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 山 科 技 大 學 機 械 工 程 系 學 生 專 題 報 告
步行機構之分析及製作
Analysis and Manufacture of Walking Mechanism
專題生:
4960H032 黃峻彥 4960H045 張維峻 4971H003 黃鴻恩
指導教授: 陳福成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Kun Shan University
Tainan,Taiwan,R.O.C.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年 五 月
目 目 目
目 錄 錄 錄 錄
摘要 --- I
一、前言 ---1
二、公式推導 ---2
三、結果 ---7
四、成品及應用 4-1 加工設備與材料---11
4-2 製作過程---11
4-3 製作時加工組裝注意事項---12
4-4 成品圖---13
五、結論 ---16
參考文獻 ---17
步行機構之分析及製作 步行機構之分析及製作 步行機構之分析及製作 步行機構之分析及製作
黃峻彥 張維峻 黃鴻恩 崑山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摘要
本實務專題參考 Theo Jansen 八連桿腿部機構的設計原理製作步 行機器模型,以六組相同八桿十接頭,具單一自由度的連桿組,藉由 馬達與齒輪的連結傳遞動力使之驅動步行機構。
本實務專題利用向量迴路法,分析計算曲柄轉動360°中各桿件所 在位置、本體仰角、著地腿水平位置、著地腿垂直位置以及足部行走 軌跡運動曲線。
在分析的過程中嘗試許多不同的連桿長度,後來發現八支連桿的 尺寸有相對的比例,些許的誤差會造成足部機構運轉不順利,甚至誤 差太大會導致卡住而無法運轉的結果,最後找到最理想的比例,製成 模型。
關鍵詞:步行機構、機構、連桿
一、前言
現今世界上常見的交通工具大多是以機電整合、油電混合的方式 與輪子結合而成;然而,為了讓工程車在各種艱困的環境下發揮最大 功能與效率,其移動方式、自由度及配重成了改善重點;例如:具備 一隻手臂的一般怪手無法開在陡峭的路面,若運用蜘蛛的足部機構,
並做兩個可單一旋轉的手臂(假設足部機構足以負荷重量);那麼,適 應地形的能力與工作效率就大大增加。因此,具有腿部機構的步行機
器(walking machine)因為具備適應崎嶇地形能力,逐日的受到重視。
步行機器可定義為:具有腿部機構,且以跨越的方式移動以達成 運動目的的一種機器。
這次的模型主要結構以木材製成,接頭則選用金屬材料,如果需 要承受更大荷重,結構與接頭則須替換更理想的材料。
二、公式推導
圖 1 腿部機構向量迴路圖
由圖 1腿部機構向量迴路圖中,可以推導出三個向量迴路方程式:
1 0
4 3
2+r −r −r = rv v v v
(1)
1 0
6 5
2+r −r −r = rv v v v
(2)
9 0
7 8
6+r −r −r = rv v v v
(3) 將上述方程式(1)分解成 X和Y方向,將分量方程式移項整理可得:
1 4 4 2 2 3
3cos r cos r cos r
r θ =− θ + θ + (4a)
4 4 2 2 3
3sinθ r sinθ r sinθ
r =− + (4b)
將式(4a)和式(4b)平方後相加可得:
0 sin
cos 4 1 4 1
1 +F +G =
E θ θ (5)
其中
2 2 1 2 4 2 3 2 2 2 1 1
2 4 2 1
2 2 1 4 1
cos 2
sin 2
) cos (
2
θ θ
θ
r r r r r r G
r r F
r r r E
− +
− +
=
−
=
−
=
由式(5)可求得輸出桿(桿4)之位置θ4的閉合解如下:
) (
tan 2
1 1
2 1 2 1 2 1 1
4 G E
G F E F
−
− +
±
= − −
θ (6)
接著將得到的結果代入式(4a)和(4b),可解得輸出桿(桿 3)之位置θ3為:
cos ) cos
sin ( sin
tan
1 4 4 2 2
4 4 2 1 2
3 r r r
r r
+ +
−
+
= − −
θ
θ θ θ
θ (7)
將上述的方程式(2)分解成 X和Y方向,將分量方程式移項整理可得:
1 6 6 2 2 5
5cos r cos r cos r
r θ =− θ + θ + (8a)
6 6 2 2 5
5sinθ r sinθ r sinθ
r =− + (8b)
將式(8a)和式(8b)平方後相加可得:
0 sin
cos 6 2 6 2
2 +F +G =
E θ θ (9)
其中
2 2 1 2 6 2 5 2 2 2 1 1
2 6 2 2
2 2 1 6 2
cos 2
sin 2
) cos (
2
θ θ
θ
r r r r r r G
r r F
r r r E
− +
− +
=
−
=
−
=
由式(9)可求得輸出桿(桿6)之位置θ6的閉合解如下:
) (
tan 2
2 2
2 2 2 2 2 2 2 1
6 G E
G F E F
−
− +
±
= − −
θ (10)
接著將得到的結果代入式(8a)和(8b),可解得輸出桿(桿 5)之位置θ5為:
cos ) cos
sin ( sin
tan
1 6 6 2 2
6 6 2 1 2
5 r r r
r r
+ +
−
+
= − −
θ θ
θ
θ θ (11)
將上述的方程式(3)分解成 X和Y方向,將分量方程式移項整理可得:
8 8 6 6 9 9 7
7cosθ r cosθ r cosθ r cosθ
r =− + + (12a)
8 8 6 6 9 9 7
7sinθ r sinθ r sinθ r sinθ
r =− + + (12b)
將式(12a)和式(12b)平方後相加可得:
0 sin
cos 8 3 8 3
3 +F +G =
E θ θ (13)
其中
) cos(
2 ) sin sin
( 2
) cos (
2
9 6 9 6 2 9 2 8 2 6 2 7 3
6 6 9 9 8 3
6 6 9 8 3
θ θ θ
θ θ
−
− + + +
−
=
+
−
=
+
−
=
r r r r r r G
r r
r F
r r r E
由式(13)可求得輸出桿(桿8)之位置θ8的閉合解如下:
) (
tan 2
3 3
2 3 2 3 2 3 1 3
8 G E
G F E F
−
− +
±
= − −
θ (14)
接著將得到的結果代入式(12a)和(12b),可解得輸出桿(桿7)之位置θ7
為:
cos ) cos
cos
sin sin
( sin tan
8 8 6 6 9 9
8 8 6 6 9 1 9
7 θ θ θ
θ θ
θ θ
r r
r
r r
r
+ +
−
+ +
= − − (15)
腿部機構的向量迴路圖,足部的位置坐標(Xp,Yp)可表示為:
10 10
6 6
1 r cosθ r cosθ
r
Xp = + + (16)
10 10
6
6sinθ r sinθ
r
Yp = + (17)
本體仰角:
−
= − −
2 1
2 1 1
tan x x
y
θ y (18)
其中
x1為前腿足部水平位置、x2為後腿足部水平位置。
y1為前腿足部垂直位置、y2為後腿足部垂直位置。
三、結果
根據前依章推導的公式,將θ3~θ9的各個位置角利用 MALAB程 式運算出來,將這些數據經過整理繪成圖形,如圖2、圖3 所示。
圖中顯示曲柄轉動時,各個位置角的變化曲線,因桿6 和桿7、桿 8 和桿9 分別平行;因此,θ6與θ7對稱、θ8與θ9對稱,即位置角相同。
前後腿左右對稱,三對腿各間隔120°,取tan−1之關係在180°和−180° 之間會作變化。
圖 2 前腳位置角
圖 3 後腳位置角
足部所產生的軌跡曲線是一個封閉的曲線,腿部的動作可分為支 撐段與跨越段的軌跡曲線,當足部接觸地面的時段為支撐段,在空中 且不與地面接觸的時段為跨越段。如圖4、圖5 所示,足部跨越距離 為85mm,足部抬起高度為23mm。
圖 4 前腳足部軌跡
圖 5 後腳足部軌跡
水平速度為行進間足部支撐段的運動速度,垂直速度則為行進間 足部跨越段的運動速度,速度皆以每120°為一週期循環。圖中瞬間下 降之線段是因換腳之關係。該線段愈短愈好,行走間愈是平穩,如圖
6、圖 7所示。
圖 6 水平速度
圖 7 垂直速度
行進時,仰角會影響整體的平穩性,在0°、120°、240°、360°時 仰角最大,60°、180°、300°仰角為最小,如圖 8所示;
圖 8 本體仰角
四、成品及應用
4-1 加工設備與材料:
鑽床、鍍鈦鐵鑽頭(1.25 分) 、砂輪機、砂紙 100 號、3 號 2 入電 池座、9V電池扣附10cm電線、方型推入式開關 2P2段、木片、螺帽、
插銷、彈簧墊片、鉛線、12V 60rpm 馬達(含減速機)、軸承套、模數 0.8齒數 50與60的齒輪…等。
4-2 製作過程
1.在鑽床的夾具換上鍍鈦鐵鑽頭,依序將木片上鑽孔及裁切所需 的尺寸和數量,分別為 50(mm)*60(支)、70(mm)*6(支)、80(mm)
*18(支)、90(mm)*12(支)、100(mm)*6(支)及固定桿110(mm)*3(支)
,再利用砂紙將所鑽的孔磨一下,除去毛邊。
2.將裁切過的各木片依序組裝,使用插銷、彈簧墊片固定成型,再 使用砂輪機將多餘插銷磨平,。
3.以鉛線代替曲柄將三組八連桿腿部機構組成;利用量角器量出 120°,使用鯉魚鉗彎抝,分別錯開120°,呈現120°、240°、360°, 再用木條固定前後支撐,最後避免曲軸在齒輪孔中打滑,在齒輪 上再鑽一個孔,將曲軸穿過以便固定。
4.馬達固定於木頭前支架上,3 號 2 入電池座、9V 電池扣、方型 推入式開關 2P2段固定於木頭後支架上。
5.在馬達轉軸與曲軸上分別裝上模數 0.8齒數50與 60的齒輪,使 用單心線以串聯方式連接乾電池與馬達,開關開啟後,以電壓 12伏特驅動馬達運轉。
4-3 製作時加工組裝注意事項
1.由於使用的木片數量不少,為求加工快速,通常會將好幾片相同 規格的木材堆疊在一起鑽孔;實際操作後發現,除了最上層的木 材鑽孔位置準確,堆疊在下面的木片因木屑的堆積而導致鑽孔位 置嚴重失準;此外,鑽孔的進給量不要一次太多,木片會裂開。
2.木材對接頭的摩擦力相對比金屬對接頭還要高,為了避免木材與 接頭因磨耗而造成木材損壞,無法添加潤滑液,但可以利用鬆配 合連結。
3.利用砂紙將所鑽的孔磨一下,以致接頭可順暢的旋轉便可。
4.彈簧墊片與接頭的連結是為了防止運轉時接頭掉落,在接頭上要 固定彈簧墊片時不可讓彈簧墊片碰到木材,否則會造成接頭難以 旋轉。
5.如果馬達驅動的動力小於可帶動齒輪的力量,則馬達軸心會在齒 輪孔中空轉。
6.馬達與齒輪在安裝時,要固定好否則只要有一小段的偏移就會造 成齒輪偏移,導致齒輪間嚙合不完全而運轉不順。
4-4 成品圖
本專題製作的步行機構其前視、仰視、左側及等角視圖,如圖 9、 圖10、圖 11、圖12所示。而馬達和齒輪組合如圖 13所示。
圖 9 前視圖
圖 10 仰視圖
圖 11 左側視圖
圖 12 等角視圖
圖 13 馬達
五、結論
將兩個八連桿腿部機構連結,稱為一組,則曲柄位置相隔角度等 於360°除以組數。以本專題為例,組數為3 組,故曲柄位置角度須相 隔120°錯開,且曲柄尺寸不得超過16mm否則將會干涉卡死。本模型 在行走間每秒可行走85mm,可跨越23mm的障礙物。
模型製作過程中,以八連桿腿部機構來說,木片尺寸的加工精度 要特別注意,否則在組裝時容易發生運轉不順;在鑽孔時,必須統一 加工,木片兩側的間距要一致,不然會造成木片的裂開,或是在組裝 時插銷與彈簧墊片無法精確的固定,導致偏位及干涉。
驅動部分是以馬達與齒輪之間的相互配合,若八連桿腿部機構的 干涉,會造成齒輪無法正常的運轉,馬達則會空轉,嚴重時會造成齒 輪在非嚙合狀態。
馬達的固定方式,需在兩側加擋塊,否則在運轉時,馬達會因扭 轉的力量而偏移,會造成八連趕腿部機構運轉不順。
參考文獻
[1] 洪青芝,混合八連桿型步行機器馬之機構設計,碩士論文,國立 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民國九十一年五月。
[2] 袁嘉廷,八連桿仿生步行機構設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動 力機械工程研究所設計製造組,民國九十八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