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學校建築的百年蛻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學校建築的百年蛻變"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摘要

臺灣學校建築的發展,可以日據時代為分 水嶺,概分為清前時期、日據時代和光復以後 等三大時期,期間學校建築的發展,各有其重 點和特色。光復以後,受學校建築新觀念的研 究、學校空間新政策推展之影響,而促動學校 建築新空間的蛻變。從一九六○年代標準化校 舍的興建、一九七○年代學校建築的更新、 一九八○年代新學校建築的萌芽、一九九○年 代學校建築的轉型,到二○○○年代優質新校 園的推展,使臺灣的學校建築產生令人振奮的 新風貌。

關鍵詞:

臺灣、學校建築、學校空間、學

校建築的發展

壹、前言

學校建築(school buildings)是為達成 教 育 目 標 而 設 立 的 教 學 活 動 場 所 , 此 一 教 學 活 動 場 所 包 括 校 舍 (buildings)、校園 (campuses)、運動場(play grounds)及其 附屬設施(facilities)。學校建築規畫(the school building planning)係以教育理念、學校 環境和建築條件為基礎,以人、空間、時間 和經費為基本向度,使校地、校舍、校園、 運動場與附屬設施的配置設計能整體連貫之 歷程(湯志民,2006a)。Taylor & Enggass (2009)在《連結建築與教育:學習環境的永 續設計》(Linking Architecture and Education: Sustainable Desig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臺灣學校建築的百年蛻變

湯志民/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教授

一 書 中 , 強 調 教 育 建 築 環 境 本 身 和 其 內 之 物都是教學工具或是立體的教科書(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建築師和教育人員應 以「慧眼」(knowing eye)作整體創意的設 計,並提出教育設施設計的整體性目的,包 括:(1)教育的目的使之為完整的學習者- 身體(身體的學習)、心智(認知的學習)、 精神(情緒的學習);(2)建築的目的設 計出完整的校舍-堅固(結構)、有用(功 能)、愉悅(美感)。Taylor & Enggass還強 調除非所有目的都符應,包括高層次美感的滿 足和心理的舒適,否則孩子的教育不完全,建 築也不算完成。 學校建築隨著時空的轉變,因地域文化風 格之互異,而各有不同發展之際遇。臺灣在 明鄭時期1666年興建全臺首學臺南孔子廟, 清朝興建的書院64所,現皆非學校;日據時 代是臺灣近代學校制度成立和實施的起源, 自1895年成立「芝山巖學堂」(惠濟宮,現 為第三級古蹟)――日據時代最初的教育機 關,其後分支並衍生設立許多各級學校(湯志 民,2006b)。1850年迄今,已有不少百年學 校蘊生,至2011年,計有百年學校280校(大 學6校、中學11校、小學263校),百年學校分 布區域,北部有83校(大學4校、中學7校、 小學72校),中部有76校(大學1校、小學75 校),南部有85校(大學1校、中學4校、小學 80校),東部有29校皆為小學,離島地區有7 校也都是小學;百年學校設校時間「中學」早 於「大學和小學」,中學最早設立的是1850 年,百年學校大學和小學創始學校皆源自於芝

(2)

  臺 灣 學 校 建 築 的 百 年 蛻 變 山巖學堂,大學和小學最早設立的都是1895 年。這些百年學校有建校跨越三世紀的學校 (臺北市市立教育大學、士林國小[圖1]), 有橫貫兩岸的學校(清華大學、東吳大學及強 恕中學),有曾是世界最大的小學(老松國 小,學生有一萬多人),有從私立變成公立學 校的(成淵高中),有傑出校友為諾貝爾獎得 主的學校(建國中學),有永續校園使之再現 風華的學校(深坑國小),有九二一地震新 校園運動重建的學校(霧峰、社寮、集集國 小),有百年老樹林立的學校(南大附小、樹 林國小),有推展棒球運動出名的學校(太巴 塱、朴子國小),百年學校,百年樹人,教 育百年大計,發展史蹟難以盡數(湯志民, 2011)。須提的是,百年來學校的興衰,同 時反映出學校建築的成長與更迭,值此建國百 年之際,臺灣百年來學校建築的發展與空間的 蛻變,實值探究,也別具研究意義與價值。

貳、臺灣學校建築的發展

臺 灣 學 校 建 築 的 發 展,可以日據時代為分水 嶺,略分為清前時期、日 據時代和光復以後等三大 時期,期間學校的設立和 學校建築的發展,各有其 重點和特色。

一、

清前時期(1895年

以前)

清 前 時 期 , 臺 灣 學 校 建 築 的 發 展 , 可 分 為 荷 西 、 明 鄭 和 滿 清 時 期 等 三 個 階 段 ( 湯 志 民 , 2006b): (一) 荷西時期(1624年~1661年),以西 班牙天主教神父Esquivel在雞籠(現基 隆)創辦「學林」(1632年)和荷蘭 基督教牧師Junius在新港社開辦學校 (1636年)著稱,中古時代歐洲教會 即是學堂,荷蘭人開辦的學校還另有 校舍和教師宿舍。 (二) 明鄭時期(1661~1683年),主要設 置 人 稱 「 全 臺 首 學 」 的 承 天 府 ( 臺 南 ) 孔 廟 (1 6 6 6 年 ) , 學 校 建 築 為 「學宮」形式,採「右廟左學」的規 制發展,左學包括明倫堂、大成坊、 朱 文 公 祠 、 文 昌 閣 、 文 昌 祠 、 土 地 祠、官廳、教授廨、泮宮石坊等,是 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傳統建築。 (三) 滿清時期(1684~1895年),臺灣的 教育機構主要為儒學(13所)、書院 (64所)、書房、社學和義學,並以 書院的設置最為重要,書院配置空間 大體分為精神、教學、居住、行政、 藏書、服務和交通等空間。 圖1 士林國小芝蘭書院 (士林國小是臺灣第一所國小,最早興建約近百年歷史的禮堂,現作為圖書館)

(3)

二、日據時代(1895~1945年)

日據時代,是臺灣近代學校教育制度成立 和實施的起源,國民教育方面,依照發展順 序,可概括分為芝山巖學務部學堂(1895)、 國語傳習所(17所和57所分教場)、公學校 (1933年有769校)、小學校(1933年有135 校)、國民學校(1944年有1,099校)、蕃人 公學校(1921年有30所)和蕃童教育所(1935 年有183所);中等教育方面,中學校成長的 速度遠低於國民學校,男子中學校(1944年有 22校)和高等女學校(1944年有22校)。師範 教育極為繁複且常有更迭,一般分為教員講 習所(1896年)、國語學校師範部(1896年) 和師範學校(1899年)等三階段;高等教育方 面,主要有5所專門學校和1所大學。日據時 代,日式標準化學校和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所興 建之建築各有特色(湯志民,2006b): (一)日式學校建築的特色 日據時代,對學校建築與設備有基本的原 則說明或具體明確的規定,例如:「臺灣公立 中學校規則」(1915、1922年)、「公學校設 備規程」(1901年)、「蕃童教育費標準」 (1908年)、「臺灣公立幼稚園規則」(1921 年)等,對校地、校舍、教室、校具設備、師 生宿舍、體操場或實習場地和器具等,均有明 確或原則性的規範。日式學校建築特色:1.在 建校程序上,皆經縝密規畫(籌備3、4年), 多數是先建教職員宿舍(包括單身與家庭宿 舍),使教職員能夠安心地去做籌備開學的工 作;其次是建造辦公室、教室、禮堂、特別 教室、游泳池等設備;最後是採購圖書儀器 設備,建造學生宿舍、飯廳,等一切弄妥才 正式開學。2.在校舍配置上,受設備標準的影 響,係標準化的學校建築,如規格化的教室設 計(室內9m × 7.5m,加單邊走廊2.5m),黑 瓦斜頂、木樑磚造、單面走廊、拱形廊窗、 單層挑高約4m,教室廊側臺度底下有通氣孔 (如臺中市清水國小日據時代的校舍,保存最 為完整),校舍型式沿圍牆設置由「一」字、 「ㄩ」字型(或)「口」字型,中間一塊操 場,學校建築以操場和司令臺為重心,莊嚴肅 穆,尊重紀律與命令。3.在建築式樣上,有一 些教育設施採用中世紀風格,是日式學校建築 式樣的特色,如臺大文學院(1928年)和圖書 館舊館(1928年);臺南一中小禮堂(1931 年)是仿羅馬風格;臺灣師大行政大樓(1928 年)和禮堂(1928年)是簡化哥德風格;建中 紅樓(1908年)則為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英格蘭 磚造建築。 (二)教會學校建築的特色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興建的學校建築,呈現 明顯的本土化,與日式學校建築採用中世紀風 格的西洋歷史式樣建築,各異其趣。教會學校 建築的特色:(1)在建校程序上,多數由神 職人員自己設計再鳩工興築,與日本人由官方 興建,大異其趣。(2)在校舍配置上,呈ㄇ 字型的三合院型態,採用臺灣民居的合院式建 築型態,為教會學校建築本土化的特色之一。 (3)在建築式樣上,大多以臺灣傳統民宅為 原型,再於開口部及內裝修上反映西方宗教 的特質,係為閩洋折衷或閩南裝飾風格。例 如,真理大學的牛津學堂(1882年,第二級古 蹟)、淡江中學八角塔(1923年)、長榮女中 長榮大樓(1923年),皆為三合院式建築型態 之代表。

三、光復以後(1945年以後)

臺灣光復之後,大學、中小學和幼稚園 急速擴充,至99學年度,計有幼稚園3,283校 (公立1,560校,私立1,723校)、國小2,661校 (公立2,622校,私立39校)、國中740校(公

(4)

立724校,私立16校)、高中335校(公立190 校,私立145校)、高職156校(公立92校,私 立64校)、特教學校24校(公立23校,私立1 校)、大學校院163校(公立54校,私立109 校) (教育部統計處,2011)。 臺灣各級學校校舍或建築設備標準的研 訂,仍然規範著臺灣學校建築的發展,例如: 「幼稚園設備標準」(1989年)、「國民小學 設備標準」(1981年)、「國民中學設備標 準」(1987年)、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2002 年)、「高級中學設備標準」(1999年)、 「普通高級中學設備標準」(2005、2009年) 「大學及分部設立標準」(1999年)和「各級 各類私立學校設立標準」(1999年)等等,對 校地選擇、校地配置、校舍建築、普通教室、 運動場地、學校庭園和附屬設施等之空間和設 備或校舍樓地板面積,皆有具體規定。光復以 後,臺灣學校建築的發展,從一九六○年代標 準化校舍的興建,一九七○年代學校建築的更 新,一九八○年代新學校建築的萌芽,一九九 ○年代學校建築的轉型,二○○○年代優質 新校園的推展,從標準化校舍到無圍牆學校、 無障礙環境、開放空間、班群教室、學科教 室、古蹟共構、文化情境、新校園運動、綠色 學校、綠建築、永續校園、友善校園、公共藝 術、資訊科技、耐震設計、創意校園、性別空 間、空間美學、校園活化、優質化工程等,使 臺灣的學校建築產生令人振奮的新風貌。

參、臺灣學校空間的蛻變

臺灣學校建築的發展,受學校建築新觀念 的研究、學校空間新政策推展之影響,而促動 學校建築新空間的蛻變,茲分別論述之。

一、學校建築新觀念的研究

學校建築新觀念的研究,是學校空間新政 策推展的基礎,以及新空間蛻變的促動因素。 臺灣學校建築的先驅-政大教研所蔡保田 博士,於1968年創立學校建築研究社,1986年 成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觸動臺灣學校建築的 研究與發展,迄今已25年。學校建築研究也在 教育、建築和環境相關系所共同努力下逐漸拓 展,學校建築博碩士論文也逐年誕生。學校建 築研究學會每年定期召開學術研討會並出版年 刊、建築學報及其他建築與教育相關學報,均 有不同面向及層次的研究論述發表,加上學校 建築專書的陸續出版,使學校建築研究在幼稚 園、中小學、大學校園建立許多系統理論研究 與實務探索資料,也為學校建築挹注許多新觀 念。 根據統計,臺灣的「博碩士論文」與學校 建築、校園規畫、校園空間、校園環境、教 育設施、教育空間、開放校園、班群教室、 學科型教室、新校園運動、九二一校園、永 續校園、創意校園、友善校園、綠色學校等 有關者,至2011年計有344篇,其中13篇博士 論文,331篇碩士論文;第一篇學校建築研究 論文出現於1969年政大教研所碩士論文,至 1991年博碩士論文有13篇,1992年到2001年博 碩士論文有58篇,2002年到2011年博碩士論文 有273篇,顯示學校建築研究以四倍數增長。 根據湯志民、何昕家、湯為國(2008)之分 析,在研究單位上,主要為教育、建築和環境 相關系所,教育相關系所最早研究學校建築, 論文數量甚多占32%,其中教育與教育行政相 關研究所為最主要的研究單位,2002年起其他 教育相關系所,如:工業教育、幼兒教育、成 人教育、美勞教育、藝術教育、課程與教學、 特殊教育等研究所,也紛紛投入到學校建築相 關領域;建築相關系所從1980年開始,進行學 臺 灣 學 校 建 築 的 百 年 蛻 變

(5)

校建築相關研究,與教育相關系所相比雖起 步較晚,但論文數量卻占55%,其中建築、土 木、室內設計、建築與都市計畫、建築與城鄉 等研究所為主要研究單位,其他還有景觀、園 藝、營建工程、水土保持、土地開發管理等系 所;環境相關系從2001年才開始學校建築相關 研究,論文數占8%,主要研究單位有環境教 育、環境與藝術、生態與環境教育、環境政 策、環境工程等研究所。 學校建築學會的「年刊論文」從1986年 起至2010年每年發行一本年刊,從未間斷。 至2011年,計有443篇的專(論)文研究,除 1992、1993、1994、1995年評介臺灣高中、高 職、國中和國小的優良學校建築外,平均每年 約20篇的專(論)文數量,持續帶動臺灣學校 建築的研究風潮與新觀念,包括開放空間、空 間革新、新校園運動、性別空間、學科型教 室、友善校園、無障礙校園、永續校園、創意 校園、優質校園、校園活化與與閒置空間再利 用等革新議題,也引發學校建築的大變革,開 啟臺灣學校建築研究與發展的新視界。

二、學校空間新政策的推展

學校空間新政策的推展受學校建築新觀念 研究的影響,也是新空間蛻變落實的要素。 教育部自1970年起,推展許多學校空間的 新政策,如:訂定多期「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 計畫」,改善國中小的各項教學設施。1993年 起更大幅調整國民教育經費的補助額度,至 2000年每年投資臺幣100~200多億元 (教育 部,2009a);1996年起推動「教育優先區計 畫」,以改善文化不利地區教育條件;1998年 至2007年推動「降低國民中小學班級學生人數 計畫」,補助地方政府降低班級學生人數所需 的硬體建築。 2006~2008年度國民中小學老舊校舍整 建計畫,總計投入172億元,整建國中小356 校7,615間教室。2009~2012年度提報特別預算 國中小增列拆除重建經費臺幣100億元,期能 加速臺灣25縣市老舊校舍,計228校4576間教 室的重建工作。同時針對1999年九二一地震以 前興建之建物全面評估,預計投入國中小之耐 震評估與補強經費為116億元,並設置校舍耐 震資訊網,截至2008年8月,校舍資料庫已蒐 集全國3,733所學校,16,491棟校舍的簡易調查 資料(內含國中小12,313棟校舍) (教育部, 2009a)。 教育部「2006~2008年度國立高級中等學 校老舊危險校舍整建計畫」,合計約執行臺 幣66億元,改建53校約1,512間教室。2009~ 2012年度高級中等學校老舊危險校舍整建計畫 計182億元,其中拆除重建11校275間老舊校 舍,重建經費115.35億元(教育部,2009b;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10)。 教育部2007~2009年為期3年推動活化空 間發展特色學校計畫,核定補助323個方案, 每案給予臺幣30~80萬之補助款,總補助金額 臺幣1億5仟萬元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09年 6月18日)。2001年提出「綠校園獎勵推廣與改 造計畫」,2002年推展「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 畫」,2002~2009年止,投入臺幣8億156萬979 元的經費,補助超過532所由國中小一直延伸到 大學的校園硬體工程改造及軟體課程研發。 教育部(2009c)「加速推動國立大專校 院營建工程方案」,2010至2013年預計將投入 臺幣340億元。2006年起推動「發展國際一流 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以5年500億臺幣 投資發展著有成效。並於2004年訂頒「獎勵大 學教學卓越計畫」,2005年度編列臺幣10億 元,2006年度擴增為每年臺幣50億元,期望提 升整體之教學水準。2005~2009年獎勵大學教

(6)

學卓越計畫,獎勵132校,每校臺幣980萬元~ 1億3500萬元(教育部,2009d)。 此外,臺北市推動優質化工程,2005~ 2010年整體改善高中職和國中小學69校,計投 資臺幣30億6000萬元(康宗虎,2009)。桃園 縣老舊學校更新中程計畫,2001年至今,已超 過臺幣20億元。另外臺北縣政府教育局推展活 化校園、特色學校和卓越學校,宜蘭縣中小學 轉型樹立臺灣校園建築的典範,南投縣和臺中 縣九二一地震校園重建推動新校園運動,高雄 縣政府推展空間美學,基隆市政府教育處推展 創意空間和優質校園等等,使校園環境品質和 教育效能大幅提升。 上述教育部局處所推展的校園環境政策, 主要為老舊校舍整建、閒置空間再利用、特色 學校發展、充實教學基本設施、無障礙設施、 性別平等空間、資訊科技、永續校園和優質 校園營造等,這些綠建築、永續、活化和再 利用、安全、健康、友善(性別平等、無障 礙)、精緻、優質的學校建築新觀念,促使臺 灣學校建築與空間,朝向新世紀的優質校園大 步邁進。

三、

學校建築新空間的

蛻變

學校建築新觀念的研 究和新政策的推展,大力 為臺灣的學校建築空間與 規畫注入新生命。1945 年 以 後 , 臺 灣 學 校 建 築 的 發 展 , 以 每 十 年 作 一 分段重點說明(湯志民, 2011): 1. 一九六○年代標準化校 舍的興建:六○年代, 國 中 校 舍 是 標 準 化 設 計的代表,以1968年校舍「波浪式屋頂」和 「標準圖」(10種)為其特色,波浪式屋頂 象徵「倫理、民主與科學」、「九年國民教 育」、「成為一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例 如,新北市平溪國中,花蓮縣花崗國中、臺 東縣關山(圖2)、卑南和都蘭國中,屏東 縣內埔、麟洛和泰武等國中,皆有波浪式屋 頂。 2. 一九七○年代學校建築的更新:七○年代, 「危險教室」係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上的一 個特殊問題,包括老舊校舍、老背少結構 和海砂屋等,教育部在1977~1981年度五 年內,計改建國民中小學危險教室22,529.6 間。其次,學校建築的進展,雖然校地在擴 充中,校舍也積極的修、改或重建,但各項 設施設備的缺乏,卻顯而易見,尤其是體育 設施,簡陋的風雨操場(通常為力霸輕鋼架 結構),數量極為有限的體育館和游泳池, 都值得我們關切。另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學 校校舍應用了中國古典建築的元素及特徵, 例如:淡江大學是臺灣的第一個校園實驗場 臺 灣 學 校 建 築 的 百 年 蛻 變 圖2 臺東縣關山國中 (1960年代國中波浪式屋頂是標準化校舍的特色)

(7)

(有歇山頂教室等),中國文化大學是臺灣 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最密集之大本營。 3. 一九八○年代新學校建築的萌芽:八○年 代,臺灣學校建築規畫,有較長足的進步, 不僅新興大學和中小學等各級學校發展迅 速,宜蘭縣首創全縣中小學校園更新,成為 臺灣學校建築更新和發展的新典範,許多無 圍牆的新學校所塑造出獨特風格的宜蘭經驗 值得學習。例如:宜蘭縣過嶺、大溪、梗 枋、凱旋、育才、冬山、東興、龍潭等國小 以及南安和利澤等國中,皆為無圍牆學校。 4. 一九九○年代學校建築的轉型:九○年代, 臺北市、臺北縣、桃園縣等,在學校建築的 規畫和轉型中,推出無障礙環境、開放空 間、班群教室、學科教室、古蹟共構、文化 情境等空間革新理念,大放異彩。例如,臺 北市健康、新生、永安國小等,為班群教室 之創始代表。 5. 二○○○年代優質新校園的推展:二十一世 紀伊始,九二一大地震震災學校重建剖開 序幕,教育部推展「新校園運動」,南投 縣和臺中縣等震災重建學校以嶄新的面貌 (如中科、土牛、福民、南光、潭南、民 和、水尾、營盤、至誠、中寮、霧峰等國 小,民和、北梅、中寮等國中,以及東勢高 工),出現於新世紀。繼之,學校建築學術 研究和教育部及縣市教育局處的相繼推展, 綠色學校、綠建築、永續校園、友善校園、 公共藝術、資訊科技、耐震設計、創意校 園、性別空間、空間美學、校園活化、閒置 空間再利用、優質化工程等,使臺灣的學校 建築產生令人振奮的新風貌。尤其是,2005 年臺北市系統性推展優質校園營造,2010年 臺北縣卓越學校環境營造,以安全校園、健 康校園、人文校園、藝術校園、自然校園、 科技校園、學習校園和生活校園,為臺灣建 構二十一世紀的優質新校園。國立政大附 中(圖3)、國立屏北高中,臺北市麗山高 中,臺南市億載、紅瓦厝國小和私立普臺國 中小,均為此期新建的代表學校。 臺灣學校建築與空間的演變,從個別興 建到整體規劃,封閉到開放、有圍牆到無圍 牆 、 單 一 功 能 到 多 用 途 、 廠 房 校 舍 到 創 意 空間、造型單調到寓富美感、危險教室到安 全耐震、粉筆板到e化教室、單一教室到班 群教室和學科教室、老舊校舍到古蹟共構、 綠 化 美 化 到 綠 建 築 、 動 線 不 良 到 無 障 礙 環 境,更發展到性別平等空間,有些立法強制 (如綠建築、無障礙設施、公共藝術、耐震 設計等),有些依課程教學需求(如資訊科 技、班群教室、學科教室、創意和性別空間 等),有些因應社區文化(如無圍牆、古蹟 共構等),有些因應人口和經濟發展(如閒 置空間再利用、優質化工程等),符合整體 化、教育化、生活化、人性化、開放化、彈 性化、多樣化、現代化和社區化的世界各國 優質校園的發展趨勢(湯志民,2006a),此 一兼具安全與健康、自然與科技、人文與藝 術、學習與生活的優質校園新空間,持續發 展將使臺灣的學校建築,再邁向另一個新里 程碑。

肆、結語

最近,受教育部委託負責「國民中小學設 備基準」的修訂工作,8月份參觀幾所新建國 中小和英語村,收穫甚豐。 最令人驚訝的是,走訪2011年初才完工啟 用的成功大學力行校區的綠色魔法學校(圖 4)的驚豔,這是唯一獲得臺灣EEWH鑽石級 和美國LEED最高白金級雙綠建築標章的零碳

(8)

綠建築,蒼勁挺拔的百年金龜樹為諾亞花園拉 開序幕,漫步建築四周賞析生態池、自然農 園、亞熱帶雨林、雨撲滿、可開坦克車的透水 鋪面,進入自然通風的簡報室,令人嘆為觀止 的是深邃的中庭、亞熱帶綠建築博物館和崇華 廳,運用三座通風塔引進自然風的絕佳設計, 在無室內空調的狀況下,使看似密閉的空間卻 能神奇的感受微風徐徐的舒適,還有自然採光 和通風的教室與廁所(附腳踏式洗手臺),以 八八水災漂流木打造的諾亞方舟動物群象大壁 畫,一直到建築最高點以耐瘠、耐風、耐鹽、 耐污的多年生本土草灌木綠化之諾亞花園屋 頂、太陽能板、風力發電等,讓整座綠色魔法 學校可說是處處充滿學習的契機。尤其是,能 以一般建築造價興建出高節能的學校綠建築, 將是臺灣未來學校建築邁向新顛峰的新建範 式。 我們期待下個一百年,一如已走過的一百 年一樣,在大家不斷的努力下,會有更多臺灣 學校建築令人驚豔的蛻變,成大的綠色魔法學 校是一個新起點,無數的蛻變即將橫亙眼前。

參考文獻

康宗虎(2009)。推動校園優質化‧改善教 學環境。臺北市教育e週報,406。取自 http://enews.tp.edu.tw/paper_show.aspx?ED M=EPS200907141525267MD 教育部(2009a)。加速國中小老舊校舍及相 關設備補強整建計畫(核訂本)。取自 http://www.edu.tw/files/list/B0039/附件-8振 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國中小老.pdf 教育部(2009b)。加速高中職老舊校舍及相 關設備補強整建計畫。取自http://www. edu.tw/.../(報院)☆振興經濟新方案-高 中職老舊校舍980211_1.doc 臺 灣 學 校 建 築 的 百 年 蛻 變 圖3 國立政大附中 (2005年創校,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是臺灣優質新校園的代表)

(9)

教育部(2009c)。加速推動國立大專校院營 建工程方案。98年11月22日行政院第3129 次院會通過。取自http://www.edu.tw/files/ list/B0039/附件-3國立大學校院校舍工程 加速推動.pdf 教 育 部 (2 0 0 9 d ) 。 獎 勵 大 學 教 學 卓 越 計 畫。取自http://www.csal.fcu.edu.tw/edu/ program_start.asp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10)。高中職老舊校舍 補強、提供安全無虞教學環境。教育部 全球資訊網。取自http://www.edu.tw/news. aspx?news_sn=3148 教 育 部 統 計 處 (2011)。各級學校概況表 (80~99 學年度)。教育部全球資訊 網。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 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869 湯志民(2006a)。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第 三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湯志民(2006b)。臺灣的學校建築(第二 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湯志民(2011)。跨世紀百年學校校園新貌。 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中華民國 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2011學校建築 研究:百年校園建築創新裝(第9-47 頁)。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 會。 湯志民、何昕家、湯為國(2008)。臺灣學校 建築研究之發展-博碩士論文及學會年刊 之探析(1968-2007)。載於臺北市政府 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 編),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 (第300-317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 料館。

Taylor, A., & Enggass, K. (2009). Linking architecture and education: Sustainable desig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NM: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圖4 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2004, there were 298 establishments operating in licensed construction works that also acted as main contractors, of which only 81 (27.2% of the total) engaged in the

In 2004, there were 298 establishments operating in licensed construction works that also acted as main contractors, of which only 81 (27.2% of the total) engaged in the

47 PRINCIPAIS ESTATÍSTICAS DOS PROJECTOS DE CONSTRUÇÃO PÚBLICA E DE CONSTRUÇÃO PRIVADA, POR CLASSIFICAÇÃO DE EDIFÍCIOS, FRACÇÕES AUTÓNOMAS, INFRAESTRUTURAS E INSTALAÇÕES

綠色轉型:示範項目為 2026 年前全國加速部署 78,660

12 建築舖面 1 趙昱翔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 12 建築舖面 2 陳柏任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 12 建築舖面 3 張伊汶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2

參、技術士技能檢定建築物室內設計乙級術 科試題.

 學校在安排學生參加交流 活動時,參觀古代中國建 築遺存,瞭解建築中展現 的各種特色,認識背後的

懷聖寺於元朝至正三年(1343 年)被焚,七年後重 建。現存建築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 年)重建後 的規制。1949 年後,懷聖寺進行過三次較大規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