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語文課程和評估指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國語文課程和評估指引"

Copied!
6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國語文課程和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補充說明

現行高中中國語文課程和評估建基於 2002 年實施的中學中國語文課程而 設計,尤其是必修部分的學習、教學和評估,例如課程組織、公開評核的 模式,均因承自該課程。自 2009 年實施以來,部分人士對本課程有不同的 意見,或未能準確詮釋課程的精神,現以迷思的方式,在此一併廓清,並 輔以學校示例或其他資料加以說明。

課題 迷思 學校示例/

補充資料

頁碼

課程 架構

一 中國語文課程不設範文,只提供中央課 程框架,欠缺具體的學習內容,學生學 習無所適從?

示例一 1-9

課程 規畫

二 中國語文課程涵蓋九大範疇的學習,考 卷過多,分項訓練需時,以致課時不足?

示例二 示例三

10-22

三 選修單元的設置無助必修部分的學習? 示例四 示例五

23-34

學與 教

四 文言文與時代脫節,除了應付課堂和公 開考試,別無他用;而且艱深難讀,令 學生望而生畏?

補充資料一 及二 示例六 示例七 示例八

35-53

五 聆聽和語文綜合能力只能配合考試的 需要以練習方式操練,在教學上難以處 理?

補充資料三 示例九

54-63

(2)

1

迷思(一)︰ 中國語文課程不設範文,只提供中央課程框架,欠缺具體的學 習內容,學生學習無所適從?

中 國 語 文 課 程 不 設 範 文 ?

 範文,是指能起示範作用的文章。學習中國語文,必須透過古今文質兼 美的範文。自從中學中國語文課程開放學習材料以來,部分人士以為課 程取消了範文。其實中國語文課程向來重視範文教學,語文教師也必會 安排範文學習,以往課程如是,現行課程也如是,只是現時沒有提供指 定學習篇章和作為公開考核的一部份而已。相對 2002 年以前舊課程為 學校指定篇章作為範文教學的依據,現行課程把「範文」的選擇權開放,

教師可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靈活選用不同材料,而課程發展處也提供 了初中 600 篇和高中 300 篇參考篇章,供教師參考選用,以照顧學生學 習的多樣性。

 就觀察所得,不少學校在發展校本學習材料方面已積累良好的實踐經驗,

能因應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多元的校本學習材料或自定各級必讀的 古今詩文等;一些經典名篇,如《出師表》、《背影》等,大都已編入校 本學習材料。

 配合學生的能力和學習需要,選編合適的學習材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 的是如何在學與教中處理這些篇章,讓學生可以更有效益地學習和加強 積累。例如以下學校的做法,正體現範文的作用︰

 學校自設校本學習材料,每級指定若干必讀必考的古今篇章,並選 取精華片段作為平日背誦、默書的材料,讓學生通過熟讀原文,口 誦心惟,聲入心通,以培養語感,並積累語匯,豐富積儲,然後得 以轉化為語文能力。

 在整個中學階段,教師因應學習重點或特別課題,隨時引用學生曾 經學習的篇章,包括從作家作品、思想情意、表現手法、文化論題 等切入,以促發學生學習其他篇章的興趣或深化原來的學習。例如 在教授中五級的選篇《目送》時,教師以學生在中二級時學習的必 讀篇章《燕詩》為切入點,查考學生是否仍掌握該首詩歌的主題,

希望讓學生溫故知新,引發學習興趣;或在中六「文化專題」選修 單元探討「五倫」的主題後,請學生再次思考《燕詩》的內涵,讓 學生在不同學習和成長階段,有不同的感悟。

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檢視提出中、長期方案,建議提供「指定文言經典 學習材料」,作為學習及公開試考核之用。雖然如此,課程所提供的指 定文言經典篇章,不會是學生學習的唯一材料,只是學習的切入點,教

(3)

2

師仍需配合開放學習材料的課程精神,因應學生的興趣、能力和學習需 要,在這基礎上選用其他文言及語體的學習材料,幫助學生提升語文能 力和語文素養。

中 國 語 文 課 程 的 學 習 內 容

現行中國語文課程提供有彈性的中央框架,目的是方便學校因應學生的學 習情況,擬設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及學習成果,並選用適切的學習材料或 範文,以組織學習單元,促進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教師要具體掌 握本科的學習內容,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學習範疇和學習重點

 中國語文課程的學習內容包括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 化、品德情意、思維和語文自學九個學習範疇,有關範疇的學習是由小 學貫串至高中,層層遞進,讓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可以螺旋式 地向上遞升,並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果。在高中階段,教師可參考《中 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了解各範疇的的學習目標、學 習要點和教學原則。此外,教師若要掌握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可參考

《中學中國語文建議學習重點》(2007 年修訂),當中具體說明學生需 掌握的知識、能力和態度,包括︰

 語文學習基礎知識

 閱讀、寫作、聆聽、說話範疇 - 範圍

- 能力 - 策略

- 興趣、態度、習慣

 語文學習強調積累,學生在初中所學會的語文能力,應在高中有所鞏固、

延伸和發展。即使初中和高中擬設相同的學習重點,要求應有高低之別,

教師需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認知心理發展,使用相應的學習材料以配合,

以訂定不同程度的學習要求。

 學習重點應按學生的能力和學習進程,分作常規性和有針對性的處理。

不同學習單元有不同的學習目標,每個單元會針對性地處理若干學習重 點,而某些學習重點在其後的學習單元中,雖非單元的焦點所在,但仍 須作常規性的處理,以鞏固和深化學生的學習。例如在初中學習單元中

(4)

3

處理寫作範疇學習重點「布局謀篇」,需有針對性地讓學生明白寫作時 如何圍繞中心,選用適當的材料;如何剪裁內容、安排詳略,突出中心 等,這些都要在其後,以至高中的寫作教學不斷鞏固和深化。

學習成果

 「學習成果」是預期學生學習中國語文課程的應有表現,經高中三年的 學習後,學生應達至以下成果︰(見《課程及評估指引》2.3.2, 頁 10)

(1) 能聯繫知識和經驗,理解、分析、欣賞、評價作品、話語、視聽資 訊的內容和表達手法,並有個人的感受和見解;

(2) 能運用合適的表達方式和技巧,表達思想感情,與人溝通;

(3) 積極投入語文學習,享受閱讀、愛好寫作、樂於與人溝通;

(4) 能領會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之美,具備審美情趣;

(5) 養成個人道德情操,對家庭、國家及世界的責任感;

(6) 認識中華文化,能對中華文化有所反思,認同優秀的中華文化,以 及欣賞和廣納多元文化;

(7) 能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與人協作,以解決問題和建構知識。

至於選修部分各單元的學習成果,亦請見於《課程及評估指引》附錄三。

 學校在設計校本課程時,可根據上述學習成果評估學生學習的成效,也 可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或學習單元設定學生預期的學習表現。有關不同階 段的學習成果,教師可參考教育局為中國語文課程編訂的「學習進程架 構」(請參考中國語文教育組網頁)。「學習進程架構」採用分層遞進的 方式,分別就讀、寫、聽、說四個範疇的能力、策略,以及興趣、態度 和習慣,以八階「學習成果」描述學生在小一至中六課程的學習表現及 進程,並輔以相應的「表現點」,作為教學及評估的參照。

整 體 規 畫 課 程 的 考 慮 ︰ 初 中 和 高 中 課 程 銜 接

 中國語文課程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要高中學生有效學習語文,學 校應從整體規畫課程,從初中開始幫助學生透過閱讀大量優秀篇章和參 與語文實踐活動,觸類旁通,以加強積累和感悟,並強調自學能力的培 養,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在高中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果。

 為免初、高中學習內容流於浮泛或學習材料、學習重點不必要的重複,

教師在規畫課程時應考慮學生在初中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歷,並關注與 高中的銜接,檢視初、高中各級單元之間是否可作有機的連繫,使單元 與單元之間的學習目標互有配合,亦有縱向的發展,能讓學生的語文學

(5)

4

習由淺入深,全面而完整。

附件︰

學校示例一︰初、高中課程銜接── 規畫學習的進程

(6)

5

學 校 示 例 一

初、 高 中 課 程 銜 接

── 規 畫 學 習 的 進 程 背 景

學校致力發展校本課程,曾參加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舉辦「參照中國語文學 習進程架構以加強促進學習的評估」種籽計畫。

理 念

 學校參加種籽計畫,參考課程發展處製訂的「學習進程架構」,開展校 本課程的檢視工作,發覺一些初、高中的學習內容有重複,如學生在初 中已學會一些修辭句式,教師在高中仍會重複施教,但對學生的要求卻 沒有相應提高,認為有必要重新規畫課程,以呈現學生學習的遞進過程。

教師亦從過往聚焦「教甚麼」,到關注學生「學甚麼」,再轉而構想學生 在不同階段「應學了甚麼」的角度發展課程。

 規畫學生學習的進程是細緻的工作,學校從小步子嘗試,先選取閱讀範 疇切入,參考「學習進程架構」閱讀範疇的描述,訂定「預期學習成果」,

再根據學生學習表現作修訂。累積經驗後,始發展其他範疇的學習成 果。

 因應學習成果的擬設,學校重新編排學習重點、語文知識點等,並透過 選用深淺合宜的學習材料,處理初、高中課程的銜接,期望學生的學習 能螺旋地向上遞升。教師明白有很多常規性的學習重點需要鞏固,而且 在不同階段也需要檢測學生是否學會,因此把一些需要進一步鞏固及應 用的學習重點,列作「複核點」,並納入課程規畫,讓不同年級的教師 也可以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進程。

學 習 進 程

基於上述的理念,學校重新規畫校本課程。現以閱讀範疇中學習「論說」

為例,顯示學校在各年級如何組織相關的單元,包括學習材料的選編、學 習重點及預期學習成果的訂定,從中體現學習進程中層層遞進的理念︰

(7)

6

年級 單元名稱 閱讀範疇

學習重點(節錄)

學習材料 預期學習成果 (閱讀範疇)

一 說理有據  學習基本的說明方法:舉 例、數據說明

 找出篇章的標示語及關鍵 句,以掌握主題

 通過學習篇章總分總的結 構,以理解內容

 ……

《螞蟻雄兵》

《死海》

《 假 如 沒 有 灰 塵》

《賣油翁》

學 生 能 運 用 閱 讀 策 略 以 理 解 篇章的主題

二 說理明晰  學習說明方法:分項、比 較說明

 概括段意,以理解主題

 分析篇章並列及對照的結 構,以掌握主題

 ……

複核點:標示語、關鍵句

《豆腐頌》

《說勤》

《發問的精神》

《為學一首示子 姪》

學 生 能 掌 握 段 意、概括篇章內 容,以理解篇章 主題

三 議論基礎  分析事件,說明所帶出的 道理(借事說理)

 分析作者的觀點、論據及 論證手法

 ……

複核點:總分總結構

《傷仲永》

《習慣說》

《釣勝於魚》

《想和做》

學 生 能 歸 納 篇 章的內容、概略 分 析 篇 章 的 寫 作手法,以理解 篇章的主題

三 論證有力  學習論證手法:舉例、引 用論證

 學習通過不同的結構層 次:層遞、對照,以找出 主旨

 就篇章的觀點提出意見

 ……

複核點:分析論點與論據、

事與理的關係

《楊修之死》

《 運 動 家 的 風 度》

《最苦與最樂》

《賣柑者言》

四 思考辨析  學習不同的論證手法:引 用、對比論證、駁論

 分析層次較複雜的篇章以 找出主旨

 評價篇章的觀點

 ……

《敬業與樂業》

《六國論》

《偏見》

《新年利是的習 俗社交功能》

學生能分析、評 價篇章的觀點

五 比較閱讀  探討篇章立意 《日》 學 生 能 綜 合 篇

(8)

7

年級 單元名稱 閱讀範疇

學習重點(節錄)

學習材料 預期學習成果 (閱讀範疇)

 比較篇章及分析異同

 評價篇章的觀點及所運用 的寫作手法與表達主題的 關係

 ……

複核點:概括作者的觀點

《飛蛾與蝙蝠》

《蛾》

《石鐘山記》

《髻》

《 給 母 親 梳 頭 髮》

《我的母親》

章 的 內 容 和 觀 點,分析作者的 寫作目的,評價 篇 章 的 觀 點 及 寫作手法

六 文化反思  學習類比論證

 評價/反思篇章的主題,並 有個人的心得

 賞析文章的結構與寫作手 法

 ……

複核點:游說技巧(措辭與 掌握對方心理)

《請客》

《陳情表》

《自嘲》

《齊桓晉文之事 章》

學 生 能 評 價 篇 章 的 內 容 和 價 值觀,有個人的 心得

各級「學習重點」安排不同論證手法的學習,並選取合適篇章以體現各種手 法的特色。上述單元設計以提升閱讀能力為主,學生閱讀各篇章後,能夠掌 握各種手法的特點,但不等如能夠運用該手法寫作。

「預期學習成果」描述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表現,呈現學校對學生閱讀論 說文章的能力要求,隨年級而有所提升。

課 程 銜 接

由於課程不設指定學習篇章,為學校提供了選文的彈性,所以教師可因應校 本的需要,靈活選用或調動不同的學習材料,例如學校以往在中一教授《習 慣說》,後來考慮到學生在文言理解能力的整體發展,所以在修訂課程時將 該篇章安排在中三才施教。而中六學習《陳情表》,目的是為之後的選修單 元「文化專題探討───五倫」作好準備,先認識五倫中君臣及父子的關係。

要處理課程銜接,關鍵是先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起點),然後從 預期學生在該年級/單元學習後的成果(終點)作考慮。課程銜接也可以從 不同的層面去體現,下表可茲說明:

(9)

8

層面 原則 說明

學習材料

(題材、主題、

結構、表達手法 及用字等)

- 配合單元的學習目標 及重點

- 題材配合學生的心智 發展

- 結構從簡明到複雜 - 年級越高,表達手法

越趨綜合多樣

中一及中二的選材大多主題簡明,綱目清 楚,題材富趣味和生活化,如《螞蟻雄 兵》、《豆腐頌》等;至高中選材,題材涉 及較抽象的價值觀,表達手法較多樣,結 構亦較複雜,如《賣柑者言》、《六國論》

和《請客》等。

語文知識 - 結合篇章學習,不孤 立處理

- 有機地分布在不同年 級/單元

配合學習材料,參考《中學中國語文建議 學習重點》,鋪排各級語文知識的學習。

如中三學習舉例、引用論證等方法,重點 在通過學習材料辨識相關手法或結構,以 理解主題。至高中,除要求學習一些難度 較高的表達手法,如類比論證外,也要求 學生評價其效果及與主題表達的關係。

預 期 學 習 成 果

( 預 期 學 生 完 成 該 年 級 的 學 習表現)

- 分層遞進

- 建構各級的學習進程 - 規畫課程的參考 - 診斷學生的學習表現 - 有助回饋學與教

- 不同年級的學習成果是指該年級的學 習及評估的焦點,教師可作針對性的處 理,但不是學習內容的全部。如初中閱 讀的成果重視學生概括段意、歸納等能 力,但不等於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沒有 讓學生評價、表達個人意見的機會。反 之,高中重視學生的高階思維,會要求 學生分析、比較及評價篇章的觀點,但 在教學時,學生的概括能力也要適時鞏 固及應用。

- 在不同的年級/單元設定預期的學習 成果,有助教師規畫單元的學習重點

(針對性處理),而在設計評估及分析 學生的表現時,教師以此為依據。而學 習成果的描述,也體現了課程銜接,螺 旋地向上遞升的精神。前一級的學習成 果是反映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和能力(起 點),該如何達至預期成果(終點),過 程中有甚麼學習難點,就是教師在教學 時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複核點

( 承 接 之 前 所 學,進一步鞏固 及應用)

- 體 現 語 文 學 習 的 特 點:講求深化與積累 - 不作無意義的重複學 習

- 部分學習重點宜作常規性處理。運用閱 讀策略(如找關鍵句、標示語等)、概 括段意、分析學習材料的結構等是理解 篇章常用的手段,以此為複核點,教師 可適時診斷學生的學習表現,而學生也 可以有鞏固學習和遷移所學的機會。

(10)

9

層面 原則 說明

- 複核點所指的是學生已學過,教師不用 重複施教的評核點,以掌握學生的學習 進程。

(11)

10

迷思(二): 中國語文課程涵蓋九大範疇的學習,考卷過多,分項訓練需時,

以致課時不足?

各 學 習 階 段 的 能 力 重 點

 中國語文課程九大範疇的學習,貫串小一至中六四個學習階段的課程,

而在不同學習階段各有側重點:

 初小側重培養學生聽說能力

 高小側重培養學生讀寫能力

 初中側重培養學生綜合的讀寫聽說能力

 高中側重培養學生綜合的讀寫聽說能力及發展多元化語文能力

(見《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

教師應整體檢視學校的語文課程發展,由初中至高中,訂定各範疇的學 習重點,需要層層遞進,有所鞏固及提升,並要避免學習內容上不必要 的重複。

各 學 習 範 疇 的 有 機 結 合

 中國語文科公開考試設五卷考核(2016 年起將調整為四卷),目的是檢視 學生在閱讀、寫作、說話、聆聽、語文綜合方面的能力表現。在日常的 教學中,無論從語文學習的特點,或課時的適當運用等角度考慮,各種 能力均不宜割裂施教,分項培養。讀、寫、聽、說應該互相促進,相輔 相成,例如寫作、說話的學習,若沒有閱讀的有效輸入,只是設題操練,

或許可讓學生熟習考試的題型與規則,但難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無 助改善學生寫作和說話內容空泛、思慮不周的問題。因此,本科的學習,

應以讀寫聽說為主導,有機地結合其他學習範疇,如文學、中華文化、

思維,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高中的學習過程中,各範疇尤 其不能孤立割裂地處理,而應是綜合學習和運用。

善 用 課 時 發 揮 學 與 教 效 益

 本科課時佔總課時 12-15%,課程規畫的重點之一是善用有限的課時,

包括在課堂內外提供學習和運用語文的機會,盡量拓寬學習面,讓學生 嘗試不同的學習策略,以提升學習效能。可從以下方面考慮︰

(12)

11

 讀寫聽說能力的培養既非割裂,教師可因應學習重點的布置,就同 一種學習材料,設計能綜合培養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學習活動,這 樣可使同一學習材料發揮多方面的學習效能。

 在規畫課程時,宜預留若干課時,照顧學生的多樣性,讓教師配合 從進展性評估所取得的學生學習情況,安排延伸活動,以拔尖保 底。

 語文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工具,連繫其他科目的學習,可提供學生更 多課外語文實踐的機會。學校可推動跨課程協作,照顧本科與本學 習領域及各學習領域、學科之間知識、能力的滲透和遷移,讓學生 融合各科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益,亦讓學生有更多應用語文的機會,

這樣能更經濟而有效地運用學習時間。例如

– 選修單元「戲劇工作坊」的學習,可與中國文學科的戲劇學習相互 配合,從中國文學科獲得評賞戲劇作品的能力,以助學生分析和編 演劇本;

– 探討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時,可與德育及公民教育和其他學習經歷互 相配合,讓學生在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能應用從其他學習領域或 學科所獲得的知識,充實寫作、說話的內容。

 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如:

– 從初中開始,及早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課前預習與閱讀的習 慣。透過有效的評估,檢視學生自習的表現,再作跟進,應讓課堂 集中處理學生學習的難點,避免重複學生已掌握的內容。

– 重視課堂提問,因應學生的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運用適當的 提問策略,通過學生的回應,即時診斷學習成效,然後提供適切的 回饋,以助提升課堂教學的效能。

附件︰

學校示例二︰善用課時(一) 學校示例三︰善用課時(二)

(13)

12

學 校 示 例 二 善 用 課 時 (一 )

以下提供一所學校的校本課程設計示例,以說明如何貫徹綜合學習、一材 多用等有效善用課時的理念。

背 景

學校從學生日常閱讀、說話、寫作等的評估中,發現學生的思想內容深度 不足,科組在檢視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後,認為有需要幫助他們加強語文 的積累,但若以補課方式,學生和教師都不勝負荷,因此決定優化校本課 程的架構、學習單元和學習材料的設計,以提升學與教的成效。

理 念

語文教學的目的,既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亦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 養。教師在學與教過程中提供不同機會,讓學生同時在思想、情感得到 文化、文學等薰陶,這亦是有效運用課時的方法。因此,學校設計的語 文課程架構,是要體現語文各學習範疇相連互通的關係;而各學習單元 的內容,也加入不同的學習活動,結合不同範疇的學習,讓學生及早掌 握有關的學習重點,進行自學。

學習篇章需要具備豐富的學習重點,並能一材多用,除了具聽說讀寫的 學習元素外,亦可同時作文化、文學或品德情意的學習,例如《背影》

不只可以作為記敍手法的示例,也是文學賞析(從作者與父親相處的關 係,體味作者對父親的情感)和文化學習(傳統父子的角色)的學習材料,

在不同單元中也可結合其他篇章使用,讓學生在有限的課時能舉一反三,

作深化學習。

學 習 單 元 框 架

以下是學校高中校本學習單元簡表:

(14)

13

單元 中四級 中五級 中六級

梳理貫通 分析綜合文章的作法、觀 點、中心思想。

新聞與報道(選修) 透過新聞作品閱讀、資料 搜集、新聞採訪及寫作,

提高閱讀、寫作、聆聽、

說話和思維能力。

文化專題探討(選修) 透過文化專題,研習相關 的文化資料,探討文化現 象背後的文化意義和人 文精神,增強對中華文化 的認識、反思和認同,並 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

閱古通今 靈活運用閱讀文言文的 策略,分析綜合文章觀 點、作法。

思考辨析 分析及評價觀點;辨析疑 似概念;運用論證手法表 達意見。

比較閱讀 比較不同文章的觀點、中 心思想及作法。

綜合與應用 分析、鑑賞不同類型的閱 讀及聆聽材料;因應需要

靈活表達內容及主題。

文章解構 靈活運用閱讀策略以概 括文章觀點、辨析作法,

並作評價。

人物佈局 分析文章結構佈局及人 物性格特點,綜合作者的 寫作目的,評價思想行 為。

文學鑑賞 透 過 對 文 學 作 品 的 賞 析,培養鑑賞能力,體味 背後的思想感情,領略人 生百味。

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 (選修) 閱讀名著及觀看由名著 改編的影視作品,提高閱 讀名著的興趣,加強感 受、分析、鑒賞、評價名 著的能力。

情景相生

賞析文學表達手法,解讀 作 品 中 物 象 的 隱 含 意 思,領略情意、體會意 境。

必修部分各單元包含不同學習範疇的學習而各有側重,讓學生能均衡發 展語文能力。例如:

 「梳理貫通」、「閱古通今」、「文章解構」單元側重於閱讀古今作品,並 由閱讀帶動寫作、說話、聆聽範疇的學習活動,從理解內容到體會文化 內涵,培養品德情意,涉獵文學知識。

 「思考辨析」、「比較閱讀」、「綜合與應用」單元側重訓練批判性思考、

綜合運用等能力,學生需要分析、比較、綜合不同資料,透過口頭報告、

寫作文章表達個人的見解。

 「文學鑑賞」、「人物布局」、「情景相生」側重文學學習,體味作品思想 感情及賞析寫作手法,並嘗試運用不同的手法寫作。

(15)

14

學校開設「新聞與報道」、「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文化專題探討」三 個選修單元,希望進一步提升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

 「新聞與報道」是綜合能力的學習,包括閱讀、聆聽資料後作分析、篩 選、整理和歸納,寫作新聞及提出個人的見解。

 「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是文學、閱讀、聆聽範疇進深學習的單元。

 「文化專題探討」是中華文化範疇的延伸學習,以及側重培養學生批判 性思考能力、品德情意等。

不 同 範 疇 的 綜 合 學 習

以下選取學校中四級單元三「思考辨析」教學總表為例,說明不同範疇的 綜合學習:

學習目標: 1. 分析及評價議論性文字的觀點 2. 辨析疑似概念

3. 運用論證手法表達意見。

學習材料: 講讀:《敬業與樂業》

講讀:《六國論》

導讀:《偏見》

自讀:《痀僂承蜩》、《亡鈇》、《談友誼》

聆聽:「城市論壇」

課外閱讀: 1.欣賞不同風格的論說散文︰

 錢鍾書《一個偏見》

 梁實秋《書》

2. 古典文學常用的借古諷今手法︰

 辛棄疾《賀新郎詞》

 蘇轍《六國論》(節錄) 學習重點:

閱讀 論點與論證

1.鞏固議論知識,分析、評價觀點及論據 2.論證手法的辨析:駁論、演繹法、歸納法 辨析與應用

1.文言轉譯(分組負責)

2.辨析對比論證、比喻說理及借古諷今 分析綜合

(16)

15

1.分析人物觀點 2.理清段落層次 3.創意

複習

論證手法: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 文言判斷句、虛詞「以」

寫作 論說文

1.立論明確,能從不同角度闡釋觀點,理據充足 2.分段得當,能於每段建構明確論點,有系統地鋪排論

點,做到結構緊密。

3.能按需要運用舉例說明、對比、比喻或駁論等論證手法。

綜合能力寫作

1.資料整合、數據解讀及評論得失 2.演講辭格式

複習

舉例及對比論證 聆聽 聆聽議論

1.分析話語中不同的觀點及理據 2.從話語中理出脈絡

3.評價話語內容和表達方法,並提出個人的見解 複習

1.邊聽邊記錄 2.按目標篩選資料 說話 口語溝通(小組討論)

1.回應方法:以一句話複述他人論點 2.分層討論

複習

1.十分鐘準備的處理 2.首輪發言

文學 現當代散文欣賞︰不同的說理方式 文化 國家興衰之理

品德情意 盡忠職守 負責任 敬業樂業 團結一致

(17)

16

思維 批判性思考

語文自學 預習、自學篇章、課外閱讀 運用概念圖分析篇章結構 語文知識 論證手法:

駁論、演繹法、歸納法、比喻說理、借古諷今

「思考辨析」單元旨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和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單 元以議論為主題,選取表達議論的文章為閱讀材料,兼用視訊「論壇」

為聆聽材料,同時學習分析、綜合、應用、評價等方法,通過寫作及說 話表達個人見解。

文學、文化、品德情意及語文知識則按照選篇特色,隨文而教,如透過

《六國論》講解古代政治的得失、文學作品何以多用委婉的方式表達觀 點;又如借《偏見》培養學生理性思考、客觀評論的態度;又以《最苦 與最樂》滲透「盡忠職守」、「負責任」和「敬業樂業」等情意。

學 習 材 料 的 選 用 —— 一 材 多 用

學校向來重視選用具豐富學習重點的篇章,以組織單元,讓學生同時經 歷不同範疇的學習,並對篇章的形式和內涵有整全的認識,以加強積累;

此外,教師又能扣連學生先前所學,方便評估學生已有知識,幫助鞏固 所學。因此,上述單元的重點雖以議論為主題,但講讀篇章《敬業與樂 業》和《六國論》的作用不僅是體現多種議論手法的特點,亦可透過精 讀帶動學生寫作、聆聽和說話範疇的學習,令不同的學習活動互相扣連;

而且具備文化、文學或品德情意的學習元素,讓學生可在有限的課時內 掌握豐富的學習內容。以下是《敬業與樂業》和《六國論》的學習重點:

《敬業與樂業》 《六國論》

 分析對待職業的正確態度──敬 業與樂業

 培養品德情意:「盡忠職守」、「負 責任」、「敬業樂業」

 複核曾學習的議論手法:論點、論 據、舉例論證、引用

 辨析比喻說理、借古諷今

 分析作者所總結的歷史教訓

 培養品德情意:團結一致

 文學、文化:認識國家興衰之理、欣 賞文學的委婉手法── 借古諷今

 複核:對比論證、文言轉譯能力

(18)

17

學校強調講讀篇章的處理,須確保學習重點清楚明晰,教學仔細深入,

然後教師始可按學生學習情況,善用導讀篇章,以延伸和鞏固學生所學。

教師配合講讀篇章的學習成果,可以略讀方式引領學生自行探討導讀篇 章的內容和手法;在課堂上只需稍加點撥,而不必點點俱到,以節省課 時,例如導讀篇章《偏見》的學習重點處理如下:

學習重點 學習活動

鞏固議論手法 透過工作紙,讓學生理清篇章段落層次,指出文中論 點、論據及分析論據的類型,鞏固之前所學。

分析人物觀點 以分組討論方式,分析、評價人物觀點,並發揮創意

(如代入王太身份,協助王先生破除偏見)。

運用概念圖,以 讀帶寫

透過工作紙,運用概念圖整理內容,整理議論文的結 構布局。

學校提供的自選篇章,也是一材多用,以連繫課堂所學為目的,同時提 供多篇作品讓學生按興趣或能力選讀,以拓寬閱讀面。教師通常在課堂 撥出 5 分鐘,抽選學生分享自習成果,有助促進學生學習的成效,例如:

 欣賞不同風格的論說散文:如錢鍾書《一個偏見》、梁實秋《書》,除了 讓學生根據課堂所學分析作者的觀點,亦鼓勵認識多元的論說手法和風 格,以提升閱讀的視野。

 古典文學常用的借古諷今手法:如辛棄疾《賀新郎詞》、蘇轍《六國論》

(節錄),讓學生透過翻查資料、字典等了解古典作品的內容和手法,並 思考古代讀書人為何要使用委婉的手法說理,從而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 識。

(19)

18

學 校 示 例 三 善 用 課 時 (二 )

以下提供一所學校的示例,說明學校如何透過課程規畫與統整、提升學與 教效益及推動學生自學等措施,有效運用課時

背 景

學校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2009 年新高中課程實施以來,課時編排與分 配一直為學校最關注的事項之一。核心科目、選修科目和「其他學習經歷」

負責老師均積極為學生爭取合理的學習空間,但在有限的資源下,學校既 要平衡各方實際需要,亦要考慮學生發展的優次,認為學校的授課語言是 英語,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屬當務之急,在分配課時方面,最後中文科只 佔整體課時的 12.5%,即教育局所建議的課時下限。中文科教師在課時不 可能增加的情況下,從多方面構思有效運用課時的方法。

理 念

高中階段的學習,建基於初中的課程,課程和公開考試所要求的語文素 養,應從初中開始培養,學生能夠在初中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才能應 付高中緊迫的學習過程。

課時有限,但學生的學習不限於課堂,可以構想課程的學習內容和課堂 教學如何配合,以提升教學效能,更經濟而有效運用課時。

針對公開考試的要求,學校認為要適當分配課時做練習題,以增進學生 對考試形式的了解,但教師認為更重要的任務是要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促進學生自學,並能將課堂所學作有效遷移,因此,學校盡量避免進行 恆常的課後或假期補課,讓學生有較充裕的時間自習或完成課業,以鞏 固、深化課堂所學。

有 效 運 用 課 時 的 各 項 措 施 :

1. 整體規畫中國語文課程,加強連貫性

學校認為課時有限,必須從整體規畫課程入手,從初中開始,需要幫助 學生就升讀高中奠定基礎,並培養自學能力。自 2007 年語文科公開考 試舉行以來,教師逐漸明白要讓學生有信心面對公開試五卷考核的挑戰,

尤其是文學、文化的內涵,只是專注於五卷題型的操練或分項訓練並不

(20)

19

足夠,必須透過日常教學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科主任決心重整 語文課程的內容,以切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促進學生學習為目的。課程 從以下方面作整體規畫:

(1) 初、高中課程銜接

 學校認為語文素養的培養,關鍵在初中的學習。為了更切合學習的 需要,教師決定放棄一直沿用的初中教科書,改為自編校本課程。

同時,高中課程則在選用教科書的基礎上,加以調適和修訂,使課 程內容與初中銜接。課程內容以品德情意及中華文化為主線,組織 各級的學習單元。初中三級共 12 個單元,高中必修單元主要依據 文體組織,但以文化精神為學習重點,共 5 個單元;選修部分共開 設 3 個單元,包括小說與文化、文化專題和自擬單元——詩詞歌賦。

表一:中一至中六級單元主題

中一級 學與志、親情與恩德、時令與節慶、神話與傳說 中二級 草木與蟲魚、建築與生活、遊與藝、友情與志趣 中三級 愛情與詩意、諸子學說、進退與得失、人與自然 中四級 記敘文單元、議論文單元、描寫文單元

中五級 描寫文單元、小說與文化(選修單元)、文化專題(選修單元) 中六級 自擬單元:詩詞歌賦(選修單元)、複習和總結

 各級單元所選用的課題,以配合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需要為目的,如 中一與學生談立志及正確的學習態度;中二從自然景物、建築看中 國文化特徵;中三談愛情與婚姻,以及傳統讀書人的價值觀。高中 則建基於初中學習的基礎,深化中華文化的學習,如讓學生認識

「仁」、「禮」、「君子」、傳統家庭倫理思想及「修身、齊家、治國、

平天下」等文化精神。各單元按內容特點貫串文學、思維和品德情 意等範疇的學習。有系統的課程組織,讓各級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 進程,有利在課堂上建基學生所學,作進深學習,有效加強學與教 成效。

(2) 加強積累,奠定學生文言閱讀能力的基礎,為高中的學習作好準備

 學校根據學生在公開考試及平日考核的表現,文言閱讀能力是學習 的難點,必須及早處理,在初中奠定基礎,並須善用課內課外的時

(21)

20

間加強積累。初中課程各單元均選用一篇文學作品作為學習材料,

例如閱讀小說或文化內涵豐富的經典名著的節選片段,讓學生涉獵 更多文言篇章,並提高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以幫助學生銜接高中 語文科的學習或選修中國文學科。

 在高中階段,開設有助培養文化、文學修養的選修單元,包括「文 化專題」、「小說與文化」和「自擬單元:詩詞歌賦」,並配合這些 單元的學習,在必修部分課外閱讀安排主題閱讀,如以「文本閱讀:

志怪小說」為題,讓學生自由挑選漢魏六朝志怪小說為課外閱讀材 料,並作為校本評核的部分,以鼓勵學生多讀文言作品。

(3) 推動跨課程協作,連繫其他學科學習語文

 學校在整體檢視各學科課程內容後,認為統整課程可騰出教學空間,

建議各科嘗試整合學習內容或與其他科目有相關或重疊的地方,避 免沒有意義的重複,並讓學生連繫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概念來學習,

擴展觀察事物的角度,體驗超越單一學科的學習經歷,融會貫通,

增進應用知識的能力。

 中文科組認同課程統整的概念,可使課時運用更具效益,因此亦選 取合適的課題,與其他科組協作舉辦學習活動,例如︰

與通識科、中國歷史科、「其他學習經歷」小組共同合作,以《從〈活著〉

看現代中國歷史》為題舉行中五級電影欣賞會,選擇合適的時段播放張 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並安排觀影後座談會,由各科負責老師共同主 持,從不同角度分享觀後感受,並回應學生的提問。這樣安排可避免各 科耗費課時重複播放電影和各自討論。配合課堂教學,中文科可透過視 像和文字媒體對讀,探討小說與電影主題的異同,提高學生鑒賞作品的 能力;歷史和通識科則可增進學生對現代中國的了解,幫助他們了解人 與國家的關係,培養為有識見的公民;「其他學習經歷」則從藝術發展的 角度,讓學生參加電影欣賞會及座談會後,撰寫評賞心得與反思,從而 獲得廣闊而多元的學習經歷。

表二:跨課程協作——《從〈活著〉看現代中國歷史》

語文科 在「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選修單元中,對讀余華的小說《活著》和張藝 謀導演的電影《活著》,比較小說與電影的內容和敘述手法,以探討小說 與電影主題的異同

通識科 單元三:現代中國——主題包括「中國的改革開放」、「中華文化與現代 生活」

中史科 必修部分(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二十世紀末

——社會主義建設、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

(22)

21 其 他 學

習經歷

藝術發展:電影欣賞(語文活動)

2. 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益

學校鑑於過往課堂教學偏重處理語文學習基礎知識,較重視修辭、技法 的練習,忽視引導學生細讀文本,以致學生的閱讀能力未見進步。經教 學反思後,科組認為語文課堂應重視引導學生深入賞析篇章的內涵,但 課時不多,不可能每篇精讀精教,於是從兩方面提升課堂教學的的成 效:

 要求學生預習,課堂以處理學生學習難點為主

教師根據學習目標,擬定學生預習的題目,範圍包括課文內容、主 題探索、內容組織和寫作手法的分析與深究等,要求學生為課堂作 好準備,然後在課堂上透過不同的策略學習,如答問、分組研習及 匯報等,教師在教學上善用提問策略,從中掌握學生的學習難點,

作有效的回饋,在有限的課時下,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效益。

 有效連繫各範疇所學

學校非常重視學生閱讀的效能,除了透過文本細讀提升學生閱讀深 度,亦要幫助學生拓展學習,因此在日常的閱讀課,教師往往在疏 理閱讀篇章的難點後,便從主題、寫作手法等角度,與不同的篇章 作比較,以連繫學生在其他範疇所學,讓學生舉一反三;然後配合 閱讀教學的進程,開展寫作、說話教學,例如運用閱讀篇章的寫作 手法仿作,或以閱讀篇章的主題引發學生思考和有條理地說出觀點 等,由於配合得宜,學習的效果較佳。

表三:中三級單元九學習單元設計「愛情與詩意 學習重點

 感受古今愛情詩的情感︰含蓄意蘊與直抒胸臆

 認識中國人的愛情觀

 分析抒情手法:借物抒情、借景抒情

學習材料及活動

閱讀 精讀 《關睢》、《致橡樹》 文本細讀

分析主題、整合段意、

闡釋章句、分析技巧、

延伸比較、評論鑑賞

(23)

22

導讀 《鵲橋仙》、《等你,在 雨中》、《現代愛情故事》

教師引導學生探討、匯報 分析主題和情感、布局脈絡、

延伸觀點、綜合比較 自讀 《上邪》、《閨怨》、《息

夫人》

學生亦可自選其他作品

學生分享

分析主題、情感表達

說話 短講

題目:任選導讀/自讀篇章與精讀篇章作比較(主題、情感表達或 寫作手法), 如《關睢》與《等你,在雨中》

寫作 詩歌仿作 / 運用本單元所學習的抒情手法創作 1. 一封情書(對象:自己 / 將來的愛人)

2. 仿作《致橡樹》

3. 推動學生自學

學校認為課堂的學習時間有限,最重要是推動學生自學︰

 學校自編《自學計劃資料冊》,推行「古詩文背誦自學計劃」,規定初中 學生三年持續自學成語 100 則,以及三年共背誦古詩文約 90 篇,包括 不同時代著名作家或不同類型的作品,如詩經、古詩十九首、唐宋元詩 詞曲和明清作品等;同時透過網上系統研習文化專題。教師以不同方式 考查及評估學生學習的成果,並在測驗和考試中定為常設考核項目,以 促進學生自學的成效。

在初中每節中國語文課堂抽選 5 分鐘,要求學生就一些成語、名言名句 蒐集背景資料,輪流分享,如簡單介紹作者、時代背景、作品的內容和 主題,並就這些名言名句是否適用於現代社會,提供個人觀點。

(24)

23

迷思(三):選修單元的設置無助必修部分的學習?

中國語文課程的選修部分,是為不同需要、能力、興趣、性向和特長的 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內容,以激發潛能,發展個性,並在必修學習 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語文素養;課程所建議的十個選修單元,均貫徹課 程九個學習範疇的學習內容,與必修部分的學習息息相關。

選修部分以必修部分的學習為基礎,是必修部分的延伸和發展。學校只 要在規畫課程時,配合學生在必修部分的學習進程,按照建議訂定選修 單元的學習目標,將兩部分的學習相互緊密結合,可以產生互相補足、

互相促進的作用,令課時的運用更有效。

學校亦可因應學生的學習情況,善用選修單元的彈性,在十個建議選修 單元以外,另設計自擬單元,以補足或延伸必修部分的學習。

有關十個選修單元與必修部分的關係,請參閱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 附錄四(P.121)。以下選自不同學校的例子,以說明兩者的關係︰

單 元 選 修 單 元 與 必 修 部 分 的 關 係 (舉 隅 ) 一 名著及改編影視作

學生在必修部分曾透過閱讀小說名篇,學習敘 事、寫人、描寫場景的手法,以及如何分析作 品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學生學習選修單元

「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可進一步拓寬閱讀 面,借助視像材料加強閱讀分析和鑒賞的學 習,同時建基必修的基礎,增加自行探究的機 會,透過對讀小說名著及由名著改編的影視作 品,如《活著》、《傾城之戀》、《畫皮》和

《城南舊事》,比較兩者的表達手法和呈現效 果,深化對敘事作品的認識,如人物描寫、故 事情節與主題的關係,並從發掘作品內涵的過 程中提升閱讀的能力和品味。

二 戲劇工作坊 建基必修部分曾學習記事寫人的手法,學生在 選修單元「戲劇工作坊」,可選取一個事件,如 歷史、新聞或生活片段,建構以友情、親情、

承擔、和平等品德情意主題,編寫獨幕劇或戲 劇片段。學生需應用曾學習的記事寫人手法,

重塑事件和人物性格的衝突,並透過與同學合 作演出戲劇精華片段,不斷修改劇本,深化學 習,從而提升寫作、聆聽和說話能力,同時亦

(25)

24

單 元 選 修 單 元 與 必 修 部 分 的 關 係 (舉 隅 ) 加強品德情意的培育。

三 小說與文化 學生在必修部分已透過閱讀若干小說作品,初 步認識小說的主題或人物如何反映時代的思想 文化,如《孔乙己》主角的舊讀書人形象正揭 示科舉制度的影響,在選修單元「小說與文 化」,可進一步拓展閱讀的領域,選讀不同時 代、不同類型但文化議題相類的小說,一方面 通過多角度,如人物形象、情節布局或敘事手 法分析作品的思想內容,提升閱讀的深度;另 一方面透過比較、綜合作品的內容,探討所蘊 含的文化意涵,如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與

《三國演義》「關雲長義釋曹操」有關「忠」、

「義」的矛盾,反思文化背後的意義和精神,

從而鞏固和深化必修部分文學和中華文化範疇 的學習。

四 文化專題探討 學生在必修部分已透過《論孝》、《出師表》等 篇章,認識一些中華文化的課題,如「父子」、

「君臣」關係,在選修單元「文化專題探討」,

可以通過研習與主題「五倫」相關的作品,包 括《二十四孝》、龍應台《目送》、朱自清《悼 忘婦》等古今篇章和報道爭產的新聞,以必修 部分曾學習的「父子」及「君臣」關係作切入 點,較有系統地理解中國人的倫理觀念,進而 探討傳統與現代的五倫關係,以及更深入地反 思中華文化背後的精神和意義,從而提高文化 素養、批判性思考能力和閱讀同類主題篇章的 深度。

五 新聞與報道 學生在必修部分已嘗試寫作不同類型的實用文 字,如新聞稿,可透過本單元學習不同類型的 新聞作品,包括新聞稿、新聞特寫和人物專訪,

以拓寬閱讀和寫作的範圍,並加強綜合能力的 學習,例如讓學生自選一位作家,蒐集其資料,

擬訂訪問主題和提綱,然後進行採訪,之後再 篩選、整理資料,寫作一篇「人物專訪」,整體 提升閱讀、聆聽、說話、寫作及綜合能力。

六 多媒體與應用寫作 學生在必修部分已學習一些常見實用文的寫 作,初步掌握用語和語境的關係。建基在這基 礎上,學生在本單元進一步拓展實用寫作的範

(26)

25

單 元 選 修 單 元 與 必 修 部 分 的 關 係 (舉 隅 )

圍,進行跨媒體寫作,例如為自選物品製作宣 傳套,透過各種途徑搜集寫作材料,因應宣傳 的目的,考慮語境和對象的需要,配合聲音、

影像等不同媒體的特點,運用適當的用語撰寫 宣傳文字,並製作短片,以加強表達效果;同 時讓同學相互評價製成品的視訊、文字、說話 所傳達的信息是否明確,然後再作修訂,從而 提升閱讀、寫作和綜合能力。

七 翻譯作品選讀 在必修部分已研讀不少諷諭現實人生的中國寓 言、小說,可在選修部分閱讀題材相近的外國 名家名作,如契訶夫《變色龍》、莫泊桑《項鏈》、 夏目漱石《我是貓》、卡夫卡《變形記》和卡爾 維諾《害群之馬》,進一步拓寬閱讀面;並從思 想內容、寫作技巧、文化內涵等角度比較中外 作品,提升閱讀、思維能力。又可透過仿作,

如仿照《變形記》的構思,寫作一個短篇故事

「假如我變成了_____」,以提升寫作能力和創 造力,並能在日常的寫作中應用本單元所學的 外國文學表現手法。

八 科普作品選讀 學生在必修部分已閱讀不同類型的說明文字,

初步體會一些知性的文章,如科普作品,如何 準確、簡明介紹科學知識,可在選修部分的「科 普作品選讀」單元作主題閱讀,從不同角度分 析、比較不同的科普作品,例如通過研習鄭天 喆、姚福燕《牛肉味的番茄》和劉先曙《一旦 材料有了智能》,認識基因改造食物的發展,增 進了對科學的認知;透過分析作者的觀點,反 思科技和環境、經濟和個人生活的關係;又從 文字、結構和表達手法等方面探討作品的語文 之美;再以「科學改變生活」為母題,自訂題 目寫作文章,以簡明、深入淺出的手法和尚實 求真的態度說明科學如何改變人類生活,從中 提升閱讀和寫作的能力。

九 普通話傳意和應用 學生在必修部分已學習基本的說話技巧,大致 能因應目的、場合、對象等確定說話內容,並 掌握組織話語的能力;在本單元的學習,學生 可因應討論、協商等不同情境的變化需要,用 普通話訪問、介紹、演講和辯論,從中掌握普 通話語用文化中的禮儀、交際用語,並積累普

(27)

26

單 元 選 修 單 元 與 必 修 部 分 的 關 係 (舉 隅 )

通話口語詞彙,豐富語言的內涵,提升說話、

聆聽、表達和溝通的能力。

十 普通話與表演藝術 學生在必修部分已通過《口技》等學習材料初 步認識中華文化中的曲藝表演藝術,透過本單 元學習欣賞快板(如《點對點》)、相聲(如《同 桌》) 和京劇道白(如《擋馬》)等表演藝術的特 點,並通過分析、鑒賞曲詞和對白,以及模擬 實踐,感受語言表達的效果,了解其精妙之處,

提升語言的品味,並促進閱讀和說話能力的發 展,同時提高文化、文學的素養。

自擬單元 學生在必修部分已學習文言作品,掌握常見的 文言詞彙,亦已認識一些文化課題,如「孝道」, 可在選修部分的開設「經典作品精讀」,研習與 仁者、士人、武將等主題相關的經典名篇名句,

以拓寬閱讀視野,豐富文學、文化的涵養,鞏 固文言閱讀、人物描寫的能力。

附件︰

學校示例四:必修與選修的關係──選修單元「新聞與報道」

學校示例五:必修與選修的關係──自擬單元「中文傳意及應用」

(28)

27

學 校 示 例 四

必 修 與 選 修 的 關 係 ── 選 修 單 元「 新 聞 與 報 道」

學 習 目 標

透過新聞閱讀、資料搜集、新聞採訪及寫作,提高閱讀、寫作、聆聽、說 話和思維能力,培養認真、客觀、持平、公正和實事求是的處事態度。

理 念

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開設這個單元的目的,絕非要培訓新 聞記者,而是以新聞為媒介,透過生活化的學習材料和多元、有趣的學 習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期望在閱讀、寫作、聆聽、

說話、思維和綜合能力等都有所提高。

與必修部分作有機的配合:選修單元與必修部分的學習,相輔相成,都 有助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規劃時會從整體考慮,使選修部分與必 修部分互相配合,體現深化和多元學習的目標。

必 修 部 分 與 選 修 單 元 的 配 合

現從單元編排,學、教、評的安排,以及學習成果加以說明。

單元編排

本單元在中五上學期開設。學校在編排必修和選修單元的次序時,會 考慮各單元之間的關係,以發揮互相促進,互相補足的效益,例如將「新 聞與報道」安排在「記敘」、「說明」、「議論」和「人物描寫」四個必修單 元之後,分別為選修單元「新聞與報道」中「新聞結構」、「客觀的文字」、

「新聞評論」和「人物專訪」的學習作鋪墊。

必修單元的學習內容 「新聞與報道」的學習內容 記敘單元:認識記敘的要素,敘事結

構;寫作敘事井然,能突出主題的記 敘文。

新聞結構:認識新聞結構,寫作報道事件的 新聞稿。

說明單元:認識說明文的寫作特色,

寫作說明事物及說明事理的文章。

客觀的文字:掌握新聞稿的寫作特色,學習 客觀持平的寫作技巧。

(29)

28

議論單元:運用論證手法,如正反論 證、舉例論證,寫作評論社會現象、

事件的文章,學習議論文的寫作筆觸。

新聞評論:分析、評價新聞評論的見解及論 證,學習寫作觀點獨到、文鋒銳利的新聞評 論。

人物描寫單元:學習觀察入微,描寫 細緻,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人物專訪:透過觀察,體會人物的性格特質;

選取精到的對話,描寫受訪者的外表、神態 等,勾勒立體的人物形象。

學與教、評估活動

「新聞與報道」為學生提供綜合應用語文的機會,可鞏固必修部分讀 寫聽說和思維範疇的學習,以提升語文能力。以下從單元的學與教、評估 活動說明本單元與必修部分的關係:

學習活動 內容 與必修部分學習的連繫

比較閱讀 不同報章在報道同一事件時的 取態和角度或有不同,教師會指 導學生分析不同報道的焦點,探 討箇中原因,並評價其效果。

 閱讀能力(分析、綜合、評價)

 批判性思考能力

學習採訪角度 教師先播放「雀仔也移民」短 片,然後讓學生完成工作紙,再 進行分組討論,讓他們表達對受 訪者觀點的意見。

 聆聽能力(歸納、整理觀點)

 說話能力(討論、匯報)

 批判性思考能力 閱讀人物專訪書

籍和撰寫閱讀報 告

學生最少要閱讀一本輯錄人物 專訪的書籍,然後從中選三篇最 喜歡的作品,並說明喜歡的原 因。

 閱讀能力(理解、分析、感受 和鑒賞)

 閱讀興趣、態度和習慣

 寫作能力(說明類文字表達)

伸延學習活動:

個人短講

完成「新聞與報道」單元後的兩 個月內,在課堂設常規短講訓 練,每節課安排一位學生簡述一 則新聞和對事件作評論,其他學 生聆聽後評價其表現。

 閱讀能力(理解、分析、評價)

 說話能力(組織話語、口語表 達)

 聆聽能力(理解語意、分析、

評價)

進展性評估:

寫作新聞稿

要 求 學 生 綜 合 閱 讀 及 聆 聽 材 料,撰寫一則新聞稿。

 閱讀能力(理解、分析和綜合)

 聆聽能力(理解語意、分析和 綜合)

 寫作能力(審題立意、布局謀 篇、書面表達和表達方式的運 用)

(30)

29

總結性評估:

寫作「人物專訪」

要求學生選一位具訪問價值的 人物,蒐集其資料,擬訂訪問主 題和提綱,然後進行採訪,之後 再篩選、整理資料,寫作一篇「人 物專訪」。

 聆聽能力(理解語意、探究和 創新)

 聆聽興趣、態度和習慣

 說話能力(口語表達)

 說話策略(運用適當的說話方 式;按情境變化,調整說話內 容和表達形式)

 說話興趣、態度和習慣

 寫作能力(審題立意、布局謀 篇、書面表達和表達方式的運 用)

促 進 必 修 部 分 的 學 習

學校認為本單元的學習成果可促進中五及中六必修部分的學習,因此修訂 必修部分一些常規學習的內容,並提升學習要求,包括︰

學習活動/課業設計 深化必修的學習 剪報

寫作 練習

學校向來將剪報寫作練習定為各級常規讀寫活 動之一,只要求學生剪報若干則,然後寫感想,

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閱讀報章和關心時事的習 慣。配合「新聞與報道」的學習成果,學校提高 剪報練習的要求,重視提升高層次思考能力,例 如︰

 語境意識;

 構思說話/寫作的內容和 組織

 批判性思考能力

閱讀一則報刊上的新聞,從不同角度自擬問題訪問事 件中的主角,並將問題分類和編排提問的次序。

閱讀不同報刊就同一事件的報道,然後從標題、

內容和用語等方面進行比較。

 閱讀分析、比較的能能

 語文表達 閱讀指定的新聞,然後代入事件中的某人物或物

件進行寫作。

 語境意識

 創意寫作 閱讀指定的新聞,寫作評論,與同學作小組討

論,分析同學的立場和考慮,並加上個人意見,

作口頭報告。

 閱讀評價的能力

 篩選、歸納、重整聆聽資 料的能力

 批判性思考能力

(31)

30 校園

新聞 報道

配合重大的校園活動,透過採訪,寫作新聞稿/

新聞特寫,為校刊供稿。

 聆聽、說活、實用文寫作

配合校園電視台的活動,安排學生訪問校長、教 師、校工等不同持份者和到訪人員,如作家、活 動主禮嘉賓。

 聆聽、說活能力

綜合 練習

以新聞稿、圖表、新聞報道和人物專訪等閱讀和 聆聽材料,設計綜合練習,要求學生比較、分析 和綜合不同資料,然後完成寫作任務。

 綜合能力

(32)

31

學 校 示 例 五

必 修 與 選 修 的 關 係 ──自 擬 單 元「 中 文 傳 意 及 應 用」

學 習 目 標 :

透過綜合讀寫聽說不同範疇的語文學習活動,加強聽說能力訓練;並透過 不同情境的應用實踐,認識不同類型的口語表達技巧,加強語境意識、溝 通能力和思維訓練。

理 念 :

回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學校就選修單元的開設蒐集學生意見,決定根據 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設計有校本特色的選修單元:透過不同語境和 傳意方式的聽說活動,提升學生的語境意識、口語表達和溝通能力;透 過不同的語文學習活動,培育學生的高階思維,包括分析、評論以及批 判性思考能力。

善用選修部分的彈性和空間,提升必修部分學習的成效:教師認為課 時不多,如只按公開考試口語溝通模式,作分組討論的練習,而欠缺適 當的輸入,只會廢時失事,難以提升學生說話內容的質量,因此,既要 作適當的輸入,又要為學生創設情境,提供實踐聆聽、說話的機會,只 是在必修的課堂處理,並不足夠,有需要善用選修的課時,延伸必修的 學習。

建基必修的學習,訂定選修單元的學習方向:學校因應必修部分的學習 內容,並按「香港中學文憑」等級描述的要求,又參照了《中國語文課 程及評估指引》的建議,為自擬單元訂定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及學習成 果。當中強調不作分項練習,要有機結合讀寫聽說等不同範疇的學習活 動,綜合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單 元 學 習 內 容 與 必 修 的 關 係

本單元能補足、促進必修部分的學習,包括深化聽說的學習,以及提供學 生更多實踐閱讀和寫作的機會,以遷移必修部分所學,有助提升整體的語 文能力。下表顯示本選修單元的學習重點如何呼應必修部分的學習︰

(33)

32

教學環節 學習內容 與必修部分學習的連繫

導論 透過觀摩社會人士,如立法會議員 演說的實錄,指導學生因應不同的 目的、對象、場合,有禮得體地應 對。

 說話能力 (具語境意識,用語 得體、有禮)

 閱讀能力 (掌握視聽資訊) 暢 所 欲 言

(一)

—— 聲 情 並茂,風格 萬千

通過分析人物演說的實例,和研習 郭沫若《在蕭紅墓前的 5 分鐘演講》

和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兩篇 演講辭,認識演講的技巧和不同類 型的說話風格。

 閱讀能力 (分析和綜合:主 題、結構、語境意識、寫作手 法;掌握視聽資訊)

 說話能力 (歸納、評價)

暢 所 欲 言 (二)

—— 達 理 通情,能說 慣道

 閱讀諸葛亮《出師表》、杜國威

《色》兩篇文章,認識情理兼備 的游說技巧;

 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 演、撰寫演講辭、進行游說性演 講等活動,實踐所學,並能運用 切合語境、準確扼要、層次分明 的話語游說別人,做到「說之以 理,動之以情」。

 閱讀能力 (深入理解、分析作 品的情感和寫作技巧)

 說話能力 (語境意識、語氣和 情意表達)

 聆聽能力 (能理解、分析話語 內容和表達方法,品評言辭優 劣)

 寫作能力 (實用文—— 演講 辭

 中華文化 (重情、仁心、「五 倫」)

暢 所 欲 言 (三)

—— 意 在 言外,擲地 有聲

研習散文《白楊禮贊》和《一隻貝》、 演講辭《我願做一支燃燒的蠟燭》、

流行曲詞《蚌的啟示》和《長城》

等作品,讓學生掌握「聯想」、「托 物寄意」等手法,並在簡短演說、

即席演講等活動中應用;同時通過 同儕互評,品評說話者的表現。

 閱讀能力 (理解、分析和綜 合、感受和鑒賞)

 說話能力 (因應目的,使用不 同手法幫助闡釋觀點)

 聆聽能力 (品評言辭優劣)

各 抒 己 見 (一)

—— 各 言 其志,對答 如流

 觀看「城市論壇」、「議事論事」

等時事節目,從多角度思考、理 解和分析說話人的立場、意圖和 觀點。

 設計論壇、答問等互動、雙向溝 通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歸納、回 應不同說話者的觀點,掌握「言 之成理,論之有據」的游說技巧。

 學生運用曾學習的手法,撰寫新 聞稿或作新聞報道;透過同儕互 評,培養聆聽重點、篩選材料、

 閱讀能力 (分析,歸納視聽資 訊的不同觀點)

 聆聽能力 (理解、分析不同觀 點,並作分類、歸納、評論)

 說話能力 (提問、回應、闡述 觀點,如實話實說、轉換話題、

以問代答……)

 寫作能力 (確定對象,因應目 的,寫新聞稿)

(34)

33

教學環節 學習內容 與必修部分學習的連繫

綜合歸納和分析評鑑的能力。

各 抒 己 見 (二)

—— 唇 槍 舌劍,雄辯 滔滔

建基必修的基礎,閱讀《今天青年 的問題是他們自小便被縱壞了》、

《給媽媽的一封信》、《溫飽是談道 德的必要條件》等文章,深化立論 與駁論、逆向思維等闡述觀點的技 巧;通過觀摩和進行辯論活動,要 求學生組織話語時要圍繞中心、安 排層次、前後連貫等,並對他人的 觀點進行整理、澄清、引申和反駁。

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比較、分 析和評價不同人士的溝通技巧和說 話風格。

 閱讀能力 (比較、分析作品的 內容、寫作技巧和觀點;掌握 視聽資訊)

 寫作能力 (運用各種議論、推 理方法表達;駁論;內容組織)

 說話能力 (闡述觀點清楚、全 面、完整;因應目的,確定說 話內容和表達方式:如實話實 說、提問、轉換話題、以問代 答、勢態語……)

 聆聽能力 (能理解、分析話語 內容和表達方法,品評言辭優 劣)

 批判性思考能力 (逆向思維) 總結性評估 要求學生組織課堂辯論比賽,根據

主題及立場搜集資料,撰寫發言大 綱,正反兩組選出代表進行辯論比 賽,其餘組員,摘錄過程中參與者 的表現,並選出最佳辯論員。學生 修訂及整理發言稿,成為一篇議論 文,或就最佳辯論員的表現撰寫評 論一篇。

 說話能力 (因應目的,確定說 話內容和表達方式;闡述觀點 清楚、全面;提出不同意見及 更正他人錯誤時,運用適當的 語氣和措辭)

 聆聽能力 (能理解、分析話語 內容和表達方法,品評言辭優 劣)

 批判性思考能力 (逆向思維、

反思能力)

 寫作能力 (運用各種議論方 法,提供論證和論據)

促 進 必 修 部 分 聆 聽 和 說 話 的 學 習

學校自擬單元的目的,是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以促進必修的學 習。下表顯示本單元如何深化必修部分聆聽、說話範疇的學習︰

學習活動/課業設計 深化必修的學習 聆聽

活動

本 單元 較多 選用 取自現 實 生活的 視 聽材 料,包括立法會答問大會、立法會區選論 壇、城市論壇、大專辯論會辯論比賽、香港 電影金像獎開場白、賑災籌款活動的演講 等,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進行深層次的聆

 能按語境的需要,分析和評 價不同類型話語的內容和 表達方法;並品評言辭優 劣。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國語文課程為各學習階 段提供「建議篇章」, 推薦 適合學生程度的文言經典作 品。. 教師可按學校情況,靈 活地把「建議篇章」融入課

本校教師亦會透過不同形式的評估,如校內的中文

 學校在安排學生參加交流 活動時,參觀古代中國建 築遺存,瞭解建築中展現 的各種特色,認識背後的

柏楊(郭定生,公元 1920—2008 年)在其名著《中國人史綱》中談到三國時代(公元 220—280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Hong Kong’s Chinese history curriculum from 1945: politics and identit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 與生命教育主題相關的各類多元選修課程:「幸 福學、學幸福」、「哲學與生活運用」、「電影

講授石湖墟歷史 (課程原有課題) 中文科老師與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