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訪大陸學者周潤年教授談研究藏學的心路歷程 /編輯室採訪.整理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訪大陸學者周潤年教授談研究藏學的心路歷程 /編輯室採訪.整理"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訪大陸學者周潤年教授談研究藏學的心路歷程

/編輯室採訪.整理

周潤年教授

1954 年生,原籍察哈爾,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 所碩士,現任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副院長。

從事研究的專業:藏族語言、歷史和宗教。

問:周教授到臺灣共有幾次,都進行了那些活動?

答:我來臺灣共計三次,第一次是 1998 年 5 月 12 日,到臺灣參加了蒙藏委員會 和中國邊政協會召開的“海峽兩岸藏學學術研討會”。第二次是 2000 年 10 月 6 日,到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客座三個月,講授了《藏族歷史》和《藏族文化》。在 此期間還應蕭金松所長的邀請到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講授了《藏傳佛教的文 化》;第三次是 2002 年 3 月 8 日,到世新大學客座三個多月,講授《西藏歷史文 化》、《西藏宗教文化》和《藏語語言》。此外,還到臺灣的 20 多所大學進行了演 講。

問:您在大陸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擔任什麼職務以及講授那些課程?

答:我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擔任藏學研究院的副院長,並兼任藏學研究學會的副 會長以及中國民族史學會的副秘書長。我曾爲留學生、博士生、碩士生以及本科 大學生講授了《藏語語言》、《藏文文法》、《古代藏族歷史文獻》、《藏族通史》、《藏 學概論》、《藏族文化概論》、《藏族寺院教育》、《藏區現代化問題研究》和《西藏 教育》等 10 餘門課程。

問:當初您爲什麼選擇了藏學這個專業?

答:我認爲這是一個緣分。我在初中時期從課本上第一次接觸到西藏,雖然只是 皮毛卻開啓了我對西藏的好奇心,其後不斷地閱讀相關書籍,覺得西藏歷史悠 久,文化燦爛,遺産豐富,遂決定選擇了中央民族大學藏語文專業,到北京繼續 學習深造,家人也相當支持我的選擇,並給予了精神和物資上的支援。完成學業 後,本想到西藏做研究工作,但民族大學留我從事教學工作,轉眼間已 20 多年。

問:這 20 多年來,您主要有了那些研究成果?

答:我參加撰寫有《中國藏族寺院教育》、《明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的關係》、《中 國西藏地方藏文歷史資料選編》、《歷代達賴班禪的年譜》、《藏族文化概論》、《噶 瑪巴傳》等 10 部專著。翻譯有《紅史》、《薩迦世系史》、《西藏古代法典》、《藏 傳佛教修行法要》等 6 部古藏文典籍。主編、撰寫有《藏族傳統文化辭典》、《中

(2)

國少數民族大辭典》、《佛學詞典》、《藏傳佛教百科詞典》、《中國少數民族民俗文 化大辭典》等 8 部。撰寫有《藏傳佛教雕版印刷概述》、《明代藏漢經濟文化交流 和友好關係》、《西藏教育現代化問題研究》、《藏傳佛教大祈願法會史事述略》等 60 多篇論文。其中撰寫的專著《中國藏族寺院教育》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 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中國西藏地方藏文歷史資料選編》獲北京市第二屆哲學 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和國家教委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二等獎;《藏族傳統文化 辭典》獲中國圖書獎等四項獎;《西藏古代法典選編》及 6 篇論文獲得省市和學 校的獎勵。

問:目前您除了教學工作外,還進行那些研究工作?

答:藏學是世界上的一門顯學,有人預測藏學是二十一世紀最熱門的學問。因此,

近年來在國內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界、學術界、教育界乃至科學技術界日益 引起愈來愈廣泛的注意並形成一股藏學熱和藏學潮等特點。目前我進行研究的計 劃有《藏族大辭典》、《拉薩市民族工作問題研究》、《藏區現代化問題研究》等專 案。

問:爲什麼說藏學是世界上的一門顯學?

答:這是因爲藏族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文物古迹遍及藏區。其次,西藏是 一個特殊的地區,具體表現在第一、是世界屋脊,高寒缺氧,地廣人稀,交通不 便,基本上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第二、由於過去長期處於封建農奴制社會,政教 合一的僧侶、貴族統治達數百年之久,目前歷史遺留的舊痕迹仍然很深。第三、

基本上是單一的民族——藏族聚居的地區,藏族人口占 92%以上。在長期的歷史 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民族心理素質、情感和風俗習慣。第四、全體藏民均信 仰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在群衆中有長期的、深刻的影響。

問:您在藏學研究方面有那些經驗和感受?

答:我在工作期間,先後二十多次到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等省區的藏區進行 調查研究,幾乎遍及大部分藏區。在多年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中,使我深深地體會 到,要想徹底瞭解和研究一個民族,必須作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學會他們的語 言和文字,只有懂得他們的語言,才能和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思想及其文化。

只有看懂他們的文字,才能到浩如煙海的文獻中尋覓你所需之資料:第二、要進 行田野調查,深入農村、牧區,瞭解少數民族的生活和風俗習慣,掌握第一手資 料,這些資料包括調查筆記、各種問卷、圖表和攝影資料。第三、要注重研究方 法。1、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繫;2、注重歷史研究與現實研究的結合;3、注重 比較方法的研究;4、注重將文字資料研究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的研究。第四、要 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到藏族地區進行田野調查,生活非常艱苦,海拔高,人煙稀 少,天氣寒冷,常常走了大半天仍不見人影,有些地區甚至一、二個月也不能洗 澡,但爲了研究工作,再辛苦也得忍受下去。

(3)

問:您經常與藏族交往,您認爲藏族有那些優點?

答:藏族是一個勤勞、勇敢、誠實、好客的民族,他們有許多優點。如藏族 對禮節非常重視,各種社會交往都有一定的禮節。贈送哈達(一種絲巾)是常見 的禮節,如禮佛、拜訪、迎送、祝賀、饋贈等禮儀中都要獻哈達。敬獻哈達時,

下級對上級,要把哈達放到桌子上;上級對下級,要把哈達挂在接受者之頸上;

同輩或同級要把哈達獻到接受者手中;客人向主人獻哈達時,主人需將身體微微 前傾,雙手接過哈達,然後從頭上繞過,挂在脖子上,以示感謝。藏族有尊客敬 友的禮俗,凡是到過藏族地區的人,第一個印象大概是藏族的熱情好客。不論是 遠方的來客,還是鄰村的親朋好友,村裏一旦來了客人,便全村哄然,大家滿面 笑容,躬腰曲膝,爭相邀請。不管到任何一位藏胞的家裏,主人都會以青稞酒款 待。藏族以忠厚善良爲美德。他們與人交往,講禮儀,守信用,先人後己,從不 計較個人得失。同藏族交朋友,要言必信,行必果,精誠相見;否則,便會對你 嗤之以鼻。藏族十分重視饋贈,凡有喜慶,必須互相贈送禮品致賀。一般客人送 一件禮品,主人要以成倍的禮品回贈給客人,否則即被看作小氣和失禮。藏族對 尊者和長者尤爲尊重,走路讓長者先行,說話讓長者先說。坐時讓長者先坐。對 尊者和長者稱呼時皆用敬語。平時人們之間交往也忌諱直呼名字,總要在名字後 邊加個“啦"字,藉以表示尊敬和親切。此外,藏族心地善良,憐憫弱者,對老 弱病殘者盡力幫助,提供方便;對朋友和鄰居的困難盡力幫忙;對上門求助者,

必施捨食品。禁忌殺生,禁忌偷盜大於針線的財物,不取不義之物。因此,每家 每戶早晨全家出去勞動,日落方歸,常常房中空無一人,房門也不上鎖,但很少 發生丟失物品的現象。

問:您三次來臺灣,對臺灣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答:我來臺灣三次,感受到人們的熱情、好客,這是大陸不易找到的。同時,我 借貴刊向關心、照顧我的朋友們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百喻經》是一部以寓言故事作譬喻演述佛法義理的佛教文學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較為

程恭讓教授的新著《佛典漢譯、理解 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 為中心》(以下簡稱《佛典漢譯、理解與 詮釋研究》)於 2017 年 12 月由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出版,全書共 93

哲 學博士,現任佛光大學佛教學 系副教授兼系主任、佛教研究 中心副主任,曾任教於玄奘大學宗教 學系,並曾任中華民國現代佛教學會 第七屆理事長、「佛教文化與當代世

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系教授、佛學 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 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暨淨土文化研究中心

值得留意的是,西藏僧人比印度人更 加珍惜印度的佛教經典,喇嘛們對印 度佛教史也有自己的見解,早在 1868 年,德國學者施芙納(Franz Anton von

我 1995 年在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過 一個學期的課程,上蒙藏關係史和藏文史 籍概論,在大陸也接待過臺灣研究西藏的 學者,因此對臺灣的藏學研究的情況還是

人物、佛教哲學、區域佛教、佛教經濟、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其中佛教史的研究尤為突出,有

灣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台灣大學中 國文學系教授、文學院佛學研究 中主任、《台大佛學研究》編審委員會委 員、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諮詢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