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 習 星 雲 大 師 《 人 間 佛 教 佛 陀 本 懷 》 的 一 點 感 想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學 習 星 雲 大 師 《 人 間 佛 教 佛 陀 本 懷 》 的 一 點 感 想"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學習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一點感想

第四期人間佛教座談會期間,學 者們談論最多的,是星雲大師剛剛出 版的新著《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再 讀大師這部書,又有一些感想。關於 佛教尤其是中國佛教今後發展方向問 題,我們更加有了清晰的輪廓,那就 是這裡歸納為一個階段性的結論:那 就是以原始佛教為基礎,以大乘佛教 為指導,以中華文化為歸宿,以人間 佛教為導向。

一、以原始佛教為基礎

原 始 佛 教 主 要 是 指 釋 迦 牟 尼 佛 在世到佛入滅之後的一、二百多年中 的佛教,尤其是沒有產生部派分裂之 前和合一味的佛教。原始佛教的經典 主要是阿含經。北傳阿含經主要有:

《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 阿含經》和《增一阿含經》,現代學 者認為它們並不屬於同一部派的傳 承。南傳原始佛教經典,則有《長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

程恭讓

(2)

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其 中《雜阿含經》與南傳《相應部》經典存在對應關係,所以 所謂的「雜」,應該理解為是「相應」的意思,即指經典的 主題分類。學習《雜阿含經》或者南傳的《相應部經典》,

類似於儒家的《論語》對學習孔子思想言行的意義。阿含類 經典表達了原始佛教的根本意義。尤其是以四部阿含中的

《雜阿含經》作為主軸來學習佛法,更是為了從原始佛教進 入,讓大家直接與最親近佛陀的經典打交道,用原始佛教的 學習打好佛教思想的基礎。

二、以大乘佛教為指導

中國主流的佛教是大乘佛教。佛陀入滅五百年後,大乘 佛教經典紛紛結集問世,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其中大乘 佛教的宗派和思想成為中國的主流佛教思想。大乘佛教有一 部重要論書《大乘莊嚴經論》,講大乘有七大義,系統解釋 了大乘之為「大」的深刻意涵。佛陀在世的印度文化是婆羅 門教神道文化,同一時期的中國,這方面的思想因為絕地天 通的重大文化事件,神道的思想相對淡薄、人文思想較為興 盛。釋迦牟尼不會超越他所在的時代和文化宣講佛法,一定 是以那時那地的文化歷史的現實影響講解佛法,這是佛陀的 善巧方便。

(3)

但是,後期的大乘佛教因為時空變換、文化文明也發 生了轉變,所以試圖通過研究佛法尋求超越時空和文化文明 的佛法深意,澄清佛陀真實所要說的意思,探討針對所有的 文化和時代可以宣講的佛法。大乘思考的方向是突破時間空 間、文化文明的限制,探求的就是佛陀的本懷。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也是這樣發心的大乘佛教理論、實踐 的現代再總結。簡而言之,大乘佛教思想有其深度義蘊,有 其重要傳統,所以說今日我們學習佛法,應該以大乘思想義 理作為指導。

三、以中華文化為歸宿

伴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國家和社會都很關注中華傳統 文化的復興。佛教裡面的大乘佛教早已融入中華文化,我們 也可以說,沒有中華文化,大乘佛教就有可能中斷和消亡。

中華文化對大乘佛教最大的貢獻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是價值觀

在印度傳統的宇宙觀系統中,印度婆羅門教的神靈系統 是主流的文化認同基礎,佛教經典中表述的很多神道思想,

本是婆羅門教文化傳統所賦予的。但是,中國文化本身是重 人文薄神文,是「未知生,焉知死」的重生的文化。中國的 佛教文化接受了中國文化重人文而薄神文的傳統。這方面佛

(4)

教以人道為基礎討論佛法是中國文化對佛教詮釋的巨大貢 獻。《六祖壇經》和印度佛教經典的區別也在此顯得非常突 出。

第二點是人類倫理觀

中國文化更加重視平等價值。印度婆羅門教高度成熟,

社會倫理思想上有種姓等級的嚴格區分。大梵天用嘴表達語 言,產生了婆羅門,梵天通過胳膊產生了剎帝利,從腿產生 了吠舍,從腳產生了首陀羅。所以人類種姓等級的劃分出自 先天性的神意。中華文化沒有這種天生的等級制度,「王侯 將相寧有種乎?」統治者的合法性向來都以德性或者才能 獲得賦予,這是千百年來漢文化強調人的自身努力來成就自 身、改變命運的寶貴思想傳統。中華文化確定沒有天生等級 的圖式。隋唐的科舉制貫徹長達一千年,貫徹孔夫子思想,

學而優則仕。強調德性的訓練,智慧的學習,這與佛陀對待 眾生的態度與期許,可謂是高度的一致。

再如《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想,一陰一陽就 是對生活經驗的抽象,陰陽平衡提供了基於哲學的男女平等 理解。這些中華文化歷久彌新的價值,人文、平等的理念,

與佛陀重視人類解脫和自由的追求結合到了一起,或者說,

佛陀對人類的解脫、自由的思想被中華文化發現了,這是我 們學習佛教、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重點。

(5)

四、以人間佛教為導向

人間佛教不是哪個個人的佛教,是十九世紀以來佛教主 要的發展方向。人類進入現代化之後,從文化到社會,與傳 統農耕文明有很大的區分,佛教信仰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就 會徹底成為一個小眾的信仰,就不能成為主流社會的信仰,

也就不能為現當代人類文明的建構做出應有的貢獻。適應現 代社會、後現代社會,是佛教面臨的變化和挑戰。現代佛 教文化更加要重視現實人生的價值,更加重視社會淨化的價 值,而這些基本的價值方向其實是佛陀的核心關懷,也是現 代人間佛教所談論的重點。所以人間佛教價值是現代中國佛 教的共識,也是當今海峽兩岸佛教的共識。

在推動這一共識的形成過程中,太虛大師、印順長老、

趙樸初先生、星雲大師等百年以來的高僧大德、廣大佛教信 徒,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星雲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理 論、實踐,尤其更是具有典範意義,可圈可點。所以我們現 在學習佛法,不應該再在黑暗中摸索,而應該堅持和發展百 年以來的重要的新傳統—以人間佛教作為現代佛教的主流 方向。

所以人間佛教在路上!人間佛教不可不謂任重而道遠!

(6)

慈悲是我們的天堂淨土,

智慧是我們的天堂淨土,

勤勞是我們的天堂淨土,

忍耐是我們的天堂淨土,

我們要發心建設人間天堂,

成就人間淨土。

—人間佛教語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星雲大師指出:「人間佛教既要符合『佛說的』,還要順應『人 要的』。」 10 佛陀最初開示的苦、空、無常、無我等根本教義,卻

所以試圖通過研究佛法尋求超越時空和文化文明的佛法深意,澄清 佛陀真實所要說的意思,探討針對所有的文化和時代可以宣講的佛

佛教是佛陀在人間的教化,它本來就是人間的。佛陀以一大事 因緣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是什麼?就是眾生啊。佛陀自稱一生

究」、「早期大乘佛教」、「中國佛教倫 理」等主題。主要著作有《佛陀觀的演變 與發展》(英文版),《人間佛陀―歷史 佛陀觀》(中文版)。已經完成研究課題

佛陀觀是理解佛教教義及修行的關鍵。星雲大 師早在 1953 年的著作《釋迦牟尼佛傳》中,就提 出「知道佛陀,才能認識佛教!」 1 在推動人間佛

程教授說,太虛大師所宣導的人間佛教,和星雲大師所創立的人間佛教

大致說來,以唐末五代為分界,中國佛教歷史分為前期和後期。前期一千餘年,是從佛教傳入

曾任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執行長、佛光山叢 林學院院長,致力於僧伽教育以培養佛教 人才,授課領域有天台宗思想、大乘佛教 思想、人間佛教等。與人間佛教研究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