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藝術治療法對國小啟智班兒裡情緒與行為問題輔導效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藝術治療法對國小啟智班兒裡情緒與行為問題輔導效果研究"

Copied!
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3)

三 、 研 究 問 題

為 達 成 上 述 的 研 究 目 的 , 本 研 究 擬 探 討 下 列 問 題: ( 一 ) 介 入 本 研 究 的 藝 術 治 療 模 式 對 受 試 智 能 障 礙 兒 童 之 退 縮 行 為 或 抗 拒 行 為 的 影 響 效 果 如 何 ﹖ ( 二 ) 介 入 本 研 究 的 藝 術 治 療 模 式 對 受 試 智 能 障 礙 兒 童 的 圖 畫 概 念 之 改 變 情 形 如 何 ?

四 、 名 詞 釋 義

(一 )藝 術 治 療 的 意 義

藝 術 治 療 係 結 合 藝 術 和 諮 商 治 療 的 一 種 心 理 治 療 與 輔 導 方 法。依 英 國 藝 術 治 療 家 協 會(British Association of Art Therapists)的 界 定 : 「 藝 術 治 療 是 一 種 治 療 的 方 法,在 藝 術 治 療 者 的 協 助 下,透 過 繪 畫 、 塑 造 等 藝 術 媒 材 , 從 事 視 覺 心 象(visual images)表 達 , 藉 此 心 象 表 達 把 存 於 內 心 而 未 表 達 出 來 的 思 想 與 情 感,向 外 呈 現 出 來。此 一 表 達 和 呈 現 出 來 的 心 象 產 品,具 有 治 療 和 診 斷 功 能,提 供 治 療 者 和 當 事 人 治 療 期 間 的 處 理 指 標。治 療 期 間,當 事 人 的 情 感 意 念 常 常 包 含 在 藝 術 作 品 裡 , 並 在 治 療 關 係 中 加 以 處 理 與 解 決 。 」(Waller & Gilroy, 1994, p.5)。

美 國 藝 術 治 療 協 會(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亦 詮 釋 , 藝 術 治 療 是 一 種 心 理 治 療 的 方 式,透 過 非 語 言 表 達 和 溝 通 的 機 會,允 許 當 事 人 經 由 非 口 語 和 口 語 的 表 達 及 藝 術 經 驗,探 索 個 人 的 問 題 及 潛 能。藝 術 治 療 領 域 內,有 兩 種 主 要 技 術:第 一 種 技 術 是 把 藝 術 的 表 達 作 為 治 療 的 工 具,以 當 事 人 的 藝 術 產 品 配 合 聯 想 和 解 釋,幫 助 當 事 人 發 現 他 自 己 的 內 在 世 界 與 外 在 世 界 的 關 係;第 二 種 技 術 是 利 用 藝 術 創 作 的 過 程,調 和 當 事 人 的 情 緒 衝 突,昇 華 情 感,並 幫 助 當 事 人 自 我 探 索 , 自 我 瞭 解 , 以 增 進 自 我 的 成 長(陸 雅 青 , 1993; 賴 念 華 , 1994; Boyer, 1985; Edwards, 1976; Irwin, 1984; Stewart, 1984)。

(4)

潛 能,並 處 理 個 人 的 問 題 或 增 進 個 人 的 自 我 成 長。藝 術 治 療 的 創 造 性 表 達,因 具 有 心 象 思 考、減 少 防 衛、具 體 化、持 久 性、激 發 他 人 參 與 、 時 空 整 合 性、創 造 力 和 生 理 能 量 等 特 性,能 在 治 療 活 動 中 啟 發 個 人 的 心 象 思 考 和 創 思 能 力,探 索 個 人 的 經 驗、昇 華 情 感 和 提 昇 自 我 觀 念 , 藉 以 改 善 個 人 的 情 緒 與 行 為 問 題。本 研 究 的 藝 術 治 療 因 配 合 實 驗 受 試 的 身 心 特 質 需 求,乃 採 行 藝 術 治 療 的 發 展 取 向、行 為 取 向 與 自 發 性 表 達 技 術 模 式 。

(二 )藝 術 治 療 的 發 展 取 向 技 術

藝 術 治 療 的 發 展 取 向 技 術(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art therapy) 或 稱 發 展 取 向 藝 術 治 療 技 術,源 自 於 心 理 發 展 的 觀 點,特 別 是 受 到 皮 亞 傑(Piaget)的 認 知 發 展 論 、 羅 文 費 (Lowenfeld)的 繪 畫 發 展 階 段 論 及 藝 術 教 育 治 療 等 理 念 的 影 響。本 取 向 以 兒 童 的 心 理 與 美 術 發 展 知 識 為 基 礎,作 為 瞭 解 障 礙 兒 童 發 展 與 問 題 之 參 照。發 展 取 向 藝 術 治 療 技 術 的 特 性 , 包 括 :(1)著 重 兒 童 的 心 理 與 繪 畫 發 展 能 力 的 評 估 、 (2)選 用 適 切 的 藝 術 媒 材(包 含 使 用 傳 統 美 術 媒 材 或 非 美 術 媒 材 )、(3)介 入 結 構 化 的 治 療 技 術(採 用 簡 單 化 、 具 體 化 、 操 作 、 聯 結 、 模 仿 、 示 範 及 漸 進 的 方 式)。發 展 取 向 藝 術 治 療 適 用 於 智 能 障 礙 兒 童、多 重 障 礙 兒 童 、 缺 乏 象 徵 能 力 或 心 理 功 能 尚 無 法 達 致 領 悟 的 發 展 遲 緩 兒 童(Feldman & Miller, 1987)。

(

三 )藝 術 治 療 的 行 為 取 向 技 術

(5)
(6)

及 資 賦 優 異 學 生 鑑 定 原 則 鑑 定 基 準,所 稱 智 能 障 礙 兒 童 係 指「 個 人 的 智 能 發 展 較 同 年 齡 者 明 顯 的 遲 緩,且 在 學 習 及 生 活 適 應 能 力 表 現 上 有 嚴 重 困 難 者 」 。 這 個 定 義 與 美 國 智 能 障 礙 協 會(American Association Mental Retardation) 1992 年 的 定 義 相 仿 , 依 美 國 智 能 障 礙 協 會 的 定 義:「 智 能 障 礙 係 指 目 前 的 功 能 受 到 重 大 的 限 制,呈 現 出 智 力 功 能 顯 著 低 於 一 般 水 準 的 特 質,同 時 在 下 類 的 應 用 性 適 應 技 能 方 面,具 有 二 種 以 上 受 到 限 制 的 情 形:溝 通 能 力、自 理 能 力、居 家 生 活 能 力、社 會 技 能、社 區 利 用 能 力、自 我 指 導 能 力、保 健 與 安 全 維 護 能 力、功 能 性 學 科 能 力、休 閒 能 力 及 工 作 能 力 」(郭 為 藩,1993;Kirk, Gallagher, & Anastasiow, 1996)。 這 些 界 說 特 別 強 調 智 力 功 能 的 低 下 , 且 反 映 在 個 人 日 常 社 會 生 活 適 應 行 為 上 的 明 顯 障 礙 與 困 難( 何 華 國 , 1993 ; Andreson, 1992)。 本 研 究 對 象 的 智 能 障 礙 兒 童,為 就 讀 於 國 小 啟 智 班 的 智 能 障 礙 兒 童,除 具 有 智 能 功 能 的 障 礙 外,亦 具 有 明 顯 的 退 縮 或 抗 拒 等 行 為 問 題。

(六 )情 緒 與 行 為 問 題

情 緒 與 行 為 問 題 大 略 可 分 為 內 向 性 行 為(internalizing behaviors) 和 外 向 性 行 為(externalizing behaviors)的 問 題 。 內 向 性 的 情 緒 與 行 為 問 題 , 如 害 羞 、 退 怯 、 自 卑 、 焦 慮 、 恐 懼 、 躲 避 群 體(離 群 索 居 )、 哀 傷 、 憂 鬱 、 冷 漠(apathetic)、 過 度 敏 感 (擔 心 )、 固 執 等 ; 偏 外 向 性 的 情 緒 與 行 為 問 題 , 如 抗 拒 、 攻 擊 、 破 壞 、 過 動 、 暴 躁 、 譴 責 、 侵 犯 財 物 、 及 違 規 行 為 等 問 題 (侯 禎 塘 , 1999; Coleman, 1996)。 Meyer 等 人 研 究 智 能 障 礙、人 格 異 常 和 自 閉 症 等 特 殊 學 生 所 造 成 的 情 緒 與 行 為 問 題 , 細 分 為 八 類 :1.身 體 上 的 攻 擊 性 行 為 、 2.自 我 傷 害 的 行 為 、 3. 破 壞 性 的 行 為 或 是 對 物 品 的 攻 擊 、4.擾 亂 的 行 為 、 5.消 極 性 的 攻 擊 或 干 擾 、6.無 意 的 走 失 或 故 意 的 逃 學 和 離 家 出 走 、 7.反 覆 而 固 定 但 未 具 意 義 的 身 體 動 作 、8.情 緒 或 是 社 會 行 為 不 當 的 表 現 (Meyer & Evans, 1986; 施 顯 烇 , 1995)。

(7)
(8)
(9)

步 驟 三 : 介 入 處 理 策 略 處 理 策 略 依 兒 童 的 心 理 能 力( 處 於 感 覺 動 作 期 或 前 操 作 期)、 情 緒 與 行 為 問 題 、 和 預 期 達 到 的 目 的 來 設 計 。 例 如 對 感 覺 動 作 期 的 兒 童,可 介 入 簡 單、明 確、重 覆 的 結 構 化 技 術。 步 驟 四 : 實 施 治 療 後 評 量 。 步 驟 五 : 結 束 活 動 。

(二 )心 理 發 展 階 段 論

(10)

塗 鴉 期、前 圖 式 期 與 圖 式 期,加 以 闡 述(侯 禎 塘,1997;陸 雅 青,1993, 1997; Anderson, 1992; Lowenfeld & Brittain, 1975, 1987):

1.塗 鴉 期 (scribbling stage) 出 生 後 的 嬰 幼 兒,即 逐 漸 開 始 學 習 認 識 自 己 和 周 圍 的 世 界,一 直 到 大 約 2 歲 左 右 的 年 齡 , 才 開 始 發 展 出 一 些 手 眼 協 調 能 力 (eye-hand coordination), 能 具 有 拿 著 筆 等 在 紙 上 記 號 (符 號 )的 能 力 。 這 些 最 初 的 畫 記 或 符 號 均 是 隨 意 塗 鴉,相 當 沒 有 規 則,乃 無 秩 序 地 在 紙 上 揮 動 所 留 下 的 痕 跡 。 塗 鴉 期 的 發 展,由 未 能 控 制 的 動 作 到 達 能 夠 控 制 的 地 步,從 無 意 義 的 反 射 動 作 到 達 主 動 地 動 作,是 幼 兒 的 一 項 重 要 發 展 歷 程。幼 兒 剛 開 始 塗 鴉 時,是 一 種 無 控 制 的 動 作,只 是 享 受 在 紙 上 塗 抹 的 快 感;漸 漸 地,發 現 自 己 的 動 作 和 紙 上 出 現 的 線 條 有 著 某 種 關 聯,於 是 繼 續 塗 鴉,手、眼、腦 之 間 逐 漸 產 生 了 協 調。此 後 的 繪 畫 發 展 更 是 反 應 出 其 身 心 發 展 的 狀 況,如 手 眼 協 調、大 小 肌 肉 運 作 的 能 力、平 衡 感、自 我 控 制 和 現 實 感 等 要 素。此 一 塗 鴉 期 依 繪 畫 表 現 特 徵 的 不 同 又 細 分 為 三 個 階 段 , 依 序 為「 隨 意 塗 鴉 」、「 控 制 塗 鴉 」和「 命 名 塗 鴉 」, 茲 分 述 其 內 容 如 后(侯 禎 塘,1997;陸 雅 青,1993,1997; Anderson,1992; Lowenfeld & Brittain, 1987):

(11)
(12)

到 彼 此 的 關 係 或 密 切 地 合 作。這 樣 的 思 考 模 式 反 映 在 繪 畫 上 的 表 現 , 是 畫 中 的 事 物 任 意 的 浮 現,漂 浮 或 分 散 在 畫 面 四 處。而 色 彩 的 使 用 方 面,本 時 期 的 兒 童 通 常 是 依 自 己 的 喜 好 選 擇 色 彩,而 非 以 物 體 的 真 實 狀 態 給 予 固 定 的 顏 色 搭 配 。 3.圖 式 期 (schematic stage, 7~ 9 歲 ) 前 圖 式 期 的 兒 童 經 過 一 段 時 間 的 探 索 和 嘗 試,不 論 是 對 人 或 物 , 逐 漸 發 展 出 自 己 的 圖 畫 概 念 或 認 知 基 模(schemata), 終 於 發 展 出 令 他 滿 意 的 固 定 符 號 象 徵 , 即 開 始 進 入 圖 式 期 的 階 段(約 七 歲 左 右 )。這 些 固 定 下 來 的 圖 形 認 知 基 模,成 為 他 的 特 定 個 人 象 徵 圖 式,並 且 固 定 一 致 的 加 以 描 繪 , 若 無 特 別 的 經 驗 刺 激 , 會 反 覆 不 斷 出 現 一 段 期 間(約 二 、 三 年), 稱 之 為 「 樣 式 」 (陸 雅 青 , 1993, 1996; Anderson,1992) 或「 圖 式 」。此 種 固 定 的 圖 式 是 兒 童 個 人 對 於 該 件 事 物 的 獨 特 視 覺 概 念,例 如 他 對 於 人、房 子、樹 或 花 有 固 定 模 式 的 表 現 圖 形,除 非 給 予 特 別 的 指 導 才 會 改 變 其 固 定 的 心 像,或 者 在 兒 童 覺 得 特 別 重 要 時,才 會 加 以 跨 大 表 現。此 時 期 兒 童 表 現 的 固 定 圖 式,反 映 著 兒 童 對 一 件 事 物 的 象 徵,表 現 他 所 知 道 的 狀 況。本 時 期 兒 童 的 美 術 表 現 特 性 如 下 述 (陸 雅 青,1993, 1996; Anderson,1992; Lowenfeld & Brittain, 1987):

(13)
(14)
(15)
(16)
(17)

有 定 期 性 互 動 的 活 動 機 會 , 也 要 鼓 勵 兒 童 的 家 人 參 與 治 療 與 教 育 活 動 。

四 、 藝 術 治 療 的 實 證 研 究

藝 術 治 療 在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輔 導 的 實 徵 研 究 已 不 少,如 Isaacs(1977) 運 用 藝 術 治 療 團 體 輔 以 個 別 諮 商 , 處 理 9-12 歲 智 障 兒 童 的 人 際 關 係 問 題。Darrell & Whealer(1984)對 12 位 低 成 就 學 生 實 施 藝 術 治 療,幫 助 其 提 昇 自 我 概 念 和 認 知 能 力。Shaw(1978)亦 以 藝 術 治 療 法 研 究 功 能 性 閱 讀 障 礙(functional reading disabilities)的 學 生 , 結 果 顯 示 藝 術 治 療 法 能 解 決 這 類 學 生 的 情 緒 衝 突,進 而 改 善 其 閱 讀 障 礙 的 學 習 適 應 。 Katie(1985)設 計 藝 術 表 達 活 動 課 程,幫 助 學 習 障 礙 的 學 生,獲 得 自 我 尊 重 及 成 就 感 。Silver(1987)以 認 知 取 向 藝 術 治 療 輔 導 8 歲 的 閱 讀 學 障 兒 童 , 經 過 為 十 二 週 的 矯 治 性 藝 術 課 程(remedial art program)輔 導 後 , 知 覺 和 空 間 關 係 的 能 力 有 顯 著 改 善 。Henley (2000) 針 對 注 意 力 缺 陷 過 動 兒 童 和 高 功 能 自 閉 症 兒 童 實 施 結 構 性 的 團 體 藝 術 治 療,研 究 者 發 現 介 入 俚 語 的 繪 畫 表 達 方 式,能 夠 促 進 這 些 兒 童 在 藝 術 治 療 時 的 豐 富 自 我 表 達 , 減 少 固 著 及 刻 板 化 的 表 達 形 成 。

(18)
(19)
(20)
(21)

究 結 果 資 料,除 分 析 各 階 段 目 標 行 為 發 生 百 分 比 及 平 均 數 外,實 驗 結 果 資 料 並 以 圖 示 法 呈 現,再 以 視 覺 分 析 法 分 析,分 析 的 主 要 項 目 有 水 準 穩 定 、水 準 變 化 、 趨 向 、 趨 向 穩 定 、 及 相 鄰 階 段 的 比 較 分 析 。其 中 的 水 準 穩 定(level stability)以 該 階 段 內 80~ 90%的 資 料 點 落 在 該 階 段 資 料 點 平 均 值 的 15%的 範 圍 內 , 視 其 為 穩 定 資 料 (杜 正 治 , 1994; 邱 上 真,1995)。本 研 究 的 趨 向 穩 定 用 中 分 法 (splitmiddle method)估 算 , 並 以 有 80%的 資 料 點 落 在 15%的 範 圍 內 , 視 為 具 有 穩 定 性 (杜 正 治 , 1994; Tawney & Gast,1984)。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陳 東 陞、葉 貞 屏、陸 雅 青、熊 曣 等 編:兒 童 偏 差 行 為 的 輔 導 與 治 療 (頁 276-318)。 台 北 市 : 心 理 出 版 社 。 陸 雅 青 譯(1997)兒 童 藝 術 治 療。 台 北 市 : 五 南 圖 書 出 版 公 司 。 賴 念 華(1994)成 長 團 體 中 藝 術 媒 材 的 介 入 - 一 個 成 員 體 驗 的 歷 程 分 析。 國 立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教 育 心 理 與 輔 導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未 出 版 )。 蔡 宜 青(2000)藝 術 治 療 對 選 擇 性 緘 默 症 兒 童 的 介 入 一 個 案 研 究。台 北 市 立 師 範 學 院 視 覺 藝 術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Anderson, F. E.(1992). Art for all the children: approaches to art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llinois: Thomas.

Arnheim, R. (1984). For Margaret Numburg.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11, 3-5.

Benveniste, D. (1985). Picture-time: a nondirective approach to art psychotherapy.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12, 171-180.

Betensky, M. (1995). What do you see? Phenomenology of therapeutic expression.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Blatner, A. (1992). Theroretical principles underlying creative arts therapies.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18, 405-409.

Boyer, E.L. (1985). Art as language: It is place in the school.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12, 65-73.

Campbell, J. (1993). Creative art in groupwork. oxford, U.K.: Winslow Press.

Coleman(1996)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third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Dalley, T., Rifkind, G. & Terry, K. (1993). Three voices of art therapy:

Image, client, therapist. London: Routledge.

Darrell. E. & Whealer, M. (1984). Using art therapy techniques to help underachieving seventh grad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11, 289-292.

(33)

Feldman, S. A., & Miller, C. K. (1987).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rt therapy. In J. A. Rubin(Ed.), Approaches to art therapy (pp.251- 274).New York: Brunner/Mazel.

Gabel, S. (1984). The draw a story game: an aid in understanding and Working with children.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11, 187-196. Gabriel, J. E. (1987). A humanistic approach to art therapy. In J. A.

Rubin (ed.). Approach to art therapy theory and technique (pp.188-207). New York: Brunner/Mazel.

Hones, M. J. (1998). Abstract Imagery in Art Therapy: What Does It Mean? Art Therapy, 15(3), 185-190.

Henley, D. (2000). Blessings in disguise: idiomatic expression as a stimulus in group art therapy with children. Art Therapy, 17(4), 270-275.

Irwin, E.C. (1984). The role of the arts in mental health. Design for

Arts in Education, 86(1), 43-47.

Isaacs, L.D. (1977). Art-therapy group for latency age children. Social

Work, 22(1), 56-59.

Jung, C. (1964). Man and his symbols. London: Aldus Books.

Katie, W. (1985). Teaching art to learning disabled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diabilities and creative art therapies. Journal of

Reading, Writing,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ternational, 1(3),

52-54.

Kellogg, R. (1970). Analyzing children’s art. Palo Alto, CA: National Press.

Kazdin, A. E. (1978). Methodological and interpretive problems of single-case experimental design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6, 629- 642.

Kirk, S. A., Gallagher, J. J., & Anastasion, N. J., (1997).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Boston:Houghton, Mifflin.

(34)

Thomas.

Krammer, E. (1971). Art as therapy with children.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Krammer, E. (1979). Childhood and art therapy.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Kramer, E., Levy, C. A., & Gardner, K. (1992). Elinor Ulman (1910-1991). American Journal of Art Therapy, 30(3), 67-70.

Lowenfeld, V., & Brittain, L. (1975).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5th ed).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ers.

Lowenfeld, V., & Brittain, L. (1987).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8th ed).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ers.

Lusebrink, V.B. (1991). A system oriented approach to the expressive therapies: The expressive therapies continuum. The arts in

ychotherapy, 18(5), 395-403.

Malchiodi, C. (1990). Breaking the silence: Art therapy with children

from violent homes. New York: Brunner/Mazel.

Manning, T. (1987). Aggression depicted in abused children’s drawings.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14, 15-24.

Mcwhinnie, H.J. (1985). Carl Jung and Heinz Werner and implications for foundational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and art therapy.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12, p5-p9.

Meyer, L.H., & Evans, I.M. (1986). Modification of excess behavior: An adaptiv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 for educational and community contexts. In R.H. Horner, L.H. Meyer, & H.D.B. Fredericks (eds.),

Education of learners with severe handicaps: Exemplary service strategies (pp.315-350). Baltimore, MD: Paul H. Brookes.

Naumburg, M. (1958). Art therapy: its scope and function. In E. F. Hammer (E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projective drawings. Illinois:Thomas.

(35)

and adolescents. New York: Grune & Stratton.

Oster, G. D., & Gould, P. (1987). Using drawings in assessment and

therapy. New York: Brunner/Mazel.

Payne, H. (1993). Handbook of inquiry in the arts therapies: one river,

myany currents.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Pendleton, P. (1999). Painting a path of well-being: art therapy as a link to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Art Therapy, 16(1), 31-36.

Robbins, A. (1994). A multi-modal approach to creative art therapy. Londan: Jessica Kingsley.

Roth, E. A. (1987).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art therapy. In J.A. Rubin(Ed.), Approach to art therapy (pp.213- 232). New York: Burnner/ Mazel. Rubin, J. A. (1987). Freudian psychoanalytic theory. In J. A. ubin(ed.), Approach to art therapy- theory and technique (pp.7-25). New York: Brunner/Mazel.

Schwarcz, J. H. & Schapir, E. (1985). Spontaneous artwork as an aid in self-rehabilitation.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12, 81-87.

Shaw, R. F. (1978). Finger painting. Boston: Little/ Brown. Silver, A. R. (1987).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art therapy. In J.A. Rubin (Ed.), Approach to art therapy (pp.213-232). New York: Burnner/ Mazel.

Sirota, R. J. (1978). A multi-arts approach to fostering creativity. New Harven, Conn: Area Cooperative Educational Services.

Skaife, S. & Huet, H. (1998). Art Psychotherapy groups. London:Utledge.

Stamatelos, T., & Mott, D.W. (1983). Art as a client- centered treatment modality.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10, 241-249.

Stewart, G. (1984). The draw a story game: An aid in understanding and working with chldren.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11, 187-196.

(36)

the United States. Art therapy publications.

Wadeson, H. (1980). Art psychotheraph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Waller, D. & Gilroy, A. (1994). Art therapy: A handbook.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Williams, K. J. (1992). Elinor Ulman (1910-1991). American Journal

of Art Therapy, 30(3), 66.

(37)

The Effects of Art Therapy on the

Emotional Disorders and Problematic

Behaviors for the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Chen-Tang Hou*

Abstract

The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art therapy on the emotional disorders and problematic behaviors for the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The six subjects selected from the special education classe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subjec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rt therapy.

A-B-A-B design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on emotional disorders and problematic behaviors. The data were presented by graphic method and visual analysis. The pictures created from the art activities were analyzed during the successive sessions. The Chinese Human Figure Drawing was used to measure an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pre and post experimental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In addition, a feedback questionnaire of art therapy was used to assess the general effects in the daily life.

The obtained results of this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treatment of art therapy had been proved to be a good strategy in decreasing the emotional disorders and the problematic behaviors. The expression of the figure-drawings were gradually fluent and elaborated during the successive sessions of art therapy. The feedback from the parents' and teachers' opinions indicates that the experimental treatment could facilitate the learning ability, personal interaction, and self-expressive ability.

Further discussion was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sults in which some suggestions on guidance and future researches were offered.

Key words: art therapy, mental retardation, emotional disorder, problematic behavior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Emo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Needs of Gifted Students and the Main Categories of Emotional and Mental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The Emo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Needs of Gifted Students and the Main Categories of Emotional and Men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