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次期中考歷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次期中考歷史"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師大附中九十七學年第二學期高一第二次期中考歷史試題

一. 單選題 60﹪ (每題 1 分.不倒扣)

1. 有部小說寫徽州地區有著這樣的一種習俗:「凡是商人歸家,外而宗族朋友,內而妻妾家屬,只看得歸 來的利息多少為重輕。得利多的,盡皆愛敬趨奉;得利少的,盡皆輕薄鄙笑。猶如讀書求名的中與不 中歸來的光景一般。」這可能出自下列哪一部小說? (A)《二拍》 (B)《儒林外史》 (C)《金瓶梅》 (D)《紅樓夢》。 2. 資料一:第一個就是抨擊君主專制和清朝政權;第二個則是批判封建倫常禮教。他認為封建統治階層 利用「名教」來箝制人民的思想;第三個則是頌揚西方國家的社會安全生活方式。 資料二:其慷慨赴義之前,曾言:「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後起。」 請問資料中所述是何人的思想? (A)李鴻章 (B)袁世凱 (C)梁啟超 (D)譚嗣同。 3. 一部關於中國社會史的著作寫道:「在北宋初年,從很多名臣的實例來看,婦女改嫁情形屢見,守寡之 風並不盛行……到了北宋末,婦女守寡、重視貞操觀念深植社會,成為風習。」這種社會風氣改變的 關鍵為何? (A)經濟繁榮 (B)理學盛行 (C)教育普及 (D)政府規定。 4. 何人的變法被史家評為:「事大不可速成,人才不可急求,積弊不可頓革,儻欲事功急就,必為憸佞所 乘」? (A)王安石 (B)范仲淹 (C)商鞅 (D)張居正。 5. 「重新疆所以保蒙古,保蒙古所以衛京師」,應是何人之主張? (A)李鴻章 (B)袁世凱 (C)左宗棠 (D)曾國藩。 6. 「人知危亡,不肯安於守舊,自八股之廢也,翻譯書籍出版者,人人爭購,市為之空。家家言時務, 人人談西學,有力者則自請舌人詳之,而快新睹。斯時智慧驟開,如萬流譎沸,不可遏抑也。」以上 家家言時務,人人談西學應是哪一皇帝在位時盛況? (A)道光 (B)咸豐 (C)同治 (D)光緒。 7. 魯迅有一段評述說:「西哲的本領雖然要學,子曰詩云也要昌明,換句話說:便是學了外國本領,保存 中國舊習,本領要新,思想要舊。」這是對以下哪一種思想的分析?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學 為體,西學為用 (C)變法思想 (D)傳統孔孟之教。 8. 資料:「自明中葉以後,講學之風,已為極敝,高談性命,束書不觀,其稍平者則為學究,皆無根之徒 耳。先生始謂學必源本於經術,而後不為蹈虛,必證明於史籍而後足以應務,元元本本,可據可依, 前此講堂錮疾,為之一變。」請問上文所述應是何人? (A)徐光啟 (B)王陽明 (C)黃宗羲 (D)宋應 星。 9. 下表是清康熙時期的一個財政統計。 單元:兩/白銀 康熙十年(1671) 2,488,492 康熙十一年 18,096,850 康熙十二年 21,358,006 康熙二十六年 28,964,499 康熙三十年 31,849,719 康熙三十三年 41,007,790 請問這個表應當如何理解? (A)當時處於內憂外患,軍費不斷增加 (B)當時對外貿易興盛,貿易總 額增加 (C)當時國家安定繁榮,庫存盈餘增加 (D)當時由於外貿發達,關稅收入增加。 10. 如果我們稱宋朝發生了一次的「火力革命」,那應是指: (A)價廉的天然氣被開採和使用 (B)焦炭煉 鋼的技術出現 (C)宋朝已能取得大量而廉價的蒸汽力 (D)大量用煤作為燃料。

(2)

11. 兩次英法聯軍之役,美國並未參與,只予外交上支持,其原因可能是 (A)時值南北戰爭之際 (B)時 值美西戰爭之際 (C)門羅總統堅守孤立主義 (D)時值南北戰爭前夕,美國南北對立情勢升高。 12. 十八世紀初中西「禮儀之爭」,所指的是 (A)康熙與教皇之爭,進而諭令禁教 (B)雍正之禁西教 (C) 乾隆時,馬戛爾尼拒行跪拜之禮 (D)嘉慶時,阿美士德拒行跪拜之禮。 13. 如欲了解宋朝的城市生活面貌,下列哪種史料是不需要的? (A)《清明上河圖》 (B)《東京夢華錄》 (C)《五經正義》 (D)《夢梁錄》。 14. 清末國民公報館密商決議:「同人各返本省,向諮議局報告清廷政治革新絕望,吾輩公決祕密革命; 並以各諮議局中同志,為革命幹部人員。若日後遇有可以發難之事機,各省同志竭力響應,援助起義 獨立。」上文中「報告清廷政治革新絕望」是指何事? (A)自強運動的失敗 (B)戊戌變法的失敗 (C) 庚子後的新政未能推行 (D)「皇族親貴」組閣。 15. 梁啟超認為何人對外訂定喪權辱國的條約,因此批評他「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A)耆英 (B)李鴻 章 (C)袁世凱 (D)曾紀澤。 16. 日本作家井上靖,將鑑真和尚的事蹟寫成小說《天平之甍》,你可能會讀到什麼內容? (A)他是日本 學問僧 (B)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C)他曾越過玉門關到哪爛陀寺學佛 (D)他將佛教律宗思 想帶到日本。 17. 某一時期,中國的棉布市場主要分為三個領域:外地客商攜帶大量鉅款買布;本地「布牙」接受客商 委託代客收布;布莊開設店鋪下鄉選購或大量批入外地棉布。請問這種經營方式最早可見於哪一個時 期? (A)唐 (B)宋 (C)明 (D)清。 18. 清朝大文人錢詠《履園叢話》載:至本朝順治初,良田不過二三兩。康熙年間,長至四五兩不等。雍 正年間,仍復順治初價值。至乾隆初年。然余五六歲時(約乾隆 30 年),亦不過七八兩,上者十餘兩, 今閱五十年(約嘉慶 20 年),競長至五十餘兩。錢詠所敘述的情形,與何者的關係最為密切? (A) 長江流域的開發 (B)人口移居臺灣 (C)人地比例惡化 (D)族群的文化交流。 19. 「因為嚴重的水旱與饑荒,引發瘟疫而造成北京城的傷害。由於其政治上的樞紐地位,即使沒有饑民 湧至與外族入侵,其通往全國各地的交通線,也不可避免成為瘟疫傳播的通道,故造成國家衰亡的悲 劇。」,上述情況發生在 (A)秦漢之際 (B)宋元之際 (C)元明之際 (D)明清之際。 20. 英自乾隆年間遣使馬戛爾尼來華後,卻時隔二十餘年,才再遣使阿美士德來華,其原因應是(A)英轉向 非洲探險(B)英受制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壟斷(C)英法七年戰爭之進行(D)英與拿破崙的對峙 21. 佛教史上記載某位高僧在翻譯佛經時「手執梵本,口宣秦言,兩譯異音,交辯文旨,……與諸宿舊五 百餘人,詳其義旨,審其文中,然後書之。……胡音失者,正之以天竺。秦言謬者,定之以字義。不 可變者,即而書之。」這種嚴謹的態度指的是哪一位高僧? (A)玄奘 (B)佛圖澄 (C)竺法蘭 (D) 鳩摩羅什。 22. 由於降胡日眾,與漢人雜居,有識之士引以為憂,而主張:「漸徙內郡雜胡於邊地」,或徙胡人「各附 本種,返其舊土」;如此則胡人與漢人不雜,「並得其所」,胡人「遠絕中國,隔閡山河,雖為寇暴,所 害不廣矣」。但朝廷限於時勢,未能採行。這是哪一個時代的事? (A)西魏 (B)東漢 (C)西晉 (D) 東魏。 23. (甲)「自漢魏迄晉,經來稍多,而傳經之人,名字弗說,後人追尋,莫測年代。□乃總集名目,表其 時人,詮品新舊,撰為經錄,眾經有據,實由其功。」 (乙)「□既德為物宗,學兼三藏,所制僧尼 軌範,佛法憲章,條為三例。……天下寺舍遂則而從之。」根據以上兩段資料,□中的人物應為: (A) 陶弘景 (B)支遁 (C)道安 (D)佛圖澄。 24. 陸游的〈代鄉鄰作插秧歌〉:「浸種二月初,插秧四月中,小舟載鞅把,往來疾如鴻」是形容宋朝哪一 種精耕細作技術的使用? (A)高轉筒車 (B)圩田 (C)圍田 (D)秧馬。

(3)

25. 「徐達平沙漠,徙北平山後民三萬五千八百餘戶,散處諸府衛,籍為軍者給衣糧,民給田。又以沙漠 遺民三萬二千八百餘戶屯田北平,置屯二百五十四,開地千三百四十三頃。復徙江南民十四萬於鳳陽」 上述資料是敘述何種移民? (A)政府政策的強迫移民 (B)為逃避戰亂而遷徙他鄉 (C)原居地土地 不足以分配,人民主動向邊區移墾 (D)人民從文化低的地方向文化高的地方移動。 26. 中國的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實施,一直到清末哪一場改革才正式廢止,不再施行? (A)自強運動 (B) 戊戌變法 (C)清末之新政 (D)立憲運動。 27. 下列哪一戰爭中,可以發現「朝廷中央宣戰,而地方督撫採中立」的怪現象? (A)英法聯軍 (B)八 國聯軍 (C)清法戰爭 (D)甲午戰爭。 28. 資料一:他注意到中國在軍事以外的缺失,提出:「人無棄材不如夷、地無遺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 夷、名實必符不如夷」,率先呼籲在政治制度方面進行改革。 資料二:其言「法茍不善,雖古先,吾斥之,法茍善,雖蠻貊,吾師之。」 請問上述兩段資料所指的是何人? (A)曾國藩 (B)李鴻章 (C)馮桂芬 (D)梁啟超。 29. 明末清初,有些士人嫌王學空虛,轉而探求實用的科學技術,其中如果我們要瞭解明朝甘薯、玉米等 作物傳入及栽種的情形,可以查閱何人的作品? (A)徐光啟 (B)顧炎武 (C)黃宗羲 (D)王夫之。 30. 有一個民族向東滅了渤海國,向西統治了原屬於突厥、回鶻的游牧部落,但仍保有四時捺缽,春天捕 鵝、釣魚,夏天放鷹,秋天射鹿,冬天獵虎,官分南面、北面,進士科只限於漢人。這民族是: (A) 蒙古 (B)党項 (C)女真 (D)契丹。 31. 宋朝的文化在中國歷代文化中可稱之為第一,文人、庶民的活力均達鼎峰,以下各項始於宋朝者有: (甲)瓦子、茶館林立,飲茶普及民間 (乙)樂舞日益普及,不再為貴族官宦獨享,隊舞、儺舞、秧歌、 花鼓均極流行 (丙)勾欄瓦舍遍布京城要地,除了話三國外,《金瓶梅》、《水滸傳》亦是受大眾歡迎的 題材 (丁)與唐詩格調迥異,長短不拘,又可入樂的長短句興起 (戊)特重意境及雅趣的文人畫興起 (A)全 (B)(甲)(乙)(丙) (C)(甲)(乙)(戊) (D)(乙)(丁)(戊)。 32. 宋朝劉迎云:「迄今井邑猶荒涼,居民生資惟榷場。馬軍步軍自來往,南客北客相經商。」文中「榷場」 的性質是? (A)軍隊駐紮地及補給站 (B)政府專賣事業的生產場所 (C)民間自由往來的邊界貿易 站 (D)政府設立在邊界的貿易地區(或市場)。 33. 中國從自然經濟逐漸轉變為貨幣經濟的關鍵是指何事? (A)貞觀之治 (B)安史之亂 (C)黃巢之亂 (D)靖康之禍。 34. 中國史上人口首度突破一億是在宋代時,且當時的糧食足夠養活百姓,而不至於發生動亂或饑荒,使 人口和糧食達到均衡。請問這是因為有哪項農業成就? (A)開始使用鐵製農具 (B)開始種植小麥 (C)開墾江南圩田、梯田等新耕地 (D)引進玉米新作物。 35. 唐代在何事之後,土地兼併,形成「私地私民」的「莊園制度」? (A)七國之亂 (B)安史之亂 (C) 黃巾之亂 (D)黃巢之亂。 36. 東晉的「土斷制」與唐代的「兩稅法」有何共通之處? (A)按畝徵銀 (B)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 (C) 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 (D)免除繇役。 37. 小明看到一篇史料寫道:「十字軍東征使近東諸國社會生產慘遭破壞,人民死於戰亂,嚴重阻礙了這些 國家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使西歐人民蒙受巨大損失。但是,十字軍東征後,東西方聯繫更加頻繁, 促進了西歐商業與手工業的發展,引起了西歐封建社會內部愈益深刻的變化。」請問引發十字軍東征 的帝國之形成,與下列哪一史事有關? (A)唐太宗派李靖打敗東突厥 (B)唐高宗派蘇定方打敗西突 厥 (C)隋文帝以離間計使突厥分裂 (D)隋煬帝三征高麗。 38. 「崇信佛道,於建業起同泰寺,……兼營長干二寺,皆窮工極巧,殫竭財力,百姓苦之。曾設齋會, 自以身施同泰寺為奴,其朝臣三表不許,於是內外百官共斂珍寶而贖之。」是指哪一位皇帝? (A)

(4)

宋武帝 (B)齊高帝 (C)梁武帝 (D)陳武帝。 39. 後秦姚興邀請自龜兹來到長安主持譯經工作,使中國經論擺脫玄學影響,佛教走上獨立發展途徑之人, 為下列何者? (A)朱士行 (B)義淨 (C)鳩摩羅什 (D)竺法蘭。 40. 梁啟超曾評論:「實政府與民間之合體也,而其所向之鵠各異。民間全出於公,愚而無謀,君子憐之; 政府全出於私,悖天不道,普天嫉之。」此指? (A)太平天國 (B)庚子拳亂 (C)立憲運動 (D)洪憲 帝制。 41. 一位士人經歷一場劇變後,指出這是因為當時國家集權太甚,「萬里之遠,皆朝廷所制」。地方無力, 導致「外寇憑陵時而莫禦,讎恥最甚而莫報」的結果,這位學者可能經歷了以下哪一場事件? (A) 西晉五胡亂華 (B)中唐安史之亂 (C)北宋亡於女真 (D)清末八國聯軍。 42. 中國史上「完整東北」變成「殘缺東北」,係指何國、何項史實之後的結局? (A)雅克薩戰爭後,俄 國自〈尼布楚條約〉得到大部分的東北 (B)甲午戰爭後,日本得到遼東半島 (C)兩次英法聯軍之後, 俄不費一兵一卒,獲得較今日東北九省還大的大東北地區 (D)日俄戰後,日、俄兩國劃分勢力範圍。 43. 根據統計,有清一代,光是徽州一地便有進士二百九十六人,其中狀元十五人,五十二人擔任高官。 試問以下敘述中,何者可能為上述狀況的重要背景? (A)商人地位提升且經濟力強,多培養子弟參與 科舉 (B)北方文風復興,漸與南方並駕齊驅 (C)教育資源明顯分配不均,而徽州地區的官學極盛 (D) 「士為四民之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在徽州人心中根深蒂固。 44. 一部小說中有這樣的情節:「(外國)公使認為現任的山東巡撫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臺,老是同我 們敝國人作對。自從現任接手之後,我們的鐵路已經放長了好幾百里,還肯把濰縣城外一塊地方借給 我們的軍隊做操場。」這部小說可能是以下列哪個事件做為背景? (A)1845 年,中英簽訂〈南京條 約〉幾年之後 (B)1900 年,中德簽訂〈膠州灣租借條約〉幾年之後 (C)1905 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 政策幾年之後 (D)1910 年,日俄戰爭結束幾年之後。 45. 有一皇帝以用兵失利為由,出令斬一大臣。宰相曰:「祖宗以來,未嘗殺士人臣事,不意自陛下始。」 上沉吟久之,曰:「可與刺面而配遠惡處。」門下侍郎曰:「如此,即不若殺之。」根據上文,這應是 哪一朝代君臣的對話? (A)兩晉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46. 乾隆年間,英國派遣使節團前來交涉通商事宜,其中提出的幾項要求中,包括了「允許英國商人比照 俄國之例,在北京設一倉庫以收貯發賣貨物,並在北京設立常設使館」卻被乾隆皇帝以與天朝體制不 合為由拒絕了。請問這項要求,後來在哪一位皇帝時答應了? (A)道光 (B)咸豐 (C)同治 (D)光緒。 47. 天朝體制至何時完全崩解(A)鴉片戰爭(B)英法聯軍(C)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 48. 唐朝最主要的貨幣「開元通寶錢」,鑄於(A)高祖(B)玄宗(C)武后(D)德宗 49. 二十世紀初,學者在敦煌附近的遺址中,發掘出一種用「新文字」書寫的佛經。後來有人找到一本名 為《番漢合珠掌中書》的字典,才逐漸瞭解此種新文字的原則:使用漢字偏旁以代表各種意義。書寫 時有篆、草、行、楷等書體,相當複雜。這應該是哪一種文字? (A)西夏文 (B)藏文 (C)波斯文 (D) 蒙古文。 50.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時代,政治很不安定,政權經常更迭,戰爭也是常有的事,各大勢力之間經常兵戎 相向。戰禍連綿使人民負擔沉重,生活困苦。這個時代幾乎沒有特殊的表現,政治上看不到偉大人物, 學術文化也無甚成就,一片沉寂。但是,繼之而起的時代,結束了動亂,開啟了安定和平的局面,經 濟上立即出現繁榮景象,人口大為增加。也就是說,這個時代政治的動亂對經濟與人口並未造成太大 的影響。這是哪一個時代? (A)戰國 (B)三國 (C)南北朝 (D)五代。 51. 資料甲:「凡百役之費,一錢之歛,先度其數而賦於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 中,以貧富為差。不居處而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也,居人之稅,夏秋兩徵之。」資料乙:「凡 天下丁男給田一頃,篤病廢疾給田四十畝,寡妻妾給田三十畝,若為戶加二十畝。所授之田,十分之

(5)

二為世業,八餘為口分。世業之田,身故則為戶者授之,口分則收入官,更以給人。」從上述兩份有 關賦稅的資料,可得出下列哪一項正確的推論?(A)以施行時間來說,甲比乙早 (B)以徵收項目來說, 甲比乙繁複 (C)以戶籍管理來看,乙比甲更需要精確的戶籍資料 (D)以經濟史角度來看,乙開啟中國 政府編列預算之始 52. 請你綜合以下三段文字,選出最適合的標題。 資料一:後趙石虎:「夷趙百姓有樂事佛者,特聽之。」 資 料二:北魏孝文帝:「無籍之僧,精加隱括,有者送付州鎮,其在畿郡,送付本曹。」「為行凡粗者,有 籍無籍,悉罷歸齊民。」 資料三:唐玄宗:「自今以後,僧尼除講律之外,一切禁斷。六時禮懺,需依 律儀;午後不行,宜守俗制。如犯者,先斷還俗,乃依法科罪。」(A)僧尼戒律之制定 (B)王權與佛教 之爭 (C)佛教特權的衰落 (D)外族皇帝之排佛 53. 以下是有關人士對於西教與西學傳入的看法。請選出敘述正確者。 甲:「若望之流,開堂於江寧、錢 塘、閩粵、實繁有徒,呼朋引類,往來海上。天下之人之愛其器具之精工,而忽其私越之干禁。是愛 虎豹之文皮,而豢之臥榻之內,忘其能噬人矣。」 乙:「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不僅是遍用於中國 各地的曆法的制定者,而且善於傳布基督教義,特別是楊光先被罷黜放逐後,我向中國再輸入歐洲天 文學,是人所共知的。」 丙:「中曆所著者,當然之運,而西曆所推者,乃所以然之源,此其可取 者也。是則中曆缺陷之大端,得西法而補其未備矣。夫于中法之同者,既有以明其所以然之故,而于 中法之未備者,又有以補其缺。」 (A)甲乙丙三者立場相異 (B)甲是康熙皇帝所言 (C)乙是利瑪竇所 言 (D)丙是鴉片戰爭前清朝政府的普遍態度 54. 晚清之際,兩位大臣分別提出以下論點:甲臣:「天下之恥,莫恥於不若人,……今不以不如人為恥, 而猶以學人為恥,將安於不如而終不學,遂可雪其恥乎?」 乙臣:「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 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今以夷人為師,盡驅中國之眾,咸歸於夷。」關於以上兩人的對話,何 者解讀是正確的? (A)甲臣可能為贊成西學的恭親王;乙臣可能為反對西學的倭仁 (B)兩人的對話 應為立憲運動時期,討論是否引進君主立憲制度 (C)此次爭論後,由於朝廷態度保守,因此做法上採 乙臣的論點 (D)兩人的觀點反應清末士大夫分成全盤西化與中國本位兩大派 55. 有位學者對「中庸」稱讚備至,他說:「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 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請問這位學者應是何人?(A)唐朝李翱 (B)北宋程頤 (C)南 宋朱熹 (D)南宋陸九淵 56. 「四時捺缽」是指哪一政權的政治、軍事中心,隨帝王每年四季巡幸不同地區而轉移? (A)金 (B) 遼 (C)夏 (D)清。 57. 下列何者「不是」中英天津條約開放的港口(A)天津 (B)潮州 (C)淡水 (D)漢口 58. 「今河南、山東、直隷之民,往邊外開墾者多,大都京城之米,自口外來者甚多,口外米價雖極貴之 時,秫米一石不過值銀二錢,小米一石不過值銀三錢,京師亦常賴之。」,此言最可能出自(A)唐太宗 (B) 宋太宗 (C)明思宗 (D)清康熙 59. 「向者登科名級,多為勢家所取,塞孤貧之路,今朕躬親臨試,以可否進退,盡革前弊矣。」此言最 可能出自(A)唐太宗 (B)宋太祖 (C)隋煬帝 (D)漢高祖 60. 清之王韜認為「何者」最足為中國所法 (A)美國的總統制 (B)法國的君主立憲制 (C)英國的君主立 憲制 (D)俄國的開明專制

二. 多重選擇題 40﹪(每題兩分,錯一選項,倒扣題分的五分之一)

61. 中國史上的胡漢交融表現在各方面,樂舞受胡風的影響,常表現出雄壯威武、英勇無比的精神或者草 原游牧風情。然而下列何者不屬此類風格? (A)〈敕勒歌〉 (B)〈蘭陵王入陣曲〉 (C)〈霓裳羽衣 曲〉 (D)北周的〈城舞〉 (E)昭君出塞。

(6)

62. 資料一:歷史學者估計,明初(1400 年)中國約有 6,500 萬人,到明末(1600 年)人口增加為 1 億 5 千萬人。康熙年間(1700 年),人口為 1 億 5 千萬人。 資料二:1550 年時,中國大量栽種玉米、甘藷、 馬鈴薯、花生等多種新作物。 針對兩段資料,許多同學有不同的意見,請問何人的說法較正確? (A) 玉米等新作物的產量大,取代原有糧食作物的種植空間,才能養活較多人口 (B)玉米等 新作物未取 代原有作物,但可生長在較貧瘠的土地,增加糧食的供應 (C)從明初至明末未發生大規模社會動亂, 人口的劇增可能與糧食供應增加有關 (D)明末至清初糧食生產條件改變不大,人口亦未見增加,應與 其間的動亂有關 (E)因清初人口大量移往臺灣及東南亞,所以人口雖有成長,人口總數卻未增加。 63. 一位南宋時代的商人可能過著怎樣的生活? (A)他從四川運棉布到嶺南去販賣 (B)由於實施海禁, 他必須以走私的方式,才能運銷陶瓷出海到南洋各國 (C)他在城市的大街上開店,店的左邊是住家, 右邊是佛寺,他清晨就開業,到深夜才打烊 (D)他談成了一筆交易,對方用會子支付價錢 (E)他喜 歡觀賞南戲,端午節時,他和同業聚資請了一個戲班來表演。 64. 促使英法聯軍發生的原因有哪些? (A)公使無法進駐北京 (B)兩國文書往來未能平行 (C)中國尚 未全面開放 (D)鴉片未能合法 (E)修約未遂。 65.清政府之「預備立憲」主要措施為 (A)編練新軍 (B)改訂中央官制 (C)振興實業 (D)增設議政機構 (E) 收回路權。 66.明清時期各地的農戶普遍種植經濟作物,下列哪些是明朝普遍栽種的? (A)棉花 (B)甘蔗 (C)蠶桑 (D)菸草 (E)樟腦。 67.唐朝佛教興盛,各種宗派林立,而又以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最具創造性,三宗雖分途立教,但彼此 之間有哪些互通之處? (A)都強調本心清靜,人人皆可成佛 (B)都融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C)都注 重家庭生活及孝道思想 (D)都主張佛法不離世間,著重圓融的精神 (E)都著重人類心靈的自由及其 活動性。 68.蒙古族文化相對落後,無法強迫被征服的民族接受其文化,且不願讓自己和被征服的人接受漢化,因 而採取以下何種政策? (A)將蒙古文、漢文並列為官方語言 (B)允許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 猶太教傳播 (C)明訂對各族婚喪禮俗的維護 (D)不同族群的人犯法,各依其「本俗法」審理 (E)命 令所有人只能使用蒙古文。 69.有一個國家的國會在討論應否派兵赴亞洲作戰時,一位政治家表示反對,理由是:「在人類歷史中,我 從未見過如此不正義,並故意要使國家蒙受永久恥辱的戰爭。」可是他的反對未被採納,這個國家戰 勝之後獲得很大的利益,就像另一位政治家說的:「我們的傳教士和商人從此可以到達一直禁止我們去 的地方。」請問: (A)這是指英國 (B)該國是因為鴉片貿易問題而出兵,故該國人稱這場戰爭為鴉 片戰爭 (C)主戰派的勝利是因為巧妙操縱輿論,把焦點變成如何擔保未來貿易的平安與公民的安全 (D)傳教士和商人到以前不能去的地方是指廣州 (E)傳教士和商人的開放見於〈天津條約〉。 70.蒙古人創立了史無前例的龐大帝國,但不及三代,帝國即分崩離析。何以蒙古帝國不能創造世界帝國, 包融各民族於一爐? (A)蒙古統治者未將種族融匯視為重要的政策 (B)蒙古人力缺乏,須借助各民 族人才,各地蒙古政權深受當地文化薰染 (C)幅員廣大,各區之間缺乏交通連繫 (D)忽必烈的「行 漢法」主張卻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絕歸附,結果導致四大汗國紛紛脫離 (E)一連串的帝位爭 奪戰破壞了蒙古帝國的一統精神。 71.關於「榷場」貿易下列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A)是在中國邊境開設的邊關貿易 (B)宋與遼、金、夏之 間都有榷場貿易 (C)貿易受到官方的監督,設有市舶司加以管理 (D)中國長期處於出超的狀態 (E) 對於中國的執政者來說,榷場貿易的政治意義較經濟意義更為重要。 72.南宋時期,許多江浙商人到福建泉州做生意。他們可能從事哪些貿易? (A)將江浙的食米運銷到泉州 米行 (B)將江浙的棉布銷售給泉州布商 (C)將江浙的綢絹賣給泉州的海商 (D)將福建生產的瓷器

(7)

運銷到江浙 (E)將福建的甘薯運回到江浙銷售。 73. .

時間

戶數

人口數

洪武二十六年

(西元 1384 年)

10,652,870

60,545,812

弘治四年

(西元 1491 年)

9,113,446

53,281,158

萬歷六年

(西元 1578 年)

10,621,436

60,692,856

關於以上明朝的戶口及人口資料我們可以如何解讀? (A)從甲到丙人口增加緩慢是因為戰禍連年所 致 (B)將近兩百年間中國的人口應不至於不增加,該表應是許多逃戶未納入其中 (C)明初美洲作物 傳入人口應不至增加緩慢,該數據應有誤 (D)乙到丙人口增加緩慢是因為靖難之役 (E)甲到丙這段 期間中國人口有大規模的成長,該數據可以看出明中葉以後對戶籍的管理並不確實。 74.自明至清,人口激增而耕地有限,糧食供應漸發生困難。一個明清之際住在福建的貧農,他可能以什 麼方法來解決生活問題? (A)地主運用當地特殊地形,開闢大量湖田,他承佃耕種 (B)他東渡臺灣, 拓墾謀生 (C)他遠走南洋,受僱於人以餬口 (D)耶穌會傳教士傳入水轉翻車的製法與用法,他採用 這種前所未見的省力灌溉工具來助耕 (E)甘薯、馬鈴薯等美洲糧食作物已傳入福建,他遷入山地,種 植這些耐旱而多產的作物為主食。 75.地理大發現後,西力東漸,對十六、十七世紀的中國,產生了哪些影響? (A)對外貿易大量入超 (B) 大量白銀流入中國 (C)明朝海禁政策解除 (D)美洲作物引進與傳播,有助日後人口壓力的舒緩 (E) 傳教士東來,帶來西學。 76.南宋時哪些產業的發展是南方超越北方的? (A)絲織業 (B)製船業 (C)棉織業 (D)印刷業 (E)製 瓷業。 77.資料:道光、咸豐以來,中國再敗於泰西,使節四出,交聘於外,士大夫之好時務者,觀其號令約束 之明,百工雜藝之巧,水陸武備之興,貿易轉輸之盛,反顧赧然,自以為貧且弱也,於是西學大興, 人人爭言其書,習其法,欲用以變法。 請問關於上述資料哪些解釋是正確的? (A)中國最早與外國 互派使節是在鴉片戰爭後 (B)中國最早與外國互派使節是在英法聯軍後 (C)「西學大興,人人爭言 其書,習其法」這種情形在自強運動時已經有之 (D)鴉片戰爭後中國「士大夫之好時務者」紛紛上書 言變法之道 (E)自強運動時已有同文館、廣方言館的設立,有助於西學傳入。 78.《宋元學案》提到「宗朱者詆陸為狂禪,宗陸者以朱為俗學,兩家之學各成門戶,幾如冰炭矣。」有 人甚至說其已經成為一件「學術公案」,此「學術公案」發展至「明末」,出現下列何種論點或批評? (A)「以明心見情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B)「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C)「酒色財氣,不礙菩提(聖賢)路。」(D)「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E)「舊學商量加 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 79.兩次英法聯軍來華期間,中國正處於那些內憂 (A)川楚教亂 (B)新疆回變 (C)雲南回變(D)太平天國之 亂 (E)捻亂 80.康有為撰寫「何者」,以為其變法理論之基礎 (A)康輏紀行(B)瀛環志略(C)新學偽經考((D)孔子改制考(E) 勸世良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 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與在中華 民國設有戶籍之國民結婚且獲准居 留之外國人或大陸地區人民,提供有 效之居留證明文件及配偶戶口名簿

當地主管機關對期 滿續聘之雇主實施前項 規定檢查時,應以外國 人最近一次經其本國主 管部門驗證之外國人入 國工作費用及工資切結

將夷為平地 , 構屋居數百人家,而未 忍古樓之遽摧於斤斧也,則以二年為

二、 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與在中華民國設 有戶籍之國民結婚且獲准居留之外國人或 大陸地區人民,提供有效之居留證明文件 及配偶戶口名簿影本。. 三、

世諦即苦集第一義諦即道滅第十二云五陰和合稱言某甲凡夫眾生隨其所稱是名世諦解

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一

為了讓行動客戶端可以順利地取得所需的資料項,index bucket 必須能夠引 導行動客戶端一步一步的拿到所需的資料項,因此在廣播結構中的

Wi-Fi 定位即利用無線網路來傳遞信號,根據各種網路參數和算法可以找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