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因此,本 研究之主題符合行動研究之精神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因此,本 研究之主題符合行動研究之精神"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章共分為五節,分別介紹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研究工具」、

「研究流程」「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對象及相關背景」等,分述 如下: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之研究方法,為行動研究法中的「協同行動研究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協同行動研究為行動研究之 一種形式,其意義、精神與實施步驟與行動研究相同,且更強調參與 研究者相互對等與協同的關係。

行動研究是有別於傳統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的一種研究方法,其 主要目的在於縮小理論與實務之差距(Elliott,1991),為一種結合 行動與研究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應用在教育上,教師即為研究者,

以探究個人之實際教學,觀察教學現象及澄清教學問題,並將教學知 能的改變付諸於教室中教學的實踐,以統整、建構新的實踐理論與知 能(盧美貴,2000)。

換句話說,行動研究強調不斷地把新的理念、知識、信念、價值 統整到現存的主觀理論中的發展歷程,教師(即研究者)係從自己的 角度出發,經由自己的反省與實踐活動,修正或改變現存的主流價值 或主觀理論,而非受到局外人式的主導。

本研究選擇「協同行動研究」為研究方法有以下三點理由,分述 如下:

(2)

一、 本研究以「實踐」為導向

要改進「教育理論」與「教學實際」相互辯證的關係,唯有進入 鮮活的教學情境,本研究之主題在於「國中性別教育課程之設計、實 施與反思」,即期望藉由教室內真實教學活動的規劃與實踐,增進教 師教學知能與技術,並且從行動中促進對教育實際的改進。因此,本 研究之主題符合行動研究之精神。

二、 本研究強調研究者與教師之協同合作

Zuber-Skerritt(1996)於其個案研究之結果發現,欲於學校組 織中實施成功的行動研究,必須使教師產生「協同解決教育問題」的 意願,並完全自動自發地協同參與,且保持開放溝通的心胸。學校組 織為一整體學習單位,教師若與其他教師形成協同合作的關係,教學 效果應能相加或相乘(陳惠邦, 1998)。

因此,本研究由研究者與協同教師一同參與性別教育課程之設 計、實施、評量與檢討等過程,期望能在互享的教學經驗中,共同解 決問題、改善實務,以促進彼此的專業知能,協同行動研究即可結合 研究者與協同教師之力量,達到共同行動的目的。

三、 本研究重視溝通與思辯的過程

協同行動研究之「協同」性質,促使每一位參與者皆產生蒐集資 料、詮釋資料與採取行動的興趣,且能共同參與批判思考、反省思辯,

使資料的分析與知識的建構更具有可信性。

本研究強調透過研究者與協同教師之相互溝通與交互批判,以消 除個人認知之盲點,因此,協同行動研究之步驟可幫助研究者與協同 教師針對教室事件提出專業對話與反省討論,使研究結果的詮釋更為 客觀。

此外,林怡君(1998)提出對以兩性教育為主題之教學而言,由

(3)

於涉及價值判斷及個人隱私,自陳量表或問卷調查的結果往往與真實 有很大的差距,故本研究所得之任何研究結果,皆需要研究者與協同 教師共同反思與澄清,以發掘學生真正的學習表現,作為修正教學、

改進研究之參考。

故本研究以協同行動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者與協同教師參 考國內外相關文獻與教學示例,並根據任教班級之學生需求,共同討 論、設計、進行、評量並修正教學;再經由資料之收集、整理及評量 之過程,促進教學知能與評量技術的反省,以形成教學知能。

(4)

第二節 研究工具

由於行動研究者所面對的是較不確定的情境(indeterminacy),

基於對研究場域之人、事、物能有立即的反應與回應,探索特殊的現 象,並即時理解與整理訊息,因此以「人」為主要的研究工具。本研 究之研究工具即為「研究者本身(person as instrument),以此進 行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工作。

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在不同的情境中,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 收集資料,以期充分了解協同教師的意見,以及研究對象之學習歷 程。本研究主要之資料收集與紀錄之方式,包括:觀察紀錄(含觀察 記錄表、拍照、研究日誌)、訪談紀錄、現場文件(含學生學習資料 簿、多元評量紀錄表、其他文件資料)之蒐集等,整理如如表四所示,

並分述如下:

(5)

表四 本研究資料收集與紀錄方式一覽表

資料項目 蒐集內容 蒐集方式 數量

觀察記錄表 共 3 份 單元教學之過程(如:上課情

形、學生表現等) 拍照 共 1 捲

觀察紀錄

教學中突發事件、觀察教學偶

研究札記 共 6 次

紙筆記錄 共 21 次 與 協 同 教 師 事 先 確 認 教 學 流

程、分享教學後感想、檢討與 修正教學、溝通學生事件、交 換對協同行動研究之意見與建

錄音帶 共 2 捲 紙筆記錄 共 27 次

訪談紀錄

與學生非正式訪談

錄音帶 共 1 捲

學生基本資料 共 1×20=20 份 活動單 共 4×20=80 張 講義 共 1×20=20 張 作業單 共 2×20=40 張 學生學習資料簿

剪報 共 3×20=60 張 小組互評表 共 1×20=20 張 期末測驗卷 共 1×20=20 張 各種評量單

自我評量表 共 1×20=20 張

現場文件

其他文件 共 6 份

壹、 觀察紀錄 一、 觀察紀錄表

研究者參考、修正劉淑雯(1996)所修訂之觀察紀錄表(如附錄 一),於課程實施期間,採取現場觀察之方式,以紙筆紀錄學生的課 堂反應及上課情形,以掌握教學進行之過程。教室觀察時間固定於每 週一上午十時至十二時「健康與性」課程中進行;觀察紀錄謄寫完成 後,皆與協同教師共同確認,最後再將此觀察紀錄表與其他資料相互 補充、檢核。

(6)

二、 拍照

為使學生活動得以完整呈現,研究者與協同教師於課前徵得學生 之同意,於學生小組活動及報告時,以拍照之方式將表現情形紀錄起 來;照片資料亦可成為學生學習資料簿之重要學習檔案。

因課前與學生溝通是否錄影等相關事宜,學生反應錄影容易使他 們緊張、不自在且刻意迴避鏡頭,妨礙課堂內的身體活動自由;故決 議不以錄影當作課堂觀察紀錄之工具,而改以其他方式觀察紀錄。

三、 研究札記

研究者使用 A4 筆記簿,採「田野紀錄(field notes)」之方式,

隨時捕捉上下課期間、班級教室內外所觀察到的事件或突發狀況;並 於每次課程結束之後,立即對教學過程做一檢討與澄清,紀錄於札記 中,以協助重建研究現場,並提供教學改進之資料。

貳、 訪談紀錄

本研究所進行之訪談,包括與協同教師之研討及與學生的溝通澄 清兩大部分。

研究者每週有 2~3 次與協同教師意見交流及討論課程之機會,訪 談時機包括:(一)課前─確認教學流程、分享閱讀文獻所獲等;(二)

課後─分享教學感覺、檢討活動內容與流程、調整下一單元課程內 容;(三)不定時討論學生事件,澄清教學、激盪創意;(四)不定時 交換對協同行動研究之意見,討論改進方法。研究者與與學生的研討 紀錄,則作為補充或確認教室觀察紀錄之用途。

為避免訪談過程造成受訪者覺得不自然、拘束,故不採用制式的 訪談表格,以立即紀錄與回憶轉寫等方式為主,使用筆記簿紀錄訪談 內容。而與學生訪談的時候,有時輔以錄音之方式,事後再轉寫成文

(7)

字資料,力求完整呈現訪談過程。

參、 現場文件 一、學生學習資料簿

為配合性別教育課程之實施,研究者與協同教師擬以卷宗評量作 為教師診斷學生學習情況、觀察學生內在想法、及檢驗教學成效之主 要依據與方法,因此,學生學習資料簿中之文件,成為本研究重要的 分析資料之一。

本研究之學生學習資料簿,內含學生基本資料、各單元之活動單 或作業單、剪報、學生自評表、綜合評量表及學生自行添加之資料等,

為學生學習歷程之真實紀錄。

二、各種評量紀錄表

本研究在教學進行期間,配合不同單元活動使用各項評量紀錄 表,以透過不同的評量方式,刺激學生學習之深度與廣度,並檢驗整 體教學之成效。所使用的紀錄表包括:小組活動進行之自評及互評紀 錄、教學結束後之自我學習評鑑、段考試題…等。

三、其他文件資料

如學校行事曆、課程進度表、學生小組報告之自製講義、各組報 告紀錄等,均為研究者於研究現場所收集之文件資料,以協助研究現 場及教學過程的描述。

(8)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教學以人為主體,教師在實際教學,即實施教育行動研究中,往 往除了研究主題外,同時必須面臨及處理其他的問題,複雜而充滿變 化;故研究者與協同教師在協同行動研究之歷程中,仍需不斷進行資 料蒐集、行動、反省、再擬定行動等過程,這是研究架構所無法具體 呈 現 的 。 但 原 則 上 , 本 研 究 仍 維 持 行 動 研 究 之 「 觀 察 / 偵 查

(observing/reconnaissance)」→「計劃(planning)」→「行動

(acting)」→「反省/評鑑(reflecting/evaluating)」等基本研究 步驟,循環而重複,以達到修正教學、增進教學知能之目的。

本研究之進行共分為六個階段,分別為:(一)準備階段、(二)

觀察/偵查階段、(三)計劃階段、(四)行動/反思階段、(五)評鑑 階段、(六)撰寫報告階段,其中除了階段四「行動/反思階段」本身 為一循環式之階段外,各階段均依序進行。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及實施程序,乃依據時間向度的進展而訂定,

如圖二所示。

(9)

【行動/反思階段】

實施教學單元

觀察、資料收集

檢討教學單元

調整教學內容

資料處理與分析

【準備階段】

•研擬文獻、增加研究經驗

•邀請協同教師

•建立初步研究大綱

【觀察/偵查階段】

•觀察研究對象之性別角色 表現情形

•溝通協同行動研究模式

•重新研討研究大綱

【評鑑階段】

•實施教學評量

•檢討協同行動研究之方式

【計劃階段】

•擬定研究計劃與流程

•擬定教學單元與評量方法

【撰寫報告階段】

•整理研究結果、撰寫報告

•檢核研究報告內容

(10)

以下針對研究流程中的六個階段,詳述如下:

一、 準備階段

(一) 參與相關研究,以奠定從事研究之基礎

研究者因身為研究初學者,故於碩士班一年級時積極參與相關研 究案,擔任研究助理等工作,從實務面上學習如何進行研究;並選修 或旁聽相關研究法課程,以增進質性研究之理論基礎。

(二) 建立初步研究大綱

研究者確定研究主題後,事先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參考有關性別 教育主題之國內外研究以界定研究範圍;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建立初 步研究大綱。

(三) 邀請協同教師參與研究

初步研究大綱建立之後,研究者與北政國中郭老師聯繫,說明本 研究之主題、目的、性別教育課程之設計概念,與協同行動研究之形 式、安排等,邀請郭老師參與研究。最後徵得郭老師之合作意願,並 初步擬定會面討論的時間。

二、 觀察/ 偵查階段

(一) 觀察研究對象性別角色表現情形

為了設計符合學校本位之性別教育課程,研究者徵得郭老師之同 意後,於正式課程實施前一個月,事先進入研究對象「健康與性」課 程中觀察,以紀錄研究對象之互動與性別角色之表現情形,集中問題 焦點;研究者並不定時與郭老師及其他任課教師進行非正式訪談,進 行整理。

(11)

(二) 與協同教師溝通協同行動研究之模式

研究者因考量郭老師平日之工作量,故決定除課程與評量的設 計、教學效果的檢核、相關問題研討需要兩人共同負責外,研究進行 中的紙筆記錄及資料收集工作由研究者執行,郭老師負責檢核;正式 課程之實際教學由郭老師擔任,研究者負責觀察紀錄。

除了工作分配之外,研究者與郭老師亦針對何時應進行討論?可 透過哪些方式經驗分享?如何反思?如何補充彼此教育資訊?等事 先進行溝通,以建立協同合作的基礎。

(三) 重新研討研究大綱

研究者與郭老師亦於此時重新檢視研究大綱,思考經過教室觀察 與非正式訪談後,哪些學生的問題值得納入教學中來探討?本次性別 教育課程設計應著重哪些地方?哪些評量方式可以被運用?並將初 步研究大綱加以修正。

三、 計劃階段

(一) 擬定研究計劃與流程

擬定研究計劃後,研究者與郭老師參考行動研究法之實施步驟,

規劃本研究計劃之細部流程;並安排進行性別教育課程與評量的時 間。

(二) 擬定教學單元、規劃教學活動及評量方法

根據研究目的,研究者與郭老師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後,經過數次 討論,共同擬定教學單元;並規畫教學活動及作業安排,以及設計相 對應之評量方法。

(12)

四、 行動/ 反思階段

本階段採循環式研究步驟,即每一單元皆經歷實施、觀察、反省、

修正的循環步驟,上一循環的結果成為下一循環實施的重要根據。其 中各步驟敘述如下:

(一) 實施教學單元與觀察紀錄

於民國 89 年 11 月至 89 年 12 月期間,每週實施 1 次性別教育課 程單元,共計實施 3 次教學。原則上郭老師依照計劃中所規劃之教學 活動進行教學,如發生突發狀況,則可視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在教學 同時,研究者負責觀察記錄工作,並進行研究日誌之撰寫。

(二) 收集現場資料:

教學進行時,研究者視情況蒐集當次活動所使用之評量資料與相 關文件,以作為課後討論之參考。

(三) 反省與討論:

教學結束後,研究者與郭老師立即檢討教學中的事件,並分享學 生之表現情形。討論是否要刪修本次教學內容,以及是否調整下一單 元之教學內容。

(四) 修正教學單元:

經過研究者與郭老師的討論,若教學活動有調整的必要,即重新 思考修正方向,並決定是否增加活動單或講義?或是否調整下一單元 之教學內容,以改善教學效果。

(13)

五、 評鑑階段

(一) 實施教學評量,評估教學成效

性別教育課程結束後,研究者與郭老師擬使用卷宗評量之方式,

先讓學生有自評、互評之機會,再交由郭老師進行「師評」。於學期 末考試期間,亦實施紙筆評量與學生自評,以檢驗學生學習狀況,評 估性別教育課程之成效為何。

(二) 檢討協同行動研究之方式

根據協同行動研究之經驗,研究者與郭老師共同討論與反思:協 同行動研究對教師專業知能的影響為何?限制為何?日後進行之可 行性為何?以提出相關建議。

六、 撰寫報告階段

研究者綜合各項研究結果與省思,先撰寫出論文初稿,再邀請郭 老師參與檢核內容之工作,以客觀的角度完成論文的撰寫。

(14)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之資料分析主要採「文件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

將各種資料包括觀察紀錄表、研究札記、訪談紀錄、學生學習資料簿 及相關文件等加以編碼、分析、比較,以便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 習情況、為教學方式或評量設計提出修正的建議,並促進教師專業之 自我成長。

為使研究資料作有效率的整理,本研究乃將所蒐集到的資料加以 適當編碼,再根據編碼資料形成暫時性的主題或類別,並一再地重新 組合資料,與文獻資料做交叉分析與比較,以便進行後續之討論與解 釋工作。茲將資料的整理與分析說明如下:

壹、資料整理

在現場所蒐集到的資料包括現場的觀察紀錄表、研究札記、現場 錄音,與對郭老師及 1 班學生的正式或非正式訪談紀錄等等;這些資 料除觀察紀錄表已事先製作成表格外,其餘均先紀錄於筆記本上,再 轉成電子檔案儲存,故需將之編碼。

研究者擬定以下的編碼方式,以方便資料的紀錄與解讀。說明如 下:

(一)【師 891104】:表示「89 年 11 月 04 日之教師訪談紀錄」;教師 即為協同教師郭老師。

(二)【生 891104(A):表示「89 年 11 月 04 日與 A 同學之訪談紀 錄」。若同時訪談 A、B 兩位同學,則以【生 891104(A、B)】

表示,以此類推。

(三)【札 891104】:代表研究者課後之研究札記或與郭老師之非正

(15)

式討論;

(四)【觀 891104-1】:為觀察紀錄表轉成電子檔案時之註記,891104 代表觀察之日期,「-1」為註明活動之順序,代表活動一之意。

學生學習資料簿及各種評量單,則於課程結束後,由研究者將學 生學習資料簿收齊,按照教學活動內容及順序將各種活動單及剪報資 料,加以初步分類,再將文字內容轉以電子檔案之方式,一一存放;

學生姓名於謄寫逐字稿時即以「英語化名」處理。

貳、資料分析

確定資料的紀錄詳實、檢核無誤後,研究者進一步做資料的分析 工作,學生學習資料簿部分則與郭老師共同進行。資料分析分為以下 幾個階段進行:

一、 開放性編碼

研究者與郭老師分別檢視資料中的對話內容,找出可涵括資料意 義之關鍵字詞,並於空白處寫下本身看法,或對該內容的詮釋,完成 第一次編碼。兩人皆完成編碼之後,共同比對個人所捕捉到的內容意 義,並進行討論,重新進行編碼工作。

二、 分析與檢視

開放式編碼所得到的資料,研究者再加以比對、分類及歸納,進 行初步分類工作;並配合各單元之教學目標及整體研究目的,進行分 析與檢視工作,形成初步研究結果。最後,將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再 加以比較與解釋,完成研究結果之撰寫。

(16)

參、研究之信效度

由於質性研究在不斷變化的情境中進行,所發生的事件無法複 製,本研究參考鄭育青( 1999)、封四維(1998)等人研究中提高信、

效度之可行策略,以下列方法提昇並確保本研究之信度與效度:

一、 信度方面

(一)詳述研究對象的背景以及現場情境的重建,力求完整呈現教學 原貌。

(二)以錄音之方式紀錄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對話及課餘的訪談,無法 錄音的部分,則採立即轉寫回憶的方法,摘記原始談話內容。

二、 效度方面

(一)因本研究之教學與觀察時間較短,故以親身觀察、忠實紀錄等 方式,以提昇本研究之有效性與準確性。

(二)本研究採用「三角檢核(triangulation)」的方式,以不同工 具、不同途徑來蒐集資料,並將各種資料相互比對、檢核,以 獲得研究成果。在方法上,本研究採用「觀察紀錄」「訪談」

及「文件蒐集」等方式取得不同的研究資料;在資料類別方面,

則包括觀察紀錄表、訪談紀錄、研究札記、學生學習資料簿等 文件資料;而在人員部分,除與協同教師郭老師共同進行文件 的初步編碼與比對外,研究者亦會將各種訪談紀錄回覆受訪 者,請其檢核訪談內容之真實性,以確定資料的正確。

(17)

第五節 研究對象及相關背景

本研究因受到教師及學生意願之因素影響,故選擇研究者本身曾 任教之台北市北政國中為研究場地,並邀請該校自主學習計劃中擔任

「健康與性」課程之教師,本身亦為健康教育教師之郭老師擔任協同 教師,以其所任教之二年 1 班學生為課程實施及觀察、訪談之研究對 象,進行研究。以下分別就學校、教師及學生背景做一分析,以了解 研究現場的概況。

壹、 學校背景分析

北政國中創校於民國五十七年,學區緊鄰政大校園,環境幽雅、

清淨;其校內師生人數不多,教職員工 39 名,學生則為 9 班共 225 位學生,為一個充分落實「小班教學」及「結合社區」教育精神的國 民中學,也是合適學生成長、探索的環境。

北政國中內尚有一教育實驗計畫,即「自主學習」實驗班級的創 立。此實驗計畫由李雅卿女士所主持,約聘不同學科的教師共 25 名,

安排有關生活管理、學科學習的課程,讓學生直接面對自己真實學習 的挑戰,而「健康與性」課程即為其中一門生活學科,期望透過學習,

參與、規畫自己的學習和成長,使學生更加了解自己、接納自己,讓 自己與社會及生態環境能做良好的互動。

於民國八十七年推行自主學習實驗計劃之初,李雅卿女士因考量 學生興趣及生長發展之需求,於生活學科中規劃「性教育」課程,性 別教育議題即包含其中;之後李雅卿女士邀請晏涵文教授協助修定課 程規劃,考量加入「健康」可包含更多議題,以加深、加廣學生對健

(18)

故本研究選擇於「健康與性」課程中實施教學實驗,以配合學生 原定課程進度安排性別教育課程,並降低外來課程介入之學習干擾;

而本研究之任課教師即協同教師,為原「健康與性」之授課教師郭老 師,其背景資料詳述如後。

貳、 協同教師(任課教師)之介紹

協同教學(team teaching)為教師依其專長的不同,而互相搭 配、增長、補足,是一種打破僵化的教學模式,使教師分享、充實自 我專業,並提昇教學能力的方法;而協同行動研究更可促進個人專業 能力的發展、改善實務、修正及發展理論,以達到「修正理論」「改 革實際」及「發展專業」之目的(游可如, 1997)。

本研究擔任教學者為郭老師,女性。郭老師是位個性活潑、幽默 的人,而且十分有學生緣;不管是下課時間或是午休空堂,身旁總是 圍繞著一群又一群的學生,向她請益課程問題或單純地開心談天。研 究者自去年和郭老師開始有合作教學以來,觀察到郭老師的上課態度 開明且生動,且郭老師對於學生的課堂反應有十分敏銳的觀察力,除 了能即時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況外,加以靈活處理外,更能敏銳感受學 生的反應,因此對本研究之反思工作有相當大的助益。

郭老師目前為二年級 1 班(即研究對象)之自主學習「健康與性」

課程授課教師,曾經處理過許多學生間的性別問題,且積極參與健康 教育及性教育中有關性別教育之課程設計活動,對於性別相關議題可 說很有接觸,也很感興趣。且郭老師自任教以來,即著手實施多元評 量,並且隨課程需要而增減、修正評量方式,具有多元評量方面的實 務經驗。因此,郭老師對於教學活動的設計亦有積極、深刻的反思能 力,對於本研究之資料分析部分有很大的助益。

由於郭老師為研究對象之任教老師,因此由郭老師擔任實際教學

(19)

工作,研究者則負責觀察、紀錄及現場資料之收集等工作。茲將研究 者與郭教師之工作分配,整理如表 所示:

表 研究者與協同教師(郭老師)之工作分配表

階段 工作 研究者 協同教師

(郭老師)

1.參與相關研究,以奠定從事

研究之基礎 P

2.建立初步研究大綱 P 準備階段

3.邀請協同教師參與研究 P

1.觀察研究對象性別角色表

現情形 P P

2.溝通協同行動研究之模式 P P 觀察/偵查

階段

3.重新研討研究大綱 P P

1.擬定研究計劃與流程 P P

計劃階段 2.擬定教學單元、規劃教學活

動及評量方法 P P

1.實施教學單元 P

2.觀察紀錄 P

3.現場資料之收集 P

4.教學單元結束後之反省與

教室事件之研討 P P

行動/反思 階段

(工作 1~5 為 一循環過程)

5.修正教學單元 P P

1.實施教學評量,評估教學成

P P

評鑑階段

2.檢討協同行動研究之方式 P P

1.整理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

P

撰寫報告

階段 2.檢核研究報告內容 P

參、 學生背景與特質分析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二年級 1 班的學生,男生 6 位,女生 14 位,

共 20 人,雖然班級十分迷你,但是學生各有特色。根據該班其他任

(20)

皆以女生為主。

對於性別角色的表現方面,班上某些女同學特別崇拜媒體所塑造 的玉女偶像,對於自己的性別特質和穿著打扮也有較為拘謹的堅持;

她們在遇到一些待解決的問題時,常常以「老師,你找男生去做嘛!」

「他們男生都那樣啦,沒什麼好談的!」等語句敷衍帶過,不願意積 極尋找更好的解決辦法;而男同學亦有類似的態度,如嘲弄女同學的 球類技巧不好,認為「女生沒有運動神經」等,顯示男女同學對於異 性有既定的刻板印象存在,並且影響彼此的相處氣氛。

在與郭老師的多次談話中發現【訪 891013】,班上同學除了女生 之外,男生也有對於同性同儕的刻板印象;原因是有一位男同學 Kevin 其個性非常溫柔、親切、「女性化」,對於球類運動並不擅長,近日男 同學風靡不已的魔法牌他也不大感興趣。因為個性和興趣因素使然,

許多校內男生覺得他「有點娘娘腔」,而班上男生雖不會特別排擠他,

卻也不常與他接觸,因此 Kevin 在班上與男同學較少互動,反倒是和 幾名女同學感情不錯,她們還暱稱他為「好姊妹」【觀 891002】。

郭老師指出,當時(國一)的班導師曾經與 Kevin 談過,也找 Kevin 的女性同學談過,發現 Kevin 非常渴望與男同學建立友誼,甚 至有覺得自己是「同性戀」的傾向,因此班導師尋找郭老師的協助,

希望藉由正式性別教育之課程實施,幫助同學正視自己的個人人格特 質、建立自信與自我悅納及自我認同感;並且破除不必要的性別刻板 印象,不要因為偏見就失去交朋友的機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料表 專家社群 或研究對 象訪談表 研究問題

本專題研究目的旨在活用 kinect 捕捉人體動作,並設法順暢與 設備連動的方法;同時對 HTML5(少許)與 javascript 進行研究,設

本專題研究目的旨在活用 kinect 捕捉人體動作,並設法順暢與 設備連動的方法;同時對 HTML5(少許)與 javascript 進行研究,設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本校教師亦會透過不同形式的評估,如校內的中文

看現代中國歷史》為題舉行中五級電影欣賞會,選擇合適的時段播放張 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看現代中國歷史》為題舉行中五級電影欣賞會,選擇合適的時段播放張 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