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花蓮地區的農業變遷與休閒農業發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三章 花蓮地區的農業變遷與休閒農業發展"

Copied!
5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花蓮地區的農業變遷與休閒農業發展

第一節 台灣的農業變遷

一、日治時期之前

十六世紀中期,中國大陸漢族開始移民台灣,進行墾殖。初期多集中於西南 部平原,栽培水稻,同時砍伐丘陵上茂密的樟樹,提煉樟腦外銷。其後由於移民 日增,山坡地農耕面積(旱田)增加,除砍除原始林外,種植糧食、特用與果樹 等作物,如旱稻、甘藷、茶與龍眼等,除供內銷外,米、茶葉與龍眼乾也銷至中 國大陸或其他國家。十九世紀末,人口達三百萬,耕地面積達 350,574 公頃。

表 3-1 過去四百年間台灣耕地面積的變化 單位:公頃

期間 朝代 水田 旱田* 總計 增加率﹪

1624-1662 荷蘭 -- -- 11,883 -- 1661-1683 明朝 -- -- 29,150 -- 1683-1895 清朝 208,275 142,299 350,574 145 1895-1945 日本 504,709 311,308 816,017 133 1945-1998 中華民國 450,616 408,139 858,756 5

* 旱田主要位於山坡地

資料來源:林宗賢,2001:29-31。

二、日治時期

日本人治理台灣期間(1895~1945 年),極力開發自然資源,擴增伐樟煉腦 產業,築鐵路,深入山區,進行大規模伐木工作,在 1940 年,伐木量擴增幾乎 三倍,1941 年伐木量達 470,000 立方公尺。除了伐木與提煉樟腦外,可耕地面積 在日治時期擴增為二倍以上。

1945 年日本戰敗,1946 年台灣人口約 610 萬人;1949 年大陸淪陷,中央政 府遷台,約有 150 萬人自大陸來台。1967 年人口增至 1400 萬人,至今台灣人口 已經超過 2200 萬人(林宗賢,2001:9-31)。

三、光復之後

光復後台灣農業發展可分四個階段:(陳坤宏,1996:42-43、毛育剛,1993:

49、謝俊雄,1997:511)

(一)充裕軍糧民食階段:1945 至 1952 年;農業培養工業階段:1953 至 1968

(2)

年。

1948 年成立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1949 年開始土地改 革,實施三七五減租;1951 年美國開始經濟援助,此三項政策奠定台灣農業及 工業發展基礎。1952 年實施公地放領政策。此一時期之政策改變了舊有的租佃 制度,目標為:1、改善農民生活; 2、增加糧食及重要作物生產;3、發展人民 潛力。

在農復會主導下,完成土地改革及農會、水利會的改組,改進新技術,增加 生產。1953 年實施第一階段經建計畫,共實施四期經濟建設計畫,農業部門提 供非農業部門產品、勞動、資本、市場及外匯等貢獻。此一時期目標有:1、促 進糧食自足,改善國民營養;2、擴展出口貿易,改善貿易逆差;3、支持工業發 展提供充裕原料。土地改革之實施是改變台灣經濟及社會結構之決定性因素。

1953 年實施耕者有其田後,政府以公營事業之股票償付地主應得地價之三 成,使地主原先凍結於土地之大量資金移轉成為工業投資,估計在 1949-1953 年 期間有相當於農業生產值的 22﹪資本流入非農業部門,帶動私有企業快速成長。

政府採取獎勵投資策略,使工業與對外貿易皆能快速發展。台灣經濟以農業經濟 為主體的時代逐漸變為以工商業為主體的時代。1953-1960 年實施四年經濟建 設計畫的第一、第二期,配合保護關稅、管制外匯,促使勞工密集工業發展。

(二)農工並重階段:1969 年至 1981 年

本階段實施第五、六期經濟建設計畫,以及第一期六年經濟建設計畫。由於 土地改革誘因消失、低糧價、高生產資材價格與農業勞動力外流的影響下,農業 生產成本提高,農民集約耕種之誘因降低;加上 1965 年美援停止,農業基本建 設缺乏等皆是導致農業成長遞減之因素。本階段經濟發展重點著重於「農工平衡」

發展,主要目標為:1、加強農業生產,提高運銷效率;2、增加農業利潤,提高 農民所得;3、加強防洪治災,合理利用水土資源。

重要農業施政包括:1、1969 年公佈「農業政策檢討綱要」;2、1970 年推行

「加速農業機械化方案」;3、1973 年制定「農業發展條例」;4、1974 年設置「糧 食平準基金」;5、1974 年實施稻米保價收購制度;6、1974-1979 年推行「加速 農村建設重要措施」;7、1980-1982 年實施「提高農民所得加強農村建設方案」、

「加強基層建設提農民所得方案」;8、1981-1982 年推行「全面推動基層建設方 案」。

此一時期農村發展上的重要貢獻在於:「加強農業基本建設,加速農村發 展」,建設總經費高達 1200 億餘元,70﹪用於公共投資,改善農田水利、維護水 土資源、減少自然災害、開闢產業道路、開發土地資源、厚植農業發展潛力;為

(3)

了穩住鄉村人口外流,推行鄉村工業化,留在鄉村的許多人力從農村的農業部門 轉移到工業部門。不過,長期以農業資源配合工業發展的結果,農業的生產力與 成長力日見低落,1981 年農政單位正式提出農業零成長策略。至於農村人口外 流的情形,1961 年至 1985 年間,都市人口所佔比率由 27.1﹪增至 50.7﹪;非都 市的鄉村人口所佔比例由 72.9﹪減至 49.3﹪,同期間的農業從業人口由 49.8﹪減 至 17﹪。

表 3-2 過去一百多年間台灣耕地面積的變化 單位:公頃

面積 百分率

年代

水田 旱田 耕地 耕地/總計 水田/耕地 旱地/耕地 1898 236,212 165,627 401,839 11.2 58.8 41.2 1908 322,800 327,438 650,238 18.1 49.6 50.4 1918 341,479 390,776 732,255 20.4 46.6 53.4 1928 391,714 415,040 806,754 22.4 48.6 51.4 1938 526,829 330,977 857,806 23.8 61.4 38.6 1948 526,384 336,772 863,157 24.0 61.0 39.0 1958 533,674 349,792 883,465 24.6 60.4 39.6 1968 535,288 364,638 899,926 25.0 59.5 40.5 1978 501,061 401,082 902,143 25.1 55.5 44.5 1988 483,514 411,460 894,974 24.9 54.0 46.0 1998 450,616 408,139 858,756 23.8 52.5 47.5 2002 435,369 411,965 847,334 23.5 51.4 48.6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2003,「農業統計年報」。

耕地=水田+旱田 總計=台灣總面積

(三)革新調整階段:1982 年至 1991 年

自 1974 年政府提出「加強農村建設九項重要措施」後,加上實施「工業發 展農業」新政策,至 1987 年,政府在農業投資與一般基層建設經費高達 2000 億 以上。但因大部份投資於農業及農村的各項建設及環境改善上,農民直接收益部 分較少。1984 年起,政府提倡國際化及自由化,以為申請加入關貿總協(GATT)

的準備,主動降低各項農產品關稅,國內農業逐漸面臨產品的競爭壓力,使農民 失去投資及生產信心。

此一時期的政策目標為:1、提高農民所得,縮短農民與非農民所得差距;2、

維持農村成長,確保糧食供應安全;3、改善農村環境,增進農民福利。重要農 業施政包括:1、1983-1985 年推行「加強基層建設提高農民所得方案」;2、1984 年推動稻田轉作;3、1986-1991 年推行「改善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所得方案」;4、

(4)

1988 年開放大宗穀物進口。在 1980 年代中期以後,因解除戒嚴,農民不滿農業 經營困難及農村建設落後,農民走向街頭。此期間政府對農村發展的規劃,多半 是為了解決或緩和農民所反應的問題,例如替農村解決人力短缺問題而推動農業 機械化,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開發產值較高的產品,加強農村的道路、排水溝與 社區設施等基礎建設,以及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等。

(四)邁向「三生」事業階段:1992 至今

此時期台灣邁入已開發國家,農業面臨生產環境惡化、人力與土地夾擊、經 濟自由化壓力、農產品競爭力消退、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多變性等,使農業成為 台灣的弱勢產業,農民成為弱勢團體。台灣農業亟須調整,重新定位,朝向農業 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等「三生」兼顧的均衡發展。

此時期的目標為:1、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產結構,提高農產品附加 價值,進而提高國內農產品之競爭力;2、維護鄉村文化,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提升農民福利,縮短城鄉差距;3、維護農業生產與生態平衡之發展,確保資源 永續利用,加強造林及林相改變,發展觀光農場。

重要農業施政包括:實施「農業綜合調整方案」,並將此六年的農業成長率 訂為「零成長」,農業生產必須具備經濟及技術競爭力、高附加價值及對環境污 染程度輕者,以維護生產資源及生態體系。

1990 年以後,台灣農村受到國際化與自由化的衝擊,外國農產品進口的壓 力升高,但工業發展與進出口貿易極佳,都市化程度也達到很高水準。此一時期 農村的發展規劃與都市環境的變化結合更緊密,主要包括作為整合城鄉發展與平 衡農工發展的有效手段,發展休閒農業,釋放農地提供都市人休閒遊憩與居住使 用,不再維持單一的農業生產功能,改以滿足消費為導向的多元化角色。

四、台灣產業結構現況

由台灣的初級產業農、林、漁、牧業個別的生產結構資料中可知,台灣農業 產值在 1996 年達到高峰,之後則呈現減少的狀態,農作物的產值在 1976 年之後 維持在 40﹪以上,漁產與畜產的產值日漸增加,林產則因禁止伐木之故,生產 量已微不足道。1956 年至 2001 年,台灣的初級產業農、林、漁、牧業的生產結 構如表 3-3:

而台灣由於經濟高度成長使得勞動人口由初級產業區域向第二級產業、第三 級產業區域流動,導致農業生產地區人口減少,農家數及農地面積也顯著減少。

根據主計處的調查,近年來台灣地區產業結構的狀況如圖 3-1:

(5)

表 3-3:台灣地區農、林、漁、牧生產總值結構

結構比(%) 民國

農業生產總值

(千元) 農作物 林產 漁產 畜產

1956 13025315 66.08 5.04 9.24 19.64 1961 28382532 64.63 5.04 8.89 21.43 1966 40045993 63.44 5.52 9.65 21.38 1971 55809642 53.84 5.68 14.96 25.52 1976 133569455 53.04 3.28 16.14 27.54 1981 238466760 46.23 1.95 21.11 30.71 1986 286721549 41.83 1.11 26.26 30.81 1991 323336483 45.69 0.40 25.83 28.07 1996 420036457 41.13 0.18 23.20 35.49 1997 379036637 45.84 0.21 25.64 28.31 1998 375286941 43.60 0.19 25.08 31.13 1999 391481223 43.56 0.15 23.10 33.19 2000 363791073 45.41 0.07 24.94 29.57 2001 352780024 45.57 0.17 25.57 28.69 2002 350477906 43.33 0.25 26.41 30.02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2,「農業統計年報」。

圖 3-1 台灣地區產業結構百分比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3 年,重要社經指標。

台灣地區產業結構百分比

3.5 3.5 3.2 2.6 2.5 2.6 2.1 2 1.9 37.7 36.4 35.7 35.3 34.5 33.2 32.4 31.1 31

58.8 60.1 61.1 62.1 63 64.2 65.5 67 67.1

0 20 40 60 80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年

百分比 農業

工業 服務業

(6)

台灣地區就業結構百分比

10.9 10.5 10.1 9.6 8.9 8.3 7.8 7.5 7.5 7 39.2 38.7 37.5 38.2 37.9 37.2 37.2 36 35.2 34.7

49.9 50.8 52.4 52.2 53.2 54.5 55 56.5 57.3 58.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年 農業 工業 服務業

圖 3-2:台灣地區就業結構百分比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3 年,重要社經指標。

由圖 3-1 可知近年來台灣的初級產業(農業)已減少到 1.9﹪,二級產業的工業 也漸漸減少,而三級產業的服務業自 1994 年的 58.8﹪成長到 67.1﹪。初級產業 在台灣產業結構的比率,已從 1994 年的 3.5﹪減少到 2002 年的 1.9﹪,從事農業 的人口也從 1994 年的 10.9﹪減少到 2002 年的 7.5﹪。

而圖 3-2 是台灣地區就業結構的百分比,由圖 3-1 和圖 3-2 作比較,農業就 業人數減少,是由於農業部門勞動力移轉到非農業部門,這種資源的重分配有助 於提高使用人力資源的經濟效率,也反映出台灣從農業為主的的經濟轉變到以工 商為主的經濟過程。

五、台灣休閒農業政策的發展

根據休閒農業輔導辦法將休閒農業定義如下:「休閒農業:指利用田園景觀、

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

提供國民休閒,增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之體驗為目的之農業經營。」推動休閒與 觀光農業的主體大致可分為地方行政機關、農會、農業生產組織三種。其推廣方 式大都是(一)農會獨自經營、(二)農會結合農民共同經營、(三)農會輔導經 營。從事農業經營之農民、合作農場、農民團體、農企業機構等均可以申請設立 休閒農業區。而設置休閒農業區之條件為:

(一)豐富之農業生產及農村文化資源

(二)豐富之田園及自然景觀

(三)土地合法使用

(7)

(四)具有發展潛力及交通便利

(五)土地全部屬於非都市土地,且面積在五十公頃以上;全部屬於都市計畫範 圍內,且面積在十公頃以上;部分屬於都市計畫範圍內,部分屬非都市土地,且 面積在二十五公頃以上者。

對於政府規定之設置休閒農業區之條件,攸關休閒農業發展的成敗,因此本 研究擬作各樣區的地理區位發展潛力評估,以實際了解是否所有的案例都適宜發 展休閒農業。

休閒農業區之主管機關在地方為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在中央為行政院農委 會。設置休閒農場的規定為:休閒農場依使用性質分為「農業經營體驗區」及「遊 客休憩區」;設置休閒農場之土地應完整,並不得分散;在直轄市都市土地設置 之休閒農場,其土地面積不得小於 0.5 公頃;在縣(市)區域內設置者,非山坡 地之面積不得小於 5 公頃,屬山坡地者不得小於 10 公頃;休閒農場位於都市土 地者,休閒設施以坐落於農業區或保護區內為限(蔡耀中,2002:470)。

自 1980 年起,台北市政府即有計畫的推行觀光農園,在木柵指南里組訓 53 戶茶農,稱為「木柵觀光茶園」。農林廳在 1982 年所推行的「加強基層建設,提 高農民所得方案」中,也列舉農業觀光為工作重點;行政院農委會於 1983 年起 透過農林廳成立「發展觀光農業示範計畫」,輔導縣市及鄉鎮市公所或農會辦理 各類觀光農園的策劃經營,到 1986 年的發展涵蓋範圍已達九個縣市(陳昭郎、

董時叡,1987:191)。

學者認為,台灣休閒農園的發展可分為萌芽期、成長期與轉變期等三階段(馮 祥勇,1997:139):

(一)萌芽期:約自 1971 年至 1989 年

1980 年台北市首先推動設置「木柵觀光茶園」,開啟「觀光農園」之先例。

台灣省則自 1982 年底開始輔導設置觀光農園,至 1989 年間,觀光農園的面積超 過 1 千公頃,範圍包括 14 個縣、42 鄉鎮、22 種作物。此時期較具規模的有東勢 林場、走馬瀨農場、南庄鄉三角湖休閒中心、田尾公路花園等。

(二)成長期:1989 年至 1994 年

1989 年農委會贊助台灣大學舉辦「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確定「休閒農業」

的名稱,造成農業界投入休閒農業的風潮。在此時期,農委會推動「發展休閒農 業計畫」,主動積極輔導休閒農業區的規劃及建設工作,包括:組成發展休閒農 業策劃小組,協助評審休閒農業區設置、規劃案件;研訂「休閒農業區設置管理 辦法」,使休閒農業之推動有法令依據;編印「台灣休閒農業之旅」;加強教育訓 練,辦理休閒農業輔導人員及經營者之專業訓練;設定「休閒農業標章」,並研

(8)

擬「休閒農業標章使用要點」。此時期有 31 處休閒農場完成規劃,包括宜蘭冬山 鄉的香格里拉農場、台北縣三峽鎮有木里農場、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休閒農場、

苗栗通霄鎮的中部酪農村等,在東部有台東縣鹿野鄉的福祿休閒農場及花蓮縣鳳 林鎮兆豐平林農場等。

(三)轉變期:1994 年至今

自 1994 年農委會完成 31 處休閒農業區的規劃之後,休閒農業雖發展迅速 但也遇到瓶頸,最主要的問題是法令規章無法配合,其次是大眾對休閒農業認識 不足,以及理念共識尚未完全建立,使得休閒農業計畫難於順利推動;一直到 2001 年 12 月交通部觀光局公佈實施民宿管理辦法之後,休閒農園的發展才有一 個較完善的管理辦法。但是另一方面,農村地區有很多觀光旅遊業搭休閒農業便 車,也聲稱「休閒農場」,卻經營與農業「三生」(生產、生活及生態)毫無相關 之活動業務;也有一些農場為了追求利潤,經營方向也逐漸偏離休閒農業之內 涵,而民宿管理辦法也未能完全符合民宿業者之需要,因此休閒農園的管理在業 者與政府之間仍然有落差。

六、休閒農園經營型態演變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 1982 年至 1991 年,係農業經濟型,主要目標為利用休閒農園 資源吸引遊客採果消費,意即所謂農作物直接利用型。農園經營者的收入主要靠 採果的收入。

第二階段,從 1992 年至 2001 年,為服務經濟型,除採果外也注重園區的環 境資源與景觀,加強輔導休閒農園產銷班,發給標章、印製簡介,利用網路上網 宣傳;同時致力改善園區設施及美化環境等。

第三階段,為體驗經濟型,也就是未來 10 年的工作目標及方向。休閒農園 的採果活動將融入教育及地方文化的解說,也將提供遊客體驗農業的生產與生 活。同時,規劃結合鄰近觀光景點,形成觀光帶。(農政與農情第 110 期,2001)

七、相關法規的訂立

農政單位對休閒農業的輔導及管理辦法如下:

(一)1990 年農委會研擬「台灣省農業綜合調整計畫」,規劃將森林遊樂區、休 閒農業、產業觀光列為重要內容。

(二)1992 年 12 月 30 日公佈「休閒農業區設置管理辦法」。

(三)1996 年 12 月 31 日將「休閒農業區設置管理辦法」修訂為「休閒農業輔 導辦法」;1999 年 4 月 30 日再修訂,名稱未變。

(四)1999 年 9 月 17 日訂定「休閒農場專案輔導實施作業規定」。

(五)2000 年 7 月 31 日將「休閒農業輔導辦法」修訂為「休閒農業輔導管理 辦法」。

(9)

第二節 花蓮地區農業與休閒農業空間分佈

花蓮縣地形狹長,東臨浩瀚的太平洋,南接台東縣,西銜南投縣,北接宜蘭 縣,西有中央山脈,東有海岸山脈做屏障,介乎其中者厥為平野,沿花東鐵路而 成鄉鎮,全長約 150 公里,腹寬約 50 多公里,可耕地不及百分之十,多為山坡 地與高山地。

花蓮縣縣內耕地面積水田 13,258.09 公頃,旱田 33,873.53 公頃,總計 47,131.62 公頃。農戶數為 18,292 戶,(2002 年統計)農業人口計核心農民 10,393 人,一 般農民 74,759 人,合計 85,152 人。農業人口幾乎佔全縣總人口數四分之一,係 十足之農業縣份。花蓮縣於 1991 年全縣均已辦理農地利用規劃,規劃面積合計 達 69,881 公頃。(行政院農委會,1992:65-66)1992 年依據農地利用綜合規劃 農業生產區段之劃分原則,配合花蓮縣農業發展現況,農民調整生產型態意願,

將花蓮縣農地生產區段劃分為 104 個農業生產區段,各區段主要發展目標歸納為 29 種發展類型。

表 3-4 花蓮地區耕地利用

類 型 區段

面 積

(公頃)

主 要 分 佈 地 區

合計 104 72025

1.水稻區 16 8710 花蓮市、新城、鳳林、光復、玉里、富里 2.水稻蔬菜區 4 1626 吉安、富里

3.水稻雜作區 5 2888 壽豐、鳳林、光復、瑞穗、玉里 4.水稻瓜果區 1 755 光復

5.水稻蔬菜雜作區 1 283 壽豐 6.水稻果樹特作區 1 1174 豐濱 7.水稻果樹畜牧雜作區 1 2054 豐濱 8.水稻果樹雜作區 1 501 瑞穗 9.水稻茶葉區 1 902 瑞穗 10.水稻果樹區 3 1633 富里

11.果樹區 18 16001 壽豐、鳳林、光復、瑞穗、玉里、富里 12.果樹雜作區 9 5419 新城、鳳林、光復、瑞穗、富里

13.果樹竹筍區 1 513 鳳林

14.果樹茶葉區 1 372 光復、瑞穗 15.果樹特作區 3 4473 光復

16.果樹畜牧區 2 2471 豐濱、瑞穗 17.果樹畜牧雜作區 1 4655 豐濱

18.果樹瓜雜作區 1 660 瑞穗

19.蔬菜區 2 586 新城、富里

(10)

20.蔬菜雜作區 5 1789 吉安、壽豐、光復 21.蔬菜花卉區 3 1427 吉安

22.蔬菜花卉雜作區 1 626 吉安 23.茶葉區 1 670 瑞穗

24.養殖區 2 763 壽豐、瑞穗

25.雜作區 9 4093 壽豐、鳳林、光復、富里 26.瓜果雜作區 6 4009 壽豐、鳳林

27.竹筍雜作區 1 361 花蓮市 28.甘蔗雜作區 2 1308 吉安 29.畜牧區 2 1305 富里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1992:69。

根據農委會中部辦公室調查 2001 年台灣地區農牧業主要生產地,除稻米主 食之外,花蓮縣各鄉鎮農牧業的生產面積與牧業的生產量如表 3-5,顯示花蓮縣 的農產品非常多樣化,種植面積也很廣。

表 3-5 2001 年花蓮縣各鄉鎮農牧業生產 鄉鎮市/耕

地面積

農藝作物(公頃) 園藝作物(公頃) 主要畜禽在養頭數

花蓮市 704 公頃

穀類:6.4(食用玉米 6.4)

豆類:35.4(落花生 35.4)

薯類:10.6(樹薯 7.0、甘 藷 3.06) 特用:5.9(其 他 4.7、生食甘蔗 0.65、

荖花 0.55)5.9

短期蔬菜:181.66(不結球白菜 36.48、

蓮藕 31.56、甕菜 17.74、吉康菜 14.15、

蔥 11.85、茭白筍 10.6)

長期蔬菜:109.7(竹筍 97.4、山蕨 6.10、

龍鬚菜 5.6、韮菜 0.6)

果品:79.4(檳榔 29.64、番荔枝 19.81、

文旦柚 6.6、番石榴 5.35、其他 4.7)

花卉:4.50(盆花 4.5、苗圃 0)

家畜:4601(肉豬 4052、種豬 500、肉用 羊 37、水牛 12)

家禽:14605(有色肉 雞 9725、土番鴨 1720、

鵝 1650、正番鴨 1050、

火雞 350、白色肉雞 110)

鳳林鎮 6,446 公頃

穀類:42.9:(食用玉米 21.9、飼料玉米 21)

豆類:13.8(落花生 13.8)

薯類:2.35(甘藷 2.25、

樹薯 0.10)

特用:29.90:(其他 26.20、愛玉子 1.2、荖葉 1.0、生食甘蔗 1.0、荖花 0.5)

短期蔬菜:1055.18(西瓜 775.9、冬瓜 124.03、南瓜 30.0、結球白菜 20.47、

胡瓜 18.5、甘藍 18.0)

長期蔬菜:54.85(山蕨 41.2、竹筍 8.15、

金針菜 5.5)

果品:1551.63(檳榔 774.7、文旦柚 171.93、其他 156.4、改良芒果 131.7、

香蕉 81.1、番荔枝 49.35)

花卉:12.4(苗圃 11.2、玫瑰 1.2)

家畜:6323(肉豬 5194、種豬 489、未產 乳牛 198、產乳牛 169、

乳公牛 150、肉用羊 46)

家禽:28661(有色肉 雞 26092、正番鴨 942、

鵝 827、土番鴨 662、火

雞 88)

(11)

玉里鎮 6,506 公頃

穀類:91.28:(飼料玉米 76.58、食用玉米 14.7)

豆類:24.82(落花生

24.82) 薯

類:1.5(甘藷 1.5)

特用:62.2(茶 37.65、其 他 20.20、油茶:3.35、愛 玉子 0.9、荖葉 0.1)

短期蔬菜:646.65(西瓜 522.0、冬瓜 32.45、其他 23.4、結球白菜 15.27、食 用番茄 11.35、甘藍 7.39)

長期蔬菜:256.33(金針菜 201.81、竹 筍 51.58、山蕨 2.69、韭菜 0.2、龍鬚菜 11.35)

果品:923.13(檳榔 318.17、文旦柚 299.29、桶柑 66.33、李 52.35、梅 29.63、

椪柑 17.85)

花卉:7.4(苗圃 5.02、其他切花 1.6、

火鶴花 0.5、蘭花 0.28)

家畜:19240(肉豬 16385、種豬 2408、肉 用羊 220、乳用羊 174、

水牛 53)

家禽:260828(土番鴨 155595、有色肉雞 104550、蛋鴨 448、正 番鴨 156、鵝 63、火雞 16)

新城鄉 937

穀類:95.05(食用玉米 95.05)

豆類:42.9(落花生 42.9)

薯類:132.5(甘藷 132.5)

特用:2.27(其他 1.85、

生食甘蔗 0.42)

短期蔬菜:157.73(大芥菜 52.85、香 瓜 21.3、絲瓜 18.5、苦瓜 8.5、西瓜 7.8、

辣椒 7.05)

長期蔬菜:24.73(竹筍 17、山蕨 7.33、

韭菜 0.4)

果品:132.18(檳榔 52.5、其他 23.31、

木瓜 20.20、香蕉 12.7、可可椰子 5.9、

桃 4.9)

花卉:2.36(苗圃 2.3、百合 0.05、唐 昌浦 0.01)

家畜:4947(肉豬 4310、種豬 521、肉用 羊 21、乳用羊 71) 家 禽:8933(有色肉雞 8933)

吉安鄉 3,260

穀類:430.25(食用玉米 430.25)

豆類:17.73(落花生 14.63、大豆 3.10)

薯類:43.74(甘藷 43.74)

特用:15.11(其他 7.85、

生食甘蔗 4.67、荖花 2.59)

短期蔬菜:1111.56(芋 181.35、不結 球白菜 170.87、結球白菜 108.63、食用 番茄 11.35、蔥 65.05、甘藍 63.6)

長期蔬菜:139.24(韭菜 45.64、龍鬚 菜 39.74、竹筍 27.1、山蕨 21.6、蘆筍 2.81、金針菜 2.35)

果品:151.94(檳榔 37.42、香蕉 25.73 木瓜 19.38、、番石榴 18.75、文旦柚 15.24、檸檬 12.01)

花卉:58.12(苗圃 25.02、切花 24.96、

玫瑰 7.84、火鶴花 0.3)

家畜:8654(肉豬 6421、種豬 1063、肉用 羊 752、水牛 208、乳用 羊 113、黃雜牛肉用 77)

家禽:96160(有色肉 雞 86000、蛋雞 5100、

土番鴨 1650、鵝 1500、

白色肉雞 1500、火雞 410)

壽豐鄉 6,480

穀類:126.39(食用玉米 67.59、飼料玉米 58.8)

豆類:47.89(其他 38.0、

落花生 9.89)

薯類:24.88(甘藷 24.88)

特用:21.05(其他 16.0、

短期蔬菜:1104.51(西瓜 557.27、洋 香瓜 147.6、胡瓜 84.2、辣椒 59.85、甘 藍 25.3、食用番茄 24.81)

長期蔬菜:30.3(竹筍 21.4、山蕨 1.2、

龍鬚菜 1.2、蘆筍 1、金針菜、0.2)

果品:1628.73(檳榔 710、文旦柚

家畜:43329(肉豬 38860、種豬 4076、肉 用羊 321、水牛 65、黃 雜牛肉用 7)

家禽:102841(有色肉

雞 67535、土番鴨

(12)

荖花 1.92、荖葉 1.5、生 食甘蔗 1.0、愛玉子 0.23、

芝麻 0.2)

377.88、香蕉 207.19、柳橙 70、桶柑 49.1、木瓜 30)

花卉:16.09(苗圃 6.5、菊花 5.2、玫 瑰 3.4、盆花 0.79、天堂鳥 0.2)

29050、鵝 2995、正番 鴨 2885、火雞 376)

光復鄉 5,076

穀類:75.98(飼料玉米 56.4、食用玉米 19.58)

豆類:177.08(落花生 169.75、大豆 4.29、其他

3.04) 薯

類:23.06(甘藷 22.06、

樹薯 1) 特

用:159.1(其他 145.85、

茶 8、荖葉 4.25、生食甘 蔗 1.0)

短期蔬菜:122.54(其他 35.37、蓮藕 25.89、蘿蔔 7.88、甜椒 6.2、冬瓜 6、

西瓜 5.44)

長期蔬菜:30.3(竹筍 79.5、金針菜 4.85、蘆筍 2.74)

果品:1110.61(檳榔 805.84、文旦柚 221.8、李 12.75、碰柑 11、梅 9、其他 7.32)

花卉:8.5(苗圃 6.5、盆花 2)

家畜:9806(肉豬 8149、種豬 846、肉用 羊 505、水牛 306)

家禽:46615(有色肉 雞 40000、正番鴨 3910、鵝 1080)

豐濱鄉 1,241

穀類:102.14(食用玉米 102.14)

豆類:66.1(落花生 46.8、

大豆 13.7、紅豆 3.5、其 他 2.1)

薯類:30.7(甘藷 30.7)

特用:102.57(其他 89.07、仙草 13.5)

短期蔬菜:204(大芥菜 46.8、羅蔔 22.3、苦瓜 17.5、香芹菜 15.3、莧菜 14、

絲瓜 13.3)

長期蔬菜:71.61(竹筍 41.21、山蕨 24.6、龍鬚菜 5.8)

果品:164.36(檳榔 85.81、文旦柚 41.59、可可椰子 12.01、桶柑 5.2、香 蕉 5.09、李 4.7)

家畜:1064(水牛 853、

肉豬 116、肉用羊 81 種 豬 12、黄雜牛肉用 2)

家禽:4546(有色肉雞 3158、鵝 472、正番鴨 416、土番鴨 327、火雞 173)

瑞穗鄉 4,290

穀類:158.76(食用玉米 81.15、飼料玉米 77.61)

豆類:112.87(落花生 112.87)

薯類:0.3(甘藷 0.3)

特用:88.64(茶 72.5、其 他 16.14.)

短期蔬菜:226.88(西瓜 122.45、甜椒 28.89、香瓜 18.15、南瓜 15.9、苦瓜 14、

冬瓜 13.32)

長期蔬菜:27.89(山蕨 13.95、金針菜 7.22、竹筍 6.77)

果品:1819.65(檳榔 761.49、文旦柚 759.62 鳳梨 124.56、李 45.5、柳橙 20.77、梅 17)

花卉:3.98(苗圃 3.98)

家畜:13754(肉豬 9913、種豬 1277、產乳 牛 910、未產乳牛 785、

肉用羊 586、水牛 192)

家禽:37210(有色肉 雞 33600、土番鴨 2400、正番鴨 620、鵝 400、火雞 190)

富里鄉 6,001

穀類:71.07(飼料玉米 67.42、食用玉米 3.65)

豆類:14.87(落花生 13.22 大豆 1.65)

薯類:1.98(甘藷 1.68 樹 薯 0.30)

特用:127.92(其他

短期蔬菜:42.17(食用番茄 27.90、甜 椒 3.07、甘藍 2.30、胡瓜 1.93、不結球 白菜 1.23、羅蔔 1.14)

長期蔬菜:309.66(金針菜 229.10、竹 筍 75.02 山蕨 4.04、蘆筍 1.50)

果品:1320.22(檳榔 534.41、梅 184.70、

文旦柚 177.34、李 113.32、其他 70、

家畜:2229(肉豬 1972、種豬 184、水牛 52、肉用羊 19、乳用牛

2) 家

禽:269649(有色肉雞

269490、鵝 90、土番鴨

55、火雞 14)

(13)

91.93、茶 16.50、油茶 12.35、愛玉子 6.88、荖葉 0.20、山葵 0.06)

桶柑 62.16)

花卉:1.70(盆花 1.40、苗圃 0.30)

秀林鄉 2,007

穀類:46.75(飼料玉米 30.85、食用玉米 15.91)

豆類:23.98(落花生 19.41 花豆 3.27、其他 1.20、大 豆 0.10)

薯類:75.45(甘藷 75.45)

特用:23.95(其他 21.15、

生食甘蔗 2.8)

短期蔬菜:235.48(甘藍 68.5、甜椒 36.90、結球白菜 24.40、其他 22.78、

薑 14.6、辣椒 14.25)

果品:487.78(檳榔 195.78、桃 70.80、

頻果 40、梨 38、李 35.80、其他 29.1)

花卉:4.90(百合 4.9)

家畜:1110(肉豬 761、

肉用羊 145、種豬 126、

乳用羊 40、黄雜牛肉用 27、水牛 7)

家禽:7720(有色肉雞 6300、正番鴨 480、土 番鴨 480、鵝 315、火雞 145)

萬榮鄉 1,307

穀類:120.99(飼料玉米 120.99)

豆類:0.35(落花生 0.35)

薯類:128.96(甘藷

128.96) 特

用:23.21(茶 18.30、其 他 4.91)

短期蔬菜:19.23(薑 19.23)

長期蔬菜:123.40(竹筍 101.90、山蕨 21.50) 果品:323.35

(檳榔 184.85、文旦柚 47.21、李 35.84、

梅 22.60、桃 9.70、柳橙 5.38)

家畜:276(肉豬 181、

肉用羊 59、種豬 33、

水牛 3)

家禽:2672(有色肉雞 1993、土番鴨 226、鵝 167、正番鴨 149、白色 肉雞 82、火雞 55)

卓溪鄉 2,055

穀類:72.6(飼料玉米 72.6)

豆類:9.2(落花生 9.2)

特用:83.84(油茶 82.34、

愛玉子 1.5)

短期蔬菜:2(薑 2) 果

品:417.11(梅 154.97、李 145.60、檳 榔 61.76 文旦柚 45.55、百香果 3.5、其 他 2.8)

家畜:0 家禽:0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2002:221-227。

將花蓮縣的產品以產業型態區分,則花蓮縣各級產業發展的區位如表 3-6。

其中壽豐鄉的產業型態跨越三種,與表 3-5 比較,礦石採取以在北邊的新城與秀 林鄉為多,農業生產較少。而各級產業發展皆有一共通性,亦即大多是依賴當地 的地方資源,而這也符合農林漁牧業以及觀光產業的特性。

表 3-6 花蓮縣各級產業發展區位表

產業層級 產業型態 產業類別 發展區位

一級產業 地方資源型 水稻 富里、壽豐、光復

茶葉 瑞穗

花卉 吉安

(14)

近海漁業、賞鯨 花蓮、豐濱

養殖漁業 花蓮、壽豐

漁業加工 豐濱

牧業 壽豐、鳳林、瑞穗

二級產業 技術密集產業 綜合大學、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壽豐

水泥、礦業及土石採取 和平水泥專區、花蓮市、

新城三棧、秀林、壽豐、

瑞穗、玉里

石材 新城北埔、花蓮(美崙工

業區)、吉安(光華工業 區)

寶石加工 壽豐

地方資源型

漁業加工 新城、石梯、壽豐

茶品園藝 舞鶴、鶴崗、富源

農產加工、金針休閒農園 光復、玉里、富里

手工業 花蓮、玉里

三級產業 地方資源型 觀光旅館及遊樂區 花蓮、壽豐、瑞穗

觀光業 花蓮遊憩發展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2004 年

台灣初級產業在人口急速增加、農地縮減、工業發展、農業所得偏低,就業 人口結構改變的情況之下,農業生產已呈現減少狀況,全台的農業就業人口在 2002 年已降至 7.5﹪,台灣農業可說已達成其階段性任務。而由相關文獻可了解,

由於農家的所得偏低,農業成本偏高,而農家依賴政府補助也非常深。因此對於 農家所得結構有改變的必要,尤其偏遠地區的農業尤應轉型兼營休閒事業,以期 提高農民所得,減少對政府的依賴。

第三節 花蓮地區的觀光與休閒農業發展分析

一、花蓮縣觀光發展機制

台灣觀光推動機制中的中央觀光主管機關為觀光局,隸屬於行政院交通部,

其任務是市場調查、國際行銷、觀光業者輔導與獎勵、證照核發、從業人員之培 訓、相關法規制定、遊客服務機構設置、旅館等級評鑑制度制定等。地方層級為 遊憩課或觀光課,大多隸屬於縣市政府的建設局或交通局,也有自行成為「局」

者。例如花蓮縣是隸屬於花蓮縣政府觀光旅遊局,為地方政府的二級單位。任務 為觀光行銷、觀光推展、觀光活動企劃、風景區規劃審核、觀光遊憩事業設立審 核及 BOT、民間觀光業者與社團之輔導、觀光地區船舶管理、一般旅賓館管理、

(15)

遊樂區公共安全稽核及風景區清潔維護等。

花蓮縣的觀光發展,主要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間相關業者、觀光協 會、花蓮縣相關之學者共同推動。此外,也有整合性組織,如花蓮縣觀光推展委 員會,是屬於首長下的諮詢性幕僚單位,為委員會制,結合公私參與者,並無實 權;任務為觀光政策之研擬、指導與規劃開發之協調、觀光活動的策劃及整合、

資訊交換、國內外旅遊事務推展、基金運用協助審議等。

花蓮縣政府觀光發展推動部門有:

(一)原民局:又分為

1、輔導行政課:輔導各族群文化祭儀活動。

2、產業經濟課:勘選規劃原住民地區觀光產業。

(二)文化局:又分為

1、藝文推廣課:掌理社區文化的推動、鄉鎮文化活動的輔導、藝文研習班、其 他生活藝文教育推廣及文化基金會的輔導等事項。

2、視覺藝術課:管理博物館、藝文活動。

(三)觀光旅遊局:下設

1、管理課:觀光地區船舶管理、一般旅賓館管理、遊樂區公共安全稽核及風景 區清潔維護等。

2、遊憩課:有關觀光發展、行銷、活動、風景區規劃審核、觀光遊憩事業設立 審核及 BOT、民間觀光業者與社團之輔導等相關業務。

(四)農業局:下設

1、農務課:發展觀光農園計畫。

2、林務課:美崙山公園整體規劃管理等業務。

3、漁業課:休閒漁業及娛樂漁業管理、漁港工程業務等。(花蓮縣政府,2003)

二、花蓮縣觀光旅遊現況

花蓮縣近十年的觀光旅遊人次如表 3-3。2001 年比 2000 年成長 83.9﹪,遊 客突破 3 百萬,達到 370 萬人次,這可能是因 2001 年美國發生 911 事件,國際 恐怖主義盛行,使得出國旅遊的人數減少,轉而在國內旅遊。2002 年 4 月至 7 月因 SARS 傳染事件,導致人心惶惶,旅遊人數未明顯增加。在 2003 年才又恢 復旅遊,且有大幅度接近 50﹪的成長。其中又以太魯閣國家公園與海洋公園的 遊客最多。

(16)

表 3-7 花蓮縣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次

年 遊客人次 上年度

遊客人次 增減數 成長率 (%) 1992年 1,285,082 936,269 348,813 37.26 1993年 1,504,005 1,285,082 218,923 17.04 1994年 1,139,969 1,504,005 -364,036 -24.20 1995年 1,327,350 1,139,969 187,381 16.44 1996年 1,395,674 1,327,350 68,324 5.15 1997年 1,770,867 1,395,674 375,193 26.88 1998年 2,150,898 1,770,867 380,031 21.46 1999年 2,316,277 2,150,898 165,379 7.69 2000年 2,018,368 2,316,277 -297,909 -12.86 2001年 3,711,528 2,018,368 1,693,160 83.89 2002年 3,895,225 3,711,528 183,697 4.95 2003年 5,719,432 3,895,225 1,824,207 46.83 鯉魚潭風景遊樂區 654,785 492,955 161,830 32.83 秀姑巒溪泛舟 89,854 81,181 8,673 10.68 東方夏威夷 70,853 90,926 -20,073 -22.08 太魯閣國家公園 3,332,017 2,905,970 426,047 14.66 七星潭風景遊樂區 315,356 324,193 -8,837 -2.73 海洋公園 1,256,567 1,256,567

資料來源:花蓮縣政府觀光旅遊局,2003。

三、政府部門對花蓮地區初級產業轉型休閒產業的政策與投入資源分析

政府計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顧及對農業部門的可能影響,1996 年起計畫推動休閒農漁園區,2001 年、2002 年補助 15 個縣共 105 個鄉鎮辦理,

在農漁村建設 550 個休憩景點。2002 年度專案農業貸款用途包括:購買耕地、

農漁機具及自動化設備;修建農宅;協助青年農民留農創業;改進養殖漁戶經營 管理;輔導共同、委託及合作經營;改善酪農經營及防治畜牧污染等專案融資,

總額度達 61.5 億元。自 8 月 1 日起,現行農業發展基金貸款利率,原年息 5.25%

及 4.25%部分,分別調整為年息 4.5%及 3.5%。

花蓮縣政府 1996 年起即配合政府,積極推展精緻農業,並朝休閒農業發展。

公部門對花蓮地區休閒農業的資源投入如下:

(17)

(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政策與資源投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 2002 年輔導花蓮縣全縣發展休閒農漁園區整合計畫中 對花蓮縣的整體補助為四千九百二十萬元,地方配合款為一千一百九十七萬七千 元,預定辦理休閒農業景點公共遊憩設施改善計 7 鄉鎮(花蓮市、新城鄉、吉安 鄉、壽豐鄉、鳳林鎮、光復鄉、瑞穗鄉)50 處。主要的工作項目為:

1、資源整合及強化在地產業行動組織:邀請專家學者成立「休閒農業諮詢服務 團」,提供休閒農業營運問題諮詢服務;輔導提報鄉鎮,結合地方士農工商居民 代表及地方社團代表組成「在地產業行動委員會」,成立七處,訂定各組織章程、

架構、經營公約、招商計畫、營運管理方案等。

2、建立地方志工及解說人員訓練體系:輔導各鄉鎮招募志工及生態解說教育人 員,定期邀請專家、學者實施導遊及生態解說教育訓練,並開辦遊客服務中心五 處,繼續輔導原有的二處,提供旅遊諮詢、餐飲、農特產品展售、紀念商品販售、

安排農村活動(田園體驗、傳統農耕文化、生態觀察)等服務。

3、生態調查、遊程規劃及商品設計:設計規劃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閒活動,以區 內人文、產業文化及農業資源,設計安全、趣味及富教育性之地方特色的休閒活 動。收集相關資訊製作導覽摺頁、手冊。

4、休閒農業行銷活動,結合業外資源異業聯盟,發展複合式經營空間。以策略 聯盟方式,結合農林漁牧產業資源,建構農業休閒旅遊網狀體系,並規劃套裝行 程,帶動農特產品在地直銷,提升農民收入,創造在地就業機會。

5、合理土地利用的建構:1.考慮參訪動線及體驗活動的方便性,適切的調配作 物位置及設施量體尺寸來提供遊客安全的環境;2.閒置空間的重生及利用,避免 資源的浪費及經費的重疊;3.並盡量使用在地的材質,以及人文語彙,建立各區 具有特色的空間風貌;4.空間適法性的考量,需依據建築法及農業輔導辦法及水 土保持法的規範,來完整空間的使用可行性尺度,以免空間的再次閒置;5.以自 然工法及自然型工法來架構使用空間,以維護生態環境的完整性,並利用本土性 的鄉土樹種來美化空間。

農委會的水土保持局則針對農村建設公共設施、獎勵補助

1)

與貸款,並定期 作綠美化工作。花蓮縣的瑞穗鄉是水保局的富麗農村建設對象。另外,經濟部商 業司業在花蓮輔導成立三個商圈,瑞穗鄉也是輔導對象(另外二處是太魯閣、花 蓮市形象商圈)。

1) 農宅新建項目以示範方式辦理 ,由主辦機關依據示範需要興建,申請人應填寫申請表提出

申請。水保局目前示範農宅樣式共計二十種,每棟興建補助二十萬元。

(1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協助有意轉型經營「服務型」農業的業者,明確掌握經 營農村民宿應有的服務品質,並培育農村民宿經營的種子人員,於 2002 年與台 灣農業策略聯盟發展協會及輔仁大學民生學院共同規劃,辦理兩梯次的「農漁村 民宿經營人才訓練班」。

在地產業行動委員會組織架構及業務執掌如圖 3-3:

圖 3-3 在地產業行動委員會組織架構及業務執掌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發展計畫九十一年度計畫說明書(2002):30。

地方導遊志工及生態解說教育人員訓練及服務體系流程如圖 3-4:

圖 3-4 地方導遊志工及生態解說教育人員訓練及服務體系流程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發展計畫九十一年度計畫說明書(2002:34)。

(二)、花蓮縣政府的休閒政策與資源投入

花蓮縣政府輔導休閒農業的做法分為三方面,敘述如下:

1、規劃:

(1)邀集地方公所、農會、營運業者,召開座談會,宣導休閒農業經營理念,

尋求意願辦理地區。

(2)邀請旅遊業者、專家(設計師、裝置藝術家、餐飲教師、文史工作者)等 招募志工

及解說員

導覽、生態 解說訓練

遊客服務中 心建檔

遊客導覽、

解說服務 在地產業行動委員會

執行長

行政組 規劃組 執行組 監控組

1.會務管理 2.財務管理 3.營運管理 4.招商管理

1.建設發展 2.資源保護 3.設施維護 4.環境衛生 5.教育訓練

1.活動企劃 2.遊客服務 3.經營輔導 4.文化生態 收集

由專家學者 定期監控環 境影響及檢 討經營計畫 缺失改進

(19)

組成推動小組實地勘察,並收集當地交通、人文、產業結構、生態等資料,以及 調查區內農民經營項目。

花蓮縣推動休閒農漁業輔導模式架構如下:

圖 3-5 花蓮縣推動休閒農漁業輔導模式架構 資料來源:花蓮縣政府,2003。

(3)規劃方向以現有產業、生態景觀為基礎,考量休閒市場之多元需求,開發 設計多元營運項目,採分工經營方式,讓區內農民各自經營不同方式之旅遊市 場。如餐飲民宿、導覽解說、田園體驗、才藝教授等。以避免破壞產業結構及惡 性競爭,並分散投資成本,降低經營風險及過度開發,塑造成共和經營體系。

(4)推動小組就現場勘查結果完成營運規劃,再邀集地方公所、農會、營運業 農業委員會、經濟部商業司

原住民委員會、交通部觀光局

縣政府 農業改良場

公所 農會 專家

設計師 藝術家 餐飲教師 文史工作者 旅遊業者

座談會 推動小組

輔導 規劃 行銷

說明會

調 查 規 劃

開 發 設 計

印 製 D M

媒 體 傳 播

旅 遊 業 者

遊客的需求 成立管理組織

實地輔導農戶

共同經營體系

(20)

者,召開營運說明會,說明規劃內容及執行方向。

2、輔導:

(1)輔導經營地區成立共同管理組織,建立區內業者營運共識,並落實管理功 能,共同維護區內生態及營運秩序。

(2)結合政府、公所、農會之力量,完成區內公共設施整理,改善旅遊環境。

(3)依規劃方案,由推動小組實地輔導經營農戶,結合藝術、生態景觀,佈置 周邊環境,並教導餐飲、民宿經營方式,以及訓練業者解說導覽能力,以提升旅 遊服務品質。

3、行銷:

(1)實地勘察收集交通、人文、產業結構、生態等資料,以及區內農民經營項 目、聯絡方式、製作精美宣傳導覽摺頁,提供遊客旅遊資訊,並建立地方農特產 品牌及形象包裝,促進產品銷售。

(2)配合當地作物產期,適時邀請電視台、電台、報章、雜誌記者至現場採訪 報導,藉由傳播媒體之力量達到宣傳目的。

(3)結合旅行社、飯店等觀光業者,規劃套裝旅遊行程,經由旅遊業之管道進 行行銷。

在輔導農漁民舉辦活動方面,花蓮縣政府每年都舉辦各種活動協助農漁民促 銷,這些活動透過媒體的報導,也確實提高花蓮的觀光客數量與花蓮休閒農漁園 區的收入,因此舉辦活動已成為促銷休閒旅遊的最佳途徑。

表 3-8 花蓮縣 2003 與 2004 年輔導農民舉辦的休閒農業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促銷活動名稱 舉辦活動名稱

2003 年 1 月 縱谷油菜花季/萬人富麗便當 2004 年 1 月 油菜花系列活動 2003 年 4 月 布洛彎百合花季/曼波魚季 2004 年 3 月 文旦花香季、甘藷節 2003 年 4 月 花蓮鯨豚季、太巴塱箭筍節 2004 年 4 月 曼波季、箭筍節 2003 年 6 月 馬太鞍荷花季 2004 年 5 月 海鮮嘉年華、南瓜節 2003 年 7 月 摸蜆兼洗褲 2004 年 6 月 西瓜節、荷花節 2003 年 8 月 金針嘉年華 2004 年 7 月 尋牛季—水牛文化節 2003 年 9 月 文旦及農特產品創意菜競賽 2004 年 8 月 六十石山路跑、赤柯山

賞花 資料來源:整理自花蓮縣政府網站,2003、2004。

觀光發展應考慮到公部門、業者、居民、遊客四個環節,本論文的研究方法 包含田野實察、深度訪談的質性研究與統計量化分析,因此必須前往研究樣區深 入考察當地的地理環境,與當地的農政部門、輔導部門,以及業者深度訪談,才

(21)

能了解初級產業轉型休閒產業的全貌。此外,在研究之前須了解花蓮縣的特色與 地理環境資源,花蓮縣的自然觀光資源較為吸引遊客的是有多樣化的可開發之觀 光活動資源,例如壯觀的峽谷、溪流泛舟、溫泉、森林等,且因未受到大規模開 發,保存更多自然原貌,給城市居民有不同的感受。人文資源則是具有多樣化的 原住民族以及農牧田園景觀特色。

此二大資源在政府輔導部門與觀光單位的規劃與投資之下,設有國家公園、

國家風景區、縣級風景區、文化園區、賞鯨碼頭、休閒農、林、漁、牧園區等,

每年並舉辦各種活動,使各個據點可以相輔相成,連結成多樣化的遊程,給遊客 不同的遊憩機會;花蓮縣的觀光發展是比西部各地區更為有利,也因此在 2003 年吸引了五百多萬的遊客,可說是花蓮地區非常重要的經濟來源。

但是也有人認為花蓮只具有自然資源景觀,人文資源並不受重視,尤其對於 前人留下的遺址或是農村自然風貌未加以好好的保存,使得外國遊客,尤其是日 治時期居住台灣的日本觀光客重遊時感到失望。因此如何讓花蓮在發展觀光時亦 能保有淳樸的農村風貌,應是在發展休閒農漁園區時要努力的方向。

開發地區特色吸引遊客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花蓮地區卻得天獨厚具備此一基 礎,有了基礎之後應該持續加強良好的遊憩品質,因此遊客重視項目與遊客滿意 度是不可忽視的一環。近年來研究遊客滿意的的論文非常多,也就是經營服務業 者都有「以顧客為尊」的觀念,但是在滿足觀光客的需求同時也要關注到社會文 化與環境方面,才是發展鄉鎮觀光的目的,也才有可能永續經營。

第四節 農園(蔬菜、花卉)轉型休閒農業案例分析

一、玉里的赤柯山和富里的六十石山金針園

(一)金針生態與生產

金針生長條件受氣溫與日照等因素影響,只有在北部海拔 400 公尺,中、南、

東部海拔 800~1000 公尺處才能獲穩定的產量。

台灣金針栽培面積由 1987 年的 1,544 公頃減少到目前的為 960 公頃,960 公 頃中花蓮縣佔了 46%,為其重要的農特產品。花蓮縣金針栽培區主要集中於玉里 鎮(250 公頃)、富里鄉(230 公頃)及瑞穗鄉(20 公頃),所種植的品種因地理 環境而不同,「台東六號」為平地金針栽培品種,開花期在每年四至六月;另高 山金針品種為「華南種」,其種原是先民渡海來台所引進的,開花期在八至十月

(劉瑋婷、劉啟祥 ,2001:5-8)。

(22)

位於花蓮縣玉里鎮東方海岸山脈的赤柯山,海拔 800 公尺,謂之「金針的故 鄉」,為全台灣最大的金針栽培區,每年 8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為金針花盛開季節。

赤柯山因早年遍生赤柯樹而得名。1960 年八七水災後,南投、雲林、嘉義部分 災民遷此開墾;此處約有兩百多公頃的土地屬於花蓮林區玉里事業區第七十二、

七十三及七十四林班的國有林地,1959 年農民向林務局承租林地造林,隨著林 業政策的改變,林業逐漸沒落。1964 年間,農民偶然發現適植金針,不僅在當 地生長情況良好,且花美又可製造獲利,於是開始大面積栽培;發展至今,栽培 面積達 260 公頃,山上 84 家農戶一年的金針產量可達 40 萬台斤。在有關單位致 力輔導下,赤柯金針產銷班榮獲「全省十大傑出產銷班」殊榮。

六十石山位於花蓮縣最南端花東縱谷的富里鄉竹田村東側,從台九線 322 公 里處向東沿產業道路前行約九公里即可抵達;由於地勢獨立,山勢突出於花東縱 谷,成為俯瞰花東縱谷之最佳據點。六十石山屬於海岸山脈的山系,但又向西突 出而自行孤立。六十石山像一頂帽子,有直立的山壁,坡度大。山頂大多是坡度 平緩的小山坡。這裡有淺而短的小河谷,只在連續幾天的大雨後,會有短暫的汛 流河或小山溝出現。附近的山除了海岸山脈以外,都比六十石山低矮。所以山上 常年有山風吹拂,因為海拔 800 公尺的高度,又接近海岸山脈,山頂常被霧氣籠 罩,溼度高,下雨的機率比較大。

1930 年代,移民至六十石山開墾西南山麓的水田。1940 年代,移民採樟熬 油。1950 年代,六十石山西部復興農場設製材場、炭窯與種植雜糧。1960 年代,

雲林移民定居於此。1970 年代,引進金針大規模種植;1971 年,六十石山豎起 第一根電線桿。1984 年,六十石山第一部電話開始通話,成立富里鄉六十石山 金針專業區及金針產銷班。1985 年,修築產業道路;1986 年,成為東部全國五 大金針產區之一。1996 年,更名為『富里鄉六十石山觀光金針園區』,配合金針 生產季的活動規模逐年擴大;1997 年,陸續興建景觀台;1999 年景觀台以金針 別名完成命名。

六十石山的北側往東方向有一條運送木材的山路,路面窄小、坡度大。初期 來到六十石山開發的人,大都選擇往竹田村方向的山路而下。山路陡峭崎嶇,又 要肩挑重物,下山、上山來回走一趟,就要用去一天的時間,還消耗大量的體力。

1985 年以後,富里鄉公所規劃從竹田村通往六十石山山頂的產業道路,並施工 興建。上山的交通問題才有了改善,現在通行的兩條交通路線,車程約 30 分鐘。

(23)

圖 3-6 赤柯山與六十石山金針專業及休閒產業區位置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描繪,2004 年

六十石山金針種植面積廣闊(約 230 公頃),政府為發展農業產銷制度的建 立,遂於六十石山金針園區內成立四個產銷班組織,並由縣府、公所及鄉農會共 同擔任輔導及基礎建設的角色。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園區內設有六處木 造觀景亭臺。富里鄉公所以金針花的各種別稱雅號,為各亭台題匾:「黃花」、「鹿 蔥」、「萱草」、「丹棘」、「療愁」、「忘憂」。

近幾年來赤柯山與六十石山這兩處金針山已經成為花蓮縣吸引遊客的重要 風景點。不過,金針產業近年來經營方面遭受許多困難,導致金針農的生計面臨 極大的危機,農民爲求生存,在政府「一鄉一特產」的輔導下積極尋求轉型。

(二)金針生產轉型之主要因素

影響金針山農民轉型經營休閒業之因素主要為:大陸走私進口金針,使得金 針價格跌落成本之下;金針加工二氧化硫殘留問題,引起消費者恐慌,導致金針 滯銷;加入 WTO,政府關心農民受到衝擊;此外,還有租借攝影愛好者房舍,

啟發經營民宿之動機等。

1、走私進口的衝擊

國產金針長期受到大陸轉口「港針」的低價競爭,每年走私進口之金針乾製

(24)

品總量約 90 萬公斤,大陸乾金針批發價約每公斤 130 元,零售價約每公斤 250 元。導致西部地區金針園大都已廢耕轉作,而花東地區的金針農已經將部份金針 園轉作茶樹。花東的金針,以花蓮的赤柯山、六十石山,以及台東的太麻里為主 要產地。(花蓮縣政府,1999:1。)

金針是花蓮地區重要經濟作物,以乾金針為主要產品,平時管理粗放,除採 收期外皆無生產。金針需要依賴人工採收,成本昂貴,一般採收工資為每台斤 10 元,每公斤金針乾需 170 元之採收成本,佔金針批發價之 35﹪。近三年國內 生產成本平均每公斤 257 元,而大陸金針成本僅約 40 至 100 元左右,台灣金針 成本高於大陸金針約 3-5 倍。東部金針園面積共約 900 公頃,賴以維生的農民有 300 餘戶,產量 800 餘公噸,產值近 4 億元。由於廉價走私金針充斥,使近幾年 國產金針價格大貶:1998 年調查生鮮金針批發價每公斤約 50~60 元,零售價約 80 元/公斤,金針乾品的產地批發價每公斤 400~500 餘元,零售價約為 700~750 元/公斤;但是因為走私進口之故,金針乾品價格下滑至目前僅 130 餘元,已不 敷生產成本(農委會,2002)。近年來國產乾金針已飽受走私進口大陸貨之衝擊,

未來若開放大陸產品進口,國內金針產業競爭力極度不足。

表 3-9 花蓮縣、台東縣金針菜主要產區、產量統計表

種植地區 種植面積 年產量 產值 備註 玉里鎮赤柯山(含竹林山)250 公頃 25 萬公斤 1.25 億 玉里鎮平地 50 公頃 5 萬公斤 0.25 億 玉里鎮樂合地區 20 公頃 2 萬公斤 0.10 億 富里鄉六十石山 230 公頃 23 萬公斤 1.15 億 台東縣太麻里山區 105 公頃 10 萬公斤 1.00 億 台東縣金峰鄉山區 180 公頃 20 萬公斤 4.20 億 合計 835 公頃 85 萬公斤 4.20 億

1. 台灣東部以海拔 800 至 1000 公尺為主要種植區 域

2. 一般每公頃山坡地年產 量約 700 至 1200 公斤 3. 產值以每公斤 500 元計

價 資料來源:花蓮縣政府,1999:98。

2、金針加工二氧化硫殘留問題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於 1998 年九月出版之「消費者報導」報導金針 乾製品之二氧化硫殘留問題,消基會檢測之十四件市售金針乾製品皆超過

500ppm 標準(大部分檢測樣品在 10,000~20000ppm,最高達 30,000ppm 以上)。 此訊息公佈後嚴重打擊金針產業,造成消費者恐慌與金針乾製品滯銷。

金針菜是採集金針於開花前一天之含苞花蕾,可作為生鮮蔬菜,亦可加工製 成農特產品之金針乾製品,以耐儲存及運銷。但金針鮮蕾採收後花蕾上的酵素仍 存活,半日內若不殺菁浸漬加工處理將酵素破壞,其花蕾會迅速變為黑褐色。金 針在加工的過程中會有二氧化硫殘留,但依規定不能超過食品添加物之標準

(25)

0.5g/㎏。1997 年衛生署曾於花蓮和台東抽購市售與產地金針乾製品,發現二氧 化硫殘留超量者高達 84.3﹪(59/70),其中花蓮縣為 74.3﹪(26/35),台東縣為 94.3﹪(33/35);花蓮縣衛生局於 1998 年抽驗市售乾金針製品,二氧化硫殘留超 量亦高達 94.4﹪(34/36)。

因二氧化硫殘留超量事件,花蓮縣由專家學者緊急成立「金針緊急處理小組 成立」,建議衛生署修訂「金針乾製品二氧化硫殘留標準」,研訂「標準加工作業 流程」,農委會補助農會設置「共同金針加工場所」設備,以產製符合衛生標準 之商品。目前花蓮的乾金針製品已皆能符合檢驗標準(花蓮縣政府,1999:46)。

花蓮地區玉里赤柯山及富里六十石山農民加工乾金針流程如圖 4-4:

圖 3-7 玉里赤柯及山富里六十石山農民加工乾金針流程 資料來源:(花蓮縣政府,1999:18。)

3、進入 WTO 的衝擊

乾金針目前為管制進口貨品,現行稅率 37.5%,依據 WTO 入會諮商結果,

入會後金針採關稅配額管理措施,入會第一年配額量 40 公噸,逐年增加至 2004 年為 101 公噸,配額內稅率為 22.5%,配額內數量採標售進口權利方式分配;配 額外採從量稅,即採取進口產品依重量課徵稅金,入會第一年關稅為每公斤 68 元,並逐年調降至 2004 年為每公斤 58 元。入 WTO 後第一年進口量至少一百公 噸以上,產地價格將會下跌 28%,產值亦將減少 44%。(農委會,2003)因此農 業局鼓勵金針花農轉業,農委會並建議發展精緻農業。面對進入 WTO 對金針產 業之衝擊,政府生產運銷調整策略如下:

(1)改變經營型態:輔導金針乾製品加工改為生產金針鮮蕾或鮮金針碧玉 筍,另開發休閒園藝、觀光農園。

(2)獎勵廢耕造林:比照文旦廢園方式,獎勵針農廢耕,每公頃核發獎勵 金 20 萬元;另對非法佔用林班地之針農恢復造林。

(3)加強產銷班隊整合,輔導農民共同作業,降低生產成本,以提高競爭 力。

(4)輔導生產條件較佳之針農配合各項採收後處理技術之改進,提升產品 品質及建立品牌。

(5)建立國內產量與進口量監視預警制度,防範產銷失衡。

(6)輔導地區農會或產銷班共同作業,建立省工大型分級包裝作業線。

(7)發展多元化運銷管道,同時供應批發市場及超市、直接消費戶等,並 加強辦理宣傳促銷活動。

(8)加強進口之檢驗即檢疫措施,確保產品之衛生安全。

金針原料 亞硫酸氫鈉溶液 日曬 熱風乾燥 金針乾製品

(26)

(9)遇有因進口而造成損害時,依據「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辦法」之規 定辦理救助。此外配合低利貸款,協助農民改善生產設備。(花蓮縣政府,1999,

頁 11)

4、為了方便攝影協會活動

攝影協會常有許多人到金針山取景攝影,但是常苦於無處住宿,於是向金針 山的部分農民出租或出借房舍,引發金針山的農民經營民宿與餐廳之想法。

本研究樣區選取六十石山的益順金針園區與赤柯山農場的金針園區為研究 對象,因益順金針園區和赤柯山農場的負責人最早有經營休閒農園的構想,且多 次與政府協調溝通,可說是此二處金針園區的意見領袖。

(三)轉型過程與困難 1、六十石山益順金針園區

花蓮縣農業局在 2000 年開始輔導六十石山的金針山休閒農園轉型,富里鄉 農會也舉辦四、五千人的登山活動予以支持。

圖 3-8 花蓮富里鎮六十石山金針花專業區「益順休閒農莊」研究案例之位置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描繪,2004 年

六十石山土地屬於國有財產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陸續協助建設硬 體設施,建造數座觀景台、停車場等。2001 年起六十石山的金針園區有 12 家附 設民宿。可是當時農家改建民宿並無全盤規劃,導致無計畫式的改建,簡陋且與 環境互不協調的鐵皮屋突兀的立在一片美麗的金針園中,之後僅能協調屋頂的形

(27)

式都建為紅色的斜屋頂。本研究樣區為益順金針園區。益順已經經營金針園 40 年,現任園主為第二代,原為中醫師,在接手長輩金針園之後於 1998 年轉型休 閒園區。園主是六十石山的意見領袖,在爭取政府的協助方面也經常由其帶領農 民。園區的特色除了景觀優美之外,還有夜間導覽及解說的活動。

2、赤柯農場

本研究樣區名稱為赤柯農場,面積 8 公頃,在 1964 年起即開始經營,2000 年開始轉型經營民宿,現在是玉溪農會輔導的農家。在赤柯山的農戶約有 80 家,

是台灣三大金針山(玉里赤柯山、富里六十石山、台東太麻里)中最多的。

圖 3-9 花蓮玉里金針花專業區「赤柯農場」研究案例位置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描繪,2004 年

赤柯山區土地屬於林務局,林務局與農戶每九年簽約一次,此處因是國有林 地無法貸款,因此在設備方面無法有效改善。赤柯山的景觀比六十石山更原始,

但是也更簡陋,只見鐵皮屋散立各處;不但登山的山路無法像六十石山般的平 整,連道路指標也不完整,道路指標為農民自製,較為簡陋,赤柯山有書寫為「赤

(28)

科山」、「赤嵙山」與「赤柯山」等。本區無觀景台,停車場則為農家自行闢建。

(四)轉型後之經營管理 1、資本投入:

(1)六十石山益順園區

區佔地約 9.7 公頃,轉型休閒園區的成本約一千多萬元,資金來源為獨資,

但有向銀行貸款。投資的硬體設施為可容納 200 人的餐廳一間、20 間房間,共 可容納 90 人,平均房價為 1200--3000 元。假日時將曬金針場改變為停車場,此 外在大廳旁還有空間極大的產品販賣部一間。

(2)赤柯農場金針園區

園區佔地 80 公頃,轉型休閒園區所投入的成本約 100 多萬元,硬體設施有 房間 11 間,可容納 46 人,平均房價為 1400--2800 元。餐廳一間,可容納 100 人,還有一間規模不大的產品販賣部。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因土地屬國有林地 無法貸款,赤柯農場以山下自有房舍向農會貸款。

2、人力資源投入:

(1) 六十石山益順園區

旺季時固定人力為 10 人,人力一半是家族成員,另雇用 5 人。園區的金針 有一部分不採收,放任開花;一部分轉包給農民種植,本園區只單純經營休閒農 園,所以人力比未轉型時減少。包給農民種植之金針,在農民收成之後,園區向 農民保證收購販賣。員工薪資每月約 30,000 元,工讀為 15,000-20,000 元。人力 成本佔全部成本的 10﹪左右。人力來源為家族介紹或是親友介紹,員工皆為富 里鄉的居民。本園區未雇用原住民。人力訓練方面有自行訓練與政府協助訓練民 宿之經營、服務。

(2)赤柯農場

人力資源用在經營民宿、餐飲方面有 7 人,比原來人力增加約 4 人。員工薪 資約 25,000 元,臨時工或工讀為 18,000-20,000 元。人力來源為家族成員或親友 介紹。員工皆為玉里鎮人,採收金針的員工全部是原住民。人力訓練方面有自行 訓練與接受政府職業訓練。

3、促銷:

二者皆以網路促銷和辦活動促銷為主,每年約辦理一次的親子活動或登山活 動,促銷後遊客有明顯的增加。

4、政府資源投入:

(1) 六十石山

政府對整個六十石山金針園區的資源投入為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設立觀景 台、停車場,水土保持局協助水土保持,縣政府協助整修道路等。政府在軟體的

(29)

協助為協助宣傳、協助貸款、協助訓練人力、協助辦活動等。

(2) 赤柯農場

因赤柯山為國有林地,無法興建設施,尤其道路亦爭取多年才得以整修(在 2004 年已整修完工),遊客與業者皆抱怨連連。政府在軟體方面的協助為協助訓 練人力、協助產銷加工。玉溪農會認為對赤柯山的業者已盡其所能積極爭取國有 林地解編,也爭取納入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管理,但是卻徒勞無功。而金針業 者則抱怨玉里鎮公所與玉溪農會未盡力輔導

1)

5、經濟產出:

(1) 六十石山益順園區

因園區的金針種植已經包給農民,因此園區收入完全為遊客方面的收入,其 中住宿收入和餐飲收入約為 2 比 1。

(2) 赤柯農場

赤柯農場的農產品收入約佔 50﹪,住宿和餐飲收入約佔收入的 50﹪。

6、轉型後的成果滿意度與對政府的期望:

(1) 六十石山益順園區

對轉型後的成果感到滿意,對政府的輔導也感到滿意;但是認為園區的美化 不足,生態解說不足,對政府期望能做好六十石山的整體規劃。在法令方面,希 望國有財產局能夠鬆綁、協助業者合法化,颱風季節或農作欠收時可減少稅負等。

(2) 赤柯農場

對轉型後的成果感到滿意,但是對政府的輔導感到非常不滿意,認為政府最 大的錯誤是未請專家協助規劃園區,導致園區景觀凌亂。又因國有林地的限制而 無法貸款,設備無法改善。道路指標闕如,也無觀景台等。此外希望政府降低稅 負,以及協助觀光旅遊的宣傳。

7、優缺點分析

(1) 水的問題:六十石山的缺點在於水的問題,因為沒有溪流流經,平常只靠 一些山泉水;在旺季時若未下雨,則有缺水之虞。赤柯山則因有高寮溪流經,故 不論在灌溉或供遊客使用都沒有問題。

(2) 公共設施:六十石山有很好的公共設施,觀景台可以居高臨下,俯瞰整個 六十石山,並有極大的停車場。因為攝影協會反應攝影時總是會拍攝到四處林立 的電線桿,因此六十石山目前已經完成電線地下化,未來預計將所有的電信或其 他線路改為地下電纜;而為了解決飲用水的問題,計畫接自來水管線。其次更有

1)

由金針產銷來看農會輔導金針農的狀況。玉溪農會輔導金針產銷班兩班,班員 27 人,富里鄉

農會輔導金針產銷班四班,班員人數 68 人。玉溪農會金針產銷班因未辦理共同運銷,其產品

經由中盤商、零售、農會管道運銷之比例分別為 80﹪、15﹪、5﹪。富里鄉農會因有辦理金針

乾製品共同運銷作業,其產品經由中盤商、零售、農會運銷之比例分別為 30﹪、10﹪、60﹪。

(30)

討論自羅山地區建造纜車至六十石山,交通部目前傾向以 BOT 方式興建,但是 也有來自環保團體的反對聲音,因此纜車計畫是否興建尚在研究階段。

赤柯山的公共設施缺乏,使其發展潛力受限;但是赤柯山因其自然環境資源 景觀極具特色,仍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休閒遊憩區最重要的是自然景觀資源,赤 柯山只要在人為設施方面多加強,例如觀景台等,並注意設施與環境的協調性,

日後仍大有可為。

(3)農舍聚落凌亂:此二處最為美中不足的是農舍建築皆為雜亂之鐵皮屋,破 壞視覺美感。此二處景觀優美,甚至可推廣成為國際級的觀光區,政府應積極協 助改善此凌亂之現況。

(4)土地及管理權屬問題:六十石山土地大多屬於國有財產局,也有部分屬於 私有地,因此建築自有農舍與擴建民宿較無問題。赤柯山土地屬於國有林地,居 民與農會一直向林務局爭取解編,但都無法獲得滿意結果;而承租國有林地必須 有 60﹪的土地用來造林,居民大片種植金針,已經達到了違法濫墾的程度。

(五)發展潛力評估

如文獻所述,休閒農漁園區的設立必須具備基本條件才有發展性,園區的基 本設施與周邊環境的配合度適宜,才有好的發展。因此本研究也對所有的樣本案 例作實地考察,並已學者所建立之評估表加以評估。

王小璘、何友鋒、詹雅萍(1997)等曾訪問專家意見,對休閒農園的地理區 位、環境資源與硬體設施建立一個整體評估準則表(表 4-8),並以彰化縣田中鎮 全部的休閒農業作兩階段評估,並提出該鎮未來發展全鎮休閒農業的地區及開發 優先次序。第一階段

2)

是評估基地的 1.交通可及性 2.公共設施服務範圍 3.聚落分 佈密度 4.土地使用類別 5.當地旅遊據點 6.鄰近旅遊據點 7.整體景觀品質 8.灌溉系 統 9.農業資源吸引力等九個項目。

因為此一評估準則適用於休閒農漁園,所以本研究將採用此一準則的第一階 段評估法,本研究亦擬以此評估表對所有的休閒樣區硬體與周邊設施作評估。六 十石山的評分如表 4-9,統計其總分數為 32 分,屬於較佳的第Ⅰ級。赤柯農場的 評分如表 4-10,統計其總分數為 30 分,屬於第Ⅰ級,兩者發展潛力差距不大。

表 3-10:休閒農園評估準則表

2)

第二階段評估因子與準則是 1.居民及農民意願 2.經營決策。

數據

表 3-3:台灣地區農、林、漁、牧生產總值結構 結構比(%) 民國 農業生產總值 (千元) 農作物 林產 漁產 畜產 1956 13025315 66.08 5.04 9.24 19.64 1961 28382532 64.63 5.04 8.89 21.43 1966 40045993 63.44 5.52 9.65 21.38 1971 55809642 53.84 5.68 14.96 25.52 1976 133569455 53.04 3.28 16.14 27.54 1981 238466760
表 3-7 花蓮縣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次 年 遊客人次 上年度 遊客人次 增減數 成長率(%) 1992 年 1,285,082 936,269 348,813 37.26 1993 年 1,504,005 1,285,082 218,923 17.04 1994 年 1,139,969 1,504,005 -364,036 -24.20 1995 年 1,327,350 1,139,969 187,381 16.44 1996 年 1,395,674 1,327,350 68,324 5.15 1997 年
圖 3-6 赤柯山與六十石山金針專業及休閒產業區位置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描繪,2004 年 六十石山金針種植面積廣闊(約 230 公頃),政府為發展農業產銷制度的建 立,遂於六十石山金針園區內成立四個產銷班組織,並由縣府、公所及鄉農會共 同擔任輔導及基礎建設的角色。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園區內設有六處木 造觀景亭臺。富里鄉公所以金針花的各種別稱雅號,為各亭台題匾: 「黃花」 、 「鹿 蔥」 、 「萱草」 、 「丹棘」 、 「療愁」 、 「忘憂」 。 近幾年來赤柯山與六十石山這兩處金針山已經成為花蓮縣
圖 3-10 吉安鄉休閒樣區位置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描繪,2004 年 (五)發展潛力評估 圖 3-13 秀朗蘭園環境資源與發展潛力評估表 因子 內容 優(4 分) 可(2 分) 劣(0 分) 與主要道路之距 離 距離主要道路 500m 以內 道路寬度 雙向二線道 道路分佈密度 1 條道路通過交通可及性(共 16 分) 道路網路分佈 有 1 個交叉點 公共設施服務距 離 公共設施距離 1000m 以外公共設施服務範圍 (共 8 分) 公共設施數量 1000m 以內無公共設施 建物密度 建物密度在 10-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國立花蓮特殊教育學

一般而言,物質的黏度與流體間的凝聚 力和分子間的動量轉移率有關。液體分子與

一般而言,物質的黏度與流體間的凝聚 力和分子間的動量轉移率有關。液體分子與

(三) 學校經營理念及計畫乙份:本文為 12 號字,行距 20pt,5000字為上限,內容應包 含: 學校與社區背景介紹、

4.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符合之種苗 業登記證、符合農業發展條例第3條規定 之農民或農民團體證明文件、具備蘭花產 業經營事實之事業單位證明、具備食用蕈

[r]

同時具備 非自願離職身分之特定對象失業 者,依就業促進津貼實施辦法第29條第2項 規定,應 優先依非自願離職身分參加

同時具備 非自願離職身分之特定對象失業 者,依就業促進津貼實施辦法第26條第2項 規定,應 優先依非自願離職身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