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6-01-03國一歷史題目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6-01-03國一歷史題目"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 1 頁,共 4 頁 彰化縣私立精誠中學 106 學年度上學期 期末考 國一歷史科考題 本卷共 4 頁,另附答案卡。 範圍:翰林一上第五章、第六章~一下第一章 一、 單一選擇題(每題 2 分,本大題共 60 分。) 1. 十九世紀中葉,臺灣的貿易形態由「郊商」的貿易,轉變為「洋行」主導的國際貿易。 請問:此種轉變與下列何者有關? (A)牡丹社事件後清廷開始重視國際貿易 (B)鴉片戰爭後允許外國人來臺灣傳教經商 (C)甲午戰爭後准外國人在港口設立工廠 (D)英法聯軍後開放臺灣成為國際通商口岸 2. 由魏德聖導演執導的電影《賽德克.巴萊》,描述日治時期臺灣的武裝抗日事件。針對 這個事件,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領導者為羅福星 (B)此事件利用民間宗教信仰號 召群眾抗日 (C)此事件發生於臺南噍吧哖地區 (D)事件落幕,總督府重新檢討原住民 政策。 3. 十九世紀後期,臺灣成為國際貿易的熱區,也勾起列強野心,當時哪些國家曾武力進犯 臺灣? (A)英、法 (B)美、日 (C)英、美 (D)日、法。 4. 大雄要寫一部有關劉銘傳的連續劇本,下列哪一件事不應該出現在劇本中? (A)男主角打電報給臺南的女主角 (B)男女主角一起坐火車到高雄 (C)女主角和男主角約在郵局見面 (D)男主角在電報學堂努力求學 5. 1896 年日本國會通過「有關施行於臺灣之法令之法律」,俗稱《六三法》。請問此法造 成什麼結果? (A)總督能頒佈具法律效力的命令 (B)設有臺灣議會,臺灣人可以參政 (C)符合總督府在臺推動皇民化運動 (D)引起臺灣民主國的抗日行動。 6. 小華是清領後期的臺灣茶農,下列何者不可能是他的生活經歷? (A)在北部丘陵地種茶 (B)他的茶葉要運往安平港外銷 (C)沈葆楨在臺灣北部增設臺北府 (D)他的茶葉在大稻埕進行加工集散 7. 有位國際記者從旁觀察某一歷史事件後,感嘆的評論說:「『臺灣事件』的處理等於向全 世界宣告:這裡有一個富饒的帝國,它隨時自動地給你支付賠款,絕不進行戰鬥。中國 的命運的確是結束了。」請問他說的「臺灣事件」是哪一歷史事件? (A)朱一貴事件 (B)牡丹社事件 (C)林爽文事件 (D)中法戰爭 8. 開港通商後加拿大傳教士馬偕來臺,為臺全力付出,寧願燃燒,不願朽壞,直到今日貢 獻仍然留存。請問:下列哪些事蹟是他的貢獻?(甲)在臺灣北部傳教 (乙) 在臺灣南部 傳教 (丙)開設全臺第一所女子學校 (丁)開設全臺第一間西醫醫錧 (A)甲丙 (B)乙丁 (C) 甲丁 (D)乙丙。 9. 1894 年,中日兩國為了哪個地區而發生戰爭?(A)臺灣 (B)朝鮮 (C)琉球 (D)越南。 10. 阿強在《你不知道的臺灣史》書中看到某一時期的臺灣人在鴉片館中吸食鴉片的場景, 讓他十分驚奇,也深深感受到鴉片當時對臺灣的巨大影響。請問:此照片最早可能出現 在下列哪一時期? (A)荷西時期 (B)清領前期 (C)清領後期 (D)鄭氏時期。 11. 老師請同學整理重點,寫出沈葆楨、丁日昌、劉銘傳三者的異同。請問:下列哪些才符 合史實? (甲)三者中只有劉銘傳是以臺灣省巡撫身分任官 (乙)三者之中只有沈葆楨曾修築炮臺 (丙)三者都是因戰爭發生而被派到臺灣 (丁)三者都曾在臺灣架設電報線 (A)甲 (B)乙丙 (C)乙丙丁 (D)甲乙丙丁 12. 阿壯看到今天的作業上面寫著兩段資料: 資料一:英國領事館報告書:「臺灣鴉片的食用量,平均還超過大陸。吸食的人主 要是下層的勞動者……。」 資料二:雙腳赤裸、貧困不堪的茶販,年復一年地挑著他們的茶葉來大稻埕售 賣,但是他們得到的銀子,在回家之後一轉眼就不知去向了。 請你依據兩段資料判斷,阿壯的作業應該是在討論哪個歷史時代? (A)資料一討論清領前期,資料二討論清領後期 (B)兩段資料都在討論清領後期 (C)資料一討論清領後期,資料二討論清領前期 (D)兩段資料都在討論清領前期 13.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戰場可以見到日籍的臺灣軍伕。請問:關於此現象的敘述, 何者正確? (A)此現象發生在內地延長時期 (B)臺灣在此時有人改為日本姓氏 (C)臺灣軍伕因懷恨中國的割讓遺棄而加入 (D)此時期總督府推出口號為「日臺合一」 14. 清領後期沈葆楨來臺增設砲臺,修築城牆以加強海防,並放寬番界,允許漢番通婚,修 築通往後山道路,加速臺灣的開墾與發展。請問:沈葆楨積極治臺的原因為何? (A)漢人與原住民衝突頻繁 (B)地方民變械鬥日益嚴重 (C)日本出兵臺灣南部 (D)法國企圖進占澎湖、臺灣。 15. 日本統治時期,各地武裝抗日事件不斷發生,其中規模較大並且利用宗教名義鼓動抗日 力量的事件為何? (A)唐景崧領導的苗栗事件 (B)余清芳領導的西來庵事件 (C)羅福 星領導的霧社事件 (D)劉永福在臺南抗日。 16. 臺灣俗諺「一個某(妻子)卡贏三個天公祖」、「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紅柿出頭,羅 漢腳仔目屎流」等,可以生動地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景象。請問: 從俗諺的內容判斷,可反映當時臺灣社會的什麼現象? (A)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B)省籍情結嚴重 (C)農業生產落後 (D)文化水準低落。 17. 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臺灣自鄭氏時期已開始舉行科舉。請問: 在清領前期,一位淡水廳的秀才王瑀希望能考上舉人,他應前往當時何處應試才能取得 資格? (A)臺北府 (B)臺南府 (C)廣東省 (D)福建省。

(2)

第 2 頁,共 4 頁 18. 咪咪出生在日治時期的臺中地區,他回憶當時的情形:「鄰居犯法,我家亦難逃株 連。」這是日治時期,除了警察制度外,另一項維持社會秩序的責任連坐制度。請問上 述指的應是下列哪種制度? (A)保甲制 (B)村里制 (C)總督制 (D)警備制 19. 清同治年間,由臺灣第一富豪林本源家族出資,以及當地紳民貢獻土地出資,創建「大 觀學舍」,其目的是專為窮苦家庭提供教育,不收費用,甚至還發給賞銀。請問:這種 教育機構在清朝時稱之為何? (A)儒學 (B)社學 (C)義學 (D)書院。 20. 右表是西元 1922 年,日本國內及其統治的朝鮮、臺灣的警察比例表。請問右表資料 該如何解讀才正確?(A)因為日治時期警察權力很大,很多臺灣人都想當警察,所以 臺灣地區警察比例最高 (B)因為臺灣抗日事件不斷,總督府為有效控制臺灣社會,所 以臺灣地區警察比例最高 (C)因為日治 時期警察工作繁重,大家都不想當警察, 所以臺灣地區警察比例最低 (D)因為 皇民化運動的推動,使臺灣人徹底效忠天 皇,所以臺灣地區警察比例最低。 21. 「1895 年是決定臺灣命運的一年。4 月 分的臺灣,春天降臨,然而卻充滿了惶恐與不安,因為對岸的祖國,在戰敗後,已將臺 灣割讓。面對新來的主人及臺灣未卜的將來,臺灣巡撫在府衙中一籌莫展。」上文中的 「臺灣巡撫」應是指下列何人?(A)沈葆楨 (B)劉銘傳 (C)丘逢甲 (D)唐景崧。 22. 清領時期,來臺漢人在地方上建守護神廟、發展宗族組織,另一方面清廷在臺設置教育 設施、發展文教。請問:臺灣漢人發展宗族組織的目的為何? (A)祈求神明保佑 (B)聯誼互助與凝聚力量 (C)不忘家族源流 (D)傳宗接代。 23. 關於清領初期民變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民變規模最大的為康熙年間的朱一貴 事件 (B)民變主要發生的原因是因為閩、粵移民爭奪土地起衝突 (C)按照時間發生順 序來排序為朱一貴事件、林爽文事件、戴潮春事件 (D)「六死三留一回頭」這句俗諺 即在描述民變的慘烈。 24. 關於日治時代總督府的統治策略,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日本統治策略第二階段為 「皇民化運動」 (B)日治時代的「無方針主義階段」,是因為總督府接收臺灣後極力想 要讓臺灣認同日本的統治,因此推行「日臺合一」口號 (C)「內地延長主義」強調將臺 灣視為日本的一部分 (D)「皇民化運動」推行階段,當時世界正遭遇第一次大戰。 25. 日治時期,至 1920 年代後,臺灣地方行政制度確立為何種區劃? (A)一府二縣 (B) 一府二州 (C)五都六縣 (D)五州三廳。 26. 清代民間經常發生的「械鬥」現象,令許多同學印象深刻。下列哪一位同學對於械鬥的 看法最接近歷史事實? (A)小夫:械鬥是先民為了爭奪水源和田地,發生「打群架」的現象。 (B)胖虎:信奉保生大帝的人和長老教會的信徒,常因信仰不同發生械鬥。 (C)大雄:械鬥是民間反抗政府的英勇事跡,朱一貴事件就是最有名的例子。 (D)靜香:臺灣開港通商後,北郊與洋行的商人為了爭奪商業利益,開始發生械鬥現象。 27. 清領初期,促成許多漢人移民臺灣的主要動機是什麼?(A)謀生不易的大陸沿海 居民,希望到臺灣發展(B)政府鼓勵沒有土地的漢人,到臺灣開發墾殖(C)政府徵調漢 人,到臺灣征討原住民(D)臺灣經濟遠較大陸繁榮,出現許多投資客。 28. 關於清領時期的宗族組織,小威整理成下面這個表格。請問小威只有哪一個欄位是寫對 的? (A)姓氏 (B)組成份子 (C)祭祀對象 唐山祖 不同姓氏 未必有相同血緣關係 祭祀來臺第一代開墾的祖先 開臺祖 同姓氏 一定有相同血緣關係 祭祀中國原鄉的祖先 29. 清領前期,俏俏是臺灣的商人,平時在臺灣與家鄉泉州往返做生意。請問:有關俏俏的 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 俏俏平時最有可能祭拜泉州守護神保生大帝 (B) 俏俏所 經手的生意應該是將臺灣的茶葉銷往漳州 (C) 俏俏應該加入商業組織「北郊」 (D) 俏俏主要出入的港口應該是淡水。 30. 歷史老師請學生判斷,清領嘉慶、道光時期臺灣考生通過科舉取得功名的人數大增,其 主要原因為下列何者?(A)外國傳教士倡導教育,興辦學校,使臺灣子弟有讀書的機會 (B)臺灣移民與原住民的後裔,天資優異,故能金榜題名 (C)經濟情況好轉,使地方官員 和百姓鼓勵子弟讀書,參加科舉考試 (D)清政府為安撫臺灣移民,特別大幅提高臺灣人 的錄取率。 還有第二張喔!

(3)

第 3 頁,共 4 頁 二、 題組題(每題 2 分,本大題共 40 分。) 題組一:請根據下列的資料回答 31-32 題。 31. 關於甲、乙、丙三組地圖,請依據時間排出順序,何者正確?(A)甲丙乙(B)甲乙丙(C)丙 甲乙 (D)乙丙甲。 32. 關於甲、乙、丙三組地圖,下列何者敘述錯誤?(A)甲地圖清廷將後山納入管轄範圍, 可推測原因應是因日軍犯臺 (B)丙地圖有一府三縣,應該是在康熙年間的地圖 (C)丙 地圖能夠與外國做生意的港口為雞籠、淡水、安平、打狗 (D)乙地圖應是劉銘傳來臺 後的行政區劃圖。 題組二:請根據下列的資料回答 33-35 題。 資料一:「臺人被迫更改姓名時,為了不讓子孫數典忘祖,在改姓時仍希冀與原來的 姓有所關聯,如「張」姓改為長田或長本;「林」姓改為長林、小林等。而日本戰敗 後,改日本姓名者多隨即改回原來的姓名。」 資料二: (甲) 年,兒玉源太郎到達臺灣,接任總督,他帶來一位得力助手…… 後藤新平在兒玉的全權信任下,立即在臺灣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殖民措施,一切隨機變 化,因時造就,人稱 (乙) 。 資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受到美國總統威爾遜所提出 (丙) 原則,田健 治郎 1919 年成為臺灣第一任文官總督,並且任內的治臺方針為 (丁) 主義。標 榜「內臺融合」、「一視同仁」、「同化政策」,欲讓臺灣人如日本人一般效忠天皇。 33. 資料二中的(甲)、(乙)應分別填入何者才合理? (A) 1940 年;內地延長主義 (B)1896 年;皇民化運動 (C)1898 年;無方針主義 (D)1925 年;無方針主義。 34. 關於題組二中的各項資料,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資料二中,因日本初接收臺灣 需要做大量的調查,因此多由文官擔任總督 (B)資料三的「內臺融合」口號,在當時 確實使得日本人與臺灣人擁有相當平等的地位 (C)資料一及資料三都屬於皇民化運動 時期 (D)(丙)應填入民族自決;(丁)應填入內地延長主義。 35. 題組二中,依照時間順序應如何排列正確?(A)資料二→資料三→資料一 (B)資料二→ 資料一→資料三 (C)資料一→資料二→資料三 (D)資料三→資料一→資料二。 題組三:請根據下列的資料回答 36-39 題。 鄭用錫,字在中,號祉亭,清朝政治人物,臺灣淡水廳竹塹(今新竹市)人,道 光年初(1823)以科舉入仕,有「開臺進士」之譽,住宅稱作「進士第」。在北京任官 三年後辭官回家,協助建立竹塹城牆,並擔任書院院長。 1853 年「頂下郊拚」發生後,鄭用錫寫作「勸和論」,勸戒人們不應該因為祖籍 不同而自相殘殺,在臺灣生活的人們都是臺灣人,應該要一起努力生活…… 36. 清朝自 1683 年擊敗鄭氏取得臺灣後,至 1823 年後才產生「開臺進士」最可能的原因 是? (A)臺灣學子普遍程度不佳 (B)臺人淡薄名利,不愛參加科舉 (C)臺人的考運差強 人意 (D)臺人在清初多從事土地開墾,地方文風不盛。 37. 鄭用錫曾經於明志書院任教,關於書院的敘述何者正確?(A)主要為清寒子弟就讀的機 構 (B)最大的特色是擁有自由的學風 (C)在臺灣的規模小於官方儒學 (D)書院在府設 置稱為府學。 38. 關於「頂下郊拚」的敘述何者正確?(A) 「頂下郊拚」應是屬於械鬥事件 (B) 「頂下 郊拚」的發生主因應是爭奪茶葉貿易利益 (C)「頂下郊拚」的發生主因應是清領前期會 黨盛行、吏治不良 (D) 「頂下郊拚」發生的主因是頂郊與下郊爭在爭奪與外國貿易的 貿易權。 39. 從文中鄭用錫的所作所為來看,關於清朝時的仕紳角色的敘述何者正確?(A)是官府在 地方上的阻礙 (B)與地方社會疏離 (C)常為社會中的領導角色 (D)是社會的亂源。 背面還有喔! 丙 乙 甲

(4)

第 4 頁,共 4 頁 題組四:請根據下列的資料回答 40-43 題。 某人的日記:「1884,為了越南、戰爭開始了,我很清楚,他們圍堵臺灣的目的是為 了要拿到雞籠的煤炭作為蒸氣船的動力……封鎖了港口,大稻埕的茶葉生意也做不成 了。我們這些外國人只好在軍艦上面自己找樂子,打打桌球、撲克牌,等待感恩節的 來臨……春仔帶來消息說清國派了一位將軍來臺北支援,但他與臺灣原來的官員似乎 不大和諧……只寄望他能夠保障我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 40. 依日記內容判斷,這場戰爭應該是?(A)甲午戰爭 (B)英法聯軍 (C)鴉片戰爭 (D)中法戰 爭。 41. 日記的主人說的茶葉生意,是哪一種茶、主要銷往哪裡?(A)包種茶/中國 (B)烏龍茶 /美國 (C)阿薩姆紅茶/英國 (D)青茶/南洋。 42. 日記中,提到的「清國將軍」應該是?(A)沈葆楨 (B)劉銘傳 (C)邵友濂 (D)丁日昌。 43. 在戰爭結束後,日記中有可能會出現什麼內容?(A)清國決定將臺灣升級為省 (B)清國 決定將臺灣割讓給日本 (C)清國決定多開放幾個港口 (D)清國決定實行開山撫番。 題組五:請根據下列的資料回答 44-46 題。 有四位同學在歷史課下課後互相出題考同學: 阿亮:臺灣開港是因為清廷在 (甲) 戰敗,而開放的港口是雞籠、 (乙) 、 安平、打狗四個港口。 小懿:中法戰爭使得 (丙) ,而第一任巡撫為 (丁) ,他對臺灣的建設非常 多,包含有: (戊) 等幾項建設,都是他留下來的。 大曹: (己) 是沈葆楨來臺的原因,也是清廷轉為積極統治臺灣的關鍵。 孫孫:丁日昌光緒年間來臺,最知名的作為是 (庚) 等。 44. 關於題組五,下列何者正確?(A)(己)應填入林爽文事件 (B)(丙)應填入廢除渡臺 禁令 (C) (庚)可填入興建鐵路 (D)(甲)應填入英法聯軍。 45. 關於題組五,下列何者正確?(A)(乙)港口日後有傳教士馬雅各在此行醫 (B)(丁) 應填入邵友濂 (C(戊)可填入興建淡水到福州的跨海電報線 (D) (己)應與朱一貴事 件在同一皇帝在位期間發生。 46. 關於題組五,下列何者正確?(A)(己)結束後,清廷承認某國為「保民義舉」,「保民 義舉」的「民」指的是琉球 (B)(戊)可填入嚴懲貪官 (C) (甲)戰爭曾波及臺灣、澎 湖 (D)(乙)應是因為買賣蔗糖而興起的港口。 題組六:請根據下列的資料回答 47-50 題。 資料一:霧社事件是臺灣在日治時期 1930 年發生的原住民武裝起義事件,地點位於 今南投縣仁愛鄉霧社。事件起因是賽德克族原住民不滿日本統治當局長期以來苛虐暴 政,而由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德克達亞群各部落聯合起事。 資料二:臺灣民主國以「藍地黃虎旗」為國旗。當時臺灣為清國的領土,因《馬關條 約》將臺灣和澎湖割讓給日本。為免於被割讓,宣布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臺灣 巡撫「□□□」為大總統。 資料三:「○○○」以五福王爺的扶乩神示,自稱是羅教羅思孚的嫡系弟子,獲得天 命,即將登基成為「臺灣人的皇帝」。並用利誘來攏絡人心,「○○○」允諾信徒,革 命成功後,會將把所有總督府的土地沒收,黨徒可以均分土地。他販賣靈符,持有靈 符者,只要齋戒、念咒,就可以避免一切瘟災。 資料四:「※※※」是印尼華僑,祖籍廣東,年少來臺。西元 1913 年,受到中國革 命成功的影響,以苗栗為中心,號召同志起義抗日,後被日警逮捕,判處死刑 47. 題組六中各項資料,依照時間順序應如何排列正確?(A)資料二→資料四→資料一→資 料三 (B)資料二→資料四→資料三→資料一 (C)資料一→資料二→資料四→資料三 (D)資料三→資料一→資料二→資料四。 48. 資料四中的「※※※」應是指誰?(A)劉永福 (B)余清芳 (C)羅福星 (D)孫中山。 49. 資料三應是指哪個抗日事件?(A)苗栗事件 (B)西來庵事件 (C)太魯閣事件 (D)牡丹社事 件。 50. 關於資料二的臺灣民主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應填入丘逢甲 (B)臺灣 民主國的抗日持續許久,直到 1915 年都能看見臺灣民主國的號召抗日 (C)臺灣民主國 的大將軍劉永福死守臺南並戰死於臺灣 (D)臺灣民主國年號「永清」,意味著願意永遠 效忠清朝。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配管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原分甲、乙、丙三級(不分項),於民國 64 年 10 月 4 日公告實施,並經民國 68 年、72 年及 75 年三次修訂,75 年及 77

一、 配管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原分甲、乙、丙三級(不分項),於民國 64 年 10 月 4 日公告實施,並經民國 68 年、72 年及 75 年 3 次修訂,. 75 年及

人權侵犯、國際犯罪等全球性的問題,已不 斷探究其原因,試圖提出長期可行的改善方 案。

下圖一是測量 1994 年發生於洛杉磯的 Northridge 地震所得 到的圖形。任意給定一個時間 t ,從圖上可看出此時間所對

下列何者敘述錯誤?(A)鼎新 ERP 系統可以設定日期格式(西元\民國) (B)鼎新 ERP 系統可 以設定多種幣別資料 (C)鼎新 ERP 系統可以設計表單的簽核

關於萊克多巴胺下列說明何者錯誤?(A)為乙型受體素 (β 受體促進劑) (B)依台灣政 府訂定的

以土地清冊與地籍圖核對,劃出區土地是否在劃出範

(A)乙甲丁丙 (B)乙丙丁甲 (C)丁甲乙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