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普通高級中等學校必修科目「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程綱要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普通高級中等學校必修科目「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程綱要 "

Copied!
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語文領域(國語文)課程綱要草案

壹、基本理念

國語文學習包括語文能力的培育、文學素質的涵養、文化教育的薰陶,培養表情達意、

解決問題的能力,冀能陶冶性情、啟發心智,加強自主行動、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的核心素 養,奠定適性發展、終身學習的基礎。其重點如下:

一、理解本國語言文字,增進聽、說、讀、寫的能力。

二、經由閱讀、欣賞各類文本,激發創意,開拓生活視野,健全人我關係,培養優美情 操,關懷生命意義。

三、經由研讀各類經典,培養思辨反省能力,理解文明社會的基本價值,關懷當代環境,

尊重多元文化,開展國際視野。

貳、課程目標

一、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字形、字音與字義能有基本理解。

二、學習運用恰當的文字與語彙,抒發情感,表達意見。

三、能自行閱讀各類文本,提升理解、欣賞、評析的能力,加強審美與感知的素養。

四、加強現實生活的觀察力、感受力,以激發語文創作的興趣。

五、認識個人與社群的關係,體會文化傳承與生命意義的開展。

六、培養語文興趣,善用學習方法,厚植思辨根基,發展自學能力。

七、結合語文、科技與資訊,擴展學習空間,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八、運用語言文字分享經驗、溝通意見,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有效處理人生事務。

九、經由語文學習,體會群己關係,關切社會重大議題,培養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與能 力。

十、經由語文學習,關心本土與國際事務,體認多元文化價值,開拓國際視野。

參、時間分配

國語文課程於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為必修課程,第一學習階段(國民小學一、二年級),

每週應修習六節課;第二至第四學習階段(國民小學三至六年級及國民中學階段),每週五節 課;第五學習階段(高級中等學校階段)應修習之學分數為部定必修二十學分,另學生應從 八學分之加深加廣選修課程中,選修至少四學分之課程。第五學習階段之部定必修課程中,

需含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兩學分,該課程建議安排高一或高二教授,以每學期一學分、兩學期 連續排課為原則。

第五學習階段(高級中等學校階段)的加深加廣課程規劃如下,各選修課程之說明詳參 附錄一(頁 24)。

類別 名稱 學分 建議授課年段

選修一般科目 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 2 高一、高二 各類文學選讀 2 高一、高二

(2)

類別 名稱 學分 建議授課年段 專題閱讀與研究 2 高二、高三

國學常識 2 高二、高三 肆、核心素養

下表之「核心素養具體內涵」係依循總綱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結合國語文之理念與目 標後,在科目內的具體展現,科目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呼應表示例,詳參附錄二(頁 36)。

總綱 核心 素養 面向

總綱 核心 素養 項目

項目說明

國語文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 (U)

A

A1 身心素質

自我精進

具 備 身 心 健 全 發展的素質,擁 有 合 宜 的 人 性 觀與自我觀,同 時透過選擇、分 析與運用新知,

有 效 規 劃 生 涯 發展,探尋生命 意義,並不斷自 我精進,追求至 善。

國-E-A1

認識國語文的重 要性,培養國語 文的興趣,能運 用國語文認識自 我、表現自我,奠 定終身學習的基 礎。

國-J-A1

透過國語文的學 習,認識生涯及 生命的典範,建 立正向價值觀,

提高語文自學的 興趣。

國-U-A1

透過國語文的學 習,培養自我省 思能力,從中發 展應對人生問題 的行事法則,建 立積極自我調適 與不斷精進的完 善品格。

A2 系統思考

解決問題

具備問題理解、

思辨分析、推理 批 判 的 系 統 思 考 與 後 設 思 考 素養,並能行動 與反思,以有效 處 理 及 解 決 生 活、生命問題。

國-E-A2

透 過 國 語 文 學 習,掌握文本要 旨、發展學習及 解決問題策略、

初探邏輯思維,

並透過體驗與實 踐,處理日常生 活問題。

國-J-A2

透過欣賞各類文 本,培養思辨的 能力,並能反思 內容主題,應用 於日常生活中,

有效處理問題。

國-U-A2

透過統整文本的 意義和規律,培 養深度思辨及系 統思維的能力,

體會文化底蘊,

進而感知人生的 困境,積極面對 挑戰,以有效處 理及解決人生的 各種問題。

(3)

總綱 核心 素養 面向

總綱 核心 素養 項目

項目說明

國語文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 (U)

A3 規劃執行

創新應變

具 備 規 劃 及 執 行計畫的能力,

並 試 探 與 發 展 多元專業知能、

充實生活經驗,

發揮創新精神,

以 因 應 社 會 變 遷、增進個人的 彈性適應力。

國-E-A3

運用國語文充實 生活經驗,學習 有步驟的規劃活 動和解決問題,

並 探 索 多 元 知 能,培養創新精 神,以增進生活 適應力。

國-J-A3

運用國語文能力 吸收新知,並訂 定計畫、自主學 習,發揮創新精 神,增進個人的 應變能力。

國-U-A3

運用國語文培養 規畫、執行及檢 討計劃的能力,

廣納新知,參與 各類活動,充實 生活經驗,發展 多元知能,從中 培養創新思維與 因應社會變遷的 能力。

B

B1 符號運用

溝通表達

具 備 理 解 及 使 用語言、文字、

數理、肢體及藝 術 等 各 種 符 號 進行表達、溝通 及互動,並能了 解與同理他人,

應 用 在 日 常 生 活及工作上。

國-E-B1

理解與運用本國 語言、文字、肢體 等各種訊息,在 日常生活中學習 體 察 他 人 的 感 受,並給予適當 的回應,以達成 溝通及互動的目 標。

國-J-B1

運用本國語言、

文字表情達意,

增進閱讀理解,

進而提升欣賞及 評 析 文 本 的 能 力,並能傾聽他 人的需求、理解 他人的觀點,達 到良性的人我溝 通與互動。

國-U-B1

運用本國語言、

文字,表達自我 的經驗、理念與 情意,並學會從 他人的角度思考 問題,尋求共識,

具備與他人有效 溝通與協商的能 力。

B2 科技資訊

媒體素養

具備善用科技、

資 訊 與 各 類 媒 體之能力,培養 相 關 倫 理 及 媒 體識讀的素養,

俾 能 分 析 、 思 辨、批判人與科 技、資訊及媒體 之關係。

國-E-B2

理解網際網路和 資訊科技對學習 的重要性,藉以 擴展語文學習的 範疇,並培養審 慎使用各類資訊 的能力。

國-J-B2

運用科技、資訊 與各類媒體所提 供的素材,進行 檢索、統整、解釋 及省思,並轉化 成生活的能力與 素養。

國-U-B2

善用科技、資訊 與各類媒體所提 供的素材,進行 閱讀思考,整合 資訊,激發省思 及批判媒體倫理 與社會議題的能 力。

(4)

總綱 核心 素養 面向

總綱 核心 素養 項目

項目說明

國語文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 (U)

B3 藝術涵養

美感素養

具備藝術感知、

創 作 與 鑑 賞 能 力,體會藝術文 化之美,透過生 活美學的省思,

豐富美感體驗,

培 養 對 美 善 的 人事物,進行賞 析、建構與分享 的態度與能力。

國-E-B3

運用多重感官感 受文藝之美,體 驗生活中的美感 事物,並發展藝 文創作與欣賞的 基本素養。

國-J-B3

具備欣賞文學與 相 關 藝 術 的 能 力,並培養賞析、

創作的興趣,透 過對文本的反思 與分享,印證生 活經驗,提升審 美判斷力。

國-U-B3

理解文本內涵,

認識文學表現技 法,進行實際創 作,運用文學歷 史的知識背景,

鑑賞藝術文化之 美,並能與他人 分享自身的美感 體驗。

C

C1 道德實踐

公民意識

具 備 道 德 實 踐 的素養,從個人 小 我 到 社 會 公 民,循序漸進,

養 成 社 會 責 任 感及公民意識,

主 動 關 注 公 共 議 題 並 積 極 參 與社會活動,關 懷 自 然 生 態 與 人類永續發展,

而展現知善、樂 善 與 行 善 的 品 德。

國-E-C1

透 過 文 本 的 閱 讀,培養是非判 斷的能力,以了 解自己與所處社 會的關係,培養 同 理 心 與 責 任 感,關懷自然生 態與增進公民意 識。

國-J-C1

透過文本選讀,

培養道德觀、責 任感、同理心,並 能 觀 察 生 活 環 境,主動關懷社 會,增進對公共 議題的興趣。

國-U-C1

透過文本探究,

深入思考道德課 題,培養良好品 德;積極與他人 對話,尋求共識,

建立公民意識與 社會責任,主動 關心公共議題並 參與公共事務。

C2 人際關係

團隊合作

具 備 友 善 的 人 際 情 懷 及 與 他 人 建 立 良 好 的 互動關係,並發 展 與 人 溝 通 協 調、包容異己、

社 會 參 與 及 服 務 等 團 隊 合 作 的素養。

國-E-C2

與他人互動時,

能適切運用語文 能力表達個人想 法,理解與包容 不同意見,樂於 參與學校及社區 的活動,體會團 隊 合 作 的 重 要 性。

國-J-C2

在國語文學習情 境中,與他人合 作學習,增進理 解、溝通與包容 的能力,在生活 中建立友善的人 際關係。

國-U-C2

了解他人想法與 立場,學習溝通、

相處之道,認知 社會群體生活的 重要性,積極參 與、學習協調合 作的能力,發揮 群策群力的團隊 精神。

(5)

總綱 核心 素養 面向

總綱 核心 素養 項目

項目說明

國語文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 (U)

C3 多元文化

國際理解

具 備 自 我 文 化 認同的信念,並 尊 重 與 欣 賞 多 元文化,積極關 心 全 球 議 題 及 國際情勢,且能 順 應 時 代 脈 動 與社會需要,發 展國際理解、多 元 文 化 價 值 觀 與 世 界 和 平 的 胸懷。

國-E-C3

藉由閱讀不同類 型文本,培養理 解與關心本土及 國際事務的基本素 養,以認同自我文 化,並能包容、尊 重與欣賞多元文 化。

國-J-C3

閱讀各類議題的 文本,探索不同 文化的內涵,欣 賞並尊重各國文 化的差異性,了 解與關懷多元文 化 的 價 值 與 意 義。

國-U-C3

廣泛閱讀各類文 本,建立自我文 化認同的信念,

理解多元價值的 可貴,深入探討 各項社會議題,

關注國際情勢,

強化因應未來社 會發展所需的能 力。

(6)

伍、學習重點

「國語文科目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呼應表參考示例」詳參附錄二(頁 36)乃為使學習重 點與核心素養能夠相互呼應,且透過學習重點落實本科目核心素養,並引導跨領域/跨科目的 課程設計,增進課程發展的嚴謹度。

「議題融入國語文課程綱要示例說明」詳參附錄三(頁 40)乃為豐富本科目的學習,促進 核心素養的涵育,使各項議題可與領域/科目的學習重點適當結合。

一、學習表現

國語文領域之學習表現分為「聆聽」、「口語表達」、「標音符號與運用」、「識字與寫字」、

「閱讀」與「寫作」六項,標號如下表所列:

學習表現類別 代碼(流水號第一碼)

聆聽 1

口語表達 2

標音符號與運用 3

識字與寫字 4

閱讀 5

寫作 6

(一) 聆聽

階段 學習表現 呼應核心素養

第一 學習 階段

1-I-1 養成專心聆聽的習慣,尊重對方的發言。

1-I-2 能學習聆聽不同的媒材,說出聆聽的內容。

1-I-3 能理解話語、詩歌、故事的訊息,有適切的表情跟肢體語言。

國-E-C2 國-E-C3 國-E-B1 第二

學習 階段

1-Ⅱ-1 聆聽時能讓對方充分表達意見。

1-Ⅱ-2 具備聆聽不同媒材的基本能力。

1-Ⅱ-3 聽懂適合程度的詩歌、戲劇,並說出聆聽內容的要點。

1-Ⅱ-4 根據話語情境,分辨內容是否切題,理解主要內容和情感,

並與對方互動。

國-E-C2 國-E-C3 國-E-B3 國-E-B1

第三 學習 階段

1-Ⅲ-1 能夠聆聽他人的發言,並簡要紀錄。

1-Ⅲ-2 根據演講、新聞話語情境及其情感,聽出不同語氣,理解對 方所傳達的情意,表現適切的回應。

1-Ⅲ-3 判斷聆聽內容的合理性,並分辨事實或意見。

1-Ⅲ-4 結合科技與資訊,提升聆聽的效能。

國-E-C2 國-E-B1 國-E-A2 國-E-B2 國-E-B3 第四

學習 階段

1-Ⅳ-1 能以同理心,聆聽各項發言,並加以記錄、歸納。

1-Ⅳ-2 依據不同情境,分辨聲情意涵及表達技巧,適切回應。

1-Ⅳ-3 分辨聆聽內容的邏輯性,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1-Ⅳ-4 靈活應用科技與資訊,增進聆聽能力,加強互動學習效果。

國-J-B1 國-J-B2 國-J-C3

第五 學習 階段

1-Ⅴ-1 面對不同的聆聽情境及文化差異,正確分析話語的訊息,並 給予適切的回應。

1-Ⅴ-2 聽懂各類文本聲情表達時所營構的時空氛圍與情感渲染。

1-Ⅴ-3 能辨別聆聽內容的核心論點、議論立場及目的,並加以包容 與尊重。

國-U-A3 國-U-B1 國-U-B2 國-U-B3 國-U-C2

(7)

1-Ⅴ-4 聆聽傳播應用文本並妥善運用,以促進良好的生活品質。

(二) 口語表達

階段 學習表現 呼應核心素養

第一 學習 階段

2-I-1 以正確發音流利的說出語意完整的話。

2-I-2 說出所聽聞的內容。

2-I-3 與他人交談時,能適當的提問、合宜的回答,並分享想法。

國-E-B1 國-E-C2

第二 學習 階段

2-Ⅱ-1 用清晰語音、適當語速和音量說話。

2-Ⅱ-2 運用適當詞語、正確語法表達想法。

2-Ⅱ-3 把握說話的重點與順序,對談時能做適當的回應。

2-Ⅱ-4 樂於參加討論,提供個人的觀點和意見。

2-Ⅱ-5 與他人溝通時能注重禮貌,並養成說話負責的態度。

國-E-A2 國-E-B1 國-E-C2

第三 學習 階段

2-Ⅲ-1 觀察生活情境的變化,培養個人感受和思維能力,積累說話 材料。

2-Ⅲ-2 從聽聞內容進行判斷和提問,並做合理的應對。

2-Ⅲ-3 靈活運用詞句和說話技巧,豐富表達內容。

2-Ⅲ-4 運用語調、表情和肢體等變化輔助口語表達。

2-Ⅲ-5 把握說話內容的主題、重要細節與結構邏輯。

2-Ⅲ-6 從聽聞內容進行判斷和提問,並做合理的應對。

2-Ⅲ-7 與他人溝通時能尊重不同意見。

2-Ⅲ-8 結合科技與資訊,提升表達的效能。

2-Ⅲ-9 與他人溝通時能尊重不同意見。

國-E-A2 國-E-B1 國-E-B2 國-E-C2

第四 學習 階段

2-Ⅳ-1 掌握生活情境,適切表情達意,分享自身經驗。

2-Ⅳ-2 有效把握聽聞內容的邏輯,做出提問或回饋。

2-Ⅳ-3 依理解的內容,明確表達意見,進行有條理的論辯,並注重 言談禮貌。

2-Ⅳ-4 靈活運用科技與資訊,豐富表達內容。

2-Ⅳ-5 能視不同情境,進行小組討論、口頭報告、發表評論、演說及 論辯。

國-J-A2 國-J-B1 國-J-B2 國-J-C1 國-J-C2

第五 學習 階段

2-Ⅴ-1 以邏輯性語言精確說出各類文本的文體特質、表現形式與題 材內容。

2-Ⅴ-2 討論過程中,能適切陳述自身立場,歸納他人論點並給予回 應,達成友善且平等的溝通。

2-Ⅴ-3 運用各類表演藝術的形式,進行文本的再詮釋。

2-Ⅴ-4 鑑別文本中立場相異的評述,說出個人見解,表達其中觀點 相異之美。

2-Ⅴ-5 樂於參加討論,分享自身生命經驗及對文本藝術美感價值的 共鳴。

2-Ⅴ-6 運用各類表演藝術的形式,進行文本的再詮釋。

2-Ⅴ-7 關懷生活環境的變化,同理他人處境,尊重不同社群文化,做 出得體的應對。

國-U-B1 國-U-C1 國-U-C2

(三) 標音符號與運用

階段 學習表現 呼應核心素養

第一 學習

3-I-1 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3-I-2 運用注音符號輔助識字,也能利用國字鞏固注音符號的學習。

國-E-A1 國-E-B1

(8)

階段 3-I-3 運用注音符號表達想法,記錄訊息。

3-I-4 利用注音讀物,學習閱讀,享受閱讀樂趣。

第二 學習 階段

3-Ⅱ-1 運用注音符號,理解生字新詞,提升閱讀效能。

3-Ⅱ-2 運用注音符號,檢索資訊,吸收新知。

國-E-A1 國-E-A3 國-E-B1

(四) 識字與寫字

階段 學習表現 呼應核心素養

第一 學習 階段

4-I-1 認識常用國字至少 1,000 字,使用 700 字。

4-I-2 利用部件、部首或簡單造字原理,輔助識字。

4-I-3 學習查字典的方法。

4-I-4 養成良好的書寫姿勢,並保持整潔的書寫習慣。

4-I-5 認識基本筆畫、筆順,掌握運筆原則,寫出正確及工整的國字。

4-I-6 能因應需求,感受寫字的溝通功能與樂趣。

國-E-B1

第二 學習 階段

4-Ⅱ-1 認識常用國字至少 1,800 字,使用 1,200 字。

4-Ⅱ-2 利用共同部件,擴充識字量。

4-Ⅱ-3 會利用書面或數位方式查字辭典,並能利用字辭典,分辨字詞 義。

4-Ⅱ-4 能分辨形近、音近字詞,並正確使用。

4-Ⅱ-5 利用字義推論詞義。

4-Ⅱ-6 掌握偏旁變化和間架結構要領書寫美觀的硬筆字。

4-Ⅱ-7 掌握楷書筆畫的書寫方法。

4-Ⅱ-8 知道古今書法名家的故事。

國-E-B1

第三 學習 階段

4-Ⅲ-1 認識常用國字至少 2,700 字,使用 2,200 字。

4-Ⅲ-2 認識文字的字形結構,運用字的部件了解文字的字音與字義。

4-Ⅲ-3 運用字辭典、成語辭典等,擴充詞彙,分辨詞義。

4-Ⅲ-4 精熟偏旁變化和間架結構要領書寫美觀的硬筆字。

4-Ⅲ-5 掌握楷書形體結構的書寫方法。

國-E-B1

第四 學習 階段

4-Ⅳ-1 認識國字至少 4,000 字,使用 3,500 字。

4-Ⅳ-2 認識造字的原則,輔助識字,了解文字的形、音、義。

4-Ⅳ-3 能運用字典或辭典了解一字多音及一字多義的現象。

4-Ⅳ-4 透過碑帖認識各種書體。

4-Ⅳ-5 欣賞名家碑帖。

4-Ⅳ-6 欣賞書法的行款和布局、行氣及風格。

國-J-A1 國-J-B3

第五 學習 階段

4-Ⅴ-1 認識六書的原則,了解字形、字音、字義的關係。 國-U-B1

(五) 閱讀

階段 學習表現 呼應核心素養

第一 學習 階段

5-I-1 以適切的速率正確地朗讀文本。

5-I-2 認識常用標點符號。

5-I-3 讀懂與學習階段相符的文本。

5-I-4 瞭解文本中的重要訊息與觀點。

5-I-5 認識簡易的記敘文本、詩歌的特徵。

國-E-A1 國-E-A2 國-E-B1 國-E-C2

(9)

階段 學習表現 呼應核心素養 5-I-6 利用圖像、故事結構等策略,協助文本的理解與內容重述。

5-I-7 運用簡單的預測、推論等策略,找出句子和段落明示的因果關 係,理解文本內容。

5-I-8 能認識圖書館(室)的功能。

5-I-9 能喜愛閱讀,並樂於與他人分享閱讀心得。

第二 學習 階段

5-Ⅱ-1 以適切的速率朗讀文本,表現抑揚頓挫與情感。

5-Ⅱ-2 理解各種標點符號的用法。

5-Ⅱ-3 掌握句子和段落的意義與主要概念。

5-Ⅱ-4 認識記敘、說明及應用文本的特徵。

5-Ⅱ-5 運用適合學習階段的摘要策略,擷取大意。

5-Ⅱ-6 就文本的觀點,找出支持的理由。

5-Ⅱ-7 能運用預測、推論、提問等策略,增進對文本的理解。

5-Ⅱ-8 覺察自己的閱讀理解情況,適時調整策略。

5-Ⅱ-9 能透過大量閱讀,體會閱讀的樂趣。

5-Ⅱ-10 能閱讀多元文本,以認識重大議題。

5-Ⅱ-11 能主動參與班級、學校或社區的閱讀社群活動。

國-E-A1 國-E-A2 國-E-B1 國-E-C1

第三 學習 階段

5-Ⅲ-1 流暢朗讀各類文本,並表現抑揚頓挫的變化。

5-Ⅲ-2 理解句子、段落的內容,並整合成主要概念。

5-Ⅲ-3 區分文本中的客觀事實與主觀判斷之間的差別。

5-Ⅲ-4 認識議論文本的特徵。

5-Ⅲ-5 熟習適合學習階段的摘要策略,擷取大意。

5-Ⅲ-6 連結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評述文本的內容。

5-Ⅲ-7 運用自我提問、推論等策略,推論文本隱含的因果訊息或觀 點。

5-Ⅲ-8 因應不同的目的,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

5-Ⅲ-9 能結合自己的特長與興趣,主動尋找閱讀材料。

5-Ⅲ-10 閱讀多元文本,辨識文本中重大議題的訊息或觀點。

5-Ⅲ-11 能運用圖書館(室)、科技與網路,進行資料蒐集、解讀與判 斷,提升多元文本的閱讀和應用能力。

國-E-A1 國-E-A3 國-E-B2 國-E-C3

第四 學習 階段

5-Ⅳ-1 比較不同標點符號的表達效果,流暢朗讀各類文本,並表現情 感的起伏變化。

5-Ⅳ-2 理解各類文本的句子、段落與主要概念,指出寫作的目的與觀 點。

5-Ⅳ-3 理解各類文本內容、形式和寫作特色。

5-Ⅳ-4 應用閱讀策略,整合跨領域的知識,增進學習效能,轉化為 日常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5-Ⅳ-5 閱讀多元文本,理解重大議題內涵及其與個人生活、社會結 構的關聯性。

5-Ⅳ-6 能運用圖書館(室)、科技工具,蒐集資訊、組織材料,擴充閱 讀視野。

國-J-A2 國-J-B2 國-J-B3

第五 學習

5-Ⅴ-1 辨析文本的寫作主旨、風格、結構及寫作手法。

5-Ⅴ-2 歸納文本中不同論點,形成個人的觀點,發展系統性思考以建

國-U-A1 國-U-A2

(10)

階段 學習表現 呼應核心素養 階段 立論述體系。

5-Ⅴ-3 閱讀多元文本,探討文本如何反應文化與社會現象中的重大議 題,以拓展閱讀視野與生命意境。

5-Ⅴ-4 廣泛運用工具書及資訊網絡蒐集、分析資料,提高綜合學習和 應用能力。

5-Ⅴ-5 主動思考與探索文本的意涵,建立終身學習能力。

5-Ⅴ-6 在閱讀過程中建立多元價值認同,思考生活品質、人類發展及 環境永續經營的意義與關係。

國-U-B3 國-U-B2 國-U-C3

(六) 寫作

階段 學習表現 呼應核心素養

第一 學習 階段

6-I-1 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標點符號。

6-I-2 透過閱讀及觀察,積累寫作材料。

6-I-3 寫出語意完整的句子、主題明確的段落。

6-I-4 使用仿寫、接寫等技巧寫作。

6-I-5 修改文句的錯誤。

6-I-6 培養寫作的興趣。

國-E-A1 國-E-A2 國-E-A3 國-E-B1 國-E-B3 國-E-C2 國-E-C3

第二 學習 階段

6-Ⅱ-1 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各種標點符號。

6-Ⅱ-2 透過閱讀及生活經歷,培養感受力、想像力等寫作基本能力。

6-Ⅱ-3 學習審題、立意、選材、組織等寫作步驟。

6-Ⅱ-4 書寫記敘、應用、說明事物的作品。

6-Ⅱ-5 仿寫童詩。

6-Ⅱ-6 運用改寫、縮寫、擴寫等技巧寫作。

6-Ⅱ-7 找出作品的錯誤,並加以修改。

6-Ⅱ-8 養成寫作習慣。

國-E-A1 國-E-A2 國-E-A3 國-E-B1 國-E-B3 國-E-C1 國-E-C2 國-E-C3

第三 學習 階段

6-Ⅲ-1 根據表達需要,使用適切的標點符號。

6-Ⅲ-2 透過閱讀及生活經歷,培養思考力、聯想力等寫作基本能力。

6-Ⅲ-3 掌握寫作步驟,寫出表達清楚、段落分明、符合主題的作 品。

6-Ⅲ-4 創作童詩及故事。

6-Ⅲ-5 書寫說明事理、議論的作品。

6-Ⅲ-6 練習各種寫作技巧。

6-Ⅲ-7 修改、潤飾作品內容。

6-Ⅲ-8 建立適切的寫作態度。

國-E-A1 國-E-A2 國-E-A3 國-E-B1 國-E-B2 國-E-B3 國-E-C2 國-E-C3

第四 學習 階段

6-Ⅳ-1 善用標點符號,增進情感表達及說服力。

6-Ⅳ-2 依據審題、立意、取材、組織、遣詞造句、修改潤飾,寫出結 構完整、主旨明確、文辭優美的文章。

6-Ⅳ-3 靈活運用仿寫、改寫等技巧,增進寫作能力 6-Ⅳ-4 依據需求書寫各類文本。

6-Ⅳ-5 主動創作、自訂題目、闡述見解,並發表自己的作品。

6-Ⅳ-6 運用資訊科技編輯作品,發表個人見解、分享寫作樂趣。

國-J-A3 國-J-B1 國-J-B2

第五 學習

6-Ⅴ-1 深化寫作能力,根據生活的需求撰寫各類文本。

6-Ⅴ-2 廣泛嘗試各種文體,發表感懷或見解。

國-U-B1 國-U-B2

(11)

階段 6-Ⅴ-3 熟練審題、立意、選材、組織等寫作步驟,寫出具說服力及感 染力的文章。

6-Ⅴ-4 掌握各種文學表現手法,適切地敘寫,關懷當代議題,抒發個 人情感,說明知識或議論事理。

6-Ⅴ-5 運用各種寫作技巧,反覆推敲、修改以深化作品的內涵層次,

提升藝術價值。

6-Ⅴ-6 觀摩跨文本、跨文類、跨文化作品,學習多元類型的創作。

國-U-B3 國-U-C1 國-U-C3

(12)

二、學習內容

學習內容分「文字篇章」、「文本表述」、「文化內涵」三大類別。「文字篇章」體現語言文 字的結構特性,分為「標音符號」、「字詞」、「句段」及「篇章」四項。「文本表述」之「文 本」是指語言文字及其他符號,遵循語義規則所組成的句子、段落或篇章,依其體用可分為

「記敘文本」、「抒情文本」、「說明文本」、「議論文本」及「應用文本」五項。「文化內涵」則 凸顯文本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分為「物質文化」、「社群文化」及「精神文化」三項,標號如 下表所列:

主類別 主類別代碼 次項目 次項目代碼(流水號第一碼)

文字篇章 A

標音符號 Aa

字詞 Ab

句段 Ac

篇章 Ad

文本表述 B

記敘文本 Ba

抒情文本 Bb

說明文本 Bc

議論文本 Bd

應用文本 Be

文化內涵 C

物質文化 Ca

社群文化 Cb

精神文化 Cc

(ㄧ)文字篇章

「文字篇章」類包含「標音符號」、「字詞」、「句段」及「篇章」四項茲分述如下:

1.標音符號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第一階段

Aa-I-1 聲符、韻符、介符的正確發音和寫法。

Aa-I-2 聲調及其正確的標注方式。

Aa-1-3 二拼音和三拼音的拼讀和書寫。

Aa-1-4 結合韻的拼讀和書寫。

Aa-1-5 標注注音符號的各類文本。

第二階段 Aa-Ⅱ-1 標注注音符號的各類文本。

2.字詞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第一階段

Ab-I-1 1,000 個常用字的字形、字音和字義。

Ab-I-2 700 個常用字的使用。

Ab-I-3 常用字筆畫及部件的空間結構。

Ab-I-4 常用字部首的表義(分類)功能。

Ab-I-5 1,500 個常用語詞的認念。

Ab-I-6 1,000 個常用語詞的使用。

第二階段 Ab-Ⅱ-1 1,800 個常用字的字形、字音和字義。

Ab-Ⅱ-2 1,200 個常用字的使用。

(13)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Ab-Ⅱ-3 常用字部首及部件的表音及表義功能。

Ab-Ⅱ-4 多音字及多義字。

Ab-Ⅱ-5 3,000 個常用語詞的認念。

Ab-Ⅱ-6 2,000 個常用語詞的使用。

Ab-Ⅱ-7 國字組成詞彙的構詞規則。

Ab-Ⅱ-8 詞類的分辨。

Ab-Ⅱ-9 量詞的運用。

Ab-Ⅱ-10 字辭典的運用。

Ab-Ⅱ-11 筆墨紙硯的使用方法。

Ab-Ⅱ-12 楷書基本筆畫運筆方法。

Ab-Ⅱ-13 書法名家故事。

第三階段

Ab-Ⅲ-1 2,700 個常用字的字形、字音和字義。

Ab-Ⅲ-2 2,200 個常用字的使用。

Ab-Ⅲ-3 多音字及多義字。

Ab-Ⅲ-4 4,500 個常用語詞的認念。

Ab-Ⅲ-5 3,700 個常用語詞的使用。

Ab-Ⅲ-6 數位辭典的運用。

Ab-Ⅲ-7 詞類的分辨。

Ab-Ⅲ-8 楷書形體結構要領。

第四階段

Ab-Ⅳ-1 4,000 個常用字的字形、字音和字義。

Ab-Ⅳ-2 3,500 個常用字的使用。

Ab-Ⅳ-3 基本的造字原則。

Ab-Ⅳ-4 6,500 個常用語詞的認念。

Ab-Ⅳ-5 5,000 個常用語詞的使用。

Ab-Ⅳ-6 常用文言文的詞義及語詞結構。

Ab-Ⅳ-7 常用文言文的字詞、虛字、古今義變。

Ab-Ⅳ-8 名家碑帖的認識與欣賞。

Ab-Ⅳ-9 各體書法作品的認識與欣賞。

第五階段

Ab-Ⅴ-1 六書基本的造字原則。

Ab-Ⅴ-2 文言文的詞義及語詞結構。

Ab-Ⅴ-3 文言文的字詞、虛字、古今義變。

3.句段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第一階段

Ac-I-1 常用標點符號。

Ac-I-2 簡單的基本句型。

Ac-I-3 基本文句的語氣與意義。

第二階段

Ac-Ⅱ-1 各種標點符號的用法。

Ac-Ⅱ-2 各種基本句型。

Ac-Ⅱ-3 基礎複句的意義。

Ac-Ⅱ-4 各類文句的語氣與意義。

第三階段

Ac-Ⅲ-1 標點符號在文本中的作用。

Ac-Ⅲ-2 各種複句的意義。

Ac-Ⅲ-3 基礎句型結構。

(14)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Ac-Ⅲ-4 各類文句表達的情感與意義。

第四階段

Ac-Ⅳ-1 標點符號在文本中的不同效果。

Ac-Ⅳ-2 敘事、有無、判斷、表態等句型。

Ac-Ⅳ-3 文句表達的邏輯與意義。

第五階段 Ac-Ⅴ-1 文句的深層意涵與象徵意義。

4.篇章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第一階段

Ad-I-1 自然段。

Ad-I-2 篇章的大意。

Ad-I-3 故事、童詩。

第二階段

Ad-Ⅱ-1 意義段。

Ad-Ⅱ-2 篇章的大意、主旨與簡單結構。

Ad-Ⅱ-3 故事、童詩、現代散文。

第三階段

Ad-Ⅲ-1 意義段與篇章結構。

Ad-Ⅲ-2 篇章的大意、主旨、結構與寓意。

Ad-Ⅲ-3 故事、童詩、現代散文、少年小說及兒童劇。

Ad-Ⅲ-4 古典詩詞。

第四階段

Ad-Ⅳ-1 篇章的主旨、結構、寓意與分析。

Ad-Ⅳ-2 新詩、現代散文、現代小說、劇本。

Ad-Ⅳ-3 韻文:如古體詩、樂府詩、近體詩、詞、曲等。

Ad-Ⅳ-4 非韻文:如古文、古典小說、語錄體、寓言等。

第五階段

Ad-Ⅴ-1 篇章的主旨、結構、寓意與評述。

Ad-Ⅴ-2 新詩、現代散文、現代小說、劇本。

Ad-Ⅴ-3 韻文:如辭賦、古體詩、樂府詩、近體詩、詞、散曲、戲曲 等。

Ad-Ⅴ-4 非韻文:如古文、古典小說、語錄體、寓言等。

(二)文本表述

「文本表述」依其體用可分為「記敘文本」、「抒情文本」、「說明文本」、「議論文本」及

「應用文本」五項。第一學習階段以記敘文本及抒情文本為主,輔以應用文本的學習;第二 學習階段起加入說明文本;第三學習階段起則加入議論文本的學習。各類文本之界義如下:

 記敘文本:以人、事、時、地、物為敘寫對象的文本。

 抒情文本:由主體出發,抒發對人、事、物、景之情感的文本。

 說明文本:以邏輯、客觀、理性的方式,說明事理或事物的文本。

 議論文本:以論點、論據、論證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看法的文本。

 應用文本:因應日常生活、人際往來與學習的需要,靈活運用各種表述方式而產生的 實用性文本。

1.記敘文本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第一階段 Ba-I-1 順敘法。

第二階段 Ba-Ⅱ-1 文本中背景等結構。

(15)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Ba-Ⅱ-2 順敘與倒敘法。

第三階段 Ba-Ⅲ-1 順敘與倒敘法。

第四階段

Ba-Ⅳ-1 順敘、倒敘、插敘與補敘法。

Ba-Ⅳ-2 各種描寫的作用及呈現的效果。

第五階段

Ba-Ⅴ-1 順敘、倒敘、插敘與補敘法。

Ba-Ⅴ-2 人、事、時、地、物的細部描寫。

Ba-Ⅴ-3 寫作手法與文學美感的呈現。

*標圈號(◎)之流水號:表示跨學習階段的學習表現或學習內容,標記於低的學習階段。

2.抒情文本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第一階段

Bb-I-1 自我情感的表達。

Bb-I-2 人際交流的情感。

Bb-I-3 對物或自然的感受。

Bb-I-4 直接抒情。

第二階段

Bb-Ⅱ-1 自我情感的表達。

Bb-Ⅱ-2 人際交流的情感。

Bb-Ⅱ-3 對物或自然的情懷。

Bb-Ⅱ-4 直接抒情。

Bb-Ⅱ-5 藉由敘述事件與描寫景物間接抒情。

第三階段

Bb-Ⅲ-1 自我情感的表達。

Bb-Ⅲ-2 人際交流的情感。

Bb-Ⅲ-3 對物或自然的感悟。

Bb-Ⅲ-4 直接抒情。

Bb-Ⅲ-5 藉由敘述事件與描寫景物間接抒情。

第四階段

Bb-Ⅳ-1 自我及人際交流的感受。

Bb-Ⅳ-2 對社會群體與家國民族情感的體會。

Bb-Ⅳ-3 對物或自然以及生命的感悟。

Bb-Ⅳ-4 直接抒情。

Bb-Ⅳ-5 藉由敘述事件與描寫景物間接抒情。

第五階段

Bb-Ⅴ-1 自我及人際交流的感受。

Bb-Ⅴ-2 對社會群體與家國民族情感的體會。

Bb-Ⅴ-3 對萬物之情、宇宙之愛的感悟。

Bb-Ⅴ-4 藉由敘述事件與描寫景物間接抒情。

*標圈號(◎)之流水號:表示跨學習階段的學習表現或學習內容,標記於低的學習階段。

3.說明文本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第二階段

Bc-Ⅱ-1 具邏輯、客觀、理性的說明,如科學知識、產品、環境等文 本。

Bc-Ⅱ-2 描述、列舉、因果等寫作手法。

Bc-Ⅱ-3 數據、圖表、圖片、工具列等輔助說明。

第三階段 Bc-Ⅲ-1 具邏輯、客觀、理性的說明,如科學知識、產品、環境等。

Bc-Ⅲ-2 描述、列舉、因果、問題解決、比較等寫作手法。

(16)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Bc-Ⅲ-3 數據、圖表、圖片、工具列等輔助說明。

Bd-Ⅳ-4 以事實、理論為論據,達到說服、建構、批判等目的。

第四階段

Bc-Ⅳ-1 具邏輯、客觀、理性的說明,如科學知識、產品、環境、制 度等說明。

Bc-Ⅳ-2 描述、列舉、因果、問題解決、比較、分類、定義等寫作手 法。

Bc-Ⅳ-3 數據、圖表、圖片、工具列等輔助說明。

Bd-Ⅳ-4 以事實、理論為論據,達到說服、建構、批判等目的。

第五階段

Bc-Ⅴ-1 具邏輯、客觀、理性、知識的說明,如人權公約、百科全書、

制度演變等。

Bc-Ⅴ-2 描述、列舉、因果、問題解決、比較、定義、引用、問答等 寫作手法。

Bc-Ⅴ-3 數據、圖表、圖片、工具列等輔助說明。

Bd-Ⅴ-4 以事實、理論為論據,達到說服、建構、批判等目的。

Bd-Ⅴ-5 論證方式以歸納、演繹、因果論證為主。

*標圈號(◎)之流水號:表示跨學習階段的學習表現或學習內容,標記於低的學習階段。

4.議論文本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第三階段

Bd-Ⅲ-1 以事實、理論為論據達到說服、建構、批判等目的。

Bd-Ⅲ-2 論證方式如舉例、正證、反證等。

第四階段 Bd-Ⅳ-1 以事實、理論為論據,達到說服、建構、批判等目的。

Bd-Ⅳ-2 論證方式如比較、比喻等。

第五階段 Bd-Ⅴ-1 以事實、理論為論據,達到說服、建構、批判等目的。

Bd-Ⅴ-2 論證方式如歸納、演繹、因果論證等。

*標圈號(◎)之流水號:表示跨學習階段的學習表現或學習內容,標記於低的學習階段。

5.應用文本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第一階段 Be-I-1 在生活應用方面,如自我介紹、日記的格式與寫作方法。

Be-I-2 在人際溝通方面,以書信、卡片等慣用語彙及書寫格式為主。

第二階段

Be-Ⅱ-1 在生活應用方面,以日記、海報的格式與寫作方法為主。

Be-Ⅱ-2 在人際溝通方面,以書信、卡片、便條、啟事等慣用語彙及 書寫格式為主。

Be-Ⅱ-3 在學習應用方面,以心得報告的寫作方法為主。

第三階段

Be-Ⅲ-1 在生活應用方面,以說明書、廣告、標語、告示、公約等格 式與寫作方法為主。

Be-Ⅲ-2 在人際溝通方面,以通知、電子郵件便條、等慣用語彙及書 寫格式為主。

Be-Ⅲ-3 在學習應用方面,以簡報、讀書報告、演講稿等格式與寫作 方法為主。

第四階段

Be-Ⅳ-1 在生活應用方面,以自傳、簡報、新聞稿等格式與寫作方法 為主。

Be-Ⅳ-2 在人際溝通方面,以書信便條對聯等之慣用語彙與書寫格式 為主。

(17)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Be-Ⅳ-3 在學習應用方面,以簡報、讀書報告、演講稿、劇本等格式 與寫作方法為主。

第五階段

Be-Ⅴ-1 在生活應用方面,以自傳、新聞稿、報導、評論、等格式與 寫作方法為主。

Be-Ⅴ-2 在人際溝通方面,以書信、便條、啟事、柬帖、對聯、題辭、

慶賀文、祭弔文等慣用語彙與書寫格式為主。

Be-Ⅴ-3 在學習應用方面,以簡報、讀書報告、演講稿、會議紀錄、

劇本、小論文、計劃書、申請書等格式與寫作方法為主。

(三)文化內涵

「文化內涵」類分為「物質文化」、「社群文化」、「精神文化」三項,界義如下:

 物質文化:各類文本中與生活有關的食、衣、住、行及科技等文化內涵。

 社群文化:各類文本中與社群有關的倫理、規範、制度等文化內涵。

 精神文化:各類文本中所蘊含的藝術、信仰、思想等文化內涵。

第一至第三學習階段之「文化」類學習內容融入文本教學中,不另敘述。第四至第五學習 階段敘述如下:

1.物質文化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第四階段

Ca-Ⅳ-1 各類文本中的飲食、服飾、建築形式、交通工具、名勝古蹟 及休閒娛樂等文化內涵。

Ca-Ⅳ-2 各類文本中表現科技文明演進、生存環境發展的文化內涵。

第五階段

Ca-Ⅴ-1 各類文本中的飲食、服飾、建築形式、交通工具、名勝古蹟 及休閒娛樂等文化內涵。

Ca-Ⅴ-2 各類文本中表現科技文明演進、生存環境發展的文化內涵。

Ca-Ⅴ-3 各類文本中物質形貌樣態的呈現方式與文本脈絡的關聯性。

*標圈號(◎)之流水號:表示跨學習階段的學習表現或學習內容,標記於低的學習階段。

2.社群文化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第四階段

Cb-Ⅳ-1 各類文本中的親屬關係、道德倫理、儀式風俗、典章制度等 文化內涵。

Cb-Ⅳ-2 各類文本中所反映的個人與家庭、鄉里、國族及其他社群的 關係。

第五階段

Cb-Ⅴ-1 各類文本中的親屬關係、道德倫理、儀式風俗、典章制度等 文化意涵。

Cb-Ⅴ-2 各類文本中所反映的個人與家庭、鄉里、國族及其他社群的 關係。

Cb-Ⅴ-3 各類文本中所反映不同社群間的文化差異、交互影響等現 象。

Cb-Ⅴ-4 各類文本所呈現社群關係中的性別、權力等文化符碼。

*標圈號(◎)之流水號:表示跨學習階段的學習表現或學習內容,標記於低的學習階段。

(18)

3.精神文化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第四階段 Cc-Ⅳ-1 各類文本中的藝術、信仰、思想等文化內涵。

第五階段

Cc-Ⅴ-1 各類文本中的藝術、信仰、思想等文化內涵。

Cc-Ⅴ-2 各類文本中所反映的矛盾衝突、生命態度、天人關係等等 文化內涵。

*標圈號(◎)之流水號:表示跨學習階段的學習表現或學習內容,標記於低的學習階段。

(19)

陸、實施要點 一、課程發展

國語文之課程發展,以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以自發、互動、共好為理念,以文字篇 章、文本表述、文化內涵為學習內容,經由聆聽、口語表達、閱讀、寫作等學習表現,在自主行 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的核心素養原則中,整合社會資源與文化資產,達成啟發生命潛 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涵育公民責任的全人教育目標。

依據國語文之學科特性以及教育趨勢,國語文之課程發展應注意下列原則:

(一)一貫性:國語文課程發展應有其一貫性,著重知識的邏輯與結構,連結學生過去、現在和未 來的語文學習經驗,強調螺旋式的課程設計,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並強化各 學習階段的縱向連貫,以銜接生涯規劃的學習需求。

(二)銜接性:國語文的課程發展應重視各學習階段的銜接性。第一階段先著重口語表達,以過渡 到書面語文的學習;第二階段透過書面語文的學習,提升綜合表達能力;第三階段 強調語文的學習策略,進而運用語文來學習其他知識;第四、第五階段則透過語文 進行思辨,以持續累積學生語文知能與文化涵養。

(三)統整性:國語文課程發展應以學生學習為軸心,掌握課程組織的統整性。可由學校、教師、

學生共同建構學校本位的語文課程,橫向連結其他學習領域,發展在地的特色課 程。其運作模式應結合學校資源,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設計課程與教學活動。

(四)差異性:國語文課程發展應考慮學生語言背景、語文能力、學習性向、生活環境、認知特質 及生涯需求之個別差異,評估、診斷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各類學生進行適性教 學。第五階段應規劃多元選修課程,提供學生根據個人學習需求,進行學習。

(五)多元性:國語文課程發展應以核心素養為規劃要點,適時納入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 等重大議題,以多元的學習內容與教學方式,養成學生批判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 力。

(六)實用性:國語文是生活學習的重要工具,也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課程發展應強調語文能 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與實踐,及對於終身學習的影響。為達成上述目標,除課程 內容與學習方式外,應重視資訊與媒體的融入學習。

二、教材編選

國語文教材的編選,應把握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按文本表述、文字深淺、內容性質,有系統 地編排,並顧及聽、說、讀、寫能力的結合。教材的編選應根據學習重點以及學生認知特質、情意 發展,強調不同學習階段的重點差異和縱向銜接,並提供高層次認知思考能力的學習素材,讓學生 習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國語文教材編選亦需和其他有關學科之教材與議題相互配合,使教 育成效更為彰顯,並針對特殊學習需求學生,可另外編寫具差異性的教材,教材編選原則的延伸說 明詳參附錄四(頁 46)。

教材編輯應明示編輯理念,融入有效教學策略,讓使用者瞭解如何透過教材達成學習目標,並 提供學生自學的說明。內容及版面編排宜善用圖表輔助閱讀,以提升學習效果。教材應涵蓋記敘、

(20)

抒情、說明、議論、應用等文本表述。第四階段及第五階段,白話文選以臺灣新文學作家(含原住 民)之作品為主,兼及世界華文文學、翻譯作品、文學論述等,並酌採古代接近語體之作。

各學習階段教材編選原則及注意事項如下:

(ㄧ)第一至第三學習階段(國民小學階段)

第一至第三階段的教材編選應強調語文能力的統整性,以閱讀為軸心,結合聆聽、口語表達、

識字、寫字,以及寫作的教學,全面強化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教材編選注意以下原則:

1.第一至二階段教材可自行撰寫或編輯既有作品;第三階段以選文為原則,應涵括國內外重要作 品,並考慮與第四階段銜接。第二、三階段古典詩文應含本土素材。

2.首冊十課;第一冊八課;第二冊至第十一冊,每冊十六課;第十二冊以十三課為原則,自第五 冊起,每冊得編選 800 字至 2,000 字的長篇課文,課數可依文長酌予增減。每冊得增選三到五 篇課文,以供學生自學之用。

3.教材的編寫應配合閱讀理解策略的認識及運用,第一學習階段強調口語表達與識字;第二至三 學習階段強調詞彙與句型的學習,段落與篇章的閱讀。第一學習階段注音符號教材的編寫,應 顧及因為母語差異對於注音符號發音以及學習的影響。

4.課文學習依學習階段性發展,編配習作或學習單,以深化學習內容。

5.教師手冊應明述教學目標,標示所對應的學習重點指標,並提供適當之教學法。每課宜附有課 文之深究與鑑賞,並補充寫作背景、作者生平、生難字詞之解釋,及其他相關重要資料。

(二)第四學習階段(國民中學階段)

1.每冊教材應包含教師指導十二課、學生自學三到六課,第六冊則視實際授課日數按比例 調 整。

2.選材應包含古今散文、古典詩詞曲選(含本土素材)、現代詩選、文化經典選讀及語文基礎常識 等。

3.文言文所佔之比例宜逐年增加,第七學年 10%-20%、第八學年 20%-30%、第九學年 25%- 35%。

4.教材的編寫應依據文本的學習重點,可附導讀、作者、注釋、賞析及思考問題等,以增進理解 與鑑賞能力。

5.教材編選可考慮單元設計,各單元呈現相同文本表述或主題,便於讓學生自主學習。如以文本 表述方式為單元設計原則,宜由具體到抽象,由淺而深編排,並融入適當的學習策略;如以主 題為單元設計原則,宜融入重大議題,注意議題的均衡與多元性。

6.教師手冊應明述教學目標,標示所對應的學習重點指標,並提供適當之教學法。每課宜附有課 文之深究與鑑賞,並補充寫作背景、作者生平、生難字詞之解釋,及其他相關重要資料。

(三)第五學習階段(高級中等學校階段)

1.第一冊至第四冊,每冊十二課;第五冊到第六冊,每冊八課。各冊課數得依選文深淺長短酌予 增減一課。每冊應增選語體文三到六篇,以供學生自學之用。

2.每冊應選一課文化經典,選材範圍包括:《詩經》、《左傳》、《禮記》、《戰國策》、《史記》、《老

(21)

3.每學年至少應選一課現代詩歌、一課古典詩歌(六冊中含本土素材)。

4.文言文之課數比例需符合三年平均 45%-55%。文言文選以兼顧不同時代、不同作者、不同文類 為原則。附錄五之「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推薦選文二十篇」(頁 49),提供編選參考。

5.每課內容可附題解、作者、注釋、問題討論、賞析、延伸閱讀。題解包括文類、主旨、寫作背 景等。作者介紹應明確扼要,並與選文配合。注釋以詞意解釋為原則,儘量避免引用冷僻的典 故。問題討論應能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旨趣,並提升思辨及表達能力。

6.自學教材不須講授,僅供學生自行閱讀。每篇教材,除正文之外,僅須列出簡要的學習引導。

7.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含《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教材內容應考量教學節數、學生學 習興趣與理解能力,編選能融入品德教育、生命教育、生涯發展、人權教育等議題的合適文 本。選文宜附有章旨、注釋、問題討論等。

8.教師手冊應明述教學目標,標示所對應的學習重點指標,並提供適當之教學法。每課宜附有課 文之深究與鑑賞,並補充寫作背景、作者生平、生難字詞之解釋,及其他相關重要資料。

三、教學實施

教學活動設計應顧及學生的能力、興趣及多元智能需求,靈活採用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以達 成教學目標。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善用不同形態的師生互動模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提 升其語文素養。教學應考量學生的生活環境、社區及社會文化脈絡的特殊性,有效利用多元教學媒 體與社區資源,適時融入社會重大議題,以增進學生公民意識與社會參與能力。各學習表現之教學 實施說明詳參附錄四(頁 46)。

(ㄧ)班級教學:教師可透過講述教學、問答教學等方式,以口頭語言或書面語言為主要交流形 式,有系統地讓學生獲得國語文能力及知識。

(二)小組教學:教師可透過小組教學,如合作學習或交互教學法等,經由師生及同儕的對話、實 作和討論,讓學生能從人際交流中,完成擷取訊息、統整解釋、省思評鑑等閱讀歷程,充分 理解文本,產生知識的延展、跳躍。

(三)個別教學:輔導學生以自學的方式進行個別練習或獨立閱讀、寫作等學習活動。

(四)專題探究:教師針對某一專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或是不直接將學習內容呈現給學生,而安 排有意義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思考解決方式,進行專題研討或學術探究活動。

(五)實作教學:以形成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或良善價值等實際訓練為主,讓學生投入語文學習活 動,發掘自我的真正感受和建立個人價值觀。

1.口說練習:透過口語表達緊密結合聆聽、閱讀、寫作等教學活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說話能 力。

2.寫字教學:應先認讀再書寫,並配合單元教材習寫生字。寫字應以硬筆為主,毛筆為輔,依序 安排基本筆畫、筆順、間架結構等練習,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第一學習階段以習寫硬筆字為 主,第二、三學習階段兼習毛筆字。第四學習階段起可與藝術領域共同協作,發展有關書法教 育的校訂程。

3.寫作練習:由口述作文開始引導,著重學生興趣的培養;進而轉換成筆述作文,引導學生主動

(22)

4.戲劇表演:配合單元或教材,讓學生透過編寫劇本、角色扮演等方式,實際參與演出,以檢視 對作品的詮釋與再理解。

5.社會實踐:經由公民實踐、現場訪問等,理解社會現狀,並引導學生建立合宜的觀念與價值。

(六)體驗教學:以文物或教具進行演示或帶領學生參觀,藉由生動的形象,結合文本理解與文學 感知,使學生掌握知識,建立具體真實的深刻記憶,進而認識文字、文本、文化之美。

(七)資訊融入教學:以數位文本為媒介,訓練學生善用資訊媒材,經由主動閱讀和參與,滿足個 人興趣,廣泛接觸社會議題,進而與世界產生連結。

四、教學資源

學校應根據不同學習階段間的縱向銜接,有效整合校內外人力資源,與民間組織、產業界攜手 合作,提供國語文教學資源,如補救教材與診斷工具等,以精進課程,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一)教科用書及自編教材

1.除審定之教科用書外,學校得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國語文領域屬性等, 選擇 或自行編輯合適的教材。

2.學校應鼓勵教師研發及自行編選具校本特色之教材。

(二)數位媒材及網路資源

善用或建置與國語文領域課程相關數位媒材及網路資源,以供學生自主學習及相互觀摩切磋,

拓展其學習領域。

1.數位媒材包含簡報、影片、圖像、部落格、教學平台、即時回饋系統等。

2.網路資源包含語文教學相關之網站。

(三)圖書館(室)及圖書設備

圖書館(室)及圖書設備乃作為輔助教學之用,各校可斟酌學校教學與學生學習需求,充實典 藏,以培養學生之閱讀興趣,並增廣其視野與知識。

(四)專科教室

1.專科教室之設計可參考視聽教室的設備,並搭配國語文教學用教具及相關影音資源、工具書、

國語文教學用期刊、國語文教學應用軟體等,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益。

2.因應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專科教室應將即時視訊系統以及遠距教學列入設備擴充的考量。

3.專科教室除具備多媒體教學功用之外,亦應提供學生分組討論及個別教學之教學環境。

4.專科教室應設有作品展示區,可陳列師生優良作品,例如教師的研發教材,與學生的繪本書、

作文、閱讀心得,及詩詞、散文、小說之創作等,並不定期更換新作。

5.學校可視教學需求,另設書法專科教室。

五、學習評量

學習評量應與教學緊密結合,由教學目標決定評量內容,並由評量結果導引教學。評量的目的 在提供教師有效資訊,藉以調整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增強學習動機。教學 前應瞭解學生的先備知識,以利教學準備。教學時應採取多元評量方式,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

教學後解讀學習結果的樣貌,運用評量結果調整下一步的教學。評量原則如下:

(23)

應強調學生國語文知識、技能與態度在實際生活中應用之檢覈。

(二)多元性:除紙筆測驗外,教師可彈性運用觀察、問答及面談、指定作業、專題研究、個人檔 案等方式,多方了解學生的能力、學習進展和成效。

(三)歷程性:評量應協助學生發現並診斷其學習上的瓶頸,以促進學生持續成長,不只重視學生 的學習成果,更重視學習歷程。

(四)差異性:學校可以根據學生能力,設定不同的評量方式以及標準,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24)

柒、附錄

附錄一、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必/選修科目課程綱要

普通高級中等學校必修科目「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程綱要

一、課程內涵

「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為兩學分的課程,建議於高一或高二開設,以每學期一學分、兩學期連 續排課為原則。其課程目標在促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培養淑世愛人精神,結合當代思潮與在地特 色,並活用於日常生活。

二、教材編選

(一)選材範圍

選材範圍應包含《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

(二)編選原則

教材編選原則應介紹孔子、孟子之生平事蹟及四書之思想精髓。教材內容應考量教學節數、學 生學習興趣與理解能力,編選能融入品德教育、生命教育、生涯發展、人權教育等議題的合適文 本。選文宜附有章旨、注釋、問題討論等。

三、教學實施

教學應說明時代背景,闡釋篇章內容,結合當代思潮與在地特色,並以相關事例,引導學生積 極參與討論並注重生活實踐。

四、教學資源

(一)教師可依學生能力與需求,選擇或自行編輯合適的教材。

(二)各校可斟酌添置與課程相關之圖書、影音設備,並善用孔廟、書院等在地資源,建置與本課 程相關的數位媒材及網路連結。

五、學習評量

(一)學習評量須符合本科課程目標。

(二)評量項目包括隨堂表現、作業練習、平時測驗、定期考試、省察實踐、心得分享等方式,以 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增強學習動機為目標。

(三)評量方式:可採用口試、筆試、觀察、應用及實踐等表現。

六、教學重點

(一)透過《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選文的研讀與討論,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核心 內涵。

(二)經由古今案例的閱讀與思辨所得,內化為個人道德,培養多元文化價值,具體實踐於日常生 活中。

七、學習表現

(25)

(一)聆聽

1-Ⅴ-1 面對不同的聆聽情境及文化差異,正確分析話語的訊息,並給予適切的回應。

1-Ⅴ-2 聽懂各類文本聲情表達時所營構的時空氛圍與情感渲染。

1-Ⅴ-3 能辨別聆聽內容的核心論點、議論立場及目的,並加以包容與尊重。

1-Ⅴ-4 聆聽傳播應用文本並妥善運用,以促進良好的生活品質。

(二)口語表達

2-Ⅴ-1 以邏輯性語言精確說出各類文本的文體特質、表現形式與題材內容。

2-Ⅴ-2 討論過程中,能適切陳述自身立場,歸納他人論點並給予回應,達成友善且平等的溝 通。

2-Ⅴ-3 運用各類表演藝術的形式,進行文本的再詮釋。

2-Ⅴ-4 鑑別文本中立場相異的評述,說出個人見解,表達其中觀點相異之美。

2-Ⅴ-5 樂於參加討論,分享自身生命經驗及對文本藝術美感價值的共鳴。

2-Ⅴ-6 運用各類表演藝術的形式,進行文本的再詮釋。

2-Ⅴ-7 關懷生活環境的變化,同理他人處境,尊重不同社群文化,做出得體的應對。

(三)閱讀

5-Ⅴ-1 辨析文本的寫作主旨、風格、結構及寫作手法。

5-Ⅴ-2 歸納文本中不同論點,形成個人的觀點,發展系統性思考以建立論述體系。

5-Ⅴ-3 閱讀多元文本,探討文本如何反應文化與社會現象中的重大議題,以拓展閱讀視野與生 命意境。

5-Ⅴ-4 廣泛運用工具書及資訊網絡蒐集、分析資料,提高綜合學習和應用能力。

5-Ⅴ-5 主動思考與探索文本的意涵,建立終身學習能力。

5-Ⅴ-6 在閱讀過程中建立多元價值認同,思考生活品質、人類發展及環境永續經營的意義與關 係。

(四)寫作

6-Ⅴ-1 深化寫作能力,根據生活的需求撰寫各類文本。

6-Ⅴ-2 廣泛嘗試各種文體,發表感懷或見解。

6-Ⅴ-3 熟練審題、立意、選材、組織等寫作步驟,寫出具說服力及感染力的文章。

6-Ⅴ-4 掌握各種文學表現手法,適切地敘寫,關懷當代議題,抒發個人情感,說明知識或議論 事理。

6-Ⅴ-5 運用各種寫作技巧,反覆推敲、修改以深化作品的內涵層次,提升藝術價值。

6-Ⅴ-6 觀摩跨文本、跨文類、跨文化作品,學習多元類型的創作。

(26)

普通高級中等學校選修科目「專題閱讀與研究」課程綱要

ㄧ、課程內涵

「專題閱讀與研究」為兩學分的課程,建議開設在高二或高三。其課程目標在於培養學生良好 的閱讀素養及主動探索知識的態度,激發學生研究興趣,增進創造性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課程內 涵包括經典探究、議題探討,以及旅遊文學、飲食文學、科普文學、地景文學等各主題文學探析,

亦可擴及當代議題參與和思索等。

二、教材編選

(一)選材範圍

教材編選應注意銜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其內容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各校可斟酌實際 情況,以高中學科領域範圍及內容為主軸,結合主題式學習概念,進行加深加廣之學習。

(二)編選原則

1.兼顧當代議題,如性別、人權、海洋、環境議題等相關文本。本科目教材可選擇一般出版品、

各種影音媒材、或由老師自編教材,經教學研究會審議通過後採用。

2.教材宜著重培養學生基礎研究及專題領域探索的能力,其內容可包括該主題經典篇目、閱讀及 研究方法、研究資源等。

三、教學實施

本課程的講授,建議可依相關主題跨學科領域開設。課程進行可藉由討論,引導學生表達其閱 讀感受。宜辦理校外主題教學、野外實察、參訪大學及研究機構、研習營等活動,增進學生學習興 趣及效果。從事專題研究的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透過觀察、資料蒐集、實驗操作、歸納演譯、

撰寫報告等訓練,培養創意、科技、寫作及國際觀等關鍵能力。除訓練及啟發學生強化學科統整能 力,靈活運用資訊媒材,並鼓勵學生使用電腦展現研究成果;藉由成果發表、提問與答辯的歷練來 訓練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

四、教學資源

本課程除由老師講授外,可延聘與專題相關的專家學者蒞校演講,以增廣學生見聞,帶動研究 風氣。也可安排彈性教學時間,適時安排學生至相關主題文學館、科學園區、研究機構及大學查詢 資料或進行訪談、實察等活動。

五、學習評量

(ㄧ)成績評量:學習評量須符合本科課程目標。可酌情辦理校內外研討會及競賽、觀摩會、成果 展等活動。學生優良作品可編輯成冊,以獎勵學生研究成果。對學校所在區域及鄰近大學之 研究與教學資源應充分利用,以充實相關課程的規劃。

(二)評量內容:評量項目包括學生學習態度、撰寫研究計畫及報告的能力。

(三)評量方式:方式可採課堂討論、口頭報告、書面論文及期末筆試等。書面論文可以個人寫作 或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成績評量應使學生藉由專題研究與野外實察,培養學生發掘問題、運

(27)

六、教學重點

(ㄧ)運用延伸教材連結學生的課外閱讀、生活經驗,指導學生進行經典閱讀。

(二)指導學生說明閱讀的發現與心得,並針對該主題找出可以運用的研究方法。

(三)引導學生在本主題的範疇中,經由聆聽專家演講、田野實察等各種學習方式,深化專題的知 識。

(四)引導學生採取不同觀點展開多元性、多層面的閱讀,學習突破刻板思維,以多元、求異、會 通、創造思考的方式探析專題。

(五)指導學生思索關於性別、人權、環境、海洋等當代重要議題,並以系統化的書寫形式呈現。

如製作筆記摘要,寫出對於相關論題的研究成果、評價。

(六)指導學生紀錄體悟閱讀資料所得的發現、解讀與詮釋,進一步確認出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以 及可能的發展。

(七)啟發學生寫作新觀點,發表新創見,提出具原創性之研究成果,並運用數據、圖片、圖表等 輔助工具強化說明論點論據。

七、學習表現

(ㄧ)聆聽

1-Ⅴ-1 面對不同的聆聽情境及文化差異,正確分析話語的訊息,並給予適切的回應。

1-Ⅴ-2 聽懂各類文本聲情表達時所營構的時空氛圍與情感渲染。

1-Ⅴ-3 能辨別聆聽內容的核心論點、議論立場及目的,並加以包容與尊重。

1-Ⅴ-4 聆聽傳播應用文本並妥善運用,以促進良好的生活品質。

(二)口語表達

2-Ⅴ-1 以邏輯性語言精確說出各類文本的文體特質、表現形式與題材內容。

2-Ⅴ-2 討論過程中,能適切陳述自身立場,歸納他人論點並給予回應,達成友善且平等的溝 通。

2-Ⅴ-3 運用各類表演藝術的形式,進行文本的再詮釋。

2-Ⅴ-4 鑑別文本中立場相異的評述,說出個人見解,表達其中觀點相異之美。

2-Ⅴ-5 樂於參加討論,分享自身生命經驗及對文本藝術美感價值的共鳴。

2-Ⅴ-6 運用各類表演藝術的形式,進行文本的再詮釋。

2-Ⅴ-7 關懷生活環境的變化,同理他人處境,尊重不同社群文化,做出得體的應對。

(三)閱讀

5-Ⅴ-1 辨析文本的寫作主旨、風格、結構及寫作手法。

5-Ⅴ-2 歸納文本中不同論點,形成個人的觀點,發展系統性思考以建立論述體系。

5-Ⅴ-3 閱讀多元文本,探討文本如何反應文化與社會現象中的重大議題,以拓展閱讀視野與生 命意境。

5-Ⅴ-4 廣泛運用工具書及資訊網絡蒐集、分析資料,提高綜合學習和應用能力。

(28)

5-Ⅴ-6 在閱讀過程中建立多元價值認同,思考生活品質、人類發展及環境永續經營的意義與關 係。

(四)寫作

6-Ⅴ-1 深化寫作能力,根據生活的需求撰寫各類文本。

6-Ⅴ-2 廣泛嘗試各種文體,發表感懷或見解。

6-Ⅴ-3 熟練審題、立意、選材、組織等寫作步驟,寫出具說服力及感染力的文章。

6-Ⅴ-4 掌握各種文學表現手法,適切地敘寫,關懷當代議題,抒發個人情感,說明知識或議論 事理。

6-Ⅴ-5 運用各種寫作技巧,反覆推敲、修改以深化作品的內涵層次,提升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數學 I

A02 臺北市立實踐國民中學 翻「閱」時空,悅「讀」人生 A03 桃園市立建國國民中學 流動的饗宴-讀出建國真滋味 A05

民國 104 年開始,身障生考試歷史考科將依據 101 學年度實施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 綱要」之「歷史課程綱要」(簡稱「101 課綱」)命題

自 111 學年度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數學考科」將依據 108 學年度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

本計劃的目的是透過 發展具校本特 色的語文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文學 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學校可善用課 程提供的「建議篇章」

文學 文學 文學 文學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 品德情意 品德情意 品德情意 品德情意 學習 學習 學習.. 學習 過程 過程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年級 教學重點 學科活動 價值觀及態度 三年級 主題:粵劇 中文科:認識粵劇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