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文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文科"

Copied!
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文科

選擇:程美鐘 國寫:王麗蓉/嘉義女中

1

2 6

戰地記者龍騰報導

本次學測選擇題的最大特色在閱讀題組共9 組 23 題,閱讀量之多與占分比重之 大,遠勝歷屆。其次是跨領域/跨學科的選文與題目設計,此次結合了醫學、生物、

社會科學等,顯見科普文的受重視;同主題的今、古文比較,可見雙文本測驗趨勢;

而桌遊牌卡結合歷史人物的設計,也是此次的亮點。

國寫的部分,結合圖表設計、文本分析,考測學生訊息檢索與分析能力,而後需 進一步思考、歸結成文。唯問題設計頗見難度,學生既要思考又要組織篇章,

在時間內完成,有挑戰度。

綜合而論,這次命題活潑、難易適中,結合時事、跨 領域,又能古今參照。而閱讀量之多,挑戰了學生的閱讀 習慣、速度與專注度。

107 年 2 月 2 日

龍騰網站 可下載檔案

(2)

這是首次國文將選擇題與寫作能力測驗分開考測,並將選擇題由23 題擴增為 42 題。近年學測試 題以結合生活時事、流行語,選材多元等為趨勢,今年的考題除了上述的特色外,更有貼近新課綱的

「素養導向」試題設計。以下針對本次命題,分析特色如下:

一、長篇閱讀是趨勢,強調閱讀訓練

本次考題最大的特色便是文意題與閱讀題組的大增,尤以閱讀題組自第12 題起,共有 9 組 23 題,

除單篇的長文閱讀(21~24 題),尚有雙文比較(12~14 題)、圖表題(17~18 題)、跨域雙文素材(27

~30 題)等多元命題形式,學生的閱讀速度與對文本的掌握能力可說是此次學測的重點。以此也可看 出命題上貼近新課綱「素養導向」試題設計:強調閱讀、自主學習、跨領域的合作學習;教師教學上 宜引導學生閱讀不同領域的文本,從中汲取不同學科觀點,啟益未來學思生涯。

二、跨域、圖表入題,命題形式多元

此次考題17~18 題組,將歌詠歷史人物的詩和時下流行的桌遊牌卡設計結合,學生在這樣靈活的 考題中,除了要檢索訊息,歸納遊戲規則,也需具備文化素養,才能正確的判斷。而15~16 題組的《黑 天鵝效應》及27~30 題組南懷仁《坤輿圖說》、〈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關於鱷魚的文章,皆屬於科普 類文章,這便是跨領域(社會科學、生物學)的學習與合作。並且把古文和現代自然科學的文章,在 共同主題(鱷魚)下結合閱讀出題,既考驗學生古文的閱讀能力,又配合白話文來參照和比較,考驗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第6 題在命題設計上結合圖表判斷與醫學跨領域知識,也是靈活的考題。

三、重要古文活化命題

這次以題組出現的12~14 題〈師說〉算是較有份量的重要古文作品,但整體而言古文占分比率偏 低,雖然很多篇都有點到(見下表 1、2),但主要作為字音、字義的比較,占分不高;唯有些篇章雖 未出,但卻又以另一種方式呈現考題,如本次無〈桃花源記〉,但21~24 白話題組〈揭開陶潛的面具〉,

卻是和作者陶淵明息息相關;沒有考〈赤壁賦〉,但是 25~26《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題組 則可看到作者蘇軾的風格;沒有考〈鴻門宴〉,但是17~18 桌遊題組,這幾張牌的人物完全出自〈鴻

107 學測命題特色

(3)

表1:96-107 能力指標題數分析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A1.字形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A2.字音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A3.字義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A4.詞語、成語意義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1 1 1 1 2 3 3 3 2 2 1 3 A5.詞性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3 0 2 0 0 1 0 1 0 0 0 0 A6.修辭與文學技巧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0 2 2 0 2 1 2 1 2 3 2 2 A7.文法結構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0 2 1 2 1 2 1 2 1 0 0 2 A8.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8 13 10 14 12 9 10 11 10 10 13 23 B1.重要文學流派的常識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B2.重要文學體裁的特質 0 0 1 0 0 0 0 0 0 1 1 1 B3.重要作家的地位與成就 1 1 0 0 0 1 1 1 1 0 0 0 B4.重要作品的內涵與價值 1 0 1 0 1 1 0 2 1 1 0 0 B5.重要作品的鑑賞與評析 0 0 1 4 0 1 0 1 2 2 1 3 C1.重要學術思想的形成、內涵、特質及影響 3 0 0 0 0 0 0 1 1 1 1 1 C2.其他重要國學及文化常識 0 1 1 0 2 1 2 1 1 0 1 3 D.測驗學生的語文表達與應用能力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表2:課綱三十篇出現次數

1 A 燭之武退秦師 左丘明 103 104 105 106 107 16 A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104 105 106 107 2 A 大同與小康 禮記 103 105 107 17 A 虬髯客傳 杜光庭103 104 105 106 107 3 A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 103 104 105 106 107 18 A 岳陽樓記 范仲淹 104 105 106 107 4 勸學 荀子 107 19 A 醉翁亭記 歐陽脩103 104 105 106 5 漁父 屈原 20 A 赤壁賦 蘇軾 103 104 105 106 6 諫逐客書 李斯 105 107 21 A 郁離子選 劉基 105 107 7 鴻門宴 司馬遷 103 105 22 A 項脊軒志 歸有光 104 105 107 8 A 典論論文 曹丕 103 104 105 106 107 23 A 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 104 105 9 A 出師表 諸葛亮 103 104 105 106 107 24 原君 黃宗羲 107 10 A 蘭亭集序 王羲之 103 107 25 A 廉恥 顧炎武 104 105 106 107 11 A 桃花源記 陶淵明 103 104 105 26 A 左忠毅公軼事 方苞 103 104 105 106 107 12 A 世說新語選 劉義慶 104 105 106 27 A 勞山道士 蒲松齡103 104 105 106 107 13 與陳伯之書 丘遲 107 28 A 裨海紀遊選 郁永河 104 105 106 107 14 A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 104 105 106 107 29 勸和論 鄭用錫

師說 臺灣通史序

(4)

這初試啼聲的國寫,特色如下:

一、類別清晰、彰顯特色

知性題取材科普,情意題取材楊牧新詩,並引用普魯斯特,二個題目確實是各符合知性和情意題 的特色。而二題字數都沒有到達國寫題目的字數上限,尤其情意題字數才300 多字,乍看字數很少。

但二題都沒有很簡單,真正動筆前,學生勢必都要花大量時間在思考上。

二、題(一)分析,限答字數

知性和情意題都有二個子題,問題(一)都是偏向分析解釋性的題目。知性題問題(一)是創新 的題目,必須借助邏輯與算數才能解題。情意題問題(一)有點類似96 年學測題,分析如何藉由想像 力,描述搭火車過山洞時所見的景象與感受。二題的問題(一)字數都有限制,尤其情意題,短短120 字同時要清楚交代感官知覺和情感轉變,對學生而言,難度很高,恐怕必須先打草稿。

三、題(二)長文,單獨成題

知性題和情意題的問題(二)都是長文,出題教授顯然希望透過問題(二),充分發揮知性和情意 二類題型的特色。雖然知性題題幹第一段引文,對於了解問題(二)中依靠網路、不強調記憶的觀點 略有助益,而情意題的題幹楊牧〈夭〉詩,對情意題問題(二)的書寫技巧也有啟發。然而其實二個 題目的問題(二),比較像之前大考的引導寫作題型,本身就很完整了,也就是說,問題(二)可以完 全單獨成題。換言之,學生必須迅速判定題幹哪些資料不需再度重複閱讀,以節省時間。

從研究用試卷到此次學測都可明顯看到「閱讀」的重要,尤其是課外閱讀的題目,在未來30 篇古 文刪減為15 篇後,課外的篇目與占分勢必更加重要。但由這次的出題方向也可看出,雖然古文減少,

但現代文學所討論的內容,卻是要有文化素養為基底的,透過淺顯的白話文來考學生文化素養的深厚 度,這也是不錯而值得注意的方向。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跨領域的施測,這次就結合了醫學、社 會科學和生物學來命題,未來這個命題趨勢應該有增無減。再者以相同主題為構思,結合今、古文的 比較命題,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單選題除了字音、字形、字義、成語、文法的基本題型,主要 仍以閱讀理解為重,所以教師未來在教學上,可能要注重讓學生多面向的課外閱讀探討,並設計引導 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次閱讀量之多,對學生也是一種考驗,未來命題除了共同主題的比較,長文的閱 讀量也是一個趨勢,因此未來教師教學上也要考量,培養學生閱讀長文的耐性與專注度,尤其在聲光 充斥的現代,學生安靜閱讀長文的習慣,有待加強。

所以未來學測的命題仍是一貫活潑、結合流行、時事等;但新趨勢將更強調「閱讀」,包含同主題 的今古統整、文化素養的今古設計、跨領域、跨界的結合設計來測驗學生整合運用的能力,展現「素 養導向」試題的新樣貌。

107 國寫題命題特色

未來選擇題命題趨勢

(5)

從107 年國寫題目一窺未來國寫的命題趨勢如下:

一、跳脫課本、綜合應用

這次國寫命題,可以分析出幾個特質:取材完全不採用課內文章、全然白話文、含括連續與非連 續二類文本,作答所需的能力甚至涉及數理邏輯及四則運算。這幾個特色,顯然是在為108 年新課綱 的「素養導向教學」作示範。素養導向的考試,考生不可能透過拼命熟背某些教材、或者大量練習作 文,就能從容準備。必須憑著平日學習所累積的本科能力,外加常識及跨科能力綜合應用才行。這對 考生及高中國文老師而言都是大挑戰。無論如何,108 年新課綱已拍板定案,所以這樣的素養導向命 題國寫,勢必成為常態。

二、情意更深、知性更廣

高中國文課本曾選過楊牧〈野櫻〉、〈亭午之鷹〉。楊牧的作品,美則美矣,但是文學性較強,學生 不易產生共鳴,所以後來改選〈十一月的白芒花〉、〈壯遊〉。國寫情意題採用了楊牧的詩,也引用了普 魯斯特,都是擲地有聲的巨擘,深度很夠。情意題問題(一),雖然配分不算高,但難度比從前更甚。

總之,透過課內選文培養學生傳統的筆法分析鑑賞能力仍有必要,而且還得厚植足夠的深度。至於這 次的知性題,使用了圖表,範圍則屬於科普,昭示了未來知性題文本一定是更趨生活化、取材更廣、

不限於文字。知性題問題(二)針對兩個相反的觀點,提出看法,這種題型考驗現代公民必備的論述 力,未來勢必常見。由於字數有限,所以重點不在立場,考生表達是否清楚反而是關鍵所在。

未來國寫題命題趨勢

(6)

說明:第 1 題至第 34 題,每題有 4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畫記在答 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 2 分;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

該題以零分計算。

1

下列「 」內字音前後相同的是:

(A)「簪」纓世族/浸潤之「譖」 (B)若「垤」若穴/藩籬「桎」梏 (C)財匱力「絀」/正身「黜」惡 (D)「檣」傾楫摧/稼「穡」之道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二章字音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A)杜甫《八哀詩‧贈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論語‧顏淵》

(B)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

(C)《明史‧趙炳然傳》/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D)范仲淹〈岳陽樓記〉/《孟子‧滕文公上》

答 案: C

解 析: (A) ㄗㄢ。古人用來綰髮或固定頭冠的頭飾。簪纓:古代顯貴者的冠飾。比喻高官顯宦。

簪纓世族:世代作官的家族╱ㄗㄣˋ。毀謗、誣諂。浸潤之譖指讒言如水之滲透,積 久而逐漸發生作用。

(B) ㄉㄧㄝˊ。小土堆。╱ㄓˋ。古代的一種刑具,即腳鐐。桎梏:腳鐐手銬。引申為束 縛。藩籬:用柴竹編成屏蔽的圍牆,引申為保護防衛。

(C) ㄔㄨˋ。不足、短缺。╱ㄔㄨˋ。擯棄、斥退。

(D) ㄑㄧㄤˊ。船的桅杆。╱ㄙㄜˋ。耕種。稼穡:播種與收穀,為農事的總稱。

第壹部分:單選題(占 68 分)

(此份試卷解題係依據大學考試中心於107 年 1 月 27 日所公告之答案為主)

(7)

2

下列文句,用字完全正確的是:

(A)慢不經心的求學態度,將連帶降低學習成效 (B)謾罵與善意批評本質有別,二者心態也不同 (C)他的建築設計作品響譽國際,堪稱當代巨擘 (D)伴隨一晌貪歡而來的,常是慘不忍堵的代價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一章字形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答 案: B

解 析: (A)「慢」不經心→漫。漫不經心:毫不留意。

(C)「響」譽→享。享譽:指享有聲譽。

(D)慘不忍「堵」→睹。慘不忍睹:形容情狀悽慘,令人不忍目睹。

3

閱讀下列新詩,最適合填入□內的詞依序是:

甲、山稜劃開暗夜/□□洩漏下來(瓦歷斯‧諾幹〈拆信刀〉)

乙、路在前面/伸著/長長的舌頭/把一雙雙的腳/□了進去(向明〈七孔新笛〉)

丙、最後一隻高音階的 LA/還來不及出現/夕陽以吸塵器的速度/將這一切□□乾淨(顏艾琳

〈夕陽前發生的事〉)

丁、我撐傘走過老樹下/已不見它那灰白蒼老的影子/年輕的翠綠承受細雨的彈珠/調皮的□□

在傘上(陳秀喜〈復活〉)

(A)誓言/舔/沖刷/丟擲 (B)誓言/捲/吞沒/流洩 (C)祕密/舔/吞沒/丟擲 (D)祕密/捲/沖刷/流洩

答 案: C

解 析: (C) 甲由「劃開」和「洩漏」可判斷,□□應填入的是「祕密」,而非「誓言」,因為「誓 言」不怕被「劃開」和「洩漏」,只有「祕密」怕被「劃開」而「洩漏」出去,故(A)(B) 可刪;乙由「舌頭」判斷,最直接的便是「舔」,再由「一雙雙的腳」來看,那麼「舔」

更切合它「一雙雙的」的分別義,亦即「一雙雙的去舔」;若用「捲」則是全部的捲進 去,而非個別性的「一雙雙」,故(D)可刪;丙由「吸塵器」的功能來看,應填入的是「吞 沒」而非水的「沖刷」;至於丁的部分,由「彈珠」及「調皮」來判斷,應填入的是「丟 擲」,因為「流洩」感受不到「調皮」的模樣,也無法呈現「彈珠」的情狀。故可確知 答案為(C)。

(8)

4

閱讀下文,最適合填入□□□□內的語詞依序是:

葉石林《避暑錄話》中多精語。其論人才曰:「唐自懿、僖以後,人才日削,至於五代,謂之

□□□□可也。然吾觀浮屠中乃有雲門、臨濟、德山、趙州數十輩人,卓然超世,是可與扶持天 下,配古名臣。然後知其散而橫潰者,又有在此者也」云云。此論天下人才有定量,不出於此則 出於彼,學問亦然。元明二代,於學術蓋無可言,至於詩文,亦不能出唐宋範圍,然書畫大家□

□□□。國朝則學盛而藝衰。物莫能兩大,亦自然之勢也。(王國維《東山雜記》) (A)空國無人/沒沒無聞 (B)空國無人/接武而起

(C)人才輩出/沒沒無聞 (D)人才輩出/接武而起

答 案: B

解 析: 題幹語譯:葉石林在《避暑錄話》中有許多精闢的言論。他評論人才說:「唐朝從懿宗、

僖宗以後,人才日漸減少,一直到五代,可說是全國都沒有人才了(空:盡也)。但是我 觀察佛教中有雲門、臨濟、德山、趙州等數十人才,高遠特立超絕當世,這些人完全可以 和那些匡濟天下的古代名臣相匹敵。然後才知道那些潰散的人才,其實有些是在佛教中有 所表現」如此等等。這個觀點說明天下的人才都有一定的數量,若沒有在這個領域出現,

便會表現在另一個領域,學問也是如此。元、明二代,在學術上實在是沒有什麼可說的,

說到詩文,也不能突出於唐、宋的範圍,但是書畫大家卻是接踵而至,繼續前人的文學事 業而轉向技藝去開拓(接武即踵武,指跟著前人的足跡走。比喻繼承前人的事業)。到了 本朝則學術興盛而藝術衰落。萬事萬物無法兩者都大,這也是自然的趨勢。

(B) 由「人才日削」可知□□□□應是「空國無人」,表示因為人才日漸減少,至五代已經 整個國家都沒有人才了/「然」是一個轉折語氣詞,表示作者對前面說法的另一種看 法。因此前面所論人才已無,至此開始析論歷代人才都有定量,只是在不同領域發展 罷了。所以論元、明兩代在文學上無甚突出,但是在書畫藝術上則是「接武而起」,故 可確知答案為(B)。

5

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戊排列順序最恰當的是:

四面街角至少有幾百個人焦躁地等著過街,也有些人和我們一樣在等計程車。……每逢紅綠燈轉 換時,一大波傘海會像激流般沖往對岸,不斷有人踩進了積水的坑洞而驚呼。

甲、能抓住車門的手 乙、留在路旁的是有增無減的等車的人 丙、一大群人擁上去 丁、真是令人羨慕的幸運之手

戊、偶有一輛空車亮著頂燈在車陣中出現

那些人的臉上似乎有一種強勝弱敗的神色,很快融入車海。(齊邦媛〈失散〉)

(A)乙戊甲丙丁 (B)乙戊丙甲丁 (C)戊丙甲丁乙 (D)戊丙丁甲乙

(9)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六章基本詞性與文法結構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答 案: B

解 析: (B) 由內容閱讀時可判斷,題幹是一個等車人潮擁擠的狀況敘述。而題幹的最後一句是「不 斷有人踩進了積水的坑洞而驚呼。」句號作結,那麼接在上車者遇到的情況之後的,

應是另一種局面的開端,故接乙留下來繼續等的人;而後接戊一個新狀況的出現,再 接丙的人群便擁上去了;而甲丁都重複有「手」的描述可知二者為一組,而由文意來 看甲在丁前;最後由末二句「強勝弱敗的神色」來檢驗,更可確知答案為(B)。

6

下列是仁欣醫院在進行手術治療前,提供給患者的麻醉風險等級表,依據表中的資訊,敘述 錯誤的是:

麻 醉 風 險 等 級 表

級別 病人狀態 死亡率

1 健康 0.06~0.08%

2 有輕微的全身性疾病,但無功能上的障礙 0.27~0.4%

3 有中度至重度的全身性疾病,且造成部分功能障礙 1.8~4.3%

4 有重度的全身性疾病,具有相當程度的功能障礙,且時常危及生命 7.8~23%

5 瀕危,無論是否接受手術治療,預期在24 小時內死亡 9.4~51%

(A)第 1、2 級死亡率約為 0.06%至 0.4%,可見麻醉雖有風險但危險程度低 (B)第 3、4 級風險程度增高,乃因病人患有全身性疾病,且伴隨功能障礙 (C)第 5 級死亡率可高達 1/2,但在不開刀的情形下,可能一天內結束生命 (D)麻醉風險與患者的健康狀況密切相關,死亡率由高至低依序為 1 至 5 級

答 案: D

解 析: (D)由表格可知,死亡率「由高至低」應是「由低至高」。

7

依據下文,作者「對蚊子絕不排斥」,最可能的原因是:

過了一天非人的生活,到了夜晚想做一件人做的事:睡覺。但是,不忙著睡,寶貝蚊子來了。

雙方的工作不外下列幾種:(一)蚊子奏細樂。(二)我揮手致敬。(三)樂止。(四)休息片刻。(五)

是我不當心,皮膚碰了蚊子的嘴,奇痛。(六)蚊子奏樂。(七)我揮手送客。清晨醒來,察視一 夜工作的痕迹,常常發現腿部作玉蜀黍狀。有時候面部略微改變一點形狀,例如:嘴唇加厚,鼻 樑增高。據腦筋靈敏的人說,若備一床帳子,則蚊子自然不作入幕之賓。但我已和太太商量就緒,

在下月發薪之前,無論如何,我們仍然要保持大國民的態度,對蚊子絕不排斥。(改寫自梁實秋〈蚊 子與蒼蠅〉)

(A)蚊子能增添生活樂趣 (B)擁有慈悲為懷的精神 (C)喜好觀察自然界細物 (D)貧窮生活的自我解嘲

(10)

答 案: D

解 析: (D) 由「在下月發薪之前」可知,作者不買蚊帳的原因在經濟的考量,而連蚊帳的購置都 要商量考慮,可知當時境況之困窘;而由「我們仍然要保持大國民的態度」可知乃是 作者對於生活困窘的一種解嘲。

8

依據下文,最符合作者理想的文藝評論是:

評論家最好能具備這樣幾個美德:首先是言之有物,但不能是他人之物,尤其不可將西方的 當令理論硬套在本土的現實上來。其次是條理井然,只要把道理說清楚就可以了,不必過分旁徵 博引,穿鑿附會,甚至不厭其煩,有如解答習題一般,一路演算下來。再次是文采斐然,不是寫 得花花綠綠,濫情多感,而是文筆在暢達之中時見警策,知性之中流露感性,遣詞用字,生動自 然,若更佐以比喻,就更覺靈活可喜了。最後是情趣盎然,這當然也與文采有關。一篇上乘的評 論文章,也是心境清明,情懷飽滿的產物,雖然旨在說理,畢竟不是科學報告,因為它探討的本 是人性而非物理,犯不著臉色緊繃,口吻冷峻。(余光中《從徐霞客到梵谷‧自序》)

(A)關注本土現實,不與西方理論進行比較 (B)能針對作品闡述己見,不刻意逞詞炫學 (C)用比喻解讀作品的內蘊,安頓讀者心靈 (D)以感性情味為尚,避免因知性而顯枯燥

答 案: B

解 析: (A)是不可用西方的理論來硬套在本土上作評論。

(B)「首先是言之有物,但不能是他人之物」便是要能「闡述己見」;而「只要把道理說清 楚就可以了,不必過分旁徵博引」便是「不刻意逞詞炫學」。

(C)由「若更佐以比喻,就更覺靈活可喜了」,可知用譬喻是讓評論更生動靈活,非安頓讀 者心靈。

(D)由「知性之中流露感性」,可知應是二者並重。

9

依據下文,作者對於歷史書寫「覺得恐懼」,最可能的原因是:

血管賁張的想像,都在史料閱讀之際平息下來,過多的熱情也被迫必須冷卻。歷史的想像,

在古典顏色的紙頁之間穿梭,以求得假想中的一個事實。但是,在千錘百鍊的考據下獲得的事實,

果真是屬於事實?頹然坐在浩瀚的史書之前,忽然覺悟所謂事實不都是解釋出來的?史料與史料 的銜接,如果需要人工著手構築,如何證明事實值得信賴?歷史想像求得的事實,如何不是想像 的延伸?內心自我提問的過程,一旦陷入之後,時間之旅便無窮無盡。對於歷史書寫,越來越覺 得恐懼。(陳芳明〈書寫就是旅行〉)

(A)史料龐雜因而無法盡讀 (B)想像延伸因而血脈賁張 (C)事實因解釋而無窮無盡 (D)熱情因閱讀而頹然冷卻

(11)

答 案: C

解 析: (C) 由「頹然坐在浩瀚的史書之前,忽然覺悟所謂事實不都是解釋出來的?」及「如果需 要人工著手構築,如何證明事實值得信賴?」等訊息皆可推知,作者恐懼於浩瀚史料 的銜接是人為的解釋,但人為的解釋就是事實嗎?每一位研究者可能都認為自己的解 釋才是事實,則歷史書寫便是無窮盡的史料閱讀與解釋的過程,弔詭的是解釋的事實 卻可能不是其他研究者所認可的事實,而落得無窮盡的循環。

10

依據下文,最能與文旨呼應的是:

豚澤之人養蜀雞,有文而赤翁。有群雓周周鳴。忽晨風過其上,雞遽翼諸雓,晨風不得捕,

去。已而有烏來,與雓同啄。雞視之兄弟也,與之下上,甚馴。烏忽銜其雓飛去。雞仰視悵然,

似悔為其所賣也。(宋濂《燕書》)

(A)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B)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C)福生於畏,禍起於忽 (D)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五章詞語、成語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A)典出《莊子‧山木》

(B)典出《史記‧越王句踐世家》

(C)典出宋濂《燕書》

(D)典出《後漢書‧馮異傳》

答 案: C

解 析: 題幹語譯:在豚澤這個地方有人養雞,雞的羽毛光澤且有赤紅色的頸毛,一群小雛雞圍繞 其旁啁啁叫著。忽然,鸇鳥掠過牠們的頭頂,雞快速張開翅膀遮蔽小雛雞,鸇鳥因此無法 捕捉,於是飛離了。不久,有烏鳥來,與小雛雞一同啄食,雞視牠為兄弟,與牠來往非常 親近和睦。烏鳥卻忽然間叼著小雛雞飛去。雞悵然仰頭張望,好像很悔恨被烏鳥欺騙出賣 了。

(A)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比喻眼光短淺,只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B)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比喻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事成之後,出過力的人即遭 到殺戮或見棄的命運。多指統治者殺戮功臣而言。

(C)「忽晨風過其上,雞遽翼諸雓,晨風不得捕」便是「福生於畏」,因為雞對晨風的警戒 使得晨風無法捕捉小雞,保全了小雞;而「已而有烏來,與雓同啄。雞視之兄弟也」, 及「烏忽銜其雓飛去」便是「禍起於忽」,雞因為放鬆警戒,小雞便被烏攫走了。

(D)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隅,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日落所照處,指晚上。全句比 喻雖然先在某一方面有損失,但終在另一方面有成就。

赤翁:紅色頸毛。

雓:ㄩˊ,小雞。

周周:同「啁啁」。 晨風:猛禽名。

(12)

11

下引文句之學派歸屬,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甲、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

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

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

乙、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國務不可不謹也,事本不可不摶也。制度時,

則國俗可化,而民從制。治法明,則官無邪。國務壹,則民應用。事本摶,則民喜農而樂戰。

丙、處大國不攻小國,處大家不篡小家,強者不劫弱,貴者不傲賤,多詐者不欺愚。此必上利於 天,中利於鬼,下利於人。三利,無所不利,故舉天下美名加之,謂之聖王。

(A)法家/道家/墨家 (B)法家/儒家/道家 (C)儒家/法家/墨家 (D)儒家/墨家/道家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貳篇第五章部定課綱文言文的內容與特色;《搶救國文大作戰》第 貳篇第三章重要國學知識

甲、黃宗羲〈原君〉;乙、《商君書‧壹言》;丙、《墨子‧天志上》

答 案: C

解 析: 題幹:甲篇語譯:古時候把天下人作為主體,君王是客體,君王終其一生所經營的一切,

都是為了天下人;現在把君王作為主體,天下人是客體,天下人生活困苦、無處安身的一 切慘狀,都是為了君王。所以,當他未得天下時,不惜殘害天下百姓之性命,使百姓妻離 子散,以便換取全天下作為個人的產業,竟然不覺得悲慘。乙篇語譯:凡是打算建立國家,

不能不細察制度的建立,不能不謹慎於治理的方法,不能不謹慎於國家的事務,不可不集 結專一事物的根本(摶:ㄊㄨㄢˊ。集聚、結合)。制度合時,那麼國家的風俗可以被教 化,而人民樂於遵從制度。治理的辦法明確,那麼官員就無從去做惡事。國家事務專一,

那麼人民就可以好好的被使用。事物的根本聚集於一,那麼人民的力量就能夠平時集中於 從事農耕,而戰時則樂於集中力量去作戰。丙篇語譯:處在大國地位的不去攻打小國,處 在大家地位的不去篡奪小家,強者不去脅迫弱者,顯貴者不會驕傲對待卑賤的人,狡詐的 人不會去欺騙愚昧的人。這就一定可以往上利於天,居中利於鬼,而對下有利於人。能做 到這三利,就無所不利了,那麼全天下的人都會把美名加在他們的身上,稱他們為聖王。

(C)甲由「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可知乃孟子「民貴君輕」的儒家思想/乙由「制度 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及「治法明,則官無邪」、「則民喜農而樂戰」可知乃 法家思想/丙由「處大國不攻小國,處大家不篡小家」及「此必上利於天,中利於鬼,

下利於人」等可知,乃是墨家非攻、明鬼、實利主義的思想。

(13)

12-14 為題組

閱讀韓愈〈師說〉中甲、乙二段,回答12-14 題。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 之所存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 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12

依據上文,下列闡釋正確的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謂人皆不免有惑,故須從師以解惑 (B)「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謂無論少長均應學習師道 (C)「聖人無常師」,謂聖人的教育方法異於一般教師,因此能啟迪後進 (D)「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謂郯子等人的學生不如孔子弟子優秀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貳篇第五章部定課綱文言文的內容與特色 答 案: A

解 析: 題幹:甲篇語譯: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承儒道、講授經典、解除困 惑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明白一切道理的,誰能夠沒有疑惑呢?有疑惑卻不向老師請教,

那些疑惑的問題終究無法得到解答。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理解、體會道理,本來就比我 早,我跟隨他,向他學習;出生在我之後的人,他理解、體會道理,也可能比我早,我也 跟隨他,向他學習。我所學習的是道,哪會計較他生得比我早或比我晚呢?所以不論地位 高低,不計年紀大小,道所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存在的地方。乙篇語譯:聖人沒有固 定的老師:孔子曾向郯子、萇弘、師襄、老子等人請教。郯子這些人,他們的才能德行比 不上孔子。孔子說:「三人同行,一定有我可以效法或引以為鑑的人。」所以學生不一定 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高明。因為明白道理有先後的差異,技藝、學業上各有專 精,如此罷了。

(B)我學習的是道,不用在乎老師的年齡比我大或小。

(C)聖人多方學習、處處學習,所以沒有固定的老師。

(D)郯子這些人,他們的才能德行比不上孔子。

(14)

13

依據上文,最符合韓愈對「學習」看法的是:

(A)只要有心一定能聞道,學習永遠不嫌遲 (B)智愚之別會影響學習,故聞道有先有後 (C)學無止境,自少至長都應該精進地學習 (D)尊重專業,擇師學習不需計較身分年齡

答 案: D

解 析: (D) 由「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可知,不論身分的尊貴 與否、年齡的大小等,從師的標準在「術業有專攻」。

14

下列文句,與「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同樣強調運用資源以追求成長的是:

(A)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B)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 (D)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貳篇第五章部定課綱文言文的內容與特色;《搶救國文大作戰》第 肆篇第一章論語的體悟

(A)《荀子‧勸學》 (B)《孟子‧盡心下》

(C)《荀子‧勸學》 (D)《論語‧子張》

答 案: A

解 析: (A)強調善於藉助外物。語譯:君子並非天性異於常人,而是善於利用外物而已。

(B)強調自我的領悟。語譯:製作木器的工匠和製造車輛的車工都只能夠教導人規矩,不 能夠使人心靈手巧。

(C)強調學習和省思的功夫。語譯:君子廣博學習且每天以三件事省察自己,就能思慮清 明且言行無過錯。

(D)強調溫故知新。語譯:每天知道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每月時時複習,不忘記已學 會的事,這樣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

15-16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5-16 題。

在發現澳洲之前,舊世界的人相信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這個想法其實沒有 錯,因為它和實證現象完全吻合。但只要一隻黑天鵝,便足以讓一個基於白天鵝被 看到千萬次所形成的認知失效。

(15)

出乎意料的黑天鵝事件,說明了人們從觀察或經驗所學到的事物往往有其侷限。人們無力預測黑 天鵝事件,也顯示了人們無從預測歷史發展。但黑天鵝事件發生後,人們又會設法賦予它合理的解釋,

好讓它成為是可預測的。因此,許多學說總在黑天鵝事件後出現。

雖然令人難以置信的黑天鵝事件經常衝擊現有的局勢,但我們如果願意反知識操作,或許可以從 中僥倖獲利。事實上,在某些領域──例如科學發現和創業投資,來自未知事件的報酬非常大。發明 家和企業家往往注意雞毛蒜皮的小事,並在機會出現時認出機會。(改寫自 Nassim Nicholas Taleb《黑 天鵝效應‧前言》)

15

下列敘述,符合作者看法的是:

(A)黑天鵝事件向來離奇,人類的經驗難以理解 (B)留意細微徵兆,有助於防範黑天鵝事件發生 (C)投資致富的關鍵,便是懂得避開黑天鵝事件 (D)科學研究若出現黑天鵝事件,可能翻轉知識

答 案: D

解 析: (A)說明人類由觀察或經驗所學到的有侷限性。

(B)非防範,而是從中反操作。

(C)非避開,而是藉此掌握機會以獲利。

(D) 由「許多學說總在黑天鵝事件後出現」可證,因為出現一個以前沒有的現象,就提供 了另一個未知領域的探討,所以說在科學發現上,「來自未知事件的報酬非常大」。

16

下列作品中人物始料未及之事,最接近黑天鵝事件的是:

(A)《三國演義》:曹操沒料到,赤壁在冬天會吹東南風 (B)《儒林外史》:胡屠戶沒料到,女婿范進能鄉試中舉 (C)〈燭之武退秦師〉:鄭伯沒料到,鄭國能倖免於秦晉聯軍 (D)〈馮諼客孟嘗君〉:孟嘗君沒料到,薛地百姓會夾道相迎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貳篇第五章部定課綱文言文的內容與特色 答 案: A

解 析: (A) 黑天鵝事件在說明人們從觀察或經驗所學到的有其侷限性。而人們的普遍經驗是冬天 吹西北風(所謂的白天鵝),但沒料到冬天竟吹起東南風(黑天鵝出現)。

(B)是對人的評價,無關經驗。

(C)對局勢的判斷,和自然經驗無關。

(D)對民情的判斷,和自然經驗無關。

(16)

17-18 為題組

閱讀下列歷史人物遊戲說明書與五張牌卡,回答17-18 題。

歷 史 人 物 遊 戲 說 明 書

基本規則

①共有99 張牌,牌號大者為大(99>98>97>96>……>2>1)。

②每一局,各家分到11 張牌,最先將手中的牌出盡者為冠軍。

③局中各輪,下家皆須按上家的牌型出牌(每輪可出牌型如下)。手中無相同牌型可 出者,該輪棄權;手中有相同牌型但不想出者,該輪也可棄權。

④該輪勝出者(每輪決勝方式如下),取得下一輪的攻牌權。

每輪可出牌型

依照牌上詩句所吟詠的人物,可出以下牌型:

【出1 張(X)】

【出2 張(X+Y)】:這 2 張牌所吟詠的人物,須是同一人。

【出3 張(X+Y+Z)】:這 3 張牌所吟詠的人物,須是同一人。

每輪決勝方式 ①各家按該輪牌型循序出牌,以出最大牌號的一家為勝出。

②若甲家所出的牌型,其他家皆棄權,則該輪由甲家勝出。

42 43 66 98 99

天亡非戰罪,

末路困英雄。

氣盡虞同死,

司晨笑沛公。

世間快意寧有此,

亭長還鄉作天子。

沛宮不樂復何為,

諸母父兄知舊事。

今日歌大風,

明朝歌鴻鵠。

為語戚夫人,

高皇是假哭。

七十衰翁兩鬢霜,

西來一笑火咸陽。

平生奇計無他事,

只勸鴻門殺漢王。

不修仁德合文明,

天道如何擬力爭。

隔岸故鄉歸不得,

十年空負拔山名。

17

假設某局你的手中尚餘如上「42」、「43」、「66」、「98」、「99」五張牌卡,下列組合,符合

「可出牌型」的是:

(A)42+99 (B)66+98 (C)42+98+99 (D)43+66+98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八章閱讀及欣賞作品的能力

42:連橫〈詠史第五十二首項羽〉;43:張昱〈過歌風臺〉;66:李贄〈歌風臺〉;98:陳 孚〈范增墓〉;99:汪遵〈項亭〉。

答 案: A 解 析: 題幹:

42:項羽。判斷關鍵:「天亡非戰罪」。《史記‧項羽本紀》:「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語譯:是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興兵作戰有何過錯,絕路困住了英雄。氣數已盡虞姬 願意陪他赴黃泉,可笑劉邦沒有這樣的紅粉知己,卻有一個干政的呂后(司晨:牝雞 司晨的藏詞用法,為省略字數而藏)。

(17)

43:劉邦。判斷關鍵:「亭長還鄉作天子」、「沛公」。《史記‧高祖本紀》:「及壯,試為吏,

為泗水亭長。」;漢高祖劉邦因其起兵沛縣,故稱為「沛公」。

語譯:世間還有比這更暢快的事嗎?以前的亭長回鄉來已是天子的身分。在沛宮裡不 快樂暢飲要做什麼呢?父兄長輩們都知道他以前做的事哩。

66:劉邦。判斷關鍵:「歌大風」、「戚夫人」。《史記‧高祖本紀》:自為歌詩曰:「大風起 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戚夫人」為漢高祖劉邦寵妃。

語譯:今日高唱〈大風歌〉,明日高唱〈鴻鵠歌〉。想要告訴戚夫人,劉邦當時為你哭 泣是假的。

98:范增。判斷關鍵:「只勸鴻門殺漢王」。《史記‧項羽本紀》:「范增,年七十,素居家,

好奇計。」;「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 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急擊勿失。』」

語譯:已經是一個七十歲兩鬢花白的老翁了,伴隨項羽往西來到咸陽,談笑中一把火 將阿房宮給燒了。平生沒有特別的奇謀計略,就是勸項羽在鴻門宴中把劉邦給殺掉,

這真是奇策。

99:項羽。判斷關鍵:「隔岸故鄉歸不得」、「十年空負拔山名」。《史記‧項羽本紀》:「項 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 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項王則夜起,

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慨,自為詩曰: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語譯:不修養美好的德行也不學習文學之事,不管天道如何就想全憑力量來爭奪天 下。隔一條烏江就是故鄉了,卻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而不肯歸返,十年征戰只落得空有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名聲。

(A)42 和 99 都是歌詠項羽。

(B)66 乃歌詠劉邦;而 98 則是歌詠范增,不符合可出的牌型。

(C)42 和 99 都是歌詠項羽,但是 98 則是歌詠范增,亦不符合可出的牌型。

(D)43 和 66 都是歌詠劉邦,但是 98 乃是歌詠范增,同樣不符合可出的牌型。

18

假設在本輪時,你的手中尚餘如上五張牌卡,上一家以【出 1 張】的牌型打出「55」這張 牌,接著由你出牌。若你想取得此局冠軍,下列預想的出牌策略,符合「正確、快速、穩妥」條 件的是:

(A)①本輪:先出 66,再出 98,再出 99,取得攻牌權;②末輪:出 42+43 (B)①本輪:出 99,取得攻牌權;②末輪:先出 42,再出 43,再出 66,再出 98

(C)①本輪:出 98,取得攻牌權;②次輪:出 42+99,取得攻牌權;③末輪:出 43+66 (D)①本輪:出 99,取得攻牌權;②次輪:出 43+66+98,取得攻牌權;③末輪:出 42

(18)

答 案: C

解 析: (A)「②末輪:出 42+43」不符合出牌規則,因 42 及 43 所歌詠的不是同一人,不符合「正 確」的條件。

(B)「②末輪:先出 42,再出 43,再出 66」的出牌順序不合理,出了 42 後,下家若出牌,

則牌號必勝過42,那麼手中 43 的牌就無法跟著出,甚至 66 也無法出牌,不符合「快 速、穩妥」的條件。

(C) 42 和 99 都是項羽,43 和 66 都是劉邦,那麼第一輪出一張的便是 98,取得攻牌權;而 後二、三輪以組合出雙牌,且要牌號大的排在第二輪,故②次輪出42+99,③輪出 43

+66 來出盡牌,符合「正確、快速、穩妥」的條件。

(D)「②次輪:出 43+66+98」不符合出牌規則,因這三張牌所歌詠的不是同一人,不符 合「正確」的條件。

19-20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9-20 題。

煙絡橫林,山沉遠照,邐迤黃昏鐘鼓。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不眠思婦,齊應和,

幾聲砧杵。驚動天涯倦宦,駸駸歲華行暮。

當年酒狂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賴明月曾知舊遊 處。好伴雲來,還將夢去。(賀鑄〈天香〉)

19

關於本闋詞的敘述,正確的是:

(A)通篇傳達孤老無依、大限將至的悲涼 (B)上片描寫秋夜清冷蕭索和羈旅獨居的悲愁 (C)下片慨歎己身生涯坎坷,自責愧對妻兒子女

(D)以蛩聲、鐘鼓聲、砧杵聲寄寓對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關懷

答 案: B

解 析: 題幹語譯:煙霧籠罩著整片樹林,夕陽遠遠的向山間沉落,黃昏中伴隨綿長的鐘鼓聲。燭 光映照著簾幕,蟋蟀「促織促織」的鳴叫聲好像在催促著人要趕快去織布,在夾帶風露的 清秋季節裡,共同感受雙方的悲苦。因為思念而無法入睡的婦人,為良人準備冬衣的擣衣 聲和蟋蟀聲相應和。那聲音也驚動了在天涯倦於遊宦的人,歲月快速流逝,眼看著又將到 年末。

當年縱情飲酒、狂放自負的歲月,還以為春神把春天託付給我。而今駕馬北行,流浪 蛩:ㄑㄩㄥˊ,蟋蟀。

駸駸:ㄑㄧㄣ ㄑㄧㄣ,急速。

驂:ㄘㄢ,駕車時在兩側的馬,此處指車馬。

(19)

所幸明月還知道以前的遊玩處。正好把雲相伴送來,又在夢中相伴而去。

(A)並無此意,乃言流浪的悲愁。

(B)由「共苦清秋風露」及「驚動天涯倦宦」可知,乃秋天獨自在外的疲累與悲苦。

(C)感慨羈旅、遊宦之苦無人可傾訴。

(D)以蛩聲、鐘鼓聲、砧杵聲寄寓天涯倦宦孤身行旅的落寞。

20

關於本闋詞的理解,不恰當的是:

(A)「煙絡橫林,山沉遠照,邐迤黃昏鐘鼓」為詞人遠眺所見所聞

(B)「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描繪詞人與思婦共感淒風寒露之苦 (C)「流浪征驂北道,客檣南浦」對比「當年酒狂自負」,營造失落之感

(D)「明月」象徵國君,「幽恨無人晤語」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感傷

答 案: D

解 析: (D)「明月」無象徵國君的意涵;而「幽恨無人晤語」乃作者感慨心事無人可傾訴。

21-24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1-24 題。

陶醉於田園的陶潛,是否曾為他決定隱居後悔過?是否有時候也想過另外一種生活?清代以降的 批評家已開始質疑陶潛作為一個隱士的「單純性」──詩人龔自珍就把陶潛當成有經世抱負的豪傑之 士,可與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相比擬:「陶潛酷似臥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 一分騷。」很顯然,龔自珍並沒有把陶潛當作一個平淡的人。對龔氏及其同時代的人而言,陶潛代表 了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有出仕的凌雲之志卻扼腕而棄之──因為生不逢時。

其實早在唐代,詩人杜甫便已經對陶潛作為一個恬然自樂的隱士形象提出質疑。杜甫在其〈遣興〉

一詩中說:「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觀其著詩集,頗亦恨枯槁。」學者李華認為杜甫所要傳遞的訊 息是:「陶淵明雖然避俗,卻也未能免俗。何以知之?因為從陶潛詩集來看,其中很有恨自己一生枯槁 之意。」李華將杜甫詩中的「枯槁」解作「窮困潦倒」是很有理由的,因為陶潛〈飲酒〉第十一首用 了同一個詞來形容孔子得意門生顏回的窘迫:「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屢空不獲年,長飢至於老。

雖留後世名,一生亦枯槁……」。我們自然可以聯想到當杜甫試圖揭開清貧隱士陶潛的面具時,實際上 也是自我示現。浦起龍在評解杜甫〈遣興〉時,便指出:「嘲淵明,自嘲也。假一淵明為本身象贊」。 由此,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杜甫詩作中一再提到陶潛。而實際上,杜甫正是第一個將陶潛提升到文學經 典地位的人。

然而在過去的數世紀內,批評家一直誤讀杜甫,或者可以說是對杜甫解讀陶潛的誤讀。由於批評 家常將「枯槁」解作「風格上的平淡」,自然而然會認定杜甫以其〈遣興〉一詩來批評陶潛的詩風。這 種誤解導致明代學者胡應麟在其《詩藪》中以為「子美之不甚喜陶詩,而恨其枯槁也」。後來朱光潛也 沿襲了胡應麟的說法。這一有趣的誤讀實例證實了:經典化的作者總是處於不斷變化的流程中,是讀

(20)

21

下列敘述,符合文中龔自珍對陶潛看法的是:

(A)陶潛一生固窮守節,為傳統知識分子的典型 (B)陶潛與屈原、諸葛亮相同,均懷有濟世之志 (C)陶潛才德堪比諸葛亮,竟自甘於平淡,令人惋惜 (D)陶詩風格平淡,實受〈梁甫吟〉、〈離騷〉影響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八章閱讀及欣賞作品的能力 答 案: B

解 析: 題幹:龔自珍〈雜詩〉語譯:陶潛的豪氣和諸葛亮很像,萬古以來他的形象如同潯陽那松 樹、菊花一樣清高。不要相信詩人竟然甘於平淡,他的詩三分當中帶有二分諸葛亮〈梁甫 吟〉的風格,以及一分屈原〈離騷〉的精神。杜甫〈遣興〉語譯:陶潛是遠避俗情的人,

實際上未必能背離世道。看他所寫的詩集,也頗遺憾那種枯槁的情形。陶潛〈飲酒〉第十 一首語譯:顏回被稱為仁者,榮公被稱說為有道之人(榮公即榮啟期,春秋時隱士)。但 是顏回常常沒飯吃而早過世,而榮公則是長年飢餓一直到老。雖然都留有被後世稱頌的美 名,但他們一生真是憔悴……。

(B) 由「龔自珍就把陶潛當成有經世抱負的豪傑之士,可與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相比擬」,及

「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可知。

22

作者認為歷來批評家對杜甫〈遣興〉一詩,所產生的誤讀是:

(A)以為杜甫嘲諷陶潛猶未能達道 (B)以為杜甫批評陶潛的詩風枯槁 (C)認為杜甫質疑陶潛的隱士形象 (D)認為杜甫藉陶潛自嘲窮困潦倒

答 案: B

解 析: (B) 由「批評家一直誤讀杜甫」、「批評家常將『枯槁』解作『風格上的平淡』」可推知,批 評家誤以為杜甫的「頗亦恨枯槁」是說陶潛的詩風是平淡的,然實際上杜甫是在說陶 潛的生活困窘。

23

依據上文,作者所不認同的前人論述是:

(A)杜甫對陶潛詩的詮釋 (B)龔自珍對陶潛的評論 (C)浦起龍對杜詩的詮釋 (D)胡應麟對杜甫的評論

(21)

答 案: D

解 析: (D)由「這種誤解導致明代學者胡應麟」,及「這一有趣的誤讀」可知。

24

上文認為「經典化的作者,是讀者反饋的產物」,圖像也是讀者反饋的一種形式。甲、乙二 圖皆以陶潛的歸隱生活為背景,下列敘述,最無法從圖中獲悉的是:

(A)甲圖藉「採菊東籬」、「見南山」表現陶潛的閒適 (B)乙圖用飢餓難耐、流眼淚顛覆陶潛清貧自守的形象 (C)甲圖描繪陶潛功成不居,乙圖則描繪陶潛樂極生悲 (D)對陶潛形象的詮釋,甲圖重精神面,乙圖重物質面

答 案: C

解 析: (C) 甲圖的東籬菊花與翹首見南山,實未能見出有陶潛功成不居的形貌,乙圖的「咕嚕」

及眼前的空碗,以及背後想像滿溢的一碗飯,都沒有可「樂而生悲」的事情。

25-26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5-26 題。

東坡在黃州與蜀客陳季常為友,不過登山玩水、飲酒賦詩,軍務民情,秋毫無涉。光陰迅速,將 及一載。時當重九之後,連日大風。一日風息,東坡兀坐書齋,忽想:「定惠院長老曾送我黃菊數種,

栽於後園,今日何不去賞玩一番?」足猶未動,恰好陳季常相訪。東坡大喜,便拉陳慥同往後園看菊。

到得菊花棚下,只見滿地鋪金,枝上全無一朵,嚇得東坡目瞪口呆。陳慥問道:「子瞻見菊花落瓣,緣 何如此驚詫?」東坡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見此花只是焦乾枯爛,並不落瓣,去歲在王荊公府中,

見他〈詠菊〉詩二句道:『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錯誤了,續詩二句道: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卻不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遷小弟到黃州,原來使我 看菊花也。」陳慥笑道:「古人說得好:廣知世事休開口,縱會人前只點頭。假若連頭俱不點,一生無 惱亦無愁。」東坡道:「小弟初然被謫,只道荊公恨我摘其短處,公報私仇。誰知他倒不錯,我倒錯了。

真知灼見者,尚且有誤,何況其他!吾輩切記,不可輕易說人笑人,正所謂 耳。」(改寫自《警

(22)

25

依據上文,關於東坡在黃州的情況,敘述正確的是:

(A)時就陳慥共議軍務民情 (B)季常贈菊數種以供賞玩 (C)驚見定惠院中菊瓣遍地 (D)領會荊公詠菊所言不虛

答 案: D

解 析: 題幹:王安石〈詠菊〉語譯:昨天夜裡西風吹過園林,把菊花都吹落了,好像金子鋪滿在 地。蘇軾續詩語譯:菊花不像春花會飄落,說給詩人您仔細的去體會。

(A)由「軍務民情,秋毫無涉」可知不議論軍務民情。

(B)由「定惠院長老曾送我黃菊數種」可知非陳季常所贈。

(C)乃東坡後園而非定惠院所見。

(D)由「黃州菊花果然落瓣」領會王安石所說不假。

26

依據上文,最適合填入 內的是:

(A)經一失長一智 (B)人不可以貌相 (C)五十步笑百步 (D)聰明被聰明誤

出 處: (A)《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B)諺語 (C)《孟子‧梁惠王上》 (D)諺語 答 案:A

解 析 (A) 東坡因被貶謫到黃州,反而看到菊花落瓣的情形,增長了見識。此俗語是指受一次挫 折,得到一次教訓,就增長一分才智。

(B)不能憑外貌判斷人的好壞高低。

(C)比喻自己和別人犯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些,可是卻譏笑別人。

(D)自恃聰明,卻反而誤了自己。

27-30 為題組

閱讀下列甲、乙二文,回答27-30 題。

利未亞州東北厄日多國産魚,名喇加多,約三丈餘。長尾,堅鱗甲,刀 箭不能入。足有利爪,鋸牙滿口,性甚獰惡。色黄,口無舌,唯用上齶食物。

入水食魚,登陸每吐涎于地,人畜踐之即仆,因就食之。見人遠則哭,近則噬。

冬月則不食物,睡時嘗張口吐氣。(南懷仁《坤輿圖說》)

莎士比亞的戲劇說:「那公爵如淌著眼淚的鱷魚,把善心的路人騙到嘴裡。」鱷魚眼睛所分泌的液 體,有科學家曾經認為應是用來排出身體多餘的鹽分。許多生活在海裡的爬行動物,因為腎功能不如

利未亞州:非洲。

厄日多:埃及。

喇加多:鱷魚。

(23)

淚,其實是讓鹽分藉此排出。海鬣蜥的鹽腺位在鼻腺中,牠們會從鼻孔排出結晶狀的鹽分。海蛇的鹽 腺則在後舌下腺中。總之,鹽腺的位置是個別演化的,但功能相似。

目前已無生活於海中的鱷魚,但有些鱷魚仍棲息於河口或淺海。科學家後來發現,牠們的舌頭表 面會流出清澈的液體,進而懷疑這才是鹽腺的分泌物。經過蒐集分析,果然其含鹽量比眼睛分泌物來 得高。例如亞洲的鹹水鱷與美洲的美洲鱷,鹽腺都位在舌下腺中,牠們舌頭表面的孔洞會分泌出高鹽 分的液體。至於同一屬的淡水表親,如澳洲淡水鱷,也有結構相同的舌下鹽腺,但效能就略遜一籌;

同一科的西非狹吻鱷和西非矮鱷,情況也大致類似。但生活於淡水地區的短吻鱷科鱷魚,例如美洲短 吻鱷和眼鏡凱門鱷,舌頭的孔洞都極小,前者的排鹽效率奇差,後者則完全不會排出鹽分。

鱷魚通常在陸地待了一段時間後,位於瞬膜的哈氏腺便會分泌鹹液潤滑眼睛。瞬膜是一層透明的 眼瞼,除了滋潤眼睛外,當鱷魚潛入水中,閉上瞬膜,既能保護眼睛,又能看清水下情況。另有實驗 發現,有些鱷魚會邊進食邊流淚,甚至眼睛冒出泡沫,推測可能是咬合時壓迫鼻竇的生理反應。(改寫 自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27

下列關於甲文敘寫「喇加多」的分析,錯誤的是:

(A)先談外形,再寫習性;習性再分「獵食」、「避敵」兩線敘寫

(B)以「利爪」、「鋸牙」襯托「獰惡」,以「刀箭不能入」強化「堅鱗甲」特徵 (C)以「入水」、「登陸」的活動範圍,描述其生活特性,也寫獵食對象甚廣 (D)藉「吐涎于地」和「遠則哭,近則噬」二事揭露其獵食技倆

答 案: A

解 析: 題幹:甲篇語譯:利未亞州東北的厄日多國生產一種魚,名字叫喇加多,身長大約三丈多。

有長長的尾巴,堅硬的甲殼,刀箭都不能侵入砍傷牠。腳有鋒利的爪子,滿嘴有如鋸齒般 尖銳的獸齒,性情非常的凶狠惡毒。膚色呈黄色,口內沒有舌頭,只使用上顎來撕咬進物

(齶:ㄜˋ,同「顎」)。潛入水中吃魚,登上陸地時每每吐口水在地上,人和牲畜踏到那 口水就摔倒,牠就馬上來吃。看到遠處的人就流淚,一接近就馬上吞咬獵物。冬天則不吃 東西,睡覺的時候經常張著嘴巴吐氣。

(A)無「避敵」,而是「棲息」。

28

甲文「人畜踐之即仆」的鱷魚涎液,若依乙文的看法,最可能的分泌來源是:

(A)哈氏腺 (B)舌下腺 (C)淚腺 (D)鼻腺

答 案:B

解 析: 題幹:涎:指唾液、口水。

(B) 由甲文的「登陸每吐涎于地」的「吐涎」動作,及乙文「牠們的舌頭表面會流出清澈 的液體,進而懷疑這才是鹽腺的分泌物」、「鹽腺都位在舌下腺中,牠們舌頭表面的孔

(24)

29

甲文謂鱷魚「見人遠則哭」,若依乙文的看法,其主要原因應是:

(A)引誘獵物 (B)排除鹽分 (C)哀傷憐憫 (D)潤滑眼睛

答 案: D

解 析: (D)由「位於瞬膜的哈氏腺便會分泌鹹液潤滑眼睛」可知。

30

乙文第二段列舉數種鱷魚,最主要是為了說明:

(A)不同棲息地的鱷魚,鹽腺的效能也隨之有別 (B)不同種類的鱷魚,鹽腺所在的位置也不相同 (C)鱷魚鹽腺的位置,會隨棲地鹽分多寡而改變 (D)鱷魚鹽腺的退化,係經過長時間的演化歷程

答 案: A

解 析: (A) 由鹹水鱷的舌下腺會排出高鹽分的液體,到同一屬的淡水表親舌下腺排鹽效能略遜一 籌,再到生活於淡水地區的眼鏡凱門鱷則完全不會排出鹽分,可知不同的棲息地,鹽 腺的效能也有別。

31-32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1-32 題。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无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

「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无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 情也。吾所謂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莊

子‧德充符》)

31

下列敘述,符合惠子、莊子二人對有情無情看法的是:

(A)惠子:人的形貌乃根源於無情 (B)惠子:人既可無情亦可以有情 (C)莊子:不因情傷天性是謂無情 (D)莊子:順自然而無情不利養生

答 案: C

解 析: 題幹語譯:惠子對莊子說:「人本來就沒有感情嗎?」莊子說:「是的。」惠子說:「人如 果沒有感情,怎麼能夠叫做人呢?」莊子說:「道給他外貌,天給他外形,怎麼能說不是 人?」惠子說:「既然說是人,怎麼可以無情?」莊子說:「這不是我所說的情。我所謂的

无:同「無」。

(25)

行為。」

(C)由「吾所謂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可知,不因個人好惡之情而損傷自身。

32

下列文句中的「與」,和上文「道與之貌」的「與」意思相同的是:

(A)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B)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

(C)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

(D)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三章字義的辨識與應用能力、第貳篇第五章部定課綱文言文 的內涵與特色

(A)《禮記‧大同與小康》 (B)《論語‧衛靈公》

(C)歸有光〈項脊軒志〉 (D)《老子‧八十一章》

答 案: D

解 析: 題幹:給予。

(A)推舉。通「舉」。語譯:推舉賢能的人治理天下,人人講求信用,敦修和睦。

(B)和、同、跟。語譯:可以和他說話卻不和他說話,那就錯失了可以交談的人。

(C)和、同、跟。語譯:別人知道我這樣,大概會說我和井底裡的青蛙有什麼分別呢?

(D)給予。語譯:盡量幫助他人,自己擁有的就更多;盡量給予他人,自己擁有的就更多。

33-34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3-34 題。

舂陵俗不種菊,前時自遠致之,植於前庭牆下。及再來也,菊已無矣。徘徊舊圃,嗟嘆久之。誰 不知菊也,芳華可賞,在藥品是良藥,為蔬菜是佳蔬。縱須地趨走,猶宜徙植修養,而忍蹂踐至盡,

不愛惜乎!於戲!賢士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擇所處。一旦遭人不愛重如此菊也,悲傷奈何!於是 更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不此行列。縱參歌妓,菊 非可惡之草;使有酒徒,菊為助興之物。為之作記,以託後人;並錄藥經,列於記後。(元結〈菊圃記〉)

33

菊花在「前庭牆下」消失的原因,敘述最適當的是:

(A)菊花不如良藥、佳蔬用途廣大,因此遭眾人鄙薄厭棄 (B)菊花係遠方品種,移植舂陵而不服水土,致枯萎凋零 (C)菊花栽植於人來人往之處,被踩踏蹂躪,因而凋枯萎謝 (D)菊花形貌樸素,雖非可惡之草,但不受人喜愛而遭棄養

答 案: C

於戲:同「嗚呼」。

(26)

解 析: 題幹語譯:舂陵這個地方的風俗不種菊,前些時候從遠處獲得它,便把它種在前庭的牆角 下。等到再次來此,菊花已經沒有了。我徘徊在這舊園子裡,嘆息良久。誰不知道菊花啊,

芳香美好而可欣賞,在藥品上它是良藥,在蔬菜上它是好的蔬菜。縱然需要地方來快走,

還是可以把它移植他處好好的養護,何以忍心將它踩踏蹂躪至盡,不去愛惜它呢!唉!

賢良之士有德的君子自己立定其身,不可不謹慎選擇所處的位置。一旦遭人不愛惜敬重 就像這菊啊,悲傷又能如何!於是我重新為它造一園圃,重新在一個園子裡種植它(畦:

ㄑㄧˊ。古代計算的單位量詞。借指菜園、田園)。這地方靠近宴遊休息的場所,官吏之 人不會在此奔走;靠近登臺遠望的亭子,車駕旗幟不會在此排列。縱使歌妓在此為歡,菊 不是可惡的草;假使有好酒之人,菊可作為助興之物。為菊作這篇記,以託付給後人;並 記錄藥經,列在這篇記的後面。

(C)由「縱須地趨走,猶宜徙植修養,而忍蹂踐至盡」可知,乃因人的踐踏以致枯萎。

34

作者藉種植菊花而感悟處世之理,下列敘述最適當的是:

(A)立身處世應具良禽擇木而棲的智慧 (B)順境僅成就平凡而逆境可造就不凡 (C)具備多元能力,可在競爭時代勝出 (D)正直友可礪品格,酒肉交將招災禍

答 案: A

解 析: (A) 由「賢士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擇所處」可知,要謹慎選擇所處的位置。良禽擇木 而棲:比喻賢才擇主而事。

(B)強調挫折磨鍊的意義。

(C)強調多元學習。

(D)強調選擇朋友的重要。酒肉交是指只知聚在一起吃喝玩樂,而不能相互砥礪、患難與 共的朋友。

(27)

說明:第35 題至第 42 題,每題有 5 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項畫記 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4 分;答錯 1 個選項者,得 2.4 分;答錯 2 個選項者,得 0.8 分;答錯多於 2 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 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35

下列文句「 」內的詞,屬於謙詞用法的是:

(A)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B)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 (D)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

(E)「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五章詞語、成語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A)《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B)《孟子‧梁惠王上》

(C)諸葛亮〈出師表〉 (D)《孟子‧離婁下》

(E)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案: BC

解 析:(A)忠誠、愛戀。語譯:我全心全意的愛您,只怕您沒有體察到。

(B)自謙為寡德的人。語譯:鄰國的百姓並沒有逐漸減少,寡人的百姓也沒有逐漸增多,

這是為什麼呢?

(C)自稱的謙詞。語譯:臣認為軍營裡的事情,都要先詢問他,必定能使得軍隊相處和睦。

(D)沒有才幹。語譯:持守中道的長輩會去教養不能持守中道的晚輩,有才幹的長輩會去 教養沒有才幹的晚輩,所以人們才會樂於有賢明的長輩來教導啊!

(E)自稱。語譯:我由京都貶任外地官職二年以來,恬適自得,隨遇而安,感慨琵琶女的這 一番話,這天夜晚才覺得有貶官於外的失意。

36

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詞,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A)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B)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

(C)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持五十金,涕泣「謀」於禁卒,卒感焉 (D)虎嘯風生,龍吟雲萃,「固」非偶然也/道士笑曰:我「固」謂不能作苦,今果然 (E)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始悟「向」之倒峽崩崖,轟耳不輟者,是硫穴沸聲也

第貳部分:多選題(占 32 分)

(28)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三章字義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A)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王羲之〈蘭亭集序〉

(B)顧炎武〈廉恥〉/李斯〈諫逐客書〉

(C)劉基《郁離子‧良桐》/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D)杜光庭〈虬髯客傳〉/蒲松齡〈勞山道士〉

(E)曹丕〈典論‧論文〉/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答 案: BCD

解 析: (A) 誠信。語譯:有仁德的人能播施其恩惠,誠信的人能效命盡忠/誠、實在。語譯:可 以盡情享受耳目感官之歡娛,實在快樂啊!

(B)侍奉、服侍。語譯:用這套本領去服侍公卿貴人,沒有不被寵愛的/侍奉、服侍。語 譯:於是拆散六國合縱的聯盟,迫使他們向西侍奉秦國。

(C)請求、商量。語譯:工之僑帶著琴回去,和漆匠商量,在琴上漆出裂紋/請求、商量。

語譯:拿了五十兩銀子,哭著懇求獄卒,獄卒被他感動了!

(D)本來。語譯:(就像)老虎吼叫則谷風吹起,蛟龍吟嘯則雲氣聚合,本來就不是偶然的

/本來。語譯:道士笑著說:「我本來就說你不能勞動吃苦,現在果真如此。」

(E)崇尚。語譯:一般人崇尚古代而輕視當今,崇尚虛名而背離實情/從前。語譯:我才省 悟先前聽到如流水傾峽而出、山崖崩落、轟隆不絕的,就是硫磺礦穴的沸騰聲。

37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運用恰當的是:

(A)獨特的室內空間規劃,必然能夠讓您的居室蓬蓽生輝 (B)這次推出的新產品不慍不火,銷售未能達到預期目標 (C)他的文章一氣呵成,文不加點,旁人難再有置喙餘地 (D)低價促銷策略奏效,讓賣場天天魚游沸鼎,收入可觀 (E)老張談吐幽默,往往讓同場聽者忍俊不禁,讚嘆不已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五章詞語、成語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D)丘遲〈與陳伯之書〉

答 案: CE

解 析: (A) 蓬蓽生輝:蓬蓽,窮人住的房子,亦謙稱自己的住宅。蓬蓽生輝形容貴客來訪令主人 感到增光不少。乃謙虛的用法,不宜用在稱讚他人的住處。

(B)不慍不火:意謂不怨恨不動怒。不宜用在形容產品的特色上。

(C)文不加點:形容文思敏捷、下筆成章,通篇無所塗改。

(D)魚游沸鼎:魚游在滾沸的鍋鼎裡。比喻處於危險的情境。不宜用在促銷奏效的情況。

(E)忍俊不禁:忍不住的笑。

(29)

38

「咬死了獵人的狗」是個歧義句,如右所示,

是因為語法結構關係不同而造成了語義差異。下列 文句,屬於此種歧義句的是:

(A)他沒有做不好的事情 (B)他知道這件事不要緊 (C)小明借來的字典沒用

(D)王同學是轉學生,很多人不認識他 (E)陳老師和李老師的學生,來自不同學校

答 案: ABE

解 析: (A) 他沒有做不好的事情:〔他沒有/做不好的事情〕意謂:他什麼事情都做得很好;〔他 沒有做/不好的事情〕意謂:他沒有做壞事。

(B)他知道這件事不要緊:〔他知道/這件事不要緊〕意謂:他知道這件事不重要;〔他知 道這件事/不要緊〕意謂:讓他知道這件事沒關係。

(E)陳老師和李老師的學生,來自不同學校:〔陳老師/和李老師的學生,來自不同學校〕

意謂:陳老師此人和李老師的學生,來自不同學校;〔陳老師和李老師/的學生,來自 不同學校〕意謂:這兩位老師的學生各來自於不同的學校。

39

關於下列甲、乙二詩的解讀,正確的是:

甲、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霑巾。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乙、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霑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A)甲詩藉由「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點出詩題的「早春」

(B)乙詩藉由「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照應詩題的地理空間 (C)二詩題材不盡相同,甲詩側重自然景物,乙詩則偏向人生際遇 (D)二詩作者均因長期在外宦遊,故離愁別緒觸景而生,哀傷難抑 (E)二詩皆以思鄉作結,且均藉「霑巾」抒寫遊子落葉歸根的期望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八章閱讀及欣賞作品的能力 答 案: ABC

〔 咬 死 了 獵 人 / 的 / 狗 〕意 謂 :

「有隻狗咬死了獵人」。

〔 咬 死 了 / 獵 人 的 狗 〕 意 謂 :

「某動物咬死了獵人所養的狗」。

三秦:陝西關中一帶。

五津:岷江中五個渡口。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先就合科題題數來分析,今年試題在第 50 題之後,全為合科題組題,一共有 10 題題組題,其中 歷、地合科組合有 6 題,歷、地、公合科題則有

總觀今年的考題與 104 年歷屆考題有許多類似之處,首先考題都是難易

國文 英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科 歷史 地理 公民. 試題書

國文 英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科 歷史 地理 公民.. 試題書

分組活動進行之前要先建立幼 兒的常規,例如:輪流等待、玩具 的分類及收拾、遊戲時應遵守的事

國文模擬考大部分的考題都是 閱讀題 ,注重閱讀能力而非國學常識(佔極少 數)。如果在這方面的功力很淺,可以多買參考書的

」競賽,是結合生物科技與工程概念,以應用與設計為導向 的最新生物科學,為解決人類周遭生活問題。iGEM

面對國文這個科目,需破除以往熟讀 課本 ,就能考好的觀念。國文模擬考大部分的 考題都是 閱讀題 ,注重閱讀能力及理解而非國學常識 ( 佔極少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