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指標建構與績效評估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指標建構與績效評估之研究"

Copied!
2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博士學位論文.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 績效指標建構與績效評估之研究. 研 究 生:李俞麟 指導教授:施致平 中華民國 101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i.

(3)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指標建構與績效評估之研究 2012 年 6 月 研 究 生:李俞麟 指導教授:施致平 摘要. 本研究旨在建構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指標,並分析 2009-2011 年大專校院績效值 及瞭解影響績效值之因素。本研究採用德爾菲專家問卷、模糊層級分析法,建構大專校院 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並以問卷調查法,針對全國大專校院 171 所學校中運動代表隊 總數達 15 隊(含)以上學校,共計 41 所學校進行分析,並以保證區域資料包絡分析法評 估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所得結果如下: 一、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共分成投入與產出兩個層面,以「專任運動教練人 數」與「大運會金牌總數」模糊權重值最高。 二、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在「運動代表隊總人數」 、「訓練總經費」與「場地維修費」三個 部分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三、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共計 13 項,包括:運動種類、運動代表隊總數、運 動代表隊總人數等 13 項指標。 四、2009-2011 年 AR 模式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 41 所學校中,有 5 所學校達完全效率,依 不同類型學校進一步分析,有體育相關科系的 13 所學校中,有 3 所達完全效率;無體 育相關科系的 28 所學校,有 5 所達完全效率;公立學校的 25 所學校中,有 4 所達完 全效率;私立學校的 16 所學校中,有 4 所學校達完全效率,影響績效值的主要因素為 設備購入費及大運會總得牌數。 基於上述結果,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指標,以爭取榮譽為導向,依整體績效評估 結果,建議國內大專校院經營運動代表隊,公立大專校院應朝向經營有體育相關科系之運 動代表隊、私立大專校院應朝向經向非體育相關科系之運動代表隊。 關鍵詞: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模糊層級分析法、保證區域資料包絡分析法. ii.

(4) The Construction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University Sports Team June, 2012 Student: Lee, Yu- Lin Advisor: Shih, Chih-Pin.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construct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m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attempt tea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2009-2011. The study used the Delphi and Fuzzy AHP methods to construct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m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clude 41 universities, which have more than 15 sports teams among 171 universities in Taiwan. Then the Assure Regional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R/DEA) was utilized to evaluate university sports team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The team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dicators were grouped into input and output indicators. The highest fuzzy weight was "full-time sports coach" and "number of medals". Results also indicated increase trends in total number of athletes, funding for training, especially facility maintenance fee. The Delphi and Fuzzy AHP showed 13 indicators of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m performance index, including types of sports, number of sports teams, total number of athlete, etc. The evaluation showed five universities achieved full efficiency in AR model among 41 participated universities in 2009-2011. Specifically, the attribu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ree universities achieved full efficiency among 13 universities with Physical Education (PE) department and five of universities without PE department achieved full efficiency. Moreover, four public universities achieved full efficiency among 25 public universities and four private universities also achieved same goal.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were equipment fee and number of total medals. Conclusio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ed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m were honor-oriented. The main input indicator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m was the number of full-time sports coach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gold medal was the main output indicator. Because of the highly increased of facility maintenance fee, the institution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ensuring proper fund management. Moreover, public universities should divert their resources to manage sports teams with PE department. On the other hand, private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sports teams without PE department. Keywords: university, sports tea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uzzy AHP, assure regional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ii.

(5) 謝 誌 時光荏苒,轉眼間就要高唱驪歌、離開學校了!回首在臺灣師大博士班的四年時光, 真是獲益匪淺,感覺還有許多知識等著我去探索,但日子竟倏忽即逝,而這也令我更深深 體會到在臺灣師大所見所學的經驗是如此珍貴,不僅僅是在論文的完成過程讓我有諸多啟 發,每位師長更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就如同我的指導教授有著汪洋浩博的學問,引領我在 學海的精進。因此,今天我能完成博士論文,首要感謝的人就是我的指導老師 施致平教授。 四年來,施教授不斷地在研究上給予我諸多寶貴的建議,為人處事更樣樣以身作則,充分 展現為人師表、處世為範的臺灣師大精神。由於施教授的治學嚴謹與處世隨和,可說是我 亦師亦友的學習對象,在求學階段可與施教授結緣,堪稱幸運! 本篇論文能順利完成,還有賴於許多人的幫助與指導。在研究資料的提供上,要感謝 富淑老師、淨文老師、儷勻老師、建畯老師、芳陽老師、家得老師、富菁老師、美現姐、 仲邦學長、瑞蓉、友喬及國內 44 所大專校院體育室(組)主任,不吝提供學校的相關資料, 以利論文分析之用。此外,還要感謝李大麟主任、邱炳坤老師、康正男老師、黃振紅主任、 黃國恩主任、溫良財主任、廖威彰主任、蕭淑芬體育長等,擔任我的論文專家諮詢委員, 同時,感謝資料包絡分析法專家──林文斌老師,幫助我解決許多軟體操作上的問題。 而在論文指導部分,則要感謝楊志強老師不斷地提醒我在執行統計研究須要注意的事 項;李建裕老師提供我資料包絡分析法的研究工具;楊志顯老師則指引我在指標建構上的 方向;鄭副校長建議我在研究方法上的創新,讓我的博士論文兼具創新且對國內大專校院 有具體的貢獻與建議。 同時要感謝臺灣師大運動休閒管理學群的研究伙伴們:秀華老師、傑賢老師、俊成學 長、崇道學長、湘斌、裕元、寶弘、怡堯、國欽、國華、素青、佩欣、宏智、泳樟及我的 好兄弟秉毅不斷地監督我的論文進度並給我學術上意見與交流;哲君、鎮嘉、立港、明河、 欣穎、明屏協助我辦理相關行政上業務並給我精神上的支持;還有陪同我同甘共苦、喜樂 掺半的施門家族兄弟姐妹們:蕙娟學姐、嘉宜、聰穎、瑛蓮幫忙加持我的論文深度;巧怡、 涵鈞、巧婷、琍綾、韻璇、智瑋、蘇珊,在我口試時擔任現場協助人員並分擔我國科會研 究的壓力,我會記得那些年我們一起在施門家族的日子,每年固定爬山、騎腳踏車,共同 分享大家的心事與喜悅,每個星期四戰戰兢兢帶著未完成的論文來和老師討論,這種一起 共同奮戰的日子,我將永生難忘。 最後,我要感謝一路上支持我的家人。感謝我的妻子體諒我每日早出晚歸的生活,為 我打理好家裡的一切,讓我無後顧之憂地學習與工作;我的爸爸、媽媽、大哥、二哥和茲 馨家人給我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也要謝謝多年來你們的栽培與關愛,讓我可以順利完成 博士學業。博士論文的完成,並非僅靠我一己之力,許多人的熱心協助與幫忙都讓在我心 中充滿了無限的感激,因此如有遺漏之處,敬請見諒。僅以此謝誌表達我的感恩之心,也 期望在我未來研究的路途上,可以盡己棉薄之力,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李俞麟 謹誌 中華民國 101 年 6 月. iv.

(6)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謝誌………………………………………………………………………….…………………iv 目次………………………………………………………………….…………...……………v 表次…………………………………………………………………………………..………viii 圖次…………………………………………………………………................……….………xi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研究的重要性 .............................................................................................................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 ..................................................................................................................... 5 第六節 研究限制 ..................................................................................................................... 6 第七節 名詞釋義 .....................................................................................................................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大專運動會與大專聯賽歷史起源及現況發展 ....................................................... 9 第二節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意涵與相關研究 ................................................................. 14 第三節 績效評估意涵與相關研究 ...................................................................................... 37 第四節 模糊層級分析法與相關研究 .................................................................................. 46 第五節 保證區域資料包絡分析法與相關研究 ................................................................. 55 第六節 本章總結 ................................................................................................................... 64. v.

(7)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66.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6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68 第三節 研究架構 ................................................................................................................... 69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71 第五節 研究工具之編製 ....................................................................................................... 72 第六節 實施程序 ................................................................................................................... 74 第七節 資料處理 ................................................................................................................... 7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 78. 第一節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建構 ............................................................. 78 第二節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之經營現況.......................................................................... 93 第三節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篩選 ........................................................... 120 第四節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分析 ................................................................... 13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88. 第一節 結論.......................................................................................................................... 188 第二節 建議.......................................................................................................................... 190. 參考文獻 ....................................................................................................................193. 附錄一.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專家審查問卷(第一回) .......209. 附錄二.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專家審查問卷(第二回) .......215. 附錄三.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構面相對重要性評鑑表............221. vi.

(8) 附錄四.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資料蒐集表 ................................236. 附錄五. 個人小傳 ...................................................................................................237. vii.

(9) 表. 次. 表 1-5-1. 研究時程表...................................................................................................................... 6. 表 2-1-1. 歷屆全國大專運動會舉辦學校一覽表 ...................................................................... 10. 表 2-1-2. 運動聯賽起源摘要表 ................................................................................................... 13. 表 2-2-1. 2009-2011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總數表 ................................................................... 16. 表 2-2-2. 2009 全國大專運動會獎牌分配表 ............................................................................. 18. 表 2-2-3. 2010 全國大專運動會獎牌分配表 ............................................................................. 19. 表 2-2-4. 2011 年全國大專運動會獎牌分配表 ......................................................................... 21. 表 2-2-5. 2009 年大專籃球聯賽男生組成績一覽表................................................................. 23. 表 2-2-6. 2009 年大專籃球聯賽女生組成績一覽表................................................................. 23. 表 2-2-7. 2010 年大專籃球聯賽男生組成績一覽表................................................................. 24. 表 2-2-8. 2010 年大專籃球聯賽女生組成績一覽表................................................................. 24. 表 2-2-9. 2011 年大專籃球聯賽男生組成績一覽表................................................................. 25. 表 2-2-10 2011 年大專籃球聯賽女生組成績一覽表................................................................. 25 表 2-2-11 2009 年大專排球聯賽男生組成績一覽表................................................................. 26 表 2-2-12 2009 年大專排球聯賽女生組成績一覽表................................................................. 26 表 2-2-13 2010 年大專排球聯賽男生組成績一覽表................................................................. 27 表 2-2-14 2010 年大專排球聯賽女生組成績一覽表................................................................. 27 表 2-2-15 2011 年大專排球聯賽男生組成績一覽表................................................................. 28 表 2-2-16 2011 年大專排球聯賽女生組成績一覽表................................................................. 28 表 2-2-17 2009 年大專棒球聯賽成績一覽表 ............................................................................. 29 表 2-2-18 2010 年大專棒球聯賽成績一覽表 ............................................................................. 29 表 2-2-19 2011 年大專棒球聯賽成績一覽表 ............................................................................. 30 表 2-2-20 2009 年大專足球聯賽男生組成績一覽表................................................................. 30 表 2-2-21 2009 年大專足球聯賽女生組成績一覽表................................................................. 31 表 2-2-22 2010 年大專足球聯賽男生組成績一覽表................................................................. 31 viii.

(10) 表 2-2-23 2010 年大專足球聯賽女生組成績一覽表................................................................. 31 表 2-2-24 2011 年大專足球聯賽男生組成績一覽表................................................................. 32 表 2-2-25 2011 年大專足球聯賽女生組成績一覽表................................................................. 32 表 2-3-1. 績效評估方法一覽表 ................................................................................................... 39. 表 2-3-2. 運動領域績效評估相關研究表 .................................................................................. 44. 表 2-5-1. AHP 方法要素間評估尺度說明表 ............................................................................ 50. 表 2-5-2. 正值三解模糊數語意表 ............................................................................................... 52. 表 2-6-1. DEA 模式之分類表 ...................................................................................................... 56. 表 2-6-2. 範例之效率值與 Y1、Y2 權數表 .............................................................................. 59. 表 3-1-1. 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名單一覽表 .............................................................................. 68. 表 3-5-1. 德爾菲專家名單一覽表 ............................................................................................... 73. 表 3-5-2. AHP 專家審查名單一覽表.......................................................................................... 74. 表 4-1-1. 第一回合問卷共識一致性統計表 .............................................................................. 80. 表 4-1-2. 第二回合問卷共識一致性統計表 .............................................................................. 80. 表 4-1-3. 隨機指標參考表 ........................................................................................................... 81. 表 4-1-4. 受訪者對投入績效指標成對比較矩陣之 C.I.及 C.R.值 ......................................... 82. 表 4-1-5. 受訪者對產出績效指標成對比較矩陣之 C.I.及 C.R.值 ......................................... 82. 表 4-1-6.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投入指標權重表 ..................................................... 83. 表 4-1-7.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產出指標權重表 ..................................................... 84. 表 4-1-8.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主要構面模糊權重值一覽表 ........................ 87. 表 4-1-9.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投入指標次要構面模糊權重值一覽表................ 88. 表 4-1-10.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產出指標次要構面模糊權重值一覽表................ 89. 表 4-1-11.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權重分析摘要表 ............................................. 92. 表 4-2-1. 2009 年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現況表 ......................................................................... 95. 表 4-2-2. 2010 年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現況表 ......................................................................... 96. 表 4-2-3. 2011 年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現況表 ......................................................................... 97. 表 4-2-4. 2009-2011 年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現況表 ............................................................... 98. 表 4-2-5. 2009 年體育相關科系學校運動代表隊現況表 ...................................................... 100 ix.

(11) 表 4-2-6. 2010 年體育相關科系學校運動代表隊現況表 ...................................................... 101. 表 4-2-7. 2011 年體育相關科系學校運動代表隊現況表 ...................................................... 102. 表 4-2-8. 2009-2011 年體育相關科系學校運動代表隊現況趨勢表 .................................... 103. 表 4-2-9. 2009 年無體育相關科系學校運動代表隊現況表 .................................................. 105. 表 4-2-10 2010 年無體育相關科系學校運動代表隊現況表 .................................................. 106 表 4-2-11 2011 年無體育相關科系學校運動代表隊現況表 .................................................. 107 表 4-2-12 2009-2011 年無體育相關科系學校運動代表隊現況趨勢表 ................................ 108 表 4-2-13 2009 年公、私立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現況表 ...................................................... 110 表 4-2-14 2010 年公、私立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現況表 ...................................................... 112 表 4-2-15 2011 年公、私立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現況表 ...................................................... 114 表 4-2-16 2009-2011 年公立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現況趨勢表............................................. 115 表 4-2-17 2009-2011 年私立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現況趨勢表............................................. 116 表 4-3-1. 2009 年大專校院績效評估指標相關係數表 .......................................................... 122. 表 4-3-2. 2010 年大專校院績效評估指標相關係數表 .......................................................... 123. 表 4-3-3. 2011 年大專校院績效評估指標相關係數表 .......................................................... 124. 表 4-3-4. 2009 年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投入與產出指標後退消去法檢視表 ..................... 125. 表 4-3-5. 2010 年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投入與產出指標後退消去法檢視表 ..................... 127. 表 4-3-6. 2011 年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投入與產出指標後退消去法檢視表 ..................... 127. 表 4-4-1. 2009 年 CCR/DEA 模式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表 ................................. 132. 表 4-4-2. 2010 年 CCR/DEA 模式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表 ................................. 133. 表 4-4-3. 2011 年 CCR/DEA 模式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表 ................................. 134. 表 4-4-4. 2009-2011 年 CCR/DEA 模式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摘要表 ............... 136. 表 4-4-5. 2009 年 CCR/DEA 模式體育與無體育相關科系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摘要表 137. 表 4-4-6. 2010 年 CCR/DEA 模式體育與無體育相關科系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摘要表 138. 表 4-4-7. 2011 年 CCR/DEA 模式體育與無體育相關科系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摘要表 139. 表 4-4-8. 2009-2011 年體育與無體育相關科系學校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摘要表 ........... 141. 表 4-4-9. 2009 年 CCR/DEA 模式公立與私立學校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摘要表 ............ 142. 表 4-4-10 2010 年 CCR/DEA 公立與私立學校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摘要表...................... 143 x.

(12) 表 4-4-11 2011 年 CCR/DEA 模式公立與私立學校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摘要表 ............ 144 表 4-4-12 2009-2011 年公立與私立學校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摘要表 ................................ 146 表 4-4-13. 專家最終模糊績效指標權重 .................................................................................... 149. 表 4-4-14. 投入與產出指標間相對權重比值 ............................................................................ 149. 表 4-4-15 2009 年 AR/DEA 模式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表.................................... 150 表 4-4-16 2010 年 AR/DEA 模式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表.................................... 151 表 4-4-17 2011 年 AR/DEA 模式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表.................................... 152 表 4-4-18 2009-2011 年 AR/DEA 模式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摘要表.................. 154 表 4-4-19 2009 年 AR/DEA 模式體育與無體育相關科系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表............ 155 表 4-4-20 2010 年 AR/DEA 模式體育與無體育相關科系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表........... 156 表 4-4-21 2011 年 AR/DEA 模式體育與非體育相關科系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摘要表 ... 158 表 4-4-22 2009-2011 年體育與無體育相關科系學校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摘要表 ........... 159 表 4-4-23 2009 年 AR/DEA 模式公立與私立學校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表 ........................ 160 表 4-4-24 2010 年 AR/DEA 模式公立與私立學校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表 ........................ 162 表 4-4-25 2011 年 AR/DEA 模式公立與私立學校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表 ........................ 163 表 4-4-26 2009-2011 年 AR/DEA 模式公立與私立學校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摘要表 ...... 164 表 4-4-27 2009 年全國大專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 AR/DEA 模式差額變數分析摘要表 ... 166 表 4-4-28 2010 年全國大專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 AR/DEA 模式差額變數分析摘要表 ... 168 表 4-4-29 2011 年全國大專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 AR/DEA 模式差額變數分析摘要表 ... 169 表 4-4-30 2009 年全國大專運動代表隊 AR/DEA 模式投入項敏感度分析摘要表............ 171 表 4-4-31 2010 年全國大專運動代表隊 AR/DEA 模式投入項敏感度分析摘要表............ 173 表 4-4-32 2011 年全國大專運動代表隊 AR/DEA 模式投入項敏感度分析摘要表............ 174 表 4-4-33 2009 年全國大專運動代表隊 AR/DEA 模式產出項敏感度分析摘要表............ 176 表 4-4-34 2010 年全國大專運動代表隊 AR/DEA 模式產出項敏感度分析摘要表............ 177 表 4-4-35 2011 年全國大專運動代表隊 AR/DEA 模式產出項敏感度分析摘要表............ 179. xi.

(13) 圖. 次. 圖 2-5-1. AHP 層級結構圖 ................................................................................................... 48. 圖 2-6-1. DEA 範例圖 ........................................................................................................... 59. 圖 3-3-1. 研究架構圖 ............................................................................................................. 70. 圖 3-4-1. 研究流程圖 ............................................................................................................. 71. xii.

(14) 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旨在敘述本研究的問題背景及研究者的研究動機,擬分為以下七節進行說明, 包括:第一節、問題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的 重要性;第五節、研究範圍;第六節、研究限制;第七節、名詞釋義等範疇,將分別 闡述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最早有運動賽事的起源可追溯至古羅馬時代,人們為了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在舉 行宗教儀式時,便透過運動比賽的方式切磋運動技能,並連絡感情(許立宏,2006)。 時至19世紀,法國皮耶德古伯丁爵士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 ,以世界和平為宗旨, 創造人們更快、更高、更遠的運動技能,可謂開啟奧運比賽之始(鄭良一,2004)。 然近代奧運比賽除保有古伯丁爵士的比賽精神,更添加了幾分商業色彩,其中,1984 年洛杉磯奧運之後的奧運舉辦國,其經濟上的成長及龐大的收入,使得世界各國爭先 恐後搶奪奧運舉辦權(程紹同,2001)。臺灣為了不在國際運動賽會中缺席,先後於 國內成立體育司、各單項協會及體育委員會,以培養更多優秀的運動選手。根據趙若 水(2010)指出,大部分國內傑出的優秀運動員,年齡大多集中在19至21歲之間,此 時期正是運動員就讀大專校院之階段,因此,為維持運動員的成績,各大專校院運動 代表隊管理者即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高等教育需求增加的改革之下,國內大專校數已從1990年的123所學校,發展 到2000年的150所學校,直至2011年,全國大專校院總數已高達171所(教育部,2011), 此現象使得運動員有較為多元的學校就讀選擇,同時,亦形成各大專校院必須採更積 極的態度以招收優秀運動員入學就讀(李昱叡、王俊權,2009)。近年來,大專校院 運動代表隊經營管理之相關研究,呈現大幅成長的趨勢(楊志顯,2002a),且由於 學校運動代表隊的成績表現,會正向影響學校知名度(謝旻凱、蕭嘉惠,2010),因 此,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的營運管理、組隊訓練、企業贊助、教練領導行為、團隊管.

(15) 2. 理、賽會管理及風險管理等議題逐漸興起(施致平等人,2003;洪慧敏,2009;孫顯 鋒,1999;張思敏,2003;陳光紫、林志遠,2005;陳寶億、曹校章、王金城,2008; 曾秋美、王俊明,2011;楊漢琛,2003;蘇秦玉、張明輝,1999),由此可見,國內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的經營是廣受重視的,這也與臺灣社會發展存有相當程度的關聯 性(高俊雄,2000)。 運動代表隊的組訓工作向來是國內學校體育活動的重頭戲,從近年來各級學校運 動競賽的熱絡,以及媒體大篇幅的報導,不難理解運動代表隊在學校體育教育扮演重 要之角色。尤其,從事教育工作者一致認同,運動代表隊對學校教育的推展具有正面 價值(Coakley, 1994),其說明運動代表隊的重要性確實不容忽視。然而,謝旻凱與 蕭嘉惠(2010)研究發現,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的組訓工作正面臨許多困境,包含選 手來源缺乏、運動場地不足、訓練設備老舊、經費短絀、行政配合不力及國家體育政 策執行成效不彰等。雖然各校所遭逢的困難不盡相同,但資源不足及經費問題無疑是 每個學校都會遇到的問題癥結點(蔡崇濱等人,2010),此外,資產無法充份因應所 需,並進行有效分配,更是亟待解決的共同課題(陳鴻雁,2000) 。根據 Pitts 與 Stotlar (2002) 指出,建立各種運動贊助模式與管道,將可有效舒緩資源匱乏的窘迫,為此, 透過學校與企業界的合作模式,對運動代表隊資源的開拓,將提供莫大助益。然而, 目前國內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資源分配所存在或衍生的問題,仍未獲得充份的解決和 對應,此亦造成運動代表隊之間存在不平等待遇之現象,對此,仍是諸多體育行政單 位必須解決的課題(楊志顯,2002b)。 在當前強調績效主義、全球化競爭與高度挑戰的多元環境中,運動代表隊管理者 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除了在運動員選才之外,尚必須安排訓練時間、投入訓練器材及 場地、投入訓練及比賽經費、人力資源規劃與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等,才能達成運動 代表隊之既定目標(陳光紫、林志遠,2005),因此,運動代表隊的管理者需要足夠 的領導能力,善用卓越的領導理念及可運用資源來經營運動代表隊,以提升領導績效, 實踐學校運動代表隊推展之目標(Jensen, 1992)。因為,卓越的領導者不僅能凝聚組 織成員之向心力,創造溫馨的組織文化,讓組織成員擁有從優秀邁向卓越的想法,更.

(16) 3. 能利用關懷激發個人與團隊潛能,為組織做最大的貢獻,達成提升組織績效之目的(林 仁煥,2008)。然而,現有文獻顯示,國內以往對運動代表隊經營管理的研究,所探 討之主題範疇不一致和問題方向的分歧,加上探討面向多為橫斷面的片段研究,對運 動代表隊經營管理績效之相關研究則寥寥無幾(林建勳,2002)。基於現代運動代表 隊的訓練已趨於成熟,且經營管理的意識抬頭,藉由經營、規劃與管理的角度來評估 運動代表隊的績效,相信將有助於瞭解運動代表隊的資源分配情形與未來發展方向, 而此亦突顯本研究之重要性。 過去績效評估於體育領域之運用,以運動場館經營及職業運動領域居多 (林文斌、 陳一進,2005),在運動場館經營部分,多數研究僅建構績效評估指標,並未明確計 算出績效值(鄭志富、蔡秀華,2005;鄭志富、呂宛蓁、曹校章,2006);在職業運 動領域部分,大部分是針對運動員個人的績效評估,較缺乏整體團隊性的相關研究, 且過去對於運動員績效評估的研究,為求資料的穩定性及可靠性,研究經常追蹤達2 年以上,以進行長時間的績效評估 (Fizel & D’Itri, 1997; Leibenstein & Maital, 1992; Mizak & Stair, 2004; Sexton & Lewis, 2003) 。本研究基於此,從運動代表隊的角度切 入,探討國內大專校院間運動代表隊的經營管理情形與績效評估。透過運動代表隊績 效指標的建構,瞭解影響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的指標,並藉由指標來評估近三年國內 各級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以進行校際間運動代表隊經營績效之比較,進而探討形成 績效優劣的原因,以解決運動代表隊經營管理上的問題。.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問題背景,研究者藉由瞭解 2009-2011 年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發 現學校數逐年會有增減情形,其詳細學校數目為 2009 學年度共 168 所學校、2010 學 年度共 169 所學校及 2011 學年度共 171 所學校,並以 2011 年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總 隊數達 15 隊(含)以上的學校(詳細說明於研究範圍中,頁 5) ,追蹤前三年運動代 表隊之績效,以文獻回顧與專家審查意見建構大專校院績效評估指標,此外,輔以相 關文件蒐集,探討國內大專校院目前運動代表隊經營現況,再依據所建構之指標,評.

(17) 4. 估國內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及瞭解影響國內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原因。.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研究者訂定下列四項研究問題: 一、 建構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為何? 二、 瞭解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之經營現況為何? 三、 篩選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為何? 四、 評估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分析及影響績效的因素為何?. 第四節. 研究的重要性. 研究者經由體育運動、工業工程管理、醫學管理、商學管理等領域的研究報告、 期刊論文及學術論文等相關文獻蒐集發現,在針對績效評估的相關研究以工業工程管 理及商學管理領域居多,顯見其適用範圍甚廣。反觀體育運動有關績效評估的相關研 究,用於職業運動球員績效評估最多、其次分別為運動場館與設施的績效評估、運動 賽會與組織的績效評估、運動員的績效評估及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建構,其中針 對運動代表隊的績效評估僅只一篇,且僅針對運動代表隊的團隊運作及人力資源進行 探討,並未有深入且量化的績效評估之討論。此外,大部分的績效評估僅針對單一運 動事件或對象做研究,未有縱貫性的連接,實屬可惜。有鑑於此,本研究蒐集 2009-2011 年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的相關資訊,涵蓋橫斷面及縱斷面之研究,透過此一研究評估 國內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的績效,並達成本研究之目的,茲將重要性分述如下: 一、 學術方面 就體育運動方面而言,從相關文獻發現,探討體育運動績效評估大多針對職業運 動員、運動組織、運動場館與設施、一般運動員等方面的探討,但研究面向或資料來 源尚有所偏重,同時也欠缺多年期的縱貫性研究。因此,本研究擬深入分析及建構大 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期透過本研究結果呈現、開啟未來相關領域之研究 方向,並得以彌補國內現在文獻不足之窘境。.

(18) 5. 二、 實務方面 藉由本研究建構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以瞭解影響大專校院運動代 表隊績效指標的權重,配合績效評估的敏感度分析,挑選出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 評估指標的重要性與排序。同時藉由評估指標來分析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的績效,將 所獲得的結果提供給大專校院代表隊運動管理者參考;此外,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管 理者,可以利用本研究所提出的相對效率值結果,協助調整未來該校運動代表隊的經 營管理方向,以避免資源上的浪費,讓運動代表隊的經營可以更有效率。. 第五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擬分為主題範圍、對象範圍及時間範圍三個部分,其內容如下所述: 一、 主題範圍 本研究主要針對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的績效評估,由於教育部所主辦的大專運動 比賽,如全國大專運動會及大專運動聯賽包括足球、籃球、排球及棒球四個項目,為 求主題範圍的一致性,因此,本研究之內容僅針對運動代表隊在全國大專運動會及大 專足球、籃球、排球、棒球等四項聯賽的比賽成績做績效評估,其他不在主題內的運 動代表隊或比賽項目則不屬於本研究範圍。 二、 對象範圍 本研究的對象以 2011 年教育部所羅列的全國 171 所大專校院為研究母群體,依 照比例切割,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在 15 隊(含)以上的學校共計有 44 所、8-14 隊的 學校共計有 57 所、3-7 隊的學校共計有 47 所、0-2 隊的學校共計有 23 所,為符合資 料包絡分析法分析條件,本研究依吳濟華與何柏正(2008)所提出樣本數應為績效評 估指標的 2 倍為原則及研究的價值性,因此,本研究選擇學校運動代表隊總數超過 15 隊(含)以上的學校作為研究對象範圍。 三、 時間範圍 本研究時程為 2012 年 1 月 10 日-2012 年 6 月 10 日,於 2012 年 1 月 10 日-2012 年 2 月 10 日完成德爾菲專家問卷,並形成「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 ;2012.

(19) 6. 年 2 月 11 日-2012 年 3 月 10 日完成「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專家審查問 卷」,並採用模糊層級分析法(FAHP) ,將績效評估指標權重計算及重要性因素挑選 出來;2012 年 3 月 11 日-2012 年 4 月 10 日蒐集 2009 年、2010 年及 2011 年三年期間 全國大專校院的運動代表隊成績表現(包括全國大專運動會及大專運動聯賽成績), 並透過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問卷蒐集資料;2012 年 4 月 11 日-2012 年 5 月 10 日並以 2011 學年度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總數 15 隊(含)以上的學校為選取的時間 點,使用資料包絡分析法保證區域模式(AR/DEA)進行資料分析與績效評估;最後 於 2012 年 5 月 11 日-2012 年 6 月 10 日,依據量化之研究資料,進行結果與討論分析, 進而撰寫成結論,以進一步瞭解國內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之績效及影響績效的來源。. 表 1-5-1 研究時程表 時程 2012 年 1 月 10 日-2 月 10 日 2012 年 2 月 11 日-3 月 10 日 2012 年 3 月 11 日-4 月 10 日 2012 年 4 月 11 日-5 月 10 日 2012 年 5 月 11 日-6 月 10 日. 研究進度 指標建構 指標權重比較 問卷調查 績效評估與績效 影響因素分析 論文撰寫完成. 第六節. 研究內容 德爾菲專家問卷蒐集 模糊層級分析法計算指標權重 績效評估資料調查與回收 保證區域模式計算績效值及以敏感度 分析瞭解影響績效值因素 結果與討論、結論與建議. 研究限制. 由於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所涵蓋的範圍甚廣,涉及的內容領域眾多, 研究者雖縝密掌握整個研究架構及流程,並考慮所有可能影響本研究的因素及層面, 然仍受限於相關條件而無法全盤性的探討。加上本研究是以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為 對象,涉及部分較機密的資料不易取得,如學校預算分配等,同時針對近三年的長 期追縱研究,因此,研究中仍有眾多限制,茲將共羅列如下: 一、本研究僅針對全國大專運動會及大專運動聯賽(包括足球、籃球、排球及棒球) 的運動種類,其他不在這兩個比賽類別中的運動種類不列入績效評估的內容。 二、本研究礙於研究對象數的限制,僅針對運動代表隊總數在 15 隊(含)以上的學.

(20) 7. 校進行績效評估,其他運動代表隊數在 15 隊以下的學校則不列入本研究對象。 三、由於研究所取得的經費資料是由受評估的學校所提供,其資料正確性與否則無 法判別,因此,僅假設所得的資料為真實。 四、學校的總人數資料由教育部網站所提供,但因許多學校會出現學生未報到的情 形,故此值僅以教育部之統計資料為基準。 五、大專校院的運動代表隊總數由受評估的學校提供,配合 2009-2011 年全國大專運 動會及大專運動聯賽報告書及秩序冊相互比對,可能會有所誤差,僅以學校所 提供之總隊數為依據。. 第七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過程中涉及若干名詞分別為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模糊層級分析法、 保證區域資料包絡分析法等,為使其意義更加明確,將相關名詞解釋如下: 一、運動代表隊(sports team) 本研究對於運動代表隊的定義,為 2011 年全國大專校院 171 所學校中的運動代 表隊,係為代表學校比賽的運動團隊,其可分成團體項目及個人項目,但不論項目為 何,其目的皆在於培養運動選手,創造優秀運動成績,以爭取學校榮譽,即稱之為運 動代表隊。 二、績效評估指標(performance appraisal indicator) 國內外學者將績效評估定義為對組織單位的永續經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之工具, 此工具是立即可以衡量的,其功能即是運用於評定組織單位內成員在某一時段的工作 表現,並可將評估結果用來激勵成員、提供成員工作回饋、了解組織單位現有人力運 用情形等功能(洪嘉文、詹彩琴,2003;黃同圳,2000;蔡佳惠,2007;鄭志富、呂 宛蓁、曹校章,2006; Berri & Jewell, 2004;Fizel & D’Itri, 1997)。本研究之績效評 估指標定義,係透過文獻分析整合有關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指標的內容,經德爾菲專 家審查問卷所建立的指標,目的在建構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的績效衡量指標。 三、模糊層級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

(21) 8. 層級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為1971年匹茲堡大學教授Saaty 所發展出來的方法,該方法主要應用在不確定情況下及具有多個評估準則的決策問題 上(鄧振源、曾國雄,1989a),係將欲納入計畫評估的要素,劃分成明確的層級關 係,再將每一層的要素,透過專家以兩兩比對的方式進行評比,藉此來找出各層級要 素的重要程度、優先順序及貢獻度大小,經過四十年之發展,已成為現今決策領域中 常見之決策工具 (Wind & Saaty, 1980) 。模糊層級分析法則是利用AHP所取得的資料, 將層級分析法擴充到模糊環境中,可彌補層級分析法無法解決模糊性問題的缺失,透 過模糊集合理論方式,可建立較精確的績效評估指標。 四、保證區資料包絡分析法 (Assurance Regi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RDEA) 資料包絡分析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最早由Charnes、Cooper 與 Rhodes(1978)所提出,它是一種線性規劃的應用,簡稱為CCR模式,可以用來衡量 多項投入與多項產出之決策單位(Decision Making Unit, DMU)的相對效率,以一種 產出與投入比例的方式進行效率衡量,和經濟理論的總生產要素生產力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之意義相同。保證模式 (Assurance Region, AR) 是屬於資料包絡分析法 中一種模式,此模式是將投入與產出權數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並且根據專家學者之 意見來決定投入與產出項權數的上下限,使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效率評估結果能更接近 各決策單位的實際狀況。本研究的決策單位即為各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各校院根據 自己的投入或產出特性,利用對自己最有利的權數,計算其各自的相對效能值,此法 的主要特性在於各校院的權數由模型來決定,不需對各指標進行主觀的權數設定。.

(22)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內容分為六節,依序為:第一節、大專運動會與大專聯賽歷史起源及現況發 展;第二節、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相關研究;第三節、績效評估意涵及相關研究;第 四節、模糊層級分析法及相關研究;第五節、保證區域資料包絡分析法及相關研究; 第六節、本章總結。. 第一節. 大專運動會與大專聯賽歷史起源及現況發展. 國內現行的大專比賽項目大致上可分成三類,一、大專運動會;二、大專運動聯 賽;三、大專校院各單項運動錦標賽(楊朝全,2000) ,由於大專校院各單項運動錦 標賽比較屬於推廣性質或參賽的隊伍數較少,造成僅有少數學校會成立運動代表隊, 因此,本研究所界定的大專校際間比賽,只針對全國大專運動會及大專校院運動聯賽 進行研究,以下就針對這兩部分來說明其歷史起源及現況發展。 一、. 大專運動會起源及歷史發展 臺灣在 1945 年光復之後,全國僅有四所大專校院,分別為現今的臺灣大學、成. 功大學、中興大學及臺灣師範大學四所學校,總共學生數為 2,022 人,由於當時大專 學生受日治教育較久,因此,早已養成運動習慣及技能,而政府為了積極展開各項體 育的籌畫,在大專體育課程列為四年必修,並且舉辦校內體育競技比賽(蘇瑞陽、王 同茂,2005) ,直到 65 年後的現今,國內已有 171 所大專校院,學生總數共有 134 萬 餘人(教育部,2011) 。臺灣最早的運動會,可以追遡至 1952 年,當時政府為了記念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革命青年,將 3 月 29 定為青年節,並於現今臺灣師範大學 舉行第一屆「臺灣省中學運動會」 (蔡特龍,2000) ,期初是將中學組與大專組合併在 一起,至 1956 年才增設大專組的比賽,因此改名為「臺灣省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會」 。 1969 年為因應大專校院及臺北市改制的情形,教育部則主導將「大專運動會」獨立出 來,由教育部主導舉辦,1970 年於當時的臺北體專舉辦第一屆大專運動會,當時共有 80 所學校,共 1,407 人參加比賽。大專運動會則是為了大專校院學生所舉辦的一項比.

(23) 10. 賽,也是大專校院中競技水平最高的運動賽會(劉衡江,2000) ,除了 2003 年因「嚴 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疫情將當年的全國大專運動會停辦之外,其餘賽會定 期於每年舉辦一次,目的在提升國內大專競技運動水平。 從 1970 年到 2000 年共 30 屆的大專運動會都是由教育部委辦,自 2000 年開始改 由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導辦理,並將原來名稱「中華民國大專校院第 x 屆運動會」 , 改為現今沿用的「中華民國 x 年全國大專運動會」 ,發展至今共舉辦 41 屆,每屆參賽 人數也高達 12,000 餘人(大專體育運動總會,2011b) 。大專運動會期初所舉辦的運動 項目以田徑比賽為主,陸續再加入游泳、體操、球類、技擊等亞奧運所舉辦的比賽項 目,每年產生之全國大專運動會金牌選手,皆為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比賽的優秀選手, 此比賽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此亦為國家培育無數的體壇健將,對國家體育發展可謂居 功厥偉(洪嘉文、鄭志富,2004) ,其每年所舉辦的學校整理如下表 2-1-1 所示:. 表 2-1-1. 歷屆全國大專運動會舉辦學校一覽表. 年份 1970. 舉辦學校 臺北體專. 年份 1985. 舉辦學校 崑山工專. 年份 2000. 舉辦學校 明新技術學院. 1971 1972. 海軍官校 臺灣體專. 1986 1987. 臺灣師範大學 臺東師專. 2001 2002. 東華大學 義守大學.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臺灣師範大學 陸軍官校 空軍官校 臺北體專 政戰學校 屏東師專 臺灣大學 中正理工.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中央大學 中興大學 臺北體專 中原大學 臺灣體專 臺北體專 臺灣體專 陸軍官校.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停辦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中正大學 雲林科技大學 臺北體育學院 彰化師範大學 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大學. 1981 1982 1983 1984. 成功大學 臺灣體專 輔仁大學 交通大學. 1996 1997 1998 1999. 臺灣師範大學 中正大學 大葉大學 嘉義技術學院. 2011 2012 2013. 中興大學 義守大學 宜蘭大學.

(24) 11.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演變,大專校院運動會陸續發展成不同的活動型態(李世昌, 2008) ,包括運動會的籌備與組織,跟隨著運動儀式化、運動的價值、運動的規範、 運動的商業行為等,大致形式的發展分述如下(陳俊玄,2005) : (一) 自我實現:參賽者以不同的運動目的以達到自我之運動價值,透過比賽的參 與,展現體育教學的成果、社交聯絡、榮譽及責任。 (二) 運動家精神:賽會運動規則是所有參賽者的行為規範,呈現運動精神、服從、 品德修養、守法與團隊合作。 (三) 企業資源投入:由於大專運動會由教育部主導,讓全國大專校院輪流舉辦, 往往所成立的組織都是臨時型的任務組織,因此,尋求企業資源的投入是必 備的工作。 (四) 固定運動儀式:大專運動會讓每個學校展現各自學校的特色,近年來許多學 校會將學校特色融入運動會內,也形成另類的學校行銷。 (五) 資訊科技發展:由於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現今的運動會大多結合資訊來將 選手比賽成績即時化,呈現完美的資訊服務效用。 全國大專運動會隨著時代的變遷,也產生多樣性的改變,包括賽制的改變及增加 新興的運動項目等(許芳瑜,2006)。再者,教育部僅部分補助承辦的學校,對於大 筆的經費支出問題,亦是舉辦學校的主要考量因素(程紹同,1999) ,因此,社會資 源的募集與運動贊助的概念則成為近年來的議題(黃恆祥、徐嘉良,2010;Howard & Crompton, 1995) ,同時也為全國大專運動會增添幾分商業色彩。 二、 大專聯賽起源及歷史發展 大專校院運動聯賽起源於 1986 年,當時擔任教育部長的毛高文先生,為仿效美 國大學運動聯盟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NCAA) 之比賽方式,期許推 動國內大專校院籃球聯賽制度,藉由籃球聯賽的舉辦,以提升校園運動風氣,並提高 籃球運動技術水準,建立青年學生參與正當運動的習慣,將此制度亦列為推動國家體 育運動發展的主軸動力(蔡崇濱等人,2010;黃正揚、陳淑貞,2006)。大專校院運 動聯賽期初是因為一些團體性的球類競賽,無法在短時間內於大專運動會期間舉行,.

(25) 12. 因此才會有聯賽制度的想法,起源先以籃球運動為主,先後又加入了排球、棒球及足 球聯賽,以下依序介紹籃球、排球、棒球及足球的聯賽歷史: (一) 大專籃球聯賽:大專籃球聯賽(university basketball association)簡稱為 UBA, 起源於 1986 年,期初僅有男生組的比賽,後來於 1992 年才加入女生組的比 賽,聯賽初期採用美國 NCAA 學校聯盟的精神,將參賽學校分成若干聯盟, 並採主客場方式進行比賽,經過多年各校比賽競爭之外,現行制度分為公開 組第一級、公開組第二級、一般組等 3 個級別。 (二) 大專排球聯賽:大專排球聯賽(university volleyball league)簡稱 UVL,起源 於 1988 年,期初僅有男生組的比賽,直到 1994 年才加入女生組的比賽,排 球聯賽是繼籃球聯賽後,第二個成為國內聯賽的球類比賽,1988 年時,賽制 採用三等分級制度,分別為專科學校組、大學及學院組及大學體育科系組三 個級等,發展於 2005 年時分成特優級、挑戰 A 級、挑戰 B 級、挑戰 C 級、 公開級等五級,2011 年將排球分級分成公開第一級、公開第二級、公開第三 級及一般級四個級等(大專體育運動總會,2011a) 。排球運動是繼籃球運動 成為國內運動人口最多的項目之一(鄭金昌等人,2010) ,從 1988 年開辦大 專排球聯賽以來,參賽隊伍則有 154 隊之多,發展至 2000 年則成長到 174 隊, 104 所學校參賽(蔡芬卿,2002) ,最近幾年的參賽隊伍則都超過 200 隊以上, 甚稱國內大專聯賽中,參賽隊伍最多的項目(張登聰,2008) 。 (三) 大專棒球聯賽:大專棒球聯賽(university baseball league)簡稱 UBL,起源於 1996 年,教育部為了促進大專校院棒球運動蓬勃發展,提升大專校院棒球運 動水準,才舉辦此聯賽制度,期初的比賽制度分成大專甲組、大學院校組、 專科學校組、專科青棒組等四組,1999 年改分第一至四級四組,2002 年將賽 制改為第一至三級,2005 年改為甲組及乙組一、二級,2008 年又將賽制改為 甲組一、二級及乙組,2010 年則又將賽制改為公開組一、二級至一般組,將 分組名稱與大運會及各項聯賽統一。近 9 年隊數狀況參賽球隊從 91 學年度開 始之 64 隊到 99 學年度為止參賽隊伍已達 84 隊,成長率高達 131%;參與的.

(26) 13. 人數亦由 91 學年度開始之職隊員共計有 1,532 人參與到 99 學年度參與的職隊 員人數更高達 2,206 人達,成長率亦高達 144%(大專體育運動總會,2011b) 。 (四) 大專足球聯賽:大專足球聯賽(university football association)簡稱 UFA,起 源於 2003 年,主要配合政府提倡的足球運動人口提升計畫。2006 年起,大 專足球聯賽男生組賽事由二級制拓展分為三級制,奠定近年辦理大專足球運 動聯賽之基礎,2008 年起賽制再更名為公開組第一級、第二級與一般組,仍 維持三級制度,與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之賽事分組同步。大專足球運動聯賽 於期初僅有 7 個學校參加,至 2005 則有 56 隊 52 校參賽,參賽隊伍與人數起 起落落,但始終穩定維持於 50 餘隊參賽。雖然足球聯賽參賽隊數、人數與舉 辦競賽場數無法大幅成長,但是,足球運動聯賽卻是大專校院四大運動聯賽 中最具國際化的聯賽項目,各參賽隊伍中皆有外籍學生參賽,統計以來共有 非洲的甘比亞、中南美洲巴西、歐洲義大利、法國、甚至同為黃色人種的亞 洲日本、蒙古、越南、馬來西亞、香港、澳門等地都有學生代表蓋校參賽, 宛若一場小型國際賽,也成為其他聯賽無法出現的景象。如表 2-1-2 所示:. 表 2-1-2 運動聯賽起源摘要表 聯賽種類 起始年代 2011 年分級制度 公開第一級、公開第 籃球 1986 二級、一般級 公開第一級、公開第 排球 二級、公開第三級、 1988 一般級 棒球. 足球. 2011 年參賽隊伍 男生組 157 隊、女生組 91 隊總計 248 隊 男生組 110 隊、女生組 93 隊總計 203 隊. 1996. 公開第一級、公開第 公開一級共 16 隊、公開二級共 12 隊、 二級、一般級 一般組共 15 隊,總計 43 隊參賽. 2003. 公開女生組第一級共 3 隊、公開男生 公開第一級、公開第 組第一級共 8 隊、公開男生組第二級 二級、一般級 共 11 隊、一般男生組共 26 隊,總計 48 隊參賽.

(27) 14. 三、 大專運動會與大專運動聯賽現況發展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大專校院學生約有 134 萬人(教育部,2011) , 每年參與大專運動會及大專運動聯賽的人數有近 2 萬人,因此,這兩個類型的比賽提 供國內大專學生一個運動競技的機會。在近幾年國內參加世界級的比賽如奧運、亞運 會等項目的選手,年齡層大多集中在 18-26 歲,此階段正值就讀大專校院時期,因此,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的選手經常為國家代表隊的搖籃,大專運動會及運動聯賽亦是這 些選手展現運動成就的舞台,在兼顧運動競技及推廣的意義之下,大專運動會及大專 運動聯賽的賽制亦逐年修改,現行大專運動會的賽制已打破傳統體育相關科系的迷思, 改成公開組及一般組兩大組別,大專運動聯賽也朝此方向進行修正,藉以培養更多的 優秀運動員。 綜上所述,全國大專運動會是國內目前歷史最久的大專運動賽事,也是每年大專 校院最具規模的比賽;而從 1986 年來教育部主導舉辦大專運動聯賽更是推展有佳, 使得參與大專聯賽的院學生人數屢創新高。因此,本研究擬以全國大專運動會及大專 運動聯賽(籃球、排球、棒球、足球) ,這兩個運動賽事成為大專運動代表隊績效評 估的指標。. 第二節.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意涵與相關研究. 本節將分成三部分介紹有關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的意涵與相關研究,第一部分為 運動代表隊的意涵;第二部分為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的分類數目與成績表現;第三部 分有關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的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所示: 一、. 運動代表隊的意涵 學校運動代表隊一詞的起源,源起於教育部在 1986 年頒訂「各級學校體育實施. 辦法」中的第 18 條「各校應選擇重點運動項目,加強培訓優秀人才,且應訂優秀選 手獎勵辦法,以茲獎勵」 (薛堯舜,2008) ,當初設立的原因在於教育部認為國家體育 發展應從學校體育紮根,因此,才會設立此辦法。教育部後續則紛紛補助國內各級運 動代表隊表現傑出的學校,此一良性政策,造成國內從國小、國中、高中及大專校院.

(28) 15. 的運動代表隊數目逐年增加,也有效提升學生參與運動的人口(洪嘉文,2000) 。楊 志顯(2002a)將運動代表隊一詞與運動團隊類似,為有明確的目標、強而有力的領 導、坦誠溝通、對團隊的承諾、授予權能、責任分享、執行績效策略、促進過程、有 效的團隊會議及貢獻度。包德明(1989)根據運動代表隊的功能性指出,將運動代表 隊定義為培養學生從事運動的興趣,培訓優秀運動人才,提高校譽及為校爭光,進而 培養為國家爭取更高榮譽,貫徹國家體育之重要政策。除此之外,學校成立運動代表 隊的另一項功能,可以有效帶動校園運動文化(周文祥、李蕙貞,2000) ;然而,根 據楊漢琛(2003)指出,學校成立運動代表隊的原因為「學校本身就是傳統隊伍」 、 「教 練或指導老師爭取」 、 「學校運動設備齊全」等因素,且有過半數的學校是為了大專運 動會及大專運動聯賽,而成立學校運動代表隊,由此脈絡可得知,運動代表隊一詞是 由政府主導設立而產生,並且設立的原因在於參與政府所舉辦的相關比賽,以訓練及 培訓出優秀的運動員為目標,並且可以透過此比賽的結果,做為挑選國家代表隊的依 據(蔡崇濱等人,2009) 。綜合上述文獻,本研究將運動代表隊的定義設定為「代表 學校比賽的運動團隊,其目的在於培養運動選手,創造優秀運動成績,以爭取學校榮 譽。」 二、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的分類數目與成績表現 根據本研究的主題與目的,評估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績效的重要指標為各運動代 表隊隊數與成績,此一投入與產出的概念可計算其各校之間的相對效率值,並依照相 對效率值來評估各校的績效(孫美蓮、康正男,2005) ,再者,本研究屬於縱貫性的 研究,根據葉日武(2006)提出績效評估的縱貫性研究以三個不同的時間點為佳,因 此本研究蒐集 2009-2011 年,關於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 15 隊(含)以上的學校分類數 目與成績表現,以下分成二部分依序介紹,第一部分介紹 2009-2011 年大專校院運動 代表隊分類數目;第二部分介紹 2009-2011 年大專校院得獎數目。 (一) 2009-2011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分類數目 由表 2-2-1 得知,依據教育部給予學校名稱及本研究編號,2011 年大專校院運動 代表隊中,以臺北體育學院隊數最多,共有 56 個運動代表隊,其次為體育大學,共.

(29) 16. 有 55 個運動代表隊,第三名為輔仁大學共有 39 個運動代表隊,屬於私立大學最多運 動代表隊的學校,第四名為臺灣大學,共有 37 個運動代表隊,臺灣大學是屬於學校 沒有體育運動相關科系中,最多運動代表隊的學校,詳如表 2-2-1 所示:. 表 2-2-1 2009-2011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總數表 編號 學校名稱 2009 年 1 臺灣大學 37 2 政治大學 20 3 宜蘭大學 15 4 清華大學 15 5 交通大學 18 6 中央大學 21 7 中正大學 26 8 成功大學 20 9 中山大學 21 10 高雄大學 28 11 臺東大學 24 12 東華大學 21 13 東吳大學 15 14 文化大學 36 15 銘傳大學 19 16 輔仁大學 38 17 淡江大學 36 18 真理大學 20 19 中原大學 23 20 逢甲大學 19 21 靜宜大學 9 22 長榮大學 17 23 臺灣師範大學 31 24 彰化師範大學 20 25 臺北教育大學 19 26 臺中教育大學 13 27 屏東教育大學 15 28 臺灣科技大學 16 29 虎尾科技大學 15. 2010 年 37 27 15 15 18 21 26 21 22 28 24 21 15 36 19 39 36 23 23 19 15 22 31 20 19 14 15 16 15. 2011 年 37 20 15 15 16 22 18 20 22 28 24 21 18 36 22 39 35 20 23 19 15 15 32 20 19 16 15 16 20 (續下頁).

(30) 17. 表 2-2-1 2009-2011 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總數表(續) 編號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學校名稱 雲林科技大學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屏東科技大學 明新科技大學 清雲科技大學 嶺東科技大學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體育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蘭陽技術學院 臺北體育學院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2009 年 16 16 15 16 19 24 18 15 16 55 16 18 19 55 31. 2010 年 16 16 15 16 19 24 18 15 16 55 16 18 19 56 31. 2011 年 19 16 15 16 18 24 18 15 16 55 16 18 19 56 31. (二) 2009-2011 全國大專校院得獎數目 1. 全國大專運動會 本研究以大專運動代表隊的得獎數目當成績效評估的產出項目,根據大專體育運 動總會(2011b)的統計資料,2009 年-2011 年全國大專校院在全國大專運動會的得獎 情形如下所示: (1)2009 年全國大專運動會:在 2009 年全國大專運動會得獎數目中,以臺灣師範 大學總得獎數最多,共有 118 面獎牌,其次為體育大學,得獎數共有 110 面獎牌, 第三名為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總共得獎數有 98 面獎牌,第四名為臺灣大學,總共得 獎數有 86 面獎牌,第五名為臺北體育學院,總共得獎數有 75 面獎牌,詳如表 2-2-2 所示:.

(31) 18. 表 2-2-2 2009 全國大專運動會獎牌分配表 編號. 學校名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臺灣大學 政治大學 宜蘭大學 清華大學 交通大學 中央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中山大學 高雄大學 臺東大學 東華大學 東吳大學 文化大學 銘傳大學 輔仁大學 淡江大學 真理大學 中原大學 逢甲大學 靜宜大學 長榮大學 臺灣師範大學 彰化師範大學 臺北教育大學 臺中教育大學 屏東教育大學 臺灣科技大學 虎尾科技大學 雲林科技大學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屏東科技大學. 金牌數 銀牌數 銅牌數 合計 40 6 1 8 4 0 2 3 0 0 4 1 1 12 2 4 5 3 2 0 0 5 48 1 4 0 2 1 0 0 1 0 0 1. 27 7 0 2 4 1 3 6 2 1 0 2 2 8 4 6 6 1 1 3 0 3 39 4 8 0 1 2 2 2 1 0 0 0. 19 8 0 5 4 2 0 7 1 1 4 4 1 2 5 5 6 0 1 3 2 2 31 4 6 0 6 2 1 0 1 0 0 3. 86 21 1 15 12 3 5 16 3 2 8 7 4 22 11 15 17 4 4 6 2 10 118 9 18 0 9 5 3 2 3 0 0 4 (續下頁).

(32) 19. 表 2-2-2 2009 全國大專運動會獎牌分配表(續) 編號 學校名稱 金牌數 銀牌數 銅牌數 明新科技大學 35 1 1 2 清雲科技大學 36 0 0 0 0 1 0 嶺東科技大學 37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38 3 0 2 體育大學 39 36 41 33 中國醫藥大學 40 0 0 1 0 1 0 41 高雄醫學大學 42 蘭陽技術學院 0 0 1 32 19 24 臺北體育學院 43 29 33 36 44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合計 4 0 1 5 110 1 1 1 75 98. (2)2010 年全國大專運動會:在 2010 年全國大專運動會得獎數目中,以體育大學 總得獎數最多,共有 120 面獎牌,其次為臺灣師範大學,得獎數共有 101 面獎牌, 第三名為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總共得獎數有 97 面獎牌,第四名為臺北體育學院,總 共得獎數有 77 面獎牌,第五名為臺灣大學,總共得獎數有 59 面獎牌,詳如表 2-2-3 所示:. 表 2-2-3 2010 全國大專運動會獎牌分配表 學校編號 學校名稱 金牌數 臺灣大學 1 18 政治大學 2 7 宜蘭大學 3 1 清華大學 4 9 交通大學 5 8 中央大學 6 1 7 中正大學 1 8 成功大學 7 0 中山大學 9 1 高雄大學 10 11 臺東大學 1 12 東華大學 2 13 東吳大學 1. 銀牌數 24 4 0 4 0 1 2 4 3 3 3 4 1. 銅牌數 17 9 1 5 6 1 4 9 3 0 1 2 4. 合計 59 20 2 18 14 3 7 20 6 4 5 8 6 (續下頁).

(33) 20. 表 2-2-3 2010 全國大專運動會獎牌分配表(續) 學校編號 學校名稱 金牌數 14 文化大學 14 15 銘傳大學 2 16 輔仁大學 5 17 淡江大學 4 18 真理大學 1 19 中原大學 2 20 逢甲大學 1 21 靜宜大學 0 22 長榮大學 3 23 臺灣師範大學 33 24 彰化師範大學 2 25 臺北教育大學 3 26 臺中教育大學 0 27 屏東教育大學 1 28 臺灣科技大學 3 29 虎尾科技大學 1 30 雲林科技大學 1 31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1 32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1 33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0 34 屏東科技大學 3 35 明新科技大學 1 36 清雲科技大學 0 37 嶺東科技大學 0 38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3 39 體育大學 48 40 中國醫藥大學 0 41 高雄醫學大學 0 42 蘭陽技術學院 0 43 臺北體育學院 29 44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32. 銀牌數 6 4 5 8 1 3 5 0 4 33 6 5 0 1 3 3 1 1 0 1 0 0 0 0 1 34 1 0 0 35 34. 銅牌數 10 3 5 5 1 2 5 0 6 35 4 2 0 4 1 6 1 1 1 0 1 1 0 0 0 38 0 1 0 13 31. 合計 30 9 15 17 3 7 11 0 13 101 12 10 0 6 7 10 3 3 2 1 4 2 0 0 4 120 1 1 0 77 97. (3)2011 年全國大專運動會:在 2011 年全國大專運動會得獎數目中,以臺灣體 育運動大學總得獎數最多,共有 97 面獎牌,其次為臺北體育學院,得獎數共有 96 面獎牌,第三名為體育大學,總共得獎數有 95 面獎牌,第四名為臺灣師範大學, 總共得獎數有 95 面獎牌,第五名為臺灣大學,總共得獎數有 71 面獎牌,詳如表.

(34) 21. 2-2-4 所示:. 表 2-2-4 2011 年全國大專運動會獎牌分配表 學校編號. 學校名稱. 金牌數. 銀牌數. 銅牌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臺灣大學 政治大學 宜蘭大學 清華大學 交通大學 中央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中山大學 高雄大學 臺東大學 東華大學 東吳大學 文化大學 銘傳大學 輔仁大學 淡江大學 真理大學 中原大學 逢甲大學 靜宜大學 長榮大學 臺灣師範大學 彰化師範大學 臺北教育大學 臺中教育大學 屏東教育大學 臺灣科技大學 虎尾科技大學 雲林科技大學. 32 3 0 6 4 0 2 11 1 0 3 3 0 14 5 5 5 0 1 3 0 1 33 1 6 2 4 2 2 0. 17 7 1 7 7 2 2 13 3 0 3 4 1 14 5 2 6 1 1 2 0 0 35 8 4 2 3 3 0 1. 22 7 1 3 3 1 3 8 2 0 2 2 1 15 2 6 11 1 1 4 0 0 27 7 0 1 3 1 6 3. 合計 71 17 2 16 14 3 7 32 6 0 8 9 2 43 12 13 22 2 3 9 0 1 95 16 10 5 10 6 8 4 (續下頁).

(35) 22. 表 2-2-4 2011 年全國大專運動會獎牌分配表(續) 學校編號 學校名稱 金牌數 銀牌數 0 1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31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32 0 0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33 0 2 0 1 屏東科技大學 34 明新科技大學 35 2 1 清雲科技大學 36 0 0 37 嶺東科技大學 0 0 38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1 2 體育大學 39 35 33 0 1 40 中國醫藥大學 0 1 高雄醫學大學 41 蘭陽技術學院 42 0 0 40 22 臺北體育學院 43 37 32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44. 銅牌數 3 2 1 3 0 0 1 0 27 0 0 1 34 28. 合計 4 2 3 4 3 0 1 3 95 1 1 1 96 97. 2. 大專運動聯賽 本研究以大專運動聯賽的成績當成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的績效產出指標,根據大 專體育運動總會(2011b)所提供的資料,以下依序介紹籃球、排球、棒球及足球大 專運動聯賽的比賽成績。 (1) 籃球:以下依序介紹 2009-2011 年大專籃球聯賽籃球項目的競賽成績。 A. 2009 年大專籃球聯賽男生組的成績,公開組第一級冠軍為臺灣師範大學;公開組 第二級冠軍為明道大學;一般組冠軍為朝陽科技大學。女生組的成績,公開組第 一級冠軍為文化大學;公開組第二級冠軍為輔仁大學;一般組冠軍為東吳大學。 詳如表 2-5-5 及表 2-5-6 所示:.

(36) 23. 表 2-2-5 2009 年大專籃球聯賽男生組成績一覽表 第一名. 公開組第一級 臺灣師範大學. 公開組第二級 明道大學. 一般組 朝陽科技大學. 第二名. 文化大學. 致遠管理學院. 東吳大學. 第三名. 輔仁大學. 世新大學. 臺中技術學院. 第四名. 醒吾技術學院. 銘傳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第五名. 臺灣藝術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中華大學. 第六名. 體育大學. 實踐大學. 南台科技大學. 第七名. 高雄師範大學. 台北大學. 華梵大學. 第八名. 台北體育學院. 交通大學. 育達科技大學. 表 2-2-6 2009 年大專籃球聯賽女生組成績一覽表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第六名 第七名 第八名. 公開組第一級 文化大學 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佛光大學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臺北體育學院 世新大學 體育大學. 公開組第二級 輔仁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臺灣科技大學 銘傳大學 彰化師範大學 清華大學 成功大學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 一般組 東吳大學 輔仁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世新大學 元智大學 中興大學 僑光技術學院 文化大學. B. 2010 年大專籃球聯賽男生組的成績,公開組第一級冠軍為臺灣師範大學;公開組 第二級冠軍為世新大學;一般組冠軍為臺中技術學院。女生組的成績,公開組第 一級冠軍為文化大學;公開組第二級冠軍為臺灣科技大學;一般組冠軍為高雄醫 學大學,詳如表 2-2-7 及表 2-2-8 所示:.

(37) 24. 表 2-2-7. 2010 年大專籃球聯賽男生組成績一覽表. 第一名. 公開組第一級 臺灣師範大學. 公開組第二級 世新大學. 一般組 臺中技術學院. 第二名. 輔仁大學. 臺南大學. 朝陽科技大學. 第三名. 文化大學. 經國管理及健康學院. 長庚大學. 第四名. 明道大學. 銘傳大學. 中臺科技大學. 第五名. 臺灣藝術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亞東技術學院. 第六名. 醒吾技術學院. 雲林科技大學. 元智大學. 第七名.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實踐大學. 明新科技大學. 第八名. 致遠管理學院. 臺北大學. 臺灣海洋大學. 表 2-2-8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第六名 第七名 第八名. 2010 年大專籃球聯賽女生組成績一覽表 公開組第一級 文化大學 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體育學院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佛光大學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臺北大學 輔仁大學. 公開組第二級 臺灣科技大學 經國管理及健康學院 清華大學 靜宜大學 大葉大學 銘傳大學 中原大學 成功大學. 一般組 高雄醫學大學 文化大學 東海大學 淡江大學 朝陽科技大學 嶺東科技大學 體育大學 陸軍專科學校. C. 2011 年大專籃球聯賽男生組的成績,公開組第一級冠軍為臺灣師範大學;公開 組第二級冠軍為東南科技大學;一般組冠軍為臺中技術學院。女生組的成績, 公開組第一級冠軍為文化大學;公開組第二級冠軍為清華大學;一般組冠軍為 朝陽科技大學,詳如表 2-2-9 及表 2-2-10 所示:.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許元春召集人.

林景隆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 楊肅煜 召集人.

中央大學 數學系 班榮超 教授..

本校為一科技大學,學生之來源大多屬技職體系之職業高中及專科學

健行學校財團法人健行科技大學 清雲科技大學 台灣首府學校財團法人台灣首府大學 致遠管理學院 大華學校財團法人大華科技大學 大華技術學院 醒吾學校財團法人醒吾科技大學

112 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升學

臺北市大理高級中學 第32試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