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经济数学——微积分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经济数学——微积分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Copied!
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在科学研究与实际生活中,除了要了解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外,还需讨论因 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变化量问题,以及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的变化率问题,这些 问题归结到数学上,即为微分与导数的相关内容.本章以极限概念为基础,介绍 导数概念、求导法则、基本求导公式及它们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讨论了微分的概 念与计算方法等.

2.1 导数的概念

2.1.1 引例 例 2.1.1 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 已知 若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它所移动的路程是时间的函数,这个方程记 为:ss t( ),求t 时刻的瞬时速度0 v . 0t t: 0 t0  ,此时t  s s t(0  t) s t( )0 ,从而平均速度 0 0 ( ) ( ) s t s t s v t t t         , 当 t 变化很小时,可以用 v 来近似表示t 时刻的瞬时速度,并且若 t0  越小,则近 似程度越高,因此有 0 0 0 0 0 ( ) ( lim lim ) t t s t s v t t t s t             . 例 2.1.2 产品总成本的变化率. 设某产品的成本 C 是产量Q的函数,即CC Q( )(Q 0),如果产量由Q 变0 化到Q0 Q,总成本取得相应的改变量记为 C ,则 0 0 ( ) ( ) C Q Q C Q C Q Q        , 此表达式表示该产品产量由Q 变到0 Q0 Q 时,总成本的平均变化率.显然,Q 越小,总成本的平均变化率就越接近于总成本在产量为Q 时的变化率,当0Q0 时,如果极限 0 0 0 0 ( ) ( ) lim lim Q Q C Q Q C Q C Q Q            存在,则这个极限值就表示产量为Q 时总成本的变化率,经济学中称之为边际0 成本.

(2)

66 经 济 数 学 微 积 分 例 2.1.3 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斜率. 设一曲线方程为yf x ,求曲线上任一点处的切线斜率. ( ) 在曲线yf x 上任取两点( ) M ,N ,来作割线 MN .若让点 N 沿着曲线趋向M ,则割线 MN 的极限位置MT就称为曲线 yf x 在点( ) M 处的切线.如图 2.1 所示,下面求曲线yf x 在点( ) M处的切线的斜率. 图 2.1 记曲线yf x 上的点( ) M , N 的坐标分别为 0 0 (x y, ),(x0 x y, 0 y), 则割线 MN 的斜率表示为 tan MN y k x     , 这里为割线 MN 的倾角,是切线MT的倾角,让点 N 沿曲线趋向于点M ,即 0  x 时,若上式的极限存在,记为 k ,则 0 tan lim       x y k x 此极限值 k 就是所求的切线的斜率,即 0 0 0 0 ( ) ( ) lim lim             x x f x x f x y k x x . 上面三个实际问题虽然具体含义不同,但从抽象的数量关系来看,他们的实 质是一样的,都归结为求函数改变量与自变量改变量比值的极限问题.这个极限 称为函数在这一点的导数. 2.1.2 导数的概念 1.导数的定义 定义 2.1.1 设函数yf x 在点( ) x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点0 x0 处 取 得 增 量 x ( 点x0 x 也 在 该 邻 域 内 ) 时 , 相 应 因 变 量 y 取 得 增 量 为 0 0 ( ) ( )  y f x  xf x ,若极限

(3)

第 2 章 导 数 与 微 分 0 0 0 0 ( ) ( ) lim lim            x x f x x f x y x x (2.1.1) 存在,则称函数yf x 在点( ) x 处可导,并称此极限值为函数0 yf x 在点( ) x 处0 的导数,记作 f x( 0), 0   x x y , 0 d d x x y x  或 0 d d x x f x  , 即 0 0 0 0 ( ) ( ) ( ) lim         x f x x f x f x x . 如果极限(2.1.1)不存在,则称函数yf x 在点( ) x 处不可导. 0 若设xx0 x ,则当 x 0时,有xx ,所以导数0 f x( 0)的定义也可表 示为 0 0 0 0 ( ) ( ) ( ) lim      x x f x f x f x x x . (2.1.2) 引入了导数的概念,前面讨论的三个实际问题就可简述如下: (1)变速直线运动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0

v

0就是路程函数 ( )s t 在

t

0处的导数, 即v0s( )t0 . (2)产品在产量为Q 时总成本的变化率(边际成本)就是成本函数 ( )0 C Q 在点 0 Q 处的导数. (3)曲线yf x 在点( )

x0, (f x0)

处的切线斜率就是函数yf x 在点( ) x 处的0 导数,即 0 tan ( )   k f x . 2.左、右导数 在导数f x( 0)的定义中,导数 0 0 0 0 ( ) ( ) ( ) lim x f x x f x f x x         是一个极限,在第 1 章中我们讨论过,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是左、右极限都存在 且相等,因此导数f x( 0)存在的充要条件是左极限 和右极限 0 0 0 0 ( ) ( ) lim lim              x x f x x f x y x x 都存在且相等,这两个极限分别称为函数yf x( )在点x 处的左导数和右导数,0 分别记作f(x0)和f(x0),即 0 0 0 0 ( ) ( ) ( ) lim x f x x f x f x x           ; 0 0 0 0 ( ) ( ) lim lim x x f x x f x y x x             

(4)

68 经 济 数 学 微 积 分 0 0 0 0 ( ) ( ) ( ) lim x f x x f x f x x           . 因此我们得到下面的定理. 定理 2.1.1 函数yf x 在点( ) x 处可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0 f x 在点x 处的左、0 右导数都存在且相等. 若函数yf x 在开区间 ( , )( ) a b 内每一点都可导,则称 f x 在区间 ( , )( ) a b 内可 导.则任给x( , )a b ,都对应着 f x 的一个确定的导数值( ) f x ,从而构成了一个( ) 新的函数,称此函数为函数 ( )f x 的导函数,记作 ( ) d d y y f x x ,  , 或d d f x. 即 0 ( ) ( ) ( ) lim         x f x x f x f x x . 函数yf x 在点( ) x 处的导数0 f x( 0)就是导函数 f x 在点( ) x 处的函数值,所0 以有 0 0 ( ) ( )    x x f x f x . 因此,导函数也通常简称为导数. 例 2.1.4 求函数 2 yx 的导数. 解 由于 2 2 ( ) y x x x      2 2 ( )  x x  x , 所以 0 0 lim lim (2 ) 2 x x y x x x x           ,即 2 (x ) 2x. 同理 1 ( n)  nx nx ( n 为正整数). 特别地,当n1时, ( )x  1. 一般地,当指数为任意实数时,可以证明 1 ( ) x x . 例如,函数yx的导数: 1 1 1 2 1 2 1 ( ) ( ) 2 2 y x x x x      . 同理,函数y1 x的导数. 1 1 1 2 1 1 ( ) ( 1) . y x x x x              例 2.1.5 求指数函数yax的导数(a0,a1). 解 由于 x x x y a a    ,

(5)

第 2 章 导 数 与 微 分 所以 0 0 0 0 1 ln

lim lim lim lim ln

x x x x x x x x x x x y a a a x a a a a a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 (ax) axlna. 特别地,在上式中令a e,可得指数函数 ex y  的导数: (e )x  ex例 2.1.6 求对数函数yloga x的导数(a0,a1,x0).

解 由于 log ( ) log log log 1

a a a a x x x y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所以 0 0 1

lim lim log 1

x x a x x y x x x x              1 1 log e ln a x x a   ,即 1 log . ln ax x a   ( ) 特别地,在上式中若令a e,可得自然对数函数ylnx 的导数: 1 (ln ) x x例 2.1.7 求函数ysinx 的导数.

解 由于 sin( ) sin 2 cos( ) sin

2 2

 

 y x xxxx x

所以

0 0 0

2cos( ) sin 2 cos( )

2 2 2 2

lim lim lim cos

x x x x x x x x x y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即 sin  cos ( xx . 同理可得 cos( x)  sinx . 2.1.3 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 数 f x 在 点( ) x 处 的 导 数0 f x( 0) 在 几 何 上 表 示 为 曲 线 yf x 在 点( ) 0 0 (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如图 2.1 所示),即 0 0

( ) lim lim tan tan

x y f x k x           . 过曲线上一点且垂直于该点处切线的直线,称为曲线在该点处的法线. 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如果函数yf x 在点( ) x 处可导,则曲线0 yf x 在( ) 点(x0, f x( 0))处的切线方程为 0 0 0 ( ) ( )( ) yf xf xxx , 则法线方程为 0 0 0 1 ( ) ( ) ( ) y f x x x f x      ( f x( 0)0).

(6)

70 经 济 数 学 微 积 分 注意:若 f x( 0)  ,则切线垂直于 x 轴,切线的方程就是 x 轴的垂线xx0. 例 2.1.8 求曲线 2  y x 在点 (1,1) 处的切线和法线方程. 解 因为y 2x ,由导数几何意义可知,曲线yx2在点 (1,1) 的切线与法线 的斜率分别为 1 x 1 2 ky   , 2 1 1 1 2 k k     , 于是所求的切线方程为 1 2( 1) y  x , 即 2x  y 1 0. 法线方程为 1 1 ( 1) 2 y   x , 即 2 3 0 xy  . 2.1.4 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定理 2.1.2 如果函数yf x 在点( ) x 处可导,则0 f x 在点( ) x 处一定连续. 0 证明 因 ( )f x 在点x 处可导,则 0 0 0 ( ) lim .       x y f x x 根据函数极限与无穷小之间的关系,可知 0 ( )      y f x x , 其中 是当  x 0 时的无穷小.两端同乘以 ,可得 x 0 ( )   y f x  x  x, 由此可知

0

0 0 lim lim ( ) 0             x y x f x x x , 所以函数yf x 在点( ) x 处连续. 0 上述定理的逆命题不一定成立,即在某点连续的函数,在该点处未必可导. 例 2.1.9 证明函数yxx0处连续但不可导(如图 2.2 所示). 证明 因为 (0 ) (0) 0 0  y f  xf   x   x , 则 0 0 lim lim 0  x  y  x  x

(7)

第 2 章 导 数 与 微 分 图 2.2 由连续定义可知,yxx0处连续. 又 0 0 lim lim          x x x y x x , 所以,当 x 0时,函数在x 0处的右导数为 0 0 (0) lim lim 1                x x y x f x x ; 当 x 0时,函数在x 0处的左导数为 0 0 (0) lim lim 1                 x x y x f x x . 函数yxx0处的左、右导数不相等,从而在x0点处不可导.由此 可知,函数在某点连续只是函数在该点可导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习题 2.1 1.求下列函数在指定点处的导数: (1) cos 2 yx x, ; (2)ylnx x, 5. 2.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log2x; (2) 2 5 x y x  ; (3)y5 x2 (4)ytanx. 3.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1)如果 ( )f x 在x 处可导,则0 f x 在( ) x 处连续; 0 (2)如果 ( )f x 在x 处连续,则0 f x 在( ) x 处可导; 0 (3)如果 ( )f x 在x 处不连续,则0 f x 在( ) x 处不可导; 0 (4)如果 ( )f x 在x 处不可导,则0 f x 在( ) x 处不连续. 0 4.下列各题中均假定 f x( 0)存在,按导数定义观察下列极限: (1) 0 0 0 ( ) ( ) lim 2 x f x x f x x       ; (2) 0 0 0 ( 2 ) ( ) lim h f x h f x h h     .

(8)

72 经 济 数 学 微 积 分 5.求曲线y1 x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 6.讨论下列函数在x0处是否连续、是否可导: (1) 3 yx x ; (2)y2 sinx ; (3) 3 1 sin 0 0 0 x x x y x        , , , ; (4) 1 sin 0 0 0. x x x y x        , , ,

2.2 导数的运算

上一节介绍了导数的定义,并以此求出了一些简单函数的导数,但只由导数 的定义求导往往非常繁琐,有时甚至是不可行的.能否找到求导的一般法则或常 用的求导公式,使得求导更简单易行呢?本节将介绍这些求导法则,求导公式. 2.2.1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定理 2.2.1 若函数uu x 与( ) vv x 在点 x 处均可导,那么它们的和、差、( ) 积、商(当分母不为零)在点 x 处也可导,且有以下法则: (1) (uv)uv; (2) ( )uvu v uv; 若vC ( C 为常数),则 (Cu)Cu ;  (3) u u v uv2 v v            . 注意:法则(2)表明乘积的导数不等于导数的乘积,法则(3)表明商的导 数不等于导数的商. 下面我们给出法则(3)的证明,其余的留给读者自行证明. 证明 令 ( ) ( ) u x y v x ,给自变量 x 一个增量 x ,则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 x x u x u x u u x y v x x v x v x v v x v x u u x v v x v v x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y u v v x u x x v x v v x x x . 因 ( )u xv x 在点 x 处可导,则在该点处必连续,所以当( )  x 0时, u 0, 0  v ;又当 x 0时, u u x( ) x     , ( )     , v v x x 所以

(9)

第 2 章 导 数 与 微 分 2 0 lim x y u u v uv x v v             . 特别地,若 ( ) 1u x  ,则可得 2 1           v v v v 0). 法则(1),(2)均可推广到有限个可导函数的情形. 设uu x( ), =v v x( ), =w w x( )在点 x 处均可导,则 (u v w)uvw .  (uvw)[(uv w) ](uv w) (uv w)  (u v uv w uvw   )      u vw uv w uvw .   例 2.2.1 设 1 2 cos ln sin 5 yxxx ,求 y . 解 1 2 ( cos ln sin 5) y xxx  1 2 (x ) (cos )x  (ln )x (sin 5)     1 1 sin 2 x x x    . 例 2.2.2 设 2 3 2x yx ,求 y . 解 2 2 2 (3 2 )x 3( ) 2x 3 (2 )x y x  x   x  2 6 2x x 3x 2 ln 2x   . 例 2.2.3 求ytanx的导数.

(tan ) sin (sin ) cos 2sin (cos )

cos cos            x x x x x y x x x 2 2 2 2 2 cos sin 1 sec cos cos   x x  x x x . 即 2 (tan )x sec x. 同理可得 2 (cot )x  csc x例 2.2.4 求ysecx 的导数. 解 2 1 sin (sec ) cos cos         x y x x x 1

tan sec tan cos

  xxx

x

即 (sec )x secxtanx .

同理可得 (csc )x  cscxcotx . 2.2.2 复合函数的导数

定理 2.2.2 如果函数u( )x 在 x 处可导,同时函数yf u 在对应的点 u 处( ) 可导,则由这两个函数构成的复合函数yf[ ( )] x 在 x 处一定可导,且有

(10)

74 经 济 数 学 微 积 分 d d d d d d y y u x u xyxyuu . x 证明 给 x 一个增量 x (0),相应地函数u( )xyf u 的改变量分( ) 别为 u 和y.根据函数的极限与无穷小量之间的关系定理,由yf u 可导,( ) 可得 d d     y y u u , 其中 是当 u 0时的无穷小.令上式两边同乘 u 得 d d  y y  u  u u , 于是 d d           y y u u x u x x, 因为函数u( )x 在 x 处可导,所以有u( )x 在 x 处连续,则当 x 0时, 0  u ,因此 0 0 lim lim 0  x  u  ,从而有 0 0 d d d d lim lim d     d d d                  x x y y y u u y u x x u x x u x. 上式表明,求复合函数yf[ ( )] x 对 x 的导数时,可分别求出yf u 对 u 的( ) 导数和u( )x 对 x 的导数,然后相乘即可. 以上法则也可记为 yx yuu 或x

( )

( ) ( )      f x f u x . 对于多次复合的函数,其求导公式类似,这种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也称为链 式法则. 例 2.2.5 设 3 ln(1 ) y x ,求 y . 解 令 3 ln 1 yu u,  x ,因此 2 3 2 3 1 3 (ln ) (1 ) 3 1 u x x y u x x u x         . 例 2.2.6 设ysin 2x,求 y . 解 令ysinuu2x,因此

(sin )u (2 )x cos 2 2 cos 2

y u  x  u  x, 也可不加中间变量,直接按链式法则求导. 例 2.2.7 ysin x54,求  y . 解 4 5 5 4 5 5 1 5 cos 4 cos 4 5 2 4 2 4 x x y x x x x          .

(11)

第 2 章 导 数 与 微 分 例 2.2.8 ln sin ex y  ,求 y . 解 1 (cos e ) e e cot e sin e x x x x x y     . 例 2.2.9 2 9 (3 2) yx  ,求 y . 解 2 8 2 2 8 9(3 2) (3 ) 54 (3 2) y xx  x x  . 2.2.3 反函数的求导法则 定理 2.2.3 若单调连续函数x( )y 在区间I 内可导,且y ( )y 0,则其反 函数yf x 在对应的区间( ) Ix

x x| ( )yyIy

内也可导,且有 1 ( ) ( ) f x y    或 d 1 d d d y x x y  . 证明 因为yf x 是( ) x( )y 的反函数,故可将函数x( )y 中的 y 看作中 间变量,从而组成复合函数x( )y[ ( )]f x .若上式两边对 x 求导,应用复合 函数的链式法则,可得 1yfx 或 1 d d d d x y y x   . 因此可得 1 d 1 ( ) d ( ) d d y f x x y x y     或 d ( ) 0 d x y y          . 例 2.2.10 求函数yarcsinx 的导数.

解 因yarcsinx 是xsiny 的反函数,而xsiny 在区间 2 2         , 内单调且 可导,且 (sin )y y cosy0,因此在对应的区间 ( 1,1) 内,有 2 2 1 1 1 1 (arcsin )

(sin ) cos 1 sin 1

      x x y y y x . 即 2 1 (arcsin ) 1 x x x    . 同理可得 2 1 (arccos ) 1 x x x     . 例 2.2.11 求函数yarctanx的导数.

解 因yarctanxxtany的反函数,而xtany在区间

2 2         , 内单调

(12)

76 经 济 数 学 微 积 分 且可导,又 2 (tan )y  y sec y0,因此在对应的区间 (  上,有 , ) 2 2 2 1 1 1 1 (arctan )

(tan ) sec 1 tan 1

        x y x y y y x . 即 (arctan ) 1 2 1 x x    . 同理可知 (arc cot ) 1 2 1 x x     . 2.2.4 初等函数的导数 前面我们已经给出了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而且建立了函数的四则运算 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以及反函数的求导法则,这就解决了初等函数的 求导问题.现将基本导数公式汇成表 2-1. 表 2-1 基本导数公式表 1.( )C  0 ( C 为常数)2. 1 (x) x (  为常数); 3.(log ) 1 ln ax x a   ; 4.(ln )x 1 x   ; 5.(ax) axlna; 6.(e )x ex; 7.(sin )x cosx; 8.(cos )x  sinx; 9.(tan ) sec2 12 cos x x x    ; 10.(cot ) csc2 12 sin x x x      ;

11.(sec )x sec tanx x; 12.(csc )x  csc cotx x; 13. 2 1 (arcsin ) 1 x x    ; 14. 2 1 (arccos ) 1 x x     ; 15.(arctan ) 12 1 x x    ; 16. 2 1 (arc cot ) 1 x x     ; 17.(sinh )x coshx; 18.(cosh )x sinhx

以上基本导数公式十分重要,初等函数的求导主要利用上述表格中的常用公 式及函数的四则运算求导法则与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来运算,因此要熟练掌握. 例 2.2.12 设 3 5 ( sin ) yxx ,求 y . 解 3 5 3 4 3

[( sin ) ] 5( sin ) ( sin )

y xx  xx xx 2 4 2 5(x sin ) (3x x cos )x    . 例 2.2.13 设 3 2 xarcsin y  x ,求 y .

(13)

第 2 章 导 数 与 微 分 解

 

2 3 3 3 6 3

2 arcsin arcsin 2 ( 2 ln 2) arcsin 2

1 x x x x x y x x x x              2 3 6 3 2 ln 2 arcsin 1 x x x x            . 例 2.2.14 求函数 2 ln( ) yxxaa  )的导数. 0 解 2 2 1 2 1 2 x y x x a x a             2 1 x a   . 习题 2.2 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 x 7ex yxa  ; (2)y3 tanx xlnx4; (3) 3 3 sin   y x x x; (4) 2 ln yx x; (5)y3e sinx x; (6)ylnx x ; (7) e2 sin 3 x y x   ; (8) 1 sin 1 cos x y x    . 2.设 f x 可导,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 ) (1) 3 [ ( )] yf x ; (2) ( ) e f x y   ; (3) 1 2 1 [ ( )] y f x   ; (4)yarctan[2 ( )]f x ; (5) 3 ln[1 ( )] y  f x ; (6)yf( x2). 3.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 2 4 ( ) yxx ; (2)y3cos(2x5); (3) 2 cos yx; (4)yln(sin )x ; (5) 2 ( 3 ) yxx ; (6) 2 e x yx ; (7)yln ln lnx ; (8) arctan3 e x y 

2.3 高阶导数

我们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 )v t 是路程函数 ( )s t 对时间t的导数,即 d d s v t或 vs而加速度 a 又是速度 v 对时间t的导数:

(14)

78 经 济 数 学 微 积 分 d d d d d d v s a t t t       或a( )s . 这种导数的导数 d d d d s t t      或 ( )s  称为 s 对t的二阶导数,记作 2 2 d d s t 或 ( )s t . 所以,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就是路程函数 s 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 一般地,设函数y f x( )在点 x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若极限 0 ( ) ( ) lim x f x x f x x         存在,则称此极限值为函数yf x( )在点 x 的二阶导数,记作 2 2 d ( ) d y y f x x ,  , 或 2 2 d ( ) d f x x ,即 y( )y ,f( )x [f x( )]或 2 2 d d d d d d y y x x x     . 相应地,把yf x( )的导数y f x( )也称为函数yf x( )的一阶导数. 类似地,二阶导数的导数,叫做三阶导数,三阶导数的导数叫做四阶导数,, 一般地, (n 1)阶导数的导数称为 n 阶导数,分别记作 (4) ( )n y,y , , y 或 3 4 3 4 d d d d d d n n y y y xx , , x . 函数 ( )f x 具有 n 阶导数,也就是说函数 ( )f x 为 n 阶可导.如果函数 ( )f x 在点 x 处具有 n 阶导数,那么 f x 在点 x 的某一邻域内一定也具有一切低于 n 阶的导( ) 数.二阶及二阶以上的导数统称为高阶导数. 根据高阶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高阶导数就是将函数逐次求导,因此,前面 介绍的导数运算法则与导数基本公式仍然适用于高阶导数的计算. 例 2.3.1 设 yax b,求 y . yay0. 例 2.3.2 设yexcosx,求 y .

解 e xcos e ( sin )x e (cosx sin )

yxxx x

        ,

e (cosx sin ) e ( sinx cos ) 2e xsin

y x xx xx      . 例 2.3.3 已知f( )x 存在, 2 ( ) yf x ,求

y

2 2 ( ) y xf x ,则 2 2 2 ( ) 2 ( ) 2 ( ) 2 ( ) 2 y y xf x  f x  xf xx 2 2 2 2f x( ) 4x f(x )   .

(15)

第 2 章 导 数 与 微 分 例 2.3.4 已知函数 2 2 yxx ,求

y

解 将 2 2 yxx 求导,得 2 2 2 2 1 2 2 2 x x y x x x x        . 2 2 2 2 2 2 2 2 2 2 (1 ) 2 (1 ) 2 2 2 (2 ) 2 x x x x x x x x x y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3 3 2 2 1 1 (2x x ) y      .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初等函数的 n 阶导数. 例 2.3.5 设 ex y  ,求 ( )n y (4) ex ex e ,x ex y ,y ,y y  . 一般地,可得 ( ) e n x y  . 即 ( ) (e )x n ex例 2.3.6 求ysinxycosx的 n 阶导数.

ysinx, (sin ) cos sin 2

y x  x x

 ,

sin cos sin 2

2 2 2 y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n 2 sin 3 2 2 y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n 2 n y  x n   . 即 ( ) (sin ) sin 2 n x  x n   . 同理可得 ( ) (cos ) cos 2 n x  x n   . 例 2.3.7 求对数函数yln(1x)的 n 阶导数. 解 ln(1 ) 1 1 2 1 (1 ) y x y y x x          , , , (4) 3 4 1 2 1 2 3 . (1 ) (1 ) y y x x         ,  , 一般地,可得 ( ) 1 ( 1)! ( 1) (1 ) n n n n y x      ,

(16)

80 经 济 数 学 微 积 分 即 ( ) 1 ( 1)! [ln(1 )] ( 1) (1 ) n n n n x x       . 通常规定0! 1 ,所以这个公式当n  时也成立. 1 例 2.3.8 求幂函数的 n 阶导数( n 是正整数). 解 设yx是任意常数),那么 1 ( 1) 2 ( )n ( 1)( 2) ( 1) n yxy  x, , y   n x 即 ( ) (x)n  ( 1)( 2) ( n 1)xn       . 特别的,当n时,得到( n)( )n ( 1)( 2) 3 2 1 ! x     n ,而 ( 1) ( n)n 0 x   . 如果函数uu x( )及vv x( )都在点 x 处具有 n 阶导数,那么显然 ( )u xv x( )及 ( ) ( ) u xv x 也在点 x 处具有 n 阶导数,且 ( ) ( ) ( ) ( )n n n u v uv . 但乘积 ( ) ( )u x v x的 n 阶导数并不如此简单.由 (uv)u v uv  , 首先得出 (uv)u v 2u v uv, (uv)u v 3u v 3u v uv. 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 ( ) ( ) ( 1) ( 2) ( ) ( ) ( ) ( 1) ( ) 2! ( 1) ( 1) ! n n n n n k k n n n uv u v nu v u v n n n k u v uv k                    . 上式称为莱布尼茨(Leibniz)公式.这个公式可以这样记忆:把(uv)n按二项式 定理展开写成 0 1 ( 1) 2 2 0 ( ) 2! n n n n n n n uvu vnuv  uv u v , 即 0 ( ) n n k n k k n k u v C uv   

然后把 k 次幂换成 k 阶导数(零阶导数理解为函数本身),再把左端的uv换成 uv , 这样就得到莱布尼茨公式 ( ) ( ) ( ) 0 ( ) n n k n k k n k uv C uv  

例 2.3.9 2 2 ex yx ,求y(20). 解 设ue ,2x vx2,则 ( ) 2 2 e k k x u  (k 1, 2,, 20),

(17)

第 2 章 导 数 与 微 分 ( ) 2 2 k 0 v x v,  ,v  (k 3, 4,, 20), 代入莱布尼茨公式,得 (20) ( 2 2e )( 20) 2 e20 2 2 20 2 e19 2 2 20 192 e18 2 2 2! x x x x yx  x   x    20 2 2 =2 e (x 20 95) xx . 习题 2.3 1.求下列函数的二阶导数: (1) ex yx ; (2) 2 ln  y x x; (3) 2 1 ex y   ; (4) 3e cosx yx; (5)ylnsinx; (6) 2 arctan yx ; (7)yxcosx; (8) 2 (1 ) arctan y x x. 2.设 f( )x 可导,求下列函数的二阶导数 2 2 d d y x : (1)yf(ln )x ; (2)yln[ ( )]f x . 3.求下列函数所指定的阶的导数: (1) 2 ex yx ,求 (4) y ; (2) 2 sin yx x,求 (20) y

2.4 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2.4.1 隐函数的导数 前面我们所遇到的函数,例如ycotx y ln 3x 3x2 等,这种函数表达 方式的特点是:等号左端是因变量的符号 y ,而右端是含有自变量 x 的某个式子, 当自变量取定义域内任一值时,由这式子能有确定对应的函数值.用这种方式表 达的函数叫做显函数.有些函数的表达方式却不是这样,例如,方程 3 1 0 xy   表示一个函数,因为当变量 x 在 (  内取值时,, ) 变量 y 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例 如,当x 0时,y 1;当x   时,1 y 32等.以这种形式表示的函数称为隐 函数. 一般地,如果变量 x 和 y 满足一个方程 ( , ) 0F x y  ,在一定条件下,当 x 取某 区间内的任一值时,相应地总有满足这方程的唯一的 y 值存在,那么就说方程 ( , ) 0 F x y  在该区间内唯一确定了一个隐函数. 把一个隐函数化成显函数,叫做隐函数的显化.例如从方程 3 1 0 xy   解出

(18)

82 经 济 数 学 微 积 分 3 1 y x,就把隐函数化成显函数.隐函数的显化有时是有困难的,甚至是不可 能的.但在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计算隐函数的导数,因此,我们希望找到一种 方法,不管隐函数能否显化,都能直接由方程解出它所确定的隐函数的导数来.下 面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这种方法. 例 2.4.1 求由方程ey 2e 0 xy    所确定的隐函数yy x( )的导数d d y x解 我们把方程两边分别对 x 求导数,注意 y 是 x 的函数.方程左边对 x 求导 得 d(e 2e) d d e d d d y y xy y y y x x x x      , 方程右边对 x 求导得 (0)  . 0 由于等式两边对 x 的导数相等,所以e d d 0 d d y y y y x x  x , 从而 d d ey y y x x ( e 0 y x   ). 在这个结果中,分式中的 y 是由方程eyxy2e0所确定的隐函数. 例 2.4.2 求方程 2 2 2xy 1所确定的隐函数yy x( )的导数d d y x解 因为 y 是 x 的函数,所以 2 y 是 x 的复合函数,方程两端同对 x 求导,得 4x2y y  . 0 解 y ,便得到所求隐函数的导数为 d 2 d y x y x y     (y 0). 例 2.4.3 设yarctan(x3 )y ,求d d y x解 方程两边对 x 求导,得 2 1 (1 3 ) 1 ( 3 ) y y x y      , 解 y ,得 1 2 ( 3 ) 2 y x y     . 例 2.4.4 求由方程 2xysiny0所确定的隐函数yy x( )的导数. 解 求隐函数yy x( )的一阶导数.方程两边同对 x 求导,注意 y 是 x 的函 数,有 2ycosy y 0. 解得 2 1 cos y y    .

(19)

第 2 章 导 数 与 微 分 2.4.2 对数求导法 在计算幂指函数的导数以及某些乘幂、连乘积、带根号函数的导数时,可以 采用先取对数再求导的方法,简称对数求导法.它的运算过程如下; 在yf x( )( ( ) 0f x  )的两边取对数,得 lnyln ( )f x上式两边对 x 求导,注意到 y 是 x 的函数,得y (ln ( ))f x y    . 例 2.4.5 设 2 2 ( 1)(3 4) ( 2)( 3) x x y x x      ,求 y . 解 将函数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2 2 1 ln [ln( 1) ln(3 4) ln( 2) ln( 3)] 2 yx   x  x  x  , 两边对 x 求导,得 2 2 1 1 2 3 1 2 2 1 3 4 2 3 x x y y x x x x             , 所以 2 2 2 2 1 ( 1)(3 4) 2 3 1 2 2 ( 2)( 3) 1 3 4 2 3 x x x x y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例 2.4.6 求 2 2 4 2 ( 2) ( 1)( 3) x y x x     的导数. 解 先在两边取对数,得 2 4 2 lny2 ln(x 2) ln( x 1) ln( x 3). 上式两边对 x 求导,注意到 y 是 x 的函数,得 3 2 4 2 4 4 2 2 1 3 y x x x y x x x        , 于是 3 2 4 2 4 4 2 2 1 3 x x x y y x x x            , 即 2 2 3 4 2 2 4 2 ( 2) 4 4 2 ( 1)( 3) 2 1 3 x x x x y x x x x x             . 设 ( ) ( )v x yu x , ( ) 0u x  ,其中 ( )u x , ( )v x 均可导,求 y . 两边取对数得, lnyv x( ) ln ( )u x ,两边对 x 求导,得 ( ) ( ) ln ( ) ( ) ( ) y u x v x u x v x y u x      , 于是 ( ) ( ) ( ) ( ) ( ) ln ( ) ( ) v x v x u x y u x v x u x u x         . 特别地,当 ( )u xv x( )x时,(xx) xx(1 ln ) x

(20)

84 经 济 数 学 微 积 分 例 2.4.7 sin x yxx 0),求 y . 解 在等式两边同取对数,得 lnysin lnx x等式两边再同对 x 求导,得 1 cos ln sin y x x x y x     , 即 y y cos lnx x sinx 1 x         sin 1 cos ln sin . x x x x x x        *2.4.3 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若方程x( )ty( )t 确定了 y 与 x 间的函数关系,则称此函数关系所表 达的函数为由参数方程 ( ) ( ) x t y t      , ,t( , )  , 所确定的函数yy x( ).下面来讨论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设 1 ( ) t x  为x( )t 的反函数,在t( , )  中,函数x( )ty( )t 均 可导,这时由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和反函数的求导法则,可得 d d d d 1 d d d d d d y y t y x x t x t t     ( ) ( ) t t y t x t       (( )t 0). 于是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yy x( )的导数为 d d d ( ) d d ( ) d t t y y y t t x x x t t        . 例 2.4.8 设 3 3 cos sin x a t y a t      , ,求 d d y x 2 2 d 3 sin cos tan d 3 cos ( sin ) t t y y a t t t x x a t t        ( 2 n t , n 为整数). 习题 2.4 1.求下列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的导数d d y x: (1) 2 2 xyxy; (2) 2 sin cos( ) x yxy

(21)

第 2 章 导 数 与 微 分 (3) 2 3 2 ex y x y   ; (4) 1 sin ey y  x . 2.求曲线eyxy 2 0在点(0, ln 2)处的切线方程. 3.用对数求导法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 1         x x y x ; (2) 1 1 3 x y x      ; (3) 4 5 2(3 ) ( 1)     x x y x ; (4) 2 3 2 2 2 x x y x    . 4*.已知 e sin e cos . t t x t y t        , 求当 π 3 t  时d d y x的值.

2.5 函数的微分

在实际问题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类问题:当自变量有一个微小的改变量 x 时, 要计算相应的函数值的改变量y,对于比较复杂的函数,计算其改变量y往往 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有必要讨论计算函数改变量的近似公式. 2.5.1 微分的概念 先考虑一个具体问题. 例 2.5.1 设有一个边长为x 的正方形金属片,均匀受热后它的各边长伸长了0 x  ,则其面积增加了多少? 解 正方形金属片的面积A与边长 x 的函数关系为 2 Ax .由图 2.3 可以看 出,受热后,当边长由x 伸长到0 x0  时,面积x A相应的增量为 2 2 2 0 0 0 ( ) 2 ( ) A x x x x x x          . 图 2.3 从上式可以看出,A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 x 的线性函数2x0 ,当x

(22)

86 经 济 数 学 微 积 分 0 x   时与 x 为同阶无穷小;而第二部分为 2 (x) ,当 x 0时是 x 的高阶无 穷小.这表明,当x 很小时,第二部分的绝对值要比第一部分的绝对值小得多, 可以忽略不计,而只用一个简单的函数,即 x 的线性函数作为A的近似值: 0 2 A x x    . (2.5.1) 显然,2x0 是容易计算的,它是边长x x 有增量 x0  时,面积A的增量的主 要部分(亦称线性主部),是 x 的线性函数. 考虑到 0 0 0 2xAx xA x( ),(2.5.1)式可写成 0 ( ) A A xx    . 由此我们引入函数微分的概念. 定义 2.5.1 设函数yf x( )在点x 的某邻域内有定义,0 如果函数 ( )f x 在点x0 处的增量 y f x( 0 x) f x( 0)可以表示为 ( ) y A x o x      , 其中A是与 x 无关的常数,o(x)是当 x 0时比 x 高阶的无穷小,则称函数 ( ) f x 在点x 处可微, A x0  称为 f x 在点( ) x 处的微分,记作 0 0 dy x x ,即 0 dy x xA x . (2.5.2) 于是,(2.5.1)式可写成 0 d x x A A   . 可以证明,函数 ( )f x 在点x 处可微与可导是等价的,且0 Af x( 0),因而 ( )f x 在点x 处的微分可写成 0 0 0 dy x xf x( ) . x 通常把自变量的增量 x 记作 dx ,称为自变量的微分,于是函数 ( )f x 在点x 处0 的微分又可写成 0 0 dy x xf x( )dx. (2.5.3) 如果函数 ( )f x 在区间 ( , )a b 内每一点都可微,则称该函数在 ( , )a b 内可微,或 称函数 ( )f x 是在 ( , )a b 内的可微函数.此时,函数 f x 在 ( , )( ) a b 内任意一点 x 处的 微分,称为函数的微分,记作 dy ,即 dyf x x( )d , (2.5.4) 上式两端同除以自变量的微分 dx ,得 d ( ) d y f x x  . 这就是说,函数 ( )f x 的导数也等于函数的微分与自变量的微分的商,因此导 数也称为微商. 例 2.5.2 设 2 5 y x ,求d d y x与 dy .

(23)

第 2 章 导 数 与 微 分 解

2

2 2 2 d 1 5 (5 ) d 2 5 5 y x x x x x x          , 故 2 d d 5 x y x x   . 例 2.5.3 求当x  ,1  x 0.01时函数 2 1 yx  的微分. 解 函数的微分 2 dy(x 1) x 2x x . 于是 1 1 0.01 0.01 d x 2 x 0.02 x x yx x         . 例 2.5.4 半径为 r 的圆的面积为 2 S r ,当半径增大r时,求圆面积的增量 与微分. 解 面积的增量 2 2 2 ( ) 2 ( ) S r r r r r r              . 面积的微分为 dSSr     r 2 r r. 2.5.2 微分的几何意义 设函数yf x( )的图形如图 2.4 所示.过曲线yf x( )上一点M x y 处作切( , ) 线MT,设MT的倾角为 ,则 tanf x( ). 图 2.4 当自变量 x 有增量 x 时,切线MT的纵坐标相应地有增量 tan ( ) d QP  x f x  x y. 因此,微分 dyf x( ) 在几何上表示当 x 有增量 xx  时,曲线yf x( )在对 应点M x y 处切线的纵坐标的增量. ( , ) 2.5.3 微分的基本公式与微分法则 1.微分的基本公式 函数yf x( )的微分等于导数 f x( )乘以 dx ,所以根据导数公式和运算法则,

(24)

88 经 济 数 学 微 积 分 就能得相应的微分公式和微分运算法则. (1) d( ) 0C  ( C 为常数); (2) 1 d(x) xdx  ; (3)d(log ) 1 d ln a x x x a  ; (4)d lnx 1dx x  ; (5)d(ax)axln da x; (6)d(e )x e dx x

(7) d(sin ) cos dxx x; (8) d(cos )x  sin dx x

(9) 2 2 1 d(tan ) sec d d cos x x x x x   ; (10) 2 2 1 d(cot ) csc d d sin x x x x x     ;

(11) d(sec ) sec tan dxx x x; (12) d(csc )x  csc cot dx x x; (13) 2 1 d(arcsin ) d 1 x x x   ; (14) 2 1 d(arccos ) d 1 x x x    ; (15)d(arctan ) 1 2d 1 x x x   ; (16) 2 1 d(arc cot ) d 1 x x x    . 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微分运算法则 设函数uu x( ),vv x( )均可微,则 d(uv)dudv; d (uv)v ud u vd ; d (Cu)C ud (C 为常数); 2 d d d u v u u v v v         (v 0). 3.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 设函数yf u( ),u( )x 都是可导函数,则复合函数yf[ ( )] x 的微分为

d ( ) d ( ) ( )d x yf xxf ux x, 而 du( )dx x, 于是 dyf u u( )d . (2.5.5) 将(2.5.5)式与(2.5.4)式比较,可见不论 u 是自变量还是中间变量,函数 ( ) yf u 的微分总保持同一形式,这个性质称为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利用这个性质,可以比较方便地求一些复合函数的微分、隐函数的微分以及 它们的导数. 例 2.5.5 设ysin(2x1),求 dy . 解 把 2x  看成中间变量 u ,则 1

(25)

第 2 章 导 数 与 微 分 在求复合函数的导数时,可以不写出中间变量.在求复合函数的微分时,类 似地也可以不写出中间变量.下面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求函数的微分. 例 2.5.6 设 ln(1 e )x2 y ,求 dy . 解 2 1 2 2 1 2 2 2 d d( ln(1 e )) d(1 e ) e d( ) 1 e 1 e x x x x x y      x   2 2 2 2 e 2 e 2 d d 1 e 1 e x x x x x x x x     . 例 2.5.7 设 1 3 e xcos y  x,求 dy . 解 利用函数乘积的微分法则,得 1 3 1 3 1 3 1 3 1 3 1 3

d d(e cos ) cos d(e ) e d( cos ) =( cos )e ( 3d )+e ( sin d )

e (3cos sin )d . x x x x x x y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例 2.5.8 求由方程 3 3 2 2 1 xxyy  所确定的隐函数 yf x( )的导数d d y x微分 dy . 解 法 1 对方程两边求导数,得 2 2 3x 2y2xy6y y0. 导数为 2 2 3 2 6 2 x y y y x     , 微分为 2 2 3 2 d d 6 2 x y y x y x    . 法 2 对方程两边直接求微分,得 3 3 d(x 2xy2y )0, 即 2 2 3 dx x2 dx y2 dy x6y yd 0, 所以 2 2 3 2 d d 6 2 x y y x y x    , 因此 2 2 d 3 2 d 6 2 y x y y x y x      . 例 2.5.9 在下列等式左端的括号中填入适当的函数,使等式成立: (1) 2 d( )x xd ; (2) d( )cost td . 解 (1)我们知道, 3 2 d( )=3 dx x x.可见 3 2 1 3 d d( ) d 3 3 x x xx      .

(26)

90 经 济 数 学 微 积 分 即 3 2 d d 3 x x x        . 一般地,有 2 2 d d 3 x C x x         ( C 为任意常数). (2)因为 d(sint)= cos t td , 可见 1 1

cost td d(sint)=d sint

    . 即 1 d sint cost td        . 一般地,有 d 1sint C cost td         ( C 为任意常数). 由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微分与导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紧密相关,事 实上求出了导数便立即可得到微分,求出了微分亦可得到导数,即 d ( ) d y f x x   , dyf x x( )d . 通常把函数的导数与微分的运算统称为微分运算.在高等数学中,把研究导 数和微分的有关内容称为微分学. *2.5.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在实际问题中,经常利用微分作近似计算. 由微分的定义可知,当x 很小时, 0 0 0 ( ) ( ) d ( ) y f x x f x y f xx         , 或写成 f x( 0 x) f x( 0) f x( 0) . (2.5.6) xx0  x x,则上式又可写为 0 0 0 ( ) ( ) ( )( ) f xf xf xxx . (2.5.7) 特别地,当x 0 0时,有 ( ) (0) (0) f xff  . (2.5.8) x 公式 (2.5.6)、(2.5.7)、(2.5.8)都可用来求函数 ( )f x 的近似值. 应用 (2.5.8)式可以推得一些常用的近似公式,当 x 很小时,有 (1) sin xx( x 用弧度作单位来表示); (2) tan xx( x 用弧度作单位来表示); (3) ex  1 x; (4) ln(1x)x ;

(27)

第 2 章 导 数 与 微 分 (5)n1 1 1 x x n    . 例 2.5.10 有一批半径为 1cm 的球,为了提高球面的光洁度,要镀上一层铜,厚 度定为 0.01cm,估计一下,每只球需用铜多少克.(铜的密度为 3 8.9cm ) 解 设球体的半径为R,则球体的体积为 4 3 π 3 VR镀铜体积为球体的体积 V 在R 1cm, R 0.01cm 时体积的增量为V , 2 1 1 0.01 0.01 d RR 0.13 R R V VR R           ( 3 cm ), 因此每只球需用铜约为 8.9 0.13 1.16  (g). 例 2.5.11 计算 sin 46o的近似值. 解 设 ( ) sinf xx,取x 46o, 0 45 4 x  o ,则 0 1 180 xx  o   , 于是由(2.5.7)式得 0 0 0

sinxsinx cosx (xx ),

所以 sin 46o sin cos 2 2 0.719

4 4 180 2 2 180            . 例 2.5.12 计算 1.05 的近似值. 解 设f x( ) x,取x  ,0 1  x 0.05, 于是由(2.5.6)式得 1 1 1.05 1 0.05 1 0.05 1.025 2 2 1       . 如果直接开方,可得 1.05 1.02470 . 将两个结果比较一下,可以看出,用1.025 作为 1.05 的近似值,其误差不超 过 0.001,这样的近似值在一般应用上已够精确了.如果开方次数较高,就更能体 现出用微分进行近似计算的优越性. 习题 2.5 1.已知yx2x,计算当 x 等于1, x 等于 0.1时的y,dy. 2.求下列函数的微分: (1)y12 x x ; (2)yxsin 2x; (3) 2 1   x y x ; (4) 2 ln (1 )   y x ; (5) 2 2 e x yx ; (6)yf(e )x

(28)

92 经 济 数 学 微 积 分 3.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函数,使等式成立: (1) 21 dx d( ) ax  ; (2) dx x d( ; ) (3) 1 dx d( ) x  ; (4) 2 1 d d( ) 1 x x   . 4.已知下列方程所确定的函数yf x( ),求 dy : (1) 1 ey xy x ; (2)ex y cos( ) 0 xy    . 5.设yy x 是由方程( ) 2 2 ln(xy ) x y1所确定的隐函数,求 dy 及dy (0,1)

2.6 边际与弹性

边际分析与弹性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也是 现代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本节介绍这两个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和简单 应用. 2.6.1 边际分析 1.边际的概念 在经济学中,习惯上用平均和边际这两个概念来描述一个经济变量 y 对另一 个变量 x 的变化.平均概念表示 x 在某一范围内对 y 取值的变化.边际概念表示当 x 的改变量 x 趋于 0 时, y 的相应的改变量y与 x 的比值的变化,即当 x 在某 一给定值附近有微小变化时的瞬时变化率. 如果函数yf x( )在x 处可导,则在0 ( ,x x0 0 x)内的平均变化率为 y x   ;在 0 xx 处的瞬时变化率为 0 0 0 0 ( ) ( ) lim ( ) x f x x f x f x x         (经济学中称之为 ( )f x 在 0 xx 处的边际函数值). 由微分的应用可知,当自变量

x

的改变量很小时 0 0 0 1 1 d ( ) ( ) x x x x x x y y f x x f x            . 这说明 ( )f x 点xx0处,当 x 产生一个单位的改变时,y 近似改变 f x( 0)个单 位.在应用问题中解释边际函数值的具体意义时略去“近似”,有如下定义. 定义 2.6.1 设函数yf x( )在 x 处可导,则称导数 f x( )为 ( )f x 的边际函 数.f x( )在x 处的值0 f x( 0)称为边际函数值.其含义是:当xx0时, x 改变一 个单位, y 改变了f x( 0)个单位. 例 2.6.1 设函数 2 2 yx ,试求 y 在x  时的边际函数值. 5

(29)

第 2 章 导 数 与 微 分 解 因为y 4x,所以yx520.该值表明:当x  时, x 改变一个单位5 (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 y 改变 20 个单位(增加或减少 20 个单位). 2.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函数 边际成本 总成本函数C Q( )的导数 0 0 ( ) ( ) ( ) lim lim Q Q C C Q Q C Q C Q Q Q              称为边际成本. 经济意义:假定已经生产了Q单位产品,再增产(或减产)一个单位,需增 加(或减少)的成本. 一 般 来 说 , 总 成 本C Q( )等 于 固 定 成 本C 与 可 变 成 本0 C Q 之 和 , 即1( ) 0 1 ( ) ( ) C QCC Q ,则边际成本为C Q( )

C0C Q1( )

C Q1( ),显然边际成本与固 定成本无关. 例 2.6.2 设某产品生产Q单位的总成本为 2 ( ) 1100 1200 Q C Q   ,求: (1)生产 900 个单位时的总成本和平均成本; (2)生产 900 个单位到1000 个单位时的总成本的平均变化率; (3)生产 900 个单位边际成本,并解释其经济意义. 解 (1)生产 900 个单位时的总成本为 2 900 900 ( ) 1100 1775 1200 Q C Q     . 平均成本 900 1775 ( ) 1.97 900 Q C Q    . (2)生产 900 个单位到 1000 个单位时的总成本的平均变化率为 ( ) (1000) 1933 1775 1.58 1000 900 100 C Q C Q        . (3)边际成本函数 1( ) 2 1200 600 Q Q C Q   ,当Q 900时的边际成本为 900 ( )Q 1.5 C Q  . 它表示当产量为 900 个单位时,再增产(或减产)一个单位,需增加(或减少) 成本 1.5 个单位. 边际收益 总收益函数R Q( )的导数 0 0 ( ) ( ) ( ) lim lim Q Q R R Q Q R Q R Q Q Q              称为边际收益. 经济意义:假定已经销售了Q单位产品,再销售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 设P为价格,且P也是销售量Q的函数,即PP Q( ),因此R Q( )Q P Q ( ), 则边际收益为 R Q( )P Q( )QP Q( ).

(30)

94 经 济 数 学 微 积 分 例 2.6.3 设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 20 5 Q P   ,其中P为价格,Q为销售量, 求销售量为 15 个单位时的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并求销售量从 15 个单位 增加到 20 个单位时收益的平均变化率. 解 总收益 2 ( ) ( ) 20 5 Q R QQ P Q  Q . 销售 15 个单位时,总收益 2 15 20 15 255 5 Q Q Q RQ        , 平均收益 15 15 ( ) 255 17 15 Q Q R Q R Q      , 边际收益 15 15 2 ( ) 20 14 5 Q Q Q R Q          . 当销售量从 15 个单位增加到 20 个单位时的平均变化率为 (20) (15) 320 255 13 20 15 5 R R R Q         . 边际利润 总利润L Q( )的导数 0 0 ( ) ( ) ( ) lim lim Q Q L L Q Q L Q L Q Q Q              称为边际利润. 经济意义:若已经产生了Q单位产品,再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改变的总利润. 总利润函数L Q( )R Q( )C Q( ),则边际利润为 L Q( )R Q( )C Q( ),且当 ( ) ( ) ( ) ( ) C Q R Q C Q C Q          , ,时, 0 ( ) 0 0. L Q        , ,. 当R Q( )C Q( )时,L Q( )0,即产量已达到Q,再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 所增加的收益大于所增加的成本,因而总利润有所增加;而当R Q( )C Q( ), ( ) 0 L Q  ,即再增加产量,所增加的收益要小于所增加的生产成本,从而总利润 将减少. 例 2.6.4 某工厂对其产品的情况经过了大量统计分析后,得出总利润L Q( ) (元)与每月产量Q(吨)的关系为 2 ( ) 250 5 LL QQQ ,试确定每月生产 20 吨, 25 吨, 35 吨的边际利润,并作出经济解释. 解 边际利润函数为L Q( )250 10 Q,则 20 ( )Q (20) 50 L QL 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014 年底,首经贸颁布了一份《关于教师职务晋升的补充规定》 。其中教授 职务晋升的条件当中赫然写着:“出色完成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优秀” “任现职

通常把这种过去时期的,具有滞后作用的变量 叫做 滞后变量(Lagged Variable) ,含有滞后变量

推 荐 期 刊 :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2 韩立余: 《当代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碰撞及其发展前景》 , 《国际经济法学刊》2018 年第 4 期,第 3 9-40

[r]

微积分的创立是数学发展中的里程碑, 它的发展 和广泛应用开启了向近代数学过渡的新时期, 为研究 变量和函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运动物体的瞬

[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