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俄羅斯街童問題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俄羅斯街童問題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俄羅斯的大城市,許多兒童站在地鐵的角落,乞討、喝酒、吸食強力膠、 或是嬉鬧。夏天他們隨意睡在街上、車站或空屋,冬天選擇在溫暖的中央暖氣管 線或下水道附近安身。一年四季穿著離開家時穿的舊衣,或是別人施捨、甚至是 搶來的衣物,看貣來有段時間沒有洗澡,而且露在衣服外的皮膚常可見到許多的. 政 治 大 手接受零錢,若進一步攀談則流露出防衛的姿態。這些兒童有男有女,看似為五 立. 紅腫傷口,也許是生病、跟別人打架,或是出車禍所致。當陌生人接近尌準備伸. ‧. ‧ 國. 學. 歲到十七歲之間的兒童居多。. 全球有許多處於困境的兒童,例如身在災難和戰爭衝突、受到虐待、被親人. sit. y. Nat. 拋棄、出外工作的童工和街童(Street children)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al. er. io. Children’s Fund, UNICEF)在一九九0年代統計,全世界有八億的街童。1而街童與. v. n. 其他處於困境的兒童相比,是最容易印入大眾眼簾的兒童。即便俄羅斯的自然環. Ch. engchi. 境嚴酷,街童現象在這個國家卻沒有缺席。. i n U. 俄羅斯聯邦在蘇聯解體之後,國家努力地找尋未來的出路,在政治上積極地 朝自由民主制度邁進,在經濟上希望快速從計畫經濟轉變成市場經濟,原本單一 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開始瓦解,各種替國家未來定位的意識形態紛紛興貣。在這 紛亂的局陎中,外國文獻的關注焦點是俄羅斯的政治、經濟轉型情況,以及人口 數異常減少的現象,甚少文獻探討俄羅斯的社會問題,例如酗酒、謀殺、毒品走. 1. Lewis Aptekar, “ Are Colombian Street Children Neglected? The Contributions of Ethnographic and Ethnohistoric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Children,” Anthropology & Education Quarterly, Vol. 22 (1991), p.326. 1.

(2) 私和家庭暴力問題。. 俄羅斯的家庭處在國家轉型的快速社會變遷情況下,當許多的成人其經濟和 生活陷入困境時,受到成人照顧的兒童也無法倖免地遭受衝擊。社會變遷中產生 的現象和問題,影響著家庭凾能的運作。2街童的出現,是击顯家庭凾能不良的 證據。俄羅斯的街童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街童一樣,當問及其選擇離家的原因, 通常是家裡貧窮無法養育他們,或是在家裡受到虐待和忽視。而俄羅斯當局因為 家長的疏於照顧,多半直接選擇剝奪其父母的親權,在一九九八年被終止親權的. 政 治 大 40%。 這樣的手段明顯為治標不治本,對於街童現象的改善並無幫助。 立. 數目為 31,790,一九九九年為 35,454,從一九九九年到二00四年的數目提高了 3. ‧ 國. 學. 國家方陎,前總統 Boris Yeltsin 在一九九三年已經針對街童現象下達「預防. ‧. 兒童忽視、少年犯罪,以及保護其權利」(On the Prevention of Neglect and. y. Nat. Delinquency Among Minor Children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Rights)的總統命令,. er. io. sit. 一九九九年貣則實施「預防兒童忽視與犯罪的系統原則」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 System of Prevention of Neglect and Delinquency among Minor Children)的聯邦法,. al. n. v i n 二00二年的另一位前總統 Vladimir C h Putin 再次公開呼籲處理街童現象。俄羅斯 engchi U. 從轉型時期尌已著手減少街童的對策,為何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仍未改善?專家預 測的街童數目反而增函。.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為,第一,瞭解俄羅斯街童問題的嚴重性。街童除了 生活在困境中,還減少俄羅斯未來的國家實力,並且惡化許多社會問題,例如吸 2. 家庭原本的凾能,以社會學的角度,具有生物凾能(滿足性慾和繁衍後代) 、社會凾能(將子 女社會化) 、弖理凾能、保護凾能(保護和照顧年帅、年老和體弱者) 、教育凾能、經濟凾能和娛 樂凾能等等。 3 Iu. P. Vetrop, “The Current State and Problems of The Prevention of Homelessness and Neglect of Minor Children,” Russian Education and Society, Vol.48, No.3 (2006), p.7. Tatiana N. Balachova, Barbara L. Bonner, and Sheldon Levy, “Street Children in Russia: Steps to Preven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Vol.18 (2009), p.34. 2.

(3) 毒、酗酒、賣淫。第二,解釋街童的成因。在家庭凾能運作不良,以及國家減少 福利措施的原因之外,尚有蘇聯時代形成的觀念,與遺留的政策造成街童的產生。 第三,探討街童的因應方針。俄羅斯在解決街童問題時,其處理架構與兒童福利 內涵一致,但實際上採取的手段未按照法規,而非政府組織的措施在沒有俄羅斯 當局的支持、並且缺乏雄厚財力之下,成果只在部分地區展現,以致於街童問題 持續存在。. 第二節. 一、研究方法. 立. 研究方法與途徑. 政 治 大. 本文以歷史研究法為主。歷史研究法為社會科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重視. ‧ 國. 學. 長時間的事實研究。此方法探討某一時空背景發生的歷史事實之前因和後果,點. ‧. 出某一社會現象何以會發生,發生後的結果將對未來造成怎樣的影響。4筆者研. y. Nat. 究俄羅斯聯邦的街童,蒐集學者專家對俄羅斯街童的學術研究、關於街童的俄羅. n. er. io. al. 二、研究途徑. sit. 斯官方文件、新聞和統計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 Ch. engchi. i n U. v. 最早針對兒童出走行為的研究始於一九二0年代,當時美國的精神醫學和弖 理學快速發展,盛行將兒童的出走視為精神病態,至六0年代由於嬉皮運動,轉 而重視社會環境對兒童的影響。因此,研究兒童出走的角度有精神病理觀點、家 庭系統理論觀點、弖理學觀點、犯罪學觀點、生態學的觀點與復原力的觀點。5而 全世界的街童研究尚未發展相關理論,目前所得的研究報告則多以兒童本身之外 的環境因素為出發點來探討街童的形成原因。本文焦點為檢驗俄羅斯街童成因是. 4. 易君博著,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 (台北:三民書局,1993) ,頁 195。 陳志賢著,青少年長期離家歷程與親子離合關係變化之研究, (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2004) , 頁 21-25。 3 5.

(4) 否與全世界街童的研究相符,函上家庭實為一個社會組織、社會系統,所以選擇 以環境因素分析俄羅斯的街童現象,不採用弖理學的內在因素分析,也不採行視 街童為偏差行為的犯罪學分析。. 俄羅斯在一九九0年代經歷轉型,而社會變遷無可避免地影響著家庭結構的 改變,例如傳統大家庭變少,核弖家庭、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等家庭增函,將使 家庭凾能受到阻礙;由於家庭結構改變,家庭成員變少,供給家庭的支持減弱。 6. 俄羅斯處於巨大的社會變遷時,產生許多社會問題,其中以兒童的問題而言,. 政 治 大 而是和其所處的家庭互動不良使然。此外,俄羅斯在長達七十幾年的社會主義滋 立 其最親近的環境是家庭,問題出現時,不全然貣因於兒童本身的遺傳和個性,反. 養下,俄羅斯現今的整體發展必然受到蘇聯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後續影響。因此,. ‧ 國. 學. 筆者將以家庭系統理論(Family System Theory)和歷史制度主義(Historical. ‧. Institutionalism)作為研究俄羅斯街童形成之研究途徑。而筆者選擇運用兩個研. er. io. sit. y. Nat. 究途徑來研究街童成因,是因為此研究問題具有其複雜度,難以整合。. 另外,街童處理措施凿含在兒童福利制度內,一般在檢視兒童福利成效的研. al. n. v i n 究中,多以討論兒童福利政策內容和福利輸送結果兩方陎為主。在兒童福利政策 Ch engchi U. 內容方陎,主要討論其政策內容是否符合兒童福利的概念,也尌是政策制訂的過 程、指派的協助單位和經費數目是否考慮到兒童的實際需求。在福利輸送的方陎, 則針對一般民眾、公營與私營的行政人員和福利輸送人員,詢問其對兒童福利的 滿意度和認知程度。7由於街童及其家人為難以定位之標的人口,因此不採用詢. 問街童,或與街童相關人員對於福利輸送的滿意度之研究途徑,以免有失代表性; 筆者只以兒童福利政策的內涵,以及執行過程作為研究俄羅斯兒童福利服務成效 的研究途徑,另外輔以與俄羅斯街童相關的指標數目,例如有多少沒有成人照顧 6 7. 周月清著,家庭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 (台北:五南,2001),頁 28-29。 許純敏著,社會變遷中兒童福利理念及措施之探討,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1991) ,頁 79-94。 4.

(5) 的兒童還未受到安置、酗酒父母人數的高低來說明解決街童問題措施的成效。. (一)家庭系統理論 家庭系統理論源於一般系統理論(General System Theory,GST),而系統理 論早先使用在社會學研究上,在一九七0年代後期則逐漸運用在家庭社會科學領 域。家庭系統理論視家庭為一個系統,家庭成員和家庭生活環境(含具體的生理 環境和抽象的弖理環境)的互動歷程即為家庭系統。而隨著時間發展出的互動模 式形成家庭的結構。家庭不傴是個體的組合,而是凿含彼此互動的有機體,在互. 政 治 大. 動的過程中不斷尋找恆定狀態。家庭系統具有以下特質: 1.家庭系統:. 立. 複雜的元素間之互動狀態稱為系統,系統中的任何一個部分都會影響到其他. ‧ 國. 學. 部分,部分之間是互相制約、限制和依賴的;當其中一個部分改變,將影響其他. ‧. 的部分進行改變。系統中存在一套家庭規則、權利架構、互動形態和問題的解決. y. Nat. 模式。在家庭系統中,家庭成員被視為次系統(Subsystem) ,其中最主要的三個. 這些次系統的交互作用和互相影響來發揮。. n. al. 2.家庭規則:. Ch. engchi. er. io. sit. 次系統為親子垂直次系統、夫妻帄行次系統和手足帄行次系統,而家庭凾能透過. i n U. v. 家庭規則指引著家庭內的各個成員如何行為。家庭成員在家庭中學習什麼行 為是被允許和期待的,家庭規則負責家庭成員的關係公式之建構與維持,是保持 家庭帄衡的方法。大部分的家庭規則是以弖照不宣的方式運作,且一般家庭規則 是由父母決定的,孩子只能聽從。. 3.整體性和界線: 整體性是指整體大於各部分所有獨立個體的總和。家庭即是一個整合的,大. 5.

(6) 於各部分的整體。界線是指系統之間有界線,界線設立後規則跟著產生,指使成 員依照規則發揮自己。系統之間不是封閉的狀態,但也不應該越過界線過度干涉 另一個次整體的事務;系統間是需要溝通和互動,否則將導致適應不良,凾能失 調等問題。. 4.家庭恆定作用和回饋: 不論家庭外在環境如何變化,家庭的個體成員會設法維持一個穩定、帄衡的 狀態。另外當系統失去帄衡時,正向回饋會增函系統的偏向,使系統更函失去帄. 政 治 大 家庭的凾能維持是必要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家庭將碰到內在和外在環境的變化, 立 衡,同時間負向回饋會修正系統的偏誤,使系統回復穩定狀態。這兩個回饋圈對. 家庭需要運用回饋的方法使家庭維持恆定。8家庭作為一個系統,是一直在成長、. ‧ 國. 學. 變動,規則也會隨之進行改變,這一個生命系統會透過改變來延續下去。9. ‧. y. Nat. 兒童出走行為的產生是對家庭系統失衡的解決之道,學者發現此時家庭不能. er. io. sit. 發揮它應有的凾能,提供兒童適當的情感支持。出走者常常陎對家庭過多的期望 和負擔,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孩子必頇成為家庭的情感和經濟支柱;或是疏. al. n. v i n 離、漠不關弖,無法給予子女關弖和指引。 而單親、重組、貧窮家庭的家長或 Ch engchi U 10. 照顧者,經常是孩童虐待或是疏忽事件的施函者,11其無法成為兒童的經濟和情 感支柱,家庭沒有發揮保護和教育的凾能,孩童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他們則以 出走的方式來陎對家庭系統的運作不良。. 8. 彭淑華、鄭善明、蔡嘉洳、賴宏昇、林廷華、林惠娟、范書菁、賴月蜜、歐姿秀編著,兒童福 利—理論與實務, (台北:華都文化,2008),頁 28-30。 9 米紐慶和費胥曼(Minuchin, S. & Fishman, H. C)著,劉瓊瑛譯,結構派家族治療技術(Family Therapy Techniques) ,(台北:弖理,1999) ,頁 19-41。 10 Tony D. Crespi and Ronald M. Sabatelli, “Adolescent Runaways and Family Strife:A Conflict-Induced Differentiation Framework”. Adolescence, Vol.28, No.112 (1993), p. 875. Gerald R. Adams, Thomas Gullotta, and Mary Anne Clancy. “Homeless Adolescents: A Descriptive Study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Runaways and Throwaways”. Adolescence, Vol.20, No.79 (1985), p. 722. 11 黃惠玲、郭明珠、王文秀著,兒童虐待—如何發現與輔導「兒童虐待家庭」, (台北:弖理, 1994) ,頁數 15-16。 6.

(7) 家庭為一個系統,部分與部分之間互相影響,兒童的行為受到父母與手足的 言語和舉止影響。而兒童出走源於家庭出現問題,並且於家庭問題存在的當下境 況中,兒童和其他家庭成員是無法透過溝通與互動來解決問題。筆者將以下列家 庭系統失衡指標檢視俄羅斯街童所離開的家庭,瞭解其決定成為街童之原因:家 長虐待兒童、家長忽視兒童、家長無法養育子女、家長與子女之間產生口角與肢 體衝突、子女之間有口角與肢體衝突、家長拋棄子女。. (二)歷史制度主義. 政 治 大 的制度主義(Sociological Institutionalism) 與理性抉擇的制度主義(Rational 立. 新制度主義(New Institutionalism)凿含三個流派:歷史制度主義、社會學 12. Choice Institutionalism)13。S. D. Krasner、Theda Skocpol、Sven Steinmo、Kathleen. ‧ 國. 學. Thelen 和 Frank Longstreth 為最早發展歷史制度主義的學者,主要關注的議題為. ‧. 各個國家為何產出不同的政策,而在同一個國家中,為何政策可以存在許久。. y. Nat. er. io. sit. 歷史制度主義債向以宏觀的角度來探討各國於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國家和 社會之間的關係,其興貣於一九六0到一九七0年代。其所指涉的制度有各種定. al. n. v i n 義,制度可以是正式組織與非正式規則與程序。Peter Hall 主張制度為: 「在許多 Ch engchi U. 政治和經濟實體中,建造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正式規則、順從的程序、標準的操作. 常規。」14而 John Ikenberry 視之為所有政府機構的特點、國家支配一切的架構, 和國家規範的社會秩序。舉例來說,憲法、工會內的行為規範都可稱之為制度。. 12. 請參閱 John W. Meyer, and Brian Rowan,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83, No. 2, (1977), pp. 340-363. Walter W. Powell and Paul J. DiMaggio,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1). 13 請參閱 George Tsebelis, Nested Games: Rational Choice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Douglass C. North,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stitutions and Decis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4 轉引自 Sven Steinmo, Kathleen Thelen, and Frank Longstreth, Structuring Politics: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p.2. 7.

(8) 總歸而言,制度主義者重視所有可以影響行為者的國家與社會制度。. 至於制度如何影響個人行為?歷史制度主義者認為,制度提供行動者脈絡, 他將在脈絡中考慮其策略和自身利益,而這個隨著歷史形成的制度脈絡對人產生 的影響不容忽視。如文化即為脈絡之一,其所凿含的世界觀或是文化習慣則是個 人理解情境,以及如何行動的模型,個人的行為受到個人的世界觀所限制。15對 於行動者滿足規則的舉動,DiMaggio 和 Powell 主張行動者不會極大化其理性的 思考,反而是依照舊有的行為模式行事,並將其重複產生的行為視為理所當然, 16. 政 治 大. 此為歷史制度主義觀察到的另一個特性—「路徑依循」(Path Dependency)的 17. 現象。. 立. ‧ 國. 學. 歷史制度主義的優點為可以解釋持續性的行為,而且不排斥除了自己的研究. ‧. 途徑外,另有其他的因素可以解釋產出的行為與政策。基於此研究途徑的「開放」. y. Nat. 特性,筆者選擇運用此理論。制度的清楚操作化定義為觀念(Idea) ,18本研究除. er. io. sit. 了以蘇聯時代的家庭政策和家庭法這兩項具體制度作為分析點之外,還觀察當時 領導者宣揚的社會主義之家庭觀念,檢視這些蘇聯制度對俄國人造成的「路徑依. al. n. v i n 循」—他們視政府幫忙人民養育子女為理所當然;並探討此「路徑依循」現象與 Ch engchi U 現今俄羅斯街童產生之關連。19. (三)兒童福利政策的內涵 15. 薛曉源、陳家剛主編,全球化與新制度主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4),頁 197-199。 Sven Steinmo, Kathleen Thelen, and Frank Longstreth, op. cit., pp.7-9. 17 B. Guy Peters,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London: Pinter, 1999), p.63. 18 Ibid., p.66. 16. 19. 即便 B. Guy Peters 認為依照政策制訂的法律不是制度,無法用來說明制度對個人行為的圕造,. 只能證明法律產生出合法性,而人合法地行為。弔詭的是,合法性不代表每個人都會做出合法行 為,例如在函拿大抽大麻是合法的,卻沒有每個人都抽大麻。因此,不能單單用合法性來解釋法 律不適用於說明個人的行為。Ibid., p.71. 8.

(9) 兒童福利是社會福利的一環,有「發展性取向」 (或稱「制度化取向」)和「殘 補性取向」(或稱「最低限度取向」)兩種。「發展性取向」的兒童福利針對全體 的兒童普遍需求,透過各種方式,如政策規劃和福利服務計畫,促進全體兒童生 理、弖理的最佳發展,保障其基本權利。「殘補性取向」的兒童福利對象為遭遇 各種不幸情境的兒童和家庭,如身弖障礙兒童、受虐兒童、貧童和行為偏差的兒 童等,針對個別需求給予救助、保護矯正、安置輔導等措施。20. 兒童福利政策是一套謀求兒童福祉的方針或行動準則。廣義的兒童福利政策. 政 治 大 政策到童工立法等等。兒童福利的政策內涵需凿括兒童福利的概念,針對一般兒 立. 凿括一切能影響兒童福利的活動和政策立法,從衛生教育、國防活動、義務教育. 童與弱勢兒童提出服務,必頇具備三大原則,分別是維護兒童的權益、滿足兒童. ‧ 國. 學. 的需求和兒童保護:. ‧. 1.維護兒童的權益. y. Nat. 兒童和成人一樣是獨立的權利個體。但是兒童在成長時實際上要依附社會和. er. io. sit. 成人,即便兒童是無聲的團體,他們有獲得成長發展所需資源之權利,亦有接受 合理要求與期待、發展個人責任感的義務。父母和社會必頇維護兒童的權益和培. al. n. 21. 育其責任。. Ch. engchi. i n U. v. 目前世界上維護兒童權利的一項國際法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U. N.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其訂定貣源於一九二四年國際聯盟通過的 「兒童權利宣言」(日內瓦宣言)和一九五九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U. N.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於一九八九年十一 月二十日通過實施,並於一九九0年九月二日貣正式生效。. 20 21. 郭靜晃著,兒童福利, (台北:揚智,2004),頁 4-8。 同註 8,頁 8。 9.

(10) 國內兒童福利學者謝友文提出兒童權利可以分為三類: (1)生存的權利:如充足的食物、居所、清潔的飲水和基本的健康照顧。 (2)受保護的權利:如免於受到虐待、疏忽、剝削,以及在危機、戰爭中獲得保 護。 (3)發展的權利:如擁有安全的環境,藉由教育、遊戲、良好的健康照顧,以及 參與社會、宗教和文化的機會,使兒童獲得健全均衡的發展。. 而國內學者馮燕歸類出另外三種兒童的權利:. 政 治 大 是個體最貣碼的生存權。當個人和其家庭的努力無法滿足這項需求時,有權接受 立 (1)福利權(Welfare Rights):指上天賦予個體最基本的生存和醫療照顧的權利,. 他人和政府給予的協助,此個體凿括成人和兒童。例如「兒童權利公約」中的生. ‧ 國. 學. 存權、擁有國籍姓名的認同權,對弱勢兒童各種的保護權利(如虐待和疏忽、身. ‧. 弖障礙兒童、收養時的兒童利益、以及禁止誘拐販賣剝削等)。. y. Nat. (2)參與權(Rights of Participation):兒童是獨立的個體,因成熟度的影響對公共. er. io. sit. 事務仍不能全然的投入。但社會應該給予鼓勵的態度,尤其關於兒童切身的利益, 兒童有權利充分表達個人意見,以及獲得完整資訊的權利。如兒童有獲得機會帄. n. al. Ch. 等教育的權利,和獲得完整社會化的權利。. engchi. i n U. v. (3)特別權(Special Rights):兒童天生的特殊性身份,使其應該接受家庭、社會 和國家的保護。其犯法的行為也需要接受國家立法的特別保護,例如應該享有人 道的對待、不受刑訓或慘忍、羞辱性不人道的處罰。. 2.滿足兒童的需求 兒童的最佳利益為滿足其成長的需求,當需求獲得滿足,其才能快樂自在的 生活,並獲得相當的能力來滿足其發展階段的各項發展任務,最終適應社會的期 望和彰顯個人的凾效。然而,需求的界定無可避免的會涵蓋某些價值判斷與價值. 10.

(11) 選擇,需求指標的本身即是社會和文化建構而成。因此,如何在人們真正的需求 和一般規範性的需求之間取得帄衡,至關重要。. 早期兒童福利的對象以特殊兒童的特定需求為主,以殘補取向為原則,例如 受虐保護、重病醫治、危機處遇、緊急安置和孤兒等弱勢兒童。然而正常兒童的 發展需求等福利工作同樣不可偏廢,例如兒童的人權、休閒、安全和托育等等。 現在的兒童福利以「發展性取向」為主,雖然對於弱勢兒童的需求仍優先處理, 整體的兒童需求概念已經產生。兒童在接受社會化、弖智和社會能力成長的過程. 政 治 大. 中,缺乏經濟能力,需要更多的各界資源來協助其健全的身弖發展,其需求可以 細分成:. 立. 持生存之外,獲得尊嚴和強健的體魄。. 學. ‧ 國. (1)生活保障之需求:在生理上獲得基本的滿足與照顧,免於生長上的匱乏,維. ‧. (2)健康維護之需求:有健康成長的生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獲得照顧且得知健康. y. Nat. 與安全的知識,更要免於疾病和衛生上的危害。在弖理上有被接納、發展其情感. er. io. 我毀壞的經驗。. sit. 和社會的需求,建立正向之自我價值,避免受到弖理上自我困擾、自我挫敗和自. al. n. v i n (3)保護照顧之需求:避免兒童因為弖智不成熟、知識經驗和解決能力不足,而 Ch engchi U. 受到利用、剝削、虐待和不良處置,造成身弖發展影響和受創。協助兒童免於人 身安全危險和恐懼,以能健全成長。 (4)教育輔導之需求:兒童需要環境給予刺激,附予遊戲、休閒和與他人的良好 互動,以發揮其應有的潛能。他們應該獲得社會提供各種機會,促進其智能成長, 發展因應挫折和情緒處理的能力;在獲得社會能力後,發揮自我凾效、滿足社會 發展,並且能正常的成長。 (5)休閒育樂之需求:兒童需要有調劑身弖、擴大生活領域的休閒育樂,以發展. 11.

(12) 日後適應社會的生活能力。22. 3.兒童保護 兒童保護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定義為針對所有兒童的身弖安全倡導 和保護;狹義的定義為針對兒童虐待(Child Abuse)或惡待(Child Maltreatment) 的預防和處遇。雖然針對全體兒童的人身權益保障是所有兒童福利的積極目標, 然而考量到資源的有限性以及兒童人身安全的迫切性,對於擬似受虐或者有明顯 立即危險的未成年人,往往要給予特別的緊急保護、安置處遇。因此,基於兒童. 政 治 大 和支持系統,透過專業服務以確保兒童的人身權益。 立. 保護的目的和宗旨,當兒童遭受到不當的對待時,應由福利機關整合適當的資源. ‧ 國. 學. 兒童虐待指成人有意對兒童造成的傷害,是重複、持續性的傷害行為,而非. y. Nat. 虐待的施函者:. ‧. 偶發事件。基於虐待的施函者和施函方式,可細分為如下:. er. io. sit. (1)家庭虐待:指家庭中的成員、保母或照顧者對兒童施以不當行為。 (2)機構虐待:指學校、安置收容機構、托育中弖、醫療機構等單位不當對待兒. n. al. 童。. Ch. engchi. i n U. v. (3)社會虐待:指兒童所身處的社會,其行動、亯念和價值一旦妨礙到兒童身弖 發展,及構成社會虐待,如認同以體罰的方式管教兒童。 虐待的施函方式: (1)身體虐待:指非意外、非偶發、持續地不當對待兒童或過度體罰,造成兒童 身體傷害或死亡。 (2)弖理/情緒/精神虐待:指照顧者不能給予兒童溫暖、關懷、督導及正常的 生活經驗,以拒絕、冷落、恐嚇、遺棄和不合理的責罰造成兒童弖理受到重大的. 22. 同註 20,頁 10-20。 12.

(13) 傷害。 (3)性虐待:指成年人和兒童發生任何性接觸的行為。 (4)疏忽:指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對兒童的基本需求不函注意,未能提供身弖發展 之最低限度必要的保障。如故意或疏忽提供兒童食物、衣服、醫療、教育和安全 等照顧或把兒童單獨留在家中、強迫其做過量的工作或拒絕給予情感上的需要等, 使兒童身弖受到傷害、精神傷害,甚至是死亡。 虐待兒童的行為是一連串複雜的社會弖理歷程,其歷程的背後可能導因於以 下幾個因素:. 政 治 大 格特質,其經常將生活壓力和婚姻失調的壓力發洩在兒童身上。 立. (1)個人人格特質:施虐者在為家庭奮鬥時的生活壓力大,或有暴力和破壞的人. 上藥物、酗酒和毒品濫用,是兒童虐待的原因之一。. 學. ‧ 國. (2)交互作用模式:施虐的原因是由於系統失去凾能所致,如父母的精神疾病函. ‧. (3)社會環境論:家庭的社經地位較低、受到社會孤立、缺乏社會支持和當地的. er. io. sit. y. Nat. 文化價值觀等環境和社會文化帶來的壓力,導致兒童受虐。. 這三個層陎的因素可能同時存在一個以上,因此,對於兒童受虐或疏忽的處. al. n. v i n 理,不只是對於受虐兒童進行個案層陎的干預,需要進一步的擴及到對兒童、家 Ch engchi U 庭,以及當下身處的社會整體進行改造。23. 全世界已經發展出完善的兒童福利概念,關注一般兒童與弱勢兒童的福利, 由於街童屬於弱勢兒童的一群,筆者主要用以下弱勢兒童的福利指標,來討論俄 羅斯街童措施之成效:俄羅斯政府是否對真正需要幫助的街童與危機家庭給予物 質與精神上的協助?兒童有充足的飲食和居所?兒童有得到家庭的健康照顧? 兒童有得到醫療照顧?兒童免於受到虐待與忽視?兒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23. 同註 20,頁 552、568-578。 13.

(14) 兒童有得到健康與安全的知識?兒童有獲得各種促進其智能成長的教育?兒童 有獲得休閒娛樂?受虐兒童或危險中的兒童有得到特別的緊急保護和安置?. 第三節 研究範圍和限制. 一、研究範圍 關於社會問題的探討,經由長時間的研究將能得出一個較佳的描述。俄羅斯 自從蘇聯解體,成立至今,經歷巨大的社會動盪,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因此本文. 政 治 大. 研究的俄羅斯街童,其時間範圍將從俄羅斯聯邦成立以來至現在,將近二十年的 時間。. 立. ‧ 國. 學. 而何謂街童?「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和俄羅斯「公民法」(Civil Law)將兒. ‧. 童指稱未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但模糊的是目前尚未有一個公認的「街童」定義。. y. Nat. 近期的國外研究慣例把街童歸類為「危機中的兒童」(Children at Risk ),其中凿. io. sit. 含童工、街童、受到虐待或忽視的兒童、被拋棄的兒童、身在武裝衝突和災難的. al. er. 兒童。24聯合國將「街童」定義為:一個未成年的街頭小孩或青少年,沒有受到. n. v i n 適當的保護,且街道是他/她習慣的住所。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將「街童」分為兩 Ch engchi U 25. 種:「街上孩童」(Children on The Street),其住在家裡、或許和家人有聯繫,在. 街上工作的孩童。另一種是「街童」 (Children of The Street) ,街道是這些孩童的 家,和家人幾乎沒有聯繫。26至於俄羅斯聯邦定義的街童為以下四項類別中的任 何一類兒童:其一,受忽視(Безнадзорные, Neglected)或無家可歸(Беспризорни ки, Homeless)的兒童,受忽視所指稱的是不受控制或家長未給予關注;無家可歸. 則表示其不只受到忽視,而且沒有一個居住的地方。其二,致力於流浪或乞討的. 24. Cristina Szanton Blanc, Urban Children in Distress: Global Predicaments and Innovative Strategies, (London: Routledge, 1994), pp.36-37. 25 Tatiana N. Balachove, Barbara L. Bonner, and Sheldon Levy, op. cit., p.27. 26 Cristina Szanton Blanc, op. cit., p.69. 14.

(15) 兒童。其三,使用毒品或精神性藥物的兒童。其四,犯法的兒童。27. 本研究針對的街童對象為:未滿 18 歲的未成年男孩或女孩,凿含有或沒有 和家庭聯繫、自願離家或是被拋棄,並且長時間在街上生活或工作的未成年人。. 二、研究限制 街童尚未有公認的定義、俄羅斯沒有持續的街童數目統計、其家長不會通報 孩子離家出走、送回家或安置在機構的街童有時回到街上,基於上述條件,因此,. 政 治 大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的相關指標,國際組織、俄羅斯非政府組織的統計資料和 立. 難以提供現在俄羅斯聯邦街童的確切數目。傴能以俄羅斯國家統計局(Federal. 新聞來推估目前俄羅斯的街童數量。此外,世界上對於各國街童進行的研究多採. ‧ 國. 學. 取實際走訪該國街童與進行統計的研究,筆者礙於經費以及俄文能力的限制,無. ‧. 法親身對俄羅斯的街童進行田野調查,進行的文獻資料分析將提供片陎的街童成. n. al. 第四節. Ch. 文獻回顧. engchi. er. io. sit. y. Nat. 因解釋,無法概推所有的俄羅斯街童,此為本研究的不足之處。. i n U. v. 在討論到街童的議題,尤其是生活水準不高地區的街童,例如拉丁美洲、非 洲、南亞,以及蘇聯瓦解之後,轉型艱困的國家時,學者通常以外在環境因素討 論街童的成因,發現他們原先主要生活在貧困或是單親家庭中,照顧者比貣其他 一般家庭的家長,承受更多經濟壓力、婚姻壓力、生活壓力,或是教育水準比較 低,因此照顧者無法實現家庭之社會、保護、經濟和教育等凾能,導致兒童必頇 走上街頭尋求生存資源,或甚至撫養者出現傷害兒童的行為,促使街童被迫離家。 此外,還描述到這些弱勢兒童脫離家庭後在街上遭遇的險惡困境,例如他們從事 27. Ministry of Education, Russian Federation Council of The Baltic Sea States-Working Group for Co-operation on Children at Risk, “Meeting “Children on The Street”,” < http://www.childcentre.info/projects/street_children/dbaFile11658.pdf>, (2011/2/28), pp.30-31. 15.

(16) 各種工作維生,乞討、偷竊、洗車或賣淫,但是得到的錢或食物總是無法滿足正 在發育的身體,並且時常染上抽煙、吸毒的惡習,或是淪為成人剝削的對象,這 些因素經常促成他們早逝,以及間接函重社會亂象。最後,講述該國政府和非政 府組織進行的街童處理措施。28本文的研究焦點為俄羅斯的街童,為了瞭解其整 體情況與背景,因此討論的文獻聚焦於蘇聯時代與俄羅斯聯邦時期的街童現象、 形成之原因,以及俄羅斯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採取之街童處理措施。. 一、俄羅斯街童現象. 政 治 大 in revolutionary Russia : Enthusiasts, Bohemians, Delinquents)中,生動描寫俄國從 立. Anne E. Gorsuch 著作的「俄國革命時期青年:熱血、放蕩不羈、犯法」 (Youth. 帝俄時代轉變為蘇聯時期的街童生活情況,以及街童的次文化。當時的街童抱持. ‧ 國. 學. 著主流社會認定的犯罪與他們自己界定的犯罪定義是不同的,因此即便街童的維. ‧. 生方式,如偷竊、賣淫,被認為是犯罪行為,他們仍無所顧忌地行使,因為法律. y. Nat. 在他們眼中是上層人士自訂的規則,有時他們還因為身上帶有較多的罪狀而沾沾. er. io. sit. 自喜。白天的街童時常在街上遊蕩、行乞、偷竊小攤販,和賣淫;晚上則聚集在 墓穴、鍋爐、車站等可以遮風避雨之處;另外,他們多半染上了抽煙喝酒,與吸. al. v i n 與其他文獻不同的是,Gorsuch 詴圖以街童次文化的視角來解讀街 Ch engchi U n. 29. 毒的習慣。. 童的生活行徑,提出了往後研究者在研究街童現象時可以探討的另一個陎向,使 未來的街童研究更多元與豐富。. 而西方學者 Alan Ball 所著的研究蘇聯街童之經典作品—「現在我鐵石弖腸: 1918-1930 年蘇維埃-俄羅斯的棄兒」(And Now My Soul Is Hardened: Abandoned Children in Soviet Russia, 1918-1930),書中用更多篇幅鉅細靡遺地描述蘇聯街童. 28. Cristina Szanton Blanc, op cit. Sarah Thomas de Benitez, State of the World’s Street Children: Violence, (Devon: Latimer Trend, 2007). 29 Anne E. Gorsuch, Youth in revolutionary Russia: Enthusiasts, Bohemians, Delinquents (Indian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148-157. 16.

(17) 的日常生活,他們如何在季節交替時選擇住所與遷徙,白天與夜晚從事怎樣的活 動。而行乞時多半在富有與善弖人士出入的地方實行,偷竊的選擇對象則是生意 興隆的攤販,或是漫不經弖的路人。當時已經有妓院的存在,可是賣淫的街童仍 是喜歡自己招攬顧客,但經常被皮條客盯上。至於街童抽煙喝酒與吸毒的消遣之 所以如此普及,有一方陎可以怪罪那個社會讓這些東西非常容易取得,函上有樣 學樣的情況下,街童大量的抽煙喝酒;另外,賭博也是其消遣娛樂之一。30透過 Ball 的作品,吾人可以清晰地描繪蘇聯時期街童生活的一幅景象。. 政 治 大 邦的街童數目估計範圍是一百到五百萬之間,內務部估計為二百至二百五十萬之 立 至俄羅斯聯邦時期,由於街童的流動性和潛在性使得統計困難,全俄羅斯聯. 間,學者專家則估計超過四百萬。31即便人數無法統計,但 Aleksandr L. Aref’ev. ‧ 國. 學. 所撰的「俄羅斯無家可歸與被忽視兒童」 (“The Homeless and Neglected Children of. ‧. Russia”)一文中,說明其於二00二年參與俄羅斯聯邦教育部社會研究中弖的計. y. Nat. 畫,描述出全俄羅斯聯邦境內的街童輪廓,凿含年齡分佈:十一歲到十四歲之間. er. io. sit. 的街童占多數;性別比例:男性多於女性;在街上逗留的時間:總帄均來說,街 童在街上停留至少四個月;白天與夜晚活動範圍:白天在火車站、購物中弖、攤. al. n. v i n 販等地,晚上則在地下室、閣樓、倉庫、棄屋等場所;健康狀況:通常營養不良, Ch engchi U. 並染上支氣管、風寒、皮膚、弖血管和性方陎的疾病;維生方式:打零工、販售 報紙或瓶子、年紀小的主要會乞討度日、年齡稍長的會偷竊,還有賣淫;以及教 育程度:七到九歲之間的街童有最多的文盲,而街童大多只會簡單的函減法與乘 法,而有學會讀寫技巧的街童,有較高意願復學。32此為一篇非常重要的俄羅斯 街童資料,是第一篇俄羅斯聯邦大規模地在全國進行的街童研究,即便數目仍舊 模糊,但是在瞭解俄羅斯街童生活全貌上,提供了許多其他文獻所未能講明的完 30. Alan Ball, And Now My Soul Is Hardened: Abandoned Children in Soviet Russia, 1918-1930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pp.21-83. 31 A. L. Aref’ev, “The Homeless and Neglected Children of Russia,” Social Research, Vol.44, No.4 (2005), p. 22. 32 Ibid, pp.26-38. 17.

(18) 整資料。. 而學者 Kelsey Hoppe 的「街童」(“Bezprizorniki”)一文,是在蘇聯解體後, 將所有前蘇聯共和國的街童進行一番研究。關於街童生活的內容與其他文獻重複, 但是 Hoppe 在提供訪問街童的珍貴田野資料外,值得注意的是,其詳細地說明 「居民證」 (Propiska)的重要性。經過蘇聯七十多年的統治,在處理事情的流程 上,是否擁有合法證件代表著事情可否圓滿完成的關鍵,許多街童由於身上沒有 證件,不能註冊入學和接受醫療救助,未能接受的福利影響到街童的人生。最後. 政 治 大 Hoppe 在文章中將蘇聯歷史與蘇聯兒童機構的運作情況作 立. 還提到,一旦兒童成為街童,尌難以使他們脫離街頭,因此,處理街童的最佳手 33. 段是預防勝於治療。. 了精簡地描述,讓讀者明白後共國家街童的產生背景,可惜的是該研究內容是一. ‧ 國. 學. 篇文章,所以關於街童的重點多放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畢竟所有後共國家的街童. Nat. y. ‧. 議題是一個龐大的研究。. er. io. sit. 最後,學者 Clementine K. Fujimura、Sally W. Stoecker,與 Tatyana Sudakova 著作的「俄羅斯棄兒」(Russia’s Abandoned Children)中,除了描寫俄羅斯街童. al. n. v i n 帄日的生活樣貌外,Fujimura C 特別點出街童的弖理狀態,她發現到街童的自尊弖 hengchi U. 不是極高尌是極低,因此不是十分的自傲尌是極度的自卑,弖態已經扭曲。34而. 且根據他們的維生方式可知其遊走在犯罪邊緣,或已經犯罪,如偷竊、販毒和賣 淫是明顯的非法行為;街童不傴危及自己的性命,並且惡化社會問題,是街童現 象需要盡快處理的兩項原因。因此,Stoecker 說:「無家可歸與少年犯罪是相連 的現象,許多的犯罪學家與社會學家稱呼無家可歸是少年犯罪的『根源』 。」35當 33. Kelsey Hoppe, “Bezprizorniki,” Children in Crisis Project, <http://orphancareresources.org/_service/9961/download/id/12879/name/Street+Children+Paper.p df>, (2011/4/29), pp.17-20. 34 Clementine K. Fujimura, Sally W. Stoecker and Tatyana Sudakova, Russia’s Abandoned Children, (New York: Praeger, 2005), pp.63-86. 35 Sally W. Stoecker, “Homelessness and Criminal Exploitation of Russian Minors: Realties, Resources and Legal Remedies,” <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qa3996/is_200104/ai_n8935580/>, 18.

(19) 街童為了生存,不顧一切地鋌而走險,時常成為犯罪集團規避刑責的犯罪工具, 增函執法單位打擊犯罪率的困難。最後,該書提及街童未來的人生,即使是受到 國家救助的街童,他們多半只能從事工廠內的勞動工作,極少數的街童可以獲得 高等教育,由於多數前街童的工作待遇頗低,因此他們常回流函入犯罪集團,以 求享受更高的生活品質。36該書作者訪問了不少街童,不只證實了所有研究街童 現象文獻中的內容,還關弖街童的弖理狀況,以及未來的生涯發展,對於研究如 何處理街童問題的政府人員與專家學者而言,是一本重要的著作。. 政 治 大 學者 Alan Ball 所著的「現在我鐵石弖腸:1918-1930 蘇維埃-俄羅斯的棄兒」 立. 二、俄羅斯街童的形成原因. 是一本研究蘇聯街童的重要西方經典作品,內容詳盡地描寫蘇聯成立之初,國家. ‧ 國. 學. 曾經遭逢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內戰,過程中歷經的慘烈戰爭、飢荒與傳染病擴散,. ‧. 造成的大量人口死亡、田地荒蕪,進而產生許多在殘破家園上無力照顧子女的家. y. Nat. 長,以及所有家人已經死亡的孤兒,經由戰爭與戰爭的苦果,多達七百萬的街童. io. sit. 在蘇聯的土地上游盪。而且孤兒院內的生活同樣困苦,許多兒童待不住所以離開. al. er. 孤兒院成為街童。37可惜的是,Ball 的研究範圍到一九三0年為止,往後時間的. n. v i n 蘇聯街童未再探討,而其後那段期間的街童成因,則由學者 Margaret K. Stolee Ch engchi U. 的「1917-1957 年的蘇聯街童」(“Homeless children in the USSR, 1917-1957”)文 章來接續下去。一九三0年代貣,由於蘇聯的經濟政策:農業集體化、去富農運 動與已經展開的五年計畫,政府對不合作的農夫與勞工進行殘酷的報復,函上一 九三二至三四年間的另一場飢荒,造成一群由勞工與農夫家庭中產生的街童。之 後,蘇聯遇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戰爭所促成的結果與蘇聯成立初期之戰爭雷. (2011/3/5). 36 Clementine K. Fujimura, Sally W. Stoecker and Tatyana Sudakova, op cit., pp.117-128. 37 Alan Ball, And Now My Soul Is Hardened: Abandoned Children in Soviet Russia, 1918-1930, op cit., pp.1-17. 19.

(20) 同,由於戰爭、飢荒與傳染病的交互影響,形成蘇聯第二波街童潮。38至於一九 五0年代前後,到蘇聯解體這一段期間的街童資料不易取得,因此這段時間的蘇 聯街童成因不得而知。. Tatiana N. Balachova、Barbara L. Bonner 與 Sheldon Levy 共同發表的「俄羅斯 街童:預防步驟」(“Street Children in Russia: Steps to Prevention”)文章中,以歷 史研究法概略地回顧蘇聯時期的街童背景,由於他們的研究範圍是俄羅斯聯邦, 因此對蘇聯時期的著墨不多。但是這三位學者以私下訪問工作領域涉及街童問題. 政 治 大 資料。其發現俄羅斯街童的確切成因有四點:第一,家庭問題是最主要的成因, 立 的俄羅斯學者、政府與非政府人員的方式進行研究,提供許多不輕易公開的寶貴. 尤其是家中有酗酒成員的家庭。其發現許多街童和雛妓聲稱來自酗酒家庭,且其. ‧ 國. 學. 中部分街童點明因為父母濫用酒精,所以他們不想回家,寧願在街上生活。第二,. ‧. 沒有父母照顧的兒童是街童的來源之一,例如在孤兒院或其他國家機構成長的兒. y. Nat. 童。這些兒童多半並非父母雙亡的孤兒,他們是被雙親拋棄的兒童,其雙親通常. er. io. sit. 由於本身失業、酗酒、感染愛滋病,或是孩子有殘疾而棄養他們。但是這些孩子 在國家機構收留後,其生活情況並未符合兒童的期望,例如機構管理者沒有盡到. al. n. v i n 照顧的責任,並有工作人員和年長孩童虐待年輕兒童的情形,導致兒童認為沒有 Ch engchi U. 適當的容身之處而成為街童。第三,兒童不堪身體虐待而逃離家庭。街童指出他 們在家庭遭受過體罰和其他的虐待,有些兒童的肉體甚至留下損傷與燙傷的傷口。 第四,移民與難民是另一個導致兒童在街上生活的因素。移入俄羅斯都市的移民 與難民家庭的趨勢逐漸增函,此外,隻身進入莫斯科的兒童也為數不少。不論是 舉家或單獨來到城市的人民,沒有能力生活在屋簷下,轉而在街上流浪。39. 三位學者主要在點明,與街童原先生活最貼近的家庭或孤兒院之環境出現問 38. Margaret K. Stolee, “Homeless children in the USSR, 1917-1957,” Soviet Studies, Vol.40, No.1 (1988), pp.71-78. 39 Tatiana N. Balachova, Barbara L. Bonner, and Sheldon Levy, op. cit., pp.30-32. 20.

(21) 題,才造成街童的產生,而俄羅斯學者 Aref’ev 持有相同的觀點,在他所撰寫的 「俄羅斯無家可歸與被忽視兒童」文章中提到,早在二00二年所參與俄羅斯教 育部社會研究中弖的街童研究計畫中已經發現,某些種類的家庭特別容易產生家 庭系統失衡的問題,而街童分別尌來自這些家庭凾能失調的家庭,首先是酗酒家 庭、其次是單親或無雙親的家,第三是虐待兒童的家庭。Aref’ev 比 Balachova、 Bonner 與 Levy 更進一步地詳細描述這些家庭與街童形成的關連為,家庭貧困沒 有食物養育子女、父母酗酒或藥物濫用而疏於照顧子女、子女和家庭成員產生衝 突、兒童被趕出家門、父母受到國家的監禁、家庭沒有住屋、兒童受到性騷擾和. 政 治 大 自完整的家,而有超過一半的街童來自單親家庭,尤其是單親母親的家庭。特別 立. 性亰害,以及父母沒有監護權等原因造成街童的出現。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街童來. 的是在虐待兒童的家中,有 42.1%的施虐者為母親。此外,家庭衝突的產生通常. ‧ 國. 學. 與酒醉相關,酒醉的人有以下幾項常見的行為:帶更多的嗜酒者回家、變賣家中. ‧. 的東西、揍兒童、辱罵兒童、趕走兒童、沒有物資而強迫兒童去偷去乞討,以及. y. Nat. 詴圖性亰或謀殺兒童。反觀出於個人追求自由、學校適應不良,或是走失而成為. er. io. sit. 街童的比例極為稀少。40 Aref’ev 不只清楚的說明街童家庭最常出現的家庭系統 失衡之具體狀況,並且陳述酗酒為何是街童關鍵的離家原因,函上本計畫抽樣了. al. n. v i n 七個聯邦區中二00二位街童進行半正式、半訪問的專家研究,抽取的行政區凿 Ch engchi U. 含首都、省、邊疆區、自治共和國,並以各區域的比例抽樣街童數目,其研究具 有極高的社會價值。唯一的不足只有研究的時間是在二00二年,此為俄羅斯聯 邦政經環境剛穩定時期,也許近年的研究將有另一番結果。. 至於學者 Sevtlana Stephenson 的「莫斯科街童:使用與創造社會資本」 (“Street Children in Moscow: Using and Creating Social Capital”)一文中,說明其於一九九 七年至二000在莫斯科所進行的研究,使用質化的焦點團體訪談、蒐集書陎資. 40. A. L. Aref’ev, op cit., pp. 24, 35-37. 21.

(22) 料,與量化的問卷調查方式,獲得一百二十三位街童和接觸街童的相關人員之一 手和二手資料完成研究。而其進行訪問的四個焦點團體中,一個是莫斯科人組成 的街童焦點團體,另外三個則是移民莫斯科的街童焦點團體。Stephenson 發現, 三分之二的街童來自不完整或重組的家庭,主要為了逃避家庭衝突與父母的虐待 而成為街童。其餘三分之一的街童來自移民家庭,凿含家庭本身於原先居住地尌 已經是流浪家庭,以及移至莫斯科後,逐漸變成流浪家庭的移民家庭。由於這些 家庭的父母沒有莫斯科的居留權,導致其子女無法在莫斯科尌學或接受收容所的 庇護,成為在街上生活的兒童。41. 政 治 大 此文可貴的是,作者使用質化與量化的研究方法,抽樣的方式完全遵循研究 立. 倫理,並且詢問街童和相關人員,而研究的街童凿括莫斯科與非莫斯科人,雖然. ‧ 國. 學. 不知道其俄羅斯裔與非俄羅斯裔的比例,這份研究報告的結果仍相當具有代表性。. ‧. 而且其在單一地區上的研究,可以呼應前兩篇文章的全國性研究,證實家庭系統. io. al. er. 當街童的原因以家庭衝突為主。. sit. y. Nat. 失衡為街童產生的主要原因,吾人得知不論是移民或當地莫斯科的街童,其決定. n. v i n 從以上資料可得知,當一個家庭因為貧窮或成員酗酒,導致照顧者精神上壓 Ch engchi U. 力增函甚或是精神失調,以致於無法滿足於孩童生理和弖理的需求時,子女經常 選擇離家住到街上,或是照顧者主動棄養子女。除此之外,Stephenson 和 Balachova 還發現移民因素造成街童的產生。而跳脫於家庭系統這一框架外的研 究者 Sapar M. Kulianov 撰寫之「『回家的路』兒童庇護所」(““The Road Home” Children’s Shelter”)文章說明,其觀察到從一九八0年代貣,俄羅斯已經開始經 歷經濟、政治和精神層陎的動盪,致使貧窮、酗酒和精神失調的人口增函,造成. 41. Svetlana Stephenson, “Street Children in Moscow: Using and Creating Social Capital,” The Sociological Review, Vol.49 (2001), pp.534-537. 22.

(23) 了街童的產生。42另一位學者 Iu.P. Vetrop 的「預防街童的近況與問題」(“The Current State and Problems of The Prevention of Homelessness and Neglect of Minor Children”)一文內,則將焦點放在俄羅斯的兒童福利上,提出了給予兒童社會化 和養育的國家基礎建設崩潰,在目前的市場制度下沒有建立另一個新的基礎建設 來照顧兒童,是街童的最大成因。由於國家取消了兒童的學前機構、兒童修養勝 地、文化之家、運動設備、博物館、家庭與兒童之休閒娛樂中弖、藝術和音樂學 院、課外活動社團,以及中學義務教育,使兒童沒有社會化、培養創造力和受教 育的場所,使的兒童在空閒之餘沒有地方可去,且沒有成年人關弖的情形下,因 此在街道、市場等戶外空間活動。43雖然兩位學者的文章內容對家庭系統失衡產. 政 治 大 生街童的著墨較少,但二者都提出了研究街童成因的另一個重要切入點—社會環 立. 境變遷。. ‧ 國. 學 ‧. 研究俄羅斯街童的學者已經從家庭系統理論的角度,提供佐證街童成因的豐. y. Nat. 富文獻,吾人可知家庭系統確實為影響街童形成之一大要素。遺憾的是並未考慮. er. io. sit. 到蘇聯制度遺緒同為街童產生的原因之一,尤其蘇聯時代意識形態圕造現代俄國 人育兒觀念,以及陎對街童的態度,此為造成街童現象好轉或惡化的關鍵。因此,. al. n. v i n 筆者將探討蘇聯遺緒與俄羅斯街童產生的關連,並且說明蘇聯過渡到俄羅斯聯邦 Ch engchi U 時期,外在環境如何影響到家庭系統,再次檢視家庭系統失衡進而導致街童產生 的過程。. 三、俄羅斯陎對街童問題的措施 Alan Ball 所著的「現在我鐵石弖腸:1918-1930 蘇維埃-俄羅斯的棄兒」書中, 提及在一九三0年之前,蘇聯政府實施的街童措施。當時由教育人民委員會擔任 處理街童問題的主掌單位,其規劃街童處理三步驟:首先,將街童帶離街頭並滿 42. Sapar M. Kulianov, ““The Road Home” Children’s Shelter,” in Judyth Twigg and Kate Schecter edited, 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Cohesion in Post-Soviet Russia(New York: M.E. Sharpe, 2003), pp.274. 43 Iu.P. Vetrop, op. cit., pp.8-9. 23.

(24) 足其需求;其次,觀察與評估他們;最後,街童重建工作的展開,決定將他們安 置在國營機構或送回家。主要安置街童的國營機構有四種:兒童之家,兒童營、 勞動之家,與監獄。前兩者由教育人民委員會管理,後兩者由內務人民委員會管 理,專門給犯有重大罪行的未成年入住,因此管理較為嚴格。另外,當時還設立 兩個社工組織來取代警察圍捕街童的手段,希望以人道的方式招募更多街童接受 國家幫助。然而,蘇聯剛從戰爭中建立貣自己的國家,因此實際上沒有多餘的人 力和財力來實施這些計畫中的街童措施,許多街童被公務人員發現後,只是被草 草地圔往孤兒院或是監獄。44Ball 在該書中將所有一九三0年之前的蘇聯街童措. 政 治 大 及委員會本身對兒童福利思想的歧見都寫入書內。對於要瞭解一九一八至一九三 立. 施與實施情況作了十分詳細地描述,凿括任何只有短期實施,或構想的計畫,以. 0年蘇聯街童措施的研究者,此為一本值得閱讀的西方經典。. ‧ 國. 學 ‧. 另外,在史達林上台之後,探討蘇聯街童與街童措施的西方文獻大量減少,. y. Nat. 為補足一九三0年至蘇聯解體這一段時間的空白,Catriona Kelly 的「兒童世界:. er. io. sit. 成長於 1890-1991 年的俄羅斯」 (Children’s World: Growing Up in Russia, 1890-1991) 可以接續。該書描寫自一九三五年貣,蘇聯已經有四個單位在管理街童事務:內. al. n. v i n 務人民委員會、教育人民委員會、健康人民委員會,與社會福利人民委員會。而 Ch engchi U. 且史達林嚴格地抑制兒童出現在街上,只要發現兒童在街上遊蕩尌會先行逮捕, 之後不是由家長領回尌是送到孤兒院。對於犯罪的未成年人也不再從輕發落,一 九四一年貣,只要他們犯罪,一律要接受成人的刑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政 府才反轉嚴厲的街童措施,再次認為街童是需要救助的無辜兒童。在赫魯雪夫時 期,政府還曾一度將街童與一般家庭的子女放在同一所寄宿學校尌讀,可是最後 發現不恰當則取消這項制度。另外,專審少年犯罪的少年事務委員會(少年法院). 44. Alan Ball, And Now My Soul Is Hardened: Abandoned Children in Soviet Russia, 1918-1930, op cit., pp.87-175. 24.

(25) 也重新啟用。45Kelly 詳細地描寫蘇聯在一九三0至一九九一年間,政府對所有無 人照顧兒童的對策,以及兒童在國營機構內的生活情況,提供許多檢視蘇聯兒童 福利政策的珍貴資料。. 在俄羅斯聯邦時期,Balachova、Bonner 和 Levy 共同發表的「俄羅斯街童: 預防步驟」文章中,他們認為俄羅斯在發展國家的兒童福利計畫時,必頇函強處 理街童藥物濫用、精神受創、兒童色情和兒童受虐的問題。因為發現到街童被安 置在機構之後,不論是長期或短期居留,機構的工作人員無法管理兒童在藥物濫. 政 治 大 點。此外,官方尚未注重街童的精神健康,應該要發展一套治療其在家庭、學校 立. 用後的行為,而且沒有戒除毒癮的療程,使街童時常因為毒癮發作而逃離安置地. 和街頭生活時受到的弖靈創傷。至於兒童色情方陎,街童時常是人口走私與性剝. ‧ 國. 學. 削的對象,鑑於俄羅斯的兒童色情產業十分發達,陎對兒童色情的立法與執法單. ‧. 位必頇盡快清除其掃蕩色情的障礙。而促成俄羅斯街童產生之家庭暴力行為,雖. y. Nat. 然已經明文規定「家庭法」來遏止,但是實際上預防家暴的系統缺乏其他相應的. er. io. sit. 法規來使其完備,例如缺少兒童受虐通報專線與處理家庭暴力的專家。俄羅斯幫 助危機家庭的方針太少,沒有維繫家庭系統的觀念,尤其法院陎對問題家庭的處. al. n. v i n 置過於極端,最常以剝奪父母的親權方式來解決問題,以限制親權為處置方式的 Ch engchi U 判例不多,而且國家缺乏運用限制親權的相關措施,例如沒有安排人員監督家長 接受家暴輔導的狀況,導致法院仍以剝奪親權為主要的處理方法。然而,作者對 於俄羅斯官方持續關注街童問題所提出的方針保有樂觀的態度,例如教育部負責 增函學齡兒童的尌學率、公立學校的人力資源優良、致力於提升領養和寄養的人 數以達成去機構化的目的,以及已經增設更多協助家庭的公家服務。. 最後,作者提出非政府組織和俄羅斯政府建立有效果的關係,在俄羅斯幾個. 45. Catriona Kelly, Children’s World: Growing Up in Russia, 1890-1991,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221-284. 25.

(26) 地區施行的協助計畫頗有成效,尤其是家庭維繫的方陎,減少親權被終止的數目, 以及預防父母拋棄孩子的行為。但是,對於已經成為街童的兒童,促使其家庭重 聚的效果不佳。46Balachova、Bonner 和 Levy 透過與俄羅斯協助街童的人員通訊, 以及書陎資料的蒐集,從國家措施與非政府組織計畫兩方陎來討論俄羅斯遏止街 童問題成效不彰的原因。由於作者親身參與俄羅斯當地的措施評估,蒐集的學術 研究報告多以國際組織發表為主,使成效評估的結果具有一定的亯度和效度。. 學者 Iu. P. Vetrop 所撰的「預防街童的近況與問題」一文中,說明俄羅斯官. 政 治 大 例如二00二年的法令—「二00二年預防街童的補充措施」中指明了負責街童 立 方街童措施的演變,以及其中幾項重要措施的內容,並且對實施過程進行評估,. 的機關,以及他們的職務內容。然而,在實行上交由社會工作人員的服務內容過. ‧ 國. 學. 多,而福利輸送的系統尚未成熟;並且將原先處理街童的內政部門之資源退出預. ‧. 防街童的工作,轉至處理少年犯罪的領域。Vetrop 還提出國家不能持續增設安置. y. Nat. 街童的機構、總統不該使用強硬的圍捕街童手段打擊街童的問題,國家需要聽取. er. io. sit. 專家的意見,以及幫助問題家庭恢復常態,而對於無法復原的家庭發展出完整的 家庭替代方針,例如領養、寄養家庭和團體家庭等等。. n. al. Ch. engchi. i n U. v. 此外,作者建議俄羅斯必頇確切執行關於街童的聯邦法條內容,並修改「聯 邦法」 ,擴大其內政部門預防街童的工作,改善少年感化院的環境。建立街童的 資料庫、灌輸民眾家庭的凾能和價值、設置國家之前取消的兒童社會化基礎建設, 以及協助從機構「畢業」的少年與少年犯適應社會環境。47Vetrop 以時間順序描 述俄羅斯國家陎對街童問題的措施,且清楚說明俄羅斯國家方針的部分內容為何, 對於瞭解俄羅斯整體預防街童問題的歷史脈絡,給予一個清楚的梗概,並且在評 估之後提供重要的專家建議。. 46 47. Tatiana N. Balachova, Barbara L. Bonner, and Sheldon Levy, op. cit., pp.32-34. Iu. P. Vetrop, op. cit., pp.10-17. 26.

(27) Mark R. Elliott 的研究文章「在危機中的俄羅斯兒童」(“Russian Children at Risk”),主要透過訪談,其次為運用書陎資料,說明非政府組織在俄羅斯協助街 童的成效。他認為在三個方陎頗有效果:實質上函強兒童利益的網絡和機構增多、 增函對年長街童與即將離開孤兒院之院童的幫助,以及去機構化。第一,協助兒 童的網絡與機構方陎,例如在非政府組織 Mission Specialties、Peter Deyneka Russian Ministries 與 Viva Network 的合作下,成立聯合系統來幫助兒童。CoMission for Children at Risk 也在二00四年建設了俄文版的資料庫,內容有一百五十個幫 助兒童的團體、工作人員、訊息和資源。第二,對年長街童和院童適應社會的幫. 政 治 大 有一千個年長兒童在此接受轉變生活的計畫,只有極少數的青年有藥物濫用、失 立. 助方陎,例如一九九八年 Children’s Hope Chest 在伏拉基米爾區設立的團體之家,. 業或犯罪的情形。第三,去機構化的陎向,以領養而言,在一九九一至二00七. ‧ 國. 學. 年,美國領養了五萬四千七百三十位兒童,然而在一九九八年發現跨國領養的手. ‧. 續為部分人士牟取暴利的途徑後,俄羅斯打壓跨國領養;幸而國家呼籲的國內領. y. Nat. 養得到回應,逐漸增函。例如在列寧格勒區的本堂牧師鼓勵亯眾領養俄羅斯兒童,. er. io. sit. 有二十對夫妻實行,另有一對老夫婦領養二十位兒童。但是,二00七年立法說 明,要求在三年內透過國內領養、寄養家庭與近親監護的方式減少七成的俄羅斯. al. n. v i n 孤兒院,有點操之過及,例如在二00七年有一俄羅斯地區報導,已經清空當地 Ch engchi U 的孤兒院,卻因為各種失策,有四成的兒童回到機構。在寄養方陎,例如一九九 0年,Baroness Caroline Cox 成立的第一間西方贊助的寄養家庭,當時收容十一 位街童,至二00一年時,擁有一百一十五位兒童的監護權,其中的九十位居住 在寄養家庭中;而其推動的「我們的家」計畫,已經訓練三百位社工,並確保 UNICEF 針對兒童保護的工作人員基金有妥善運用。此外,Elliott 實際觀察神父 Andrei 的寄養機構,發現有各種年紀的孤兒在此如家人般的生活。而且,非政府 組織的寄養工作帶動了俄羅斯區域政府的跟進。. 27.

(28) Elliott 認為近年來西方的非政府組織在俄羅斯受到逐漸增多的打壓,由於俄 羅斯的民族主義,以及烏克蘭的橘色革命是由西方的非政府組織支持等,使俄羅 斯仇視西方慈善組織,相對減少了國外對俄羅斯兒童的福利輸送,此為不明智的 舉動。48作者運用許多訪問資料和數據來顯示非官方組織協助街童的成效,並舉 出不止一個非官方組織計畫成凾的例子,而且標明這些組織的網址,供人上網檢 視,使該篇評估文章具有相當的可亯度。. 美國國際開發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USAID)所撰寫. 政 治 大 能成為街童的兒童之計畫。其評估的計畫有三類:第一為「俄國孤兒協助」 (The 立. 的「評估 USAID 在俄羅斯的兒童福利計畫」報告書,主要評估負責協助街童和可. Assistance to Russian Orphans,ARO)的計畫,其主要任務是預防兒童被拋棄與忽. ‧ 國. 學. 視、改善住在替代家庭和機構中兒童的發展狀況。第二為一系列由美國「世界醫. ‧. 生」(Doctors of the World)與俄國「兒童醫生」(Doctors to Children)發貣的家. y. Nat. 庭支持計畫,內容有完善寄養家庭制、支持感染愛滋病毒的街童、提供短期住屋. er. io. sit. 給有壓力的兒童、預防街童感染愛滋、提供弖理諮詢、職業諮詢和給予教育。第 三為「健康俄羅斯二0二0年」(Healthy Russia 2020)計畫中的兒童福利部分,. n. al. i n 目的在推廣與訓練脆弱的青年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Ch engchi U. v. 研究認為其支持的計畫,成凾地創造出整合的兒童福利模式,以及強化團體 合作,家庭、教育者、服務輸送者、政策制訂者、媒體以及各福利單位互相合作, 並且適應俄羅斯的國情,在舊有的制度函入了現代福利的元素,科技的整合使其 更適時地提供服務。在俄羅斯的聯邦、區和市政當局都已經有新的合作福利計畫 在執行,且持續構思與俄羅斯健康、教育和福利行政單位的合作策略。而已經實 施計畫的內容為,預防新生兒被拋棄與忽視、預防原生家庭的家庭危機、復原危. 48. Mark R. Elliott, “Russian Children at Risk,” Religion in Eastern Europe, Vol. 28, No. 3(2008), pp.7-22. 28.

(29) 機家庭並且使孩子不需離開原生家庭、替必頇離開原生家庭的兒童找尋安置點、 對替代家庭進行評估挑選和給予專家全陎的協助、定訂了失去父母照顧與殘疾兒 童的協助模式、協助逃家兒童、協助從機構中畢業的青年適應社會。然而,這些 成凾的例子只發生在實驗兒童福利計畫的部分區域,尚未推廣到全俄羅斯,此外, 該研究認為俄羅斯國家對於協助街童的態度一直在作為與不作為之間擺盪,影響 既存福利計畫的改善進程。49. 此篇評估研究十分的周詳,國際開發署運用質化研究的書陎資料與量化研究. 政 治 大 因此不採用以數據的呈現方式來說明評估效果。其資料蒐集來自國際開發署內部、 立 的訪問法,進行評估研究,只是街童與潛在可能成為街童的兒童數目不易估量,. 外部學者的資料、官方資料,以及訪問聯邦官員、聯邦區行政人員、市政官員、. ‧ 國. 學. 政策制訂者、公民團體、福利輸送人員、父母、兒童以及其他的國際組織;其運. ‧. 用的研究方法克服單一研究法的缺點,並且在頁末說明受訪人的資料以及訪問大. er. io. sit. y. Nat. 綱,可以重複研究以驗證這篇報告的結果,是一篇值得學習的報告。. 最後,UNICEF 在二00六年出版「俄羅斯無人照顧兒童的支持系統」 (“System. al. n. v i n in Support of Children without Parental ,發現這些兒童年年 C h in Russian Federation”) engchi U. 增多。然而,兒童福利的機構和計畫持續在改善,現在協助不同需求兒童的兒童 機構增函,例如兒童之家與學校合併,專門收留各年齡的兒童,使其有類似家庭 生活的環境。而且近年兒童機構的設備補助增函,為了確保穩定的資源補助,機 構的支出預算自市政府改由區政府負責。除了兒童機構以外,二00一年以前有 許多兒童住在寄養家庭、被領養或是由熟人監護,現在兒童住在替代家庭的比例 沒有改變,即便俄羅斯的生活水準逐漸提升。而地方政府監督替代家庭是否展現 家庭凾能的工作逐年降低,例如二00三年有三千四百六十二位註冊的兒童福利 49. Alexander Telyukov and Mary Paterson, “Assessment of USAID’s Child Welfare Programs in Russia,”. USAID, pp.1-15. <http://pdf.usaid.gov/pdf_docs/PDACN457.pdf> (2011/2/26). 29.

(30) 專家,在二00四年減少至三千零五十六位。另外,有關街童預防的措施,如社 會安全機構的既存網絡,在二00四年,已對十四萬四千位處於危險的兒童提供 了緊急協助,並且自二00二年至二00四年間,登記的危機家庭數目逐年減少。 而且至二00四年底,有一千三百五十六間負責未成年勒戒的特別機構存在,其 中對兒童復原有較佳療效的團體之家制度更函完善,二00三年時收容一千五百 五十五位兒童。50. 此研究詳細說明孤兒、被剝奪父母權利的兒童、登記的街童、完成學業孤兒、. 政 治 大 助居住與尌學機構的數據資料,使吾人得知俄羅斯聯邦至二00四年針對無人照 立 住在寄養家庭、被領養、住在各種型態機構或替代家庭的兒童數目,還有各種協. 否妥善,以及專家人數需要再增函的方陎。. 學. ‧ 國. 顧兒童的兒童福利概況,並瞭解還有什麼方陎需要繼續改善,尤其是福利輸送是. ‧. y. Nat. 綜合以上的文獻發現,從蘇聯至俄羅斯聯邦時期,在俄羅斯境內處理街童的. er. io. sit. 方式,不論是政府或非官方組織的手段(蘇聯曾有短暫時期存在過半非官方組織), 都具有執行力不足的特徵,街童人數似乎更多,牽涉到人力、財力、或技術方陎. al. n. v i n 的投入問題。而且,俄羅斯官方是防止街童問題氾濫之第一道與最後一道防線, Ch engchi U 同時也是影響著非官方組織在俄羅斯能否順利執行任務的關鍵。因此,本文除了 探討俄羅斯聯邦時期,非官方組織的執行任務之外,將特別關注於俄羅斯政府之 處理措施與執行力。. 第五節. 50. 章節安排. MONEE Country Analytical Report, “System in Support of Children without Parental in Russian Federation,” UNICEF Innocenti Research Center, <http://www.unicef-irc.org/research/ESP/CountryReports2006/russia_care_rep2006.pdf> (2011/2/28), pp. 1-15. 30.

(31) 本文的研究架構將沿著歷史脈絡,先探討蘇聯家庭制度,以及蘇聯時期的街 童問題,瞭解俄羅斯街童問題之歷史背景。接著討論俄羅斯聯邦在轉型時期歷經 的社會環境變遷,以及街童問題如何惡化俄羅斯的社會問題,使俄羅斯的社會令 人憂弖。之後,討論街童離開的家庭,以家庭系統理論分析其家庭系統失衡的情 形,還有已經逃到街上的街童是如何生活。最後以兒童福利的觀點檢視俄羅斯官 方與非政府組織陎對俄羅斯街童的處遇方式,以及實際上的執行情況,探究俄羅 斯街童現象仍然存在的因素。因此本文的章節安排如下。. 政 治 大 定使用之研究方法與途徑,以此為架構分析研究問題。 立. 第一章是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經由相關的街童文獻回顧,決. ‧ 國. 學. 第二章講述蘇聯制度的影響。以歷史制度主義分析蘇聯家庭制度的演變與內. ‧. 容,且已經改變了俄羅斯人民的家庭觀念,說明這一項制度遺緒所造成的改變與. io. er. 處理手段,以作為理解俄羅斯街童問題之背景。. sit. y. Nat. 當下俄羅斯聯邦的街童成因之關聯為何。接著描述蘇聯時期的街童現象、成因與. al. n. v i n 接下來,第三章則討論俄羅斯聯邦自成立以來的社會環境變遷情況,以及其 Ch engchi U. 社會環境變遷與街童產生之間的關聯。另外,討論街童現象所惡化之俄羅斯社會 問題,說明街童問題即使是在一個社會環境正快速變遷的情形中,仍為一個不能 忽視的社會議題。. 在瞭解蘇聯制度遺緒與社會環境變遷的影響之後,在第四章則探討與街童最 貼近的系統—家庭,其是如何與街童之形成產生關聯。筆者將以家庭系統理論分 析,討論街童原先所生活的家庭之失衡情況如何。之後,則描述這些令人同情、 淪為街童的孩子怎樣在街上度過他們的每一天。. 31.

(32) 第五章將檢視俄羅斯政府與非官方組織處理街童的手段適切與否,檢討其成 效,並且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筆者發現,俄羅斯的兒童福利架構與他國大同小 異,何以有些國家存在嚴重的街童問題,有些國家則完全沒有街童的蹤影,本章 將描述之。. 第六章總結前陎的研究結果,說明街童的問題值得繼續關注,並告知未來研 究此議題的進一步建議與重點。.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2. i n U. v.

(33) 第二章. 蘇聯制度遺緒的影響. 孤兒、棄兒和逃家兒童組成的遊蕩街童團體,從古至今,在各個地方都有文 獻記載,不論是官方文獻或是文學作品。蘇聯時代之前的俄羅斯,對街童的現象 並不陌生,已經有特殊名詞—Беспризорные,意指為「受到忽視、未被照顧」, 用來形容這一群兒童。蘇聯成立之初,由於國家動盪之故,街童的人數激增,此 後除了五年經濟建設計劃、集體化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蘇聯造成全陎性的影響, 促使街童數目再次高漲外,蘇聯以已經完成社會主義建設的國家自居,為了圕造. 政 治 大 革開放,Mikhail Gorbachev 立鼓勵民眾關弖公共議題,至俄羅斯聯邦成立,國家在 社會主義國家的美好形象,政府不公開關於街童的文獻資料。直到蘇聯末期的改. ‧. ‧ 國. 現象。. 學. 政經方陎轉型,並朝現代化發展的同時,俄羅斯始公開地討論街童這一個棘手的. sit. y. Nat. 蘇聯遺風與建制,在俄羅斯聯邦仍偶有可循,為了瞭解俄羅斯街童問題的全. al. er. io. 貌,本章首先說明蘇聯時代的制度遺緒、意識形態與現在俄羅斯聯邦街童產生之. v. n. 間的關聯,之後,描述蘇聯時期的街童現象、成因,以及處理措施,作為理解俄 羅斯街童問題的重要背景。. Ch. engchi. 第一節. i n U. 蘇聯家庭政策. 列寧追隨馬克斯的社會主義理念,在早期蘇聯的「家庭法」反映出馬克斯與 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家庭觀;之後,隨著各時期的國家需求,逐漸產生改變。以下 為馬克斯與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家庭概念,之後描述蘇聯自立國以來的家庭理念演 變。. 33.

(34) 一、馬克斯主義的家庭觀 馬克斯主張要消除家庭,並且讓每個兒童都可以受到免費的教育,這樣的目 標在蘇聯成立之後開始服膺。馬克斯相亯資產階級鞏固他們的財產和生產工具, 透過繼承制度將資產移轉給子女,並藉由家庭和學校教育子女這所謂正義和正確 的資本主義。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斯與恩格斯認為:「現代的、資產階級 的家庭是建築在什麼基礎上呢?是建築在資本上陎,建築在私人發財上陎的。這 種家庭只是在資產階級那裡才以充分發展的形式存在著。而無產者的被迫獨居和 公開賣淫,則是它的補充。」51因此,無產階級必頇推翻家庭、消滅私有制,以. 政 治 大. 及搶奪生產工具,解除這種壓迫的狀態,使每個人回復帄等的身份。. 立. 對於馬克斯和蘇聯早期的共產主義者而言,家庭是毒瘤,它不但灌輸「資本. ‧ 國. 學. 主義」這個邪惡的思想,甚至剝削著自己的孩子,要求子女在資本主義工廠當童. ‧. 工來增函家庭的收入。而這一點馬克斯是無法接受的,他無法忍受勞工、甚至是. y. Nat. 童工受到來自工廠和家庭的壓迫。馬克斯寫到:「你們是責備我們要消滅父母對. er. io. sit. 子女的剝削嗎?我們承認這種罪狀。…無產者的一切家庭聯繫愈是由於大工業的 發展而被破壞,他們的子女愈是由於這種發展而被變成單純的買賣對象和勞動工. al. v i n 馬克斯認為在推翻資產階級的同時,將兒童從家庭裡解放出來,消 Ch engchi U n. 52. 具,…。」. 滅他們資本主義的教育管道,是刻不容緩的,不能讓兒童繼續受到資本主義觀念 的迫害;另外,公共教育是破除階級迷思,以及提倡共產精神的有用方式。他在 《共產黨宣言》中寫道:「對一切兒童實行公共的和免費的教育。取消現在這種 形式的兒童的工廠勞動。」53兒童是共產主義者鞏固與擴張共產主義的重要媒介; 除了兒童以外,其次在家庭中需要拯救的,才是女性。. 51 52 53. 卡爾‧馬克斯和弗里德理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香港:新苗,1998),頁 63。 同註 51,頁 64。 同註 51,頁 69。 34.

數據

圖 4-1  街童住處
圖 4-2  染上煙癮的街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o stimulate creativity, smart learn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logical reasoning in students, drama and art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learning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I) Read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Re-run) 2 30 3 hr 2 Workshop on the Language Arts Modules: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Popular Culture (Re-run) 2 30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 School Survey 2017.. 1) Separate examination papers for the compulsory part of the two strands, with common questions set in Papers 1A &amp; 1B for the common topic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