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粵港澳大灣區學與教資源套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粵港澳大灣區學與教資源套"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地理科

粵港澳大灣區學與教資源套

粵港澳大灣區概況

香港教育大學編著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

2021 年 5 月

粵港澳大灣區

(2)

2

1. 粵港澳大灣區的基本概況

1.1 大灣區的地理範圍

「九市二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的核心區域,「九市」是指廣州、深 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和肇慶九個位置相鄰的珠江三角洲內地城 市,「二區」則為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圖1)。

圖 1:大灣區的「九區二市」

資料來源: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統計處 (2017)

大灣區地處「廣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經濟圈,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 對外窗口城市的深度融合區域,其地理範圍大致與「大珠江三角洲區域」重疊1

1.2 大灣區的城市面積與人口

2016 年,大灣區佔地面積約為 56,000 平方公里,總人口約 6,774 萬(圖 2),佔廣東 省總人口的 32%。在 2019 年,地區生產總值達 16,795 億美元,人均生產總值 23,371

1 珠江是中國南部最大的河流,由西江、北江和東江三大主要支流及其他支流所組成。這些支流的搬運 物被河水帶到河口(珠江口),並在河口處沉積下來,形成肥沃的三角洲,稱為珠江三角洲。在改革開 放後,廣東省政府把珠江三角洲的廣州、深圳、東莞、佛山、江門、中山、珠海,以及惠州和肇慶的市 區劃為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成為國家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其後更在此基礎上加入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 區,延伸出「大珠江三角洲區域」的概念。

(3)

3

美元,接近全球發達灣區經濟體的經濟規模。有關大灣區各個城市的土地面積、本地 生產總值及人口的詳情,可參閱圖3。

圖 2:2016 年大灣區各個城市的常駐人口

資料來源:廣東省統計局 (2017);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2017);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統計處 (2017)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廣州

深圳 東莞 佛山 香港 惠州 江門 肇慶 中山 珠海 澳門

2016年大灣區各個城市的常駐人口(萬人)

(4)

4

圖 3:2019 年大灣區各個城市的土地面積、本地生產總值及人口

資料來源: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2019)

2. 粵港澳大灣區的社會經濟概況

2.1 概述

大灣區地處珠江三角洲,是國家最重要的三大經濟帶2及城市群之一。改革開放以來,

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已取得一系列的成就,是國家經濟最具活力、對外貿易最頻繁、區 域創新能力最強、吸引外來人口最多、地區外向型經濟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其經濟 規模及人口龐大,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

2.2 經濟規模 2.2.1 經濟總量

大灣區的面積約 56,000 平方公里,2016 年區內的常住人口達 6,774 萬。儘管大灣區佔 全國土地面積不足 1%,區內人口數量不足全國總人口的 5%,但其本地生產總值

(GDP)卻十分高。表 1 顯示 2019 年大灣區各個城市的總人口及經濟發展狀況:

2 另外兩個經濟帶為(1)位於京津冀地區的環渤海經濟帶及(2)位於華東地區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帶。

(5)

5

表 1:2019 年大灣區各個城市的人口及經濟發展狀況

城市

2019 年人口及經濟數據

總人口

(萬) 本地生產總值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香港 752 28,657 億港元 38.2 萬港元

澳門 68 4,347 億澳門元 64.5 萬澳門元

廣州 1,531 23,629 億元人民幣 15.6 萬元人民幣

深圳 1,344 26,927 億元人民幣 20.4 萬元人民幣

東莞 846 9,483 億元人民幣 11.3 萬元人民幣

惠州 488 4177 億元人民幣 8.6 萬元人民幣

佛山 816 10,751 億元人民幣 13.4 萬元人民幣 江門 463 3,147 億元人民幣 6.8 萬元人民幣 中山 338 3,101 億元人民幣 9.3 萬元人民幣 珠海 202 3,436 億元人民幣 17.6 萬元人民幣 肇慶 419 2,249 億元人民幣 5.4 萬元人民幣 資料來源: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2019)、

綜觀 2019 年大灣區各個城市的人口及經濟發展狀況,人口數量最多的三大城市分別是 廣州(1531 萬人)、深圳(1344 萬人)及東莞 (846 萬人)。另一方面,本地生產總值最高的 三大城市是深圳、香港和廣州。而最高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的三大城市分別為澳門、香 港及深圳。

(6)

6 2.2.2 產業結構

從產業結構來看,粵港澳大灣區主要以第三產業(服務業)為主,其次為第二產業

(製造業),第一產業(農業)的產值則最低。然而,與已經完成由工業經濟走向服 務經濟和創新經濟過渡的世界三大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仍處於工業經濟階段。

2015 年,紐約、東京和三藩市三大灣區的第三產業比例分別為 89.4%,82.3%和 82.8%,

但粵港澳大灣區則僅為62.2%(圖 4)。

圖 4:2015 年世界各個灣區的第三產業比例

資料來源:高盛 (2019)

從各個城市的產業結構來看,在 2016 年,香港和澳門的第三產業(服務業)比例均超 過 90%;大灣區內地九個城市則低於 70%。其中,廣州的第三產業比例最高,達 69.4%,其次為深圳(60.1%)、東莞(53.2%)和珠海(49.5%),其餘五個城市的產 業結構則以第二產業為主(圖5)。

0 20 40 60 80 100

粵港澳大灣區62.2%

紐約灣區89.4%

東京灣區 82.3%

三藩市灣區82.8%

2015年世界各個灣區的第三產業比例

第三產業 比例

(7)

7 圖 5:2016 年大灣區各地的產業結構

資料來源:廣東省統計局 (2019);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2019);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統計處 (2019)

在第三產業(服務業)方面,香港和澳門所佔的比例最高,這些城市的第三產業主要 受惠於下列各項:(1)一直以來,香港是國家聯通世界的「超級聯繫人」,也是世界 主要的金融中心和全球物流中心,在金融及專業服務和人才交流方面有著區內其他城 市無法比擬的優勢;(2)廣州作為國際產業服務中心、全球物流樞紐中心、嶺南文化 中心及華南重工業中心,具有豐富科研資源、交通便利和完整產業鏈的優勢;(3)近 年,深圳在金融領域、新型產業、生態環境等方面均顯示超強的競爭力,在科技創新 的某些領域更已達至全球的領先水平。

在第二產業(製造業)方面,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下,大灣區製造業的技術 升級早已開始。自 2013 年起,東莞市政府積極鼓勵「以機器取代人力」,每年投入的 資金約 2 億元。自 2015 年起,超過 1,950 間的廣東省企業開始使用自動化操作設備,

總投入的資金高達 9,430 億元,平均人力使用下降 21%。自 2016 年起,大灣區鼓勵發 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新一代移動通信設備、新型平板顯示器和新能源等產業。截至

92.2 93.4 69.4

60.1 53.2 41.1 38.7

44.6 45.5

49.5 36.8

7.7 6.6 29.4

39.9 46.5 53.9

59.6 47.6

52.4 48.5 48

0.1 0 1.2 0 0.3 5.0

1.7 7.8

2.1 2.0 15.2

香港 澳門 廣州 深圳 東莞 惠州 佛山 江門 中山 珠海 肇慶

百分比(%)

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各地的產業結構

第三產業(服務業) 第二產業(製造業) 第一產業(農業)

(8)

8

2016 年底,戰略性新興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3的比重為 11.5%,顯示區內大部分城市正 從工業經濟向資訊產業和服務型經濟轉型。

3. 大灣區的產業分布

大灣區的產業結構均衡,高科技創新產業和電子資訊製造業發展蓬勃,區內擁有華為

(Huawei)、騰訊(Tencent)、大疆科技(DJI)等全球著名的科技公司;但對比世 界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結構仍需進一步完善。區內各個城市不應僅局限於 城市的聚集式發展,而應根據自身的特點,發揮所長和分工協作,這樣才能實現區內 的協調和穩定發展。

從大灣區的整體規劃來看,大灣區內的 11 個城市可劃分為東岸、西岸和北部三大區域,

各個區域均有其獨特的優勢(表2)。

表 2:大灣區各個區域的主要產業及未來產業佈局規劃

西岸 北部 東岸

澳門-珠海-中山-

江門城市群

廣州-佛山-肇慶 城市群

香港-深圳-東莞-惠州城 市群

主 要 產 業

技術密集型產業帶 生態環保型重化產業帶 知識密集型產業帶 裝備製造業

優化傳統農業

現代服務業 先進製造業

現代服務業 高科技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 未

來 產 業 佈 局 規 劃

澳門:博彩旅遊、金 融服務、建築地產、

出口加工

珠海:電子訊息、石 油化工、電器家電、

電力能源、精密機械 製造

廣州:石油化工、汽車 製造、電子產品製造 佛 山 : 機 械 設 備 、 傢 俱 、 燈 飾 、 家 電 、 陶 瓷、金屬加工

香 港 : 金 融 服 務 、 貿 易 物 流、先進服務業、旅遊業 深圳:金融服務、互聯網、

電子訊息、生物醫療、新能 源、新材料

3 規模以上工業:指主營業務收入即製造業的銷售產品、半成品、商品流通企業的銷售商品收入和旅遊 業的門票收入、客戶收入及餐飲收入等達 2,000 萬元人民幣及以上的工業企業單位。

(9)

9 中山:電子電器、五

金家電、燈飾光源、

裝 備 製 造 、 紡 織 服 裝、健康醫療

江門:石油化工、電 子訊息、包裝印刷、

食品飲料、交通及海 洋設備、現代農業

肇慶:金屬加工、電子 訊 息 、 汽 車 零 件 及 配 件、 食 品飲料 、 農業 、 生物製藥、林業化工

東 莞 : 電 子 訊 息 、 電 氣 機 械、紡織傢俱、造紙及紙製 品

惠 州 : 電 子 訊 息 、 石 化 產 業、汽車產業及現代服務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2019);招銀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2019);鉅派研究院 (2019)

3.1 東岸:港深惠莞大都市區

東岸—港深惠莞大都市圈,是以香港和深圳為中心城市,向外延伸至東莞和惠州。在 珠江東岸的香港、深圳、東莞和惠州,在人口及經濟規模都擁有很大的優勢,2016 年 該區的人口佔大灣區總人口的 47%、經濟規模則佔 55%(立法會報告,2017)。東岸 一區三市的發展規劃如下:

香港 基於 2030+全港發展策略,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三大中心地位

目標定位:2017 年 7 月,粵港澳三地政府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共同簽署《深化 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其目標包括: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國際金 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 中心功能;推動專業服務和創新及科技事業發展;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 服務中心。

概況:2016 年 10 月,香港發布《香港 2030+:跨越 2030 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

為全港的發展提供指引。《香港 2030+》的願景是令香港成為更宜居、具競爭力及 可持續發展的亞洲國際都會,明確了未來的空間框架,包括一個都會商業核心圈、

兩個策略增長區和三條主要發展軸。

發展規劃:在創新及科技方面,香港特區政府啟動了 5 億元的「科技專才培育計 劃」,訓練和匯聚科技人才;與深圳共同發展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 園」,並通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深港合作,打造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

(10)

10

深圳 以創新為引領,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

目標定位:作為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最早的提 出者,未來深圳將繼續加快在全球科技產業創新方面的建設,同時積極對標國際化 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推進深港澳在各個領域的密切合作,發展更具國際競爭力的 開放型經濟。

概況:在科技創新方面,2016 年深圳的研發經費支出佔深圳本地生產總值的 4.1%,

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與此同時,大量全球知名的高新技術企業如華為、中興、大 疆科技和騰訊等獨角獸企業也在深圳設立總部。在金融服務業方面,深圳設有證券 交易所,2015 年更成立前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港深金融創新的合作平台。2018 年1 月,深圳市委六屆九次全會提出,至 2035 年深圳將建設成具有影響力、可持續 發展的全球創新之都。

發展規劃: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等為載體,全面加強與香港在金融和專業服務、科 技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打造國際科技創新樞紐,推動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 區的建設,積極參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建設;加快深港邊界地區開發建設,加 快整合口岸資源,推進粵港澳優質生活圈建設,實現與大灣區城市 1 小時通達,共 建生態宜居灣區。

東莞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中心

目標定位: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等重大機遇,加快打造 大灣區先進製造業中心、加快向創新型城市建設。

概況:2017 年底,東莞市政府批復《東莞濱海新區建設工作方案》,明確指出以濱 海灣新區為先導區,加快融入大灣區建設。

發展規劃:以濱海灣新區為示範區,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水鄉新城建 設,加速平安金融科技城等專案建設,著力打造大灣區國際商務港。

(11)

11 惠州 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

目標定位: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注重民生建設。

概況:2016 年 11 月,惠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確立了「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的 發展目標,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力打 造生態名城、文化強市、惠民之州。

發展規劃:全力打造廣東省重要的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全球重要的高能環保電池生 產基地建設;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融入大灣區 1 小時都市圈;探索與香 港、深圳等地共建產業園區,強化科技創新合作。

3.2 西岸:珠澳中江大都市區

西岸包括澳門、珠海、中山和江門一區三市,該區的人口佔大灣區總人口的 15%,經 濟規模則佔12%。西岸一區三市的產業規劃和佈局如下:

澳門 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

目標定位:推進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 台,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 元可持續發展。

概況:2016 年,澳門制定了首個五年計劃《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 2020)》,進一步推進建設「一個中心、一個平台」(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 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目標願景,並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為澳門構建 美麗的發展新藍圖。

發展規劃:促進產業合作,支持粵澳金融機構跨境合作,支持澳門銀行業機構在粵 設立分支機構,發揮粵澳銀行仲介作用,協助澳門建設成「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 心」;推動重大產業平台建設,共同推動廣東自貿試驗區、中山翠亨新區合作、江 門大廣海灣建設,共同研究推進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範區的規劃編制和開發建 設。

珠海 實施創新驅動和開放引領戰略,提升經濟品質與城市品質

目標定位:實施創新驅動和開放引領兩大戰略,強化在大灣區中的交通樞紐功能,

發揮橫琴和西部生態新區的發展潛力。

(12)

12

概況:珠海在 2017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其後五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將改革開 放、創新驅動、交通優先、城市品質和社會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發展規劃:珠海會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主動連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抓緊港 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的機遇,推動珠港澳物流合作園建設,打造大橋經濟區;推動區 域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加強珠港澳三地機場合作,積極爭取珠海機場開通國際航線 和設立保稅物流中心;積極建設以生態、觀光、休閒為特色的農業生態旅遊產業,

並發展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

中山 努力發展實體經濟,以組團統籌營造大灣區精品宜居城市

目標定位:作為大灣區的幾何中心和未來交通樞紐核心之一,中山在大灣區的戰略 價值無可替代。隨著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深茂鐵路等重大區域性交通基礎設施 的規劃和建設,中山正以「深莞惠—珠中江」兩大經濟圈橋頭堡的姿態迅速崛起。

概況:以土地擴張和傳統專業鎮為主的城市發展模式;由於北連廣州,鄰近港澳,

是珠江口西岸重要的交通節點。

發展規劃: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依託中山—澳門遊艇自由行專案,加快遊艇產 業、高端服務業與港澳的合作;統籌考慮全市區域空間佈局、產業基礎等因素,實 施組團式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平台建設,深入推進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 設,積極參與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

江門 推進交通建設,打造珠西戰略的策源地,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成為珠 江西岸新的增長點

目標定位:積極融入大灣區,完善交通建設,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構建產業平 台,打造僑鄉文化品牌,努力成為珠江西岸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城市品質,建設 美麗江門。

概況:江門作為「珠西戰略」主導城市,應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2016 年,江 門市的政府報告和正在編制的《江門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提出,江門要 打造「一樞紐」,建設「兩中心(創新驅動和產業發展)」,構建「三通道」。

發展規劃:構建交通體系融入灣區,加強深中江通道對城市發展的帶動作用,構建

「北聯廣佛、中接深中、南接港澳」的黃金三通道,打造大灣區西翼樞紐門戶城

(13)

13

市;依託海灣經濟區融入大灣區,推動大廣海灣經濟區臨港物流區、銀湖灣濱海新 城、濱江新區、樞紐新城建設,加強與港澳的對接。

3.3 北部:廣佛肇大都市區

北部包括廣州、佛山和肇慶三個城市,該區的人口約佔大灣區總人口的38%、經濟規 模則佔33%。北部三市的佈局如下:

廣州 強化樞紐型網路城市功能,發揮大灣區核心增長極作用

目標定位:發揮大灣區核心增長極作用,著力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的現代產業新體系 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強化國際航運、航空和科技創新樞紐功能,為大灣區建設貢 獻力量。

概況:作為環灣「A」字形的頂點,廣州將積極參與大灣區年度計畫、全力建設跨 區域交通設施,並依託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建設粵港產業深度合作園等重 大產業合作平台,推動穗港澳全面深化合作,在灣區發展中發揮核心增長極的作 用。

發展規劃:建設價值創新園區,重點建設海珠互聯網價值創新園、增城新型顯示價 值創新園、天河軟體價值創新園等 10 個價值創新園區;打造科技創新平台,提出建 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加快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優化 提升一江兩岸三帶,推動黃金三角區融合發展。

佛山 打造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

目標定位:發揮製造業優勢、廣佛同城優勢和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積極參與大灣 區建設,對接穗港深中心城市,打造大灣區樞紐城市。

概況:佛山在製造業方面優勢突出,可以與大灣區各城市之間實現產業互補、互利 共贏。同時,其佔據珠三角「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未來將加快建設珠三角新幹 線機場,打造大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城市。2016 年,佛山政府工作會議中指出,

要將佛山打造成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宜居宜業的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參 與構建大灣區協同創新體系,打造大灣區樞紐城市。

(14)

14

發展規劃:整合佛山市的創新資源,重點打造禪南順(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

為融入大灣區協同創新體系奠定基礎;劃定產業保護區,政府已發布《佛山市產業 發展保護區劃定規劃(徵求意見稿)》;啟動城市治理行動計畫,計劃用三年時間 實現由城市升級向城市升值的大跨越,打造宜居宜業的創新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

肇慶 打造成為珠江西岸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擔當珠三角聯通大西南重要門戶 目標定位:大力實施「東融西聯」戰略,強化科技創新。全力打造珠江—西江經濟 帶和珠江西岸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擔當珠三角城市群聯通大西南重要門戶、珠三 角連接大西南重要交通樞紐,構建綠色生態城市。

概況:2016 年 12 月,肇慶市政府會議提出實行「東融西聯、產業強市、實幹興肇」

的發展戰略,將肇慶建設成為廣東面向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

發展規劃:實施「東融西聯」戰略:「東融」指推動廣佛肇同城發展,加快融入珠 三角交通快捷圈,構建廣佛肇半小時交通圈、區域協作圈、城市生活圈,協同共建 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西聯」指協同共建珠江—西江經濟帶和粵桂黔高 鐵經濟帶,同時擔當珠三角連接大西南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4. 總結

大灣區的地理條件優越,經濟腹地廣闊,經濟總量堪比世界三大灣區。即使大灣區各 地的產業結構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卻是大灣區最大的特點和最大的優勢。就創新科技 而言,大灣區可以憑藉健全的產業鏈,實現設計和製造於同區域完成,這意味著大灣 區同時具有競爭和成本優勢。香港和澳門(特別是香港)在貿易和金融方面具備領先 優勢;深圳則在科技和創新方面存在領先優勢。事實上,這種差距卻是潛力,灣區內 各個城市各具發展潛力,若能在大灣區的框架下彼此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便能化挑 戰為機遇,實現更好的發展。

(15)

15

圖目錄

圖 1:大灣區的「九區二市」... 2

圖 2:2016 年大灣區各個城市的常駐人口 ... 3

圖 3:2019 年大灣區各個城市的土地面積、本地生產總值及人口 ... 4

圖 4:2015 年世界各個灣區的第三產業比例 ... 6

圖 5:2016 年大灣區各地的產業結構 ... 7

表目錄

表 1:2019 年大灣區各個城市的人口及經濟發展狀況 ... 5 表 2:大灣區各個區域的主要產業及未來產業佈局規劃... 8-9

(16)

16

參考資料

中商產業研究院(2019)。中商產業研究院。擷取自網頁:

http://www.askci.com/reports/

招銀國際金融有限公司(2019)。招銀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擷取自網頁:

http://www.cmbi.com.hk/cmbisc/index.aspx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統計處(2019)。人口。擷取自網頁:

https://www.censtatd.gov.hk/home/index_tc.jsp 香港貿易發展局(2018)。珠三角經濟概況。擷取自網頁:

http://china-trade-

research.hktdc.com/businessnews/article/%E6%95%B8%E6%93%9A%E5%8F%8A

%E6%8C%87%E6%95%B8/%E7%8F%A0%E4%B8%89%E8%A7%92%E7%B6%9 3%E6%BF%9F%E6%A6%82%E6%B3%81/ff/tc/1/1X000000/1X06BW84.htm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2018)。粵港澳大灣區。擷取自網頁:

https://www.bayarea.gov.hk/tc/home/index.html 高盛(2019)。高盛研究。擷取自網頁:

https://www.goldmansachs.com/insights/series/goldman-sachs- research/index.html

畢馬威(2018)。大灣區規劃:驅動成功的關鍵。擷取自網頁:

https://home.kpmg/cn/zh/home/insights/2017/09/the-greater-bay-area- initiative.html

鉅派研究院(2019)。鉅派研究院。擷取自網頁:

http://www.jpinvestment.cn/index/jupaiinstitute.html

廣東省統計局(2019)。2018 年廣東人口發展狀況分析。擷取自網頁:

http://stats.gd.gov.cn/attachment/0/328/328650/2268233.pdf?ref=spec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2019)。人口統計。擷取自網頁:

https://www.dsec.gov.mo/Statistic.aspx?NodeGuid=7bb8808e-8fd3-4d6b- 904a-34fe4b30288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丹麥政府將於哥本哈根地區揭櫫一大型商業項目,其中包含於 Hvidovre 市之工業區 Avedøre Holme 外建立 9 個人工島嶼,其總 面積將達為 300 萬平方米,預計將產生 12,000

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大陸地區人民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者,除 法律另有規定外,非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滿

大陸地區人民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者,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非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滿十年,不 得登記為公職候選人、擔任公教或公營事業機關 (構)

中學地理科常用英漢辭彙 (二零二二).. 從閱讀中學習 - 粵港澳大灣區學與教資源套.

在工業發展初期,這種模式達到了雙方共贏的局面。一方面,外國公司利用珠三角大

截至 2017 年底,珠三角地區的總人口達 6,150.54 萬人,佔廣東省總人口的 55.07%。在 2017 年,珠三角的人口較去年增加 152.05 萬人(約 0.42%),較全省的常住人口增長

發達的交通網絡是大灣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截至 2017 年,大灣區內已建成或興建 中的鐵路共 20 條、高速公路共 38 條、主要機場共 6 個 2 、港口共 16 個、大型橋樑共 26 座,以及城市軌道交通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