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父母親幽默風格對子女心理適應之影響─以復原力為中介變項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父母親幽默風格對子女心理適應之影響─以復原力為中介變項"

Copied!
7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在職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學志. 博士. 張仁和. 博士. 父母親幽默風格對子女心理適應之影響 ─以復原力為中介變項. 研究生:郭家如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 1.

(2) 致謝詞 能夠回到師大讀研究所,雖然辛苦卻也是一種享受,而越是辛苦也越能感受 到收穫的美好。好不容易撐過了三年的研究所課程,沒想到卻在最後一個關頭卡 住了,經常會被自己打敗,從一開始著手想論文計畫就千頭萬緒,遲遲無法確定 好一個方向,對於自己的想法也全然沒有信心,甚至一度想要放棄休學。後來, 在家人的支持與朋友的鼓勵之下,以及參與幾場論文口試的旁聽之後,讓我決定 再給自己一個機會。 感謝陳學志老師在我重新開機的關鍵時刻給予我指導,重拾我的信心,幫助 我化不可能為可能,協助我奠定明確的研究題目與方向,以及讓我加入研究室的 會談,讓我看見大家都在學術研究中努力,甚至能夠樂在其中、充滿歡笑。此外, 也很幸運可以得到張仁和老師的指導,在撰寫論文與研究方法方面讓我獲得很大 的學習與協助,在此由衷地向兩位指導教授致上最深的敬意與謝意。 現在我終於完成論文,晉升為名符其實的碩士生,這一路讓我學到了很多, 見識到了很多,除了是在學術研究、輔導領域的鑽研,更是我人生課題的成長, 它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階段性任務的完成,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希望以後 繼續努力。過程中有太多要感謝的人,謝謝兩位辛苦的口試委員─邱發忠老師與 詹雨臻老師,提供我許多精闢的建議。謝謝協助我完成問卷的老師─梅君、婷玉、 小明、幸醬、阿媚、芳子、花花妞,因為有你們的幫忙才能成就這份論文資料。 謝謝當初拉拔我進入輔導領域的楊惠如主任,以及一路互相扶持的輔導工作夥伴 ─瑞玲、鈺婷、小葵、淑華、薇雅、宣勳,一路相挺的薌如、怡婷和 Jerry,最後 是我最最親愛的家人,謝謝你們對我的包容與照顧。. 家如謹誌 i. 103 年 6 月.

(3) 中文摘要 幽默對於因應個人壓力與促進人際互動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近期研究更 精緻化地區分出不同的幽默方式,主要以 Martin、Puhlik-Doris、Larsen、Gray 和 Weir(2003)的「幽默風格量表」為主,他們以價性(正向與負向)和人我(自我 與他人)區分出四種幽默風格: 「自我提升型幽默」 、 「親和型幽默」 、 「自我貶抑型 幽默」、和「攻擊型幽默」。然而,以往國內研究較偏向幽默風格與個人身心適應 的關聯,較少探討在不同人際關係中的影響。據此,本研究延伸至家庭關係,探 討父母幽默風格對其青少年子女心理適應的影響,以及此影響機制,是否會因不 同的幽默風格強化或弱化青少年復原力,進而再影響青少年心理適應。本研究蒐 集臺灣七至九年級之青少年研究參與者,共 351 組對偶樣本。在父母的部分,施 測中文版幽默風格量表;在青少年部分,則施測生活滿意度和心理憂鬱量表為心 理適應指標以及復原力量表。結果發現:父親的攻擊型幽默與青少年生活滿意度 及復原力呈現負相關,並與青少年心理憂鬱呈現正相關。另一方面,父親的自我 提升型幽默以及母親的親和型幽默則與青少年生活滿意度及復原力呈現正相關, 並與青少年心理憂鬱呈現負相關。此外,青少年復原力與青少年生活滿意度呈現 正相關,並與心理憂鬱呈負相關。後續分析發現,父親的攻擊型與自我提升型幽 默、以及母親的親和型幽默對於青少年生活滿意度和心理憂鬱的關聯,是透過青 少年復原力所中介。該結果顯示出父親使用過多的攻擊型幽默可能會弱化青少年 復原力,進而負向影響心理健康;相對的,當父親使用較多的自我提升幽默,或 是母親使用較多的親和型幽默,則有助於青少年強化復原力,進而正向影響心理 健康。整體而言,本研究延伸幽默風格至家庭關係中,並且發現父親與母親在不 同幽默風格對青少年復原力與心理適應的影響特性。. 關鍵字:幽默風格、復原力、心理適應 ii.

(4)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humor styles on young adolescents’ well-be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resilience Chia-Ju Kuo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humor styles on young adolescents’ well-being, and the mediational effect of the young adolescents’ resilience. The study recruited 351 young adolescents and their parents in Taiwan. The measurements includ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of the Humor Style Questionnaire(HSQ-TC), Inventory of Adolescent Resilience(IAR),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 SWLS ) , and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ing: aggressive humor styles of fathers 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young adolescents’ resilience 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 and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young adolescents’ depression. Self-enhancing humor style of fathers and affiliative humor style of mothers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young adolescents’ resilience 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 and 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young adolescents’ depression.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young adolescents’ resilience 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young adolescents’ resilience and depression. Young adolescents’ resilience fu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s’ satisfaction with life and self-enhancing iii.

(5) humor style of fath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s’ satisfaction with life and aggressive humor style of fath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s’ satisfaction with life and affiliative humor style of mothers. Young adolescents’ resilience fu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s’ depression and self-enhancing humor style of fath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s’ depression and aggressive humor style of fath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s’ depression and affiliative humor style of mothers.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consultation and research limitation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 humor styles, resilience, well-being. iv.

(6) 目次 致謝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次...................................................................................................................................v 表次.................................................................................................................................vii 圖次................................................................................................................................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幽默風格之內涵與相關研究...................................................................6. 第二節. 復原力之內涵與相關研究.....................................................................15. 第三節. 幽默風格、復原力與心理適應之相關研究.........................................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27. 第二節. 研究假設.................................................................................................28. 第三節. 研究對象.................................................................................................29. 第四節. 研究工具.................................................................................................30. 第五節. 資料分析.................................................................................................34. 第四章 研究結果.........................................................................................................35 第一節. 父母親幽默風格、子女復原力與心理適應之現況分析......................35. 第二節. 父母親幽默風格與子女復原力、心理適應之相關分析.....................37. 第三節. 青少年子女復原力與心理適應之相關分析.........................................39 v.

(7) 第四節. 復原力在父母親幽默風格與子女心理適應之中介效果…….............40. 第五章 討論、結論與建議...........................................................................................48 第一節. 討論.........................................................................................................48. 第二節. 結論.........................................................................................................53. 第三節. 建議.........................................................................................................54. 參考文獻.........................................................................................................................56 中文部分.................................................................................................................56 英文部分.................................................................................................................62 附錄…….........................................................................................................................66 附錄一:正體中文版幽默風格量表使用同意書.................................................66 附錄二:青少年復原力量表使用同意書.............................................................67. vi.

(8) 表次 表2-1-1. 幽默風格量表架構..........................................................................................8. 表2-1-2. 幽默風格之國外相關研究..............................................................................9. 表2-1-3. 幽默風格之國內相關研究.............................................................................11. 表2-2-1. 復原力針對一般族群之相關研究…….........................................................18. 表2-2-2. 復原力針對特定族群之相關研究.................................................................21. 表2-3-1. 復原力內外在層面之相關研究.....................................................................23. 表3-4-1. 幽默風格各分量表之題數分配.....................................................................30. 表3-4-2. 幽默風格各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分析.........................................................31. 表3-4-3. 復原力各分量表之題數分配.........................................................................32. 表4-1-1. 青少年子女在復原力量表與心理適應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35. 表4-1-2. 父母親在幽默風格各分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36. 表4-2-1. 父母親幽默風格與子女復原力及心理適應之交互相關係數矩陣.............38. 表4-3-1. 青少年子女復原力與心理適應之交互相關係數矩陣.................................39. 表4-4-1. 父母親幽默風格預測子女復原力之情形…….............................................41. 表4-4-2. 父母親幽默風格預測子女對生活滿意度之情形.........................................42. 表4-4-3. 父母親幽默風格預測子女憂鬱心理狀況之情形.........................................43. 表4-4-4. 復原力在父母親幽默風格和子女對生活滿意度之中介效果摘要表.........45. 表4-4-5. 復原力在父母親幽默風格和子女憂鬱心理狀況之中介效果摘要表.........47. vii.

(9) 圖次 圖 3-1-1. 研究架構........................................................................................................27. 圖 4-4-1. 中介效果說明圖............................................................................................40. viii.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了解父母親幽默風格對子女心理適應的影響,並且以子女復原力 為中介變項,分析三者之間的關係。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教育相關實 務與研究工作參考。全章共有三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和研 究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將幽默分為「對自己或對他人」和「良善的或有害的」兩向度,並依據此向 度提出了四種類型的幽默風格,分別為: 「親和型幽默」 、 「自我提升型幽默」 、 「攻 擊型幽默」 、 「自我貶抑型幽默」 ,前兩者為正向型幽默風格、後兩者為負向型幽默 風格,發展出幽默風格量表(Humor Styles Questionnaire, HSQ),一方面呈現出幽 默風格的個體差異,另一方面也指出正負向型幽默風格對於個體在身心方面的影 響,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Martin, Puhlik-Doris, Larsen, Gray, & Weir, 2003)。國內 學者以「幽默風格量表」為藍圖,透過完整與嚴謹的翻譯程序,發展出中文版「幽 默 風 格 量 表 」(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of the Humor Styles Questionnaire, HSQ-TC),並且保留幽默風格量表的構念,希望能夠探討不同文化潛在有益與有 害的幽默類型,用以分析幽默和涉及各種心理運作的關聯(詹雨臻、陳學志、卓 淑玲、Martin,2011)。關於幽默風格的研究,從以前到現在已經累積不少研究成 果,早期著重於幽默風格與個人身心因素的探究,近年來逐漸發展為探討與身旁 重要他人之間幽默風格的關係,例如:親子關係(湯佳偉,2010;安志佩,2013)、 師生關係(黃薌如,2013)。然而,至今在國內以關係配對來探討幽默風格的研 究仍為少數,因此本研究延續親子幽默風格的研究,將父母親列入研究對象,以 探討父親與母親的正負向型幽默風格對於其子女的影響。. 1.

(11) 青少年是由兒童時期轉換至成人時期的重要階段,在生理、人格和社交等方 面的發展都有著重大的改變(Seng,1998)。從復原力的角度來看,具有復原力 危險因子的青少年可能會面臨危機,而具有復原力保護因子的青少年則可能會創 造優勢(Masten,2004)。王鍾和(2001)提到:如果孩子在面對困境時,父母 親能夠在心理上給予溫暖支持,那麼孩子就能夠以更積極的方式去因應。林清文 (2003)從人格成長的觀點來看,包括:良好的自尊、和諧的家庭成長經驗、良 好的社會外在支持系統等,皆為復原力的範疇。處於壓力情境或長期逆境中的兒 童,若能擁有社會支持及改變人生的機會,往往能夠減少逆境的衝擊效應與危機 的連鎖累積(曾文志,2005) 。許多研究紛紛指出:親子關係、家庭力量、社會支 持等對於復原力的影響(陳金彌,2007;汪敏慧,2008;張秋香,2009;常欣怡, 2012;李秋涼,2012;劉晏廷,2013)。家庭系統是青少年熟悉且受到最多直接 影響的生活脈絡,在此脈絡當中也是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結構因素(吳 齊殷、黃鈺婷,2010)。因此本研究所探討的是:父母親的幽默風格(正向型幽 默與負向型幽默)對於青少年復原力和心理適應的影響。此外,適應與發展良好 是青少年具有復原力的結果(陳金彌、陳月枝,2007),而復原力更是與適應有 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詹雨臻、葉玉珠、彭月茵、葉碧玲,2009);對於青少年來 說,在重要的發展過程當中,復原力對於其心理適應的影響,彼此之間的關係如 何?以及復原力在父母幽默風格與本身心理適應之間的影響情形?皆為本研究所 欲探討的方向。. 2.

(1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之研究動機,歸納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如後說明: 一、 研究目的 (一)探討父母的幽默風格與子女復原力的相關情形。 (二)探討父母的幽默風格與子女心理適應的相關情形。 (三)探討復原力與心理適應的相關情形。 (四)探討復原力對父母幽默風格與子女心理適應之間的中介情形。. 二、 研究問題 (一)父母的幽默風格與子女的復原力是否有所相關? (二)父母的幽默風格與子女的心理適應是否有所相關? (三)復原力與心理適應是否有相關? (四)父母的幽默風格對子女心理適應的影響是否會透過其復原力所中介?. 3.

(1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幽默風格 幽默風格為個體在使用幽默時的表現類型(詹雨臻等人,2011),本研究採 用詹雨臻等人(2011)依據幽默風格量表(HSQ),發展而成的「中文版幽默風 格量表」(HSQ-TC)進行測量。依照四個分量表得分為判斷標準,分量表得分越 高者表示在該向度的幽默風格愈高,得分越低則反之,四個幽默風格分述如下: (一)親和型幽默(Affiliative humor) 是指個人傾向於說有趣的事情、講笑話和進行機智詼諧的戲謔來娛樂大家, 以促進人際關係,減低人際互動的緊張,是屬於對外正向型的幽默風格。 (二)自我提升型幽默(Self-enhancing humor) 是指個人會以幽默的角度看待生活,會覺得失諧的生活有趣,處於壓力或逆 境時仍能維持幽默的看法,將幽默作為情緒調節和因應機制,是屬於對內正向型 的幽默風格。 (三)攻擊型幽默(Aggressive humor) 是指一種譏諷、嘲弄、挖苦、貶低與揶揄他人的幽默方式,具有潛在性的攻擊 性(例如:性別歧視與種族歧視),屬於對外負向型的幽默風格。 (四)自我貶抑型幽默(Self-defeating humor) 是指使用自我嘲諷式的幽默,經常會以自己的缺陷來開玩笑,做些或說些有 關自己的糗事來取悅他人、討好他人或得到認可,甚至當被嘲笑時也會一起取笑 自己,屬於對內負向型的幽默風格。. 二、復原力 復原力是指個體成功適應與勝任工作的能力,擁有高復原力的個體,即便是 處於壓力大的處境當中,仍能運用內外在資源來化解困境,並且朝積極正向發展 (Egeland, Carlson, & Sroufe, 1993)。本研究以詹雨臻等人(2009)所發展的「青 4.

(14) 少年復原力量表」(Inventory of Adolescent Resilience, IAR)進行測量,其包含: 問題解決與認知成熟、希望與樂觀、同理心與人際互動和情緒調節等分向度,再 依照總量表得分為判斷標準,量表總得分越高者表示其復原力越高,總得分越低 則反之。分向度敘述如下: (一)「問題解決」與「認知成熟」:前者是指能有效地規劃並運用適當的策略解 決問題,以及能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尋求適當的支援與協助;後者指勇於面對挫折 與困難,做事負責、積極,且能從錯誤當中學習與成長。 (二) 「希望與樂觀」:是指能抱持樂觀與自信的態度,對未來懷抱希望。 (三)「同理心」與「人際互動」:前者是指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設想,並能主動關 懷與鼓勵他人;後者是指願意分享、傾聽,樂於助人,及能與他人有效溝通。 (四)「情緒調節」:是指能清楚表達並控制自己的情緒,且能有效將負向情緒轉 化為正向情緒。. 三、 心理適應 強調個人自覺對生活的滿足感,是壓力調適的正向結果(陳金彌,陳月枝, 2007)。本研究所指的「心理適應」,正負向指標各取一項進行測量:正向指標為 「對生活滿意度」,所使用的量表為 Diener、Emmons、Larsen 和 Griffin(1985) 所發展,Wu 與 Yao(2006)所翻譯的「生活滿意度量表」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分數愈高表示對整體生活感受愈好,分數低者反之;負向指標為「憂鬱 心理狀況」,所使用的量表為 Radloff(1977)所發展,Chien 與 Cheng(1985)所 翻譯的「心理憂鬱量表」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 分數愈高代表越憂鬱,分數低者反之。. 5.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了解父母親幽默風格對子女心理適應的影響,並且以子女復原力 為中介變項,分析三者之間的關係。以此為目的,本章將進行相關文獻探討以作 為研究設計的基礎。本章共有三節,第一節為「幽默風格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第 二節為「復原力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第三節為「幽默風格、復原力和心理適應之 相關研究」。分述為下:. 第一節. 幽默風格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一、幽默之內涵 幽默為理解和表達可笑的事物或使他人發笑的一種才能、一種生活藝術(蕭 颯、王文欽、徐智策,1991)。Nazareth(1988)視幽默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為「引 發幽默刺激的形式」 ,例如:喜劇、笑話;第二層為「個體知覺幽默刺激後所產生 的認知、情緒等」,例如:好笑、有趣;第三層為「幽默所產生的外在行為」,例 如:「笑」 、「微笑」等反應。陳學志(1991)提出幽默是「一組特定的刺激,能引 起好玩的性質,個體知覺幽默刺激後能產生認知或情緒上的經驗,並產生外在可 觀察到的反應,除能理解幽默的意義外,並能依情境的變化創造出好笑的事件。」 幽默的五種向度:一、幽默刺激:指具有「笑」、「好玩」成分的刺激因子的集合 體;二、幽默經驗:幽默刺激使個體知覺之後,能產生認知或情緒上的經驗;三、 幽默反應:可由「幽默」產生之後一些外在可觀察的反應,作為判別依據;四、 產生創造幽默的能力:對周遭環境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並依情境的變化創造出各 種幽默事件;五、理解幽默的能力:對幽默刺激材料能夠認知,進而產生好笑的 感覺(邱發忠,1999)。王建雅(2010)從許多學術觀點中分析出對幽默的界定, 包括: 「個人特質」與「社會應用」兩大層面,前者為: 「個體對幽默的 1.生產性: 製造幽默的能力;2.辨識性:體察幽默的能力;3.欣賞性:享受幽默的能力;4.轉化 6.

(16) 性:轉變思維的能力」;後者為:「1.因應性:以幽默應對問題的能力;2.社交性: 人際溝通的能力」。. 對於幽默的觀點,因為研究的興趣不同而有不同的重點(陳學志,1991) ,透 過上述文獻資料中對於幽默的闡述,可以了解到幽默擴及到生活當中,可視為個 體的人格特質、生活態度、以及與人的一種互動。本研究旨在探討父母親的幽默 風格與其子女復原力以及心理適應之間的關係。在家庭生活當中,父母親幽默方 式的展現,會對於其子女在復原力與心理適應的影響為何?以下將對幽默風格相 關文獻資料做一分析。. 7.

(17) 二、幽默風格之內涵 Craik、Martin與Nelson(1996)以自陳量表(The Humorous Behavior Q-sort Deck) 進行研究,對456名大學生調查其幽默行為,整理出五種幽默風格,包括:1.社交 和諧型與冷漠型幽默、2.反射型與笨拙型幽默、3.勝任型與無能型幽默、4.草根型 與壓抑型幽默、5.親切型與卑劣型幽默。Kirsh 與 Kuiper(2003)發展出幽默行為 量表-修訂版(Humorous Behavior Desk-Revised, HBD-R) ,重新歸類出七項類別, 包括:1.社會和諧與一般幽默感、2.粗魯型幽默、3.笨拙型幽默、4.謹慎型幽默、 5. 機智型幽默、6.捉弄型幽默、7.補償型幽默。Martin 等人(2003)進一步以「對 自己或對他人」 、 「善意的或惡意的」兩個向度為架構,發展出幽默風格量表 (HSQ) , 區分出四種幽默風格類型,架構如表2-1-1。 表2-1-1 幽默風格量表架構 對自己. 對他人. 善意. 自我提升型幽默 (Self-enhancing humor). 親和型幽默 (Affiliative humor). 惡意. 自我貶抑型幽默 (Self-defeating humor). 攻擊型幽默 (Aggressive humor). 資料來源:Martin, et al., 2003.. 根據以上的內容可以知道,幽默風格的內涵除了正向概念,例如:有趣、機 智、親近、親切等,亦包含了諷刺、卑劣、冷漠、貶低等負向概念,不同的幽默 表現方式被加以區分,運用量表來測量個體所呈現的幽默傾向。詹雨臻等人(2011) 以 HSQ 的構念為基礎,編修成正體中文版幽默風格量表(HSQ-TC) ,經過嚴謹的 翻譯程序和信效度考驗,對於探討幽默與各種心理狀態的關聯十分有助益,因此 本研究採用此量表作為測量個體幽默風格之工具,針對父母親幽默風格與其子女 復原力和心理適應之間關係做一分析。. 8.

(18) 三、幽默風格之相關研究 有關幽默風格的研究,國內外皆累積許多文獻資料,研究對象從校園裡的學 生(賴建志,2005;何宜錚,2008;林水見,2009;蔡思賢,2009;葉季蓉,2010; 任育瑩,2010)與老師(陳瑾,2011),到社會中的上班族(柯淑蕙,2008;管意 璇,2009) 。就研究層面來看,包含了不同性別與年齡在幽默風格的表現情形,以 及幽默風格與人格特質(林水見,2009;吳孟真,2009) 、與自尊(郭美君,2004; 何宜錚,2008)、與創造能力(任育瑩,2010;葉季蓉,2010)、與攻擊行為(蔡 思賢,2009),以及和幸福感(賴建志,2005)等心理概念的關係。近年來也開始 出現除了以單一個體為研究對象之外,擴展到個體與週遭相關人員的關係探討, 例如:親子之間的幽默風格為研究方向(湯佳偉,2012;安志佩,2013) ,再加以 探討與其他心理變項之間的關聯,例如:依附關係。以下將部分國內外對於幽默 風格的相關研究加以整理,如表 2-1-2 和表 2-1-3 所示。. 表 2-1-2 幽默風格之國外相關研究 研究議題. 研究者. 研究內容. 人格特質. Saroglou. 1.以高中生、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Scariot. 2.研究發現:「親和型幽默」和「自我提升型幽默」. (2002). 與一致性、開放性、自尊為正相關。「攻擊型幽默」 與一致性、勤勉性為負相關。「自我貶抑型幽默」 與情緒穩定、自尊為負相關。. 心理健康. Chen. 1.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 Martin. 2.研究發現:「自我提升型幽默」和「自我貶抑型幽. (2007). 默」與心理健康有強烈相關。. 9. (續下頁).

(19) 研究議題. 研究者. 研究內容與發現. 人際關係. Martin. 1.研究對象的年齡分布從 14 至 87 歲。. 等人. 2.研究發現:「親和型幽默」分數高者和「自我貶. (2003). 抑型幽默」分數低者顯示有較親密的人際關係。. Kazarian. 1.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Martin. 2.研究發現:「自我貶抑型幽默」分數高的受試者. (2004). 與親密他人的關係較為焦慮。. Ward. 1.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2004). 2.研究發現:「自我提升型幽默」有助於關係滿意 度,「攻擊型幽默」則是相反。. Martin. 1.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 Dutrizac. 2.運用書寫日記來了解個人與社會互動的狀況。. (2004). 3.研究發現:「親和型幽默」會和親密他人從事較 多的正向活動。「自我提升型幽默」有較多的正向 口語互動。「攻擊型幽默」與「自我貶抑型幽默」 的人與負向言語溝通和活動有關。. Martin、. 1.以大學中的情侶為研究對象。. Campbell. 2.透過觀察情侶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使用親和型及. & Ward. 攻擊型幽默風格的情況並探討其影響。. (2006). 3.研究發現:「親和型幽默」的出現,使兩人越能感 受到問題獲得解決,並且能夠提高關係的整體滿意 度;「攻擊型幽默」的出現,使兩人較少感覺到問題 得到解決,而且對彼此的關係也較不滿意。. 10.

(20) 表 2-1-3 幽默風格之國內相關研究 研究議題. 研究者. 研究內容. 自尊. 郭美君. 1.. 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2004). 2.. 研究發現:自尊與「正向型幽默」為正相關;與 「自我貶抑型幽默」為負相關;與「攻擊型幽默」 無顯著相關。. 何宜錚. 1.. 以國中生的為研究對象。. (2008). 2.. 研究發現:自尊為「正向型幽默」與正相關;與 「自我貶抑型幽默」為負相關。. 幸福感. 賴建志. 1.. 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2005). 2.. 研究發現:「正向型幽默」顯示對生活滿意程度 較高,正向情緒經驗較多,負向情緒經驗較低; 「負向型幽默」則反之。. 情緒智慧. 何宜錚. 1..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 (2008). 2.. 研究發現:情緒智慧與「正向型幽默」為正相關; 與「攻擊型幽默」為負相關。情緒認知及情緒表 達與「親和型幽默」和「攻擊型幽默」為正相關。 情緒調節及情緒反省與「自我貶抑型幽默」為正 相關;與「攻擊型幽默」為負相關。. 攻擊行為. 蔡思賢. 1..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 (2009). 2.. 研究發現:幽默風格能有效預測攻擊行為,又以 「攻擊型幽默」具有最佳的解釋力。. 11. (續下頁).

(21) 研究議題. 研究者. 研究內容. 人格特質. 林水見. 1.. 以高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 (2009). 2.. 研究發現:人格特質的「外向性」、「親和性」、 「開放性」、「情緒穩定性」能分別預測四種幽 默風格。. 吳孟真. 1.. 以研究生人研究對象。. (2009). 2.. 研究發現:「正向型幽默」與人格特質的「外向 性」、「親和性」、「開放性」、「嚴謹性」為 正相關;與神經性為負相關。「負向型幽默」與 嚴謹性為負相關;與神經性呈正相關。. 創造力. 任育瑩. 1..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 (2010). 2.. 研究發現:「正向型幽默」與創造力達顯著正相 關;幽默風格能有效預測創造力,其中以「親和 型幽默」具有最佳的解釋力。. 嘲笑風格. 林水見. 1. 以高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 (2009). 2. 研究發現:「正向型幽默」能預測嘲笑風格的「喜 被笑」;「攻擊型幽默」能預測「喜被笑」與「喜 笑人」;「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能預測三種嘲笑 風格。. 蔡思賢. 1..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 (2009). 2.. 研究發現:幽默風格能夠有效預測嘲笑風格,其 中以「自我貶抑型幽默」對怕被笑、喜被笑及喜 笑人三種嘲笑風格皆具有解釋力。. 12. (續下頁).

(22) 研究議題. 幽默欣賞. 研究者. 研究內容與發現. 葉季蓉. 1..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 (2010). 2.. 研究發現:「攻擊出糗類型幽默欣賞」與幽默風 格皆具有解釋力。. 依附關係. 王建雅. 1.. 研究對象從國中生至成年人。. (2010). 2.. 研究發現:安全依附和「正向型幽默」為正相關, 且能顯著預測所有「正向型幽默」。焦慮依附和 「正向型幽默」為負相關,且能正向預測所有「負 向型幽默」。. 湯佳偉. 1.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 (2012). 2. 研究發現: (1)「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與父親依附為顯著正 相關 ,「負向型幽默風格」與父親依附為顯 著負相關。 (2)「正向型幽默風格」與母親依附為顯著正相關, 「負向型幽默風格」與母親依附為顯著負相關。 (3)國中生與母親的依附關係可完全中介「母親親 和型幽默風格」和「國中生自我提升型幽默風 格」的相關,以及完全中介母親和國中生在「攻 擊型幽默風格」上的相關。. 人際關係. 黃珮真 (2013). 1.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 2. 研究發現:「幽默風格」與人際關係為低度正相關。 「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與「攻擊型幽默風格」能 顯著預測人際關係。. 13. (續下頁).

(23) 研究議題. 研究者. 研究內容與發現. 親子間. 湯佳偉. 1. 研究對象為國中生,以及其父母親。. 幽默風格. (2012). 2. 研究發現: (1) 父親「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與國中生子女「攻 擊型幽默風格」有顯著負相關。 (2) 母親與國中生子女在「親和型」、「自我提升 型」、「攻擊型」、「自我貶抑型」等幽默風格有 顯著正相關。 (3) 母親「親和型幽默風格」和國中生子女「自我 提升型幽默風格」有顯著正相關。 (4) 母親「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和國中生子女「自 我貶抑型幽默風格」有顯著正相關。. 由以上的資料整理來看,在研究對象方面,國外的研究年齡層較廣,涵蓋: 年輕人、成年人與老年人,而國內的研究偏向以教育層級為調查單位,如:國中 生、高中職學生以及大學生、研究生。探討幽默風格與個人身心相關議題的研究 豐富且多元,例如:幽默風格與人格特質(Saroglo & Scariot, 2002;林水見,2009), 以及從正負向型幽默風格來進行分析,從不同風格的角度切入,釐清何種型態的 幽默有益身心?而何種幽默又可能危害身心(王建雅,2010)。綜觀近年來的研 究資料,逐漸出現著眼於關係配對的研究,例如:「探討親子之間的幽默風格的 關係」(湯佳偉,2012),然而這方面的研究現今仍為少數,本研究延續此種研 究類型,將研究觸角延伸至家庭層次,擴展研究對象至青少年與其父母親之間的 影響效果。對於青少年而言,父母親的影響仍為重大,親子關係更是教育工作中 十分重要的一環,因此研究者認為此研究方向有其必要性與獨特性。. 14.

(24) 第二節. 復原力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一、復原力之內涵 在牛津英文字典上,復原力的定義為:當物體被壓、拉、輾之後,可以再恢 復原來的外形或狀態,是一種彈性、彈力以及回能的現象,引申為:人在困境中 康復的能力(Soanes & Stevenson, 2003)。從國內學者早期所整理的文獻資料中可 以窺知復原力涵蓋: 「堅毅力」 、 「耐撞性」 、 「自我韌性」等層面。 「堅毅力」是指: 個體因應及克服生活中的困難與逆境(李政隆,1996);「耐撞性」是指:個體能 成功適應的面對任何變化,不會因為環境中存有困境而偏離了正常發展軌道(胡 淑惠,1997);「自我韌性」是指:在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時,個體會表現出較高 的能力和較好的適應力(楊慧萍,1997) ;由此可知復原力可視為當個體遭遇到困 境時的過程,以及在處境中所展現出的能力與特質,以下將從這兩方面來加以探 討。. (一)視復原力為一種特質或能力 Benard(1993)指出復原力是屬於個體的一種特質,這種特質促進個體在面對 危險的情境時,例如:疾病、沮喪等,能成功地適應。Begun(1993)也指出復原 力是一種能有效因應內在和外在傷害、壓力和剝奪的能力。Rak和Patterson(1996) 認為復原力是能夠強化個體成功適應環境變遷的能力,是一種從疾病、憂鬱或逆 境中快速恢復的能力。蕭文(1999)將復原力定義為:「復原力是當個體處於危 機或壓力情境中時,能發展出健康因應策略的能力或一種特質。」當個體遭受到 困境時所展現的能力與特質,並且能夠使個體成功地適應困境,化危機為轉機、 化阻力為助力;然而,這種個體能從困難的處境中復原、回復的特質內涵為何? 能力的本質為何?Grotberg(1995)進一步提出復原力有三大來源:1.我有(I have), 指的是外在的支援和資源;2.我是(I am) ,指的是個體內在的力量;3.我能(I can), 指的是個體社交人際技巧與問題提解決的能力。Block與Kremen(1996)認為復原 15.

(25) 力,包括了幾種特質:主動、有意義參與世界,正向的看法、自信與自主、對生 活有控制感、良好的社會技巧。Masten與Coatsworth(1998)表示具有復原力兒童 與青少年的特徵,包括:良好智能、輕鬆及吸引人的氣質、高自我效能、有才能、 高自尊等。Seligman(1999)認為復原力的內涵,包括:從逆境中回復的能力(the ability) 、具備發展與因應技巧、向上攀升(climbing up) 、設定目標計畫未來(setting goals) 、擁有自信(believing) 。Brooks和Goldstein(2003)指出一個具有復原力的 個體具有以下特質:1.對於生活有掌控感;2.增強自己的抗壓性;3.持有同理心; 4.與他人有效溝通和互動;5. 擁有良好的問題解決能力;6. 建立實際的目標與期 望;7.從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中學習;8. 對社會有貢獻的;9. 健全的價值觀;10.認 為自己是特別(非自我中心) 。陳佩鈺與林杏足(2004)探討高危險群青少年復原 力的研究中,歸納出復原力的特質為:1.體諒他人;2.自我控制及自我反省的能力; 3.體察他人勸阻危險行為的動機;4.有抉擇及思考是非的能力。. (二)視復原力為一種過程 Luthar和Cicchetti(2000)將復原力定義為,雖然個體歷經困境或災難,卻能 夠維持正向適應的一種動態歷程。Gonzales(2003)說明復原力為:個體與環境的 動態交互影響,在改變的環境影響下,個體會產生自我調節的動態過程。朱森楠 (2001)陳述復原力的特性當中也表示,復原力除了是個體所具有的能力或特質 之外,更是一種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因應的過程。蔡素妙(2003)認為復原力的 本質是:使人能從痛苦創傷中獲得處理,感受到對生活的掌握,並且過得充足與 幸福,是一種良性的掙扎與奮鬥。嚴健彰(2003)將復原力定義為個體面對重大 壓力情境時,能激發內在的潛在能力或心理特質,運用外在家庭、學校、同儕、 社區資源的支持,並透過內外積極修補調適的互動機轉過程,進而產生良好的生 活適應。林秋燕(2004)指出復原力是:復原力不只僅僅為個人特質,而是與環 境互動的過程有關,因此將復原力視為一種情境中的動力過程。復原力為一種動 16.

(26) 態的過程,是個體暴露在高危險或重大危機的環境中,成功適應或發展出正向的 結果(常欣怡、宋麗玉,2007)。呂佩玲(2010)也提出復原力是面對逆境、挫折、 壓力等情況,能保持正向情緒,並運用資源有彈性的處理問題,迅速回歸常態的 過程。從文獻資料上可以發現,許多學者除了主張復原力為個體的能力與特質之 外,更提出復原力也是個體在面對逆境的歷程,進而影響個體的正向發展。. 綜合上述資料可以發現,復原力顯現於困難、壓力,甚至是危險的環境當中, 當個體身處其中時所展現的一種能力、適應力,不但能克服困難、回復正常,並 能從中學習、強化能量以面對未來,更能從中成長,加強生命的承受力與發展性 (王鴻裕、江志正,2012)。在這樣的概念下,瞭解「復原力是什麼」固然重要, 找出促使復原力發揮積極效果的因素則更為重要(蕭文,1999) 。Egeland等人(1993) 提出復原力是指:個體可以完成及挑戰任務的能力,能運用個體本身的內外在資 源來突破困境,使其邁向正向且積極的方向。國內學者也指出復原力為:一種對 生活困境、壓力、創傷所產生的積極性反應,使自己迅速地回復正常生活的能力, 而這樣的能力,不僅與個人後天所發展的能力、性格有關,更必須有賴於後天外 在環境的支持(洪福源,2005);在本研究中的後天外在環境便是指:父母親的 幽默風格─親和型、攻擊型、自我提升型、自我貶抑型等不同傾向,來探討對於其 子女在復原力方面表現的影響。. 17.

(27) 二、復原力之相關研究 1970 年代,復原力研究著重於確認復原力的內涵─危險因子與有利個人調適 的保護因子,將復原力視為一種正向適應的「結果」 。1980年代,復原力研究著重 於確認危險因子與保護因子的作用機制以解釋復原力的產生過程,此時則將復原 力視為是強化保護因子以調適逆境的「過程」 。近年來,復原力研究則是以介入措 施以提升個人的復原力,復原力被視為在人與其生態系統互動後,所產生的一種 可被孕育、被啟發的力量(陳金彌、陳月枝,2007)。1990年以來,關於青少年 復原力的研究,即為希冀探討復原力因子以幫助危機中青少年的發展,其研究主 軸有三:1.視復原力為一種結果,強調維持復原力的功能;2.視復原力為一種過程, 強調在危機的環境中,發展保護因子機制,進而成功的適應困境;3.視復原力為一 種多因子概念,強調除了視復原力是一種過程外,仍需考量危機和保護因子發展 之間的衝擊,以及危機在青少年發展上會產生什麼變化(詹雨臻等人,2009)。 以下將有關的復原力研究做一整理,分為兩個整理表格一為針對一般族群,另一 為針對特殊族群,如表2-2-1、表2-2-2所示。. 表2-2-1 復原力針對一般族群之相關研究 研究對象. 研究者. 研究目的與結果. 青少年. 林浥雰. 1.探討復原力與情緒智能、生活適應之間的關係。. (2009). 2.研究發現:復原力與情緒智能呈顯著正相關;與生活 適應呈顯著正相關;復原力對生活適應有預測力。. 張秋香. 1.探討復原力與家庭環境、社會支持與之間的關係,以. (2009). 及家庭環境與社會支持對復原力的預測。 2.研究發現:家庭環境、社會支持與復原力呈顯著的相 關,以及家庭環境、社會支持對復原力呈顯著的預測 作用。 18. (續下頁).

(28)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目的與結果. 國中生. 王昭琪. 1.探討復原力與生活壓力、憂鬱經驗之間的關係。. (2005). 2.研究發現:復原力和生活壓力、憂鬱經驗呈顯著負相 關。. 劉淑惠. 1.探討復原力與生活適應之間的關係。. (2006). 2.研究發現:復原力與生活適應各層面呈顯著正相關; 復原力對生活適應各層面具顯著預測力。. 潘貴美. 1.探討復原力與情緒能力的差異情形與相關。. (2007). 2.研究發現:情緒智力與復原力呈顯著正相關;情緒智 力可解釋整體復原力56.1%的變異量,高情緒智力為復 原力個人層面的保護因子。. 吳沛妤. 1.探討復原力與家庭暴力、自我傷害行為的關聯性。. (2008). 2.研究發現:復原力與國中生發生自我傷害行為呈負相 關;復原力中的「外在支持和資源」和「內在的力量」 與國中生自我傷害行為呈負相關。. 陳馨怡. 1.探討復原力與感恩、創造傾向的相關情形。. (2008). 2.研究發現:復原力與感恩呈顯著中度正相關,其中以 分量表「感激他人」對復原力的預測力最佳。. 包康寧. 1.探討復原力與依附、求助態度之間的關係。. (2011). 2.研究發現:依附復原力與情形、求助態度呈正相關; 依附情形和求助態度可有效預測復原力。. 高中生. 汪敏惠. 1.探討被看中知覺對復原力的啟動,及在課業壓力與身. (2008). 心健康上的調節作用。 2.研究發現:知覺到父母、導師和同學的看重,啟動其 個人復原力進而降低其課業壓力並增進其身心健康。 19. (續下頁).

(29) 研究對象. 研究者. 研究目的與結果. 大學生. 朱玲慧. 1.探討自尊、同儕關係和復原力及幸福感之間的關係。. (2010). 2.研究發現: (1) 自尊、同儕關係與復原力和幸福感之間呈顯著 的中度正相關。 (2) 自尊與整體同儕關係皆能有效預測「整體復原 力」以及「同理心與人際互動」、「希望與樂 觀」與「問題解決與成熟」等的復原力表現。 (3) 「自尊」能預測「情緒調節」復原力表現。 (4) 復原力及幸福感呈顯著的中度正相關。. 曾筱恬. 1.探討復原力與自尊、人際關係、及憂鬱行為表現間的. (2010). 關係。 2.研究發現: (1) 自尊與「個人強度」復原力呈顯著高度正相關。 (2) 人際關係與整體復原力呈顯著中度正相關。 (3) 自尊能有效預測整體復原力。 (4) 復原力在自尊與憂鬱行為表現之間有調節作 用;也在人際關係與憂鬱行為表現之間有調節 的作用。 (5) 復原力中的「社會資源」和「個人強度」能預測憂 鬱行為表現。. 劉晏廷 (2013). 1.探究復原力與生活壓力、網路社群社會支持間關聯。 2.研究發現: (1) 復原力與生活壓力呈顯著負相關。 (2) 復原力與網路社群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 20.

(30) 表2-2-2 復原力針對特定族群之相關研究 研究對象. 研究者. 研究目的與結果. 臺灣青少. 陳金彌. 1.. 年腦瘤存. (2007). 活者. 探討成功適應逆境的重要概念,比較青少年腦瘤存 活者與健康青少年復原力的差異。. 2.. 研究發現:情緒型健康問題是復原力的危險因子。 復原力的保護因子為 :生活目的、家庭支持、醫療 人員的支持。復原力可調節情緒型健康問題對於其 生活適應的負面影響。. 在兒童安. 常欣怡. 置機構中. (2012). 青少年. 1.. 探討復原力、憂鬱情緒與自尊、社會支持、因應策 略及生活壓力之間的關係。. 2.. 研究發現:復原力與機構內生活感受、自尊、社會 支持及問題中心因應策略等相關因素呈正相關。復 原力與憂鬱傾向呈負相關。機構內生活感受、自尊 及社會支持皆對復原力具有正向影響,而復原力對 憂鬱傾向則具有負向影響。. 國中學習. 王茹誼. 1.. 復原力對學校適應的影響。. 障礙學生. (2012). 2.. 研究發現:復原力對學校適應有顯著影響;「整體 復原力」對學校適應有正向預測。. 弱勢家庭 國中生. 李秋涼. 1.. (2012). 探討堅毅特質、社會支持與復原力之間的關係,以 及堅毅特質、社會支持對於復原力的預測作用。. 2.. 研究發現: (1) 弱勢條件的次數與復原力呈顯著負相關。 (2) 堅毅特質和社會支持與復原力呈顯著正相關。 (3) 堅毅特質和社會支持對復原力呈顯著預。 21.

(31) 復原力的概念在困境與危難之中得以彰顯,重者,如:面臨重大疾病、脫離 正常社會生活、天然災害、資源嚴重匱乏等,輕者,如:每天所遭遇到的挫折與 壓力,根據上述所整理的研究資料當中,可以發現:有的著重於特殊族群的探討, 例如:腦瘤存活者、安置機構之少年、弱勢家庭等,有的則是以一般國中生、高 中職學生,以及大學生做為研究對象。Grotberg(1995)指出復原力的三大內涵: 1.個人內在的力量;2.外在的支持與資源;3.社會人際的技巧。曾文志(2006)亦 整理出與復原力有關的保護因子,包含:個人特質部分、家庭聯結部分,以及外 在系統部份等三大層面,對照上述所整理的相關研究,可以發現其研究內容大多 不離這三大範疇。個人特質部分,包含:自尊、感恩、求助態度、情緒智能、生 活目的、自我效能、因應策略;家庭連結部分,包含:家庭環境、家庭氣氛、家 庭支持、父母教養方式,以及知覺到父母的看重;外在系統部分,包含:社會支 持、同儕關係、人際關係、網路社群社會支持,以及醫療人員的支持等。在本研 究當中,則是探討「家庭連結部分」─父母親幽默風格與個體復原力之間的關係, 這個部分在現今的研究當中仍不多見,再加上親子關係對於青少年本身,以及教 育工作的重要性,有其研究的價值與重要性。此外,復原力也意味著:個體能成 功適應、正向面對逆境;有部分研究指出:復原力與生活適應(劉淑惠,2006; 陳金彌,2007;林浥雰,2009)、學校適應(王茹誼,2012)、憂鬱(曾筱恬, 2010;常欣怡,2012),以及身心健康(汪敏慧,2008)有關;在本研究當中亦 探討復原力與心理適應之間的關係,其心理適應包含了:對生活滿意度與憂鬱心 理狀況兩部分。. 22.

(32) 第三節. 幽默風格、復原力與心理適應之相關. 許多學者指出復原力的來源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為「內在因子」,另一為 「外在因子」。朱森楠(2001)以國中中輟復學生為個案,進行復原力分析研究, 指出復原力的兩大保護因子為「內在保護因子」與「外在保護因子」,前者包括: 自我價值與自信、自我動機、社交能力、生活技巧應用、積極未來觀;後者包括: 促進親密連結、參與有意義活動、鼓勵支持關係、鼓勵受教價值、設立與執行明 確規範,這裡所指的外在保護因子,其來源為:家庭、學校、同儕。在多元文化 取向復原力理論當中,Brooks 和 Goldstein(2004)指出許多的研究皆顯示,影響 復原力的主要因素為:關心和家庭支持系統;個體與家人的關係可創造彼此的愛、 信任、提供角色模仿,以及提供鼓勵和保證。國內學者亦表示復原力理論是根據 存在於家庭、學校、社區,以及存在於孩童與青少年自身保護因子而立論(洪福 源,2005) 。曾文志(2006)認為與復原力有關的三大系統:1.「個人特質部分」, 包括:正向情緒、智能、人際技巧;2.「家庭聯結部分」,包括:父母心理健康、 家人支持;3.「外在系統」,包括:家庭與外在聯結。Harvey(2007)提出復原力 的來源為:正向的社會關係、積極的態度與情緒、有能力掌控行為,以及有能力 感;其中的正向社會關係便是指:當青少年擁有正向的同儕關係、師生關係、親 子關係時,會增強青少年的復原力。以下將針對復原力的內在層面與外在層面做 一整理,如表 2-3-1 所示。 表 2-3-1 復原力內外在層面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內在層面. 外在層面. 顏郁心. 個人特質(具彈性、活潑開朗、. 社會支持網絡. (2002) 忍耐、認知思考的能力、社會因. (友伴、家人,以及老師的支持). 應的能力、情緒調節的能力、自 我概念) 23. (續下頁).

(33) 研究者. 內在層面. 外在層面. 黃寶萱. 獨立、堅強、開朗與樂觀、自我. 與家人親密連結、雙親關係和. (2007) 內控能力、同理心、高自我價值 感、主動性、責任感、希望感。 柯誼楨. 諧、教導正向因應策略與賦予合 宜期待。. 知足珍惜、重新框架、正向思考、 有良好的角色楷模、有宗教信. (2008) 自我覺察、自我承擔負面情緒、. 仰、家庭正向功能的發揮並展現. 有彈性、對生命的掌控感、對未. 健康且適當的教養方法、有效的. 來有盼望與信心、擁有愉悅休閒. 課程協助個體改變、家庭外的社. 活動、同理與尊重、幽默感、問. 會支持網絡。. 題解決能力、獨立自主生活、主 動進取尋求資源。 林佳儀. 自我覺察、自我效能、自我負責、 抽離危機因子、與母親建立良好. (2009) 同理能力、正向認知、社交技巧 與問題解決能力。. 依附關係和父母的愛、外在支持 系統、抽離危機因子、資源提供 和時間。. 陳筱方. 樂觀獨立、勤勞主動、負責開朗、 母親獨立自主的典範、母親適切. (2010) 遇到困難時能嘗試突破、不依. 扮演輔導員的角色並提供協助與. 賴、正向思考、對未來抱持期待. 和支持、師長們的關懷並發掘其. 和夢想、有勇氣面對問題。. 特長。. 自尊、樂觀、中等以上的智商、. 重要家人的支持與關心、與重要. (2013) 問題解決能力、韌性、自我控制. 家人有良好關係、老師及同儕支. 能力、自我效能、體貼、社交能. 持、親戚的援助、社福團體的幫. 力、未來期許。. 助。. 劉智菁. 24.

(34) 由以上的資料可以窺知:家庭支持、父母角色、親子互動對復原力的影響, 然而從父母幽默風格的角度來探討與子女復原力之間的關係以及影響的研究較為 少見。在家庭生活當中,父母親的言行舉止、口語表達習慣會對子女產生影響, 而幽默風格是值得探討的議題。有研究做過親子之間的幽默風格關係(湯佳偉, 2012) ,本研究延續此類與幽默風格相關的關係研究,探究父母親幽默風格對於其 子女復原力的影響。. 關於幽默風格與心理適應之間關係的研究,包括:Martin 等人(2003)研究 發現:親和型幽默風格和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與焦慮和抑鬱有負相關,與心理幸 福感有正相關,以及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與焦慮、抑鬱有相關,並且會降低幸福 感。Chen 和 Martin(2007)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在研究中指出:自我提升型幽 默風格和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與心理健康有強烈相關。賴建志(2005)也是以大 學生為研究對象,在研究中發現:正向型幽默風格對生活滿意程度較高,正向情 緒經驗較多,負向情緒經驗較低;負向型幽默風格對生活較不滿意,有較多的負 向情緒經驗。從上述的研究資料當中,主要的研究對象都是以單一個體為主,而 本研究擴展單一個體分析的關係研究:探討父母親的幽默風格對於其子女心理適 應的影響。. 關於復原力與心理適應之間,本研究在這裡所指的心理適應分為兩個部分: 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和憂鬱程度。搜尋相關研究文獻,包括:在研究中指出復原力 對學校適應有顯著影響以及正向的預測作用(劉淑惠,2006;林浥雰,2009;王 茹誼,2012);在研究中指出復原力能預測憂鬱行為表現(曾筱恬,2010),以 及復原力與憂鬱有負相關(王昭琪,2005;常欣怡,2012);在研究中指出復原 力與生活壓力有顯著負相關(王昭琪,2005;劉晏廷,2013);在研究中指出復 原力及幸福感有顯著的中度正相關(朱玲慧,2010)。有學者提出關於青少年復 25.

(35) 原力的前因與後果,前因包括:個人特質、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後果包括:生 活適應、心理適應、社會文化的適應。這裡指的家庭因素為:1.家庭的社會經濟地 位、2.父母的婚姻狀態穩定與家庭的完整性、3.父母民民主式與鼓勵子女獨立的教 養方式、4.家庭成員的凝聚力與相互尊重。心理適應為:強調個人自覺對生活的滿 足感,是壓力調適的正向結果(陳金彌、陳月枝,2007)。. 從以上內容可以發現:復原力與個體適應之間的關係,許多文獻也都指出復 原力與個體適應的關係十分密切,因此本研究以心理適應為研究方向之一,且進 一步探討父母親幽默風格對於其子女心理適應的影響,以及之間的關係,同樣是 以正負向型幽默風格來分析,更加完整探究幽默風格對於復原力與心理適應的影 響。. 26.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在於說明本研究方法與程序,全章五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 研究假設、第三節為研究對象、第四節為研究工具、第五節為資料處理,如後:.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前述之研究目的,採問卷調查法,針對父母親的幽默風格、青少年復原 力與心理適應之間關係做一探討,研究架構如圖 3-1-1 所示。. 青少年子女的復原力 問題解決與認知成熟 希望與樂觀 同理心與人際互動 情緒調節. 父母親的幽默風格. 青少年子女的. 親和型幽默 自我提升型幽默 攻擊型幽默 自我貶抑型幽默. 心理適應 生活滿意程度 憂鬱心理狀況. 圖 3-1-1 研究架構 說明: 1.. 父母親幽默風格(自變項)對青少年子女心理適應(依變項)的影響情形。. 2.. 父母親幽默風格(自變項)對青少年子女復原力(中介變項)的影響情形。. 3.. 青少年子女復原力(中介變項)對其心理適應(依變項)的影響情形。. 4.. 青少年子女的復原力(中介變項)在父母親幽默風格(自變項)與其心理適應(依 變項)之間的中介情形。 27.

(3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與架構,本研究的研究假設分述如下: 假設一、父母親的幽默風格與子女的復原力有顯著相關。 H1-1 父母親的親和型幽默與子女的復原力呈現顯著正相關。 H1-2 父母親的自我提升型幽默與子女的復原力呈現顯著正相關。 H1-3 父母親的攻擊型幽默與子女的復原力呈現顯著負相關。 H1-4 父母親的自我貶抑型幽默與子女的復原力呈現顯著負相關。 假設二、父母親的幽默風格與子女的心理適應有顯著相關。 H2-1 父母親的親和型幽默與子女的生活滿意程度呈現顯著正相關。 H2-2 父母親的親和型幽默與子女的憂鬱心理狀況呈現顯著負相關。 H2-3 父母親的自我提升型幽默與子女的生活滿意程度呈現顯著正相關。 H2-4 父母親的自我提升型幽默與子女的憂鬱心理狀況呈現顯著負相關。 H2-5 父母親的攻擊型幽默與子女的生活滿意程度呈現顯著負相關。 H2-6 父母親的攻擊型幽默與子女的憂鬱心理狀況呈現顯著正相關。 H2-7 父母親的自我貶抑型幽默與子女的生活滿意程度呈現顯著負相關。 H2-8 父母親的自我貶抑型幽默與子女的憂鬱心理狀況呈現顯著正相關。 假設三、復原力與心理適應有顯著相關。 H3-1 復原力與生活滿意程度呈現顯著正相關。 H3-2 復原力與憂鬱心理狀況呈現顯著負相關。 假設四、復原力會在父母幽默風格與子女心理適應之間產生影響。 H4-1 復原力會在父母幽默風格與子女的生活滿意程度之間產生中介效果。 H4-2 復原力會在父母幽默風格與子女的憂鬱心理狀況之間產生中介效果。. 28.

(3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取立意取樣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所發放問卷的地區分別有北部地 區、中部地區、南部地區共 6 所國民中學,對象為 12 歲至 15 歲的臺灣地區青少 年學子(平均年齡為 13.6 歲) ,男生 179 人、女生 172 人,以及其父母親(父親平 均年齡為:45.7 歲,母親平均年齡為:42.8),親子配對問卷共 351 份。. 29.

(3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測量工具包括: 「幽默風格量表」 、 「青少年復原量表」 、 「心理適 應相關量表」 (生活滿意度量表與心理憂鬱量表),分述如下:. 一、幽默風格量表 本 研 究 中 用 以 測 量 父 母 親 之 幽 默 風 格 。 幽 默 風 格 量 表 ( Humor Style Questionnaire, HSQ)為Martin、Puhlik-Doris、Larsen、Gray 和 Weir(2003)所編 修,由詹雨臻等人(2011)翻譯為中文版。量表包含兩個向度,一為「對自己或 對他人」,另一為「良善的或有害的」,包含了四個分量表內容:「親和型幽默」 (affiliative humor)、「自我提升型幽默」(self-defeating humor)、「攻擊型幽默」 (aggressive humor)、「自我貶抑型幽默」(self-defeating humor); 前兩者為正向幽默風格,後兩者為負向幽默風格,各8題,共32題。以Likert七點 量尺計分,從非常不同意(1分)到非常同意(7分) , 「親和型幽默分量表」有5題 反向題,「自我提升型幽默分量表」有1題反向題,「攻擊型幽默分量表」有4題反 向題,「自我貶抑型幽默分量表」有1題反向題,並無總量表總分,分量表得分越 高,代表個體越具此傾向。各分量表的題數如3-4-1。. 表3-4-1 幽默風格各分量表之題數分配 分 量 表. 題 項. 親和型(affiliative humor). 1*、5、9、13、17、21、25、29*. 自我提升型(self-enhancing humor). 2、6、10、14、18、22*、26、30. 攻擊型(aggressive humor). 3、7*、11、15*、19、23*、27、31*. 自我貶抑型(self-defeating humor). 4、8、12、16*、20、24、28、32. *為反向題. 30.

(40) 正體中文版幽默風格量表(HSQ-TC) ,具有良好的理論基礎,發展過程嚴謹, 研究對象為全臺灣935位大學生,以驗證因素分析和區辨效度檢驗其建構效度。建 構效度分別為:GFI = .86,AGFI = .84,SRMR = .07, RMSEA = .066,NNFI = .92, CFI = .92,PNFI = .83,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別為:親和型.88,自我提升型.82,攻 擊型.73,自我貶抑型.77,顯示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而本研究的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如表3-4-2所述: 表3-4-2 幽默風格各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分析 受試者. 親和型. 自我提升型. 攻擊型. 自我貶抑型. 父親. .830. .760. .752. .792. 母親. .805. .743. .719. .766. 各量表的Cronbach’s α = .719~.830,顯示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良好。. 二、青少年復原力量表 本研究中用以測量青少年子女之復原力情形。詹雨臻等人(2009)所發展的 「青少年復原力量表」(Inventory of Adolescent Resilience, IAR),其量表包含四個 分量表:問題解決與認知成熟(10題)、希望與樂觀(6 題)、同理心與人際互動 (9 題)、情緒調節(3 題),共28題。以Likert四點量尺計分,從「非常不符合」 (1分)、「有些不符合」(2分)、「有些符合」(3分)到「非常符合」(4分),無反 向題。在計分上,可測得四個分量表和總量表的平均得分,得分越高者,表示受 試者在該復原力的向度或整體表現上越好。各分量表的題數,如表3-4-3所述:. 31.

(41) 表3-4-3 復原力各分量表之題數分配 分量表. 題數. 問題解決與認知成熟. 1、5、10、13、14、17、20、24、27、28. 希望與樂觀. 2、6、11、15、18、21. 同理心與人際互動. 3、7、12、16、19、22、23、25、26. 情緒調節. 4、8、9. 青少年復原力量表(IAR),研究對象為七、八、九年級的國中生,以驗證性 因素分析檢驗其建構效度,並進行效標關聯效度分析,以及性別和年級的差異考 驗。總量表的Cronbach’s α = .936,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別是:問題解決與認知成 熟.867、希望與樂觀.809、同理心與人際互動.894、情緒調節.660,具有良好的內 部一致性。建構效度分別為:GFI = .87,AGFI = .85,SRMR = .055,RMSEA = .060, NNFI = .97,CFI = .97,PNFI = .87。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而本研究中的內 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 .903,顯示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良好。. 三、心理適應相關量表 (一)生活滿意度量表 本研究用以測量青少年子女整體生活滿意程度。生活滿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為Diener、Emmons、Larsen 及Griffin(1985)所發展,Wu 與Yao(2006)所翻譯。量表內容共5題,全部為正向題,以Likert五點量尺計分, 從「非常不同意」 (1分)至「非常同意」 (7分) ,分數越高表示對整體生活感受越 好。此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計量特性,和正向情緒、負向情緒與自尊皆具有良好 的輻合效度,在不同文化下也有良好的預測力,與正向情緒、人際互動、工作表 現呈現正相關;而對負向情緒、敵意、神經質傾向則是呈現負相關(Diener et al., 32.

(42) 2003)。本研究中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 .899,顯示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 良好。. (二)心理憂鬱量表 本研究用以測量青少年子女在一星期內的特定憂鬱症狀。心理憂鬱量表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是由Radloff(1977) 所發展,中文版由Chien與Cheng(1985)所翻譯。量表內容包含20 種身心的憂鬱 徵兆,以Likert四點量尺計分, 「沒有或極少」 (每週1天以下)為0分; 「有時候」 (每 週1至2天)為1分; 「時常」(每週3至4天)為2分; 「經常」 (每週5 至7 天)為3分, 第4、8、12、16題為反向題,分數越高表示越憂鬱。本研究中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 .90,顯示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良好。. 33.

(43) 第五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使用 SPSS 20 為資料分析工具,根據研究目的與假設,進行資料整理 與分析,如下所述:. 一、描述統計 以描述統計說明父母親在幽默風格各分量表的表現情形,包括:平均數與標 準差等數據,以及青少年在復原力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心理憂鬱量表的表現 情形,包括:平均數與標準差等數據。. 二、相關分析 以相關分析檢測父母親幽默風格與青少年復原力、父母親幽默風格與青少年 心理適應,以及青少年復原力與心理適應之間的相關情形。. 三、階層迴歸 以階層迴歸考驗復原力對父母幽默風格與子女心理適應的中介效果。中介效 果檢驗方式採取 Baron 與 Kenny(1986)所提出的四項條件: (一)預測變項對於效標變項有顯著的預測力。 (二)預測變項對於中介變項有顯著的預測力。 (三)在預測變項被控制的情況之下,中介變項對於效標變項有顯著的預測力。 (四)加入中介變項之後,預測變項對效標變項的預測力有顯著下降或不顯著。. 34.

(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章共有四節,第一節為父母親幽默風格、子女復原力與心理適應之現況分 析,第二節為父母親幽默風格與子女復原力之相關分析,第三節為父母親幽默風 格與子女心理適應之相關分析,第四節為青少年復原力與心理適應之相關分析, 第五節為復原力在父母親幽默風格與子女心理適應的中介效果分析。分述如下:. 第一節 父母親幽默風格、子女復原力與心理適應之現況分析 就父母親幽默風格、子女復原力與心理適應的情形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一、青少年子女復原力與心理適應之現況分析 復原力(M = 2.987,SD = .376)、生活滿意程度(M = 4.192,SD = 1.398)、 憂鬱心理狀況(M = 1.750,SD = .492) 。復原力方面,男生(M = 2.983,SD = .394)、 女生(M = 2.992,SD = .358);生活滿意程度方面,男生(M = 4.173,SD = 1.459)、 女生(M = 4.212,SD = 1.335),憂鬱心理狀況方面,男生(M = 1.743,SD = .516)、 女生(M = 1.758,SD = .446)。整理如表 4-1-1 所述: 表 4-1-1 青少年子女在復原力量表與心理適應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N = 351) 量表. 整體. 男生(N = 179) 女生(N = 172). M. 2.987. 2.983. 2.992. SD. .376. .394. .358. M. 4.192. 4.173. 4.212. SD. 1.398. 1.459. 1.335. M. 1.750. 1.743. 1.758. SD. .492. .516. .446. 復原力. 生活滿意程度. 憂鬱心理狀況. 35.

(45) 二、父母親在幽默風格各分量表之現況分析 父親在幽默風格的得分情形以親和型的平均數 4.605(SD = 0.959)最高,其 次為自我提升型(M = 4.574,SD = 0.824)、自我貶抑型(M = 2.846,SD = 0.904), 而攻擊型的平均數 2.632(SD = 0.833)為最低。母親在幽默風格的得分情形以親 和型的平均數 4.652(SD = 0.927)最高,依序為自我提升型(M = 4.600,SD = 0.819) 、 自我貶抑型(M=2.869,SD = 0.891),而攻擊型的平均數 2.514(SD = 0.788)為 最低。母親除了在攻擊型幽默風格的平均數低於父親之外,其餘在親和型幽默風 格、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以及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平均數皆高於父親。整理如 表 4-1-2 所述:. 表 4-1-2 父母親在幽默風格各分量表之平均數與標準差(N = 351) 幽默風格. 父親. 母親. M. 4.605. 4.652. SD. .959. .927. M. 4.574. 4.600. SD. .824. .819. M. 2.632. 2.514. SD. .833. .788. M. 2.846. 2.869. SD. .904. .891. 親和型. 自我提昇型. 攻擊型. 自我貶抑型. 36.

(46) 第二節. 父母親幽默風格與子女復原力、心理適應之相關分析. 就父母親幽默風格與子女復原力、心理適應的相關情形做一分析: 一、父母親幽默風格與子女復原力之相關情形 在「親和型」方面,父母親的親和型與子女的復原力呈現顯著正相關;在「自 我提升型」方面,父母親的自我提升型與子女的復原力呈現顯著正相關;在「攻 擊型」方面,父母親的攻擊型與子女的復原力呈現顯著負相關;在「自我貶抑型」 方面,父親的自我貶抑型與子女的復原力呈現顯著負相關;母親的自我貶抑型與 與子女的復原力呈現無顯著相關。父母親在幽默風格上的類型與子女復原力的相 關情形,如表 4-2-1 所述:. 二、父母親幽默風格與子女心理適應之相關情形 父母親的幽默風格類型對於子女心理適應的影響,「心理適應」分為「生活 滿意程度」與「憂鬱心理狀況」兩層面進行分析。 在「親和型」方面,父母親的親和型與子女「對生活滿意度」呈現顯著正相 關,與子女「憂鬱心理狀況」為顯著負相關;在「自我提升型」方面,父母親的 自我提升型與子女「對生活滿意度」為顯著正相關,與子女「憂鬱心理狀況」為 顯著負相關;在「攻擊型」方面,父親的攻擊型與子女「對生活滿意度」呈現顯 著負相關,與子女的「憂鬱心理的狀況」呈現顯著正相關,母親的攻擊型與子女 的「對生活滿意度」則是呈現顯著負相關,與子女「憂鬱心理狀況」呈現無顯著 相關;在「自我貶抑型」方面,父母親的自我貶抑型與子女「對生活滿意度」呈 現無顯著相關,與子女「憂鬱心理狀況」呈現無顯著相關。父母親在幽默風格上 的傾向與子女心理適應的相關情形如表 4-2-1 所述:. 37.

(47) 表 4-2-1 父母親幽默風格與子女復原力及心理適應之交互相關係數矩陣(N = 351). 子女 復原力 對生活 滿意度 憂鬱心 理狀況. 親和型. 自我提昇. 攻擊型. 自我貶抑. 父親/母親. 父親/母親. 父親/母親. 父親/母親. .206**/.209**. .252**/.154**. -.307**/-.225**. -.116*/-.104. .160**/.208**. .240**/.142**. -.262**/-.182**. -.097/-.028. -.128*/-.174**. -.195**/-.114*. .217**/.084. .079/.022. *p < .05 **p < .01. 38.

(48) 第三節. 青少年子女復原力與心理適應之相關分析. 青少年子女復原力與心理適應(生活滿意程度與憂鬱心理狀況)之間的關係; 復原力與生活滿意程度呈現顯著正相關,表示當復原力越高,生活的滿意程度越 高;復原力與憂鬱心理狀況呈現顯著負相關,表示當復原力越高時,憂鬱心理狀 況越低。整理如表 4-3-1 所示:. 表 4-3-1 青少年子女復原力與心理適應之交互相關係數矩陣(N = 351) 復原力 生活滿意程度. .445**. 憂鬱心理狀況. -.445**. *p < .05 **p < .01. 39.

(49) 第四節. 復原力在父母親幽默風格與子女心理適應之間的中介效果. 本研究採用 Baron 與 Kenny(1986)所提之中介效果檢驗方法,中介變項成立 須符合四個條件: (一)父母親幽默風格(自變項)能顯著預測子女心理適應(依變項);路徑 c (迴歸係數 c)達顯著水準。 (二)父母親幽默風格(自變項)能顯著預測子女復原力(中介變項);路徑 a (迴歸係數 a)達顯著水準。 (三)子女復原力(中介變項)要能顯著預測子女心理適應(依變項);路徑 b (迴歸係數 b)達顯著水準。 (四)將自變項與中介變項放入迴歸模式中,若使原先自變項對依變項的迴歸係 數 c 下降,則可成立中介變項的假設。當迴歸係數 c 由顯著變成不顯著時, 表示自變項對依變項的效果被中介變項完全中介,當迴歸係數 c 雖然降低, 但仍達顯著水準時,表示自變項對依變項的效果被中介變項部份中介。這 裡所謂的自變項、中介變項、依變項、路徑 a(迴歸係數 a)、路徑 b(迴 歸係數 b)、路徑 c(迴歸係數 c),如圖 4-4-1 所示。. a. 子女復原力 (中介變項). 父母親 幽默風格 (自變項). b. 子女心理適應 c. 圖 4-4-1 中介效果說明圖. 40. (依變項).

(50) 一、父母幽默風格對子女復原力之預測 以迴歸分析考驗父母親幽默風格對子女復原力之預測效果分析,其迴歸效果 達顯著水準 F(8,342)= 8.927,p < .01,顯示父母親的幽默風格能夠預測子女的 復原力;從個別數據來看: (一)父親的「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解釋力達顯著水準(β = .132,p < .05), 顯示當父親的幽默風格越傾向自我提升型時,越能正向預測子女復原力。 (二)父親的「攻擊型」幽默風格解釋力達顯著水準( β = -.194,p < .01),顯示當 父親的幽默風格越傾向攻擊型時,越能負向預測子女復原力。 (三)母親的「親和型」幽默風格解釋力達顯著水準(β = .164,p < .01),顯示 當母親的幽默風格越傾向親和型,越能正向預測子女復原力。結果摘要如 表 4-4-1 所示:. 表 4-4-1 父母親幽默風格預測子女復原力之情形 子女復原力 B. Β. T. 父親親和型. .034. .088. 1.483. 父親自我提升型. .061. .132. 2.101*. 父親攻擊型. -.088. -.194. -3.046**. 父親自我貶抑型. -.016. -.039. -.650. 母親親和型. .067. .164. 2.915**. 母親自我提升型. .008. .018. .302. 母親攻擊型. -.030. -.062. -1.017. 母親自我貶抑型. -.027. -.064. -1.110. R. R2. △R2. F. .416. .173. .153. 8.927**. *p < .05,**p < .01 4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gt;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Authorized by the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CTCM) was established in 1992 within TUTCM..  It is in TUTCM 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