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毛斷阿媽的少女時代: 6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毛斷阿媽的少女時代: 6"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N55601 [Q]

發行人:李枝昌︱出刊日:民國 104 年 12 月 18 日︱發行所: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 :248 新 北 市 五 股 區 五 權 七 路 1 號 ︱ 電 話:(02)2298-2933 ︱ 傳 真:(02)2298-9766

毛斷阿媽的少女時代:

淺談 1920~30年代臺灣上層的女性生活圖像

DISCOVER TAIWAN

6

鄉原古統《臺北名所繪畫十二景》,兩位毛斷女上身是唐衫,下身是西式褶裙,穿著高跟 鞋和與服裝相搭配的絲襪,撐著代表身份地位的洋傘。

(2)

毛斷阿媽的少女時代:

淺談 1920 ~ 30 年代臺灣上層的女性生活圖像

北一女中.林佳潔

毛斷(modern,摩登)阿媽的少女時代,

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用什麼樣的物品?

唱什麼樣的歌曲?

跳什麼樣的舞步?

追什麼樣的流行?

做什麼樣的青春夢?

國片《我的少女時代》(Our Times)片中透過各種人物、物品、事件,甚至是流行的歌曲舞蹈,

營造出1990 年代的氛圍,掀起了屬於「那個年代」的懷舊記憶。1在那個沒有手機和網路的年代,

校園裡的男男女女過著什麼樣的生活?追求什麼樣的潮流?有什麼樣的青春情懷?這樣的影片不只 打動了逐漸步入中年,鎮日忙碌於工作和家庭的六、七年級生,更透過螢幕影音,讓其他年齡的觀 眾群,去品讀1990 年代臺灣社會的樣貌。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如何透過各種史料去建構時代的底蘊,

形塑時代的景況,想像時代的圖像,是一場心領神會的教學旅程。

近代歷史學研究傾向將歷史概念化,對於制度、機關、思想發展等往往著墨較深,在日本史學 界有一派主張「世相史」的歷史寫作,即以社會中的器物、觀念、生活重現歷史的發展。在生活中 一些細微到不足為重的部分,可能往往是想像一個時代不可或缺的角落。透過教學者和學習者的探 索,從時空拼圖裡去重構出「那個時代」。

百年前的臺灣,處於一個由舊傳統走向新現代的年代,藉由新式教育、大眾傳播、各種休閒娛 樂,臺灣人得以與世界最尖端的潮流接觸,各種「毛斷」物質傳入,社會生活的形態也開始轉變,

連帶精神感官的巨變,上層社會首先浸潤在「新世界」所帶來的新氛圍裡。當時的報刊對於打扮入 時,勇於嘗試新事物且跟得上流行的女性,以「毛斷女」稱呼之。以下,將透過實際的人物、事件,

教育活動與職場生涯,以及流行的衣著、生活用品、飲食、休閒活動,和戀愛與婚姻模式等,去重 構近百年前「毛斷阿媽的少女時代」。2

1 例如 1990 年代書局販賣偶像護貝卡、畢業前夕瘋傳紀念簽名本、不傳遞就會帶來不幸的幸運信、呼叫對方 留言代碼的B.B.Call、背景音樂熟悉的國民健康操、留著中分頭的學生們、偶像劉德華與百戰百勝模仿者劉 的華等等。其他片中出現的1990 年代的店家,如香雞城、小歇泡沫紅茶店,是學生聚餐和K書的地點。

2 因受限於跟「毛斷」事物有關的資料多集中於上層社會為主,故以「淺談 1920 ∼ 30 年代臺灣上層的女性生 活圖像」為副標題。

(3)

一、「新女性」時代來臨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民族自決的口號,日本帝國在臺實施「內地延長主義」,透過1922 年 總督府《臺灣教育令》揭櫫「內臺共學」新方針,逐步拉近內地與本島之間的距離,高等女校學生 與新興的職業婦女,跨出了「無才便是德」的舊時代禁錮,成為新時代的象徵。就內在而言,這批「新 女性」在思想與學問上的進展,賦予她們在人生上有更多的選擇權。

1920 年代,中等以上學校大量興設,根據 1934 年的統計,各州廳(除澎湖與臺東以外)都有一 所以上的高等女校,女學生數已達五千四百多名。3且教育內容讓她們從傳統禮教束縛中解放,呈現 現代女性的特質。4例如:臺北第三高等女校學生在校內外的行為,採學生自治與師長指導的雙管齊 下方式,讓學生自重自愛。這些高校女學生為當時少數有機會接受教育的特殊階層,但以課程規畫 的內容和教育目標來看,當時對於理想新女性的期望,認為文明教育的作用,目標是改造女性為「良 妻賢母」與「優秀的家庭主婦」,但至少讓女性有機會走出家門上學去,也因為教育,這些女性取 得了可能進入職場的機會。

1 臺北州立第三高女學生在家事課實習作菜。5

表一:1920、30 年代的臺灣高等女校課程內容(以臺北州立第一高女、第二高女、第三高女為例) 6

學科 社會科、數理科、藝能科、語文科 體能課 田徑運動、球類運動及游泳課等

其他課程

1. 家事課程:教育側重家事課程,養成未來照顧家庭的技能

2. 日本禮節:為灌輸日本國民精神,每天學生到學校的第一件事,是向天皇或皇后 像致禮,並參加各種與日本風俗有關的儀式活動,如遙拜日本宮城、參拜神社、

朗讀天皇詩歌等

3. 西餐禮儀:一女高學生會到當時最高級的飯店鐵道飯店裡學習西餐禮儀 各項校內、

外活動 音樂會、舞蹈會、學藝會、吟詩會、遠足、登山、修學旅行、運動會等

3 鄭麗玲,《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臺北:蔚藍文化出版社,2015)。

4 參見表一。

5 圖片出處: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編,《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第十四回卒業記念帖》(臺北:臺北第三高 等女學校, 1937)。2015 年 11 月 10 日,下載自 http://digitalarchives.tw/Images/exhibition/CCC11/love/07-1.

jpg。

6 資料來源: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20),

1988),頁 353。

(4)

2  1935 年 5 月,臺北第一高女舉行的建功神社奉納排球大會,此為 臺北第一師範女子演習科與靜修女學校的決勝戰。7

俱備足夠的知能,各行各業也喜歡僱用高女畢業生。1920、30 年代的女性出任的工作,包括教 師、車掌、電姬(電話接線生)、藝旦、女給8、女事務員、看護婦(護士)、產婆(受西式醫學訓 練且領有執照的接生人員)、銀行會社職員、百貨店員、女工(製茶女工、縫紉女工、菸草女工等)

等,雖然女性因為投入職場,開始擁有收入,有額外可以支配的金錢來源,追求更多的時尚潮流,

但是婦女普遍仍為傳統觀念所束縛,被要求以家庭為重,很多在婚後放棄了職業。此外,也有專門 針對職業婦女的〈職業婦人十戒〉,部分衛道人士還流露出「職業婦女就是低下」的觀念,嫁入霧 峰林家的楊金釗,雖畢業於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清信醫院」附設的「產婆學校」,但始終不敢開 口說要執業。9

7 圖片出處:2015 年 11 月 10 日,下載自 http://www.taiwancon.com/158794/1930 年代臺灣女學校的制服體育 服泳裝--解析.htm。

8 女給是「女給仕」的略稱,日文漢字女性服務員之意。飲食店、喫茶店、咖啡館有女給,飲食店、喫茶店指 賣食物、飲料的店鋪,接近今日所說的餐廳和咖啡店,而咖啡館則是有女給陪侍的場所,兼具咖啡店和酒吧 兩種特色。資料來源:廖怡錚,《女給時代:1930 年代臺灣的珈琲店文化》(臺北:東村出版,2012)。

9 臺中縣政府,《中縣口述歷史》第 5 輯(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2005)。

0 圖片出處:蔡蕙頻,《好美麗株式會社:趣談日治時代粉領族》(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13)。

q 資料來源:陳柔縉,《囍事臺灣》(臺北:大和圖書,2007),頁 213 ∼ 217。

3  1932 年,草山(今陽明山)公共巴士 女車掌。0

表二:1930 年代的職業婦女薪資q

教師 初任公學校 20 圓,小學校 40 圓 產婆 數十圓∼百餘圓

車掌 臺籍 15 圓,日籍 21 ∼ 28 圓 看護婦

(護士) 初任每日 50 錢,第二年每日 70 錢 電姬

(電話交換生) 初任每日 50 ∼ 70 錢

(5)

1920、30 年代的女性除了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投入職 場人數日漸增多,另外,女性也開始加入各種團體或組織。

例如蔣渭水的夫人陳甜,不但追隨蔣渭水從事社會運動,更 是文化協會指導成立的臺北青年讀書會裡唯一的女性,也是 文化協會演出新劇時的主要女演員。w由林獻堂長子林攀龍 成立的霧峰林家一新會,以中部士紳為主,亦有多位女性幹 部。e透過一新會所舉辦的許多講習會及公開演講,將習得 的新觀念傳播給更多婦女,演講內容包含「現代婦人之主 張」、「男女平等」、「性教育的實行方法」等與女性切身 相關的議題。

女性們不只是聽眾、學習者,更是傳遞新觀念的演講者,

及傳授新技術的帶動者。例如在霧峰執業的產婆洪瑞蘭,在 一新會進行過11 次關於醫療衛生的演講,留日的何秀眉開設 洋裁研究室,教授會員們西式裁縫的技巧,除了平日的研習 活動之外,定期也會舉辦成果展示會。t此外,社會或政治 問題也是新女性們關心的主題,其中,臺灣農民組合和臺灣 共產黨中的女性,如葉陶和謝雪紅,更勇於挑戰與解放社會,

成為政治運動的女性先鋒。

當時主要宣傳報導「新女性」議題的平臺是《臺灣民報》,報導尤其集中在主持讀報社、或逃 離為娼、為妓等非自主性婚姻的新女性的反抗行動。如駱圓在基隆自酬資金主持「民聲讀報社」,

屢次遭到警察的查緝、罰鍰而不屈服。彰化的施裏逃離被迫為娼的命運,被大家族李家贖身納為妾,

後成為合格助產士,又因批評殖民政府對臺人的差別待遇而兩度入獄。駱圓、施裏也曾與文化協會 人士如賴和、王敏川等人來往密切,反抗父權與殖民統治的事蹟被一一報導,這些「毛斷新女性」

的舉動,可說開臺灣婦女運動的先河。

w 臺灣文化協會除了展開一系列的民權啟蒙運動,也積極指導青年團體的成立,如設立臺北青年讀書會。

e 1935 年的名簿中已有 10 位女性幹部,包含吳素貞、曾珠如、洪瑞蘭等。其中,吳素貞(吳帖,林資彬妻,

彰化人)曾擔任社會部委員,兼任手工藝教學和演講庶務等工作,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為提高霧峰文化與 啟發婦女智識而奔走。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http://ndaip.sinica.edu.tw/content.jsp?option_

id=2841&index_info_id=5424。

r 圖片出處:2015 年 11 月 10 日,下載自《郭双富集藏--臺灣人文與社會活動圖像》,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 數位典藏http://digiarch.sinica.edu.tw/images/a/society/view/s048_1.jpg。

t 洪瑞蘭於 1931 年即取得臺中州產婆執照之外,1932 年加入一新會後,曾任衛生部委員。何秀眉曾任學藝部 委員,洋裁教室類似今日短期補習班。資料來源:出處同註釋3

y 圖片出處:2015 年 11 月 10 日,下載自《郭双富集藏──臺灣人文與社會活動圖像》,中研院臺史所檔案 館數位典藏 http://herhistory.ith.sinica.edu.tw/Story14.html。

4  1932 年,一新會幹部與會員展示「藍地三 角形中一赤心」會旗之紀念照,婦女幹部坐 在前面第一排。r

5  一新會員展示會,展示洋裁和插花成果。y

(6)

二、追隨「摩登」的潮流

二十世紀初,臺灣開始大量出現電燈、電話、自來水等文明指標產物,縱貫鐵路亦於1908 年全 線通車。女性可以解開纏足,外出上學、工作,靠自己的工作收入擁有一段具有自主性的青春歲月,

並享受各種現代新式的休閒活動。u以臺北的「毛斷女」為例,這些「毛斷女」可以搭計程車經「三 線路」的林蔭大道,去圓山球場和賽馬場觀賽,搭船到淡水、碧潭去郊遊,搭火車去北投享受泡溫 泉的悠閒時光,或到城內新落成的菊元百貨,採買化妝品、衣服。

6 臺北菊元百貨店於 7 樓舉辦化妝講習會之廣告。i

1935 年,總督府展示殖民成果的「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毛斷女」除了參觀在城 內的第一和第二會場,也會來到標榜南國風情的第三會場──本島人聚居的大稻埕。在當時商業活 動頻繁的大稻埕,成為各種時髦消費文化的匯集之處,在大稻埕永樂町和太平町街道上,處處可見 燙著最新流行捲髮,或剪成短髮的年輕女性們,穿著喇叭袖、西式圓裙的洋服,或袖口縮小、收緊 腰身且展現曲線美的新式旗袍,腳踏皮鞋、高跟鞋,相偕到「臺灣新舞臺」、「永樂座」聽戲曲,

或到「第一劇場」看電影,去喫茶店「維特」喝咖啡、吃三明治,聽唱機流洩著波麗路樂音,然後 到「十字軒」買麵包,接著去官方核可設立的舞廳裡跳社交舞。

u 最早官方核可的舞廳設在今日延平北路一帶,社交舞由歐美傳入東京、上海、臺北,根據音樂家郭芝苑回憶,

社交舞最早流行華爾滋和探戈,接著是倫巴、吉魯巴和狐步。

i 圖 片 出 處:1937 年( 昭 和 12 年 )3 月 21 日《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2015 年 11 月 10 日 下 載 自 http://www.

twmemory.org/wp-content/uploads/2015/05/twmemory_005595.jpg。

(7)

表三:與 1920、30 年代臺灣的女性生活圖像相關的毛斷休閒費o

時間 項目 費用

1921 搭計程車 臺北城內到北投、新店 5 元,到圓山、古亭 2 元

1921 看電影票價 特等票 1 圓 20 錢、一等票 80 錢、二等票 60 錢、三等票 20 錢

1925 看新劇 一等票 80 錢、二等票 50 錢、三等票 30 錢

1933 看表演 50 錢

1934 搭公共汽車 臺北市內均一價 8 錢

1934 泡溫泉 草山眾樂園、北投溫泉入場費 20 錢

1934 搭船旅行 基隆-神戶:一等 65 圓、二等 45 圓 高雄-馬尼拉:一等 69 圓、三等 23 圓

1935 參觀臺灣博覽會 入場券 20 錢、學生票 10 錢

1937 搭火車 萬華為起點,到古亭 5 錢、到公館 8 錢、到景美 13 錢、到大坪 林 16 錢、到新店 20 錢

1937 搭飛機 臺北-臺中 10 圓、臺中-臺南 10 圓、臺北-臺南 20 圓

1937 看演唱舞蹈會 80 錢

1938 寄信、明信片 航空信到日本、朝鮮 30 錢,信 4 錢、明信片 2 錢

1938 拍電報 15 字以內 30 錢

1939 訂閱 買雜誌 月刊《臺灣婦人界》40 錢

對外在裝扮與流行趨勢的重視,展示她們自我認知的轉變。臺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回臺執業 時,她在臺中開設清信醫院,媒體大幅度的報導這件事,並且強調了她的穿著──她從日本帶回來 的衣服,成為洋裁店競相模仿的對象。20 歲的謝雪紅擔任勝家縫紉機銷售員,她穿著西裝、打領帶,

騎著腳踏車,在路上常引起注目。

o 取材自《臺灣民報》、《臺灣日日新報》,資料來源:出處同註釋5

(8)

報章雜誌的廣告畫面裡,「毛斷女」出入各種場所,使用著各項現代用品,搭配日常用品、傢 俱、樂器,從事爬山、賽跑、打高爾夫球等的運動。p從老字號美妝用品如資生堂、樁油在《臺灣 日日新報》的廣告,以及當時臺灣唯一婦人家庭雜誌──《臺灣婦人界》裡刊載的胸罩和除毛膏廣告,

都可說明她們對於外貌的重視。a出門時配以帽子、洋傘,打扮入時的女士,出現在1920、30 年代 的照片中,此時的帽子、洋傘,除了實用性,還帶有裝飾和表徵身分的作用。作家葉石濤的母親出 身上流家庭,他對母親印象最深刻的形容:「濃妝豔抹,打著斑斕陽傘,牽著我的手……到『林百貨』

店買小孩衣服……。」

7 (左)臺灣日日新報上的「樁油」廣告(右)迄今近百年仍熱銷的樁油。s

除了注重外在裝扮,因為1920、30 年代的臺灣處於舊傳統 與新潮流、和式與洋式兩種新風情的夾縫中,「混搭」也成了 女性時尚的新選擇。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日本畫家鄉原古統的

《臺北名所繪畫十二景》,描繪1920 年代臺北街頭毛斷女,她 們上身穿唐衫,下半身搭配西式褶裙,手裡撐著洋傘、腳踩高 跟鞋。另外,此時期的臺灣茶海報廣告Formosa Oolong Tea,輕 顰淺笑的毛斷女,身著改良式的唐衫或和服,配上西式的咖啡 杯品茶,「混搭」的服飾和休閒習慣,在那樣的時空裡,絲毫 沒有違和感。

p 姚村雄,〈日治時期美術設計中之「臺灣女性圖像」研究〉,《設計學報》7.2(2002),頁 117 ∼ 136。

a 1934 年 5 月創刊,由日人柿沼文明編輯、臺灣婦人社發行的《臺灣婦人界》,每月發行一次,定價 40 錢。

該誌自詡為「臺灣唯一的婦人家庭雜誌」,內容包含社論、經濟時事、兒童專欄、小說和歌、育兒講座、

簡易洋裁、家庭科學、料理講座、家庭常識等專欄;刊登的廣告以食品、藥品、化妝品、生活用品等最多。

s 圖片出處:2015 年 11 月 19 日,下載自 http://alicek.pixnet.net/blog/post/21995334-%E3%80%90%E8%AD%B7

%E9%AB%AE%E8%81%96%E5%93%81%E3%80%91%E6%97%A5%E6%9C%AC%E5%A4%A7%E5%B3%B 6%E6%A8%81-%EF%BC%8D100%25%E5%B1%B1%E8%8C%B6%E8%8A%B1%E7%B1%BD%E6%B2%B9。

d 圖片出處:該圖為臺北市茶葉公會所藏,2015 年 11 月 10 日,下載自 http://www.nisan.tw/postcard_img/

FORMOSA-OOLONG-TEA.jpg。

8  臺 灣 茶 海 報 廣 告 Formosa Oolong Tea,畫面中女子穿著花式唐衫,以 咖啡杯盤和金屬湯匙飲用烏龍茶。d

(9)

代表時代新女性的畫家陳進,臺北第三高女畢業、遠 赴東京女子美術學校就讀,期間獲得臺展入選,1930 年 代的代表作〈含笑花〉裡,穿藍色旗袍配橘色高跟鞋的 毛斷女,身旁穿著日式布衫及木屐的小女孩,也流露出混 搭「現代性和傳統」的時尚價值。f除了外觀「毛斷」,

不論是報紙商品廣告或是臺展、帝展入選作品裡,畫面裡 的女性都呈現「充滿了優雅、溫婉、柔美、寧靜、有教養 的氣質」,「新女性」的內裡盛裝著「氣質溫婉的傳統女 性特徵」,營造出主導權力者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

「新女性」在現代的外表下,傳統價值仍規範這些「毛斷 女」的內在。

表四:與 1920、30 年代臺灣的女性生活圖像相關的毛斷物件費用h

時間 項目 費用

1925 鋼筆 4 圓

1932 資生堂肥皂 10 錢

1932 化妝品 化妝水 40 錢、口紅 35 錢、眉墨 10 錢

1932 唱機 38 ∼ 150 圓

1933 唱片 80 錢

1934 雨傘 小學生用 90 錢、女學生用 1 圓

1936 山葉鋼琴 直立式 1000 圓、平式 1600 圓

1936 絲襪 50 錢∼ 1 圓 50 錢

1936 手帕 50 錢∼ 6 圓

f 謝世英,〈混搭現代性與傳統價值:日治時期臺灣美術中的女性形象 1927 ∼ 1945〉,《藝術學研究》,第 13 期(桃園,2013),頁 79 ∼ 139。

g 圖片出處:2015 年 11 月 20 日,下載自 http://www.vogue.com.tw/vogue_talk/insider/artrocks/detail-1011.html。

h 取材自《臺灣日日新報》、《臺灣婦人界》,資料來源:出處同註釋5

9  陳進的美人畫《含笑花》,畫中女子穿著點綴 的藍色旗袍、戴耳環、手環配飾,腳踩橘色高 跟鞋,腳踝戴有珠飾腳環,十分的時髦 。g

(10)

三、新興的「戀愛結婚」

二十世紀初,吸取日本大正民主風潮的臺灣留學生們,除了注意到各種外在物質,享受現代文 明的全新體驗外,開始引入「戀愛」、「婚姻自主」的概念。新知識分子背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的傳統婚姻模式,追求他們嚮往的「維新世界,自由戀愛」的「戀愛結婚」,強調婚姻應建立在真 愛的基礎上。1932 年,中國上海進口的第一部黑白電影《桃花泣血記》在大稻埕「第一戲院」上映,

內容敘述牧羊女愛上富家少爺的不對等戀愛。為宣傳電影,由電影辯士詹天馬作詞、臺灣第一位流 行女歌手純純演唱的同名電影主題曲《桃花泣血記》,歌詞摘錄如下:

戀愛無分階級性,第一要緊是真情,……

禮教束縛非現代,最好自由的世界,……

文明社會新時代,戀愛自由才應該,階級約束是有害,婚姻制度著大改。

做人父母愛注意,舊式禮教著拋棄,結果發生啥代誌,請看桃花泣血記。

10  中國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桃花泣血

記》,鼓吹新時代自由戀愛的精神,紅 遍 1930 年代的臺灣。j

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因為該曲唱片大賣,而繼續大量製作及出版臺語歌曲,如《跳舞時代》、《河 邊春夢》、《四季紅》、《月夜愁》、《雨夜花》、《望春風》、《滿面春風》等歌曲,毛斷女隨 流行歌曲節奏覺醒與解放,追求她們的維新世界。其中,《跳舞時代》的歌詞,更能表露新時代女 性追求「毛斷」的風潮,已經從歌舞等流行元素,延展社交自由的追求:

j 圖片出處:2015 年 11 月 20 日,下載自 http://artmagazine.com.tw/ArtCritic/article830.html。

(11)

阮是文明女 東西南北自由志 逍遙佮自在 世事如何阮不知 阮只知文明時代 社交愛公開 男女雙雙 排做一排

跳狐步舞我上蓋愛

新時代的來臨,新知識的啟蒙,開始有些女性在戀愛和終身大事裡,作出自己的選擇,如反抗 童養媳命運而逃家的謝雪紅,勇敢追求革命信念和愛情、在獄中度蜜月的葉陶,甚至是第一位仳離 的女醫師蔡阿信。抵抗傳統壓力不成的自由戀愛,成為新聞或鄉野流言,有時私奔也成為一種選項,

如作家張我軍與羅文淑的戀愛,被女方父母反對而私奔,l鍾理和18 歲的那年,到鍾家在美濃的笠 山農場幫忙,愛上農場女工鍾台妹,他在〈同姓之婚〉寫道:「這種愛情,在我們社會上一直被認 為一種罪惡,是不被允許的。它的性質不是條件上,而是原則上的。這是一個道德的問題。」同姓 且身分懸殊的情況,鍾台妹也以私奔方式圓愛情夢。

12 鍾理和與鍾台妹受阻於同姓婚姻,兩人於 1940 年遠走滿洲國,在奉天生下長子鍾鐵民 。;

k 圖片出處:2015 年 11 月 20 日,下載自 http://blog.sina.com.tw/28994/category.php?categoryid=97260&categ_

page=2。

l 1925 年 12 月出版的《亂都之戀》,是張我軍創作的新詩集,也是臺灣文學史上第一部新詩集。該書在臺灣 長期絕版,1987 年由中國的遼寧大學出版社重新整理出版。羅文淑離開父母,離開家鄉,和張我軍雙雙從 北平私奔到臺灣,終成夫妻。張我軍創作的這一組詩反映了他們當時追求婚姻自主的精神。

; 圖片出處:2015 年 11 月 20 日,下載自 http://literature.ihakka.net/hakka/author/zhong_tie_min/min_author/min_

poto/1.htm。

11  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為日本人成立,是臺 灣第一家流行唱片公司,在 1930 年代 發行了許多臺灣經典臺語流行歌曲,如

《雨夜花》、《望春風》、《月夜愁》等,

內容多為追求自由戀愛的主題。k

(12)

若私奔不成,殉情也成為另一種選項,臺北明治橋(今中山橋)成為自殺殉情的勝地,逼使政 府加裝路燈以減緩自殺的頻率。多角畸戀的情況偶有所聞,如臺灣第一個婦女團體「彰化共勵會」,

1926 年因三名成員與彰化街長楊吉臣的兒子楊英奇發生多角戀的「彰化戀愛事件」,引發新舊兩派 意見對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的筆戰。z臺灣知識分子蔣渭水、蔡培火、謝春木、彭華英等於1927 年 組織臺灣民眾黨時,除了倡議婚姻自由、廢止人身買賣與聘金制度,也把這樣的主張寫入黨綱。

即便是「戀愛至上」的新時代來臨,也並非全然都是自由戀 愛,受限於社會風氣依舊保守,婦女有時出外需要結伴,在公眾 場合如劇場、電影院裡,男女座位分開,且不能隨意與男性單獨約 會。x 尤其是名門子弟挑選終身伴侶的首選,多半是象徵智慧、

才能與家世保證的高女畢業生。例如戰前臺灣第二位醫學博士施 江南,在臺南第二高女校長的介紹下,娶得該校成績最優異的陳 焦桐為妻。辜顯榮帶著長子辜岳甫,請臺北第三高女小野校長介 紹,小野校長介紹三位優秀的閨秀,辜岳甫一眼相中出身三峽書 香門第的顏碧霞,畢業後她隨即嫁入辜家。c宜蘭前縣長陳進東 妻林桂靜,在陳進東留日返鄉期間經人介紹結識,當時她還就讀 第三高女,透過書信展開遠距戀愛,待陳進東學成返鄉後結婚。

但這樣的神仙眷侶多存於上層社會,無法跳脫門當戶對的傳統框

架,唯一的不同點是新人雙方都具有新式教育的背景。在此也說明了「新女性」的種種求學歷程或 職業成就,在臺灣近代化的過程中,一起向前邁進,同時,很多傳統的桎梏也強加在那個時代的「毛 斷女」身上,多數人在愛情和婚姻的選擇上,難敵沉重的宿命。

四、屬於妳的「少女時代」

1920、30 年代各項基礎建設、海陸交通與國際貿易均已完備,從域外傳入島內的「毛斷」氣息,

正不斷地將現代性注入臺灣,加上統治政策的改變,與內地同步迎向「新世界」的衝擊,使人無法 不正視那充滿新鮮活力的城市氛圍,很多新興的、新奇的物質不斷的出現在上層社會的生活中,現 代社會的模樣已逐漸成型。透過資料查找去建構時代樣貌的同時,教學者和學習者可以在時空旅行 中,再進行探索、符碼重組與想像。以下就1920、30 年代臺灣上層的女性生活圖像,做一延伸教學 設計舉隅:

z 衛道人士透過《臺灣日日新報》批評,戀愛結婚是「野獸苟合」的行為。資料來源:戴月芳,《臺灣的姊姊妹妹:

臺灣婦女運動進行式》(臺北:五南圖書,2014)。

x 出生於 1900 年的吳濁流在其自傳性小說《無花果》裡寫道他年輕的那個時代,「連戀愛這個詞都沒有。」

年輕的男女不能一同行走,「只要同行一次,女人就會被視為賤貨。」

c 1937 年,辜家於辜顯榮過世後分產,辜顏碧霞接掌「高砂鐵工廠」,成為臺灣第一位女社長(董事長),

可參考她於1942 年所寫的類自傳小說《流》,女主角被認為是她的化身。

v 圖片出處:陳柔縉,《臺灣囍事》(臺北:東觀國際,2007)

13 1932 年,辜岳甫與顏碧霞結婚照。v

(13)

教學活動設計

Part I:時代探索

從貼近人們生活裡的食衣住行育樂,帶有商業效益的報紙或宣傳海報廣告,個人的回憶錄等資 料裡,重構出1920、30 年代的上層女性生活圖像,可以引導學習者思索下列問題:

Q1:什麼是「那個時代」裡的「新女性」?

Q2:「新女性」追求哪些「毛斷」(摩登 流行)?

   (她穿什麼?吃什麼?用什麼?享受哪些休閒?)

Q3:她的學習歷程、職場生涯、愛情 婚姻?

Q4:重構一個時代需要用什麼樣的材料?

Q5: 現代性(modernity)的輸入,帶來了「文明的變化」,當時的臺灣人是怎樣看待這個文明 新世界?新世界裡的女性,如何學習文明?甚至反省文明?「新文明」與臺灣本土原生文 化關係如何?面對傳統時,「新女性」又是怎麼相應?有些什麼樣的挑戰與險阻?

(14)

Part II:時代符碼

教學者可以請學習者就自身有興趣的年代,以查找資料的方式,循細項說明書寫或繪圖(請參 見表五),走入迷人的往昔時空,呈現該年代的生活圖像。

表五:建構       年代生活圖像

          年代生活圖像 請記得:

1. 如偵探般仔細尋線找索,如古物修復者般悉心修復時代記憶,透過各種時代符碼,去了解、融 入過去的「那個時代」

2. 從各種面向去重現生活中的歷史,在細縫中去吸嗅時代的氣味,感受讀歷史的興味和寫歷史的 建構時代所需的資料趣味

專書 論文

影音檔案:照片、影片、音樂檔案等

口述歷史(限於近現代):口述訪問「那個時代」的人物(尤其是自己所認識的長輩),

先行閱讀相關資料、設計問題,請他們就該時代回憶敘述並記錄之

時代符碼 細項說明

代表人物

造型(外貌:髮型、服裝、配件)

學習(教育內容 課程、歷程)

職業與事業發展 愛情 婚姻

日常休閒

所需配備 場地樣貌 實施時間 時段 特色

當代特色產物

外觀 材質 價格

什麼樣的族群會使用 食用 使用 食用場合

時人使用 食用心得

摹寫年代的氣味

請以 200 ∼ 300 字或一幅圖像,摹寫出該年代的特色與氛圍

(15)

partIII:時空想像

雨果說:「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

教學者可以試著讓學習者思考:若干年後的教科書或各種媒材,會如何形容我們(學習者)的「少 女時代」?哪些「現在的流行」會變成「明日的懷舊」?這些現代正在我們(學習者)身上發生的 片段,所思所想,所用所為,都是後人凝望、接觸和想像我們(學習者)的時代的方式。

(16)

參考資料

書籍 人物相關

1. 臺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

東方白,《浪淘沙》(臺北:前衛出版社,2005)。

2. 臺灣第一位女革命家謝雪紅

陳芳明,《謝雪紅評傳》(臺北:麥田出版社,2009)。

3. 臺灣第一位女新劇演員陳甜

蔣朝根,《蔣渭水留真集》(臺北:臺北市政府文獻委員會,2006)。

4. 臺灣第一位女外科醫師謝娥

林滿秋,〈戰後臺灣婦女運動的推動者──謝娥〉《臺灣心女人》(臺北:遠流出版社,

2000),頁 100 ∼ 107。

5. 臺灣第一位女歌手純純

廖咸浩,〈《跳舞時代》的暗影〉,《放映週報》,第 14 期(2006)http://www.funscreen.com.

tw/fan.asp?F_No=21。

6. 臺灣第一位女畫家陳進

石守謙等,《畫粧摩登:陳進作品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15)。

專書

陳惠雯, 《大稻埕查某人地圖 : 大稻埕婦女的活動空間近百年來的變遷》(臺北:博揚出版社,

1999)。

陳柔縉,《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

陳柔縉,《臺灣囍事》(臺北:東觀國際,2007)。

陳柔縉,《臺灣摩登老廣告》(臺北:皇冠出版社,2008)。

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麥田出版社,2011)。

蔡蕙頻,《不純情羅曼史:日治時期臺灣人的婚戀愛欲》(臺北:博雅書屋,2011)。

石芳瑜, 《花轎、牛車、偉士牌:臺灣愛情四百年》(臺北:有鹿文化出版社,2012)。

廖怡錚,《女給時代:1930 年代臺灣的珈琲店文化》(臺北:東村出版社,2012)。

蔡蕙頻,《好美麗株式會社:趣談日治時代粉領族》(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13)。

蔣竹山,《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臺北:蔚藍文化出版社,2014)。

文可璽, 《臺灣摩登咖啡屋:日治臺灣飲食消費文化考》(臺北:前衛出版社,2014)。

梅心怡、趙家璧,《臺北一九三五年》(臺北:聯經出版社,2014)。

鄭麗玲,《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臺北:蔚藍文化出版社,2015)。

王佐榮, 《帝國興亡下的日本 • 臺灣:1895 ∼ 1945 年寫真書》(臺北:知兵堂出版社,2015)。

陳柔縉, 《廣告表示: 。老牌子.時髦貨.推銷術,從日本時代廣告看見臺灣的摩登生活》

(臺北:麥田出版社,2015)。

臺灣文學工作室, 《百年不退流行的臺北文青生活案內帖(附手繪三市街實戰地圖)》(臺北:

本事出版社,2015)。

許佩賢, 《殖民地臺灣近代教育的鏡像:1930 年代臺灣的教育與社會》(臺北:衛城出版,

2015)。

影音

1. 紀錄片《Viva Tonal 跳舞時代 DVD》。

2. 音樂劇《渭水春風》。

3. 音樂劇《四月望雨》。

4. 民視電視劇《浪淘沙》。

5. 公視電視劇《歌謠風華 初聲》。

6. 電影《大稻埕》。

封面圖 鄉原古統《臺北名所繪畫十二景》,臺北市立美術館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大師這篇論文把二十世紀以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分成五個時期:秦漢

閱讀能力的涵蓋面不斷變 化,傳統閱讀訓練不足以 面向新世代的要求,跨學 科協作能發展更全面的閱

父母對阿銀越來越不滿了。上星期,爸爸叫阿銀向小猴撒

父母對阿銀越來越不滿了。上星期,爸爸叫阿銀向小猴撒

飛馬座的這匹會飛的白馬名叫「皮葛色斯 ( Pegasus )」,在希臘神話中有不少的 傳說。相傳希臘神話的大英雄「伯修斯 ( Perseus )」(

(ii) 僅檢視 1960 年代末期的發展帶來哪些全新局面,卻沒有闡述 1945 年至 1960

在去年的時候,偶爾會聽到師兄宣傳有關學生大使的活動,那時已對此計

Kelly Besecke, “Seeing Invisible Religion: Religion as a Societal Conversation about Transcendent Meaning”, in Religions of Modernity: Relocating the Sacred to the Self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