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一戰下的臺灣社會二三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一戰下的臺灣社會二三事"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史 灣 臺

107

第   期

12

一戰結束100

週年特刊

發行人:李枝昌

發行所: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24891 新北市五股區五工六路 30 號 電 話:(02)22982933

傳 真:(02)22989766

臺灣史 P2 東亞無戰事—

一戰下的臺灣社會二三事

中國史 P7

一百年前的文言白話之爭:

民國初年的白話文運動

世界史 P12

《大亨小傳》與《奔騰年代》—

從咆哮年代到大蕭條:戰間期美國經濟的盛衰

(2)

 教學指引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 1914 年 7 月 28 日至 1918 年 11 月 11 日,主戰場在歐洲。而臺灣,因為遠在東 亞,並沒有受到戰爭的直接影響,卻也悄悄的起了特 殊的變化。這些變化可分為實業教育、航空事業、法 律等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深深的影響著臺灣社會。

臺灣社會第一事:實業教育

其中第一個改變就是實業教育。1919 年,「臺 灣教育令」公布,帶動實業教育第二階段的發展。

就其時代背景,1914 年第一次世界戰爭爆發之後,

日本工業突飛猛進,產業快速提升,帶動實業教育 新的變革。同時期,臺灣產業也快速成長,卻無法 獲得日本內地的人力支援,因此有必要制定教育令,

特別是實業教育改革,以帶動產業經濟發展。1918 年,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上任,仿效「朝鮮教育令」,

制定「臺灣教育令」。其特點是不增設高等普通學 校,以防範殖民反抗意識增長;將目標放在培養具 備相當知識技術的產業人力,以推動產業發展。

1914 年一次大戰開打,日本國內受益於「大戰 景氣」,掀起一股南進熱潮,位於東洋和南洋樞紐 的臺灣,被視為日本重要的南進基地;臺灣總督府

在此時持續推動「南支南洋」政策。1917 年成立的

「臺灣總督府商業學校」成為臺灣第一個培育南方 貿易人才的教育機構,更是臺灣第一個商業學校。

起因雖然是日本殖民政府為了南進事業所做的準備,

卻成為臺灣商業人才的搖籃。

1924 年,新校舍建成,始遷至臺北市濟南路現 址迄今。以培養貿易人才為重心的臺北商業學校,

歷屆畢業生約有八成以上進入職場就業。其中以擔 任會社員(公司職員)最多,其次為官公吏(官員、

公務員)和銀行員,未就業者則繼續報考官立、私立 大學或高等商業學校就讀。畢業生除留在臺灣本島 發展外,亦有部分回到日本國內,或選擇前往滿洲、

華南和南洋,甚至南美墨西哥工作,足跡遍布世界 各地。歷經近百年的改制和轉變,成為今日的「國立 臺北商業大學」,對於臺灣商業教育具有深遠影響。

1917 年 臺 灣 總 督 府 以「 臺 灣 公 立 實 業 學 校 規 則」,規範當時已成立的農業、工業、商業等實業 學校。「總督府工業講習所」改名為「公立臺北工 業學校」,是臺灣最早以「工業學校」之名的工業 實業學校。學校設有六大科,分別是:

1. 機械科:下有「鍛」、「鑄」、「仕上(註 1)」、

「木形」等分科

註 1:仕上,大型機械設備操作。

▲ 圖 1-1 工業學校的學生在鐵工廠實習 ▲ 圖 1-2 學生在應化科實習教室上課

臺灣史 臺灣史

建議搭配:

歷史 1 第 六章 第 二節 殖民體制下的近代化 第 八章 第 一節 皇民化政策為南進 歷史 1 第 6 章 第 2 節 基礎建設與經濟發展

第 8 章 第 1 節 皇民化、工業化與南進基地化

東亞無戰事

一戰下的臺灣社會二三事

撰稿:徐紹均

(3)

2. 應用化學科:下有「釀造」、「色染」分科 3. 電氣科

4. 土木建築科 5. 家具科 6. 金屬細工科

可見公立臺北工業學校,已是一所現代工業學 校的規模。

這些實業教育中的工業學校,因為設校經費昂 貴,從 1912 年成立總督府工業講習所之後,一直到 1930 年代,都沒有再創設新學校。之後,隨著臺灣 工業化政策,先後設立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國立成 功大學)與臺北帝大工學部(今臺灣大學工學院),

以及現在各地歷史悠久的技高類高工,如臺北大安 高工、新竹高工等,都在 1930 年代末到 1940 年代 前半成立。戰後,臺灣從空襲廢墟中重生,這套日 治時期初步完成的工業教育系統,成為臺灣工業化 的重要資產。

臺灣社會第二事:航空事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戰時軍事所需,相關 的航空技術可說是有著長足明顯的進步。日本因應 世界趨勢,並澈底執行理蕃政策,進而開始發展航空 事業,亦為往後的民航建立了良好的發展基礎。而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航空發展,除了持續積 極發展軍事航空外,對臺灣最重要的影響就是民間 航空的推動。1919 年,臺灣總督府設立了臺灣第一 個正式航空機構「警察航空班」,這也是日本帝國 境內第一個「空中警察」機關。該班成立的目的與 宗旨,雖然與「理蕃」相關,但其實是為往後臺灣

的空防與航空事業而預先準備。因此,該班的成立,

除具有開創性的地位,給予臺灣一個發展航空科技 的新場域外,也影響著往後臺灣航空發展的方向。

特別是一次大戰後歐美各國積極計畫在遠東地 區開拓新的航線,對於日本殖民政府來說,如何跟 上世界列強的腳步,航空發展就變得非常重要。臺 灣總督府就是在此一背景之下,展開了一系列的航 空事業發展。首要目標,就是開設「內臺航線」,

當時的內地指的是日本殖民母國,除了可快速連接 母國與殖民地—臺灣以外,也可與世界主要航空 幹線接軌。因此,航空事業可說是甚為重要,並且 是總督府極欲拓展的政策之一,也是一次大戰帶給 臺灣的第二個重要影響。

1933 年,臺灣總督府將臺北州七星郡松山庄頂 東勢一帶作為機場預定用地(今松山機場),並在 1936 年 1 月開始,進行「每週三回」的定期航線。

1935 年 10 月,臺灣總督府更利用舉辦「始政四十週 年紀念博覽會」的機會,由日本航空輸送株式會社 派遣兩架飛機,到臺灣進行大型的「航空促進遊覽 飛行」,作為內臺航線的宣傳。1936 年 1 月 2 日,

負責首架「內臺定期航線」業務的日本航空輸送株 式會社客機「雁號」,上午 10 點由臺北飛行場進行 首航,成功的開啟了臺灣航空史上嶄新的一頁。

加上該航線的主要對口航站福岡第一飛行場於 該年 6 月完工。此後,自臺北抵達福岡的旅客,可 經由轉機前往東京,達成「早晨臺北出發,傍晚得以 朝拜皇居」,臺北、東京兩地間「一日聯絡」之可能。

而該年除了「內臺定期航線」開設外,「島內定期航 線」也於 8 月 1 日正式開始。主要是連結東西部主要

▲ 圖 1-4 1936 年《臺灣日日新報》刊載富士號由 福岡飛往臺北的相關報導

▲ 圖 1-3 1919 年,日本於屏東成立第一個空警隊

(警察航空班)

1042

臺 灣 史

臺灣史

建議搭配:

歷史 1 第 六章 第 二節 殖民體制下的近代化 第 八章 第 一節 皇民化政策為南進 歷史 1 第 6 章 第 2 節 基礎建設與經濟發展

第 8 章 第 1 節 皇民化、工業化與南進基地化

(4)

城市,以解決島內東西部交通問題為主。1937 年 7 月後,臺灣總督府將航空線整合成為「島內循環線」;

自此之後,臺灣島內的民用航空網可說於焉成型。

推動航空事業的過程,日本殖民政府更將臺灣 作為南進航空的中心點,無論是軍用抑或是民航,

都將臺灣設為航空圈的中心點。軍事上可作為補給、

防衛之用,民間使用則可作為交通工具來往各地。

如此的影響甚至到了學校,搭飛機畢竟所費不貲,

一般中學、高校生還是只能在飛行表演時仰頭觀賞;

想在臺北上空飛行,一圓翱翔天空之夢想,學生的 途徑之一就是加入飛行社團。臺北高校擔任數學、

圖畫科教師的須藤利一,在 1935 年成立了航空研究 會。這個社團曾獲得陸軍提供三架練習機。1936 年 5 月紀念祭時,航空研究會學生分乘兩架飛機,在臺 北高校的運動場上低空飛行。1938 年,須藤再度組 織與飛行有關的滑翔機部。除了在臺北高校之外,

部分中等學校如臺北工業學校,也設有滑翔機、滑

空社團(註 2),操場就擺有一架可以滑行卻無法起飛

的「隼」。如此可知,航空事業使臺灣社會開了眼界。

即便航空及教育帶給臺灣諸多的影響,但日本 殖民統治的基礎是建立在殖民母國的經濟利益之上。

改變皆是因為有利於殖民母國,職是之故,利大於 弊,就是日本殖民統治的方針。

臺灣社會第三事:去法院相告

在臺灣,法院是被寄託能夠終結紛擾的最終場 所。1895 年,臺灣總督樺山資紀宣布始政,發布了

「臺灣總督府法院職制」,「法院」這名詞便第一次 出現在臺灣這塊土地。只不過,一直要到第一次世界 大戰結束,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民族自決,自由民主 思想席捲全球之際,日本殖民母國才展開了短暫的 民主政治體制,稱為「大正民主」。1919 年,日本 文官總督上任,標榜內臺同化,社會氣氛不若以往 武官總督的高壓,更出現了臺灣人辯護士(律師)。

雖然日本殖民臺灣 50 年間,歷年的辯護士人數不超 過 177 人,但是臺灣社會已經漸漸了解辯護士的角 色,去法院相告,遂正式成為解決紛擾的最終方法。

大致而言,臺灣受到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影響最 深,只要是設籍戶婚、田土、錢債等民事案件,都 交給地方官,或是希望以傳統的「抱告」可為訴訟 代理人。所謂「抱告」是清治時期,男性親屬為女性,

或是受雇人為老闆,前去衙門代為訴訟。因此訴訟 代理人雖然必須是辯護士,但只要法院同意,即可 讓「抱告」擔任訴訟代理人,加上早期臺灣人對於 給予辯護士費用是要去行賄法官,所以對於日本殖 民政府帶進來的辯護士,是非常難理解的職業。

1918 年,臺灣第一位辯護士葉清耀成功取得執 照,並經手解決過去清帝國許多令人繁複的不動產問 題,將現代民事法的概念帶入臺灣社會,漸漸改變了 臺灣人對於法院的想法。而許多臺灣辯護士在地方 上的表現優異之外,1935 年的地方議會選舉,許多 法科出身的臺灣人更成為議會中堅,再再確立了辯護 士的社會菁英地位。甚至,辯護士精彩的辯論,或 是遇到重大政治爭議的訴訟,更會吸引「異見」(註 3)

及雙方人馬搶進旁聽。像是 1923 年底,臺灣總督府 對抗日分子進行「全島大搜捕」,一天之內搜查、

扣押、傳訊 99 人,歷史上稱為「治警事件」,由於 搜索範圍太多、太廣,更是引起全臺的注目。

▲ 圖 1-5 日本往返韓國與臺灣的定期航空路圖

▲ 圖 1-6 1936 年飛往福岡-臺北的飛機

註 2:日治時期研究飛機的學生社團。

註 3:異見,日文詞,議論之意。

(5)

註 4:李筱峰,〈二二八事件前的文化衝突〉《思與言》(臺北:思與言雜誌社,1991:112 期)P185 ∼ 215。

1924 年 7 月 25 日第一次開庭時,吸引大量民眾 參與法庭旁聽。當天早上 9 點開庭,法院為了限制人 數,決定發售一張 1 角的門票 3 百張,清晨 5 點就 有人在售票窗口等候,上午 7 時開賣,十幾分鐘便 銷售一空。人潮多到把法庭擠得水泄不通,就為了觀 賞這次「法庭辯論」。當時政府低階公務員月薪 15 圓,1 角 1 張票可說是價值不菲。「被觀賞」的法庭 判決,若是被告被判決有罪,被告會被圍觀的民眾 作為英雄般看待,因此法院除了是解決紛爭的場所,

更成為人民英雄的製造所。

「去法院相告」也改變了臺灣傳統社會的婚姻 制度。無論何時,臺灣女性的地位與價值均是不被 重視,從移民社會的角度來看,男性延續家族香火被 視為重要之事,女性變成為男性的附屬品,像是童 養媳、蓄妾等貶低女性的風氣,在臺灣仍非常興盛。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雖然沒有辦法根絕這些習俗,

但是透過引進近代法律,卻意外賦予了女性自主意 願的空間。舉例來說,男性納妾不違法,但丈夫不 可限制妾的離去,或是女性不再被動地被決定婚姻 關係,遇上不貞的丈夫,妻子也可以主動訴請離婚。

因此,在法律之前,女人也不會只有忍氣吞聲而已。

從日治時期的離婚訴訟來看,每年由妻方提出的離 婚訴訟皆超過離婚訴訟案件的半數,最高曾高達百 分之百,最低也有一半之多。從以上數據就能知道,

女性雖然處於弱勢,但只要她們願意,靠法律介入,

也能捍衛自己在婚姻關係中的自主意願。

小結

第一次世界大戰從爆發到結束,因為戰場遠在 歐洲,位於東亞的臺灣亦不像第二次世界大戰,遭 到砲火的襲擊、直接參與戰爭。反而日本殖民母國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經濟躍進,臺灣在這一波的

「大戰景氣」,加上日本內地的民主制度開花,間接、

直接的改變許多臺灣社會的生活。從實業教育培養實 業人才;航空事業的發展打破地域的限制,讓天空 的想像成為可能;現代法律的成熟使上法院成為解 決紛爭的最終方法。臺灣雖然沒有參戰,可是卻因 為戰爭的結束,使臺灣更早一步靠近了「現代化」。

這些改變,卻也默默的在 1945 年以後,種下了一個 與來自中國的統治政權對抗的遠因(註 4)

▲ 圖 1-7 熱門事件常吸引民眾旁聽審判,《臺灣日 日新報》刊載當日法庭旁聽席滿場

▲ 圖 1-8 1924 年「治警事件」二審結束後,被告 人與雙方辯護士合影

蔣渭水

葉清耀 臺日雙方辯護士 1042

臺 灣 史

(6)

想一

1. 右圖為日治時期臺北工業學校。請就你所學過的臺灣史及中國 史,嘗試說明出清帝國統治時期與日本殖民時期,兩者對於「實 業教育」有何不同?(可從設立的原因與方向來探討)

參考答案 清帝國的職業教育最開始是為了外交和軍事。面對列強 接踵而來,首先要翻譯外文,1842 年起陸續成立同文館、

上海方言館,聘請外籍教師並招收 14 歲以上學員,學員 學成之後分配海關、通商口岸等職位。軍事方面則成立 福建船廠、天津水師學堂等,除了學習造船技術以及訓 練水師,更重要的是可以學習法語等外國語言。可惜清 帝國都不是以充實國家技術人才的觀點,而是「師夷長 技以制夷」,無長遠規劃及對技職人才有重點培訓,跟 日本統治時期有些許的差異。

日本統治時期,在臺成立的技職教育有商業學校、實業學校等,培養具備相當知識技術的產業人力,以 推動產業發展。(其中所學之科目文中皆有,不贅述)與清帝國的差異在於,前者是針對內需,後者是 針對外敵;一個是因應產業發展而有長治的教育政策,另一個則會因為政權的強弱而有所變化;日本統 治政府知道教育是兩面刃,會讓受教育者覺醒,所以日本人不願意設置普通高等科,讓臺灣人只學習實 業教育,專注在技術方面的養成;清帝國的教育則受到政治中樞的影響,主要的新式教育都是針對外敵、

針對世界列強,常因不同的人掌權,教育政策便有所影響,無法長期訓練出專業的實業人才,較為可惜。

2. 航空事業在臺灣的發展其實並不陌生。請回顧你所學習的臺灣 史,臺灣人在航空的歷史上曾經參與過的活動、事件、經歷嗎?

參考答案 臺灣人曾經利用航空參與的活動、事件 1. 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空中傳單 2. 1934 年楊清溪環島飛行

3. 始政四十週年臺灣博覽會登島飛行 4. 1936 年日臺首度直飛

▲ 圖 1-9 臺北工業學校之校門(八德路口)

▲ 圖 1-10 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宣傳單

圖片來源:

圖 1-1: 《卒業紀念帖》,臺北科技大學,昭和十三年。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blog/,擷取日期:2018/4/9。

圖 1-2: 《卒業紀念帖》,臺北科技大學,昭和十六年。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blog/,擷取日期:2018/4/9。

圖 1-3: 臺灣回憶探險隊,http://www.twmemory.org/?p=11453,擷取日期:2018/4/9。

圖 1-4: 臺灣回憶探險隊,http://www.twmemory.org/?p=3277,擷取日期:2018/4/9。

圖 1-5: 繪葉書資料館,http://www.ehagaki.org/shopping/ja-a3/ja-a3_a1/ja-a3_a1_a7/ja-a3_a1_a7_a2/18361/,擷取日期:2018/4/9。

圖 1-6: 維基百科,http://www.tt-museum.jp/l_jat.html,擷取日期:2018/4/9。

圖 1-7: 臺灣圖書館附屬臺灣學研究中心。

圖 1-8: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9/5b/9a.html,擷取日期:2018/4/9。

圖 1-9: 《躍動的青春 - 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臺北市:蔚藍文化,2015。

圖 1-10: 臺灣圖書館附屬臺灣學研究中心。

有著作權 • 侵害必究 本刊僅供教學使用 • 不代表任何立場

中國史

(7)

▲ 圖 2-1 《點石齋畫報》刊印臺灣民主國成立的 遊行場景,用圖像形式讓民眾容易了解時事

教學指引

近年來課綱改革一直為教育圈的重大議題,也 引起不少爭議,尤其是文科的部分,對於哪些該取 捨的、哪些該更新或是重新排序,更是議論紛紛。

國文科也在課綱改革下對文言文比例的縮減,引起 了一場「文白之爭」。有趣的是,早在一百年前—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中國歷經一場「文白之爭」,

即胡適等人為了中國的富強而開啟的白話文運動。

清末的白話文運動

在講民國初年的白話文運動前,得先看看距離 當時約莫十幾年前的「前朝」早就在進行提倡白話 文的運動。清末的各種革新運動,不外乎就是要富國 強兵,以追上世界的腳步。此時有志改革之士受到

中國史

日本革新成功的影響,認為中國應能效法日本的「文 言合一」,以開民智、富國強兵,期待透過白話報 刊的普及,以啟蒙大眾。

報紙確實在清末的開民智工作上占有一席之地,

清末中國的白話小報、畫報大放異彩,便於民眾接 觸新知。除了白話「小報」,大報紙亦有白話專欄 與附張,清末的白話風氣從報紙的改變可見一斑。

報紙之外,屬通俗文學的小說及日常娛樂的戲曲,

亦為白話文重要推手之一,透過戲曲與小說的改良,

將白話文學推廣(小說與戲曲本來就有不少白話文 的使用)(註 1)

註 1: 胡全章,《清末白話文運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5 年),頁 90 ∼ 96。

1052

中 國 史

中國史 中國史

一百年前的文言白話之爭:

民國初年的白話文運動

撰稿:蔡佾霖老師

建議搭配:

歷史 3 第 1 章 第 2 節 北洋政府的政局與對外關係 第 1 章 第 3 節 民初的社會與文化變遷 選歷上 第 5 章 第 1 節 中國文化的調適

(8)

▲ 圖 2-2 《啟蒙畫報》將枯燥的學科問題轉化為有趣 打油詩形式,並繪製相對應的圖像幫助讀者理解

政府方面對於教育的革新措施,也將文言文的 重要性大大降低。首要措施為清末科舉制度的廢除,

打破了讀書人過往透過優美卻艱澀的文字考取功名,

文言文不再是唯一選擇。科舉制度的廢除外,學制 改革及新式教育的興起,也衝擊著傳統私塾或其他 漢學教育。除此之外,清末的國語及拼音化運動,

也是當時白話文運動的重要推手之一(註 2)。 不論是民間還是政府的改革措施,清末的白話 文風氣已逐漸醞釀,將此時期的各項白話文推廣措 施視為民國初年的白話文運動之基石,也不為過。

民國初年的白話文運動

(一) 民國初年白話文的提倡

自清末開始,中國的知識分子開始各項維新運 動,世界上瀰漫著一股進步的風氣也滲透中國的知 識分子,社會達爾文主義成為當時的一股風潮。文 學也被套上此理論,對於白話文的推展,發展出「歷 史的文學進化史觀」,使用白話文成為一種進步、

進化的象徵(註 3)

「我手寫我口」為白話文運動的重要目標之一,

能更貼近人民的「生活」,白話文運動主要戰將—

胡適認為白話文是「活的」、「進步的」;相對而言,

文言文則僅能在文章上,是「死的」、「退化的」。

兩者相較,白話文更廣泛的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具 有普遍性。

胡適在 1917、1918 年於《新青年》發表〈文學 改良芻議〉、〈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等文章,並提出:

1. 不用典 2. 不用陳套語 3. 不講對仗 4. 不避俗字俗語 5. 須講求文法 6. 不作無病之呻吟 7. 不摹仿古人 8. 須言之有物

陳獨秀 1917 年 2 月發表〈文學革命論〉回應胡 適〈文學改良芻議〉,提出「三大主義」:「推倒 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 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

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

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成為白話文運動 重要的理論依據。

再來看看幾位民初重要知識分子的觀點。章太 炎雖認為「文學」仍應以文字(文言文)為主,但 並不反對白話文的推行。傅斯年於 1918 年 1 月,同 樣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革新申議〉,為舊 文學批判打下理論基礎,認為文學的價值並沒有固 定標準,並非全以古人、古文為標準,新的古文創 作不代表美,舊的白話創作也不能代表粗俗。另外,

傅斯年也認為文言文是與現實狀況脫節。

五四運動重要學生代表之一的羅家倫在北京大 學求學時,創辦《新潮》,全刊以白話文刊載,以「近 代人」的方式表達。周作人亦發表了〈人的文學〉、

〈平民文學〉、〈新文學的要求〉等系列文章,「人 的文學」不僅要貼近人民的生活,表現社會,也是 攸關人權的議題(註 4)

註 2:胡全章,《清末白話文運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年),頁 219 ∼ 230。

註 3:陳璦婷,〈民初白話文運動(1917 ∼ 1919)〉(臺北: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9 年),頁 38 ∼ 39。

註 4:陳璦婷,〈民初白話文運動(1917 ∼ 1919)〉(臺北: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9 年),頁 40 ∼ 56。

(9)

(二) 反對者的抗爭

有支持者自然也有反對者,尤其挑戰傳統文學 領域,乃至於對「道統」的挑戰。在教育部於 1920 年 1 月將白話文納入教育體系後,開始白話文的文 學創作,維護傳統的雜誌《學衡》、《甲寅週刊》

等開始對白話文運動有所批判。

在官方正式採納白話文的教育前,對白話文的 批判較為零散。白話文的批判中也有不少「腦充血」

的言論,像是白話文會影響教育者減少、影響買書能 力、文先國而亡、年輕人就是喜歡盲從附和……等。

但也有較理性的批判,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方向:文言 與白話的結構、文學的歷史淵源、中國地域的問題。

先就結構方面來看,反對者認為語、文是不同 體系的,「語」的素質不宜於「文」中出現。文言 文相較於白話文,也顯得優美、優雅,並且不如白 話文冗言贅字過多。就歷史層面而論,自古以來文 言文就是中國文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嚴復認為,

文言文是經過歷史精鍊而成的文字,這積年累月所 鍛鍊出的「美」是白話文無法比擬的。就中國的地 域而言,白話文主要是以「北京話」為主,即便要「國 語統一」,以北方的語言為主,也不是很恰當。

對於白話文的挑戰,維護傳統一派更加擔心的 是對「儒學」的衝擊,儒家文質彬彬的文學觀念,

在白話文運動下可能不復見。他們也反對所謂的「文 學進化史觀」,文學的藝術價值是永恆的,並不能 以生物學的進化觀念套用,認為事物變遷不能全部 都認為是「進化」。

雖然維護傳統一派對白話文有所批判,不過在 面對新知不斷傳入的時代,對於翻譯文學、新知識 的傳播,反對者們也認為用白話文能相較於文言文更 精確地傳達資訊,小說的創作也在白話文的傳達下,

更能描繪故事劇情、人物特性等,對於傳統派不能 接受的,是白話文在文學地位上挑戰文言的權威,

甚至有完全占領的可能(註 5)

(三) 五四與白話文運動

一次大戰後的巴黎和會將德國在山東權益轉讓 日本,引發中國強烈不滿,也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

當時北京的學生接到消息後,開始遊行抗議,最後抗 爭愈演愈烈,爆發衝突;軍警鎮壓後,抗爭的層級升 高,各界響應學生的行動,開始罷工、罷市。這段 期間的標語口號、宣傳品、刊物,使用的是白話文 字,以便大眾能了解目前的情勢,使訊息傳播順暢,

間接成為白話文運動的催化劑,在往後的新聞報紙 這類重要傳播媒體使用白話文上是一大助力(註 6)。 五四運動除了因「國恥」而力求主權外,也包 括新思想的開展與批判舊思想,作為新穎傳播媒介 的白話文,自然為「新」的一派,成為推崇的對象。

白話文在臺灣—

1920 年代的臺灣白話文運動

一次大戰結束期間,民族自決風潮盛行,臺灣 知識分子也受此風潮影響,面對日本政府的各項同 化政策感到憂心,以日語為「國語」的語言政策,

亦為當時臺灣知識分子欲反抗的項目之一。

▲ 圖 2-3 《新青年》與《新潮》全刊登載白話文 ▲ 圖 2-4 五四運動抗議的學生

註 5:陳璦婷,〈民初白話文運動(1917 ∼ 1919)〉(臺北: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9 年),頁 133 ∼ 161。

註 6:楊承彬,〈胡適與白話文運動〉,《現代學苑》,6:8(臺北:現代學苑月刊社,1969 年),頁 11 ∼ 15。

1052

中 國 史

(10)

臺灣知識分子擔憂使用日語會逐漸成為「日本 人」,但矛盾的是,新知識、思想又不得不以日文作 為媒介吸收,眼看 1920 年代中國的白話文逐漸扎根,

臺灣的知識分子也開始提出使用中國白話文,不過 中國的白話文終究屬於中國,在臺灣使用會出現「我 手寫他口(北京話)」或「臺式白話文(融入臺灣話、

日語)」(註 7)

為了改善這種現象,能用自己的語言書寫、吸 收新知等,蔡培火曾提出以羅馬字寫臺灣話,但反 應並不熱烈;1930 年代,蔡培火將羅馬字轉成新式 的白話字。除了文字使用之外,對於用臺灣話的文學 創作,在 1930 年代前後也引發了日治時期的鄉土文 學論戰,論戰包括了在臺灣使用中國白話文、臺灣 應該有自己的臺灣白話文、臺灣話作文章不優雅等,

戰況激烈,但最後仍無交集而落幕(註 8)

不過臺灣話文字化的推廣,或臺灣話的創作,

在隨後不久的皇民化運動中遭受到阻礙與打壓,最 後無疾而終。

民初在知識分子的推廣及五四運動的催化下,

白話文運動達到高峰,教育部最終將白話文納入教 育體系。對於白話文在中國文學的攻城掠地,擁護 文言文一派亦做出反擊。隨時代演進,新與舊的交 鋒是必然的,但不論是新或舊,都是歷史進程中不 可缺少的元素。

圖片來源:

圖 2-1: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Dianshizhai_Pictorial_Republic_of_Formosa_established_1895.jpg,擷取日期:2018/4/9。

圖 2-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9A%E6%B8%85%E7%9F%B3%E5%8D%B0%E7%95%AB%E5%A0%B1#/media/File:%E5%

B0%8F%E8%8B%B1%E9%9B%84_%E3%80%8A%E5%95%9F%E8%92%99%E7%95%AB%E5%A0%B1%E3%80%8B.jpg, 擷 取 日 期:2018/4/9。

圖 2-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9%9D%92%E5%B9%B4#/media/File:%E6%96%B0%E9%9D%92%E5%B9%B4%E5%B 0%81%E9%9D%A2.jpg,擷取日期:2018/4/9。

圖 2-4: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c/May_Fourth_Movement_students.jpg,擷取日期:2018/4/9。

圖 2-5: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8%A9%B1%E5%AD%97#/media/File:Cai_Peihuo.jpg,擷取日期:2018/4/9。

圖 2-6:鳳珍臺灣文學研究網,http://www.ntcu.edu.tw/hongtin/,擷取日期:2018/4/9。

有著作權 • 侵害必究 本刊僅供教學使用 • 不代表任何立場

圖 2-5 1925 年 蔡培火用羅馬白 話 字 書 寫 社 評

《十項管見》

▲ 圖 2-6 1929 年《臺灣民報》刊載蔡培火推行的 羅馬白話字普及運動消息

漢文離咱已經久 和文大家尚未有 汝我若愛出頭天 白話字會著緊赴 白話字會著緊赴 行々々勿得再延遲 行々々勿得再延遲

註 7: 陳培豐著、王興安,鳳氣至純平編譯,《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6 年),頁 330 ∼ 333。

註 8: 吳叡人,〈福爾摩沙意識型態—試論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民族運動「民族文化」論述的行程(1919 ∼ 1937)〉,《新史學》,17:2(臺 北:新史學雜誌社,2006 年),頁 127 ∼ 217。

(11)

想一

1. 臺灣、中國的白話文運動核心價值有何不同?

參考答案 中國的白話文推行在於普及文字,以利知識傳播,富國強兵;臺灣的白話文運動則在於 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文化「同化」。

2. 社會達爾文主義對中國的白話文運動有何影響?

參考答案 發展出「歷史的文學進化史觀」,使用白話文成為一種進步、進化的象徵。

D 1. 下列何者為民國初年白話文運動推廣的主要雜誌?

A《甲寅週刊》 B《自由中國》 C《文衡》 D《新青年》

B 2. 支持白話文一派的論述,何者為非?

A 白話文是活的語言 B 白話文言簡意賅 C 白話文貼近日常生活 D 白話文是近代人的語言

C 3. 反對白話文一派對文言文的敘述,何者正確?

A 文言文適合翻譯文學 B 文言文言簡意賅,適合小說 C 社會達爾文主義不宜用於文學 D 文言文較適合做為新知識的書寫工具

A 4. 下列何項運動為民國初年白話文運動重要的催化劑?

A 五四運動 B 三一運動 C 新生活運動 D 維新運動 D 5. 當時臺灣在應用中國的白話文時會遇上何種問題?

A 臺語本身已有文字 B 教會羅馬字過於強勢 C 臺灣人對此興致缺缺

D 日語、臺語夾雜的臺式白話文 閱讀資料,回答以下問題

1052

中 國 史

(12)

 教學指引

閱讀與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以往歷史課的上課 方式是老師敘述歷史事件的脈絡與內容,再敘述其間 的前因與後果,補上歷史解釋與時序關係,但卻無法 引起學生的興趣。因為閱讀的是老師,而不是學生。

在教到一次大戰結束後戰間期的歷史時,不妨從小說 或電影的角度出發,先讓學生仔細閱讀或觀看其中一 部分情節,再讓學生思考歷史事件的獨特處,或其 引人入勝的轉折點。從閱讀理解的角度出發,或許 可以發掘出以往教科書中沒能道出的重要歷史精神。

1920 年代到 1930 年代—

從繁華到蕭條

咆 哮 年 代(Roaring Twenties) 是 西 方 世 界 對 1920 年代的稱呼,美國則稱此年代為「爵士年代」。

Roaring 在英文中兼有「喧嘩的」、「咆哮的」意思,

而 1920 年代也兼具此兩種特色:一方面,西方世界 因經濟持續繁榮,電影、汽車、電話等新科技帶來

各式各樣的聲息,鐵路、摩天樓等建設在地面上與 空間上不斷擴張。另一方面,因經濟持續發展所帶 來的問題已開始浮現,社會上出現了戰後迷失的一 代(Lost Generation)、女性走入職場、少數族裔與 同性戀議題、移民問題、禁酒令與走私犯罪等不斷 衝擊主流社會的各種「咆哮」的聲音。

不 論 是「 喧 嘩 」 或「 咆 哮 」, 各 種 聲 音 都 在 1929 年被另一種聲音—由經濟大恐慌所帶來的「恐 懼」—所取代。瞬間席捲美國社會的,是股市的 狂跌、失業的哀嚎、遊行的抗議聲與等待救濟的飢 渴聲。

面對美國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恐懼,胡佛與羅 斯福兩位總統先後面對這困境,採用不同的作法:

胡佛採取以個人主義為主的復興運動,羅斯福則以 國家主義為主的改革運動。胡佛的改革強調的是志 願精神,避免政府過度的干預;羅斯福則否,他的《緊 急銀行法案》、《農業調整法》、《全國業復興法》

等,以國家的力量彌補金融、農業、工業的缺失。「新

▲ 圖 3-1 1920 年代∼ 1930 年代美國大事紀

1918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一戰結束 孤立主義 短暫經濟危機,禁酒令 美國景氣繁榮 ︽大亨小傳︾的年代 費茲傑羅出版︽大亨小傳︾ 經濟大恐慌 羅斯福實施新政、撤銷禁酒令 ︽奔騰年代︾中的名馬海餅乾誕生 通過﹁中立法案﹂ 希特勒併吞奧地利 德國入侵波蘭,二戰爆發 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加入二戰

咆哮年代

經濟大恐慌

哈定(第 29 任) 柯立芝(第 30 任) 胡佛(第 31 任) 羅斯福(第 32 任)

世界史 世界史

建議搭配:

歷史 4 第 6 章 第 1 節 巴黎和會與國際政經情勢的演變

《大亨小傳》與《奔騰年代》

從咆哮年代到大蕭條:戰間期美國經濟的盛衰

撰稿:蘭陽女中

汪栢年老師

(13)

政」為經濟大恐慌的美國打下一劑強心針,但也與 美國自由主義的傳統格格不入。在權力制衡的行政 體系下,羅斯福雖然獲得國會的立法支持,但其法 案卻常遭到最高法院的杯葛。

從《大亨小傳》看 1920 年代美 國社會的繁盛與隱憂

小說作者正是將美國 1920 年代定義為「爵士年 代」的費茲傑羅,他本身就是此年代的最佳代言人。

「爵士年代」指的是當時美國上流社會盛行的縱酒 歡宴與紙醉金迷,但在光鮮奪目的背後隱藏著貧窮、

低下與黑人勞動階層淡淡的哀愁。

《大亨小傳》故事是以耶魯大學畢業的尼克之 自述為主,講述蓋茨比與尼克表妹黛西之間曲折離 奇的愛情故事。在繁華落盡、曲終人散之時,男主 角蓋茨比總癡癡地望著長島海峽對岸的舊情人黛西。

對岸散發的綠光總讓他的癡情有停泊之處,但在紙 醉金迷、夜夜笙歌的華麗生活底下,一個成功的私 酒販子想盡辦法要將舊情人從上流富豪的身邊帶走,

仍無法抗拒命運的作弄,遭受槍殺。蓋茨比在上流 社會的短暫身影瞬間結束,卻剛好揭露出 1920 年代 美國社會暴起暴落的一幕時代縮影。

1922 年的蓋茨比是位神祕的富豪,他總在位於 長島西卵的豪宅內舉辦大型的週末奢華宴會,歌舞、

酒肉、美女、名流,應有盡有。不需邀請卡,只要打 扮入時皆可自由入場,盡情歡樂,享受與這個富裕 時代相符的輝煌時光。對岸的長島東卵也呈顯美國 黃金年代的盛世,這由女主角的先生湯姆的宅邸及 作風,可以看得出來。高樓大廈、電影、電話、汽車、

水上飛機、舞廳、酒吧等現代社會中的流行物件無 一不在,人們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想像。

相對於奢華的上層社會,在紐約市郊灰燼之谷 居住著一群支撐繁華盛景的底層社會,此處是紐約 市的垃圾場,因焚燒垃圾而天空布滿灰燼,故有「灰 燼之谷」之稱。灰燼之谷可說是繁華紐約的對照,

也可說是外表金碧輝煌,而內在卻是骯髒敗壞;可 看出社會上貧富差距、族群等級已逐漸深化。

諷刺的是,上流社會湯姆的情婦是灰燼之谷一 家修車廠老闆的妻子;最後,這個老闆在湯姆的刻 意誤導下槍殺了蓋茨比,隱含黃金年代裡紐約社會 上下階層的對立與衝突,也為 1920 年代又被稱為「咆 哮年代」下了一個鮮明的註腳。

▲ 圖 3-4 女主角黛西的先生位於長島東卵的豪宅

▲ 圖 3-6 《 大 亨 小 傳 》 的 作者費茲傑羅

▲ 圖 3-5 《大亨小傳》

初版小說封面

▲ 圖 3-3 電影中呈現 1920 年代紐約富人舉辦的豪華宴會

▲ 圖 3-2 黛西與先生參加蓋茨比的宴會

1052

世 界 史

世界史

(14)

從《奔騰年代》觀察美國社會 在大蕭條中的轉變

《 奔 騰 年 代 》 故 事 發 生 於 經 濟 大 蕭 條 的 美 國 1930 年代。早於 1910 年代時,霍華原本是腳踏車修 理師,在因緣際會下學會修理汽車的方法。當時美 國遍地都是機會,他抓緊機會追求未來,搖身一變 成為汽車銷售業者且因此致富。霍華很有自信的說:

「天空才是真正的界限!」

但好景不常,他的兒子不幸發生車禍,霍華的婚 姻也因此觸礁。緊隨著 1929 年經濟大恐慌的到臨,

股市狂瀉,一天之內,市值跌了近百億美金。在股市 賠光一切的人,竟願意用 100 元美金將汽車賣掉(當 時美國工人平均週薪約為 25 元美金)。不久,四分 之一的人口失業,許多人展開全國性的大遷徙以求生 存,數百萬的美國人重新對「家」產生新的概念。失 業的人排隊等著政府布施餐點,慘況遲遲無法改變。

在大蕭條的環境下,美國政府繼續實施禁酒令,

但在邊界城市卻能隨意找到酒、女人、賭博。在這 場全國性的浩劫中,賽馬成為人們嘗試改變運氣的 一項投機活動。受到不景氣的影響,霍華的汽車事 業跌到谷底,他轉而投資賽馬企圖東山再起。正在

此時,他遇到年輕騎師瑞德、馴馬師史密斯與擁有 優良血統的冠軍馬「海餅乾」。「海餅乾」身材矮小,

不受眾人矚目,但在史密斯、瑞德的密切配合下,

竟成了連續獲勝的賽馬。

騎師瑞德喜歡看書,常會說些天馬行空的有趣 故事,個性開朗,象徵大蕭條中美國人的樂觀天性。

1938 年,「海餅乾」與東部名駒「戰將」的比賽,

全美停班半日,比賽結果「海餅乾」大勝「戰將」。

不久,「海餅乾」因韌帶受損退出比賽,瑞德也因 腿傷無法再出賽。但在瑞德的堅持下,他終究還是 騎著復出的「海餅乾」重出江湖,並以無比的勇氣 與毅力再度獲勝。

影片中的馴馬師史密斯不忍馬兒受傷遭人槍殺 的慣例,堅持保全馬的性命,讓牠回復健康;霍華 也不捨瑞德因單眼失明而責怪他輸了比賽,反而堅 持讓他騎著「海餅乾」出賽;都不斷回應美國社會 當時在深受大蕭條的打擊,人人必須接受傷痛、勇 敢面對傷痛、與傷痛共處。羅斯福新政所推動的「工 業復興法」、「公共就業服務法」、「平民營建組織」

等一連串措施,代表了美國人不再單獨面對困境,

而是首度彼此攜手合作,勇於面對現狀,接受挑戰,

以期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 圖 3-9 電影《奔騰年代》中瑞德騎著海餅乾在馬 場上奔馳

▲ 圖 3-8 失業的民眾聚在街頭,排隊領取政府免費 餐點

▲ 圖 3-7 美國 1890 年∼ 2009 年失業率 25%

1890 1895 1900 1905 1910 1915 1920 1925 1930 1935 1940 1945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10%

20%

5%

15%

0%

Estimated % Unemployment  % Unemployment

(15)

從石黑一雄《長日將盡》看戰 間期美、英兩國對德政策的差 異

此書英文書名為 The Remains Of The Day,一直 要到最後才將書名完整呈現,讓讀者瞬間腦海浮現 多重記憶:自己的往事與書中的往事交融 —作者 展現十足的敘寫功力。書中呈現兩個主軸:英國總 管史帝文斯回想在達林頓邸任職時期的兩大偉大功 績—偉大、尊嚴。一次是總管父親病逝時,他堅守 總管崗位,另一次則是書中女主角面臨感情抉擇時,

他仍選擇不被私人情感干擾,繼續完成使命。這兩次 重大事件皆與英國兩次大戰的歷史息息相關:第一次 是戰間期,達林頓爵士主導對德國採取的友善政策,

避免因過度刺激德國讓仇恨滋長。第二次是希特勒崛 起期間,達林頓爵士被希特勒操縱,採取姑息政策。

史帝文斯皆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隱藏心中的疑問 與不安,表現恰如其分的忠誠,卻在潛意識裡無法 隱藏住對過去的否定。

偉大與尊貴是史帝文斯一生中追求的最高總管 典範:父親逝世時不能伴隨最後一程;女主角肯頓最 需要他表態時,他選擇伴隨在主人身旁;歐洲大事發 生時,他選擇將自己的意見隱藏起來不讓主人為難。

甚至,在 The Remains Of The Day 時,他仍選擇學習 詼諧與戲謔來取悅新的宅邸美國主人—法拉迪先 生。

這本小說從頭到尾充滿了戲謔,兩次大戰期間,

美國與英國顯現強烈的對照:美國追討德國戰債、

英國對希特勒採取姑息主義—這些歷史脈絡都在 小說中恰如其分地展現了。若一個歷史學者寫出這 樣 的 一 本 書, 書 名 可 能 不 是「The Remains Of The Day」,而可能是《兩次大戰戰期間英國與美國對德 態度的比較—以一個英國宅邸的總管為例》,就 會更戲謔了。

▲ 圖 3-11 電影《長日將盡》海報

▲ 圖 3-10  作 者 石 黑 一 雄 以 小 說

《長日將盡》拿下 1989 年布克 獎,爾後被翻拍為電影

▲ 圖 3-12 石黑一雄

1052

世 界 史

(16)

徵稿啟事

1. 您有獨到的歷史時事見解、創新教學經驗以及歷史新書、新電影的相關訊息,希望分享給全國高中職老師教學使 用,歡迎投稿。投稿字數3,000∼4,000字內,能附上圖片或照片尤佳,可附圖說。若經刊載,按字數計酬,若未 刊載則退還稿件。

2. 投稿請註明:作者姓名(本名與筆名,可以筆名刊登)、服務學校(單位)、通訊地址、連絡電話、電子信箱,

以利聯繫稿酬事宜。

3. 請注意!為保障著作人著作權益,投稿文字與圖照如由網路轉載、書籍翻印重製或電腦、電視擷取,請務必經著 作權人同意或授權,並註明轉載來源及引用出處,以免觸法。

投稿方式 〉〉〉

洽詢龍騰各校業務

24891 新北市五股區五工六路30號「龍騰歷史科編輯團隊收」

jck.kao@lungteng.com.tw註明「龍騰歷史報報投稿」

1. 閱讀《大亨小傳》中的一段文字:

  這裡就像個奇幻詭異的農場,垃圾燒成的灰像小麥似的不停生長,長成了山脊、小丘和醜怪的 圈子,再不然便化成房舍、煙囪和煙霧飄盪的形狀,最後以高超的本領幻化成人形,一個個蒙著灰 燼的人兒走動著,姿態模糊,在滿是粉塵的空氣中也像快要崩塌粉碎似的。……那些扛著鉛鏟的灰 漢子便蜂擁而上,揚起一朵堅不可摧的灰雲遮蔽住視線,使你看不清他們費解的活動。(註 1)

請寫下你對這個「農場」的感想,試圖想出這「農場」實際上的作用為何?在你的周遭有哪些場所類似 這個「農場」,請就自己的觀察,用 100 ∼ 200 字描寫其景觀及活動。

2. 閱讀《奔騰年代》中的一段文字:

  1929 年秋季的一個週一下午,施特魯布從電話中獲悉股市剛剛崩盤了,他失去了一切,還負 債超過 100 萬美元。施特魯布放下電話,一個點子卻在此時自腦中浮現:他要蓋一座賽馬場,世界 上最棒的一座,然後把賽馬帶回加州。隨後三年間,經濟大蕭條遏制經濟,各州政府都求錢若渴。

1933 年,加州同意開放賭馬,但有兩個條件:使用賭金投注機、獎金課以重稅。

請以 100 ∼ 200 字簡要說明經濟大恐慌與 1930 年代美國社會賽馬風氣之間的關係;若政府開放賽馬,你 認為適當嗎?

註 1:費茲傑羅,《大亨小傳》(臺北市:遠流出版社,2013 年二版),頁 51。

學習單

圖片來源:

圖 3 - 2 ∼ 3 - 4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1343092/mediaindex?page=2&ref_=ttmi_mi_sm,擷取日期:2018/4/9。

圖 3-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86%E4%B8%8D%E8%B5%B7%E7%9A%84%E7%9B%96%E8%8C%A8%E6%AF%94,擷取 日期:2018/4/9。

圖 3-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97%E6%9C%97%E8%A5%BF%E6%96%AF%C2%B7%E6%96%AF%E7%A7%91%E7%89%

B9%C2%B7%E8%8F%B2%E8%8C%A8%E6%9D%B0%E6%8B%89%E5%BE%B7,擷取日期:2018/4/9。

圖 3-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D%97%E6%96%AF%E7%A6%8F%E6%96%B0%E6%94%BF#/media/File:US_Unem ployment_1890-2009.gif,擷取日期:2018/4/9。

圖 3-9:Rotten Tomatoes,https://www.rottentomatoes.com/m/seabiscuit#&gid=1&pid=h-20428,擷取日期:2018/4/9。

圖 3-10: amazon,https://www.amazon.co.uk/Remains-Day-Kazuo-Ishiguro/dp/0571258247,擷取日期:2018/4/9。

圖 3-11:moviemovie,https://www.moviemovie.com.tw/db/program/17138/gallery,擷取日期:2018/4/9。

圖 3-12: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b/Kazuo_Ishiguro_in_Stockholm_2017_01.jpg,擷取日期:2018/4/9。

有著作權 • 侵害必究 本刊僅供教學使用 • 不代表任何立場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三、康熙臺灣輿圖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 17、18 世紀臺灣西部豐富的歷史與人文訊息。圖 17

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社團法人台灣房屋

各位老師,您聽過「臺灣文史教學研習」嗎?國立臺灣圖書館(以

為釐清中華民國(臺灣)對第 12.04 條所為之承諾,提供金融服務之法人機

行業: 商業服務業 – 人力仲介與供給服務業 保留類別: 當地據點呈現 (第11.05條).. 法規措施:

「臺灣 OCLC 管理成員館聯盟」迄2021年已成立15年,現由本館擔任召集館。為使成員館瞭解 OCLC 與

一、依行政院一百十一年 一月四日核定國發會 提送之「強化優秀僑 外生留臺工作行動計 畫」 ,將取得我國副學 士學位僑外生納入評 點制適用,並以自我 國產業發展所需之相 關科系畢

走過 2020 年,臺灣的硬技術與軟實力在世界上大放異彩,不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