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 微積分的起源與極限的概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 微積分的起源與極限的概念"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微積分的起源與極限的概念

微積分是在十七世紀末,由牛頓和萊布尼茲所發明的。其實這樣講,並 不是說他們獨自從頭建立起整個微積分學說。事實上,微積分的概念,早 在古希臘時代便已萌芽。在十七世紀時,數學逐漸開始高度發展,許多數 學家致力於微分學與積分學的工作。後來由牛頓與萊布尼茲,集其大成,

形成微積分學說。

微積分的思想源流,最早可推溯到公元前五世紀的希臘數學家 Eudoxus

(Εὔδοξος),他用了窮盡法,將圓視為內接多邊形的極限。後來公元前三世 紀的阿基米德(Archimedes Ἀρχιµήδης),也用窮盡法來處理一些體積與面 積的問題。

到了大約十六、十七世紀的時候,人們開始想對於物理問題,做一些 定量的研究。在此之前,流行的是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對於物理問題是 以定性的探討為主,而且當中有很多描述,與我們現在物理學上的認知是 有出入的。譬如說,物體的重量越大,其趨向天然位置的傾向也越大,所 以其下落的速度也越大;天體是由特殊質料構成的,具有特殊性質。天體 是神靈們的處所,所以天體的運動是沿著最完美的曲線,也就是圓周,且 是以最完美的速度,也就是等速運動來作運動。在中世紀的歐洲,亞里斯 多德的著作甚至是應試碩士班學位的必讀書目。後來十六世紀中期開始,

興起了一股反對亞里斯多德學說的思潮,他們對於阿基米德的方法大為崇 拜。譬如說十六世紀末物理學家伽利略,他就希望能有別於這種定性的、

原因方面的探討,作些定量上的、現象方面的描述。於是在比薩斜塔做了 落體實驗,發現重球與輕球看起來是同時落地的。這個時期,就是歷史課 本上所說的科學革命。在此期間,科學研究開始快速發展。在當時的物理 與數學中,啟發接下來微積分快速發展的,有四大問題:

1. 研究物理中的非等速運動 2. 作出曲線的切線與法線 3. 找出函數的極大值、極小值

4. 求曲線所圍出的面積,及曲線的弧長

(2)

我們先來看第四個問題。多邊形的面積我們都會計算,可是一但一個幾 何形狀不是由直線圍成的,而是由曲線圍成的,那該怎麼辦呢?曲線所圍 面積之中,最常見最基本的例子就是圓的面積。如前面所述,早在西元前

六世紀的 Eudoxus 和前三世紀的阿基米德,就用窮盡法來求圓周率及圓面

積。後來西元三世紀,三國時代的劉徽也做了類似的事。他用割圓術逼近 圓的面積,其內涵是透過內接正多邊形的方式來逼近圓。

Figure 1: 圓內接多邊形

我們在圖1 可見,圓內接正18 邊形看起來就已經跟圓相當接近了。而 實際上劉徽用到正 96 邊形,到了南北朝的祖沖之更是內接正 24576 邊形

1。我們用數學式子把這件事寫下來:

設 A 為我們要計算的圓面積,A3 為圓內接正三角形面積,A4 為圓 內接正方形面積。以此類推,An 為圓內接正 n 邊形面積。於是當 n 越來越大、越來越大,無止盡地大下去。換句話說,當 n 趨近於 無窮大的時候,圓內接正 n 邊形趨近到圓,An 便會趨近於圓面積 A。若用數學式子表示,便是:

n→∞limAn = A (1)

1祖沖之所估計的圓周率已經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相當於千萬分之一的誤差,這已是 相當難得的。

(3)

式子 1 是極限的數學寫法,將英文字 limit 去掉後兩個字母,然後掛在 An

的左邊,用以表示 An 的極限。下面標示 n→ ∞,用意是告訴人家,足碼

(index number) 是誰。在這裡我們的足碼是 n,接著表達這個極限是將足碼

n 趨近無窮大。

羅馬人常用一千這數字來代表「多」。而在羅馬數字中,1000 是 C|Ɔ。

後來十七世紀,微積分先鋒之一的英國數學家 John Wallis,他將 C|Ɔ 略作 變形,寫成 ∞ 以表示無窮大。

積分學就是源自求曲線下所圍面積的問題,其所用的就是這種類似割圓 術的辦法。我們這裡只是先作很粗略的介紹,先讓你看看積分學是在探討 什麼問題,暫時不正式地去討論積分。

接 著 我 們 來 看 第 二 個 問 題, 求 曲 線 的 切 線。如 果 在 曲 線 中 取 兩 個 點, 將 兩 點 之 間 拉 出 一 條 割 線,那 麼 這 條 割 線 的 斜 率 我 們 都 會 做,就 是 △ y

△ x。但 如 果 是 給 定 一 個 點當作切點,並作過此切點 的切線,應該如何求此切線 的斜率呢?我們先看一下右 圖,圖中的 A 點為切點,過 它有一條深藍色的切線。若 將 A 點依序與 B、C、D、E 都拉出割線,我們可發現這

些割線越來越靠近深藍色切 Figure 2: 割線逼近切線 線。

這就是微分學的想法了,微分就是在做曲線上的切線斜率。其想法 是,利用我們會算的割線斜率,去趨近到切線斜率。如果切點的座標是 (x1, y1),然後先找附近一個點 (x2, y2),拉出割線斜率 △ y

△ x。接著我們將切 點 (x1, y1) 固定不動,讓 (x2, y2) 趨近到切點 (x1, y1)。於是割線斜率就會越

(4)

來越趨近到切線斜率了。我把這個想法整理如下:

若 P 點是 y = f (x) 上的一點,L 是以 P 當切點所作的切線,而 P2

是 y = f (x) 上的一動點。如果

Plim2→p

△ y

△ x (2)

這個極限是存在的,其值等於 m,那麼 m 就是切線 L 的斜率。

這裡也只是先很粗略介紹什麼是微分,你看懂看不懂都無所謂,我們現 在暫不實際去求切線斜率。

總結以上,微分學來自求切線問題,而積分學則來自求面積問題。兩者 看似截然不同,但這當中卻隱含著重要的關係:

它們事實上是反問題!

當數學家們不斷地在微分學上與積分學上有一些突破時,慢慢開始有人看 出二者間的關係。最後是由牛頓與萊布尼茲,他們都看出微分與積分的互 逆性,將微積分集大成。所以,大家公認是由他們倆發明微積分。

在以上的介紹當中,微分與積分都牽涉到極限。極限的概念是微積分的 基礎,所以各家微積分教科書,一定是從極限開始作介紹。讓讀者先明白 何謂極限,並且能自己動手計算極限,接著才繼續介紹微分以及積分。

在此也先作點簡單介紹,我們先介紹數列的極限。在式子 1 中,便有 An 這項數列,代表圓內接正 n 邊形面積。如果說當 n 越來越大、以致無 窮大時,An 會越來越接近圓面積 A。那麼我們便說:「當 n 趨近無窮大 時,數列 An的極限是 A。」這件事若以數學式來表達,就是

nlim→∞An = A

(5)

求 lim

n→∞

1 n

分母越大,整個數便越小。現在分母 n 會不斷地大下去,以致無窮。

於是整個數便無止盡小下去,趨近到 0。因此,lim

n→∞

1 n = 0

此例也顯示,極限值與數列的取值是不太一樣的概念。無論你 n 代什 麼數進去,1

n 都絕無可能是 0。然而我們現在取極限,卻看到當 n → ∞ 時,極限值是 0。

極限不一定是存在的。譬如說這個數列,{an} = (−1)n。它的值會在 −1 與 1 之間跳來跳去。於是當 n 趨近無限大時,an 並不會趨近到一個定值。

所以我們會說,極限 lim

n→∞an 不存在。

另一種狀況,也是極限不存在,但它是另一種情況的不存在。例如 {an} = n + 3,當 n 趨近無窮大,n + 3 也是趨近到無窮大。我們便寫成,

n→∞liman = ∞。∞ 並不是一個數,它只是用以表示無止盡地大的概念,所以 我們不能說極限值存在。但它也不是跳來跳去的那種不存在,就是說,極 限不存在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來回震盪,不趨近到定值;一種是跑到正無 窮大或負無窮大去了。

總結上述介紹,數列的極限,便是在看一個無窮數列,它的每一項是否 會越來越趨近到某個值。有可能不會,像來回震盪,或是趨近到正負無窮 大。也有可能會,那我們可能會想計算究竟趨近到何值。而計算的方法,

有難有易,容後再提。

相較於數列的極限,函數也可以取極限。函數取極限的情況稍較複雜 些,但也不會很難懂。但同樣要注意的是,極限值與函數取值是不一樣的 概念。

(6)

函數 f (x) 同樣可以讓 x 趨近到無限大,看這是否會使得 f (x) 趨近到某 個定值。以函數 f (x) = 2

3+ x2 為例,這一樣也是分母越來越大、以致無 窮,於是整個數趨近到 0。所以我們可以寫

x→∞lim 2 3+ x2 = 0

看起來,函數極限與數列極限,似乎是幾乎一樣,其實還是有差的。差 別之一是,數列 an 一定是考慮 n 趨近到無窮大。但函數 f (x),我們可以 讓 x 趨近到任何實數,來看 f (x) 是否會跟著越來越靠近某個值。譬如說 f (x) = 4 + 2x,當 x 越來越接近 3 的時候, f (x) 會越來越接近 10。所以我 們可以說 lim

x→3 f (x)= 10,x 不一定要趨近無窮大,它可以趨近 3。

不過我剛剛這樣講不是很正確,精確地說應該是,我們可以讓 x 趨近 到「定義域內」的任何實數。

舉例來說, f (x)= √

(x− 1)(x − 7)。它的定義域,由於根號內須為非負,

所以是閉區間 [1, 7]。那你當然就不能求 lim

x→∞f (x),或是 lim

x→−3 f (x)。

如果函數 f (x) 的定義域是整個實數,那麼我要讓 x 趨近到任何實數都 可以。也包括負的無窮大, lim

n→−∞ f (x)。

limx→3x3− 2

x 越 來 越 靠 近 3 的 時 候,x3 − 2 就 越 來 越 靠 近 33 − 2 = 25,所 以 limx→3x3− 2 = 25。

極限值與函數取值是不一樣的概念,但此例卻又剛好等於函數值。初學 者容易有個誤解,覺得遇到極限問題,代下去就對了。的確很多時候可以 直接代入,但也有很多時候不可以,因為極限值與函數取值是不一樣的!

只是有時會剛好相等。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定義問題 統整資訊 概念圖【行動版】.

」競賽,是結合生物科技與工程概念,以應用與設計為導向 的最新生物科學,為解決人類周遭生活問題。iGEM

不過, Stillwell 在 「(古典) 微分幾何 學」 (第十六章) 的脈絡中介紹哈里歐, 卻是 著眼於這位十六、 七世紀英國數學家對等角 螺線的弧長研究。 按照 Stillwell

道德決策者本身必須意識 ( 知覺 ) 到道德問 題,產生道德感受與認知,才會有後續的判斷

• 她在坦桑尼亞 的的非凡成就 出超出了一般 人的想像。珍 古德並於1965 年取得劍橋大 學的動物行為 學博士學位。..

我們一般所探究的不僅是科學及其經驗 方式的問題―我們所探究的是人的世

在上 一節中給出了有單位元的交換環 R 上的模的定義以及它的一些性質。 當環 R 為 體時, 模就是向量空間, 至於向量空間中的部分基本概念與定理, 有些可以移植到模上來。 例如 子

巴斯德研究院(法語:Institut Pasteur)總部位於巴黎,是法國的一個私立的非營利研究 中心,致力於生物學、微生物學、疾病和疫苗的相關研究,其創建者巴斯德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