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路由器服務品質之效能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網路路由器服務品質之效能分析"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網路路由器服務品質之效能分析

陳延禎 李柏毅

明志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工程技術研究所

E-mail:

yjchen@mail.mit.edu.tw

,

boy@java.mit.edu.tw

.

摘要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為封包找尋路由並遞送 之,在遞送的過程中若對封包流執行排程、丟棄、 限速、整流 …等等服務品質(QoS)的控制功能,將 耗用一定程度的能量,最明顯的反應就是路由器的 CPU 負載增加;因此,啟用路由器的 QoS 功能, 是需要詳盡的效能數據作為依據,否則不但不能提 升品質反而導致根本的封包遞送都不正常。然路由 器的硬體效能不斷提升,可依循的數據就不斷在 變,能夠不變的是探討 QoS 效能的方法,本研究旨 在提出一效能分析模型,以及依據此模型所訂定的 效能測試規劃。此模型係以 QoS 控制功能為分析核 心,在不同的考量條件下(如不同型的路由器、不同 特徵的輸入流量 …等等)所表現出的效能,而評量 效能的標準是以路由器的 CPU 負載、QoS 功能的 正確性與狀態回穩所需的收斂時間。整個測試規劃 分為基本效能測試與 QoS 效能測試;前者是為了與 路由器原廠所提出的效能數據做一比對,以確認自 身的實驗環境是否正確;後者則是進行有系統地測 試,再以測試的結果驗證理論的推定,以期說明每 一 QoS 功能的啟動所造成的變化。這將使得企業在 規劃網路服務品質時,無須更改既有的網路架構, 也無須購置昂貴的 QoS 控制設備,只須採用具有 QoS 功能的路由器即可。 關鍵詞:頻寬、路由器、QoS、ACLs、BAD

1. 簡介

我們針對市場 85%佔有率的 Cisco 路由器進行 測試與分析其執行服務品質的效能與功能的正確 性,我們建置了一效能分析模型並根據此模型規劃 實驗測試路由器的執行效能。評量點是在執行 QoS 功能時,路由器在封包漏失率、系統負載與功能正 確性等方面的表現。本研究的貢獻在於我們提供網 路路由器執行 QoS 功能時之效能數據,而網路 QoS 規劃工程師可依此數據作網路品質服務之規劃與 建置。無形的貢獻在於提升了對網路設備路由器的 QoS 測試相關經驗。 本論文共分為五節:第一節是簡介,先提列本 研究之研究動機、目的與研究貢獻與論文架構。第 二節是背景知識,介紹路由器的封包交換模式。第 三節是研究方法,提出一效能規劃分析模型,依據 此模型做相關之效能評估。第四節 實驗結果與數 據分析,針對所得數據做分析,並定義頻寬分配公 平性的偏差度,以評估頻寬分配的正確性。第五節 結論,綜合前述之理論效能分析模型與實際實驗規 劃經驗與效能數據分析過程,做完整的結論。

2. Cisco 路由器封包交換模式

Cisco 路由器有三種封包交換的模式,分別是 Process Switching (PS)、Fast Switching (FS)與 Cisco Express Forwarding (CEF) [7][8]。管理者可設定路由 器在其中一種模式以執行封包的遞送。在 PS 模式 下,路由器的 CPU 會將進入的封包自其輸入介面的 貯列搬到主記憶體中,然後解讀封包並根據其目的 地位址搜尋路由表,在確定輸出介面後,檢查該介 面是否有設置出入控制條件[9],若有則檢視該條件 是否允許封包通過,若是則將該封包自主記憶體中 搬到輸出介面貯列等待輸出。FS 則是將封包的路由 資訊記載在一路由快取記憶體(Route Cache)中,當 封包進入路由器時,CPU 根據封包的目的地位址搜 尋 cache,若找不到則去讀路由表,並將路由資訊 存在 cache 中,若找得到,在確定輸出介面後,檢 查該介面是否有設置出入控制條件,若有則檢視該 條件是否允許封包通過,若是則將該封包自輸入介 面貯列移到輸出介面貯列等待輸出。很明顯的,FS 的封包遞送效能遠比 PS 高,一則是因為封包不用 搬到主記憶體,二則是因為查尋 cache 是比查路由 表要快得多。但 Route Cache 與路由表有可能不同 步,因此有 CEF 以改善這個問題,由於在路由表不 大時 FS 與 CEF 的效能幾乎一致,而本研究目前的 測試路由極少,因此此處僅以 FS 做路由器效能測 試。

3. 研究方法

本論文提出一系統化的方法以分析路由器的 QoS 效能[1~6];首先,建立一 QoS 效能分析模型; 其次,根據此模型訂定 QoS 測試規劃。QoS 效能分 析模型乃以 Cisco 路由器的 QoS 功能為本,探討影 響 QoS 效能的條件,以及評量 QoS 效能的標準。 圖 1 是此模型之架構,其細節將詳述於後。QoS 測 試規劃先以基本效能測試(Baseline Test)對照 Cisco 官方公佈的效能數據,藉此印證本研究的測試環境 是正確的。而後進入 QoS 效能測試(QoS Test),以 分析 QoS 功能執行後對路由器 CPU Load 的衝擊, 以及探討 QoS 功能執行的結果是否正確,還有隨著 考量條件的改變(如輸入流量的改變),QoS 功能的 反應時間是否夠短。此外,所有測試利用兩種工具

(2)

觀察流量的行為,一是 Cisco 發展的 QoS Device Manager(簡稱 QDM)軟體,透過 QDM 可以觀察路 由器輸出入流量的速率及路由器本身的 CPU 使用 率;另一是 SnifferPro,透過其擷取封包的功能,可 以觀察出封包與封包的間隔時間,藉以觀察分配頻 寬達穩定時的收斂時間(Convergence Time)。 圖 1 效能分析模型圖 3.1 QoS 效能分析模型 如圖 1 所示,此模型由三大部分組成:(1) 考 量條件、(2) Cisco 之 QoS 功能、(3) 評量標準。 (1) 考量條件

考量條件有 Router Power、Network Scale 與 Input Traffic。Router Power 指的是路由器遞送封包 的速率,單位是 pps (packet/sec);Cisco 路由器大致 分為大、中、小、微等四型,分別對應於 Cisco 7000、 3800/3700、2800/2600、與 1700 等系列,不同的機 型所執行的 QoS 效能必定不同,其差異是分析的重 點,由於設備取得不易,本研究僅針對 C2600XM 系列做完整之測試,其官方所公佈之封包遞送速率 如圖 2 所示,這是未執行 QoS 功能的效能,也就是 基本效能,而此論文將揭露執行 QoS 功能的效能。 圖 2 Cisco 公佈之 2600 series 相關數據 圖 3 SmartBits 與 SnifferPro 產生之流量比較 Network Scale 網路尺度這個條件主要是影響 網路在延遲時間方面的服務品質,但因設備不足, 無法建立系統化的測試,在此次研究中並未列入, 將探討在未來的研究中。

在 Input Traffic 方面,以兩種設備 SmartBits 與 SnifferPro 的流量產生器來產生平緩的(constant)與 突起的(bursty)流量。SmartBits 型號為 SmartBits 2000,上有兩張 ML-7710 網卡,速率為 100Mbps, 設定網卡速率的分量,可產生所需的流速,例如: 設定流速為網卡速率 2%,則產生 2Mbps 之流量, 此 研 究 中 以 SmartBits 產 生 constant 流 量 。 SnifferPro 控制流速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設定相鄰封 包間的延遲時間,例如:以一封包為母持續複製封 包,封包與封包間的延遲設為 1ms,則封包產生速 率為 512pps,若延遲設為 2ms,則封包產生速率為 341pps,這速率是 SnifferPro 內部設定的,與封包 大小無關,延遲的單位是 ms,延遲值只能是整數; 以這種方式產生的是 constant 流量;另一是設定網 卡傳輸速率的分量,例如:以一封包為母持續複製 封包,設定網卡速率的 2%,若網卡速率為 100Mbps 則封包產生速率為 2Mbps,經實測,這種方式產生 的是 bursty 流量。圖 3 是 SmartBits 與 SnifferPro 對 100Mbps 的網卡取 2%分量以產生 2Mbps 流速, SmartBits 的流量平緩,但 SnifferPro 卻在前 0.088s 將每秒 2Mbits 的量以 22.5Mbps 的速率送出。這兩 類型流量對路由器的 QoS 效能也產生不同的衝擊。 (2) Cisco 的 QoS 功能 常用的 Cisco QoS 功能有四類[10][11][15],如 圖 1 所示,這是本研究測試與分析的焦點:Packet Scheduling 對不同的封包流施以頻寬或優先序的控 管,Cisco 主要的 packet Scheduling 有 First In First Out (FIFO) 、 Priority Queueing (PQ) 、 Custom Queueing (CQ)、Weighted Fair Queueing (WFQ)與 Class-Based WFQ (CBWFQ)[12],FIFO 是指路由器 讓先進入的封包先被送出;PQ 是讓具又高優先權 的封包先被送出,PQ 啟動時,Cisco 定義四個 queues , 優 先 權 分 別 是 High, Medium, Normal, Low,較高優先權 queues 內的封包被送完後,較低 優先權 queues 內的封包才被送出;CQ 是針對封包 流進行粗略的頻寬分配,而 WFQ 則是進行較精準 的頻寬分配,因而取代 CQ,而 CBWFQ 更進一步 提供管理者定義流量類別(Class),並在該類別指定 保障頻寬,其總合必須小於出口介面之頻寬,有流 量的類別會獲得保障額度的頻寬,用不完的類別, 將頻寬繳回,形成剩餘頻寬,剩餘頻寬以各類別的 保障頻寬為權重,成比例再分配給各類別。例如: 有三類穩定且持續的流量 C1、C2、C3,流速分別 是 5、2、4 Mbps,他們通過路由器的一出口介面, 頻寬是 8Mbps,三者所需的保障頻寬分別是 1、3、 2 Mbps,則以 CBWFQ 分配到的頻寬分別是 2、2、 4 Mbps,因為三者可獲得 1、2、2 的保障頻寬,C2 因流速小於保障頻寬故得 2Mbps,剩餘頻寬 3Mbps

(3)

以 C1、C2 的保障頻寬為比例(1:2)分配給 C1、C2。 在此僅探討 CBWFQ,而忽略 CQ 與 WFQ。

Cisco 的 Packet Discarding 有 Tail Drop 與 Weighted Random Early Detection (Weighted RED, 又記為 WRED),Tail Drop 是當 queue 已滿時,再 進入的封包便自然被丟棄;WRED 是 RED 的衍申, RED 在 queue 的長度超越一個門檻值時開始對新進 的封包做隨機的丟棄,當長度超出越大時,則封包 被丟棄的機率越大。WRED 則先丟棄權重值較低的 封包,若所有封包權重值相同,則退化為 RED。 RED、WRED 適用於對壅塞(即路由器內的 queue 長度超出門檻值時)會自動降速的流量,本次研究未 包含此類流量,故不測試 WRED。

Cisco 的 Traffic Policing [13]功 能 稱 為 Committed Access Rate (CAR)[14],以 Leaky Bucket (LL) 機 制 限 制 進 入 或 流 出 路 由 器 的 封 包 流 速 ; Traffic Shaping 在 Cisco 稱為 General Traffic Shaping (GTS),GTS 也利用 LL 機制控制流出路由器的封包 流速,只是封包流進入 LL 前先進入一緩衝區 (buffer),如此可將 bursty 封包流形塑為較平滑的 (smooth)封包流。 (3) 評量標準 本研究用以評量路由器 QoS 效能的標準主要 有四,分別是 Throughput、CPU Load、Convergence Time 與 Correctness。透過 Throughput 用以檢驗路 由器的封包遞送率;CPU Load 用以檢驗 QoS 功能 的執行對 CPU 耗用程度,這是主要評量效能的方 法;Convergence Time 在流量衝擊後,頻寬變化重 達穩定所需之時間,時間越長效能越差;Correctness 探討 QOS 功能的正確性,其中對於 CBWFQ 是以 Bandwidth Allocation Deviation BAD 來評量頻寬分 配之正確性,BAD 之定義如下: ; 1 where ; ≤ − = ideal ideal ideal real R R R R BAD ….. (1) BAD 表示實際量測與理論計算之差異程度經正規 化後所得之值,其中 是兩測試流量所要求之理 論頻寬比,頻寬大者在分母,小者在分子,所以 ≤ 1, 則是相對於 之兩測試流量實際獲得 的頻寬配額比;BAD 值越大表示頻寬分配的正確性 越差;反之,則越佳。 ideal R ideal R real R Rideal 3.2 QoS 測試規劃

QoS 測試規劃分為基本效能測試(Baseline Test) 與 QoS 效能測試(QoS Test);在基本效能測試中又 細分為二,以有或無設定「出入控制條件」ACL (Access Control List) 來區分,若路由器無設定任何 ACL 對進入封包做控制,僅單純的做封包遞送,此 種測試稱之為壓力測試(Impact Test);反之,稱為出 入控制測試(ACL Test),路由器對封包作 ACL 控 制,會耗用更多的 CPU 能量。而 QoS 效能測試, 則針對 Cisco 的 QoS 功能做負載量、正確性、與收

斂時間測試。

(1) 基本效能測試

圖 4 基本效能測試之實驗環境 此測試包含 Impact Test 與 ACL Test,測試環境 建立如圖 4 所示,流量由 SmartBits 穿過待測試路 由器回到 SmartBits,逐步提升流量以增加路由器的 壓力,當 SmartBits 從返回的流量發現有封包漏失 時,便表示待測路由器開始遺失封包,他已無法承 載更高的流量,此時的流量速率便是該路由器最大 的封包遞送率。流量在增加時也同時紀錄該路由器 的 CPU Load,以了解流量的衝擊對路由器 Load 的 影響,為觀察此值,須從旁接一觀察用路由器,再 由此路由器的 FastEthernet 介面接上一電腦,在此 電腦利用瀏覽器連線待測試路由器以下載 QDM plug-in Java code,QDM 在瀏覽器上啟動後,便可 觀測待測試路由器的 CPU Load。此處的考量條件 有二:一是不同機型的路由器對相同的流量衝擊所 產生的 CPU Load 數據;二是相同的機型在不同的 封包交換模式(PS、FS、CEF)對相同的流量衝擊所 產生的 CPU Load 數據。

Impact Test 的目的在於對照 Cisco 官方公佈的 效能數據,藉此印證本研究的測試設備與環境是正 確的。ACL Test 則是探討路由器對封包做 ACL 檢 查所增加的 CPU Load;由於 Cisco 的 QoS 功能多 利用 ACL 將流量做分類以給予不同的服務品質, 因此當執行 QoS 功能時,應扣除耗用在執行 ACL 檢查的 CPU Load 才是 QoS 功能真正所造成的 CPU Load。此處以 Cisco 的 Standard ACL (SACL)為測試 的條件,改變 SACL 的數量以觀測 CPU Load 的變 化,以下是兩條 SACLs, 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1.0 0.0.0.255 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2.0 0.0.0.255 其編號是 10,允許來自 192.168.1.0 與 192.168.2.0 兩網域的封包,換句話說 SACL 10 把來自這兩個網 域的封包列在同一類。採用 SACL 的原因是一條 SACL 只有一次條件判斷,如上例,第一條 SACL 只須判斷一個封包是否來自於 192.168.1.0;若是採 用 Extended ACL (EACL)則ㄧ條 EACL 可能有多個 條件判斷,將增加分析的複雜度,未來將在此部分 著力,因為 EACL 是最常用的 ACL。

(4)

圖 5 QoS 效能測試之實驗環境 QoS 功能主要是要達到標的流量所需的服務 品質,在標的流量的眼中,其他的流量便是背景流 量。因此,實驗環境建置如圖 5,SmartBits 產生的 標 的 流 量 穿過 待 測 路 由器 與 觀 察 用路 由 器 回 到 SmartBits,而背景流量則由一台有 SnifferPro 的電 腦產生,此流量穿過待測路由器與觀察用路由器流 到另一也有 SnifferPro 的電腦;兩路流量在待測路 由器的 s0/0 輸出介面競爭頻寬,所有待測的 QoS 功能都設定在此介面,計有 FIFO、PQ、CBWFQ、 CAR 與 GTS。將評量的效能標準計有:CPU Load、 Correctness 與 Convergence Time。關於 CPU Load, 特別探討 QOS 功能不利用 ACL 與利用 ACL 做流 量分類所造成 CPU Load 差異;不利用 ACL 分類的 方法是以介面(Interface 簡記為 Int)名稱來區分流 量,在本環境中,標的與背景流量分別來自待測路 由器 Fa0/0 與 Fa0/1。Correctness 則研究不同型態 (bursty v.s. smooth)之背景流量對標的流量的服務品 質的影響,以及同流速但不同封包大小的標的流量 可獲得的頻寬配額是否相同。至於 Convergence Time 則是探討在輸入流速改變時頻寬分配重達穩 定時所須之時間。 在此考量的條件只有不同的路由器機型,同一 機型內不同的封包交換模式(PS、FS、CEF)不列入 考量,因為在由基本效能的 ACL Test 已獲知 PS 不 夠效能執行 QOS 功能,而 CEF 只有在路由表很大 時才會優於 FS,此測試所需路由極少,是看不出 CEF 之效能,因此只考量 FS 所造成的 QOS 效能。

4. 實驗結果與數據分析

實 驗 之 結 果 與 分 析 分 別 以 基 本 效 能 測 試 與 QoS 效能測試來描述;由於受限於篇幅,在此無法 將 Cisco 2600XM 系列的測試數據完全顯示,僅以 Csico 2651XM 的數據為代表,並分析之。 (1) 基本效能測試之結果 如圖 4 的測試環境,SmartBits 產生封包流到待 測試路由器,每一封包長 64 Bytes,初始的速率為 0.84Mbps (近似於 1250pps) ,傳送 300 秒,每次往 上遞增 0.84Mbps,直到 SmartBits 發覺通過路由器 的封包有遺失,全程 CPU Load 之變化如圖 6 所示。

圖 6 Cisco 2651XM 基本效能測試之 CPU Load 圖 6 顯示 5 種測試,包含 3 種 Impact Tests(對應 PS、 FS、CEF 等交換模式)與 2 種 ACL Tests(對應 FS 與 CEF),由於 PS 的效能太差幾乎無法執行 ACL Test 故圖中無 ps(ACL)之測試。ACL Test 是在路由器中 分別加入 1、5、10 條 ACLs 作為測試條件,由於 FS 或 CEF 都會啟動 Cisco Netflow 功能,而 Neflow 能加速 ACL 處理,它使得封包流(flow)的第一個封 包才須檢查所有的 ACLs,往後的封包都直接到 Netflow 所建立的 Flow Cache 中取得出入控制的資 訊,而不須去檢視所有的 ACLs,以致 ACL 的數量 不對 Netflow 的效能產生影響,也因此不影響 FS 與 CEF 的效能。圖 6 之 fs(ACL)測試的 CPU Load 約比 fs 測試高了 10%左右,這應該是 fs(ACL)需額 外去搜尋 Flow Cache 的原因。

測試結果顯示 fs 的 CPU Load 與 CEF 相仿卻 遠低於 ps;ACL Tests 較 Impact Tests 的 CPU Load 約增加 10%。表 1 是兩種測試的最大封包遞送率, ACL Tests 的封包遞送率在各型路由器均下降最少 5K pps。 表 1 封包遞送率比較表 C2611XM C2621XM C2651XM 官方公佈數據 20 Kpps 30 Kpps 40 Kpps Impact Test 25 Kpps 30 Kpps 37.5 Kpps ACLs Test 20Kpps 23.7 Kpps 31.25 Kpps (2) QOS 效能測試之結果 如圖 5 的測試環境,SmartBits 產生一標的流量 穿過待測試路由器再回到自身,而背景流量則由一 電腦的 SnifferPro 產生,穿過待測試路由器後抵達

(5)

另一電腦。圖 7 顯示所有 QOS 功能的 CPU Load 測 試,所有測試的背景流量均相同,由 SnifferPro 產 生,是一 bursty 流量,流速為 7142pps(約 4.8Mbps), 標的流量之初始速率 744pps(約 0.5Mbps),傳送 300 秒,每次往上遞增 0.5Mbps,兩流量通過測試路由 器的 s0/0 輸出介面,其介面頻寬為 4Mbps,QoS 功 能加諸在此介面用以控制標的流量的服務品質。

圖 7 Cisco 2651XM QoS 效能測試之 CPU Load 首先比較 FIFO、PQ 與 CBWFQ 之測試, FIFO(ACL)是以 ACL 區分標的與背景流量但 s0/0 設為 FIFO,PQ(ACL)與 CBWFQ(ACL)則是 s0/0 分 別設為 PQ 與 CBWFQ,PQ(INT)與 CBWFQ(INT) 是 以輸入介面(Int)來區分標的與背景流量而 s0/0 分別 設為 PQ 與 CBWFQ,對於 PQ,標的與背景流量的 priority 分別設為 High 與 Low,對於 CBWFQ,標 的與背景流量的保障頻寬均設為 1Mbps。FIFO(ACL) 較 FIFO 的 CPU Load 高,在 Load 低時約差 5%, 在 Load 高時約差 10%;PQ(ACL)較 PQ(INT)的 CPU Load 高出 10~15%,而 PQ(INT)反而低於 FIFO 的 CPU Load,這主要是因為背景流量在 PQ 的作用下 頻寬都讓與標的流量,當背景流量的 burst 出現時, 較多的 burst 流量被丟棄,故而留在路由器的封包 量就少了,因此 CPU Load 就較輕;PQ(ACL)、 PQ(INT)與 FIFO 的現象說明PQ 本身並不會增加太 多 CPU Load , 增 加 Load 的 是 ACL 。比 較 CBWFQ(ACL) 、 CBWFQ(INT) 與 FIFO 則 得 知

CBWFQ 較 FIFO 增加約 20%的 Load,這主要來自 於 CBWFQ 的運算,而非來自於 ACL。

其次,比較 CAR、GTS 與 FIFO,對於標的與 背景流量,CAR 與 GTS 的速率限制均在 2Mbps; CAR 與 GTS 無法用 Int 來區分流量,故沒 有 CAR(INT)與 GTS(INT)的測試;比較 CAR(ACL)、 GTS(ACL)與 FIFO 發現在 CPU Load 輕時,CAR 與 GTS 的 Load 均低於 FIFO,在 Load 高時 CAR 仍低 於 FIFO,這是因為 CAR 將輸出總流量限制在 4Mbps,如此低的流量當然 Load 較低,但 GTS 由 於有 buffer 可儲存 bursty 流量,存在路由器的流量 便較大,此外多了 buffer 須管理,Load 就較 FIFO 為高了。這結果顯示 GTS 較 CAR 耗費 CPU Load。

圖 8 Cisco 2611XM 之 PQ 正確性測試(一) 圖 9 Cisco 2611XM 之 PQ 正確性測試(二) 圖 8 與 9 顯示 PQ 的 Correctness 測試結果。圖 8 的測試條件是:高優先權的 SnifferPro 流量 100 Kbps(圖上方曲線)與低優先權的 SmartBits 流量 4 Mbps(圖下方曲線),匯入瓶頸頻寬為 56 Kbps 的介 面。SnifferPro 流量出現時,SmartBits 流量並未被 壓制到 0,實乃由於 SnifferPro 產生的流量是屬於 Bursty 型態,所以抵達的封包數超出路由器在該單 位時間內的能力範圍而未能處理導致遺失,也因此 雖然有高優先權的保證,低優先權的流量卻仍能獲 得頻寬。圖 9 的測試條件是:高優先權的 SnifferPro 流量 90 Kbps(圖上方曲線)與低優先權的 SmartBits 流量 3.6 Mbps(圖下方曲線),我們透過調整 100M 網路卡的傳輸速率為 10M,讓 SnifferPro 產生的流 量 Bursty 效應減緩再做測試,SnifferPro 流量出現 時,SmartBits 流量則被壓制到 0。圖 8 與 9 顯示 PQ 是正確的,但輸入流量的型態往往導致迷思。 表二顯示封包流的封包大小對 CBWFQ 的 Correctness 測試結果。兩封包流分別由 SnifferPro 與 SmartBits 產生;SnifferPro 每隔 1ms 送出一個 64 byte 封包,顯示送出 512 pps 即 344.064 Kbps (= 512*(64+20)*8);SmartBits 的 FastEthernet 介面則送 出 1.72%的分量速率,等於 1720 Kbps;兩流量穿過 待測路由器介面 s0/0(頻寬為 768 Kbps),兩流量的 保障頻寬分別為 96 Kbps 與 480 Kbps,其中 96 Kbps

(6)

相當於 200 pps (= 96K/((64 – 4)*8)),Test0 與 Test1 分別設定 SmartBits 產生 64 與 1514 byte 的封包流, 他們的保障頻寬相當於 1000 與 39.735 pps。在 Test0 兩流量封包大小相同,其 BAD 值趨近於零,表示 CBWFQ 運作正確,但在 Test1小封包流量與大封包 流量無法獲得公平的頻寬分配,在此例約有 21%的 偏差。 表 2 封包大小之於 CBWFQ 之正確性 s0/0: 768Kbps SnifferPro SmartBits 流速(Kbps) 344.064 1720 保障頻寬(Kbps) 96 480 Test0 Test1 封包大小(bytes) 64 64 1514 保障頻寬(pps) 200 1000 39.735 Test0 頻寬分配(pps) 297 1479 X Test1 頻寬分配(pps) 317 X 52 BAD 0.0041 0.2112

最後分析 Convergence Time,我們以 SnifferPro 抓取標的流量的封包,發現當 CBWFQ 頻寬重新分 配時,封包與封包間的 inter-arrival time 是立刻反應 這樣的變化,所以 Convergence Time 趨近於 0。

5. 結論

本研究的貢獻在於我們提供給一網路路由器 執行 QoS 功能時之效能數據,而網路 QoS 規劃工 程師可依此數據作網路品質服務之規劃與建置。無 形的貢獻在於提升了對網路設備路由器的 QoS 測 試相關經驗。這些經驗分述如下:

1) ACL Tests 較 Impact Tests 的 CPU Load 約增加 10%。關於兩種測試的最大封包遞送率,ACL Tests 的封包遞送率在各型路由器均下降最少 5K pps。

2) 在 QOS 之 CPU Loading 測試方面:PQ 本身並 不會增加太多 CPU Load,增加 Load 的是 ACL。CBWFQ 較 FIFO 增加約 20%的 Load, 這主要來自與 CBWFQ 的運算,而非來自於 ACL。在相同的測試條件下,GTS 比 CAR 耗 費較多的 CPU Load。

3) 至於 QOS 之 Correctness 測試:Bursty 封包流會 使 PQ 的測量者誤以為 PQ 運作不正確,實則是 測量工具的不精確。然而,封包大小差距大的 兩封包流在 CBWFQ 的頻寬分配下是無法得到 公平的分配,這使得 CBWFQ 的正確性在某些 情況下是有待商榷的。 4) 最後,CBWFQ 之 Convergence Time 趨近於 0 參考文獻 [1] ANDREW S. TANENBAUM, 蔡明志譯, 第三版, “電腦網路”

[2] G. Hasegawa, M. Murata, “Survey on Fairness

Issues in TCP Congestion Control Mechanisms,” IEICE TRANS. COMMUN. vol. E84-B, NO.6, Page(s):1461-1471, June 2001.

[3] Joerg WidMer, Robert Denda, and Martin Mauve, "A Survey on TCP-Friendly Congestion Control", IEEE Network, May/June 2001.

[4] W. Richard Stevens, “TCP/IP Illustrated, Volume 1”

[5] 林盈達, “寬頻網際網路品質的解決方案”, 網路 通訊, 101 期, 1999 年 9 月, 頁 122-128

[6] 蔡建新, 第一版, “網路工程概論”

[7] Cisco Systems, “Cisco - How to Choose the Best Router Switching Path for Your Network,” http://www.cisco.com.

[8] Cisco Systems, “Cisco - Cisco 2600 Series Router Architecture,” http://www.cisco.com.

[9] Cisco Systems, “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 CCNA 1 and 2 Companion Guide,” 3rd Ed., Cisco Press, 2005.

[10] http://www.cisco.com/warp/public/63/2600_arc hitecture_23852.pdf [11] http://www.cisco.com/univercd/cc/td/doc/produc t/software/ios121/121cgcr/QoS_c/qcdintro.pdf [12] http://www.cisco.com/univercd/cc/td/doc/produc t/software/ios120/120newft/120t/120t5/cbwfq.pdf [13] http://www.cisco.com/univercd/cc/td/doc/produc t/software/ios121/121cgcr/QoS_c/qcprt4/qcdpolsh. pdf [14] http://www.cisco.com/warp/public/cc/pd/iosw/te ch/carat_wp.pdf [15] http://www.cisco.com/univercd/cc/td/doc/cisint wk/ito_doc/QoS.pdf

數據

圖 4  基本效能測試之實驗環境  此測試包含 Impact Test 與 ACL Test,測試環境 建立如圖 4 所示,流量由 SmartBits 穿過待測試路 由器回到 SmartBits,逐步提升流量以增加路由器的 壓力,當 SmartBits 從返回的流量發現有封包漏失 時,便表示待測路由器開始遺失封包,他已無法承 載更高的流量,此時的流量速率便是該路由器最大 的封包遞送率。流量在增加時也同時紀錄該路由器 的 CPU Load,以了解流量的衝擊對路由器 Load 的 影響,為觀察此值,須從旁接一觀
圖 5  QoS 效能測試之實驗環境  QoS 功能主要是要達到標的流量所需的服務 品質,在標的流量的眼中,其他的流量便是背景流 量。因此,實驗環境建置如圖 5,SmartBits 產生的 標 的 流 量 穿過 待 測 路 由器 與 觀 察 用路 由 器 回 到 SmartBits,而背景流量則由一台有 SnifferPro 的電 腦產生,此流量穿過待測路由器與觀察用路由器流 到另一也有 SnifferPro 的電腦;兩路流量在待測路 由器的 s0/0 輸出介面競爭頻寬,所有待測的 QoS 功能都設定在此介
圖 7  Cisco 2651XM QoS 效能測試之 CPU Load  首先比較 FIFO、PQ 與 CBWFQ 之測試, FIFO(ACL)是以 ACL 區分標的與背景流量但 s0/0 設為 FIFO,PQ(ACL)與 CBWFQ(ACL)則是 s0/0 分 別設為 PQ 與 CBWFQ,PQ(INT)與 CBWFQ(INT)  是 以輸入介面(Int)來區分標的與背景流量而 s0/0 分別 設為 PQ 與 CBWFQ,對於 PQ,標的與背景流量的 priority 分別設為 High 與 Low,對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章將對 WDPA 演算法進行實驗與結果分析,藉由改變實驗的支持度或資料 量來驗證我們所提出演算法的效率。實驗資料是以 IBM synthetic data generator

由於本計畫之主要目的在於依據 ITeS 傳遞模式建構 IPTV 之服務品質評估量表,並藉由決

本研究依據受試者網路人際程度的不同,將受試者網路人際程度各題項所得的分

接下來我們將討論切換的機制,因為在我們假設的網路環境下,所以 sink 是保持在接收資料的狀態。網路中所有的感測點都將資料往 sink 端傳送,但是

Selcuk Candan, ”GMP: Distributed Geographic Multicast Rout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我們用一因子變異數分析的 F 檢定及 Welch、Brown-Forsythe 的 檢定,從原本的 14 個變數中找出具有區別能力的 10 個變數來做區別 分析。由卡方圖知道四種土壤的 10

本研究於 2017 年 4 月以市面上瓶裝水的品牌隨機抽取國內外各五種品 牌作為研究對象,並利用環檢所公告之採樣方法檢測,收集的樣本以兩種

由於 CFRP 此類特殊材料之設計規範現今僅有加拿大的公路設 計規範與日本土木工程師協會所制訂外,丹麥的設計規範並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