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光榮頌》背景探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章《光榮頌》背景探究 "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光榮頌》背景探究

第一節 樂曲沿革

《光榮頌》是彌撒曲中的第二部份,其發展與彌撒曲的演變息息相關,在歷 史的洪流中,彌撒曲隨著時代變遷有不同的創作手法及音樂風格,單旋律的主音 音樂是最早使用於彌撒曲的創作方式,隨之而起的複音音樂,由於創作技法不斷 地更新,彌撒曲的質與量大幅度的提升,使宗教音樂的創作達到高峰,而樂器的 改良與精進,影響彌撒曲編制的擴張,形式也更加多元,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各 國文化及其音樂素材的融入,使彌撒曲歷久彌新。

彌撒的聖餐儀式最早起源於耶穌臨刑前與門徒共享的最後晚餐,耶穌以麵包 和酒象徵自己的軀體,為世人說明祂受難的意義,而禮拜中所使用的彌撒儀式在 第五世紀大致成形,首先由司儀唸誦祝願詞宣佈典禮開始,接著由神父朗讀經文,

神父或會眾吟唱素歌 (plain song) 回應經文,之後的儀式還包括朗讀福音書的經 文、講道、禱告,以及奉獻,數以萬計以主音音樂創作而成的葛利果聖歌,填上 宗教歌詞之後,應用於彌撒曲中。

1

西元第七世紀,第一部記載天主教儀式的叢書《中世紀禮儀》(Ordo romanus) 問世,書中介紹儀式所使用的禱告文,並說明如何朗讀經文與聖歌,詳細紀錄禮

1 James W. McKinnon, “Mass: Liturgy and Chant ” New Grove online, (Accessed on 20 November 2006); available from http://www.grovemusic.com/shared/views/article.html?from=

search&session_search_id=1081411392&hitnum=8&section=music.45872

(2)

儀的功能與禮拜進行的方式,確立了後世彌撒進行的儀式與規範。

1

十一世紀複音音樂逐漸展露頭角,彌撒曲以三聲部合唱曲的編制為多,此時

「等節奏」 (isorhythm) 與「定旋律」(cantus firmus) 之作曲手法興起。法國新藝術 代表作曲家馬舒 (Guillaume de Machaut, 1300-77) 的《聖母彌撒曲》(Messe de Notre

Dame, 1364),是目前音樂史上記載中,第一部由個人獨立完成的彌撒曲,具有劃

時代的意義。十四世紀末十五世紀初,英國作曲家鄧斯德普 (John Dunstable, 約 1390-1453) 運用定旋律、反行調 (discant) 與假低音 (fauxbourdon) 創作三聲部為 主的經文歌與複音彌撒曲,鄧斯德普的作曲手法在當時掀起一股熱潮,甚至法國 也深受影響。

2

文藝復興時期,布根第樂派與 (Burgundian School) 與福萊樂派 (Franco Flemish School) 成為當時音樂發展的中心,教會音樂受到宮廷貴族的支持,使作 曲家能專心致力於創作。布根第樂派的彌撒曲仍以三聲部作品為多,假低音與定 旋律仍是常見的創作手法,著名作曲家以杜飛 (Guillaume Dufay, 1400-74) 為代 表。福萊樂派的作曲家將彌撒曲由三聲部逐漸拓展為四聲部,強調模仿風格 (imitative style) 的對位創作,並加入「音畫」(word paiting) 手法,使歌詞與音樂 的配合更為緊密,奧凱根 (Johann Ockeghem, 1430-95) 的《咪咪彌撒》(Missa Mi-Mi, 1465) 與德普瑞 (Josquin Des Prez, 1450-1521)《口舌稱頌彌撒》(Missa Pange Lingua,

1 James W. Mckinnon, “Mass: Liturgy and Chant ” New Grove online, (Accessed on 20 November 2006); available from http://www.grovemusic.com/shared/views/article.html?from=

search&session_search_id=1081411392&hitnum=8&section=music.45872

2 Homer Ulrich, A Survey of Choral Music. (Belmont: Schirmer, 1973), 4-5.

(3)

1539),皆為此類作品之翹楚。

1

十六世紀的羅馬樂派,以帕勒斯提納 (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1525-94) 為代表人物,帕勒斯提納集複音音樂之大成,他承繼了福萊樂派的模仿對位風格,

持續擴充合唱聲部,除了重視橫向的對位方式,亦加強縱向的和聲效果,產生澄 澈而透明的音響,帕勒斯提納的一百多首彌撒作品,使文藝復興時期的對位音樂 邁向高峰。

2

英國作曲家脫離傳統彌撒的創作模式,省略了彌撒中的〈垂憐曲〉與〈信經〉,

縮短演唱時間,使用音節式 (syllabic) 的唱法安排歌詞,搭配和聲式的創作手法,

形成十六世紀相當特殊的作曲風格,音樂史上稱為「短彌撒」 (Missa Brevis)。重要 作曲家包括塔發納 (John Taverner, 1495-1545)、泰利斯 (Thomas Tallis, 1505-85) 與 拜爾德 (William Byrd, 1543-1623)。

3

巴洛克時期,隨著理性主義與科學思潮的崛起,世俗音樂蓬勃發展,歌劇成 為作曲家寫作的新寵兒,蒙台威爾第 (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 以歌劇在音 樂史留下不朽的地位,然其三部多聲部的彌撒曲運用了調性的和聲進行、卡農式 的模仿 (canonic imitation)、自由的對位手法,為彌撒曲開創新的格局。另外,活 躍於羅馬的其他作曲家,例如奧格斯提諾 (Paolo Agostino, 1593-1629)、班奈瓦里

(Orazio Benevoli, 1650-72) 為配合教堂的建築,創作了雙合唱團的彌撒曲,形成巴

1 Donald J. Grout and Claude V. Palisca,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6th ed., (New York: Norton, 2001), 132-141.

2 Ibid. 235-40.

3 Homer Ulrich, A Survey of Choral Music. (Belmont: Schirmer, 1973), 37.

(4)

洛克時期新興的答唱風格 (antiphonal style)。

1

此時歌劇廣泛且深入地影響彌撒曲的創作思維,在聲樂方面,除了增加獨唱 曲的部份,獨唱者也被安排進入合唱團演唱的段落中;器樂方面,樂團不僅扮演 著伴奏的角色,也擁有自己獨立表現的空間,演奏彌撒曲中前奏與間奏的段落,

如此,器樂與聲樂互為主體,形成協奏曲風格 (concertato style),造成彌撒曲龐大 的音樂結構,迫使彌撒曲中經文較長的部份,例如〈光榮頌〉與〈信經〉再細分 為數個段落,使競奏、答唱之風格發揮地更為淋漓盡致,也因此彌撒曲更為長大,

而有「協奏曲彌撒」(Concertato Mass) 或「清唱劇彌撒」(Cantata Mass) 之稱,而 長大的彌撒曲預示了下一個世代創作的新風格。

2

韋瓦第 (Antonio Vivaldi, 1678-1741) 是巴洛克中期義大利作曲家,其創作受 到歌劇的影響展現於《光榮頌》(Gloria, 1715) 之中。韋瓦第的《光榮頌》運用和 聲與對位的手法寫成,終止式明確,調性明顯,對位賦格的手法穿插於和聲式段 落之間,呈現巴洛克時期典型的音樂風格,管絃樂團與合唱團以協奏的方式進行,

獨唱與重唱的段落,點綴其中,作曲家在樂團中運用絃樂支持聲樂的演唱,並巧 妙地搭配管樂與打擊樂,營造節慶歡樂的氣氛。自此之後,在傳統形式中, 《光榮 頌》因著活潑外向的歌詞,

3

成為作曲家尋求靈感的創作泉源,而獨立於彌撒曲之 外,形成廣受歡迎的合唱曲種之一。

1 Homer Ulrich, A Survey of Choral Music. (Belmont: Schirmer, 1973), 70-71.

2 Ibid.,72-73.

3《光榮頌》歌詞在讚美聖父、聖子、聖靈,其中,「福音原句」是《聖經》路加福音中讚美 耶穌誕生的詞句,經常作為聖誕節演唱的歌曲,在稍後的章節中,將進一步說明。

(5)

巴哈 (Joha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是巴洛克後期宗教音樂的代表人物,

在萊比錫期間,擔任聖湯瑪斯大教堂的合唱團指揮與作曲家,任職期間,巴哈創 作了五個彌撒作品,

1

其中最後一部完成的作品《B小調彌撒》(Mass in B Minor, 1724- 47) 是大型的「清唱劇彌撒」 ,巴哈運用大量的賦格手法,使器樂伴奏的合唱 部份更為綿長。根據《合唱音樂概論》(A Survey of Choral Music) 的論點,巴哈此 作的〈垂憐曲〉與〈光榮頌〉在整部彌撒完成之前,於一七三三年提前遞交至德 勒斯登宮廷,雖然文獻中並無明確的演出紀錄,但是《B小調彌撒》的完成為大型 合唱作品立下了重要的里程碑。

2

古典時期是彌撒曲的轉變期,經過啟蒙運動的洗禮之後,人本精神與世界主 義為世人所接納,人文主義的抬頭,使得過去以宗教為中心思想的情形大不如前,

教會音樂也在世俗風氣高漲的氣焰之下逐漸世俗化。交響樂曲是古典時期作曲家 創作的主流,因此彌撒曲不論在聲樂或配器的編制亦逐步擴充,並且重視古典美 學中樂章的對稱與平衡。

海頓 (Haydn, 1732-1809) 在管絃樂曲與神劇方面締造了卓越的成就,

3

在他的 彌撒曲作品中,運用了多種創作手法,例如改變速度、變換調性以及調整配器,

充分地將音樂與歌詞緊密結合,營造經文的意境,重要作品包括《尼爾森彌撒》

1 這五個作品分別是 《G大調彌撒》 (Mass in G Major, 1731-42)、《G小調彌撒》(Mass in G Minor, 1737-42)、《A大調彌撒》(Mass in A Major, 1731-42)、《F大調彌撒》(Mass in F Major, 1738)以及《B 小調彌撒》(Mass in B Minor, 1724-49)。

2 Homer Ulrich, A Survey of Choral Music. (Belmont: Schirmer, 1973), 104-5.

3 Donald J. Grout and Claude V. Palisca,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6th ed., (New York: Norton, 2001), 485-487.

(6)

(Nelson Mass,1798) 與《創世紀彌撒》(Creation Mass,1801)。

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91) 的彌撒曲分為兩類,一種是短彌 撒、另一種是為特別典禮或節期創作的彌撒曲。莫札特的彌撒曲融合和聲與對位 手法,其精緻透明的和聲創作,展現他個人獨特的風格,模仿式的對位風格則承 接了巴洛克時期以降的創作手法。短彌撒有《D大調短彌撒》( Missa Brevis in D

Major, 1774),彌撒曲最著名的則是《加冕彌撒》(Coronation Mass, 1779)。

1

浪漫時期法國鼓吹自由思想,加上工業革命推波助瀾,國家主義興起,使歐 洲各國政治迅速發展,經濟起飛,中產階級應運而生,作曲家們不再依附於教會,

崇尚自由的個人主義開始蔓延發酵,宗教音樂不再只是教會儀式中的禮儀音樂,

而是作曲家個人對宗教情懷的體現,為浪漫時期承先啟後的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所創作的《C大調彌撒》( Missa in C Major, 1807) 與《莊嚴 彌撒》( Missa Solemnis, 1819-23) 即是最佳的例證。

2

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1797-1828) 的藝術歌曲,在音樂史上有極高的評價,

舒伯特將他擅於創作旋律的專長巧妙地運用在六部彌撒曲中,展現彌撒曲平易近 人的一面;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 (Gioacchino Rossini, 1792-1868),他的精緻作品《小 莊嚴彌撒》 (Petite Messe Solenelle, 1863) 在賦格段落展現喜歌劇作曲家傑出的對位 手法,並且自行調整經文位置,將原本放置於〈奉獻經〉 (Offertory) 的歌詞「救贖

1 Homer Ulrich, A Survey of Choral Music. (Belmont: Schirmer, 1973), 118-124.

2 這兩個作品都是在爵侯的邀約之下產生的作品,《C大調彌撒》是受邀於肯斯齊公爵 (Ferdinand Kinsky),《莊嚴彌撒》則是受邀於魯道夫公爵(Archduke Rudolph)。

(7)

受難者」(O salutaris hostia ) 挪至〈羔羊經〉之前,顯示傳統拉丁經文的使用已趨 向更為彈性而自由的方式。

1

十九世紀末交響樂與歌劇的發展到達極致,同時對宗教音樂造成前所未有的 衝擊,作曲家創作的彌撒曲,不再以服務教會為目的,取而代之的是龐大的樂器 編制與聲樂配置,使人聲「器樂化」(instrumental thinking),透過力度與織度的改 變,使音樂產生強烈的對比,藉以展現歌詞的戲劇張力,例如布魯克納 (Anton Bruckner, 1824-96) 先後完成的D小調彌撒 (Mass in D Minor, 1864)、E小調彌撒 (Mass in E Minor, 1866) 與F小調彌撒 (Mass in F Minor, 1867) 皆為交響化的彌撒 作品。

2

二十世紀初,民主思潮讓歐洲各國邁向更加開放的社會,文化上強調物質與 主觀的情感表達,是作曲家們一致追尋的理想,發展自身特有的專長,實驗各種 創作的可能性,並展現個人獨特的風格,則是許多二十世紀作曲家的創作目標,

不論是半音階的旋律、無調性或是不諧和的和聲,新穎的創作技法與特殊的音響 效果都為彌撒作品注入了新生命,著名的作曲家包括佛翰威廉士 (Ralph Vaughan Williams, 1872-1958) 與蒲朗克 (Francis Poulenc, 1899-1963)。

3

法國六人組之一的蒲朗克創作了G大調彌撒 (Mass in G Minor, 1937) 以及《光

1 Homer Ulrich, A Survey of Choral Music. (Belmont: Schirmer, 1973), 146-149.

2 作曲家們致力創作更有戲劇表現力的音樂,而《安魂曲》(Requiem) 歌詞對死亡及審判的描 述,十分深刻而強烈,致使作曲家們紛紛投入《安魂曲》的創作,不過《安魂曲》中省略《光榮頌》,

因此在本文中不進行討論。

3 Nick Strimple, Choral Music: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Portland: Amadeus, 2002), 1.

(8)

榮頌》(Gloria, 1961),蒲朗克以龐大的編制鋪陳《光榮頌》,運用變換拍號,並透 過調式與調性音階的混合使用,使動機藉由減和絃以及和聲疊置,製造特殊的音 響效果,蒲朗克巧妙地運用配器,製造出二十世紀輝煌且極具個人特色的合唱作 品。

1

《光榮頌》在中世紀納入彌撒曲之後,一直存在於彌撒曲之中,具有舉足輕 重的地位,文藝復興時期對位式的創作手法開拓了合唱聲部的發展,巴洛克時期 歌劇的興起與樂器的改良,使彌撒曲中加入獨唱段落,並確立管絃樂團在彌撒曲 中伴奏的地位,編制上的擴張,使作曲家將彌撒曲中「常用部份」 (Mass Ordinary ) 的內容細分為數個段落,運用器樂與聲樂答唱的形式與協奏風格,讓彌撒曲更為 長大,彌撒曲形式的快速擴充,使《光榮頌》得以獨立於彌撒曲之外。

古典時期與浪漫時期交響曲對彌撒曲產生重大影響,不但使樂團編制更龐 大,以聲樂為主體的創作思維逐漸改變,轉而傾向於器樂化的音響效果,二十世 紀以後,多元文化概念逐漸形成,各國作曲家紛紛採用民族音樂,將各地民謠例 如中南美洲的音樂、爵士音樂…等地方音樂的素材融入於《光榮頌》的創作中,

使《光榮頌》結合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呈現更多元化的風貌。然而,不同於其他 作曲家,魯特一脈相承西洋音樂的文化傳統,運用巴洛克時期的答唱風格、二十 世紀折衷主義調式融入調性的和聲手法,配合他動機處理的精湛技巧,使《光榮 頌》散發著古典精緻卻又不失燦爛華麗的現代美感,為《光榮頌》的發展史寫下 動人的篇章。

1 Nick Strimple, Choral Music: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Portland: Amadeus, 2002), 58-59.

(9)

第二節 作曲家生平

約翰.魯特 (John Rutter, 1945-) 是近代合唱代表作曲家之一,也是一位傑出 的樂譜編纂者、合唱編曲者與合唱指揮家。

魯特於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四日生於英國倫敦,父親是一位有機化學的學者 (organic chemist),母親是家庭主婦。魯特是家裏年紀最長的小孩,唯一的妹妹與 他相差十歲,由於年齡的差距,魯特從小擁有許多獨處的時間,形成他獨立自主 的個性。魯特年幼時期並未受過正式的音樂教育,由於家裡有一架由前一位房客 所遺留下的直立式鋼琴,閒暇之餘,魯特經常花上數小時彈奏鋼琴,雖然他未曾 受過音樂訓練,但魯特運用天生的音感與天賦,以他自己喜歡的方式彈奏鋼琴、

即興歌唱,沉浸於自己的幻想世界中,魯特認為幼年的自我學習是人生中極大的 享受和快樂,魯特強調自己對音樂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發自本能的創作靈感,

這種真誠的態度,成為他日後創作的原動力。

1

魯特正式的音樂訓練來自於教會和學校,早年在高門學校 (High-gate School) 擔任教會詩班的孩童男高音。

2

高門學校的詩班成員都受過一定的音樂訓練,因此 比起其他的學校詩班有更多機會與優秀的指揮家合作,並參與大型的演出活動,

魯特在學時期的合唱團指揮是艾德華.查普曼 (Edward Chapman, 1902-81),西元

1 John Rutter, interviewed by Jeremy Nicholas, (Accessed on 10 October 2006); available from http://www.collegiumusa.com/reviews/3_inter_rutter_classic_cd.html.

2 Ibid.

(10)

一九六三年,

1

英國著名作曲家布列頓 (Benjamin Britten,1913-76) 曾經親自指揮該 團,於國王支配大廳 (King’s way Hall) 演奏《戰爭安魂曲》(War Requiem, 1962),

2

受到布列頓的影響,創作音樂的夢想自然形成在魯特的生命之中。同一年,十八

歲的魯特譜寫了廣受歡迎的《牧羊人的笛子聖誕頌歌》(Shepherd's Pipe Carol, 1963),魯特回憶這段過程:

《牧羊人的笛子聖誕頌歌》大概是我第一首的出版品,每一位作曲家都想要寫偉大的傑 作,但我卻不這麼想。十八歲那年,我沒有任何創作大型作品的經驗,假如我雄心壯志的創作 大型作品,很可能導致失敗。假如創作小作品,即使作品很糟,也不過糟個三分鐘吧!令人驚 訝的是,在高門學校的教會詩班中,同期的同學還有約翰.塔文納 (John Tavener) 尼古拉斯.

斯諾曼 ( Nicholas Snowman) 霍華.雪萊 (Howard Shelley) 大衛.柯倫 (David Cullen) 等人。

每年報佳音的活動是一年中的最高潮,塔文納和我,每年都會寫一首聖誕頌歌,互相交換心得,

創作聖誕頌歌和歌唱是很有趣的事,而這就是《牧羊人的笛子聖誕頌歌》的由來。

魯特的創作動機雖然起源於個人的喜好,然而這部處女作卻成為他聖誕頌歌 中最受歡迎的作品。高門學校畢業後,魯特先後進入克麗兒學院 (Clare College) 與 劍橋學院 (Cambridge College) 修習音樂,在一九六七年獲得普通學士學位,一九 六八年獲得音樂學士學位,一九七○年獲得音樂碩士學位。一九六六年百代唱片 公司 (EMI) 邀請魯特指揮第一張有聲唱片,目前還收錄於《克麗兒學院聖誕頌》

( Carols from Clare),一九六七年牛津大學出版社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了 魯特的作品,使魯特與他的老師大衛.威爾卡克斯 (Sir David Willcocks) 締結不解

1 查普曼在高門學校任教 40 年,曾經與威爾卡克斯指揮高門學校合唱團錄製布列頓的《戰爭 安魂曲》榮獲1963 年葛萊美獎最佳合唱作品。

2 1962 年,英國重建被戰火焚毁的考文垂大教堂(Coventry Cathedral),布列頓接受委托,為新 教堂的落成典禮而作《戰爭安魂曲》。包含了獨唱、重唱、管風琴、室内樂重奏團、兩個混聲合唱 團、一個童聲合唱團和一個大编制的管絃樂團。

(11)

之緣,

1

成為一生亦師亦友的好伙伴。

三十歲時,魯特擔任克麗兒學院音樂系系主任,成立了當時最早的教會大學 混聲合唱團並擔任該團指揮

2

,自《光榮頌》(Gloria ,1974) 完成之後,魯特成為炙 手可熱的委任作曲家,由於邀約不斷,魯特的行政職務持續了四年之後,為了保 有更多作曲時間,在一九七九年亦然決然地辭去了系主任與教職,同時也失去帶 團的機會,於是在一九八一年成立劍橋歌手合唱團 (Cambridge Singers) 同時擔任 該團指揮。

3

一九八四年魯特創立「音樂同好」出版公司 (Collegium Records),

4

以高品質 的演出自詡,期望錄製美好的合唱音樂與更多人分享。

5

此公司成立迄今,已發行 了多張合唱作品專輯,不論是魯特個人作品的發表,或是傳統合唱經典,皆獲得 廣大的迴響與支持。

1 大衛.威爾卡克斯(1919-)是著名的英國合唱指揮,管風琴家、作曲家,曾經擔任劍橋國王 學院的音樂系系主任、劍橋大學音樂協會的主席與大學之發言人.指揮劍橋國王學院合唱團錄製多 張唱片,經常受邀在電視和廣播節目中演出。

2 1975 年克麗兒學院成立混聲合唱團,由系主任兼任指揮。(Accessed on 12 October 2006);

available from http://www.clare.cam.ac.uk/life/choir/about.html.

3 劍橋歌手合唱團的成員,大多來自劍橋大學,現已成為職業室內合唱團。

4「音樂同好」出版公司(collegium)是魯特創辦的有聲出版公司,該公司網站公佈魯特接受專 訪的內容,談及個人成長背景以及創作歷程,此公司每年出版約五萬至十萬張唱片。(Accessed on 5 October 2006); available from http://www.collegiumusa.com/reviews/3_inter_rutter_classic_cd.html.

5 魯特曾發表個人對出版公司的看法,他說:「在我們錄音的範圍之外,還有更多超乎我們想像的 聽眾群,光是這一點就令人振奮,因為它顯示了合唱音樂能緊密聯繫人們的感情,我想這是無庸置 疑的。」

(12)

魯特經常旅行歐洲與北美各地,在不同的音樂廳、大學、教會、音樂節、研 討會議上擔任客席指揮或演講者,也曾經和許多傑出的合唱團及交響樂團合作,

一九八○年獲頒美國西敏合唱學院 (Westminster Choir College, Princeton) 榮譽教 授,一九八八年獲頒榮譽教會音樂家 (the Guild of Church Musicians),一九九六年 坎特伯里 (Archbishop) 大主教基於他對教會音樂的貢獻,頒發教會音樂榮譽博士 學位,二○○一年成為克麗兒學院榮譽教授。

1

魯特不僅是一位傑出的作曲家,同時是卓越的音樂教育家、指揮家,也是合 唱音樂界的推廣者,他的作品十分廣泛而多元,經常獲選為音樂會或重大慶典的 演出曲目,

2

並多次獲邀為著名團體進行創作,其中包括菲利浦室內銅管樂團 (Philip Jones Brass Ensemble) 與國王歌手 (King’s Singers ),近年來,魯特風潮逐 漸蔓延至世界各地,在台灣也不例外。榮光出版社與匯恩出版社先後分別獲得魯 特部份作品在台發行權,也將樂曲的外文歌詞翻譯為中文與台語,讓台灣許多的 教會詩班有機會演唱魯特的作品,讓魯特的音樂能以更親切的方式在福爾摩沙傳 唱。

3

1 John Rutter, (Accessed on 12 October 2006); available from http://www.singers.com/composers/

johnrutter.html

2 2000 年 7 月 11 日英國伊麗莎白皇太后(Elizabeth Angela Marguerite Bowes-Lyon, 1900-2002)在聖保 羅大教堂舉行百年誕辰感恩紀念會中也以魯特的音樂為開場樂曲。

3 榮光出版社以發行魯特的短篇歌曲為主,將外文歌詞翻譯成中文與台語的有三首作品,《願 主賜福保守你》 (The Lord Bless You and Keep You)、《為了美麗的地球》(For the Beauty of the Earth)、

《萬物皆美好》(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歐洲聖樂合唱曲集》在 2002 年由匯恩出版社獲 得版權,由陳茂生將外文歌詞翻譯為中文與台語,曲輯名稱改為《經典聖樂合唱曲集》(European Sacred Music)並在台發售。

(13)

第三節 魯特合唱作品種類

魯特的作品包羅萬象,種類與形式都相當豐富,囊括各類型態,包括多部管 風琴曲、銅管作品、管絃樂曲、弦樂四重奏、兒童歌劇、電視配樂、合唱作品,

其中合唱作品是魯特數量最多的曲目種類。

魯特的合唱作品可分為改編及個人創作兩種類型,

1

改編類的作品中,最為著 名的是魯特與他的老師威爾卡克斯先生共同編纂的宗教歌曲與聖誕頌歌,集結成 冊編訂為《聖誕頌歌》 (Carols for Choirs, 1968. 1972. 1978. 1980),目前已發行至第 四冊,

2

兩人共同編纂《牛津合唱經典》( Oxford Choral Classics) 系列中的《歌劇 中的合唱名曲》(Opera Choruses, 1995) 與《歐洲聖樂合唱曲集》(European Sacred

Music, 1996)。

3

另一方面,魯特自己亦編纂音樂史中重要的合唱大作,如佛瑞《安 魂曲》(Requiem) 與巴哈《錫安傾聽看顧者的聲音》(Zion hears the watch’s voice),

4

作曲家期待透過個人的詮釋及看法,協助指揮們再度演出這些傳世鉅作。

魯特個人創作的合唱作品包含無伴奏合唱曲、鋼琴伴奏合唱曲與管絃樂團伴 奏的合唱作品,作品數量相當豐富。無伴奏的合唱作品大多是混聲四至八部的合

1 魯特的作品由劍橋出版社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與行銷出版社 (Hinshaw Music Inc.) 共 同發行。

2 1988 年威爾卡克斯與魯特再度攜手合作,由前三冊《聖誕頌歌》中選錄多首受歡迎的歌曲,

加上新的改編歌曲編訂《100 首聖誕頌歌》(100 Carols for Choirs)。

3《牛津合唱經典》(Oxford Choral Classics) 系列截至目前為止已出版了四冊,另外兩冊是《聖 誕節經文歌》(Christmas Motets, 1999)與《牧歌與世俗歌曲精選》(Madrigals and Partsongs, 2002)

《歐洲聖樂合唱曲集》由匯恩出版社代理出版,陳茂生翻譯歌詞,曲輯名稱改為《經典聖樂合唱曲 集》。

4 改編佛瑞的《安魂曲》為四部混聲合唱團與女高音獨唱,並且由室內管絃樂團伴奏的版本,

並將巴哈《錫安傾聽看顧者的聲音》改編為混聲合唱團演唱,由鍵盤樂器或管絃樂團伴奏的版本。

(14)

唱曲,難度較高;鋼琴伴奏的合唱曲大多是讚美詩 (anthem),合唱團編制從齊唱、

二部合唱、三部合唱至四部以上的混聲合唱皆有,形式不一而足,曲目難易程度 也各不相同,以配合各個教會詩班不同的編制與演唱能力,其中許多動人小品因 深受大眾喜愛,作曲家更進一步將其改編為管絃樂團伴奏的形式,例如《為了美 麗的地球》 (For the beauty of the earth, 1980) 及《萬物皆美好》(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 1984),演出形式的多樣性,滿足了各界演出的需求。

1

魯特個人創作的作品中,管絃樂團伴奏的合唱作品數量豐富,廣受好評,大 型合唱作品《獵鷹》 (The Falcon, 1969)、 《光榮頌》 (Gloria, 1974)、 《安魂曲》 (Requiem, 1985)《聖母讚主曲》(Magnificat, 1990) 以及兩千零二年受英國皇室邀請,為慶祝 伊麗莎白女王二世 (Queen Elizabeth Ⅱ) 登基五十週年而創作的《詩篇一百五十》

(Psalm 150, 2002) 皆為魯特此類之經典作品,管絃樂團伴奏的合唱作品分為聖誕節 歌曲、節選詩詞與宗教作品,種類及其作品列表如下。(表 2-1)

1 John Rutter, notes to anthem, Gloria, CD (Collegium Record COLCD 100, 1984), 3.

(15)

【表 2-1】管絃樂伴奏的合唱作品

聖誕節歌曲

47

作品名稱 聲部編制 作詞

1 亨利克兄弟的聖誕節 Brother Heinrich's Christmas

混聲合唱團 小型管絃樂團

寓言故事

2 當聖徒向前行 When the saints go marching in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爵士民謠詩詞

3 美妙的音樂 What sweeter music

混聲合唱團 弦樂團

西利克

(Robert Herrick) 4 燭光的聖誕頌歌

Candlelight carol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尚有女聲四部與管絃樂團的版本)

作曲家作詞 (John Rutter)

5 孩童的聖誕頌歌 Carol of the Children

同聲二聲部合唱團 管絃樂團

作曲家作詞 (John Rutter) 6 聖誕節搖籃曲

Christmas Lullaby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作曲家作詞 (John Rutter) 7 驢子的聖誕頌歌

Donkey carol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尚有同聲二部與管絃樂團或室內管樂 團的版本)

作曲家作詞 (John Rutter)

8 孩提耶穌 Jesus Child

混聲合唱團 伴奏方式 1.管絃樂團 2.室內銅管樂團

3. 鍵盤樂器與木管(2fl, perc, pno/org, cb)

作曲家作詞 (John Rutter)

47 魯特尚未進行作品編號,在這裡所使用的編號,是按照劍橋出版社之作品型錄的順序所編 排。

(16)

【表 2-1】續前頁

次 序

作品名稱 聲部編制 作詞

9 牧羊人的笛子聖誕頌 歌

Shepherd's pipe carol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尚有女聲四部的版本)

作曲家作詞 (John Rutter)

10 星辰聖誕頌歌 Star carol

混聲合唱團 伴奏方式 1.管絃樂團 2.室內管樂團

作曲家作詞 (John Rutter)

11 一年中最棒的時刻 The very best time of the year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作曲家作詞 (John Rutter)

12 原野森林的聖誕頌歌 The Wild Wood Carol

混聲合唱團 與男中音獨唱 管絃樂團

作曲家作詞 (John Rutter)

宗教類歌曲

作品名稱 聲部編制 歌詞

1 光榮頌 Gloria

混聲合唱團 伴奏方式

1.管樂團、打擊樂與管風琴 2.管絃樂團

拉丁經文

2 聖母讚主曲 Magnificat

混聲合唱團

女高音或次女高音獨唱 伴奏方式

1.管絃樂團 2.室內管絃樂團 3.弦樂團

拉丁經文

3 讚美詩篇 Psalmfest

混聲合唱團 伴奏方式 1.管絃樂團

2.室內管絃樂團及管風琴

選錄多首詩篇

4 安魂曲 Requiem

混聲合唱團

女高音獨唱與室內管絃樂團

拉丁經文

(17)

【表 2-1】續前頁

次 序

作品名稱 聲部編制 作詞

5 讚主曲 Te Deum

混聲合唱團 與管絃樂團 或室內管樂團

拉丁經文

6 看呀!主的居所 Behold, the tabernacle of God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答唱詩歌 (Sarum antiphon)

7 歌唱 Cantus

混聲合唱團 女高音獨唱48 室內管樂團

拉丁經文

8 主耶穌已復活 Christ the Lord is risen again

混聲合唱團 管風琴 與管絃樂團

(尚有女聲三部的版本)

麥可偉斯 (Michael Weisse) 詩作

9 為了美麗的地球49 For the beauty of the earth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尚有女聲二部的版本)

皮爾波恩(F. S.

Pierpoint)詩作

10 走入世界和平 Go forth into the world in peace

混聲合唱團 伴奏方式 1.弦樂團 2.管風琴

選自《常用禱告 文》(Common Prayer, 1928)

11 我將舉目仰望 I will lift up mine eyes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詩篇121 篇 (Psalm 121) 12 願主賜福保守你50

The Lord bless you and keep you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尚有女聲二部的版本)

聖經民數記六章 24 節(Numbers 6:24)

48 女高音獨唱的部份,可由小號或管風琴演奏

49 此首樂曲,尚有女聲二部的版本。榮光出版社已取得此曲發行版權,並附有中文及台語歌 詞,為配合台語歌詞之發音,樂曲名稱翻譯為《為著美麗的地面》。

50 榮光出版社已取得此曲發行版權,並將外文歌詞翻譯成中文及台語。

(18)

【表 2-1】續前頁

次 序

作品名稱 聲部編制 作詞

13 萬物皆美好51 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

混聲合唱團 伴奏方式 1.管絃樂團 2.鋼琴

(尚有二部與鋼琴伴奏的版本)

亞利山卓的 讚美詩 (Cecil Francis Alexander)

14 主是我的光、我的救 主

The Lord is my light and my salvation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詩篇27 篇(Psalm 27)

15 主是我的牧者 The Lord is my shepherd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詩篇23 篇(Psalm 23)

16 主,使我成為你和平 的使者

Lord, make me an instrument of thy peace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尚有男聲四部與鋼琴或管風琴伴奏的 版本)

聖法蘭西斯的祈 禱文

17 在主裡有喜樂 O be joyful in the Lord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詩篇100 篇 (Psalm 100) 18 拍手吧!

O clap your hands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詩篇47 篇(Psalm 47)

19 和平的耶穌 Pie Jesu

混聲合唱團 女高音獨唱 伴奏方式 1.管絃樂團 2.室內管絃樂團

安魂曲中拉丁經 文

20 我的靈魂啊!歌頌主 Praise the Lord, O my soul

混聲合唱團 伴奏方式 1.管絃樂團 2.室內管樂團

詩篇146 篇 (Psalm 146)

51 榮光出版社已取得此曲發行版權,並將外文歌詞翻譯成中文及台語,為配合台語歌詞之發 音,樂曲名稱翻譯為《萬物光明極美麗》。

(19)

【表 2-1】續前頁

次 序

作品名稱 聲部編制 作詞

21 頌揚主

Praise ye the Lord

混聲合唱團 男中音獨唱 小型管絃樂團

詩篇150 篇 (Psalm 150)

22 詩篇150 Psalm 150

混聲合唱團 管樂團 管風琴 打擊樂

詩篇150 篇 (Psalm 150)

節選詩詞而創作的歌曲

作品名稱 聲部編制 歌詞

1 頑強的龍

The Reluctant Dragon

混聲合唱團 旁白、獨唱 與室內管絃樂團

大衛葛蘭特 (David Grant)以 凱涅(Kenneth Grahame)的故事 撰寫而成 2 百里香的枝枒

The sprig of thyme

混聲合唱團 室內管絃樂團

民謠詩詞

3 新郎的抉擇

As the bridegroom to his chosen

混聲合唱團 伴奏方式

1.管絃樂團與管風琴 2.豎琴與弦樂

由畢芬(E.F.

Bevan)翻譯約翰 陶樂(John Tauler 1300-61)的詩 4 相信春天

I believe in springtime

兒童合唱團 混聲合唱團 管絃樂團

作曲家作詞 John Rutter

5 無瑕的愛 Thy perfect love

混聲合唱團 管風琴或弦樂團

十五世紀詩詞

6 獵鷹 The Falcon

室內混聲合唱團以及男童合唱團 管絃樂團

中世紀故事 以及聖經故事 7 幻想

Fancies

室內混聲合唱團以及男童合唱團 管絃樂團

選自莎士比亞以 及多位詩人的作 品

(20)

【表 2-1】續前頁

次 序

作品名稱 聲部編制 作詞

8 吹吧!吹吧!冬天的 風

Blow, blow, thou winter wind

混聲合唱團 小型管絃樂團 (選自《冬季來臨》)

莎士比亞

9 好麥子

Good ale (選自寒冰懸 凝之時)

混聲合唱團 小型管絃樂團

莎士比亞

10 天空的飛機 The heavenly aeroplane

二聲部 管絃樂團

美國傳統詩詞

11 謎語之歌 Riddle Song

混聲合唱團 室內管絃樂團

選自十五世紀法 國詩詞

12 二首民謠 Two Folk Songs

男聲合唱團 小型管絃樂團

英國民謠詩詞

由上表可知,聖誕節歌曲、節選詩詞與宗教類的合唱作品中,聖誕節歌曲以 聖誕頌歌 (Carol) 為主要創作類型,魯特在接受訪談的自述中,

52

提及小時候在高

門學校詩班演唱聖誕頌歌的回憶與經歷,使得聖誕頌歌成為最早吸引他開始創作 的曲目種類,於是求學期間魯特與同儕相約創作聖誕頌歌,而歡樂的氣氛與活潑 的樂曲風格,使他成年之後依舊樂此不疲,

53

同時也為他個人的創作事業奠定了基 礎。

節選詩詞而創作的合唱曲源自於魯特對文學的喜愛,他選錄莎士比亞、其他 詩人以及自行創作的詩詞,為故事情節設定合唱團與樂團並鋪陳樂曲,一九六九

52 John Rutter, interview by Jeremy Nicholas, (Accessed on 10 October 2006); available from http://www.collegiumusa.com/reviews/3_inter_rutter_classic_cd.html.

53 魯特不但創作了多首聖誕頌歌,也改編了許多聖誕樂曲,並編輯成冊。

(21)

年所創作的《獵鷹》(The Falcon, 1969) 即是取自於中世紀的故事,詩詞以象徵性 的手法暗喻宗教中犧牲的意義,傳奇性的故事內容引發魯特的創作動機, 《獵鷹》

成為魯特合唱作品中以管弦樂團伴奏的創始之作,

54

也為魯特譜寫大型合唱作品揭 開序幕。

在三種以管弦樂團伴奏的大型合唱作品中,以宗教類合唱作品的數量較多,

其中包含讚美詩 (Anthem) 及傳統拉丁經文的作品,讚美詩是魯特個人偏好的曲目 種類,部份作品是由鋼琴改編為管弦樂團伴奏的形式,樂曲中流露英國式幽雅的 旋律線條與甜美的和聲創作,成為魯特作品中膾炙人口的佳作。

《獵鷹》的成功讓魯特對於寫作大型合唱曲更具信心,自一九七0年之後,

魯特作品逐漸為世人所熟識,知名度的提升讓魯特邀約不斷,因而創作了多部以 拉丁經文為歌詞的大型合唱作品。魯特擅於創作旋律線條,清新自然的風格搭配 嶄新的節奏創作,使魯特作品洋溢著歡樂的氣氛,而這樣的特色在魯特的《光榮 頌》(Gloria, 1974) 中發揮的淋漓盡致。

55

《光榮頌》是魯特第一部獲邀於美國演出的作品,也是魯特登上國際舞台的 代表作,魯特重視《光榮頌》的歌詞,在旋律、節奏、配器與樂曲結構上,無不 以歌詞作為主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在下一章將透過歌詞的分析,探討魯特《光榮 頌》的樂曲設計。

54 John Rutter, notes to Falcon, Magnificat, CD (Collegium Record COLCD 114, 1911), 3.

55 Matthew Greenall, “John Rutter, ” New Grove online, (Accessed on 10 October 2006); available from http://www.grovemusic.com/shared/views/article.html?from=search&session_search_id=

1081169608&hitnum=1&section=music.4858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零零六年第三季的出口單位價格指數為 95.7,較二零零六年第二季上升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第五節 電影院簡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電影片映演業 第二節 服務品質 第三節 服務行銷組合 第四節 顧客滿意度 第五節 顧客忠誠度

三、第二項係參照原優存辦法第二條第二 項規定,明定於九十九年十二月三十

一九八八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由美國西來寺主辦,星雲大師在一九八六

6A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A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 subgroup levels 6B - Index and rate of change of CPI-B at section, class, group and principal

除了酒店、交通及景點,還

佛光山為全面展開自強年活動,祈禱國泰民安及提倡春節正當娛樂,自民國六十九年(一

常識 第二冊 單元二 奇妙的空氣 第三課: 空氣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