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題解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Share "一、題解"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歌歌詞

孫文

(2)

一、題解

 國歌歌詞原是民國十三年六月十六日,國 父在廣州黃埔軍官學校(今陸軍軍官學校 前身)開學典禮時所頒發的訓詞。民國三 十二年由政府明令公布,定為中華民國國 歌歌詞。

 這是一篇四言的韻文,用作國歌,最能表 現出宏偉莊嚴的開國氣象,及中正和平的 立國精神,更能指引全體國民努力的目標 與奮鬥的方向,激勵我們受國的志節與情

(3)

二、作者

 孫文,號逸仙,旅日時化名中山樵,世稱中 山先生。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縣)人。生 於清穆宗同治五年,卒於民國十四年,年六 十。是中華民國的國父、中國國民黨的總理

 清未政治腐敗,我國隨時有被列強瓜分的危 險。國父立志救國,領導國民革命,會通中 外古今的政治思想,手創「三民主義」、

「五權憲法」,作為革命建國的最高原則。

(4)

二、作者

 經過百折不撓的奮鬥,終於推翻滿清政府

,建立中華民國。民國元年,任臨時大總 統;民國十年,當選為非常大總統。後人 輯其著作,編為國父全集。

(5)

三、分析

 國歌歌詞分析

 全文總綱:三民主義、吾當所宗;明示三 主義是我們革命建國的依據。

 全文主旨:以建民國-說明三民主義的立 國精神;以進大同-闡發三民主義的最高 理想。

 以三民主義建立中華民國的終極目標

(6)

三、分析

 勗勉志士-咨爾多士;在建國歷程中所應 秉持的精神與態度;為民前鋒-做全民的 楷模;夙夜匪懈-從早到晚都不懈怠;矢 勸矢勇-勸奮努力勇往直前;必信必忠-

志士精誠信守的受國情操;一心一德-同 心同德的團隊精神;貫徹始終-自強不息 的剛健精神。

 主義是從

(7)

四、結構

 本文是一篇四言韻文的告誓文體,屬於應 用文。

(8)

五、修辭

 呼告:「咨爾多士。」

 倒裝句:「主義是從」是「從主義」的倒裝 句。「是」當句中語助詞,無義,表賓語提 前,即賓語「主義」提到動詞「從」的前面。

此格式同於「馬首是瞻」、「唯你是問」、

「唯利是圖」、「何難之有」。

 省略句:以「之」建民國、以「之」進大同

,「之」指三民主義。

(9)

五、修辭

 同義複詞:「貫徹。」

(10)

六、文意

 全文以首句「三民主義」為全文總綱。

 「吾黨所宗」明示三民主義是革命建國的 依據。

 「以建民國」說明三民主義的立國精神-

自由民主。

 「以進大同」指出三民義的最高理想與建 國的終極目標。

(11)

六、修辭

 國歌歌詞的前四句,明顯地標出三民主義 施行的程序與最終理想。

 國歌歌詞後八句這種奮發勇、銳進不已的 剛健神,正是我中華文化精髓中「法天自 強」的具體表現,也是勉勵國人遵行的要 項。

 矢勒矢勇-意同「毌自暴自棄」,代表

「掁作奮發」的意念。

(12)

六、修辭

 一心一德-寓意同「同仇敵愾,眾志成 城」、「精誠團結,群策群力」。

 「夙夜匪懈」與「矢勒矢勇」都是表示勤 奮努的毅力。

 「必信必忠」是志士愛國的情操,「一心 一德」是群策群力,集中意志與力量的團 隊精神。

(13)

六、修辭

 「貫徹始終」是指貫徹三民主義,表現「天 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

 「主義是從」呼應「三民主義,吾黨所宗」

兩句。因為「所宗」宗仰的是三民主義。

「是從」遵從的也是三民主義。

 「夙夜匪懈」的「夙夜」有時間上的連貫與 持續;「夙興夜寐」的早與晚只表示特定的 時刻。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法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因行為不檢有損師

第二十六條之一 參加全國技能競賽青少年組之選手來源,為教育部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為辦理國軍退除役官兵就醫及社會醫

中華民國 102 年 5 月 14 日中市教幼字第 1020025291 號函訂定發布 中華民國 102 年 12 月 31 日中市教幼字第 1020100764 號函修正發布全文 13 點,並自即日生效 中華民國 104 年

自 111 學年度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數學考科」將依據 108 學年度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

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勞特字第 1063001251 號函訂定 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十月二十三日發特字第 1083001675 號函修正第六點附件四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 0960501957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 0970503244 號令修正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0960501957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0970503244號令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