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初等微分幾何講稿與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初等微分幾何講稿與我"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C45N22” — 2021/6/16 — 17:57 — page 9 — #1

數學傳播 45 卷 2 期, pp. 9-11

初等微分幾何講稿與我

一段引人入勝又興味十足的閱 讀經驗

葉宗樺

Wahrlich es ist nicht das Wissen, sondern das Lernen, nicht das Besitzen sondern das Erwerben, nicht das Da-Seyn, sondern das Hinkommen, was den gr¨ossten Genuss gew¨ahrt.

It is not knowledge, but the act of learning, not possession, but the act of getting there, which grants the greatest enjoyment.

Carl Friedrich Gauß, letter to Farkas Bolyai, 2 September 1808

緣起

因為在網路上討論起這本白話數學 — 《初等微分幾何講稿》 而認識了黃武雄老師, 後來還 被黃老師邀請參與了 《大域微分幾何》 三卷書封面的設計; 在這整個過程中我也發現作者想和 讀者們分享一個精彩的故事, 而這個故事的精華梗概就寫在 《初等微分幾何講稿》 以及 《大域 微分幾何》 三書當中。 從 《大域微分幾何》 三書的封面, 不難發現這三部曲的主角分別是 Bern- hard Riemann (1826∼1866), ´Elie Cartan (1869∼1951) 以及 Pierre-Simon Laplace (1749∼1827), 至於 《初等微分幾何講稿》 的故事主人翁, 我以為就是數學王子 Carl Friedrich Gauß (1777∼1855)。

稍微從歷史道來

微分幾何是經典數學的一個研究主題學門, 關於幾何思想的種子, 已經深埋在古希臘 Eu- clid 幾何學的土壤中, 到了 Newton 和 Leibniz 開創微積分的時代, 逐漸發芽; 其後經過 Eu- ler、 Monge 等大數學家研究曲線與曲面, 古典微分幾何就這麼開始枝繁葉茂; 至十九世紀, 由 微分幾何以及非歐幾何 (註 1) 的研究, 數學家們逐漸認識到幾何學在基礎上有更開闊與豐富的 內涵等待人們去做更深刻的思考; 這當中最關鍵的領悟與發現正是 Gauß 的 「絕妙定理」 (拉丁 語: Theorema Egregium); 至此微分幾何進入了嶄新的時代, 在 Gauß 的基礎上 Riemann

9

(2)

“C45N22” — 2021/6/16 — 17:57 — page 10 — #2

10 數學傳播 45 卷 2 期 民 110 年 6 月

指出一個值得追求的方向 (參 「論幾何學的基礎假設」, 原文 ¨Uber die Hypothesen, welche der Geometrie zu Grunde liegen, 1854) (註 2), 之後數學家們歸結出流形 (manifold) 的 面貌, 並且從對流形的研究中得到許多美妙的結果。

在這本 《初等微分幾何講稿》 (以下簡稱 《講稿》) 中, 作者就像一位與讀者對話的好朋友 一樣, 分享一個興味十足的好故事 (當然, 也需要讀者配合耐心與毅力學習其中種種巧妙); 在 經過了引人入勝的 「絕妙定理」 啟發之後, 聯繫曲面 (流形) 局部和整體性質的 Gauß-Bonnet 定理就是故事的高潮了 (這個吸引讀者回味再三的劇情還會在 《大域微分幾何》 中卷的 Gauß- Bonnet-Chern 定理再度出現, 而且更深入卻又簡潔美麗)。 從 《講稿》 的字裡行間不難體會作 者的主要企圖正是讓讀者對 Euler、 Lagrange、 Gauß、 Riemann、 Poincar´e · · · 等偉大心靈 的美妙想法, 用白話淺顯的方式小酌品嚐而逐步感受數學的醍醐味。

我的閱讀經驗

初入微分幾何這片天地, 我使用的書是 M. do Carmo 的 《Differential Geometry of Curves & Surfaces》 以及 B. O’Neill 的 《Elementary Differential Geometry》 (這兩本 書在台灣大專院校的數學系也算是通用風行的教科書); 前者使用經典的微積分和線性代數工 具, 雖然詳細但是讀下去我仍然感受不到為何 「絕妙定理」 會是古典微分幾何最重要的入門定 理 (我第一次老老實實一口氣把 do Carmo 從頭讀到該書第四章的 the intrinsic geometry of surfaces, 看完證明也自己做了一些習題, 雖然會做了還是不大理解為什麼 Gauß 發現這 個定理可以讚其妙哉); O’Neill 則剛好相反, 它在每一章節末有給出關鍵的精簡摘要, 我認真 地看了, 理智上知道 「妙處」 在何方, 仍然沒有像讀畢 Cantor 集合論 (舉例來說, 如果能用 bijection 的觀念來思考集合的元素個數有多少, 可以得出有理數集為可數但實數集為不可數 這樣的結論) 那種欣喜若狂的感受。

後來在台大數學的網站上發現這本 《講稿》 的推薦, 就從圖書館借來好好研讀, 看著看著 (大約反覆翻閱一個星期) 有了一個層次上跳躍的領悟 (見 《講稿》, p.73-74) (註3)— 設想自己 是那隻二維世界的 「假想螞蟻」, 突然馬上體會到這樣的螞蟻是感知不到曲面以外的空間! 因此 do Carmo 書中第三章以使用 Gauß 映射的方法來計算 Gauß 曲率對螞蟻而言是無能為力的;

「絕妙定理」 精妙處在於 Gauß 曲率完全可以僅從曲面上的度量 (實際上是曲面的各切平面上 的內積) 計算得出而不需要知道任何外在空間的資訊, 因此螞蟻的確能透過測量而知悉自己所 在的空間 (即那張曲面) 是否是彎曲及彎曲程度!! (第 73 頁的兩句話瞬間讓我有非常欣喜的反 映 — 「第一基本型式決定了曲面的內在構造, 第二基本型式決定了曲面的外在行為」), 那種感 受就像是讀懂 Cantor 的集合論巧妙證明一樣令人內心雀躍且體會數學的美妙 — 難怪 Gauß 為此定理命名如斯!

如此再將講稿細細品嚐, 發現它藉著一個又一個具啟發性的問題讓讀者去思考, 但又反覆

(3)

“C45N22” — 2021/6/16 — 17:57 — page 11 — #3

初等微分幾何講稿與我 11

在重點上指引初學者值得注意的方向 (例如, 在曲線篇第二章論題二給出 Schwarz lantern 來 探索曲面面積的定義); 對於古典微分幾何中的另一里程碑 Gauß-Bonnet 定理由淺入深地解 說, 先從曲面篇第六章再到第七章的 Poincar´e-Hopf 定理, 讀者漸漸地就能體會大域微分幾何 那種結合局部和整體拓樸性質的研究取向。 曲面篇第八章到第十章的內容對於邁入 《大域微分 幾何》 是合適的預覽和準備; 其中第十章的外微分是這方面很好的入門介紹, 從微積分中的基本 觀念出發再用線積分的例子說明微分型在座標變換下的不變性。

後記

《講稿》 在許多老朋友的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學習經驗回憶, 不少我認識的學長姐或師長、 朋 友們大學時初學微分幾何正是參考了這本可愛的小書, 如今能再次出版讓人非常喜悅; 這是關 於近代微分幾何中數學家們透過大膽地想像與創造以及不懈努力所留下的故事, 《講稿》 簡潔明 快的說理吸引讀者繼續深入探索這故事與幾何的奧秘; 也希望有更多新朋友因為這本書獲益匪 淺, 如同我所經歷過的美好經驗一樣。

Die bezaubernden Reize dieser erhabenen Wissenschaft enth¨ullen sich nur jenen, die den Mut haben, sie in ihrer Tiefe zu erforschen.

Carl Friedrich Gauß The enchanting charms of this sublime science reveal only to those who have the courage to go deeply into it.

Carl Friedrich Gauß

註 1: 可參考 Struik (《講稿》, p.229 參考資料的 [ST]) 一書中的 p.53-54, p.105-106 關 於 Monge 和 Gauß 在微分幾何發展中的歷史簡介; 非歐幾何則可以參考 Struik 同同一書的 p.150-153。 《講稿》 的 p.182 的 [例 2] 亦有介紹關於非歐平面的 Poincar´e model。

註 2: Riemann 的這篇劃時代的論文, 可參考 Spivak 的 vol.2 (《講稿》, p.229 參考資料的 [SP]) 之 p.151-162, Spivak 在該書隨後還有解說。

註 3: 可參 《大域微分幾何》 上卷的 p.17, 類似的生動解說再次出現。

—本文作者曾就讀於台大數學所, 現任職於傳統產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不 過他也確有提出一個統一出發點的具體想法, 就是利用學校數學研習組 (School Math- ematics Study Group:SMSG) 的公設系統。 這亦體現於他有份主導的 1999 年加州內容框架 (California

[r]

參考答案: 參見教科書 p.192:因為難度與複雜度高的材料較無明顯的規則,必須透過重複練習與不斷

Morse 則將此問題考慮到高維度上, 如何去 找封閉測地 線。 有關測地線的問題尚有 ,在二 維的封閉曲面上至少有 3 條不自交的封閉測 地 線, 這是很有名的問題, 直到最近才有詳細 的 證明。

數學算板包含了幾何畫板、 代數算板、 動作的龜行幾何 (turtle geometry)、 機率與統計 等部分。 原始構想中, 幾何畫板重點放在提供動態歐氏平面幾何的基本圖形構圖功能、 基本的幾 何 變換

Krantz [7, 8] 等人的工作。 本 講就是參考了上述的文獻, 尤其是 Minda 及 Schober 與 Krantz 的工作所寫成的。 這樣寫法 的優點不僅是化簡了

解析幾何 analysis (Fermat, Newton,

加工誤差定義:1.尺寸誤差 零件加工後的實際尺寸與理想尺寸之差 2.幾何形狀誤差 零件的幾何形狀誤差分為三種 (1)宏觀幾何形狀誤差. (2)微觀幾何形狀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