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燭之武退秦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Share "一、燭之武退秦師"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一、燭之武退秦師       左丘明

壹、 國學常識

一、 作者簡介

魯君子──左丘明 時代 春秋魯國人

家世 不詳

生平

1. 相傳為春秋時魯國太史。

2. 孔子曾盛讚左丘明的品格,《論語‧公冶長》:「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 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3. 據傳《國語》亦出自其手:《史記‧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著作 《春秋左氏傳》、《國語》

《春秋》與《左傳》之比較:

《春秋》 《左傳》

別名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春秋內傳》

作者 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與《漢書•藝文

志》記載,孔子據魯史作《春秋》 司馬遷認為是春秋魯國太史左丘明所撰 動機 有感於世衰道微,邪說暴行興起,孔子懼

道之不傳,故作《春秋》

博採列國史料為《春秋》作傳,以明夫子不 以空言立說,闡明《春秋》中的微言大義

起迄

上起魯隱公元年(722B.C.),下迄魯哀公 十四年(481B.C.),共 242 年

歷十二公:隱、桓、莊、閔、僖、文、宣、成、

襄、昭、定、哀

上 起 魯 隱 公 元 年 , 下 迄 魯 哀 公 二 十 七 年

(468B.C.),共 255 年

歷十二公:隱、桓、莊、閔、僖、文、宣、成、

襄、昭、定、哀

體例 編年體 編年體

內容 以魯史為中心,極為簡要記載春秋各國史 事

以魯史為中心,系統而周詳記載春秋時代 各國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乃至與 外族的交通,反映春秋時代歷史面貌 特色

對春秋史事多所褒諱貶損(以端正名分、明辨 是非、確立禮義,是一部深刻傳達孔子政治思想的 著作)

《左傳》善於記述戰爭及外交辭令、描繪人 物個性形象鮮明、語言生動簡潔精當,對後 世史學及文學影響深遠

評論 孟子:「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晉范寧評《春秋》三傳:「《左氏》豔而富,

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

二、 文體簡介

本文為一篇記敘春秋時代,秦、晉合兵圍攻鄭國,鄭國情勢危急,大夫佚之狐推薦燭之武往 說秦君,燭之武洞悉秦、晉間的矛盾衝突,巧其辭令,剖析利害,終使秦國撤兵,並派軍為鄭協防 既是一篇描述戰爭繁簡得宜的記敘文,又是一篇充滿縱橫捭闔、雄辯滔滔的議論文。

(2)

貳、 課文深究

一、 寫作背景

這場秦、晉圍攻鄭國的戰爭發生在魯僖公三十年(360 B.C.),燭之武之所以能夠成功的化解 亡國的危機,主要在於他能洞悉當時秦、晉兩國的利害衝突。從本文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到作者在處 理紛繁的戰爭事件時,能夠化繁為簡,掌握戰爭成敗的關鍵核心。燭之武遊說秦君之語,透過作 者簡練的筆觸,句句聳動,切中要害,也讓我們看到燭之武身為一個弱國的外交使節,不卑不亢 的應對態度,打破「弱國無外交」的歷史定論。

二、 結構分析

三、 寫作手法

全文主旨:全文重心,在展現燭之武的辯才。

全文脈絡:以「利害」貫穿全文,燭之武條分縷析地為秦伯謀劃:逼害→利誘→離間,無所不用其 極,終於成功說服秦伯。

燭之武 退秦師

原因-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形勢-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孤獻計:「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 能為也已。」

鄭伯:「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鄭國 燭之武許之,

夜縋而出

燭之武 以利害 說秦伯

亡鄭之害-

舍鄭無害-

晉之無信-

晉之貪婪-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 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 乏困,君亦無所害

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 夕設版焉!君之所知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 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秦以利晉,

惟君圖之

結果

秦-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秦

晉文公

不仁: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知:失其所與

不武:以亂易整 亦去之

(3)

在說服秦穆公時,說利只用了一層:「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說 害則用了三層:「亡鄭以陪鄰」、「晉軍背信忘恩」、「晉國壯大必攻秦」,層層推進,燭之 武洞悉秦晉兩大強國間最大的利益衝突,極盡挑撥之能事,或舉歷史鐵證,或大膽假設,

動搖秦晉間的友誼。其次,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在說服過程中九次提及秦伯,處處 為秦謀,不為己謀,增強了說辭的感染力。

用字簡練:全文不到三百字,便完整地交代秦晉圍攻鄭國的始末,精準地將紛繁的戰事,刪減得 當以凸顯重點。除了寫出燭之武洞見的不凡,在文末似乎還有意強調晉文公面對盟友背 叛時,能冷靜鎮定地面對,深謀遠慮地思考,其胸襟氣度可為當政者所取法。

參、 形音義比較

一、 相同偏旁

偏旁 字音 詞例

ㄓㄨㄟˋ 夜「縋」而出 ㄔㄨㄟˊ 「槌」子

「搥」胸頓足

ㄅㄧˋ

棄若「敝」屣(比喻毫不可惜)、「敝」帚自珍(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 己的,仍然非常珍視)

「蔽」月羞花、浮雲「蔽」日、旌旗「蔽」空 百「弊」叢生、循私舞「弊」

作法自「斃」、坐以待「斃」

ㄧㄢˋ 貪得無「饜」

ㄧㄢˇ 夢「魘」

ㄧㄝˋ 笑「靨」

二、 字義比較

字形 字義 詞例

動詞,渡河 朝「濟」(ㄐㄧˋ)而夕設版

水名 「濟」(ㄐㄧˇ)水

形容詞,形容人多 人才「濟濟」(ㄐㄧˇ ㄐㄧ ˇ)

通「缺」 「闕」(ㄑㄩㄝ)秦以利晉 帝王的住所 宮「闕」(ㄑㄩㄝˋ)

姓氏 「闕」(ㄑㄩㄝˋ)小姐

訴說、告訴 暗相思,無處「說」(ㄕㄨㄛ)

用言語勸人,使其聽從或採

納 遊「說」(ㄕㄨㄟˋ)

同「悅」,喜悅 秦伯「說」(ㄩㄝˋ),與鄭人盟

遇見 萍水相「逢」

(4)

用言語討好別人 「逢」迎

遇上、碰上 「逢」年過節

姓氏 「逢」(ㄆㄥˊ)孫

明白、了解、察覺 相「知」相惜

識見、學問 真「知」灼見(明確的見解)

知己、朋友 舊雨新「知」(比喻新舊好友或顧客)

同「智」,智慧 失其所與,不「知」(ㄓˋ)

因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介詞,無義 敢「以」煩執事

連接詞,而 越國「以」鄙遠、亡鄭「以」陪鄰、闕秦「以」利晉 原因

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 序〉)(語譯:所以古人拿著火把照明,在夜裡遊玩,實在是 有道理的啊!)

用 「以」亂易整、嗤之「以」鼻、持之「以」恆

老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學習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韓愈〈師 說〉)

軍隊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師」出有名 具有專門技藝的人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韓愈〈師說〉)

拒絕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通「詞」 「辭」不達意

告別 「辭」別、「辭」行

文體名 「辭」賦

名詞,疆界 又欲肆其西「封」

動詞,開拓疆土 既東「封」鄭

思考

洪「惟」我祖先,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連橫

〈臺灣通史序〉)(語譯:深思我們祖先,渡過大海,進入蠻荒偏 遠之地,來開墾這片土地。)

僅、獨、只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孟子‧梁惠王》上)

(語譯:沒有恆久產業卻有恆心的人,只有有品德者做得到。)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尚書》)(語譯:上天沒有偏愛的 人,只輔助有品德者。)

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韓愈〈祭十二郎文〉)(語譯:

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只依靠兄嫂長大成人。)

表示希望的語氣 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但是 病已治好,「惟」身體仍然虛弱無力

助詞,無義 「惟」仁「惟」孝,義勇奉公(連橫〈臺灣通史序〉)

是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5)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

暗中 「微」行,入古寺(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肆、 修辭舉隅

轉品

1. 貳於楚。(名詞→動詞)

2.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名詞→動詞)

3. 越國以鄙遠。(形容詞→動詞)

4.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名詞→動詞)

婉曲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委婉諷言鄭文公不能早用己)

頂真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設問 激問

1. 焉用亡鄭以陪鄰?

2.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3. 夫晉,何厭之有?

誇飾 許君焦、瑕,朝濟夕設版焉!(誇言晉國背信之快)

排比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以相似的句型說明攻秦是不仁、不智、不武之舉)

伍、 相關成語

縱橫捭闔 政治或外交上慣用的拉攏、分化等靈活高明的手段。

例句 多年來他奔走於各國政要之間,縱橫捭闔,為提倡減低碳排放量而努力。

折衝樽俎 比喻不用武力而在宴會談判中制勝對方。

近義 從中斡旋、居中調停

例句 這件事多虧里長居中調停,折衝樽俎,才能和平落幕。

過河拆橋 一種戰術。渡過了河就把橋拆掉。比喻不念舊情,忘恩負義。

近義 忘恩負義、恩將仇報

例句 他曾經在你落魄時幫助過你,你怎可做出這種過河拆橋的事!

以亂易整 用分裂代替團結。

近義 倒戈相向、反目成仇

例句 在公司危急存亡之際,還在互相推諉責任,這無異是以亂易整,公司如何能突破危 機?

陸、 延伸學習

一、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6)

【內容簡介】記趙孝成王元年,趙惠文王剛過世,秦發兵攻趙,連破趙國三城,趙向齊國求援,觸 龍巧妙地說服趙太后,讓長安君到齊國作人質的故事。全文以觸龍的談話的為重心,

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喻之以利害,充分發揮迂迴前進、設身處地的說服策略。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 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 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曰:

「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

和於身也。」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之色稍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官。

沒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太后曰:

「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 燕后,賢於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

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 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 哉?」太后曰:「然。」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

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 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 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 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也。」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 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注釋:新用事:剛執政。以長安君為質:把長安君做為人質。長安君,趙太后幼子的封號。質,音 ㄓˋ,古代諸侯國求助於別國時,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質。強諫:竭力勸說。左右:指太后 身邊的大臣。左師:春秋戰國時宋、趙等國官制,有左師、右師,為掌實權的執政官。觸龍:

趙國老臣。盛氣而揖之:怒氣沖沖地等待他。徐趨:徐步,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向前慢走。

謝:道歉。竊自恕:私下原諒自己。郄:音ㄒㄧˋ,通「隙」。有所郄,是身體有所不適的委 婉說法。恃輦:依靠車子。日食飲得無衰乎:每天的飲食該沒有減少吧。鬻:音ㄩˋ,粥的本 字。今者殊不欲食:近來很不想吃東西。乃自強步:自己只勉強走走。少益嗜食:稍微增加 食慾。和於身:身體感覺舒適。色稍解:怒色稍微消解了一些。賤息:對人謙稱自己的兒子。

不肖:原指不像自己的父親那麼好,引申為「不賢、不成材、不成器」。肖,像。竊愛憐之:私 意寵愛他。黑衣:宮中衛士的代稱。當時宮中衛士都穿黑衣,故用以代稱衛士。沒死以聞:

冒著死罪把這話告訴您。填溝壑:指「死」。是一種委婉的說法。丈夫:男子。異甚:特別厲害。

媼:音ㄠˇ,對年老婦人的尊稱。計深遠:做長遠打算。持其踵為之泣:謂緊跟在她身後為 她哭泣。念悲其遠也:為她遠嫁而傷心。祝:祈禱。微獨:不僅,不但。奉:俸祿。挾重器:

擁有珍貴的器物。尊長安君之位:使長安君的地位尊貴。山陵崩:古代用來比喻國王或王后 的死。自託於趙:使自己在趙國立身。恣君之所使之:任憑您派遣他。約車百乘:置辦一百 輛車子。子義:趙國賢人。守金玉之重:指保住尊貴的權位。

(7)

趙太后剛剛開始執掌國政,秦國就趁機派兵加緊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 要用長安君來做人質,才願意出兵。」趙太后不肯答應,大臣們都極力勸諫。趙太后明確地告訴左 右的人說:「有誰敢再說讓長安君去當人質的,我這個老婆子一定把口水吐在他的臉上!」

左師觸龍說:「希望拜見趙太后。」趙太后怒氣沖沖地等著他。觸龍一進宮門,腳步緩慢地向前 走,到了趙太后面前,自己先請罪說:「老臣腳有毛病,竟然不能快走,不能來拜見您已經很久 了!我私底下在想:不知太后玉體是否健康?有不舒服的地方嗎?所以希望能來朝見您。」趙太后 說:「我靠人用車子推著走。」觸龍說:「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趙太后說:「靠吃點粥罷 了。」觸龍說:「老臣近來胃口很差,很不想吃東西,卻勉強自己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這樣就 稍微增加了食慾,身體也比較舒服了。」趙太后說:「這我可做不來。」這時,趙太后的怒氣稍微和 緩了一些。

左師觸龍接著說:「我的兒子,名叫舒祺,年紀最小,不成材,可是臣已經衰老,心裡卻很 疼愛他,希望能讓他補個衛士的名額,來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向太后稟告。」趙太后說:「好的,

年紀多大了?」觸龍回答說:「十五歲了。雖然年紀還小,但是我希望趁自己還沒有死之前,來拜 託太后您。」趙太后說:「男人也疼愛他的小兒子嗎?」觸龍回答說:「比女人還要疼愛。」趙太后笑 著說:「女人疼愛小兒子才特別強烈。」觸龍說:「老臣私下認為您老人家疼愛燕后勝過疼愛長安 君。」趙太后說:「你錯了!我疼愛她,比不上疼愛長安君來得深啊。」左師觸龍說:「父母疼愛子女,

就要替他們做長遠的打算。您老人家送燕后出嫁的時候,緊跟在她的身後,為她哭泣,想起她遠 嫁異國就傷心啊,也真夠疼她的了。她走了以後,並不是就不想念她了,每逢敬神祭祖的時候,

總要為她禱告,禱告說:一定別讓她因為亡國或被廢而送回趙國。這難道不是替她做長遠的打算,

希望她的子孫世世代代繼任燕國的國王嗎?」趙太后說:「是的。」

左師觸龍說:「從現在算起,三代以前,一直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王的子孫封侯的,現在 還有存在的嗎?」趙太后說:「沒有。」左師觸龍又問說:「不僅是趙國,當時其他各國諸侯的子孫 封侯的,現在還有繼續侯位的嗎?」趙太后說:「我沒有聽說過。」左師觸龍說:「這就說明:災禍 來得快的,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災禍來得慢的,就降臨在子孫的身上。難道君王的子孫就一定不 好嗎?這是因為他們的地位崇高卻沒有什麼功勛,俸祿優厚卻沒有什麼勞績,但卻擁有許多貴重 的寶物啊。現在您老人家讓長安君居於尊貴的地位,又封給他肥沃的土地,賜給他許多貴重的財 寶,卻不趁現在這個時候讓他為國立功。有朝一日您老人家去世了,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立足呢?

我認為您老人家替長安君打算不夠長遠,所以認為您對長安君的疼愛不如燕后。」趙太后說:「好!

任憑您的安排吧!」

於是就替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子,送他到齊國去當人質,齊國才出兵救趙。子義聽到這件 事,說:「國君的兒子,是國君的骨肉至親,尚且不能仗恃沒有功勛的高位,沒有勞績的俸祿,

來保住黃金白玉那樣尊貴的地位,更何況是做臣子的呢?」

柒、 相關名句

「左傳」相關名句:

1. 多行不義必自斃。(隱公元年)

語譯:不義的事情做多了,必然自取滅亡。

2.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莊公十年)

譯釋:第一次擊鼓時,戰士們鼓足了勇氣;第二次擊鼓時,戰士們的勇氣就衰弱了;第三次擊鼓 時,戰士們的勇氣就沒有了。(說明做什麼事,都要鼓足勇氣,一口氣將它做完。)

(8)

3. 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僖公五年)

語譯:有一次已經是很過分的事了,難道還能再來一次嗎?(其:同「豈」。)

4.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僖公五年)

譯釋:輔和車是互相依存的關係,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事物之間互相依存、密 不可分的關係。輔,臉頰。車,牙床。)

5.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僖公十四年)

譯釋:毛本來就是長在皮上的。現在,皮不存在了,毛將依附哪裡呢?(比喻任何事物,只要失 去基礎,就無法存在。)

6. 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善敗由己,而由人乎哉?(僖公二十年)

語譯:根據自己力量的大小去行動,過錯就會減少。成敗的關鍵主要是由自身的因素決定的,而 不是取決於他人。

7.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宣公二年)

語譯:有過錯能改正,這是最大的善事。

8.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襄公二十五年)

語譯:語言如果沒有文采,它所表達的思想就不會廣為流傳。

9. 雖楚有材,晉實用之。(襄公二十六年)

譯釋:雖然楚國有人才,其實好多都被晉國任用了。(說明晉國善於重用人才。「楚材晉用」典出於 此,比喻人才外流。)

10. 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襄公三十一年)

語譯:老百姓所讚許的政策法令,我們就要堅持執行;老百姓所厭惡的政策法令,我們就要加以 改正。

11. 數典而忘其祖。(昭公十五年)

譯釋:這是周王諷刺晉國使臣籍談的話:你身為晉國司典(掌管典制文書的官)的後代,說起國 家歷史上的禮法制度和掌故來,怎麼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掉了?(比喻對本國歷史的無 知或譏人忘本之意。數,數著說。典,歷史上的禮法制度、掌故。)

12. 困獸猶鬥,況人乎?(定公四年)

譯釋:被圍困的野獸還要做最後的掙扎,更何況人呢?(比喻瀕於失敗的人雖然走投無路,也要 頑強抵抗。)

13. 三折肱知為良醫。(定公十三年)

譯釋:多次折斷胳膊的人知道怎樣做一個好醫生。(說明多歷挫折自然從中獲取經驗。肱,音ㄍㄨ ㄥ,胳膊。)

捌、 歷屆統測試題

1. 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蒐集各國郵票;「蒐」意同於「搜」 (B)「近」水樓臺先得月;

「近」意同於「進」 (C)外舉不避親,內舉不避讎;「讎」意同於「仇」 (D)天然純淨,萃取植物 菁華;「菁」意同於「精」。 【97 四技二專】

答:(B)。

【解析】(A)「蒐」意同於「搜」,「尋求」的意思。(C)「讎」字通「仇」,「仇怨」的意思。(D)「菁華」意同 於「精華」,「精粹」、「精美」意。

(9)

2. 下列各組成語,何者意義相近? (A)自投羅網/捉襟見肘 (B)金碧輝煌/室如懸磬 (C)高 瞻遠矚/目光如炬 (D)緣木求魚/探囊取物。 【98 四技二專】

答:(C)。

【解析】(A)比喻落入他人圈套或自取禍害/比喻生活極為窮困,或是無法顧及整體,照顧不周的 窘態。(B)形容裝飾華彩炫爛。多指宮殿等建築物/指居室空無所有,比喻非常貧窮。磬,古代矩形 樂器。(C)見識遠大/比喻見事透澈,識見遠大(另有二解:(1)形容人怒視。(2)形容目光有神)。

(D)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伸手到袋子裡取東西,比喻事情極容易辦到。

.本題測驗學生詞義辨識的能力。

3. 閱讀下文,推斷最適合填入□□□□中的詞語依序為何?

(甲) 春天忽然就在我□□□□之間,像針頭一般細小的新葉已布滿槎枒。

(乙)莎士比亞對人性的智識,和佛洛伊德的分析精神病人心理的結果,竟有□□□□之處。

(A)不遑多讓/不謀而合 (B)不遑多讓/不藥而癒 (C)不遑省識/不謀而合 (D)不遑省識/不藥 而癒。 【99 四技二專】

答:(C)。

【解析】不遑多讓:無暇多所謙讓。不遑,無暇,沒有時間/不謀而合:事先未經商量,而意見、行 為卻一致/不藥而癒:不吃藥病就好了。

.本題測驗學生詞語應用的能力。

4. 下列文句「 」內的解釋,何者不正確? (A)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善於利用外在 的事物 (B)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擴展晉國西方的疆土 (C)宮中府 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將貪贓枉法者貶謫斥逐 (D)平生衣取蔽寒,食取 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故意違反常俗以獲取名聲。 【99 四技二專】

答:(C)。

【解析】(A)語譯:君子的天性並沒有不同,而是能善於利用外在的事物啊!出自《荀子‧勸學》。

(C)陟罰臧否:即「陟臧罰否」,賞善罰惡。陟,音ㄓ ˋ,遷升、獎賞。臧,音ㄗㄤ,善。否,音ㄆㄧ ˇ,惡。語譯:皇宮裡、丞相府中,都是屬於同一個行政體系,賞善罰惡,不應該有不同的標準。出 自諸葛亮〈出師表〉。(D)語譯:平日衣服只求禦寒,食物只求飽肚,但也不敢穿得汙穢破舊、故意 違反常俗來求取節儉的名聲。出自司馬光〈訓儉示康〉。

.本題測驗學生詞義辨析的能力。

5. 下列「 」內的文句,何者沒有謙敬的語氣? (A)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B)「願陛 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 (C)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D)「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師說〉以貽之。 【99 四技二專】

答:(D)。

【解析】(A)竊:私下。用來謙指自己見解的不確定。語譯:臣聽說宗室大臣們建議驅逐賓客,臣以 為這是錯誤的。出自李斯〈諫逐客書〉。(B)愚:自稱的謙詞。語譯:希望陛下能憐憫臣的這番誠心,

成全臣的這點心願。出自李密〈陳情表〉。(C)執事:原指君王左右辦事的人,此指秦君本人。不直言 秦君而曰執事,用以表示尊敬。(D)余嘉其能行古道:上對下表示勉勵。語譯:我嘉許他能實踐古

(10)

人從師問學的正道,所以寫了這篇〈師說〉來送給他。出自韓愈〈師說〉。

.本題測驗學生文化常識辨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論語》 :由孔子群弟子編纂,詳記孔子周遊列國的言行事蹟 (B)《史記》 :司馬遷奉武帝之命修撰,以事為綱,推論歷代興亡

但三路之中左右兩 路的主要目的是牽 制敵人,中間沿穎 水南下一路才是主 戰力所在。又,前 秦動員規模過於龐 大,在軍事行動展

公元 383 年 10 月,前秦中路軍主力沿穎水南下,攻佔壽陽,隨即沿淝水西岸 佈防。苻堅見中路軍得勝,遂留下大軍在項城,率領

焚書坑儒事件發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 213

• 史記在文中加入此小段文字,很有用意﹕以見秦 兩面欺凌,既以武力侵奪土地及殺人,表面上又

嶧山刻石:「 貴賤分明, 男女禮順, 慎遵職事。」. 碣石刻石 :「男樂其疇,

公元前 261 年,秦國派王 齕領兵進攻上黨,趙國派 廉頗領兵二十萬救援。. 廉頗軍到達前線前上黨已被秦軍

就難以攻克,縱使克之也難於守之。所以,「從當時的環境條件觀之,一二四○年遠征(實 為一二三九年發兵,一二四○年焚寺)主要目標是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