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基隆河的重要性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基隆河的重要性"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創作主題背景

第一節 基隆河的誕生與重要性 一、基隆河的地形型態

水在地球上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存在,包括海洋水、地下水、河水、湖水、

沼澤水、冰河、積雪、土壤水、大氣水等,其中以陸地上分佈的河流與人類 的生活關係最為密切。河流從源頭到出海口,河流與兩岸的景觀不斷改變,

不論是地形、生態或人類活動,都有獨特的風貌。

(一)河流源頭與上游河段

河流的起源來自天空的降水,雨後山區土壤所吸收的大量水分會 慢慢滲出,順地勢往下奔流,高山地區融化的雪水也會匯流入河流,

使河流源源不絕。

上游河床坡度陡峭,水流湍急,侵蝕作用較快,上游河段的河流 能搬運多量的砂礫與重大的巨石,並且不斷磨蝕河床,形成陡直的峽 谷,也由於河道地形起伏落差較大,常會形成瀑布。例如位於台灣最 北邊的基隆河上游,就有為數不少的瀑布,其中以平溪一帶數量最多,

大大小小的瀑布竟有 20 多處,因此平溪也被稱為瀑布之鄉。

(二)中游河段

中游河段坡度較平緩,流速減慢,搬運及磨蝕能力也減少,因此,

河床上多有鵝卵石堆積,河谷較為寬廣與平緩,河岸常出現階梯狀 的河階地形,其主要成因是由於地殼隆起或海平面下降,使河流向 下侵蝕力量增加而產生。河階地形利於開發,所以常可見到被開發 為果園、茶園和梯田,而河岸也是人們踏青郊遊、休閒活動的最佳

(2)

場所。例如基隆河中游瑞芳到暖暖之間,河谷寬敞,常有兩層河階,

多為水田用地;另外,八堵一帶的河階地上則因為人為的開發,住 宅、工廠林立,並成為貨櫃集散場。

(三)下游河段與河口沼澤

下游河段流速更緩,泥沙易堆積在河床上,甚至形成沙洲。河 流下游的沖積平原易於開墾,加上灌溉便利,故適於耕種稻米、甘 蔗等農作物,多為農業密集地。例如基隆河在沖積平原上流路彎曲,

曲流地形非常發達,在曲流凸岸可發現不少聚落和耕地。

河流進入出海口,流速最緩,使懸浮在河水中的細小泥沙逐漸 沈積,形成河口沼澤與三角洲地形。生長於此的植物演化成耐溼、

耐鹽的特性,能適應此地特殊的環境,它們的根部能固著土壤,使 其更為結實,沼澤中豐富的有機物質為河口生態系的基礎營養源,

使這裡成為招潮蟹、水鳥和彈塗魚…等生物的樂園。例如基隆河和 淡水河匯流的關渡地區,大片的溼地地形是台北市最重要的水鳥棲 息地,不但是賞鳥人士的天堂,也具備保育和教育的重要性。

二、

基隆河的重要性

從中外歷史得知,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文化發展,皆起源於河流地區,由 此亦可知村落的形成發展與河流分佈的深切關係。河流中下游地區之盆地沖 積平原及三角洲都是具備人類生活條件最好的地方,人口多,則易形成聚 落,甚至發展為人口密集的都市;河流更具有航運的便利,河流上往來的船 隻,方便貨物的運送與流通,也促進上游與內陸的開發,故人類的居住與交 通亦多沿河而發展;此外河流又有阻隔的防禦功能,古代城堡四周即利用護

(3)

城河以收防禦之效。早期先民依河生存、繁衍後代,歷經數千年,人類文明 的發展與延續和河流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由上述可知河流對於人類文明的進展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筆者以相同 的觀點來看基隆河與台灣北部的發展關係同樣發現,今日台北盆地發展史,

也和淡水河息息相關,其主要支流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之沿岸,皆可發 現昔日聚落、商港的遺跡,如較有名的大稻埕、萬華、新莊、大溪...等。筆 者從許多收集到的文獻資料中研究發現,就基隆河而言,早期沿岸森林茂 密、水量豐沛,湖泊與溼地遍布,吸引史前人類與平埔族原住民沿河開墾、

狩獵,定居於此;漢人移入之後,沿基隆河往中游開發,茶山與水田遍布中、

上游兩岸,河水提供農作物灌溉之便;清朝康熙三十六年(西元 1697 年)

浙江郁永河溯基隆河到雙溪河谷開採硫磺;從清朝嘉慶年間到民國二十年之 前,基隆河河運順暢,大船可直駛汐止,再換小船至暖暖、瑞芳...等基隆河 中、下游聚落,上下游貨物運輸都靠基隆河,帶動下游如劍潭、松山、汐止、

南港成了繁華的商港;基隆河中金沙的發現形造成一股淘金熱,也造就上游 九份成為黃金之城;煤炭的開採與運送也靠基隆河,讓平溪、瑞芳等地名噪 一時。直到 40 多年前,煤炭與金礦產業逐漸沒落,同時農業也相繼從基隆 河沿岸失守,鄰近基隆市與台北市的中、下游迅速的成了大型住宅區、工廠 與貨櫃集散場,原本的行水區因兩岸居民與水爭地,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 拔地而起,成了筆者現在所看到的模樣。今日因河水污染、交通工具改變等 因素,減少人們對河流依賴性之外,高聳的防洪圍牆與冰冷的水泥護岸,使 得人與河流間的疏離感越來越嚴重,如何重建河流的生機與人河之間的親密 度,乃是刻不容緩之事。

(4)

第二節 拜訪基隆河

筆者為了此次創作研究,多次實地勘查整個基隆河流域的現況,一方面 和文獻資料所記載的情況作比較,另一方面也透過實地走訪,親身觀察體驗 以加深對基隆河整體的認知與印象,同時為創作尋找感動自己的角落與題 材。在筆者展開地圖尋找基隆河的地理位置時發現,基隆河為台灣最北邊的 河流,流向奇特,相當罕見,為淡水河系三大支流之一。基隆河發源於台北 縣平溪鄉石底村西邊的山地,海拔標高只有 350 公尺,全長 86 公里,流域 面積約 500 平方公里,上游河道朝東北東方向流動,沿途經菁桐、平溪、十 分寮、大華,經三貂嶺後,轉向北北東,經過侯硐後河谷逐漸開闊,並轉向 西流,自瑞芳以下,河道迂迴曲折,流經暖暖、八堵、七堵、六堵、五堵、

汐止、南港之後進入台北盆地,在關渡附近匯入淡水河,流域跨越台北縣,

台北市、基隆市。以下筆者依實地觀察基隆河上中下游的地形景觀,舉出其 中較具代表性的景觀分別概述如下:

一、上游河段:

一般將瑞芳以上稱為基隆河上游,上游的火燒寮是台灣年平均雨量記錄 最高的地方,曾高達 6572 公釐,此段地質景觀特色有:

(一)瀑布群:

從平溪到三貂嶺之間至少超過 20 個瀑布,此區瀑布眾多的原因在 於河谷地質具備兩項關鍵因素,第一為堅硬的新寮砂岩重疊在軟弱的 大華段岩層之上;第二為岩層層態近乎水平或者向上游緩傾。

1

其中較 著名的當屬十分寮瀑布,寬 30 公尺,高 15 公尺,瀑布橫斷河床,狀 似簾幕,是台灣寬度最大的簾幕形瀑布,視覺上十分壯觀,向來素有

1

王鑫、雷鴻飛, 《走,拜訪基隆河!》 ,大自然季刊第 43 期,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台北

市,1994,p.10。

(5)

「台灣尼加拉瀑布」的美名(圖 1)。此外,在其上 200 公尺處另有一 座眼鏡洞瀑布,眼鏡洞瀑布位於月桃寮溪匯入基隆河處,瀑布高度、

寬度各約 6 公尺,瀑布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寬廣洞穴,中間硬岩挺立,

瀑水分左右兩側沖下,狀似眼鏡,因而得名(圖 2)。事實上,基隆河 上游段大大小小的瀑布散落其間,如新寮、翠谷、茵夢、水濂洞、觀 音…等瀑布,故我們稱平溪鄉為瀑布之鄉,並不為過。

(圖 1)十分寮瀑布 (圖 2)眼鏡洞瀑布

圖片來源:筆者自拍 圖片來源:筆者自拍

筆者在實地勘查此地後發現,已開發的瀑布風景區,把舊有的原 始風光完全改頭換面,以往的自然原始風貌早已消失,代之而起的是 吵雜、熱鬧、擁擠的景象,攤販林立,遊客烤肉,遍地垃圾,破壞了 地景,也污染了水源,人為開發後所造成的負面果實值得省思。

(二)壺穴群:

壺穴發生雖說由河蝕作用而成,但必須有一定的地理條件,其中 急流、硬岩和豐富之荷載物為必要條件。壺穴之發生與水流性質關係 密切,主要為含砂石豐富之急流,因鑽蝕或渦蝕作用而生成。一般壺 穴發育過程,是先形成單一壺穴,相鄰兩壺穴不斷擴大,周邊貫通成 聯合壺穴,聯合壺穴可分為兩個聯合而成之雙聯型,三個聯合而成之 三聯型,甚至四聯、五聯者,而一個大壺穴中孕育另一個小壺穴,則 稱複合壺穴。(圖 3)

(6)

(圖 3)複合壺穴 圖片來源:筆者自拍

大多數壺穴發育至後期,其周邊會切穿連接成不規則長條凹槽,

稱為壺溝,壺穴往往成群發育,若在壺溝中再產生新的壺穴,則進入 第二輪迴之壺穴期。基隆河流域壺穴的分佈區域很廣,其中最有名的 地點是大華和暖暖兩地。筆者在大華通往野人谷路旁發現此區壺穴群 不但巨大,且蘊藏了不少奧秘,值得探究與保育。上游河段、地形複 雜,僅有少許河階錯落其間,耕地面積小,沿河零星分佈、往昔經濟 基礎主要依賴煤礦業,如今礦業沒落,居民外移謀生;今後當思如何 地盡其利,好好保育天然地景,發展生態之旅。

二、中游河段

基隆河在瑞芳之後流經四腳亭、暖暖、八堵,在八堵後流向轉為西南,

沿途經七堵、六堵、五堵、汐止、南港等地,這段流域屬於基隆河中游。筆 者從上游沿著基隆河來到暖暖一帶,觀察後發現,中游河谷已逐漸加寬,河 床坡度較緩,水量豐沛,壺穴、曲流及河階地形發達,比較特殊的地形景觀 有:

(一)壺穴景觀:

在暖暖、八堵間,由於河谷切穿堅硬的暖暖砂岩層,也造成了 河岸陡壁與壺穴地形。筆者在暖江橋下發現,此地的壺穴非常發達,

但是由於水質污染,或大雨造成洪水,使得它覆蓋一層污泥與垃圾,

(7)

令人不堪入目尤其暖江橋下(圖 4),排列整齊,數量眾多,極具保 育與教育價值。

(圖 4)暖江橋下壺穴 圖片來源:筆者自拍

(二)掘鑿曲流地形:

筆者在實地觀察後發現,如文獻中所記載一般,曲流地形在中 游河段的瑞芳以下的確很發達(圖 5),從文獻中得知這主要和地體 運動以及河道拐彎發生河流襲奪有密切關係。其中在瑞芳到汐止之 間,曲流地形規模顯著,這是由於往昔台北盆地陷落,河流侵蝕基 準面下移,河床急速向下切蝕,切入較硬質岩層之內所造成。

(圖 5)瑞芳曲流地形 圖片來源:筆者自拍

(三)河階地形:

筆者從瑞芳來到南港間,發現此地曲流兩岸地形不太對稱,而 曲流凸岸會形成河階地形。例如八堵、七堵、五堵等地,都是利用 河階地形形成聚落與耕地。如今這個地區大多已開發利用為工業用 地,聚落分布其間,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倉儲、貨櫃運輸行業,這 是由於基隆港腹地狹小,進出口貨又逐年增加,本區佔地利之便,

(8)

因此才快速發展起來。然而令筆者十分感嘆的是,自然景觀禁不起 沿岸居民廢水、廢物及過去洗煤水的干擾,加上工業廢水任意傾倒,

基隆河早已美景不再、奄奄一息了。

三、下游河段:

所謂下游河段是指南港以下直到關渡附近注入淡水河的河段。筆者從八 堵上中山高速公路往南下行駛的路上發現基隆河就在路旁,其河道幾乎與公 路平行。基隆河進入台北盆地之後,河道在洪水平原上自由擺動,形成典型 的自由曲流,因為曲流擺盪幅度很大,使得主要河道逼近北邊的丘陵,例如 圓山附近,就是基隆河切斷丘陵尾閭,創造出的一個臨河眺望地點,也因為 曲流擺盪幅度很大,使得主河道排洪速度緩慢,兩岸容易在大雨時發生水患。

基隆河的下游既是一段容易氾濫的河道,又是一段感潮性河道,2因為 基隆河與淡水河於關渡附近匯流,河水受海洋之漲退潮影響,每天兩次漲退 潮,潮差約為 1-2 公尺,滿潮之際,河面造成迴昇現象,筆者從文獻中發現 在早期船隻可借力使力由淡水航行到汐止,這也是汐止地名的由來。風災引 起的暴潮,以往經常影響到基隆河下游河段的排洪,為了安全,如今兩岸築 起高聳的河堤,以及截彎取直的工程,又大幅改造了河流地形景觀,自然曲 流之美,不知不覺中,早已給人工塑造的河濱公園取而代之,成了筆者今日 所見的景象。

關渡是基隆河注入淡水河的地方,附近溼地廣闊(圖 6),泥灘地是水 筆仔生態及水鳥棲地的天堂;提供賞鳥人士絕佳的地點與機會,可惜污染 物,無論是可見的、或溶在水中的,不知不覺中對河流生態或景觀欣賞上,

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2

王鑫、雷鴻飛, 《走,拜訪基隆河!》 ,大自然季刊第 43 期,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台北

市,1994,p.12。

(9)

(圖 6)關渡溼地 圖片來源:筆者自拍

溼地具有淨化水質的功能,因此可稱溼地為「大地之腎」;此外,溼地 尚可提供漁獲等經濟來源,保護海邊及河岸,避免侵蝕、減低洪水的破壞 力,稀釋廢物及污染源;提供野生動植物重要的棲息環境,為生態旅遊開 創新契機,且具深遠的生態學、美學、哲學教育的意義。因此,維護溼地 完整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綜合以上所述,在筆者收集基隆河地理景觀相關資料的同時,也不辭辛 勞,實地沿著基隆河親自觀察、體驗,筆者發現除上游少數河段如平溪一 帶保留自然原始景觀之外,大多數地區,尤其是中、下游河段,早已被過 度開發與超限利用,美麗純樸的河岸景觀正以驚人的速度逐漸消失,筆者 不禁感嘆,今日以彩筆留下的紀錄,是否又將消失不見?

(10)

第三節 基隆河的前世今生

筆者在研究基隆河的過程中發現,除了獨特的地質景觀之外,基隆河也具有 豐富的歷史與人文,沿岸聚落所形成的特殊人文活動成就基隆河不少傳奇與故 事,筆者在此次創作研究中採取的方法是,先了解基隆河沿岸發展的歷史背景與 人文史蹟之後,再實地觀察體驗並收集創作素材。筆者發現這樣的方式能夠讓筆 者在實地觀察時,有豐富的歷史背景作為參考依據,因此對當地的風土民情有較 深入的瞭解與體會,在親臨現場時不至於走馬看花,而能夠把握住當地特色,這 樣的過程除了提供筆者不少創作題材與靈感,並且讓作品不僅是客觀的景物再 現,而更能夠注入豐富的歷史情感與人文內涵。筆者在本節中主要從基隆河上游 而下,就特殊地理環境所蘊含的豐富人文史蹟與歷史發展作今昔的對照,以瞭解 其發展與演進的過程,並提供筆者創作情感的依據。

令筆者非常驚訝的是,早在三千多年前便出現史前人類生活在現今的台北盆 地,當時的台北盆地仍是個一望無際的大湖,他們依傍湖水而居,過著魚獵的生 活,較具代表性的有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等遺址。而距今四百多年前的平埔 族(今凱達格蘭族)則是文獻記載最早定居在基隆河畔的族群,根據口傳歷史其 祖先由賽那賽地(Sanasay)渡海來台,在東北角三貂灣登陸,在今基隆港建立 大雞籠社,後又有分支遷移入台北盆地,而基隆河是族人常使用的交通線。

平埔族最早在基隆河邊所建的村落叫三貂社,相當於現在北宜鐵路三貂嶺站 一帶。由於人口漸增、腹地狹小,因此,部分平埔族人只得向外發展,他們沿著 基隆河而下來到台北盆地,基隆河兩岸不久出現了不少平埔族的村落。如蜂仔峙 社(汐止)、貓里錫口社(松山)…等等。其間台灣陸續被西班牙與荷蘭人佔領,

直到 1661 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漢人移民便如潮水般大批湧入。他們開始與平 埔族租地耕種,在漢人取得多數優勢之時,有的平埔族人選擇遷移他處,有的逐 漸被同化。當年曾是基隆河畔最早且人數最多的平埔族人,如今隱藏在許多偏僻

(11)

的角落,且讓我們跟隨平埔族當年拓荒的足跡,沿基隆河而下,回顧幾百年來的 歷史與滄桑。3

一、 九份

九份地名來自於以前當地住了九戶人家,日常所需全靠基隆河船隻往 來運送,並分成九份,久而久之便以九份為地名,而黃金之城的風光歲月 源於清朝。清光緒十五年(西元 1889 年),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鋪設台北 到基隆間的鐵路,在現今八堵車站附近架設鐵橋時,一位曾到美國產金地 加利福尼亞州的粵籍工人在清洗便當盒時發現基隆河中有沙金,這是基隆 河淘金熱的開端,淘金者尋基隆河往上游淘金,1893 年已溯至金瓜石。光 緒二十一年(西元 1895 年),清朝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以地毯式搜索 發現礦脈,產金量因而大增,1930 年至 1940 年,九份產金量達到最高峰,

當時有「三更貧,四更富,五更起大厝」的俗諺用來形容九份人變成暴發 戶的情況。「上品輸九份,下品輸台北」,九份人家家戶戶都很有錢,酒 店、商店,滿山都是,豎崎路上還蓋了北台灣第一家戲院。

當時的基隆河水量豐沛,船隻可航行到瑞芳,直到民國二十年之前,基 隆河中游仍具航運之利,山裡的物產與城內的日常用品都依賴基隆河上船 隻往來運載,可以說基隆河成就了九份的繁榮。光復後,大量開採的結果,

金礦逐漸枯竭,民國五十六年開採作業終止,九份昔日歌舞昇平、繁榮一 時的風光不再,人口逐漸外移,小鎮由繁華轉為平靜,「寧靜的九份」(速 寫 1)。民國七十二年不少藝術家移居此地之後,九份再度引起關注,也成 為電影與廣告片的主要場景。民國八十二年,大批觀光客的湧進,使九份

3

筆者所選擇的地區主要以和基隆河有密切關係者為探討的對象,這些地區或曾經蘊藏豐富礦

產,或遺留珍貴的史前遺址,或因基隆河早期具航運之利而繁榮一時,如今因時代變遷而沒落

或改變。

(12)

重現生機。4雖然大批觀光客為當地帶來無限商機,但筆者多次前往九份旅 遊時總覺得,過度的開發卻也讓九份逐漸失去寧靜純樸的感受。

(速寫 1) 寧靜的九份 2005 鉛筆/畫紙 15×12cm

二、 瑞芳

瑞芳地名起源於早期的柑子瀨地區,傳說當地唯一的雜貨店以「瑞芳」

為號,居民如需購買日常用品,都說是去「瑞芳」。市區老建築物曾是基 隆至瑞芳輕便軌道臺車站之所在,因具備旅客、貨物運輸機能,便逐漸形 成商業區。大正八年(西元 1919 年)宜蘭縣鐵路八堵至瑞芳段通車,瑞芳 才正式設火車站。

瑞芳地區由於金礦與煤礦的相繼開採,經濟繁榮,鼎盛時期人口多達 八萬九千多人,為臺北縣第一大鎮,目前已開幕之「金瓜石黃金博物園區」,

更為百年瑞芳採金留下足跡,讓臺灣的金礦歷史得以傳承。筆者以往對於 瑞芳的感受非常粗淺,總是匆匆一撇,最深刻的印象是因腹地狹小,常常 塞車,但經由這次研究機會才發現,此地曾經因基隆河水運之便而風光一 時,如今因鐵路與公路取代基隆河的航運功能,早已見不到船隻往來停泊 的畫面,但駐足河畔的釣客與悠閒的白鷺,卻也增添不少詩情畫意。筆者

「流金歲月」(作品 1)一作的創作靈感即來自於此。

4

莊華堂、葉媛妹,《河流的故事》,聯經,台北,2000,pp.85~92。

(13)

作品 1

流金歲月 2005 油畫/畫布 116.5×80cm

三、暖暖

暖暖位於基隆河中游,為基隆河支流─暖暖溪與基隆河匯合之處, 暖 暖地名的由來為舊時住在此處溪谷的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的社名「那那」

的譯音;漢人於清乾隆年間入墾後,將原來居住在此處的平埔族人被迫遷 移到深山中,當時的暖暖並非一塊肥沃之地,暖暖能夠由貧寂的小聚落轉 變成為有規模的小城鎮的主要原因在於日後基隆河沙金與煤礦的開採。清 朝道光年間姚瑩撰寫的「台北道里記」對當時的暖暖有生動的描述:「暖 暖是兩山之中的一塊小平地,俯臨深溪,溪岸靠有不少山地人的獨木舟。

山胞到深山中去砍柴,賣給專門燒炭的作枋,燒成炭後供應艋舺地區使用。

不管店鋪也好,民房也好,都很稀少。互相之間相距甚遙,設施也簡陋。

我每次從艋舺到噶瑪蘭去巡視,要走三天的山路,一路上都沒有驛館,總 會在這裡住上一夜。」5

安德宮是暖暖最古老的廟宇,建於嘉慶六年(西元 1801 年),主要祭 祀媽祖。但經過民國 47 年的大修,僅剩門前的石板廟埕及一對石獅子是嘉 慶年間的古物了。民國 65 年,基隆市政府拆毀了中心崙區佔地 100 坪的「泰 豐居」。「泰豐居」可算是全區最有價值的一棟古厝,由同治年間的舉人 王廷里所建,建造用的杉木、磚石、石雕皆由福建運到台灣,雕工非常精 美,在暖暖無出其右者,如今已片瓦不留,令人欷噓。

5

馬以工, 《一條河流的故事》 ,大自然季刊第 43 期,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台北市,1994,

p.15。

(14)

暖暖在嘉慶二十年(西元 1815 年)增設譯遞舖,道光三年(西元 1823 年)修成三貂嶺路,這裡成為交通要衝,是台北與宜蘭間最早的通道。但 當八堵、瑞芳之間的鐵路築好後,瑞芳便取代了暖暖的商業地位,漸漸使 暖暖變成一個沒落的小鎮,如「暖暖區基隆河畔」(速寫 2)。

筆者在實地訪查後發現,暖暖其實仍具備豐富的歷史古蹟與獨特的基 隆河谷壺穴景觀6,如果妥善規劃,當是該地重要的文化資產,可以作為教 育與觀光的寶貴資源,讓暖暖得以重現生機。

(速寫 2)暖暖區基隆河畔 2005 鉛筆/畫紙 15×12cm

四、汐止

汐止原名水返腳,因為客家人與漳州人爭奪耕地緣故,在客家人敗北、

漳州人佔下峰仔峙庄以後,見基隆河的海潮止於此,便改名為水返腳。早 期由於汐止的河階台地屬氾濫平原,土地覆蓋上游帶來的有機質,非常肥 沃,為當時台北地區的大米倉之一。而清朝同治年間,由於汐止的氣候潮 濕多雨,山坡地適合種植茶樹,山頭大量闢為茶山,英人在淡水開發為商 埠後,便設立商行大量採購茶葉;又由於基隆河航運的便捷,使沉寂了一 百多年的農村變成重要河港,水返腳也成為基隆河中游地區最重要的貨物 集散中心,當時有一句俗諺:「七萬二十七千」,就是用來形容此地有不 少富商巨賈。此外,這裡也曾是產煤重鎮。而日本人於民國九年將水返腳

6

參見本文 p.14(圖 4)。

(15)

改成汐止。一樣是因為基隆河的潮水止於此之故,只是不知今日潮水是否 一如往昔般止於此?7

筆者對汐止的印象就是一棟棟的高樓大廈緊鄰基隆河畔,如「汐止基隆 河畔」(速寫 3),這裡曾經吸引很多台北市居民移居此地,但由於近年來 每遇颱風來襲,基隆河水位便迅速暴漲,滾滾河水經常淹沒附近低窪地區,

足足有一層樓高,造成附近居民飽受水患之苦,今昔對照,不禁令人欷噓。

(速寫 3)汐止基隆河畔 2005 鉛筆/畫紙 15×12cm

五、南港

「南港」位於基隆河的南岸,南港最早稱為南港仔莊,為平埔族貓里 錫口社的一部分。街上建築物多為日據時代所建,最具規模的一棟─闕家大 宅為基隆河流域現在保存最完整的古厝。此豪門宅第的特別處在於一磚一 瓦都從福建運來,屋脊飾有嵌花,護龍也有精美裝飾,但基於風水之故,

屋頂竟由茅草舖成,為全省「以茅易瓦」的唯一特例。

筆者走訪後發現如今的南港屬於工業區,基隆河竟成了最大的受害 者,工廠廢料、垃圾隨意棄置,如同一條大排水溝,令人悲憤與不捨。8筆 者此次創作中「歲月的痕跡」(作品 2)一畫,即以此地基隆河堤防內一座 廢棄的老橋墩為題材,其斑剝的身影道盡基隆河的滄桑,與身後興建中的 捷運工程及高架道路形成強烈對比。

7

柯帕,《台灣的老港口與老碼頭》,遠足文化,台北縣,2004,p.22。

8

馬以工, 《一條河流的故事》 ,大自然季刊第 43 期,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台北市,1994,

p.17。

(16)

(作品 2)歲月的痕跡 2005 油畫/畫布 116.5×80cm

六、松山

松山原名「貓里錫口」,錫口是指河流轉彎的地方,這地名是當年平 埔族順基隆河而下開拓時取名,清朝由 Malysyakew 直接譯過來的,最初主 要聚落是沿著基隆河的一個大轉彎發展〈即今饒河街一帶〉,乾隆二十二 年(西元 1757 年)興建慈祐宮,「松山慈祐宮」落在稱為鯉魚穴的街口,

稱為鯉魚頭,是基隆河流域最重要的港口,清朝同治年間(西元 1862-1874 年)是錫口的黃金時代,歌舞昇平,而有「小蘇州」之稱。民國九年日本 人改名松山,日據時期的松山因發現基隆河沿岸土質適合造磚,加上水運 之便,一時磚窯場林立,如今總統府建築中的紅磚即由此地所產。9

民國六十四年街道拓寬,饒河街老店多被拆除,殊為可惜。現在饒河 街 221 巷還稱為渡船巷,巷口就是以前的渡船口。

由於基隆河河水淤積加上鐵道開通,錫口街逐漸沒落。民國 76 年規劃 為觀光夜市,每逢假日便湧進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消費,往日的繁榮得以重 現。

筆者即定居在松山區基隆河畔(圖 7),在此次研究前,對於松山的印 象就是饒河街夜市人聲鼎沸的景象,對於多年居住的環境的發展背景並不

9

王秀蘭,《話說台北松山區的故事》 ,北市新聞處,台北市,2003,p.11。

(17)

瞭解,也不知基隆河與松山的發展淵源,然而經過這ㄧ段時間深入的研究 與創作表現後,對於松山有更深一層的認知,也產生更濃厚的情感,由於 生活在此,每日得以觀察和感受基隆河畔美景,如「麥帥一橋」(速寫 4),

也才讓筆者決定以基隆河為題材來研究與創作。

(圖 7)松山區基隆河畔 圖片來源:筆者自拍 (速寫 4)麥帥一橋 2005 油畫/畫布 33×21cm

七、圓山文化

筆者從研究資料中得知,目前基隆河流經的台北市中山區,其歷史以圓 山為起點。圓山約有二千年的歷史,兒童樂園附近曾經發現先民生活及石 斧、貝塚、農耕及狩獵等的痕跡。直到康熙年間,興建於劍潭北岸的「西方 寶剎」、「劍潭寺」始有人煙,而今日的圓山飯店為光緒 27 年,日人建造 的「官幣大社台灣神社」,該建築使商業機能活絡的中山區,充滿豐富的文 化內涵,如「基隆河畔遠望圓山」(速寫 5)。

猶記得筆者童年第一次到台北旅遊時,最喜愛圓山,當時的圓山仍是兒 童樂園與動物園,並不知道原來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定居在此,當時的 台北盆地是個大湖泊,而圓山成了湖中的小島,透過遺留下來的器具與貝 塚,讓後人得以想像當年原始純樸的景象。

(18)

(速寫 5)基隆河畔遠望圓山 2005 鉛筆/畫紙 15×12cm

八、三腳渡

基隆河早期在水路運輸上佔有重要地位,因此沿岸建立不少港口或渡 船頭,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如今河運的功能早已被鐵路與公路取代,筆者 沿基隆河走訪後發現,只剩下台北市僅存的三腳渡碼頭能一窺基隆河當年 風光的景象(圖 8)。民國 50 年代,因基隆河防洪工程進行使附近船隻全 停靠在此,讓三腳渡盛極一時,但是,隨著水運沒落及都市快速發展,基 隆河遭受嚴重污染,原來此地居民賴以維生的蜆仔逐漸減少,只好改為捕 撈飼養鰻魚與鴨子的飼料-紅蟲,不過,卻也成就三腳渡另一個極盛期,成 為全台最大的紅蟲產地。筆者實地造訪後發現,三腳渡碼頭已從新整建,

只剩下十幾艘船停靠岸邊,如「三腳渡」(速寫 6),當地耆老三五成群聚 集在此下棋、閒聊,雖然當年的風光早已不復見,但卻有一群年輕的文史 工作者來到此地為創造傳統濱河文化而默默奉獻,這樣的精神讓筆者非常 感動。

(圖 8)三腳渡碼頭 圖片來源:筆者自拍 (速寫 6)三腳渡 2005 鉛筆/畫紙 15×12cm

(19)

九、芝山岩文化

古老台北盆地原是個鹹水湖,而當時的芝山岩、圓山、舊動物園則是 湖中的三個小島,從目前在芝山岩崖壁上佈滿的水蝕湖穴可以發現,那時 盆地露出水面的證據。考古學家曾在芝山岩的山腳下〈雨農國小附近〉發 現陶器、角器及大量貝類,大約是三、四千年前的文化遺址。並發現許多 帶穗的炭化稻米,總合稱「芝山岩文化」。

筆者利用機會實地走訪後發現,此區另有不少文物古蹟,除了芝山岩文 化的古物外,還有許多歷史文物如:芝山岩抗日紀念碑、古惠濟宮、隘門古 蹟…等,而山上設有健行步道,如「芝山岩步道」(速寫 7),從山上向四周 遠眺,視野非常遼闊。

(速寫 7)芝山岩步道 2005 油畫/畫布 33×21cm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發現基隆河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與歷史背景,瞭 解了基隆河的故事,也瞭解了台北的歷史,這對筆者的創作表現無疑有著 深刻的影響,讓作品在表面具象的客觀景物中,融入抽象而濃厚的人文內 涵與主觀情感。

(20)

第四節 基隆河的美麗與哀愁

流動的水帶來了生命,也帶來了希望,美麗的基隆河源於台北縣平溪鄉的山 區,草木茂盛的山林涵養水分,為川流不息的河流供應源源不絕的活水,山得水 而活,水得山而媚,當山與水巧妙的遇合,美麗的景致得以產生,萬物也獲得滋 長與繁衍,基隆河在自然與人文景觀中具備豐富而獨特的美貌,供人靜靜欣賞,

細細品嚐。

美麗的基隆河景觀可說是兩岸居民或遊客最珍貴的感官饗宴,然而隨著人口 過度密集,都市化腳步加快,為了解決居住空間缺乏與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考 量,美麗的河流景觀也面臨嚴重的威脅,例如水質污染、護岸水泥化、冰冷高聳 的堤防,不僅破壞了美麗的河流景觀,剝奪水棲生物的生存空間,也阻絕了人與 河流親密互動的情感,讓人不禁為美麗的基隆河感到悲哀與不捨,筆者在此就基 隆河獨特的美麗景觀與人們對它的污染與破壞分別予以探討:

一、美麗的基隆河

景觀可說是美的空間綜合體,每個風景區包含獨特的自然景觀與文化 景觀,前者可分為無形的如:天氣、季節的變化,及有形的如:地質、地 形、生物…等;後者也可分為無形的如:生活、民俗、習慣,與有形的如:

都市、古蹟、橋樑、廟宇…等。

10

當我們身處在景觀所圍繞的環境中,不僅 在視覺上接受到刺激,產生愉悅、興奮或滿足的感受,其他的感官如:嗅 覺、聽覺、觸覺與味覺,也同樣產生作用,如:花草的芬芳、空氣的清新、

昆蟲的鳴叫、鳥兒的歌唱、淙淙的水聲,都能引發人們歡欣的情緒,同時 形成主觀感受、情感或喚醒過往的回憶,因此,景觀也可說是詩、畫與交

10

王鑫, 《台灣的地形景觀》,渡假出版社,台北市,1999,p.13。

(21)

響樂的結合體,因為它不僅引發人們視覺的感動及聽覺的愉悅,也可讓人 獲得精神上的享受。筆者在此依基隆河景觀於欣賞時所帶給觀者視覺、聽 覺、嗅覺、觸覺、味覺等感官方面愉悅的感受分別加以分析與探討:

(一)靜態美

河流有動態美與靜態美,當基隆河河面寧靜無波時,如同大自然 中的一面鏡子,反映天空和四周的景物,使景觀的色彩更加豐富明快、

清澈明淨,帶給人恬適平靜的感受。水天一色,讓人分辨不清何者是 倒影;寧靜的潭水,讓人感到深不可測,清澈見底的淺灘,看似寧靜,

石縫中其實充滿難以數計的水棲昆蟲與植物,生意盎然。只要靜下心 來慢慢感受,調整內心變動不安的頻率和自然合而為一,便能讓終日 忙碌紛擾的現代人,享受到一份難得的平靜,滌除內心的煩憂,拋開 物慾的糾纏。筆者在本次創作中,如「靜靜的流過」(作品 3),即透 過畫中的河流表現大自然寧靜之美。

(作品 3)靜靜的流過 2005 油畫/畫布 116.5×91cm

(二)動態美

河流在大氣狀況、季節及人為建築設施等因素的影響下,呈現的 景觀都不一樣,無時無刻都在變動。以基隆河為例,上游地區由於地 質型態充滿變化,流動的河水透過侵蝕、搬運與堆積等作用,產生淺 灘、深潭、小溪、瀑布…等等豐富的景觀,給人川流不息、自由自在、

(22)

奔騰渲洩與驚心動魄的不同美感。當河水流經布滿巨岩礫石的河段 時,銀白色的水花四處飛濺,如跳躍的珍珠,當河水遇見高低落差極 大的地形所形成的瀑布景觀,或如白練垂空、或如水庫洩洪、如龍飛 鳳舞、萬馬奔騰、劇力萬鈞、氣勢驚人,給人胸襟開闊、思緒澎湃之 感受,如「飛瀑」(作品 4)。

(作品 4)飛瀑 2005 油畫/畫布 116.5×80cm

(三)色彩美

水除了反應周遭景物之外,在不同的水域,其深淺與河床構成物 質的差異,便會產生不同色彩的變化。基隆河之美,莫過於千變萬化 的色彩,較穩定的顏色如淺藍、鑽藍、靛藍、碧藍、翠綠、墨綠…等,

而山石、花卉、林木、雲朵、天空等倒映在水面上,產生更多色彩變 化。如各種植物景觀在不同季節中色相的變化;天氣的陰雨或放晴;

朝暉或晚霞的時間差異,使原本傾向冷靜清涼的水色,更增添無窮無 盡的變化。基隆河下游景觀中,如筆者所畫的「搖曳的燈火」(作品 5)

一作中所呈現的景觀,兩岸多是科技大樓與各種樣式的橋樑,尤其是 筆者所居住的松山與內湖一帶,更有世界第一的 101 摩天大樓與摩天 輪,每到夜晚,燈火通明、五光十色,炫麗的燈光讓原本寧靜的水面,

增添美麗光彩與都會風情。

(23)

(作品 5)搖曳的燈火 2005 油畫/畫布 116.5×80cm

(四)造型美

河流隨著地形起伏、山勢蜿蜒,由上游至下游,如同大自然的偉 大雕刻家,為自然景觀塑造難以想像的造型之美。基隆河上游眾多的 瀑布景觀,遠觀似白練,近看如十分大瀑布,如同巨大的簾幕,而造 型奇特的眼鏡洞瀑布,更令人感嘆大自然的幽默與巧思。暖暖地區的 壺穴地形,岩石高低起伏、前後掩映,大大小小經河水侵蝕的坑洞,

星羅棋布,形成洞中有洞,形狀各異的造型。下游的曲流,如水蛇、

似青龍、蜿蜒擺盪,極具曲折流暢之美。筆者在讚嘆造物者鬼斧神工 之際,也以畫筆捕捉其姿態,如「流金歲月」(作品 1),來呈現內心 的感動。

作品 1

流金歲月 2005 油畫/畫布 116.5×80cm

(五)聽覺美

基隆河除了賦予觀者視覺上動、靜與造型、色彩之美外,更提供 天籟般的自然交響樂。「流水無絃萬古琴」就是在形容水的美妙樂章。

而筆者創作的「清音」(作品 6)一作,即試圖以視覺的造型與色彩傳

(24)

達出聽覺的感受。筆者沿著基隆河常可聽到河流吟唱不同的美妙歌 曲,如演奏交響樂般的垂瀑、如播放輕音樂般的山澗小溪,加上雨聲、

風聲、蟲鳴、鳥叫,就好像多樣的樂器共同演奏,曲曲動聽悅耳,對 於長期生活在充滿噪音污染的都會人而言,能靜靜聆聽、細細品味,

無疑是人生一大享受。筆者發現近來坊間出現不少心靈音樂,強調抒 壓的功能,其中有不少作品更直接到河邊收錄現場水聲,因此如果能 夠親臨河畔感受,當更為直接有效。

(作品 6)清音 2005 油畫/畫布 116.5×91cm

(六)嗅覺、味覺和觸覺美

當我們親近河流時,生理的感官與心裡的感受是同時進行的,在 溯溪涉水時,皮膚感受水無比的清涼,水花飛濺拍打,如自然按摩師 的推拿;啜飲一口甘甜的河水,品嚐人間難得的美味,便能讓工作累 積的疲勞與心理的壓力一掃而光,如「清音」(作品 6)。置身在優美,

如詩如畫的基隆河畔,能讓人透過耳濡、目染、鼻聞、口飲、體觸等 感官,恣意地體驗多采多姿的自然之美,進而引發心靈上美好的感受,

這樣的美感體驗,必能在心靈埋下一棵感動的種子,對生命、對自然、

對河流,產生尊重的態度,願意以行動來維護大自然賜給我們最珍貴 與美麗的河流。

二、哭泣的基隆河

(25)

在農業社會時代,人們和河流的互動關係非常密切與頻繁,每天的生 活都離不開它,然而,對忙於工作與交際應酬的現代人而言,河流只是休 閒與運動的場所,是假日才會接觸到的休閒空間。由於科技文明的昌盛,

造成生活形態的轉變,一向親近河流的人們漸漸對它疏離、與它隔絕。

自古以來人類和河川就保持著既依賴又怕受傷害的狀態,隨著人口的 增加,都市化的結果,讓原本流動、清澈的基隆河成了又黑又臭的水泥溝 渠,原來自由擺盪的基隆河如同被人類動了整行手術一般,截彎取直,並 在兩岸豎立冰冷高聳的圍牆加以圍堵,如同穿上灰色的制服。一向被人們 依賴,予取予求的基隆河,卻也不斷被人們污染、蹂躪,身為萬物之靈的 人類,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給它喘息的機會,還它一張自然的容貌?

分佈在台灣各地的河流,除了少數位於東部的河流污染情況較不嚴重 之外,包括基隆河在內,多數的河流早已受到人們自私的污染與無情的破 壞,其遭受的破壞包含:水質污染、為防洪而興建的堤防與截彎取直工程,

茲以基隆河為例概述如下:

(一)污染與破壞的危機

如果將基隆河依上中下游區分各個河段,每個河段遭受的破壞有 所不同。原本林木茂盛、雲霧繚繞河、水量充沛、水質清澈見底的基 隆河上游,受到不少人為的破壞,如:濫墾、濫伐、種植農作物,為 了增加經濟效益,山坡地改種果樹、檳榔,農藥的使用,任意擷取水 源來灌溉,造成水質污染優氧化、河水乾涸,遇到颱風來襲、豪雨沖 刷,往往形成可怕的土石流,不僅農作物泡湯、屋毀人亡,整個河床 到處充滿巨石和混濁的泥漿,駭人的景象讓人怵目驚心;而攔砂壩的 設置和水泥化的河床和護岸,更讓早已奄奄一息的河川生態雪上加 霜。

中游河段水量較豐沛,河流地形變化大,如:淺灘、深潭、急流、

瀑布。主要的破壞來自人為的干擾,例如果園農地眾多、道路不當開

(26)

闢、觀光客或居民任意棄置垃圾、毒魚、電魚、炸魚、人為的破壞,

讓水質與生物生存環境加速惡化。

基隆河由山區進入平原地區之後為下游河段,這些地區往往是人 類開發最多,卻也污染得最嚴重的地區。污染包括:1、工業廢水:

在製造產品過程中會產生嚴重污染水質的重金屬或有毒物質廢水,若 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至河流中,河流生態系與人類的健康將面臨嚴重威 脅(圖 9)。2、家庭廢水:如洗衣、廚房或衛浴用水含有廚餘、油脂、

化學藥劑等,此外,污水下水道系統未能全面普及也是造成河水污染 的一大隱憂。3、農、牧、礦廢水:農業活動為求提高產量,大量使 用化學肥料,農藥成分中含有有機物質、鹽分,會產生危害。飼養豬、

雞、鴨、魚、牛、羊等的排泄物,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質與病菌,會污 染水質;採礦時,沖洗礦物後的廢水,含大量的泥沙與重金屬物質,

如:銅、鋅、鐵、鉛…等。基隆河在煤礦業發達時,洗煤水與船隻運 送煤礦掉落河中的大量煤渣,即讓河水污黑不堪。

11

(圖 9)工業廢水污染河川

圖片來源:黃廣祥, 《河流專輯-黑濁的水脈》 , 大自然季刊第 7 期,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台北市,1985,p.10。

(二)洪水與堤防

當河水在短時間內突然激增,如豪雨、人為干擾等因素,便會使 河水溢出河道,往較低窪的地區流動。基隆河即為北部有名的洪氾 區,早期沿岸有許多埤塘、沼澤可吸收過量的河水,但 50 年代以後,

原本的行水區被規劃為都市用地,原有的濕地、埤塘逐漸被水泥建築

11

林孟龍、王鑫,《台灣的河流》 ,遠足文化,台北縣,2004,p.25。

(27)

與柏油路面封閉,造成地表的水無法下滲,洪水的規模與頻率自然增 加。

洪水本是自然現象,但人為的不當開發與干擾卻自食惡果。每 遇颱風豪雨來襲,電視和報紙頭條新聞盡是河水氾濫的災情報導,

街道巷弄成了一片汪洋,房屋被土石流沖毀,居民連夜撤離,農作 物泡水,損失的財物難以估計。位於基隆河下游的汐止更是悲情城 市,汐止人幾乎談水色變,政府的防洪計畫不只無法發揮作用,更 使得災情逐年擴大。

專家學者所提的加高堤防方法,早在大禹的父親「鯀」嘗試下 失敗,但人們似乎並未從歷史中得到教訓,堤防的確在短時間內有 其具體功用,但長期來看,一旦大雨超過堤防所能防洪的雨量,兩 岸原本不適合居住的空間,就會因此面臨重大災害,不止人民生命 財產飽受威脅,國家經濟也會受到影響。例如民國 90 年 9 月的納莉 颱風,正是一個慘痛的教訓,驚人的降雨量超過堤防的負荷,使台 北市南港、松山等地區淹水超過一公尺高,筆者任教的學校也難逃 從未發生過的嚴重淹水災情,地下化的捷運系統和鐵路交通嚴重受 損,損失難以估計。(圖 10)

(圖 10)基隆河水暴漲 圖片來源:筆者自拍

(三)河道截彎取直

基隆河曲流地形十分發達,蜿蜒曲折的河道在台北盆地原是美麗 的自然景觀,但卻容易造成洪水氾濫,為解決多年來的水患與堤防系

(28)

統的完整,政府決定將河道截彎取直。這項台灣絕無僅有的河流整治 工程,耗費新台幣一千五百多億元,施工非常艱鉅。如今所呈現的景 觀確實如當初的規劃,堤防內闢建廣大的河濱公園與綠地,供民眾休 閒運動;堤防外多出的新生地,開發為商業區與住宅區。 但是其結 果卻也造成河道縮短、滯洪區消失、大雨來襲加上海水漲潮回堵,許 多河段成了水鄉澤國。以汐止為例,截彎取直前,民國 76 年琳恩颱 風淹水最高到 3 公尺,截彎取直後,89 年雨量較小的象神颱風卻淹 水達 5 公尺高,短短 20 分鐘內,河水就淹沒 1 層樓,這實在是當初 規劃設計的專家始料未及的吧!

三、 珍惜與尊重

期望政府與專家學者能具備生態環保意識,更有深厚的人文素養,以 長遠的眼光著眼,拋棄純為人類利益的思考模式,給基隆河喘息的機會,

以最接近自然生態的整治觀念,應用生態的概念,盡量以當地自然的材質 和模仿天然環境的條件來進行土木工程,讓它既能符合人類對河川利用的 需求,又能保持或創造河川的生態多樣性,唯有如此,我們便能重新喚醒 失落的記憶、重回河流的懷抱,讓孩子有歡樂的親水經驗,日後他們也才 懂得珍惜尊重這與人類朝夕相處息息相關的美麗河流 。(圖 11)

(圖 11)戲水之樂 圖片來源:筆者自拍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左圖的ㄅㄆ線為對稱軸,請 問哪一種畫法能畫出A點的對 稱點 B

位於伊比利半島東北部的地區,為西班牙的自治區之一,首府為巴塞隆那。在 2017 年 10 月

社會 文化 意圖 手法.

流通性 流通性、 、 、基礎性 、 基礎性 基礎性、 基礎性 、 、 、重要性 重要性 重要性

下午,一片斜暉,映照河面,有如將河水鍍了一層黃

遷庇(今山東東平縣西北)、17 代南庚遷奄(今山東曲阜縣東),最 後第 19 代領主盤庚遷黄河北岸,定都於殷(今河南偃師縣西),往後 至商紂時均以此地為國都(

長江是中國最長的河流,發源自唐古拉山,沿途滙集了 700 多條大小河川,全 長

圖畫書 橋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