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教學行動研究 "

Copied!
6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教學輔導教師人才培育

教學行動研究

(2)

課程大綱

• 教學行動研究的意涵(40')

• 教學行動研究的模式(20')

教學行動研究的意涵與模式(複習與深化,1hr)

• 研究階段一:發現問題(50‘)

• 研究階段二:診斷問題(50‘)

• 研究階段三:擬定與實施行動計畫(90‘)

• 研究階段四:選擇方法與分析資料(30‘)

• 研究階段五:結論與省思(20‘)

教學行動研究歷程的實作與練習(複習與實作,4hr)

• 教學行動研究報告案例分享與討論(40')

• 教學行動研究心得與未來規劃分享(20‘)

教學行動研究報告案例分享與討論(分享與實作,1hr)

(3)

課程修訂說明

• 原教學輔導教師人才培育階段之實體授課時間維持6 小時,線上課程3→1小時。

• 線上和實體課程採

螺旋性課程方式設計

– 線上課程提供

基本概念、模式歷程和實例

– 實體課程除線上內容外,增列各項實作練習活動

• 全部課程分為三大部分:

–教學行動研究的意涵與模式(複習與深化,1hr)

–教學行動研究歷程的實作與練習(複習與實作,

4hr)

–教學行動研究報告案例分享與討論(分享,1hr)

(4)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教學輔導教師人才培育

教學行動研究的

意涵與模式

(5)

教學行動研究的意涵與模式

• 教學行動研究的意涵

• 教學行動研究的模式

(6)

教學行動研究的意涵

• 意義

– 教學行動研究是指針對教學進行研究與行動結 合的一種反省性螺旋探究與革新歷程。

– 即針對教學行動進行研究,從研究中革新行動 的螺旋。

• 先有行動再有研究?

• 先有研究再有行動? 行動 研究

(7)

行動研究不是什麼

• 行動研究不只是簡單的問題解決

• 行動研究不是由其他人來進行而是由參與 的教育人員

• 行動研究不是預設問題解決答案的實施

• 行動研究不是總結式的研究

• 行動研究不是一時的狂熱

Mertler(2009)

7

(8)

教學行動研究的特徵

• 研究目的:是發展有效行動以解決教學問題或增進 自我教學效能的研究。

• 研究人員﹕強調由教學實務者進行的研究。因此,

研究題材來自教學實務工作,而研究場域即教學現 場。

• 研究歷程:是結合研究和行動的多次螺旋歷程,換 言之不是一次性,而是多次性螺旋的研究。

• 研究成果:提供研究者本身工作改善直接幫助的研 究,也可分享專業夥伴促進整體專業進步。

(9)

教學行動研究的類型(從研究人數)

• 個人教學行動研究

• 協同教學行動研究

• 團隊教學行動研究

(10)

教學行動研究的類型(從發表形式)

• 論文發表類:教育範疇所進行之行動研究。

• 教育專業經驗分享類:教育過程、反思及經驗分享。

• 創新教學活動設計類:教學設計、實施、成果及省思。

• 教材教具實物展示類:教學之教材與教具成效與省思等。

• (以臺北市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計畫為例)

(11)

教學行動研究的類型(從動機目的)

• 解決現場問題為導向的研究類型

• 理論轉化為實務的研究類型

• 方案異地嘗試實施的研究類型

• 精進特定專業或理想的研究類型

(12)

觀察 計畫 行動

省思

行動

省思 觀察 修正 計畫

修正 計畫

資料來源:行動研究歷程圖(Caro-Bruce,2000,p40)

Lewin等人行動研究模式

(13)

省思 發現問題

診斷問題

擬定與實施行動計畫

選擇方法與分析資料 結論與省思

資料來源:張德銳等(2013) 觀察

行動 計畫

(14)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教學輔導教師人才培育

教學行動研究歷程的

實作與練習

(15)

•研究階段一:發現問題

•研究階段二:診斷問題

•研究階段三:擬定與實施行動計畫

•研究階段四:選擇方法與分析資料

•研究階段五:結論與省思

教學行動研究

資料來源:張德銳等(2013),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

(16)

各階段活動參考表件

發現問題

起始點分 析表 初步研究

問題表

診斷問題 相關文獻資

料表 專家社群 或研究對 象訪談表 研究問題 與研究目

的表

擬定與實施行動計畫

行動計畫規劃表

行動策略選擇規準表

選擇方法與分析資料

研究方法選擇表

軼事紀錄表

研究問卷編製分析表

訪談大綱編擬分析表

量化資料分析表

質性資料分析表

結論與省思 研究結論 與省思表

(17)

研究階段(一)

發現問題

(18)

意義

發現問題係指研究者從起始點出發,

輔以專業的規準檢核,透過澄清及界

定,逐漸形成初步研究問題。

(19)

發現問題的參考來源

• 想改進學校行政與組織

• 想改善親師關係

• 想改變課程內容與結構

• 想改進教師專業知能與成長

• 想改善師生關係

• 想改善學生行為與學習

• 想改進教學方法與行為

• 其他

• 想要改善的教學問題

– 例如:學生上課無法專心

• 想要實踐的教學理想

– 例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 想要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 例如:進行主題探究

• 想要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 例如:加強班級經營能力

(20)

探討教學問題的方法

• 腦力激盪(未完成句刺激思考)

• 教學札記(內容分析問題類型)

• 教學觀察(從差異看法找問題)

• 教育資訊(提供教育趨勢與經驗)

(21)

發現問題的歷程

• 針對現象產生研究問題意識,寫下您的起始想法。

• 確認起始想法並進行全面性的了解。

• 對情況簡短的描述並提出改善的理想。

• 研擬初步的研究問題。

• 研究題目越具體越好,以能在教學中完成研究最佳。

• 研究時間以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為一個期程。

• 研究要以學生權益為第一考量。

(22)

發現問題的起點

• 我想改善……

• 有些人對……感到很困擾,我可以做些什麼 來改變情況?

• 我對……很感困惑。

• ……是煩惱的來源,我能做些什麼?

• 我有一個想在班上試一試的構想:……。

• ……的經驗要怎樣應用到……?

• 關於……,我做了些什麼?

(23)

發現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 此時此地發生了甚麼事情?

• 在什麼情況下,這件事造成困擾?

• 這件事造成了誰的困擾?

• 我可以/需要做些什麼?

• 這個事件對我的重要性如何?

• 這個事件對我學生的重要性如何?

• 有什麼機會讓我去探究這個事件?

• 我的處境有何限制?

(24)

教學問題發想

• 我目前最感到困擾的教學問題為何?

1.對情況簡短的描述

1-1在這個情況中發生了什麼?我發現--- 1-2和情況有關的重要背景因素是什麼?

2.提出發展遠景

2-1我要改變/增進的是什麼?

2-2我想要嘗試的方法是什麼?

2-3我掌握的優勢是什麼?

2-4我面臨的限制會是什麼?

2-5我需要的協助是什麼?

☆我初步擬訂的研究問題是:

(25)

實例分享與問題發想實作

(26)

研究階段(二)

診斷問題

(27)

意義

• 診斷問題係指透過對研究對象與研究問題 相關資料的搜集與探討,以瞭解問題的成 因並釐清研究問題的焦點。

(28)

目的

確認問題範圍 分析問題價值

建構出研究動機 與目的

提出待答問題 界定重要名詞

(29)

診斷問題的歷程

透過文獻或訪談蒐集分析

使研究問題不斷聚焦

形成範圍明確的「有意義問題」

對問題進行界定與表述。

(30)

• 尋找專業指導:

請教專家學者、專業夥伴或找研究對象,談 談自己與對方的想法,協助解決下問題:

– 起始點想法與問題是否清楚明確?

– 所擬定的研究方向與策略具體可行嗎 – 哪些建議可協助我釐清問題,或在研究 方向與策略上提供具體想法?

– 可透過專家訪談與社群對話,記錄在專家社群 訪談表。

(31)

網路搜尋文獻資料

(1).進入國家圖書館(http://www.ncl.edu.tw/),尋找相 關書籍、期刊、論文等資料,篩選出至少3筆重要 資料。

(2).進入教育資料館(http://www.nioerar.edu.tw),尋 找教育論文相關資料與館藏書目影帶,篩選出至 少2筆資料。

(3).進入師大EdD教育論文線上資料庫

http://140.122.127.251/edd/edd.htm)尋找教育論文 相關資料,選出至少2筆資料。

(4).利用利用網路搜尋引擎,尋找相關網站或資料。

(http://tw.yahoo.com/,ttp://www.google.com.tw…等)

(32)

圖表再建構

老師:解釋主題 學生:不完全懂 學生:練習後有困難

老師:具體解說課程重點

學生:了解老師的說明 學生:沒學到什麼 學生:了解特定概念 學生:未提出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

(33)

文獻整理分析與澄清

實例分享與相關文獻資料表實作

(34)

研究階段(三)

擬定與實施行動計畫

(35)

意義與目的

• 意義

– 係指訂定具體可行的實施步驟,並加以實施。

• 目的

擬定並檢核行動計畫,作為有效行動依據。

將所研擬的行動計畫付諸實施。

行動

(36)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

然而,唯有透過實踐,知 識才能成為真正的力量。

(37)

歷程

步驟一:擬定行動計畫

• 經由問題的釐清,設計教學行動方案做為行動 的準則。

• 針對教學問題發想與討論蒐集資料(含量化資 料與質性訪談)或進行個人教學省思,構思可 能的教學行動解決方案。

行動

(38)

• 思考解決教學問題可能獲得的成效為何?如 何確認教學問題已經解決?是否形成新的教 學問題?

• 將人、事、時、地、物清楚、完整交代

• 研究者可參考利用行動計畫規畫表。

(39)

步驟二:選擇行動策略

 價值性:高度正面價值、創新性與低度負向作用

 可行性:具備時間、場地、資源;清晰步驟程序;

利害關係人能接受

 省思性:行動前中後的省思;行動研究成果分享 並接受回饋。

行動

(40)

步驟三:將計畫付諸實施

• 協調所有相關 人、事、時、地、物

• 依照計畫、時程,付諸實施。

• 實際的教學情境中發展行動方案,並 且不斷的反思、監控、修正,發展出 更適合的行動方案

行動

(41)

行動計畫發想與規劃(三)

實例分享與行動計畫規劃實作

(42)

研究階段(四)

選擇方法與分析資料

(43)

意義

• 係指研究者利用適當的研究方法與工具,

蒐集行動實施的資料、整理分析,以瞭解 行動成效。

(44)

目的

依據研究需要選擇適當的研究方法。

根據選定的研究方法,設計適當的蒐集資 料工具。

統計、分析與歸納資料,讓結果呈現意義,

為研究結果的說明提供客觀證據。

(45)

進行研究活動

觀察研究法

問卷調查法

訪問調查法

選擇研究方法 進行研究活動 分析整理資料

分析整理資料

量化資料

質性資料

選擇研究方法

(46)

選擇研究方法

研究者是否要在自然狀況下觀察以蒐集主要變項資料?

研究對象是否需要填寫問卷以蒐集主要變項的資料?

研究者是否需要訪談研究對象已蒐集主要變項的資料?

(47)

進行研究活動

觀察研究法:參考 「教學軼事紀錄表」

軼事記錄:

a.完整描述事件 b.詳實記錄敘述

c.標示個人理解分析

(48)

問卷調查表:參考 「研究問卷編製分析表」

編擬步驟:

a.研究目的及問題 b.寫出關鍵細目 c.編擬試題

d.檢視題目

(49)

訪問調查法:參考 「訪談大綱編擬分析表」

擬定訪談大綱:

a.研究目的及問題 b.寫出關鍵細目 c.編擬大綱

d.檢視題目

(50)

分析整理資料 -量化

◎總和◎平均數◎百分比 1.量化資料分析:

完成量化資料分析法

(51)

分析整理資料-質化

•確認並整理各項可用資料

•找出重要概念並加以命名

•確定概念之間的關係並加以分類

2.質化資料分析:可參考質化資料分析法

(52)

研究問卷發想與編製(三)

實例分享與問卷編製實作

(53)

研究階段(五)

結論與省思

(54)

意義

1.依據研究資料提出研究發現,為待答問題提出 適當的推論。

2.省思專業成長和研究歷程的問題,落實研究結 果於教學。

3.檢視行動策略缺失,思考後續的研究。

(55)

目的

1.檢核各項佐證資料提出研究結論,以確認實施成效。

2.省思專業上的成長。

3.檢視行動策略的缺失及後續的行動策略。

4.省思研究歷程的問題。

5.思考未來研究計畫。

(56)

重點與步驟

回顧問題 ---填寫待答問題

按圖索驥 ---尋找佐證資料

睜亮眼睛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提出 研究發現

提出結論 ---歸納研究發現,針對待答 題給予一個的答案。

省思專業成長 ---教學實務上啟示、教

信念改變、落實於教學

(57)

思考後續探討 ---修正研究計畫,

思考後續的研究。

檢視行動策略 ---善用6W 技巧,省思行動策略

缺失,提出改進方法。

回首來時路 ---省思研究歷程

所遭遇的問題。

(58)

結論與省思

實例分享與結論與省思實作

(59)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教學輔導教師人才培育

教學行動研究報告案例

分享與討論

(60)

教學行動研究報告案例分享與討論

• 教學行動研究報告案例分享與討論

– 不同類型的案例分享

• 教學行動研究心得與未來規劃分享

– 從事教學行動研究的經驗分享與未來行動研究規劃

(61)

教學行動研究報告案例分享與討論

• 論文發表類

– 三段生命相互輝映的日子:團隊教學方案參與 外部評鑑之歷程研究(康心怡老師)

• 教育專業經驗分享類

– 學習共同體哲學在數學課堂上的應用─以百齡高 中國中部數學課為例(臺北市立百齡高級中學 翁憲章老師)

• 創新教學活動設計類

– 小奈小米創意紙牌大PK(臺北市立教大附小)

(62)

三段生命相互輝映的日子:

團隊教學方案參與外部評鑑之歷程研究

壹、緒論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問題

• 貳、文獻探討

一、課程評鑑 二、行動研究 三、團隊共識

•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案的擬定與實施 二、展開行動方案

肆、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研究結果

二、省思與建議

(63)

學習共同體哲學在數學課堂上的應用─

以百齡高中國中部數學課為例

• 前言

• 行動就對了

• 數學課的學習共同體

– 班級學生背景簡介 – 第一節共學數學課 – 如何完成座位翻轉 – 課前準備跳躍為主 – 數學課的操作模式

• 學生的回饋

– 實體問卷 – 臉書日誌 – 日常觀察

• 結語

– 教師們的疑問 – 我衷心的建議

• 參考文獻

(64)

小奈小米創意紙牌大PK

• 緣起

• 創意教學課程設計理念 與模式

– 課程設計理念 – 課程實施模式

• 課程教學實施

– 奈米生物妙用紙牌遊戲說

– 使用方法

– 教學方案設計與歷程實錄

• 教學評量與成果分析

– 創意教學成效評估

– 學生學習成果問卷調查 結果

– 學生省思

• 省思與展望

– 課程設計優點 – 省思

– 教學研究、推廣與建議

(65)

教學行動研究心得與未來規 劃分享

• 從事教學行動研究的經驗分享

• 小組問題討論:您回家後會進行哪些類型 的行動研究?為什麼?打算怎麼做?

(66)

行動實踐與行動研究本身,

就是一種生命的體驗與探索;

而行動研究的經驗分享,

更是一種生命的展現!

結語

6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形成 形成 形成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事前事後比較((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後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

認為它注重對四大師的研究而忽視支援這些大師布教活動的庶民之信仰的研 究。[13]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說明,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Facebook

本研究以大甲鎮瀾宮和三清總道院為對象,採用參與觀察法、歷史文獻分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