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何謂長江三峽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一、何謂長江三峽"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一、何謂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沿途風景優美,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是由瞿塘峽、巫峽、西陵 峽等三峽的總稱。長江水流湍急,深黃色水質,漩渦處處,險灘、礁石密佈,非 有十年長江航行經驗者,無法縱橫於長江遊輪之舵。

天下絕景─巫山─大寧河小三峽有中國名勝四十佳之稱的大寧河小三峽,是長 江三峽的支流,全長四十多公里,山峰雄偉瑰奇、群峰萬狀、多采多姿、清泉飛 瀑、幽節可人;同時河水清澈見底、石床、絕壁插天、滿山蒼翠、茂密繁盛幽深、

山中四時變幻莫測、雲霧繚繞、如登仙境、雜花生樹、群鳥亂飛、鴛鴦戲水、魚 翔淺底、群猴頑皮嬉戲、空谷傳音、河灘險絕、水流湍急、落差達七十公尺,小 三峽中有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等。小三峽中另有古建築群、漢墓群、千年懸 棺、船棺、掛於絕弊的古棧道、一步一重天、步步皆美景。一江碧玉向您展示著 無盡的風彩,滿目的蒼桑述說著永不古老的故事,如連接小小三峽是百里畫廊,

被譽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之美名。

二、何謂三峽大霸

長江三峽大霸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工程,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它是 在中國第一大河長江的上游三峽地區建設的巨大水壩。利用長江豐沛的水量來發 電,並用此來調節水量,使長江長久以來的水患獲得解決,建成後將能提供防洪、

發電及改善長江上游航運條件等多種作用。

三峽大壩蓄水位高 175 公尺,則壩體高度為 180 公尺,中國已經有設計黃河 上龍羊峽壩的經驗,在理論上應無設計上方面的問題。今年多次的封航主要是由 於長江上游來水量過大所造成的。長江原四川段,河道較窄,水流湍急,尤其是 三峽一帶,密布著銅鑼峽、巴羊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等等峽谷。在三峽工 程大江截流前,每當大洪水年份,上游洪峰流量超過每秒四點五萬立方米時,幾 個峽谷的江水流速將大於每秒六米,上行的船很難前進,下行的船舵由於江水湍 急難以掌握,因此所有的河川皆實行封航。

一九八一年長江上游出現了當年最大的洪水,多次河水的流量皆在每秒五萬 立方米左右。因此興建長江三峽大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便是為了調節水量防洪,

進而改善長江的航行條件。

三、工程基本情況

三峽大壩模型三峽大壩的選址最初有南津關、太平溪、三斗坪等多個候選壩 址。最終選定的三斗坪壩址,位於葛洲壩水電站上游 38 千米處,地勢開闊,地質 條件為較堅硬的花崗岩,地震烈度小。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島,將長江一分為二,

(2)

左側為寬約 900 米的大江和江岸邊的小山罈子嶺,右側為寬約 300 米的後河,可 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

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它壩長 2335 米,底部寬 115 米,頂部寬 40 米,

高程 185 米,正常蓄水位 175 米。大壩壩體可抵禦萬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 泄流量可達每秒鐘 10 萬立方米。整個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約 1.34 億立方米,混 凝土澆築量約 2800 萬立方米,耗用鋼材 59.3 萬噸。水庫全長 600 余千米,水面 平均寬度 1.1 千米,總面積 1084 平方千米,總庫容 393 億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 約 220 億立方米,調節能力為季調節型。

三峽水電站的機組佈置在大壩的後側,共安裝 32 台 70 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

其中左岸 14 台,右岸 12 台,地下 6 台,另外還有 2 台 5 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 裝機容量 2250 萬千瓦,遠遠超過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機組設備主 要由德國伏伊特(VOITH)公司、美國通用電力(GE)公司、德國西門子(SIEMENS)

公司組成的 VGS 聯營體和法國阿爾斯通(ALSTOM)公司、瑞士 ABB 公司組成 的 ALSTOM 聯營體提供。

四、大壩施工過程

1994 年 12 月 14 日,各方在三峽壩址舉行了開工典禮,宣告三峽工程正式開 工。三峽工程的總體建設方案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

工程共分三期進行,總計約需 17 年,目前已完成一期和二期,正在進行第三期,

預計到 2009 年可全部完工。

一期工程從 1993 年初開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島,圍護住其右側後河,築起土 石圍堰深挖基坑,並修建導流明渠。在此期間,大江繼續過流,同時在左側岸邊 修建臨時船閘。1997 年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 11 月 8 日實現大江截流,標志 著一期工程達到預定目標。

二期工程從大江截流後的 1998 年開始,在大江河段澆築土石圍堰,開工建設 泄洪壩段、左岸大壩、左岸電廠和永久船閘。在這一階段,水流通過導流明渠下 泄,船舶可從導流明渠或者臨時船閘通過。2002 年中,左岸大壩上下游的圍堰先 後被拆除,三峽大壩開始正式蓄水。2002 年 11 月 6 日實現導流明渠截流,標志 著三峽全線截流,江水只能通過泄洪壩段下泄。

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導流明渠截流後就開始了,首先是搶修加高一期時在 右岸修建的土石圍堰,併在其保護下修建右岸大壩、右岸電站和地下電站、電源 電站,同時繼續安裝左岸電站,將臨時船閘改建為泄沙通道。

五、建設過程中的負面事件

2003 年三峽水庫蓄水前,國務院三峽工程驗收組在大壩表面發現了 80 多條 裂縫,此事經媒體披露後,引起社會上對三峽工程質量的紛紛議論。但據驗收組 副組長潘家錚解釋,這些裂縫的確存在,但極為細微,最寬不超過 0.2 毫米,對大

(3)

壩安全幾乎沒有影響,而且這些裂縫的產生均為技術問題,絕非質量問題,世界 上其他一切水電站也都存在這種裂縫。

2004 年 1 月 30 日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兩院院士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張光鬥 曾表示三峽工程不會倒,但因施工技術、施工水平、管理水平不如外國,導致施 工質量不好。

2005 年 1 月,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布了三十個未辦理環保手續就違規開 工的工程項目名單,其中包括三峽電源電站和三峽地下電站。三峽總公司一開始 對此極力爭辯,並不顧環保總局的停工命令,繼續施工,雙方互不讓步,形成頂 牛之勢。後來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調解下,三峽總公司被迫認錯停工,繳 納罰款。直到 2005 年 4 月,在補辦完所有手續後,方又重新開工。

三峽工程自開工以來,就一直有媒體報道其中存在部分貪污腐敗現象。到 2004 年 末,查處的貪污資金已有 4000 多萬,大部分都是挪用或者侵佔移民款。2007 年 6 月 29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公布了三峽工程審計結果,因結算管理和合同 管理不夠嚴格增加建設成本 4.88 億元。

六、三峽工程的影響、爭議和對策

從三峽工程籌建的那一刻起,它就與各種爭議相伴。早期的不同意見多偏重 於經濟和技術因素,普遍認為經濟上無法支撐,技術上也無法也難以實現預定目 標,並且移民的難度極大。

到了 1980 年代後,隨着改革開放的持續,中國國內關於三峽工程的爭論更加廣 泛,涵蓋了政治、經濟、移民、環境、文物、旅遊等各個方面。

七、預期效益和實際情況

三峽工程主要有防洪、發電和航運等三大效益。其中防洪被認為是三峽工程 最核心的效益。

歷史上,長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條支流頻繁發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時,宜昌 以下的長江荊州河段(荊江)都要採取分洪措施,淹沒鄉村和農田,以保障武漢 的安全。在三峽工程建成後,其巨大庫容所提供的調蓄能力將能使下游荊江地區 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於洞庭湖的治理和荊江堤防的全面修補。

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電。它是中國西電東送工程中線的巨型電源 點,非常靠近華東、華南等電力負荷中心,所發的電力將主要售予華中電網的湖 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華東電網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

以及南方電網的廣東省、重慶市。由於長江屬於季節性變化較大的河流,儘管三 峽電站的裝機容量大於伊泰普水電站,但其發電量卻少於後者。在三峽建設的早 期,曾經有人認為三峽水電站建成後,其強大的發電能力將會造成電力供大於求。

(4)

八、移民問題

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在工程總投資中,用於移民安置的經費便佔到 了 45%。當三峽蓄水完成後,將會淹沒興山縣等 129 座城鎮,其中包括萬州、涪 陵等兩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預計移民數量將大大超過工程初期計劃的數 量,涉及移民超過 120 萬人,涉及湖北、重慶的 20 個縣、區(市),安置地遍及 全國 10 餘個省(直轄市),歷時長達 20 餘年,為世界之最。移民的安置主要通 過就地後靠或者就近搬遷來解決,但後來發現,水庫淹沒了大量耕地,從而導致 整個庫區人多地少,生態環境趨於惡化,於是對農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種移民方式,

就是由政府安排,舉家外遷至其他省份居住,目前已經有大約 14 萬名庫區移民遷 到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庫區外)、湖南、廣 東、重慶(庫區外)、四川等省市生活。由於生態環境問題(包括三峽水庫蓄水 後引起的大量滑坡和岩崩),三峽大壩附近地區還將有 400 萬居民在未來(2007 年起)10-15 年移居別處。

九、貧困問題

三峽庫區重慶 15 個區縣因移民造成嚴重失業,貧困問題嚴重。當地城鎮失業 率 8.1%,21.9%的城鎮移民靠低保生活。涪陵及其以下 8 個區縣,當地城鎮失業 率 8.95%,人均 GDP 是全國平均水平的 50%。很多移民和搬遷安置款項至今沒 有到位。

十、泥沙淤積和水位問題

由於有三門峽水電站的前車之鑒,因此泥沙問題始終是三峽工程技術討論的 重中之重。據測算,長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 1.2 千克左右,每年通過壩址的沙 量在 5 億噸以上。在三峽工程未建前,這些泥沙大量淤積在曲折的荊江河段,抬 高了河床水位,並威脅到整個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全。

當三峽水庫形成後,受水勢變緩和庫尾地區回水影響,泥沙必然會在水庫內 尤其是大壩和庫尾(回水的影響)淤積。不過樂觀者認為,長江的含沙量有季節 性差異,汛期江水中的含沙比例比枯水期來得大,因此三峽水電站可以採用「蓄 清排渾」的方法來應對,即在汛期時加大排水量使渾水出庫,在枯水季節大量蓄 積清水,便可以減少泥沙在水庫內的淤積,這種方式與目前水電站的一般運行方 式基本一致,所以不用過於擔心三峽的泥沙淤積問題。他們認為在三峽蓄水的初 期,排沙比例只有 30%至 40%,將發生輕度淤積,但主要是填充死庫容,影響不 大,隨着水庫運行時間的增長,排沙比例會逐漸提高,在 80 至 100 年後,將基本 達到平衡,不再出現新的淤積,舊有淤積也可以通過由臨時船閘改建的泄沙通道

(5)

和加強疏浚等方法清理。那時水庫將依然保持 90%左右的庫容,不會對發電、航 運以及沿岸城鎮尤其是重慶造成重大的不良影響,而且隨着長江上游植樹造林、

水土保持工作的進展,江水的泥沙含量也將緩慢下降。

十一、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爭議

三峽工程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非常廣,其中對庫區的影響最直接和顯著,對 長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響,甚至還有人認為三峽工程將會使得全球的氣候和海洋 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庫區人們對三峽工程影響環境的最大擔憂來自於水庫的污染。

三峽蓄水後,水域面積擴大,水的蒸發量上升,因此會造成附近地區日夜溫差縮 小,改變庫區的氣候環境。由於水勢和含沙量的變化,三峽還可能改變下游河段 的河水流向和沖積程度,甚至可能會對東海產生一些影響,並進而改變全球的環 境。但是考慮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長江在三峽以下的一千多公里流程中還有湘 江、漢江、贛江等多條重要支流的水量匯入,因此估計不會對全球海洋和氣候環 境造成較大的影響。

十二、地質災害問題

由於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大規模的開山破土,使本來就脆弱的三峽生態環 境,更雪上加霜。造成庫區周圍的建築裂縫,山體滑坡加劇。由於三峽工程而新 建的新縣城比如湖北的黃土坡和奉節的寶塔坪都由於嚴重滑坡,使新縣城不得不 轉移陣地,但是由此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另外三峽工程誘使庫區周邊的地震 多發,據統計,自 2003 年蓄水以來,奉節發生地震 14 次,最大震級 2.9 級,其 中五次為有明顯震感的地震。水庫誘發的地震一般發生在近壩區,它和普通地震 的最大區別是,震源更淺,破壞性更大。而為了治理這些災害,截止 2010 年 3 月 中國已經花費了 120 億元人民幣。[21]重慶山下庫區近一半的地區存在水土流失,

石漠化嚴重。三峽庫區重慶境內有超過一萬處隱患點。截至 2010 年已發生地質災 害(險情)252 處。

十三、對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迹的影響

長江三峽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它起自重慶奉節縣白帝城,蜿蜒約 200 公里至湖北宜昌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沿途地形險峻,山川秀 麗,古迹眾多。在水庫滿蓄水後,三峽的峽谷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是三 峽兩岸山勢原本高拔陡峭,「夔門天下雄」等山巒多在 1000 米以上,因此視覺觀 感並不會差異太多。同時,蓄水後,原先一些幽深的景區也將更加便於遊人探訪。

不過,由於旅遊機構在 1990 年代廣泛宣傳了「告別三峽游」,使得人們普遍認為 蓄水後的三峽景緻不再,因此自 2003 年以來,三峽的旅遊業便一落千丈。

(6)

重要日期(大事記)

1992 年 4 月 3 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以 67%的贊成票通過了《關 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標志著建設三峽工程已獲得法律上的許可。

1993 年 1 月 3 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成立,它是三峽工程的最高決策機 構。

1993 年 8 月 19 日,國務院頒布《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1993 年 9 月 27 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成立,它是三峽工程的業主單 位。

1994 年 3 月 18 日,葛洲壩水電站劃歸三峽總公司,其利潤成為三峽建設資金。

1994 年 12 月 14 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6 年 8 月 10 日,西陵長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該橋位於三峽大壩下游 4.5 千 米處。

1997 年 3 月 14 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設立重慶直轄市的 議案,該市承擔了整個三峽工程 85%的移民人數。

1997 年 6 月 24 日,左岸電廠 14 台機組開標。

1997 年 10 月 6 日,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大江截流前的工程準備已完成。

1997 年 11 月 8 日,大江截流,標志著一期工程完成,二期工程開始。

1998 年 5 月 1 日,三峽臨時船閘開始通航。

2000 年 7 月 17 日,重慶雲陽縣 150 戶居民集體搬遷至上海崇明縣,這是三峽庫 區首批外遷的移民。

2001 年 1 月 15 日,國務院頒布了修訂後的《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2002 年 5 月 1 日,左岸上游圍堰被打破,三峽大壩開始正式擋水。

2002 年 10 月 21 日,泄洪壩段全線澆築至 185 米高程,宣告建成。

2002 年 10 月 26 日,左岸大壩全線澆築至 185 米高程。

2002 年 11 月 4 日,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2 年 11 月 6 日,導流明渠截流,至此三峽工程全線截流。

2003 年 5 月 5 日,三峽至華東電網的輸電線路開始運行,起訖點從湖北宜昌至江 蘇常州。

2003 年 6 月 1 日,三峽水電站開始下閘蓄水。

2003 年 6 月 10 日,水庫蓄水至壩前水位 135 米,具備發電條件。

2003 年 6 月 16 日,永久船閘開始通航。

2003 年 7 月 10 日,左岸 2 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第一台發電的機組,

同時是三峽水電站左岸電廠第一台發電的機組。

2003 年 10 月 15 日,右岸電廠 12 台機組開標。

(7)

2003 年 11 月 18 日,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其 募集資金用於收購三峽機組。

2003 年 11 月 22 日,左岸 1 號機組投產發電,至此首批機組全部投產,標誌著三 峽水電站二期工程的目標全部實現。

2003 年 12 月 2 日,三峽至南方電網的輸電線路開始運行,起訖點從湖北宜昌至 廣東惠州。

2003 年 12 月 29 日,三峽電源電站開工。

2005 年 1 月 18 日,三峽地下電站和電源電站被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勒令停工,在 補辦完各項環保手續後,於三個月後復工。

2006 年 5 月 20 日,三峽大壩主體工程全面竣工。

2006 年 6 月 6 日,三峽大壩右岸上游圍堰爆破工程在下午引爆,其爆破規模被稱 為「天下第一爆」。

2006 年 9 月 20 日,三峽工程開始 156 米水位蓄水。

2006 年 10 月 27 日,三峽水庫壩上水位達到 156 米高程。

2007 年 6 月 11 日,右岸 22 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第一台發電 的機組。標誌著三峽水電站三期工程開始發揮效益。

2008 年 10 月 29 日,右岸 15 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最後一台 發電的機組。至此,三峽水電站 26 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2009 年 8 月 29 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三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同意正 常蓄水(175 米水位)驗收通過。此為長江三峽三期樞紐工程最後一次驗收。

2009 年 9 月 15 日,利用秋汛漲水過程,2009 年 9 月 15 日零點實驗性蓄水啟動,

計劃首次蓄至 175 米最終水位。此後,工程防洪、發電、補水、航運等綜合效應 將全面發揮。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89%E5%B3%BD%E5%A4%A7%E5%A 3%A9

(8)

▋結論

土地資源、風景資源、文化資源等是不能夠彌補的。有觀點認為,三峽工程的經 濟效益很高,生態環境上付出點代價是必然的。但是,離開了生態環境,工程效 益從何談起?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是互相制約、聯系的。生態環境好,生態效益 好,經濟效益必然高,兩者不可分割。環境遭到破壞,生態效益不好,就算賺到 再多的錢,還得再花出去,最後還是人民受損失。對一個工程進行經濟評價,應 該是有入有出,只講發電收益多少,而不講生態、資源等損失要支出多少,這是 片面的,不科學的。三峽工程的三個目的:防洪、發電、航運,是和生態條件聯 系在一起的。 生態與生存密切相關,不講生態環境,一切都是暫時的。生態效益 和經濟效益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生態問題是一個宏觀問題,對生態環境和 資源進行系統的研究是一個複雜的、深遠的戰略性問題,也是論證三峽工程的一 個大前提。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溫度低、配方水量少、酵母量少(C)溫度高、配方水量少、酵母量少(D)溫度高、配方水量多、酵母

鐘乳石每年平均增長率為 0.13 毫米,落下的水滴到達地面後形成石筍。如果時間 足夠長,鐘乳石和石筍將融合在一起,成為什麼。(3-9

稻米可分為水稻和旱稻兩大類,不過大部分品種的稻米都 是生長在水田裏的。農民不但要在田裏播種、插秧,還要經常

本書編號簡 236 枚,無編號簡 18 枚,簡文字數約有 6300 字。至於竹簡的形制,則 大多數簡長約 27.5 釐米,少數完整簡長約 27.0 釐米。完整的簡約寬 0.5-0.6 釐米。簡文. 

現有白米 266 公斤,每個米袋最多可裝白米 12 公斤,如要裝好全部白

政府於 1984-85 年間,在寶珊地段 安裝了 73 條 ( 長達 90 米 ) 小口徑

大灣區的面積約 56,000 平方公里,2016 年區內的常住人口達 6,774 萬。儘管大灣區佔 全國土地面積不足 1%,區內人口數量不足全國總人口的 5%,但其本地生產總值4. ( GDP)卻十分高。表 1

輸入內容【充氣堤壩:在元朗排水繞道和錦田河新河道交匯處前約一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