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幾何」原本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幾何」原本"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科學月刊【數‧生活與學習】9809

「幾何」原本

單維彰‧98 年 8 月 11 日

每當我們對一個好奇心旺盛而且腦筋清楚的人,說『輾轉相除法』在西方稱為『歐 幾里得演算法』,再加一句解釋,說此演算法出現在後者的名著《幾何原本》裡 面,經常立刻被反問的問題有二:那麼『輾轉相除法』是中國固有的嗎?既然是

「幾何」原本,為什麼還包括計算最大公因數的算法?第一個問題簡單,高中數 學課本可能就有交代,我在第二段說。第二個問題就可以拉長一點,這是我最感 興趣的一段故事。思考本月內容的時候,受到「八八水災」的震撼,感到萬般的 無奈,心情沈重而終日茫茫。於是,就撿這個老故事來說說吧。

『輾轉相除法』確實是我們的「固有」文化遺產,出於《九章算術》。這本 書集結了周朝與漢朝的數學發現,成書於東漢年間,作者已不可考。書中列舉 246 個數學命題,依其性質分成九類,所以稱為「九章」。三國時期的魏國人劉 徽為它作注(西元 263 年),使得這部古籍得以流傳下來。至於『輾轉相除法』

是什麼?讀者只要搜尋一下便知,此處不再贅述。

歐幾里得 (Euclid)是希臘托勒密一世時代 (公元前 323—285) 的人;稍微粗 糙地比對,希臘哲人蘇格拉底在世的時間大約與孔子同期,而歐幾里得大約與孟 子 同 期 。 他 並 不 生 活 於 今 日 的 希 臘 境 內 , 而 是 尼 羅 河 口 的 亞 歷 山 卓 (Alexandria) , 如 今 屬 於 埃 及 , 當 時 由 希 臘 人 統 治 。 他 的 這 部 著 作 英 譯 為

《Elements》,在他所寫的六部數學書籍之中,這是「入門」的一部,正如其標 題所暗示的:基礎、原理。它可以被理解成當年學習高等數學的基礎教材。

《Elements》所涵蓋的數學基礎,並不止於幾何。事實上,這一部著作共分 13 卷,前 6 卷大約全是平面幾何,但是第 2 卷其實以幾何表徵處理了各種平方

本裡也看到這種解釋的手法。國中課程中的平面幾何 1 卷(關於垂 直、平行、三角形)和第 3 卷(關於圓與弦)。例如給定一任意角,求做角平分 線,是第 1 卷的命題 9。例如畢氏定理是第 1 卷的倒數第二個命題 (47),其逆敘 述則是第 1 卷的最後一個命題。

第 7 卷開始講整數,例如輾轉

乘法公式,例如命題 4 以面積闡述 ,在我們的國中數學課

,大約都在第

相除法,就是第 7 卷的命題 2。第 10 卷探討無 理數

之為《原

2 2 2

(a b ) ab 2ab

與平方根的運算,第 11 卷探討空間中的直線與平面,第 12 卷證明了「圓面 積正比於直徑平方」,「球體積正比於直徑立方」和「錐體體積是底面積乘以高的 三分之一」這些體積公式,第 13 卷專論(僅有的)五種正多面體。

從以上的簡述應該明白:這部書不僅是幾何。雖然有人主張應該稱

本》,但大多數人還是習慣稱之為《幾何原本》。這個「膾炙人口」的譯名,似乎 已經根生蒂固於我們的文化之中。而原因,實在是因為它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就 在兩年前,西元 2007 年,華文世界正在慶祝《幾何原本》的出版 400 週年:萬

(2)

曆三十五年(西元 1607 年),徐光啟與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刻印刊行了。

利瑪竇 (Mateo Ricci) 在西元 1552 年生在屬於天主教皇的一個城邦,在 26

師是克拉

者大 400 歲,比利瑪竇小 10 歲。

這位

二十多年,在文人雅士之間頗為優遊自得,想必已 經學

麼擱置下來。一擱 250 年,

,所以譯本稱為「幾何」原本,則

幾何」兩字?可能是拉丁文 Geometria (即幾何學 歲上,乘了半年的船到印度傳教;四年後經澳門進入明朝時期的中國。此後再也 沒有回歸故鄉,西元 1610 年逝於北京,得年不滿 58 歲。他 19 歲時加入耶穌會 (Jesuit),這是在馬丁路德發起宗教改革之聲以後,天主教內產生的一個修會,其 特色之一是非常重視教育,而且不排斥「科學」教育。他們之中,許多人懷抱著

「埋骨何需鄉梓地」的豪情,遠赴世界各地傳教。來到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可 以列出一份響噹噹的名單: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郎世寧、…。

關於利瑪竇在耶穌會所受的科學教育,僅需指出一點:他的數學老

維 (Clavius),就是他修訂了陽曆,而沿用至今。克拉維也發明了今天採用的閏 年規則:四年一閏,逢百取消,四百補回。

徐光啟生於西元 1562 年的上海,比本欄作

思想前衛的知識份子,在 41 歲上,受洗成為天主教徒,教名保祿 (Paul)。

次年考取進士,任職於北京的翰林院。我們可以想像,徐光啟的國學根底深厚,

至少足以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他可能也從神父那兒學了一點拉丁文,並初步 地認識西歐的文明。在中了進士之前,他可能從《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學 習過傳統的數學。儘管如此,我邀請讀者想像徐光啟的狀況:44 歲,讀了一輩 子的中國經典,隔著不認識的文字,初次學習數學。這樣就能體會,他的智能和 毅力,是多麼地令人敬佩。

當年 54 歲的利瑪竇來華

得了華語。當時的狀況是:利瑪竇用華語講解拉丁文版的《Elements》給徐 光啟聽,而後者在學懂之後,以中文寫出來。一年多的學習,完成了這部書的前 六卷,恰好就是平面幾何的那一部份。徐光啟學得熱血澎湃,要求利瑪竇繼續講 完,可是利瑪竇想休息一下,但是他三年後就過世了。

所以,中西首度交會所做的《Elements》翻譯,就這

到了清末的 1857 年,才由李善蘭和一位英國人翻譯了其餘數卷。既然徐光 啟的譯本已經名為《幾何原本》,李善蘭補齊的那一部份,也就跟著稱為《幾何 原本》。「幾何」兩字,就這樣流傳至今。

若說是因為徐氏所譯的部分恰好都是幾何

可能犯了倒果為因的錯。事實上,應該是因為徐氏選用的譯本標題,使得那 6 卷的內容,後來被稱為「幾何」。因為,幾何兩字,在徐氏的譯本書之前,並沒 有如今這個數學分支的意義。

那麼,為什麼徐氏選擇了「

之義,發音類似英文的 geometric)。其字頭「Geo」就是「幾何」之音的來源。

可是,徐氏雖然沒有翻譯後面 9 卷,卻知道它們的存在。而他極可能知道後 面 9 卷的主題涵蓋整數、方程式與空間幾何。所以,徐光啟極可能知道《Elements》

這部書包括了當時「所有」數學的基礎。而「幾何」之詞,中國固有,按字面就

(3)

是「有多少」的意思。例如曹操的《短歌行》開頭便嘆: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所以,徐氏之本意,可能要用「幾何」兩字涵蓋《Elements》的所有課題:關於 圖形的用「幾何」的音來表達,關於數與量的,用「幾何」的義來表達。換句話 說,徐光啟心目中的「幾何」,可能就是今天我們所謂的「數學」。所以他為譯本 所取的名字,以今日用語再翻譯一次,就是:《基礎數學》。如果我們了解:《幾 何原本》就是《基礎數學》,它當然會包含像『輾轉相除法』這樣的課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早些年普遍的工科學生都佩有兩把尺, 一把是繪圖用的丁字尺, 比較長, 用背的, 另一把 計算尺較短, 則繫在腰際, 在校園裡騎車飛奔時, 倚天屠龍庶幾近之。 轉眼之間,

本澳主要經濟環節在 2010 年第 2 季及上半年與 2009

如果二條直線彼此相交, 則它們在同一平面內; 並且每個三角形也各在一個平面內。..

Rosen, 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6th ed., McGraw-Hill, New York, 20075. —

我國「國民教育」之實施早期為小學六年,57 學年度以後延伸為九年,民國 86

2004 年 9 月問世的Cabri 3D,是第一套動態立體幾何軟體,它不但讓使用者

本書之撰寫,始於公元 2003 年 8 月。當時,筆者申請了一年的教授休假,希望可以 寫一本書留作紀念。沒想到到了 2004 年 7

(5.95) (5.98) 第四週 影片欣賞-博士熱愛的算式 (6.55) 第五週 古代中國的幾何學. 日本數學文化中的幾何學 畢氏定理與各種證明