 學 、 科 技 領 導 、 創 新 經 營 、 校 園 建 築 、 資 訊 素 養 、 數 位 學 習 等 等 , 如 何 建 構 與 發 展 ? 這 些 問 題 激 發 起 研 究 者 探 究 本 研 究 主 題 之 興 趣 。 因 此 , 研 究 者 欲 借 鏡 國 內 外 微 軟 所 推 動 的 「 未 來 學 校 」 相 關 論 述 與 發 展 , 並 探 究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實 踐 之 可 行 性 與 影 響 , 深 入 瞭 解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的 內 涵 架 構 , 以 作 為 學 校 面 對 未 來 發 展 趨 勢 的 參 考 指 標 , 此 為 本 研 究 動 機 之 一 。

(23)

有 鑒 於 發 展 資 訊 教 育 乃 提 昇 國 家 未 來 競 爭 力 之 基 礎 , 為 落 實 數 位 科 技 資 訊 教 育 向 下 扎 根 培 養 資 訊 素 養,教 育 部 於 1997 年 起 積 極 規 劃 推 動 「 資 訊 教 育 基 礎 建 設 計 畫 」( 1997 - 20 07 年 ), 勾 勒 出 全 國 各 級 學 校 及 師 生 的 教 育 藍 圖,並 於 1999 年 完 成 全 國 各 中 小 學 電 腦 教 室 及 網 際 網 路 連 線 建 置 作 業 , 使 中 小 學 各 校 至 少 有 一 間 電 腦 教 室 及 1 00% 連 上 網 際 網 路 。 同 時 於 2001 年 完 成 「 中 小 學 資 訊 教 育 總 藍 圖 」( 2 0 01- 2005 年 ),提 出「 資 訊 隨 手 得,主 動 學 習 樂 ; 合 作 創 新 意 , 知 識 伴 終 生 」 的 願 景 , 透 過 2 002 年 「 挑 戰 2008 國 家 發 展 重 點 計 畫 」( 2002 - 2007 年 ) 奠 定 厚 實 基 礎 , 全 面 提 昇 我 國 資 訊 教 育 的 廣 度 及 深 度 。 政 府 規 劃 2 008 - 2011 年 《 中 小 學 資 訊 教 育 白 皮 書 》, 經 由 各 項 計 畫 與 配 套 措 施 營 造 整 體 資 訊 化 社 會 教 育 發 展 環 境 , 建 立 合 作 學 習 機 制 與 社 群 , 以 增 進 資 訊 素 養 與 創 造 力 , 全 面 提 昇 未 來 我 國 整 體 競 爭 力 ( 楊 正 宏 , 2 007)。 20 09 年 各 界 矚 目 的 「 建 置 中 小 學 優 質 化 均 等 數 位 教 育 環 境 計 畫 」,在 教 育 部 規 劃 完 成,送 行 政 院 經 濟 建 設 委 員 會,經 討 論 已 獲 得 通 過,待 行 政 院 核 定 後 將 正 式 啟 動 ; 本 項 推 動 的 計 畫 , 包 括 「 建 置 及 更 新 國 民 中 小 學 及 高 中 職 的 電 腦 教 室 」、「 建 構 新 一 代 臺 灣 學 術 網 路 環 境 」 以 及 「 無 線 臺 灣 島 - 世 界 無 線 免 費 上 網 」 等 項 目 , 對 強 化 中 小 學 校 園 基 礎 網 路 和 教 室 網 路 環 境 , 以 及 增 進 學 生 運 用 資 訊 科 技 學 習 與 生 活 的 能 力 , 必 可 大 幅 提 昇 。 伴 隨 資 訊 科 技 的 發 達 與 知 識 管 理 的 興 起 , 有 形 資 產 的 競 爭 優 勢 逐 漸 被 無 形 的 智 慧 資 本 所 取 代 , 如 何 充 實 學 校 資 訊 設 備 並 建 置 完 善 的 教 學 網 路 系 統 , 藉 以 培 養 每 位 國 民 具 備 資 訊 及 知 識 的 應 用 能 力 , 已 成 為 各 國 教 育 發 展 的 重 點 , 並 紛 紛 投 入 於 資 訊 教 育

(24)

的 相 關 計 畫 ( 教 育 部 , 2 003)。

Lankshe ar& Knob el( 200 0)指 出 , 數 位 化 改 變 了 傳 統 的 知 識 論 基 礎 , 進 而 影 響 了 教 育 及 課 程 。 在 未 來 「 世 界 是 平 的 」 時 代 , 最 重 要 的 能 力 就 是 學 習 力 ; 寬 頻 與 資 訊 科 技 之 所 以 重 要 , 不 只 是 因 為 本 身 就 是 大 商 機 , 還 在 於 它 能 夠 大 大 增 進 組 織 的 生 產 力 與 競 爭 力 ( 楊 振 富 、 潘 勛 合 譯 , 2 007)。 Bill Gates 在 2008 年 美 國 拉 斯 維 加 斯 「 國 際 消 費 電 子 展 」( In ternati onal Con sumer

Electro nics Sho w, ICES ) 的 會 場 上 演 講 , 預 測 未 來 數 位 十 年 的 三 大 趨 勢 時 指 出 : 未 來 所 有 的 媒 體 與 娛 樂 , 都 將 由 軟 體 帶 動

( softw are- driv en),走 向 隨 時 隨 地 獲 得 資 訊;網 站 愈 來 愈 豐 富 , 平 板 電 腦 不 斷 進 化 ; 以 及 更 多 的 使 用 者 客 製 化 ( 引 自 吳 怡 靜 譯 , 2008)。 微 軟 自 2003 年 推 動「 未 來 學 校 」至 今 , 引 起 國 內 外 各 界 熱 烈 迴 響 , 尤 其 將 數 位 科 技 包 括 平 板 電 腦 、 無 線 網 路 、 電 子 白 板 , 及 單 槍 投 影 機 等 應 用 在 教 學 上,營 造 教 室 是 一 個 行 動 教 室,型 塑「 處 處 是 教 室 , 時 時 可 學 習 」 的 趨 勢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的 教 學 帶 領 師 生 走 出 教 室 , 走 入 校 園 , 走 進 社 區 , 採 用 互 動 式 的 學 習 形 態 , 建 置 了 實 境 體 驗 的 教 學 情 境 ; 同 時 提 出 創 新 教 學 理 念 、 發 展 全 新 的 學 習 模 式 、 資 訊 融 入 各 科 教 學 , 透 過 資 訊 科 技 的 輔 助 , 激 發 學 生 多 元 思 考 創 造 力 , 提 供 快 樂 適 性 的 學 習 環 境( 黃 以 喬 , 2 0 0 7 )。 總 之 , 資 訊 科 技 的 多 元 運 用 , 是 未 來 突 破 傳 統 教 學 窠 臼 的 關 鍵 , 師 生 教 學 也 不 再 受 限 於 黑 板 、 粉 筆 、 課 本 及 作 業 簿 的 禁 錮 , 以 跳 脫 制 式 校 園 時 空 的 藩 籬 ; 而 隨 著 數 位 科 技 逐 漸 成 為 學 校 教 育 必 備 的 設 施 時 , 學 校 領 導 人 亟 需 瞭 解 更 有 效 領 導 與 知 識 管 理 的 方

(25)

法 ( Haw kins , 20 04)。 仔 細 探 究 上 述 教 育 部 所 推 動 中 小 學 資 訊 教 育 總 藍 圖 的 願 景 , 正 與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實 施 的 未 來 理 念 、 資 訊 設 備 、 知 識 管 理 , 及 課 程 教 學 等 層 面 發 展 內 容 不 謀 而 合 。 因 此 , 在 此 全 球 化 資 訊 科 技 背 景 下 推 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 對 當 前 學 校 教 育 現 場 與 師 生 教 學 之 衝 擊 既 大 且 深 遠 , 校 長 是 否 具 有 未 來 理 念 的 思 維 與 知 識 管 理 的 作 為 ? 教 師 是 否 願 意 面 對 教 學 方 式 的 變 革 及 具 備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能 力 ? 師 生 教 學 互 動 方 式 的 改 變 與 無 所 不 在 的 學 習 挑 戰 , 這 些 衝 擊 與 影 響 更 突 顯 本 研 究 具 有 研 究 的 價 值 性 與 重 要 性 , 此 為 本 研 究 動 機 之 二 。 吳 清 山 ( 200 5) 指 出 , 未 來 學 校 經 營 不 能 一 成 不 變 、 墨 守 成 規 或 沿 襲 舊 軌 , 否 則 將 被 時 代 所 淘 汰 。 因 此 , 學 校 經 營 必 須 力 求 革 新 與 創 新 , 使 創 新 經 營 成 為 學 校 進 步 與 發 展 的 動 能 。 為 促 進 中 小 學 善 用 有 效 的 資 源,教 育 部 於 2 007 年 提 出 了 為 期 3 年 的 活 化 校 園 空 間 總 體 規 劃 方 案 , 預 計 投 入 近 7 億 經 費 , 補 助 1000 校 。 其 目 標 在 於 從 校 園 永 續、健 康 活 力、數 位 科 技 等 面 向,營 造 一 個 學 習 、 健 康 、 數 位 、 永 續 且 具 特 色 的 未 來 學 校 之 教 育 目 標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的 理 念 與 發 展 , 影 響 未 來 學 校 建 築 的 規 劃 、 設 計 、 管 理 及 應 用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的 建 築 顧 問 McC o nachie( 200 7c) 將 打 造 過 的 數 百 座 新 校 園 建 築 經 驗 , 歸 納 出 三 大 模 式 :( 一 )打 造 活 組 織( buil din g org aniza tion );( 二 )建 構 整 體 元 素( b uildi ng element s);( 三 ) 支 援 與 強 化 ( s upport and enha ncement )。 學 者 專 家 對 於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建 築 的 規 劃 , 將 其 分 為 建 築 內 涵 人 文 化 、 建 築 設 備 科 技 化 、 建 築 環 境 生 態 化 、 建 築 系 統 自 動 化 、 建 築 空 間 彈 性 化 、 建 築 設 計 數 位 化 、 建 築 規 劃 人 性 化 、 建 築 發 展 永 續

(26)

化 、 校 園 空 間 創 意 化 , 及 建 築 概 念 未 來 化 ( 于 宗 先 , 200 1; 張 敏 章,2 007; 湯 志 民,2 008b;潘 正 安,2 007;McCo n achi e , 2 0 0 7 a , 2007b, 2007 c; R osensto ck, 2007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建 築 具 有 數 位 化 特 質 , 亦 即 學 校 建 築 設 計 會 完 全 反 映 出 對 虛 擬 、 非 制 式 化 、 非 對 稱 性 、 單 元 環 境 的 重 視 。 此 一 以 「 虛 擬 」 為 核 心 思 考 的 學 校 建 築 , 將 會 使 「 未 來 學 校 」 成 為 虛 擬 學 校 、 數 位 學 校 ( 湯 志 民 , 200 8b)。 近 年 來 , 台 灣 的 學 校 建 築 與 校 園 規 劃 , 逐 漸 朝 向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建 築 永 續 性 及 數 位 化 的 特 色 發 展 。 除 了 在 校 舍 造 型 和 色 彩 材 質 上 有 所 突 破 外 , 現 代 化 的 資 訊 科 技 設 備 更 是 充 實 完 善 , 永 續 發 展 ( sus tain able

develop ment ) 的 生 態 校 園 及 綠 建 築 ( gr een buil d ing) 的 校 舍 到 處 可 見 。 張 子 超 ( 2000 ) 強 調 校 園 空 間 設 計 不 再 受 圍 牆 及 水 泥 建 築 所 壓 制 , 可 以 更 人 性 化 、 多 樣 化 , 及 綠 美 化 , 推 動 綠 校 園 是 未 來 的 趨 勢 。 校 園 建 築 是 一 種 藝 術 , 將 建 築 賦 予 生 命 , 使 其 不 斷 的 成 長 , 適 應 未 來 時 代 的 潮 流 , 並 能 為 歷 史 作 永 續 見 證 。 二 十 一 世 紀 是 知 識 經 濟 時 代 , 資 訊 科 技 的 發 展 瞬 息 萬 變 , 在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裡 電 腦 、 網 路 和 應 用 軟 體 等 資 訊 科 技 已 被 廣 泛 運 用 於 校 園 , 對 學 校 行 政 產 生 重 大 影 響 。 尤 其 , 校 長 的 教 育 領 導 角 色 和 功 能,從 上 一 世 紀 80 年 代 開 始 也 產 生 改 變,校 長 的 角 色 從 最 先 的「 學 校 管 理 者 」、「 資 源 提 供 者 」,發 展 到「 教 學 和 課 程 領 導 者 」, 以 及 目 前 的 「 科 技 領 導 者 」( 張 奕 華 , 200 7)。 P. D rucker 談 領 導 未 來 , 強 調 領 導 看 重 結 果 , 而 不 是 其 中 花 費 的 氣 力 ; 是 將 目 光 投 向 外 界 、 投 向 未 來 , 並 引 導 別 人 有 同 樣 的 觀 點 ( 引 自 范 瑞 薇 譯 , 2005)。在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需 要 一 位 具 備 資 訊 科 技 素 養,並 能 發 揮 科

(27)

技 領 導 角 色 的 校 長 , 使 得 學 生 、 教 師 和 學 校 行 政 人 員 能 善 用 資 訊 科 技 , 以 增 進 教 學 效 能 , 並 且 孕 育 具 有 未 來 全 球 競 爭 力 的 人 才 。 鄭 燕 祥 ( 200 3) 強 調 教 育 領 導 的 新 範 式 , 主 張 新 領 導 情 境 在 於 策 略 和 未 來 取 向 , 及 完 成 科 技 和 文 化 的 變 革 。 李 弘 暉 ( 200 3) 認 為 預 測 未 來 最 好 的 方 法 就 是 創 造 未 來 , 前 瞻 「 數 位 科 技 」 時 代 , 創 新 是 組 織 永 保 競 爭 優 勢 的 最 佳 利 器 。 因 應 「 未 來 學 校 」 資 訊 科 技 時 代 的 到 來 , 學 校 領 導 者 宜 有 新 的 體 認,應 積 極 扮 演 科 技 領 導 的 關 鍵 角 色。St ega ll( 1998 )指 出 , 在 科 技 領 導 中 必 須 具 備 的 一 個 能 力 , 就 是 要 清 楚 說 明 科 技 如 何 產 生 教 育 變 革 的 願 景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強 調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 校 園 建 築 虛 擬 化 、 科 技 領 導 等 變 革 。 基 於 上 述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對 學 校 領 導 的 組 織 變 革 、 學 校 經 營 的 方 法 創 新 , 及 校 園 建 築 的 多 樣 化 等 產 生 重 大 衝 擊 變 革 , 期 盼 透 過 本 研 究 之 結 果 , 能 提 供 各 級 學 校 包 含 國 小 、 國 中 及 高 中 , 面 對 「 未 來 學 校 」 教 育 思 維 衝 擊 變 革 之 因 應 , 此 為 本 研 究 動 機 之 三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的 推 展 不 僅 是 全 新 硬 體 設 施 , 更 是 創 意 經 營 的 教 育 實 踐 , 透 過 卓 越 、 績 效 、 科 技 及 創 新 等 策 略 , 藉 以 塑 造 未 來 學 校 教 育 優 質 環 境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鼓 勵 教 師 運 用 具 有 創 意 的 「 主 題 式 探 索 教 學 」 讓 學 生 組 成 小 組 , 共 同 討 論 並 學 習 , 再 運 用 資 訊 科 技 發 表 學 習 成 果 。 未 來 教 師 必 須 具 備 「 數 位 素 養 」 ( digit al l iter acy) 的 能 力 , Mc Clure( 1994 ) 指 出 ,「 資 訊 素 養 」 是 整 合 了 「 數 位 素 養 」、「 電 腦 素 養 」、「 媒 體 素 養 」、「 網 路 素 養 」, 及 「 傳 統 素 養 」( tr adit iona l liter acy ) 而 成 的 解 決 資 訊 問 題 的 技 能 。 鼓 勵 學 生 愉 快 學 習 、 激 發 潛 能 、 團 隊 合 作 , 培 養 解

(28)

決 問 題 的 能 力 及 成 果 發 表 能 力 , 以 儲 備 未 來 學 生 必 須 具 備 的 關 鍵 能 力 , 包 括 : 解 決 問 題 、 團 隊 合 作 、 終 身 學 習 、 批 判 思 考 能 力 及 國 際 觀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更 強 調 教 師 專 業 化 、 教 材 數 位 化 與 教 室 設 備 資 訊 網 路 化 , 學 習 的 重 點 為 3A( any tim e ,any w here, any device),建 立 全 校 各 項 教 學 整 合 性 平 台,強 調 學 生 可 以 在 任 何 地 方 學 習 , 利 用 平 板 電 腦 、 手 機 、 P D A 與 無 線 網 路 , 突 破 教 室 限 制 , 任 何 地 點 及 時 間 都 可 學 習 , 也 就 是 微 軟 所 強 調 的 「 離 校 出 走 」 概 念 ( 李 世 文 , 200 7)。 台 灣 未 來 學 校 國 際 顧 問 團 委 員 Ch aves( 200 7)指 出,打 造「 未 來 學 校 」 理 念 應 先 創 新 思 維 , 不 只 是 運 用 科 技 , 而 且 是 全 新 的 教 育 視 野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的 建 構 發 展 與 學 校 設 備 息 息 相 關 , 其 教 學 設 施 不 僅 超 越 單 純 的 教 學 場 所 , 更 強 調 統 整 科 技 、 課 程 與 永 續 創 新 經 營。Bea re( 2 001 )在 其 著 作《 創 造 未 來 學 校 》( Cre ating the F uture S choo l)強 調 未 來 學 校 的 特 質,主 要 是 以 求 變、求 新 、 求 創 意 、 求 生 存 為 其 主 要 的 動 力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的 教 師 教 學 層 面 已 跳 脫 傳 統 僵 化 格 局 , 從 具 備 資 訊 素 養 , 推 動 創 意 教 學 , 及 運 用 數 位 學 習 , 整 體 教 學 過 程 對 教 育 現 場 的 師 生 而 言 , 其 變 化 與 衝 擊 已 形 成 , 學 校 教 育 人 員 與 學 生 從 認 知 到 實 踐 , 是 否 已 充 分 準 備 ? 抑 或 質 疑 觀 望 ! 值 得 深 入 瞭 解 探 討 , 此 為 本 研 究 動 機 之 四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的 推 動 主 要 源 於 呼 應 國 內 外 教 育 改 革 的 趨 勢 、 帶 動 學 校 經 營 創 新 風 潮 、 全 面 提 昇 學 校 競 爭 優 勢 , 及 對 未 來 教 育 的 使 命 與 傳 承 。 全 球 化 與 市 場 化 思 潮 從 市 場 經 濟 影 響 到 教 育 觀 點 , 全 球 教 育 是 教 改 潮 流 的 重 要 趨 勢 , 其 目 標 除 尊 重 多 元 和 差 異 的 價 值 外 , 更 重 視 培 養 學 習 者 的 全 球 意 識 、 全 球 視 野 , 及 全 球

(29)

格 局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具 有 全 球 教 育 概 念 的 啟 蒙 與 多 元 的 內 涵 。 在 全 球 教 育 發 展 過 程 中 , 其 以 多 種 相 似 的 內 涵 名 稱 出 現 , 包 括 跨 文 化 教 育 ( int ercu ltural educ atio n)、 未 來 教 育 ( f uture

educati on)、 國 際 教 育 ( int erna tional educ atio n)、 人 類 教 育 ( human kind edu cation)、 公 民 教 育 ( cit izen ship educat ion) 等 ( 顏 佩 如 , 200 7)。「 未 來 學 校 」 概 念 是 微 軟 公 司 為 因 應 全 球 化 世 界 所 提 出 的 一 種 教 育 觀 取 向 , 其 核 心 在 於 培 養 全 球 意 識 , 形 塑 全 球 公 民 社 會 , 增 進 跨 國 界 的 溝 通 與 理 解 。 因 此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是 全 球 化 教 育 具 體 落 實 與 實 踐 的 發 展 趨 勢 。 未 來 學 校 的 教 育 必 須 永 續 創 新 , 尤 其 面 對 外 在 複 雜 環 境 與 內 在 改 革 需 求,更 需 尋 求 動 態 的 平 衡。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在 經 營 理 念 上 , 應 跨 越 傳 統 的 藩 籬 , 以 創 新 變 革 的 方 式 , 透 過 夥 伴 聯 盟 的 運 作 , 有 效 結 合 人 力 物 力 資 源 , 活 化 未 來 教 育 經 營 策 略 , 全 面 提 昇 未 來 教 育 的 品 質 。 基 於 研 究 者 本 身 為 基 層 學 校 校 長 , 在 長 達 十 一 年 的 國 民 小 學 校 長 生 涯 中 , 依 據 多 年 實 務 工 作 中 的 觀 察 與 反 思 , 深 切 體 認 變 革 創 新 是 未 來 學 校 永 續 傳 承 的 關 鍵 。 在 教 育 現 場 上 , 面 對 教 育 改 革 的 迫 切 與 困 境 , 校 長 是 教 育 改 革 的 驅 動 者 , 如 何 突 破 當 前 混 沌 的 校 園 氛 圍 , 強 力 導 引 組 織 的 變 革 , 並 凝 聚 教 學 團 隊 的 創 新 共 識 , 以 提 昇 行 政 與 教 學 的 執 行 力 , 無 疑 是 目 前 教 育 改 革 的 當 務 之 急 。 Mich ale( 2000 )在《 促 使 創 新 的 產 生 》( ma king inno vatio n ha p pen) 中 指 出 , 在 創 新 作 為 的 過 程 中 是 否 有 明 確 的 組 織 目 標、強 烈 的 成 員 承 諾、理 想 的 願 景 目 標 、 優 質 的 團 隊 文 化 , 加 上 經 費 與 人 力 的 支 援 , 及 帶 領 組 織 變 革 發 展 的 領 導 者 , 這 些 都 是 攸 關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能 否 創 新 作 為 的 關

(30)

鍵。創 新 作 為 的 領 導 者 必 須 掌 握 結 構 、 人 員 、 資 源 、 技 術 、 專 業 、 效 能 等 要 素 。 換 言 之 , 領 導 者 在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創 新 作 為 的 實 施 中 扮 演 著 靈 魂 的 角 色 。 展 望 未 來 , 微 軟 揮 灑 「 未 來 學 校 」 藍 圖 的 夢 想 , 即 將 在 全 國 各 地 築 夢 落 實 。 國 內 博 碩 士 論 文 對 台 灣 地 區 微 軟 所 推 動 的 「 未 來 學 校 」 實 施 成 效 專 題 研 究 甚 少 , 僅 蕭 旭 宏 ( 2 008) 與 王 博 熙 ( 2006) 等 兩 篇 相 關 碩 士 論 文 。 因 此 , 本 研 究 擬 以 問 卷 調 查 方 式 , 隨 機 取 樣 台 灣 地 區 ( 不 含 外 島 地 區 ) 的 公 私 立 高 中 、 國 中 及 國 小 等 學 校 教 育 人 員 , 藉 以 實 際 瞭 解 其 在 教 育 現 場 對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知 覺 情 形 , 及 實 施 可 行 性 之 看 法 ; 另 以 個 案 訪 談 方 式 進 行 , 對 象 包 括 : 台 北 市 中 崙 高 中、麗 山 高 中;高 雄 市 大 義 國 中、前 鎮 國 中、博 愛 國 小 、 左 營 國 小 等 高 中 、 國 中 、 國 小 各 具 代 表 性 的 二 所 學 校 , 透 過 目 前 在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具 有 指 標 學 校 的 參 訪 , 藉 以 瞭 解 這 幾 所 學 校 在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概 念 的 經 營 模 式 、 課 程 規 劃 、 創 意 教 學 、 資 訊 設 備 、 執 行 策 略 、 推 行 成 效 等 面 向 , 及 在 推 展 過 程 中 是 否 遇 到 困 境 , 待 調 查 彙 整 後 可 作 為 其 它 學 校 實 施 的 參 考 , 此 為 本 研 究 動 機 之 五 。

第 二 節

第 二 節

第 二 節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研 究 目 的

研 究 目 的

研 究 目 的

基 於 上 述 的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 本 研 究 主 要 目 的 , 在 探 討 「 台 灣 地 區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實 施 可 行 性 之 研 究 」,茲 就 本 研 究 主 要 的 研 究 目 的 說 明 如 下 : 一 、 探 討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之 實 施 背 景 、 意 義 內 涵 及 推 展 現 況 。

(31)

二 、 探 究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之 實 施 , 對 校 長 與 教 師 在 未 來 理 念 、 知 識 管 理 、 資 訊 設 備 , 及 課 程 教 學 等 層 面 的 影 響 。 三 、 探 索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之 實 施 對 校 長 在 科 技 領 導 、 創 新 經 營 及 校 園 建 築 等 層 面 向 之 挑 戰 與 影 響 。 四 、 探 究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之 實 施 對 教 師 在 創 意 教 學 、 資 訊 素 養 及 數 位 學 習 等 層 面 之 影 響 與 因 應 。 五 、 瞭 解 台 灣 地 區 學 校 教 育 人 員 對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知 覺 情 形 及 實 施 可 行 性 之 看 法 。

第 三 節

第 三 節

第 三 節

第 三 節

待 答

待 答

待 答 問 題

待 答

問 題

問 題

問 題

依 據 上 述 研 究 動 機 與 研 究 目 的 , 茲 提 出 本 研 究 之 待 答 問 題 , 說 明 如 后 : 一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實 施 之 現 況 知 覺 、 未 來 期 望 , 及 推 展 現 況 為 何 ? ( 一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實 施 之 現 況 知 覺 為 何 ? ( 二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實 施 之 未 來 期 望 為 何 ? ( 三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之 推 展 現 況 為 何 ? 二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對 校 長 與 教 師 在 未 來 理 念 、 知 識 管 理 、 資 訊 設 備 , 及 課 程 教 學 等 層 面 的 影 響 為 何 ? ( 一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對 校 長 與 教 師 在 未 來 理 念 的 建 構 為 何 ? ( 二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對 校 長 與 教 師 在 知 識 管 理 的 運 用 影 響 為 何 ?

(32)

( 三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對 校 長 與 教 師 在 資 訊 設 備 充 實 的 情 形 為 何 ? ( 四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對 校 長 與 教 師 在 課 程 教 學 規 劃 的 因 應 為 何 ? 三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之 實 施 , 對 校 長 在 科 技 領 導 、 創 新 經 營 及 校 園 建 築 等 層 面 向 之 為 何 ? ( 一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對 校 長 科 技 領 導 層 面 之 作 為 為 何 ? ( 二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對 校 長 創 新 經 營 層 面 之 改 變 為 何 ? ( 三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對 校 長 校 園 建 築 層 面 之 影 響 為 何 ? 四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之 實 施 , 對 教 師 在 創 意 教 學 、 資 訊 素 養 及 數 位 學 習 等 層 面 之 影 響 為 何 ? ( 一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之 實 施,對 教 師 在 創 意 教 學 層 面 之 策 略 為 何 ? ( 二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之 實 施,對 教 師 在 資 訊 素 養 層 面 的 建 置 為 何 ? ( 三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之 實 施,對 教 師 在 數 位 學 習 層 面 的 運 作 為 何 ? 五 、 台 灣 地 區 學 校 教 育 人 員 對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之 知 覺 情 形 , 及 實 施 可 行 性 之 看 法 為 何 ? (一 ) 學 校 教 育 人 員 對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之 知 覺 情 形 為 何 ? (二 )學 校 教 育 人 員 對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實 施 可 行 性 之 看 法 為 何 ? (三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理 念 對 學 校 形 成 的 助 力 或 阻 力 為 何 ?

(33)

第 四 節

第 四 節

第 四 節

第 四 節

名 詞 釋 義

名 詞 釋 義

名 詞 釋 義

名 詞 釋 義

在 本 研 究 中 相 關 的 名 詞 變 項 及 概 念 , 有 必 要 先 行 予 以 詮 釋 或 界 定 , 以 利 於 後 續 之 文 獻 探 討 , 及 研 究 結 果 的 分 析 討 論 與 建 議 應 用。茲 將 微 軟 未 來 學 校、未 來 學 校 科 技 領 導、未 來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 未 來 學 校 資 訊 素 養 、 未 來 學 校 校 園 建 築 、 未 來 學 校 課 程 規 劃 、 未 來 學 校 未 來 理 念 、 未 來 學 校 知 識 管 理 、 未 來 學 校 資 訊 設 備 、 未 來 學 校 數 位 學 習 , 及 未 來 學 校 創 意 教 學 等 名 詞 詮 釋 如 后 : 一 一一 一 、、、 微 軟、微 軟微 軟 未 來 學 校微 軟未 來 學 校未 來 學 校 未 來 學 校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是 一 個 嶄 新 的 理 念 , 也 是 一 個 現 代 化 教 育 理 想 的 追 求 , 但 不 全 然 是 因 為 數 位 資 訊 科 技 , 或 學 校 環 境 建 築 , 而 是 由 全 新 的 教 育 格 局 、 教 育 視 野 、 學 習 型 態 與 教 學 互 動 所 建 構 而 成 的 教 育 新 趨 勢 。 2 003 年 開 始 , 微 軟 就 投 入 2 億 5 千 萬 美 元 , 在 全 球 70 個 國 家 開 啟 了 五 年 「 全 球 夥 伴 學 習 計 劃 」( Pa rtners in Learnin g, P iL), 而 「 未 來 學 校 」 是 其 中 一 項 。 本 研 究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係 指 , 在 研 究 者 自 編 之 「 台 灣 地 區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實 施 可 行 性 研 究 」 調 查 問 卷 對 未 來 理 念 、 知 識 管 理 、 課 程 規 劃 、 數 位 學 習 、 科 技 領 導 、 創 新 經 營 、 校 園 建 築 、 資 訊 設 備 、 創 意 教 學 , 及 資 訊 素 養 等 層 面 之 填 答 得 分,得 分 愈 高 者,其 知 覺 與 期 待 就 愈 高 。 二 二二 二 、、、 未 來 學 校、未 來 學 校未 來 學 校 科 技 領 導未 來 學 校科 技 領 導科 技 領 導 效 能科 技 領 導效 能效 能 效 能

科 技 領 導 ( te chn ology lead ersh i p) 係 學 校 領 導 者 善 用 領 導 技 巧 , 使 所 屬 成 員 能 夠 運 用 科 技 , 致 力 組 織 目 標 的 達 成 。 未 來 學 校 領 導 者 如 何 有 效 扮 演 科 技 領 導 者 的 角 色 , 以 提 昇 學 校 行 政 及 教 學 效 能 , 是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的 重 要 課 題 。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科 技 領 導 者

(34)

包 括 層 面:願 景 計 畫 和 管 理、成 員 發 展 與 訓 練、科 技 設 施 和 運 用 。 本 研 究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科 技 領 導 操 作 性 定 義 係 指 , 在 研 究 者 自 編 之 「 台 灣 地 區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實 施 可 行 性 研 究 」 調 查 問 卷 對 科 技 領 導 層 面 得 分 愈 高 者 , 其 未 來 領 導 效 能 就 愈 高 。 三 三三 三 、、、 未 來 學 校 創 新 經 營、未 來 學 校 創 新 經 營未 來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效 能未 來 學 校 創 新 經 營效 能效 能 效 能 未 來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的 內 涵 包 括 : 觀 念 思 維 的 創 新 、 教 學 技 術 的 創 新 、 結 果 產 出 的 創 新 、 流 程 處 理 的 創 新 、 教 學 活 動 的 創 新 、 學 校 文 化 的 創 新 , 及 特 色 發 展 的 創 新 等 。 未 來 學 校 的 創 新 經 營 是 一 個 多 面 向 和 全 方 位 的 經 營 , 不 僅 要 有 創 新 的 思 維 , 更 要 有 完 善 的 資 訊 素 養 , 與 充 實 的 資 訊 科 技 設 備 。 本 研 究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操 作 性 定 義 係 指 , 在 研 究 者 自 編 之 「 台 灣 地 區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實 施 可 行 性 研 究 」 調 查 問 卷 對 科 技 領 導 、 空 間 領 導 、 專 題 導 向 、 數 位 資 訊 等 創 新 經 營 層 面 得 分 愈 高 者 , 其 未 來 學 校 經 營 效 能 就 愈 高 。 四 四四 四 、、、 未 來 學 校 資 訊 素 養、未 來 學 校 資 訊 素 養未 來 學 校 資 訊 素 養 效 能未 來 學 校 資 訊 素 養效 能效 能 效 能

資 訊 素 養 ( i nfor mation lite racy ) 係 指 個 人 或 團 體 利 用 資 訊 解 決 問 題 的 能 力 , 未 來 推 動 資 訊 教 育 , 除 重 視 資 訊 科 技 的 應 用 之 外 , 更 應 加 重 批 判 與 價 值 觀 的 學 習 , 以 其 培 養 具 備 資 訊 正 確 使 用 能 力 的 國 民 。「 未 來 學 校 」不 僅 是 全 新 的 教 育 視 野 , 更 是 全 方 位 資 訊 數 位 化 教 學 歷 程 , 並 且 結 合 各 種 創 新 互 動 的 教 學 , 構 成 未 來 創 意 的 教 育 思 維 。 本 研 究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資 訊 素 養 操 作 性 定 義 係 指 , 在 研 究 者 自 編 之 「 台 灣 地 區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實 施 可 行 性 研 究 」 調 查 問 卷 對 精 熟 軟 硬 體 操 作 、 數 位 科 技 的 運 用 等 資 訊 素 養 層 面 得 分 愈 高 者 , 其 未 來 教 學 效 能 就 愈 高 。

(35)

五 五五 五 、、、 未 來 學 校 校 園 建 築、未 來 學 校 校 園 建 築未 來 學 校 校 園 建 築 效 能未 來 學 校 校 園 建 築效 能效 能 效 能 「 未 來 學 校 」 校 園 建 築 內 涵 包 含 有 : 人 文 化 的 建 築 內 涵 、 科 技 化 的 建 築 設 備 、 生 態 化 的 建 築 環 境 、 自 動 化 的 建 築 系 統 、 複 合 化 的 建 築 營 運 、 彈 性 化 的 建 築 空 間 、 數 位 化 的 建 築 設 計 , 及 創 意 化 的 校 園 空 間 等 。「 未 來 學 校 」建 築 具 有 彈 性 化 的 性 質 , 亦 即 學 校 建 築 空 間 會 完 全 反 映 出 對 課 程、教 學、彈 性 機 能 校 園 環 境 的 重 視 , 以 「 多 功 能 」 為 核 心 思 考 的 學 校 建 築 , 使 未 來 的 學 校 成 為 開 放 學 校 、 無 鐘 聲 學 校 、 以 學 生 為 中 心 的 學 校 。 本 研 究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校 園 建 築 操 作 性 定 義 係 指 , 在 研 究 者 自 編 之 「 台 灣 地 區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實 施 可 行 性 研 究 」 調 查 問 卷 對 上 述 校 園 建 築 各 內 涵 層 面 得 分 愈 高 者 , 其 未 來 學 校 效 能 就 愈 高 。 六 六六 六 、、、 未 來 學 校 創 意 教 學、未 來 學 校 創 意 教 學未 來 學 校 創 意 教 學 效 能未 來 學 校 創 意 教 學效 能效 能 效 能 「 未 來 學 校 」 教 學 乃 透 過 卓 越 、 績 效 、 科 技 及 創 新 等 策 略 , 以 塑 造 學 校 未 來 的 專 業 優 質 教 育 環 境 , 開 啟 學 生 多 元 能 力 , 提 供 學 生 多 元 的 學 習 環 境 , 其 發 展 層 面 包 括 : 創 新 教 學 模 式 、 創 意 學 習 型 態 、 數 位 化 的 教 學 。「 未 來 學 校 」概 念 強 調 教 師 專 業 化 、 教 材 數 位 化 , 與 教 室 設 備 資 訊 化 。 本 研 究 未 來 學 校 創 意 教 學 操 作 性 定 義 係 指 , 在 研 究 者 自 編 之 「 台 灣 地 區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實 施 可 行 性 研 究 」 調 查 問 卷 , 對 上 述 創 意 教 學 各 層 面 得 分 愈 高 者 , 其 未 來 教 學 效 能 就 愈 高 。 七 七七 七 、、、 未 來 學 校 課 程 規 劃、未 來 學 校 課 程 規 劃未 來 學 校 課 程 規 劃 效 能未 來 學 校 課 程 規 劃效 能效 能 效 能 未 來 學 校 課 程 的 規 劃 , 乃 因 應 未 來 複 雜 多 元 的 科 技 社 會 脈 絡 , 需 要 洞 悉 認 知 主 體 的 學 習 需 求 , 透 視 新 的 知 識 建 構 路 徑 , 拓 展 視 野 產 生 新 的 教 育 願 景,並 開 展 課 程 知 識 佈 局 與 學 習 認 知 途 徑。

(36)

未 來 學 校 課 程 規 劃 的 層 面 包 括 專 題 導 向 學 習 ( pro ject ba sed learnin g)與 關 鍵 能 力 的 培 養 。「 未 來 學 校 」重 視 學 校 課 程 知 識 的 定 位 、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 社 會 新 興 議 題 、 學 生 關 鍵 能 力 多 元 認 知 途 徑 等 問 題 , 周 全 的 課 程 規 劃 , 有 助 於 「 未 來 學 校 」 課 程 理 想 的 實 踐 , 與 課 程 目 標 的 達 成 。 本 研 究 未 來 學 校 課 程 規 劃 之 操 作 性 定 義 係 指 , 在 研 究 者 自 編 之 「 台 灣 地 區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實 施 可 行 性 研 究 」 調 查 問 卷 , 對 上 述 課 程 規 劃 各 層 面 得 分 愈 高 者 , 其 未 來 教 學 效 能 就 愈 高 。 八 八八 八 、、、 未 來 學 校、未 來 學 校未 來 學 校 未 來 理 念未 來 學 校未 來 理 念未 來 理 念 效 能未 來 理 念效 能效 能 效 能 本 研 究 校 長 與 教 師 具 備 未 來 理 念 , 係 指 校 長 及 教 師 能 洞 悉 未 來 的 趨 勢 , 掌 握 未 來 的 脈 動 , 秉 持 多 元 及 詮 釋 的 觀 點 , 期 許 教 育 人 員 建 立 未 來 理 念 ; 並 以 宏 觀 的 視 野 前 瞻 未 來 , 以 統 觀 的 格 局 放 眼 全 球 , 更 以 微 觀 的 角 度 建 構 策 略 。 因 此 , 協 助 校 長 與 教 師 具 備 未 來 理 念 素 養 , 是 推 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的 重 要 課 題 。 未 來 理 念 在 未 來 學 校 發 展 上 , 主 要 在 於 打 破 傳 統 的 教 學 方 式 , 跳 脫 傳 統 單 向 僵 化 的 講 授 模 式 , 鼓 勵 學 生 自 我 學 習 , 並 探 索 解 決 問 題 的 方 法 , 及 發 揮 團 隊 夥 伴 學 習 的 精 神 。 因 此 , 本 研 究 未 來 學 校 未 來 理 念 之 操 作 性 定 義 係 指 , 在 研 究 者 自 編 之 「 台 灣 地 區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實 施 可 行 性 研 究 」 之 調 查 問 卷 , 對 上 述 未 來 理 念 層 面 得 分 愈 高 者 , 其 未 來 學 校 效 能 就 愈 高 。 九 九九 九 、、、 未 來 學 校、未 來 學 校未 來 學 校 知 識 管 理未 來 學 校知 識 管 理知 識 管 理 效 能知 識 管 理效 能效 能 效 能 本 研 究 校 長 與 教 師 具 備 知 識 管 理 的 理 論 與 實 際 , 係 指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的 推 動,從 資 訊 設 備 的 充 實 建 置,到 網 路 學 習 平 台 的 建 構 , 與 知 識 管 理 的 應 用 及 分 享 , 這 一 系 列 系 統 性 的 規 劃 , 是 知 識 經 濟 時 代 展 現 知 識 管 理 的 具 體 實 踐 。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其 成 敗 的 關 鍵

(37)

在 於 , 組 織 團 隊 發 揮 整 體 創 新 能 力 , 及 資 訊 的 蒐 集 、 分 類 、 整 理 和 再 運 用 , 亦 即 知 識 管 理 的 有 效 運 用 。 未 來 是 e 化 的 世 紀 , 在 未 來 學 校 實 施 過 程 中 , 若 能 將 知 識 管 理 的 概 念 和 流 程 與 資 訊 科 技 結 合 , 則 更 能 發 揮 知 識 運 用 的 效 能 , 也 較 能 形 成 學 習 型 組 織 文 化 。 因 此 , 本 研 究 未 來 學 校 知 識 管 理 之 操 作 性 定 義 係 指 , 在 研 究 者 自 編 之 「 台 灣 地 區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實 施 可 行 性 研 究 」 調 查 問 卷 , 對 上 述 知 識 管 理 層 面 得 分 愈 高 者 , 其 未 來 教 學 效 能 就 愈 高 。 十 十十 十 、、、 未 來 學 校、未 來 學 校未 來 學 校 資 訊 設 備未 來 學 校資 訊 設 備資 訊 設 備 效 能資 訊 設 備效 能效 能 效 能 本 研 究 校 長 與 教 師 對 資 訊 設 備 的 充 實 與 運 用 , 係 指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不 僅 是 全 新 的 教 育 視 野 , 更 是 全 方 位 資 訊 數 位 科 技 化 的 教 學 歷 程 , 並 且 結 合 各 種 創 新 互 動 的 資 訊 設 備 , 構 成 未 來 創 意 的 教 育 思 維,可 見 數 位 化 的 資 訊 設 備,是 建 構 未 來 學 校 永 續 發 展 的 基 石 。 數 位 科 技 的 資 訊 設 備 建 置 , 是 未 來 學 校 強 調 改 變 教 學 所 賴 以 使 用 的 工 具 , 未 來 的 學 習 是 數 位 網 路 的 學 習 , 是 超 越 時 空 無 遠 弗 屆 的 探 索 , 更 是 無 所 不 在 的 學 習 。 因 此 , 本 研 究 未 來 學 校 資 訊 設 備 之 操 作 性 定 義 係 指 , 在 研 究 者 自 編 之 「 台 灣 地 區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實 施 可 行 性 研 究 」 調 查 問 卷 , 對 上 述 資 訊 設 備 層 面 得 分 愈 高 者 , 其 未 來 學 校 整 體 效 能 就 愈 高 。 十 一 十 一十 一 十 一 、、、 未 來 學 校、未 來 學 校未 來 學 校 數 位 學 習未 來 學 校數 位 學 習數 位 學 習 效 能數 位 學 習效 能效 能效 能 本 研 究 教 師 對 未 來 學 校 數 位 學 習 的 認 知 與 運 用 , 係 指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 在 資 訊 設 備 的 建 構 與 虛 擬 網 路 的 架 設 , 提 供 教 師 實 施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 及 學 生 進 行 數 位 學 習 。 尤 其 未 來 學 校 的 推 動 , 強 調 數 位 虛 擬 教 室 可 以 提 供 學 生 間 或 師 生 之 間 , 有 更 多 相 互 對 話 的 機 會 和 多 元 的 溝 通 管 道 , 相 關 的 教 學 資 源 和 學 習 材 料 也 隨 之 可 以 彼 此 分 享 , 更 可 以 進 行 討 論 、 報 告 , 及 共 同 參 與 等 線 上 活 動 , , 可 見 數 位 學 習 是 未 來 學 習 的 趨 勢 及 主 流 。 因 此 , 本 研 究 未 來 學

(38)

校 數 位 學 習 之 操 作 性 定 義 係 指 , 在 研 究 者 自 編 之 「 台 灣 地 區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實 施 可 行 性 研 究 」 調 查 問 卷 , 對 上 述 數 位 學 習 層 面 得 分 愈 高 者 , 其 未 來 整 體 教 學 效 能 就 愈 高 。

第 五 節

第 五 節

第 五 節

第 五 節

研 究 方 法 與

研 究 方 法 與

研 究 方 法 與 步 驟

研 究 方 法 與

步 驟

步 驟

步 驟

本 節 旨 在 闡 述 本 研 究 運 用 之 研 究 方 法、步 驟、範 圍,及 限 制 , 以 作 為 研 究 過 程 進 行 之 依 循 , 茲 分 別 說 明 如 下 : 壹 壹壹 壹 、、、 研 究 方 法、 研 究 方 法研 究 方 法 研 究 方 法 本 研 究 目 的 及 待 答 問 題 , 首 先 利 用 文 獻 探 討 , 蒐 集 並 彙 整 國 內 外 相 關 主 題 與 議 題 之 文 獻 資 料 , 作 為 強 化 本 研 究 的 理 論 概 念 。 其 次 , 再 透 過 個 案 訪 談 研 究 、 問 卷 調 查 方 法 , 以 進 一 步 深 入 瞭 解 研 究 主 題 實 施 之 可 行 性 , 及 未 來 對 學 校 教 育 的 影 響 。 茲 將 本 研 究 採 用 之 研 究 方 法 陳 述 如 下 : 一 一一 一 、、、、 問 卷 調 查 法問 卷 調 查 法問 卷 調 查 法問 卷 調 查 法 依 據 研 究 目 的 , 經 由 文 獻 的 彙 整 分 析 編 製 調 查 問 卷 , 並 依 隨 機 抽 樣 理 論 選 取 受 試 樣 本 , 寄 發 問 卷 給 受 試 的 學 校 教 育 人 員 , 以 瞭 解 對 「 未 來 學 校 」 概 念 現 況 知 覺 及 未 來 展 望 。 其 次 , 經 由 統 計 方 法 分 析 , 探 討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下 學 校 校 長 與 教 師 對 「 未 來 學 校 」 各 層 面 的 知 覺 差 異 情 形 , 並 分 析 學 校 領 導 者 對 「 未 來 學 校 」 概 念 各 層 面 的 未 來 展 望 , 與 教 師 對 微 軟 「 未 來 學 校 」 概 念 各 層 面 的 未 來 願 景 。

(39)

二 二二 二 、、、、 個 案個 案個 案個 案 訪 談訪 談訪 談 研 究 法訪 談研 究 法研 究 法研 究 法 個 案 訪 談 旨 在 探 討 一 個 個 案 在 特 定 情 境 脈 絡 下 的 活 動 性 質 , 以 瞭 解 它 的 獨 特 性 及 複 雜 性。本 研 究 共 選 取 六 所 目 前 正 在 進 行「 未 來 學 校 」 概 念 實 施 的 學 校 , 包 括 台 北 市 中 崙 高 中 、 麗 山 高 中 ; 高 雄 市 大 義 國 中 、 前 鎮 國 中 、 博 愛 國 小 、 左 營 國 小 , 從 高 中 到 國 小 各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二 所 學 校 。 從 對 個 案 在 「 未 來 學 校 」 概 念 實 施 的 發 展 過 程 及 願 景 規 劃 中 , 期 望 能 做 深 入 瞭 解 , 以 探 討 其 實 務 運 作 之 歷 程 。 同 時 , 為 有 效 掌 握 與 研 究 主 題 相 關 之 客 觀 資 料 , 茲 運 用 「 半 結 構 訪 談 」 及 「 文 件 分 析 」 進 行 個 案 研 究 , 分 述 如 下 : 研 究 者 歸 納 國 內 外 「 未 來 學 校 」 概 念 相 關 文 獻 , 並 依 研 究 目 的 , 自 行 編 制 「 未 來 學 校 」 概 念 實 施 現 況 , 及 可 行 性 之 半 結 構 訪 談 題 綱 。 研 究 者 透 過 參 與 實 施 「 未 來 學 校 」 概 念 的 校 長 、 教 師 , 或 夥 伴 學 習 專 案 團 隊 負 責 人 進 行「 有 目 的 的 對 話 」( con versa tion with a pu rpose ); 同 時 藉 由 教 育 現 場 面 對 面 的 訪 談 , 使 受 訪 者 在 訪 談 題 綱 內 容 引 導 下 , 進 一 步 描 述 學 校 實 踐 「 未 來 學 校 」 概 念 之 實 際 運 作 狀 況 、 師 生 教 學 互 動 過 程 、 架 構 模 式 之 規 劃 歷 程 、 學 習 效 能 改 變 之 具 體 指 標 等 向 度 , 以 補 充 「 未 來 學 校 」 概 念 在 相 關 文 獻 分 析 上 之 不 足 。 貳 貳貳 貳 、、、 研 究 步 驟、研 究 步 驟研 究 步 驟 研 究 步 驟 為 使 本 研 究 能 順 利 進 行 , 研 究 者 依 工 作 進 度 擬 定 研 究 步 驟 , 茲 將 本 研 究 進 行 的 步 驟 臚 列 如 下 : 一 、 訂 定 研 究 主 題 、 目 的 及 架 構 。 二 、 蒐 集 與 閱 讀 國 內 外 「 未 來 學 校 」 概 念 相 關 文 獻 資 料 。

數據

表 3-3-6  「推動未來學校校長領導預試問卷」刪題之分析摘要……… 189 表 3-3-7  「校長領導預試問卷」刪題與正式問卷題目對應一覽表…… 189 表 3-3-8  推動未來學校教師教學知覺預試問卷各層面題目分配狀況  192 表 3-3-9  「教師教學知覺預試問卷」各項度與總量表之相關摘要…… 193 表 3-3-10 「推動未來學校教師教學知覺問卷」因素分析正式量表…… 196 表 3-3-11 「推動微軟未來學校教師教學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 198 表 3-3-12 「教師教學知覺
表 4-5-1  推動微軟未來學校校長領導層面與教師教學層面積差相關 分 析 ………………………………………………………………  306 表 4-5-2  推動微軟未來學校校長領導層面與教師教學層面資訊素養 之多元逐步迴歸分 析 ……………………………………………  307 表 4-5-3  推動微軟未來學校校長領導層面與教師教學層面創意教學 之多元逐步迴歸分 析 ……………………………………………  308 表 4-5-4  推動微軟未來學校校長領導層面與教師教學層面資訊設備 之多元逐步迴歸分 析 ………
表 2-2-1  未 來 趨 勢 與 學 生 學 習 型 態   未   來   趨   勢     學   習   型   態   1 . 當 前 世 界 混 沌 , 需 要 批 判 反 思 和 創 造 思 考 、 做 決 定 和 問 題 解 決 的 能 力   學 生 能 應 用 不 同 的 思 考 和 推理 策 略 , 藉 以 發 現 、 解 決 問 題,並 做 出 縝 密 的 判 斷 決 定 。  2
表 3 - 1 - 1 「 台 灣 地 區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可 行 性 之 研 究 」 校 長 訪 談 大 綱   一 、 您 認 為 校 長 在 推 動 微 軟 未 來 學 校 中 , 應 有 那 些 創 新 作 為 ?   二 、 您 認 為 校 長 在 未 來 學 校 要 如 何 扮 演 好 科 技 領 導 者 的 角 色 ?   三 、 您 認 為 在 推 動 未 來 學 校 , 校 長 如 何 做 好 知 識 管 理 的 工 作 ?   四 、 您 認 為 影 響 校 長 在 推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min-max and the max-min k-split problem are defined similarly except that the objectives are to minimize the maximum subgraph, and to maximize the minimum subgraph respectively..

ƒ Visit the following page and select video #3 (How warrant works) to show students a video introducing derivative warrant, then discuss with them the difference of a call and a

The grade of the children, education level of parents, the occupation of parents, and the number of times meals are cooked at home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 perception

The outcome of the research has that users’ “user background variable” and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users’ “ actual feeling for service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out of school traffic guidance staff with different gender, job title, guidance counselors seniority and age in the

(2)As for the attitudes towards selection autonomy, significant variations exist among teachers categorized by different ages and by different years of teaching.. (3)The similarity

(5)The Direction-Giving Language and the Empathetic Language of the principal have reach to the outstanding level of anticipa t i on f or t he t e a c he r ’ s j ob

Given different levels of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garding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Students 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