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PDF不要再有下一次停電,我們該做什麼?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PDF不要再有下一次停電,我們該做什麼?"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021年12⽉29⽇

不要再有下⼀次停電,我們該做什麼?

轉載⾃地球公⺠通訊35期;文:蔡中岳(地球公⺠基⾦會副執⾏⻑)

「你那邊停電了嗎?」

20年前網際網路、⼿機還不盛⾏的時代,每逢颱風天家裡總會準備蠟燭,在風雨交夾 的時刻擔⼼停電的到來,那些漆⿊的夜晚,⼀般市⽤電話仍可通話,親友間透過通訊 連結,等待復電。曾幾何時,21世紀的台灣在⼀週內分區限電兩次,差別是有國家警 報的響起,但社群媒體上哀嚎不⽌,店家擔⼼冰箱裡的食材壞去,⼯廠煩惱產業鏈斷 掉,瞬間跳電對電器⽤品的傷害,燥熱天氣無法降溫,憤怒的情緒直指政府。

過往在能源演講時,時常會問聽眾是否認為台灣缺電?每場講座總有⼈舉⼿,⽽問到

⼤家對於「缺電」的定義時,答案卻都五花八⾨。普遍的答案是:「我需要電的時候 都要有電。」然⽽,5⽉中確實讓台灣部分的⼈需要電的時候沒電,「台灣是不是缺電 了?」這個疑問句在5⽉變成了肯定句,政府說電網不穩、調度問題讓⺠眾霧裡看花,

只要給台灣穩定的電就好。

(2)

什麼是缺電?缺電燈號亮綠燈為何還停電?

政府、台電的電⼒供應出了⼤問題,無庸置疑,但得釐清問題才能找到改善跟解決之 道,讓台灣不再停電。若簡單回答問題,就是5⽉⽤電量超乎預期、台電的電⼒調度出 問題、缺⽔讓⽔⼒無⼒救援,加上臨時的機組故障的複合因素下造成的狀況。電⼒的 特質是要即發即⽤,如果沒有儲存電⼒的設備,那多發也就是浪費,少發就會缺電,

但每天不同時刻的台灣整體⽤電量都不同,如何控制好發電、⽤電之間的平衡,是穩 定供電的基本要素。

⽽發電端每天都會計算我們的備轉容量率,簡單來說是⼀天當中能發電的量,要比最 尖峰⽤電量的時刻(通常是中午)還多,⽽單⽇尖峰時刻多出的發電量當分⼦,預估 的尖峰⽤電量當分⺟,出來的比例就做備轉容量率,超過10%就是綠燈,讓臨時出意 外的時刻可以有電⼒補上,但顯然綠燈是個假象,不然⼀週兩次綠燈怎麼還停電?

⼀、⽤電量超乎預期,今年5⽉已有兩天進入史上⼗⼤尖峰⽤電排⾏榜

台電多半是⽤推估⽤電尖峰量,回頭準備備轉10%左右的發電設備,從台電網站可 知,照歷年經驗,估計到7、8⽉會⾯對更嚴峻的⽤電挑戰,所以在調度上,5⽉並不 是全部發電設備可以⾺上發電,有哪些機組可以歲修,哪些必須要上場,這些安排都 是在之前排定的,臨時調度很困難,很顯然,無論是5⽉13⽇或17⽇,台電都低估了5

⽉的尖峰⽤電量,這跟最近氣溫拉⾼、缺⽔等極端氣候很有關係。

從台電釋出的未來⼆個⽉電⼒供需預測,7、8⽉會是更嚴峻的⽤電挑戰。圖片來源:台電電⼒供需

資訊

(3)

從數字上來看,5⽉17⽇開始的週⼀到週五,有三天進入台灣史上單⽇尖峰⽤電量的 前⼗名,其中5⽉21⽇第三名,5⽉19⽇是史上第四名,5⽉17⽇史上是第八名,⽤電

⾼峰跟⽣活形態、經濟發展熱度都有關,短時間內也難證明是否與防疫在家辦公增加 耗電量有關,但相較於過去都是7、8⽉的⾼峰,今年5⽉的尖峰⽤電量,更令⼈擔憂 真正夏季來臨的吃緊。

⼆、調度出問題,供電穩定燈號形同虛設

但若從數字看,明明5⽉19⽇的尖峰⽤電比停電的5⽉13⽇或5⽉17⽇多,為何是那兩 天停電呢?其實就跟調度很有關係。⽤⼤家喜歡看的籃球賽為例,我們的⽤電調度,

跟NBA的調度很像。本來預估快要到季後賽時(7、8⽉),在例⾏賽的最後階段會把

⼀些球員做適度調整,⾯對過去的⼿下敗將,派出會贏的陣容就好,但殊不知對⽅第 三節突然急起直追,超過歷年來的最強實⼒(⽤電量),再加上場上的球員臨時受 傷,休息區的球員要不是今天沒登錄,輪休調節體⼒,要不是⼩傷沒養好,所以在這

(4)

在電⼒調度上,低估不會只是⼀天的問題,歲修的機組不可能臨時⾺上發電,也就是 最近氣候條件不變的狀態下,缺⽔跟酷熱的5⽉將會持續讓我們的供電風險提⾼。5⽉

18、19⽇都有新聞指出下午或傍晚可能分區限電,唯⼀的差別是從CD組改成EF組,

但這兩天負責調度的台電與經濟部繃緊神經,少部分⺠眾有意識的「共體時艱」,在 尖峰⽤電時減少電⼒使⽤,⼯業端也配合需量競價措施來減少尖峰⽤電,所以分區限 電沒有發⽣。

三、機組故障意外,燃煤無法快速補上電⼒

照經濟部⽬前公布的資訊,5⽉13⽇的停電事件,是因為⼈為誤觸,使得在⾼雄路⽵

的變電所匯流排故障,進⽽導致鄰近這個變電所的興達電廠及遠處的通霄電廠部分因 為安全關係⽽跳脫,類似家裡冷氣、微波爐、烤箱⼀起開,瞬間⽤電量⼤增,保險絲 燒掉所以跳電的概念,但發電設備沒有故障。跳脫的電⼒約占當⽇供電的6.1%,但⼜

因預估失準,尖峰⽤電量超過預估值近5%,所以全國400萬⽤電⼾限電五⼩時。

5⽉17⽇的停電事件,除了預估失準,單⽇尖峰⽤電量創新⾼外,興達電廠⼀號機在 中午故障也是原因之⼀,但故障的當下沒有限電,直到晚上20時50分才開始50分鐘的 分區限電,跟調度很有關係。

四、救援無⼒,燃氣已全開,缺⽔讓⽔⼒無法⽀援

臨時故障的電⼒需要由可以快速發電的電⼒設備來補⾜,在所有設備中,具有升降載 快速且彈性的,就以抽蓄⽔⼒最佳,其次是燃氣發電。簡單來說,抽蓄⽔⼒就是應對 臨時缺電的最⼤救援,也是儲能設備,概念就跟電池很像,必要時拿出來⽤,但⽤完 也就會沒了,所以量不在多⽽在即時救援能⼒。

若以台電每天提供的發電量圖可發現,早上的抽蓄負載是「負值」,也就是我們利⽤

電不吃緊的時間,把⽔⽤電先抽起來,在需要⽤電的時刻把⽔放下去發電。

(5)

抽蓄⽔⼒發電為「負值」,是臨時缺電的最⼤救援。圖片來源:台電系統各機組發電量

通常⽇尖峰(也就是⼀天⽤電最多的時刻)因為有太陽光電,越熱⽤電量越⾼,光電 發電量也越⾼,所以真正尖峰可以撐過去。到了沒有太陽時,⼤多數的⺠眾下班放學 回到家,遇到熱烘烘的房⼦,先開電扇、冷氣降溫,同時廚具打開準備晚餐,電⼒需 求上有個次尖峰,這個次尖峰沒有太陽光電⽀持,備⽤電⼒就格外重要。

(6)

5⽉17⽇停電事件中,下午因為興達⼀號機故障,⾯對尖峰時先使⽤了抽蓄⽔⼒,但 因極端氣候下的缺⽔,準備了⼗組抽蓄發電僅有不到五個可以使⽤,⽽僅有的⽔⼒已 經被釋放完撐過第⼀輪,⾯對次尖峰已經無⼒救援。⽽本來壞掉的燃煤因為升降載 慢,電⼒從午後修好但到晚上還沒全部回來,所以必須分區限電50分鐘,若當時還有 抽蓄⽔⼒可以⽤,或許就能撐過去,但我們最終只能等待燃煤機組回來,並且⽤電量 下降,才得以緩解。

「不要再有下⼀次停電」,我們該做什麼?

⼀、電⼒基礎設施總體檢,發電、輸配電風險降⾄最低

回頭體檢兩次分區限電的議題,在個別問題上,5⽉13⽇停電中,⼈為疏失是現在的

⽅向,雖然有⼈質疑此種說法是找⼈背⿊鍋,但因為輸配電設備故障讓電⼒供應出問 題,短期因應的⽅法,是重新體檢現有的輸配電基礎設施,尤其同樣的故障也可能出 現在核電廠、其他燃煤或燃氣電廠、甚⾄再⽣能源,任⼀電廠臨時跳脫都有其風險,

就像因為保險絲燒掉,家裡的電腦突然被關機對電器都有損害,但不同發電類型發⽣

連帶意外造成的後果也不同,應該盡量避免災害的發⽣。但⻑期來說,我們該檢討整 體⼤電網的設計及建設分散式發電設備並與智慧電網連結,讓電⼒不要在輸配的過程 中逸散。

⽽5⽉17⽇的缺電中,不單純只有興達故障的原因。但任何發電設備的故障都應該重 視,屆齡除役的興達電廠縱使有好的歲修,故障的機率仍偏⾼。電⼒設備的「浴缸曲 線」,指其使⽤時,剛開始⽤跟快屆臨除役時,較容易發⽣問題。所以台灣五年內使

⽤期限到期要除役的老舊電廠,如:興達燃煤、⼤林五號機、核⼆、核三、協和電 廠,都應該好好安全檢查。

(7)

⼆、⾯對⾼溫、缺⽔的極端氣候,因應並檢討備轉容量的計算⽅式

極端氣候成為我們當前⾯對供電的最不穩定因素。近期⾼溫讓我們⽤電量不斷創下史 上5⽉新⾼,缺⽔則讓抽蓄⽔⼒發電無法發揮效果,導致救援失靈。在短時間缺⽔無解 的情境下,台電要把能⽤的⽔⼒才算是備轉容量,務實⾯對供電問題,⽽不是在缺⽔

的情境下,把虛有其表看似可以發電的慣常⽔⼒、抽蓄⽔⼒納入綠燈中,最終無⼒⾯

對。

這樣的情境並非台灣特有,如同年初德州⼤雪造成的缺電⼀般,未來氣候變遷、極端 氣候事件對電網的挑戰都更難預期,有沒有比備轉容量率更好的風險管理、計算⽅

式,更彈性應對極端風險與快速恢復電⼒的能⼒,都值得檢討,另外精準的天氣預 報,也是增添我們應對能⼒的關鍵。

三、誠實⾯對開發新電源計畫

⺠眾對於停電的反應,直覺就是缺電,必須開發新電源。確實,台灣也持續要開發新 電源,但不是因為發電量不夠,⽽是要讓老舊、污染的舊電廠退休,換成乾淨且更能 配合彈性調度的能源,⽽開發的量也得重新謹慎評估。

對台灣⻑期供電來說,全世界都正在建置再⽣能源,甚⾄在2050淨零碳排的⽬標中,

幾乎都要達到100%再⽣能源的發展路線上,以再⽣能源優先進入電網的安排,我們需 要更多儲能的發電設備,強化電網的韌性。

⽽綠電建設更刻不容緩,近年因為政府⼤⼒發展太陽光電,所以在5⽉17⽇事件中,

幸好有太陽光電,否則無法撐到晚上才限電,在太陽光電的發展下,不到三年內這次 的夜尖峰(少了太陽後)缺電將是供電穩定主要課題。新電源的開發不會僅有再⽣能 源,在轉型過程中,可彈性搭配再⽣能源使⽤,快速升降載的燃氣發電也應該好好佈 建,譬如始終被盧秀燕市⻑阻擋的台中新燃氣電廠,⼜或者桃園⼤潭的三接計畫。

四、努⼒抑制尖峰⽤電,不能任由其攀升

除了管理、應對、建設外,這些年不同國家都有⼈⾼聲疾呼:省電就是最好的發電設 備。若我們想像的「不缺電」,是在全球前五低的⺠⽣電費、⼯業⽤電下,所有⼈冷 氣調成16°C,⾼耗電產業無⽌盡擴張都不缺電,那⼟地有限的台灣⾯對需索無度的⽤

電量,終究可能缺電。

2020年全球的碳排、⽤電都因為疫情⽽下降,⽽台灣整體⽤電量卻比2019年提升 2.07%,根據能源局資料,⼯業⽤電成⻑2.07%(約30.5億度電),住宅⽤電成⻑

6.4%(約31.2億度電),這兩⼤部⾨的增加讓我們沒有餘裕停下腳步謹慎開發電源,

得應急地執⾏原有計畫,並非責怪⺠眾⽤電,因為這與極端氣候都有直接相關,但政 府也必須不斷提醒⺠眾節電的重要。

(8)

整體⽤電的成⻑讓台灣沒有餘裕停下腳步謹慎開發電源。圖片來源: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

2020台灣能源情勢回顧

在⼯業端,當⽤電吃緊時,政府需量競價機制應該更早、更謹慎地進場,讓尖峰⽤電 得已抑制;在⺠⽣端,節電政策、設備汰舊換新的經費,都不能停下腳步。

更嚴肅地,對於台灣這個能源超過95%靠進⼝,但⺠⽣、⼯業⽤電卻是全世界電價前 五低的國家來說,現況下的低電價曾造就部分優勢,⽽今在全世界講求減碳的趨勢 中,無論⼯業或⺠⽣端,政治⼈物應該有勇氣謹慎討論,調整合理電價的議題。⺠⽣

⽤電端,現況的級距落差拉⼤,或智慧電表加裝後的時段差距,讓以價制量的效果得 以發⽣。⽽⼯業⽤電,台達電創辦⼈鄭崇華多年來都疾呼,電價要調漲,並表⽰「現 在是納稅⼈補貼⼤⼾,價格越便宜,⼤家拚命⽤,很不合理。」企業都敢說話了,政 府更得加緊跟上。

⾯對事實,不依賴核電才能不缺電。

無論是否認知停電事件為缺電,台灣社會特別的是,每逢電⼒設備出狀況的同時,最 容易引起的討論,總是近期尖峰⽤電都占不到10%供電量的核能。

近⽇停電事件中,擁核派操弄核三廠的安全問題,若以上述供電調度的比喻,核三就 是個做領⾼薪的過氣明星球員,該要他上場的時候那邊痛、這邊痛,拖累整⽀球隊。

這是過去依賴核電的代價!甚⾄,過去⾺政府時期獨尊核電、丟了⼀堆錢蓋無⽤的核 四,那些資源要是拿來投資其他發電設備,今天就不會陷入此困局,擁核⼈⼠非但不 反省,唯⼀解決⽅式就是重啟核四,實在令⼈憤怒。

核四廠在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發電,無助現況解決。⻑時間來說,要花⾄少800億,

在建照過期、需要重做環差、還得在蓋出符合福島後的耐震係數電廠、找零件、找廠

(9)

商、安全測試等條件下,2030年前都無法發電,同時,2019年監察院的調查⼜再次有 學者證明,核四蓋在斷層帶上風險極⾼,⼜無法處理核廢料。同樣的錢跟時間放在其 他發電設備建設,甚⾄節能設備的補助,都⼀定有更好的效果與減輕不必要的風險。

能源政策牽涉範圍甚廣,在⾯對氣候變遷,全球拚減碳的架構下,台灣的能源轉型⽅

向是正確且為了未來30年的發展得徹底執⾏的,排除掉危險核電與逐步降低污染的燃 煤,電源的開發更該想好,除了發電外,健全的電網與智慧電表都需要有,更要搭配 節電的政策與⽅向,讓全⺠理解電⼒系統增添應對彈性,⽽作為調度電⼒總教練的政 府、台電,更應該記取教訓與損失,讓台灣有穩定與乾淨、進步的電⼒。

※本文轉載⾃地球公⺠通訊第35期

※點此回看系列專欄:【疫情下的氣候緊急時代--能源、⽔、森林專題】

氣候變遷 能源轉型 地球公⺠通訊

疫情下的氣候緊急時代──能源、⽔、森林專題|地球公⺠通訊第35期 停電 513全台⼤停電

★ 依議題類別瀏覽 | 環境政策 | ⽣活環保 | 公害污染 | 動物福利 | 環境經濟 | ⽣態保育 |

★ 依議題類別瀏覽 | 能源議題 | ⽣物科技 | 全球暖化 | ⼟地⽔文 | 永續發展 | 環境哲學 |

★ 依專欄類別瀏覽 | 最新專題│濕地故事│與野共⽣│⽣物多樣性│綠⾊消費│

maintained by TEIA / powered by drupal / enhanced by NETivism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際足總世界盃 (FIFA World Cup)

我是一個很喜歡將事情拖延至最後一刻才做 的人。記得有一次,有一份作業,老師讓我們三天

 不過以上所提的內容幾乎都會被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取 代,因此我們覺得這些功能能夠運用在一個沒有網路

• 以下我們將說明為什麼 average running time 會接近 bes t-case. • 假設很糟的一個狀況 :

 ……我們在人生的荒村僻鄉裏偶然相見,仿佛野寺古廟中避雨

不像其他天災,如颱風、海嘯、火山爆發等,大難臨頭前還有跡可循,可以

n  該竹日分夜合,取該竹做成一笛,吹奏時風雨 驟息、旱降甘霖,號為「萬波息笛」.

主持人 政府這邊他們想說,是不是在政策上面有什麼樣相對應的調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