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電信國家型計畫二期作業規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電信國家型計畫二期作業規劃"

Copied!
6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電信國家型計畫二期作業規劃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2-3011-P-009-001- 執行期間: 92 年 01 月 01 日至 93 年 02 月 29 日 執行單位: 國立交通大學電信工程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 鄧啟福 共同主持人: 張進福 計畫參與人員: 陳文村、陳信宏、林 一平、王晉良、蔡志宏、陳孟彰、易芝 玲、王順意 報告類型: 完整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3 年 3 月 11 日

(2)

第二期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規劃書

《指導小組版》

(3)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緣起... 1 1.2 計畫之必要性... 1 1.3 規劃範圍... 2 1.3.1 無線通訊領域... 2 1.3.2 寬頻網際網路領域... 2 1.3.3 應用與服務領域... 3 1.3.4 電信產業推動與發展... 3 1.3.5 人才培育... 3

第二章 產業現況及未來趨勢... 4

2.1 無線通訊產業... 5 2.1.1 無線通訊產業現況... 5 2.1.2 無線通訊產業未來趨勢分析... 7 2.2 寬頻網際網路產業... 9 2.2.1 寬頻網際網路產業現況... 9 2.2.2 寬頻網際網路未來趨勢分析... 10 2.3 應用服務產業... 11 2.3.1 應用服務產業現況...11 2.3.2 應用服務未來趨勢分析... 12

第三章 計畫目標... 14

3.1 總目標... 14 3.2 無線通訊分項重點目標... 15 3.3 寬頻網際網路分項重點目標 ... 15 3.4 應用服務分項重點目標... 15

第四章 規劃內容... 17

4.1 無線通訊技術發展重點... 17 4.1.1 無線接取技術... 18 4.1.2 行動核心網路... 19 4.1.3 關鍵元件及模組技術... 20 4.1.4 學術研究重點... 20 4.2 寬頻網際網路技術發展重點 ... 21

(4)

4.2.1 都會寬頻網路系統... 22 4.2.2 電信級通訊軟體... 24 4.2.3 網路通訊元件... 25 4.2.4 學術研究重點... 26 4.3 應用服務技術發展重點... 27 4.3.1 行動服務平台... 27 4.3.2. 整合服務平台... 29 4.3.3 網通安全... 30 4.3.4 學術研究重點... 31 4.4 電信產業推動與發展... 31 4.4.1 電信產業科技推動與發展... 31 4.4.2 業界科技專案與學界科技專案... 33 4.4.3 DVB/DAB 應用產業整合實施推動... 34 4.5 人才培育... 35 4.5.1 第二專長通訊人才培訓... 35 4.5.2 正規教育通訊人才養成... 36 4.5.3 電信前瞻技術研究人才培植... 37

第五章 實施策略及方式... 38

5.1 實施策略... 38 5.2 實施方法... 39 5.3 研發單位研究計畫分年工作項目 ... 40

第六章 資源需求... 41

6.1 經費需求... 41 6.2 人力需求... 42

第七章 預期成果及影響... 43

7.1 預期成果... 43 7.1.1 無線通訊分項... 43 7.1.2 寬頻網際網路分項... 44 7.1.3 應用服務分項... 45 7.1.4 產業推動與人才培育分項... 45 7.2 預期影響... 46

第八章 計畫辦公室運作制度及管制考核機制... 48

8.1 計畫辦公室運作制度... 48

(5)

8.1.1 計畫辦公室之定位與任務... 48 8.1.2 跨部會協調之作業規範... 50 8.2 管制考核模式... 50 8.2.1 管制機制... 50 8.2.2 考核評鑑... 51

參考文獻 ... 52

附件一 第二期電信國家型計畫技術項目規劃清單... 53

附件二 各技術子項兩年內可量化具體技術指標(FY93-FY94) ... 65

附件三 研發單位各計畫技術時程藍圖... 92

附件四 第二期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規劃小組名單... 104

圖目錄

圖 2-1 全球通訊設備產值成長趨勢... 4 圖 2-2 全球行動電話用戶數規模... 7 圖 4-1 無線通訊技術發展示意圖... 18 圖 4-2 寬頻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示意圖... 22 圖 4-3 EPON 網路架構圖 ... 23 圖 4-4 Identity-based Switching 網路架構圖... 23 圖 4-5 應用服務技術發展示意圖... 27 圖 4-6 電信產業科技推動發展示意圖... 32 圖 8-1 計畫辦公室之組織架構圖... 49

表目錄

表2-1 第一期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前至後期我國無線通訊工業產值之結構變化 .... 6 表2-2 第一期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前至後期我國有線通訊工業產值之結構變化 ... 9

(6)

第一章 緒論

1.1 緣起

為尋求電信產業的永續發展及提昇競爭力,研發投資必須受到重視。因此, 根據國家型科技計畫的設立構想及構成條件,特慎選電信科技研究為國家型科 技計畫,其理由在於電信建設有長期明確目標,創新技術,對產業發展或國家 社會褔祉有重大貢獻。同時,電信具跨部會、及跨領域之特性,需政府引導投 入並給予長期性支持。依據第五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建議「國家型科技計畫」 方案,國科會提出第一期「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決定以無線通訊及寬頻網際 網路為未來發展方向。同時,國科會下設置有計畫辦公室,以推動及落實計畫, 並針對無線通訊及寬頻網際網路研發執行規劃、協調、整合、考核、成果發表 及技術移轉等任務。 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一期執行以來,於掌握產業發展之脈動及個別主軸 之規劃頗具成效。同時,計畫辦公室觀察到未來世界通訊市場的主流將提供客 戶便捷之全球資訊擷取 (Global Information Access) 服務,此服務具下列特性: 寬頻 (Broadband),全球(Globalization),即時 (Immediacy) 與移動 (Mobility), 而實現此服務之最佳技術則為寬頻網際網路與無線通訊之結合。為因應無線通 訊與寬頻網際網路結合之未來電信技術發展必然趨勢,發展 B3G (Beyond 3G) 行動通訊技術以支援無線網際網路服務為刻不容緩的任務。計畫辦公室已於九 十年十一月完成 B3G 行動通訊規劃報告。並於九十一年十月以 B3G 技術為主 軸向國科會提出第二期計畫構想簡報,經第一期計畫評鑑會議、諮議小組會議、 指導小組會議及國科會委員會議,普遍獲得委員支持及肯定,並達成共識應繼 續進行第二期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之規劃。九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之國科會委 員會議通過由暨南國際大學張進福校長擔任總體召集人進行規劃作業。九十二 年一月二十日正式成立第二期計畫規劃工作小組,並因應委員建議,將數位內 容應用及網通安全等議題納入第二期計畫規劃之重點項目,除原有之無線通 訊、寬頻網際網路兩大規劃重點外,並新增應用服務,著手進行規劃。

1.2 計畫之必要性

台灣電信科技水準及產業規模在過去數年間已隨著服務業的高度成長而卓 然有成。第一期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的投入不僅初步達成原訂之規劃目標,也 為我國電信科技計畫的產學研分工協調模式奠定基礎。因此,延續電信國家型

(7)

科技計畫至第二期,也更顯其必要。 第二期計畫之規劃重點乃針對國外科技發展規範與國內產業發展之現況, 通盤考慮電信科技的應用面與產業面,形成對我國電信產業提昇有所助益之前 瞻電信科技策略規劃。其中含括市場分析、系統選擇、理論探討、技術選擇、 上中下游工作分配、開發時程、競爭機制、人才培育等要件的完整計畫,以落 實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之加強各部會相關研發之分工協調、提昇電信研發效 率、厚植電信技術人才、研發產業關鍵技術以及加強電信服務與製造業之生產 力與競爭力六大使命。

1.3 規劃範圍

因應未來電信產業發展趨勢,結合產官學界規劃發展電信製造及服務相關 之科技研究及人才培訓,規劃重點將技術領域延伸至數項更前瞻,整合性、應 用性更廣的無線通訊、寬頻網際網路及應用服務技術領域,分述如下: 1.3.1 無線通訊領域 以行動通訊技術為主,未來可望於 2006 年以前掌握第三代行動通訊 (3G) 的手機技術與關鍵組件,並朝向建立B3G 多模整合服務環境發展。在整合後的 B3G 服務環境,使用者可望在 WLAN、GPRS 及 3G 網路間交接漫遊,並演進 至全網際網路 (All-IP) 服務。規劃重點包括: (1) 無線接取技術 (2) 行動核心網路 (3) 關鍵元件及模組技術 1.3.2 寬頻網際網路領域

以建立都會型寬頻網路技術為主,發展Gigabit Ethernet (GE)及 DWDM 技 術,於 2007 年以前使接取網路速率比目前一般 ADSL 提升 100 倍至 1000 倍的 水準。經由研發互動影音訊息及網路視訊技術、FTTx、都會區 GE 交換器及都 會區WDM 系統,建立電信級 (Carrier Class) 通訊軟體產業、網路通訊元件產 業及都會寬頻網路產業。最終目標是將我國的網路產品升級到電信級的水準, 並且建立從網路元件到系統的上下游產業鏈雛型。規劃重點為: (1) 都會寬頻網路系統 (2) 電信級通訊軟體 (3) 網路通訊元件

(8)

1.3.3 應用與服務領域 以應用與服務為導向,進行與無線通訊和寬頻網際網路之垂直分工,建立 完整之電信服務系統技術,提供安全之網路環境及應用服務之實驗網路,以建 構完善之電信服務發展環境與應用平台,規劃在寬頻網路、無線通訊、數位視 訊網路等示範應用,提昇應用服務產業之競爭力,並加速推動台灣成為亞太區 域電信應用服務設計開發與加值應用中心,帶動我國相關知識型產業經濟活 動。規劃重點為: (1) 行動服務平台 (2) 整合服務平台 (3) 網通安全 1.3.4 電信產業推動與發展 為配合推動無線通訊、寬頻網際網路、應用服務等三大技術發展重點,研 擬產業發展推動配套方案,藉由無線及寬頻通訊產業之發展,積極活絡、推動 國內電信平台之應用,以全面帶動我國通訊產業在軟硬體及內容業之蓬勃發 展。規劃重點為: (1) 電信產業科技推動與發展 (2) 業界科技專案與學界科技專案 (3) DVB/DAB 應用產業整合實施推動 1.3.5 人才培育 近年來在全球電信自由化及網際網路技術的帶動下,通訊產業快速蓬勃發 展,鑑於人才培育是經濟持續發展之重要條件,為提昇我國電信產業之競爭力, 厚植電信產業研發技術人才以投入電信產業,以因應產業發展所衍生的人才不 足問題,本計畫之規劃重點為: (1) 第二專長通訊人才培訓 (2) 正規教育通訊人才養成 (3) 電信前瞻技術研究人才培植

(9)

第二章 產業現況及未來趨勢

全球通訊工業可概分為電信服務及通訊設備等兩大產業,整體來看,二十 世紀末期在電信自由化、網際網路以及無線通訊的風潮驅動下,不僅使電信服 務業快速發展,也帶動通訊設備業的需求,同時通訊設備業的重要關鍵技術如 數位信號處理及超大型積體電路等,其技術上亦有長足的進展,也加速了通訊 設備產業的發展。近幾年全球通訊設備產值成長趨勢,如圖 2-1 所示。 1,948 1,354 2,019 1,397 2,042 1,407 2,178 1,495 2,266 1,549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億 美 元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別 無線 有線

資料來源:The Yearbook of World Electronics Data,Dataquest,工研院經資中心,2003/3

圖 2-1 全球通訊設備產值成長趨勢 雖然好景不常,隨著部份網際網路(dot com)的泡沫化以及部份電信業者的 過度擴充之後,全球市場對通訊設備的需求急遽減少,加上全球性的經濟不景 氣,曾使得全球通訊設備市場呈現供過於求而至低迷不振。但是在全球大廠努 力降低成本之際,我國電信產業反而較易切入許多新增的代工市場,也較有在 技術上迎頭趕上的機會。根據工研院IEK 的調查結果顯示,2002 年我國總體通 訊設備產值,達到新台幣1,830.4 億元,較 2001 年成長 3.0%;海外產值部份, 則為新台幣 680.8 億元,亦較 2001 年成長 37.3%。 以下對二期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所規劃的三個主要研發領域─無線通訊、 寬頻網際網路、應用服務之產業現況及未來發展趨勢做詳細說明。

(10)

2.1 無線通訊產業

2.1.1 無線通訊產業現況

在無線接取 (Radio Access) 設備與技術發展方面,由 ITU 所主導的 IMT-2000 無線電介面標準,可以分為兩個主流類別─WCDMA 及 cdma2000。此 外,中國大陸為了能走向通訊自主化,並培養自己的通訊產業及通訊人才,自 行發展一套 3G 標準 TD-SCDMA,並已成為 3GPP 標準的一部份。雖然 3G 行 動通訊的市場發展時程尚有一些未定因素,在技術發展上,各國大小廠商無不 積極投入或密切注意其發展,以期能夠取得先機。在 3G 及未來行動通訊的推 展,手機及行動終端除語音服務外,亦需能夠提供各種豐富的應用,如音樂、 動畫及影像傳輸等,手機及行動終端將朝多模多標準、資訊化、個人化以及搭 配各種週邊等方向發展,因此省電的硬體、具彈性的軟體及優良的電源處理, 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 目前國內外廠商已積極投入以WCDMA 為主之 3G 手機相關技術發展,包 括系統晶片(SoC) 平台、系統晶片、軟體平台、通訊協定軟體、基頻與射頻 IP、 射頻之組件等。然而除少數日本廠商配合DoCoMo 的 FOMA 服務推出 3G 手機 產品外,尚未有其他產品出現。其原因除 3G 市場尚未成熟外,行動終端技術 複雜亦是重要因素。無線通訊往多模、多系統之標準發展,並且結合廣域的行 動電話技術與高速的無線區域網路技術,提供各種應用與服務的需求,已形成 一股趨勢,而且利用先進的傳輸與接取技術,以滿足各種需求,也是國際上大 小廠商及標準制定單位的重要方向。 在關鍵元件與模組技術之發展方面,全球零組件大廠競相投入開發無線通 訊市場所需的關鍵性零組件。而產品在輕薄短小、功能多樣化的需求潮流下, 開發出微型的零組件及多功能整合性模組則成為重要的工作項目之一。因此, 微小化射頻電路的開發技術尤為重要。在RF IP/IC 技術方面,國內尚無業者完 成3G WCDMA RFIC 產品,但國外大廠,如 RFMD、Maxim、Philips 等都已 有開發完成的解決案。在被動元件整合模組方面,目前在國外已有濾波器、天 線、Balun 等 3D 多層電路 (MLC) 被動元件產品,及整合式的多層電路射頻模 組產品,同時亦擁有多項的設計、材料及製程專利;此外,利用奈米材料及應 用技術開發無線通訊高頻元件,亦將逐漸形成一股趨勢。而國內的技術及市場 的角度而言,國內廠商雖已具多層電感、電容代工及生產能力,但在整合性模 組設計及生產技術能力方面,仍缺乏 3D 微小化 RF 電路設計人才,來開發這些 無線關鍵零組件,使得國內開發無線通訊零組件與模組的業者,在國際市場的 佔有率仍無法與國際大廠相匹敵,而國內無線通訊系統的業者所需的零組件和

(11)

模組,大多數仍仰賴進口。 無線通訊產業為我國新興產業,在第一期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之執行前至 後期,全球個人行動終端成為無線通訊主力產品,我國無線通訊產值由 1997 年 的新台幣 100.1 億元成長到 2002 年的新台幣 806.5 億元。我國無線通訊產業結 構變化如表 2-1 所示,由此資料顯示,我國廠商已成功跨入行動電話、無線區 域網路及衛星通訊設備領域。 表2-1 第一期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前至後期我國無線通訊工業產值之結構變化 排名 產值 佔總產值% 產品名稱 2002 1997 2002 1997 2002 1997 行動電話 1 - 398.0 - 49.4% - WLAN 2 - 216.7 - 26.9% - GPS 3 1 102.0 34.2 12.7% 31.6% 數位無線電話 4 - 41.1 - 5.1% - 無線傳輸設備 5 - 40.5 - 5% - 無線對講設備 6 3 4.08 11.14 0.5% 10.3% VSAT 7 4 3.0 9.5 0.3% 8.8% 呼叫器 8 2 - 26.5 - 24.5% 其他無線通訊 產品 - - 88.9 47.6 - 24.8% 合計 - - 805.6 108.3 100.0% 100.0% Source:通訊工業綜論 註:產品不含衛星降頻器與藍芽模組 我國無線通訊產品主要為以行動電話、無線區域網路、GPS 以及短距無線傳 輸藍芽產品為主力,搭配數位無線電話尤其是 PHS 於大陸地區近年來的需求, 各項終端產品朝向更高階及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結構來發展。2002 年我國行動電 話及無線區域網路產值分列我國通訊產品排名第一及第二,約佔整體無線通訊 產值的 76%,預計 2003 年在全球佔有率的持續提升下,除了在產值上達三成以 上的成長,行動電話在邁向 2.5G/3G 的應用趨勢下,提供多媒體等寬頻傳輸功 能及相關零組件的配合,產品單價的上升將帶動整體產值;除此之外,無線區 域網路將擴展原有應用領域,在整合進各類資訊、通訊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發 展下,未來需求將持續上升。 除了行動電話與無線區域網路外,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表現也十分突 出主要由於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市場需求量在各類定位服務的推展及個人行動手 持式裝置的普及帶動。在技術能力方面,整體而言我國廠商除了晶片組無法自

(12)

製外,其他設備(如 GPS Engine Board、天線和相關周邊)均已具備生產能力, 目前已有少數廠商投入 GPS 晶片之整合與研發。展望未來,預計隨著全球車用 導航系統的興起,以及適地性服務(Location-Bsed Service)對行動行動終端 準確性的要求逐漸提高,可望為我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產業帶來另一波成長。 我國無線通訊產業在政府各單位的推動下,在現有產品方面提升關鍵技術自 主權及關鍵元組件之自製率,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同時規劃未來主流技術 之發展,包含無線接取、行動核心網路及關鍵元件及模組之投入項目,在全球 無線通訊需求的發展下,讓我國在全球仍可持續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 2.1.2 無線通訊產業未來趨勢分析 在無線通訊服務業發展方面,2002 年 12 月全球行動電話用戶數已超過 10 億,其中約7.8 億,即 71%為 GSM 用戶,而依據 ARC Group 的預估(圖 2-2) 2004 年全球行動電話用戶數超過15 億以上,到 2007 年用戶數將超過 23 億以上。 0 5 0 0 1 0 0 0 1 5 0 0 2 0 0 0 2 5 0 0 3 0 0 0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3 G 2 . 5 G 2 G M il l io n s S u b s 資料來源:ARC Group,2003 年 1 月 圖 2-2 全球行動電話用戶數規模 在無線通訊設備產業發展方面,基頻晶片的發展勢必將逐漸朝向 DSP、 MCU 和記憶體等重要元件整合的單晶片趨勢演進。異質多接取網路架構與無線 資源管理相關議題主要在歐盟 IST (Information Society Technology ) 及 IEEE 802 贊助下的幾個大型研究計畫中進行,主要探討行動訊系統與無線區域網路 的整合技術、行動通訊系統與廣播系統的整合技術、異質多接取網路與服務管 理技術、異質多接取網路的移動管理及多樣化的品質保證技術、無線區域網路 及無線個人區域網路整合技術。此外,在 IST 之下成立一新組織—TIPRA (Transparent 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由 31 個專精於無線通訊系統領域的 研究單位或公司所組成,主要目的是整合各成員之計畫提案,並向歐盟 IST FP6

(13)

提出B3G/4G 相關整合型研究計畫 (Integrated Project) 申請,以研擬 B3G 之國 際標準。目前多模系統技術的研發,主要可分為系統功能模組技術、多頻段射 頻技術以及高階系統設計考量三個主要的研究方向。 應用於新一代的無線接取技術目前在國際間尚屬技術開發階段,僅確立將 以OFDM 技術為主要方向,相關技術領域仍有多樣討論及發展空間;發展適用 於OFDM/CDMA 之彈性架構,並提高系統整合度及可適性,可以有效滿足未來 融合多種無線多媒體通訊的需求。 Beyond 3G 的時代有兩大技術趨勢,其一是融合現有標準及服務 (包括 2.5G/3G、WLAN、WMAN、DAB 等) 提供使用者整合性全方位的行動多媒體 服務,在核心網路上將朝ALL-IP 網路以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為主之 應用,而開放式服務平台 (OSA/OMA) 更是發展重點。其二是新無線接取技術 的開發,目前在新無線接取技術開發方面,以日本最為積極,宣稱將於2006 年 提供新一代的服務;亞洲地區,中國大陸繼第三代提出 TD-SCDMA 技術標準 後,積極發展以 OFDM 為核心的第四代通訊規格;歐美方面,除了 WWRF 積 極活動外,OFDM Forum、4Gmobile、IEEE 802.16 WMAN 等組織亦有相關技 術討論;在歐盟,IST 於 2002 年 1 月啟動一項為期三年之跨國群體計畫。

在行動通訊產業上,智慧型天線技術已經有應用於PHS、GSM 及 3G 等系 統的產品,而擴展無線通訊系統的容量以滿足未來無線多媒體的高資料量需求 的趨勢,使得經由空間來擴展容量的智慧型天線、MIMO 及 Space Time Coding 技術相當受到重視,這些技術在下一代的無線通訊產業上,仍將扮演重要的角 色。OFDM-CDMA 系統有可能扮演下一代行動通訊系統的主角,將智慧型天 線、MIMO 及 Space Time Coding 技術應用在 OFDM-CDMA 系統的研究具有相 當好的產業遠景。多用戶偵測技術也是解決這項問題的候選方案之一。 近身網路技術目前仍處於起始發展階段,主要是發展貼近個人身體之有線/ 無線網路通訊,可應用於穿戴式個人通訊裝置(如耳機、手機、鍵盤、麥克風等)、 個人醫療照護(如隨身心電圖機、穿戴式生理監視器、助聽器等)、人造器官之通 訊(如植入式診斷裝置)等。2002 年中已有 14 家公司(Ericsson、Philips、HP、…) 與學術研究機構合作進行跨國之BAN 研發計畫。其技術趨勢,Intra-BAN 通訊 技術從以往的有線方式,轉變為有線及無線共存方式,未來則會朝完全無線的 方式發展;而 inter-BAN 則會朝更有彈性、更有智慧的 ad-hoc 網路發展,如此 將可更切合實際之應用。未來在奈米、IC 包裝、材料及生醫技術的進步推動下, 微小化、可彎曲式之非破壞性或低破壞性醫療感測裝置、穿戴式裝置、傳輸裝 置、促動器、電池等將不再遙不可及,搭配這些裝置之 BAN 技術將更充分發揮 其功效。

(14)

DSRC 為針對固定於道路之路側單元(Road-Side Unit; RSU)與裝載於移動車 輛上之車載機(On-Board Unit; OBU)提供單向或雙向無線連結的通訊系統。目前 DSRC 系統使用微波 5.8GHz 的技術,主要應用於電子收費系統。DSRC 標準與 技術發展趨勢是朝向達成多媒體寬頻行動通訊的技術邁進。

2.2 寬頻網際網路產業

2.2.1 寬頻網際網路產業現況 寬頻網際網路產業為我國的新興產業,在第一期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之執 行前至後期,我國有線通訊主力產品產生結構性變化,由“類比/窄頻”走向“數位 /寬頻”,同時產值由 1997 年的新台幣 781.4 億元成長到 2002 年的新台幣 1,219.2 億元,我國有線通訊產業結構變化如表 2-2 所示,由此資料顯示,我國網路廠 商已轉型成功,由生產乙太網路卡及集線器轉而進階到設計、生產高階的區域 網路交換器與路由器以及寬頻接取設備。 表2-2 第一期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前至後期我國有線通訊工業產值之結構變化 排名 產值 (億台幣) 佔總產值 % 產品名稱 2002 1997 2002 1997 2002 1997 ADSL 1 - 197.1 - 19.2% - 區域網路交換器 2 1 140.2 - 13.7% - 數據機 3 - 128.4 273.6 12.5% 35.0% 纜線數據機 4 3 104.3 - 10.2% - 路由器 5 - 90.2 - 8.8% - 乙太網路卡 6 4 70.8 97.8 6.9% 12.5% 集線器 7 - 52.5 76.2 5.1% 9.8% 電話機 - 2 - 100.6 - 12.9% 局用交換機 - 5 - 38.6 - 4.9% 傳真機 - 6 - 37.8 - 4.8% KTS+PABX 7 - 30.6 - 3.9% DLC 8 - 21.7 - 2.8% 其它通訊產品 - - 241.3 104.5 23.5% 13.4% 總計 - - 1024.8 781.4 100% 100% Source:通訊工業綜論 國內寬頻上網用戶終端系統及區域網路交換器技術成熟進步,促使我國成 為纜線數據機、ADSL 數據機與區域網路交換器的設計、生產大國。2002 年我

(15)

國 DSL 設備的產量達到 10,450 千埠,較 2001 年成長 49.5%,用戶端設備的產 量已佔全球的 64%,排名世界第一;在纜線數據機的出貨量達 577.4 萬台,佔 全球出貨量的 53%,世界排名第一。於區域網路交換器方面,由於國內廠商能 掌握晶片技術及來源,所以產品能以高品質、低價位之方式迅速切入市場,2002 年我國區域網路交換器出貨量為3950.1 萬埠,佔全球 30 %,僅次於美國,排名 世界第二。綜合上述資料得知,我國廠商在全球寬頻數據機及區域網路交換器 上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Metropolitan 及 Long Haul Backbone Transport 等電信等級的系統產品市場上,我國則呈現缺席狀態。而系統所需的寬頻通訊 元件及關鍵性通訊/應用軟體,則大多仰賴國外進口。因此我國並無具經濟規 模、獨立的寬頻通訊元件及關鍵性通訊/應用軟體產業,致使系統產品的競爭力 與利潤無法提昇。 2.2.2 寬頻網際網路未來趨勢分析 未來我國寬通訊產業應進一步的提昇技術層次,切入更高附加價值之電信 等級寬頻與光纖接取系統、寬頻通訊元件及寬頻通訊/應用軟體等市場,才能長 期保有競爭優勢,同時創造更大的產值。 依據RAZA Foundries 2001 年 9 月份的資料得知,未來幾年內全球寬頻需求 成長及建設狀況如下:(1)未來骨幹網路的頻寬需求每年成長 250 %~1000 %;(2) 光纖將成為新建大型辦公大樓接取至都會網路的主流;(3)未來 2~4 年內 OC-3/48 (155 Mbps/2.4Gbps) 將取代 T1 (1.5Mbps) 成為企業接取至都會網路的主流;(4) 未來2~4 年內 100Gbps 將取代 1Gbps 成為企業區域骨幹網路的主流;(5)美國家 庭纜線數據機與 ADSL 數據機寬頻上網人口數將迅速成長到 1 億。因此未來無 論寬頻通訊技術如何演進,提供:(1)超高速的接取速度 (Ultra-high Speed Access Rate),(2)服務品質保証(QoS;Quality of Service),以及(3)具革命性(Revolutionary) 網路應用軟體,當是全球通訊領導廠商聚焦的所在。

光纖為現今世上所知,能提供最大傳輸頻寬的介質(Media),正好可以滿足 大頻寬的需求。所以原本廣泛應用於Long Haul Backbone Transport 的光纖已逐 步擴展至用戶端,因此光纖技術切入運用於都會區 (Metropolitan)、The First Mile、以及 LAN 的領域已勢不可擋,正快速的發展當中。以 LAN 為例,頻寬 已由早期10 Mbps 的 Ethernet,增加到 100 Mbps 的 Fast Ethernet,目前 Gigabit LAN 市場成長快速,而 10 Gigabit 的 LAN 技術也正迅速發展中。在 The First Mile 方面,高速銅線與纜線的接取頻寬終將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所以光纖於 迴路 (Fiber-in-the-Loop;FITL)、FTTx (Fibert-to-the-x) 等的觀念應運而生,目 前的光纖到近鄰 (Fiber-to-the-Curb;FTTC)、光纖到大樓 (Fiber-to-the-Building; FTTB),希望最終能達到光纖到家 (Fiber-to-the-Home;FTTH) 的目標。在都會

(16)

區傳輸 (Metropolitan Transport) 的領域當中,正有由 Long Haul Backbone Transport 領域切入的 SONET/SDH、高密度多工分波器 (DWDM) 技術、以及 由LAN 領域切入的 Gigabit Ethernet 三種技術相互競爭整合中。

網路上的應用發展,則已由傳統電信網路上所提供的語音服務、纜線網路 (Cable Network)上所提供的視訊廣播 (Video Broadcasting) 服務、以及電腦網路 上所提供的數據交換服務,發展至在網際網路上能提供電話 (VoIP) 服務;而於 寬頻網際網路上整合語音、視訊、數據等之多媒體應用服務也正迅速發展中, 預期未來甚至有與 DVB/DAB 既競爭又合作之空間。

2.3 應用服務產業

2.3.1 應用服務產業現況 電信服務產業領域範圍涵蓋廣泛,電信市場的營收來源以第一類電信事業 為大宗,其中又以行動電話及固定網路兩項業務為主要的營收來源。在行動電 話方面,由於近年來需求激增,造成各國行動電話需求量急速成長。以普及率 分析,截至 2001 年底,全球行動電話普及率為 15.5%,而台灣至 2002 年底行 動電話普及率已高居全球之冠,突破 100%。在固定網路部分,我國為了執行加 入WTO 之承諾,與鼓勵多元化電信服務之提供,亦於 2001 年開放新固網服務。 根據電信總局的資料,到 2001 年底,全島南北向主要骨幹網路之頻寬約達 651Gbps,預計於 2005 年底將達 1,150Gbps。不只是國內頻寬的建設,即使是 國際頻寬也因固網的開放而急遽成長,頻寬的成長也反映出整體數據傳輸的成 長。隨者數位經濟的成長和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一般消費者對於資訊以及接 取頻寬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以2001 年為例,我國網際網路使用人口已達 782 萬 人,普及率也已高達 35%。由於網際網路的風行,致使網路上數據流量驟增, 然而,傳統的 PSTN 網路乃是為了傳輸語音訊號為主,因此 PSTN 將無法有效 地處理驟增的數據訊號。考量在目前IP 應用逐漸普及的情況下,國際通訊設備 大廠紛紛推出以 IP 為基礎的新世代網路解決方案,在 IP 應用逐漸普及的情況 下,下一世代的通訊網路將朝向以IP 為基礎的整合方向發展,也就是所謂的「統 合網路」。而服務內容方面,在市場對多元服務的需求日益提昇的前提下,電信 服務將由目前以語音為主,漸漸朝向以內容 (Content) 為主的方向發展。 由此發展可以發覺,網際網路對通訊產業的影響,已由終端產品/應用的開 發,進展為對網路架構產生轉化;在 IP 應用逐漸普及的情況下,促使未來通訊 網路朝向以IP 為基礎的整合方向發展。而在網路逐步整合的前提下,服務市場 對多元化服務 (Multi-Services) 的需求亦將益形迫切,在此一趨勢驅使下,為了

(17)

能有效率地處理網路上的訊號流量,整體通訊網路勢必將朝向寬頻化的方向發 展。由於DWDM 技術可以處理 34Mbps∼2.5Gbps (甚至以上) 的訊號流量,未 來通訊的傳輸網路將朝向結合 SDH/SONET 及 DWDM 等技術的方向發展;另 一方面,本地迴路中的相關通訊產品 (包括有線及無線),除了將朝更高速的方 向發展外,還需能支援多元化多媒體通訊服務(Voice、Data、Video 等訊號傳輸), 來滿足用戶越來越多樣化的通訊需求。因此如何在目前眾多使用環境中建構出 共通性平台,讓所有相關應用能藉由各類有線/無線接取技術得以傳播則是目前 在通訊技術發展上眾所關切的議題。 應用服務發展的同時,亦面臨各類型資訊安全方面的挑戰,諸如資料變造/ 仿冒、駭客入侵、電腦病毒等,因此不論是資料保密/保全、使用者認證機制、 資料傳輸安全、安全交易/付款機制、個人資訊隱私權的保護等也漸獲重視,所 以網通安全也是眾多通訊應用發展同時需考慮的重要課題。在網通安全產業發 展上,以國外知名廠商為大宗,國內雖然有少數自有品牌廠商,但因知名度不 夠、規模小及國內尚無驗證體系,其產品安全性無法普遍獲得消費者信心,很 難與國外大廠競爭來打開國際市場。 2.3.2 應用服務未來趨勢分析 近年來用戶對多元服務的需求已日益提昇,因此固網業者及行動電話業者 均必須要提供語音、數據、甚至影像的寬頻通訊服務。其中在行動電話業務方 面,結合行動電話與網際網路這兩項二十世紀末熱門產業的行動網際網路,成 為業者下一波營收寄望。由2002 年起,隨著用戶對手機簡訊的需求呈爆炸性成 長,多數行動電話業者陸續將網路升級為 2.5 代 GPRS 系統,3G 行動通訊 cdma2000 以及 WCDMA,在世界各地,包括我國也陸續進入試驗性服務及開台 階段,這些都將為行動網際網路之發展推波助瀾,其市場前景也逐漸明朗,帶 來的龐大商機也逐漸浮現。 終端設備將開創新的軟硬體應用平台,除了牽涉到許多軟硬體的元件技術 外,由於預期將有眾多廠商提供各種不同的元件,各模組將有各種的選擇,因 此另一個主要的挑戰即在於如何做系統整合。系統整合有賴於標準與開放,除 了達到可適性(adaptability)之外,也確保軟硬體元件及資料間的垂直相容性 (compatibility)、可攜性(portability),及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與傳統 PC 相較, 消費性資訊產品雖然較具多樣性(diversity),為了價格考量而進行的系統整合, 也常形成封閉式的系統。但在一定的程度上,產品仍須維持一定的開放,以便 與其它類似系統互通,或引進外部資源來協助推廣產品。所以如何快速建立開 放式的作業系統及服務平台,對 B3G 的推廣將要重大的影響。

(18)

在各類應用所需的整合網路發展方面,目前各國為因應多元服務的來臨,紛 紛以實驗網路的方式提供 IP-based 的行動骨幹,加上網路安全之平台,以測試 包含 PSTN/IP、VoIP、Softswitch、WLAN+B3G 等不同協定與應用間的整合; 除此之外,為支援下一代網路通訊協定,日韓等國目前也以2005 年完全支援 IPv6 為目標,我國也將在 96 年度達到 100% 的支援。 在各類型網路的整合下,預期未來網通安全市場將會持續發展,由 2002 年 58.72 億成長至 2005 年 114.7 億。其中服務將由 21.19 億成長至 51.75 億,成長 率約35% 遠比產品由 37.53 億成長至 62.95 億之幅度為大。在產品方面,防毒、 防火牆成長將逐漸趨緩,而VPN、IDS 及 PKI 相關產品則將大幅成長。在服務 方面,隨著PKI 建設的逐漸普及,預期認證服務及現有應用系統加入 PKI 安全 機制的系統整合將愈趨重要。 以多元服務發展的趨勢下,新世代網路架構將建構於IP 整合式平台,提供 包含語音、視訊等多元服務,透過安全機制在多類型網路的聚集下提供虛擬私 有網路以達降低成本並適合各類應用的整合,此服務平台於 2002∼2006 年全球 CAGR 將達 44%。通訊系統走入個人化,行動服務平台以 SIP 為中心的管理技 術,IP 為核心的行動網路結合開放式的行動架構,其中所涵蓋的服務技術議題 包含網路安全、資訊安全、認證及漫遊機制(含與 GSM/GPRS 整合)、VoIP 語音、 訊息 (messaging) 及其他通訊應用,涵蓋的技術領域十分廣闊,因此可預見整 合下層的行動通訊網路,提供上層應用服務的新興產業未來發展及其市場之廣 大。

(19)

第三章 計畫目標

3.1 總目標

本計畫之總目標係為國內電信領域所需之產業科技研究與產業推動發展, 經由規劃、協調、與整合相關部會之資源,以無線通訊、寬頻網際網路、電信 應用服務三大產業技術重點,作為整體計劃之研發主軸,並配合科技與產業推 動與發展、人才培育與培訓,來共同達成我國電信產業技術的提升與產業結構 的轉變。除持續第一期計畫以無線通訊與寬頻網際網路領域為推動重點外,本 計畫第二期將增加系統整合與網通安全等應用服務之推動,使我國通訊產業之 發展能繼電腦、半導體產業之後,在全球產業經濟之競爭中,扮演一席重要地 位與角色;預期於 2008 年將整體通訊產業產值推進至新台幣一兆元,屆時我國 通訊產業將晉升成全球十強之列。並與系統晶片國家型科技計畫合作,逐步達 成電信領域關鍵零組件轉向系統晶片規模經濟,亦與相關國家型科技計畫協調 合作,以促成在 2008 年使我國成為無線行動網際網路之應用示範科技島。 第二期計畫整體規劃重點之考量,乃針對國外科技發展規範與國內科技發 展之現況,予以通盤考慮,尤其在電信科技的產業面與應用面,藉由結合國內 產、官、學、研界之資源,以形成全面性的共識,提出一份對國內電信產業有 所助益之電信領域策略規劃。規劃中係含有市場分析、系統選擇、理論探討、 技術選項、鏈結分工、開發時程、競爭機制、人才培育等之要件考量,期以落 實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達到預定目標,其目標主述如下: 1. 加強各部會相關研發與推動之分工協調 2. 提高整體電信研發效益 3. 厚植電信研發技術人才 4. 建立產業關鍵性技術 5. 建立網路通信安全技術 6. 提昇電信服務技術與製造業生產力與競爭力 就如何達到上述預定總目標,特以所規劃三大產業技術範疇之分項重點目 標,說明如下。

(20)

3.2 無線通訊分項重點目標

無線通訊分項的重點目標在於研發第三代 (3G) 及超越第三代 (B3G) 行 動通訊系統技術,以發展無線通訊產業,達成以下目標: 台灣成為第三代行動終端產品之主要供應國 無線數據終端產品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 華人社群無線通訊服務之主要領導者

3.3 寬頻網際網路分項重點目標

寬頻網際網路分項的重點目標為建立我國都會寬頻網路系統及關鍵性零組 件技術,促使國內通訊廠商具有發展都會寬頻網路系統、語音與視訊通訊系統、 光纖通訊、通訊軟體及網路關鍵元件之技術能力,達成以下目標: 建立都會型寬頻網路系統技術 ,於 2008 年起可普及之接取網路速度比 目前一般ADSL 提升 100 倍至 1000 倍的水準。 提供Cost-Performance 最佳化之寬頻影音光纖網路架構。 將我國的都會寬頻網路產品升級到電信級 (Carrier Class) 品質及安全 的水準。 於建立都會寬頻網路產業的同時,亦建立電信級通訊軟體產業及網路通 訊元件產業,實現從網路元件到系統的上下游產業鏈雛型。

3.4 應用服務分項重點目標

應用服務分項的重點目標為進行與無線通訊和寬頻網際網路之垂直分工, 以建立完整之電信服務系統技術,提供安全的網路環境及應用服務之實驗網 路。同時建構完善的電信服務發展環境與應用平台,包含寬頻網路、無線通訊、 數位視訊網路等基礎技術,以發展國際級電信服務示範應用系統,提昇應用服 務產業之競爭力,並加速推動台灣成為亞太區域電信應用服務設計開發與加值 應用中心,帶動我國相關知識型產業經濟活動,達成以下目標: 推展以 SIP/ENUM 技術為主之電信應用平台,推動台灣成為亞太電信 平台產業之設計開發與加值應用中心。於2007 年帶動電信平台應用相 關軟硬體產值達新台幣4000 億,並帶動資訊、通訊與多媒體產業之發 展; 發展 2.5G/3G 無線通訊之整合服務平台、發展寬頻無線之整合服務技 術,以及寬頻影音數位內容傳輸平台技術,促使國內相關產業於 2006 年以前全面數位化;

(21)

研發先進的網通安全產品與服務技術,建立網通安全基礎建設及網通安 全事件之預防、監控處理、應變及回復機制,提供國人可信賴的網路與 通訊環境,以進行各種安全無虞的應用服務,如電子政府、電子商務、 電子金融等,以期建構安全的e 台灣

(22)

第四章 規劃內容

本規劃是針對國外電信科技發展之趨勢與國內產業發展之現況,通盤考慮 電信科技的應用面與產業面,來選取對提昇我國電信產業最有助益之前瞻電信 科技研發項目,及協調各部會進行相關研發項目之分工、人才之培育、及產業 發展的推動等工作。各分項之詳細規劃內容分述如下。

4.1 無線通訊技術發展重點

無線通訊技術結合通訊、資訊、廣播、消費產品、網際網路、半導體、材 料等相關科技,以提供新型態的服務與應用,帶動整體電信產業升級與發展, 使我國電信產業能夠繼電腦、半導體之後,在全球電信產業環境中扮演重要地 位與角色,提高整體產業價值。 無線通訊已由以語音為主之 2G 往 3G 發展。3G 無線標準中,可以分為 WCDMA 及 cdma2000 兩大主流類別。此外,中國大陸亦提出 TD-SCDMA 及 LAS-CDMA 標準。雖然第三代行動通訊的市場發展時程尚有一些未定因素,然 而在技術發展上,各國大小廠商無不積極投入或密切注意其發展,以期能夠取 得先機。 在行動核心網路方面,則由以語音傳輸為主之電路交換 (circuit-switching) 發展而成為以傳送數據為主之封包交換 (packet-switching) 網路。未來更往整合 語音、數據與多媒體通訊於一體的全 IP 核心網路的方向發展。而結合 WLAN、 網際網路與無線電話系統以提供使用者在任何時間、地點與任何接取環境之全 球資訊擷取服務,已是重要的發展趨勢。 我國無線通訊產業已由過去以低階之 GPS、呼叫器等產品,升級成為以行 動電話、無線區域網路為主之高階產品結構。於 2002 年行動電話及無線區域網 路產值分列我國通訊產品排名第一及第二,而且無線區域網路產品產值佔全球 80%以上,排名第一。但以代工組裝為主,技術及關鍵元件自主性及產業附加 價值仍有待提升。 綜合國際技術與產業發展趨勢以及國內無線通訊發展現況,本分項擬定重 點為發展無線接取技術、行動核心網路以及關鍵元件及模組技術,以提高我國 無線通訊產業能力,整體規劃之研發 roadmap 如圖 4-1 所示,各研發方向之規 劃內容分述如下。

(23)

Security Support GPRS 基地台系統技術

NTP無線通訊技術發展示意圖

WLAN產品及 系統解決方案 B3G B3G 整 整 合 合 服 服 務 務 環 環 境 境 3G核心網路

-All IP核心網路 -OSA/OMA

-異質核心網路技術 無線用戶迴路 無線區域網路 WCDMA WLL展示系統 B3G B3G 通訊系統 通訊系統 整合技術 整合技術 整合服務環境及安全服務 -3G共同晶片 -射頻模組 -3G協定 -終端平台 GPRS核心網路 Mobile Internet平台 行動 行動 通訊 通訊 固定 固定 無線 無線 短距 短距 無線 無線 核心 核心 網路 網路 Ad hoc Ad hoc 網路 網路 ’03 ’04 ’05 ’06 ’07 ’08 Ad hoc網路 無線系統 檢測 多 多 模 模 B3G B3G 終 終 端 端 圖 4-1 無線通訊技術發展示意圖 4.1.1 無線接取技術 無線接取技術在 3G 技術方面之發展,將以 WCDMA 技術開發為主,但亦 同時密切注意其他技術,如cdma2000、TD-SCDMA 及 LAS-CDMA 等之發展, 以適時投入。目前國內廠商,已積極投入以WCDMA 為主之 3G 手機相關技術 發展,包括系統晶片(SoC)平台、系統晶片、軟體平台、通訊協定軟體、基頻與 射頻 IP、射頻之組件等。然在國際上,除少數日本產品外,尚未有其他產品大 量出現。其原因除 3G 市場尚未成熟外,行動終端技術之複雜性亦是重要因素。 我國在GSM/GPRS 手機研發、生產製造具有良好基礎的條件,相當有利於發展 3G 手機技術。另外,系統及 IP 發展與驗證平台,如通訊協定軟體測試環境、 系統測試境環境、測試個案及程序、系統場測技術等,將能夠加速IP 與系統建 立,對於技術及產品發展居於關鍵地位,應與技術發展同時並進。 現有電信服務業者在規劃系統時,無不考慮沿用既有設備或進行軟、硬體 升級,以確保之前的建設投資,因此雙模及多模技術發展,將扮演關鍵角色。 無線通訊往多模、多系統之標準發展,並且結合廣域的行動電話技術與高速的 WLAN 技術,提供各種應用與服務的需求,已形成一股趨勢,而且利用新的前 瞻傳輸與接取技術,以滿足各種需求,是國際上大小廠商及標準制定單位的重 要方向,也是本計畫規劃投入的重點。 綜合上述說明,無線接取技術發展規劃的重點包括:

(24)

(1) B3G 無線接取技術 (Beyond 3G Access Technology)

(2) 第三代無線通訊共同智財技術 (3G Common IP Technology)

(3) L1/L2/L3 系統整合驗證技術 (System Integration Verification Technology) (4) 電信服務技術 (Telecom Service Technology)

(5) WCDMA 通訊協定技術 (WCDMA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6) 異質網路整合多重接取技術 (Heterogeneous Radio Network Integration Access Technology)

(7) B3G 無線廣域網路技術 (Beyond 3G Wide Area Network Technology) (8) Ad hoc 網路 (Ad hoc Network)

(9) 檢測驗證技術 (Test and Verification Technology)

4.1.2 行動核心網路

3G 行動核心網路與接取網路之間的界接採用 ATM 網路,而核心網路與接 取網路之間的相關訊令 (Signal) 協定也有大幅度的改變。3GPP 目前陸續制定 了幾個 3G 行動核心網路版本的標準,包括 R99、R4、R5 及 R6。其中,R4 的 版本將R99 的 MSC 功能切分為 MSC Server 及 Media Gateway 二部分,並且在 Media Gateway 與 Media Gateway 間、MSC Server 與 Media Gateway 間、MSC Server 與 MSC Server 間都採用 Voice over IP 的技術;R5 的版本就是所謂的 ALL-IP 網路,增加了 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包含 CSCF、Media Gateway Controller、Media Gateway 及 Signaling Gateway 等,另外亦加強對 QoS 的實踐、 支援IPv6 的技術及 IMS 使用者的認證及行動管理支援等;而 R6 則針對異質性 網路3G 與 WLAN 訂定了一些整合的機制。為了整合不同網路的應用與服務的 問題,3GPP 也制定了 OSA/OMA 的架構。透過此一架構,應用層可以經由開放 式的介面提供新的行動通訊服務。 根據上述的分析,將來的產品將以IP 為基礎,提供封包交換的功能並整合 電信方面的功能,如行動(Mobility)和會議(Session)管理等。此外為了增加 管理上的彈性,單一產品所提供的使用者也會以小門數為主,甚至可先以提供 企業內部之使用需求為開發之標的,將有利於國內業界發展。國內產業已有非 常好的小門數封包交換技術,如 Switch 和 Router 等,而在 Multimedia Core Network 方面,國內已有 H.323 Gateway、SIP、MGCP、MEGCO 等技術能力。 加上本計畫建立之核心網路技術,特別是Mobility 和 Session management 等電 信方面的功能,將有助於國內產業在核心網路部份及早追上國外大廠。而WLAN 在未來的產業當中也逐漸扮演重要的地位,國內WLAN 的相關產業已有非常好

(25)

的基礎,如能使WLAN 與行動通訊結合,將有助於國內相關產品的提昇。因此 異質網路的整合機制及應用也逐漸變得重要。 綜合上述,行動核心網路發展規劃的重點包括: (1) 無 線 區 域 網 路 / 行 動 網 路 互 通 技 術 (WLAN/Cellular Interworking Technology ) (2) 3G 多媒體通訊技術 (3G IMS Technology)

(3) SIP 網際網路電信之信令技術 (SIP IP Telecom Signaling Technology) (4) 行動數據測試平台 (Mobile Data Test-bed)

(5) 跨核心網路整合技術 (Core Network Integration Technology)

4.1.3 關鍵元件及模組技術 隨著無線通訊產品輕薄短小的趨勢,射頻電路中的關鍵零組件必須日益微 小化並多功能化。功率放大器是在整個無線模組中,影響訊號發射品質好壞的 一個非常重要之區塊,亦是目前國內廠商技術與國外差距較大的一個關鍵性模 組。在特性上,除了功率放大效益及線性度的考量外,多模應用及其熱效應均 為重要的研究課題;同時功率放大器與系統的整合亦為重要的研發方向。 在射頻收發機的發展上,多模、多頻的功能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如何同 時滿足多模功能需求與輕、薄、短、小的要求及系統線性度、操作頻寬等之問 題,將是開發射頻系統技術上迫切急需克服之課題。 綜合上述說明,關鍵元件及模組技術發展規劃的重點包括: (1) B3G 射頻系統多層電路整合技術 (B3G RF SoMLC)

(2) 多模功率放大器模組技術 (Power Amplifier Technology)

4.1.4 學術研究重點

(1) 無線接取技術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a. WCDMA 系統技術 (WCDMA System Technology)

b. 無線通訊系統協定及其軟體設計 (Software and Protocol Desig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 寬頻固定無線接取系統 (Broadband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for Fixed Wireless Applications)

d. 高速率 3G 系統 (High Data Rate 3G Systems)

(26)

Heterogeneous Multiple Access Networks)

f. 新一代接取系統技術 (Radio Access for Next Generation Systems) (2) 行動核心網路 (Mobile Core Networks)

a. 無線網際網路 (Wireless Internet)

b. 行動核心網路架構及功能 (Mobile Core Network Architectures and Functionality)

c. 核心網路對開放式服務之支援 (Core Network OSA support) (3) 關鍵元件及模組 (Key Components and Modules)

a. 高頻 (含毫米波) 元件與高頻電路模組 (High Frequency (including millimeter wave) Devices and Circuit Module)

b. 射頻、中頻及基頻積體電路模組 (RF, IF and Baseband Integrated Circuit Modules)

c. 無線通訊界面元件技術 (Intefacial Device Technology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 單封裝模組系統(SiP, System in a Package)

e. 關鍵頻段天線技術 (Antenna Technology for the Key Frequency Band)

4.2 寬頻網際網路技術發展重點

由於網路應用的蓬勃發展,頻寬的需求大量成長,其中寬頻與光纖通訊技 術為解決網際網路頻寬不足的兩大關鍵。寬頻網際網路技術發展重點目標為建 立我國都會寬頻網路及關鍵性零組件技術,促使國內通訊廠商具有發展都會型 寬頻有線接取系統、語音與視訊通訊系統、光纖通訊、通訊軟體及關鍵元件之 技術能力。本分項發展重點技術,包括都會寬頻網路系統、電信級通訊軟體及 網路通訊元件三大主軸,同時將建立我國寬頻通訊測試驗證環境、推動相關技 術標準訂定與開發共通性之核心技術,整體規劃之研發Roadmap 如圖 4-2 所示, 各研發方向之規劃內容分述如下。

(27)

Security Support ’03 ’04 ’05 ’06 ’07 ’08 建立網路電話產業 都會區GE交換器 網路電話

NTP寬頻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示意圖

電 信 級 通 訊 軟 體 產 業 都會區WDM系統 都 會 寬 頻 網 路 系 統 網路通訊 元件 網路通訊 網路通訊 元件 元件 ADSL/Cable Modem、 Router & DSLAM 建立寬頻網路設備產業 建立光通訊技術 LAN Switch 建立LAN Switch產業 網路管理及虛擬 私有網路技術 都會寬頻 網路系統 都會寬頻 都會寬頻 網路系統 網路系統 網 路 通 訊 元 件 產 業 電信級 通訊軟體 電信級 電信級 通訊軟體 通訊軟體 互動音視訊息、網路視訊 IPv6 電信級網路管理、 安全網路及互連技術

Metro GE/Multi-layer SW & GW

WDM OADM/OXC

FTTX

WDM Module & Line Card

Switch IC及Network Protocol Engine All IP 強 化 都 會 寬 頻 網 路 產 業 SONET/SDH Cable/VDSL EPON/Interconnect傳收器元件 IPv6 圖 4-2 寬頻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示意圖 4.2.1 都會寬頻網路系統 隨著乙太網路的傳輸速度大為提昇及廣泛使用,其應用範圍已逐漸由區域 網路延伸至都會網路,因此掌握都會寬頻網路系統相關核心技術將日益重要。 在接取網路部分,由於光纖通訊網路具大頻寬之特點,是未來寬頻應用的必要 平台,因此 FTTx (FTTC/FTTB/FTTH) 終將取代高速銅線與纜線,其中 EPON 架構 (如圖 4-3) 由於具有點對多點的特性,且可與 xDSL 技術做彈性搭配,未 來前景看好。除EPON 外,Ethernet 其他接取型態,如 Ethernet over SDH、Ethernet over VDSL 或是 Ether over Dark Fiber 也預期將佔有寬頻接取網路的一定比 重。而由於未來的網路應用將朝向行動化發展,全球熱點(Wireless Ethernet Hot Spot)的正加速佈建,如何延伸至與有線網路之智慧型高速整合,預期將成為 企業與WISP 的重要課題。其中 Identity-based Broadband Networking 技術(如圖 4-4),結合 802.1x 認證技術,可依不同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權限與服務等級並與 具管理方便性與可擴充性之Light weight AP 架構結合,未來前景看好。

由於未來的網路應用將整合語音、影片與資料,研發高速、安全且具智慧 功能的用戶端Gigabit Access Gateway 技術,也將日益重要。如 Gigabit IP-VPN、 Network-based IP-VPN、Multi-service High-Availability Switch 等,並提供網址轉 換技術,解決 IP 位址不足及許多應用協定如 FTP、VPN、VoIP 等無法順利穿越 NAT 裝置之問題。並結合防火牆、入侵偵測與入侵偵防系統,以維護網路安全。

(28)

圖 4-3 EPON 網路架構圖 圖 4-4 Identity-based Switching 網路架構圖 在都會網路部分,電信級都會乙太網路交換路由技術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發 展方向,著重在更高速的交換技術及更穩定的可靠度設計。另外波分多工(WDM) 技術可在單一光纖中透過不同的光波傳送資料,可大幅提昇網路頻寬,也成為 寬頻通訊的主流技術。目前 WDM 技術的應用已由核心網路逐漸推進到都會網 路,核心網路主要以運用 DWDM (Dense WDM) 技術為主,都會網路與接取網 路則以 CWDM (Coarse WDM) 技術作為主流之一。網路接取儲存系統 (IP

Server A Server B Server C

Identity-based Policy Server Login request Login Info 1 2

Check with Policy DB 3Check with Policy DB 3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4 Allow access 5

Applies policy and enable port 6

Applies policy and enable port 7 Device Device User Group User/Group/Devices Business ONU Indoor Home ONU Outdoor Home ONU Enterprise ONU EPON 網 路 架 構 O LT M X3 Voice Gateway NMS Support 64 ONU /per PON RF Video Server Media Gateway PSTN V5.2 100base-T Corporate RADIUS Server File Server Application Server VP N Gateway PBX VDSL E1/T1

(29)

Storage Area Network;SAN) 技術主要是研發以 IP 網路為傳輸技術的儲存網 路,此項技術之建立將可使台灣的儲存設備廠商由以往製造以 NAS 為主的設 備,進入具有更高技術門檻及附加價值的 SAN 設備市場,也是一項不可忽略 的發展方向。另外寬頻社區家庭網路與接取網路界接介面標準化,與其網路建 構工程技術規範研究,均可搭配實驗平台 (Testbed) 構建進行,建立的評估整 合技術,將有助於國內寬頻客戶網路終端設備產業發展。 綜合上述,都會寬頻網路系統發展規劃的重點包括: (1) 光纖通訊技術 (FTTx) (2) 都會乙太網路交換路由技術 (Metro GE Switch) (3) 高速接取閘道器技術 (Gigabit Access Gateway) (4) 波分多工技術 (WDM OADM/OXC/ROADM) (5) 儲存網路技術 (IP Storage Area Networking)

(6) 高速乙太網路/波分多工測試平台技術 (GE/WDM Testbed &Trial)

4.2.2 電信級通訊軟體 通訊軟體對於通訊產品的加值作用已無庸置疑,除了提升產品本身之附加 價值增加利潤外,由於網路應用的多元發展,相關的通訊應用軟體需求亦增加, 因此對於我國通訊產業的提昇,通訊軟體技術的研發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通訊應用支援軟體部分,隨著寬頻網際網路內容傳遞服務的多元化,網 路多媒體應用之技術與產品將隨之而起,包括互動式數位封包影音技術以及網 路視訊技術,如一對多的串流影像、隨選視訊、視訊會議,甚至於網路監控等 應用。如何在現有的網路或廣播平台上,發展有效的流量監控管理軟體,配合 新興視訊編碼的技術,達到網路多媒體通訊與廣播的整合目的將非常重要,故 需同時發展DTV 媒體資源管理平台核心技術,數位視訊技術與服務產業在未來 2~3 年將會大幅成長,以目前歐洲已定義用於家庭環境之 DVB-MHP (Multimedia Home Platform) 標準,提供 Enhanced TV、Interactive、及 Internet Access 三種 架構,由 MHP 將用戶端之家電、電腦、電信的 3C 整合,提供一個安全互通的 互動多媒體平台為其終極目標,創造家庭多媒體之 e-Commerce 的服務環境, 促成相關產業之蓬勃發展。 所謂電信等級之網路服務管理系統是以通訊服務為主要管理標的的整合型 資源控管系統。同時在新進/既有網路共存架構下,對於網路管理、QoS、Traffic Engineering 等亦應有新的建置、管理、控制與測試技術,以滿足不同用戶對於 網路服務品質的不同需求與要求。此外,由於 MPLS 技術可以提高資料的交換

(30)

速度,同時也提供服務品質與流量工程的控管機制,在都會網路服務提供上將 非常重要。同時,在光網路的管理與控制技術發展上,可引進現有的 MPLS Signaling,配合光網路特性增修而成為 GMPLS,將原本的控制範圍擴展到 SONET/SDH 及 WDM 網路,透過 GMPLS 動態配置資源與建立光路。

綜合上述,電信級通訊軟體發展規劃的重點包括:

(1) 互動式數位封包影音訊息 (Interactive Packet Audio/ Video/ Messaging) (2) 網路視訊技術 (Networked Video)

(3) 數 位 視 訊 媒 體 資 源 管 理 及 平 台 核 心 技 術 (DTV Media Resource Management & Platform Technologies)

(4) IPv6

(5) 電 信 級 網 路 與 服 務 管 理 技 術 (Carrier Class Network and Service Management) (6) MPLS/GMPLS 4.2.3 網路通訊元件 由於原本為國內生產主力的低階網路產品,其網路關鍵零組件常受制於國 外廠商,因此成本難以降低。為了能維持廠商的競爭力與國內產業的優勢,關 鍵零組件技術的開發及掌握顯得特別重要。在波分多工元件技術方面,發展可 重置式光塞取多工器 (ROADM) 可大量使用於 CATV 光網路及未來的 WDM Metro 光網路、微型都會網域用光放大器 (Mini-Metro Amplifier) 及複合微機電 晶片構裝式外部共振腔雷射光源技術 (MEMS Based External Cavity Tunable Laser) 、全光式多功能網路模組等關鍵元件技術,對相關光通訊系統將非常重 要。在通訊傳收器/分波器方面, xDSL 傳收器及 SDH/SONET 之乙太網路分波 器技術的開發,對國內廠商將有相當大的助益。支援 EPON 系統之相關關鍵零 組件技術,如 EPON 傳收器等技術亦不可忽視。 基於通訊元件傳輸速率需求愈來愈高速,模組間或晶片間的傳輸速率也非 常高。因此互接傳收器 (Interconnect transceiver) 也是規劃的重點技術。由於低 階網路產品的利潤空間日益縮減,網路產業必須向電信級都會區乙太網路交換 路由技術與大型多層次網路交換路由系統發展,其共同的關鍵元件 Switch Fabric IC 及多層次交換控制 IC 技術尤其扮演重要角色。另外,開發網路協定引 擎技術,對演算法則與硬體實現等方向,將寬頻網路系統產品中之中高層協定 處理改進並硬體化,亦是非常重要的技術發展。如研究並提供Energy efficiency 之技術,開發Low-power Messaging devices,可促進雙網服務之擷取裝置之普

(31)

及。

綜合上述,網路通訊元件發展規劃的重點包括: (1) 波分多工模組技術 (WDM Modules)

(2) 傳收器/分波器/線板 (Transceiver/Transponder/Linecard) (3) 高速交換 IC 技術 (Switch Fabric IC)

(4) 多層次交換控制 IC 技術 (Multi-layer Switch Control IC) (5) 網路協定引擎 (Network Protocol Engine)

4.2.4 學術研究重點

(1) 都會寬頻網路系統之架構設計與分析 a. 光纖通訊技術 (FTTx)

b. 都會乙太網路交換路由技術 (Metro GE Switch) c. 高速接取閘道器技術 (Gigabit Access Gateway) d. 波分多工技術 (WDM OADM/OXC/ROADM ) e. 儲存網路技術 (IP Storage Area Networking)

f. 高速乙太網路/波分多工測試平台技術 (GE/WDM Testbed &Trial) (2) 電信級通訊軟體

a. 互動式數位封包影音訊息 (Interactive Packet Audio/ Video/ Messaging) b. 網路視訊技術 (Networked Video)

c. 數 位 視 訊 媒 體 資 源 管 理 平 台 核 心 技 術 (DTV Media Resource Management Platform Technology)

d. IPv6

e. 電 信 級 網 路 與 服 務 管 理 技 術 (Carrier Class Network and Service Management)

f. MPLS/GMPLS (3) 網路通訊元件

a. 波分多工元件技術 (WDM Component)

b. 傳收器/答應器/線板 (Transceiver/Transponder/Linecard) c. 高速交換 IC 技術 (Switch Fabric IC)

d. 多層次交換 IC 關鍵模組技術 (Multi-layer Switch IC) e. 網路協定引擎 (Network Protocol Engine)

(32)

4.3 應用服務技術發展重點

隨著寬頻網路與無線通訊網路的全面佈建,提供了高傳輸量及隨時上網的 環境,大大提高通訊應用服務的需求,而通訊應用服務需建構於完善之電信服 務發展的環境與應用平台。本分項將發展行動服務平台、整合服務平台、網通 安全等基礎技術,加速推動「打造數位台灣」的構想,實現高科技服務島的願 景,整體規劃之研發 roadmap 如圖 4-5 所示,各研發方向之規劃內容分述如下。 ’04 ’05 ’06 ’07 ’08 NTP應用服務技術發展示意圖 網通安全 網通安全 強 化 國 內 電 信 服 務 產 業 建立安全e台灣 (Secure e-Taiwan) 行動服務平台 行動服務平台 整合服務平台 整合服務平台 行動終端應用服務 電信應用平台 訊息服務應用平台 應用與服務安全技術 (PKI及PMI建設與應用服務試驗)應用與服務安全技術 (PKI及PMI建設與應用服務試驗) 網路安全技術 (Overlay-Capable Middlebox)網路安全技術 (Overlay-Capable Middlebox) 寬頻應用服務需求之創新建造 通訊安全技術 • 1Gbps IPSec Accelerator技術

• 高速通關 IPSec 引擎技術 (1 Gbps Pass-through IPSec Engine) • 10G 網路安全引擎技術 (10 Gbps Network Security Engine )

通訊安全技術

• 1Gbps IPSec Accelerator技術

• 高速通關 IPSec 引擎技術 (1 Gbps Pass-through IPSec Engine) • 10G 網路安全引擎技術 (10 Gbps Network Security Engine )

應用與服務安全技術

( P2P Mobile Commerce安全核心技術)應用與服務安全技術

( P2P Mobile Commerce安全核心技術) • IP Multimedia Application Platform • IP Multimedia Application Platform

OMA Terminal Platform

OMA Terminal Platform

Smarter & Faster DSL Access Smarter & Faster DSL Access

V2oDSL Dynamic and

Automated Provisioning & Service Creation

V2oDSL Dynamic and

Automated Provisioning & Service Creation

ENUM技術與應用服務

ENUM技術與應用服務 • Messaging Service Technology for

Cellular/WLAN Integration • Messaging Service Technology for

Cellular/WLAN Integration 圖 4-5 應用服務技術發展示意圖 4.3.1 行動服務平台 在行動服務平台方面,未來的終端設備將會聚各種通訊技術,讓使用者得 以用單一簡便的方式及設備,隨時接取各式或最佳的網路,終端設備為滿足各 種傳輸環境,將促成相關的行動終端應用服務,開創新的軟硬體應用平台。在 網路端則朝向All-IP 的新世代核心網路發展,即時多媒體訊息服務及以 IP 多媒 體應用的發展,將逐漸營造出隨時隨地都可寬頻上網的多媒體網路環境,其中 以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技術為最主要的應用服務管理技術。規劃重點 包括下列三項,分述如下:

(1) 行動終端應用服務 (Mobile Terminal Applications)

未來行動終端應用服務主要是發展異質網路系統的無線串流多媒體服務, 行動終端應用平台核心技術內容包含智慧型人機介面 (Smart MMI)、應用模擬

(33)

器 (Application Emulator)、多處理作業系統 (Multi-processing RTOS)、串流多媒 體互通性測試技術等。為了增加無線通訊服務的互容性,未來不論是各種創新 應 用 或 服 務 都 將 採 用 共 通 的 服 務 平 台 , 開 放 式 行 動 架 構 (Open Mobile Architecture;OMA) 即包含所有行動通訊廠商所使用的標準共通介面 (standard common interface),著重在應用發展環境、介面、終端架構和服務平台架構等四 個領域,以確保行動服務在不同終端設備、電信業者、及不同市場的互通性 (interoperability),建立一個開放的全球服務環境與市場,避免專有的 (proprietary) 技術阻礙行動服務的蓬勃發展。 為了達成行動終端共通服務平台之目的,包括微軟、Intel、Nokia、NEC、 Samsung、TI、Sun、SonyErricson 與 Motorola 在內的國際大廠,紛紛加入 OMA (Open Mobile Alliance) 所形成的組織,共同建立一個廣泛、開放與不受限於特 定業者規格的行動終端服務標準。在這樣的基礎上,包括既有 IT 產業、應用軟 體服務廠商與系統經營者都可在遵循此一開放標準的基礎上,去構思與架構不 同的應用服務到行動終端上,既可免除過去受限於電信經營者的束縛,又可在 此一標準的基礎上,將應用服務推廣到更廣泛的使用者群體,而不限定於特定 業者所涵蓋的使用族群。

國內可藉由OMA Terminal Platform 計畫,陸續建立起在日後開發相關 OMA 標準行動終端的技術能量,透過累積與建立現有 OMA 共通性標準研發成果, 可進一步針對不同的應用服務加以整合,而加速廠商在日後推出符合共通性介 面的加值性服務與商業應用。 (2) 電信應用平台 固網號碼可攜服務使得電信用戶使用單一門號即可跨越不同網路,享受相 同的通話及應用服務,以達到網路一致性 (Network Convergence) 的目標,並可 結合語音留言 (Voice Mail) 系統、多媒體應用伺服器 (IP Multimedia Application Server) 系統,提供新穎多樣的應用服務。ENUM 為 ITU-T 與 IETF 所共同認可 之協定,目的是將 E.164 international public telephone number 對應至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RI),讓使用者可以利用現行 E.164 電話號碼獲取網際網路 的服務。利用服務整合技術,將類似電信門號可攜性 (Number Portability) 概念 運用到 IP/PSTN 整合網路,研究發展方向將由應用平台服務技術、號碼可攜性 服務、IP 多媒體應用服務開發平台 (IP Multimedia Application Platform) 及 SIP 技術與應用服務之研究等切入,有助推動我國寬頻行動通信服務邁向成功之路。

(3) 訊息服務應用平台

(34)

結合電子郵件系統、附加價值應用伺服器 (Value Added Application Server) 系 統,提供新穎多樣的多媒體訊息應用服務。而目前的Instant Message 及 Presence Services 則能提供 Internet 上的即時多媒體訊息服務。利用訊息服務應用平台技 術,將MMS、Instant Message 及 Presence 等 Services 整合,研究發展方向將由 MMS 應用平台服務技術、訊息服務開發環境技術及 Instant MMS 技術與應用服 務之研究等切入,有助推動我國多媒體行動通信服務之蓬勃發展。 4.3.2. 整合服務平台 新世代網路對頻寬之要求,尤其在 Last Mile 方面,一直是我們追求解決之 處,雖然光纖網路能帶給我們相當的頻寬,然而要達成光纖直接連接到每家或 企業用戶,還要等上近十年。目前可採用普遍使用之寬頻數位用戶迴路 DS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來規劃發展語音/影像於 V2oDSL (Voice and Video on DSLs) 的整合創建服務,有助於推動視訊會議連網延伸虛擬會議至基層與個 人,實現遠距學習及教學等高值化服務產業。

規劃隨選寬頻應用服務需求之創新建造,重點包括下列二項分述如下: (1) 聰明快速之 DSL Access (Smarter and Quicker DSLs Access)

DSL 之頻寬在傳輸視訊方面仍嫌不夠,我們將發展反向多工 (Inverse Multiplexer; IM) 技術於網路第三層,並結合兩條或兩條以上之寬頻數位用戶迴 路 DSLs 與傳統公眾電話語音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 線 路 以 增 加 頻 寬 , 不 受 限 於 第 二 層 之 DSL Modem 、 DSLAM (DSL Access Multiplexer) 或 Switch,可提供更具彈性的頻寬選擇之便利性與可靠性,使用者 可申請不同 ISPs/ASPs 之 DSLs 線路,在某 ISPs/ASPs 暫停服務時,經由 IM, 由另一家 ISPs/ASPs 接手服務,具類似 Failover 之功能,用以提升使用者之服 務品質。

(2) V2oDSL 動態與自動化參數預訂系統與服務創新建造 (V2oDSL Dynamic & Automated Provisioning & Service Creation)

現今隨時上網之寬頻化多元媒體的應用服務需求,網際網路服務業者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ISPs) 的傳統運作模式已很難滿足。一種結合網路語 音、視訊與虛擬網路之整合創建服務,所發展之寬頻閘道伺服器 (Broadband Gateway Server; BGS),將解決 ISPs/ASPs 現有許多寬頻產業之難題,提供一個 有彈性的架構,來消除分散系統間的缺失,並轉換成共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之 營運系統,達到降低成本、複雜度且加速寬頻新型態的全方位應用與服務之設 置及管理,將可創造 ISPs/ASPs 之新型收益服務,促成其從提供網際網路存取

(35)

服務轉型為提供客戶全方位高價值的應用及新型態之服務。 4.3.3 網通安全 隨著行動與寬頻網路的發展,網通安全 (網路與通信安全) 已成為各種應用 服務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本分項規劃之目的,即在以目前應用服務及現有 技術為基礎,參考未來應用服務及技術發展方向,研擬及整合適合我國網通安 全環境之技術項目,供我國研究機構進行技術研發,以期建立我國自有網通安 全關鍵性技術,達成:(1)協助我國網通安全產業之發展;(2)以自有技術建置安 全的網通環境;(3)以安全網通環境提升網路應用服務之發展的目標。網通安全 規劃內容分為下列四項,分述如下: (1) 應用與服務安全技術(App/Service Security) 目前我國正積極推動資通訊安全相關基礎建設,如政府「挑戰2008:國家 發展重點計畫」下之「數位台灣」計畫對於資通訊安全及公開金鑰基礎建設之 推動。在行動及無線基礎建設及應用環境日趨成熟之際,行動化政府、行動化 服務及行動化商務相關應用將成為未來推動之主力。此外,隨者 Mobile 及 Wireless 環境之普及,未來 P2P 環境之發展將可促進數位內容之傳播及其應用 之發展,進一步帶動B2C 及 C2C 電子商務應用之普及。目前應用於 Mobile 及 Wireless 環境下之電子商務安全核心技術,如 DRM 以及 Payment 技術標準皆 尚在草創階段,應用與服務安全技術將進行“P2P Mobile Commerce 安全核心 技 術 ” 之 研 發 , 除 將 與 世 界 技 術 領 導 廠 商 同 步 建 立 符 合 未 來 標 準 ( 如 OMA/3GPP DRM、JAIN JPay 等) 之技術,並藉由對於 P2P 分散式架構下之認 證技術之研究,進一步發展適合於P2P 環境下之行動商務安全核心技術。

(2) 網路安全(Network Security)

為解決跨機關或企業大型行政資訊系統網網相連、資訊流通共享可能衍生 之身分鑑別、資料遺失、竊取、暴露、竄改、偽造等問題,網路安全技術重點 為:(1) 研發一種可以支援網路安全和各種服務的 overlay network 的 middlebox (overlay-capable middlebox),讓使用者可以依照需求選擇所要的 overlay network 並逐步成為服務導向的網路 (service-oriented network);(2) 研發 Diameter AAA 安全機制,以提供 WLAN、Bluetooth 等 ALL-IP 整合環境下之安全應用服務; (3) 開發整合式的防火牆、入侵偵測與入侵偵防系統,以維護網路安全。

(3) 通訊安全(Communication Security)

網際網路盛行的今天,網路安全成為IP 網路商用化的最後一道關卡。隨著 網路傳輸速度的突飛猛進,網路安全的重點不但在找出方法解決資料傳輸、用

數據

圖 2-1 全球通訊設備產值成長趨勢  雖然好景不常,隨著部份網際網路(dot com)的泡沫化以及部份電信業者的 過度擴充之後,全球市場對通訊設備的需求急遽減少,加上全球性的經濟不景 氣,曾使得全球通訊設備市場呈現供過於求而至低迷不振。但是在全球大廠努 力降低成本之際,我國電信產業反而較易切入許多新增的代工市場,也較有在 技術上迎頭趕上的機會。根據工研院 IEK 的調查結果顯示,2002 年我國總體通 訊設備產值,達到新台幣 1,830.4 億元,較 2001 年成長 3.0%;海外產值部份, 則為新台幣
圖 4-3 EPON 網路架構圖  圖  4-4 Identity-based Switching 網路架構圖  在都會網路部分,電信級都會乙太網路交換路由技術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發 展方向,著重在更高速的交換技術及更穩定的可靠度設計。另外波分多工(WDM)  技術可在單一光纖中透過不同的光波傳送資料,可大幅提昇網路頻寬,也成為 寬頻通訊的主流技術。目前 WDM 技術的應用已由核心網路逐漸推進到都會網 路,核心網路主要以運用 DWDM (Dense WDM) 技術為主,都會網路與接取網 路則以 CWDM (Co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 The magnitude of the gravitational force exerted by the planet on an object of mass m at its surface is given by F = GmM / R 2 , where M is the mass of the planet and R is

Overview of a variety of business software, graphics and multimedia software, and home/personal/educational software Web ap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for

Home > Education System and Policy >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 Applicable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 Direct Subsidy Scheme..

language reference User utterances “Find me an Indian place near CMU.” language reference Meta data Monday, 10:08 – 10:15, Home contexts of the tasks..

• Many home and small business users connect to the Internet via high-speed broadband Internet service. Discovering Computers 2012: Chapter

Explain how home users, small office/home office users, mobile users, power users, and enterprise users. each interact with

(1999) Indoor and outdoor air quality investigation at 14 public places in Hong kong. Lee SC, Chang M,

(Embedded System)為主,主要也都以 Linux 軟體平台來運作。對 EPON ONU Client 端,可以透過 GUI 介面選單來設定其所要運作的功能,配合 Linux 軟體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