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國中女生關係攻擊者與非關係攻擊者的友誼品質有顯著差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二)國中女生關係攻擊者與非關係攻擊者的友誼品質有顯著差異"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主要目的在對本研究獲得結果作一整體性的歸納整理,全章共分為 三節。第一節為根據研究結果歸納出結論;第二節為本研究之限制與貢獻;

第三節為本研究之啟示,並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國中生關係攻擊者人數概況與性別差異

(一)國中一、二年級 760 名學生中(男生 393 位,女生 367 位),被歸類為關係 攻擊者的男生有 6 人,女生則有 40 人。平均一個級班約有二名女性關係 攻擊者;大約三至四個班級會出現一名男性關係攻擊者。

(二)國中學生在關係攻擊方面有性別上的差異,且女生為關係攻擊者之人數比 男生多。

二、國中女生關係攻擊者與非關係攻擊者,在意圖歸因與痛苦感、

友誼品質和自我概念的差異情形

(一)國中女生關係攻擊者與非關係攻擊者的意圖歸因與痛苦感有顯著差異。

其中,關係攻擊者在「關係性激怒情境的意圖歸因」較非關係攻擊者有較高 的敵意意圖歸因;且在「關係性激怒情境的生氣情緒」較非關係攻擊者有 較高的生氣情緒。

(二)國中女生關係攻擊者與非關係攻擊者的友誼品質有顯著差異。其中,關係 攻擊者在「對他人施以關係攻擊」「自己對朋友的親密互動」以及「排他性」

三個方面,均高於非關係攻擊者。

(2)

(三)國中女生關係攻擊者與非關係攻擊者的自我概念有顯著差異。其中,關係 攻擊者在「學業/工作自我概念」面向上,低於非關係攻擊者。

三、意圖歸因與痛苦感、友誼品質和自我概念對國中女生是否為關係 攻擊者之預測情形

國中女生的意圖歸因與痛苦感、友誼品質以及自我概念的表現,可以有效 預測其是否為關係攻擊者。其中,最重要的三個預測因子為友誼品質的「對他人 施以關係攻擊」、自我概念的「學業/工作自我概念」與「心理自我概念」。亦即,

倘若國中女生較常與好朋友一起對他人進行關係攻擊,對自己的學業/工作自我 概念較低,且自己的心理自我概念較高,比較可能是關係攻擊者。

四、訪談結果

訪談結果發現,國中女生關係攻擊者之間,在「友誼品質」「社交互動」與

「自我概念」三個向度存在共同的特質,顯示這些因素與關係攻擊行為之間是有 關連的。

(3)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貢獻

一、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限於人力、物力及時間考量,研究對象僅針對大台北地區國中學生,

故研究獲得結果可能無法推估至大台北地區之外的中學生。

(二)本研究因受限於時間因素,研究者僅能與關係攻擊者進行一次的訪談,由於 關係尚未建立良好,因此使得訪談資料內容的豐富性與完整性受到限制。

二、重要貢獻

(一)由於國內目前對於「關係攻擊」此一議題進行的相關研究僅有一篇(林淑菁,

民 94),是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尚未有以國中學生為對象之研究。

本研究以國中一、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一方面獲得的結果可協助瞭解 當前中學生關係攻擊行為之現況,另一方面也提供關係攻擊研究領域中台灣 國中學生的發現,與國外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比較。

(二)因為國內以「關係攻擊」為主題的研究並不多見,本研究翻譯修訂與關係 攻擊行為相關的「學生社交行為量表」、「意圖歸因與痛苦感問卷」以及

「友誼品質量表」,提供未來對此領域有興趣的研究者適合的研究工具。

(三)國外雖有許多對關係攻擊進行的相關研究,但在訪談部分,僅限於關係攻擊 的受害者,現今沒有以關係攻擊者為對象的訪談研究。本研究首度嘗試訪問 關係攻擊者,藉由訪談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擴展了我們對於關係攻擊者想法 的瞭解,可供未來研究者做為參考。

(四)國外已分別對於「意圖歸因與痛苦感」、「友誼品質」以及「自我概念」與

「關係攻擊」進行相關研究,但尚無將這些因素同時納入分析,用以預測研 究對象是否為關係攻擊者,因此本研究的結果亦提供同時涵括上述因素的

(4)

第三節 建議

一、研究結果在教育上的啟示

(一)校方應重視關係攻擊行為在校園的負面影響

從研究結果可以發現,關係攻擊的確存在於校園當中,平均每一個班級就 可能有二名左右的關係攻擊女生,她們會聯合班上其他同學,對於受害者進行 關係攻擊,排擠對方、在背後說對方的壞話……等等,使受害者遭遇心靈層面的 痛苦。研究者在與學校導師談話中得知,該班有一名女生,連續對四名女同學 進行關係攻擊,這些女學生因承受不住而陸續轉學。導師直到追蹤這些學生轉學 至他校的適應情形,發現轉學後一切適應正常後,才開始懷疑可能是班級內學生 的問題而非轉出學生的問題,進而明查暗訪找出班上的這位關係攻擊者。

在「友誼品質量表」的結果雖然顯示關係攻擊女生與非關係攻擊女生在

「對朋友施以關係攻擊」分量表的得分沒有差異,但不代表關係攻擊女生的攻擊 對象不包含自己的好朋友,很可能表示國內一般女生與朋友相處時多少都會使用 關係攻擊,而不僅限於關係攻擊者。此外,在訪談中研究者觀察到,關係攻擊者 有時也是關係攻擊的受害者,且她們的好朋友通常也是關係攻擊者。當友誼發生 衝突時,對方會以忽視、不理會的態度對待受訪者,受訪者在訪談中對此情形 表示很煩、很困擾,但不知如何處理,有時候過一陣子就會好了,但有時會越演 越烈,彼此都不理對方,冷戰的結果是友誼破裂、終止,必須另外再重新經營 一段友誼關係。

由上述現象及本研究結果可知,關係攻擊行為可能對於學生生活造成嚴重的 負面影響,而老師不見得能在第一時間發覺。學校教職員不應忽視關係攻擊的 發生,平日應對於關係攻擊行為有警覺性,發現學生與班上同學互動有狀況時,

不宜只當作小孩子鬧脾氣、無關緊要來處理,應在情況不嚴重時介入處理,若 等到攻擊行為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時才開始處理,問題會變得更為棘手。

(5)

(二)教師發展並實施友誼概念相關課程

從研究結果中發現,關係攻擊者在友誼品質中的「自己對朋友的親密互動」

和「排他性」高於非關係攻擊者。這顯示出關係攻擊者對於友誼的看法或信念 不同於一般學生,他們可能認為「好朋友」就是要一直在一起,不願意和他人

「分享」好朋友,也很難接受好朋友與他人過於親近。學校老師在課程設計或 導師進行班級經營時,可針對這點設計相關課程,讓學生討論友誼的概念,像是:

什麼樣叫做好朋友,好朋友與自己的人際互動有沒有界線,自己與好朋友的互動 保持什麼樣的距離是讓彼此最覺得舒服的。不見得急於改變學生的想法,而是 先製造機會讓學生聽見不同人的觀點,鬆動自己的看法,才有後續改變的可能。

此外,由於研究發現關係攻擊者「排他性」較高,教師在平時即可以觀察 與瞭解班上的小團體互動情形,進行預防或適時介入的動作,以降低關係攻擊 行為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三)教師協助學生練習並實踐人際溝通技巧

目前中學課程中的「綜合活動領域」課程規劃已包含人際溝通的技巧,然而 學生可能停留在「學會」某些人際溝通的知識或技能,但未能「表現」在真實 生活當中,而在校園生活中與同儕發生摩擦、衝突,產生生氣或難過等不愉快的 情緒時,學生還是找不到適當的管道宣洩情緒,只能繼續使用不當的方式去 因應,諸如逃避、退縮,甚至攻擊。這或許是由於課程活動中,學生有所體驗但 反思不夠或與生活連結性不足,而使部分學生無法實際運用在學校生活。教師應 持續利用機會讓學生練習,如何面對會激怒自己的情境,適切表達自己的情緒,

並找出解決之道。可以藉由班上同學發生衝突或是社會案例,與學生討論及分享 他們對於事件的看法、觀感,如何解讀情境中對方的行為,藉此讓學生聽到不同 的聲音與想法外,也學習到如何處理並進行實際演練,在一次次的練習當中,

(6)

(四)教師針對關係攻擊者可採用的輔導策略

對於關係攻擊者,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她們很惡劣、很壞或是很糟糕,居然 做得出這麼過份的行為,研究者在一開始也這麼覺得。然而,對此一議題進行 探索後,研究者認為關係攻擊者本身也是很值得關懷與協助的,在面對討厭的人 或是和好朋友發生不愉快時,或許因為他不曉得用什麼方式處理比較好,才會 持續使用不當的關係攻擊行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輔導時,宜先同理他想要解決 問題的勇氣,和關係攻擊者建立關係後,再討論他所做的事情背後的想法,不要 一味的批評、指責學生的不是,這樣可能更容易造成反效果,當學生和老師形成 對立、敵對的關係時,反而不利於進行輔導。

從研究結果的角度出發,研究者以為可以試著從二個方向著手:一是從認知 方面的敵意歸因偏誤,指出關係攻擊者在歸因上的盲點,協助學生尋找對同一 情境可能的解釋有哪些,讓攻擊者慢慢學習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件,不要每件事 情都往負面的角度去思考。二是利用焦點解決,抓住關係攻擊者想解決問題的 想法,與攻擊者討論他認為這樣的作法會有什麼結果、後來的結果是如何、有沒 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果沒有的話,那怎麼做會比較好……等等。因為有時關係 攻擊者的攻擊對象是好朋友,他可能看不慣好友的某些行為,但又不願意失去 這位好朋友,想用間接、委婉的方式拒絕他進入團體,試圖讓對方瞭解自己哪裡 做錯了,然而通常對方無法接受到攻擊者傳遞的訊息。若能讓關係攻擊者發現到 這樣的方式無法解決問題,才能停止採取關係攻擊行為,開始學習新的因應方式。

此外,研究者認為在班級中處理關係攻擊行為有二個重要的原則,一是不要 讓攻擊者覺得有人在打小報告,要讓他以為是老師自己發現的,當然老師也要 說明自己是如何歸納的,才能讓學生信服。二是老師不要過度的介入,若老師 直接介入,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為複雜,還可能會讓某一方學生覺得老師偏心。

最好是老師間接地教導學生如何處理,讓學生學習自己去面對這樣的事件,未來 若發生類似的情形,學生也學會用老師的方式去處理,不需要再依賴老師。

(7)

二、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針對研究對象

1.其他性別的關係攻擊者:

本研究僅先針對女性關係攻擊者進行研究,而目前尚無針對男性關係攻擊者 進行的研究。研究者認為現今男性成長的環境和女性仍有不同,社會的性別刻板 化雖然逐漸有鬆動的趨勢,但對於男、女生的角色還是存在一些限制,對男女生 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未來若能針對男性的關係攻擊者的意圖歸因、友誼品質與 自我概念進行研究,相信對此主題將能提供更豐富的發現,累積國內對關係攻擊 行為相關因素的瞭解。

2.兼具外顯攻擊與關係性攻擊者:

Grotpeter 與 Crick(1996)研究外顯攻擊與關係攻擊者的友誼品質,發現兩者 的友誼品質是有所不同的。而研究者在本研究「學生社交行為量表」結果發現,

760 名學生中,除了外顯攻擊者與關係攻擊者外,還有 27 名男生,12 名女生被 歸為兼具外顯攻擊與關係攻擊。這些學生具備什麼樣的特性,目前國內外尚無 研究對此進行探討,值得未來研究者進一步去釐清,究竟他們是同時擁有外顯 攻擊與關係攻擊者的特性,抑或他們又是另一群獨特的群體。

(二)針對研究內容

1.影響的路徑:

本研究以邏輯式多元迴歸同時探討變項與關係攻擊行為之間的關係,不宜 作為因果關係的推論。然則各變項間可能存在先後的影響關係,像是學童的自我

(8)

和青少年如何看待自己與他們如何編碼和解釋社會線索,以及在社交關係中產生 攻擊行為可能有所關連。Dodge 和其研究團隊(引自 Moretti et al., 2001)發現攻擊 兒童傾向利用他們之前的經驗和自我基模(self-schema)而非情境當中相關的 線索,來解釋社會情境是友善或是有敵意的。所以或許因為兒童或青少年擁有 特殊的自我概念狀況,影響其在社會訊息處理模式的訊息編碼與解釋,進而容易 產生攻擊行為。未來研究可以朝此一方向進行探討,瞭解這些因素之間存在何種 影響關係,以及這些因素是否會造成關係攻擊行為的發生。

2.仔細探究關係攻擊行為的攻擊對象與意義:

研究者在訪談中發現,關係攻擊者使用攻擊的對象,並不限於友誼群體 之中,也包含班級內的其他同學,而隨著攻擊對象的改變,其關係攻擊行為背後 的意義似乎也有所不同。受訪者在訪談中表示,有時好友做了一些事讓她不 高興,但她不想直接和對方明說,所以藉由忽視、排擠對方的行為,希望對方 從中找到蛛絲馬跡,發現自己哪裡做錯。研究者詢問不願意直接說明的原因,有 受訪者表示怕對方會生氣,怕說了之後會失去這個朋友。而攻擊其他同學的 原因,多半是覺得對方很討人厭、個性不好,所以會與朋友在私底下談論那些 討厭的人,或是取綽號取笑受害者,還有不願意和討厭的人同一組進行活動。

未來研究或許可已朝此一方向進行,仔細探究關係攻擊者的攻擊對象是否有可能 再細分為以好朋友為主、以其他同學為主、或是兩者兼具的情形。

3.釐清關係攻擊與外顯攻擊的發生是否存在先後順序:

研究者在訪談中發現,受訪者提到班級內的關係攻擊事件,除了排擠、忽視 受害者外,還合併出現用言語辱罵受害者、對方在課堂中發表意見時故意嗆聲、

在受害者面前將對方桌子踢翻、故意把班上門關起來不讓受害者進入……等外顯 攻擊行為。國外有研究指出,當關係攻擊發生之後,會導致外顯攻擊行為的發生

(9)

(Talbott, Celinska, Simpson, & Coe, 2002),未來研究可以試圖釐清關係攻擊與 外顯攻擊之間存在先後發生關係,或是單純同時發生的。

(三)針對研究工具

本研究徵得學者 Crick 同意,翻譯並修訂「友誼品質量表」,但此量表包含 高達十三個分量表,每一分量表內僅有三個題項,以 LISREL8.50 版進行分析,

在建構效度方面仍有改善空間。研究者雖於第二次預試時已針對題目敘述再做 修改,但效果還是有限,推估可能由於分量表內題項較少造成。然而礙於時間 考量,研究者未能根據分量表內涵進行增題工作,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就分量表 內涵進行題項的增加,挑選出更符合我國國情與學童友誼現狀的描述,使「友誼 品質量表」的建構效度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RB 編號 SE19403A-1 計畫主持人 陳周斌 計畫名稱 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創傷後成長的關係之追蹤研究 審查意見

兒院門口,A 一直是孤單的 一個人生活著,直到上小學 的時候認識 BC 這兩位好朋 友,ABC 之間的關係就像家 人一樣,之間一點秘密也沒

國小中高年級組:第一階段比賽將出 10 題國中等級單字,完成後將審查現場學生之分數,取 前 100 名繼續進入第二階段比賽,並列同分者得佔一個名額,若有與第 100

二年愛班有 7 位同學假日相約去爬山,秀秀帶了 113 個聖女小番茄分給大家品嚐,已知男生每 人分得 14 個,女生每人分得 17 個,剛好分完所有的小番茄,假設男生有

某班級做學生通車上學距離調查結果如下表,有 60%的男生、75%的女生通車上學的距離在一 公里內,且這些女生的人數比這些男生的人數多 6

在成年期,大多數人都想尋求穩定和 滿足的關係。為了得到愛、安全感和 一個伴侶,有些人會選擇結婚。生兒 育女令 一 些人更 懂 得愛護

指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婦女生育年齡的界限取決於婦女的生理 狀態,婦女通常在 14 或 15 歲月經來潮,50 歲左右絕經,所以 人口統計中一般以 15—49

指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婦女生育年齡的界限取決於婦女的生理 狀態,婦女通常在 14 或 15 歲月經來潮,50 歲左右絕經,所以 人口統計中一般以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