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章 文獻探討"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活壓力的概念與相關實證研究

壹、生活壓力的概念

壓力源本是物理學和工程學上的用語,但在 1929 年 Cannon 使用「有 壓力的生活事件」來研究壓力在不同生理、心理病因上所扮演的角色。

Seley(1956)首先將壓力概念引至社會科學領域中,認為壓力是一種非特異 性(nonspecific)反應,指不同的壓力刺激會引起特殊的生理反應,且身 體各器官會產生適應反應及重新恢復正常狀態的需求。Lazarus&Folkman

(1984)則綜合許多學者對壓力的定義,將壓力分成為三種取向:(一)

刺激取向(stimulus definition);(二)反應取向(response definition);(三)

互動取向(relational definition),以下即分別說明:

(一)刺激取向

此為一般心理學家經常採用之定義,而採用此觀點將壓力視為一種刺 激,而刺激包括內在事件,如飢餓、冷、性等等;外在事件,如:離婚、

爭吵、車禍等等。

根據此一觀點,壓力乃是「一組原因」(a set of cause),強調壓力來源 之重要性,然而,以刺激取向來定義壓力,雖然容易找出壓力來源,但是 各種壓力源有其特性,且個體對壓力的容受度常有各別差異,不同的個體 面對相同的情境可能有不同的知覺歷程和處理方式。

(二)反應取向

在生物學與醫學領域裡,經常採用此定義。認為壓力是個體對環境刺 激所產生的整體性反應,主要是受到 Selye(1956)認為壓力是身體在各 種要求下所產生的非特異性反應(nonspecific response):認為適度壓力,

可促使個體保持警覺,表現的更好,然而過度的壓力常造成生理或心理的 不適。而壓力反應是個體為保護自身免於環境壓迫的一種機轉,此一普遍

(2)

7

性的壓力反應稱為是「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ion syndrome,簡稱 G.A.S)」,其變化可分成三階段:(一)警覺反應期(stage of alarm reaction): 個體知覺到壓力源所產生的生理反應;(二)抗拒期(stage of resistance):

個體完全適應壓力,而使症狀改善或消失;(三)耗竭階段(stage of exhaustion):長期而持續的處於壓力源下,調適機轉逐漸耗盡並失敗,此 時壓力源的負向反應擴及全身,最終導致個體身心的耗損,甚至死亡。

(三)互動取向

重視個體與環境的關係,認為壓力是個體面對環境刺激,透過主觀認 知過程,產生心理威脅或生理現象,也就是個體與環境間互動的一種結 果,Lazarus et al.(1984)在互動模式中,將其分成初即評估(Primary appraisal)和次級評估(secondary appraisal),初級是指個體判斷在此衝擊 中是否有風險,次級評估則個體評估是否能克服、預防傷害或有改善的可 能性。

綜合以上,以互動取向觀點,統整了刺激取向兩大觀點,故界定壓力 源時必須同時考慮刺激取向、反應取向與互動取向的觀點,因為個人所知 覺到的壓力可能是一種刺激,或者是一種反應或是兩者兼具,端看個人本 身認知與情境而定。

貳、生活壓力之相關實證研究

在現今社會中壓力被視為一種自然的現象,而護理工作被視為一項有 高度壓力的職業(Dewe,1989;Wheeler&Riding 1994)然而,高度的職業 壓力將會增加工作組織中的流動率、生病缺席率及減少工作滿意度等

(Holt ,1992)。而有關護生壓力的研究發現與執業護士是相似的(Wheeler et al.,1994;Jones&Johson 1997),所以高度的壓力將會導致生理與心理的 崩潰,甚至影響到護生的安適狀態,與照護病人的品質(Lo, 2002)。根據 Beck et al.,(1997)研究指出不論是那一年的護理系護生皆比醫學系、藥

(3)

8

劑系、社工系學生感受到較高的學習壓力,因此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綜 合歸納出護生幾項生活壓力來源包括:課業壓力、實習壓力、人際關係、

感情壓力、家庭壓力、環境壓力、經濟壓力、前途壓力、其他壓力等九種,

以下將逐一介紹各項壓力源:

課業壓力:各種考試、學業成績、花在讀書的時間、功課艱澀度、害怕學 業成績不及格、上課氣氛、有太多東西需要學習。

實習壓力:缺少照護病人的經驗和判斷力、不知道如何幫助病人有關身 體、心理、社會的問題、害怕病人對我的態度、害怕犯錯、沒 有足夠的設備滿足病人的需求或足夠的護理人力、太多臨床實 習的責任、缺乏專業知識或技巧(藥理學、 照護技巧、病人 診斷和治療)、實習表現不符合老師的要求、理論與實際執行 的差異、實習的作業造成壓力、醫生、老師或病人問問題時無 法給於適切的回答、對於老師比較學生之間的表現感到壓力、

面臨病人瀕死與死亡、對於自己的臨床表現不切實際的期待。

人際關係:同儕的競爭與衝突(包括學校與臨床)、與室友相處的情況、

與實習的單位管理者衝突、與實習單位工作人員的關係、不能 夠與同儕在同一個單位中實習、不知道如何與病人溝通。

感情壓力:與異性交往、面臨感情對象的抉擇、與男朋友爭吵、失戀、初 戀、擔心自己或好友懷孕。

家庭壓力:與家人的互動關係、父母分居或離婚、親密家人死亡、擔心家 中成員的健康。

環境壓力:到校或實習場所交通不方便、租不到合適的房子、宿舍限制太 多、不自由、空間太擁擠。

經濟壓力:沒有足夠的錢在休閒生活、少的收入、當護士的錢少於其他工 作、校外住宿經濟負擔過重、學費負擔過重。

(4)

9

前途壓力:不確定選擇護理工作是否正確、面臨是否轉行的決定、畢業後 就業或升學之抉擇問題、擔心無法申請到適合自己的醫院。

其他壓力:自己本身的健康、缺乏休閒時間、 臨床的實習壓力影響到課 外的活動、太多課外雜物。(許淑蓮、林惠賢、黃秀梨、于博 芮、胡文郁、羅美芳,1997;何雪珍,1998;陳惠敏、王瑞霞,1999;雷 若莉、陳曉玫、林京芬、劉雪娥、許淑蓮,2000;林祝君、張美娟,2001;

劉若蘭等,2000;Sheu,Lin&Hwang,2002;Deary,Watson&Hogston,2003;

Evans&Kelly,2004)。

因此,根據上述文獻可知護生的生活壓力包含多種面向,不單單只有 實習壓力,而過大的壓力可能產生的生理、心理、行為症狀包括:胃痛、

冠狀動脈疾病、氣喘、糖尿病、胸痛、頭昏眼花、酗酒、藥物濫用、憂鬱、

企圖自殺等症狀(Tom,1978;Tully,2004)。而高度的壓力將可能導致護生 感 到 挫 折 與 失 敗 、 在 臨 床 表 現 較 差 甚 至 選 擇 放 棄 訓 練 ( Sutherland & Cooper,1990)。所以當壓力發生的頻率太高時,原本對學習有幫助的壓力 源,如:實習作業、擔心實習成績不好等的壓力源,會由原本對學習「有 幫助」變成「無幫助」(雷若莉等,2000)。

而在生活壓力與社會人口學變項間(性別、家庭結構、居住狀況)發 現,以性別而言女生較男生有較多的生活壓力,且有較高的生活沮喪及困 擾(江承曉,1991;李欣瑩,2001;陳柏齡,2000;黃惠貞,2003;

Somerville,1991;Baker,1992);在家庭結構與生活壓力方面,研究指出父 母婚姻狀況與生活壓力有顯著相關(郭至豪,1996;李欣瑩,2001;

kub,1992),但也有研究指出父母親的婚姻狀況與生活壓力是無顯著相關

(江承曉,1991;吳宜寧,1996);在家庭社經地位方面指出父母親的教 育程度會影響壓力源(王蓁蓁,2000;陳筱瑄,2003),李欣瑩(2000)

指出家庭社經地位與生活壓力有所差異,但曾巧芬(2000)則指出生活壓

(5)

10

力並不因為家庭社經地位之不同有所差異;而在居住狀況方面汪惠芬

(1998)指出高職護校生非住校的升學壓力較大,李欣瑩(2001)則指出 不同居住狀況(與親戚同住>與父母同住)其主觀生活壓力有不同顯著差 異。

綜合以上文獻可知國內探討護生相關壓力源大多針對實習壓力,且局 限於某一所學校中的護專學生,至於大學護理系則少有探討,且針對社會 人口學分析的文獻並不多。故本研究將擴大研究範圍針對北部地區護理系 學生進行生活壓力相關性研究。而本研究生活壓力採用互動的取向來探 討,除了考慮生活事件的刺激外,亦考慮個體對外在刺激的主觀知覺評 估,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將護生生活壓力分為學業壓力、實習壓力、人際 壓力、感情壓力、家庭壓力、環境壓力、經濟壓力、前途壓力等,並加入 社會人口學變項進一步探討其相關性。

第二節 社會支持的概念與相關實證研究

壹、社會支持的概念

「社會支持」概念,最早源自於 70 年代,Caplan、 Cassel 和 Cobb 等人研究生活壓力對生理及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響,發現社會支持可以減 緩生活壓力對生理、心理健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及增進生活適應(引自 Gottlieb,1983)。此後,即有不同學者提出不同社會支持的看法,以下將針 對不同學者的觀點提出社會支持的概念。

Cassel(1976)認為社會支持在壓力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對個人 而言社會支持提供一項極為重要的保護功能,在心理壓力的歷程中也具有 緩衝作用。

Johnson&Sarason (1978)指出社會支持是當個人在生活當中面臨壓力 時,會向其本身所擁有的社會網路中尋求支持,以減輕壓力所帶來負面的

(6)

11

影響。

Kahn(1979)定義社會支持是個體透過人際間交流,傳達彼此情感,

對對方行為、知覺、觀點的表達等於給與肯定並提供實質或象徵性協助。

張笠雲(1986)定義社會支持是個人與他人互動而獲得情感、自尊、

讚賞、歸屬、認同及安全感等基本需求。

戴嘉南(1996)定義社會支持為個人在社會體系中,覺得受到關心、

尊重與協助,這些來自社會他人的資源可協助減少壓力或解學問題,或增 加個人因應能力。

何雪珍(1996)定義社會支持為個人經由人際互動後,主觀感受到自 己是被愛的、被尊重的,在互相盡義務的團體中,獲得情緒、資訊及工具 等向度的滿足,進而肯定自我價值。

徐靜芳(2003)定義社會支持乃是個人得到來自其所處社會網路中所 提供支持活動,此活動能幫助個體因應壓力、適應環境。

綜合以上學者觀點,社會支持是經由建構的網路中,主觀感受得到被 愛、被了解與受尊重,進而肯定自我價值,增加因應能力。

貳、社會支持來源

Felner(1984)指出三種主要的社會支持來源:1.正式支持來源:老師、

諮詢人員。2.非正式支持來源:朋友及其他成人。3.家庭之持:屬於血緣 之親情支持。

Pender(1987)認為主要有五個方面:1.自然的社會系統(Natural support system):指家庭是一主要的支持性團體(primary support group),家庭成 員若欲提供適切之持必須能察覺其他家庭成員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溝通,

尊重成員的獨特性,及建立相互協助之期待與幫助對方等。2.同儕支持性 系統(Peer support system):個人可透過人際間互動及知識經驗的傳遞,

滿足其他方面的需求。3.宗教組織(Religion organization or denominations):

(7)

12

最古老的社區支持團體(Community support system),可提供個人定期聚 會場所,藉由經驗分享連結對神的忠誠,制定生活指引,提供個人遵循的 方向。4.專業支持系統(Helping professional support system):當個人無法 由家人處獲得協助,或資源中斷,或資源耗竭時,健康專業團體才會介入 提供支持。5.非專業組織的支持團體(Organized support system not directed by health profess sional sional):包括志工團體(Voluntary service group)及 互助團體(Mutural help group )。Bennett 與 Morris 於 1983 年將社會支持 來源分為兩類:包含初級支持系統(primary support system):係由家屬、

朋友、認識的人透過接納、服務及情緒支持,幫助個人維持生活的功能。

次級系統(secondary support system):係由正式的非私人機構組織而成的 支持系統,如醫療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社會團體、宗教機構等(引自胡 中宜,1997)。

綜合以上可知,社會支持來源包含家人、親戚、朋友、專業人員、宗 教團體等,提供不同的支持類型與需求。

參、社會支持功能

House ( 1981 ) 將 社 會 支 持 分 成 為 四 種 層 面 包 括 : 工 具 性 支 持

(instrumental support):即是對被支持者提供行動、物質、金錢或其他直 接的幫助;情緒性支持(emotional support):給於被支持者愛、關懷、尊 重、同情、傾聽等;訊息性支持(information support):溝通訊息或當受 支持者面對困難情境,給於的勸告、建議、指導以及提供其資訊;評價性 支持(appraisal support):給於被支持者肯定、回饋。

Cobb(1982)將社會支持分為三種:情緒性支持(emontional support): 讓個人感覺是被愛的、被關心的;自尊性支持(esteem support):讓個人 感覺是受尊重的、有價值的;社會網路的支持(network support):讓個人 感覺是屬於一個溝通的網路,它包含彼此有義務及互相瞭解。

(8)

13

Cohen&Wills(1985)則認為社會支持為四方面:1.情緒性的支持

(informational support):提供忠告、建議,並提供適當的回饋。2.工具性 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提供實質的行動或物質的幫忙。3.社會陪伴 支持(social companinship):提供社會友誼交往使人有歸屬感。4.情緒性支 持(emotional support):提供關懷、信任、關切等情緒上的支持與宣洩。

Oermann(1991)則是將社會支持來源定義為來自他人提供情緒性支

(emotional support)、工具性幫助(instrumental aid)和正向的回饋(positive feedback)三個面向。之後的學者也根據 Oermann 將社會支持區分為結構 性和功能性兩個層面,而結構性層面關於社會關係,包括配偶、親戚、鄰 居和朋友維持密切的接觸;功能性是指配偶、親戚、鄰居和其他重要他人 提供情緒性支持和訊息性之持、情感性或正向的回饋(Tracy,2004)。

Joseph 於 1999 年認為面對可預測及不可預測的壓力事件時所需要的 社會支持類型則是不同的,可預測的事件所需要的是實質的社會支持,但 在面對不可預測的事件則需要夠多的情緒支持(引自李金治,2003)。

綜合以上可知,社會支持即是個人知覺重要他人給予的各項支持包 括:情緒、工具、訊息、評價等功能,以增加面對壓力的能力及緩解身心 狀況的改變。故本研究將對社會支持功能分為三個向度,包括情緒性、訊 息性、工具性支持等,並涵蓋家人、同學或朋友、師長等三項來源加來探 討。

肆、社會支持之相關實證研究

Lazurus et al.(1984)提出因應過程中社會支持可以保護個人免於壓力 所造成的傷害或決定個人對壓力事件的反應。所以支持系統在維持個人健 康與反應在生活壓力上,扮演一個重要角色。Bradt、Weinter 於 1981 年指 出當個人無法由社會關係網中感受到支持、被愛、價值感與受肯定,在生 活中沒有特定的角色,可能會反映出生命的低價質感,個體會傾向於不

(9)

14

安,進而引起更深的憂鬱與低價值感(引自何瓊華,1994)。在多數的文 獻中也可以看到,社會支持的功能可以減少壓力產生的反應,增進因應和 延 遲 疾 病 的 侵 襲 ( Hyman & Woog,1982 ; Meagher & Hart,2001 ; Dennis, Hodnett&Ghallop,2002)。

在護生的養成教育中是非常具有壓力的經歷(Beck et al.,1991),所以 需要更多有效的因應方式,以減少疾病的產生,國外研究指出護生在實習 情境中社會支持來源大多來自老師、學姊、病房護士或同學、朋友(Mckay, 1978;Mahat,1996;Jones et al.,1997;Lindop,1999)。

而國內研究何雪珍(1997)則指出護生最主要的社會支持來源依序 為:父母、同學或朋友、兄弟姊妹,最後才是老師(學校老師、實習老師、

學校職員)等;賴鑫城、李秀華(2004)指出護生多尋求同儕支持為最多,

其次是家庭支持,最後是專業支持。

而社會支持功能方面,簡淑珍、周雪靜、胡月娟、陳光如(1991)指 出護生在實習時最需要之支持的種類是專業知識與技術之指導,處理病人 之建議等工具性支持,及紓解壓力、保護、接受護生的社會情緒支持。 陳 惠敏、王瑞霞(1999)則指出護專三年級學生最需要的社會支持為評價性 支持,其次是實質上的幫助。

有關社會支持與社會人口學變項間(性別、家庭結構、居住狀態)發 現,性別與社會支持並無差異性(蔡素玲,1997;李蘭、李明濱、陸玓玲,

2000),但也有研究指出女性獲得社會支持的量較男性多(蔡嘉慧,1997;

李素菁,2002;Landman-Peeters ,Hartman ,Pompe ,Boer ,Minderaa&0rmel, 2005);在家庭結構方面發現家庭高社經地位,其情感支持高於低社經地 位者(王枝燦,2001;李素菁,2002),而低社經地位者得到較多的朋友 支持(閔肖蔓,1995),但也有研究發現家庭結構與社會支持並無顯著關 係(李欣瑩,2001);居住狀態則發現不同的居住狀況在社會支持總分並 無不同(李欣瑩,2001)。

(10)

15

由以上可知,國內護生的社會支持來源多為家人、朋友為最多,較少 尋求專業性的支持,而有關護生性別、家庭結構、居住狀況與社會支持之 間的關係,較缺乏實證研究,故本研究將針對護生的社會支持來源與社會 人口學變項進一步的討論。

第三節 憂鬱的概念與相關實證研究

壹、憂鬱的概念

「憂鬱」一詞具有許多不同的意義,他可以是一個描述情緒的,也可 以是表示生理或心理上一種偏差。它更是一個精神病理症狀,一個症候群 或一種疾病名稱。所謂「憂鬱」(depression),代表了許多意義,可以是一 種情感現象,稱為憂鬱症(depression disorder)(張錫銘,1991)。

根據張春興(1989)的解釋,憂鬱是屬於憂愁、悲傷、頹廢、消沉等 多種不愉快情緒綜合而成的心理狀態。憂鬱幾乎成為所有精神疾病的共同 特徵。按症狀的差異憂鬱有輕重之分,輕性憂鬱多數人都有此經驗,諸如 悲觀、沉悶、生活乏情趣、做事無精打采等情緒低潮,正常人也會遇到。

因此,短暫的憂鬱並非病態,而當憂鬱情形嚴重時患者行為異於常人,不 僅在心理上陷入悲傷、頭痛、心悸、兩眼無神、嘴角下陷等症狀。此外憂 鬱按形成原因,可以分為兩類:(1)反應性憂鬱(reactive depression):由 外在情境遽變(如家庭變故或親人死亡等)所引起。(2)內因性憂鬱

(endogenous depression):因個體對痛苦經驗壓抑後的結果。美國心理學 會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Ⅳ)中,將憂鬱症歸類為情 感性疾病(Mood Disorder),其中憂鬱性疾病(Depression Disorder)包含 了重鬱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低落性情感疾病(Dysthymic Disorder ), 以 及 其 他 未 註 明 之 憂 鬱 性 疾 病 ( Depression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DSM-Ⅳ將憂鬱症狀列為兩種情況:第一種為幾乎整

(11)

16

天憂鬱心情,憂鬱心情的日子比非憂鬱的日子為多,可由主觀陳述或他人 觀察而顯示,為期至少兩年。(兒童與青少年可為心情易怒,為期必須至 少一年),另一種為心情憂鬱時出現下列症狀兩項(或兩項以上):(1)胃 口不好或吃得過多(2)失眠或嗜睡(3)活力低或疲累(4)低自尊(5)

專注能力減退或有困難做決定(6)感覺無望(引自孔繁錦、孔繁鐘,2002)。 Petersen,Compas&Brook(1992)整理 1987-1991 年出版的文獻共二千多 篇,有關於青少年憂鬱方面的研究,將青少年憂鬱的研究分為三個取向:

憂鬱心情(depressive mood)、憂鬱症候群(depressive syndrome)以及臨 床上的憂鬱(clinical syndrome),此三種取向在心理病理學的本質假設上 不 同 , 有 著 不 同 目 的 , 當 然 對 憂 鬱 的 看 法 也 不 同 , 分 述 如 下 :

(Petersen,Compas&Brook,1992;引自黃子恩,1992;引自孔繁錦等,

2002)。

1. 憂鬱心情(depressive mood)

當失去重要他人或工作時,會出現悲傷、不愉快、憂鬱的心情,憂鬱 心情會隨著負向情緒出現,如害怕、罪惡感、憤怒、羞愧、厭惡,憂鬱也 會與其他問題相關,如焦慮和社會退縮,此憂鬱心情在研究常用自陳量表 測量憂鬱心情,受試者自填的自陳量表包括: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MMPI)中的憂鬱量尺、貝克憂鬱量 表 (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 BDI )、 鄭 氏 自 評 式 憂 鬱 量 表 (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 ZDS )、 憂 鬱 形 容 詞 檢 核 表 ( Depression Adjective Checklist;DACL)。

2. 憂鬱症候群(depressive syndrome)

有關憂慮的各種症狀,包括寂寞、哭泣、害怕失敗、追求完美、自覺 孤立、無用、緊張、恐懼、多疑、悲傷、擔心。此外,憂鬱症候群與退縮 行為、抱怨身體的病痛、社交問題、思考問題、注意力問題、倦怠問題、

自我毀滅及攻擊行為有很大的關係,常藉由青少年、父母及學校老師的報

(12)

17

告來測量。

3. 臨床上的憂鬱(clinical syndrome)

此取向則是將憂鬱視為一種心理疾病,依據美國精神醫學診斷統計手 冊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DSM-Ⅳ,1994)對憂鬱症的定義,當若符合以下五個(或 以上)的診斷標準,則可以稱為臨床上的憂鬱,其症狀如下:(1)幾乎整 天都是憂鬱的心情,在兒童及青少年可為易怒的心情(2)對愉快事物失 去興趣(3)體重急遽變化,體重下降或體重增加(4)每日失眠或嗜睡(5)

精神運動性激動或遲滯(6)疲倦或失去活力(7)每日幾乎都無價值感或 不合時宜的罪惡感(8)專心度或決策能力下降(9)反覆想到死或有過自 殺嘗試或已有實行自殺的特別行動。需由臨床上的專業人員以訪談作為憂 鬱評估的工具如海氏憂鬱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HRSD)。

受限於研究的目的、研究對象與研究者本身的專業,故本研究擬採用 憂鬱心情為定義,且引用自陳量表中的貝克量表,該量表於 1961 年發展,

並經過三十多年的修正,1996 年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係根據美國精神醫學 診斷統計手冊第四版(DSM-Ⅳ,1994)的憂鬱症標準進行修訂,故貝克 憂鬱量表第二版與臨床憂鬱症的標準一致,故比其他自陳量表較具臨床上 的準確性。

貳、憂鬱症相關之實證研究

在憂鬱症盛行率的調查方面,美國曾收集 1995-1996 年 13568 名青少 年之資料,有 9%研究對象屬於中度或重度憂鬱症(Rushton,Forcier&

Schecttman,2002),而國內針對青少年的研究大多缺少完整性的調查,且由 於調查憂鬱的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的不同,所以導致調查結果略有不同。

高美英(1998)對北市 1434 名青少年的調查中,發現只有 6.7%的研究對

(13)

18

象主訴無任何憂鬱的症狀,其餘 55.5%屬輕度憂鬱、27.9%為中度憂鬱、

9.9%則為嚴重憂鬱的症狀;黃惠貞(2003)針對北部某專科學校日間部全 體學生為施測對象有關憂鬱程度的研究,發現 54.7%有憂鬱程度、22.8%

有輕度憂鬱症、15.5%有中度憂鬱症、重度憂鬱症有 7%;趙芳玫(2002)

調查台北縣公、私立職校的學生發現有 35.09%的有輕度憂鬱症、18.90%

有中度憂鬱症、4.70%重度憂鬱症。

由以上可知憂鬱一般的調查對象都是針對一般的求學學子,根據先前 的文獻探討知道護生充滿著多種的生活壓力,且一旦經過臨床的實習與訓 練時會增加護生產生憂傷的情緒(Jones et al.,1997;Tully,2004),所以是 急需被關注的一群,但國內外、有關護生憂鬱的研究並不多。國內最近的 研究包括:何雪珍(1998)調查南部地區高職、護專學生顯示有 50%的學 生有憂鬱的現象;劉若蘭等(2000)則針對北部護專學生 1487 名,進行 施測發現有一半的護生有憂鬱的傾向;蕭雅竹(2004)則針對對北部地區 五專、一般大學護理系學生進行調查發 35%有憂鬱程度,輕度憂鬱者 18

%、中度憂鬱者 13.4%、重度憂鬱者 3.6%。國外研究:Haack(1988)進 行兩年縱貫性研究,發現護生有 55%有憂鬱症狀;Ahmadi,Toobaee&

Alishahi(2004)針對 312 護生進行研究發現有 35.3%的有輕度的憂鬱、8.7

%中度憂鬱、1.3%屬於重度憂鬱者。

憂鬱與社會人口學變項間(性別、家庭因素、自我身體狀況、父親身 體狀況)發現,幾乎指出女性發生憂鬱機率大於男性(蔣桂嫚,1993;邱 一峰,1996;陳柏齡,1999;陳杏容,2001;楊皓然,2002;Patten,Gillin, Farkas,Gilpin,Berry & Pierce,1997 ; Pamela,Schraedledy,Gotlib & Hayward, 1999);家庭因素與憂鬱父母親的婚姻狀況,包括父母親離異、分居較容 易引起青少年萌生自殺的念頭與產生憂鬱的情緒(張如杏,1992);而父 親的健康狀況是憂鬱預測重要因子之一,即父親狀況越好青少年產生憂鬱 的情形越小(蕭雅竹,2004);在家庭社經地位方面則指出父母親的教育

(14)

19

程度可以預測青少年憂鬱的發生(楊浩然,2002;Pamela et al.,1999);青 少年若本身身體有慢性病會降低其自尊,而且感覺與同儕不同,容易產生 無助、無能的感覺(Morgan,1994)。

綜合以上可知護生比一般學子具備較高的生活壓力且護生女性居多 而女性也較具憂鬱的危險因子,而國內針對護生憂鬱的研究大多針對護專 學生,故本研究將以北部地區普通大學、技職體系護理系學生進行憂鬱程 度的相關性調查,以瞭解不同學制其憂鬱程度是否有所差異,而國內針對 護生憂鬱探討的文獻並不多,故此處將加入社會人口學於探討其相關性。

第四節 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憂鬱之關係

壹、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及憂鬱的相關研究

許 多 研 究 發 現 生 活 壓 力 與 身 心 健 康 有 密 切 的 相 關 , Holmes 與 Rahe(1967)「社會再適應量表」(SRSS)引發一連串討論生活壓力與身心 健康的研究。大多相關研究都得到「生活壓力與身心健康」有負向關係存 在(江承曉,1991;蔣桂嫚,1993;陳惠敏、王瑞霞,1999;江承曉、陳 珊珊、林香寶、林為森,2000;李欣瑩,2001;李金治,2002;陳筱瑄,2003,

徐靜芳,2003;Deary et al.,2003;Sheu et al.,2004)。更有許多的研究指出 生活壓力將導致憂鬱的產生(陳清泉,1990;蔡嘉惠,1998;陳柏齡,2000;

施雅薇,2004)。

而社會支持在調解生活壓力上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Spaccarelli, 1994)

,所以支持性的環境可以減少或緩和壓力對個人身生理、心理及會的衝擊 並促進安適狀態(well-being)(Sarah,Geert,Paulett&Iise, 2003)。故多數的 研究指出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呈現相關性(戴嘉南、鄭照順,1996;蔡嘉 慧,1998;陳惠敏、王瑞霞,1999;李欣塋,2001,施雅薇,2004;Kub,1992;

Martinze,1995;Landman- Peeters et al.,2005)。

(15)

20

而有關於社會支持減緩生活壓力的理論有兩個理論模式於以解釋:第 一個是主要效果模式(main effect hypothesis)此模式認為社會支持與直接 的心理的健康有關,其認為社會支持是經由社為網絡提供人們規律正向的 支持和穩定的社交。根據這個假設個人有高程度的社會支持將得到較好的 照應。這將會永久的影響到個人整體的心理健康。第二是緩衝效果模式

(stress-buffering hypothesis)只當個體遇到生活壓力事件時可以緩衝負向 生活壓力所造成的結果,多數的研究多在主要效果模式發現社會支持與身 心健康有關。另外,不同的支持來源及測量方式,也會影響社會支持與壓 力的關係,他們認為特定來源的社會支持對某些特定的壓力具有緩衝效 果,但不能顯出主要效果;反之,整體結構的測量方式,則可顯出主要效 果,而不能顯出緩衝效果(Cohen et al.,1985)。以下將最近的相關研究列 表整理如表 2-4-1,綜合分析如下:

(16)

21

表 2-4-1 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及憂鬱的相關研究

作者 篇名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Landman- Peeters et al.

(2005)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problems in parent- offspring communication an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調查荷蘭 502 個青少年與青 年孩子的父母 共 356 人,研究 患有憂鬱症、恐 慌症和妄想症。

1.女生獲得較多的社會支持,在有 問題時父母給於較高的溝通。

2.性別、社會支持與父母親的溝通 程度會影響到憂鬱的產生。

Deary et al.

(2003)

Alongitudinalcohort study of burnout and attritionin nursing students.

縱貫性研究共 收集三次。

第一次共 168 人,第二次共 124 人第三次 共 90 人。

1.護生的生活壓力源為:臨床實 習、人際衝突、課業、經濟。

2.若護生使用負向的因應行為則會 增加心理的不健全。

Sheu et al.

(2002)

Perceived stress and physio -psycho-social status of nursing students during their initial period of clinical practice: the effect of coping behaviors

第一次實習的 護生共 280 人。

1.實習壓力事件包括:專業知識與 技能、實際護理病人壓力、教師 及護理人員、作業工作量、同學 及生活和實習壓力。

2.壓力越頻繁者身心狀況越不佳。

Martinze

(199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delinquency among Hispanic youth living in a rural

environment

美國新墨西哥 洲高中生共 59 人。

1.影響青少年暴力的因素包括:生 活壓力、學校壓力、家庭壓力、

同儕壓力。

2.學校資源、家庭資源、同儕資源 及自我評價,是減輕越軌行為的 緩衝器。

Kub

(1992)

Psychology distress in adolescents: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ronic and interpersonal stressors, life events and social support

芝加哥地區 705 位青少年。

1.特別的生活事件、日常生活事 件、日常生活困擾、人際壓力都 與心理症狀的發生有關。

2.家庭的滿意、家庭的支持、同儕 的支持可以減少青少年沮喪的 情緒。

3.家庭、朋有、學校的支持會影響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適應情形。

(17)

22

表 2-4-1 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及憂鬱的相關研究(續一)

作者 篇名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陳清泉

(1990)

大學生生活壓力、認知型 態與憂鬱傾向相關之研究

大 專 院 校 四 年 級學生 442 人。

1.客觀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有正相 關。

2.高憂鬱組比低憂鬱組有更多認知 上的偏差。

江承曉

(1991)

青少年生活壓力、因應行 為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台中地區 6 所 國中生 615 人。

1.主觀生活壓力事件依序為:學校 生活事件、身心生長發育、家庭 事件、異性交往事件。

2.生活壓力導致身心健康問題依序 為:呼吸系統疾病、情感性或神 經性問題、受傷或意外傷害、腸 胃系統疾病、病毒或細菌感染疾 病。

蔣桂嫚

(1993)

高中學生生活壓力、因應 方式與身心

高 雄 縣 市 1~3 年 級 高 中 生 714 人。

1.高中學生客觀與主觀生活壓力源 依序為:學校事件、個人身心事 件、家庭事件、異性交往事件。

2..主觀生活壓力比客觀生活壓力 能夠有效地預測身心健康狀況。

3.生活壓力越大,罹患身心症狀的 程度愈高,及身心健康程度愈 差。愈常使用邏輯思考與自我控 制與解決問題與正向闡釋之因 應行為之身心健康狀況愈好。

戴嘉南 鄭照順

(1996)

高 壓 力 青 少 年 知 覺 之 家 庭、社會支持及因應效能 之研究

台 灣 省 、 台 北 市 、 高 雄 市 之 14~18 歲 青 少 年,共 2007 人。

1.青少年主要壓力源有五項依序 為:自我期望壓力、學校教育壓 力、家庭管教壓力、同儕情感依 賴壓力及青春期壓力。

2.青少年面對活壓力:可分為三 項:家庭支持、同儕支持、專業 支持。

3.透過家庭與社會支持可減緩青少 年生活壓力與身心行為症狀的 發生。

(18)

23

表 2-4-1 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及憂鬱的相關研究(續二)

作者 篇名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蔡嘉慧

(1998)

國中生的社會支持、生活 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 研究

高雄市 1~3 年級 國中生共 958 人。

1. 國 中 生 最 常 獲 得 的 社 會 之 持 是:訊息性支持其次為情緒性 支持,最少為工具性支持。

2.主要壓力源依序為:學校生活事 件、課業問題事件、父母管教 事件、身體生長事件與生涯規 劃事件。

3.獲得越多社會支持的國中生,其 客觀、主觀的生活壓力越小且 憂鬱情形越不嚴重。

陳惠敏 王瑞霞

(1999)

南部某護專三年級學生 生活壓力事件、壓力症狀 和社會支持系統

南部某專科學校 五年制護理科三 年級學生共 157 人。

1.生活壓力事件依序為:考試壓 力、一般人際關係、時間管理、

生涯規劃、社團、家庭互動。

2.護專生在社會支持以評價為最 高、自尊為最低。

3.護專學生社會支持得分和生活 壓力事件及壓力症狀總分,呈 現顯著負相關。生活壓力事件 得分和壓力症狀呈現顯著性正 相關。

江承曉 陳珊珊 林香寶 林為森

(2000)

南區大專生壓力適 應行 為與身心健康狀況之相 關研究

南區五專低年、

高 年 級 , 二 專 生,共 1217 人,

其 中 男 生 507 人,女生 710 人。

1.青少年的生活壓力包括:自身、

學校、家庭、社會層面。

2.壓力調適行為與身心健康狀況 有顯著相關。

陳伯齡

(2000)

國中生生活壓力、失敗容 忍力與憂鬱傾向之關係 研究

包含北、中、南、

東抽取 16 個學 校,48 個班級,

共 1627 人。

1.國中生主要生活壓力包括:未來 發展、學校生活、家庭生活、

同儕關係、身心發展、兩性交 往。

2.國三的生活壓力、憂鬱狀態皆高 於國二、國一。

(19)

24

表 2-4-1 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及憂鬱的相關研究(續三)

作者 篇名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李欣塋

(2001)

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 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 為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 究

抽取 6 所桃園市 公立國中生 1~3 年級學生共 462 人,其中男生 239 人,女生 462 人。

1.主觀生活壓力事件為:學校生活 事件、家庭生活事件、自我相 關事件、異性交往事件。

2.國中生遭遇生活壓力時,提供社 會支持的來源,主要為家人,

其次為同學,最後為師長。而 國中生獲得社會支持的方式以 訊息性支持最多,其次為情緒 性支持、最後為工具性支持。

3.主觀生活壓力事件導致的身心 健康問題有社會官能障礙、焦 慮、睡眠不足、身體症狀,最 後才是嚴重的憂鬱。

李金治

(2002)

國立台灣師大四年 級學 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

社會支持與其身心健康 之相關研究

師大四年級學生 母 群 體 總 數 共 1849 人,抽取樣 本數共 420 人為 調查對象。

1.身心健康狀況加者,以前途壓力 為最大,其次為教學實習壓力 和學校壓力。

2.在社會支持方面。研究對象獲得 社會支持的主要來源為家人,

整體獲得社會支持以訊息性支 持為最多;但值得關心研究對 象的生活壓力為前途壓力,教 學實習壓力和學校壓力,但獲 得師長的支持卻低於家人與同 儕。

3.主觀生活壓力和入學方式為身 心健康的主要預測變項。

陳筱瑄

(2003)

台中縣某國中學生內外 控人格特質、主觀生活壓 力、因應行為與自覺身心 健康之相關研究

台中縣某國中 91 年度 1~3 年級學 生 311 人。

1.主觀生活壓力依序為:學校事 件、自我相關事件、家庭事件、

交友事件。

2.生活壓力導致最常見的自覺身 健康問題前五名:不耐煩且容 易發脾氣、為瑣事煩心、心情 不好、無法應付周遭的事情、

感到緊張、無法很快入眠或失 眠。

3.主觀生活壓力和自覺身心狀況 呈正相關。

(20)

25

表 2-4-1 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及憂鬱的相關研究(續四)

作者 篇名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徐靜芳

(2003)

研究生生活壓力、社會支 持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 究

針對北部地區大 學院校正規日間 部碩士班研究生 為研究對象,共 398 人。

1.生活壓力有略偏中度困擾,其中 以「自我發展與評價的壓力」

最高,以「人際相處的壓力」

最低。

2.社會支持種類以「尊重的社會支 持最高」,「工具性支持」最低,

支持來源以「朋友」、「家庭」

所提供的支持最多,「研究所教 授」支持最少。

3.46.73 % 的 研 究 生 身 心 健 康 欠 佳。

施雅薇

(2004)

國中生生活壓力、負向情 緒調適、社會支持與憂鬱 情緒之關聯

抽取八所國中共 1510 人學生。

1.生活壓力中家庭生活、同儕關 係、兩性交往接對國中生憂鬱 情緒具有正向效應。

2.社會支持層面之家庭支持對國 中生憂鬱情緒具有正向效應;

但同儕支持與國中生憂鬱之間 不具相關性。

綜合以上文獻可知,生活壓力與身心健康具有其相關性,且過大的壓 力將容易導致憂鬱的產生,故生活壓力在憂鬱產生的扮演上具有其關鍵的 影響,而社會支持在個體面臨壓力時,具有其緩衝的作用,可以減輕身心 症狀的產生,故本研究將擬探討不同的社會支持方式、生活壓力與憂鬱程 度之間的關係。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banks’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on their risk and profitability in Taiwan.We takes quarterly data of 37 commercial banks, covering the period

The differential mode of association: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behaviors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troduction to Leadership: Concepts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Keywords: time management,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 the analysis of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第一章

1998 年 2 月,XML 建議標準提出,是目前通用的 XML1.0 版 本標準,XML 的規格便是由 W3C XML 工作群維護並負責增修 跟調整的工作。基本上 SGML、HTML

(1988), “Individual strategies for coping with stress during organizational transi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Vol.24, pp.19-36.. Paul (1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