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簡介印度北部達蘭沙拉的辯經學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簡介印度北部達蘭沙拉的辯經學院"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簡介印度北部達蘭沙拉的辯經學院

/阿旺年札

阿旺年札法師簡介

藏族,一九七一年生於巴塘,於一九九○年抵印度達 蘭沙拉,並於辯經學院深造十年,今年經達蘭沙拉西 藏政府選派至台灣,現為法光佛研所正讀生。

研究專長:為因明學、現觀莊嚴論、中觀思想等。

緣起

辯經學院是由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所創辦;是傳統西藏宗教及文化的 中心,是一個非營利性機構,其設立的主要目的在於肩負起西藏年輕一代的僧伽 教育,及培養具德心、責任感的優秀青年,並在保存和發揚西藏優良傳統文化上 貢獻一份力量,導致於為了宗教的交流當基礎而推廣佛教。

辯經學院的成立

緣起於幾位年青喇嘛們殷切的祈請;在 1971 年幾位就讀於印度 UTTAR 省 MUSSORIE 地區學校的出家眾,他們在印度許多大學、學院接受長久的教育課程,

擁有良好的背景,在即將離開學校之際,他們表達繼續研究各項現代學科,同時 也殷切期望追求殊勝深奧的佛法,因此把年輕的出家僧人們的理想和殷切期望回 報於尊者達賴喇嘛。法王觀待他們的因緣成熟,就創辦了辯經學院,更命當時的 三大寺其中之一的哲蚌寺格西洛桑嘉措來擔任院長。

學院座落於一山丘上,俯瞰整個達蘭沙拉及噶格拉山谷(KARGRA VALLEY),

其 後 倚 於 印 度 北 邊 喜 馬 恰 省 (HIMACHAL) 極 為 壯 麗 綿 延 的 達 拉 東 山 脈 (DHAUIADMAR),1973 年七月六日在達賴喇嘛率領下,舉行簡單莊嚴的開幕儀式,

學院正式成立,當時,包括前任校長洛桑嘉措等共三十二人。

關於創辦人

洛桑校長出生於西藏東部的(KONGIO RAWA)最早在當時的寺院(DHOWDUPLING)

(2)

接受正式的教育及佛法訓練,後來大部份在拉薩附近的哲蚌寺修行,流亡印度 後,他成為經驗豐富的老師,於(MUSSORIE)教學長達八年。辯經學院成立後,尊 貴的洛桑格西即擔任校長並傳授佛學,他亦為本學院變革和發展中幕後最有力的 領導者,內心充滿熱忱、慈悲以及犧牲、奉獻的精神,致力於推展並擴大學院以 成為學習西藏傳統宗教、文化的中心。洛桑校長簡直是一位偉大的創建巨人。因 為,他擔任院長後,把辯經學院慢慢的推廣為國際佛教大學,從此辯經學院來自 於不同國家的學生,例如美國、法國、英國、德國和台灣、新加坡、日本、馬來 西亞、越南、蒙古等國家的學者。洛桑校長總以開闊的胸襟和尊重別人的心,來 面對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們,對待學生,就像一位慈愛的大家長,在任何需 要的時候給予鼓勵,不管任何情況,全心全意奉獻予至尊的達賴喇嘛和西藏、以 及與他有緣的人們。總之,他是一位偉大的智者,終生依循佛法之悲智,他的尊 榮將永留在人們的心目中,祈願洛桑校長早日轉世,乘願再來,救助我們苦海無 邊的眾生解脫得樂。

學院課程簡介

辯經學院在兩個校區分別提供以下二類課程:

佛學方面

1.辯經的基礎,以經部為基礎,有攝類學、因明學、心類學、邏輯學。

2.宗義(簡介內外道對因、道、果,在教理上的不同見解。)

3.由現觀莊嚴論了悟大般若經,透過印度及西藏各論師之論集來了達現觀莊嚴 論,並進而體悟大般若經之究竟智慧。

4.以高階的佛法邏輯及認識論,語言的哲學模式及對內心深層的思維發展以生 起定解,從而證得涅槃及一切種智。(釋量論)

5.以入中論及印度、西藏相關論集為基礎,修習中觀。

6.四年制之格西(KARAMPA)課程,俱舍論和花教及紅教為二年,戒律和白教的 宗義及慈氏五部為二年,共為四年。

非宗教性課程

1.教師教育訓練課(培育教師人才)

2.行政官員之各項課程訓練。(培養政府工作人員)

3.對西藏文化進階之研究。

4.對僧侶之電腦課程訓練。

初級之因明〈邏輯〉及辯經

初入辯經學院第一年,學生須接受嚴格的西藏傳統辯經教育,以及練習正確 的辯論模式,此乃根據十二世紀西藏極具盛名之(CHAPA CHOJE SENGE)攝類學權 威祖師,其所著攝類學為後世修學主要,由於一套特別之模式能訓練思惟能力,

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絕無僅有的。在對事物有了基本存在的解析基礎後,將安排學 生接受另一階段關於內心探索之課程,內心課程分為二種或三種,或更廣泛者分

(3)

為七種。基本上是以經部為主要學習,同時亦教授唯識、自續、應成各派對心不 同之主張。

經過一年之學習後,大體上學生對於經部的地位或其他宗派之教理會有相當 之確信,特別是關於傳統論集中,如釋量論及阿毘達摩集論中之存在理論及識 論。辯經學院第一年首要之學習目的在調整思惟並熟悉辯經之學習模式,這時我 們並不強調經部相違之處,因為這個階段並不適宜介紹太深奧之唯識自續,應成 之義理。但是學生會作最好之判斷,並評估他們的能力天賦。

六年大般若經〈般若波羅密多〉之課程

學習辯經之技巧後,學生展開第二階段之研讀──究竟之智慧及修行。本課 程係以自續派為主要修習,並以其中之瑜伽行自續派為主要研習功論。首先以彌 勒菩薩所著之現觀莊嚴論為本論,並以十世紀之獅子賢所著之明義釋論及十五世 紀福稱(為第二世達賴喇嘛之弟子)所著之心莊嚴論之釋為教本。同時亦參考印 度之教本及宗喀巴大師所造之寶鬘論及心莊嚴論。大般若經及上述之論集,將分 別規劃在六年中學習。其他之參考論集如宗喀巴大師所著辯了不了義經及福稱所 造之釋論,以及喀祖所著之(THOU SAND PIECEMEAL)亦規劃在必修課程中。

三年中觀之學課程

圓滿完成了七年的大般若經課程修習(包括第一年之基礎課程)後,學生欲 進一步進入研究班研讀中觀課程者,在這三年的另一學習領域中,將研讀佛法上 更深層次的哲學思想,如緣起性空,觀無自性之主張。

宗喀巴大師之善顯密意疏係根據月稱之入中論及其自釋而來,主在闡釋入中 論意旨。補述論集有福稱的(GENERNL-MEANING AND, DECISLIVE ARGUMENTION)。

現有教本係根據其修訂而來,此外宗喀巴大師了不了義經毘缽舍那部分及菩提道 次第廣論(LAMEIN CHWNMIO)的 SPEILAL, INSIGHT SECTION 亦為研習之課本,除 此之外,印度及西藏其他之相關論集亦為閱讀之參考資料。

修習釋量論

在學習大般若經及中觀之十年當中,每年總有兩個月時間完全投入在釋量論 之學習,釋量論課程含本論偈頌之自釋,賈曹杰(GYALTSHAB, JE.)的明解脫道 論,以及福稱之釋量善顯密意疏,以上是釋量論重要之依據。釋量論第一品有關 辨識正確佛法義理邏輯與數派及外道的不同,分別於六年的大般若經課程中研 讀;第二品則劃在中觀的三年課程中研讀。

KARAMPA 格西學位的修習

第一年 俱舍論

主要以世親菩薩所著之俱舍論頌及其自釋論和第一世達賴喇嘛所造之明解 脫道俱舍論釋為主。學生亦參考 CHIM JAM DPAL-DBYAN 的阿毘達摩莊嚴論,而這 本書是最廣泛且是西藏第一本解釋俱舍論之論述。俱舍論主要是講聲聞、獨覺乘 之法、並闡述大乘之道。

(4)

第二年 戒論

主要教本為功德光所著之戒經(VINAYASYTRA)──簡介釋迦牟尼佛的戒行及 紀律,及福稱的注釋別解脫戒亦在此課程中研讀,對佛教信眾比丘、比丘尼的八 大項戒律有相當詳細的介紹。一切有部為我們西藏的傳統戒律,而小乘國家如泰 國或斯里蘭卡以四分律儀為主,二者雖大同小異,然而事實上,西藏大乘佛教在 戒律及教理上與小乘仍有些微不同。儘管如此,大乘亦認為別解脫律儀是守護根 門之基礎,對身口意之守護應達到更高境界。對規律之出家眾來說,戒學尤為重 要並且必修,以減少並淨除自我的過失。在現在五濁惡世之際,人們往往迷失於 外境的追求,眾生終日沈溺於異想天開、追求外在的舒適而忘記了原來自我本然 之佛性。

第三年 寶性論及紅教論

未來佛──彌勒菩薩的寶性論是大乘佛教中對佛性如來藏(BUDDHANATURE) 教授最重要之典籍。全論分為五品,包含七個主要項目。

福稱的月光論及其自釋及賈曹杰仁波切的注釋主要教本。

第三年之課程中簡單安排研讀紅教祖師大德所著的典籍,並於修行各宗派不 同論述的教理,是過去西藏最高領袖及達賴喇嘛皆致力於保存的良好制度。紅教 主要教本有由 JAMGON MIPHAN 仁波切所造密解炬輪及入善巧門及 LONGCHEN, RAB JAMRA 所造之如意藏等等。

第四年 白教及花教論點

藏系傳統花教及白教之典籍,規劃於格西學位之第四年研讀,為更明瞭各派 特有之理論,亦安排花教及白教之經典為教學內容,花教中有 SAKYA PANDITA 所著的佛陀真義及 JEGORAMPA 所造的月光論(THE STRIKING MOON-LIGHT)。白教 課程則包括幾位白教傑出大師的著作,如 JE GAMPOPA 所造解脫品,及八宗論的 注釋。此外亦研習 PEMA GARBO 上師及祖師密勒日巴有關的補述。

上述為本校課程的簡介,以學習辯經及邏輯為入門,進而研究藏系佛教四大 宗派更深層哲理的、德性的、教義上的種種論集。但是上述所有的論集,並不涉 及密教之修習,因為密教之修習,必須圓滿所有的功課,只要在不違越本校之規 定下,學生可隨喜及學習。事實上我們並不阻止,甚至鼓勵讚揚學生能更深更廣 的探索至尊佛陀的圓滿教法。

下面就西藏研究課程,電腦訓練、西方哲學等課程以後如有時機再述,最後,

談談一天的課程及分校的設立。

一天課程:早上五點半就起床,五點四十五分至七點三十分作早課,七點半 至八點半早餐,八點四十五分至九點四十五分上文法(包括藏文文法及英文文法 及其它語文)。十點至十一點半上佛法的課,十一點半至一點半中餐,一點半至 三點半為辯經,三點半至四點為休息(喝茶),四點至五點半自修(自習),五點 半至六點半就晚餐。六點半至十點半為晚上辯經的時間,十點半後自修(自由)。

以上的課程表四季如一不會改變。

(5)

分校的設立

由於將藏傳佛法弘揚到各地以及與各地佛法文化有更深層的交流一直是本 校的心愿,因此為了協助對藏傳佛法有興趣的地區,我們在台灣的埔里地區更成 立了分校,若條件許可,我們將漸次的將藏傳佛教中極為圓滿的辯證教育制度介 紹到台灣來,這對漢地學佛者於教理上生起勝解將甚有幫助。同時可與漢地佛法 有進一步的交流。

最後,祈願佛法能深廣地傳佈世界各地,並饒益一切有情,祈願達賴喇嘛及 歷代弘法上師們能夠長久住世,來鼓勵並幫助處於五濁惡世中,由於追求現世享 樂而造下惡業,墜入生死輪迴的眾生得到究竟解脫!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大般若經》列為眾經之首。在每個寺院的佛經收藏中分為寺院所屬的佛經和佛教教團所有

《百喻經》是一部以寓言故事作譬喻演述佛法義理的佛教文學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較為

1 原著於 1994 年 8 月,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將此文收入於 1998 年出版的《1993 年佛學研究論 文集——佛教未來前途之開展》之中,此後刊載於 2002 年《普門學報》第 8 期,在 2003 年

同類的著作先後有嚴北溟的《中國佛教哲學簡史》 [註 32] 、筆者的《佛教哲學》 [註 33] 、黃心 川的《印度哲學史》 [註 34] 、姚衛群的《佛教般若思想發展源流》 [註 35] 、巫白慧的《印度哲 學》

了解特殊教育學生教學之主要理論與模式、活動 與設計、多元教學策略及方法,並應用於特殊教

(紅教)的密宗修行方法;1976 年起從歐陽無畏喇嘛學習格魯派(黃教)的顯 教論典,一直到 1991 年 10 月喇嘛入滅為止。1992

人物、佛教哲學、區域佛教、佛教經濟、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其中佛教史的研究尤為突出,有

1 朋友居五倫之末,其實朋友是極重要的一倫。 /所謂友誼實 即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良好的關係,其中包括瞭解、欣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