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Biology

2 1

前言

科學的教育是教授科學探究的過程,而 科學探究包含:觀察、提出問題、假設、設 計實驗、分析數據、整理與形成結論。在面 對未來網路巨量資訊的新時代,期望探究能 力應用在實際生活當中,學生能夠思辨資訊 的真偽、分析現象背後的科學知識、解決面 臨 的 問 題 、 與 同 儕 分 工 合 作 討 論 、 領 導 與 溝通,最後能表達自己的思想。培養這些能 力,是目前第一線教師應該思索,甚至應該 肩負的使命感。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面對的 問題往往是需要跨領域知識整合的,所以科 學的教育與思考是無法分家的,科學知識的 傳授除了需要不同專業領域教師的分工,探 索的課程如果能夠整合不同專業領域教師的 合作,必定能發揮更大的效益,互相激盪出 更多的靈感,給學生更完整的能力。

107課綱多元選修探索與實作課程,目標 就是「跨科整合」,而本校在102學年度即 已針對高一學生開設特色選修的課程,在科 學領域方面就落實跨科整合的目標,有幸在 資深教師劉月梅老師的領導之下,集結不同

自然學科的專業教師,定期開會腦力激盪,

由資深老師帶領中、新生代老師共同討論,

一起合作面對跨領域探索實作課程的教案研 發,開設的課程為一學期,每週時數2小時 的實驗課程,歷經幾年的教學探索、教案修 改、專業知識的精進下,大手牽小手,引導 師生共同朝向科學教育的本質目標邁進。

以 下 , 就 以 「 心 電 圖 儀 器 的 原 理 與 應 用」課程,結合物理科與生物科,作為一個 跨科整合的探索實作課程例子,分享給各位 先進後輩,期望不吝指教。大家一起來愛科 學,愛教育吧!

以心電圖儀器與電訊號為例

一、核心概念

將生物學研究之測量改以數位化數據為 主,積極利用資訊科技之電壓、電流及電阻 概 念 , 設 計 簡 易 儀 器 並 測 量 人 體 之 相 關 數 據。其核心概念發展如圖一所示。

教師 張淳琤

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 生物科

如何測得脈搏?

心電圖儀器的 原理與應用

掃描QRcode,

下載最新電子檔

(2)

Biology BiologyBiology

2 1

圖一:心電圖儀器的原理與應用之核心概念發 展。

二、目標(以下簡介生物的部分)

利用測量數據及生物學基本概念,對簡 易心電圖數據進行分析及判讀。

三、課程過程

課前準備

本課程搭配實際操作,約3∼4人一組。

每次上課都是在實驗室內進行,每組都配有

一 臺 桌 上 型 電 腦 , 與 一 臺 心 電 圖 儀 器 。 以

「心電圖儀器操作」的課程為例,前一次上 課 即 預 告 學 生 本 次 將 討 論 與 操 作 心 電 圖 儀 器,請學生上網預先查資料。

課中互動

上課時以討論互答的方式進行,由教師 規劃時間,再輔以PPT講解,可以視學生的 程度,進行概念的澄清或是複習,例如:心 搏週期的內容介紹、如何測量心搏時節律點 所發出的電訊號等。然後搭配學習單,讓學 生實際操作(圖二)。

四、討論整合

學習單主要是引導學生記錄數據、擷取 數據、判讀波形、觀察自己與組員間數據的 差異。進一步思考,有哪些變因可能影響心

A PPT上顯示如何操作心電圖儀器,由學生自己嘗 試即可,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討論的角色,讓 學生嘗試發現與解決問題。

B 學生嘗試把貼布貼在左、右手和腳上,或用夾 子取代貼布,並討論何種方式較準確,有任何 問題,皆可向教師請教。

C 引導學生判讀自己的心電圖波形,教師以問問 題的方式,擔任輔助思考與刺激思考的角色。

D 教師指導學生操作軟體,以擷取和分析數據,

並引導學生記錄。

圖二:課中的互動模式。

A B

C D

(3)

Biology

科學探究 MIT - 生物

4 3

電圖的波形?包括物理上的電訊號擷取的變 因 、 生 理 上 的 變 因 , 如 運 動 狀 態 與 休 息 狀 態,或是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等,讓學生藉 由 觀 察 中 發 現 問 題 , 討 論 出 下 堂 課 的 重 點

─如何應用此儀器設計出能解決問題的實 驗方法,或是如何正確擷取數據與分析的方 法。(請參考MIT第5期學習單)

五、評量方式

課程進行時,分成多方面的評量方式:

1 教師當場觀察學生參與的程度,與課後討 論的積極程度。

2 填寫學習單:數據紀錄與分析、創意思考 問問題與心得回饋表(圖三、圖四)。

3 期末小組報告:可報告自己改變變因的實 驗 結 果 、 自 己 遇 到 問 題 的 解 決 方 法 與 收 穫,或是創意發想的延伸。另外,學生也 必須將所有的學習單整合成整學期的歷程 檔案,當作成果發表。

圖三:學生會判讀一次心搏週期的時間,和換 算每分鐘的心搏速率,且從未穩定的波形引發 好奇心。

圖四:出現心電圖的波形,振幅完全顛倒的狀 況,學生因此而引發好奇。

六、回饋與心得

學生的回饋往往是即時且令人雀躍的,

也 可 從 中 了 解 學 生 們 的 特 質 ( 圖 五 ∼ 圖 八)。

圖五: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類型。

圖六:想了解心電圖儀器背後原理的追根究柢 類型。

圖七:已經開始嘗試不同變因影響心博頻率的 嘗試類型的學生。

(4)

Biology Biology

4 3

圖八:開始嘗試好奇生活上還有什麼與電訊號 相關應用的創意型學生。

結語

如果時間上許可,此課程可以再進一步 延伸學生的創意:思索還有什麼因素影響心 搏?電訊號可以應用的其他層面?然後引導 學生設計實驗、實際測量、紀錄與討論,最 後引導學生報告分享,各領域的老師們一起 給予批評與指導,協助學生走過科學探索的 過 程 , 最 後 產 出 一 個 過 程 經 歷 , 不 但 可 以 刺激學生的思考,對於未來新的升學評量方 式,也是一種成就與心血,如果各位老師對 於心電圖儀器有興趣想要一窺究竟,也歡迎 大家加入討論,大家共備共好,相信除了學 生之外,教師的收穫也是巨大的。

教書多年的體悟為:科學的本質是解決 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面對全球環境的快速 變化,以往老師說、學生抄寫的教授方式應 該 要 有 新 的 思 維 , 以 往 選 擇 題 式 的 考 試 方 式,培養出的是乖巧認真,會記憶、會背誦 的學生,然而生活上的問題不會是選擇題,

討論與溝通是精進思考的利器,合作與分工 更是培養領導人才的訓練,所以如何培養學 生真正帶著走的能力,如何在教授既往知識 下又能讓教育成為一泉活水,跨領域整合與 動手實作方式,是個非常適用的課程。老師 成 為 一 個 陪 伴 與 協 助 引 導 的 角 色 , 與 學 生

一同討論與嘗試錯誤的過程中,有時往往學 生一個錯誤的嘗試,卻激發出更多新的好奇 與問題,值得進一步探索討論,科學的美妙 油然而生,更期望在學生心中埋下好奇的種 子,達到教學相長的驚豔,也創造出更多的 火花與感動。

曾經有個資深老師與我分享:「當你教 完一堂課,學生闔上書本時,究竟他從你這 兒帶走了什麼?除了書本上的知識之外,你 有沒有給他帶得走的能力?」師者,除了傳 道授業解惑之外,人生的道理,分析事情的 方式,獨立思考的能力,對社會的貢獻,我 想,這些都是我們為人師表的期望吧!僅以 此教案與大家共勉,期望更多新血與先進一 起切磋鼓勵,一起為教育這片花園灑下美好 的種子吧!

圖片來源:

圖一、圖二 . A、B、D、圖三∼圖八:由張淳琤老 師提供

圖二 . C:Shutterstock圖庫提供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維持細胞活力。根據虎杖細 胞生長曲線得知,在第 14~16 天為最佳細胞繼代培養時間。將 懸浮細胞照射強度為 15 W 的 UVC 燈管 20 min、30 min 後,再加入 Aspergillus oryzae 將 piceid

而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產生的抗生素。然而,弗萊明並未更進一步的研究其功 效。一直到 1930 年代末期,牛津大學的佛羅利(Howard Walter Florey)和錢恩(Ernst Boris

起初,比撒里醫師並沒有注意到那隻斷腿貓頭鷹的虹彩改變與身體上的關係,一

因此引起我們對大腸桿菌的興趣,於是我們在查詢資料時從一篇國外論文中(Dietary Inclusion of Colicin E1 I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Postweaning Diarrhea Caused by F18-Positive

在石化能源日漸枯竭的時代,人類因過度仰賴石油而衍生出各種對全球環境的巨大衝 擊,諸如能源危機、氣候異常、天災加劇等讓我們付出相當的代價。1906 年至 2005 年間,全 球平均溫度升高了攝氏

參考書目 Calculus for Biology and Medicine by Claudia Neuhauser. 課程要求

Joint work with Immanuel Bomze and Werner Schachinger (Univ. Vienna) Abstract.. This is a talk given at WCOM Kelowna,

Synthetic Biology is a new area of Biologic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that combines..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