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8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中教師教學理念之研究分析

The Research of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系 所 別:應用統計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09909016 林隆淇 指 導 教 授 : 謝 國 台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 0 0 年 7 月

(2)

摘要

本研究為探討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而研究主要在探討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對 國中生的影響之因素及個人因素之差異性比較。因此本人採用敘述統計、t檢定、因 素分析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進行統計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在影響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之重要因素之中:

1. 不同性別的國中教師在「目標計劃」層面有顯著差異存在,且女生顯著高於男生。

2. 不同學歷的國中教師在「教學技巧」與「目標計劃」層面有顯著差異存在,且師 範或師專畢業的國中教師顯著高於師院或師大畢業的國中教師。

3. 不同教學年資的國中教師無顯著差異存在。

4. 不同婚姻狀況的國中教師在「目標計劃」、「潛能發揮」與「引起動機」層面有 顯著差異存在。在「目標計劃」與「潛能發揮」層面上已婚老師顯著高於未婚老 師。在「引起動機」層面上未婚老師顯著高於已婚老師。

5.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中教師在「教學技巧」層面有顯著差異存在,且50班以上學校 規模的國中教師顯著高於25-49班學校規模的國中教師。

6. 不同目前擔任職務的國中教師在「潛能發揮」層面有顯著差異存在,且專任老師 顯著高於組長。

7. 不同血型的國中教師在「教學技巧」、「目標計劃」與「潛能發揮」層面有顯著 差異存在,在「教學技巧」層面上,AB型顯著高於O型。在「目標計劃」與「潛能 發揮」層面上, A型顯著高於B型、AB型與O型。

影響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的因素共有六個,依序為:因素一:教學技巧因素﹔

因素二:學習歷程因素﹔因素三:目標計劃因素﹔因素四:潛能發揮因素﹔因素五:

資源應用因素﹔因素六:引起動機因素。

(3)

ABSTRACT

The research discusses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he research mainly discusses the factors of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the teachers influenc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ersonal factors.So I adopt the narration statistics,the t-test,the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One Way ANOVA to analyze the statistical data.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illustrates that amo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the teachers:

1.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e different gender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lans of the targets, and the female teachers show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an the male teachers.

2.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e different academic background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ing techniques and the plans of the targets, and the teachers graduating from the normal colleges show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an the teachers graduating from the normal universities.

3.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e different teaching seniorities do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4.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e different marital statuse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lans of the targets, the displays of the potential and the causing motives, and the married teachers show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an the single teachers in the plans of the targets and the displays of the potential. The single teachers show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an the married teachers in the causing motives.

5.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e different school scale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ing techniques, and the teachers in the school scales of over fifty classes show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an the teachers in the school scales of twenty-five to forty-nine classes.

6.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e different position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plays of the potential, and the subject teachers show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an the section chiefs.

7.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e different blood type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ing techniques, the plans of the targets, and the displays of the potential, and teachers with the blood type AB show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an the teachers with the blood type O in the teaching techniques. The teachers with the

(4)

blood type A show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an the teachers with the blood type B, AB and O in the plans of the targets and the displays of the potential.

There are six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they are Factor One: the teaching techniques, Factor Two:the progress of the studies, Factor Three: the plans of the targets, Factor Four: the displays of the potential, Factor Five:the applications of the resources, and Factor Six: the causing motives.

(5)

誌謝辭

這兩年的進修生涯,是甘多於苦的。能有機會跟來自不同學校的老師成為同學,

這種感覺是新鮮又有趣的。這兩年大家一起同甘共苦完成了期中考、期末考、入學考 試,也一起歡樂的聚餐,擁有共同的記憶。在研究所研讀的這段日子使我獲益良多,

同學間的互相扶持,師長們的諄諄教誨,使得我在學習研究的領域裡獲益匪淺,感覺 格外充實。這兩年是求學生涯裡最辛苦也最滿足的階段,除了最重要的論文,期間更 學習到不少,珍惜每一天的時間努力去學習,仍然追趕不上知識的光速,只能用學海 無涯來形容再也貼切不過。

論文的順利完成是最感欣慰的,非常感恩指導教授楊錦章老師以及謝國台老師,

因為有老師細心的指導與關心,才使得我在研究主題上的問題能迎刃而解,進而能順 利完成此論文。

系上的老師們都有著認真的態度,在課堂上詳盡的解說,在此我要感謝李明恭老 師、蔡永培老師、田方正老師。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常趁假日一起到戶外出遊,讓我暫時忘卻課業上的煩惱;每 當遇到挫折或心情煩悶,好友們的加油打氣,很快就會立刻恢復心情。而朋友的聚會,

腦海裡留著開心的回憶,能讓我充滿動力的面對論文上的困難,這一路上謝謝有這麼 多朋友在身邊陪伴與支持著我,謝謝你們。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在生活上給予多方的照顧,也給予精神上的支持,使我 能專心於課業的研讀和論文的撰寫,進而完成生命中重要的階段,感激之意永存心中。

(6)

目錄

摘 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英 文 摘 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i 誌 謝 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v 目 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 表 目 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 i i 圖 目 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 i i i

第 一 章 緒 論•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一節 研 究背 景 • •• •• ••• •• ••• •• •• •• •• •• •• 1 第二節 研 究動 機 • •• •• ••• •• ••• •• •• •• •• •• •• 3 第三節 研 究目 的 • •• •• ••• •• ••• •• •• •• •• •• •• 4 第四節 研 究範 圍與 限制 •• ••• •• ••• •• •• •• •• ••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 1 第一節 國中教師理念的理論與研究 ••••••••••••••••• 11 第二節 國中生身心發展的理論與研究•••••••••••••••• 1 4 第三節 國中教育改革的理論與研究 ••••••••••••••••• 1 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問卷設計••••••••••••••••••••••••• 1 9 第二節 抽樣樣本••• ••••• ••••••••••••••••• 2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21 第四節 抽樣調查•••••••• ••••••• ••••••••• • 22

(7)

第二節 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問卷之調查分析 ••••••••••••• 31 第三節 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重要因素之分析 •••••••••• ••• 43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關於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的重要因素分析 ••••• 59 第 五 章 結 論 與 建 議• • • • • • • • • • • • • • • • • • • • • 7 0 第一節 研究結果••••••••••••••••••••••••• 70 第二節 後續研究與建議 •••••••••••••••••••••• 7 2 參考 文 獻 • •• •• •• •• ••• •• ••• •• •• •• •• •• • 7 4 附錄 • •• •• •• •• •• ••• •• ••• •• •• •• •• •• • 7 8

(8)

表目錄

表4–1–1 性別次數分配表•••••••••••••••••••••••••27 表4–1–2 學歷次數分配表•••••••••••••••••••••••••27 表4–1–3 教學年資次數分配表•••••••••••••••••••••••28 表4–1–4 婚姻狀況次數分配表•••••••••••••••••••••••28 表4–1–5 學校規模次數分配表•••••••••••••••••••••••29 表4–1–6 目前擔任職務次數分配表•••••••••••••••••••••29 表4–1–7 血型次數分配表•••••••••••••••••••••••••30 表4–2–1 受訪國中教師問題變項之調查統計表••••••••••••••••31 表4–3–1 KMO統計量值表•••••••••••••••••••••••••43 表4–3–2 KMO與Bartlett檢定表••••••••••••••••••••••44 表4–3–3 因素分析之共同性表•••••••••••••••••••••••44 表4–3–4 因素分析之解說總變異量•••••••••••••••••••••47 表4–3–5 因素分析之轉軸後因素負荷量•••••••••••••••••••49 表4–3–6 各主成份因素名稱及所屬題項內容•••••••••••••••••55 表4–3–7 影響「國中教師教學理念」因素分析之信度結果表••••••••••57 表4–4–1 各主成份因素的平均數與標準差••••••••••••••••••59 表4–4–2 不同性別影響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之重要因素各層面差異比較表••••59 表4–4–3 不同學歷影響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之重要因素各層面差異比較表••••60 表4–4–4 不同教學年資影響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之重要因素各層面差異比較表••62 表4–4–5 不同婚姻狀況影響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之重要因素各層面差異比較表••64 表4–4–6 不同學校規模影響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之重要因素各層面差異比較表••65

(9)

圖目錄

圖1-1-6 研究流程圖•••••••••••••••••••••••••••9 圖3-4-1 抽樣六步驟•••••••••••••••••••••••••••22 圖4–3–1 因素分析之因素陡坡圖••••••••••••••••••••••54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先敘述研究背景、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其次針對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 提出說明,最後,再以具體的說明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教學是一項十分複雜的活動,更是一連串活動的進行(洪秋如,2005)。如果想從 教師的思考角度去理解教師的教學理念,就必須先瞭解「教師信念」(孫志麟,1992)。

「沒有發展良好的信念所引導的教學活動是盲目的;沒有目的的教學,將變成只是在 辦事(get things down)的活動」(黃敏,1994)。近年來更有許多研究指 出,教 師的信念是教師成功教學的必要條件, 影響其實際教學及行為( David,1998 ; Nespor,1987;湯仁燕,1993;黃敏,1994;藍雪瑛,1995a)

近年來,教育改革成為整個世界的潮流與趨勢,教改的思考方式也「由上而下」

逐漸轉變為「由下而上」(洪秋如,2005)。教育關心的主體在學生,教育專業發展的 主體在老師(洪福財,1999)。教師主宰著整個教學活動之進行,「有怎樣的老師,

就有 怎樣的學生」,教師兼負著神聖的使命──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在整個學 習過程中,其學習或行為表現的優劣,都深受教師之影響,因此教師是一位靈魂人物,

也影響了教育成敗之關鍵(吳清山,1998),教學理念也越形重要。

近來國內由於教師法、師資培育法的修訂、教師檢定辦法及教師聘任制度的實 施、學校教師會的成立等等,教師在社會體系內扮演愈趨重要的角色及地位(黃怡絜,

2007)。教師在學校裡,不但與校長及學生發生極為密切的關係,與同事之間也會有 某種程度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社會關係,因此教師理念可說是教師和周遭環境互動歷程 下的產物。學校內的不同的文化類型也會進一步影響教師的教學理念,再加上學校本 位課程等觀念的發展,促進了許多領域教師及教師專業自主的延伸,這些變革都使得

(11)

賢,2000;甄曉蘭、簡良平,2001)。國內對於「教師文化」相關主題的探討寥寥可 數(鄭世仁,1996;葉淑花,1998;周淑卿,1999;陳奕安,2002;陳怡安,2003;

徐慧真,2003;許育榮,2003)。有關教師理念的量化研究領域仍待開發與探討。因 此本研究希望能藉由對教師理念做進一步的探索與了解。

(12)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理念是個人面對人、事、物所持有的心理傾向(呂坤岳,2010),會受到先前經驗 所影響,外顯於個人行為中(莊婷媜,2007),由此可知,內在信念與外在行為具有 相當密切的關係,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將受到教師本身的教學信念影響,所以教師的教 學理念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莊淑琴(2002)亦指出教師的認知、

信仰、及行為,皆會影響整個班級的運作與學生的學習情形,陳麗綾(2004)也 認 為教師對其自身的教學主體、教學行為、教材教法、與教學活動,皆會被教學理念所 影響。再者,教學理念也是研究有關教師教學行為表現的指標之一,瞭解教師理念可 以解釋其教學目標,進而瞭解其教學的歷程(王怡甯,2000)。

教師若能擁有良好適當的教學理念,將會使教學工作更加得心應手。教室的核心 人物是學生,但幕後之真正推手則是教師,教學理念包含許多層面,而這些教學理念 的運用則與教師有著相當大的關聯,到底什麼樣的教學理念有助於教師經營一個班 級,而教師該如何將之運用於班級中,將是本研究之研究動機。

(1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教學理念對實施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各種教學方法的廣泛運用,而以往 學術界在教學理念對於國中學生的影響方面的實證研究與著作有限,因此仍尚有許多 值得研究討論之處。因此想藉由本研究進一步深入分析與教學理念對國中學生的影 響,故本研究的目的想要針對以下幾點能更清晰的瞭解與認識,而其目的有下列三項:

(1)國中學生受教學理念影響之因素探討。

(2)了解教學理念影響因素與教師個人因素之差異性比較。

(3)了解教學理念是否會影響國中學生的學習習慣。

透過本研究,希望提供更多教師在使用教學理念教導國中學生同時,應考慮到如 何抓住國中學生對於教師的觀感,並且教師更應建立自信心,加強教學理念,以使自 己的教學更深入國中學生。

(1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由於本研究之原始問卷設計主要是針對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抽樣調查,並 未對國小、高中教師進行類似研究調查,因此研究結果不免會受到國中教師的校園文 化影響,結果相對較於國小、高中教師而言,僅能提供作為參考。

(15)

第五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資料的收集方法是採用直接問卷調查方式來進行,並採分層隨機抽樣來 抽取樣本,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抽樣調查,並參考相關教學理念對國中學生的影響調 查問卷及問卷設計相關書籍,做為論文設計問卷的依據。爲達到問卷資料準確分析的 目的,所收集的資料是採用統計套裝軟體 SPSS 17.0以及 S-PLUS 6.2以及 Excel 2003、Office 2003等軟體來執行資料的敘述統計、t檢定、因素分析、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

(16)

第六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圖如圖1-6-1所示,其研究流程各個細節分別列出並介紹如下:

(1) 研究動機及擬定主題

首先必須制定研究主題,並且擬定研究問題及研究目的。

(2) 蒐集相關資料

針對要研究的主題去尋找相關資料的論文和期刊,或收尋相關的報導或文章來做 為製作論文的參考。

(3) 相關文獻探討

研究者在進行分析前首先閱讀相關資料,觀察與思考論文的目的所需,並使研 究更具深度與廣度。

(4) 研究目的及對象

經文獻探討後設定研究目的並針對研究所需探討之對象進行抽樣範圍限制。

(5) 問卷設計

針對要研究的主題來設計問卷的內容,使得問卷的內容可以達到要研究的目的。

(6) 問卷修改與寄發

問卷內容設計完成之後先進行簡單的問卷調查,同時並檢查是否有遺漏的問項或 不妥的問項來進行修改,修改完成之後將完整的問卷寄發出去。

(7) 問卷調查

針對研究架構與假設問題設計問卷內容,並根據規劃針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

(8) 問卷回收與資料整理

檢查問卷是否有遺漏,以及回收率是否有過低情形,並將以回收的問卷加以分 類以及統整編號已方便分析及調查。

(17)

將問卷資料分析出來的結果加以彙整與撰寫相關的論點,再依調查所得結果與 探討文獻相對照,從事現象的了解和意義之推演並將結果和指導教授互相討論。

(11) 結論及未來研究方向

將本研究相關論點及討論結果彙整成所得結論,並擬定具相關建議事項和未來 可研究的方向以供學術及實務參考。

(18)

研究動機及擬定主題

蒐集相關資料

資料分析與統計 問卷修改與寄發

問卷設計 研究架構與假設

問卷回收與資料整理 研究目的及對象

相關文獻探討

分析結果與討論

結論及未來研究方向

(19)

第七節 論文架構

第一章 緒論

本章首先說明研究背景、動機、目的,並針對研究的範園、對象與限制加以述說,

最後闡述本研究流程與各章內容提要。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蒐集國中教師教學理念的定義、內涵和策略及有關教學理念 對國中生的影響相關文章或論文以及中外期刊和報導等文獻,加以整理,做為問卷設 計的依據。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介紹本論文之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的建立,並建構出本研究的模型及說明研究分 析方法。

第四章 資料處理與分析

對有效問卷做進一步的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和變異數分析,並且驗證 教學理念是否直接或間接影響國中生,同時也對一些特別的項目和基本問項做仔細的 探討研究。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針對本研究實證結果做一說明,並建議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供後續研究之參考。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探討國中教學理念的理論與研究;第二節探討國中生身心 發展的理論與研究;第三節探討國中教育改革的理論與研究。

第一節 國中教師理念的理論與研究

一、教學理念的定義

教師理念引導著教師進行實際的教學行為,而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 學習成果所得到的教學回饋,也會修改教師先前的理念,如此的交互過程持續的循環

(王恭志,1998)。因此在瞭解教育改革是否落實到實際教學狀況過程中,教師理念 是一項重要的因素。(陳金萍,2003)

林清財(1990)曾指出,研究者對教師教育理念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教師理 念是長期的、隱藏的和對社會化壓力下預期的產物;有人主張教師教育理念是面對共 同問題時,學校結構特徵和教師交互作用的結果;更有人提出教師理念是教學經驗的 累積。高強華(1992)則認為,許多老師相信學生均有其天賦和潛能,相信學生是積 極主動的;但卻也有老師相信學生是被動懶散的。教師理念上的差異導致教學策略與 方法的不同,其實主要源於教師對學生的基本假定不同所致。而教師理念所涵蓋的範 圍有教師的教學實務經驗和生活經驗,從而指引著教師的思考與行為。「教學的實際 歷程如果缺乏良好的哲學或信念系統的支持,往往流於隨意的、盲目的。沒有明確目 標的教學,只是結束或完成一定的進度,這樣的教師不會深思手段和目的之間的關連 和意義的問題」(Dobson & Dobson,1983;高強華,1992,陳金萍,2002)。所以,

教學理念可定義為教師為了要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時,所使用的方法跟 觀念。

(21)

時間分割提供給不同的科目或學習活動。雖然上課的內容,每天、每週都在改變,但 是師生卻都知道每個星期一下午上完數學後,接著要上國文。除了不同的科目內容,

同一形式的教室活動在數量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座位功課(seatwork)、小組討 論、問答時間、黑板上的功課都能成功地將教室中發生的事情完成大部分的分類。主 要的活動都是根據已經訂定好的規則來執行,每一週的行事曆/課表是長期不變的,

不論是教師或學生都能說出下一個將會發生的事情。

師生之間強烈的權力差異是學校的另一個特徵,這是教師在制度化的控制與 服 從所必須具有的合法權威。管理與控制是教師於課堂中基本的社會性行為(吳永軍,

1999;李德顯,2000;程曉樵,1999a,李碧娟,2002)。

課堂是相當複雜多變,教師每天必須投下大量的時間和心力來管理秩序和控制學 生的行為,經常得面對衝突性的要求。同時,在此課堂的複雜性中,也涵蓋著教學任 務的同時性、即時性,以及其顯而易見的不確定性。教學活動在實施之前或許能進行 詳細的規劃,一旦進入到「進行中」的階段,根本無法確定單一的教學法的可行性,

教師必須針對隨時隨地改變中的教學情境,進行思考、推論、判斷和決策(Woods, 1987 )。教師處在一個「(去)做」(to do)位置是如此地明確, 因為他們是唯一與 學生直接且持續聯繫的人,而學生的需求是很難去預料的與非常廣泛的。對於教學的 任何時刻裡,時常地改變對於最被廣為接受的適當行為之判斷,完全得憑藉教師的主 觀直覺及長年經驗,在同一時刻裡立即做下決定。 (李碧娟,2002)因此,教師為了 要將課程教授給學生,教師教學理念的形成就得配合教學的環境,才能順利的教學。

三、教學理念的特質

陳奕安(2002)認為教育理念的內涵包括工作價值觀、教育信念、生活型態三個 內涵:

1. 工作價值觀:係以教師在人際關係、安全生存、利他主義及自我發展等四個 層面為基礎。

2. 教育信念:以教師對教師角色的定位、知識與學習的看法及學生的多樣性 等

(22)

想法和見解之三個層面為基礎。

3. 生活型態:將教師的生活型態界定為教師行為特質。及教師的規範性以及 教 師與同僚互動關係,包括忠於同事與共同話題,共三個層面為基礎。

徐慧真(2003)的研究認為教學理念有下列幾項內涵:

1. 專業自主:具有專業自由、參與組織決策、免於外力干涉及強調專業責任 維 持專業品質。

2. 批判反省:包含反省的技能及反省的態度。

3. 協同合作:包括協同教學、合作學習、合作研究。

4. 進修成長:藉由各種進修研習方式,改變孤立狀態及心智模式。

5. 人文關懷:指身為一位教師的專業認同。

陳怡安(2002)將教學理念的內涵分為以下四項:

1. 教育信念:從教師對教師角色的定位,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對教學成就的思 考和見解三方面,來探討教師的教育信念內涵。

2. 工作價值觀:將教師的工作價值觀分為「自我成長」、「利他主義」、「經 濟報酬」、「人際關係」四個部分。

3. 同儕互動型態:是指教師之間關係的型態,從教師彼此互動及經驗的累積,

來表現其生活型態。從教師和同儕的專業互動、以及教師的一般生活互動來瞭解教師 的互動型態。

4. 因應方式:教師因應為教師文化之一環,因此,從教師面對教育改革及工作 壓力所採取的策略及行為來瞭解教師的因應方式。

歸納上述可知,教學理念的特質為具有文化性、目的性、互動性,目標則是要順 利的將知識完整的傳授給學生。

(23)

第二節 國中生身心發展的理論與研究

國中生因其身心發展末臻完全,兒童時期所習得的經驗和行為方式,已不敷應付 日趨複雜的生活變化與壓力。父母應對青少年的情緒有所了解,好協助其生活適應。

國中生階段不論在生理、心理社會功能都會隨年齡的增加,展開逐步提升的驟變歷程

(王煥琛、柯華葳,1999)。因此,本研究須對國中生的身心發展、人生觀有進一步 的深入瞭解,以建構出符合國中生人生價值觀之研究。

一、國中生身體發展

當進入青少年後,性別的差異就大了起來,在青春期,青少年會受內分泌中的激 素影響,而經歷主要性徵與次性徵的顯現,由兒童身體轉變為成人身體。當前有關青 少年的問題乃在於社會與環境的改變,導致學生青春期的提早與青年期的延長,致使 青少年的身心失衡、情緒困擾,此為教育上所極需注意與引導的。

Atwater 於1992 指出青少年的壓力主要來自生理的快速成長,但也有部份來自 情緒社會方面的需求和本能趨力間的衝突所引起(李惠加,1997)。青少年期個人生 理和社會層面的改變是同時並進的,此種改變是全面的,包括生理成長、性成熟、情 緒激烈與衝突、新的推理能力,以及道德體認、社會與政治層面的複雜化等特徵(黃 德祥,1994)。

總之,處於青春期的國中生在生理功能發育上,正處於起步階段;各器官系統功 能及性徵在轉變中,須具備健康的身心適應過程,以順利渡過此生理發育的特殊階 段。然而,有關身體發展理論,似乎過於偏重生理和遺傳因素的影響,而忽略了環境、

社會、文化等因素對青少年行為的影響與衝擊,從身心社會等面向加以了解青少年的 人格發展特質。

二、國中生人格發展

國中生處於兒童轉變為成人的過渡階段,除了上述生理功能有極大的轉變之外,

邁向成熟的人格心理發展亦為相當重要的一環,本段透過人格發展之內源性及外在性

(24)

兩大因素,加以探討青少年的人格發展特質。

1. 內源性因素:重視個體本身人格發展的潛能與限制;認知發展理論強調認知 潛力對人格發展的影響;性心理發展理論則著重個體原始本能對人格發展的牽制。

2. 外在性因素:重視人格發展與社會環境的關聯性、歷程性及目的性;心理社 會理論探討青少年人格與社會角色任務發展的關聯性;社會學習理論強調人格社會化 連結的歷程性;發展任務理論則傾向於探討人格社會化的目標性。

自我認同方面,認知發展理論認為青少年的思考型態開始具有運用抽象、邏輯的 能力,個體能依據現實的方式思考自己(王煥琛、柯華葳,1999);心理社會理論認 為青少年處於自我辨識與認定的時期,這個時期為自我對自己的看法、角色任務的認 定與社會地位形成的重要時期(劉安彥、陳英豪,1994);發展任務論亦將自我認同 視為青少年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林聯章,1990)。青少年自我認同發展遲滯會形成 負向的自我認定,而迷失自己逃避責任(黃德祥,1994)。

人際衝突方面,發展任務論認為青少年正值情感獨立、情緒獨立、兩性發展,建 立新而成熟人際關係的重要任務時期;然而複演論指出青少年生理的快速成長,在情 緒社會方面的需求和本能趨力間衝突,引發情緒不穩定,容易和別人發生衝突(李惠 加,1997);性心理發展論也提出性潛意識作用,性衝動引發的挫折,青少年可能會 逃避現實或從家庭中退縮,當青少年發展同儕關係後,親子間的衝突才會減緩(黃德 祥,1994)。

(25)

第三節 國中教育改革的理論與研究

這幾十年來,教育改革的呼聲跟動作可以說是此起彼落,風起雲湧。根據周祝瑛 教授的觀點(周祝英,2003),可分成下列幾點:

1.廣設高中大學

83學年度(1994 年),高中總共有177 所,大學院校有50 所,大學生人數有25 萬多人;在教改團體「廣設高中大學」的口號下,教育部開始廣設公立高中與國立大 學,並放寬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升格改制的限制,在短期間內台灣的大學院校數量以 倍數增加,至95學年度(2006 年)台灣的高中已有318 所,大學院校有147 所,大 學生人數則為116萬多人,而該年度大學指考錄取率更超過九成,也創下歷史新高,

達成「人人唸大學」的理想。

2.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方案

簡稱自學方案,為多元入學管道的構想之一,為日後十二年國民教育作準備。這 個政策的構想是廢除高中入學考試,改以國中在校期間五育評量的成績為依據,學生 畢業後依照自願分發至高中、高職或五專,於1990 年起開始試辦。其特色為:畢業 生不考聯考,減輕升學壓力,促進國中教學正常化、作業評量方式多元化,讓學生獲 得「全人教育」。

3.建構式數學

1993 年教育部頒布《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在教育目標中提到「……養成主動 地從自己經驗中,『建構與理解』數學的概念」、「數學的概念與技能必須由兒童自 行『建構』,無法由教師灌輸而獲得」,這些概念後來被通稱為「建構式數學」。建 構式數學和傳統數學教學有極大差異,造成基層教師的批評。2002年學習建構式數學 的第一批學生,在第一次段考中數學成績較以往大為滑落。2003 年初教育部下令規 定不再獨尊建構式數學。

(26)

4.設置綜合高中與完全中學

A、 指高級中學同時開設普通課程及若干職業課程(依各校特性而開設),結合 了高中與高職之課程,讓學生適性選讀,以因應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能有機會跨科(學 程)依性向、興趣,自由選修各學程課程,可跨學程(科)、跨年級選課,經試探課 程後,可選修適合興趣的課程學習。

B、完全中學:即中學同時設立國中部以及高中部。教育部為因應高中需求的增 加,將數所國中改制為完全中學,並藉以推動高中職社區化。

5.開放教科書市場

教科書開放的構想在於增加一綱多本的特色,減少一元化的單一標準,且藉由市 場自由競爭,改善教科書品質,並以政府審定制度把關。由於民間要求,加上教改會 也建議開放民間編寫教科書,教育部於是宣佈教科書採用「審定制」,並自1996 年 逐年實施,2002 年「統編本」正式走入歷史。

6.九年一貫

1998年教育部提出「九年一貫課程總綱要」,提出「十項基本能力」,並以「七 大學習領域」取代過去的分科學習;90學年度(2001 年)正式實施,先從國小一年 級開始推行,隔年延伸至二年級還有四、七年級同時推行,為台灣教育史上幅度最大 的課程改革。

7.高中職社區化

(27)

8.多元入學方案

台灣的多元入學管道主要是參考美國的多元入學方式,以往多數人認為聯考制度 是台灣教育病態的根源,而多元入學方案可避免一試定終身的缺點,因此改革考試制 度成為重點工作之一。其好處在於,擁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可以透過多元入學管道進合 適的大學科系就讀,各學校和科系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與特色,篩選適合的學生來 就讀。由於多元入學方式讓學生必須花費許多報名費,期間的交通及膳宿費用亦相當 可觀,對經濟弱勢的學生顯然不公平。另外,大學甄試時才藝也列入考核重點,培養 才藝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使得城鄉或經濟的差距,造成學生在文化上的劣勢。

綜上所述,國中教師若要將自己的教學理念落實於教育國中生,則國中教師所考 慮的面向不可謂不多,挑戰也是紛至沓來。國中教師應適時改變自己的作法,才能成 功的將自己的教學理念實踐在教學上。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經由前兩章的背景介紹及文獻探討後,本章節將探討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問卷設計

本研究之問卷調查是針對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對國中生的影響來進行討論,因此 問卷一共設計二大部分:

第一部份: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問項包括:性別、學歷、教學年資、婚姻狀況、

學校規模、目前擔任職務、以及血型,一共有七個問項。

第二部份:一共有三十二個問項,問項的內容全都是針對教學理念對教師及學生 的影響面下去設計問項,因此問項大約有教學前的教學計劃、教學媒體以豐富教學內 容、了解自我專長來發展並掌握教學方式、教學應有開放的態度、教師願意嘗試新的 作法與變革、學生的評量應多元化、近年來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多元化的活動,引 起學生學習動機等。

本問卷為國中教師對教學理念問卷,因此問卷的回答皆設計為五種程度之同意 度: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希望藉由此五種同意程度來仔細 探討教學理念對國中學生的影響。

(29)

第二節 抽樣樣本

隨機抽樣以臺中市各國中教師為母群體(population),以年資為分層,採分層最 佳配置的方式來進行隨機抽樣(random sampling),抽取之設計如下:

p 為 樣 本 比 例 ,n

p

為 母 群 體 比 例 , 常 以 p 估 計n

p

, 若 要 求 準 確 度 為

 ) 1

( p p d

P

n ,則所需樣本數n為:

2 2

2 2

1 4 1 1

1 1

1 4

Z

d n

Z

N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取自Cochran, 1997, Sampling Technique, 3 edition) rd 其中N為母群體大小;n為樣本大小;d為誤差值;

2

Z 為標準常態分配在右尾機

率為2的臨界點) 若取

1 

 0 . 95

,則

2

Z  Z0.025 1.96,在應用時,通常取d=0.03或d=0.05,將 其帶入公式,即可算出樣本數n來。

本研究取d=0.05,因此應選取369名之教師樣本,但本人爲求精準因此一共抽取 了380份有效問卷。

本研究的抽樣對象為各國中教師(一共402人)為主,採隨機抽樣。寄發問卷總 數量一共為402份,回收問卷一共386份,回收率達96%,在回收的問卷386份當中,

有效問卷一共有380份,而有6份問卷因為多處填寫不完整,故視為無效問卷,有效問 卷率98%,且調查期間為2011年1月~2月之間。

(3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是以相關分析為主軸,並以線性迴歸方法建立迴歸預測模型。

一、相關分析法:主要考慮變數間關係的方向與強度大小的統計方法。

二、線性迴歸法:則是研究自變數對依變數影響的分析方法。它的主要用處,是 尋找兩個變數之間相互變化的關係。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依其性質可分為:

一、研究資料:各國中教師填寫之有效回收問卷共385份。

二、電腦軟體工具:有Excel 和SPSS 兩種,茲分述如下:

1、利用Excel 建立基本資料。並利用Excel 製作圖表,以顯示各考科間之相對 次數(%)、相對累積次數(%)及各變數之散佈圖。

2、SPSS 是社會統計軟體程式(Statis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SPSS),是為了資料處理而發展的應用程式,由美國 SPSS,Inc發行。本研究利用SPSS 處理雙變數間之相關分析與迴歸模型的建立。

(31)

第四節 抽樣調查

抽樣調查是一種科學性的研究,因此抽樣過程必須是有系統性的。圖3-1-1是研 究者從母體抽樣時所遵循的六個步驟:

界定母體

選擇抽樣方法

決定樣本大小

選取樣本元素

收集樣本資料 圖3-4-1 抽樣六步驟

1.界定母體:確定研究者想推論的是那些對象,這些對象的集合就 是母體。對母體的特徵或屬性應明確說明,個體的限 制要明確。

2.指明抽樣架構:抽樣架構的標準有以下四點:

■完整性:一個抽樣架構應包括所有母體中的元素。

■不重複:抽樣架構中元素不應重複出現。

■正確性:樣架構中所列舉的元素應力求正確。

■便利:一個抽樣架構應易於取得使用且可適當的 調整。

3.選擇抽樣方法:這時可能要視抽樣架構而定,如果我們有一張完 指明抽樣架構

(32)

整的母體名冊,那麼我們就可用簡單的抽樣方 法。

4.決定樣本大小:這要依抽樣誤差和信賴度及經費來決定,但有時 也可先不決定樣本大小。

5.選取樣本的元素:研究者要在抽樣架構用所決定的抽樣方去取得 樣本的元素。

6.收集樣本資料:研究者依所決定收集資料的方法如人員訪問,電 話訪問,或郵寄問卷訪問等去實行。

(33)

第五節 因素分析簡介

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起源於心理學(約在1904年),因為在心理學研 究領域中常遇到一些如智力、道德、操守等不能直接測量的因素,而我們對這些觀念 也無法精準的掌握,希望經由可測量的變數訂定出這些因素的具體概念,也就是說,

因素分析的初始構想是對無法直接觀測但對行為有影響的變項來進行綜合性評量,並 藉以歸納出幾項重要的指標。

因素分析的主要用意是找到資料矩陣的結構,使其由一群內部的相關變數中

(如:測驗成績、測驗項目、問卷題目)找出一組共同的因素。也就是說,因素分析 是想以少數幾個因素來解釋一群相互之間有關係存在的變數,每個變數除了受共同因 素(Common Factor)的影響外,也受獨特因素(Specific Factor)影響。

在因素分析中,分析人員首先需決定資料結構的維度(即因素的個數),然後對 每個因素指出是哪些變數是被此因素所解釋,並就因素包含變項的內涵來對因素作命 名,一旦維度與每個因素所對應的變數決定後,就能達到因素分析的兩個目標;資料 簡化與摘要。資料簡化是以計算因子得點來達成,而摘要則是以少數幾個因素來約略 說明一大群原有的變數的重要內涵。

因素分析分成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簡稱為因素分 析)與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探索性因素分析是“給 您一組資料,在因素個數與路徑參數均在沒有任何限制下,來找出因素的結構”,對 大部分的研究及應用,通常採用此種方式是較合適的。但在某些情況下,當分析人員 由理論的支持或先前的研究,已知可能的真正資料的結構(例如哪些變數應集在一起 成為一個因素,或者已知因素個數等),因此分析人員想進一步檢驗先前的假設是否 仍適用,則採以驗證性因素分析較為恰當。

驗證性因素分析在近20年來變得愈來愈盛行,主因是它對因素結構已提出架構,

相對地對因素負荷做某種程度的限制,並允許因素間具有關聯性,研究者可以利用資 料檢定此架構(或限制)是否合理。

(34)

對因素分析結果作驗證(Validation)是很重要的工作,尤其當想要對變數驗證 其結構(或構面),雖然可以利用線性結構方程式作驗證性因素分析,但此種分析方 式不一定都可行,此時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作驗證,如將樣本分成兩組,各作因素分析 看其結果是否相似,或在找一組全新的資料作分析,比較兩次結果的相似程度。

資料經因素分析後可以繼續就已簡化後的因素來對個體進一步作分群(群集分 析),或進行對其他的統計分析,如ANOVA、MDS(多元尺度分析),或經由畫因素得點

(Score)的散佈圖來找出異常點,或是作為LISREL的構面中測量變數指標。值得注 意的是作為構面測量指標可以是因素得點,也可以用因素負荷中最高的一個變數值為 代表,亦可以是幾個因素負荷較高的平均值(但如有不同號時則採對比)。

(35)

第四章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經驗核再將資料編碼,輸入電腦建檔處理。依研究需要以 統計套裝軟體SPSS17.0版進行研究假設之考驗。本研究所使用的統計方法,敍述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先求取樣本結構之描述性統計分析及各變項之平均數、標準差,以瞭解個 人背景資料變項之次數分配、百分比,及各分量表、全量表之集中或分散的情形。

二、因素分析

本研究之主要架構以多變量分析中的因素分析法為主軸,將受訪者資料進行彙 整,並整合幾項主要因素來探討影響高中生人生價值觀念的重要因素。

三、估計因素負荷量—主成分分析

決定因素抽取的方法,有「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主軸法(Principal Factor Method)、一般化最小平方法、未加權最小平方法、最大 概似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Alpha因素抽取法與映像因素抽取法等。研究 者應多採用主成分分析法來估計因素負荷量。

主成分分析法,是以線性方程式將所有變項加以合併,計算所有變項共同解釋的 變異量,該線性組合稱為主要成分。第一次線性組合所解釋的變異量最大,分離此變 易量所剩餘的變異量,經第二個方程式的線性組合,可以抽離出第二個主成分,其所 包含的變異量即屬於第二個主成分的變異量,依此類推,每ㄧ成分的解釋變異量依次 遞減。主成分分析適用於單純為簡化大量變相為較少數的成分時,以及作為因素分析 的先前預備歷程。

四、信度分析

在因素分析完後,為進一步了解問卷的可靠性與有效性,要繼續進行信度考驗。

如果問卷的信度愈高,代表問卷愈穩定。

介紹完統計方法之後,接下來為針對問卷調查所得到的結果加以來分析,旨在瞭

(36)

解國中教師教學理念之因素分析。本章共分四節來陳述分析結果,第一節為受訪國中 教師基本資料之描述統計;第二節為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問卷之調查分析;第三節為 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重要因素之分析;第四節為不同背景變項關於國中教師之教學理 念的重要因素分析。以下逐一分析討論。

第一節 受訪國中教師基本資料之描述統計

本節敘述受訪國中教師之個人基本資料的之描述統計。

一、性別

全體受訪的國中教師中,男生110人(佔28.9%),女生270人(佔71.1%)。整體來 說,受訪者男女樣本數接近國中教師男女生的比例。如表4–1–1所示。

表4–1–1 性別次數分配表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男生 110 28.9 28.9 28.9 女生 270 71.1 71.1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二、學歷

全體受訪的國中教師中,師範或師專畢業34人(佔8.9%),師院或師大畢業124 人(佔32.6%) ,一般大學畢業103 人(佔27.1%),研究所( 含40學分班)119人(佔 31.3%)。在受訪者中,以師院或師大畢業為最多,佔32.6%。如表4–1–2所示。

表4–1–2 學歷次數分配表

(37)

一般大學畢業 103 27.1 27.1 68.7 研究所(含 40 學

分班)

119 31.3 31.3 100.0

總和 380 100.0 100.0

三、教學年資

全體受訪的國中教師中,5年以下63人(佔16.6%),6-10年89人(佔23.4%),11-15 年115人(佔30.3%),16-20年64人(佔16.8%),21年以上49人(佔12.9%)。在受訪者 中,以11-15年為最多,佔30.3%。如表4–1–3所示。

表4–1–3 教學年資次數分配表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5年以下 63 16.6 16.6 16.6

6-10年 89 23.4 23.4 40.0 11-15年 115 30.3 30.3 70.3 16-20年 64 16.8 16.8 87.1 21年以上 49 12.9 12.9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四、婚姻狀況

全體受訪的國中教師中,已婚283人(佔74.5%),未婚97人(佔25.5%)。在受訪 者中,以已婚為最多,佔74.5%。如表4–1–4所示。

表4–1–4 婚姻狀況次數分配表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38)

已婚 283 74.5 74.5 74.5 未婚 97 25.5 25.5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五、學校規模

全體受訪的國中教師中,25-49班148人(佔38.9%),50班以上232人(佔61.1%)。

在受訪者中,以50班以上為最多,佔61.1%。如表4–1–5所示。

表4–1–5 學校規模次數分配表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25-49班 148 38.9 38.9 38.9 50班以上 232 61.1 61.1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六、目前擔任職務

全體受訪的國中教師中,主任8人(佔2.1%),組長109人(佔28.7%),導師213 人(佔56.1%),專任老師50人(佔13.2%)。在受訪者中,以導師為最多,佔56.1%。

如表4–1–6所示。

表4–1–6 目前擔任職務次數分配表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39)

導師 213 56.1 56.1 86.8 專任

老師

50 13.2 13.2 100.0

總和 380 100.0 100.0

七、血型

全體受訪的國中教師中,A型53人(佔13.9%),B型67人(佔17.6%),AB型124人(佔 32.6%),O型136人(佔35.8%)。在受訪者中,以O型為最多,佔35.8%。如表4–1–7 所示。

表4–1–7 血型次數分配表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A型 53 13.9 13.9 13.9 B型 67 17.6 17.6 31.6 AB型 124 32.6 32.6 64.2 O型 136 35.8 35.8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40)

第二節 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問卷之調查分析

本節是調查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之調查統計,共有70個項目,本量表所採用的計 分方式乃採Likert五點量表評量,以「非常同意」、「同意」、 「無意見」、「不 同意」、「非常不同意」,分別給予5、4、3、2、1分的得分方式。總量表得分愈高 者,表示受試者愈傾向該構面所描述的人生價值觀念的狀況。其調查統計如表4–2–1 所示。

表4–2–1 受訪國中教師問題變項之調查統計表 QB01.我認為教師在教學前應先擬定教學計劃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無意見 5 1.3 1.3 1.3

同意 178 46.8 46.8 48.2 非常同意 197 51.8 51.8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02.我認為教師應清楚了解課程的教學目標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同意 149 39.2 39.2 39.2 非常同意 231 60.8 60.8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41)

非常同意 281 73.9 73.9 100.0 總和 380 100.0 100.0

QB04.我認為教師應適當的使用教學媒體以豐富教學內容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無意見 41 10.8 10.8 10.8

同意 238 62.6 62.6 73.4 非常同意 101 26.6 26.6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05.我認為教師可適時安排不同專業背景的家長到班級進行教 學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28 7.4 7.4 7.4 無意見 146 38.4 38.4 45.8

同意 163 42.9 42.9 88.7 非常同意 43 11.3 11.3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06.我認為教師應採取適當的管教方式以管教不守規矩的學生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有效的 不同意 7 1.8 1.8 1.8

(42)

同意 88 23.2 23.2 25.0 非常同意 285 75.0 75.0 100.0

總和 380 100.0 100.0

QB07.我認為教師應清楚了解自我專長來發展並掌握教學方式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同意 162 42.6 42.6 42.6 非常同意 218 57.4 57.4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08.我認為師生同學之間應多互相切磋討論營造良好學習氣氛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無意見 8 2.1 2.1 2.1

同意 172 45.3 45.3 47.4 非常同意 200 52.6 52.6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09.我認為教師應有開放的態度願意嘗試新的作法與變革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無意見 9 2.4 2.4 2.4 有效的

(43)

QB09.我認為教師應有開放的態度願意嘗試新的作法與變革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無意見 9 2.4 2.4 2.4

同意 177 46.6 46.6 48.9 非常同意 194 51.1 51.1 100.0

總和 380 100.0 100.0

QB10.我認為當學生提出不同意見時教師應接納或適度調整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無意見 5 1.3 1.3 1.3

同意 222 58.4 58.4 59.7 非常同意 153 40.3 40.3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11.我認為教師對學生的評量應多元化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無意見 9 2.4 2.4 2.4

同意 228 60.0 60.0 62.4 非常同意 143 37.6 37.6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12.我認為參加各種研習活動可以改善我的教學技巧

(44)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2 .5 .5 .5 無意見 22 5.8 5.8 6.3

同意 219 57.6 57.6 63.9 非常同意 137 36.1 36.1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13.我認為教師進行專業成長有助於教師在同儕間地位的提昇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11 2.9 2.9 2.9 無意見 58 15.3 15.3 18.2

同意 189 49.7 49.7 67.9 非常同意 122 32.1 32.1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14.我認為教師應鼓勵學生發展自我潛能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11 2.9 2.9 2.9 無意見 51 13.4 13.4 16.3

同意 191 50.3 50.3 66.6 有效的

(45)

QB15.我認為教師應具備適當的幽默感使學生樂於親近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7 1.8 1.8 1.8 無意見 32 8.4 8.4 10.3

同意 173 45.5 45.5 55.8 非常同意 168 44.2 44.2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16.我認為教師應適時的設計補充教材來教導學生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3 .8 .8 .8 無意見 20 5.3 5.3 6.1

同意 183 48.2 48.2 54.2 非常同意 174 45.8 45.8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17.我認為學校教育應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族群語言與文化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1 .3 .3 .3 無意見 21 5.5 5.5 5.8

同意 216 56.8 56.8 62.6 有效的

非常同意 142 37.4 37.4 100.0

(46)

QB17.我認為學校教育應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族群語言與文化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1 .3 .3 .3 無意見 21 5.5 5.5 5.8

同意 216 56.8 56.8 62.6 非常同意 142 37.4 37.4 100.0

總和 380 100.0 100.0

QB18.我認為有需要參與各種教學活動來符合社會對一個好老師 的期待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8 2.1 2.1 2.1 無意見 46 12.1 12.1 14.2

同意 220 57.9 57.9 72.1 非常同意 106 27.9 27.9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19.我認為教師應允許學生選擇所提供之教學資源的機會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11 2.9 2.9 2.9 有效的

(47)

非常同意 91 23.9 23.9 100.0 總和 380 100.0 100.0

QB20.我認為有需要主動瞭解近年來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13 3.4 3.4 3.4 無意見 60 15.8 15.8 19.2

同意 217 57.1 57.1 76.3 非常同意 90 23.7 23.7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21.我認為教師在學校中應需要遵從團體的規範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6 1.6 1.6 1.6 無意見 60 15.8 15.8 17.4

同意 226 59.5 59.5 76.8 非常同意 88 23.2 23.2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22.我認為我的工作能充分實現自我理想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有效的 不同意 7 1.8 1.8 1.8

(48)

無意見 76 20.0 20.0 21.8 同意 206 54.2 54.2 76.1 非常同意 91 23.9 23.9 100.0

總和 380 100.0 100.0

QB23.我認為有需要向同事請較有效的班級經營策略與技巧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無意見 30 7.9 7.9 7.9

同意 238 62.6 62.6 70.5 非常同意 112 29.5 29.5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24.我認為教師應採取不同教學方法以適應不同學生個別差異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8 2.1 2.1 2.1 無意見 64 16.8 16.8 18.9

同意 203 53.4 53.4 72.4 非常同意 105 27.6 27.6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49)

不同意 2 .5 .5 .5 無意見 45 11.8 11.8 12.4

同意 222 58.4 58.4 70.8 非常同意 111 29.2 29.2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26.我認為教師應兼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和學習歷程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2 .5 .5 .5 無意見 12 3.2 3.2 3.7

同意 225 59.2 59.2 62.9 非常同意 141 37.1 37.1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27.我認為教師應有能力設計多元化的活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無意見 25 6.6 6.6 6.6

同意 242 63.7 63.7 70.3 非常同意 113 29.7 29.7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28.我希望能藉由教學工作對社會人群作出貢獻

(50)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2 .5 .5 .5 無意見 44 11.6 11.6 12.1

同意 208 54.7 54.7 66.8 非常同意 126 33.2 33.2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29.我會閱讀相關教育新知的書刊與資訊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4 1.1 1.1 1.1 無意見 32 8.4 8.4 9.5 同意 227 59.7 59.7 69.2 非常同意 117 30.8 30.8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30.我相信教師工作對學生未來生涯及社會有很大影響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不同意 6 1.6 1.6 1.6 無意見 44 11.6 11.6 13.2

同意 216 56.8 56.8 70.0 有效的

(51)

QB31.我認為教師應注意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無意見 7 1.8 1.8 1.8

同意 228 60.0 60.0 61.8 非常同意 145 38.2 38.2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QB32.我認為教師應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無意見 43 11.3 11.3 11.3

同意 205 53.9 53.9 65.3 非常同意 132 34.7 34.7 100.0 有效的

總和 380 100.0 100.0

(52)

第三節 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重要因素之分析

本節的因素分析是利用SPSS應用軟體中的主成份分析法,配上最大變異轉軸法 (Varimax)萃取出影響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之重要因素,並進而分析在不同背景變項 與影響國中教師之教學理念之重要因素的差異性與相關性。

一、利用主成份分析法萃取影響國中教師教學理念之重要因素

主成份分析法是以線性組合方式將所有變項加以合併,計算所有變項共同解釋的 變異量,該線性組合稱為主要成份,第一次線性組合(層面)所解釋的變異量最大,分 離此變異量所剩餘的變異量,經第二個方程式的線性組合可抽離出第二個主成份,其 所包含的變異量即屬於第二個主成份的變異量,依此類推,每一成份的解釋變異量依 次遞減。成份變異量通常以「特徵值」(eigenvalues)表示。

KMO(Kaiser–Meyer–Olkin mw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統計量的基本原理是 依據變項間淨相關(partial correlations)係數值而得,當變項間具有相關聯時,其 簡單相關會很高,但變項間的淨相關係數會較小。

根據Kaiser選取的標準,通常會抽取過多的共同因素,因而陡坡圖是個重要的選 取準則。在因素數目準則挑選上,除參考以上兩大主要判斷標準外,還要考量受試者 多少、題項數、變相共同性的大小等。除外,題項間是否適合進行因素分析,依據 Kaiser(1974)的觀點,可從取樣適切性量值的大小來判別(如表4–3–1 KMO統計量值 表),其判斷的準則如下表:

表4–3–1 KMO統計量值表

KMO統計量值 因素分析適合性

.90 以上 極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80 以上 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53)

.50 以上 不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50 以下 非常不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研究以KMO值的大小來判別(如表4–3–2 KMO與Bartlett檢定),可看出本研究在 KMO取樣適切性量數為0.648,呈現良好的標準,表示變異項間具有共同因素存在。此 外Bartlett球形檢定的卡方分配值 為828.239 (自由度為496),顯性機率值P=2 0.000<0.001,達顯著水準,亦即變項資料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表4–3–2 KMO與Bartlett檢定表

Kaiser-Meyer-Olkin 取樣適切性量數。 .648 近似卡方分配 828.239

自由度 496 Bartlett 球形檢定

顯著性 .000

採取主成份分析抽取共同因素時,初始的共同性估計值均為1,一般而言若最後 共同萃取值若低於.02(此實因素負荷量小於.45)表示該題項與共同因素間的關係不 密切,而由表4–3–3可看出因素分析所測得各題項最後共同萃取值最低為0.182,最高 為0.512,均大於標準值,故在共同因素間的關係程度達「良好」標準。

表4–3–3 因素分析之共同性表

項目 初始 萃取

QB01.我認為教師在教學前應先擬 定教學計劃

1.000 .512

QB02.我認為教師應清楚了解課程 的教學目標

1.000 .293

(54)

QB03.我認為教師在教學前應熟悉 教學內容

1.000 .309

QB04.我認為教師應適當的使用教 學媒體以豐富教學內容

1.000 .249

QB05.我認為教師可適時安排不同 專業背景的家長到班級進行教學

1.000 .465

QB06.我認為教師應採取適當的管 教方式以管教不守規矩的學生

1.000 .365

QB07.我認為教師應清楚了解自我 專長來發展並掌握教學方式

1.000 .230

QB08.我認為師生同學之間應多互 相切磋討論營造良好學習氣氛

1.000 .264

QB09.我認為教師應有開放的態度 願意嘗試新的作法與變革

1.000 .230

QB10.我認為當學生提出不同意見 時教師應接納或適度調整

1.000 .234

QB11.我認為教師對學生的評量應 多元化

1.000 .204

QB12.我認為參加各種研習活動可 以改善我的教學技巧

1.000 .255

QB13.我認為教師進行專業成長有

(55)

QB14.我認為教師應鼓勵學生發展 自我潛能

1.000 .418

QB15.我認為教師應具備適當的幽 默感使學生樂於親近

1.000 .258

QB16.我認為教師應適時的設計補 充教材來教導學生

1.000 .188

QB17.我認為學校教育應幫助學生 了解不同的族群語言與文化

1.000 .339

QB18.我認為有需要參與各種教學 活動來符合社會對一個好老師的

期待

1.000 .387

QB19.我認為教師應允許學生選擇 所提供之教學資源的機會

1.000 .444

QB20.我認為有需要主動瞭解近年 來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

1.000 .197

QB21.我認為教師在學校中應需要 遵從團體的規範

1.000 .237

QB22.我認為我的工作能充分實現 自我理想

1.000 .374

QB23.我認為有需要向同事請較有 效的班級經營策略與技巧

1.000 .270

QB24.我認為教師應採取不同教學 方法以適應不同學生個別差異

1.000 .287

(56)

QB25.我認為教師間可依不同教學 專長來進行協同教學

1.000 .384

QB26.我認為教師應兼重學生的學 習結果和學習歷程

1.000 .432

QB27.我認為教師應有能力設計多 元化的活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1.000 .354

QB28.我希望能藉由教學工作對社 會人群作出貢獻

1.000 .231

QB29.我會閱讀相關教育新知的書 刊與資訊

1.000 .284

QB30.我相信教師工作對學生未來 生涯及社會有很大影響

1.000 .235

QB31.我認為教師應注意每一位學 生的學習狀況

1.000 .182

QB32.我認為教師應成為學生的心 靈導師

1.000 .230

萃取法:主成份分析。

表4–3–4因素分析之解說總變異量,以限定抽取共同因素法萃取出6個主成份,第 一個主成份特徵值為2.038,第二個主成份特徵值為1.699,第三個主成份特徵值為 1.593,第四個主成份特徵值為1.539,第五個主成份特徵值為1.515,第六個主成份

(57)

總和 變異數的% 累積% 總和 變異數的% 累積% 總和 變異數的% 累積%

1 2.957 9.240 9.240 2.957 9.240 9.240 2.038 6.370 6.370 2 1.496 4.674 13.914 1.496 4.674 13.914 1.699 5.310 11.680 3 1.426 4.457 18.371 1.426 4.457 18.371 1.593 4.978 16.658 4 1.309 4.090 22.461 1.309 4.090 22.461 1.539 4.809 21.467 5 1.300 4.062 26.524 1.300 4.062 26.524 1.515 4.734 26.201 6 1.251 3.911 30.434 1.251 3.911 30.434 1.355 4.234 30.434 7 1.232 3.849 34.283

8 1.184 3.700 37.983 9 1.175 3.672 41.655 10 1.155 3.608 45.263 11 1.079 3.373 48.637 12 1.077 3.367 52.004 13 1.034 3.232 55.236 14 .994 3.105 58.341 15 .972 3.037 61.377 16 .927 2.896 64.274 17 .914 2.857 67.131 18 .879 2.747 69.878 19 .860 2.687 72.565 20 .839 2.621 75.185 21 .788 2.464 77.649

(58)

22 .782 2.444 80.093 23 .754 2.355 82.448 24 .708 2.211 84.660 25 .707 2.209 86.868 26 .670 2.095 88.963 27 .665 2.077 91.039 28 .623 1.947 92.987 29 .602 1.881 94.868 30 .582 1.818 96.686 31 .557 1.740 98.426 32 .504 1.574 100.000

萃取法:主成份分析。

表4–3–5 因素分析之轉軸後因素負荷量 成份

1 2 3 4 5 6

QB17.我認為學校教育 應幫助學生了解不同

的族群語言與文化

.543 -.106 -.050 .147 -.048 .081

QB18.我認為有需要參

(59)

QB12.我認為參加各種 研習活動可以改善我

的教學技巧

.440 .171 -.055 .015 .037 .165

QB11.我認為教師對學 生的評量應多元化

.424 .000 .014 -.015 .128 .083

QB28.我希望能藉由教 學工作對社會人群作

出貢獻

.389 .012 .219 .063 .162 .040

QB22.我認為我的工作 能充分實現自我理想

.388 .108 .118 -.224 -.004 -.383

QB08.我認為師生同學 之間應多互相切磋討 論營造良好學習氣氛

.368 .314 .039 -.041 .037 -.161

QB29.我會閱讀相關教 育新知的書刊與資訊

.368 .151 .115 .031 .117 -.314

QB31.我認為教師應注 意每一位學生的學習

狀況

.305 .122 .212 .163 -.024 -.047

QB21.我認為教師在學 校中應需要遵從團體

的規範

.273 .209 -.150 .237 -.165 -.113

QB26.我認為教師應兼 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和

學習歷程

.033 .607 -.156 .159 .008 -.11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providing different modes of support in learning tasks (e.g.. You are a summer intern in the publicity team of Go Green, a non- 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committed to

• To enhan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updat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under the ongoing renewal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 To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assessment items targeting the following reading foci: specific information, inferencing, main ideas. What syntactic and/or semantic clues would you identify in the text to guide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DEMAT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key factors on elementary school parents' school choice.. According to analysis result, the most influencing parents to choose school factor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