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課程需要怎樣的微積分?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高中課程需要怎樣的微積分?"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科學月刊【數‧生活與學習】專欄 9811

高中課程需要怎樣的微積分?

單維彰‧98 年 10 月 12 日

過去討論這個問題,辯論的焦點似乎是:高中課程有沒有必要為大學的微積分課 程做準備?該做哪些準備?而本篇想要提出另一種意見,請各方指教。我認為,

高中的微積分課程,不是為了大學微積分課程做準備,而是為了銜接微積分以外 的其他專業科目做準備。

以下,我先論述高中與大學之微積分課程銜接性問題,是這整個議題中的次 要問題。然後舉出幾個教材設計的建議。最後提出一些證據,以支持主題的意見。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大學的微積分課程基本上自給自足,高中課程中有或沒 有微積分,於大學微積分課程無關痛癢。不論在大學還是在高中導入微積分,其 基礎課程,即所謂的「微積分先備課程」(Pre-Calculus),包括代數基本操作、根 號形式的實數運算、以及基本函數(多項式函數、指數與對數函數、三角函數)

的認識等等,本來就已經存在於高中的前兩年課程中。如果這兩年的教學成效不 彰,不論是在高中或大學導入微積分,學生都將面臨同樣的障礙;如果高中前兩 年的數學教育成功了,則不論是在高三或者大學導入微積分,學生的基礎都是一 樣足夠的。

實際上,現在的主流意見中,幾乎沒有人主張在高中開始嚴格基礎的微積分 課程,也就是包括 和  的極限定義、並且嚴格證明微分與積分均值定理的微積 分。所以,我也略過這方面的討論,而直接假設,大家談論的高中微積分,是比 較訴諸於直覺的、著重於實用性的微積分。

反對者反對的正是這一點。他們擔心,高中微積分的直覺式作法,帶給學生 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以後(例如進入大學微積分課程之後)修改不過來。我認 為這是教材和教法在設計上可以解決的技術性問題。如果高中所學維持在「正確 但不完整」的水準上,則以後將會「擴充」知識而不必「修改」認知,就沒有修 改不過來的問題。

舉例來說,如果高中以為所有函數都可以微分,那就是錯誤。但是,知道多 項式函數都可以微分,則是正確但不完整的知識,將來還可以擴充。

而且,直覺並不等於錯誤,也不一定要訴諸於神秘的經驗。不當的教材或教 法,才會導致錯誤的認知。例如,在0

0形式的極限問題上,只有在處理三角函數 的微分才真正需要,可以用查表計算,或者透過電腦的圖形呈現、數值呈現,乃 至於以圖形展現的夾擠定理,獲得「極為合理」的論斷,而不一定需要極限的定 義。平方根的導數,可以由平方乘法公式轉換,而變成函數的求值來避開極限問 題。至於多項式的導數,則根本可以避開0

0的極限形式,因此可以提早在高一就

(2)

導入。

微分和積分均值定理,都可以用「反證法」得到合理的認識。很多教師都知 道這種說法。積分均值定理甚至可以有教具,在許多藝品或禮品店可以買得到。

用兩塊玻璃板夾著一個薄層,裡面封存密度不同、顏色也不同的黏稠液體。譬如 藍色較重,透明較輕。則靜止平放時,時可以看到一塊長方形的藍色面積;適當 搖晃之後可以看到藍色的曲線。由面積的出入相補(其實是物質不滅的直覺), 可以相信曲線下的面積就是靜止時的長方形面積,定義靜止時的高度為曲線的平 均值,則平均值必定在曲線的最高與最低點之間。使用這個「教具」,甚至可以 劇烈搖晃產生不連續的函數,藉此提醒學生,當不連續發生時,前述的結論可能 不正確。(當然,這個觀念,在高中應屬選修。)

在高一教多項式時,只要再適當地弱化多項式的代數性質(比如說虛根與代 數基本定理),就會有時間,以現有的技術,導出切線與導數。令 ( )f x

( )

是一個多 項式函數,通過 ( ,a f a( ))和( , ( ))b f b 兩點的割線是yq b x a( )(  ) f a ,其中

是 ( )

q x f x( ) (x ) ( ))

a f a

  的商式。這是高一課程中已經會做的事(綜合除法)。定義a 通過 ( , 的切線,就是當ba時的割線;最好能用電腦動畫或互動操作來 加強認識。這是「正確」的切線定義,卻不必透過極限操作,切線方程式就是

( )( ) ( ) yq a x a

n

f a 。一般而言,q a( )可以做兩次綜合除法求得。但是,當 ( )

f xx 是單項函數時,由乘法公式就知道q x( )xn1axn2an2xan1, 所以q a( )nan1,這就是導數公式了。

如果高一的數學課程為學生準備好多項式的微分技術,則高二的「自由落體」

和「拋射物」物理問題,就能放在牛頓的架構下完整地處理。那時候,可以由物 理教師做切線斜率和速度的連結,他們並不需要真正做「積分」,而只要做「反 微分」即可。例如當水平加速度是 0,則由x0反推xv0,再反推xv t0  就x0 是水平的等速運動了。這是很多物理教師一直採取的教法,而數學課程卻在這些 重要的問題上缺席了。

高一學生的工具還不夠,最好學到多項式函數的導數即可,足夠高二的物理 課程來應用。更多的微積分可以在高三發展。至於該發展到什麼程度?我認為不 必考慮大學的微積分課程,反正他們一定會詳細地從頭講起。高中的微積分,是 為了大一上學期,在微積分以外的專業課程而準備的。學生在某些專業課程內已 經需要微積分,其技術或概念的程度不一,卻是按照現行的大一微積分課程進度 而言,來不及配合的。那些大一微積分課程來不及配合、卻在專業課程中引用的 部分,就是高中課程需要提供的基礎。

許多人可能都在大一物理課程裡,有過這種慘痛的經驗;物理教授經常不理 會微積分課程的進度而自在地使用微分或積分表徵。那些初期的物理課程,即使 用到微分或積分,通常也在符號和概念的階段,其實並不難。但是如果學生完全 沒學過,即使只是符號也能造成學習的障礙。我認為高中微積分課程可以彌補這 個斷層,也理應負起這個責任。

為了考察上述斷層的份量與內容,我請高晟鈞先生從 17 所公私立大學中,

(3)

找出分發入學採計數甲或者數乙的學系(略過各種「不分班」的組織,因為這些 學生附在某系就讀),蒐集所有這些學系在 97 學年第一學期的課表,找出微積分 以外的主要共同科目。然後,以網路訪查或電話詢問等各種管道,調查該科目的 指定教科書。最後確定了四本最為常用的物理、化學、統計和經濟學教科書。我 們逐頁檢查這些教科書在大一上學期授課範圍內的內容,把需要微積分之技術、

符號或概念處標記出來。

其中物理最早也最多使用微積分,並不意外。在課程進行到 10%處就引入黎 曼和及定積分,在大約 40%處就遇到指數和自然對數的微積分運算,然後就會遇 到向量式、參數式和極坐標了。經濟學雖然對微積分操作技術的需求較低,但是 從課程的 12%處即開始以微分觀念解釋「邊際」分析,此後大量使用導數觀念;

進行到 50%處,還有雙變數函數的全微分。化學課本大約從 30%處開始使用導 數,幾乎也在同時需要對機率分佈函數的理解,但是直到最後的 15%才開始大量 使用定積分以及指對數。大一的統計學則是在課程的 2/3 處才開始出現定積分,

用來表述分佈函數與機率的關係,同時也出現了正規分佈,所以用到指數函數。

經濟學和統計學課程,大多出現於「社會組」學系,可見社會組的高中生,

若完全不學習微積分,恐怕對他們不利。化學屬於「自然組」課程,可見自然組 的高中生,若完全不懂機率分佈的意涵,也是不太好的。而考察這些「暢銷」教 科書所需的微積分內涵,將可當作下一次討論高中數學課程綱要的參考指標,作 為微積分內容取捨的判斷依據。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教學目標 了解微分、 積分的意義。 熟練微 分、 積分的計算並能應用。. 授課課程大綱明細

楊仲凱 逢甲大學 應用數學系 王宗華 逢甲大學 應用數學系 黃正昱 逢甲大學 應用數學系 吳珮婕 逢甲大學 應用數學系 A 組 黃子璇 逢甲大學 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 吳昌博 逢甲大學

在筆 者從事兩年微積分教學以後, 突然發現, 有一個內容其實特別適合大一新生乃至即將 升入大學的 高中生, 這就是高階等差數列的求和。 它本質上可以視為一種 「有限 (或離散)」 的 微積分,

在上 一講中, 根據微分與積分是微積分這門學科中的主要對立運算的觀點, 闡述了微積分 這門學科的內容是由三部分組成, 即微分、 積分、 指出微分與積分是一組對立運算的微積分基 本定理, 並且著重

學過微積分的人都知道這類問題似乎也適 合微積分的應用, 但是在仔細的思考後, 似乎又沒有那樣的容易, 因為這個極 值問題的定義域並非是緊緻集, 僅是緊緻集的一個開子集合,

因為大家都在必修課程中先學了微分,社會組學生的選修數學,可以與自然組一樣地涉及

某班級做學生通車上學距離調查結果如下表,有 60%的男生、75%的女生通車上學的距離在一 公里內,且這些女生的人數比這些男生的人數多 6

「各科系大學生必須具有的基本數學知識」作為測驗內容,意即指各科系學生在大學教育中所需具備 的數學知識,亦或成為一位大學畢業生必須具有的數學涵養等,作為高中數學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