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4-3-1矩陣-線性方程組及其矩陣表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4-3-1矩陣-線性方程組及其矩陣表示"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99 課綱) 第四冊 第三章 矩陣 3-1 線性方程組及其矩陣表示 【目標】 首先能理解高斯消去法解線性方程組的程序與操作,並能以矩陣的形式建立高 斯消去法解方程組的形式操作,進而能透過矩陣的列運算解一般的線性方程 組。 【討論】 1. 在日常生活或科學研究中,常需處理各類數據, 有些數據資料經整理後可列成表格以便閱讀與分析, 例如某次考試,班上 3 位同學的成績如表: 科目 國文 英文 數學 物理 姓名 張三 84 73 78 80 李四 76 67 83 77 王五 93 86 81 76 其中成績部分有 3 橫列﹑ 4 直行共 12 個數是依姓名與科目雙向對應排列, 當橫向與縱向的意義都很明確時, 84 73 78 80  可以記為 76 67 83 77  ,  93 86 81 76 . 2.. 像這樣將一些數排成矩形陣列稱為矩陣。 用上一章介紹的代入消去法或加減消去法可以解方程組 L , 在此要進一步將加減消去法設計成標準程序。 含 x, y 兩個未知數的方程式 ax  by  c ,其中 a, b 不皆為 0 時, 稱為二元一次方程式。 若不限制 a, b 不皆為 0 ,則 ax  by  c 稱為二元線性方程式。 同樣的, ax  by  cz  d 是三元線性方程式, 而一般的 n 元線性方程式形如: a1 x1  a2 x2   an xn  b 。 有時不強調有幾個未知數,就統稱為線性方程式, 而數個線性方程式聯立時,就稱為線性方程組, 2 x  y  2 z  5  例如: ( L)  x  3 y  2 z  5 , 4 x  y  3z  8 . 括號中的 L 是給此方程組取一個名稱,以便後續的描述。 用上一章介紹的代入消去法或加減消去法可以解方程組 L , 在此要進一步將加減消去法設計成標準程序。. 1.

(2) 3.. 2 x  y  2 z  5  線性方程組 ( L)  x  3 y  2 z  5 中,  4 x  y  3z  8 7 15 7 15 1 將  ( )  ,得 0 x  y  3z    ( y  3z   ) 2 2 2 2 2 2 x  y  2 z  5   7 15 令方程組 ( L) 0 x  y  3z    ,則 L 的解與 L 的解相同。 2 2  4 x  y  3z  8 . 原因是:係由與推得,故 L 的解必為 L 的解; 又. 1  ( )  2.   . 1  2. . ,. 表示可由與推得,故 L 的解也必為 L 的解。 一般而言,若將線性方程組中的第 i 式○i 加上第 j 式○j 的 c 倍( i  j ), 設所得的方程式為○i ,即○j  c  ○i  ○i ,(○j (c)  ○i   ○i ), 基於前述同樣的理由,將原方程組中之○i 換成○i , 其餘方程式皆不變所得之方程組,其解與原方程組相同。 因此,在一個線性方程組中,可用此方法每次變換其中一個方程式, 直到方程組的解變得很清楚為止。例如: 2 x  y  2 z  5 2 x  y  2 z  5 2 x  y  2 z  5     7 15  7 15  x  3 y  2 z  5  0 x  y  3z    0 x  y  3z   。 2 2 2 2    4 x  y  3z  8 4 x  y  3z  8 0 x  y  z  2  . 至此,第 1 式之後,各式中 x 的係數皆為 0 ; 再處理 y 的係數,使第 2 式之後, y 的係數為 0 ,如下: . 2 x  y  2 z  5 2 x  y  2 z  5   7 15  7 15  0 x  y  3z    0 x  y  3 z   。 2 2 2 2   0 x  y  z  2 1 1   0 x  0 y  7 z  7. 2 x  y  2 z  5  15  7 所得方程組中係數為 0 的項略去,即  2 y  3z   2 ,   1 z  1  7 7 由第 3 式得 z  1 ;代回第 2 式,得 y  3 ; 再代回第 1 式,得 x  2 ,即 ( x, y, z)  (2, 3,  1) ,. 這就是原線性方程組 L 的解。 以上所用的解法稱為高斯消去法。. 2.

(3) 4.. 在作高斯消去法的過程中,方程組一再改寫, 為了方便,不妨只寫方程組的係數,而用欄位識別各未知數及常數項, 2 x  y  z  4  2 1 1 4    例如:將方程組  x  3 y  2 z  7 表為矩陣 1 3 2 7  ,   3 2 1 3   3x  2 y  z  3. 而將高斯消去法簡寫如下:  2 1  2 1 1 4      2 1 1 4  7 3 0 7     5  0  1 3  2 7    2 2 2       3 2 1 3  1 5  0 0 0  3   2 2  2 x  y  z  4   7 y  3 z  5 還原成方程組為  2 。 2  16 z   16  7 7 便可得 z  1, y  1, x  2 ,即 ( x, y, z)  (2,. 5.. 1 4   3  5  , 2 16  16   7  7. 1,  1) 。. 在矩陣中,橫排稱為列,直排稱為行,  2 1 1 4  例如矩陣 1 3 2 7  中有 3 列 4 行,共有 3  4  12 個數,  3 2 1 3  其中第 2 列第 3 行位置的數是 2 ,第 3 列第 1 行位置的數是 3 ,  5 2  1 8  是一個 4 列 2 行的矩陣。 又如   3 0    7 6 一般而言,當 m, n 是正整數時,一個 m 列 n 行的矩陣稱為 m  n 階矩陣,  a11 a12 a a 若 A 是一個 m  n 階矩陣,則 A   21 22    am1 am 2. a1n  a2 n  ,   amn . 其中每個數都稱為元,第 i 列第 j 行的元是 aij 。 通常以大寫英文字母 A, B, C, 表示矩陣, 例如:設 B 是一個 3  5 階的矩陣,  b11 b12 b13 b14 b15  則可以寫成 B  b21 b22 b23 b24 b25  。 b31 b32 b33 b34 b35 . 3.

(4) 【思考】 1. 矩陣的意義: 在解一次方程組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係數及常數而非未知數,若我們把它 的增廣矩陣列出,即可利用矩陣列運算求出解。 x  2 y  5 1 2 5 1 2  例如:  之係數矩陣為  ,增廣矩陣為  。  3  1 1 3x  y  1 3 1 日常生活中很多數據都是以表格型式呈現,這些資料可以視為一個矩陣 【定義】 1. 三元一次方程組: a1 x  b1 y  c1 z  d1 三 元一次方程組 ( L)a2 x  b2 y  c2 z  d 2 ,將其係數連同常數項作成矩 陣 a x  b y  c z  d 3 3 3  3. 2..  a1 b1 c1 d1  a b c d  ,稱為 (L) 的增廣矩陣。 2  2 2 2  a3 b3 c3 d3  n 元一次 m 式聯立方程式(聯立方程組):  a11 x1  a12 x 2    a1n x n  b1  a x  a x  a x  b  22 2 2n n 2 一次方程組  21 1 可以寫成 AX  B ,    a m1 x1  a m 2 x 2    a mn x n  bm.  a11 a 其中 A   21    a m1. a12 a 22  am2.  a1n   b1   x1   b     a2n  x , X   2 , B   2  。           a mn  bm   xn . 註:  a11 a (1)係數所成的矩陣  21    a m1  a11 a (2)  21    a m1. a12 a 22  am2. a12 a 22  am2.  a1n   a 2 n  稱為這個方程組的係數矩陣。      a mn .  a1n b1   a 2 n b2  稱為這個方程組的增廣矩陣。      a mn bm . 4.

(5) 【定義】 1. 矩陣: 將一些數排成矩形陣列稱為矩陣。各個矩陣常以英文大寫字母 A, B, C,等 表示。 設矩陣 A 中有 m 列(橫向), n 行(縱向),則稱矩陣 A 為 m n 階矩陣。其中 m n 個數的每一個數都稱為矩陣 A 的元,而在第 i 列第 j 行位置的元稱為  a11 a12  a1n  a a22  a2 n  矩陣 A 的 (i, j ) 元,常記為 aij 。此時 A   21 ,簡記為        am1 am 2  amn . A  [aij ]mn (當 m, n 都清楚時,也可記為 [aij ] )。 2.. 矩陣的相等: 設 A, B 同為 m n 階矩陣,且 A  [aij ]mn , B  [bij ]mn ,則 A  B 的意義就是. aij  bij ,對 1  i  m,1  j  n 恆成立,也就是行數相同、列數相同,且每一對 應位置的元都相等,即 [aij ]mn  [bij ] pq  m  p, n  q ,且每一個 aij  bij 。 3.. 4. 5.. 6. 7.. 8. 9.. 零矩陣: 每個元都是 0 的矩陣稱為零矩陣,常以 O 表示。 零矩陣(加法單位元素,不一定要方陣) , 0 0  0  0 0  0   ( m 列 n 行)。 O  Omn        0 0  0  方陣: 當 m  n 時,稱 A 是一個正方形的矩陣,簡稱為 n 階方陣。 線性方程組: 形如 a1 x1  a2 x2   an xn  b 的方程式稱為線性方程式,其中 x1 , x2 , , xn 是未 知數,數個線性方程式聯立,稱為線性方程組。 若將線性方程組中的第 i 式加上第 j 式的任意 c 倍( i  j ),所得的方程式作為 新的第 i 式,則更換第 i 式後,方程組的解不改變。 高斯消去法: 設線性方程組中的未知數為 x1 , x2 , , xn 。 若能利用加減消去依序使第 1 式之後各式 x1 的係數為 0 (即消去 x1 ), 第 2 式之後各式 x2 的係數為 0, ,直到最後一式形如 pxn  q , 則可由此反代回各式,依序解出 xn1 , xn2 , , x2 , x1 。 反對稱方陣: 若 aij  a ji 者稱之。 上三角矩陣: 若 aij  0, i  j 者稱之。. 10. 下三角矩陣: 若 aij  0, i  j 者稱之。. 5.

(6) 11. 列矩陣: 只有一列的矩陣, A  a11 a12  a1n  。 註:行矩陣的轉置矩陣為列矩陣,列矩陣的轉置矩陣為行矩陣。 12. 行矩陣:  a11  a  只有一行的矩陣, A   21  。      a m1  13. 對稱矩陣(對稱方陣): 如果一個矩陣滿足 aij  a ji ,稱此矩陣為對稱矩陣。 14. 對角線矩陣: 如果一個方陣中除了對角線上的元不為零外,其餘都是零者稱之,對角線其  0 , 當i  j 餘的元可以為零或非零實數,即 aij   。 實數, 當i  j 【問題】 1. 對角線矩陣有何優點?. 6.

(7) 【應用】 1. 圖形上的連結與否可以用矩陣配合 0 與 1 表示, 0 2 1 1  2 0 1 0  ,可用來表示圖形 例如 A   1 1 0 2    1 0 2 0  可求出由某一點走到另一點, 總共走 k 步之方法數為 A k 中之 (i, j ) 元。 3 1 2 1 4 1 2. 以數字表示兩地之間所連結的路線數  3 5 2  2 2 6 【討論】 1.. A B. D. C. 1 2 。 1  3.  4 1 3 5 7    矩陣可用來表示線性方程組,例如 3  5 階的矩陣 M   2 0 9 3 1   1 6 2 8 5   4 x  y  3z  5u  7  可代表方程組 2 x  0 y  9 z  3u  1 ,其中未知數可選用其他符號(常用   x  6 y  2 z  8u  5. x1 , x2 , x3 , x4 ),而矩陣 M 稱為該方程組的增廣矩陣。每一個行數大於 1 的. 矩陣可以代表一個線性方程組,當我們將矩陣的某一列乘以一個數加到另 2  2 1 1 4     一列上時,就得到另一個矩陣,例如: 1 3 2 7    0   3 2 1 3  3   . 1 1 4   7 3  5 。 2 2  2 1 3 . 此時,前後兩個矩陣所代表的方程組,它們的解相同。 將矩陣的某一列乘以一個數加到另一列,稱為對原矩陣作一個列運算。 作列運算後得到一個新矩陣。為了方便,除上述列運算外, 將原矩陣某一列乘以一個不為 0 的數,得一個新矩陣,  1 1   2 1 1 4  1  2  2 2    , 例如: 1 3 2 7    1 3 2 7   3 2 1 3  3 2 1 3     . 也做為一種列運算,這種列運算也不改變矩陣所代表的線性方程組的解。 此外,將原矩陣中的某兩列互換, 1 3 2 7   2 1 1 4      例如: 1 3 2 7    2 1 1 4 ,  3 2 1 3   3 2 1 3     . 這是第三種列運算,它一樣不改變所代表方程組的解。. 7.

(8) 2.. 2 x  y  z  4  先前,我們用高斯消去法解方程組  x  3 y  2 z  7 時,只用第一種列運算,  3x  2 y  z  3  2 1 1 4    * △ △ △   2 1 1 4  7 3      5  0  而將矩陣 1 3 2 7  化為  2  ,它形如  0 * △ △  , 2   0 0 * △  3 2 1 3  16  16     0 0    7  7. 其中*是不為 0 的數;現在,我們有三種列運算, 1 0 0 △    可以將原矩陣化為 0 1 0 △  的形式如下(稱為高斯—喬登消去法): 0 0 1 △   1 3 2 7  1 3 2 7   2 1 1 4  1 3 2 7          0 1  3 10    10 7 4 0  7 3 1 2  3 1   2 1           7 7  0 11 7 18  3 2 1 3   3 2 1 3  0 11 7 18         19   5   1 0  7 7  1 0  5 19  1 0 0 2     7 7   3 10    3 10   0 1 0 1  。 0 1  7 7  0 1   0 0 1 1   7 7    16 16 0 0   0 0 1 1    7  7. 解讀最終簡化的矩陣,即可得原方程組的解 ( x, y, z)  (2, 1,  1) 。 像這樣,用矩陣的列運算解線性方程組,似乎頗為繁瑣,但它有固定的模 式與步驟,這種工作最適合電腦處理,而且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解龐大的 線性方程組(未知數個數多﹑方程式個數多)。 x  3y  2z  5  再看一個方程組 3x  y  z  4 ,仿上處理如下:   x  7 y  5z  3.   1 3 2 5  1 0  1  7  1 3 2 5  1 3 2 5    10 10  19   7      3 1  1    0 10  7  4  19  0 1  7 19  。      10 10  0 1   1 7 5 3  0 10 7 2     10 10      0 10 7 2   17  0 0 0 1 0 0 △    上面的矩陣不可能繼續變化成 0 1 0 △  的模樣,事實上,其中第三列所 0 0 1 △   表示的方程式為 0 x  0 y  0 z  17 ,顯然無解,故原方程組無解。一般而言,. 在作矩陣列運算的過程中,若有某一列除了最後一個數不是 0 ,其餘都是 0 ,則原矩陣所代表的線性方程組無解。. 8.

(9) 【方法】 1. 列運算: 將增廣矩陣適當運用三種列運算(不會改變原方程組的解): (1)某兩列互換,以符號 Rij 表示。 (2)將某一列乘以一數加至另一列,以符號 rRi  R j 表示。. 2.. 3.. 4.. 5.. (3)將某一列乘以一個不為 0 的數,以符號 rRi 表示。 註: 這三種列運算都稱為矩陣的基本列運算。 高斯消去法(Gaussian Elimination): a  1 (1) 用基本列運算使  11 。 a  0 ,  i  2  i1 a  1 (2) 使  21 。 ai 2  0, i  3 1 ?  ? ? 0 1  ? ?  。 (3) 依此類推使成為梯陣         0 0  1 ?  高斯-喬登消去(Gauss-Jordan)法: 1 0  0 ? 0 1  0 ?   矩陣,稱高斯-喬登消去法。 若化成形如          0 0  1 ?  簡化矩陣: 一個矩陣,只要列運算後所得的矩陣達到在每個不為 0 的列中,第一個不為 0 的元所屬的行中,只有這個元不等於 0 ,就稱它為一個列簡化矩陣。 解的情形: 1 0 0   (1)將增廣矩陣適當運用三種列運算,若能逐步化簡為 0 1 0   ,則原方 0 0 1   程組有唯一解 ( x, y, z)  ( ,  ,  ) 。. 1 0 0   (2)若列運算簡化的過程中,出現形如 0 1 0  ,   0 ,即某一列除了最 0 0 0   後一元不為 0 外,其餘各元皆為 0 ,則原方程組無解。 1 0 0   (3)若列運算簡化的過程中,出現形如 0 1 0   ,則方程組有無限多解。 0 0 0 0 . 9.

(10) 【定義】 1. 矩陣的列運算: 矩陣有三種列運算: (1)某一列乘以一個數加到另一列。 (2)某一列乘以一個不為 0 的數。 (3)某兩列互換。 其中任一種列運算都不改變矩陣所代表線性方程組的解。 【性質】 綜合以上幾個例題,可以歸納出用矩陣表示線性方程組, 並由列運算求解的標準程序,分兩部分說明: 1. 矩陣的簡化: 將每一列第一個不為 0 的數變成 1 , 再將該 1 所在之行其餘各數變成 0 , 逐列操作,遇某列全為 0 ,則略過。 2. 解的處理: (1)無解: 矩陣的簡化過程中,若有某一列除最後一數不為 0 外,其餘各數皆為 0 , 則方程組無解。 (2)有解: 在(1)的情形不出現時,將完成簡化的矩陣中全為 0 之列捨棄, 其餘各列還原成方程式,略去係數為 0 的項, 各式等號左邊僅留下最左端的未知數(係數為 1 ), 其餘項移到等號右邊, 在等號右邊的未知數之解可取為任意實數, 而以等號左邊未知數的解配合之, 即得此方程組的解。. 10.

(11) 【意義】 1. 在一般紙筆計算解-次聯立方程組時,通常是用高斯-約旦消去法,這樣比 較容易看出它的解,然而若以電腦計算,通常只要將增廣矩陣化成列梯狀矩 陣(row echelon matrix)即可,然後再反代回去,這樣通常比較快。所謂列梯 狀矩陣即為滿足下列條件的矩陣: (1) 全部為 0 的列在最下方。 (2) 每列中第一個不為 0 的數一定在上一列不為 0 的數的右方。 2. 一次方程組的求解問題,乃是數學與其他學科中時常見到的問題;顯然地, 當方程組的未知數不多時(尤其是二元及三元),使用代入消去法或加減消去 法來求解,就已經是一種很方便的解法了。然而,在本章中,我們又引進了 與加減消去法大同小異的高斯-約旦消去法,其原因有下列三點: (1) 就課程的結構而言,我們可由一次方程組的高斯消去法來引進矩陣的概 念(這是數學及其他科學中很有用的一個概念);就這一層作用而言,代入 消去法與加減消去法比較不容易顯出這種特色,因為在加減消去法的進 行過程中,並沒有要求每個階段必須抄出變形後的整個方程組,所以, 無法看出整個消去法的過程只是在作增廣矩陣的列運算。 (2) 未知數較多的一次方程組之求解,很多時候都是借助於計算快速的電腦, 而利用電腦解一次方程組,必須要有一種系統化的方法(如此,才容易 寫成程式),高斯-約旦消去法乃是合乎這種用途的一種系統化方法。 (3) 一般來說,在解 n 元一次方程組時,如果方程式的數目超過未知數的數 目 n ,習慣上都是先利用前 n 個方程式來求解,再檢驗所得的解是否也 滿足其他的方程式,這樣的做法反而比高斯-約旦消去法將所有方程式 同時處理還來得費事。 3. 如何將一次方程組分離係數而以其增廣矩陣代替,此一做法不僅使一次方程 組的求解方法明顯的看出系統化,而且可免除抄寫未知數記號與等號的麻煩。 4. 寫一次方程組的增廣矩陣時,含未知數的項與常數項需先移動,使含未知數 的項依次在等號的左邊,而常數項在等號的右邊,這種作法的優點是在得出 簡化矩陣時更容易看出解(不必變號)。 5. 所提出來的三種列運算,其正確名稱是基本列運算(elementary row operation), 而由基本列運算所成的各種合成運算都稱之為矩陣的列運算。在本章中,介 紹列運算的目的,只是為配合高斯-約旦消去法的概念,所以在名稱的使用 上,也力求簡化。 6. 將一次方程組的增廣矩陣經過列運算達到簡化矩陣的形式時,方程組的解就 很容易寫出來。. 11.

(12) 7.. 將一個矩陣實施基本列運算,自然要知道終極目標是什麼;如果僅為一次方 程組的求解、求矩陣的秩及行列式的降階等目的,那麼,只使用「將矩陣的 某一列乘以某一數值加入另一列」這個基本列運算就已足夠,而只利用這種 基本列運算,所能得到的終極形式就是教科書中所稱的簡化矩陣。可是,如 果我們也使用「將矩陣的某一列乘以一個不為 0 的數」以及「將矩陣中的某 兩列互換位置」這兩種基本列運算,那麼,所能得到的終極形式就更有規則 了。它的形式是: (1) 每一個不為零的列(即該列的元不全為 0 )中第一個不為 0 的元都是 1 。 (2) 在每一行中,若此行有一個不為 0 的元是它所屬那一列的第一個不為 0 的元,則此元的其它各元都是 0 。 (3) 每個不為零的列都在每個零列的上方。 (4) 若不為零的列是第一列至第 k 列,而第 i 列( 1  i  k )中第一個不為 0 的 元在第 ji 行,則 j1  j2    jk 。 當一個矩陣具有(1)、(2)、(3)、(4)四個性質時,我們稱它是一個列簡化梯狀 矩陣(row-reduced echelon matrix)。如果我們不使用「將矩陣中的某兩列互換 位置」這種基本列運算,而只使用其它兩種,那麼,所能得到的終極形式只 能具有前面(1)、(2)兩個性質,具有這兩性質的矩陣稱為列簡化矩陣(rowreduced matrix)。如果我們只使用「將矩陣的某一列乘以某一數值加入另一 列」這個基本列運算,那麼,所能得到的終極形式只能具有前面(2)一個性質, 這就是我們所使用的簡化矩陣(這名稱不是數學上通用的,所以我們使用化 簡形如這個名稱,只是為敘述上方便而已)。. 12.

(1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所以 10 個數字 個數字 個數字 個數字 pattern 就產生 就產生 就產生 就產生 10 列資料 列資料 列資料 列資料 ( 每一橫 每一橫 每一橫

ðWinner winner, chicken

[r]

[r]

for some constant  1 and all sufficiently  large  , then  Θ.

求出 Select Case 運算式之值,並逐一與 Case 運算式值串列比對,若符合則執行該 Case 之後的敘述區段。1. 如果所有的

在這一節中,我們將學習如何利用 變數類 的「清 單」來存放資料(表 1-3-1),並學習應用變數的特

一、高斯消去法:將方程組的某一列乘以定數加到另一列的方法,稱為高斯消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