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最低工資 我國最低工資 我國最低工資 我國最低工資 對勞動市場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我國最低工資 我國最低工資 我國最低工資 我國最低工資 對勞動市場"

Copied!
5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北大學財政學系(所)

碩(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官德星 博士

我國最低工資 我國最低工資 我國最低工資 我國最低工資 對勞動市場

對勞動市場 對勞動市場

對勞動市場的影響 的影響 的影響 的影響

The Effects of the Minimum Wage on Taiwan's Labor Market

研究生:江艾恩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六 月

(2)

I

謝辭 謝辭 謝辭 謝辭

2 年的研究所轉眼間一下子即將進入尾聲,在這段期間我接觸到了許多方面 的知識。最終論文的完成,首先最想要感謝的人是我的指導老師官德星老師。和 老師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係,除了對論文的寫作上給予指導外,也會關心我們的 日常生活。當遇到瓶頸時老師從不會直接告訴我們答案,而是耐心地給予建議以 及引導方向,也隨時歡迎我們有其他的想法。從老師的身上,不僅學習到很多和 以往不同的經濟學觀念,也見識到經濟學上的思維邏輯,真是讓我獲益良多。

其次,我想感謝蕭文宗老師、黃瓊玲老師、與官德星老師等三位口試委員,

在修正論文以及給與意見上盡心盡力。此外,也感謝北大財政系上所有老師對我 的教導及助教們的幫忙,特別是龔治齊老師、翁仁甫老師和詹昀姍老師所提供的 意見讓我的論文更加完整。感謝我親愛的父母與家人,他們一直以來提供我舒適 的求學環境讓我得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完成論文,並且在低潮時給予我支持與鼓 勵。

接著,感謝琬臻、瑋珊我的好戰友們,一路走來一同和老師討論、一同跑計 量軟體、一同參加口試…等,這將會是一個難忘的共通回憶。感謝財政碩班的全 體同學,很高興能和你們成為好朋友,讓我的碩士生涯更加多采多姿。特別感謝 班上三位我的好姊妹詣歆、雅婷、和雅慧,妳們總是陪我談天說笑並給予我加油 打氣。宜傑、永翰、家維、本詮、紹邦,也感謝你們適時地給與我鼓勵,和你們 一起吃飯聊天的過程中總是會暫時忘記煩惱。以上提及的所有人,因為有你們的 參與以及在我身旁讓我能夠順利地完成論文,除了感謝還是感謝,謝謝大家!

江艾恩 謹致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3)

II

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101 學年度第 學年度第 學年度第 學年度第 2 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論文題目:我國最低工資對勞動市場的影響 論文頁數:48 頁

所 組 別: 財政學 系(所) 組 (學號:710072101)

研 究 生: 江艾恩 指導教授:官德星 博士

論文提要內容 論文提要內容 論文提要內容 論文提要內容: : : :

由於最低工資涵蓋政治、經濟、社會道德層面而引起諸多的探討,並且涉 及勞資雙方對立的權益。再加上,我國對外籍勞工之補充性勞動力需求逐年提 高。因此,本研究欲透過比較最低工資政策調整前後對勞動市場租值大小的改 變,來分析該制度對我國勞動市場的影響。利用 Pissarides(2009)的 DMP 模型 做為理論架構,並將最低工資之變數引入模型中後做比較靜態分析。另外在實 證分析上,基於資料來源的限制,以 1996 年第一季至 2006 年第四季為研究期 間,透過一般化動差法(GMM)估計模型中所有的未知參數。設定 1997 年第三 季為分水嶺,分別對「同時存在本國勞工與外籍勞工」以及「純粹考慮本國勞 工」的勞動市場,求算政策變動前後勞動市場租值之大小。兩種情況皆會導致 租值消散的現象,而且後者租值消散的情形略為後者嚴重。顯示出在本外籍勞 工可相互替代的情形下,我國廠商偏好僱用外籍勞工之結果。

關鍵字:最低工資、DMP 模型、租值

(4)

III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THE MINIMUM WAGE ON TAIWAN’S LABOR MARKET by

CHIANG, AI-EN JUNE 2013 ADVISOR(S):Dr. GUAN, DE-XING

DEPARTMENT:DEPARTMENT OF PUBLIC FINANCE MAJOR:PUBLIC FINANCE

DEGREE::MASTER OF ARTS

The minimum wage has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moral dimensions and has caused a lot of discussion. It also involves the opposing interests of the employer and the employee. In addition, the demand for foreign workers in Taiwan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refore,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size of rent in labor market before and after the policy was adjust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minimum wage on Taiwan's labor market. We use Pissarides (2009) DMP model as theoretical structure and do the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 after introducing the variable of minimum wage into the model. Due to the data limitations, we use the data from 1996 Q1 to 2006 Q4 and utilize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of the DMP model. Setting 1997 Q3 as the dividing point, we compare two cases of labor 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labor market” and “domestic labor market”, before and after the minimum wage was changed. The results are that both two cases lead to rent dissipation, and the latter case has caused larger rent dissipation.

The outcome indicates that when the domestic labors and the foreign labors are substitute, firms prefer to hire foreign workers in our country.

Keywords:Minimum wage;DMP Model;Rent

(5)

IV

目錄 目錄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 6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 7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理論模型 理論模型 理論模型 理論模型 ... 16

第一節 模型建立 ... 16

第二節 比較靜態結果與分析 ... 22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 ... 29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說明 ... 29

第二節 實證模型與參數估計結果 ... 35

第三節 最低工資與租值的變化 ... 40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 4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 46

(6)

V

圖 圖 圖

圖目錄 目錄 目錄 目錄

圖 圖

圖 1 臺灣基本工資歷年之調整 臺灣基本工資歷年之調整 臺灣基本工資歷年之調整 ... 2 臺灣基本工資歷年之調整 圖 圖

圖 2 外籍勞工與本國勞工就業的比例 外籍勞工與本國勞工就業的比例 外籍勞工與本國勞工就業的比例 ... 5 外籍勞工與本國勞工就業的比例 圖 圖

圖 3 工資與勞動市場緊縮度的均衡 工資與勞動市場緊縮度的均衡 工資與勞動市場緊縮度的均衡 ... 15 工資與勞動市場緊縮度的均衡 圖 圖

圖 4 空缺率與失業率的均衡 空缺率與失業率的均衡 空缺率與失業率的均衡 ... 15 空缺率與失業率的均衡 圖 圖

圖 5 獨占性競爭的勞動市場 獨占性競爭的勞動市場 獨占性競爭的勞動市場 ... 21 獨占性競爭的勞動市場

表目錄 表目錄 表目錄 表目錄

表 表 表

表 1 2012 年世界最低工資概況 年世界最低工資概況 年世界最低工資概況 ... 1 年世界最低工資概況 表

表 表

表 2 外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之影響方向 外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之影響方向 外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之影響方向 ... 28 外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之影響方向 表

表 表

表 3 模型變數之內容及資料來源 模型變數之內容及資料來源 模型變數之內容及資料來源 ... 34 模型變數之內容及資料來源 表

表 表

表 4 簡單迴歸方程式的估計結果 簡單迴歸方程式的估計結果 簡單迴歸方程式的估計結果 ... 36 簡單迴歸方程式的估計結果 表

表 表

表 5 原始資料經過差分後的單根檢定 原始資料經過差分後的單根檢定 原始資料經過差分後的單根檢定 ... 37 原始資料經過差分後的單根檢定 表

表 表

表 6 GMM 之估計結果 之估計結果 之估計結果 ... 39 之估計結果 表

表 表

表 7 CASE1 租值的變動結果 租值的變動結果 租值的變動結果 租值的變動結果 ... 41

表 表

表 8 CASE2 租值的變動結果 租值的變動結果 租值的變動結果 租值的變動結果 ... 41

(7)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隨著時代潮流的變化,國際人權主義抬頭、勞工的權利意識高漲,世界上已 開發國家和部分開發中國家大抵上都實行了最低工資制度或類似之規定。舉凡美 國、加拿大、澳洲、多數歐盟會員等先進國家,均設有最低工資之標準。而在亞 太地區,日本、韓國、臺灣,1甚至是中國、香港,在近幾年亦先後建立起最低 工資之相關法規。因此,最低工資制度,一直被各國視為衡量社會先進性的重要 指標之一,而表 1 為世界各國目前的最低工資概況:

表表

表 1 2012 年世界最低工資概況年世界最低工資概況年世界最低工資概況年世界最低工資概況

年別

中華

民國 韓國 香港 日本 美國 加拿大 法國 英國 新台幣

/時

韓元/

港幣/

日圓/

美元/

加幣/

歐元/

英鎊 /時 2012 103 4,580 28 737 7.25 10.25 9.22 6.08

折合美元(2012/12/11 22:00)

2012 3.55 4.25 3.61 8.94 7.25 10.38 11.98 9.78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勞動條件處

澳洲及美國在推行最低工資制度方面歷史甚為悠久。19世紀末,澳洲由於資 本主義蓬勃發展,出現了資本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情況,伴隨勞資糾紛迭起、

血汗工資制度的盛行,引起工人階級的反抗鬥爭,遂於1904年通過《調庭仲裁法 例》,成立聯邦調停及仲裁法庭,賦予他們權力為不同的職業訂定最低工資及僱 傭條件,並在1907年首次根據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釐定”公平合適”之工資。另 外在美國方面,因鑒於1930年代出現經濟蕭條之情況,國人逐漸開始關注就業保 障的問題,且為了改善全國所有工人的工作條件,於1938年制定《公平勞動標準

1 最低工資在臺灣稱之為基本工資,兩者幾乎近為同義。

(8)

法》(Fair Labor Standards Act),首次根據此法將勞動者每小時的最低工資訂為0.25 美元。目的在於防止出現剝削工人的情況,並為非技術及兼職工人設定最低工資 之下限。

類似於他國最低工資之概念,臺灣最早在1968年透過行政院發佈《基本工資 暫行辦法》將每個月的最低工資定為600元,是臺灣首次以法律規定之最低工資。

另於1984年開始實施《勞動基準法》第21條的規定:「工資由勞僱雙方議定之, 但不得低於最低工資。」。復依第2條規定,其工資謂之勞工因工作而獲得的報 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 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

行政院勞委會原本欲隨著物價的波動以及整體經濟大環境的改變,採取逐年 審議地調整最低工資水準。惟受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產業大量外移、科技股 泡沫等影響,直至2007年為止曾近十年未調整最低工資。2007年,行政院勞委會 依據漲幅9.09%的調整方案,才將基本月工資一次較大幅度地調升至17,280元,

爾後幾年僅有小幅調整,直至今日2012年1月1日將臺灣的法定基本月工資定為 18,780元。由圖1,可概略得知我國歷年經平減後的最低工資之變動情形:

圖 圖圖

圖 1 臺灣臺灣臺灣臺灣基本基本基本基本工資工資工資工資歷年之調整歷年之調整歷年之調整歷年之調整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編製

最低工資是一種勞工政策,係規定雇主發放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內報酬的最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1956.1 1964.4 1968.3 1978.12.1 1980.5.1 1983.5.1 1984.7.1 1986.11.1 1988.7.1 1989.7.1 1990.8.1 1991.8.1 1992.8.1 1993.8.16 1994.8.20 1995.8.1 1996.9.1 1997.10.16 2007.7.1 2011.1.1 2012.1.1

實質基本工資

(9)

低下限。2為確保弱勢勞工至少擁有最低薪資之金額與購買力,並促進勞動報酬 的重分配、及縮短貧富間的差距,通常透過政府訂立法律章規,來保障工人能夠 以勞力換取足以生存的基本生活水準。最低工資的金額會隨著經濟大環境的發展 而有所調整,像是物價水準的波動、工會團體勢力的更迭和政府政策的拉鋸戰…

等。制訂和調整最低工資標準,除了考慮經濟成長率、就業結構、勞工生產力、

購買力、所得分配狀況等經濟因素外,亦會納入貧窮線、收入水平、人力資源供 應等社會因素綜合考量。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按照一般傳統的經濟學理論,若在完全競爭市場下,勞動市場的均衡工資與 均衡勞動僱用量,是由勞動的供給與勞動的需求共同決定。勞資雙方扮演的角色 如同位於天秤的兩端,代表勞動的那一方希望所能獲得的工資水準越高越好;而 另一方的企業家代表,則是相反地希望花費在僱用勞工的成本上越低越好以追求 利潤的極大。因為人民總是期待擁有一個萬能的政府,在工資談判上處於劣勢而 受到不公平對待的勞工,希望政府能為他們出面,制定出一套政策以保障他們維 持最低的生活水準,最低工資的法規從而產生。

最低工資的制定是基於政府保護弱勢勞工的立場,以及根據Rawls(1971)「極 大化福利最小者」的看法,表示政府施政的目標應保障人民最低的生存權,且求 得社會最低所得階層的效用極大化之方法,有助於提升整體社會福利的政策角度 出發。然而,實際上最低工資的決定與調整對於經濟層面之衝擊卻相當地廣泛,

對於勞方首當其衝的影響就是就業水準的變動。由於最低工資的調高,使得邊際 勞工能獲取的工資率隨之提高,3因此紛紛進入勞動市場,但廠商在決定最終勞 動的僱用量時,卻會為了節省勞動僱用的成本而減少僱用。更進一步地,若勞動

2 延長工作時間、休假日出勤工作加給的工資不計入。

3 邊際勞工大多是指無一技之長或生產力低落之低薪勞工。例如:青少年勞工、殘障勞工、時薪 勞工。

(10)

要素屬於異質,且技術性與非技術性勞工之間具有可替代性時,當最低工資高於 非技術性勞工但卻低於技術性勞工的市場工資,最低工資的調高,雇主反而會多 聘用技術性勞工以取代非技術性勞工。原本應該要被保護的非技術性、邊際生產 力較低之工人,因此反而首當其衝地遭受失業的威脅。

從資方的角度來看,基於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勞力密集的產業面臨生產成 本大幅上升的壓力,迫使廠商將可能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提高產品的售價。

若同業及生產其他具替代性產品之廠商不作等幅地價格調整或是消費者對產品 的需求彈性很大時,則提高售價勢必會使銷售量大跌,廠商的利潤與市場占有率 也隨之萎縮,甚至退出產品市場。若非技術性勞工的勞動邊際生產力仍維持不變,

雇主為了因應最低工資的提升,則在營運上可能會有若干調整,例如:增加資本 投入比例、增加職業訓練、減少勞動雇用、延長工時或縮減福利…等其他方式來 降低因為最低工資調高而增加的人事成本。影響層面擴大的話,可能造成商品市 場或整體勞動市場就業結構的改變。

最低工資的政策就像一把雙刃的劍,該制度的訂定除了往往涉及並拉鋸著勞 資雙方對立的權益。此外,除了經濟因素上的考量,它也同時包含了社會道德之 議題。因此,每次的最低工資調整方案常常引起社會上正反兩面不同意見的討論。

按照該政策制定的出發點來說,對於薪資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勞工而言,最低工 資的調整無異於是想要提升低收入勞工的基本生活水準。但是,這些勞工卻可能 面臨最低工資的調高,雇主的勞動僱用成本增加減少聘用而喪失就業機會,最後 引伸的結果可能進而造成總體經濟、就業、失業及勞動參與率等產生諸多負面的 影響。因此,原本是為了單純保障勞動者工作福祉的政策美意,卻使得邊際勞工 找不到工作的情形,抑或是無法透過生產技術上的提升而成功轉型的廠商面臨出 走之困境,最低工資的調整對於是否能最終達成提升整體社會福利的目標仍有待 商榷。

根據圖2可知,自1996年至2006年平均外籍勞工在台人數占全國就業人數的

(11)

95%

96%

97%

98%

99%

100%

外籍勞工在台人數 本國就業人數

(12)

值提升之功效。故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於分析政府對勞動價格管制下,意即勞動 市場存在最低工資的限制,勞資雙方無法透過談判的過程自由地決定均衡工資,

探討租值消散的現象以及最低工資訂定後對整體勞動市場如何地衝擊。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研究方法與架構 研究方法與架構 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篇研究採取兩階段的分析方式。首先,透過修改考慮勞動市場存在搜尋成 本和配對成本的DMP模型(Diamond-Mortensen-Pissarides Model)作為實證上的理 論模型。使用此模型的好處在於,更能完整地瞭解勞資雙方,在面對政府強力施 加最低工資規定之情況下各自的調整反應。接著,利用一般化動差法(The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GMM)求出模型中所有的未知參數。最後,經過模 型的比較靜態分析、求算出模型中的均衡工資並結合勞動就業量資料,即可掌握 我國最低工資對勞動市場的影響與理論上租值大小變化的結果。此外,在本研究 中我們將分別探討本國勞工與外籍勞工之綜合代表性個人與僅單純考慮本國勞 工代表性個人之兩個例子。

本文總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說明全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動機與目 的,以及通篇的研究方法與架構。第二章,則是回顧與本文相關之國外文獻。第 三章,詳述本研究所採用的理論模型。第四章,首先是對資料來源與處理做一說 明,並對實證模型加以介紹,經過一連串的比較靜態過程與求算出約略的租值大 小,最後提出實證結果與分析。最後一章,則是本文的結論與研究限制。

(13)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國外有關於研究最低工資之相關文獻眾多,有的從政治法理的角度出發、有 的從人權倫理來衡量、有的則從經濟層面分析,強調社會福利、所得重分配的方 式來探討。最低工資之議題一直以來都有許多支持方與反對方相互的爭論。尤其 是費邊社會主義學家Sidney和Beatrice Webb夫婦(以下簡稱The Webbs),於1897年 出版Industrial Democracy一書中,首次提出贊成最低工資的看法。由於該書是少 數在學術界提出有系統的論點,因此在往後的時間裡引來更多的激烈回應。

過去學者對於主張一國是否要有最低工資的討論,主要著墨於考量勞動市場 是否為競爭或是獨買的情況。若勞動市場為競爭模型,那麼實施最低工資制度將 會預測出減少工作機會和損失經濟效率的結果,因而持反對看法;但若勞動市場 為獨買模型,則會得到全然相反的結果,而支持設有最低工資。Kaufman(2009) 認為,應跳脫該採用何種分析模型之狹隘的爭辯,並提出支持 The Webbs 的看法,

將重點擺放在探討勞工的不對等議價能力與加入計算社會勞動成本後的分析。

影響勞工不對等的議價能力共有五大因素。一、存在買方獨家壟斷,是指勞 動市場有許多的勞動供給而只有少數雇主的情況。二、勞動屬於不可儲存性 (perishable)的服務。表示勞動要素必須天天被售出,否則將永遠消失,而不像一 般商品存貨可以存放。一位勞工若急著將自己的勞力售出,則可想而知他的議價 能力相對於雇主薄弱。故決定雙方議價能力的高低,取決於自己手裡的籌碼有多 少,可以支撐作為長期勞資對立的談判。三、勞動市場本身的缺陷和限制。例如:

對女性或弱勢勞工的歧視、非技術性勞動市場的職業排擠、廠商不同於個別的勞 動者本身就具有較強的群體優勢。四、勞動市場的法律和制度通常是由政治家或 是上流階級的人們來訂定相關勞動法規,因而甚少站在底層勞工的立場考量。五、

在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下,普遍存在超額的勞動供給。

因此,上述的各項,將會造成勞動供給曲線的右移,面對勞動需求不變的條

(14)

件下,使得均衡工資下降。當獲得的工資不足以維持勞工最低的生活水準時,為 了謀生他們會傾向投入更多的勞動,使得勞動供給增加,更加使均衡工資低廉的 情況惡化,迫使部分勞工走向地下經濟或是從事非法職業的困境。

Pigou(1920)提出,經濟體系若要存在效率,商品價格就要包含所有生產要素 投入的完全成本(full cost)。否則,將會因為私人成本低於社會成本,導致商品的 市場價格過低,使廠商生產過多而違反社會最適產量的現象。因此,廠商在聘用 勞工時,應比照對待生產的機器設備一般,除了負擔購買的成本外,還要納入平 時的保養、維修和折舊等花費,故所支付勞工的薪水需包含勞動的維持成本 (upkeep cost)和替代成本(replacement cost),但不限於為現金的報酬或者為實物的 補貼。例如:食物、房子、衣服、醫療照護和老年照顧,甚至擴張至勞動者家裡 的小孩及配偶。因此,要使產品的價格夠高足以包含完全的社會成本,廠商就必 須支付勞動者充足的工資水準,否則勞動要素將會被過度使用終究消磨殆盡。

另外,自從廢除奴隸制度後和因資訊不對稱等情況存在著交易成本,廠商對 於勞動要素就不曾擁有完全的產權,尤其平日裡勞資雙方開放式的勞動契約,更 是促進外部性和社會成本問題的產生。廠商對勞動要素僅擁有勞動的租值(rent) 而不願意負擔完全的成本,故使用多邊際替代的方式,轉嫁部分聘用勞工的變動 成本與固定成本到第三人身上讓政府、勞工本身或其他納稅者來承擔,例如:提 供不良的工作環境、減少退休金及相關員工福利…等。因此,確立勞工擁有合理 工作待遇之權利是解決的關鍵。

由以上觀之,Kaufman 認為訂定最低工資除了可以補償勞工的不對等議價能 力外。不管是從效率面來看,最低工資之法律規範並不會更加扭曲先前勞動市場 的狀態,反而能幫助低下階層的勞工對抗雇主。抑或是從公平面的角度來看,除 了矯正變相地補貼消費者和資本的現象之外。在合法的工資水準之下,沒有人遭 受只能默默地領微薄的薪水否則就面臨失業的威脅,幫助弱勢勞工擁有合法的權 利拒絕僱主不合理的血汗剝削。

(15)

Stigler(1946)在他的論文中提出,最低工資的提高將會使完全競爭的雇主減 少勞動的僱用之結論。一個清楚且為後人廣為接受的看法,在之後也有陸陸續續 的相關研究文獻出現,表示最低工資並不會必然指向對勞動的僱用有負面之影響。

最著名的文章莫過為 Card and Krueger(1994),該篇作者利用 1992 年 4 月 1 日,

於美國紐澤西州(New Jersey)將最低工資由每小時 4.25 美元提高至 5.05 美元之實 際例子,欲分析最低工資的調高對勞動市場之影響。針對紐澤西州和東賓西法尼 亞(Pennsylvania)為數 410 家的速食餐廳發放問卷作深入調查,除了分別比較紐澤 西州和東賓西法尼亞的店家對最低工資調整前和調整後勞動僱用量的成長率、工 資以及產品之價格外,也特別探討在紐澤西州最低工資調高前,本身就提供較高 工資(時薪 5 美元)的店家之反應。

探討勞動僱用的影響效果,作者在第一階段首先使用差異中的差異法 (Differences in Difference)來分析,得到沒有證據顯示最低工資的提高會使得勞動 僱用量減少之結果。於第二階段,作者加入其他可能會影響勞工雇用之相關因素,

例如:店家本身的特性、區域性的差異…等,導出調整後的迴歸模型

(Regression-Adjusted Models),進行再一次的分析,尚得到相同之結果。進一步 到了第三階段,由於上述得出反駁先前預測的結果,認為最低工資的提高會降低 勞動僱用量,作者因此採行穩健性(robustness)的檢驗,再度肯定其分析之結論。

直到目前為止的分析,作者僅把焦點放在研究最低工資的調高對全職的勞動 僱用量之影響,而忽略了廠商也可能會在兼職的勞動僱用量上作調整。因此,修 正後所得到的結果是,最低工資的提高全職的勞動僱用量之增幅大於兼職的勞動 僱用之增幅。4不難想像其原因,在一般概念上全職勞工相較於兼職勞工具有較 高的生產力及工作經驗。其次,作者針對選擇不在勞動僱用量上作調整的廠商,

為了節省額外的薪資成本,探討公司先前給予員工一些非工資的報酬刪減的可能 性,例如:取消提供員工免費的餐點、取消提供員工廉價的餐點...等。最後的

4 羅明華(2009)針對我國加油站以及便利超商的研究,亦得到相同結論。

(16)

研究結果,皆證實店家因此會大幅刪減員工福利的結論。5

於文章中的最後一部分,作者則利用縮減式的模型(Reduced-Form Models) 來探討最低工資對一份完整餐點的價格之影響,而得到最低工資的提高,將會使 餐點的價格跟著上升的結果。意謂著廠商將生產成本的提高,透過產品價格的調 升的手段來轉嫁給消費者負擔。

總結以上,通篇一連串完整的研究結果顯示,沒有證據可以說明紐澤西州最低 工資的提高會對速食餐廳勞動的僱用帶來負面之影響,反而還得出令人意料之外的 結論,最低工資的提高會增加勞動僱用量。但是不幸的是,隨著最低工資的調升,

速食餐廳卻會因此調高餐點的價格,將生產的成本的增加轉嫁給消費者負擔。

近期,Owens and Kagel(2010)也透過設計一套實驗,支持最低工資的制度。

他們在實驗中,比較了勞工面對以下兩種不同情況的工作努力反應。分別是經濟 體系中原本無最低工資,經過一段時間後引入最低工資。以及,經濟體系中原本 有最低工資,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將它移除。得到以下之結論。第一,相較於沒有 最低工資之規定,當勞動市場引入最低工資時,會顯著地提高平均工資而且全面 性地提升勞工的平均工作努力。第二,實施最低工資,勞工的所得因此在統計上 顯著性的提高和增加雇主的利潤,使得整體經濟社會獲得柏拉圖改善(pareto improvement)。更進一步地,特別是因為有最低工資之規定,給與勞工的薪資大 幅地提高之雇主,所獲得的利潤增幅會更高。但若移除最低工資之規定,雇主所 得之利潤的減少幅度也是反之亦然。

撇開數學理論、計量模型,制度經濟學的代表人物之一—Cheung(1974)選 擇透過財產權的角度來分析。他認為最低工資無疑是一種價格管制而且對於經濟 社會是沒有太大的幫助。價格本身是市場競爭衡量勝負的準則,如果當價格準則 遭受到干預,其他的競爭準則一定會出現,而使用任何其他準則,則一定會導致

5 周女傑(2008)針對我國連鎖加盟產業之研究,亦得到相同結果。

(17)

租值消散(Dissipation of rent),但哪些其他的準則會被採用,則應基於在局限下 降低租值消散的原則。其中,租值消散是指社會上有價值的資源或物品,在人們 相競使用或獲取的過程中,如果不使用市場價格而是使用其他競爭方式(例如排 隊論先後、透過人際關係爭取…等),透過其他的競爭準則所造成額外的成本或 費用,會在邊際上抵消了資源或物品本身的價值,從而產生浪費的現象。

最早發現租值消散的情況,是由Pigou(1920)在The Economics of Welfare一書 中,提出開車者使用兩條通往相同目的地公路的例子。他指出最後的結果是優良 的道路過分擁擠,而較劣質的道路人煙稀少,使得在優良道路上開車的成本大大 提高,讓優良道路和劣質道路對開車者來說沒有什麼差別,而這種無差別意味著 優良道路高於較劣質道路的價值完全消失;另一個著名的例子,則是由

Gordon(1954)提出公海補魚之情形,由於海洋漁場對於所有漁民均開放且毫無限 制,導致漁民因此過度地捕撈,結果使得漁業的總產量降低,海洋漁場的價值跟 著下降。

Cheung(1974)提到,價格管制是私人合約中的條件,其目的是要把收入再分 配,但這樣做卻是限制財產的收入權,試圖以法律協助界定權利,來干擾市場私 訂合約的自由。當兩個或更多人進行交易的時候就存在市場,並且交換條件不僅 限於貨幣價格。有了價格管制可能會產生非價格競爭之不同分配標準或者各種標 準的組合,諸如排隊順序、論年資、輩分地位、或按武力大小分配物品。但只要 市場在管制下仍繼續存在且給定資源分配的標準,那麼交易市場就必然會依需求 數量等於供給數量而出清。此外,價格管制除了會產生非價格上的競爭,也可能 會引起交易物品質量上的變化,或者會使得以前發生在自由交易市場上的交易不 再發生。

當合約一方的收入處分權被全部或部分地剝奪時,除非該權利透過法律或其 他方式完全授予另一個人,否則移轉的收入就屬於非專有性的收入,它將在使用 或生產該商品的形式上發生改變,導致本身的價值下降,或是使得合約中雙方的

(18)

行為發生了變化,造成形成合約和執行合約的成本上升,抑或是兩者共同作用之 結果,使得非專性收入趨於消散。不過在此情況下,作者更進一步地認為涉及的 各方都會透過尋求生產或使用物品的多邊際替代辦法,從中選擇能使產值最高的 方案,讓資源價值的下降減至最低限度,或是透過形成其他決定物品的使用或生 產的合約安排,使交易成本的增加最少,甚至是透過上述兩種最低成本組合的方 法,使得在約束條件下租值消散極小化。但是,針對這些替代性的合約安排,若 施加的法律限制越多、缺乏競爭條件的情況下、或有較多位合約參與者時,雙方 達成協議的成本將越高

Barzel(1997)一文中提出排隊配給的非價格競爭手段與分析美國尼克森總統 時期對汽油價格控制下產權制度的安排,更進一步地補充說明與解釋 Cheung 租 值消散的價格管制理論。作者認為資產的實際擁有者和潛在擁有者想要在交易中 實現最大化個人利益,就必須對資產的各種屬性(attribute),例如:所有權、使用 權、收入處分權、轉讓權,有充分的了解並且完全界定,意即能有效地約束無償 利用所有權或其他權利形式。

若存在不確定性造成資訊的不完全,會使得界定和維護權利的交易成本過 高或是變得相當困難,發生潛在但卻未被界定的資產屬性。另一種情況則是,初 始擁有者欲使來自交換的淨利增加,只轉讓商品其中一部分的屬性,導致單一商 品分割成許多的產權,讓兩個或兩個人以上可以擁有同一件商品不同的屬性,而 有權利分離不完全的現象。上述兩個情形,都會讓部分權利在每次的交易裡被置 於“公共領域(Public domain)”中,使人們有能力過分使用或過低提供未被界定 的資產屬性,提供了交易各方相互競爭攫取的機會。

個人若要想要從公共領域中攫取這些屬性就還得再花費資源、付出代價,因 此,也可推得交易雙方在每次交易中挖掘潛在的資產屬性所投入之資源並非無止 境的。故當每個尋租者為蠶食租值所耗的邊際成本等於因此帶來的邊際利益時,

他們就會停止攫取這些租值,產權界定的演進因此就達到了一種最終的均衡狀態。

(19)

此外,為了消除雙方相互攫取潛在的資產屬性之行為,導致兩敗俱傷的情況,交 易各方也可能會透過法律或契約對彼此加以限制。

總結以上,不同於過去 Walrasian 的完全競爭模型,面對財產權的交易成本 大於零,即不需要花費任何成本的價格機能無法解決所有資源配置的問題時,就 會使得非價格的配置方法和其對應的組織出現。當交易成本大於零的經濟體系之 均衡受到干擾時,價格的調整就不再是瞬間完成的,且只要價格對新條件尚未作 出完全調整,需求量與供給量就不會相等。為實現交易並獲得新均衡價格與實際 支付價格差距的利益,就會出現除了用現金支付其貨幣價格外,交易雙方進行非 價格的調整行為。因為交易的複雜性,買賣雙方在不同階段都有許多不同的調整 方式,並且可以透過這樣子持續地調整獲益。

透過產權的角度來分析勞工價格管制的影響情形,其好處在於讓我們能得到 更貼近現實社會的分析結果,與不用花費大量的經濟模型就可以解釋實際所觀察 到之現象、人們調整的行為。我們無法透過單一透過失業人數或是就業人數的高 低來判斷最低工資制度之好壞,更要全方面納入考慮勞資雙方相互找尋之替代方 法所造成社會上勞動總產值的影響。

根據古典學派的觀點,認為在勞動市場上勞資雙方都能夠很快地相互配對 (matching)成功而不必承擔任何成本,並且兩者都擁有完全的訊息,供需相等之 下決定出均衡工資,資源也得到充分利用。但是在現實的世界裡並非經常如此,

資方在尋找勞方的過程中常常需要付出高額成本,反之亦然。資方可能認為勞方 索價過高,或者勞方也許認為資方出價過低,此時交易不會發生,雙方將繼續搜 尋。換言之,由於存在搜尋的成本使得勞動市場在配對的過程中充滿摩擦。在實 證上,可以輕易地從失業率並存空缺率的現象觀察出來。

Pissarides(2009)所提出的 DMP 模型,則是另一種努力捕捉勞動市場中勞資 雙方調整情形的理論模型。若整體社會福利由勞動者的效用函數和廠商的效用函

(20)

數所構成,作者假定廠商與勞動者的效用函數為線性下,極大化勞資雙方的效用,

即是求社會總產值的極大,此時雙方所獲得的收入達到最大。

DMP 模型之雛型最早由 Pissarides(1985)提出,不同於過去學者大多從需求 面來探討失業問題,作者也關注於廠商職缺上的創造。首次引入勞資雙方的配對 函數,建立有關於勞動市場失業與空缺並存、和實際工資的短期動態均衡之基礎 模型。Mortensen and Pissarides(1994)更進一步地將勞動市場搜尋行為、整體經濟 結構變化與經濟成長連結起來,認為廠商在自由地追求利潤極大化的前提下,是 根據最大化產出的目標來創造多少的職缺。當外在的衝擊影響廠商的生產力時,

廠商將決定是否應該繼續保留企業或關閉,同時也考慮與勞方重新談判工資合約 的可能性。此外,當失業救濟金或是配對效率…等外生因素發生改變時,這些因 素就會透過工人找工作、廠商開徵新職缺的情形影響社會失業狀況。

作者利用搜尋和配對模型來分析勞動市場在獨占性競爭下失業率波動狀況,

於模型中描述了失業者的搜尋活動、公司的招募行為以及工資的形成。首先,從 勞動者在勞動市場覓職和離職之間的流轉和一階齊次的配對函數,利用

Beveridge Curve 來建立起失業率(u)和空缺率(vacancy rate, v)之間的負向關係,可 推得失業率與空缺率呈反向的變動。6接著,存在資方與勞方有協商的固定成本 (H)與資方提供一個職位於每一期都有變動成本下,透過 Bellman Equation 可分 別推導出,以空缺對公司的價值表示的廠商創造就業的條件(job-creation

condition)和以填滿空缺對公司價值表示的廠商遇缺補實的條件。最後,再用 Nash 議價問題(Nash bargaining problem)和勞資雙方都追求各自最大化收益的假設下 求解出工資方程式,均衡工資將基於勞動市場的具體情況(失業人數和空缺數量)

而決定,可由圖 3 和圖 4 輔助說明之:

6 有關 Beveridge Curve 之詳細的介紹,可參考 Blanchard and Diamond(1989),以及林美惠、官 德星(2003)。

(21)
(22)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理論模型 理論模型 理論模型 理論模型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模型建立 模型建立 模型建立 模型建立

現實社會的勞動市場裡,除了失業者會找尋工作外,開徵新職缺的廠商也會 招募新員工,求職者與工作內容皆為異質且存在資訊的不完全,勞資雙方媒合之 過程往往費時且須投入大量的資源。僅考慮有空缺需補實的廠商和正在尋求工作 的失業者的兩種情況下,我們假設一個 Cobb-Douglas 型式的配對函數(matching function)來描述勞資雙方之間雙向的媒合過程。當勞動市場處於均衡時每一個工 作空缺剛好搭配一位求職者。表示方式如下:

M U, V = AU V ,A > 0, 0 < α < 1 … … 1

其中 U 為失業人數、V 為空缺人數,則 U = uL 且 V = vL,u 為失業率、v 為空缺率、L 為勞動人口。另外,A 代表為一個大於零的參數,表示為規模係數,

又因 α + 1 − α = 1 故 M 為一個固定規模報酬的函數。M 代表的意義即是在每 一個連續的單位時間裡有多少個職缺(求職者)最後真正被配對成功的一階齊次 函數。

因此,我們可求得平均每個空缺能被填滿的比率為 q θ ≡ = m , 1 ,其

中 θ ≡ 表示平均每位求職者能夠分配到幾個工作;以及,平均每位求職者能夠

找到工作的比率(覓職率)為 f θ ≡ ≡ m !1, " = q θ θ ,用以表示廠商所釋出 的空缺轉成填滿的狀態與勞工從失業找到工作的流轉情形。當勞動市場僅有自然 失業(充分就業),換言之即處於均衡的狀態(steady-state)下,由就業轉成失業的 人數恰好等於由失業找到工作的人數,此時,就業人數(N)的變動為零,即可得 sN = f θ U ,其中 s 代表為離職率。並且根據計算失業率(u)的定義u =&'%% ,可 求得自然失業率(natural rate of umeployment):

(23)

u = s

s + M u⁄ = s

s + θq … … 2

為 Beveridge 曲線,表示均衡的勞動市場下失業率與空缺率的關係。

在給定 ∆N = 0 之條件下,對第(2)式求取全微分並移項化簡後,可得 Beveridge 曲線之斜率為:

dv

du,∆&-. =

vu /dq dθ − s q 1 + θqdq

< 0 … … 2 − 1

其中, 0102= A −α θ < 0 以及 210102= 6 563456 = −α < 0 。由第 2 − 1 式可知,

Beveridge 曲線對應在 X 軸為失業率(u)、Y 軸為空缺率(v)的座標圖上,為一條負 斜率之曲線。

為了分別探討最低工資對僅考慮本國勞工之勞動市場,和最低工資對本國與 外籍勞工同時並存的勞動市場所造成之衝擊,因此我們將在台灣的總就業人口分 成本國勞工與外籍勞工兩大類。N 為本國的就業人口, N/ 為外籍勞工在台的就 業人口,則 N = N + N/ 表示為在台總就業人口。

我們在此假設廠商對外籍勞工的招募成本(即廣告成本) C/ 為零,但對本國 勞工的招募成本 C 卻大於零。P 為勞動的邊際產值,i 為市場利率, w 和 w/ 分 別為本國勞工的和外籍勞工的每人平均薪資,則 ω 為本國勞工與外籍勞工的加 權平均工資,可表示為 ω =&&:w/+&&;w 。當我們僅單純考慮本國勞工的情況時,

則令 &&:= 0 且 &&; = 1 。故假定廠商的效用函數為線性,則 V< = '=>−p !&&:C/+

&;

& C "

<+ @qJ<' + 1 − q V<' BC ,為廠商遇空缺未補實的預期利潤之折現值;

J<= '=D@p − ω<B + @sV<' + 1 − s J<' BE ,為廠商遇空缺補實後的預期利潤之折

現值。在均衡情況下且透過 Bellman equation,我們可分別推導出以下二式:

iV = −pN

N C + q J − V … … 3

(24)

iJ = p − ω + s V − J … … 4

在假設為長期的獨占性競爭模型下,因為廠商能夠自由地進出,故所提供的 空缺預期利潤折現值(V)為零。8因此,由第(3)式與第(4)式可分別改寫為:

J =PC q N

N … … 5 J =P − ω

i + s … … 6

透過第(5)式與第(6)式的關係,我們可得以下方程式:

P − ω − i + s PC N

qN = 0 … … 7

第(7)式代表廠商是否與勞工達成工資的協議進而簽下僱用契約之決定,即是廠 商創造就業的條件。在給定其他情況不變下,將第(7)式求取自然對數並全微分,

可得廠商的創造就業條件之斜率:

dv

du,M1 N = v

u = θ > 0 … … 7 − 1

由第(7-1)式可知,廠商的創造就業條件畫在 X 軸為失業率(u)、Y 軸為空缺率(u) 的坐標軸上,為一條由原點出發的射線。透過第(2)式與第(7)式聯立求解,可得 到內生變數 u 與 v 之均衡解。

由於在本篇的研究中,我們欲探討最低工資的加入如何影響模型中內生變數 的均衡。因此,根據 Falk、Fehr 與 Zehnder(2006)證實最低工資對個人心中的保 留工資(reservation wage)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拉起最低工資及保留工資彼此之間 關係的橋梁。透過普通最小平方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建構一條簡單迴歸式,

得出代表性個人的保留工資(R)。

從勞工的角度出發,假定每個人的心中都擁有一個保留工資,經過與真實工 資水準的高低比較後決定該名勞工是否投入工作。但是礙於無法取得每位勞工的 保留工資資料,因此我們根據 Ghez and Becker(1975)一文中的看法,認為個人從

8 此時,廠商沒有經濟利潤而僅有會計利潤。

(25)

事非市場活動的數量(nonmarket activity)約為從事市場活動(market activity)數量 的兩倍,故假設由消費(C)和休閒(X)所組成的代表性勞動者之效用函數為

U X, C = 1lnC + 2lnX 。透過R = MRSTU= %%UV =/UT 的關係式,我們可求得理論

上的保留工資。當 R ≥ MRSTU 時,勞工選擇工作;反之,當 R < XYZTU 時,勞 工選擇不工作。

如同廠商的效用函數型式,我們仍假設勞動者的效用函數為線性,如此可導 出失業勞工的預期收入折現值: U<= '=DR<+ f θ W<' + @1 − f θ B U<' E ;;;;9

及就業勞工的預期收入折現值:W< = '=<+ 1 − s W<' + s U<' E。同樣地,

在均衡的情況下並且透過 Bellman equation,我們亦可以分別得到以下二式:

iU = R + f θ W − U … … 8

iW = ω − s W − U … … 9

此外,假設代表性勞工與廠商透過 Nash 議價問題,即在勞資雙方欲獲得社 會總產值極大化的前提下,決定出代表性勞工之均衡工資。其中 β 表示勞方的議 價能力之參數,1 − β 則為資方的議價能力之參數,且 U 與 V 分別為勞方與資方 的威脅點(threat point),即:

ω =N/

N w/+N

N w = arg maxc W − U d J − V de, 0 ≤ β ≤ 1 s. t 社會總產值 TVP = @ W − U + J − V B

上式在極大化社會總產值(Total Value of Production ,TVP)的一階條件下,滿足:

W − U = β

1 − β J − V … … 10

9 在 Pissarides(2000)書中第(1.10)式,變數 z 為勞工選擇不工作時所能得到的收入。z 可以為失業 救濟金、從事非法或地下經濟收入、家事管理...等。因為資料蒐集上的困難,再加上根據 Feldstein and Poterba(1984)保留工資與 z 值有著線性比例關係,故本研究選擇使用保留工資(R)來近似。

(26)

故 β 和 1 − β 分別也是勞工與廠商對總產值的貢獻份額。

將第(10)式中的 J 與 W 分別用第(6)式與第(9)式的關係式代掉,並且加入 V = 0 之條件,可得:

ω = iU + β@P − iUB … … 11

又利用第(5)式與第(10)式之關係且V = 0,將第(8)式的 W − U 代掉,可推導 出:

iU = R + β

1 − β PC θN

N … … 12

最後,再將第(12)式代入第(11)式可求解出代表性個人的均衡工資方程式:

ω = 1 − β R + βP j1 + C θN

N k … … 13

對第(7)式求取全微分,可得廠商創造就業條件之斜率,結果如下:

dωdθ,M1 N = − i + s PC N

N Aαθ < 0 … … 7 − 2

由第(7-2)式可知,廠商的創造就業條件為一條負斜率之曲線。另外,再對第(13) 式求取全微分,可推得均衡工資方程式之斜率,結果如下:

dωdθ,M1 l = βPN

N > 0 … … 13 − 1

由第(13-1)式可知,均衡的工資方程式為一條由原點出發之射線。以此,我們可 以將廠商的創造就業條件和均衡的工資方程式畫在同一個(θ, ω)的座標軸上。

綜合以上,我們可透過第(2)式的 Beveridge 曲線以及第(7)式的廠商的創造就 業條件聯立求解決定出內生變數 u, v 。以及,第(7)式和第(13)式的均衡的工資 方程式聯立決定出內生變數 θ, ω 。

本研究延用 Pissarides(2009)一文中設定勞動市場為獨占性競爭模型。於獨占 性競爭市場,廠商的行為具有獨占力但又具競爭性,是由許多廠商生產類似但非 同質的產品而且可以自由地進出市場。因為消費者認為不同家廠商的產品皆各有 特色,故廠商面對一條負斜率的需求曲線。在短期內,追求利潤極大的廠商會根

(27)
(28)

格」, 10根據他的想法我們可以將租值的定義為 P– MC × Q。11因此,我們可利 用勞動就業量與代表性個人的均衡工資相乘後再扣掉勞工的招募成本,即可算出 廠商的租值。再加上不考慮交易成本的獨占性競爭廠商,在長期下僅賺得會計利 潤而無經濟利潤,故廠商所能獲得的租值即是完全支付固定成本的會計利潤。若 我們進一步觀察最低工資的調整是否會造成租值消散的情況,則可透過分別計算 圖中的 R1與 R2面積,比較其面積大小而得知。

根據 Coase(1988),他認為當我們追求社會總產值極大時,其實就是使租值 極大化。再加上 DMP 模型中,勞資雙方皆假設為線性的效用函數,因此我們可 以進一步得到欲使個人的效用極大化,就必須極大化社會總產值。透過上述的關 係,盡可能地使社會總產值達到最大,即是使租值極大化,進而達成社會福利極 大的目標。如此一來,可讓我們比較最低工資制度變動前與變動後對租值大小的 改變,來評估該政策對一國經濟的影響。

第二 第二

第二 第二節 節 節 節 比較靜態 比較靜態 比較靜態結果 比較靜態 結果 結果 結果與分析 與分析 與分析 與分析

由於我們欲探究模型中外生變數對失業率(u)、空缺率(v)及代表性個人均衡 工資(ω)之所有內生變數的影響方向,因此進行比較靜態分析。首先,為了簡化 模型以方便求得其結果,我們令本國勞動就業比例&;

& 為 n1和令外籍勞工就業比

&&: 為 n2,且根據平均每個空缺能被填滿的比率q θ ≡ 代換成Au v ,分別

將第(2)式、第(7)式與第(13)式改寫成以下三個式子:

us − s + Au v = 0 … … 18

Au v P − ω − i + s PC n = 0 … … 19 ω − 1 − β R − βP !1 + C v

u n " = 0 … … 20

10 原文為“The rent of land…is naturally a monopoly price.” (Wealth of Nations, Bk. I, Ch. XI)。惟 Smith於書中對地租的定義,較為本文中租值之範圍較為廣泛。

11 詳細說明請參考:http://web.ntpu.edu.tw/~guan/courses/CapitalTax.pdf

(29)

再利用克拉瑪法則(Cramer’s rule)做比較靜態之分析,求算過程如下:

pq

qr s + Aαu v A 1 − α u v 0 Aαu v P − ω A −α u v P − ω −Au v

βPC v

u/n −βPC 1

u n 1 sttu vdu

dωdvw

= v1 − u

PC n0 w ds + x

i + s C n − Au v0

β !1 + C v u n "

y dP + x

i + s Pn0

βPv u n

y dC + v 0 PC n0 w di

+ v 0

1 − β0 w dR + x

Au v w + i + s PC0

−w + 1 − β z + βPC v u

y dn + + v 0 Au v w/

−w/+ 1 − β z/w dn/

已知,|∆| = |

s + Aαu v A 1 − α u v 0 Aαu v P − ω A −α u v P − ω −Au v

βPC :n −βPC n 1 | < 0

( ((

(一一一)一)) ) 離職率離職率離職率離職率(s)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 }, ~, • 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

du

ds,0 -0€-.=

|

1 − u A 1 − α u v 0 PC n A −α u v P − ω −Au v

0 −βPC 1un 1 |

|∆| > 0 … … 21 由第(21)式可知,勞工的離職率對勞動市場總體的失業率有正向關係的影響。

因此,當離職率越高時,失業率也愈高。根據這個模型所得出的結果,我們可以 適當地推測,使勞工離開原有的工作崗位之情況大多屬於遭受到資遣或解僱,而 使得非自願性失業的失業率提升。

((

((二二二二)))) 勞動邊際產值勞動邊際產值勞動邊際產值勞動邊際產值(P)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 }, ~, • 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

dP,0 -0 -.=

|

s + Aαu v A 1 − α u v 0

Aαu v P − ω A −α u v P − ω i + s C n − Au v βPC vu/n −βPC 1un β 1 + C vun |

|∆| > 0 … 22

由第(22)式可知,勞動的邊際產值對代表性個人的均衡工資呈正相關。根據

(30)

定義,勞動的邊際產值就是當廠商多僱用一單位的勞動要素時,能為廠商帶來多 少的收入。當廠商多僱用一單位的生產要素,而這一單位的生產要素會增加某一 數量產出,經過市場的交易後(乘以產品的市場價格)使廠商的收入增加,此時可 表示為廠商對該要素的需求。在獨占性競爭的模型下,追求利潤極大的廠商,他 所願意僱用生產要素的最適數量,即是當邊際成本等於邊際產值的時候,在此處 的分析,則為工資與勞動的邊際產值相等。因此,勞動的邊際產值愈高,勞工所 獲得的報酬愈高。

( ( (

(三三三三)))) 廠商招募成本廠商招募成本廠商招募成本廠商招募成本(C1

)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

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 }, ~, • 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

du

dC ,0 -0€-.=

|

0 A 1 − α u v 0 i + s Pn A −α u v P − ω −Au v

βP vun −βPC 1un 1 |

|∆| > 0 … … 23

dv

dC ,0 -0€-. =

|

s + Aαu v 0 0 Aαu v P − ω i + s pn −Au v

βPC vu/n βP vun 1 |

|∆| < 0 … … 24

由第(23)式與第(24)式可知,廠商對勞工的招募成本對失業率有顯著的正向 關係,而與空缺率有顯著的負向關係。從廠商一般常理的角度出發,當徵才成本 提高時(在本模型中,C1專指廣告費用,為廠商生產的變動成本),廠商在求利 潤極大的前提下會找尋替代的方法以減少該成本的投入,使得勞動工作時間增長、

一位員工負擔兩倍以上的工作量…等過勞的情況發生。因此,廠商不願意多招募 新人,亦不願意多開徵新職缺,在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情況下,導致失業率的提高 和空缺率下降的惡性循環之結果。

( ( (

(四四四四)))) 市場利率市場利率市場利率市場利率(i)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 }, ~, • 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

(31)

du

di,0 -0€-.=

|

0 A 1 − α u v 0 PC n A −α u v P − ω −Au v

0 −βPC 1un 1 |

|∆| > 0 … … 25 由第(25)式可知,市場利率和勞動市場的失業率呈正向關係的影響。隨著市 場利率的提高,廠商因為融資成本的上升而越不願意增加投資,導致對勞動的需 求下降。在原來的勞動供給不變的情況下,使得部分勞工找不到工作的失業問題 惡化。

dv

di,0 -0€-. =

|

s + Aαu v 0 0 Aαu v P − ω PC n −Au v

βPC vu/n 0 1 |

|∆| < 0 … … 26 由第(26)式可知,市場利率和勞動市場的空缺率呈反向關係的影響。當資本 要素與勞動要素為互補時,反應出經濟景氣處於良好的狀態時,隨著市場利率的 提高,廠商有職缺但未填補(有閒置的機器設備)所面臨的機會成本越高,為了減 少因此所產生的損失,廠商會竭盡所能地盡速將空缺填滿。

di ,0 -0 -. =

|

s + Aαu v A 1 − α u v 0 Aαu v P − ω A −α u v P − ω PC n

βPC vu/n −βPC 1un 0 |

|∆| < … 27 由第(27)式可知,市場利率和代表性個人的均衡工資呈負向關係的影響。顯 示因市場利率的提高,以及廠商的融資代價提高,雇主為了弭平此一部分多出來 的成本在工資方面盡可能地壓低,意謂著勞工在工資的協商過程中暫居下風,可 推得勞工的議價能力較資方為薄弱之情形。

((

((五五五五)))) 保留工資保留工資保留工資保留工資(R)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 }, ~, • 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

(32)

du

dR,0 -0€-.=

|

0 A 1 − α u v 0 0 A −α u v P − ω −Au v 1 − β −βPC 1un 1 |

|∆| > 0 … … 28 由第(28)式可知,勞工的保留工資與總體的失業率有著顯著的正相關。表示 當勞動者心目中的保留工資水準上升,意即決定該名勞工是否要投入就業市場的 工資門檻提高時,會造成失業率也跟著升高。隨著最低工資的調高與保留工資保 持同向關係,讓勞動者的工作選擇條件更加嚴格,因此面對就業率低靡的期況下 造就勞工面臨失業的問題惡化。

dωdR,0 -0 -. =

|

s + Aαu v A 1 − α u v 0 Aαu v P − ω A −α u v P − ω 0

βPC vu/n −βPC 1un 1 − β|

|∆| > … 29 雖然有不少文章探討影響保留工資高低之因素,例如:失業期間、失業救濟 金、教育程度、性別、市場均衡工資…等。其中,均衡工資與保留工資之間相互 的影響很難辨認出兩者真正的因果關係,又或者其實皆會互相影響。不過在本模 型中,由第(29)式可知,勞工的保留工資與勞動市場的均衡工資有著正向相關。

代表勞動市場存在著預期心理,當勞動者的心目中工資的標準提高時,長期而言,

會反應在勞動市場上造成均衡工資的上升。若以最低工資與保留工資同向的關係 來看,更可以瞭解最低工資的提高,即透過頒佈全國法令章規強而有力的方式改 善整體勞動環境,亦會使均衡工資提高。

dv

dR,0 -0€-. =

|

s + Aαu v 0 0 Aαu v P − ω 0 −Au v

βPC vu/n 1 − β 1 |

|∆| < 0 … … 30

由第(30)式可知,保留工資與勞動市場的空缺率呈負向關係。當勞工面對工 資水準的期望提高時,勞工所開價的勞動報酬上升,追求利潤極大的廠商,面臨 配對成本的上升,因此不願意多再開徵新的空缺,而原本在勞動市場上舊有的職

(33)

缺在廠商不願意調高薪資的情況下,缺工的現象更加嚴重。若加入探討最低工資 調高的影響,同樣也反應出隨著薪資成本的提高,會對廠商的人力需求減少,使 空缺人數下降,進而造成空缺率的下降。

( ( (

(六六六六)))) 本國勞工就業比例本國勞工就業比例本國勞工就業比例本國勞工就業比例(n1

)與外籍勞工就業比例

與外籍勞工就業比例與外籍勞工就業比例與外籍勞工就業比例(n2

)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

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 }, ~, • 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 :

dn ,0 -0 -.=

|

s + Aαu v A 1 − α u v 0

Aαu v P − ω A −α u v P − ω Au v w + i + s PC βPC vu/n −βPC 1un −w + 1 − β z + βPC vu|

|∆| > 0 … … 31

dω dn/,

0 -0 -.=

|

s + Aαu v A 1 − α u v 0 Aαu v P − ω A −α u v P − ω Au v w/

βPC vu/n −βPC 1un −w/+ 1 − β z/

|

|∆| > 0 … … 32

由第(31)式和第(32)式可知,本國(外籍)勞工的就業量占總就業量皆和代表 性工人的均衡薪資呈正相關。隨著本國(外籍)勞工的就業量比率提高,進而提升 本國代表性個人 n1比例的均衡薪資、且會對外國代表性個人 n2比例的均衡薪資。

此外,若再透過勞動供需的理論,我們還可以合理推測,在整體的勞動市場裡,

本國(外籍)勞動的需求增加幅度必定是大於本國(外籍)勞動供給的增加程度,才 會導致本國(外籍)勞工的就業比提高進而提升代表性個人均衡工資的現象。

綜合上述的結果,我們可得到以下之結論:(1)當離職率的提高,會使勞動 市場的失業率提高。(2)當勞動的邊際產值提高,會使代表性個人的均衡工資提 高。(3)當廠商的招募成本增加,會伴隨整體失業率的上升;但卻會使廠商的空 缺率下降。(4)當市場利率提高,會讓勞動失業率上升;而使廠商的空缺率以及 表性個人的均衡工資下降。(5)當勞工的保留工資(或最低工資)的上升,會使得總 體失業率和市場均衡工資提高;但卻會讓廠商的空缺率下降。(6)當本國或外籍 勞工的就業比例提高,皆會促進代表性個人的均衡工資上升。經整理後的結果,

如表 2:

(34)

表 表 表

表 2222 外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之影響方向外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之影響方向外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之影響方向外生變數變動對所有內生變數之影響方向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離職率 (s)

勞動邊 際產值

(P)

招募 成本 (C1)

市場 利率 (i)

保留 工資 (R)

本國勞 工就業 比例

(n1)

外籍勞 工就業 比例

(n2) 失業率(u)

+ ? + + + ? ?

(21) (23) (25) (28)

空缺率(v)

? ? - - - ? ?

(24) (26) (29)

工資(ω

? + ? - + + +

(22) (27) (30) (31) (32)

外 生 內

(35)

第 第 第

第四 四 四章 四 章 章 章 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說明 資料來源與說明 資料來源與說明 資料來源與說明

(一) 內生變數資料

1. 失業

失業失業率失業率率 (u):率 :

1996 年至 2006 年失業率之季資料,係由我國行政院主計處按月發佈之「人 力資源調查」資料,經自行整理後而得。此處的失業率,為根據國際勞工組織(OIL) 之規定,即凡在資料標準週內年滿 15 歲,同時具有(1)無工作;(2)隨時可以工作;

(3)正在尋找工作或等待工作結果等三項條件者之失業人口,占勞動人口之比率,

為一廣義失業率。

2. 空缺率

空缺率空缺率 (v):空缺率 :

1996 年至 2006 年空缺率之季資料,係由我國行政院主計處按月發佈之「受 僱員工薪資調查」資料,經自行整理後而得。空缺率為企業空缺人數占整體企業 所需勞動人力之比率,反映企業對人力招募之難易程度。若企業對人力要求條件 較高或提供的就業環境較差,通常其空缺率較高;反之,空缺率相對較低。此處 的空缺人數,是指企業實際具有該項工作機會或職缺,但尚未找到適當人員就任 之人數,但不含遇缺不補之情形。

此外,空缺率及失業率皆為解釋勞動市場變遷之指標,缺工代表勞動供給不 足,失業則表示勞動供過於求,是勞動市場未達供需平衡之結果,且並存於實際 經濟社會中。空缺率與失業率兩者大致呈現反向,當景氣熱絡時,失業率下降、

空缺率上升;反之,當景氣蕭條時,則失業率上升、空缺率下降。

3. 本國勞工薪

本國勞工薪本國勞工薪資本國勞工薪資資 (w1

):

1996 年至 2006 年本國勞工薪資之季資料,係由我國行政院主計處按月發佈

(36)

之「受僱員工薪資調查」資料,經自行整理後而得。此處的薪資,僅包含工業和 服務業整體的名目平均月薪。採給付原則,指該月內實際支付月底在職受僱員工 之薪資總額,包含經常性薪資(含本薪、按月給付之固定津貼及獎金)、加班費 及其他非經常性薪資(係指非按月發放之工作、生產、績效、業績獎金、年終及 年節獎金、員工紅利、補發調薪差額等)。

4. 外籍

外籍外籍勞工薪資外籍勞工薪資勞工薪資 (w勞工薪資 2

):

1996 年至 2006 年外籍勞工薪資之季資料,係由我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 訓練局按年發佈之「外籍勞工運用及管理調查」資料,經自行整理後而得。此處 的薪資,僅包含製造業與營造業整體的名目平均月薪。換言之,在本文中所提及 的外籍勞工皆只針對藍領階級的勞動者。其中月薪計算的金額,列入經常性薪資、

加班費、及其他項。此外,根據就業服務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雇主僱用外籍勞工 尚需繳納就業安定費、機票及仲介服務費等,亦屬於聘僱外勞之成本。唯此一資 料依不同個案而有所差異、與資料難以蒐集取得,故暫不考慮。

5. 代表性個人之

代表性個人之代表性個人之均衡代表性個人之均衡均衡工均衡工工資工資資 • :::

為了便於計算,此處的代表性個人之均衡工資,為 1996 年至 2006 年本國勞 工與外籍勞工的名目平均月薪之季資料,經作者自行加權平均後而得,其計算公

式為 ω =&&:w/+&&;w 。因此,該代表性個人為一位擁有本國勞工與外籍勞工身

分的綜合個體,有本國就業人口占在台總就業人口的比率 !&;&'&; :" 的本國勞工性

質,與有外籍就業人口占在台總就業人口的比率 !&;&'&: :" 外籍勞工的性質。但當

我們針對只分析本國勞工的 Case 2 時,則令 &&;

;'&: = 1 且 &&:

;'&: = 0。

(二) 外生變數資料

1. 離職率

離職率離職率 (s):離職率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林、漁、牧業生產人員」最低,介於24,000元至25,000元;岡山就業服務站、屏東

、 「9 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25,250元最低;屏東就業中心所服務之求職者平均希

二、貨品之加工、製造或原材 料涉及我國與其他國家或 地區共同參與者,以在我 國境內產生最終實質轉型

投資成長幅度遠低於2020年。就所觀察的國家來看,其中以對新加

為加入歐盟,土國長期以來執行與歐盟經貿市場調和政 策,歐盟亦成為土國最大外資來源、最大外銷市場。土 歐於

This plan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employment willingness and required skills to enter the labor market, and to get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of the youth people in Yunlin,

當地主管機關對期 滿續聘之雇主實施前項 規定檢查時,應以外國 人最近一次經其本國主 管部門驗證之外國人入 國工作費用及工資切結

學校是推動工藝體驗教育最重要的平台,在 12 年國教的學習階 段,校園是工藝 Maker 孵育的最佳場域,學校教師則扮演著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