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 解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社會 解析"

Copied!
6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考科

    》本書內容同步刊載於翰林我的網 發行人 / 陳炳亨 總召集 / 周耀琨 總編輯 / 蔣海燕 主 編 / 陳俊龍 【試題‧答案】依據大考中心公布內容 出 版 / 民國一○○年二月 發行所 /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編輯部 /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 - 1 號 電 話 / (06)2619621 # 314 NO.00847

(2)

壽山高中 王偲宇 老師   今年(100 年)大學學測社會考科中的歷史科試題,就整體而言,其難度適中但略微 偏難(中間偏難),雖有幾題接近送分題型,但也不乏幾題強調思考、推理、判斷的難 題,而且有別於前年(98)學測僅有一個圖表的題型,今年同去年一樣,出現了五個圖表 題型,且圖表的呈現型式少見於各版教科書與坊間參考書,可謂用心良苦、別出心裁,其 個別特點將於各試題中再進行分析說明。以下即根據本次(100 年)試題所呈現的類型與 特色歸納成以下幾個表格,供讀者、參閱比較。 試題的各冊分配比重: 冊別 第一冊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題號 25、30、33、34、 36、45、46 26、27、28、31、32、 35、37、38、39. 29、43、47、48 40、41、42、44 題數 7 9 4 4 就本次試題於各冊的分配比重而言,似乎是不太平均的,因為前四冊包括:臺灣史 (一上)、中國史(一下)、世界史(二上;二下)的比例應為 1:1:2,但此次試題的 比重分配卻呈現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比例為 7:9:8。若以臺灣史、中國史、世界 史等三大範疇來看,似乎是趨近於 1:1:1 的比例,但就實際教學的時數而言,世界史是 分成上下兩冊而等同於臺灣史加上中國史的分量。但本次世界史的題數僅多臺灣史一題、 卻比中國史還少一題,而本次試題比例分配的情形,會帶給教學現場的高中線上教師而 言,在其教學或複習的時間或比例的分配上,多少會造成些許偏重的情形發生。當然這或 許是出題教授的偏好或疏忽,也希望此份試題僅是特例,畢竟一份僅 24 題的學測歷史試 題如能分配均勻於各冊,這對於教師的平衡教學與學生的均衡學習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試題的難易度比例: 難易度 題號 題數 難 26、41、42、45、47、48 6 中 27、28、29、31、33、35、37、38、40、43、44 11 易 25、30、32、34、36、39、46 7 就本次試題的難易度而言,分配還算是平均,偏易試題約有 7 題,偏難試題也有 6 題,難易適中題數則有 11 題左右。其中偏難試題的歸類上,有幾題應屬線索不明確或圖 表呈現不清楚的情形,而難易尚稱適中的試題裡,其實有幾題也需要拐幾個彎才能解題 的。其中的偏難試題多落在圖表題型之中,尤其這些圖表題型多需要運用地理學的觀念來 統整判斷,其中最特別的部分,在於不少題型多以人口學入題,約有 5 題之多,這樣的情 形是否未來會成為趨勢則必須加以注意。另外再從本次試題的內容來看,以時間年代或歷 1 1 2 2

(3)

史事件做為答題選項的題型約有 9 題左右,約占總題數的五分之二左右,在這部分便十分 符合 95 暫綱核心能力之一的「時序觀念」,也就是歷史科有別於其他科目的特色之一, 便是說它除了重視理解判斷與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外,它就是一個「重視時間」的科目, 當然今年以時間年代來入題的題型內容比起去年直接以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來入題的情況 好得多。至少題幹所提示的關鍵,必須藉由四個選項所代表的四個時代、時期或年代時間 點來判斷,這便是較符合四大核心能力之一「時序觀念」的。其次,需要運用「歷史理 解」、「歷史解釋」與「史料證據」等能力的題型也不少,雖說此次史料閱讀的題型不像 往年來的多,但需要透過深度理解與高層次思考、判斷的題型卻不少。甚至可以發現此次 試題題幹的說明較為簡要,試題題幹敘述不長固然可以免去學生閱讀上的時間與困難,但 其實也說明了提供的線索變少、需要思考判斷的部分卻大大地提高,例如前面提到的幾個 圖表題型便有這樣的趨向,甚至有以圖表形式代替文字說明的味道在。因此,若教師教學 上過於偏重知識記憶的層次,而未加強學生思考邏輯的判斷訓練或是看圖讀表的技巧方 法,則應付類似此次試題的形式,就會比較吃虧。因為此次偏重記憶歷史知識點的題型雖 不能說沒有,但比例已明顯下降,儘管此份試題呈現中間偏難的情形,但卻十分符合課綱 所揭櫫的四大核心能力與「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 試題的題型分配比例: 試題題型 簡述 情境 判斷 史料 圖表 題號 25、29、30、32、 33、35、36、46 37 26、28、31 27、34、38、 39、40、44 41、42、43、 45、47、48 題數 8 1 3 6 6 就本次試題的題型分配而言,仍以基本類型的簡述題為主,這類型的題目字數精簡, 文字敘述約在三、四行之內,學生在閱讀上較為容易,但誠如上一段所述,相對而言,所 提供的關鍵與線索也相對減少。而這些年常出現的史料題,在這份試題所占的比例也不 少,約有 6 題左右,題材大概以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為主,但難度較往年容易 許多,且每題史料的字數也不會太冗長。而情境題本次僅勉強將第 37 題歸入為唯一的 1 題,至於判斷題所占比例也不多,大概有 3 題。另外此次的圖表題則有 6 題之多,其中圖 示題有 4 題(4 幅),表格題則有 2 題(1 表)。特別的是 5 張圖表中,有 4 張是跟人口 的分布、比例、曲線與數據有關,因此不可不注意這樣的趨勢變化。整體而言,此次試題 題型的分配還算中規中矩,但如果圖表題的呈現能夠更多元、更觸及不同時期或層面,將 會更好。 試題的性質分類比例: 試題性質 政治制度軍事 社會經濟 宗教文化思想 史學方法 題號 25、26、28、30、32、33、 36、38、39、40、43、44 27、31、34、35、37、 41、42、45、46、47、48 29 — 題數 12 11 1 0 3 3 4 4

(4)

就本次試題的性質分類而言,跟去年以前的學測、指考有很大的不同,即又恢復到 早年「政治制度軍事」性質題型居多的情形,此次學測 24 題歷史題目中,「政治制度軍 事」性質的占了一半,有 12 題之多,而「社會經濟」性質的試題也幾乎占了一半,也有 11 題之多,至於「宗教文化思想」性質的試題則勉強計入 1 題,而「史學方法」性質的 試題則完全沒有。此次試題的性質確實與前幾次試題的性質大相逕庭,不知只是一個特 例,還是未來有可能走回過去老路的趨勢,則有待再觀察。畢竟之前的學測或指考都出現 同樣的趨勢,那就是關於「政治制度軍事」類型的題目比例明顯下降許多,而與「社會經 濟」或「宗教文化思想」類型的題目則是愈來愈多,而且前幾年不斷出現的有關「史學方 法」的題型亦不能輕忽。因此,今年學測歷史試題性質的這般大轉向,或許在五個月後的 指考前或明年學測前,都是讓線上高中教師不能不去特別注意的。 值得再商榷的部分: 本次學測的題目已盡量改進了往年在測驗後的檢討會裡提出的部分缺失,然而好還要 再更好,畢竟關乎數萬名考生的前途,因此還是不能不謹慎,以下便是針對此次試題的一 些小瑕疵,提出粗淺的看法與所有教師與考生參考討論。 其一:前面已提到的各冊試題比重部分,世界史的題目偏少,而臺灣史與中國史的題 目則過多。若能 24 題平均分配到四冊當中,每冊約占 6 題左右,則線上教師的教學與應 考學生在學習上就不會有所偏廢,而能讓每段歷史、每個範圍較能兼顧而不輕易放掉。 其二:臺灣史雖然出了 7 題,但臺灣史的四個章節中,卻有 4 題集中在第三章—日 治時期,這樣的比重分配並不是很恰當,容易造成臺灣史過於強調日治時期的重要性。 其三:中國史六個章節裡,似乎第六章—「共產中國」較容易被忽略而較少出現 在大考的測驗試題中,其次中國現代史的試題裡亦多偏重分裂政權的題型,例如「滿洲 國」、「抗戰時期」,這些都是值得去注意、商榷的。 其四:世界史的試題,以今年而言,似乎許多世界歷史發展的關鍵與重點都未入題, 除了前面提到世界史的題目數量偏低外,還有就是出現的題目多著重在近現代史、甚至是 當代史,而世界上古、中古與近世史較少,或許可以解釋為符合課綱所提的「略古詳今」 原則。不過在世界史的題目裡,其中幾題題幹所提供解題的關鍵而必須利用到歷史層次的 知識點或解釋能力則較有限,這對於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上多少會有一些影響。例如 第 47、48 題解題關鍵的表格數據,就比較含糊而無法清楚判斷。 其五:此份試題運用了五個圖表,其呈現方式看似新穎、活潑,卻跟歷史層次的知 識點與解題分析能力較無直接關聯,例如第 41 題的圖四、第 42 題的圖五與第 45 題的圖 七,就有標示不清以及文字題幹過於簡略的情形存在,另外其相應的選項也多與歷史教學 的主軸較無直接關聯性,反倒類似地理學科的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的主題圖形,雖說「史 地不分家」,但測驗的目的還是應該回到歷史學的層次上,這樣的評量才更有意義。

F

5 5

(5)

今年學測社會考科地理部分,依冊別和題型整理如下表: 題型 冊別 一 二 三 四 總計 一般圖及照片 4 1 2 0 7 統計圖表 6 1 5 0 12 文字敘述 0 1 1 3 5 總計 10 3 8 3 24 和往年的學測題目比較,分冊依然是第一冊占較大比重,而題型則仍是以統計圖表的 題型較多。相關的時事題目仍會出現(56 ∼ 58 題),準備時應會先知道該事件發生的位 置,再來是相關的自然或人文環境特色,以及該事件的後續影響。 各冊題目數量雖然差異頗大,但同樣要熟悉地名,例如第 52 和第 53 題,如果都不 知道這些地名,就完全無法作答。題目取材四平八穩,以歐、美、澳紐等地為命題重點區 域,配合通論地理的部分,應不難作答。 縱觀今年的考題,配合往年題目,未來準備地理科學測有以下幾點仍需持續注意: 各種統計圖表判讀: 地理學是將地表現象簡化,呈現出來的空間資料就是統計地圖,屬性資料就是一般統 計圖表。地理學相當重視圖表呈現,等高線圖、氣候圖也是統計地圖。屬性資料如何和空 間相結合,如何利用這些資料正確解釋地理現象,並進一步應用在生活上,是地理學相當 重要的使命。往年純文字敘述的題目比例都在一半以下,顯示圖表閱讀能力的重要性。若 不是以純文字敘述的題目出現,則統計圖表出現的比例仍較素描或照片出題的比例高。 照片判讀: 以照片出題時,著重地景判讀。小範圍的地景著重在自然的植被和人文的文化地景, 大範圍的地景則以航空照片或衛星影像呈現,表現的大多是地貌起伏。熟悉各種自然和人 文的景觀,以及各個景觀區的地理特性,仍是得分的關鍵。所以平時培養觀察的能力非常 重要,鼓勵學生多看多聽。 純文字敘述的題目常以多選式的單選題出現: 地理大考的選擇題只考單選題已行之有年,答題技巧和複選及多選都不同。純文字題 為了提高難度及鑑別度,多非簡單的問句,而是以多個選項中選出數個適當的答案,也因 此,題目敘述較冗長,作答時應耐心看完題目。 熟悉世界各地重要地名及位置: 地名常出現在考題中,以地理語言的方式置入題目中,例如:第 53 題,如果不熟悉 地名,則完全不可能作答。 注意時事: 與環境、災難、經濟等相關的事件,其發生地區常成為命題素材。學測時不一定會考 出該事件,但該地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特色要特別注意。

F

名師 林菲 老師 名師 林菲 老師 1 1 2 2 3 3 4 4 5 5

(6)

前言: 今年的學測試題整體而言,屬於中偏易的題型,考生只要有念書,看清楚題意就 能輕易獲得高分;沒有特別刁鑽的難題、沒有超出課本範圍的題目、也沒有純記憶 題,是一份具有鑑別度的題目,唯一的缺點是部分題目的選項出現爭議,容易讓考生 產生誤判,屬於題意、選項不清的題目。 99 與 100 年學測之各冊比重比較: 考試 冊別 99 年學測 100 年學測 題 數 出題內容 題 數 出題內容 第一冊 社會與 文化 7 題 性 別 刻 板 印 象 、 我 族 中 心 主 義 、 人 格 發 展 理 論 、 社 區 營 造、志工旅行、公共性、群己 關係 6 題 文化中心主義、團體性質與志願 性、社區發展、親密關係、米德 的兩個我、性別與教育程度 第二冊 教育與 法律 6 題 刑法、正當程序、民法、公共 倫理、人權、民法與消保法 7 題 性別與教育程度、民法的買賣、 民法的行為能力與賠償責任、民 法的繼承、法益的種類、法律的 原則、權利救濟與大法官釋憲 第三冊 政治學 6 題 程序民主、萬能政府與有限政 府、行政中立、國民外交、我 國政府體制、國家的目的 6 題 我國的民主憲政發展、我國政府 體制與他國的比較、五都選舉、 責任政治、內閣制與政黨體制、 聯合內閣 第四冊 經濟學 5 題 供需原理、GDP、市場失靈、 生產可能線 6 題 需求法則、永續發展、進出口對 GDP 與 GNP 的影響、關稅的效 果、供給量、需求量 1兩年的試題在各冊的分配上,呈現平均分配的現象,各冊均在 6 題左右,相差 的題數為 1 題,99 年的第一冊為 7 題,第四冊則為 5 題;而在 100 年的試題上,出 現更平均分配的現象,每冊均為 6 題,因為有一題是「性別與教育程度」的題目橫跨 第一、二冊,因此第二冊就出現 7 題的現象,而第四冊也在補足題數後呈現 6 題。 2在各冊各章的試題分配上,出現明顯的偏頗現象,第一冊出題較為平均,除了 第三章婚姻與家庭未出題外,其餘各章均有出題;第二冊明顯偏重在《民法》的內 容,從最基本的行為能力與賠償責任、債編的買賣到繼承編,共出了 3 題,占第二冊 出題數的 50 %,教育、權利救濟與人權保障(釋憲)、刑法的法益、法律基本原則 臺南一中 廖翠雰 老師 臺南一中 廖翠雰 老師 1 1 2 2

(7)

均有考題,有刻意偏略第 1 ∼ 5 章的內容;第三冊則強調政府體制與政黨政治以及選 舉間的關係,共出現 4 題,強調第 3、5 章的內容,強調政治學與時事的結合運用, 而我國民主憲政的發展,五都選舉、責任政治均入題;第四冊明顯強調市場經濟制 度,供需法則共出現 3 題,強調國際貿易的議題(進出口對 GDP、GNP 的影響,關 稅的效果)以及永續發展的議題,第 1、3、6 章未出題(機會成本、比較利益、生產 要素、貨幣政策)。 3從試題中可以發現,第一冊的出題重點不變,第二冊強調法律的實用性,第三 冊強調政治與時事的結合,第四冊與經濟景氣現象的時事脫節,轉向基本的供需法 則。 100 年部分試題分析: 1第 6 題,大考中心的正確答案為C,然而從圖表上發現,兩性之間受高等教育 在 34 ∼ 35 歲之間,曾經有反轉交叉點,意味著曾經出現平衡,之後女性受高等教育 開始高於男性,又開始拉大差距,只是從 55 ∼ 64 歲階段與 25 ∼ 34 歲階段的差距來 看,差異的縮小比例有限,大考中心應該研發出更好的答案。 2第 8 題,小華屬於限制行為能力者,因此面對損害賠償責任時,依《民法》第 187條:「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以行為時有識 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大考中心給A選項的答 案,似乎過於簡單,而D選項也因為法律無明文規定父母需付一半賠償責任而錯誤, 建議大考中心應將A選項再加入其法定代理人的連帶賠償責任,以促使選項更完整。 3第 10 題,屬於較細的題目,在版本上僅南一版與三民版提到,龍騰版則未提 到,對於使用龍騰版的考生,產生明顯不公平。 4第 11 題,乍看之下會以為是純記憶題,其實不是;考生必須充分了解我國的 民主憲政發展,這些事件是環環相扣的,有前才有後,對於臺灣民主憲政發展有興趣 的考生將很輕易做答,反之可能叫苦連天。 5第 12 題,A選項其實不是完全正確的答案,我國總統任命行政院院長與法國 總統任命總理的方式,仍存在差異性;法國總統依憲政慣例任命國會多數黨黨魁為總 理,我國則是總統依《憲法增修條文》有權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總統享有完全的人 事任命權,不受限於憲政慣例或其他形式的約束;僅能說其他選項錯得較為明顯,而 D選項考德國眾議院為單一選區兩票制聯立制,屬於純記憶題,較不推薦此種出題方 式。 6第 13 題,大考中心給的答案是B,其實根據《地方制度法》第 58 條第 2 項規 定:「直轄市之區由鄉(鎮、市)改制者,改制日前一日仍在職之鄉(鎮、市)長, 由直轄市長以機要人員方式進用為區長。……」意味著新北市長、臺中市長、臺南市 長三位直轄市長並未擁有完全的區長的任命人事權;建議大考中心應將B選項修改得 更完整。 7第 15 題,對於需求法則觀念清楚的考生,是一題送分題,反之對於需求與需 3 3

(8)

求量搞不清楚者,則是一題艱深的難題;此類型的題目屬於觀念釐清題,最具有鑑別 度,能鑑別出學生的程度。 8第 17 題,B容易讓考生誤判,GDP=C+I+G+(X-M),因此當臺灣進口 汽車時,M 將提高,意味著臺灣的 GDP 可能減少,若沒有其他較適當選項時,考生 可能會選B;然而D選項確定無誤,考生也就只好捨棄B改選D。 9第 18 題,該題強調調降「進口」關稅,考生若未仔細研讀題目,僅看到關稅 就開槍,很容易選A,因此這題同時考驗了考生對題目的閱讀仔細度。 0第 20 題,與第 18 題相同,重點在於考生是否有讀到「判決確定」的字眼,否 則容易以為可以採刑事訴訟制度的上訴;另外有關大法官釋憲的答案,屬於選修公民 與社會的內容,因此此題有作球給社會組考生之嫌。 q第 24 題,不論在南一版、三民版還是龍騰版的經濟學課本中,均未提到需求 曲線的公式,但是在書商給的測驗卷中卻常出現,因此對有練習過的考生較為有利; 其實這是屬於 Q=aP+b 的直線方程式,不論是社會組或自然組的考生,皆可利用數 學能力而推演出公式,當然對於數理能力較強的自然組考生較為有利。 結論: 24 題公民與社會的學測題,平均分配在各冊,題目簡單清楚,對於有下過基本 功的考生而言,是一份具有鑑別度的題目,如果大考中心日後的考題能朝此方向發 展,對高中生來說,準備公民與社會科將更容易了。

F

4 4

(9)

單選題(占 144 分) 說明: 第1題至第X題皆是單選題,每題均計分,每題 4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 最適當的答案,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得 2 分;未作 答、答錯、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 有一首經典卡通歌曲是女主角印地安人對男主角白人軍官所唱,其中一段歌詞 為:「你認為只有那一些看起來與你相同、或思考與你一致的人才與你同類。 但如果你試著以不同的腳步去探索,你將可以了解到很多你從不知道的事。」 下列哪個概念最能表示這段歌詞傳達的看法? A多元文化   B主流文化   C精緻文化   D邊緣文化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 8 章:多元文化 測驗目標 了解多元文化的意義 解 析 多元文化是指各種不同的文化並存於社會中,彼此自然地交流與變遷, 並能互相了解、尊重甚至採取包容的態度來面對;而各種文化之間仍保 有其特質,此種多元現象將促進整體社會文化的豐富、開放與活力。題 目中提到:「但如果你試著以不同的腳步去探索,你將可以了解到許多 你從不知道的事。」這就是多元文化所提到的寬容與尊重包容的態度。 B主流文化是指社會中大多數人所共同擁有的價值觀念、制度與生活方 式。C精緻文化是指掌握社會大多數資源的社會菁英所發展出來的文 化,但其基本價值與內涵仍獲得社會的認同。D邊緣文化是指正處於被 歧視、排擠、忽略,正逐漸消失中的次文化,常見於處於政治與經濟劣 勢的弱勢族群。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公民與社會》第 39 頁第 18 題,第 40 頁第 31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 第 72 頁第 3、6 題,第 73 頁第 11 題,第 162 頁第 19 題,第 329 頁第 21 題。

(10)

2 人們常主動參與各類團體,例如林同學除了加入學校社團「幼幼社」外,也利 用課餘時間前往「仁愛之家」慰訪老人,還參加過「世界展望會」舉辦的「飢 餓三十」活動,又常到「創世基金會」擔任義工。對於林同學所參與的團體, 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幼幼社屬於志願團體,也是非正式團體 B仁愛之家屬於初級團體,也是營利團體 C世界展望會屬於次級團體,也是志願團體 D創世基金會屬於非正式團體,也是非營利團體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 5 章:公共性與社會生活、第 6 章:社會團體與結社 測驗目標 了解志願性與團體的性質 解 析 團體的分類如下所示: 初級團體 又稱為直接團體,成員少,彼此互動密切,主要是以 情感為主,是人類最初的團體,屬於非正式關係、親 密、情感取向、小團體、全面性互動;例如家庭、幫 派、宗親會、親戚、密友群 次級團體 又稱為間接團體,成員多,彼此的互動以功能為中 心,具有工具傾向,缺乏感情,屬於正式關係、功 利、工具取向、大團體、局部性互動;例如公司、學 校、工廠、政黨 正式團體 有正式編制且依照一定的程序而成立,團體內部嚴 謹,有明確目標與權利義務關係,採科層化管理;例 如公司、學校、政府 非正式團體 無明顯編制與任務,非正式組織,一般就是初級組 織;例如家庭、友伴 志願團體 基於個人意願選擇參加的團體;例如社團、政黨、志 工 非志願團體 非志願或能選擇,是被迫加入;例如監獄、義務役軍 人 政府組織 (第一部門) 各級政府及其內部單位,政府間形成的國際組織;例 如中央政府、臺北市政府、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 營利團體 (第二部門) 以獲取利潤為成立目的之團體;例如統一企業、臺塑 公司 非營利團體 (第三部門) 以民間人士為組成分子,大多是公益性質,通常為 NGO、NPO;例如慈濟功德會、紅十字會、董氏基 金會

(11)

A幼幼社為學校社團,社員採志願加入方式,屬於有組織有編制有工作 目標的團體,此被歸為正式團體。B仁愛之家為屬於協助政府推動社會 福利政策,安養孤寡殘疾老弱之非營利機構,因此為次級團體與非營利 組織。C創世基金會為照顧植物人、走失老人、街友的民間團體,因此 屬於正式團體與非營利團體。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公民與社會》 第 25 頁第 15 題,第 38 頁第 9 題,第 40 頁第 25 題,第 41 頁第 39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 第 55 頁第 14 題,第 57 頁第 22、30 題, 第 331 頁第 31 題,第 329 頁第 19 題。 3 圖一顯示國人與鄰居往來密切的比率,是觀察社區生活及人際互動的重要指 標。根據圖中資料分析,下列何者最符合實際情況? 圖一 A國人與鄰居往來程度,女性平均要比男性高 B隨著時序的前進,國人與鄰居往來程度有上升現象 C國人與鄰居往來程度,傳統村落要比都市街坊社區高 D隨著年齡的增加,國人與鄰居往來程度呈現上升的趨勢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 5 章:公共性與社會生活 測驗目標 藉由圖表資料來分析社區發展 解 析 從圖表資料中可以發現,隨著年紀的增長,與鄰居往來密切的比率隨之 提高,顯示出年紀愈高者愈願意與鄰居保持密切的聯繫與互動關係;另 外隨著時間的推進,88 年願意與鄰居互動的整體比率高於 92 年,也顯 示出現代社會中,國人與鄰居往來的密切程度有下降的現象。A資料中 並無男女比例的相關資料。B整體呈現下降現象。C資料中並無顯示出 屬於傳統村落或都市街坊,因此無法判讀。D隨著年齡提高,與鄰居互 動度提高,88 年和 92 年的資料均為如此。 難 易 度 中

(12)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第 47 頁第 12、15 題。 4 親密關係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私生活的基本特徵,下列關於它的敘述何者 正確? A親密關係專指人與人之間依賴與親近的互動 B親密關係是屬於私領域的範疇,不涉及公共性 C俗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是親密關係的確實寫照 D親密關係常有自我坦白的過程,也可能成為權力控制的工具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 4 章:從親密關係到群己關係 測驗目標 了解親密關係的內涵 解 析 A親密關係藉由親密、承諾與激情三元素來營造,根據元素程度組合, 產生的親密關係種類包括親情、友情、愛情、同事之情、寵物之情,其 中人與寵物之間的感情,也被稱為親密關係,因此親密關係並不局限於 人與人之間的親密互動。B親密關係涵蓋公領域與私領域,特別是現代 社會的法律也會介入私領域中,例如《民法》、《刑法》與《家庭暴力 防治法》等。C隨著家暴事件以及失職父母頻傳,社會大眾目前不再普 遍認同「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同時俗諺與親密關係的關聯性低。D學 者雷斯(Ira Riess)提出愛情之輪的理論,指出愛情有和諧投契、自我 揭露、相互依賴、親密關係的滿足的發展階段,隨著愛情和諧的增加而 帶動其他關係的加溫;而在自我揭露分享彼此的隱私之後,便有可能成 為對方控制自己的把柄。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第 38 頁第 4、5 題。 5 我國某一旅美職棒投手說道:「如果沒有好好努力和表現,拿出好成績來, 個人將難以對父親交代,也無法面對鄉親。」下列哪個關於米德(George H. Mead)自我概念的敘述,包括客我(me)╱主我(I)及概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s )╱重要他人(signif icant others), 最能正確表達這樣的說法?

A父親代表自我中的客我,也象徵自我形成過程中的概化他人 B鄉親代表自我中的客我,也象徵自我形成過程中的概化他人 C父親代表自我中的主我,也象徵自我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他人 D鄉親代表自我中的主我,也象徵自我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他人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 1 章:自我與社會

(13)

測驗目標 能運用米德的兩個我 解 析 主我是指主觀、未社會化的我,客我是指客觀、已社會化的我,重要他 人是指對自己有影響力的一小群人,例如家人、好友,而概化他人通常 是指一般的社會大眾或是社會規範對自己的影響力。因此父親與鄉親都 是代表自我中的客我,但是對旅美職棒選手而言,父親是親密家人因此 屬於重要他人,而鄉親則為一般社會大眾的概化他人。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公民與社會》第 38 頁第 12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 第 12 頁第 9 題,第 13 頁第 19、20 題, 第 164 頁第 29 題。 6 圖二顯示 2009 年我國兩性具高等教育程度比率,由此圖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最 可能是錯誤的? 圖二 A兩性受高等教育之比率隨年齡的降低而逐漸提高 B隨著高等教育普及,性別學歷落差出現反轉現象 C兩性受高等教育之差異隨年齡的降低而逐漸縮小 D高等教育普及之後,女性受惠程度反較男性為高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 1 章:教育、公民素養與終身學習,第 2 章:倫 理、道德與社會生活 測驗目標 分析受高等教育與性別之間的關係 解 析 從圖表中可以發現,年紀愈長者其受高等教育的比率愈低,其中女性的 比率又低於男性;年紀愈輕者其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則逐漸提高,在 34 ∼ 35 歲時則發生反轉交叉現象,受高等教育的女性開始高出男性。C 兩性之受高等教育比率的差異,原先是男性高於女性,在 34 ∼ 35 歲時 產生反轉交叉現象後,出現女性高於男性,差距仍存在並無明顯的縮 小。 難 易 度 中

(14)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第 21 頁第 11 題,第 23 頁第 28 題。 7 一群高中同學逛街,看到某間賣傘的商店貼出這樣的告示:「晴天買傘八折, 雨天買傘不打折!」大家很感興趣,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關於同學們的討論 內容,下列哪種看法較為正確? A 同樣的雨傘在同一間店裡,為什麼在雨天和晴天有不同的價格?這違反公平 交易原則 B 傘店老闆對自己所有之雨傘,可以自由決定出售的價格,你不高興可不買 啊!所以並沒有違法 C 雨天很多人急需用傘,老闆偏偏在此時不打折,利用人急迫的情況,收取較 高的價錢, 應是違法的 D 雨天用全額價錢買傘的顧客,可以在晴天的時候,向傘店老闆要求返還相當 於雨傘價格二成的不當得利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 6 章:民法與生活 測驗目標 了解《民法》的買賣契約關係 解 析 買賣屬於《民法》的債編內容,根據《民法》第 345 條:「稱買賣者, 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移轉財產權於他方,他方支付價金之契約。當事人就 標的物及其價金互相同意時,買賣契約即為成立。」因此只要買方與賣 方對於商品與價格合意,買賣就成立。A《公平交易法》第 1 條:「為 維護交易秩序與消費者利益,確保公平競爭,促進經濟之安定與繁榮, 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強調確保公 平競爭,因此傘店售價與公平交易無關。C傘店老闆提高雨傘的雨天售 價,因為不屬於聯合壟斷或獨占市場,消費者仍有選擇購買與否的餘 地,因此不違法。D買賣成立後,代表雙方同意契約內容才成交,因此 不得片面毀約,而《民法》第 179 條針對不當得利的定義:「無法律上 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益。雖有法律上之原 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傘店老闆的行為不屬於不當得利。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 第 132 頁第 12 題,第 133 頁第 17、19 題。

(15)

8 小華現年 16 歲,某日借同學的機車出外兜風,在十字路口不慎撞倒正在斑馬線 上過馬路的老伯,老伯因此倒地受傷。依《民法》規定,小華屬限制行為能力 人。關於小華是否應負《民法》上責任,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依法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B依法不負損害賠償責任 C須經法定代理人的承認,才負損害賠償責任 D依法僅負一半的損害賠償責任, 另一半由其父母賠償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 6 章:民法與生活 測驗目標 了解《民法》的行為能力與賠償責任 解 析 《民法》第 13 條:「未滿七歲之未成年人,無行為能力。滿七歲以上 之未成年人,有限制行為能力。未成年人已結婚者,有行為能力。」第 184 條:「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違反保護他人之法 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 此限。……」第 187 條:「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侵害 他人之權利者,以行為時有識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負損害 賠償責任。行為時無識別能力者,由其法定代理人負損害賠償責任。前 項情形,法定代理人如其監督並未疏懈,或縱加以相當之監督,而仍不 免發生損害者,不負賠償責任。……」因此 16 歲的小華屬於限制行為 能力者,其法定代理人原則上必須負連帶賠償責任,但是仍可不必負連 帶賠償責任。D並無規定當事人與法定代理人一人負擔一半的規定。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公民與社會》第 77 頁第 18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 第 132 頁第 6 題,第 157 頁第 10、11 題。 9 爸爸去世後,留下媽媽、哥哥以及收養的妹妹三人。媽媽認為妹妹不是她親生 的,何況又是女兒,遲早要嫁人,因此決定把爸爸的遺產全部留給哥哥。根據 現行《民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女兒本就沒有繼承權,媽媽的決定合法 B爸爸和妹妹無血緣關係,妹妹本就不得主張繼承權,媽媽的決定合法 C媽媽的決定雖與《民法》規定不符,但因符合傳統習慣,其決定仍為合法 D依《民法》的規定,被收養的妹妹也一樣具有繼承權,媽媽的決定不合法 答 案 D

(16)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 6 章:民法與生活 測驗目標 了解《民法》的繼承編內容 解 析 《民法》第 1138 條:「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左列順序定之: 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二、父母。三、兄弟姊妹。四、祖父母。」第 1077 條第 1 項:「養子女與養父母及其親屬間之關係,除法律另有規 定外,與婚生子女同。」因此兒子、養女均具有相同的繼承權,媽媽的 決定違法。C《民法》第 1 條:「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無 習慣者,依法理。」既然《民法》對於繼承有相關規定,自然先遵守 《民法》的規定,而不依習慣或習俗。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公民與社會》第 69 頁第 27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第 134 頁第 27 題。 0 上完公民課後,同學們針對課堂上探討的「刑法與生活」相關內容,熱烈地討 論各種犯罪行為可能侵害到的法益類型。下列四位同學的說法何者正確? A 阿中:偽造文書的行為是屬侵害國家法益之罪 B 阿華:酒醉駕駛的行為是屬侵害個人法益之罪 C 阿民:妨害名譽的行為是屬侵害個人法益之罪 D 阿國:小偷偷竊的行為是屬侵害社會法益之罪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 7 章:刑法與生活 測驗目標 了解法益的種類 解 析 在法律制度中,藉由法律手段保護各種生活利益,稱為法益;依照法益 持有者的不同而分成國家法益、社會法益與個人法益三種。國家法益是 指國家或政府所擁有且受法律保護的公法益,包括內亂罪、外患罪、妨 害國交罪、瀆職罪、妨害公務罪、妨害投票罪、妨害秩序罪、脫逃罪、 藏匿人犯及湮滅證據罪、偽證及誣告罪;社會法益是指社會整體所擁有 而受法律保護的公共生活利益,包括公共危險罪、偽造貨幣罪、偽造有 價證券罪、偽造度量衡罪、偽造文書印文罪、妨害性自主罪、妨害風化 罪、妨害婚姻及家庭罪、妨害農工商罪、鴉片罪、賭博罪;個人法益是 指自然人個人所擁有而受法律保護的私人生活利益,包括殺人罪、傷害 罪、墮胎罪、遺棄罪、妨害自由罪、妨害名譽及信用罪、妨害祕密罪、 竊盜罪、搶奪強盜及海盜罪、侵占罪、詐欺背信及重利罪、恐嚇及擄人 勒贖罪、贓物罪、毀棄損壞罪、妨害電腦使用罪。A偽造文書屬於侵害 社會法益之罪。B酒醉駕駛屬於公共危險罪,是侵害社會法益之罪。D

(17)

偷竊屬於竊盜罪,為侵害個人法益之罪。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第 143 頁第 13 題。 q 相較於若干國家的民主化經驗,我國在威權轉型過程中相當平和順利。下列關 於我國威權轉型的各項事件,發生時間的先後順序為何? 甲、國會全面改選      乙、第一次修憲 丙、民進黨宣布成立         丁、宣布解除戒嚴 A丙丁乙甲    B丙丁甲乙    C丁丙甲乙    D丁丙乙甲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 6 章:我國的民主憲政發展 測驗目標 了解我國近年來民主憲政發展重要事件的歷程 解 析 1986 年 9 月 28 日民進黨在臺北圓山飯店正式宣布成立,1987 年 7 月 15 日蔣經國總統宣布臺灣解除戒嚴,1991 年 5 月 1 日公告第 1 次《憲 法增修條文》共 10 條;於 1992 年 12 月 19 日舉行中華民國第二屆立法 委員選舉,選出第二屆立法委員,這是中華民國首次的國會議員全面改 選。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公民與社會》 第 111 頁第 1 題,第 115 頁第 29 題,第 130 頁第 23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 第 230 頁第 17、18 題,第 231 頁第 24 ∼ 28 題,第 327 頁第 2 題。 w 就比較的觀點而言,我國政府體制及政治制度之設計,與其他民主國家有諸多 相似之處。關於這個部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法國總理與我國行政院院長產生方式一樣,皆由總統直接任命產生 B英國首相可以主動請元首解散國會,我國行政院院長亦具相同權力 C美國總統與我國總統對國會通過之法案皆擁有覆議權,行使方式相同 D德國聯邦眾議院議員與我國立委選舉制度皆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並立制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 3 章:政府的組織、功能與權限 測驗目標 了解我國政府體制與其他政府體制的異同 解 析 A法國總統依憲政慣例,任命國會多數黨黨魁出任總理一職;依《憲 法》增修條文第 3 條規定:「行政院院長由總統任命之。……」B英國 首相享有主動解散國會權,因此可以主動請國家元首來解散國會;我國

(18)

依《憲法增修條文》第 3 條第 2 項第 3 款:「立法院得經全體立法委員 三分之一以上連署,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不信任案提出七十二 小時後,應於四十八小時內以記名投票表決之。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 之一以上贊成,行政院院長應於十日內提出辭職,並得同時呈請總統解 散立法院;不信任案如未獲通過,一年內不得對同一行政院院長再提不 信任案。」第 2 條第 5 項:「總統於立法院通過對行政院院長之不信任 案後十日內,經諮詢立法院院長後,得宣告解散立法院。」因此立法院 通過對行政院長不信任案後,行政院院長得提請總統解散立法院,總統 經諮詢立法院院長後,得宣告解散立法院,屬於被動解國會權。C美國 總統為最高行政首長,掌行政權,擁有覆議權;《憲法增修條文》第 3 條第 2 項第 2 款:「行政院對於立法院決議之法律案、預算案、條約 案,如認為有窒礙難行時,得經總統之核可,於該決議案送達行政院十 日內,移請立法院覆議。立法院對於行政院移請覆議案,應於送達十五 日內作成決議。如為休會期間,立法院應於七日內自行集會,並於開議 十五日內作成決議。覆議案逾期未議決者,原決議失效。覆議時,如經 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 議。」因此覆議的主動權在行政院院長手上,總統僅被動核可。D德國 聯邦眾議員選舉制度採單一選區兩票制聯立制,我國與日本則採單一選 區兩票制並立制。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公民與社會》 第 105 頁第 22 題,第 107 頁第 34 題,第 114 頁第 24 題,第 129 頁第 11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 第 199 頁第 12、19、20、22 題,第 326 頁第 35 題。 e 隨著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與高雄市等「五都」市長與市議員選舉 落幕,2010 年 12 月 25 日開始, 我國地方行政層級呈現全新的「五直轄市及 十七縣市」格局。針對「五都」的相關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五都」市議員選舉制度將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 B原鄉鎮市改為「區」後,區長由直轄市市長派任 C「五都」為中央直轄,故原市立高中改為「國立」 D為落實民意政治,原各縣「鄉鎮市民代表會」保留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 5 章:政黨政治與選舉制度 測驗目標 了解地方自治與選舉制度

(19)

解 析 A五都市議員選舉採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B《地方制度法》第 58 條:「直轄市、市之區公所,置區長一人,由市長依法任用,承市長之 命綜理區政,並指揮監督所屬人員。直轄市之區由鄉(鎮、市)改制 者,改制日前一日仍在職之鄉(鎮、市)長,由直轄市長以機要人員方 式進用為區長;其任期自改制日起,為期四年。但有下列情事之一者, 不得進用:一、涉嫌犯第七十八條第一項第一款及第二款所列之罪,經 起訴。二、涉嫌犯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農會 法或漁會法之賄選罪,經起訴。三、已連任二屆。四、依法代理。前項 以機要人員方式進用之區長,有下列情事之一者,應予免職:一、有前 項第一款、第二款或第七十九條第一項各款所列情事。二、依刑事訴訟 程序被羈押或通緝。直轄市之區由山地鄉改制者,其區長以山地原住民 為限。」因此改制後的第一屆區長原則上由直轄市長派任。C原先屬於 臺灣省的省立高中,在精省後改制為國立高中,在改制成為五都之後, 將會由國立再改制為市立高中。D升格為直轄市後,原先鄉鎮市則改制 為區,鄉(鎮、市)民代表,鄉(鎮、市)民代表,除依法停止職權者 外,由直轄市長聘任為區政諮詢委員,鄉鎮市民代表會廢止,《地方制 度法》第 58-1 條第 1 項規定:「鄉(鎮、市)改制為區者,改制日前 一日仍在職之鄉(鎮、市)民代表,除依法停止職權者外,由直轄市 長聘任為區政諮詢委員;其任期自改制日起,為期四年,期滿不再聘 任。」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公民與社會》第 111 頁第 4 題,第 185 頁第 40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 第 219 頁第 19、22 題,第 332 頁第 36 題。 r 「責任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強調由人民賦予公權力的國家公務員, 也應對人民負起相對的責任。下列何者最能說明「責任政治」的意涵? A某政務官說「出事應繼續留在崗位解決,以示負責」 B美國總統因期中選舉失利轉而「拼外交」以拉抬政績 C某市消防局長因颱風夜在家中睡覺被媒體披露而下臺 D政論節目主持人因失言而公開道歉並請辭主持人工作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 2 章:民主政治與公民德行 測驗目標 了解責任政治的意涵 解 析 責任政治是指政策的制定者與執行者,必須對選民或人民負責,通常包

(20)

括政治責任、法律責任、行政責任與道德責任。A政務官的政策失敗或 不當,必須要負起政治責任,通常以道歉或辭職的方式來展現。B美國 總統面對同政黨在國會期中選舉失敗時,同樣必須負起政治責任,通常 是採取道歉方式,而轉而拼外交是意圖轉移國人的焦點,並不是負起責 任政治的表現方式。C消防局長屬於政務官,遭媒體揭露其失職行為 後,辭職下臺是負起政治責任的表現。D政論節目主持人不是政府官 員,即使因為失言而道歉甚至辭去主持人工作,仍不屬於責任政治的範 疇。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公民與社會》 第 92 頁第 5 題,第 129 頁第 9 題,第 130 頁第 17 題,第 131 頁第 30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 第 205 頁第 5 題,第 206 頁第 14 題,第 208 頁第 26、28 題,第 325 頁第 32、34 題。 t 某項消費行為的研究發現:飲用咖啡時人們通常附加奶精,然而多飲用咖啡卻 會減少人們對可樂的消費。在這個研究結果下,當咖啡的價格下降時,則市場 上最可能出現下列何種情況? A消費者對咖啡的需求上升     B消費者對奶精的需求上升 C消費者對咖啡的偏好度提高    D消費者對可樂的需求量下降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 2 章:市場經濟制度 測驗目標 了解需求法則、替代品與互補品之間的關係 解 析 喝咖啡時要加奶精,因此咖啡與奶精是互補品;不喝咖啡就改喝可樂, 因此咖啡與可樂是替代品;當咖啡降價時,消費者對咖啡的需求量就會 增加,同時對奶精的需求隨之增加,對可樂的需求則下降,這是受到咖 啡價格下降所造成的影響。當產品價格產生波動時,將造成供給量或需 求量的變化,也就是供給線或需求線上,「點」的移動;當產品價格以 外的因素發生時,則是造成需求或供給的變動,也就是需求線或供給線 「整條線」的左右移動。 難 易 度 難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 第 267 頁第 8、9、10、12 題,第 268 頁 第 15、22 題,第 323 頁第 18 題。

(21)

y 一家生產石化產品的工廠將有毒廢氣排入空氣中,此時若政府要求該工廠負擔 其所增加之社會成本,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該石化產品的市場需求曲線將向右移動 B該石化產品的市場供給曲線將向左移動 C政府的這項要求旨在維護人造資本,有利於永續發展的推動 D政府的這項要求旨在令廠商重視社會資本,以減少環境汙染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 4 章:經濟與環境的永續發展 測驗目標 分析外部性對市場與永續發展的影響 解 析 原先的供給線為 S,因為未將處理有毒廢氣的成本計入,因此廠商的 生產成本被低估了,當政府要求廠商負擔其排放廢氣所增加的社會成 本,廠商的生產成本勢必增加,因此將造成整條供給線向左移動,成為 S1,也就是供給線將由 S → S1。A需求線並沒有受到影響。C政府要求 廠商處理廢氣所造成的社會成本,主要是在維護自然資本,包括空氣、 環境的永續發展要件。D政府要求廠商處理廢氣,是要廠商注意其生產 過程中所產生的外部性(外部成本)以及對共有財的侵害,以減少環境 汙染,以利永續發展。 難 易 度 難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 第 266 頁第 6 題,第 274 頁第 13 題,第 318 頁第 15、19 題。 u 約翰是居住在臺灣的美籍人士,去年六月他在臺北市訂購一部由日本進口到臺 灣的日本製嶄新汽車,且於當年十月完成交易。關於約翰此一交易行為對各國 去年度統計數值所帶來的影響,下列何項描述正確? A美國的進口不變,臺灣的 GNP 增加 B日本的出口增加,臺灣的 GDP 減少 C臺灣的出口減少,日本的 GNP 增加 D日本的出口增加,美國的 GDP 不變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 5 章:總體經濟指標 測驗目標 了解進出口對 GDP、GNP 的影響

(22)

解 析 GDP 國內生產毛額=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G)+(出口 關稅(X)-進口(M)),因此當日本出口汽車時,其出口將增加;而 約翰的消費行為在臺灣,因此對美國的 GDP 並不造成影響。A因為是 從日本出貨到臺灣,因此對美國的影響不變,買賣與生產者均不是我國 國籍者,所以對我國的 GNP 沒影響。B因為是從日本出貨到臺灣,因此 日本的出貨增加,但是因為臺灣的 GDP=C+I+G+(X-M),僅知 M 進口增加,無從判斷整體 GDP 是否減少。C不是從臺灣出口,因此 對臺灣的出口無影響,汽車為日本所製造,因此日本的 GNP 將增加。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 第 285 頁第 13 ∼ 17 題,第 286 頁第 24 題,第 287 頁第 29 題。 i 調降進口產品之關稅, 經常是各國參與全球經貿組織時要進行的工作, 而且此 做法亦將為該國帶來不少的影響。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有關調降關稅的 效果, 下列何者是最可能出現的情況? A將降低該產品在國外的售價, 進一步促進該國的出口 B將減少該產品之進口量, 因此政府的關稅收入將減少 C將使國內該產品之產量提高, 進一步保護國內的生產者 D將降低該產品在國內的售價, 因此國內的消費量將提高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 7 章: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 測驗目標 了解調降關稅的影響 解 析 關稅是指國家授權海關對出入關境的貨物與物品徵收的一種稅,包括進 口稅、出口稅、過境稅、優惠關稅、差別關稅等;而降低進口產品之關 稅(進口關稅),其影響結果包括:減少國家財政稅收,減少對國內生 產業的保護作用,降低進口商品的價格並提高其市場競爭力。A若是調 降出口關稅,將降低該產品在國外的售價,當然能促進該國的出口,但 此題為調降進口關稅非出口關稅。B由於進口關稅調降,將增加該產品 的進口量,但也因此造成政府的關稅收入減少。C如果是進口關稅調 高,該進口產品的售價將提高,造成在國內的競爭力下降,而國內相關 產品將順勢提高產量,增加獲利,而形成保護國內生產者的結果。D降 低進口關稅,將使進口品的價格下降,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將提高,消費 量隨之增加。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 第 305 頁第 9、12 題,第 307 頁第 28 題, 第 330 頁第 25 題,第 333 頁第 39、40 題。

(23)

o、p題為題組 ◎ 阿成擺地攤販賣雜貨,但生意不好。某日,將色情片重製燒錄後,未加文字圖 片,僅以素面包裝,陳列在攤位上販賣。不久後即被警察查獲移送法辦,法院依 據《刑法》第 235 條第 1 項「散布猥褻物品罪」將阿成判決有罪,並將光碟片沒 收。其後判決確定,阿成忿忿不平,認為不構成散布猥褻物品,處罰太沒道理。 o 被告阿成在尋求司法救濟時,下列何者為其最可能的爭執重點? A違反法律保留原則        B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 C違反法律優位原則        D違反禁止類推適用原則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 5 章:行政法與生活 測驗目標 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解 析 《刑法》第 235 條:「散布、播送或販賣猥褻之文字、圖畫、聲音、影 像或其他物品,或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聽聞者,處二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意圖散布、播送、販賣而 製造、持有前項文字、圖畫、聲音、影像及其附著物或其他物品者,亦 同。前二項之文字、圖畫、聲音或影像之附著物及物品,不問屬於犯人 與否,沒收之。」阿成認為自己販賣的色情片並未加文字圖片,僅以素 面包裝陳列攤位上,與上述條文不合,因此並未構成散布猥褻物品之 罪;而警方則認為阿成的行為已符合上述犯罪之要件,因此將形成雙方 對法律條文的爭議,屬於對法條明確性原則的爭議;而大法官釋字第 432 號解釋文針對法律明確性原則做以下解釋:「……使其能預見其何 種作為或不作為構成義務之違反及所應受之懲戒為何,方符法律明確性 原則。對於懲戒處分之構成要件,法律雖以抽象概念表示,不論其為不 確定概念或概括條款,均須無違明確性之要求。法律明確性之要求,非 僅指法律文義具體詳盡之體例而言,立法者於立法定制時,仍得衡酌法 律所規範生活事實之複雜性及適用於個案之妥當性,從立法上適當運用 不確定法律概念或概括條款而為相應之規定。……」意指法律內容必須 要力求明確,並有預先告知的功能,使人民對於自己的行為是否受法律 的規範有預見的可能性,而政府機關或執法人員也能有較明確的依據或 標準,不致因為法律規定的不明確,而造成執法的困難或人民感受不公 的現象發生。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公民與社會》第 67 頁第 16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第 114 頁第 26 題。

(24)

p 依現行法律規定,阿成不服有罪確定判決,則主張下列哪一救濟途徑較為妥 適? A依據《民事訴訟法》規定請求損害賠償 B依據《行政訴訟法》規定要求判決返還光碟片 C依據《刑事訴訟法》規定要求法院撤銷有罪判決 D向大法官聲請解釋刑法「散布猥褻物品罪」違憲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第 8 章:糾紛處理與權利救濟 測驗目標 了解訴訟程序與大法官釋憲的要件 解 析 《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 5 條:「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聲請解 釋憲法:一、中央或地方機關,於其行使職權,適用憲法發生疑義,或 因行使職權與其他機關之職權,發生適用憲法之爭議,或適用法律與命 令發生有牴觸憲法之疑義者。二、人民、法人或政黨於其憲法上所保障 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提起訴訟,對於確定終局裁判所 適用之法律或命令發生有牴觸憲法之疑義者。三、依立法委員現有總額 三分之一以上之聲請,就其行使職權,適用憲法發生疑義,或適用法律 發生有牴觸憲法之疑義者。最高法院或行政法院就其受理之案件,對所 適用之法律或命令,確信有牴觸憲法之疑義時,得以裁定停止訴訟程 序,聲請大法官解釋。聲請解釋憲法不合前二項規定者,應不受理。」 因為阿成的案件已進行到「有罪確定判決」,不能再進行刑事訴訟程 序,因此若要再繼續進行司法權利救濟,就必須聲請大法官釋憲,解釋 判處他有罪的《刑法》第 235 條是否違憲。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第 113 頁第 21 題。

(25)

a、s題為題組 ◎ 圖三為某一內閣制國家自 1970 年至 2006 年國會選舉之政黨國會席次比例趨勢 圖,請回答以下問題。 圖三 a 根據圖中資料判斷,下列有關該國政府體制和政黨體系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席次居多的乙政黨領袖於 1978 年成為該國國家元首 B 1978 年至 1990 年,為兩大政黨輪替執政的兩黨體系 C該國自 1994 年起須透過政黨合作始能組成聯合內閣 D根據此圖的發展趨勢,甲政黨將於 2022 年單獨執政 答 案 C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 3 章:政府的組織、功能與權限,第 5 章:政黨政治 與選舉制度 測驗目標 了解內閣制政府體制和政黨體系的關係 解 析 在內閣制國家中,贏得國會過半數席次的政黨將負責組閣,若沒有任何 一個政黨取得國會過半的席次,則將由數個政黨來組成聯合內閣。A 1978 年乙政黨在國會的席次超過 50 %,其黨魁將出任總理來負責組織 內閣,並掌行政權,而內閣制的國家元首通常是世襲的國王或另外選出 的總統。B 1978 ∼ 1990 年乙黨均取得國會過半數席次,獨享組閣權, 形成一黨執政現象,不需要與其他政黨進行合作或組織聯合政府。C 1994 年後,沒有任何政黨取得國會過半數席次或單獨組閣權,因此必 須政黨間合作,採取聯合內閣的方式來進行組閣與執政。D甲政黨的國 會席次從 1994 年開始加速攀升,但是未來趨勢仍屬於未知數,因此無 法預測其何時能單獨執政。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公民與社會》第 116 頁第 33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 第 218 頁第 9、11 題,第 219 頁第 15、 16 題,第 220 頁第 24 題。

(26)

s 根據 2002 年的選舉結果判斷,有關該國聯合政府的組成與運作,下列敘述何者 正確? A三個政黨共有三種組成聯合政府的可能組合 B須由獲國會席次最多的乙黨主導籌組聯合政府 C獲得支持的民意來源較廣泛,有助於政治的穩定 D政策須由各政黨相互妥協,不利於責任政治的區分 答 案 D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三冊第 3 章:政府的組織、功能與權限 測驗目標 了解聯合政府的組成與運作 解 析 2002 年國會選舉結果呈現出三黨不過半的現象,甲乙丙三黨的得票率 均集中在 30 ∼ 40 %之間,沒有任何一個政黨擁有單獨組閣權,因此勢 必要由兩個以上的政黨來聯合執政,組成聯合內閣。A組成聯合內閣的 方式包括甲+乙+丙、甲+乙、甲+丙、乙+丙等四種組合,均可取得 國會過半席次,進而擁有組閣權。B依照每一個國家的憲政慣例的不 同,通常是由得票第一大黨與第三黨在理念結合後,籌組聯合內閣;或 是反對黨聯合其他政黨來籌組聯合內閣,基本上只要有政黨進行策略聯 盟後,取得國會的過半席次,就取得組閣權。C聯合內閣最大的缺點就 是內閣不穩定,成員來自於策略聯盟各政黨的成員,彼此之間可能因為 政治理念的差異、利益分配的不均等,而造成內閣的重組,形成政策的 不穩定與不持續性。D聯合內閣的成員來自多個政黨,彼此妥協下產生 政策,因此當政策出現問題時,閣員間常出現相互推諉、責任不易釐清 的現象。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公民與社會》第 116 頁第 33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第 219 頁第 20 題,第 220 頁第 25 題。

(27)

d、f題為題組 ◎ 表一為蔬菜市場價格與供給量、需求量之間的直線型關係。根據表中資料,請回 答以下問題。 表一 價 格 供 給 量 需 求 量 20 元 100 公斤 550 公斤 30 元 200 公斤 500 公斤 40 元 300 公斤 450 公斤 50 元 400 公斤 400 公斤 60 元 500 公斤 350 公斤 d 已知市場目前的售價為 50 元,因此市場供給量為 400 公斤。純就供給面而言, 若生產蔬菜所涉及的工資大幅上漲,則市場的供給量將會如何改變? A小於 400 公斤  B等於 400 公斤  C大於 400 公斤  D無法判斷 答 案 A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 2 章:市場經濟制度 測驗目標 了解供給法則 解 析 影響供給量的因素為價格,影響供給的因素為生產技 術的改進、生產要素的價格、相關產品的價格、生產 者對未來的預期、生產者的數量等,因此當工資上漲 時,廠商的生產成本相對將提高,將造成供給減少, 原先的供給線 S 將左移為 S1。 難 易 度 易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第 266 頁第 2 題,第 268 頁第 19 題。 f 已知該市場目前的售價為 50 元, 因此市場需求量為 400 公斤。純就需求面而 言,若價格下降至 35 元,則市場的需求量將為多少公斤? A 465      B 475      C 485      D 495 答 案 B 命題出處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第 2 章:市場經濟制度 測驗目標 能計算出需求量 解 析 需求線為 Q=aP+b, 代入需求量與價格後, 400=50a+b,450=40a+b, 得知需求線為 Q=650-5P, 當 P=35,代入 Q=650-5×35,

(28)

Q=475。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公民與社會》第 269 頁第 28 題。 g 臺灣某報刊登一則啟事,招募 18 歲以上,小學校或公學校畢業的青年,加入 「特設勞務奉公團」,前往南洋服務, 這則啟事應出現於以下哪一時期? A日本占領臺灣初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C文官總督治臺時期        D推行皇民化運動時 答 案 D 命題出處 歷史第一冊第 3 章:日本統治時期(第三節—戰爭期的臺灣社會) 測驗目標 1-1 能明瞭重要的歷史名詞、事件、人物、制度與學說等。 解 析 本題四個答案選項大概將時間界定在日治時期,而從本題題幹所提及的 內容中,不難發現有幾個解題的關鍵詞,包括:「加入『特設勞務奉公 團』」、「前往南洋服務」,這兩個關鍵詞所出現的時間約在日治臺灣 後期(後期武官總督時期),也是日本發動亞洲聖戰以及爆發太平洋戰 爭的前後,因此,在那個時期日本會派遣臺灣人前往東南亞(南洋)戰 場參與聖戰,甚至成立各級的「皇民奉公會」等團體組織,即如題幹所 提的「加入『特設勞務奉公團』」,因此,本題最適當的答案選項應為 D。 難 易 度 易 h 北魏孝文帝與漢人大臣討論統治人才的來源時,大臣主張應該以能力作為甄選 人才的標準,孝文帝卻強調人才出自門第,應以門閥地位作為人才選拔之基 準。關於此事,以下敘述何者較為適當? A孝文帝漢化程度甚深,因而強調門第價值 B漢人大臣重視軍功,因而強調能力的重要 C重視門第是為了保障鮮卑貴族的政治地位 D為了重用南方士族,因而強調依門第取士 答 案 C 命題出處 歷史第二冊第 2 章:中古的變革(魏晉南北朝、隋唐)(第二節—多 民族與多文化的交流) 測驗目標 3-2 能根據資料及基礎知識,對歷史事件、人物、制度或概念提出合理 敘述或評論。 解 析 據本題題幹以及對歷史上北魏孝文帝的許多作為來看,北魏孝文帝推動 漢化政策,雖然多少受了母親以及多位漢人大臣的影響,但這或許是一

(29)

種兩個民族下的統治策略。基本上,北魏孝文帝畢竟還是胡人鮮卑族, 即便遷都洛陽以及推行多種漢化措施,仍會有鮮卑族的自我本位主義, 只是當時在推動上的技巧運用得宜,但卻也造成後來的六鎮之亂與北魏 分裂之局。由此來判斷,本題提供的四個答案選項,其中,A較為不妥 之處,在於孝文帝雖然漢化頗深,但門第價值應與其鞏固或保障本族 (鮮卑族)的權力與地位有關,因此,不選A。B亦有值得思考的地 方,因為漢人大臣是否真的重視事功,而輕忽根深柢固的門第價值,也 必須特別注意。D,則與本題無關,因為「南方士族」並非是北魏孝文 帝能夠「涉足」的,至於C,與題意的背景較為相符。因此,本題最適 當的答案選項應為「C重視門第是為了保障鮮卑貴族的政治地位」。 難 易 度 難 j 清末知識分子認為:「天下積弱之本,必自婦人不學始。」他們主張「興女 學」,呼籲婦女應受教育,因為幼兒教育倚賴母教,女子教育的好壞實為國家 強弱的依據。這時期士人鼓吹女學的主要背景為: A認同國際社會以婦女識字率為國力強弱的指標,故有此主張 B回應法國大革命中的人權主張,積極肯定婦女受教育之權利 C受西方女權主義影響,也效法西方,積極鼓吹婦女接受教育 D主張強國必先強種,鼓勵婦女讀書識字,以培育優良的後代 答 案 D 命題出處 歷史第二冊第 5 章: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第二節—新文化與新思 潮) 測驗目標 3-2 能根據資料及基礎知識,對歷史事件、人物、制度或概念提出合理 敘述或評論。 解 析 本題題幹所述時間約當中國清末時期,題幹內容提及「『天下積弱之 本,必自婦人不學始。』他們主張『興女學』,呼籲婦女應受教育,因 為幼兒教育倚賴母教,女子教育的好壞實為國家強弱的依據」。並據此 提問「這時期士人鼓吹女學的主要背景為何?」可見「興女學」或「婦 女應受教育」就本題題幹的說法來看,應是與「幼兒教育」有關。而 就本題所提供的四個答案選項來看,AB似乎與本題題幹內容較無相 關,C在時間上雖然符合那個時代背景,但亦與本題主要宗旨較無直接 關聯,至於D則是與本題題幹內容的敘述較有關聯,且「強國必先強 種」,雖然有強調「鍛鍊體魄」的重要,但也跟「優生學」多少有些關 係,因為當時西方世界流行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亦已傳入中國,例如 嚴復便曾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何況清末也有不少知識分子曾提出

(30)

「亡國滅種」的憂慮,可見符合當時的氛圍。因此,本題最適當的答案 為D。 難 易 度 中 類 似 題 《學測新導向•歷史》第 188 頁第 11 題。 k 幾位同學討論某一主題時,各自發表意見如下: 甲:中國皇帝權力來自上天,不受監督與制衡 乙:時代愈晚, 相權愈輕,皇帝直接掌理朝政 丙:中央政府設有言官, 提出建言,針砭朝政 丁:地方長官有一定任期,接受中央政府遷調 這幾位同學討論的主題最可能是: A傳統政治的特質         B言官的政治功能 C政統與道統衝突         D中央與地方權限 答 案 A 命題出處 歷史第二冊第 1 章:華夏世界的形成(遠古、三代至秦漢)(第三 節—帝國體制與天下秩序) 測驗目標 3-1 能對不同的歷史敘述或評論作出比較,並說出何以會有這樣的歧 異。 解 析 本題屬於運用題幹所提供的四段說明來判斷的分析題型,其中,甲應與 「君權神授」、「奉天承運」有關,這也就是皇帝也稱為「天子」的緣 由。至於乙應是指「君權」與「相權」在中國歷朝歷代權力消長的情 形。關於丙則是強調在中央政府體系之中另有建言系統,即「諫官」、 「言官」等官員,其目的應是提供或規勸君王去實行對國家社會較有正 面意義的事情。而諫官制度最早應可追溯至先秦以前,即「春秋初置大 諫官職,是為諫官設置之始」,甚至《管子•小匡》曾提到︰「使鮑叔 牙為大諫」。至於丁應跟中央與地方的權限劃分與職權的分配有關。因 此在了解這四段資料的意涵之後,對應到本題所提供的四個答案選項來 看,與上述四段資料較有共同關聯的應只有A。因為B僅有資料乙有提 到,而C則與這段資料較無關係,因為政統與道統分別指的是「帝王的 政治權勢」與「以儒家為主流的學術思想或政治理想」,而二者的衝突 應是與政治權勢經常介入學術,加以打壓,或加以引導為己所用,導致 學術的變質與學者人格的扭曲。不過,也有許多學者堅持學術良知與政 治理想,與政治權勢激烈對抗,東漢的黨錮之禍就是一例。至於D則僅 有資料丁與其較有關係,其他資料則無。因此本題最適當的答案應為 A。

(31)

難 易 度 中 l 西元前 3000 年以後,不同的民族先後遷入兩河流域,建立政權。有些民族使用 閃族語言,有的則使用印歐語言。這些民族的語言雖然不同,但此地區的文化 與貿易能夠持續成長。學者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一個共通的重要基礎。這 位學者指的是: A使用鐵器    B宗教統一    C軍事技術    D楔形文字 答 案 D 命題出處 歷史第三冊第 1 章:古代文明的遺產(第一節—大河與文明) 測驗目標 1-3 能指出歷史事實中的因果、延續、變遷及趨勢等重要概念。 解 析 題幹所述的時間背景應為世界古代史的西亞部分—即兩河流域文明。 題幹提及「西元前 3000 年以後,不同的民族先後遷入兩河流域,建 立政權」。其中包括了「有些民族使用閃族語言,有的則使用印歐語 言」。就此處的歷史教學而言,一般會提及包括:蘇美城邦、巴比倫帝 國、亞述帝國、新巴比倫帝國等政權文明。另外題幹也歸結「這些民族 的語言雖然不同,但此地區的文化與貿易能夠持續成長」,最後引出問 題為「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一個共通的重要基礎」。而本題提供的四個 答案,其中A不可選的原因,在於使用鐵器的時間應在亞述帝國以後。 B不可選的原因,則在於此地區的宗教信仰屬於多神信仰、不同國家多 有其各自不同的神祇,不若之後猶太教或基督教在宗教上的一統情形。 C不可選的原因,則在於此地區不同國家的軍事方式多有不同,承襲性 不高。而D「楔形文字」從蘇美城邦時期就已使用,後來的政權文明亦 多有使用,例如亞述帝國首都尼尼微城內的圖書館就保存大量有關楔形 文字的泥版紀錄,因此,本題最適當的答案應為D。 難 易 度 中 ; 某時期,臺灣當局邀請士紳前往「內地」參訪,不僅補助旅費,還安排他們參 觀現代化設施,使其認識現代文明,以利統治。我們如何理解此一作法? A清朝領臺之初,以交流化解明遺民反清的意志 B劉銘傳治臺初期,讓士紳認識清廷的自強新政 C日本殖民之初,欲加強臺灣人民對日本的了解 D臺灣光復初期,要臺灣人民加速認識祖國文化 答 案 C 命題出處 歷史第一冊第 3 章:日本統治時期(第一節—殖民統治前期的特色) 測驗目標 1-2 能明瞭某一時代在政治、社會、經濟、思想等方面的重要特色。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 民國一○二年度.. 機關團體及其作業組織結算申報

每一位孩子必須接受 定期的英、數檢測,以 檢視每一位孩子面臨 的學習困難點。轉換教 學方式,找到真正適合

[r]

因本校開、閉幕式會場(校史館大講堂)座位有限,故開放各報名學校行政人 員或師長代表每校 1 名、社團評選報名社團代表每社團各 1

J28 廣亞學校財團法人育達科技大學 幼兒保育系系學會 J29 美和學校財團法人美和科技大學 觀光系系學會 J30 環球學校財團法人環球科技大學 餐飲廚藝系學會 J31

三、參加「大專校院社團評選」之社團,應於完成線上報名後,上傳核章後之 社團評選報名表(附件 1-1)、社團組織章程、社團簡介文字資料、校內 社團評選紀錄等

 依序填入該學生社團負責人之相關資訊,並於下方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