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7-02-02高一歷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7-02-02高一歷史"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精誠中學

107 學年度 第二學期 第二次段考 高一歷史

一、選擇題

(每題兩分)

1. 這幾年強震與海嘯造成日本部分地區的重大傷亡,當時的東京都知事石 原慎太郎在回答記者問題時說:「海嘯是對日本的天譴。」記者提問: 「你剛剛說的天譴,到底是針對民主黨還是日本?」石原回覆:「我說 的天譴是針對日本,這其實是一種去接受天災,當做反省的一種態 度。」這段談話引起了各方不滿,石原因而為此正式道歉。請問:石原 的談話若發生在漢代,則可視為是受何種思想流行下的產物?  (A)以法為治 (B)黃老治術 (C)天人感應 (D)循名責實 1. 在我國歷史上,因為佛教勢力太過興盛,曾經引起三位皇帝的排佛運動。 請問:排佛的皇帝不包括以下哪一位?  (A)唐武宗 (B)北周武帝 (C)晉武帝 (D)北魏太武帝 2. 某一政府下令要求民眾更改戶籍,將戶籍從北方的發源地改為今日居住 的南方地區,由於戶籍改動的緣故,民眾原本享有賦稅減免也遭到取消, 因此引發民眾之不滿。請問:此政府及其實施的政策應為何?  (A)曹魏的屯田制(B)北魏的均田制(C)西晉的土斷制(D)唐代的兩稅制 3. 莊主豢養著大批「刺客」、「敢死士」,並強制依附的農民組成「家 兵」或「部曲」,平常巡邏、守衛,必要時拉出去打仗,因此也很容易 轉化為武裝割據的地方勢力。請問:此應是何時的現象?  (A)春秋戰國 (B)秦末 (C)西漢 (D)東漢 4. 唐初對外來文化頗示尊重與開放,但中唐以後何以態度轉趨保守,進而 重新反省本土文化的價值? (甲)武周代唐的影響,使道教的信仰日趨 盛行;(乙)安史之亂的衝擊,使國人對外族漸起反感;(丙)外來佛教盛 行,刺激本土文化的新自覺;(丁)朋黨之爭的結果,使經學成為學術的 主流;(戊)察舉制度的實施,本土文化成為晉身工具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戊 5. 以下關於歷代經濟政策的說明,何者正確?  (A)平糴:春秋時期晉國的政策,用以平衡米價變化  (B)均輸:漢武帝的經濟政策,用以減少皇宮的開支  (C)六筦:王莽的經濟政策,將六種重要事業收歸國有  (D)告緡:商鞅推動的政策,鼓勵人民檢舉富人逃漏稅 6. 《史記》記載:「諸呂作亂,日蝕,晝晦(白天晦暗不明)。吳楚七國 叛逆,彗星數丈,天狗過梁野(凶星劃過原野)。」關於上文的敘述, 應做何種理解?  (A)由日蝕彗星等紀錄,可推知漢代的天文科學研究非常發達  (B)這是司馬遷撰寫《史記》的特有筆法,能兼顧天文星象的研究  (C)文中的「諸呂」,是指呂不韋;「吳楚七國」,則指先秦諸國  (D)漢人相信根據天象的變化,可以推知人世將要發生的事情 7. 有江左夷吾之稱的王導為了要延攬江東吳姓士族以鞏固南遷的東晉政權, 曾主動的向吳姓士族陸玩請求聯姻,但為陸玩所婉拒。請問陸玩為何要 拒絕王導的聯姻之請?  (A)吳姓士族自視甚高,認為王導所代表的士族無法和其相比  (B)吳姓和僑姓士族相互敵對,不相來往  (C)王導是僑姓大族,陸玩為吳姓士族,吳姓地位遠不如僑姓, 聯姻有違當時的門第觀念 (D)吳姓士族不支持司馬氏政權,故不願和支持晉室的士族聯姻通好 8. 隋代府兵雖承自北周,但兩代的府兵制並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差異在: (A)北周的府兵由軍人自相統率,不編戶籍,隋的府兵則悉屬 州縣、兵民合一  (B)北周府兵皆為胡人,隋的府兵皆為漢人  (C)北周的府兵只管戍邊,隋的府兵只戍衛京師  (D)北周的府兵將卒皆世襲,隋的府兵則皆不世襲 9. 「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采縷,穿七孔針, 或陳幾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請 問:以上所述之習俗是在何時形成的?  (A)秦代 (B)漢代 (C)魏晉 (D)南北朝 10. 「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 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 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請問: 這是何人所提出?  (A)李斯 (B)董仲舒 (C)韓非 (D)鼂錯 11. 兩漢期間山東的鄒、魯兩地流行一句俗諺:「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 經。」這裡的「經」指的是哪一類圖書文獻? (A)醫卜曆算(B)讖緯圖籙(C)諸子百家(D)詩書易禮 12. 王莽當政時,將全國土地收歸國有,重新分配,但因施政不當,終歸失 敗。請問:此政策主要是採用哪一學派的理論?  (A)法家 (B)農家 (C)儒家 (D)墨家 13. 比較租庸調法與兩稅法,何者正確?  (A)前者量入為出,依民戶貧富等級課稅,後者量出為入,每年分夏秋 兩次徵稅  (B)前者每丁歲役二十日、納粟二石是為庸、租; 後者概以錢計,省其徭役  (C)兩者皆為唐代所創,前者施行於安史亂前,後者始於唐德宗時  (D)前者百姓負擔較重,後者百姓負擔較輕 1. 漢末魏晉時,中國東南方有一群名為「山越」的人群,對於這群「山 越」的理解,以下何者錯誤?  (A)是山區的越人和避難的漢人逐漸演變而成  (B)生活方式非常落後,不知農業與用鐵  (C)孫吳政權統治時,常常派兵征討 (D)孫吳設置郡縣的方式,加速山越和漢人的融合 2. 上課時老師說道:「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承平日久,淡 漠了戰備意識的河北州縣望風瓦解,叛軍長趨直下,很快地占領洛陽。 翌年,叛軍領袖在洛陽建號稱帝,建立政權。」請問:老師是在講述哪 一歷史事件?  (A)黃巾之亂(B)侯景之亂(C)安史之亂(D)黃巢之亂 3. 清代史學家趙翼《廿二史劄記》卷十九新舊唐書說:「……及玄宗平內 難, 開 1 高一歷史

(2)

元之治,幾於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雖安史之變不盡由於女 寵,然色荒志怠,惟耽樂之從,是以任用非人而悟,釀成大禍而不知, 以致漁陽鼙鼓,陷沒兩京,而河朔三鎮從此遂失,唐室因以不競。… …」關於此一觀點,應該如何正確認知?  (A)解釋相當精闢,相同的現象在歷史上經常發生  (B)歸納過於簡略,以歷史現象掩蓋了歷史發展的本質  (C)因果關係顛倒,完全不符歷史事實  (D)說明不夠完整,但已點出最重要的關鍵 4. 漢代的察舉制度與唐代的科舉制度,同屬中國歷史上重要的選士制度。 漢代察舉選士,以孝廉和賢良為主,著重道德;唐代科舉,科目極多, 而以明經和進士為要,著重才能。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科舉制取代察舉制 (B)察舉制有利中央集權  (C)科舉制可提高官吏素質 (D)察舉制不重視才能 5. 資料一:高歡為晉太守高隱之後,字賀六渾,完全是胡人的名字,其子 高洋更同化於鮮卑,忘記自己是漢人。資料二:諸源為禿髮烏孤之裔, 乃鮮卑人種,而時人乃斥之為漢兒,因為他們習知典禮,已經漢化。從 資料一與二可知東魏、北齊如何區分胡漢?  (A)戶籍所在地 (B)種族血緣 (C)文化 (D)進入中原早晚 6. 原為天皇所住的都城,也就是政治中心所在的首都,至今仍為日本文化 的故鄉,已有 1200 年的歷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依然傳存至今,其 建築依長安、洛陽格局,現在仍以『洛中』、『洛外』稱其市內、市 外。」本文所敘述是指下列何地?  (A)江戶 (B)鎌倉 (C)京都 (D)神戶 7. 「西晉末年,動亂伊始,留戀鄉土不願他遷的人們,紛紛在地形險要, 易守難攻之處,儲存糧食,一俟情況緊急,立刻進入避難。」這裡所指 的「易守難攻」之處是指: (A)城堡 (B)塢堡 (C)田莊 (D)兵坵 8. 中國中古時期有許多外來宗教傳入,並分別在中國境內建造塔寺。請問: 若你生活在八世紀時的長安城中,不會看見哪一個(種)建築?  (A)白馬寺 (B)大雁塔 (C)景教教堂 (D)祆祠 9. 「這個政權曾經短暫統一北方,不顧宰相王猛的勸阻,領導者執意率領 百萬大軍對抗南方,希望能一統天下,不料卻被敵方以少勝多,北方也 因此再度分裂。」請問:文中所述是指哪一個政權?  (A)戰國時期的秦國(B)十六國時期的前秦 (C)南北朝時期的北魏(D)五代時期的北漢 10. 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高雄佛光山的星雲法師都姓「釋」,請問:這項 戒律是由何人規定的? (A)支遁 (B)佛圖澄 (C)道安 (D)玄奘 11. 兩漢的學術思想以經學為主流,下列有關漢代今、古文經學比較的敘述, 何者正確? 12. 「年輕時,我在譙東蓋了一間房子,想過著讀書、射獵的生活,待二十 年後天下太平再入朝為官,但事與願違。我應朝廷徵召,擔任典軍校尉 一職,希望能討賊立功,死後墓碑的題字為『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 ……董卓倡亂,我舉兵征討,也降服三十餘萬黃巾部隊,又討平袁術、 袁紹、劉表等勢力,天下總算太平。我官拜宰相,位極人臣,超過我的 願望。如果國家沒有我,不知道已經有多少人稱帝稱王。」這段資料應 當是:  (A)政治人物對自己的描述 (B)歷史學者對某人的描繪  (C)政府追悼死者時的悼文 (D)後世子孫對祖先的介紹 13. 國學大師錢穆曾分析,魏晉南北朝諸胡中甲的漢化最早,故最先崛起; 乙感受的漢化最深,故北方士大夫仕於該族者也最多,而得統一北方諸 胡,命運較長,滅亡最後。請問:甲、乙分別為何族? (A)鮮卑、匈奴(B)匈奴、氐(C)羌、鮮卑(D)匈奴、鮮卑 14. 下是四位學生討論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哪幾位屬於正確的說明? 甲生:「佛教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很快地便成為普及民間的信仰。 乙生:「兩晉南北朝是佛教發展的關鍵,因為長期戰亂使佛教大受打擊」 丙生:「歷代帝王不乏崇信佛法者,隋、唐更以佛教為國教。」 丁生:「隋、唐時期本土化宗派大放異彩,其中又以玄奘的法相宗對後世 影響最深遠。」 (A)甲、丙 (B)乙、丁 (C)甲、乙、丙 (D)全部都不正確 15. 某一時期,朝廷給予官員合法占田的特權,官位越大,土地越多。同時, 許多大族家中動輒擁有千百名奴僕,依法均不需負擔稅役。這最可能是 哪一時期的現象?  (A)戰國時期,戰爭頻仍,藉以爭取大族合作  (B)晉朝,世家大族基礎雄厚,皇帝亦需妥協  (C)南宋,為對抗北方金人,以特權換取支持  (D)清初,南方未統一,以優厚條件吸引歸順 16. 在中國某個朝代中,皇帝頒下詔書,一個官員反對這個命令,並在詔書 上寫下他的看法。其他官員趕忙勸阻,認為這對皇帝不敬,但這位官員 表示這是法律賦予他的職責。皇帝知道此事後,非但沒有責備,反而嘉 許他能防範詔敕可能發生的錯誤。這個故事最可能發生在何時?  (A)兩漢 (B)隋唐 (C)兩宋 (D)明清 二、題組 (一)東漢與明朝宦官的禍害是很嚴重的,他們借用了君權,才能如此肆無忌 憚。東漢與明朝宦官的權力是以皇帝為靠山,而唐朝宦官的權力卻在皇帝之 上,擁立皇帝、弒殺皇帝、強逼皇帝退位的行為,對他們來說像在遊戲一樣。 唐朝宦官禍害的源由,是因為皇帝讓他們掌握禁軍(拱衛首都及皇宮的軍 隊)以及樞密(負責承受詔旨、出納王命)。這就像是自己倒過來拿銳利的 劍鋒,而把劍柄交給別人一樣! 17. 請問:根據資料,唐朝宦官開始掌權是在哪一位皇帝在位時?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唐德宗 18. 請問:有關唐朝宦官之禍,下列說明何者「有誤」?  (A)唐朝宦官為禍比不上東漢與明朝的宦官  2 高一歷史

(3)

(B)唐朝宦官掌握了禁軍及樞密,權力大增  (C)唐朝宦官捲入朝臣黨爭,導致朝政敗壞  (D)唐朝宦官專政為患嚴重,終至唐亡前夕 (二) 「士大夫中,出現了一些累世專攻某一學問的家族,他們的弟子動輒 數百人甚至數千人。通過入仕,又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例如弘農楊 氏,自楊震以後,四世皆為三公;汝南袁氏,自袁安以後,四世中居三公之 位者多至五人。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他們由於世居高位,門生、故吏遍 於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領袖。」 19. 試問:上述資料所描述的社會現象,下列哪一時代最可能出現?  (A)西漢 (B)東漢 (C)魏晉 (D)隋唐 20. 這些累世公卿的家族,他們家傳的學問是:  (A)經學 (B)佛學 (C)道學 (D)玄學 21. 下列哪一種人才拔擢的方法與累世公卿家族之形成是息息相關的?  (A)九品中正法 (B)科舉制度 (C)察舉制度 (D)宗襲制度 (三) 資料:宋孝武帝的親戚路瓊之,跟太常王僧達是鄰居,曾盛裝乘車並帶 領大批隨從拜訪王家,結果王僧達並沒有以隆重的禮節接待他,反而用言語 侮辱路瓊之。路瓊之回去之後,向孝武帝的母親路太后哭訴,路太后大怒, 打算降罪王僧達。孝武帝得知後,向路太后說:「我覺得瓊之年紀還輕,本 就不應該隨意拜訪人家,王僧達是家世背景顯赫的世族子弟,怎麼可以因為 這樣的事情就處罰他呢?」 22. 根據資料敘述,請問王僧達應屬於哪一種世族? (A)國姓(B)郡姓(C)吳姓(D)僑姓 23. 南方後來發生一場大動亂,王家在動亂中受到極大的打擊,家族原本的 優勢不再,請問這場動亂應是指?  (A)永嘉之禍(B)六鎮之亂(C)侯景之亂(D)淝水之戰 (四)由戰國至王莽時代,經過幾次改革,其成效各有不同。請問: 24. 漢武帝的改革中,目的在於「平抑物價」的是哪一措施? (A)均輸 (B)五均 (C)平準 (D) 貸 25. 王莽的王田制企圖恢復古代的哪一時期的土地制度,來制止日益劇烈的 土地兼併? (A)商代 (B)西周 (C)東周 (D)漢代 26. 王莽的改制,其國營事業是將何人的政策加以擴大?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武帝 (D)漢宣帝 27. 王莽的改制中,其國營的平價事業為何?  (A)均輸 (B)五均 (C)平準 (D) 貸 (五) 資料一:李白曾有多首詩中提到「胡姬」,如 〈前有一樽酒〉:「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 〈白鼻騧〉:「細雨春風花落時,揮鞭直就胡姬飲」、 〈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馬踏盡遊何處? 笑入胡姬酒肆中」。 資料二:位於天下之中,河運極為便利,又有山川形勢,可以鎮壓東方, 也可牽制南方,被稱為「九朝古都」。 根據上面兩段資料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28. 根據資料一的內容,請問:詩中所描述的情景,應是發生於下列哪一座 城市?(A)長安 (B)洛陽 (C)汴京 (D)北京 29. 根據資料二的內容,請問:其所敘述的應為下列哪一座城市的寫照?  (A)長安 (B)洛陽 (C)汴京 (D)北京 (六)「又云,雖呼吸道引,及服草木之藥,可得延年,不免於死也;服神丹 令人壽無窮已,與天地相畢,乘雲駕龍,上下太清。黃帝以傳玄子,戒之曰, 此道至重,必以授賢,苟非其人,雖積玉如山,勿以此道告之也。」試根據 上文所述,回答下列問題: 30. 這段文字敘述最可能出自哪一本道教經典?  (A)《黃帝內經》 (B)《抱朴子》 (C)《淮南子》 (D)《太平經》 31. 上引文字所提及的是煉丹之術,請問:道教講求煉丹,連帶促進了中國 哪一學科的發展? (A)算數 (B)天文 (C)風水 (D)醫藥 (七) 資料甲: 「諸男夫 15以上,受露田 40 畝,婦人 20 畝,奴婢依良。 丁牛一頭受田 30 畝,限 4 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 以供耕作及還受之盈縮。諸民年及課則受田,老免及身沒則還田。 奴婢、牛隨有無以還受。諸桑田不在還受之限,但通入倍田分。 於分雖盈,沒則還田,不得以充露田之數。不足者以露田充倍。 諸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給田 20 畝,課蒔餘,種桑 50 樹,棗五株, 榆三根。非桑之土,夫給一畝,依法課蒔榆、棗。奴各依良。……」 資料乙: 「給事中李沖以三正理人,所由來遠,於是立三長之制,曰:宜准古, 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一里長,五里立一黨長,黨長取鄉人強謹者。 鄰長復(免稅)一夫,里長二,黨長三。所復復征戍,餘若民。 三長三載亡愆則陟用之一等。太后覽而稱善,引見公卿議之。」 資料丙: 「(帝)詔朝臣曰:黃籍,人之大紀,國之理端。自頃氓偽已久, 乃至竊注爵位,盜易年月,或戶存而文書已絕,或人在而反記死叛, 停私而云隸役,身強而稱六疾,皆政之巨蠹,教之深疵。 比年雖卻改籍書,終無得實。若約之以刑,則人偽已遠; 若綏之以德,又未易可懲。諸賢並深明理體,各獻嘉謀, 以何科算,能革新斯弊也?」 3 高一歷史

(4)

資料丁: 「范寧陳時政曰:皆中原喪亂,流寓江左,庶有旋反之期, 故許其挾注本郡。自爾漸久,人安其業,丘壟墳柏,皆以成行, 無本邦之名,而有安土之實。今宜正其封疆,土斷人戶, 明考課之科,修閭伍之法。」 32. 小安想要寫一篇有關北魏土地制度的歷史報告,以上的資料中,有哪些 是他必然會採用的? (A)甲乙 (B)甲乙丙 (C)甲乙丙丁 (D)甲乙丁 33. 中國東晉南朝的執政者推動過「土斷」政策,如果安安想寫一篇關於東 晉南朝「土斷」政策的報告,他一定會採用哪些材料? (A)甲乙 (B)丙丁 (C)甲乙丙 (D)乙丙丁 (八)請閱讀資料並回答:   一位大臣向朝廷進言:「……夷狄必須住在中國之外,因為雙方語言不 通,貨幣不能交流,其法律風俗又十分詭異,種族十分奇怪。外族中,以住 在西北的戎狄最差,他們個性貪婪,兇悍不仁。歷代政府將戰敗的戎狄遷居 關中,這些異族受到當地人的欺負,心生怨恨,當這些戎狄之人在當地繁衍 而坐大時,必定會發生叛亂以進行報復。」但可惜這位大臣的建言並未被接 受,他所預言的悲劇後來也發生了。 34. 請問:這位大臣是何時的人物? (A)東漢(B)西晉(C)南朝(D)隋代 35. 進言中提到「政府將戰敗的戎狄遷居關中」,這是從何時開始的情形? (A)戰國 (B)漢代 (C)西晉 (D)北魏 36. 後來發生的「悲劇」是指:  (A)黃巾之亂(B)永嘉之亂(C)侯景之亂(D)安史之亂 答案 1-5 CCCDC 6-10 CDCAB 11-15 ADCCB 16-20 CBCCC 21-25 BABCC 26-30 ADDBB 31-35 CABAC 36-40 DCABC 41-45 CABBD 46-50ABBBB 4 高一歷史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沒有宋以前的數學文本傳世,他們便懷疑兩漢魏晉南北朝的數學成就的真實性,更懷疑

有關歐拉的紀念郵票,最早在 1957 年,瑞士(圖一)及前蘇聯(圖二)為了紀念歐 拉二百五十週年誕辰而發行。圖三由前東德(DDR)於 1983

為學生提供真實 的學習經歷,從 中了解如何實踐

 學生能圍繞主題說話,能運用連接詞略述 事情的經過,高年級學生可以用較多形容

下列關於 CPU 的敘述,何者正確?(A)暫存器是 CPU 內部的記憶體(B)CPU 內部快取記憶體使 用 Flash Memory(C)具有 32 條控制匯流排排線的 CPU,最大定址空間為

有關於 Java 程式語言,下列何者敘述不正確?(A)Java 程式語言透過 extends 提供多重繼承 (Multiple

今存《莊子》33 篇,乃經西晉.郭象(?-312)整理之校本,篇目章節與漢 代所見版本不同。唐.陸德明(約 550-630)《經典釋文.叙錄》云:「《漢書.藝

3   有關這一組石刻浮雕的圖解,參見楊泓《南朝的佛本行故事雕刻》,《現代 佛學》1964 年第 4 期,第 31-33 頁。轉刊氏著《漢唐美術考古和佛教藝術》,北 京: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