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無線通信網路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第二章 無線通信網路 "

Copied!
4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3)
(4)
(5)

Abstract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is a data communication service under GSM (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GPRS can improve and simplify radio access method to internet network.

GPRS efficiently use packet radio principle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mobile station and packet data network. GPRS and GSM voice service share cell radio resource together. To GPRS and GSM physical channel assignment is mainly according to network flow amount and service grade to dynamically distribute.

In this thesis, we discuss how to reduce blocking rate on GSM and GPRS network service. Propose method is to use time delay method to reduce blocking rate.

In GSM system, when MS makes a call, need to send a channel establish requirement, if many MSs make calls at same time, BS(Base Station) channels are full, then calls blocking happens. This thesis proposes a method to reduce GSM blocking and to increase GSM call through rate, in case that same GSM BS channels are available.

(6)

中 文 摘 要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在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GSM)架構下所提供的一種數據通訊服務,它能大幅改進 並簡化經由無線對於網際網路的存取方式。GPRS 有效的將分封式無線(Packet Radio)

的原則應用在行動台(Mobile Station)與分封資料網路(Packet Data Network)[1][2]

的資料傳輸當中。GPRS 與GSM 的語音服務共享細胞(cell)中的無線資源。對於分封 交換(GPRS)與電路交換(傳統GSM)兩者間的實體頻道配置[3],主要是依據網路流 量的負載及服務的等級來動態的配置。

在本篇論文中,我們討論在GSM 和 GPRS同時服務時降低其通話阻塞的問題。

所提出的方法是利用延時的方式來降低阻塞率。

在 GSM 系統上,當 MS 需要向 BTS 要一個通道時,需向 BTS 發出建立通信通道的 請求,如果在同一時間有很多 MS 向 BTS 請求建立通道時,當超過 BTS 負荷時,就會產 生阻塞。本論文提出降低 GSM blocked 的處理,如此可讓 GSM 通話率在不增加設備的 情況下,獲得較高之 GSM 通話率。

我們使用 OPNET 軟體來模我們的系統架構,我們發現正確設定 Timer[4]在通話率 上會有較佳的表現。

(7)

目 錄

頁碼

英文摘要 ... 1

中文摘 要 ... 2

錄... 4

表 目 錄... 5

第一章 簡介... 6

第二章 無線通信網路 ... 8

2.1 GSM 系統概述………8

2.2 GPRS 共存系統………12

2.3 無線資源管理過程………13

第三章 降低阻塞率方法探討 ………16

(8)

圖 目 錄

圖 2-1 : GSM 網路架構………8

圖 2-2 : 細胞(cell)的邊界範圍 ………9

圖 2-3 : 各個子系統間的標準介面………10

圖 2-4 : GSM 的 TDMA 及 FDMA 架構………11

圖 2-5 : GSM 的 TDMA frame 及 Time slot 架構………11

圖 2-6 : 直接分配程序………14

圖 2-7 : 通道再次請求………15

圖 3-1 : 訊務與設備關係動圖………16

圖 3-2 : 阻塞系統圖………17

圖 3-3 : 延時系統圖………17

圖 3-4 : 修改後之無線配置過程 ………18

圖 3-5 : 通話間隔 (一日)………25

圖 3-6 : 每通通話時間(一日)………25

圖 3-7 : 通話間隔統計圖 (一日)………26

圖 4-1 : GSM 模型(網路層)………28

圖 4-2 : MS(節點層)….………28

圖 4-3: GSM 呼叫模組(程序圖)………..29

圖 4-4: 1 秒延時呼叫(程序圖)……….29

圖 4-5: 5 秒延時呼叫(程序圖)……….30

(9)

表 目 錄

表 3-1 : 通話記錄(一日)………19

表 3-2 : 通話記錄(一日)………22

表 4-1 : 參數設定表………30

表 4-2 :比較表………33

(10)

第一章 簡介

GSM[3,9,14]是由歐洲郵政及電信管理會議(European Conference of Postal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dministrations;CEPT)於 1982 年設立的「移動通訊特別組 織」(Group Special Mobile),此組織當初發展的目標放在以下兩大議題:

z 建立高系統容量:GSM 採用「數位技術」來提升系統容量,並解決類比式(Advance Mobile Phone System;AMPS)系統容量不足、通訊保密性差與不具數據通訊能力 之缺點。

z 建立泛歐系統:樹立行動電話系統的標竿,使歐洲國家能夠一致的採用,解決不 同標準間不相容的問題。

接著在 1986 年 GSM 技術被選定;1988 年 歐洲電信標準機構(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s Institute;ETSI)成立,並正式接手推動 GSM 的標 準化。由於歐洲國家的一致採用,GSM 的應用成為數位式行動電話系統中發展速度最 快的一種。GSM 系統於 1992 年正式提供服務,至 2002 年年底已經有 197 個國家[27]

的電信業者加入 GSM,是一個在歐洲與亞太地區均占有相當高比例的系統。

近幾年來無線數據傳輸的需求可以說是以倍數成長的,許多原先只提供無線語音 傳輸的業者意識到這項新需求將帶來更多的收入,紛紛投入這片市場。不過若要在現 有 GSM 系統中提供無線數據傳輸服務是很難達成,因為 GSM 最高只能以 9.6K 的傳輸速 率來傳送資料,就算使用了資料壓縮(Data Compression)的功能,也只能達到 14.4K 而已。但是若要一下子擺脫 GSM 改用 CDMA 或 W-CDMA 似乎也不太可行,因為現有的電 信系統設備、基地台等等都必須汰舊換新,於是許多電信業者便開始建構整合封包無 線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4,5,9],並將其視為跨入第三代 行動通訊的門欄。GPRS 是原有 GSM 網路架構的延伸,與現有的 GSM 共用相同的頻段,

並且利用現有 GSM 系統的實體層特性,如分時多工 (Time-Division Multiple

(11)

Access;TDMA)的碼框架構、調變技術,以及 GSM 時槽的架構,來提供高速的數據服 務。

目前己有很多研究致力改善行動通訊的傳輸品質,例如修改交遞協定(Handoff Protocol)[13,19,25]、針對使用者存取無線網路媒介方法,以及通道配置方法 [12,18]。我們觀察到當 MS 要向基地收發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發出 語音通道請求(Channel Request)時,MS 會同時啟動相關計時器(Timer),如果系 統有可分配通道;則配置一個通道,開始進行通訊;如果系統無可分配通道,則再延 長一段時間。當此計時器逾時時,此通道需求會被拒絕(Reject),形成一個阻塞

(Blocked)的呼叫。我們設計於系統無可分配通道時,讓計時器值延長的機制,讓手 機(Mobile Station;MS)還有機會在延時時間內取得所需之語音通道。

最後,我們收集電信業者實際的通話數據,加以分析後,以 OPNET(OPtimum NeTwork Performance)模擬分析效能。結果顯示我們的機制確實能夠提升通話率,降低阻塞率。

我們的方法可以提供系統營運業者和網路規劃人員良好的決策。

本論文架構分成五個章節:第二章是說明無線通訊的相關背景,介紹 GSM 及 GPRS 的架構及原理、以及無線資源管理過程。第三章則介紹我們的論文在 GSM/GPRS 無線網 路構架下,如何降低阻塞率的方法,有效提昇呼叫要求。第四章,針對所取得的實際 A 電信業者的數據,作模擬結果的討論。第五章則是結論及未來展望。

(12)

第二章 無線通信網路

2.1 GSM 系統概述

GSM 網路是由許多設備所組成(圖 2-1),這些設備彼此之間相互傳送訊息,將使用 者的資料逐步地由網路的一個節點送往其目的地。而這些設備通常是由全球各地不同 的設備製造廠商所製造及提供,因此要完成資料傅送之目的,這些設備之間必須要能 相互溝通,方能使通訊的目的圓滿達成。

圖 2-1 GSM 網路架構

GSM 行動電話網路系統是由包含基地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及基 地台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的基地台子系統(Base station SubSystem;BSS),以及包含行動交換機(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本地 位置記錄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HLR)、訪客記錄器(Visitors Location Register;VLR)、認證中心(Authentication Center;AUC)、設備識別記錄器(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EIR)等的網路子系統(Network SubSystem;NSS)所組成。

一個 BTS 電波所涵蓋的地理區域稱為一個細胞(Cell)。細胞的大小與基地台的位 置與訊號強度(圖 2-2)、以及雜訊的干擾有關。當一個細胞內的基地台週遭沒有任

(13)

何的基地台時,細胞的範圍為語音訊號強度高於手機最低靈敏度的區域,也就是訊號 強度與雜訊的比例(C/I)高於手機最低可接受數值的區域。當一個細胞內的基地台週 遭還有其他基地台時,細胞的邊界為兩個基地台訊號強度的交會點,如圖 2-2,手機 通過交會點時將進行通話交遞(Handover)或是位置更新(Location Updating)。

圖 2-2: 細胞(cell)的邊界範圍

GSM 網路內各個子系統間的介面與通訊協定如圖 2-3 所表示,這種圖在 GSM 標準 內稱為 Signaling Plane,代表 GSM 網路建立電路交換連線時各個階層的訊號控制,

從手機(MS)到基地台(BTS)間的無線介面(Air Interface)為 Um;BTS 與 BSC 之 間的介面為 Abis;BSC 與 MSC 之間的介面為 A 。 每一 個子系 統透過不同的標準化 介面互相連接。

(14)

圖 2-3: 各個子系統間的標準介面

GSM網路內的通訊協定分為三層,最底層為實體層(Physical Layer)。實體層的 Um介面同時採用劃頻多重接取(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及分 時多重接取(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技術。在頻譜配置上,GSM 用 於資料上傳(Uplink)的頻寬為890-915MHz,此方向為MS 至BSS 的傳送;而下傳

(Downlink)的頻寬為935-960MHz,用於BSS 至 MS方向的傳送;每個載波(Carrier)

之頻寬為200KHz,所以全部有124 對載波。如圖2-4,每一個載波再切割為多個碼框

(TDMA Frame),長度為4.615ms,由8個時槽(Time Slot)所組成。GSM 藉由指配載 波及時槽方式於實體通道(Physical Channel)上作無線通訊資料的傳送。

(15)

圖2-4 GSM的TDMA及FDMA的架構

除了實體通道外,GSM 也定義了邏輯通道(Logical Channel),可依其用途分為 話務通道(Traffic Channel,TCH)及控制通道(Control Channel,CCH)(圖 2-5)。

TCH用來傳送使用者資料,包括語音及數據資料;CCH 則傳送信號訊息(Signaling Information),讓 MS可和 BSS 取得同步操作、建立呼叫及取得系統操作之相關重要 資料。

(16)

2.2 GSM/GPRS 共存系統

GPRS 的系統架構是在既有 GSM 網路上提供點對點的封包傳送模式,所以必須多引 進一些設備來輔助完成數據傳輸相關的功能。於是 GPRS 網路架構定義了一種新的邏輯 網路節點,稱為 GPRS 支援節點(GPRS Support Node;GSN),它包含了 GPRS 支援節點通 訊閘(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以及 GPRS 服務支援節點(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此外,為了提供 GPRS 服務,現有 GSM 網路中的 HLR 還必須增加 有關 GPRS 用戶數據及路由所需之資訊。GPRS 提供兩種服務:點對點服務及單點對多 點服務。

GPRS 定義了三種不同的移動終端類別,A 類(Class A)、B 類、C 類。

A 類:GPRS 移動終端可同時使用 GSM 電路交換(Circuit switch)服務和 GPRS 服務封 包交換(Packet switch)數據服務。用戶可在通話的同時,透過 GPRS 網路收 發數據。

B 類:GPRS 移動終端允許同時使用 GSM 電路交換服務和 GPRS 服務。但不允許數據傳 輸與語音同時進行。例如:通話中時數據傳輸被暫停,當通話結束後,才可繼 續傳輸數據。

C 類:GPRS 移動終端不允許同時使用 GSM 電路交換服務和 GPRS 服務。只能在二種模式 之間來回切換,也就是同一時間僅能在語音傳輸或數傳輸選擇一種工作。

(17)

2.3

無線資源管理過程

在 GSM 網路通訊協定的第三層分為許多子層(Sublayer)(圖 2-4),由上而下分 別為 CM(Call Management)、MM(Mobility Management)與 RR(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CM 子層負責建立通話呼叫時的連線。MM 子層負責手機移動時的管理與 紀錄,包括手機的國際漫游(Roaming)、位置更新(Location Updating)、為了保障 通話的安全性而加入的驗證(Authentication)與編碼(Ciphering)等。

RR(Radio Resources Management)子層掌管手機與 MSC 間連線的維護、通訊頻 道的建立與釋放,並負責任何與電波發射(Radio)有關的任何管理,例如功率控制

(Power Control)、非連續傳送(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以及發射訊號的時 間提前(Timing Advance)。GSM 網路內即使手機用戶在通話時移動位置,因為遠離基 地台而使接收到的訊號發生衰減,通訊系統也將維持該通話使不至於中斷,這就是有 賴於 RR 子層內的通話交遞(Handover)功能。

當 MS 執行下列動作之一時,會由空閒(idle)狀態變化到專用(dedicated)狀 態。

(1)執行 cell 位置更新

(2)回應尋呼(paging)

(3)建立呼叫,包括附加服務請求,發送短消息請求。

(18)

圖2-6 直接配置程序(Immediate assignment procedure)

如果在T3126時間內沒有可用的通道配置,BTS就會出一個Immediate Assignment Reject訊息,訊息中包含了request reference和wait indication[28]至MS端。如果 此訊息對應到MS所發出最後三個Channel Request、MS會停止發出Channel Request並 由MS啟動T3122(參考wait indication)告知MS這段期間不准再發送Channel Request

(圖2-7)、在此時,MS端忽略由BTS送過來的 Immediate Assignment Reject。當 T3122逾時後,方可再發出Channel Request,在T3122期間內一旦有接收到Immediate Assignment,則此通話務還是會被接通。

(19)

圖2-7 通道再次請求

(20)

第三章 降低阻塞率方法探討

我們所提出的方法為訊務概念[6]。何謂訊務概念,以專為接續通訊之電訊交換而言,

其接續狀況可分為「接通」與「不接通」不接通亦稱為阻塞(Congestion),當遇 到阻塞時作放棄或等候即所謂的時延(Delay),這些參數都是用來評估一個電訊 網路對其用戶的服務度。用戶為了通訊的目的而佔用電信設備稱為「呼叫」

(Call)。,此種呼叫乃按用戶之社會、經濟、活動背景而不同,並於 24 小時隨時出現,

每一呼叫之產生乃是以使用者之個別意願所決定。

訊務之變動與設備數如圖3-1所示,某數值之訊務加諸於設傋時,此時段設備數與 服務程度間之關係,由數值加以說明者為訊務理論。

圖 3-1 訊務之變動與設備數

圖3-2為一阻塞系統圖,用來說明動態的話務進入,產生了多少接通的話務及阻塞 率。

(21)

圖3-2 阻塞系統圖

圖3-3 延時系統圖

我們修改前章所述MS向BTS要求一個通道的配置程序[8]。當T3126及T3122逾時 仍無法配置通道(channel)時,不要拒絕此Channel Request,而是先放入等待佇 列中,一段有限時間後再由MS發送Channel Request看看有沒有通道。我們分析A電 信業者之通話記錄(Call Data Record;CDR)做為我們針對GSM時序控制所做一個

(22)

何異樣。經過修改,無線資源配置過程如下:

圖3-4 修改後之無線配置過程

由表3-1、表3-2可發現有很多時候的通話時間為 “0"無法撥通的情況。情況可 能為對方忙線、擁塞、無人接聽、線路品質不佳...etc。

(23)

(24)

(25)

表3-1 通話記錄2003/2/26(一日)

(26)

(27)

(28)

表3-2 通話記錄2003/3/13(一日)

經由通話記錄轉換成所分析的圖表如下:

圖3-5為上一通通話結束與下一通開始通話的間隔時間圖,分析得知在半夜呼叫間 隔最久達5秒46分。可知半夜大家都處於睡夢中,只有少數人使用行動電話。

(29)

圖 3-5 通話間隔(一日)

圖 3-6 為每通電話的撥打時間,得知大部份的行動電話都於平均 55 秒內完成通話。

(30)

圖3-7 通話間隔統計圖

(31)

第四章 實驗模擬與結果

4.1 模擬工具

我們所使用的模擬工具為OPNET,OPNET 是一個用來模擬網路通訊的非常強而有力 的工具。它可以建造模型(Modeling)、模擬(Simulating)和分析結果(Analyzing)。

它也內建許多的協定,像是ATM、Frame Relay、TCP/IP、RIP、OSPF、802.11 等等。

而支援這些協定的元件如hub、交換器(switch)、橋接器(bridge)、路由器(router)、 工作站(workstation)、伺服器(server)等等和各式各樣的連線,OPNET也有提供。

OPNET 分為下列三個階層等級架構。

網路層(network domain):最上層的結構,可以在下面直接設定網路拓蹼(topology)。

節點層(node domain):允許設定節點。包括接收、傳送、緩衝區等處理封包流向的 設定。

程序層(process domain):允許設定節點的狀態圖(finite state machine)。而每 一個state 可以以程式來規定其所執行的動作,而程式的 語法是以C 語言為主,不過多了一些OPNET 內建的

function。

(32)

圖4-1 GSM模型(網路層)

我們採用標準的模組來建構MS (圖4-2 )。不過,我們必須修改模組中的rlc_mac節點 來配合我們所提出的方法。

圖4-2 MS(節點層)

(33)

我們建構標準 GSM 呼叫模組(Normal GSM Call Model)如圖 4-3 所示。 圖中 start_call 為一個產生 GSM Voice Call 的程序、end_call 為一結束 GSM Voice Call 的程序。

圖 4-3 GSM 呼叫模組(程序層)

加入延時呼叫之後的模組如圖(4-4)所示。again_call 為保留上一通未接通的 GSM Voice Call。圖 4-6 為 1 秒的延時呼叫模組、圖 4-5 為 5 秒的延時呼叫模組。

(34)

圖4-5 5秒 延時呼叫(程序層)

設定模擬環境如下:

Attribute Value

Carrier 3 carrier

Simulation duration time 1 hours T3126 timer 3 second T3122 timer 5 second

Uplink * 1 GPRS Multislot

Download *1 GPRS Coding Scheme CS-1

Call Interarrival Time(minutes) 指數分佈;mean=1~15 Call Duration(minutes) 指數分佈;mean=1.843

(35)

表 4-1 參數設定表

參數設定表中,載波(Carrier)設定為 3。以行電業者而言,每個 BTS 上有 3 個 扇形(sector),每個扇形上依使用量的多寡設定 1~3 個載波,共 3~9 個載波。Call Duration Time 是依據真實行動電話撥打情況所統計而得,計算方式如下:

平均 1 通 Call 講 89 秒 (等於 1.483 分鐘), Call Duration Time 設成 exponential

(1.483)。

Call Interarrival Time 的值分佈為 exponential,其 mean =1~15。

經模擬之後,得到的結果如表 4-2 所示。發現延時時間為 1 秒時,阻塞數目最少。

證實可有效降低阻塞率,影響所及只是用戶於不知情狀況下多等一秒。這一點可由實 際的 CDR 中獲得証明。

(36)
(37)
(38)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在有線網路中當要增加使用人數時,只需增加網路線即可。然而,在無線網路中 並無法輕易地增加,無線電頻譜是有限的資源,在無線網路中當增加使用人數時,便 需想盡辦法增加頻譜的使用效率,才能增加系統容量,提供更多人使用,這也就是本 篇論文所要討論的重點。

在行動通訊的世界中,GSM 愛到青睞的原因即是它被廣泛的應用於全世界,以及 開放式的標準化。不過,受到先天技術上的影響。導致它同時應用於資料及語音傳輸 時很容易就造成語音的擁塞。

本文針對 GSM 語音方面做研究,希望找到提高通話率的方法。我們以實驗方式證實了 在系統無可分配通道時,讓計時器值延長的機制,使得手機(Mobile Station;MS)

還有機會在延時時間內取得所需之語音通道。我們以實驗方式,證實了當等待時間增 長可有效增加系統的通話率。然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論是設備容量的增加或是 以演算法方式去提昇效能,對系統商及使用者都是會有影響。本篇論文是在不增加系 統商的預算下去增加使用者等待的時間來換取接通率。未來可針對這二者去找尋一個 較佳的提高接通率的方法。

(39)

参考資料(References)

[1] Yi-Bing Lin,"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 Architectures" Wiley Computer Publishing 2001。

[2] 林一平,"行動電話及數據網路管理" 維科,8 月,1999 年。

[3] Ni, S.; Haggman, S.G., “GPRS performance estimation in GSM circuit switched services and GPRS shared resource system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1999. WCNC. 1999 IEEE, 1999, Page(s):1417-1421 vol.3。

[4] ETSI. Draft EN, GSM 04.13: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n the mobile radio interface, Third Edition, Nov. 1995。

[5] 鈡章队、蔣文怡、李紅君,"GPRS 通用分組無線服務" 人民郵電出版社 12 月,2001。

[6] 盧錫銘,"電信網路訊務概念及應用"儒林,第 1-2 頁~1-3 頁,9 月,2001。

[7] ETSI. Draft EN, GSM 03.06: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Service description stage 2, ver.7.1.0. 1998-08。

[8] ETSI,"GSM 04.08"Mobile radio interface layer3 specification v4.19.1,Aug. 1997。

[9] 呂捷,張力軍, “GPRS 技術"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8 月,2001 年。

(40)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48, no. 4, Jul. 1999, pp. 1203-1215.

[14] B. L. Lim and Lawrence W. C. Wong, “Hierarchical Optimization of Microcellular Call Handoff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48, no. 2, Mar. 1999, pp. 459-466.

[15] Jianping Jiang and Ten-Hwang Lai,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Support QoS and Bandwidth Efficiency in High-Speed Mobile Network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CC 2000, vol. 2, 2000, pp.

980-984.

[16] Wei Zhuang, Brahim Bensaou, and Kee Chaing Chua, “Adaptive Quality of Service Handoff Priority Scheme for Mobile Multimedia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49, no. 2, Mar. 2000, pp.

494-505.

[17] Pang Leang Hiew and Moshe Zukerman, “Efficiency Comparison of Channel Allocation Schemes for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49, no. 3, May 2000, pp.

724-733.

[18] I. Katzela and M. Naghshineh, “Channel Assignment Schemes for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A Comprehensive Survey",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vol. 3, no. 3, Jun. 1996, pp.10-31.

[19] K. Daniel Wong and Donald C. Cox, “A Pattern Recognition System for Handoff Algorithms",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vol. 18, no. 7, Jul. 2000, pp.1301-1312.

[20] K. Mitchell and K. Sohraby,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Mobility on Bandwidth Allocation Strategies in Multi-Class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s", INFOCOM 2001. Proceedings. IEEE, vol.2, 2001, pp.

(41)

1005-1011.

[21] Fei Yu and Victor C. M. Leung, “Mobility-Based Predictive Call Admission Control and Bandwidth Reservation in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INFOCOM 2001. Proceedings. IEEE, vol.1, 2001, pp. 518-526.

[22] Manpreet Singh Dang, Amol Prakash, Rajeev Shorey, Natwar Modani and DineshK. Anvekar, “Performance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 Handover Channel Exchange Scheme in Mobile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CC 2000, vol. 2, 2000, pp. 665-669.

[23] Romano Fantacci,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rioritized Handoff Schemes in Mobile Cellular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49, no. 2, Mar. 2000, pp. 485-493.

[24] Junyi Li, Ness B. Shroff, and Edwin K. P. Chong, “Channel Carrying:

A Novel Handoff Scheme for Mobile Cellular Networks",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vol. 7, no. 1, Feb. 1999, pp.38-50.

[25] Wei Li and Attahiru Sule Alfa. “Channel Reservation for Handoff Calls in PCS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49, no. 1, Jan. 2000, pp. 95-104.

[26] Roger Kalden, Ingo Meirick, Michael Meyer,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i-Fi 定位即利用無線網路來傳遞信號,根據各種網路參數和算法可以找出使用

類神經網路 (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根據 DARPA Neural Network

ZigBee 網路中,感測節點依功能可分為兩種[8]:Full Function Device(FFD)以及 Reduced Function Device(RFD)。Full Function Device 包含 ZigBee Coordinator(ZC) 與

無線感測網路是個人區域網路中的一種應用,其中最常採用 Zigbee 無線通訊協 定做為主要架構。而 Zigbee 以 IEEE802.15.4 標準規範做為運用基礎,在下一小節將 會針對 IEEE

接下來我們將討論切換的機制,因為在我們假設的網路環境下,所以 sink 是保持在接收資料的狀態。網路中所有的感測點都將資料往 sink 端傳送,但是

計算統一設備架構(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CUDA)為 nVIDIA 所 提出的 API,是有別於傳統 OpenGL 以及 DirectX,CUDA 讓使用者能夠透過 C

當來自傳統電話網路的來電至網路電話的受話者時, NGW 會收到從 PSTN Switch 的 IAM 訊號,而該訊號內含者受話者的資訊。透過 NGW 的轉換,NGW 可得知該受話者註冊在

在無線區域網路部份,高傳輸速度的要求,讓 IEEE 802.11a 成為矚目 的標準。本篇論文主要是以 FPGA 晶片來實現一適合於無限區域網路 IEEE 802.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