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奔向太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奔向太空"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奔向太空

章順慧

浩瀚無垠的宇宙,常是文人筆下所 歌頌的對象,也是一般人曾夢想窺探的 神秘世界。根據歷史記載,早在三千多 年前,就有印度人想像到月球旅行的傳 說;一千年前,中國的唐玄宗曾作過一 個登月旅行的夢;而日本的「竹取物語」 一書也記錄了登月的神話(謝世輝,民

80

)。由此可見,當時的人類對宇宙一 直抱持著無限的憧憬。而隨著科技進 步,讓自古以來想飛上天空,一窺天上 繁星的人類,終於逐一實現這些美麗的 神話與傳說,並進而揭開了太空的神秘 面紗。 目前,最廣為人熟知的太空旅行方

式是乘坐「太空梭J '許多太空人已藉著

它進入過太空。在NAS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

即「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J) 一旦被 選為候補太空人,就得接受為期一年的 太空人訓練過程;若幸運通過太空人考 試,並決定接受飛行任務後,還必須再 接受長達三百小時的特殊訓練,所以現 階段並非人人有機會上太空(太空旅行 的科技,民 86 )。然而,從火箭的發 明、太空梭的出現,到國際太空站的建 立,在在顯示出太空科技的迅速發展正

29

帶領著人類一步步飛出地球,奔向太 空;或許下一世紀,太空旅行將不再是 太空人的專利,而是人人都能參加的。 以下就一一來介紹這些相關的太空科技 發展。 火箭 火箭發展的歷史可上溯至七世紀時 由中國人所發明的火藥,它是一種由硫 礦、押、硝酸鹽和木炭所合成的易爆性 混合物。起初只是用來製造爆竹及煙 火,後來卻成為火箭推進劑達六百年之 久。北宋時,中國人開始將火藥應用於 軍事用途;之後,便發明出真正的火箭 一就是一段只有末端開口用以填塞火藥 的竹管;接著,又發現在火箭上加裝翅 膀可使火箭飛行得更平穩(如圖I )。爾 後,歷經長期的改進,火箭變得更具威 力一原先的竹管被金屬封殼取代,火藥 則被更具效率的固態推進劑代替,並加 入了噴嘴用來增加推力等(

http://www.

n s tm. gov. tw/v rtour/ana/ana-de mo.

htm

)。但僅只這樣,是無法飛出大氣層 的;於是在西元 1926 年,美國人 Robert

Hutchings Goddard

(後人稱之為「火箭 之父 J )發明出液態燃料火箭(如圓2

)

2000 年 6 月 刊". i后科技教 ff 33 卷 6 期

(2)

隨即又有科學家發現操控火箭的方法, 這些進展,一步步將太空飛行的夢想推

向真實的境地。二次大戰期間,德國人

Wernher Von

Braun 製造出以火箭為推力

的 V2 飛彈(如圖 3) ,其速度超過音速 的五倍,此項技術於戰爭結束後,被美 國及當時的蘇聯運用在太空開發的領 域。西元 1957 年,蘇聯首先成功地利用 火箭將第一枚人造衛星射入地球軌道, 從此太空時代便正式到來。 火箭之所以能升空飛行,就是利用 牛頓運動定律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圖 1 大約西元 1

3 5

0 年時中圓的有翼火箭 資料來源:

http://www.nstm.gov.tw/

vrtour/ana/ana-demo.htm

圖 3 V-2 飛彈 資料來源:

http://www.nasm.edu/nasm/

dsh/artifacts/RM-V2.htm

原理一一亦即將引筆內之燃料燃燒後所 產生的高壓氣體,經由噴嘴快速噴出, 來使火箭運動。其中「作用力」是把氣體 向外噴出,而「反作用力」便使得火箭向 前推進(如圓4 )。其動力來源是利用氧 來燃燒燃料,然而太空中並沒有空氣, ;1& 火箭必須攜帶燃料與氧化劑一起上太 咕。通常,燃料又可分為「固態燃料」與 「液態燃料 J 固態燃料與氧化劑混合後 便稱為「固態推進劑J '利用此種燃料推 進之火箭即為「固態推進劑火箭」。其構 造十分簡單,雖然產生的能量較少,但 圖 2 Goddard 與他所設計的液態燃料火箭 資料來源:

http://www.nasm.edu/nasm/

dsh/artifacts/RM-RHG1926.

htm

圖 4 火箭運動原理 資料來源:

http://www.nstm.gov.tw /

vrtour/ana/ana-demo.htm

2000 句I'6)~J !:j之?舌科技教育 33 卷 6 朋

30

(3)

固態燃料裝箱後能保存許多年,這是其 他燃料所不及的:但是,一旦燃燒起 來,就不能讓它熄滅再點火,這也是它 最大的缺點(探空火箭,民 84 )。使用液 態燃料的火箭稱為「液態推進劑火箭」 (如圖 5) ,其構造比較複雜,包含有幫 浦、管路和閥門等,能將液態燃料和氧 化劑混合後送入燃燒室燃燒。至於噴嘴 則是用來增加推力的,其外形像一個向 下的漏斗,能加速氣體釋放之速度,增 加火箭向前的推力 : )10 上它又可錯由調 整燃料之流量來控制速度,故液態推進 劑火箭比固態推進劑火箭更具威力

( http://www.nstm.gov.tw/vrtour/ana/

ana-demo.htm) 。不過,基於價格考量 以及顧慮到可靠性,現在一般還是使用 「固態推進劑火箭」做為太空峻的推進 器。 一般來說,火箭又有單節火箭手日多 節火箭之分。基本上,單節火箭因僅有 一節,不能在飛行時拋棄多餘的結構 體,故它無法達到夠快的速度以進入較 高的軌道:至於多節火箭則是由好幾個 部分或好幾節所組成,每節都自推進 劑,燃燒完一節就扔掉一節,這樣火箭 可以越飛越輕,速度也越來越快,故多 節火箭最後能讓末節本體脫離地球而進 入預定的太空軌道(

http://www.nstm.

gov.tw/vrtour/ana/A.htm) 。而發射人造 衛星或推進太空船的火箭,便是使用此 種多節火箭;升空時是由最下面的一節 先發動,此時它是垂直地面上升的。由 於尚在大氣層中飛行,故速度不能太 快,否則易因與大氣層急劇摩擦,產生 出大量熱能,使火箭遭到焚燒的命運。 等第一節火箭的燃料差不多耗盡後,第

31

二節火箭便開始發動了,這時它所噴出 的氣體,便會將第一節火箭的殼彈開, 被彈開的殼就藉著降落傘降落到地面。 第二節火箭是採傾斜角度的路線飛行: 由於它已離開大氣層,不必考慮摩擦的 問題,故其飛行速度是最快的。當它燃 料耗盡後,第三節火箭並不馬上起動, 而是利用第二節火箭之飛行慣性,繼續 「滑翔」一段時間,等第二節火箭的滑翔 方向與地球面平行了,它才開始發動 (太空探測,民 85 )接著,火箭本體或 所攜帶的人造衛星等也就順利進入軌道 了(如圖 6

)

多節火箭除採頭尾銜接外,也可裝 配成一山字形一一即在主火箭的旁邊並 排裝著兩個小火箭。這種結構雖然在製 造技術和燃料方面比較容易解決,但最 大缺點是操縱困難,若小火箭彼此間的 推力不相等,那麼飛行時火箭就會改變 方向,以致脫離或偏離原定的航行路 線。通常,火箭只有第一節有定向舵, 因為它發動時還在大氣層裹,需要使用 到定向舵:但當第二、三節火箭發動 峙,由於已在空氣稀薄的高空甚至太 空,定向舵便起不了作用。況且若第 二、三節火箭也裝定向舵,勢必會加大 大氣對火箭之阻力,故除了第一節火箭 有不大的定向舵外,後面各節火箭都沒 有定向舵(太空探測,民 85 )。那麼,缺 少定向舵的火箭要如何控制飛行方向 呢?事實上,它是利用轉動的輔助噴氣 口來控制或改變方向。基本上,火箭底 部的中央除了一個主噴氣口外,其周圍 尚有幾個輔助噴氣口,藉著轉動輔助噴 氣口便能改變噴氣方向,進而控制火箭 飛行。 2000 主f. 6 月 'li ,~ 科技教育 33 卷 6 期

(4)

目前所使用的火箭引擎,不管燃料 是固態推進劑還是液態推進劑,都屬於 「化學火箭引擎 J '雖然能產生強大推 力,但卻不適合長時間連續運轉。為了 彌補此項缺點,改良式引擎便出現了,

現已進入應用階段的有「離子引擎 J (如

圓7)與「雙離子引擎」。前者是將 Xenon 氣體用電力離子化,於加速後噴射之引 擎(如圖 8 )後者則是將推進劑氣體經 放電作用變成雙離子氣體,然後再用磁 力加速噴射之引擎(探空火箭,民 84

)

據報載,離子引擎是目前最被看好的未 來動力來源,它的燃料重量僅為傳統化 學引擎的十分之一,但產生的動力卻能 達數個月甚至數年之久。去年 4 月 6 日 NASA 曾宣佈將在二十一世紀大量採用離 子推動引擎,這種引擎現正在 IDe

e p

Space 1

J 太空船上測試,並且獲得證實 其效率是傳統引擎的十倍以上,將來不 管是用在遠程太空任務,或是增加人造 衛星使用年限,都有很大的幫助。 已仗 古心E 氧 幫

zrla

/'兩 〉仗 有E 燃

I .

閥 4十 門 噴 霧 圖 6 多節火箭升空運作圖 圖 5 液態推進劑火箭 資料來源:

http://www.nstm.gov.tw/vrtour/ana/ana-demo.htm

圖 7 離子引擎 資料來源:

http://www.jpl. nasa. go v/

pictures/solar/dslion.html

2000 作 6 月 生活科技教育 33 卷 6 朋

伊拉(包

一\一一哺

mJ昕一

立們川

JJ

.-……

~ I=m訂冒雪 U叫t 圖 8 離子引擎運作圖 資料來源:

http://www.hughespace.com/

factsheets/xips/xips.html

32

(5)

太空梭

太空飛行的前二十年,用來作為動 力的火箭發射推進器都是消耗品,也就 是說它們只能被使用一次。例如:西元 1969 年將阿姆斯壯等人所乘坐的阿波羅

1

1 號 (Apollo

11

)送上月球的農神 5 號

(Saturn

V) 火箭,全長一百一十一公 尺,總重量將近三千噸,體型相當地龐 大(如圖 9 、圖 10 )然而,最後將三位 太空人載回地球的指揮艙,卻僅高三點 九公尺,重不及六噸,至於其他的部分 早已在登月途中丟棄。事實上,這是一 種非常不經濟的作法,因此,為了讓往 後能進行經常性的太空之旅,發展一套 能回收再利用的的運輸系統是必然的趨 勢。於是當阿波羅計畫尚在進行時,美 國工程師就已開始研發另一種有機翼的 太空船,不僅能進入太空還能像飛機一 樣地返航、著陸,而「太空梭」就在這種 情形下誕生了(太空運輸,民78) 0

1970

年代它首次登場時還只是一具沒有動力 的原型機(名為 IEnterpriseJ) ,當時是 架在波音 747-123 型客機的背上發射(如 圖 1

1

)五次不載人的測試飛行中,它 均能自高空滑翔至地面跑道,經大氣層 安全地返航。西元 1981 年 4 月 12 日,由

Launch 的cape system -一

圖 9

Saturn

V 的構造圖 圖 10

Saturn

V 發射升空 資料來源:

http://www.nasm.edu/galleries/galI14/SpaceRace/sec300/sec380.htm

2000Ir

l'-

6)

J

IF.而利技敘 n33

Q

6 l的

33

Lox tank Command module -一 Service module 一-Fuel tank J-2 engine(t) Lox tank Fuel tank Lox tank Lunar module Instrument unit J-2 engines(5)

(6)

John

Young 與 Robert Crippen 駕駛的哥 倫比亞號 (Columbia) 太空梭,進行首次

的太空飛行(如圖 12 )經過五十四小

時,繞了地球三十六圈後,最後成功地

降落在加州的愛德華空軍基地

( Edwardes Air Force Base)

,這項突破 性的發展,使人類的太空研究又向前邁

出了一大步。

基本上,太空梭是由三部分所組

成,即軌道船 (The Orbiter' 又可稱

Space

Shuttle) 、外部燃料槽(

External

Tank

:

ET) 和固態火箭推進器(

Solid

Rocket Boosters: SRBs )

(如圖 13 )。其 中,軌道船是太空控系統中最關鍵的部 分,它的外形像一架有三角翼的飛機, 大小與中型班機差不多,是附著在一個 供給它引擎燃料的外部燃料槽上,利用 本身三個主引擎和兩枚外加的固態火箭 推進器進入太空。其前端的機身可容納 最多八名太空人,而後面巨大的貨艙則 可用來裝載所需的負荷物,如人造衛 星... .等。至於尾端,除了三具主引擎 外,尚有兩具軌道控制系統(

Orbital

Maneuvering System;

OMS) 引擎; OMS 引擎是用來將軌道船帶入軌道,或 是重返地球時用來降低軌道船速度的。

此外,為使太空梭能改變其在太空中的

位置與高度,尾端另帶有幾組反應控制

系統 (Reaction

Control System: RCS )

用的推進器(運輸的奇蹟,民 84

)

通常,太空梭發射後,固態火箭推 進器便會在起飛後兩分鐘因燃料用盡而 脫離,此時,它可藉著裝附其上的降落 傘降落到海上,並由回收船拖回岸上再 運回太空中心,以備下次使用。接著, 飛行一段時間後,外部燃料槽也因燃料 2000 作 6 月 生活利技教育 33 卷 6 期

34

用議被拋棄,但它並不回收,而是在掉 入地球大氣層的過程中被燒毀:最後, 進入軌道的便只剩下軌道船。在太空中 的軌道船這時會開始執行任務,等任務 完成後,軌道船採「橫向式」迴轉,同時 點燃 OMS 引擎做減速下降:進入濃厚的 大氣層後,由於已無燃料,便採S 形滑 翔方式降落至跑道(如圖14 )按著,再 由一架經特殊改裝的波音飛機將它運送 回「甘迺迪太空中心J

( Kennedy Space

Center)

,以便下次的任務。事實上,軌 道船在重返大氣層的途中會因摩擦產生 高熱,故其機身必須覆有隔熱裝置,亦 即表面會蓋著三萬多塊由人工黏貼並具 布隔熱功用之陶片,其中每一塊都是很 據它在機身的不同位置裁製而成的,如 此就能保護軌道船使其不致燒毀。 其實,太空梭的設計原先是作為商 業與軍事用途的人造衛星發射系統,現 在則常用來發射太空探測器或作為科學 實驗室。一般而言,發射方式可採彈 射,或是藉由一具擁有遙控自動操縱系 統的特殊機械手臂將它們放到軌道上的 正確位置;然而,若軌道太遙遠,還必 須用特殊的輔助推進器把它們送上新位 置。當然,除了將物體放入軌道外,也 可以利用機器手臂直接進行修復(如圓 的) ,或收回故障的人造衛星等帶回地 球,修理完後再把它們重新發射。另 外,太空梭上的太空人也會在軌道完成 一些實驗,尤其當太空梭運載名叫「太 空實驗室 J

( Spacelab

)的科學實驗室時, 則有許多科學工作必須完成(如圖I

6 )

(運輸的奇蹟,民 84

)

由於現有太空梭機體使用年限將 屆, NASA 正在尋求第二代太空梭的設

(7)

圖 12 1981 年 Columbia 升空首航 資料來源

http://www.nasm.edu/ceps/

rpif / SSPR. html

E歪三至Z

4骨, 圖 1

1

架在波音 747 上的太空搜原型機 資料來源:

http://quest.arc.nasa.

gov/space/photos/index-shutt 1e. html

The Orbiter

External Tank

Solid Rocket Boosters

圖 1

3

組成太空慎的三主體 資料來源:

http://quest.arc.nasa.gov/space/background/shuttle-prep.html

Orbiter at 185-402 km 、\---九 Deorbit bum 』一、歐 Atmosphere .,. r吼叫t ;J

Orbiter lands&'、l

011 runway 電胃,

圖 14 太空樓升空降落的過程

資料來源:

http://www.nstm.gov.tw/vrtour/ana/

資料來源:

http://quest.arc.

ana-demo. htmspace/background/

nasa.gov/landing.html

35

2000 年 6 月 牛j污科技教育 33 卷 6 期

(8)

計:第二代太空梭的規格要求與現有太 空梭類似,是一個以火箭發射為基礎, 可反覆使用的單節式太空往返機。目前 正進行的 RLV

(Reusable

Launch

Vehicle) 研發,便是預計取代現有太空 梭的下一代太空運輸系統。它是由

NASA

、美國空軍和民間企業所共同計畫 的,自西元 1993 年起開始進行研究,其 首要目的是希望減低太空運輸成本,期 望能達到像飛機般的運用程度,並將地 上工作人員減至最少,進而簡化整個運 作流程。 RLV 不像太空船或太空梭是用 於軌道的實驗與觀測,它僅用於太空站 的往返作業,所以被認為是一種新的太 空運輸方法。此計畫是由 r

DC-XA J

r X-34

J 、 r

X-33

J 三個實驗機計畫所構 成,其中 rX-33J 計畫是整個計畫的核 心;它的目的是要試驗RLV 開發時所需 的各種科技,以及其實際應用的可能性 與有效性(新型太空運輸系統,民86 )。 目前這項計畫由Rockwell 、 McDonnell

Douglas

、 Lockheed 等三家公司所各自 成立的小組在進行機體概念的檢討與測 試,希望能藉此取得關於構造設計上的 問題以及飛行力學等經驗(如圖1

7 )

國際太空站 從第一架 Columbia 太空梭首航到現 在,太空梭已不知不覺地在地球軌道上

執行了將近二十年的太空任務,而它最

後的角色一一國際太空站運輸終於也開 始了。據聯邦政府科學家 John Pike 表 示,太空站為太空梭提供了一個新的出 路; ISS 計劃主任 Frank Culbertson 也表 示,太空梭的用途本來就是用在類似太 空站的運輸上,只是我們的太空站計劃 2000

if

6)J 牛 i互利怯放行 33 谷 6

WJ

36

來得太晚了。事實上,一座預計三十年 壽命的太空站,可以為太空梭繼續提供 未來數十年的工作:沒有太空梭,就不 會有太空站,而沒有太空站,太空梭注 定會從歷史上消失,由此可見「太空站」 的重要。一般而言,太空站是用來供太 空人長期居住的,具有科學實驗室和軍 事等多方用途;其內具有空氣調節、 水、食物、動力﹒﹒等供應設備,以及 各種科學儀器與通訊系統,另外還有來 往地球或其他人造衛星的交通工具。 目前正在興建中的「國際太空站」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如

圖 1

8)

,是一項跨國性的大規模太空開 發計畫。它由十五個國家共同參與建造 與營運,包括美國、加拿大,俄羅斯、 日本與歐盟各國(英國、法國、德國、 義大利、瑞士、西班牙、荷蘭、比利 時、丹麥、瑞典、挪威等)。太空站完 成後,可一次容納.七位太空人常駐留於 此,並利用太空環境進行相關實驗,同 時也必須開發往後會應用到的太空技 術,如通訊技術、機器人技術﹒﹒等。

此外,亦順便進行地球觀測與天文觀

測,甚至希望能用來作為建設月球基地 和載人火星探測等行動之中繼站(國際 太空站全貌,民 8

8

)。而從事這些實 驗、觀測與研究所需之設備分別由

NASA

、 NASDA (日本太空開發總署)以 及其他各國和地區的開發機構提供。 據估計,完成後的國際太空站,其

寬約一百零八公尺,長約七十五公尺,

總重量約四百二十噸,運作高度大概在 四百公里左右高處。事實上,此興建計 畫是分為三階段進行的,第一階段早於 1993 年底便展開,為美國太空梭與俄羅

(9)

圖 1

5

利用機楓手臂進行修復工作 資料來源:

http://www.nasm.edu/gal

leries/galI14/SpaceRace/sec500/

SpaceRace/sec500/sec540.htm

圖 1

6

科學家在太空實驗室工作之情形 資料來源

http://www.nasm.edu/gal-leries/galI14/sec560.htm

們cDonnell

Douglas'Lockheed's

X-33

&

RLV

圖 17

Rockwell

、 McDonnell Douglas 、 Lockheed 等三家公司所設計的 X-33 機體

資料來源﹒ http://vab02.larc.nasa.gov/Activities/RLV.html 圖 18 ISS 想像完成圖 資料來源: http://www.nasm.edu/galle卜

ies/galI14/SpaceRace/

sec500/images/station/

zarya-fgb/

圖 19

FGB

資料來源:

http://spaceflight.nasa.

gov/gallery/sec570.htm

ndxpagel

,

html

月一期 6-6

年一卷

∞ -3 AU--w 2-育 教 卜叫 λ 叫作 tf zn 卜」 L

37

(10)

斯和平號太空站(

Mir Space

Station) 之

泊接,而第二、三階段才是真正的建造

和營運。西元 199 8 年 6 月,質子號

(

Proton) 火箭帶著 21 噸重的機能貨物艙

( Functional Cargo Block: FGB

)從俄羅 斯 Baykonur Cosmodrome太空中心升 空,於是第二階段建造工作正式展開。

FGB

(如圖 19 )之任務是保持太空站的軌 道高度與姿勢,並供應建造初期陸續升 空的各組件所需之電力和燃料,以及與 地面的通訊等(國際太空站全貌,民 的)。至於最後階段,預計是從日本實 驗艙、美俄追加構成要件發射升空開 始;目前預估整個國際太空站建造至西 元 2003 年會完工,到時,便可正式進入 整體運轉階段,當然,太空人就能長期 駐留其中進行實驗與觀測,這對人類的 太空科技發展,又將是一項劃時代的突 破。 「你想嘗試太空旅行嗎?J 我想一定 有許多人非常想,從人們對太空的憧 憬,催生了火箭的問世:繼之登場的太 空梭,使火箭由用過即丟改變成可重複 使用;到目前正在興建的國際太空站即 將成為人類於太空中的活動據點,這 一切的一切,證明了短短一百年不到的 時間,太空科技的發展是多麼地迅速。 下一世紀是「太空」的世紀,突破光速進 行星際旅行,衝出銀河系去找尋深太空 的生物,或許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 夢,不是嗎?

參考文獻

人類的挑戰(民8 7)。牛頓雜誌國際中文 區, I 鈕,頁96'"'-' III 。台北:牛頓。 太空旅行的科技(民86 )。牛頓雜誌國際 2000 lf 6)

J

牛j吉利技教育 33 在 6

JUj

38

中文版, 168 ,頁 70'"'-' 鈞。台北:牛 頓。 太空探測(民85 )。自然科學大百科。台 北:綠地球國際有限公司。 太空運輸(民78) 。牛頓現代科技大百科 8 現代技術 II 能源、運輸與傳播(黃 啟明譯)。台北:牛頓。 光復書局編輯部(民84) ,新編光復科學 圍鑑 22 探牢火箭(四刷再版)。台北: 光復書局。 新型太空運輸系統(民86 )。牛頓雜誌國 監皇之盟,

164

'頁 24'"'-' 29 。台北: 牛頓。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見http://www. nstm.gov.tw/ 。 國際太空站全貌(民88 )。牛頓雜誌國際 里去盤,

189

'頁 46'"'-' 81 。 謝世輝(民80) ,主室盤宜。新竹市 凡 異出版社 o

http://www.hughespace.com/factsheets/

xips/xips.htm

l.

NASA Human

Spaceflight 。見 http://

spacefl igh

t.

nasa.gov/i ndex-m. htm

1 。

NASA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見

http://www

.jpl.nasa.gov/ 。

NASA LaRC Vehicle Analysis Branch

。 見 http://vab02.larc.nasa.gov/ 。

NASA Quest

。見 http://

q ues

1.

arc. nasa.

gov/ 。

涂鴻儀和張長臺譯(Robin Kerrod 原著)

(民 84) ,桂冠科學百科全書10 運輸 血查壘。台北:桂冠圖書。

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見

http://www . nasm. ed u/N A SM hom e

html

數據

圖 9 Saturn V 的構造圖 圖 10 Saturn V 發射升空 資料來源: http://www.nasm.edu/galleries/galI14/SpaceRace/sec300/sec380.htm 2000 Ir l'- 6) J IF.而利技敘 n 33 Q 6 l的 33Lox tankCommand module-一Servicemodule 一-Fuel tankJ-2 engine(t)Lox tankFuel tankLox tankLunar moduleInstrument
圖 14 太空樓升空降落的過程
圖 1 5 利用機楓手臂進行修復工作 資料來源: http://www.nasm.edu/gal leries/galI14/SpaceRace/sec500/ SpaceRace/sec500/sec540.htm 圖 1 6 科學家在太空實驗室工作之情形資料來源 http://www.nasm.edu/gal-leries/galI14/sec560.htm 們cDonnell Douglas'Lockheed's X-33 & RLV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Quanto mais elevado for o rácio turístico, maior será a proporção da procura dos visitantes face à oferta, mostrando a relevância das actividades turísticas para os bens e

函數 y=f(x) 的圖形若每隔一固定單位的形態皆相同,亦即可找到固定的正數 p,使 得對於其定義域中的每一個元素 x,恆有

太空船興奮地靠近,才發現其上空氣 稀薄得難以停駐;有的星球冒出熱情

氣火箭與水火箭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資料,但火箭本體都用寶特瓶(500mL 以上,未 有使用 100mL 的瓶子)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固定資產之添置減去出售後之數值 。 固定資產包括樓宇 、 機器、運輸及其他設備 、電腦軟件、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固定資產之添置減去出售後之數值 。 固定資產包括樓宇 、 機器、運輸及其他設備 、電腦軟件及

數位經濟、醫療服務、高階旅遊、航 空與物流、農業和生物技術、食品加 工業、工業機器人、生物燃料和生物 化學

、給水加熱器、蒸汽式空 氣加熱器、脫氣槽、水位 計、燃燒器等蒸汽連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