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產業之挑戰與機會 已有的事 後必再有 136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灣產業之挑戰與機會 已有的事 後必再有 136"

Copied!
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CTCI QUARTERLY

通訊 ︱

2020 年 冬季刊

136

〈封面〉

廖采晨/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國畫組、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曾獲獎於彩墨新人獎、全國美展水墨類入選、臺師大林玉山教授 創作獎等,專長為以國畫或水彩呈現日常生活中的感知與想像,

一筆一畫蘊含著獨特的細膩情感。

IG:isora.art FB:小島居

〈封底裡〉

謝秉辰/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曾獲2019麥當勞設計大賞最佳視覺獎、2018師大設計系107級 畢業展Lexus贊助之Lexus設計獎。曾參與「文化部漫畫繁星計 畫」及「教育部數位遊戲開發人才拋光計畫」,擅長漫畫、遊戲 風格數位插畫,筆下畫面細緻、角色生動活潑。

IG:bingchen_artwork

已有的事 後必再有

臺灣產業之挑戰與機會

孕育全方位工程人才─ 中鼎楊宗興董事長

公益法人的落實與期許—經濟部查核紀實 AI倫理治理與醫療防疫研討會

新媒體之發展趨勢與影響論壇 企業延攬境外生說明會

封面故事

集思天地

業務走廊

以沉穩的姿態與世界交流,接受挑戰,展望未來。

(2)

通訊

e-book

總編輯

| 編輯室號角 |

11月初奧萬大楓葉漸轉紅。

時序邁入冬季,也進入到本社最繁忙的時節。

回顧2020年,國內每個月都有歷史大事發 生:史上最嚴重的將領空難、台股史上最大收盤跌 幅、史上第一次中小學延後開學、第一次取消中職 明星賽、第一次國際油價期貨價格下跌至負數、第 一次直轄市市長罷免案通過、第一次報稅期延長為 2個月、第一次大學指考延期、第一位台籍民選總 統逝世等,歷史事件一件接一件,可見今年是多麼 動盪不安的一年。

11月,紛紛嚷嚷大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終於結束,川普成為二戰以來 第三位競選連任失敗的美國總統,然而大選落幕不必然一切歸於平靜。面 對動盪不安,危機亦是轉機,如何在亂世中充實自我、等待時機、創造契 機,多一分準備,就比別人多一分機會。希望【中技社通訊】能陪您一起 開創新局面。

本期的封面故事「已有的事 後必再有─臺灣產業之挑戰與機會」,

分析產業發展的不同面向與因應之道,願能提供讀者治事、治身的不同思 維。「業務走廊」向您稟述多項本社的年末活動:主管機關經濟部例行查 核紀實、AI倫理治理與醫療防疫研討會紀要、新媒體之發展趨勢與影響論 壇,以及中技社科技獎學金、AI創意競賽兩篇活動報導。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首次舉行「企業延攬境外生說明會」,詢問企業需求後,直接媒合符 合條件之境外生,希望能將優秀人才留在臺灣,說明會反應十分正向、熱 絡。「集思天地─獎學金得主專欄」是中鼎工程楊宗興董事長的心得,並 專訪台化洪福源副董事長、前東海大學曾紀鴻董事長兩位事業成功的得 主。「心•一點靈」資深同仁分享30多年來服務本社的感恩歲月。

最後,您是否注意到封面封底裡的畫作了呢?連續兩期的封面採用創 意感極強的繪圖形式來呈現,這樣的風格,您是否喜歡呢?

揮別多事之 祈迎平安之

CTCI QUARTERLY CTCI QUARTERLY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3 24 27 28

30

32 34 35 36

38 40

中華民國84年10月創刊

中華民國109年12月10日出版

發 行 人 潘文炎 主任委員 陳綠蔚

編輯委員 王釿鋊 馬金玲 李 齡 薄懷照 楊顯整 郭博堯 總 編 輯 羅佳慧

執行編輯 許湘琴 潘惠萍 黃小翠 劉惠君 葉琬萱

發 行 者 財團法人中技社 地 址 106台北市大安區 敦化南路2段97號8樓 電 話 (02)2704-9805 傳 真 (02)2705-5044 設 計 陽光房創意發想 登 記 證 局版北市誌字第372號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5504號

本刊同時登載於「財團法人中技社」

網站

ctci.org.tw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vecteezy.com圖庫資料

封面故事 ▏

集思天地 ▏

業務走廊 ▏

心•一點靈 ▏

136 冬季刊 | 目錄

國際經貿變局下台灣產業布局策略

呂雨龍

內聖外王 打造台灣潛水衣製造王國

林志龍

工程界提升國際競爭力之挑戰與策略

潘惠萍

孕育全方位工程人才 力促提升國家競爭力 楊宗興

專訪台化公司洪福源副董事長 何婷婷

專訪前東海大學曾紀鴻董事長 何婷婷

公益法人的落實與期許-經濟部查核紀實 李齡 羅佳慧

「AI倫理治理與醫療防疫」研討會紀要 劉致峻

賀黃炳照教授、賴志煌教授 榮獲中技社學術獎 林志龍

「新媒體之發展趨勢與影響」論壇活動報導 黃玠然

線上直播論壇心得分享 黃玠然 葉琬萱

美好事物 來自創新創意的果實-

本屆獎學金競爭激烈 陳蕾伊

中技社AI創意競賽 啟動健康照護新思維 張瑞閔

讓我們成為您的伯樂─企業延攬境外生說明會 何婷婷 羅佳慧 葉琬萱

正修科技大學技術研發合作實地訪查 林志龍 張瑞閔

新住民的一道曙光-賽珍珠基金會 向玉琦

照片集錦-清境日月潭歡樂遊 羅佳慧 葉琬萱

感恩的歲月—我在中技社的日子 楊錦桂

江湖在走,常識要有 別再吃米不知米價囉!

羅佳慧 葉琬萱

「美中科技戰發展與我國產業 面臨之挑戰與機會」研討會

邱炳嶔

(3)



CTCI QUARTERLY

 封 面 故 事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What has been will be again, what has been done will be done again;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這句摘自傳道書1:9的金句,在本社今年11月11日舉辦的

「美中科技戰發展與我國產業面臨之挑戰與機會」研討會中屢屢被提及。

已有 的事 後必 再有

臺灣 產業 之挑 戰與 機會

從美中科技戰發展談起。分別從:智財角度、產業界因應經驗、未 來情境分析、未來因應建議等四個面向分析其複雜局面,提供讀者 在美中科技戰下可能的應變之道。

美中貿易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雙重衝擊,分析企業佈局及全球供應 體系將有何影響?並提出臺灣總體產業布局建議。

以全球潛水衣市場最大供應商─薛長興工業作為具體案例。分享當 時毅然決然自行研發原料的策略,如何以百人研發團隊築起技術高 牆,維持技術領先的關鍵。

揭櫫強化我國工程產業的重要性。工程不僅是產業之一,更是其他 眾多產業的基石,如何及早整備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將是我國 產業發展的重要命脈。

2 1

3 4

本期封面故事的四篇文章,涵蓋產業發展的縱切分析及面臨的環境挑戰。

研討會活動報導

美中科技戰發展與

我國產業面臨 挑戰與機會

■ 能源暨產業研究中心 邱炳嶔研究員

研討會在11月11日於中華經 濟研究院舉辦,來賓報名相 當踴躍,當日近280人出席,會場 爆滿,還另外加開視訊會議廳,其 中產業界約占50%、學研界約占 30%。會議由中技社潘文炎董事長 致開幕詞開啟序幕,也很榮幸邀請 到經濟部前部長何美玥女士蒞臨現 場擔任貴賓勉勵。

潘董事長致詞表示,今天的研 討會剛好在美國大選結

束之後,民主黨候選 人拜登有望取代川 普擔任下一任美國 總統,可能會將中 國大陸的定位從敵 對 者 改 為 競 爭 者 , 貿易戰可能會較緩和,

但在科技競爭應會持續下

去。中國大陸面對此壓力也在法律政策上有 所改變,近來中國大陸法院關於智慧財產的 判決有90%是原告廠商獲勝,可能是希望向 世界宣示對於智慧財產保護的改進。今天的 研討會將討論在這樣的情勢下有哪些挑戰,

業者有哪些機會可以把握。

何前部長致詞表示,今 年發生新冠肺炎、中美貿 易戰、美國總統大選等,

造 成 很 大 的 變 化 。 台 灣 因 疫 情 控 制 得 很 好 , 工 廠沒有停工,沒有斷鏈,

經濟持續成長,在這個不穩

定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許多企業不 願意放棄中國市場,也不想得罪美國,因此 將供應鏈分為中國與非中國,也從全球化 (globalization)轉為在地化(localization),政府 與企業需要做很多準備。她個人認為科技戰 會持續下去,因為背後是科技業者的龐大利 益,民主黨或共和黨執政的差別,只會在強 度上、作法上有一些不同。

美中科技戰對科技創新 與智財保護的影響

主持人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 高 孔廉會長,提到中國大陸受到美國的強力 制裁,諸如貿易談判、301條款、「實體清 單」、制裁華為、中興通訊等陸企,正在經 歷從不重視智財權轉變為重視的階段,短期 而言,中國大陸當然會感到痛苦,長期則會 加速他們的自主研發。資策會科法所王偉霖 所長提到中國大陸的迅速崛起,已威脅到美 國科技領先的地位,並體現在專利數量、5G 技術領先等,而美國已發現中國帶來的威

1

何前部長致詞。

潘董事長致詞。

(4)

脅,於2018年發動貿易戰,聚焦技術轉移、

智財權偷竊等問題,鞏固全球科技霸權地 位。東吳大學法律系盧文祥教授聚焦在中國大 陸創新及科技研究成果的保護與經營,提到 中國專利法於10月通過第四次修正,將帶動 專利與商業祕密的保護;中國因應美國關切 竊取商業秘密,也開始著手修訂「反不正當 競爭法」;2019年起,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 權法庭將帶領地方知識產權法院,設立知識 產權案件的裁判標準,可望提升審判品質。

美中科技戰產業界的因應經驗

主持人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許士軍教 授表示科技戰雖然是以科技為主,但涉及層 面非常廣,包括金融、形象、正當性等,主 辦單位邀請到的都是各領域很有經驗產業經 營者,來分享他們的經驗與觀點。國光生技 詹啟賢董事長談到台灣在醫療、研發人才具 有優勢,在研發階段具有不錯水準,但在人 體實驗階段,因須符合各國臨床試驗法規,

需有大規模的資本投入,現階段要突破國際 大廠及各國通路、市場保護策略仍不容易;

此外,台灣國內市場小,法規、品管、商業 談判等人才不足亦是生技產業需強化的部 分,政府的政策不明確也是生技業者的挑戰 之一。孚創雲端(股)公司周延鵬執行長提到 區域製造中心已經形成,供應鏈的重組已經 在進行,技術出口管制會越來越嚴格;建議 未來要以美中專利作為布局起始點、以專利 品質和價值取代專利數量、以專利組合和生 命週期為基礎、以攻擊專利取代防衛專利、

以數據平台為基礎的營運方式、以智能分析 為工具控制風險。聯華電子法務長張振倫 律師提到台灣在兩強爭霸中要如何自處,第 一要有耐心(Be patient),不會太早就結束,

第二要小心(Be prudent),第三要準備好(Be prepared),也建議企業應把法遵工作盡量完

善,建立完整的法遵架構。金庫資本丁學文 總經理提到台灣的新創企業面臨缺乏國際視 野、缺乏管理經驗、產品能力不足、財務表 現不佳等問題,需要轉變經營理念,借助資 本力量橫向連結,合作開發及引進新技術形 成生態系統,做產業變革的引領者。

美中科技戰情境模擬 與未來發展

主持人宇智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徐小波董 事長表示我們應該要關注新常態(new normal) 與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兩件 事,隨時要注意何時有新常態出現,以及應 變的新模式,藉此來思考未來要如何發展;

台灣有能力發展許多新科技,但在營運模式 的創新是缺乏的,也要提醒大家要重視創新 模式。政大科智所吳豐祥教授對於美中科技 戰的情境提出分析,主要分析「美國激烈抗 中、中國激烈反擊」及「美國溫和抗中、中 國溫和反擊」兩種模式,兩種模式中國都是 被動回應者,美國激烈抗中會導致「科技脫 鉤」,並形成兩套系統/技術/標準的情況;

美國溫和抗中則會形成「科技競合」。成大 法律暨生醫工程系許曉芬教授提出WTO目前 在美國的杯葛下已難以維持全球貿易秩序;

美歐貿易關係緊張,不會輕易與中國對抗;

日韓兩國在政治上傾向美國,但在經濟上因 對中國的依賴,則傾向與中國合作;東協各 國與中國經濟關係密切,但因東協各國相較 美中兩國規模太小,應是回到基於規則跟多 封面 故 事

封面 故 事

2

3

邊體系的區域經濟框架。磐安智慧財產教育

基金會劉江彬董事長總結美中科技戰的本質 還是科技創新競爭、智慧財產保護、貿易出 入超平衡、經濟永續發展及世界霸主地位競 逐;政府無論在政治上或經濟上都不應過度 依賴美中兩國;大型企業需增強高端研發能 力與強化法律風險評估,中小企業需尋求轉 型及跨業整合,適時搭上數位轉型的浪潮,

思考新的商業模式。

圓桌會談

圓桌會談由劉江彬董事長與工業局呂正 華局長共同主持,呂正華局長提到政府致力 於推動企業回台投資與根留台灣,已超過1兆 元的投資,也協助供應鏈至東南亞與美墨投 資,ICT軟硬體也獲得外商大力投資;產業鏈 從效率掛帥轉變為韌性優先,走向區域化、

本土化、分散化。工研院張培仁副院長提到 台灣在中國以外製造的產品,如晶圓等,具 有競逐全球的實力,策略是保持優勢擴大布 局,中高階產品像是IC設計、LED元件等,策 略是強化前瞻技術研發,保持產品差異化,

建立技術風險分散機制;在中國製造全球行 銷的產品如手機、PC組裝等,策略是分散產 能至世界各地,而顯示面板模組、PCB等台灣 研發中國生產銷售的產品,則是可能形成兩 套生產體系。中經院陳信宏所長指出中國大 陸利用市場需求影響力來影響全球價值鏈,

全球價值鏈逐漸開始改變,如TESLA在美 中的價值鏈型態不同、蘋果轉單中國本土廠

商、台積電赴美投資等,不能只從台商生產 據點移動的角度來看,也要看廠商在跨國生 產網絡如何組合;而未來在新興領域將會是 產品架構之爭、標準之爭,重要設備、材料 也會有嚴格的出口管制。生華科技陳桂恒董 事認為法規是發展生物科技的命脈,政府應 有更透明及有彈性的法規,也需要在人才、

團隊、資金與政策上全力保護與支持。基亞 生物科技張世忠董事長談到中國在跳躍式的 發展過程中有許多不足之處,未來也難以從 國外獲取技術,台灣部分製藥產業具備國際 競爭力,可提升其製造能力,是台灣廠商打 入中國內循環的機會;國際上普遍對中國產品 存疑,由台灣方面協助行銷,取信於國際,亦 是台灣的機會。茂林光電李滿祥董事長指出順 應政府政策回流台灣設廠,導入IOT技術,做 到不開燈,減少人力的導光板智能化工廠,未 來可複製到北美、歐洲設廠。數位經濟暨產 業發展協會詹婷怡副理事長提及貿易戰亦含 有資訊戰、情報戰的成分,數位轉型、網路 資訊安全等也是衍伸議題,在供應鏈重組的 過程中,政府也需要加以重視,建立資訊安 全的基礎建設,可改善國家資安的體質,也 把握發展資安產業的機會。

結語

本次研討會內容豐富,來賓出席踴躍,

並與講者充分交流,研討會於下午五點半圓滿 結束。中技社規畫於年底出版本議題的專題報 告,屆時讀者可以獲取更完整的研究成果。

(5)



CTCI QUARTERLY



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已由原 先的貿易戰進展到科技戰,未來甚至 可能延伸為金融戰,且目前尚未有趨緩的現 象。而當全球還陷在美中競爭所帶來的衝擊 之際,2020年1月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 全球蔓延,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 影響了企業的布局與全球供應體系。

因應上述重大的國際變局,今年度本社 與台經院研究團隊合作,透過深度訪談1與數 場次座談會2,彙整國內重要產業與公協會代 表及學研界領袖意見,並參考國外商會白皮 書3,探討台灣角色與定位,並提出台灣產業 布局的趨勢、挑戰與因應建議。

國際供應鏈結構性調整

美中貿易戰啟動後,廠商依據自身之 成本考量及受到加徵關稅的影響程度調整布 局,分別從不同地點出口至美國與中國大陸 市場,促成「分鏈」現象。而美中科技戰兩 國各自發展供應鏈體系,最終形成分別以美 國或中國為主的「雙元供應鏈」,並因美中 相互在具優勢的產業技術上進行圍堵,最終 美中雙方各自的優勢領域產業會形成「斷 鏈」的現象。

疫情顯現供應鏈斷貨衝擊,促使長期 高度依賴中國之跨國企業正視其戰略布局,

以中國為生產基地的企業紛紛移出供應鏈以 分散風險。此外,企業縮短價值鏈促成「短 鏈革命」,追求接近市場與消費者,並逐漸

形成「多核心區域製造體系」。許多資通訊 產業台商為因應美中貿易戰,在品牌商要求 下,前往東南亞布局;但在美中簽署第一階 段協議後,開始呈現觀望態度;直到疫情爆 發後,分散風險的布局速度再次轉趨積極。

台灣總體產業布局建議

建立與國際接軌之數位經濟法規環境

後疫情時代,零接觸經濟興起,數位轉 型成為國際發展趨勢,然而台灣相關的法規 仍未能跟上數位經濟時代的變化,建議政府 應打造適合產業數位轉型及數位新創的環境 並與國際連結,提高吸引國際資金來台投資 的誘因。在資訊安全的法規要在標準上與國 際接軌,加速具時效性的數位產品上市,並 掌握數位貿易及數位稅的發展趨勢。

由民間力量建立海外生產聚落

若能由民間力量推動,建立海外生產聚 落,在新南向國家推動設立台灣產業園區,

國際經貿變局下台灣產業的布局策略

■ 環境暨經濟研究中心 呂雨龍研究員

1.進行場深度訪談,分別訪談范良棟秘書長(工商協進會)、許勝雄董事長(金仁寶集團)、曹世綸總裁(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台灣 區)、蔡練生秘書長(全國工業總會)。

.進行場專家座談會,分別邀請邱俊榮教授(中央大學經濟學系)、陳添枝教授(台灣大學經濟學系)、葉惠青顧問(中技社)、蔡練生秘書長(全 國工業總會)、徐爵民理事長(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陳松興顧問(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單驥榮譽教授(中央大學)、沈柏延理事長 (資訊軟體協會)、葉耀中董事長特助(光寶科技)、張及人總經理(傑明新能源)、張榮舜專案經理(智慧城鄉計畫辦公室)、張玉輝執行長(可億 隆)、郭峰志總監(緯創)、吳進忠處長(台電調度處)、趙家緯常務理事(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共計1位專家學者。

.台北市日本工商會『019年白皮書』、美國商會『00 台灣白皮書』、歐洲商會『00年建議書』

融入亞太區域供應鏈,將可強化台灣之國際 連結,增加外商來台投資意願。受到疫情影 響,各國都在加速推動智慧城市、數位轉 型,可利用台灣智慧應用領域的優勢,協助 新南向國家發展智慧園區、智慧應用、系統 整合等。

推動關鍵零組件產學合作

美中科技戰凸顯了掌握自主技術的重 要性,我國目前上游關鍵零組件、材料及技 術,大多掌握在美、日、歐等國手中,製造 業自有關鍵技術比例偏低,亟需強化自主研 發。建議針對國家核心戰略產業或關鍵產業 制定產學合作計畫,其一以發展前瞻技術為 主,針對我國關鍵零組件或產業先進技術,推 動產官學研共同研發;另一類產學合作計畫則 以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為主,透過產官學研合

作、技術轉移等方式,輔導台灣傳統企業轉型 升級,一方面協助企業應對數位轉型挑戰,

另一方面推動企業往高階製造之路邁進。

強化留才與攬才機制

中國近年來積極取得先進國家之關鍵技 術,透過吸納日本、韓國及我國等鄰近國家 高科技人才以提升產業技術。因此,對於高 科技人才的保護,已經成為防止技術外流的 關鍵環節。此外,應運用全球人才以提升國 內技術水準,可參考美國、歐盟、新加坡等 先進國家案例,鬆綁外國人才引進之相關法 規,並建立一站式窗口以整合國際人才引進 機制。

我國重要產業的布局策略

以下針對目前台灣重要的科技產業,包 括電子零組件、半導體產業與5G產業等,分 別提出建議。電子零組件如被動元件產業應 進行向上整合,改善關鍵原料仰賴日本及歐 美廠商之情形,彌補上游材料缺口;半導體 產業建議強化政府、業界、學界的鏈結,並 加強半導體產業材料的研發能力,以完善整 個產業鏈體系;5G產業建議政府協助我中小 企業熟悉美國等市場5G標案或相關法規資 訊;在最大可能性下同時經營美國與中國大 陸兩邊市場。

封面 故 事

封面 故 事

8月28日舉辦期中成果分享會,邀請前科技部長徐爵民、前國發會副主委邱俊榮與單驥、前永豐銀行陳松興資深副總經 理,對研究內容共同進行檢討及建議。

(6)

北正飄著綿綿細雨,車子從敦南摩天大 樓地下室緩緩的駛出,穿過雪山隧道,

天空逐漸放晴。雨後的蘭陽平原更是清新、

鮮綠,一行人前往坐落在利澤工業區的薛長 興工業(SHEICO),它是全球潛水衣市占率第 一,製造技術領先的佼佼者,深耕潛水衣製 造逾50年的台灣隱形冠軍。

薛長興工業是從生產雨衣、雨鞋起家,

逐步逆向整合到橡膠業,整個潛水衣產業鏈 從上游橡膠原料自製、中游彈性纖維布料到 下游成衣一手包辦。「早期製造潛水產品都 是跟日本買原料,但發現自己不掌握原料,

就永遠只能賺加工費了。」薛敏誠董事長帶 著自信的眼神說著。由於當時主要原料都是 仰賴進口,台灣沒有能力自產。在確認公司 目標跟方向後,開始專研橡膠技術、參加橡 膠公會講習課及杜邦公司新產品說明會等,

土法煉鋼進行3年研發,並放大到廠內試驗,

終於自行成功開發原料。

現以創新技術自主研發的防寒衣原料—

氯丁二烯橡膠發泡布片(Neoprene Sheets),成 功開創原物料及下游產品製程的整合而躍升 為全球潛水衣市場最大供應商。

內聖本事

百人研發團隊 築起技術領先高牆

依照運動領域開發不同功能性布料,光 配方就好幾十種,例如潛水衣要能抗壓且特 別要求保溫、衝浪衣要輕富有彈性、跑步衣 在關節部分需要彈性,貼近肌肉布料則要很

緊,並使用吸熱排汗的機能布,而這些原料 配料都是薛長興工業自行開發出來的。近年 採取「水陸並進」策略,橫跨機能性布料及 彈性纖維的研發製造。「我們一直都在這個 領域,已築起高牆鴻溝,全球其他競爭者不 太可能追上。」靠著百人R&D團隊,以化 學、化工、織品系的碩士生為主,主打開發 應用面產品,並且把關鍵製程跟研發技術留 在台灣。

十多年前就朝向「環保」、「循環經 濟」作為研發重點。當時內部有個專案提出 從廢輪胎回收碳煙(Carbon Black),「當下就 覺得是個Good Idea,一定要全力Support。」

就開始著手開發混摻回收碳煙到橡膠裡,成 功做到物性測試結果與混摻新碳煙的規範一 樣。半年後全面宣告導入生產,成功打響國 際名號,不僅負起企業社會責任,更是站穩 世界領頭羊的地位。

內聖外王 打造台灣潛水衣製造王國

■ 工程與教育發展中心 林志龍組長

台灣四面環海,曾接觸潛水活動只有20萬人,到底憑著什麼本事,

讓台灣負有潛水衣製造王國的盛名?

本社陳綠蔚執行長(右二)與薛敏誠董事長(中)合影。

封面 故 事

封面 故 事

外王拓展

萬人生產製造 推躍起世界級品牌

薛長興工業生產基地從台灣宜蘭,布局 到泰國、柬埔寨、越南及大陸,是最早新南 向的台企之一。薛董說:「我進來工作時,

員工人數只有一百多人,到現在全球已有一 萬多名員工。」國際知名潛水衣服飾品牌 Billabong、CRESSI、Dakine、Quiksilver等,

多是薛長興工業的客戶。不僅製作潛水衣,

連遠洋郵輪、貨輪及海上鑽油平台使用的防 寒救生衣(Immersion Suit)也都是他們的強項。

目前年營業額已超過百億元,全球潛 水衣市占率高達65%,年產量達450萬件。

「策略是保持技術領先,才能保有市占率跟 利潤。」這是薛敏誠董事長帶領薛長興工業 的方針。以營收來看,最大占比是美國占 42%、其次是歐洲37%、紐澳10%,因此每 年會申請10~20件美國專利,至少可成功申 請到25%專利權,可以說是相當不容易。

取之社會 用之社會

榮獲第2屆卓越中堅企業獎—薛長興工 業,透過申請政府相關研發經費及輔導資 源,創新出更多的經濟動能。從薛董口中瞭 解幾乎歷屆經濟部部長、工業局局長都會來 參訪,而蔡英文總統今年8月也來參訪過,經 進一步瞭解得知,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的大爆 發,各式各樣的防疫用品大缺乏,當然也包 括一線醫護、防疫人員所需要的防護衣。薛 長興工業也響應政府號召加入「防護衣國家 隊」,把潛水衣製造技術及豐富研發經驗應 用在防護衣開發上,只花一個月的時間,就 成功生產出通過衛生福利部檢驗P3等級(最 高等級)的醫用防護衣,總共生產超過13萬 件。「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一直是薛長 興工業對台灣社會最重要的使命,相信社會 責任伴隨企業成長與茁壯而日漸深重,始終 根留台灣的薛長興工業-名符其實的台灣之 光。

(7)

10

CTCI QUARTERLY

11

內工程技術歷經多年的發展,部分基礎 建設結合IoT資通訊發展,如公車到站系 統、ETC無柵收費等技術水準已不亞於先進國 家。惟台灣內需市場小,大部分產業發展都需 以國際市場為目標,而工程產業從工業設備產 品外銷、到整廠輸出的統包工程,需要專案管 理、合約稅法、國際經貿等專業人才外,更是 需要政府協助與支援。例如鄰近的日本、韓國 及新加坡,以政府資源協助尋求商機、去除障 礙及改善環境,並利用援外機制拓展開發中國 家市場(詳附表)。而我國推動新南向政策已 有4年,也協助產業籌組智慧城市、公共工程 等領域國家產業隊,帶動關聯產業新的發展契 機。

但對於國內工程產業而言,由於缺乏長期 持續的重大工程投資,相關技術可能面臨脫離 國際市場過久、缺乏國際知名度及實績等情況

(例如要進入國際市場需有5~10年同類工程 的承攬經歷)。加以面對國際間貿易協議互惠

規定,產業固然有機會爭取躍上國際舞台,但 也意謂外商將挾其技術優勢競逐國內外市場,

因此產業/工程公司必須把握機會及早整備能 力。

為結合政府與民間資源,協助工程技術產 業發展,環經中心除規劃有關道路、軌道、水 利、能源與環保工程技術的盤點外,並邀集參 與相關建設或工程管理專家共同研討產業永續 發展面臨的課題,9月22日本社邀請產業和公 部門代表,就「如何強化本國工程產業的國際 競爭力」議題進行座談,以彙整重要結論與政 策建議,提供政府、立法、產業等部門參考。

以下謹摘錄座談意見與重點策略與讀者分享:

自我挑戰與技術創新

技術提升的關鍵,在於產業/公司追求永 續經營與國際接軌的動力。工程會將持續協助 搭建良善的環境和制度,包括鼓勵技術研發與 創新工法、制定技術本土化的規範與標準、檢 封面 故 事

封面 故 事

資料來源:全球政府採購商機網、台灣經貿網等。

ODA

日本

韓國

新加坡

我國

1

政府政策資源 資金融通

政府政策資源 資金融通ODA

1992年頒布「政府開發援助大綱」之內容,作為對外援助項目及 金額上執行的依據,達到協助公共建設目標。

2018年內閣官房「經協基礎建設會議」通過「基礎建設系統輸出 戰略」,揭櫫2020年日本基礎建設輸出額達30兆日圓之目標。

由國務總理成立國際開發合作委員會,納入交通基礎建設、土地開 發與能力建構、能源基礎建設等戰略目標領域,選擇各領域的重點 項目,透過政府各層級協同運用,執行無償及多邊援助計畫,並由 財政部負責優惠貸款及援助計畫。

2018年新成立基礎設施辦公室,扮演協調建築和金融業領域的角 色,促進海內外業者合作。

2019年計劃與世銀合作,加強連接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內不同企業

、多邊開發銀行與公共部門的橋梁。

2017年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會同外交部、經濟部、公共工程委 員會,推動「政府開發援助」(ODA)計畫,協助工程產業爭取 海外公共工程。

初期以爭取台幣1千億元(35億美元)海外公共工程商機為目標。

自2000~2014年的總支出約達 1,500-1,600億美元間,平均每 年約達100億美元規模。

2016年日本得到海外基礎建設 訂單實績約為21兆日圓。

自 2 0 1 1 ~ 2 0 1 7 年 間 總 計 約 達 140億美元,平均每年約為20億 美元。

行政院編列台幣15億元支應利 息差額等費用。

工程界提升國際競爭力 挑戰與策略

■ 環境暨經濟研究中心 潘惠萍管理師

翡翠水庫是國人自主設計監造施 工的第一座大型拱霸,為大台北 地區提供乾淨水源。

討合理的工程費用避免低價競爭外,政策並推 動金質獎、計分制等激勵機制,讓優質廠商與 工作承攬機會契合。

技術升級與國產化政策

對於缺乏技術自主能力的工程領域,在引 進國外技術或國際標採購需求下,務必提供技 術合作移轉等機會給本土工程公司,在國內練 兵與培訓人才,以協助本土產業技術升級、建 立打世界盃的能耐。

例如國內對於海事工程方面較顯能量不 足,需要政府國產化政策協助培養技術與競爭 力;能源局建議國內產業參與離岸風電工程建 設時,應把握品質、價格、交貨期的要點,以 打入國際工程供應鏈為目標,在技術上要掌握 國內設計、監造技術的精進與能量。鐵道局建 議短期可藉由建設計畫落實國產化、中長期檢 討招標策略,培養國內廠商擔任統包提升技術 能力,公私部門共同協力永續軌道建設。

加速數位與科技化

前瞻計畫加速推動國內數位建設與促進企 業數位轉型。國發會強調未來AI數位趨勢下,

公共建設或民間工程包括投標前的規劃、施 工、營運等各階段,都需加入數位元素;例如 融入ITS、IoT於交通建設,運用AI、5G技術、

循環經濟於焚化設施、環保或水利系統等。工 業局與環保署督察總隊亦分別提出:智慧城鄉 計畫、促進民間參與等合作方式,鼓勵地方政 府導入民間技術參與公共建設,例如由地方規 劃需求熱點路段布建地磁智慧停車、或是協助 推動生活垃圾轉做輔助燃料等,讓產業利用5G 萬物聯網等科技掌握試煉機會。

參與國際提升知名度

工程產業技術能力除可藉由參與國際標技 術移轉,學習最新技術外,亦可鼓勵參與國際

組織、論文發表、參展參獎等途徑,高公局以 其輔導國道工程經驗,分享五楊高架、ETC、

高鐵等案例,公私部門協力獲得國際IRF(道 路協會)、IBTTA(橋梁隧道及收費公路協 會)、ITS(智慧運輸世界大會)等獎項,有 助工程實績口碑宣傳。

協助產業鏈組成國家隊

國內工程公司多為中小型企業,對於資源 整合及國際市場行銷能力薄弱,加上拓展海外 市場時常面臨:國際政經商情、專案契約管理 人才、資金籌措、投標實績認證等障礙。高公 局建議或可透過國家基金協助產業政策投資,

由部層級主導與整合,較能結合國內外經濟、

外交等資源行銷與投標。

國發會與工程會未來將更加重視工程產業 發展的環境與資金支持,現階段為紓解廠商海 外資金所需,包括擴點業務費補助、接單後短 期押標金、信貸融資等,配合產業政策、分擔 民間貿易風險方向研修法規。

輔導調整轉型統包能力

工程業者自身須有永續經營、國際化發展 的體認,包括提升自有產品或技術在市場的佔 有率與能見度。研究團隊認為大型公司可朝向 總承包方向發展,中小型公司則以專業承包和 小型工程總承包發展,例如強化建廠統包專案 管理與整廠操作營運管理能力;此外建議鼓勵 國營企業能與民營企業合作,提供產業專門技 術操作經驗和人才給民營企業增強競爭力,亦 即國營工程顧問公司如能朝民營化、轉型統包 工程公司永續經營。

工程會建議可先採規劃設計加小包商的技 術定位進軍國際,並儘量協助現階段產業聯盟 整合;惟公私部門團隊角色及民營化議題,事 涉廣泛尚需討論與社會凝聚共識。

(8)

︱獎學金得主專欄︱

集思 天地

挑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讓自己在面臨 日益複雜的職場考驗時,保有強大的即戰 力。而所謂的即戰力,指的就是不管身處在 哪一種環境中,都可以立即投入競爭戰場的 力量。

以個人為例,我在中鼎經歷了多種不同 職務的磨練,從建造工程師開始,到擔任建 造、業務、市場開發、專案管理、事業部主 管等職務,除了透過不同工作崗位的輪調,

累積跨領域的知識與專業,更有幸參與許多 國內外重大指標專案,獲得與各國團隊協同 合作的機會,雖然在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與 挑戰,但憑藉著「Never Give Up」的信念與 決心,總能挺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而如此 的歷練,不僅可以累積厚實的專業及管理能 力,隨時作好應戰的準備;也讓自己能夠與 世界接軌,擴大視野,建立國際觀,對日後 的自我提升和職涯發展裨益良多。

2014年,我受命接任中鼎總經理,參與 公司的運營與管理,展開職涯中另一種培訓 與成長。在中鼎加速拓展國際市場的企圖心 及願景下,我帶領著具有專業力和即戰力的 中鼎團隊成員們,在世界各地南征北討,致 力擴大中鼎的全球版圖,並讓臺灣工程業在 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在此期間更受到集團 余俊彥總裁及前輩長官們的諸多指導,使我 在經營管理和領導統御上多所精進、成長。

今(2020)年5月28日,我在中鼎董事會的任 命下,接下了中鼎董事長的重責大任,感謝 董事們的提攜和肯定,我將延續中鼎孕育人 才以工程報國的優良傳統,攜手中鼎全球各 地工作夥伴,持續向前,再造輝煌。

除了全球化,更要全方位

因應全球化趨勢,企業紛紛尋求各種方 法,提升創新研發能力、產業轉型與國際接 軌,以免消失在全球化浪潮中。身為企業的

一員,更須與時俱進,永保學習熱忱,隨時 隨地把握機會成長,讓自己具備職場移動力 與國際競爭力,進而幫助企業全球化發展。

此外,態度會決定我們成長的高度,面對困 難與挑戰時,要能積極調整心態,願意接受 淬煉,並以主動積極、勇於任事的精神,完 善自身學經歷,使自己成為全方位多元化人 才,永遠不會被淘汰。

在中鼎,隨時隨地都有學習成長的機 會,端看你是否能夠好好把握。人才是中鼎 最重要的資產,中鼎能夠從一家本土企業發 展成為臺灣第一、全球百大的國際級統包工 程公司,就是仰賴全球7,000多位同仁的努 力打拼。而為了鞏固企業資產,精進組織戰 力,中鼎制訂了完善的育才計畫與制度,並 為每位同仁量身訂製IDP(個人發展計畫)。

而因應遍布全球的同仁,更開辦具有各領域 專業課程的「中鼎大學」線上教育平台,讓 集團從高階主管到一般同仁都能同步在線上 進行無國界零時差的學習;在中鼎大學裡,

每一位中鼎人都有必修學分,我也不例外。

此外,中鼎也提供大量外派磨練的機會,來 加強同仁抗壓及跨文化溝通的能力,並藉此 培養打國際仗的全方位人才,期使中鼎全球 化發展腳步更加穩健,更讓臺灣工程品牌可 以在全世界持續發光發熱,以成功實踐工程 報國的理念與使命。

不僅作育英才 更盡社會責任

孕育全方位的優秀人才是中技社及中鼎 一直以來相同的目標。中技社獎學金自1963 年頒發至今,已有近60年的悠久歷史,不僅 培育了無數優秀人才,許多獎學金得主已成 為各行各業傑出人士,並對國家社會做出重 大貢獻,令人欽佩。展望未來,期盼中技社 與中鼎能夠持續為國家社會作育英才,共同 為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善盡一分心力!

技社基於「引進科技新知,培育科技人 才」之宗旨,創辦中技社科技獎學金,

獎掖各領域優秀人才,積極提拔後進,其協 助國家提升青年培力的精神,殊為可貴。我 非常榮幸在求學階段,也蒙受其惠;於1985 年就讀大同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時,因緣際會 下得知中技社科技獎學金,在確認自己符合 條件後便提出申請,經過一番角逐,成功獲 選為當年的得主之一。在大學階段能獲此肯 定,對當時的我有著莫大的鼓勵。

大學畢業後,我考取台大機械研究所,

並於1991年投身中鼎公司。中鼎與中技社有 著深厚的淵源,我能夠在榮獲中技社獎學金

後成為中鼎大家庭的一員,更加別具意義。

如同中技社獎學金所傳遞的提拔後進之 精神,中鼎同樣重視人才的培育和養成,藉 此,我想就自身在中鼎服務近30年的歷練與 成長,分享中鼎如何孕育全方位工程人才,

協助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期能對讀者有所 裨益與啟發。

除了專業力,更要即戰力

身處瞬息萬變的世代,要能站穩腳步、

立於不敗,除須具備專業領域的知識與能 力,更要持續提升跨領域的實戰經驗,同時 培養跨文化、多語言的溝通能力,以及勇於

孕育全方位工程人才 力促提升國家競爭力

■ 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宗興

民國74年中技社研究獎學金得主

(9)

14

福源,民國56年中技社獎學金得主,現 任台化副董事長,投入塑料製造業並任 職台塑集團近半個世紀。在今年1月疫情爆發 時,台化便開始「超前佈署」,在全面部署 防疫下,到今天為止,台化海內外包括越南 廠區,沒有發生任何一個感染案例。洪副董 表示,台化正式步入後疫情時代。今天將在專 訪中探討,洪副董自身在第一線帶領台化,

探討其因應時局變化的前瞻性策略及觀點。

面臨全球後疫情時代 如何應對市場變化?

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整個經濟活動發 生根本性的變化,直接帶動人們工作與消費 型態改變。市場也普遍認為這樣的改變就算 疫情散去,也無法全然恢復到過往社會的運 作模式。

面臨新常態所發展出來的新商機,公司 銷售策略與方向勢必需要隨之調整,甚至是 超前部署。以目前第一線需求變革,首要集 中防疫相關題材,無論是醫療、防護等相關 需求,到限制社交距離所衍生的遠距辦公、

宅經濟等都擴大原先需求板塊。整體銷售動能 在現有營運基礎持續穩定發展,同時公司也 由現在大宗原物料生產商,朝向熟悉產業鏈 進一步能提供客戶解決方案的供應者前進。

台化目前擴大研發能量並持續投放新設 備來發展高值化、再生產品,如現有PC、

ABS商品進一步發展PC/ABS複合材料以迎 合高端材料需求的變化,另外透過漁網回收 還原的再生尼龍,符合國際大廠減用原生塑 料趨勢。此外在基礎人才培育,持續深化第

一線營銷人員技術知識與商業手腕,提供客 戶全方位解決方案,一步步升級現有商業模 式。

透過既有客戶回饋,從業人員所累積的 經驗能進一步提升市場敏銳度,面對未來瞬 息萬變的商場環境,所提出策略能更快速且 貼近當下市場動態,以利訂出台化公司運營 方針,持續穩健獲利。

大數據分析與AI開發 迎接智能新時代

台化公司因應工業4.0與數位發展潮流,

2017年開始導入大數據分析及AI開發,希望 透過AI技術,讓生產成本更低、產品品質更 穩定。事實上本公司早於2011年即著手建置 大數據收集系統,因此在已具備巨量運轉數 據基礎下,再結合各生產廠持續推動的節能 減排與製程優化等改善專案,「我們很快確 立了公司所要推動AI的方向與目標」洪福源 表示。

︱獎學金得主專欄︱

集思 天地

台塑四寶-台化的後疫情時代

專訪台灣化學纖維(股)公司洪福源副董事長

民國56年中技社獎學金得主

然而一開始本公司並無AI方面人才與 經驗,初期主要藉外界專業廠商來協助推動 執行,但考量日後AI技術自主性,公司內也 由各事業部快速成立AI推動團隊,並積極派 員參加各種AI訓練課程,其中光參加中研院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訓練人數就超過100人,

同時也藉參與各委外專案執行來累積實務經 驗,各團隊現已均具備自行開發能力,目前 各部門所提出100多案AI提案,已有7成案件 可完全自行開發,長期將以能完全自行開發 為目標。

由於台化各事業部產品特性不同,因此 各自推動AI主軸也有所不同,但不管是利用 數據分析演算出最佳操作建議,或是應用影 像辨識技術進行瑕疵檢測以提高良率,目標 都殊途同歸,都是在解決各自面臨的運轉瓶頸 與痛點,經過三年來努力,雖然目前藉由AI技 術改善完成案大都已獲得很好成效,但這僅僅 是開端,AI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我們也 一直鼓勵同仁們要不斷持續精進,希望有朝 一日能將AI發展成我們最佳競爭利器」。

穩健扎根

建構循環經濟和節能減碳

台塑企業推動循環經濟與節能減排的 中心思想為「從零想起」,朝三廢近零外排 和下腳品近零外售的目標努力;為達設定目 標,透過盤點來了解三廢和下腳品產生原 因,從源頭進行解決,讓它不要產生或者減 少產生量,以及從源頭進行「清污分流、清 清分流和污污分流」處理,降低後段回收和 處理成本。

我們推動廠區內全面雨水回收,先做好 洩漏管理和清污分流措施,才能使雨水不受污 染;同時因為做好洩漏管理,不但可以減少原 物料使用,更可降低工安異常發生機率。

而相關獎懲制度、競賽及表揚大會,讓

每位員工有切身感及榮譽感,能夠達到「全 員參與」的目的。基於社會責任及企業永續 發展,積極投入廠內(Pre-consumer)及廠外 (Post-consumer)廢塑膠回收,如:南亞將寶特 瓶(PET)回收,生產聚酯回收粒後製成飲料瓶 或衣服;台化將廢漁網回收,生產尼隆粒後 製成衣服。並推動能源轉型,設置再生能源 發電設備,如:台化新港廠設立太陽能發電 自用及合資成立公司設置水力發電等。

循環經濟與節能減排推動,首先要有動 機,這個動機可能來自政府、環境、同業競 爭或供應商的壓力;其次要有人動腦,把以 往製程常態現象,視為非常態,天馬行空去 想一些改善方案,經論証後,在技術可行、

安全無虞且具經濟效益下,最後執行改善。

全方位人才

跨機能學習提升管理知能

台化公司熟知員工是公司最重要資產,

訓練計畫應依員工職涯發展進程區分,各階 段依職務別按部就班施以適當基礎及專業等 訓練課程,並透過相關認證以及定期回訓等 制度,來強化提升員工專業技能。另外針對 主管職務設計跨機能學習課程,多方學習以 提升管理知能廣度,培養其成為全方位優秀 人才。

以本公司近期推動AI項目為例,隨著 進程開展,除廣納相關背景優秀人才外,同 時深化既有員工對於AI概念的瞭解,確保推 動項目符合公司發展所需;組織架構亦隨之 靈活調整,進而降低溝通成本。透過實務工 作及發展項目所累積經驗,同步規劃員工訓 練 , 目 標 是 長

期 可 自 行 培 育 AI所需人才,

加 速 項 目 推 展 進程。

■工程與教育發展中心 何婷婷管理師

15

(10)

已七十多高齡的曾紀鴻牧師,民國57 年中技社獎學金得主,年輕時從事工廠 管理,在事業正做出一番成績時,毅然決定 回應心底召喚,投入神學領域。曾身為台灣 衛理公會都督多年,和東海大學第33屆董事 長;至今於四方教會服務,擔任主任牧師。

橫跨工業、教育及宗教領域,曾牧師經歷多 次考驗,始終以務實謙卑的心來面對問題,

也形塑了他精彩的人生歷程。

工業工程訓練 奠定務實的理性思維

身為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第11屆校友,

曾牧師回憶起當年求學時的時空背景:「70 年代時台灣經濟起飛,中小型企業林立,

當時東海工工系率先投入生產管理和品管 領域;很慶幸自己參與到這個大時代的行列 裡。」

紮實的訓練,奠定了他面對問題時實事 求是的價值觀。習於從源頭找出需求,來擬 訂生產計畫、排程和相關的品質管控方案。

系統化的思維和找出解決方案的能力,也成 為曾牧師往後在職場上的持續應用。

一場意外 扛起卡林關廠風暴

曾牧師畢業後進入卡林塑膠公司,從職 員一路做到總廠長,管理三個廠、近2000名 員工。原本以為人生就這樣順遂發展,然而 第一場重大考驗才正要開始。

當年卡林塑膠的創辦人–美籍猶太人卡林

(Carlin)來台設廠,使用台塑生產的PVC原 料生產二次加工品如雨衣、窗簾等生活用品,

以拓展外銷市場,在台設廠後表現優異。

但這時卡林的經營卻出了問題,一場逃 漏稅事件掀起軒然大波。

曾紀鴻回憶道當年猶太人老闆在被舉 報逃漏稅後,一夕之間竟決意帶著手下一級 國外主管潛逃出境,掀起社會軒然大波。此 時此刻,他卻收到老闆從海外發來的一封郵 件,基於對他的信任,要求他接任公司總經 理,接管公司事務。臨危受命的他,毅然接 下這個燙手山芋,立刻思考該如何處理銀行 帳戶凍結、員工薪資發放、廠商支票跳票、

工廠停工的種種困境……。

工程腦「處理問題」 找出解方

員工發薪是當務之急,但銀行帳戶被 凍結、財務經理也撒手不管。曾紀鴻找來會 計和總務科長商討,把工廠不用的邊料賣給 廠商;「薪水對大家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定 要立刻處理。」阿莎力地把邊料賣清,調得 1200多萬頭寸,終於發出薪水。

但這樣的錢遠遠不夠。

曾紀鴻發揮了工業工程的管理頭腦,迅 速彈性應變。他查驗了三個廠的狀況,發現 原物料充足,果斷決定暫緩原本訂單,先用 手邊物料做商品,重新尋找買家。「重排製

程,我能夠做的就做,做好就出貨。」他和 同仁們並肩作戰,公司從7月初逃漏稅事件爆 發一直到8月底,全部用現金交易來維持運 作。很多員工根本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只 發現老闆和外國主管們好像不見了……。

目標導向 以人為本的管理思維

度過了這場風波後,卡林廠賣給了新老 闆,又是一場硬戰。面對原廠倒閉和裁員危 機,曾紀鴻堅持和員工站在同一陣線,透過 罷工、清賣公司物料以籌措遣散費等強勢手 段,冒著可能觸法的風險,促使新老闆終於 重上談判桌,達成對遣散費和廠商貨款的共 識。

也因為如此,新老闆看到曾紀鴻的能 力,心甘情願找回他繼續做廠長。原本三個 廠關到剩一個,但一年後他就帶著600多位 同仁做到跟之前三個廠一樣的產值,甚至超 越卡林時代的優秀表現。「這叫做不打不相 識。」他笑著說。

上帝召喚 服務眾人為一生志業

就在新工廠表現亮眼時,曾紀鴻決定順 從心底長久的渴望–前往神學研究所深造。

其實大一時他就受洗成為虔誠基督徒。在卡 林廠風波時,他每天對神禱告、祈求賜予智

慧和勇氣。新老闆好奇問他為何能在一團亂 時保持平靜,曾牧師總謙虛地將之歸功於主 的帶領。

新老闆當然不肯放優秀的廠長離開,於 是曾紀鴻和老闆有了幾次深談,讓也是從基 督教學校畢業的老闆理解了他為神服務的心 意和立場;後來做出折衷–讓他在進修時繼 續擔任公司顧問。老闆的美意成全了漂亮的 雙贏。

這個決定也成為曾牧師的人生轉捩點。

從追求績效的管理思維,到成為合乎神心 的牧者來服侍眾人。曾牧師進入教會領域,成 為衛理公會會督及東海大學董事長,也曾在東 海和中華福音神學院擔任教職。秉持著謙卑 的心,持續分享自己習得的人生體悟。

敘說過往經驗時,曾牧師反覆強調「永 遠不放棄精進機會」的正向思維,把每一次 挑戰都轉化成學習契機,勇於面對問題,成 為他這一路走來的最大動力,也是面對未來 困境時的預先準備。

從工廠管理到助人的傳道人,不同領 域各有挑戰。曾牧師順從神的召喚,深信著

「每個人都是神所造、神所寶貴的。」;他 甘之若飴地承擔起使命,也熱情分享了處世 哲學:「以謙遜的態度積極學習,面對千變 萬化的人生,必定能活出美好!」

︱獎學金得主專欄︱

集思 天地

一輩子最重要的能力

謙卑心態 終身學習

專訪前東海大學曾紀鴻董事長

民國57年中技社獎學金得主

曾牧師於教會為教友施行洗禮。

與家人合影。

■ 工程與教育發展中心 何婷婷管理師

(11)

18

CTCI QUARTERLY

19

相同,各查核項目中所列子項目查核,如完全

符合者,該查核項目得滿分;如該查核項目 內,有部份子項目未符合,以每項扣1分為原 則;不適用時以符合計分;其他情形則斟酌 實際狀況而作分數之增減以0.5分為單位。

在實地查核日前,經濟部會要求受查 之法人先進行填具查核紀錄表項目之自評內 容。事實上,歷次受查後,本社均針對經濟 部查核人員的諸多建議進行改善,包括持續 檢視修訂內規辦法、行政作業程序,變更年 度工作計畫等各項工作流程,增聘各領域專 家學者參與業務審查、落實執行內部稽核作 業等,以符合法令的規定。因此,在進行自 評時,本社營運現況,確實符合經濟部查核 之標準。

查核當天,首先由本次經濟部實地查 核的召集人人事處林靜玟專門委員與本社陳 綠蔚執行長先後致詞,再由執行長進行查 核會議簡報,依照經濟部7大主軸42項查核 基準,說明前次及目前本社各業務改善執行 狀況。簡報結束後,查核人員與各部門的主 任、同仁各一名進行查核訪談,詢問內容包 括查核人員對於各部門工作職責的理解、執 行工作的過程、日常工作流程運作及員工年 度教育訓練等。訪談完畢後,查核人員分組 開始進行業務實地查核,參觀本社環境及圖

書室檔案書籍,抽查業務計畫案及檢閱各種 文件電子檔案,包括董事會議的紀錄、業務 進度追蹤、有無嚴重不良事件紀錄、觀察電 子檔案管理保存情況等。經查核人員彙整現 場查核結果後,再次集會與本社主管、同仁 交換意見。查核召集委員在最後的總結中提 出一些改善建議,整體而言,本社各項業務 運作應已達此次查核基準的各項要求。

會議結論由經濟部人事處專委代表報告 初步查核建議,指出本社無論在人力配置、各 業務的多元性、工作流程的完整性、熟悉度、

參與度、行政事務送審文件的嚴謹度、追蹤及 實地查核前所提供之報告、現場電子檔案的完 整性和保密等各方面皆有不錯的表現。不過,

查核人員也提供了幾項改善建議,其中工業 局代表特別提及往後請配合政府政策,智庫 業務盡量朝向化工產業生產技術研發方向推 動,這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

雖然目前經濟部尚未公佈查核結果,但 本社主管及同仁的努力應是有目共睹。參加 查核也更加深本社和經濟部查核人員之互動 交流,對於提升業務水平及增進主管機關對 本社的瞭解應有相當助益,衷心感謝所有同 仁在查核期間,同心齊力為呈現更完善的中 技社而努力,祈使本社在財團法人行列中永 為楷模典範!

公益法人的落實與期許

經濟部查核紀實

社於今(109)年9月24日接受經濟部的 實地查核,除各項業務受到肯定外,也 獲得了主管機關許多寶貴的經驗與建議。經 濟部主管政府捐助及特定民間捐助之財團法 人業務實地查核係依據財團法人法(以下簡稱 本法)第27條規定「主管機關認有必要時,

得檢查財團法人之財產狀況及其有無違反許 可條件或其他法律之規定。」以瞭解各法人 業務推動是否因應政策與經濟環境之精進作 法,提升營運能力和工作品質,落實行政監 督機制及主管機關之管理作為。

繼106年經濟部實地查核之後,本社今 年再度接受查核,重點分為「業務、財務運 作及投資情形」、「董事會、行政事務及變

更許可」、「人事業務」、「會計業務」、

「資通安全」、「政風業務」及「外聘專家 學者」等七大主軸;為讓各法人熟稔查核機 制,於8月中旬經濟部商業司來函詳細說明查 核相關事項,隨著查核實務的數位化演進,

本次更加強調實地查核時,得以「無紙化、

省資源」的電子方式現場展示檢核資料,並 重視查核人員現場及查核會議準備的整體流 程,透過與主管機關資料的相互串聯,使得 查核過程更具透明化。

不論是經濟部的實地查核或是常見的社 內定期內部查核作業,異曲同工之處是皆各 有一套標準作業程序,作為日後查核檢討之 依據。本次經濟部的實地查核編組分為七大 類組,商業司辦理及彙整各查核事務、檢查 法人變更許可登記及董事會務,人事處檢查 組織、人事制度、薪資等業務,以及資訊中 心檢查資通安全等業務;會計處負責檢查會 計及內部稽核等業務;政風處負責檢查內部 控制及誠信經營、其他不法或爭議事項等,

最後一項外聘專家學者針對本社業務運作、

創新作為、產業趨勢提出建議事項。

查核評分原則分類與上述查核主軸大致

經濟部實地查核召集人人事處林靜玟專委做會議結論建議。

■ 企劃行政室李齡主任、羅佳慧組長

本社陳綠蔚執行長於經濟部查核會議致歡迎詞。

業務 走廊

(12)

業務 走廊

社於今(2020)年10月16日,假張榮 發基金會國際會議廳,召開《AI倫理 治理與醫療防疫》研討會,感謝前清華大學 校長陳力俊院士之規劃與協助,邀請到剛卸 任的陳建仁前副總統、中研院政治所朱雲漢 院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何志明院 士與香港浸會大學郭毅可副校長進行專題演 講,並與多位重量級專家學者一同進行圓桌 對談,包括中研院李羅權院士、陽明大學郭 旭崧校長、台灣大學張上淳副校長、微軟公 司施立成法務長、清華大學林勤富教授、AI 實驗室杜奕瑾創辦人、工研院生醫所莊曜宇 副所長。

本次研討會之舉辦受新冠病毒疫情影 響,其籌辦可說一波三折。但如同受邀致詞 的蕭萬長前副總統所言,仰賴政府積極的防 疫舉措與國人的無私配合,讓社會經濟仍能 維持穩定,生活方式依舊運作如常,也才讓 本社最後仍有機會如期舉辦這場研討會。而 這次研討會是本社第一次嘗試將「實體」與

「視訊」混合舉辦,讓遠在國外的講者先以 錄影的方式演講,再以視訊方式與現場來賓

即時互動交流,而主講人們精闢豐富的演講 內容與機鋒四射的對談交流,依舊讓250餘 名與會來賓滿載而歸。

現將各主講人之內容重點摘錄,以先饗 通訊讀者:

朱雲漢院士首先以AI 科技如何於此次新冠病 毒危機中大顯身手作 為破題,諸如宏觀疫 情 掌 控 與 擴 散 路 徑 預 測、病毒基因序位與演 化分析、電子健康追蹤與 區域監控、疫苗研發與檢

驗結果判讀等,可說是AI科技首次於世界性 的重大事件中發揮顯著功能。

朱院士指出人類將全面迎接AI科技所 驅動的社會變革,但也暴露出現代社會在AI 時代下的諸多難題,例如智能生產時代的所

得分配、個人自由與社會治理間的平衡、國 家監控權力與制衡機制、科技巨獸對競爭創 新的遏止、壟斷的數位資本主義與普惠的數 位共享社會間的拔河。例如在這場公衛危機 中,從事社會底層工作的人口承受最大感染 風險,但他們卻沒有暫時離開工作崗位的餘 裕,無法應付失業帶來的損失;而各國空前 規模的救市措施的最大收益者,正是前1%的 最富裕階層,財富不但沒有縮水,反而大幅 增加。上述的難題必須仰賴新的社會契約、

共同價值觀的豎立,才能進一步引導AI走向 為善而非為惡的道路。

郭 毅 可 院 士 簡 單 扼要的為滿場聽眾介 紹 何 謂 「 機 器 行 為 學」。在AI時代中,

人類將生活在一個與 機 器 一 同 工 作 並 生 活 的「人機共生世界」。

而在這個世界當中,人

類如何了解機器行為,機器如何了解人類意 圖?是AI研究中的最大挑戰。郭院士指出人 類理解機器最根本的困難,在於機器不能理 解人類。因為人類難以用「效用函數」向機 器清楚的表達行為目的(What for);以外生

限制式來要求機器不違背人類的倫理與規範 (What is wrong);優化效用函數而產生的結 果卻不保證和最初的行為目的相吻合(What is right);優化過程太過抽象使得人們無法理解 機器行為的緣由(What is the way)。

因此必須從機器行為本身出發重新思 考,以倫理的內生性(Built-in Ethics)設定機器 行為的目的須有益於人類;通過和人交流及 學習(滿足非確定性與交互性)來表達機器行 為的目的;以形式驗證的方式確保機器行為 的結果與其目的相符合;並可以匯出機器行 為的因果關係來解釋該行為。郭院士暢談其 對上述理論的思考與實踐,並在最後以「不 求機器做的多,但求機器做的對;機器非僕 人而是夥伴;相互理解是人機共生世界的基 礎」作結,為聽眾勾勒出未來人機共生世界 的可能樣貌。

遠 在 美 國 洛 杉 磯 的 何志明院士則展現近年 他與遍布全球的數十個 合作實驗室、50餘名博 士生、百餘位訪問學者如 何利用AI進行複合藥劑的最 佳調配研究(Drug Combination

理解機器行為:

人機共生世界中的生存方式

郭毅可(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

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

智慧治理與共享社會:

AI帶來的機遇與難題

朱雲漢 (中研院院士、中研院政治所特聘研究員)

AI與醫藥發展

何志明 (中研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 分校特聘教授)

潘文炎董事長致開幕詞。 蕭萬長前副總統蒞臨致詞。

朱雲漢院士演講。

第一場圓桌論壇(右起為李羅權院士、陳力俊院士、朱雲漢院士、施立成法務長、林勤富教授,郭毅可副校長則於香港 遠端視訊方式參與交流)。

AI倫理治理與醫療防疫 研討會紀要

■ 能源暨產業研究中心 劉致峻研究員

+ +

郭毅可院士演講。

何志明院士演講。

(13)

22

CTCI QUARTERLY

23

電池材料尖端研究

黃 教 授 長 期 研 究 電 池材料來精進電池效能,

藉由各種臨場光譜技術,

探討電池現象及瞭解運作 情形,並建立奈米材料鑑 定技術領先國際,對鋰電 池、燃料電池及太陽能電

池的材料開發與發展都有重大影響。發表國際 期刊論文400篇,論文被引用次數逾20,000

次,H-index 72,並獲得國內外專利54項。

榮獲台灣化學工程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化學學 會會士、國際電化學學會會士、教育部學術獎 /國家講座、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等。

黃教授表示,感謝中技社設立此獎項支持 與鼓勵學術界。中技社能源服務團是我成大畢 業後的第一份工作,讓我與「能源」結了不解 之緣,在台科大持續綠色能源研究三十餘年。

這項榮譽主要歸功於團隊學生與合作伙伴的共 同努力成果,也謝謝家人的相伴與支持。

中技社材料學術獎得 主賴志煌講座教授,並同 時獲得中國材料科學學會 最高榮譽「陸志鴻先生紀 念獎」。

賴 教 授 致 力 於 薄 膜 材料的製程與應用研究。

專注新一代磁性記憶體(MRAM)研發,讀寫速 度比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快,且耗能 較低,成果全球首創,讓台灣 MRAM 技術領 先全球;另研發高效率硒化銅銦鎵(CIGS)薄膜

太陽能電池,提出新穎四元靶濺鍍,轉換效率 16%,並獲得7項關鍵專利。發表國際期刊論 文300篇,論文被引用次數5,191次,H-index 36。榮獲中國材料科學學會會士、電機電子工 程學會會士、台灣磁性技術協會磁性獎章、科 技部傑出研究獎。

賴教授說,謝謝所有參與研究的實驗室學 生,沒有他們的熱情與衝勁,很多的創意皆無 法被實現。另感謝多位材料界先進提攜,我才 能在磁性與太陽能領域開花結果。我摯愛家人 的支持永遠是我勇往直前的最大動力,期盼未 來能對學術與產業有更多的貢獻。

技社於108年起與6個國內學術性學會合作,設置「中技社學術獎」,頒發化學、化工、材 料、物理、機械及電機等6大領域獎項,並提供各獎項新台幣30萬元獎金,獎勵在學術上有 顯著成就與貢獻的教授,期引領啟蒙帶動科技研發能量,厚植國內學術研究能力。

109年化工、材料學術獎得主揭曉,分別由黃炳照教授、賴志煌教授榮獲,並在化工學會年 會、材料學會年會公開表揚授獎,獲獎得主在學術上成就貢獻事蹟如下:

業務 走廊

Optimization),並獲得豐碩的成果。也就是發 現人工神經網絡可以將藥物劑量組合與患者 服藥後的反應,進行功效/毒性的關聯分析,

而無需對藥物分子與生物分子之間的複雜相 互作用進行分類。

這個前緣性研究無需依靠常規的試誤方 法,即可使臨床醫生根據少量實驗測量的功 效/毒性優化治療方案。換言之,可以大幅降 低臨床工作量、藥品研發的時間和成本,並 獲得極佳的療效。甚至可以動態調整特定患 者的代謝和其他生理指標變化所需的劑量,

亦使得個人化藥劑(Personalized Medicine)成 為可能。

陳 建 仁 前 副 總 統 則 以 堪 稱 國 內 最 完 整、最權威的科技防 疫報告為本研討會進 行壓軸演講,鉅細靡 遺的介紹了國內產學研 機構利用AI發展新冠病毒 防疫科技。例如中研院利

用AI輔助快篩試劑與抗體藥物的開發;成大 醫院利用AI輔助判讀X光影像技術導入醫療臨

床決策輔助系統 將新冠病毒臨床 檢疫時間從2.5小 時 縮 短 到 半 小 時 ; 訊連科技透過AI技術

辨別訪客是否配戴口罩,或有口鼻露出、以手 摀住口鼻等不當配佩戴或假冒情況,更可在佩 戴口罩時進行身分辨識,達到95%辨識率等成 功案例。

陳副總統認為,AI科技有助於進行新興 傳染病的診斷、散播模式的預測、病原株的 基因定序與溯源、入境檢疫與居家隔離的強 化、藥物與疫苗的研發、智慧醫院與隔離病 房的解決方案、防疫物資的配送、環境消毒 與監控的智慧化等防疫舉措。而政府亦將持 續加深健康大數據與AI的結合,以增進個人 化防疫的效率與效益。並在最後提醒政府與 國人應保有零接觸經濟、零距離創新、零傳 染風險等新思維,才能在後新冠時代走出一

條新的康莊大道。

最後,在大家熱烈鼓掌聲中,由陳力俊 院士以其精要的總結為本次「AI倫理治理與 醫療防疫研討會」畫下休止符。而在研討會 圓滿閉幕之後,中技社也規劃將在年底薈萃 本研討會之精華成冊,出版專題報告,讓有 興趣卻無法出席的讀者,能一窺大師的思考 領域與精闢卓見。

AI與防疫科技

陳建仁 (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第二場圓桌論壇(右起為張上淳副校長、郭旭崧校長、陳 建仁副總統、杜奕瑾創辦人、莊曜宇副所長,何志明院士 則於洛杉磯遠端視訊方式參與交流)。

陳力俊院士致閉幕詞。

本 社 潘 董 事 長 ( 左 ) 黃炳照教授(右)。

化工學術獎

台科大化工系 黃炳照講座教授

清大材料系 賴志煌講座教授兼工學院院長

材料學術獎

賀 黃炳照教授、賴志煌教授

榮獲中技社學術獎

■ 工程與教育發展中心 林志龍組長

磁性記憶體(MRAM)領航者

本社潘董事長(左) 賴志煌教授(右)。

陳建仁副總統演講。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資源化產業為有工廠 登記之製造業,須檢 附下列之資格證明文 件之一:.

八、 完成規範編 (修) 訂草案後,必要時分別函詢各有關單位 (含目的

了解電腦網路的原理,學習使用 個人網誌及簡易的網頁設計,具 備電子商務的觀念、網路安全以 及網路犯罪與相關法規.

我們可從尼爾森每一年所做的臺灣媒體大調查看到,報紙媒體在 1991 年的閱讀率是 76.3%,之後就逐年下滑,到 2009 年已下滑到 42.2%。雜 誌和報紙一樣,在

威遠炮臺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古戰場,也是虎門海口防務的主要陣地。炮臺平 面呈月牙形,全長 360 米,高 6.2 米,寬 7.6

威遠炮臺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古戰場,也是虎門海口防務的主要陣 地。炮臺平面呈月牙形,全長 360 米,高 6.2 米,寬 7.6

[r]

我是一個很喜歡將事情拖延至最後一刻才做 的人。記得有一次,有一份作業,老師讓我們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