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法 光 佛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法 光 佛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Fa-kuang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地址:105 臺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 60 巷 20 號 20, Lane 60, Kwang-Fu N. Road

Taipei, Taiwan 105, R. O. C.

電話: 02-2578-3623 02-2577-7920 傳真: 02-2577-6609

網址: http://fakuang.org.tw

電子郵件: fakuang@ms49.hinet.net

(2)

臺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校史

組織章螢

教職生資料

課螢概況

招生

費用

獎助學金

設備

校園生活介紹

學術出版

校舍面積

佛學推廣教育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大事記

交通路線圖

目 錄

(3)

a. 級別 招收碩士班學程研究生之佛教文化研修 教育機構。

b. 學制

(1)學習年限:正式研究生三年、選修生六年;

一年分二學期。

(2)本所研究生必須修畢必修課程及修滿 36 學 分,通過碩士論文後發給畢業證書;修業期 限屆滿修畢規定學分,未通過碩士論文考試 者,得發給結業證書。

c.特色

1.師資陣容堅強。

2.解行並重。

3.培養研究生獨立的研究能力。

4.佛學語文之訓練。

5.施予課餘指導。

6.輔導與資助研究生畢業後繼續研究或就業。

7.圖書設備完善。

8.研究環境優良。

a. 創立時間 1989 年 9 月 21 日研究所大廈落成 暨開學典禮。

b. 獲准立案機關 1990 年 2 月 15 日教育部臺北 (79)社字第 6508 號函核准設置「法光佛教文化 中心」。

c. 創立宗旨 為因應多元社會的快速發展,提升 解行並備的佛學研究及佛教弘化人才素質。

d. 創立沿革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成立,來自於創辦人 如學禪師培育佛教教育人才的弘願。如學禪師出 生望族,早年畢業於新竹高女;出家後赴日研修 佛法,就讀於日本曹洞宗大本山創辦的東京駒澤 大學,親近澤木興道大禪師修習道元禪法。畢業 返臺後,主持南投碧山巖寺,其後創辦臺北法光 寺、五股智光禪寺、美國法光寺。法師有感於社 會文明的快速發展,佛教界需要有高素質的弘化 人才方可勝任,於 1989 年 9 月創立法光佛教文化 研究所,禮請當代佛學大師印順法師擔任本所導 師,聘請美國威斯康辛佛學博士恆清法師擔任首 任所長。

校史

性質

光 佛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壯觀的教學大樓

(4)

e.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創辦人—如學禪師

如學禪師簡介

如學禪師,字道宗,俗姓張, 1913 年 2 月 17 日誕生於新竹望族,自幼聰明伶俐,秉賦超 凡,高女時代便喜閱經書,善解佛法。

1932 年 19 歲,在舊制新竹高女畢業後,毅 然發心出家,赴青草湖一同堂(今壹同寺)投玄 深禪師剃染。後來東渡日本,在駒澤大學深造。

禪師除傳曹洞正宗開臺第一代祖師覺力禪師之般 若禪外,又傳日本澤木興道禪師之道元禪。

1940 年從日本學成返臺,任教於基隆月眉 山靈泉寺。

1944 年住持南投碧山巖寺,創辦碧山佛學 院。 1959 年八七水災,殿宇遭山洪沖塌,應臺 北信眾懇請,遂北上創建臺北法光寺。 1961 年 新殿落成,次年開設法光佛學講習班,附設定期 佛學講座及禪修會, 1967 年增設法光英日語補 習班。

1966 年南投碧山巖寺重建落成, 1969 年於 碧山巖寺創辦「南光女眾佛學院」。 1984 年五股

智光禪寺落成,傳授在家菩薩戒,次年於智光禪 寺創辦如學幼稚園。並在洛杉磯開創美國法光 寺。 1987 年設立法光文教基金會, 1989 年創辦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法師興辦教育之精神,乃發自百年樹人之弘 願,期望能夠從此培育出更多更高級的佛教人 才,以因應新世紀所需要的教內新人才。 1992 年元月 30 日法師捨報示寂。世壽八十春,僧臘 六十夏,戒臘五十七秋。

臺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於 1989 年 9 月 21 日舉行開學暨法光新廈啟用典禮。參加典禮的來賓及佛研所師生合影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創辦人 如學禪師

(5)

f. 歷任所長—恆清法師、禪光法師、蕭金松教授

(1)首任所長縮恆清法師

恆清法師簡介

恆清法師, 1943 年生,臺灣臺南縣人。東 吳大學英文系畢業,美國羅得島大學教育學碩 士。 1975 年依止宣化法師剃度出家。其後,進 入威斯康辛大學就讀, 1984 年以《永明延壽禪 師禪淨思想的融合》獲得博士學位,是我國第一 位留美的佛學博士比丘尼。

法師出家前曾任教於東吳大學英文系,博士 畢業後回臺,執教於臺灣大學哲學系,是國內第一 位任教於國立大學的比丘尼。 1989年至1992年,

受聘為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第一任所長。 1994 年 成立「臺大佛學研究中心」,建立系統化的佛學文 獻資料庫(網址為:http://ccbs.ntu.edu.tw)。其後且 至美籌募經費,並在獲得「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

與「中華佛學研究所」全力支持贊助後,於 1998 年成立「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簡稱CBETA,網址為:

http:// ccbs.ntu.edu.tw/cbeta);該會目前已經完成大 正藏 1~55冊及第85冊電子化之作業。現任該協會 常務委員。著有:《菩提道上的善女人》、《佛性 思想》等。

(2)螃二任所長縮禪光法師 禪光法師簡介

臺灣省高雄縣人, 1941 年生。 16 歲於南投 碧山巖寺依止如學禪師出家。 1961 年受具足 戒。 1975 年於九龍珠海書院外文系畢業, 1977 年隻身赴美於萬佛城法界大學研習, 1978 年奉

本所創辦人如學禪師指示,在洛杉磯成立美國法 光寺,擔任住持至今。並於如學禪師圓寂後出任 法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迄今。

(3)現任所長縮蕭金松教授

1943 年生,臺灣省嘉義縣人。政治大學邊 政學系畢業,邊政研究所碩士。曾任蒙藏委員會 秘書、科長,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所講師、副教 授、所長、系主任等職。現任法光佛教文化研究 所所長,政治大學兼任副教授,講授藏文及現觀 莊嚴論等課程。著有《西藏文法典「松居巴」與

「大金局巴」譯註及研究》(1981)、《宗教對西 藏 社 會 的 影 響 》( 1 9 8 4 )、 《 清 代 駐 藏 大 臣 》

( 1 9 9 6 )、 《 藏 族 格 言 詩 水 木 火 風 四 論 譯 註 》

(2000)等書。

g. 未來展望

1.造就佛學專才,以便在佛教思想及精神上發 揮引導的功能。

2.培訓佛學院及佛教大學之師資。

3.訓練佛教事業之專才。

法 光 佛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第一任所長 恆清法師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第二任所長 禪光法師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現任所長 蕭金松教授

(6)

a. 機構組織 (1)董事會組織

泝財團法人法光文教基金會 沴董事長:禪光法師

沊護法會理事長:負責經費籌募事宜 沝名譽理事長:黃烈火居士

沀理事長:楊德勝居士

泞護法委員:負責推動經費之籌募工作 (2)所務組織

泝導師:印順法師。

創辦人:如學禪師。

所長:蕭金松教授。

沴本所設四小組統籌所務之推展。

1)教學組

負責教師之聘請、研究生之招考、課程 安排等事宜。

2)學術研究組

負責每年定期舉辦本所研究生佛學論文 研討會。

籌劃與國外大學及佛學研究機構進行學 術交流。

3)實踐組

領導實際修行,以加強本所研究生對佛 法之體驗。

4)出版組

負責出版本所師生有關佛學之論文及著 作等。本所已出版《法光學壇》(共 6 期)、《法光雜誌》(1~148 期),藉以 推動研究佛學之風氣,提高佛學學術水 準。

b. 機構章程 

機構章程內容分列於董事會組織、所務組織 中,不另列載。

a. 教師

現任教師人數:高明道老師為專任教師,其他 15 人均為兼任教師。

現任教師國籍:高明道老師為德國籍,其他均 為中華民國籍。

男性 14 人,女性 2 人。

年資:十一年有 8 人(自法光創校至今),三 年有 4 人,二年有 3 人,一年有 1 人。

學歷:博士 7人,博士候選人3人,碩士6人。

b. 行政人員

專職 5 人,兼職 7 人。男性 2 人,女性 10 人。

學歷:高中、大專以上。

c. 學生

至 90 學年度(2001 年度)招生至第 13 屆。

每屆招生正式生約 5~10 人。選修生人數不定。

自 89 學年度起開始招收博碩士後及所外在學博 碩士研究生選讀本所之課程。

現有全修生 13 人,選修生 52 人。

內含外國學生 5 人(韓國、香港、越南、旅 居印度藏人)。

休學率 20% 。

d. 教職生人數比

90 學年度教職生人數比為 8.5 : 9.5 : 39(兼 任教職員及選讀生均以二人折算一人。)

教職生資料組織章程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美國康乃爾大學麥克瑞教授於 1991 年 12 月 20 日蒞所參觀,洽 談兩校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計畫。

(左麥克瑞教授、中冉雲華教授、右恆清法師)

(7)

法 光 佛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師資簡介

(依任教先後為序,目前開課者,詳見本年度課程表。)

姓名 性別 學歷 現職及經歷 (曾粟任教科目

冉雲華 印度國際大學佛學博士

加拿大邁克思特大學教授 兼宗教系主任

本所專任教授

中國佛教史、印度佛教史、

中國佛學專題研討、中國佛教 思想問題、禪學與禪宗、

禪學、敦煌學、部派佛教

釋恒清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佛學博士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本所首任所長

佛學資料與研究方法、

如來藏思想、佛學英文、梵文 傅偉勳 美國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 美國天普大學教授 華嚴思想、法華思想

鐮田茂雄 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華嚴思想

鄭學禮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哲學博士 夏威夷大學教授 中西哲學問題討論 楊惠南 臺大哲學研究所碩士 臺大哲學系教授 三論宗要義、天台思想 蔣義斌 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 臺北大學歷史系教授 儒佛關係史、中國佛教史 釋惠敏 日本東京大學哲學博士 國立藝術學院教授兼教務長 唯識思想

熊 琬 政治大學文學博士 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唯識思想

曹志成 文化大學哲學博士 本所副教授 唯識思想、二諦與三性、

佛教緣起思想專題

蕭金松 政治大學法學碩士 政治大學兼任副教授 本所現任所長

藏文、現觀莊嚴論、道次第、

西藏佛教史

林崇安 美國萊斯大學理學博士 中央大學教授

漢藏佛學專題、印藏佛學專題、

因明學、宗義、

印度佛教宗派思想、

瑜伽師地論研讀阿含經與攝事分 陳玉蛟

(釋如石) 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碩士 曾任中華佛研所副研究員 入中論

陳儀深 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員

政教關係專題研討

高明道 中國文化大學碩士

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班 本所專任副研究員

佛學資料與研究方法、英文佛 學資料選讀、最近歐美佛學研 究、佛教文獻學、語文版本 學、佛學英文、目錄學概論、

注釋學概論、語言學概論、翻 譯學概論、版本斠讎、佛典斠 釋研究、印度佛教史、巴利 語、巴利故事選讀、勝天王般 若經專題研究

萬金川 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 中央大學教授 明句論、中觀哲學、俱舍研 究、梵文佛典選讀、梵文

(8)

臺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胡進杉 政大法學碩士 故宮博物院

本所教師

藏文佛典導讀、

書法寫經

劉嘉誠 臺大哲學研究所博士班 本所及華嚴專宗研究所 教師

中觀學

釋智學 日本東京大學印度哲學佛教

學博士 大仁技術學院助理教授 禪宗專題、

五代的宗教與文化

劉國威 美國哈佛大學梵文及印度研

究博士 本所教師 印藏佛教宗義、

喜瑪拉雅地區的佛教

呂凱文 輔仁大學哲學博士 本所教師 比較宗教學

見悲青增 色拉寺格西 本所交換學生 藏傳因明概論

許明銀 政治大學法學碩士、

東京大學印度哲學研究所二年 輔仁大學助理教授 西藏佛教史、西藏佛典選讀、

日文佛典選讀

楊郁文 高雄醫學院醫學學士 中華佛研所研究員 國內研究阿含經權威

阿含經的研究

釋達和 日本駒澤大學文學博士 巴利文專家 巴利佛典選讀

釋性空 捷克布拉格大學主修哲學 捷克人 巴利佛典選讀、巴利文

釋法海 倫敦大學醫學博士 澳洲人 佛學英文

達安伯 夏威夷大學佛學博士 佛學英文

柯嘉豪 美國史丹佛大學博士 中央院究院史語所 佛學英文

許洋主 臺大歷史研究所碩士 本所教師 佛學日文論著選讀、

梵文金剛經研究 陳先智 日本東京教育大學文學博士 中國文化大學日文系教授 佛學日文

張福成 政治大學法學碩士 專業藏文翻譯 藏文、西藏佛教史

季旭昇 臺灣師大文學博士 臺灣師大國文系副教授 古漢語研究、古文字研究

汪 娟 中國文化大學博士 銘傳大學副教授 中國佛教史

李安德 芝加哥皇家大學心理學博士 輔仁大學教授 超個人宗教心理學

黃俊威 臺灣大學哲學博士 華梵大學副教授 印度佛教專題研究

陳慶英 北京中央民族學院藏學所碩士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西藏佛教史

陳宗元 日本九州大學印度哲學博士課

程修畢 任教元智大學 印度思想史

吳老擇 日本大正大學博士課程修畢

日本大正大學講師 元亨佛研究所所長及主任 教授

佛學日文「西藏人的思維方 法」、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佛教聖典選讀、俱舍論、一切 有部為主的論師與論書的研究

賴鵬舉 臺北醫學院醫學士 本所及圓光佛研所教師 佛教臨終學、

犍陀羅佛教與大乘的起源 果碩仁波切 西藏拉然巴格西 曾任色拉寺及下密院堪布 顯密地道次第

周潤年 北京中央民族學院碩士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藏學研究學院副院長

西藏佛教文化專題

蔡耀明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佛學研 究所博士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 究所助理教授

佛教般若學

姓名 性別 學歷 現職及經歷 (曾粟任教科目

(9)

e. 校友

凡入本所就學者皆為當然校友,其中修畢學 分通過論文考試畢業者 13 人,修畢學分結業者 129 人。分布於士農工商各行業。

畢業出路:本所擬按研究生之興趣與意願,

資助研究生畢業後出國深造或輔導在國內推展佛 教弘法事業。截至 2001 年止已有第二屆研究生 智學法師,榮獲日本東京大學印度學哲學研究所 博士學位,自運法師榮獲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 系梵文巴利文組博士學位,第三屆研究生黃繹勳 榮獲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宗教系博士學位。此外尚 有多人正在攻讀學位中。選修生校友中獲國內博 士學位者亦有五人。

法 光 佛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1991年 8 月中日佛教之交流—日本著名學者鐮田茂雄教授暑 期應聘客座講授「華嚴思想」

學年別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合計

男(僧) 0 1 2 1 0 1 1 0 1 1 0 2 2 12

男(俗) 7 7 5 14 9 5 4 7 6 5 0 3 6 78

男合計 7 8 7 15 9 6 5 7 7 6 0 5 8 90

女(僧) 5 5 4 2 8 3 2 3 5 2 4 2 7 52

女(俗) 7 11 7 5 14 6 8 2 5 4 5 11 10 95

女合計 12 16 11 7 22 9 10 5 10 6 9 13 17 147

總人數 19 24 18 22 31 15 15 12 17 12 9 18 25 237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男女僧俗人數統計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正式研究生、選讀研究生人數統計

學年別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合計

正式生 10 11 6 7 3 5 5 0 2 2 4 4 5 64

選讀生 9 13 12 15 28 10 10 12 15 10 5 14 20 173

合計 19 24 18 22 31 15 15 12 17 12 9 18 25 237

備註: 89 學年開始增收博碩士後及博碩士在學研究生選讀生。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生正讀、選讀時學歷程度統計

學年別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合計

博士 0 0 0 1 2 1 0 0 0 0 0 0 0 4

碩士 1 4 3 2 2 2 1 1 4 2 0 9 7 31

博士班 0 0 0 1 0 0 0 0 1 1 0 1 0 4

碩士班 1 0 2 1 1 2 0 0 0 3 0 2 8 20

大學 13 20 7 16 23 7 12 7 4 3 7 5 6 130

專科 2 0 4 1 1 0 1 3 4 3 2 1 4 26

佛學院 合計

2 0 2 0 2 3 1 1 4 0 0 0 0 15

19 24 18 22 31 15 15 12 17 12 9 18 25 237

(10)

臺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課程 學分數

必修課程 及學分

選修 課程

阿含經研究、研究資料與論文寫作、古漢語或古文字學。 12

經典語文:梵文、藏文、巴利文,三者選一。 4

佛學外語:英文、日文,二者選一。

(經典語文及佛學外語,均為二年,第一年 0 學分,已具相當程度得通過甄試免修第一 年,未開設語文第二年時,得以相關課程代替。)

4

各組佛教史:中國佛教史、印度佛教史、西藏佛教史,三選一。

文獻學概論、語言學概論、目錄學概論、翻譯學概論、佛典斠釋研究、版本斠讎、

中西哲學問題討論、宗教心理學、比較宗教學。

共同 科目

中國佛學組

三論宗哲學、禪學與禪思、天台思想、華嚴思想、法華思想、儒佛關係史、

敦煌學、中國佛教思想問題、中國早期禪學文獻解讀、佛教圖像整合研究、

佛教臨終學、唐代的華嚴學與龍門擂鼓臺的造像、中國早期的淨土學、

佛教圖像整合研究。

印度佛學組

印度佛教宗派思想、部派佛教、中觀哲學、唯識思想、如來藏思想、

因明學、明句論、俱舍論、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一切有部為主的論師與論 書的研究、印度思想史、二諦與三性、佛教緣起思想專題。

西藏佛學組

西藏佛典選讀、漢藏佛學專題、印藏佛學專題、藏文現觀莊嚴論選讀、

道次第(藏文)、宗義、入中論、阿含經與攝事分(漢藏文對讀)

瑜伽師地論研讀(漢藏文對讀)、西藏佛教文化專題、喜瑪拉雅地區的佛教、

印藏佛教宗義。

分組科目

4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課程架構 a. 課程架構

畢業學分:本所研究生必須修畢必修課程及修滿 36 學分。

研究組別分為三組:

印度佛學組、中國佛學組、西藏佛學組。

研究生可依志願選組。

課程概況

(11)

法 光 佛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b. 八十九學年度緹2000 年度蓐課程表

c. 九十學年度課程表

課程名稱 任課教師 學期 / 學分 上課時間

梵文(一) 釋恒清 2/0 週一 / 8 : 10~11 : 00

巴利語入門 2/3 週一、三、五 / 14 : 10~15 : 00 巴利故事研究 2/2 週一 / 15 : 10~17 : 00

日文(一) 陳先智 2/0 週一 / 15 : 10~17 : 00 藏文(一) 張福成 2/0 週二 / 8 : 10~10 : 00

俱舍論 吳老擇 2/2 週二 / 8 : 10~12 : 00(隔週上課)

西藏佛教史 許明銀 2/2 週二 / 14 : 10~16 : 00 最近歐美佛學研究 2/2 週三 / 8 : 10~10 : 00

語言學概論 1/2 週三 / 10 : 10~12 : 00(上學期)

文獻學概論 1/2 週三 / 10 : 10~12 : 00(下學期)

古文字研究 季旭昇 2/2 週三 / 16 : 10~18 : 00 佛法與佛學的研究 高明道 2/2 週三 / 19 : 10~21 : 00 瑜伽師地論藏漢對讀 林崇安 2/2 週四 / 8 : 10~10 : 00 藏文現觀莊嚴論選讀 蕭金松 2/2 週四 / 10 : 10~12 : 00 中國佛教史 汪娟 2/2 週四 / 14 : 10~16 : 00 阿含經研究 楊郁文 2/3 週五 / 8 : 10~12 : 00 日文陳先智 2/2 週五 / 8 : 10~10 : 00 印度佛教史 高明道 2/2 週五 / 15 : 10~17 : 00

犍陀羅佛教與大乘的起源 賴鵬舉 1/2 週五 / 15 : 00~17 : 00(上學期)

高明道

高明道

課程名稱 任課教師 學期 / 學分 上課時間

梵文(一) 釋恒清 2/0 週一 / 8:10~11:00

巴利語入門 2/3 週一、三、五 / 14:10~15:00 巴利中部契經選讀 2/2 週一 / 15:10~17:00

日文(一) 陳先智 2/0 週一 / 15:10~17:00 藏文(一) 張福成 2/0 週二 / 8:10~10:00

俱舍論 吳老擇 2/2 週二 / 8:10~12:00(隔週上課)

西藏佛教史 許明銀 2/2 週二 / 14:10~16:00 最近歐美佛學研究 2/2 週三 / 8:10~10:00

目錄學概論 1/2 週三 / 10:10~12:00(上學期)

版本斠讎學 1/2 週三 / 10:10~12:00(下學期)

印藏佛教宗義 劉國威 1/2 週三 / 15:10~17:00(上學期)

佛學資料與論文寫作 高明道 2/2 週三 / 19:10~21:00

喜瑪拉雅地區的佛教 劉國威 1/2 週四 / 8:10~10:00(下學期)

藏文現觀莊嚴論選讀 蕭金松 2/2 週四 / 10:10~12:00 中國佛教史 汪娟 2/2 週四 / 14:10~16:00 阿含經研究 楊郁文 2/3 週五 / 8:10~12:00 日文(二) 陳先智 2/2 週五 / 8:10~10:00 印度佛教史 高明道 2/2 週五 / 15:10~17:00

高明道

高明道

(12)

a. 招生日期 每年 6 月第三個星期之星期六、日 二天。

b. 招生方式及入學資格

(1)每年暑期招考大專及大學部佛學邯畢業生。

(2)甄選博碩士後及博碩士班在學研究生選課。

招生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91 學年度招生簡章

一 、宗旨

為造就佛教文化學術專才,以便在佛教思想及精神上發揮引導的功能。

培訓佛學院及佛教大學之師資。訓練佛教文化事業人才。

二 、報考資格

1.大學或專科畢業。       2.佛學院大學部畢業。

3.正讀研究生 36 歲以下,選讀研究生不限。 4.正讀生男性限役畢(選讀生不限)。 三 、考試科目

1.普通科目:泝國文沴英文。  2.專門科目:泝中印佛學沴中國佛教史。 3.口試。

四 、報名時間

1.通訊報名:即日起受理。 2.親自報名: 2002 年 6 月 3 日至 6 月 18 日。

五 、報名及考試地點: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臺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 60 巷 20 號 4 樓 電話:(02)2578-3623 2577-7920 傳真:(02)2577-6609

六 、報名手續

1.填寫報名表。        2.繳學歷證明書及畢業成績單影印本。

3.繳交兩吋半身正面近照 3 張。  4.繳交報名費 600 元。

5.繳 600 字左右之自傳。

七 、研究生分類及名額

正讀研究生(full-time) 5-10 名,選讀研究生 (part-time) 若干名。

八 、研究組別: 1.中國佛學組 2.印度佛學組 3.西藏佛學組。

九 、考試日期: 2002 年 6 月 22 、 23 日(星期六、日)兩天。

十 、錄取通知:考試後二週內,於本所正式放榜,並個別通知。

十一、研究期限:正讀研究生以三年為限,選讀研究生以六年為限。學分修滿論文審查通過口試及 格,發給畢業證書或學科證明。

十二、在學待遇

1.正讀研究生:每月發給研究獎助金,提供免費膳宿。

2.選讀研究生:需繳學分費(每學期每學分捌佰元)。 十三、畢業出路

1.資助出國進修。 2.推荐至佛學院授課。 3.推荐至佛教文化事業或機構任職。

4.聘為本所研究人員。

十四、入學考試參考書目(為方便考生,本所代售下列書籍)

1.《中國佛教史》 鎌田茂雄著 關世謙譯 新文豐 2.《中國佛教史概說》 野上俊靜著 釋聖嚴譯 商務

3.《中國佛教思想概論》 呂澂著 天華

4.《印度佛學思想概論》 呂澂著 天華

5.《印度佛教思想史》 印順導師著 重閣 6.《佛法概論》(妙雲集) 印順導師著 重閣 7.《佛陀的啟示》 Walpola Rahula 慧炬

(13)

a. 正式研究生免學費,免費提供膳宿。

b. 選讀研究生需繳學分費,清寒者得申請免繳。

a. 正式研究生按月發給研究獎助學金新臺幣五千 元,並得申請所外其他獎學金。

b. 畢業或結業研究生出國進修攻讀博碩士學位 者,可申請「法光留學獎學金」及「如學留學 獎學金」。前者對外開放,後者只接受本所校 友申請,十二年來受獎人數計 99 人次,累計 發給獎學金額 382,100 美元。

「法光留學獎學金申請辦法」如下。

獎助學金 費用

法 光 佛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甄選博碩士後及博碩士班在學研究生選課簡章

一、宗旨

為充分利用本所教學資源,擴大佛教文化研究人才培訓,歡迎已獲國內外博碩士學位社會人士及 肄業中的所外研究生,申請選讀本所佛學語文及佛教文化專題課程。

二、選修年限:一年以上,最多以六年為限。

三、申請時間、地點及方式:即日起至 2002 年 7 月 3 日截止,一律通訊報名。

地址: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臺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 60 巷 20 號 電話:(02)2578-3623

四、申請手續

1.填寫申請表,並貼兩吋近照一張。

2.繳交最高學歷證明書及成績單影印本各一份。

3.博、碩士班肄業生另附就讀系所推荐函及研究計畫。

4.繳交六百字簡歷自傳(含申請就讀本所之動機)。 5.繳交審查費壹仟元(請買郵局匯票或銀行支票)。 五、錄取通知

2002 年 7 月 5 日於本所公告,並寄發初審錄取通知。

六、選課及收費辦法

1.按選修課程每週上課時數,每學期酌繳學分費(每學期每學分八百元)。 2.限於教室容量,各項課程選修人數必要時得予限制,不得異議。

七、上課與作業

選修課程應按時上課,並依規定繳交作業。

八、學科成績證明:選修成績及格(70 分為及格),由本所發給學科成績證明書。

(14)

a. 圖書館

(1)館藏數目: 16,000 冊中外文佛教文化圖書。

(2)檢索設施:榮樺圖書軟体,公共區域備有 3 臺電腦提供查尋。

(3)館藏特色:本所圖書館設備完善。現有中、

日、英、梵、巴、藏等語文之佛學專書、工 具書、雜誌、期刊及文、史、哲叢書,藏書 豐富。備有電腦、傳真機、影印機、閱覽 室、研究桌等。每年並設有專款添購圖書,

希望以後能為社會提供佛學資料方面諮詢服 務,成為質量俱優的圖書館。

b. 資訊裶備

本所備有 13 臺電腦及其相關周邊設備,液 晶投影機、傳統投影機、幻燈機、錄音機、照相 機、影印機等多臺。

設備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留學獎學金申請辦法

緣起:法光佛研所首任所長恒清法師,以僧尼之身份,隻身前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進修獲得佛學博士 學位。其間但憑法師於校方所申請之獎學金支付所需之開銷,課業繁重之餘尚需擔付生活之壓 力,倍覺艱辛。法師親自體驗留學生活之困境。因此特地發起設立「法光留學獎學金」。今法 光文教基金會為秉承法光佛研所創辦人如學禪師之遺志,致力於栽培解行並重,品學兼優的佛 教師資人才,故繼續辦理此項獎學金,以嘉惠更多的學子。

宗旨:資助在國外攻讀佛學碩士、博士之留學生。以免因昂貴學費而輟學,助其順利完成學業。

資格:(1)正在國外大學攻讀佛學碩士、博士之留學生。

(2)已取得入學許可證明之佛學碩士、博士之新生。

名額:數名(視年度預算增減名額)。

金額:博士生美金參仟元,碩士生美金貳仟元(視申請者財力酌予增減)。 辦法:(1)填寫申請表及年度收支預算表。

(2)需繳交中文佛學論文乙篇,約一萬字左右。

(3)在校生需附在學證明書及成績單。

(4)新生需附入學許可證明書。

(5)博士最多可獲三次,碩士二次的獎助。

(6)自傳一份。

(7)郵寄或親自申請均可。

(8)請勿一稿數投,一經錄取版權即歸本會所有,未經錄取者,恕不退件。

申請日期:每年申請一次, 6 月 30 日截止。

公佈日期: 8 月 30 日前。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法光文教基金會

地  址:臺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 60 巷 20 號

電  話:(02)2578-3623 、 2577-7920 傳真:(02)2577-6609

圖書館

(15)

c. 宿觼

研究生宿舍完備。 1~2 人一房,備衣櫥、書 架、書桌,寢具齊全,採光優良,空間寬敞,提 供最好之研究環境是本所特色之一。

d. 活動中心

一樓有可容納 150 人之大型演講廳,經常舉 辦學術演講及專題研討會。

二樓有可容納 150 人打坐之禪堂,經常舉辦 各項禪修活動。

e. 休閒裶施

地下室備有餐廳、交誼廳、桌球室。庭院可 打羽毛球等。

a. 學生社團 成立讀書會,分「阿含經研究」

「藏語會話」、「現觀七十義研究」三組進行。

b. 體褬活動 登山、郊遊、國內外旅行、桌球比 賽、羽毛球比賽。

c. 學蜾活動

每年定期舉辦研究生佛學研討會,並邀請國 內研究生進行學術交流。參加佛學論文發表會。

不定期舉辦特定專題佛學講座及座談會。

d. 課外活動

(1)本所設有禪堂,鼓勵研究生禪修。每學期舉 辦禪修活動。

(2)全所師生定期訪謁印順導師,參訪諸山長 老、道場及各佛學院所。

設有法光出版社、法光雜誌社。

a.「法光出版社」已先後出版下列出版品。

1.《佛教的思想與文化:印順導師八秩晉六壽 慶論文集》(1991 年 4 月)。

2.《如學禪師紀念論文集》(1993 年 3 月)。

3.《如學禪師永懷集》(1993 年 3 月)。

4.《法光學壇》(創刊號)(1996 年)

5.《法光學壇》(1-5 期)(1997-2001 年)

b.「法光雜誌社」按月出版一期《法光》,為對 開之報紙型刊物,每期四版一大張,第一版刊 登所內外佛教活動訊息及短評專欄,第二、三 版刊載短篇佛學論述,第四版經常刊出教界人 物專訪。迄 2001 年底已出到第 148 期,完全免 費贈閱,函索即寄。

學術出版

校園生活介紹

法 光 佛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學生宿舍

法光佛研所師生晉謁導師印順法師 1997年 9 月 5 皕 7 日法光佛研所主辦第八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16)

a. 校園菔蔟 800 m2(包括法光寺支援空間)。 b. 校觼菔蔟 2,200 m2

c. 平均每一研究生分享之校園菔蔟 20 m2 d. 平均每一研究生分享之校觼菔蔟 55 m2

(研究生人數,選讀生以二人折算一人,合計 本所目前在學人數 40 人。)

每學年舉辦二期,每期各三個月: 3~5 月,

10~12 月。最近二年開設課程如下表。

佛學推廣教育 校舍面積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編號 口試日期 研究生 論 文 題 目 指導教授

001 1994.06.10 黃繹勳 「觀心與成佛」永明延壽《觀心玄樞》第二問的研究 釋恆清 002 1994.07.06 釋德祖 見月讀體律師之戒律思想初探 藍吉富

003 1994.08.31 曹志成 《空有之諍的研究》

以清辨對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為解釋線索 萬金川

004 1995.03.25 釋真觀 梵藏《淨明句論第十九品觀時》譯註 萬金川

005 1995.07.24 黃俊梅 《須摩提菩薩經》研究 高明道

006 1997.02.20 釋繼彥 《普門品經》探究 高明道

007 1997.06.20 釋天禪 宗密《圓覺經道場修證儀》之研究 釋恆清 008 1997.08.19 釋會晟 《思擇炎》Ⅳ•〈入聲聞之真實〉之基礎研究 萬金川

009 1998.08.28 釋清聖 明成祖佛教政策之研究 蔣武雄

010 1998.10.02 釋傳德 《雜阿含經•因緣相應》初探

以藏本《瑜伽師地論•攝事分〈緣起〉》初頌為彙編之依據 林崇安 011 1998.10.02 柯春玉 《雜阿含經•陰相應》初探藏本《瑜伽師地論》為彙編之依據 林崇安

012 1998.12.14 釋果定 臨終與助念之探討 釋慧嚴

013 1999.07.23 釋心儀 《嘎雅山頂經》之文獻研究 高明道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歷屆畢業研究生論文目錄 c. 歷屆畢業研究生論文

八十九學年度開設推廣教育課程

課程名稱 任課教師 上課時間(19:00-21:00粟

佛學英文 李儀老師 週一

中觀學 劉嘉誠老師 週二

書法寫經 胡進杉老師 週三

佛教般若學 蔡耀明老師 週四

佛教發展史 高明道老師 週五

課程名稱 任課教師 上課時間(19:00-21:00粟

佛教般若學 蔡耀明老師 週一

藏傳因明概論 見悲青增法師 週二

書法寫經 胡進杉老師 週三

現觀莊嚴論 蕭金松老師 週四

唯識學 熊琬老師 週五

九十學年度開設推廣教育課程

(17)

1989 年 07.15~16 78 學年(第一屆)招生入學考試。

09.21 法光佛教研究所落成暨開學典禮,由創辦人如學禪師、所長恒清法師共同主持,

參加典禮的緇素來賓將近千人。

10.12 教育部核准設立「法光文教基金會」。

11.24 舉辦學術演講活動,由鄭學禮教授主講:「中國佛學與東亞社會」。 11.25 舉辦學術演講活動,由冉雲華教授主講:「佛教與現代生活」。 11.26 舉辦學術演講活動,由楊惠南教授主講:「信仰與土地」。 12.01 設置「法光留學獎學金」。

12.02 日本曹洞宗緇素訪問法光寺及法光佛研所。

1990 年 01.13 參加第一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的國外學者 17 人連袂訪問法光佛研所。

02.13 成立「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護法會」。 04.22 顯明法師與沈家楨居士蒞所訪問。

06.10 主辦「佛教辦大學的現實與理想」座談會。

07~08 聘請現任美國天普大學傅偉勳教授講授「從原始佛教到大乘佛學」密集課程。

07.10 成立「法光佛典翻譯中心」。

10.17 華梵工學院于傑民院長及陳珍漢教務長蒞所參觀,針對教育推廣與恆清法師交換 意見。

12.20 美國康乃爾大學麥克瑞教授蒞所參觀,洽談兩校之間學術交流與合作計劃。

12.26 日本著名學者鐮田茂雄教授蒞所參觀並答應暑期來所開「中國華嚴史」課程。

1991 年 01.01 香港學者霍韜晦教授蒞所參觀。

01.07 法光佛研所與輔大建立學術合作,包括交換師資及互相承認學分。

04.02 出版《佛教的思想與文化》一書,恭作印順導師八秩晉六賀禮。

05.27 加拿大 Calgary 大學宗教學教授暨亞細亞研究會會長 Leslie Kawamura 教授蒞所參 觀。

07.09 傅偉勳教授暑期佛學講座「佛教思想與現代思潮」精彩十四講。

09 法光佛研所首開「敦煌佛典」課程,由冉雲華教授授課。

09.07~09 法光佛研所主辦第二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09.19 「國際佛教婦女協會」創始人兼會長 Karma Lekshe Tsomo 蒞所參訪 10.19 開證法師率護僧會一行蒞所參觀。

10.10 法光佛研所西藏佛學組指導老師歐陽無畏先生圓寂於榮總。

12.11 朱秉欣神父、周聯華牧師蒞所參觀。

12.23 美國加州大學 Madawala Seelawimala 教授蒞所參觀,並拜會所長盼與法光進行學 術合作。

12.28 法光佛研所所屬之「法光寶塔」舉行落成開光典禮。

1992 年 01.26 「身心靈整體健康新知」研習會假法光佛研所舉行。

01.30 法光佛研所創辦人如學禪師圓寂。

02.18 在美國法光寺設立「如學獎學金」。

03.15 為法光寺開山住持及法光佛研所創辦人如學禪師舉行追思荼毗大典。

04.15 吳汝鈞教授蒞所專題演講。

05.01 ICRT 電臺以「宗教教育問題」專訪所長恆清法師。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大事記

光 佛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18)

05.23 與佛青基金會合辦「關懷臺灣佛教」演講會。

05.24 與佛青基金會合辦「臺灣佛教的過去現在未來」座談會。

05.26~27 為報答創辦人辦學育才、廣利群生志行德業,特舉辦感恩佛學講座。

06.01 威斯康辛大學博士,現任新加坡大學教授古正美蒞所演講。

06.10 舉辦第三次「宗教對談」,暢談「宗教之婦女觀」。 06.13~14 現代佛教學會假法光舉行學術研討會。

06.16 墨西哥 Leonardo 教授蒞所訪問。

07.10~14 法光舉辦第一屆「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主題「佛性思想」。 07.25 美港臺諸位法師相偕蒞所訪問。

08.02~10 法光佛研所研究生一行十人參訪韓國各古寺名剎。

08~09 本學期法光佛研所成立八組讀書會。

09.17~19 為迎接新的學期開始,由禪光法師帶領舉行禪坐共修三天。

10.22 特邀旅美 IOWA 大學著名佛教學者巴宙教授蒞所演講。

舉行 81 學年研討座談會,邀請惠敏法師、巴宙教授、蔣義斌教授、熊琬教授主 講,並與本所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討論。

11.01 本所研究生黃繹勳獲得加拿大佛教會佛學論文首獎。

11.20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 Dr. Robert M. Gimello 教授蒞法光參訪並以「研究華嚴的原則 與方法」為題發表演說。

11.23 十方禪林佛學院學員蒞法光參訪。

12.13 邀袞卻格西蒞臨法光演講,主題為「談死亡、中陰身、和來世」。 12.20 邀袞卻格西蒞所第二次演講,主題為「何謂金剛乘」。

1993 年 02 法光續辦第二期讀書會。

04 法光第二屆學生釋智學考取日本交流學會獎學金,準備赴東京大學攻讀。

03.09 法光出版社出版「懷思錄」追思如學禪師。

03.10 印度菩提伽耶寺住持 Gnana Jagat 尊者蒞所參觀。

04 所長恆清法師代表臺灣出席在美國成立的「國際電子佛典聯合會」。 06.10 法光佛研所與「世界宗教研究院」合作提供「論文撰寫獎助學金」。

08.19 美國智慧文化出版社負責人 Dr. Ribush 蒞所訪問,由高明道老師陪同參觀法光佛 研所。

09.01 恆清法師請辭法光佛研所所長,由基金會董事長禪光法師暫代所長職務。

09.15 監察院陳履安院長蒞臨法光佛研所,期勉學子具足見地、修證、行願。

10.02 法光佛研所首度推出佛學推廣教育課程,本期開設「佛教藝術概論」、「中國佛 教的傳播與高僧」、「藏傳佛教」三門,前二者分別由李玉、蔣義斌教授授 課,後者則邀藏傳各教派仁波切及學者專家作系列演講。

10.18 印度德里大學佛學研究系教授 Dr. Sharma 蒞所參觀,歡迎同學赴印留學。

1994 年 02.26 為使所內同學對佛學解行並重,所長禪光法師帶領同學舉辦禪三共修會。

04.28 陝西師範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趙吉惠教授等一行五人蒞所參觀。

04 大陸著名藏學者王堯教授應政大之聘來臺短期講學三個月,前來本所講授「藏傳 佛教專題」課程為期十週。

05.27 維吉尼亞大學宗教研究系教授 P. Groner 教授蒞所訪問,與師生交流佛學研究經 驗。

06.15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哲學與宗教研究學系教授 Rita M Gross 教授蒞所訪問,並以 臺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19)

「比較宗教學」為題作專題演講。

07.26 香港浸會學院哲學系高級講師吳汝鈞教授蒞所演講「佛教的體用問題」。 07.27 吳汝鈞教授的第二場演講,題目:「西谷啟治的空的存有論」。

11 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教師委員會一行廿餘人,在總秘書開捨法師及團長林麗芳 居士的帶領下,蒞所參觀。

11.04 許明銀老師主持法光佛研所師生座談會,介紹大陸藏傳佛教現況。

11.12 法光佛研所師生赴臺中法雨精舍訪謁印順導師。

1995 年 01.17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幹事胡坦教授、四川省民族研究所長周錫銀教授蒞所訪 問。

02.16 為實踐解行並重的辦學宗旨,舉行新學期的期前共修活動。

10 續開佛學推廣教育課程,本期開設「臺灣佛教三百年史」、「巴利文」、「佛學日 文」、「藏文」四門,分別邀請江燦騰、蔡奇林、楊德輝、胡進杉四位老師授 課。每期三個半月。

06.04 法光佛研所舉辦「佛教修行系統與身心科學」研討座談會,共計五場,邀請林崇 安、許明銀、釋昭慧、王溢嘉及翁昌黎等五位專家學者,分別從阿含經、藏傳佛 教、顯教、心理學及認知科學等方面,探討修行與身體、心靈等問題。

06 所長禪光法師為使佛研所之教務工作更能順暢運作,敦請師大國文系王開府教授 為教務長發心協助法光教務規畫。

07.01 臺灣師大李安德教授蒞所演講「超個人心理學與宗教心理學」。

07.03 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陸達誠所長等一行三人蒞所訪問,與法光佛研所所長禪光法 師簽訂學術合作同意書,開放雙方之學生校際選課及館藏圖書之借閱。

07.05~07 由臺灣內觀中心、中華慧炬佛學會及法光佛研所聯合主辦的「創造生命的高峰

—佛陀的內觀法門」演講會,由葛印卡大師用三個晚上的時間,講解內觀法門 的三大支柱:(1)道德的訓練,(2)心意的控制,(3)心靈的淨化。

10.01 法光佛研所訂定「集體研究申請贊助辦法」,接受大小型研究計畫申請。

1996 年 03.02 法光佛學推廣教育課程,本期開出「華嚴經研讀」、「梵文」、「巴利文」、「藏 文」、「佛學日文」等五門課程,分別由莊崑木、陳一標、蔡奇林、胡進杉、楊 德輝等五位老師授課。

04.24 印度伊迦埔里•達摩吉里(Dhammagiri, Igatpuri)內觀研究所所長潘特博士(Dr.

Ravindra Panth)蒞所參訪,贈送印度文阿含藏一套給法光圖書館。

06.16 法光佛學推廣教育課程結業典禮,由王開府教授致詞並頒發結業證書,並請高明 道老師以「法門無量誓願學」為題,舉行專題演講。

07.13~16 法光佛研所舉辦「『佛學、心理與教育』教師夏令營」,為期四天。

10.01 法光佛學推廣教育課程,本期開設「梵文二」、「佛學英文」、「藏文」、「雜阿 含經導讀」、「大智度論」、「巴利文」等六門課程,分別由萬金川、劉顯親、胡 進杉、陳清惠、莊崑木、蔡奇林等六位老師授課。

09.01 敦聘許明銀教授為法光佛研所教務長。

09.15 法光佛研所八十五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共修活動,由教務長許明銀教授與蔡奇林老 師共同主持新舊生聯合座談會。

10.01 臺南神學院神學研究所師生一行七十餘人,在所長郭榮敏牧師帶領下,蒞臨法光 佛研所參觀訪問。

11.24 法光佛研所舉辦「宗教教育座談會」,由教務長許明銀教授主持,邀請輔大宗教

法 光 佛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20)

研究所所長陸達誠神父、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幹事張德謙牧師、釋清如法 師、曹志成老師等各宗教人士會談。

1997 年 02.03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創辦人如學禪師圓寂五週年紀念法會,在臺北法光寺舉行。

09.05~07 法光佛研所主辦第八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10.01 法光佛學推廣教育開課,本期開設「中觀」、「藏文」、「唯識論典導讀」、「清 淨道論」、「巴利文」、「佛學日文」,分別由劉松勇、胡進杉、陳清惠、護法比 丘、楊德輝等五位老師授課。

1998 年 02.22 享譽西方佛學界的西藏黃教高僧倫珠梭巴格西教授蒞所參觀,並以「菩提心—

藏傳佛法心要」為題演講。

04.08 由所長禪光法師帶領法光師生一同前往臺中法雨精舍向導師祝壽。

07.13~15 舉辦第二屆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主題為「解脫道與菩薩行」。 07.19~14 法光主辦「北京大學、社科院宗教所遊學交流團」赴中國大陸參訪。

1999 年 07.05~07 代辦美國法光女眾佛學院第一屆招生。

07.09~11 舉辦暑期「法光佛教文化研習營」三天活動,主題為「佛教與文學」。 09.12~14 舉行開學前三天共修活動。

09.15 美國聖格精舍住持師法法師蒞所參觀。

11.02 大陸青年佛教學者龔雋蒞所參觀,並接受法光雜誌的訪問。

2000 年 01.01 聘蕭金松教授擔任本所所長。

02.01 創辦人如學禪師圓寂八周年紀念法會。

03.04 佛教文化系列演講之一:邀林崇安教授主講「生活中的禪修」。

04.01 佛教文化系列演講之二:邀藍吉富教授主講「從提婆達多問題談起—兼論佛教 史研究與佛教信仰的衝突現象」。

04 敦聘格魯派高僧前色拉寺堪布果碩仁波切蒞所授課,講授「顯密地道次第」課 程。

04.08 佛教文化系列演講之三:邀楊惠南教授主講「臺灣佛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04.20 代辦美國法光女眾佛學院第二屆招生。

04.29 佛教文化系列演講之四:邀游祥洲教授主講「煩惱免疫學」。

05.06 佛教文化系列演講之五:邀賴信川教授主講「漫談中國梵唄的發展」。 05.07 邀尼泊爾藏僧珠脫仁波切蒞所演講「談轉念」。

05.20 佛教文化系列演講之六:邀李玉教授主講「慈航普渡論觀音」。

05.09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旦增彭措.阿底夏,偕格西丹增協饒等人來所訪 問,參觀本所圖書館及相關設施,交換學術交流意見,決定選派藏僧來所就讀。

06.03 佛教文化系列演講之七:邀毛繼增教授主講「西藏佛教音樂」。 06.17 佛教文化系列演講之八:邀胡進杉教授主講「佛教與書法」。

06.30 為提供資源與社會共享,開放多元入學管道,接受博碩士後及在學博碩士研究生 申請選修本所課程。

07.07 核定 89 學年度甄選「博碩士後及在學博碩士生選讀本所相關課程」名單,錄取 7 名。

08.21 發放 89 年度法光留學獎學金,計有 8 人獲獎。

09.13~14 董事長禪光法師指導本所研究生禪修。

09.20 接受兩名旅印藏僧來所就讀,成為本所正式研究生。

10.01 佛學教育推廣課程開始上課。本學期開設「佛學英文」、「中觀學」、「書法寫 臺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21)

經」、「佛教般若學」、「佛教發展史」五門課程。每期 3 個月,晚上上課。

10.07 佛法與人生系列演講之一:邀蕭武桐教授主講「生活的智慧——平常心是道」。 10.21 佛法與人生系列演講之二:邀鄭源和博士主講「開悟的前題與人生的意義」。 11.04 佛法與人生系列演講之三:邀高明道教授等人主講「佛教的社會關懷—圓滿教

育經驗談」。

11.10 耶喜喇嘛二世(宇色仁波切)之師格登卻佩格西等一行蒞所參觀。

11.18 佛法與人生系列演講之四:邀惠敏法師主講「佛法與情緒管理」。

11.23 美國哈佛大學梵文與印度研究學系系主任范德康教授等一行 4 人蒞所參觀,與本 所師生座談近 2 小時,談印度、尼泊爾、西藏學的發展趨勢。

12.09~10 協辦「公元二千年兩岸藏學會議」,在政大公企中心會議廳舉行兩天。

12.16 佛法與人生系列演講之五:邀昭慧法師主講「紅塵人間好修行」。

12.30 佛法與人生系列演講之六:邀法光寺住持禪得法師以閩南語主講「為什麼要皈依 三寶」。

2001 年 01.06 佛法與人生系列演講之七: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所長盧惠馨教授主講「現 代佛教『信徒』的探討」。

01.20 創辦人如學禪師圓寂九周年紀念法會。

04.14~15 本所師生一行,赴南投訪謁導師印順法師。並參訪佛教弘誓學院、福嚴佛學研究 所,及祥光寺、碧山嚴寺、白馬山菩提講堂等佛教道場,遊覽阿里山。

04.28 本所第二屆畢業研究生智學法師,榮獲日本東京大學印度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學 位,蒞所演講:「所知所見所聞—留學點滴」。

05.05 智學法師第二場演講:「話說『永明延壽』—兼談中國佛教研究」。

06.01 邀中華佛學研究所等十一所佛學院所負責人或代表蒞所,就教育部擬議開放「宗 教研修學院」設置事宜研商共識。

07.03 第二次邀集十一所彿學院所負責人或代表蒞所,繼續研商有關宗教研修學院建議 事項,凝聚四項共識意見,函請教育部專案小組參考。

07.06~08 舉辦「大專暑期禪修營」,邀請中華康堤禪修會導師鄭源和博士全程指導,有 90 名學員參加。

07.10 本所第三屆研究生黃繹勳於今年五月份獲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宗教系博士學位,目 前擔任美國威廉與瑪莉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回所訪問。

09.05 本所第二屆研究生自運法師於今年四月份獲牛津大學東方研究系梵文巴利文組博 士學位,並獲牛津大學聖希爾達斯學院授予榮譽研究員資格,回所訪問。

09.12 舉辦「動態內觀禪」禪修活動,邀請林崇安教授指導,全體師生參加。

10.01 90 學年佛學推廣教育課程開課,本期開設「佛教般若學」、「藏傳因明概論」、

「書法寫經」、「現觀莊嚴論」、「唯識學」等五門課程。

10.04 福嚴佛學院、佛學研究所師生一行 40 餘人,在院長厚觀法師帶領下,蒞所訪問,

交流座談。

11.13 參加「兩岸佛學教育研究現況與發展研討會」的大陸學者宗舜法師等一行 11 人蒞 所參觀,進行學術交流。

12.22~23 紀念創辦人如學禪師圓寂十週年,舉辦「青年學者佛學講座」,邀請黃柏棋、呂 凱文、李玉珍、王惠雯、賴賢宗、劉國威等六位青年博士,舉行一連六場的密集 學術演講會。

法 光 佛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22)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地址: 105 臺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 60 巷 20 號 電話: 02-2578-3623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附近公車路線

光復北路(監理處站、榮民服務處站、博仁醫院站): 204, 254, 266, 278, 282, 288, 0 東 八德路(光復路口站、美仁里站): 202, 203, 205, 257, 276, 288, 605

南京東路(寧安街口站): 46, 69, 54, 306, 307, 311 紅, 277, 279, 604, 基隆—三重南京線 最近之捷運站:板南線國父紀念館站,下車約走十分鐘。轉搭公車僅二站。

交通路線圖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主修模組必選課程,列屬主修模組選修規 定之 20 學分內,如不及格者,需另外修習 主修模組之其他選修課程 ,以補足所缺之

主修模組必選課程,列屬主修模組選修規 定之 20 學分內,如不及格者,需另外修習 主修模組之其他選修課程 ,以補足所缺之

主修模組必選課程,列屬主修模組選修規 定之 20 學分內,如不及格者,需另外修習 主修模組之其他選修課程 ,以補足所缺之

多修之 學分數得 認列為自 由選修 2... 外語證照及系證照門檻通過後,務必將『證照正本』送語言中心及系

非祀典所載者盡除之。 《北史》 (3)唐武宗皇帝:會昌五年(AD845) ,大毀佛寺,復僧尼為民。 《新 唐書》

[r]

可承認之非 本系學分數 上限包含外 系學分、課 程規劃中未 有之本系課 程、超修的 本系專業選 修學分或校 訂必修及選 修學分。.

畢業應通 過系辦規定 之「資訊證 照門檻」. 多修之學 分數得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